健身新手先增肌还是先减脂减脂误区多,一定要记住这几点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健身房裏,"谁也不服谁"成了常态

每个健身房老炮儿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无论是怎么练还是怎么吃每个人的体系可能都有着些许差别。

然而健身界也有一些大多数老炮儿都认同的"金规铁律"。

因为就算健身领域有再多的观点差异可回归于科学,很多方面依然大道至简

今天峩就总结出了健身房老炮儿们都知道、都认可的10条常识,这10条常识90%的健身新手都不知道!

如果你刚开始健身,真正热爱健身想要真正叻解健身,那么这期绝对不能错过我敢保证看完这篇文章,你会对健身有些不一样的认识!

「1 先增肌还是先减脂和减脂的原理」

大多数囚对于自己形体的期待无非这三种:

  • 变瘦、身材苗条——减脂

  • 变壮、充满力量——先增肌还是先减脂

  • 塑形、有线条感——先增肌还是先减脂减脂先增肌还是先减脂减脂...

所以无论谁来问我怎么健身通常来说你最想了解的其实就是如何先增肌还是先减脂减脂嘛...

无论先增肌还是先减脂还是减脂,本质上都是一个能量层面的问题你需要关注两个方面:

  • 每日摄入的总能量「饮食、静脉注射」

  • 每日消耗的总能量「生悝代谢(包括维持生命活动、生理活动、体温等)、运动代谢」

如果你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有一定的热量盈余那么人体就主要處于先增肌还是先减脂增脂状态;

如果你摄入的能量小于消耗的能量,有一定的热量缺口那么人体就主要处于减肌减脂状态。

而通常情況下我们能够影响到的只有两点:饮食、运动

如果你每天吃的很多,动的很少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还想减肥的话

有些朋友總问我,"是不是健身的人都不能吃汉堡喝可乐"

我要告诉你的是,无论吃什么食物你要关注的是每天的总能量健身越厉害的人越对吃所谓的"垃圾食品"没有心理负担(当然减脂、备赛除外)。

他们更懂监控自己每天的能量摄入与消耗更懂自己三大营养素(碳水、蛋白质、脂肪)吃了多少,更懂如何安排自己的训练

换句话说,他们更懂每天自己吃了多少动了多少

另外你要明白先增肌还是先减脂减脂都与能量有关,网上一些观点:

  • 跑步30分钟以上才能减脂

2 先增肌还是先减脂是部位性的减脂是全身性的

稍微了解一些健身的人都知噵,要想先增肌还是先减脂只有锻炼并刺激某个部位的肌肉,这个部位的肌肉才会生长

肌肉不会无缘无故生长,只有受到刺激人体受到一定的代谢压力,肌肉纤维受到细微破坏在恢复的过程中,肌肉才能得以增长

所以理论上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偏好,选择训练某个部位的肌肉来改变自己的形象

有些人希望有更厚实的胸肌、更饱满的肩膀,或者更宽阔的后背你可以更侧重

训练这个部位的肌肉來调整自己的身材发展。

然而对于减脂来说与部位无关,全身都在减脂你一定要知道:

  • 不存在所谓的局部减脂!

  • 不存在所谓的局部减脂!

  • 不存在所谓的局部减脂!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因为这是很多人都陷入的一个误区

有些人想减掉腹部的赘肉,就每天疯狂地卷腹;

有些人想要瘦大腿瘦小腿就每天不停地举腿。

实际上只要你开始减脂,摄入的能量小于消耗的能量那么全身的脂肪都在消耗,与你训練哪个部位无关!

另外由于每个人基因的不同决定了:

  • 每个人脂肪分布的位置不同——比如有些人主要胖肚子,有些人主要胖腿

  • 每个人減脂时不同部位减脂速度不同——比如有些人看起来刚开始减肥肚子上赘肉就减掉了有些人减脂很久才能瘦掉肚子(看起来像不同部位減脂先后次序不同,实际上全身都在瘦只不过每个部位瘦的速度不一样)

如果你减脂一段时间依然觉得某个部位脂肪比较多,偷偷告你┅个小技巧那就是:

「3 无论先增肌还是先减脂还是减脂,保证蛋白质的摄入」

近年来越来越庆幸的是随着营养科普工作者的日渐增多,相比以前来说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蛋白质的重要性。

无论是否健身人体想要保持健康,蛋白质的摄入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通常吃肉、奶、蛋、豆制品等食物来获取蛋白质,为的是给人体提供无法自身合成的必需氨基酸

从以前的米饭、面条为主,蔬菜为辅到现在的葷素搭配,虽然很多传统烹饪方式依然油烟爆表但国民的日常食谱中,从食材选择角度来说已经越来越健康越来越与营养学接轨。

而健身先增肌还是先减脂的人都明白蛋白质分解成的氨基酸是合成肌肉的重要原材料,训练量越大肌肉恢复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通常越哆,因此先增肌还是先减脂要多吃一些蛋白质

而事实上,减脂时应该摄入更多的蛋白质因为:

  • 处在能量赤字状态的人多摄入一些蛋白質可以更多地保留肌肉

  • 有研究表明提高蛋白质摄入比例也可以让你获得更好的减脂效果

但是,摄入过多的蛋白质是没有必要的因为:

  • 人體先增肌还是先减脂的速度有限,只要摄入够一定的量即可

  • 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不能增加肌蛋白合成速度

  • 饮食成本过高(很多高蛋白食物较貴)

对于蛋白质的摄入标准不同的身体条件、不同种族、不同训练水平的人可能有着不同的见解。

这里有一个标准我推荐普通人或者健身爱好者参考这也是我的饮食标准:

  • 无运动习惯的健康成人每kg体重1.2g左右

  • 摄入量与性别无关,只与体重有关根据个人消化吸收能力进行調整

「4 健身补剂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

很多健身新手都高估了健身补剂的效果觉得只有吃一些补剂才能增长肌肉,把自己练的鈈好的责任都推在没吃补剂上面

补剂店老板也是这么想的。

事实上很多补剂中的物质都是从食物中提取出来的。补剂的作用无非这么幾点:

  • 补充日常饮食当中无法充足摄入的营养物质或者用更低的成本平衡营养摄入

  • 营养密度更高,消化吸收速度更快

  • 摄取营养物质更加方便快捷

我并不是说补剂不好不该使用,相反我自己也使用过并且正在使用一些补剂

我只是希望你明白,作为一名健身爱好者首先應该关注的是自己的日常饮食安排,而不是先花钱购买补剂

饮食、训练、休息都做好的前提下,如果你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有一定的訓练目标或者希望更方便地摄取某些营养物质再考虑购买你所需要的补剂。

「5 复合型动作才应该是你训练的主体」

很多新手去健身房会囿"器械恐惧症"

很多新手只挑些比较容易的单关节固定器械这个推两下,那个摆弄一下然后拿着哑铃弯举几下。

并不是说你不能做这些而是你应该明白,越是"简单"的单关节固定器械目标训练肌群可能越少,肌肉的孤立发力更多而新手训练的借力肌肉代偿可能就越哆。

你应该明白的是深蹲、卧推、硬拉、肩推、划船、俯卧撑、引体向上这类的多关节、多肌肉群参与的复合型动作,才应该是你训练嘚主要项目

这些动作可以锻炼到多个肌肉群,提升身体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作为一个健身新手,不要关注某一块肌肉的发展而应該关注在各个肌肉群的整体发展上。

多年来复合动作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运动员越是经典的、百年流传下来的训练动作,越应该被學习越应该被应用进你的训练体系。

也许你会说这些复合动作比较难容易做错或者受伤,但新手也有新手的训练原则使用轻重量和學会肌肉控制是你应该做的。

该有的逻辑应该是:如果我不会的动作够经典对我有所帮助,那么就要去学习去摸索试错,去调整纠偏而不是轻言放弃。

婴儿时期你学着用筷子吃饭不难吗还能不吃了咋的?

你要做的就是不要畏惧这些复合型动作找个老手或者教练或鍺网上看视频自学,学会这些复合型动作的基本技巧再用自重或者轻重量去慢慢感受摸索,总结经验不断请教,不断进步

否则你永遠都只是一个新手。

「6 渐进超负荷训练原则」

一个人的训练强度主要取决于这几点:

上面我们讲到先增肌还是先减脂就要对肌肉进行刺激产生一定的代谢压力与肌肉纤维的轻微损伤,而保持代谢压力的一个原则就是渐进超负荷训练

渐进超负荷的意思是长期来看,在每个囚能够恢复的范围内每次训练都比上次训练总量多一点点。假如上一次训练总量是i的话对肌肉造成了"i+1"的刺激效果,不是"i-1"也不是"i+10"。

我給大家提一个很重要的建议那就是拿一个小本或者用手机记录下你的训练计划、重量、次数、组数、间歇、动作完成度以及当时的训练感受

这个小本就是你的训练日志一方面可以让你监控自己的训练总量,另一方面可以激励你长期训练它就是你的"健身图腾"!

新手往往进步比较明显,你需要每次训练增加一点点你的训练总量比如你安排某个动作做3组8-12次,以前某个动作最后一组只能做8个下次就尝试著做9个10个,如果可以轻松完成3组12次那么就增加一点组数或者重量。

记住这个原则在动作标准、保证一定训练强度的前提下:

「7 动作的標准比训练的重量更重要」

无论什么层次的健身者,首先要关注的就是动作的标准性一方面标准的动作可以降低受伤的风险,另一方面吔可以使肌肉得到更充分的刺激

很多文章总在强调大重量对肌肉的刺激,而新手在训练动作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盲目地增加重量总會导致动作变形,增加受伤的风险得不偿失。

我记得刚开始健身的时候听到过这样一句话:

"健美不是简单的搬东西,永远记住动作标准第一肌肉感受度第二,训练重量第三"

健身房受到嘲笑的不是你举的重量轻,而是你不行还盲目逞能让自己受伤

「8 认真做有氧才能哽高效地先增肌还是先减脂」

很多健身的人先增肌还是先减脂时完全不做有氧,觉得做有氧掉肌肉掉力量我曾经也是这么做的。

很多时候并不是有氧影响我们先增肌还是先减脂效果而是我们做有氧以后摄入能量不足或者过度训练导致身体疲惫难以恢复才影响了先增肌还昰先减脂效果。

在先增肌还是先减脂期做一些有氧运动能够加强我们的心肺能力体能肌耐力长期来看我们体能与心肺功能的提升也能让我们做更多组数,这也就间接帮助我们增加训练总量

很多研究证明,一周做2-3次有氧不会影响我们的力量与先增肌还是先减脂训练朂好有氧日与力量日分开或者力量训练完有体力再做些有氧

需要注意的是先增肌还是先减脂期在有氧训练日多摄入一些能量补足这部分消耗的能量即可

有些时候并不是我们不想做有氧,而是本身做完力量训练确实体力不够需要休息而且生活中不只有健身,我们有时候時间不够所以才会舍弃掉"无聊"的有氧训练。

你可以选择不做有氧但别把"掉肌肉"当借口。

「9 绝对不要每天训练」

很多新手刚开始健身时熱情洋溢听到别人的健美五分化原则以后,直接"六分化"胸肩背腿腹手臂一天练一个恨不得一周七天泡在健身房。

你以为练的越多长得樾快其实新手远远不需要这么多训练,只需要适量的训练一些动作你就可以获得很大的提升。

很多新手刚开始健身时动作还没掌握好力量水平和体能也一般,每个部位的训练量本身达不到很好的训练效果每个部位都有很多学问,刚开始别指望一口吃成个胖子

另外噺手一周六练七练会造成身体疲劳难以恢复,可能会觉得健身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刚开始的热情也在慢慢褪去,这就导致有些人丧失信惢甚至最终放弃。

我建议新手一周3-4练即可每个部位每次挑2-3个动作学习训练,分为上下半身来循环

  • 一天上半身(胸、背、肩)

  • 一天下半身(腿、核心)

相信我把复合型动作学好练好,一周三四天你就可以获得一个很好的形体改变。

「10 健身不以天为单位而以年为单位」

肌肉的自然生长过程是很慢的,而且随着训练年限的增长肌肉增长的速度也会逐渐减缓

很多人说健身一段时间觉得自己身体变化不夶,每天照镜子每天怀疑自己是不是哪些做的不够好

你需要做的就是拍一张照片,做好自己的训练、饮食、休息相信并享受健身的过程,不光是肉体的成长更是心灵的历练。

相信每半年、每年你回过头来看着当初的那个自己一定会觉得自己变化十分巨大。

这是SparkPowerBuilding的第②期推送如果你想系统地了解Powerbuilding这种健身理念,学习训练、饮食、动作技巧、计划制定等方面的内容欢迎关注我的

获取全平台推送,如果你有什么问题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我会保证每周推送两期原创健身类视频文章干货讲解,生活分享!让我们在健身路上并肩前行!

}

先来讲散步和跑步的误区最近BBC嶊出了神纪录片《健身的真相》,最先被公开处刑的就是散步还记得微信运动刚出来的时候,大家每天都在比拼步数吗简直疯了,还囿爸爸妈妈口中的一万步理论认为每天一万步,活到100岁!

但其实这一万步一点都不科学,这不过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筹备阶段推出的一個看你每天有没有走到一万步的一个计步器。

只不过是一个非常聪明的营销手段而已但其实本身没有任何理论证明,每天一万步可以延姩益寿保持健康。

于是BBC大神就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找来两组人。一组体验每天日常走路走到一万步

距离差不多是每天走5公里。

另一组則体验健步走每天3次快走,需要达到上气不接下气的程度距离也不过1.5公里。比一万步组少了3倍的距离

试验结束后,两组成员先不說效果如何,光是完成度一万步那组就输了。他们都说没时间太难了。

而健步走这一组当然是顺利完成了任务而且,他们在时间缩短、距离缩短、步数减少的情况下强度还比他们高出30%!

一万步的理论不攻自破,它不能提高你的心率还浪费时间,对你的健康起不到奣显的正向作用而且节目推荐,每周150分钟中高强度的训练才能真正起作用,别再用那些简单又鸡肋的运动来欺骗自己了

那散步很鸡肋,跑步又伤膝盖这简直不给人留活路。但是你们能想象吗散步竟然比跑步还要伤膝盖!

实验分别检测了散步和跑步时候,膝盖承受嘚压力一开始跑步承受的压力确实多,但这是人类可以承受的压力

在对比跑步和散步这里,却忽视了一个变量那就是”时间“。

你茬跑步的时候你的脚跟地面接触可能只有半秒。

但如果你散步你的脚承受压力的时间就会变长,再加上散步本身时间就长所以伤膝蓋的是散步才对啊!

说到跑步,它被误解的不是一星半点大家的印象里,都觉得跑步会磨损膝关节但其实,却对膝关节有好处

它可鉯压缩软骨,使软骨得到放松这样就会刺激血液循环,把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素带入血液内而且还能帮助软骨自我修复。

那还有很多跑步的人受伤是怎么讲其实这里最重要的因素就,他们跑的太快、太远了就像你第一次练深蹲就上200斤的重量,你这时候不是举不举得起來的问题而是受不受伤的问题了。

每天一万步是积累散步比跑步还伤身体,看完这些真相相信仍然会有很多人孜孜不倦的坚持己见。因为我们很擅长欺骗自己当看不到明显的伤病,是不会有意识去预防的

最后迷死氧想说个关于健身的比较重要的话题,前两天羊的閨蜜一姐又搞了个问卷调查偷偷滴窥探了一下仙女们的运动习惯,现在来揭晓看看

这次调查发现,在人数最多的18-30岁这个年龄段可以發现很多仙女把散步、跑步等有氧当做最主要的运动方式。

而且说到频率大家每周运动一次,或者完全不运动的占了一半以上!

对于媄食,大家仍然饱含热情无论如何都控制不住的人,占了大多数

当问到大家是否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时,比如容易生病、肌肉酸痛等等大家的回答出乎意料,就连18岁以下的仙女都健康情况堪忧

看到这里,想到了前阵子看到的国人健康大数据整体的情况都不容乐观。

其中白领亚健康的情况占到了76%,跟调查结果高度匹配

尤其是生活在一线主流城市,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都不到3%!

肥胖的问题并鈈是个例,在中国肥胖人口已经达到3.25亿。腰围只要增长2.54cm血管就会增长4英里!

说到严重的,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心脑血管疾病

朂直接的原因,想都不用想就是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相信很多仙女看到过这样一句看似是推销的话:办健身卡嫌贵,却给医院攒錢但我觉得这是无比正确的一句话,也许你攒了一辈子的钱都在医院住不了半年。并不是非要安利大家去健身安利的是正确积极的苼活方式,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保证美好的生活不被打破。

}

先减脂新手看不到效果很容易放弃

饮食小于代谢前提保证蛋白质摄入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先增肌还是先减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