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孝高录取分,高一男子100米运动会最好成绩是多少

去上海最多能快1小时!申嘉湖高速孝源至唐【安吉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33,646贴子:
去上海最多能快1小时!申嘉湖高速孝源至唐收藏
  2015年11月,申嘉湖高速西延(鹿山至孝源)正式开工建设,并计划2019年建成,而该线路的再西延,也就是孝源至唐舍段。  申嘉湖高速孝源至唐舍段是咱们安吉省内联网、省际畅通的重要工程。该工程已于去年十二月完成了初步设计审查,经过前期筹备工作,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计划工期36个月。
该工程起于安吉县孝源街道,终于浙皖两省交界处,沿途经孝源街道、孝丰镇、杭垓镇,全长约34公里,设计速度为100KM/小时,路基宽度26米,总投资约61.5亿元。  全线设一般互通3处,分别在孝丰、杭垓等境内;服务区1处,位于孝丰境内;主线收费站1处,位于杭垓境内。
湖州安吉酒店TripAdvisor预订TripAdvisor优选全球酒店,5亿真实点评,预订湖州安吉,帮您制定完美旅程.
卖房子要群演吗~
我会上海话
江苏话~~有50人团队
演什么像什么~~
好好,大安吉发展越来越好
卖房子要群演吗~ 我会上海话 杭州话 江苏话~~有50人团队 100团队 演什么像什么~~
厉害了我的安吉,发展越来越先进
孝丰的路过!
厉害了我的安吉,发展越来越先进
厉害了我的安吉,发展越来越先进
可以的,咱们安吉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希望以后越来越好
厉害了我的安吉,发展越来越先进
快点建设好,出行就方便啦。
怎么什么好事都轮不到章村?章村不是安吉的吗?
咱们安吉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希望以后越来越好
以后到上海更快了
孝丰有两个出口,服务区在大竹竿村山头上。孝丰南出口也在那。还有一个出口在城北。安吉发布上有
咱们交通越来越便利,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楼主图三的图经过地图比对,发现孝丰服务区在下汤往杭垓方向,如上图西冲、大冲附近图二的图经过地图比对,发现孝丰收费站在孝丰城北清水口过去李赋线上(可以发现李家弄桥那段大弯道就是楼主图二左侧的弯道)
安吉交通越来越便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方便
厉害了我的安吉,发展越来越先进
我就不一样了,已经骑电瓶车在高速上飚过了
简直了,发展让人咋舌
厉害了我的安吉,发展越来越先进
厉害了我的安吉,发展越来越先进
安吉的交通状况越来越好,更方便老百姓的出行
交通更加便捷,安吉的发展也越来越快!
登录百度帐号四川华阳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创新之路
叩问“人本”的力量——四川省华阳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创新之路张泽科 宋玉平《中国教育报》、9、13、15、17日第四版刊载【编者按】“以扎扎实实的素质教育赢得高考,赢得蓬蓬勃勃的生命未来。”7年前,在优质高中林立的成都天府大道上,新建四川省华阳中学(以下简称“华中”)竭尽全力,仅招收了不足700名学生。面对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华中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艰辛而又扣人心弦的素质教育之路。“眼中有生命,心中有学生”。“关爱每个学生,开发学生潜能,为了学生发展,帮助学生成功”。“生本课堂,动力激扬”,“育德育心,育心育情”……流淌生命的灵性,呐喊生命的激情,激扬生命的潜能,飞扬生命的个性,华中“人本关爱”的素质教育不断释放着教育和生命的活力:一所无文化底蕴、历史传统和骄人业绩的“三无”学校,每年以超过1000人的绝对人数递增,2008年达到6000余人。首届高考本科上线突破400人,此后本科上线人数连续4年以百位数递增,2008年达到860人,本科上线人数居于全省160多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前列;建校14个月成为成都市示范性高中、24个月成为中国教育学会全国第一所实验中学、50个月成为四川省示范性高中;中国教育学会西部第一所“教师发展学校”、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全国“创新型学校”、“国家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国家“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国家高水平运动员后备人才基地”、全国“百佳校园电视台”、全国“百所最具成长力学校”;女子曲棍球全省冠军和全国亚军、连续两年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金牌第一”、学生24名考入空军和飞行员,获得市级以上学科竞赛奖1471人次、国家发明专利23项……“在四川基础教育界展示了积极、稳妥、可持续发展的学校范例。”2005年12月,省级示范性高中评估组对华中素质教育成果做出了鉴定。北京、江苏、辽宁等10余个省、市、自治区和省内兄弟学校的考察团队专程赶来;从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到各级地方的专家、学者专程赶来;几千里之外的家长、学生专程赶来。有专家点评:华阳中学人本教育的成功探索,触及到了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揭示了中学教育的发展走向:兑现发展生命的学校教育本质,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掘人自身蕴藏的发展能量,依靠人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升学率,更能肩负起教育的使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华阳中学人本教育实验取得了优异成绩。”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对华中激情探索的“人本关爱”的素质教育作出了高度评价。【引子】那年的初夏5月,辗转折回母校的金厚元,心里却如“浇了一盆凉水”。两年前,金厚元试着给千里之外的华中校长祝长水写信。让他大喜过望的是,祝校长竟很快回应。金厚元如愿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华中。怀揣知遇之恩,金厚元一路发奋,成绩走在全年级前列。高考前夕,原校坚持要他回去高考。祝长水替他买了车票,并将一个备用手机塞在他手上。金厚元途中遭遇塌方,得知消息的祝长水立即托人绕道将他送了回去。刚到原校门口,金厚元就被人拦住:“你还回来个啥?有本事走了就不要回来!”脑子里还萦绕着华中影子的金厚元满腹怨气脱口而出:“我觉得你就是一只蛙,这山沟里的一只蛙!如果你知道我是怎样回来的,你一定会给自己几个耳光!”考上上海交大后,金厚元专程前往华中看望他的恩师和校长,两手拎了几个黑糊糊的塑料瓶子。临行前他特地上山采了“鸡枞”,熬成油,装进塑料瓶,送给祝校长和教过他的华中老师一人一瓶。此后,他多次从上海给祝校长发来短信,一再表示:“我生是华中人,死是华中鬼。”一种牢不可撼的学校人格力量,就这样永远地种在了学子心上。“学校才办三四年,凭啥子就要评‘省重’?”日,在华中创建“省重”评估汇报会上,有人对华中提出了质疑。这位“挑剔”的长者在华中考察一天后,晚上睡不着了,索性起床找祝长水喝酒。“上午我说了冤枉话,老哥向你赔不是了!华中就像3岁哪吒横空出世,搅得教育界不得安宁。”在随后的一年内,他6次派人到华中找寻“哪吒”的“风火轮”。2002年年关将至,华中门卫室奇怪地收到了一辆三轮车拉来的两个编织袋,里面装了两台电脑,放着一张纸条:“抱走电脑后,几个月我都睡不好觉,看到学校发生的巨大变化,我心里非常感动,所以将电脑原封不动退回,否则自己的良心将永远不得安宁。”办学7年来,类似这样的稀奇事在华中时有发生,并传递着同一个信号:“华阳中学让人着迷!”这股神秘的力量从何而来,将向何而去?【采写视角】“敢于迎接充满激情的挑战”,华阳中学力求将学校现实的价值诉求与长远利益统一起来,充分激发人自身蕴藏着的教育力量,依靠人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提高升学率,奠基蓬蓬勃勃的生命未来;自主管理与矩阵式管理,学科教研室、年级教研组条块管理与年级全面管理结合,最大化聚集、释放了人本管理的组织效能和个体生命的创造潜能。【第一章】犯其至难 图其至远绝地求生的“军令状”日,从一周雨中军训硬挺过来的700多名师生,在泥泞的焦碴操场上,迎来了华中开校典礼。庆典结束,时任双流县委书记冷刚兴犹未尽,叫住祝长水:“学校现在就交给你了,三至五年建成省重点,回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提案议案,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然后半开玩笑地说:“如果完不成任务,你就从这所学校消失。”一位随行领导插话,语气同样不容置辩:“完不成你就从教学楼上跳下去。”“要跳就跳府南河,免得弄脏了圣洁的校园!”祝长水笑语相迎却语意决绝,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从西周广都伊始,双流携锦江河畔“鱼米之乡”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文明一路走来,连续多年跻身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与“蜀都之心”成都天府广场一脉相连的双流重镇华阳,在成都向南发展中快速崛起为一个魅力闪烁的“南部新中心”。但令人遗憾的是,直到新世纪元年,华阳竟无一所高水平的完全中学,人大代表连年呼吁,创建一所与成都南部新区强劲发展相适应的优质高中。2001年4月,双流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将濒临崩溃的中兴中学迁址更名,在停办后的双流师范学校校址,以省级重点中学标准新建华阳中学。然而人们心中阴影犹存: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双流两次创办华阳中学的努力都失败了,如今第三次创建,会不会重蹈覆辙?可上苍偏偏捉弄人——华中一出世就被置身绝地,遭遇了近乎白热化的高中教育竞争:成都三环教育带已见雏形,而紧邻成都、87万人口的双流县,高中教育更是强手林立,两所“国重”、一所“省重”、三所“市重”,年幼的华中要从中切割一块蛋糕,谈何容易?其时主持华中工作两个月的祝长水,最知其中况味。一栋旧教学楼、一栋学生楼、一个焦碴运动场……双流师范留下的50亩校舍便是当时华中的全部家当。“家长、学生失望的眼神不断在眼前晃动,刚招收的600多名初、高中新生,一夜之间竟然走了四分之一。这难道就是我祝长水一生办学的滑铁卢?”19岁当校长、曾盘活3所薄弱中学、年方38岁的祝长水,心中燃着一团火,多年凝聚的教育思想、教育精神和智慧能量喷涌而出。讲政府创建华中的初衷和“愿景”,讲办学的思想和规划,讲过去成功的办学经历……为留住剩余学生,祝长水把能够请到的学生家长都请到学校,在屋顶漏水、四面透风的阶梯教室苦口婆心——站着交流两个多小时,止住了可怕的“灾难性流失”。8月31日,667名新生走入修葺一新的华中校园。464名高中新生达到录取线的只有176人,中考成绩排在全县前500名的仅两人,学校第一名在全县排位第137名。对这些许多学校都不屑一顾的“中差生源”,华中老师却如获至宝:帮着抱被子、提水壶,领着报名,心中叨念着祝校长的“名言”:没有学生就不需要老师,没有老师就不需要学校,没有老师和学生就不需要校长。按照“三至五年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的目标,倒计时排列达成目标需要的各种元素、各个环节,祝长水引领华中团队一路突进:2002年学生人数突破2000人,成为成都市示范性高中;2003年学生达到3200人,进入省级文明单位;2004年学生接近5000人,跻身省级校风示范校、实验教学示范校、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2005年成为全省办学时间最短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在四川基础教育界,展示了积极、稳妥、可持续发展的学校范例……作为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基础性工程精心培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特色明显。”2005年12月,四川省教育厅“省级示范性高中”专家评估组给华中打出了“高分”。而这时,华阳中学仅仅诞生50个月!又一次充满激情地迎接挑战“力争三年内办学理念、学校管理、德育、教学、科研课改、教师专业发展等达到一流学校水平,建成学校文化、心理教育、体育、外语、科技、艺术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的素质教育品牌学校。”2008年8月,数十名华中精英齐聚峨眉山,追思来路,反思理念,重振精神,制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年行动计划”,立誓三年内从“奖牌学校”跨入“品牌学校”。“学校发展7年后,我和相当一部分人都产生了松懈情绪,拼搏精神有所减弱,学校发展势头放缓。”祝长水自揭短板:“如期创建‘省重’后,不少人都觉得该喘息一下了,特别是2007年停止申报、评估‘国重’,外部压力减弱后,学校发展出现了动力衰减。多数教师在华中获得了快速发展,不少人成为了高级教师、县市学科带头人,教师个体发展的内驱力同样减弱了。”然而事实是,祝长水和老师们一直在积淀、奔涌着一种强者的力量。祝长水患有“腰大肌扭伤后遗症”,每年寒暑假都背着钢背心,利用自己“高级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诊断,常常从早上7点干到晚上12点。自建校以来,祝长水诊断学生多达6000人,帮助数以百计的青少年走出了生命或成长困境。接待一名学生最少要半个小时,祝长水体力严重透支,每年都要住进医院。由于用脑过度,从小落下的“大脑供血不足”病根复发,头上长出许多斑秃,有的竟如鸡蛋大,华西医大诊断为“头部免疫功能三分之二丧失。”但祝长水很多时候吃完药又接着干。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校园扩建马不停蹄,3000多学生同时就餐的临时食堂只建了18天,可容纳3000人的体育场看台开工30天后便投入使用……边建设,边发展,边举债,每到春节催账者络绎不绝,祝长水依然笑容相向。“一不怕苦、二不怕狗”,建校之初老师们,摆摊设点、走乡串户动员学生;方义康老师“心脏搭桥”手术后悄然出现在讲台;刘莉拖着受伤的身体拿回教学大赛一等奖……一路负重前行,华中人铸就了永不言输、“敢于迎接充满激情挑战”的性格。华中人尤为欣慰的是:学校创办初期就获得了用人、管理、经费等方面较大的自主权,县委、县政府领导先后12次现场办公解决华中征地、经费等难题;华阳地区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扩展了优质教育需求空间;特别是2007年成都进入“全国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带来了高中教育新的战略性机遇。两天的痛切反思,情感撞击,灵魂震撼。“峨眉山会议”上,华中人找到了几年跨越式发展的基本经验:校长的人格魅力凝聚了人心,“人本关爱”教育思想铸造了师魂,自主管理机制激活了队伍潜能……并由此敲定了“振奋精神,理清理念,完善机制,深化教改”的新一轮发展方针。把“人本关爱”教育思想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教育教学行为,全面提升教师发展文化,建构“人本关爱”的高效课堂……新的战略构想,又一次点燃了华中人的教育激情,犹如千仞之积雪,势必一倾千里。“人”字蕴藏的教育力量是迎合时尚“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赢得“吹糠见米”的办学效应,还是脚踏实地趟出许多学校都望而却步的素质教育之路?面对巨大的生存和升学压力,华中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尽力创造公平、优质的学校教育环境,让每个学生享受愉快、阳光的学校生活,奠基终身的素质发展。”华中的“人本关爱”教育思想,可追溯到祝长水的学生时代。一次,为从石缸里放水,几个同学试图掀开石盖,忽然传来副校长一声大吼,祝长水一松手石盖摔烂了。因为“破坏了公共财产”,不仅要赔,还要在班上检讨、存入档案……“这辈子完了,再也红不起来了。”少年祝长水心里埋下了“消极”的种子。“或许是那个时代的特点,对学生不经意的错误动辄上纲上线,留在他们心里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是终身的。”当上校长后,他就反复告诫自己和同事:“必须多给予学生信任、尊重、理解和适度包容……绝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给他们造成消极的心因性影响。”“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现代文明的覆盖。”祝长水每到一所学校,总有一些“异想天开”的“惊人之举”:“固执”地开设“自行车维修课”,让学生能够骑上自行车“赶成都”;在山坡上自筹资金修建保坎,将运动场修在了“房顶”上;让每个学生都能上电视、上舞台、会一门乐器、参加一个体育项目……在全市农村中学率先展开“中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农村初中生心理教育的实践研究”,尝试学生心理素质测试,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系列“打开心门,开发潜能,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本教育活动,带来了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祝长水所任职的学校快速走入全县先进学校行列。反思人本教育的探索轨迹,从对偏离本质的学校教育现实批判出发,祝长水的办学思想逐渐清晰起来:既然生命具有自我发展的机能,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力量必然蕴藏于人自身,在于唤醒、激发和引导生命成长,全面奠基生命的素质发展,开启生命的无限可能。逆教育和生命成长本质而动的应试教育,必然走向衰亡。祝长水由是坚信:一所学校要真正站立起来,永立不败之地,除了不折不扣实施素质教育,别无他途。于是,华中新建时,就在校门口竖起一块巨石,镌刻上一个硕大鲜红的“人”字。并从“人”字入手,发掘素质教育的动力之源,明确了“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校办学以教师为本”的核心价值和力量取向,确立起“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发师生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并在实践中发展为“眼中有生命,心中有学生”、“关爱每个学生,开发学生潜能,为了学生发展,帮助学生成功”的“人本关爱”教育思想。让这一思想落地生根并从中赢得教育的智慧和力量,华中老师认定: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学生终生的幸福奠基,将生源劣势变成发展优势,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做到“让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让一般的学生变得优秀,让潜能有待开发的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华中将县委、县政府要求的学校发展目标,变为全体教职工的“共享愿景”:力争三至五年,建成“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水平、精良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硬件设施、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显著的办学效益的素质教育示范性高中”,使学生“学会生存,善于学习,理想崇高,人格健全,视野开阔,富于创造”。面对实施素质教育在时空、观念、能力等方面的多种矛盾,华中力求将学校现实的价值诉求与长远利益统一起来。“不能一提素质教育就反对应试,应试能力也是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祝长水阐释说:“教育的价值诉求不仅是升学,还有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要求。只问素质不问分数就要出问题,只有跨过了分数这道门槛,学生才能赢得更好的发展平台。但是依靠素质和能力提高分数是隐形的,人常常是现实、直观的人,很容易追求表象的分数,结果是舍弃了人的发展和教育的根本,必须依靠人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提高升学率。”以“人本关爱”的教育思想铸造师魂,建构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和生本课堂,激活生命发展的本质力量,“人本关爱”成为了华中探索素质教育无尽发掘的动力之源。“校长是修飞机场的”“校长就是修飞机场的,要尽可能把机场修得宽大,为飞机装满油,让它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祝长水用生动的比喻,揭示了成全人、发展人、激励人的管理真谛。在千头万绪的学校工作中,华中敏锐抓住学校教育的“人”字精髓,充分尊重、珍惜和优化生命发展,向人本管理要学校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2002年我考入华中,竞聘上高一语文备课组长。但我知道比我更有资格和能力的大有人在,心里一直忐忑不安,总想把备课组长辞了。”办公室主任助理熊梅说。祝校长知道后并未找她正面谈这事,却在一次备课组长会上提到:“能竞聘上备课组长,证明你们是教学中的佼佼者。学校和我都相信你们是有能力把这个组带好的。”熊梅仍旧满脸绯红:“我觉得他每句话都是说给我听的,当时脸上火辣辣的,发誓一定要做好。”“听好几个关心你的老师说,你现在没有进取心了,是不是觉得自己评上了市‘优青’了,感到满足呀?”一次熊梅正漫不经心地走在校园,冷不丁被祝校长逮住“修理”了一番。“不知该怎么回答,我只是在心里问自己,发觉自己的确走进了发展的瓶颈期……他把你装在心里,总是在关键时候出现,促你反省,激你奋起,他宽广的胸怀和不留痕迹的管理艺术,不得不叫人佩服。”熊梅深有感触。“眼界决定境界,境界决定发展的边界。”武装理论以提高管理效益,探索规律以叩问教育本真。中师学历的祝长水走上校长岗位后,深感自己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难以适应现代办学的需要,就一面“紧逼”自己寻找一切机会学习,一面“撵着”老师们进修、充电。完成成都教育学院政治教育专科和四川师大经济管理本科学历后,继而攻读西南师大、北师大教育心理学研究生课程,相继走进四川省和教育部举办的校长研修班、华东师大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课程班、加州美国大学教育管理博士学位班,试图“跨出教育看教育”,以更新更高更宽广的视野实践现代教育。办学之初,如何整合来自全国各地的“性格男青年”和“个性女青年”,让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祝长水在华中构建起相对科学、高效的人本管理模式,充分激发人的发展潜能: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人头经费包干”的“四制一包”管理运行机制,尝试“岗位申报、全员聘任”,“责任首问,项目负责”等自主管理实践。公示学校所需岗位,从副校长到教研组长,从班主任到任课教师,都面向全体教师公开招聘。自愿申请,竞聘演讲,择优聘用。使用中发现,发现中培养,培养中提升。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随着学校迅速壮大,祝长水意识到,仅仅依靠传统的直线职能式管理远不能适应大型中学管理的需要。于是华中将普通学校通行的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改为学科教研室、年级教研组,赋予其学习、培训、研究、课程开发等职能。“华阳中学玩意儿多,全县才一个教研室主任,你们学校一下就冒出了十多个!”面对各种质疑、非议,华中并没有停下改革创新的步伐,而是大胆引入矩阵式管理,建立起不同于一般学校年级组、具有独立管理功能的年级管理委员会,以及分别以德育处、教务处为中心的学校德育管理委员会、教学管理委员会等矩阵式组织,自主管理与矩阵式管理,学科教研室、年级教研组条块管理与年级全面管理有机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最大化聚集、释放了人本管理的组织效能和个体生命的创造潜能。“‘看来昨天我讲的,在你这里没有起任何作用,观念、做法都有问题,必须重新说。’2004年8月,华中竹岛会议上,我总认为老一套办法管用,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培训精神没有认真思考,发言受到了陈教授强烈批评。”时任高三年级主任的刘明当天晚上熬至深夜准备发言,第二天发言后,陈教授终于展开笑颜:“这还差不多,看来你还是教得出来的!”“这次经历告诉我,年级主任工作必须有预见性和创造性,不能当救火队队长,不能用80%的精力去管20%的人和事。”刘明说。一次全校学生集会,某班受到点名批评,该班班主任一气之下离开,学生也跟着离去。年级管委会成员轮流找他谈后,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年级的处理决定:取消个人、班级年度评优资格;在年级大会上做说明;班级开会讨论。华中的年级自主管理委员会,拥有职、权、责、利相对统一的独立管理功能,具有本年级教师和班主任聘任、绩效考核、年级经费管理、年级招生权等权限,接受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这一系列改革,源于华中刚起步就尝试的项目负责制。2001年开校典礼,学校领导班子尚未组建,祝长水“突发奇想”,公开招聘项目负责人,白玉玲老师竞聘上开校典礼项目负责人,从校长到员工都由其调遣,仅仅一周时间就高质量完成了任务。此后,学校运动会、英语周、艺术周、科技周等学校重大活动都实行了项目负责制。尝到“甜头”后,华中进一步下移管理重心,将岗位设置、人员聘用、目标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的职权下放到年级和部门,并将学校发展目标分解到职能部门、矩阵式组织和教师个人,使学校发展目标和团体目标、个人目标融为一体,创造了巨大的自主管理空间,激发、聚集了各组织单元和个体的创造能量。祝长水“以其富有创造性的工作,高尚的人格魅力,勤勉的工作作风,成为全县中学校长的杰出人物,是一位德才兼备、年轻有为的专家型校长,赢得了华阳中学全体教职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称赞。”华阳中学“有力地扩大了成都市基础教育的影响力,为成都市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推进和南部高新技术产业新区、天府软件园区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优质基础教育支撑”。这些字字珠玑的“组织语言”,既是对祝长水当选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的中肯评价,也揭示了在价值取向多元、浮躁之气升腾的现实社会背景下,华中“人”的教育——汩汩滔滔的精神力量。【采写视角】撞击教师生命的最强激发力,突破组织“外驱动主导”模式,回归自主发展的逻辑本位,促进教师学科教学和学校教育专业发展双向并举,从“以分数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刚性教育为主”向“以刚柔相济的教育”全力转向;“人本关爱”铸造师魂,激发主体精神,开发发展潜能……华中把学校人力资源的潜能,激发、聚集、释放为学校发展的强劲势能。【第二章】人本关爱 铸造师魂撞击教师生命的最强激发力一包黄连两个孩子,妻子没工作,一家蜗居在狭窄的出租房里,日子过得清苦,但在来自重庆石柱的“教学高手”彭顺勇心里,苦莫过于几天前才被学生赶下了讲台。2001年大年初五,在前来拜年的祝校长面前,彭顺勇犹如吃了黄连——“有苦难言”,又如吃了“定心丸”——“希望犹存”。在石柱,彭顺勇算得上响当当的人物,许多家长都以把孩子送到他班而感到荣幸。2001年,彭顺勇以应聘第一名的成绩来到华中,可等着他的却是一段绕不开的痛苦历程。“他上课没问题,主要是没有解决好师生相互适应的问题,师生关系紧张,学生故意考得很差,家长在校门口堵住校长要求撤换他。”教导主任熊丽华说。“祝校长说学生不接纳,教学效果就是低效益和零效应,但当时我不以为然,只管自己讲得精彩,不管学生是否喜欢。我被停课后,到图书室学习、做笔记、给其他老师当学生。一个学期后学校让我试上一个班,我逐渐适应了学生。”彭顺勇深感庆幸的是没有选择离开:“经历这个过程后我明白了,华中是个高平台、助推器,她要让每个老师都飞起来。学校环境宽松、包容而又紧张,在这个大染缸里洗涤,我好似经过了三峡闸门过滤,留下的是珍珠、玛瑙。”“他是从居高临下的灌输式教学转向互动式教学。现在能够根据学生需要适时调整,重视情感教学,语言幽默……春节我去他家,临走时他翻了半天,找到一个塑料袋,取出一包黄连。说你泡水喝,可以降火。我说我们够苦的了,所以一直留着做纪念。”祝长水说。“如何对待彭顺勇,对我们是一种考验。按双流政策,学校每年有5%的淘汰名额,但华中一直没用这个政策。彭顺勇的问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批人的问题。”学校行政会达成共识:“在当地他们是重点中学的教学高手,可以不管学生。因为学生对老师敬畏,学习自觉,自己就调整适应了,在华中却是老师要适应学生……必须全力帮助教师转型,而不是把不合格的教师推向社会。暂时让他们停下来学习、观摩、反思,不仅是对学生发展负责,也是对教师的人本关爱,并给那些教学观念、角色转变迟缓的老师敲响警钟。”从“铁腕”教师到侠骨柔肠李仕喜老师到华中后,同样痛苦莫名:以前行之有效的惩罚手段“派不上用场了”。更让他心如刀割的是,学生竟在“周记”中这样发泄:“第一天看到这个老师,我很恐怖,心想这辈子恐怕要埋葬在他手上了。”“学生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差,上午才定的班规下午就不起作用了。”李仕喜只得耐着性子向其他老师学习,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试着理解、包容他们的缺点。小棠性格外向,常常披头散发……发现她喜欢体育,李仕喜便动员她参加学校排球运动会,每天和她们一起训练,最后全班获得了年级第二名。当晚李仕喜走进教室,一片清风雅静,小棠正向全班述说她的经历:从小离开父亲,母亲的娇惯让她变得更加任性,许多学校都不接纳……在华中同样给全班带来了很多坏影响。“李老师却能容忍我,这次排球比赛本可以拿第一,李老师那么辛苦……”听到这里,李仕喜禁不住抹起了眼泪。随后,李仕喜在班上开展了一次倾述亲情活动,让孩子们说说父母为自己做了什么,自己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父亲身高只有1.3米、母亲腿也有问题,小冉表面坚强、自信,却从不在同学们面前提及父母,也不让他们到学校。“父母残疾在他心灵留下了阴影,好强掩饰着内心的自卑,隐藏着拒绝公开承认父母的想法。”李老师分析说:“亲情述说使他懂得残疾父母给了他真爱,他终于勇敢地面对亲人的残疾,把亲人的爱变为成长的动力。”探索情感教育,尝试情感管理,从困惑的心、矛盾似的人物,转向心境和谐、侠骨柔肠,李仕喜从学生眼中的“铁腕”教师,转变为护佑他们的天使。“是哪些因素促进了我转变?”李仕喜自言自语:“大气包容的学校环境促我反思,过去在严格管住学生时是否压制了他们发展?我对学生也有爱、也有情,每次批评、惩罚了他们心里也很难受,但心里又很迷惑……现在才明白:教育绝不仅仅是对学生要求严格,还要学会包容和理解、引导和激发。”日,华中展开了首轮为期一周的教师培训,从教育思想动态、课堂前沿走向到学校愿景、办学理念、管理办法,首届72名教师经历了一场“洗脑风暴”,人人震惊、激动、振奋!“当时我是一块拒绝融化的坚冰。几天‘洗脑’,我汗流浃背,心想只要教材耍得熟练、讲得精彩就行了,管你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分数才是说话的。”经过从思想到心灵的震撼、裂变,肖乾坤老师逐渐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走向,开始了人本课堂的实践探索。“‘人本关爱’要求老师主动转型,从教师需求主导型教学转向学生需求主导型教学。实现这样的转变,我们经历了一个充满困惑、探索、发现和兴奋的过程。”高二年级主任羊国安说:“起初我们对‘人本关爱’教育思想不理解,持怀疑态度。后来逐渐感悟到,它不仅是人性化的教育思想,还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态度、情怀、智慧和艺术,一旦把这种思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就能生成教育的智慧和情感。”经过新旧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华中老师普遍开始了教育教学的艰难转向: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从“以分数为中心”向“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从“以刚性教育为主”向“以刚柔相济的教育”转变。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朗朗晴空“几年前,华阳中学开全国先河,豪掷70万,让全校165名教师,集体攻读心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2006年,152名教师取得了研究生学历,华阳中学一跃而为全省研究生学历最多的完全中学。”2007年初,《天府早报》、《河南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对华阳中学与西南师大联合举办“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研究生的大胆举措,进行了跟踪报道。鼓励教师研修教育心理学专业,源于2001年华中首席顾问陈安福教授与华中老师的一次“闲谈”。起初,老师们个个对自己的“辉煌历史”津津乐道。陈教授忽然问身边的王老师:“你学的是什么专业?”“历史。”这位老师脱口而出。陈教授又问另一位老师:“那你学的是什么专业呢?”“数学。”这位老师回答得同样干脆。“那你是陈景润,他就是翦伯赞啰!”看到大家不知所措的窘相,陈教授笑着解释道:“其实,历史也好,数学也罢,都只是学科专业的范畴,它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教师还需要教育专业,以解决怎么教和如何育人的问题。”从上千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知识背景和人格特征差异较大的华中教师,过去往往都只重教书而很少育人。怎样促使他们由“教书匠”向会育人的教师转变,由只有个性特征的老师向能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教师转变,这是华中起步阶段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华中看来,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关乎学校的发展高度和发展潜力。但基于学校组织环境支持下的教师发展意识、发展动力、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水平,远不能应对教育发展的挑战。从根本上说,教师发展力疲软,主因是没有找到适合教师独特的自主发展之路,教师发展缺乏有效的组织外驱力和个人内动力互动、融合。于是,华中改变了教师发展的组织“外驱动主导”模式,竭力回归教师自主发展的逻辑本位,促进教师学科教学专业发展和学校教育专业发展双向并举,确定了“差异推进,整体提升,发展个性”的教师专业发展思路:以“人本关爱”铸造师魂,激发主体精神,开发优势潜能,优化发展机制,让教师在充分发挥才能的过程中,实现最大化发展和最大化价值,赢得学校和教师协调发展、联动共生。创新教师潜能发挥的机制助力曾任某高中党总支副书记的熊丽华,初到华中竞聘班主任竟没聘上,他很不服气,直接找德育处方主任理论了一番。“当时的感受像是在市场一样,班主任没捞着,好不容易捞到两个班的教学岗位。”熊丽华只得“放下架子,从头开始”,后来相继竞聘上年级主任、教导处副主任、主任。“浅层次的管理是人对事的管理,第二层次是人对人的管理,第三层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第四层是人格管理。”祝长水说:“学校管理不仅要研究组织意图如何实现,还要研究教师个体的价值实现。”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不过20%至30%;实施激励后,人的能力可能发挥到80%至90%。这是美国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研究激励问题得出的著名论断。在华中看来,建立良好的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对不同人才采取恰当的激励策略,是学校管理成功的关键。大批优秀教师投奔华中而来,寻求的正是新的发展和价值创造。为适应这样的内在需求,“力促教师发展”,“让有能力愿意做事的人尽量有较多的事做;让愿意做又想把事做好的人尽量有事做。”华中建立了集聘任、考核、培养于一体的人性化用人机制。学校各种岗位和重大活动,都由教师自主申报,按“双向选择,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目标管理”的办法进行岗位竞聘:学校聘任年级主任,年级主任聘任班主任,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双向选聘;按需设岗,录用时尽可能照顾教师特长;在双向聘任基础上微调班级教师搭配,尽可能做到优势互补。从而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优者胜,劣者汰”的人才竞争和流动机制,实现了教师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促进了教师差异发展和队伍结构优化,增强了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分层次制定教师考核标准,教师自评、教研组评、生评、年级组综合评价和学校终评结合,华中从师德师风、教学质量、公开课、指导学生成绩、科研成果等方面,全面评估教师工作绩效和专业发展水平。每学期让学生从教学目标、教学态度、学习方法、心理情况、教学状态、师生关系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和师德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师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初步建立了目标多元、形式多样的教师差异发展评价体系。同时引导教师自我剖析教学案例和成长过程,审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决策、行为和效果,明确所处的成长阶段,找到优势、差距和努力方向。力促发展和动力激发,华中把学校人力资源的潜能,聚集、释放成了学校发展的强劲势能。构筑教师差异发展的平台助力根据教师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分段分层提出专业发展要求,帮助教师规划职业生涯,华中搭建了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名师专业发展的“入格”、“升格”、“风格”的三级平台,让各个层次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选择适合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新教师和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向优秀教师拜师学艺,尽快实现教学“入格”;骨干教师在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带领下尽快“升格”为“专业行家”;各级名师尽快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2004年,华中开始以“青蓝工程”、“栋梁工程”、“名师工程”,促进优秀青年教师、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知名教师发展。2008年试行导师资格制,通过自我申报、赛课,确定导师资格,经“双向选择”确定师徒关系,实行导师基本津贴和业绩考评津贴,增强了教师“结对帮扶”的实效。与此同时,华中建立了“青蓝工程”学习班、“栋梁工程”学习班、领导干部学习班、德育教育提高班、备考教师提升班等多层次、制度化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把学习变为教师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通过开展“科研课改活动月”、“新秀杯”、“栋梁工程”赛课活动,评选科研课改先进集体和个人、“十佳青年教师”和优秀指导教师,筑起了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又一个长效性平台。细雨蒙蒙中,3000余名师生席地而坐。“这是华阳中学师生送给自己两周年生日的最好礼物,也充分证明了我们将中国教育学会第一所实验中学的牌子,授予华阳中学是深思熟虑的、慎重的。”日,亲临授牌仪式的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由衷感慨。随后,华中在西部地区率先创建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首席顾问陈安福任校长,祝长水任执行校长,以淡化学校行政的刚性力量,融合组织推动力和教师自主发展力,放大教师发展的专业性和自主发展空间。两年后,升格为中国教育学会西部地区第一所教师发展学校。不遗余力引进高端智慧,华中先后邀请了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副会长谈松华和陶西平等20多位全国知名专家,来校进行教育理论、学校发展和管理指导;邀请上海师大心理学教授卢家楣、西南大学教科所所长张大均等全国知名教育心理学专家进行教育心理学培训;邀请王树声、梁捷等来自北京、上海、山东的特级教师,到华中现场献课、听课、评课。2005年以来,全县两次教师学科大比武,华中23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跻身县级学科带头人行列;2007年全县首届“新秀杯”青年教师赛课,华中夺得14个一等奖。放大教师专业发展的科研助力“2003年的一天晚上,在学校五楼会议室,我校全体老师与西南师大教科所所长张大均教授等专家、学者,就学校教改科研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原定半小时的讨论,竟然持续了三个多小时,经祝校长一再劝导才停了下来……正是经历了这次‘对话’,让我消除了对教育科研的许多疑惑,坚定了教育科研的信心。”教科室主任王本书如是感言。“办学之初,如何从一所不知名的小型学校走向知名学校?我们想通过科研增强学校生存力、竞争力和发展力。”陈安福教授说:“起始动力源于多数教师都比较注重眼前利益,成都市评高级必须有两篇论文发表、评名师必须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老师们首次参加四川省优秀论文评比,多数人都获得了一二等奖,教师科研积极性就这样激发起来了。但那时主要是写科研,老师们做科研的积极性并不高,学校发展急需本质科研的推动。”从第二年起,华中采取同学科跨年级、小课题短周期、个案加叙事、问题加专题式的课题研究策略,举办一年一度的“科研课改活动月”活动和课题研究过程考评,引导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反思、展开网上交流,展示、推广科研成果……借助专家资源,结合校本实际,形成了国家、省、市、校级课题网络。借助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十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卫星城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等课题研究,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展开课堂管理、师生关系、情感渗透等问题的研究。“起初是摸着石头过河,华中部分学生的习惯、态度、行为差,我们认为是品德问题,后来才知道主要是心理因素引起的,并由此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王本书说,“老师们在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的同时,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把自己的教学、管理工作当作课题来研究,使华中科研成为了立足校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实践型科研。”但接踵而至的是研究与实践的矛盾、科研升华与广泛参与的矛盾日趋突出,老师们对科研的需求降低。华中应对以教师分层研究模式:将校本研究分解为学习式研究、专题式研究、问题式研究和课题式研究等形式,根据教师水平差异展开四个层级的校本研修:组织有一定研究水平、能进行课题研究的教师展开课题实验研究;不能做课题研究的进行专题研究;不能做专题研究的从事某项研究的实验工作;其余教师主要进行教育科研成果的实践运用。构建科研智力资源和课题网络,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发教与学的力量为主线,差异开发、分层推进,华中把科研过程变成了促进教师“自造”和“再生”的过程。……平台支持,机制助力,科研推动,华阳中学全面激发、聚集、释放、放大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能量。近三年来,教师在省、市、县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作专题报告120多次;18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涌现出省特级教师3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29人、各级各类优秀教师174人、高级教师200人、研究生毕业188人。“人本关爱聚集了教师生命的最强发展力……相当一部分华中教师已对教育的本质、教师职业的使命、人本关爱的理念有了自己的体悟,‘眼中有生命、心中有学生’成为全体教师的基本行为。”中央教科所张男星教授考察华中教师队伍后评价说。【采写视角】促进课堂从“以教代学”、“以教导学”向“换位思考、以学定教、以学导教、以学评教”转变,着力于学习能力培育的认知系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心理引导的动力系统,多向激发的课堂交往系统,减少低效教学的管理系统和发掘、生成、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的信息转换系统,培育学习动力型课堂,实现教学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高效。【第三章】生本课堂 动力激扬“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师发挥,轻学生参与;只会上课,不会育人,不会教学管理,忽视学习心理特征……”2005年12月,华中自揭“短板”,挖出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20个问题,提出“杜绝课堂事故,减少教学低效性,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主张,重点解决吃透教材和“学情”、还原学生主体地位等五大问题。年级组、教研室(组)、年级教学督导组深入课堂,鉴定每个教师的课堂等级,找准问题,提出建议,限期整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特征;评教与评学结合……”整改期间,华中重新修订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从教学目标、学习条件、学生活动、学科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等方面全面评价课堂,如“教学目标”不仅要符合“三维目标”,还要适应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不仅注重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更关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连串动作表明,华中正逼近师生生命多向激发的“人本关爱”高效课堂。“有百分之一希望尽百分之百努力”“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决不让一个人掉队。”华中首先从创新教学组织管理机制,实施精细化、全覆盖教学入手,提高教学有效性。创新教学组织管理机制大胆摒弃传统的直线职能式教学管理模式,创建以年级为枢纽的教学矩阵式管理结构,发挥学科教研室、年级管理委员会和年级教研组的组织管理功能,华中形成了专家指导、年级负责、民主决策、群体监督、多元反馈的教学管理体系,有力支持和保障了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管理效能。每个年级学科教研组承担教学研究、教学督导、开展教学活动等职能,学校还在年级设立教学督导小组,负责监督年级教学管理工作,形成了双线运行、监管有效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和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在年级教研组的基础上,学科教研室(或研究中心)承担起教师培训、课题研究、课程策划、教学指导等新功能,教研室主任由学校聘任,教研室上线是教科室、教务处,下线是教研组,与年级形成平行交*的教学管理关系。“我们强化了教研室、教研组的学习、交流和研究职能,在教研组开展新授课、复习课、专题课、练习课、讲评课等课型的实践研究,促进教研室、教研组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愿景和教学资源库,营建了一个融洽、和谐、进取、富于探索研究精神的微观文化环境,促进了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效益,为形成有效的课堂和让每个学生实现有效学习提供了保障。”从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成长为数学教研室主任的李再江说。面向每个学生推进“分层教学”小煜按母亲意愿分在了高一A层次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到自己认知结构、思维水平等与该班同学存在明显差距,就根据学校“自主选择学习层次”的原则,征得母亲同意后主动要求转入了B层次班。一学期后,又以明显优势“昂首”回到了A层次班级。从高一起,根据学生学科素质发展水平实施分层教学,还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层次的权利,尽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挖掘其学习潜能,华中提出了“分类要求、分别指导、分层推进”教学管理策略,全面落实“多鼓励,少指责;多理解,少猜疑;多帮助,少为难;多关心,少冷落;多指导,少抱怨”的“培优促中补差”原则,或重点开发学习潜能,促其达到合格水平;或着重挖掘学习潜力,使其变得优秀;或着重发展智力水平和非智力因素,使其出类拔萃;或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以精细化管理提高教学效益华中发展5年后,学校教学质量上了一个台阶。学校随后组织听了一些骨干教师的课,发现华中的课堂教学出现了高原现象,特别是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存在不少问题,华中课堂教学亟待一次大的突破。2007年春季,以中、高级教师为主体的“栋梁工程”课堂教学大赛,极大地震动了华中老师。这次赛课的一大特点是,决赛时学校请来北京、成都的教学专家、特级教师,组成8人专家小组,进行了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诊断。学校要求每个参赛教师,都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新课改精神,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并写出反思总结,提出整改措施;学校同时组织力量针对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性研讨,提出建设性意见,要求问题严重的教师限期整改……老师们明白了“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并对课堂教学的本质及其走向有了新的认识。从容易被忽视的教学细节管理入手,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的合作学习,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三基”并重,创建健康的学习心理环境,把对话、交流、分享、共探等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实施教学精细化管理:制订教学管理规则、教研规程、教学规程、学习规程、考试规程、阅卷规程、辅导规程;制定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教学工作计划,检查、公布教师教学计划,检查、评比教师教学设计;每天公布课堂教学行为表现;每周通报干部深入课堂教学听课情况;严格限制教师占用学生自习时间讲课;定期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建立学生学情和发展档案……课堂上力求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多说一说;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多想一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多做一做;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多看一看;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多动一动。“起初我们对课堂教学要求相对粗一些,目的是赋予教师更大的自主空间,但很快发现问题,课堂管理和育人的矛盾突出,老师们普遍能教书、会教书,但不会教学管理,教学效益不理想,学校转而实施精细化管理。强化教学过程监督,落实教学规程、教研规程、学习规程,每月对班级、教研组、任课教师进行全面量化考核,同层次班级教学平均分相差5分以上者,首次实施帮扶,第二次减少一个班的工作量。”教学副校长闫翼明说。“导教导学”拉动全员发展年近50岁的曾老师,在一次月考中班平均成绩低于同层次班级近10分。曾老师立即按学校要求,主动找到年级,要求选派“导师”进行课堂指导。跟踪“导师”学习一月后,曾老师深有感触:“能者为师,不分年龄,学校的‘双师制’让我受益匪浅。”针对有的教师盲目自信、课堂教学低效的问题,实行教研组集体备课,进行教学预设的底线控制和放大教学效益。备课做到“预习、教学、检测”“三案合一”,青年教师教学设计须由导师审核方能实施,学生每天记录教师教学情况,通过学生评教监督教师教学态度、方法和责任感,促使教师不断调整、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与此同时,华中每位任课教师还要带5至8名学生,帮助他们制订学习计划和奋斗目标,并跟踪监督落实。每天下午第四节和晚上第四节,导师给自己“承包”的学生补思想、补信心、补毅力、补方法、补知识、补能力。各学科老师还要落实好“学困生”、“宏志生”、“特长生”培养计划,通过关心、帮助、表扬、鼓励、引导,及时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困惑。走向“人本关爱”的高效课堂一次批阅“周记”后,龚徐冬老师上课时突然改变了主意。“人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有一种情无影无形,那是亲情;有一种情愈久弥香,那是友情……捧读同学们的‘周记’,我被一种浓浓的友情包围,很想和你们分享!”在热烈的掌声中,章阳同学腼腆地站起来,读起了他的《杨波走了》。“清晨醒来,翻身下床,条件反射似地又看看邻床,空空的,冷冷的。哦,杨波走了。他不是昨天就被接走了吗?怎么又往那儿看?”“在我心中,他还在。说起杨波,那可是我朝夕相处三年的哥们儿啊!说起到华阳中学,我也是跟着他来的。我来了,他却走了。他走了,我该怎么办?”“想着,想着,泪来了。他是我的闹钟,他是我的镜子,他是我心灵的依傍……”章阳的声音由激情到哽咽,眼睛由清晰到模糊;同学们由好奇到平静,由倾听到沉思……“作文无论长短,只要用心、用情,就能打动自己、感动别人,就像章阳的文章。”老师的教学行为戛然而止却又余音袅袅,伴随着同学们动人的文字和久久翻腾的心潮。这堂看似随意、甚至有些粗糙、即时生成的作文课,深深撞击了同学们的情感,他们来不及“反感作文课”就被感动了,而感动最深的还是过去对语文没有感觉的章阳,从此他竟迷上了语文,2005年高考获得677分的高分,语文成绩全市第一。“生活是语文的源泉,情感是语文的灵魂。”受益于“人本关爱”思想启迪,龚老师找到了激扬生命的语文教学之路:引导学生在浓郁的情感中学语文;用心赏读、观察、体验生活;放假不留书面作业……没有大量的死记硬背和题型训练,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帮助学生走出了学习的枯燥、沉重,实现了“轻松学语文、激情学语文”,实现了课堂高效,龚老师连续五届高中语文教学成绩都走在全县前列。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系统2005年,华中在“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讨论中,发现老师们的课堂普遍只“重认知系统,轻动力系统”:忽视学习心理环境建设、学生学习潜能和教师情感力量的发掘;重教学价值,轻育人价值……据此,华中再次强化“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原则:“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激励比名次重要,奖励比指责重要;多鼓励巧批评,多纵向少横向,多指导少指责,多引导少强制……”“让每位学生都得到提高,但不求同步提高;让每位学生都合格,但不求相同的规格;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最终实现个性化差异发展”。2008年,华中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健康、和谐的“人本关爱”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以“人本关爱”为核心动力,促进课堂从“以教代学”和以“教”导学的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讲课中心,走向“换位思考、以学定教、以学导教,以学评教”,培育学习动力型课堂,实现教学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高效。那么,怎样的课堂才算高效呢?华中认定,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华中以“五大系统”建设,优化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推动课堂高效:把握学生的认知差异,分析当前认知状态,研究影响认知的基本因素,选择适合学生成长的认知策略;指导学生学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知系统)。激情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掘情感教学的动力调节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顽强拼搏的学习态度和健康的学习心态,克服、消除学习心理障碍(动力系统)。增强教师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减少、消除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障碍,实现课堂教学活动的双向和多向交往(交往系统)。加强课堂管理,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倡导个性化教学,消除无效、负效教学行为,减少低效教学行为,落实课堂教学责任追究制(管理系统)。充分发掘课程和教学过程生成的教学资源,多元化开掘信息流动的渠道,促进信息有效交流、转换,实现教学信息的有效传输与转换(信息转换系统)。从生活中寻找教学的源泉建立观察、发现生活细节的“实验室”,审视、品味生活的“咖啡室”,感悟生活的“自助餐室”,表达生活的“创作室”,走出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观察、审视、感悟、表达生活的能力,高翔老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掘个性化写作的物质和动力源泉:以个性的眼睛观察、审视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积极体验和“感悟”生活,激发创作激情,再个性化地“表达生活”。以问题为纽带,引导学生“相聚在问题树下”。教学“商品”时,来自室外的掌声吸引了学生注意。张贵平老师顺势而为:“掌声通常表示激励、欣赏,那么它是不是商品呢?”问题一出,全堂哗然。“衡量它是不是商品,要看是否有人购买,是否是劳动产品……”张老师乘机点拨。一番讨论后,生成了这样的结论:“掌声通常不是商品,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变成商品。”以教学内容为基点,前后兼顾,对接生活;连接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依据学情、有层次性地设计问题;以讲故事、提供背景素材等方法激发问题意识……张老师构建了一套捕捉、设计教学问题的有效方法。教学“收藏”时,易庆平老师设计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展览同学们的收藏品。1700多件收藏品由“主人”配上中、英文解说后登上了展台。展览这天,数千名师生好奇地走进展区——学校圆形会议室。全班分成10个小组,组内分工合作,或中文介绍,或英文解说,或记录,展览收到了800多条留言。还原生活、激发兴趣、学生自主,融语言训练、知识拓展、能力培养、情操修养于一体,摆脱了传统课堂的沉闷、单调。这说明,课堂一旦联通了生活的海洋,就会生机勃发。探索“反思性教学”华中把教师教学反思和学生学习反思作为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环节,引导老师评价、审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行为、效果,在不断反思中逐步指向规律、逼近“真理”;促进学生在“反思中学习”,进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技巧、考试技巧和学习行为反思,一节课下来,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归纳知识要点,还要反思知识生成的过程和方法。构建“人本关爱”的高效课堂,并不排斥发展学生的考试能力,华中也从不避讳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更强调包括知识、能力、信心、定力等在内的全面应试能力的培养。比如引导学生进行考试后自我反思性诊断,就包括知识技能、解题策略、心理性失分等原因的诊断,促进师生改进教与学的行为,激发教和学的动力。进行学科教学的生命导航“我们都知道珍惜生命,但生活中我们又会因为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往往就会产生不珍惜生命、践踏生命,以至结束生命的想法。”杜尚兵老师顿了顿:“这实在对不起自己伟大的生命。母亲一生总共才产生500个卵细胞,一个月才成熟一个,受精时间很短……我们的父亲一次可以产生千万个精子,但通常只有一个能够通过激烈竞争,实现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本身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伟大生命,难道我们不该好好珍惜吗?正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在学习、体育、音乐、考试等方面有差异,平时遇到点误会,在情感方面受到点挫折,都算不了什么。”讲到这里,成绩差点的同学埋着的头抬了起来。谈到由物理、化学辐射引起的致癌因子时,杜老师通过引导同学们观察图片、音像资料,指出使用手机会因为物理辐射引起细胞癌变,抽烟会导致化学性致癌,不规律生活、不加强体育锻炼都会导致抵抗力差,病菌乘虚而入而引起病症。从关爱生命出发发掘学科蕴含的生命教育知识,培养生物科学素养,提高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杜老师确立了人文化的生物教学走向,师生在合作、探究、互动、对话里生成的人本课堂教学中,共度了一段美好愉悦的生命历程。……“教师的人格特征对课堂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发展到高层次,其智能水平的发挥往往受制于其人格品质。智能不能弥补人格的缺陷,人格却能够弥补智能之不足,不受欢迎的教师往往是人格方面存在问题。”陈安福教授阐释道。基于这样的思想和实践基础,华中教学改革已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跃上了课堂人文精神开发的新高度:在逐步形成“爱生,善教,会导,创新”的教风基础上,华中教师不仅仅是因为责任感而教学,更以先进的思想、充沛的激情、高尚的情操而育人。培育格调高雅的“生本课堂”,成为了华中课堂奋进的方向。有专家指出,华中课堂的最大亮色是“以人为本,具有浓郁的人文性”。拥抱激情燃烧的岁月“我是教师,肩负着学生的未来,家长的希望,祖国的嘱托,需要全身心投入。”“我是一名考生,我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刻,今天的拼搏是为明天的发展投资;珍惜国家给我的机会,不把责任和负担推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华中师生的“备考宣言”,折射出华中兑现教育使命和本质的有机统一,不仅注重发展学生的全面应试能力,更着眼于奠基学生一生的素质发展。在华中,到处可见这样的备考标语或班级格言:“拼一把,拼一个青春无悔;搏一回,搏一个灿烂前程”、“豪情满怀,壮志擎天;争分惜秒,勤奋苦钻;全力以赴,卧薪尝胆;挑战极限,铸我辉煌”。进入“激情燃烧的高三岁月”,每个班都围绕“适应高三、拼搏高三、决胜高三”确立班级格言,每个学生写出备考宣言,将高考与学生自己的责任、应持有的态度,以言简意赅的个性化语言表达出来,激发自己奋力拼搏。“读书要注重过程,所谓过程,就是用口去读,勤问勤记忆;用眼去看,增加感性知识;用耳去听,发挥听觉器官的最大潜力;用手去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用腿去跑,主动上门请教别人或实地考察;用脑去想,积极地思考和发现问题;用身体去经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用心灵去感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这些针对性很强的“年级寄语”,如“及时雨”,既有鼓励希望,又有方法指导。高考是学生在知识、能力、身体和心理上的全面竞争,华中提出“向非智力因素要质量”的教学策略,全体教师不仅抓学生学习成绩的转化幅度,更强化学生和谐心理、人生责任、拼搏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培育和激发。全面培育“备考文化”,加强高三过程管理,华中把学生高三分成三个阶段:“适应高三”阶段,着重引导学生形成竞争、拼搏和升学意识:召开“适应高三”动员大会,组织学生制订年度个人学习生活计划、班级学习规程和行为规程,适时调整教育教学管理策略。“拼搏高三”阶段,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夯实基础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全年级学生反思总结“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每次大考后以班为单位表彰,教师开展教学设计大赛和赛课活动。“为什么我们班不能上台挑战?”2008级的“百日冲刺、决胜高中”誓师大会,没能赢得台上挑战机会的八班学生,派出“民意代表”向年级主任“兴师问罪”。每年高考前100天的“决胜高考”阶段,华中都要召开“决胜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举办“毕业生节”、“成人仪式”。高三学生以班为单元,在班主任引领下列队通过学校“凯旋门”,并集体朗诵誓词;班级之间下挑战书……由此点燃了师生冲刺高考的激情,营造了最佳的应考氛围。【采写视角】“育人育德,育德育心,育心育情。”华阳中学把“心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从心育课程、心理辅导、心育活动到心育的学科教学渗透、心育与德育互动融合,从健康、健全心理的“心育”,到优化、开发心理机能的“育心”文化,进行生命走向、生命智慧、生命情感、生命意志的发掘和培育——学生成长因“心育”和“育心”两把钥匙的开启,向着生命卓越的星空释放着能量。【第四章】育德育心 育心育情茵茵草坪上凉风轻拂,校门入口处大写的“人”字雕塑静静伫立。首次测试了心理素质的“胖胖”,虽“悟”不透这“人”里的奥秘,心里同样生发了“别样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和全年级倒数第120名的入学成绩,“胖胖”走进了华中高2008级九班。“只要孩子有书读、不学坏,能顺顺当当毕业就成”。对长期厌学、“度课如年”、性格内向的儿子,父亲不敢奢求。然而不足一年,“胖胖”就给了父亲一个“天大的惊喜”。“摆脱恋旧情结”、“让学习变得游刃有余”、“让右脑动起来”……华中每月一主题,以心理健康、人格修炼、科学学习等为主要内容的自主教育活动,引燃了“胖胖”心灵的“火把”——比谁“先适应新的环境”,获得发展的先机;尝试“有计划的学习”,提高学习监控与调节能力;学会调控情绪,让心灵自由舒畅起来;睁大眼睛发现自己的优势,踊跃竞争学生合唱团领唱,考试成绩跃升800多个名次。发展生命从育心开始。从进校门的第一天起,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就受到了有效关注。2001年以来,华中引进国内先进的中学生心理素质测试工具,对每个新生进行心理素质测试并建立心理档案,跟踪进行心理辅导、训练。走进心灵、孕育情感、开发差异、激活潜能……华中把“心育”上升到解决学生发展动能和学校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而不断强化。心灵之门敞开和心理机能激扬开来的,必定是生命蓬勃的力量。潜入心灵的才是教育“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先有阳光”某女生染了一头黄发,在校园里格外“扎眼”。老师没正面批评,而是“拐”了一道弯儿:“你像个补习生。”“为什么?”女孩大惑不解。“染了头发看起来显老。”老师一本正经。第二天,她便悄无声息地“还给”了自己一头青丝。老师由衷赞美道:“你今天好青春!”女孩乐得美滋滋的。没用校纪去“框”,没有“上纲上线”,抓住女孩爱美的心理巧引妙导,轻轻抹去了教育的痕迹。“学生的问题行为包含心理性问题和品德性问题,他们相当部分的不良表现都是心理问题引发的,并非思想品德问题。”华中坚信:“误判引发学生不良表现的原因和性质,结果往往是很严重的。而对学生问题行为进行科学诊断和矫治,不仅是减少学生抗拒教育心理的有效方法,更是本质意义的人文关怀。一个合格教师不仅要成为德育工作者,还得具备实施‘心育’的能力。”建校初期,华中就对全体教师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为全面渗透“心育”作了人才铺垫。2003年,华中又在西部中学教育界率先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下称心理中心),祝长水亲任主任,聘请心理学教授陈安福做顾问,配备6位专职心理教育老师,让他们承担起学生心育课程、心理辅导等职责。并相应建立了从校级到年级的学生心理协会、班级心理互助小组,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全面开展学生心理互助和自助行动。有学生说:“宁愿少上一节数学课,也不愿少了心理课”“在原来的学校,从未上过心理课的我,有心事也只在心里藏着,或是锁进日记里,常想,要是有人能理解我,能听我说说心事该多好?”在华中,刘林第一次从课表里看到“心理课”三个字,既惊喜又好奇,上第一堂心理课就被课上的魅力折服了。华中的心理课不是单纯的学科知识课。以心理知识教学为基础,培育心理素质和心理调适能力为目标,以预防和消除心理问题为重点,华中各年级每周一节的心理课,包括体验式活动课、主题活动式教学课、反思式教学和集体心理辅导课等课型。“这门课虽然不考试,完全靠课的魅力吸引人,但学生宁愿少上一节数学课,也不愿少了心理课。”副校长林曼丽说。心理训练活动课、体验性学习活动课、反思性学习活动课、问题辨析式活动课……华中构建了“心育”活动课系列,如体验式活动课,以角色扮演、音乐陶冶、师生共情、活动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受到启发、感染,获得体验、感悟。推介“心育”成果和心理知识,设立心理咨询台,学生自编自演心理剧,举办“心育”主题班会课……每年5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成为华中形式多样的“心育”活动课程中的一道大菜。2007年的最后一天,付佩琳老师提着两兜冰糖橘走进教室,一下牵住了孩子们的眼睛。“同学们,过去的一年值得我们用心去体味,新的一年还需我们用彼此的祝福来开启,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我买来冰糖橘送给大家,是想表达三层含义:第一,就像长妈妈送给鲁迅先生的福橘,我也希望它能给你们带来幸福;第二,希望你们的家庭就像这冰糖橘一样团团圆圆、红红火火;第三,在这一年里,你们表现的美好品质不正像橘皮散发的清香沁人心脾吗?”付老师话音刚落,热烈的掌声腾空而起,伴随着红色的衣服、红色的笑脸、飘逸的橘香。又一个元旦悄然而至,教室里再次回荡起付老师甜美的声音:“回望2008年,它带给我们的除了奥运会的光荣与梦想放飞的激情,还有5.12地震牵动着的爱心……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老师希望用自己亲手做的饺子,送给大家一份温暖,愿爱常留心间。”“烂了的怎么办?”有人问。付老师说“我来喂”。一个高个子女生调皮地凑近她:“我就要你喂我!”“谁还要喂?”“我要”、“我要”,同学们纷纷围了过来。红红的橘子、热腾腾的饺子,载着细腻、浓郁的情谊……满足“童心”的情感活动,涓涓流淌着情真意切的师爱力量。“发自内心的情感共鸣从未如此贴心。”付老师对“活动育情”的感悟是:“育人育心,必须育情、育德、育美,需要创造真诚的情感生活,以情传情、动情、共情、悟情,唤起学生自信、开朗、阳光……”把“心育”变成教育的智慧一名高二男生产生了自杀念头,心理中心立即跟踪进行心理干预,发现他是重度抑郁,长期跟踪、干预,减轻其心理抑郁。先是运动疗法,针对他不喜欢运动的毛病,每天晚上让他跑运动场并大声呼喊,以释放自己;在班上为其寻找心理伙伴,让他在班上“课前准备”吹哨子……设立心理信箱、心理辅导室、心理热线电话,多方倾听学生心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华中心理中心对学生进行了系统的发展性心理辅导、预防性心理辅导、矫正性心理辅导,包括人际交往心理、学习心理、亲子关系心理、生活适应性心理和青春期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缓解精神压力、释放不良情绪、解除心理困惑……每天下午5点到7点,心理老师轮流值班,心理中心成立7年来,对30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门诊性心理辅导。小凡报到注册填写“父亲”一栏空缺,细心的班主任黄劲霞以为他父亲去世了,对他特别关注。发现他不爱说话、精神不振、脾气暴躁、不思学习……便找他谈心,提到他的父亲时,小凡说了句“我没有父亲”,就一言不发了。黄老师“穷追不舍”,小凡突然放声痛哭,把长期的郁积一股脑儿宣泄了出来,然后道出了原委:读小学二年级时妈妈就进了监狱,他很想妈妈;爸爸找了后妈,他从此很恨父亲,不愿回家……“男儿有泪不轻弹,你能在我面前把苦闷哭出来,说明你信任老师。”黄老师趁机启发:“你现在已经16岁,距成年不远了。妈妈进了监狱后,爸爸带你多年打拼,同样需要温暖的港湾,他重新结婚合理合法,情感上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理解、爱他,你将拥有一个幸福的家,这对你是多么的重要!单纯想妈妈只是浅层次的爱,把爱化作学习的动力才是深层次的。”入情入理一番疏导,小凡紧闭的心门訇然开启,他鼓足勇气回家,喊出了8年没有叫过一声的“爸爸”。某女生看见别人衣服上有100元钱,便借机问问题摸走了。失主状告到班主任,张老师把那个女生请到办公室“随便闲谈”:“一个人想要什么东西就得自己去创造,听说有人掉了100元钱,你捡到没有?”女生脱口而出“是我捡的”,忽然发觉自己说漏了嘴,红着脸把钱交给老师后哭了起来。张老师故意岔开话题:“做了好事该高兴才对呀!别哭了,没事了。”可失主不依不饶,非要老师揪出是谁。“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张老师启发道,“人要有善心、要宽容,给她留点面子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她改好了,你是胜造七级浮屠啊!”这以后,两个女孩揣着对方的秘密,和好如初。2008年11月高三作文试卷上有学生写道:“我想死了,这个念头在我脑海里闪了很久……”阅卷老师贺青松就在他的试卷上画上记号,当晚拆卷发现作者后,即与心理老师沟通,跟踪对他进行心理辅导。敏锐洞悉学生的心理倾向,有效干预他们的心理问题,在“心育”实践中生成教育智慧,华中老师普遍把“心育”变成教育的自觉行为。在“心育”渗透中新生教学的力量“从繁体字看,‘爱’字上面是一只‘手’,中间捧着一颗‘心’,下面是个‘友’字,古人造字时就清楚地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爱’?就是将自己的心献给朋友……”针对棘手的学生“早恋”问题,付老师讲错别字时旁敲侧击:“试问,谁能真正这样去做呢?”教室里一片沉寂。付老师进一步“借题发挥”:“这就是说,爱的情感是崇高的,绝不是肤浅狭隘的……”在反思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中,华中老师认识到:师源性因素同样是影响课堂效益的重要因素,如果缺乏“心育”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本身就可能直接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产生。心理因素是形成其他素质的基础,只有心理健康才能真正长久高效地学习;学习不仅是接受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还是形成健康心理的过程,没有师生心理相融、互动,就不会发生健康、和谐的教学行为。“在学科教学活动中,运用“心育”理论优化学习心理环境,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发展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认知、情感、素质协调发展……”3年前华中展开了“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帮助教师提高学科教学渗透“心育”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地投入课堂学习;关心、尊重、相信、理解和适度宽容学生;以情动情,促进学习活动和过程情感化,实现师生心理互动,情知和谐;帮助学生认识、肯定和悦纳自己,充分挖掘自身潜能;以体验式教学、情境性教学、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优化教学环境,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培养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求知的心理。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实施体验性学习、学习心理辅导和训练、适应性教学、小组互动合作教学、情知教学……建立和谐课堂,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意志和发展。华中形成了学科教学渗透“心育”的基本策略。“两把钥匙”开启生命成长的动能“心育”与“德育”互动,共生生命成长的助力,华中构建了“123”人本德育策略,即:一条主线——渗透心理教育的德育主线;两种教育——养成教育、自主教育;三个载体——课堂教学、“四情、十心”活动、“育心”文化环境。通过心理素质测试,华中发现多数“待优生”不仅学习能力偏低,而且在学习适应、情绪适应、人际适应及抱负水平、独立性、耐挫力、自制力、创造性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不从德育与心育互动着力解决,势必严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动力激扬,构筑自主管理平台“为寻人生的真谛,为营事业的丰碑,为了理想放飞,我们相聚华中,订此公约,诚出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之意……成大事者在人品,德高方能望重,我们一定自律、自警、自立、自强,规范言行,注重修养,提升品位……”集理想建构、人格修炼、心智培育、学法感悟等于一体,高2009级24班这份集体创作的《班级公约》,激情飞扬、情操高旷,直叫人怦然心动。归还学生自主发展和自我教育的主权,张老师在班上建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实行班级管理学生分工负责制、责任追究制、重大事情集体讨论制。学生管委会自主设计班会主题,主持班会……华中班主任普遍构建了小组合作的班级自主管理机制。按照学生自愿组合与班主任调配结合的原则,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长竞聘上岗,每个组员都是一门学科的科代表,实行岗位轮换。小组各岗位与班长、学习委员等岗位进行对接式管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自我管理机制,有效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效益。高2006级19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自主管理的学习方式,激发、聚集了学生“争先创优”的动力,全班学习成绩一直走在全年级前列,夺得全校学习示范班、班风示范班、小组学习合作示范班等称号,创造出一个班63人参加高考,62人上本科的骄人成绩。这再次验证了苏霍姆林斯基那句著名论断:“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奔着这个目标,华中构建了内力激发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建立学校和年级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及各班自主管理监督岗,他们在值周、值日教师指导下,参与学校管理;竞聘上岗的学生校长助理、主任助理、班主任助理、学科教师助理协助有关部门从事学生管理;实行学生干部轮换制。在华中,学校运动会、艺术节、英语周、科技活动月等大型活动,都有学生参与设计、组织,华中电视台、校园之声广播站、校报校刊、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都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运行;学生还自创了韵律优美的特色课间操——“芭啦舞”和集棋类、球类、歌舞等于一体的“快乐周末”活动。变“分数唯一”为“指标综合”、变“主体单一”为“全员参与”,变“选拔淘汰为主”为“激励发展为主”,进行学生道德、心理、学业素质和活动表现等全面评价,在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基础上,每期还要评选学校、年级、班级的“学习之星”、“管理之星”等各种“学生之星”,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评价激励。“心育”渗透,催生班级文化一次排球比赛倒数第一、一次卫生检查得零分,自我感觉良好、相互排斥的高2005级12班,刚组建就尝到了失败的滋味。怎样将这个分散的群体凝聚成一个坚强有力的优秀班集体?班主任易庆平让全班走出教室,开展“挣1元钱”活动。下午6点多,3个学生在一家饭馆干了1个小时只挣到1元钱,气得跟老板吵了起来;有的同学则空手而归;有的干脆讨要……全班汇总时,大家都吓了一跳:49个人忙乎了两个多小时,只挣到48元钱!每个人都尝到了挣钱的艰辛,备受震撼,立誓发愤学习、励志有为。一场“感动12班人物”主题班会正在上演。每个人都仔细搜寻自己的感人事迹,写成推荐词,参与小组演讲,胜出者全班角逐。主持人热情洋溢的颁奖词宣读后,4个“感动人物”激动不已地答谢,亲历整个过程的全班师生、家长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接着,12班又设计开展了“华中一日游”、“华中平面图设计比赛”等主题活动。“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实际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原始想法是以活动促进群体聚合力,让同学们在目标达成中共同发力、共受挫折、共享成功。”活动不仅锻炼了个体,更催生了班级精神文化,形成了“志存高远,宁静致远”的班级奋斗目标、“犯其至难,图其至远”的班训、“用激情夜以继日,用理想超越自我”的班级格言……“目标指向天空总比瞄准树梢来得高远。”同学们自主提炼的班级誓言,就飞扬着这样的心曲:“牵引一股波涛行走的,可能是它身边的一段岸;而牵引千万条江河奔涌的,只能是浩瀚的大海。召唤一只鹰飞翔的,可能是它寻觅的一个瞬间目标;而召唤千万只雄鹰奋飞的,只能是高远的蓝天……既然选择了前方,就只能风雨兼程;既然理想是蓝天,就必须给自己插上翅膀。”在华中,班主任普遍把心理学上的基本原理用于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心育与班级管理、班级活动有机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推动学生自主管理。高一的适应性教育、高二的励志教育、高三的理想与前途教育,成为华中德育的重要主题;每月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成为德育的固定内容;体验性活动、反思性活动、问题辨析活动等成为主要的德育活动形式。“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陶行知这句教育名言,在华中生发为“育人育德,育德育心、育心育情”的德育思想,老师们从对学生日常生活和病痛疾苦的关照,深入学生学习心理、人际适应、人格修养等生命成长的终极性关怀。从“心育”走向“育心”因为残疾与贫困的双重压力,从小失去双臂的熊仁葛形成了自卑、古怪的性格,甚至对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也生出了敌意。班主任和班委会商议后,让他担任了纪律监督员,但“坏脾气”惹来了不少麻烦,好在同学们表达了善意——一个个期待的眼神,一句句温馨的提示,一次次无声的行动,助他学会了与人合作和坦诚交友,赢得了自信和尊重,并以超过本科线51分的成绩考入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秋季开学,这个因爱的哺育勃发了生命力量的残疾学生回到母校:“我今天能够知恩报恩,是华阳中学的老师无私关爱和同学们真诚帮助的结果!”如潮般的掌声中,熊仁葛为华中上千名新生作了自强不息的成才报告。针对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对集体和他人缺乏关心、缺失传统美德的现状,华中以“四情”教育为主线,利用各种节日开展“祖国情”、“亲子情”、“师生情”、“友伴情”的“四情”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对父母亲人、老师长辈、同学朋友、国家民族的健康情感,学会知恩、感恩,友爱互助,忠诚奉献,并转化为学习成长的动力。围绕“四情”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学生之星”争创活动,以及“忠心献祖国、孝心献父母、爱心献社会、诚心献他人、信心留自己、雄心立壮志、恒心泰山移、勤心成大业、虚心长见识、专心定成败”的“十心”文化教育活动,并把“十心”内容融入“每周寄语”、班训、班歌、誓词、宣言,融入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整合“心育”课程、“心育”与德育、“心育”与课堂教学、“心育”与学校文化,2004年以来,华中站在培育学生优秀品质和发展动能的高度,展开“育心”文化的开创性建设、研究,引领全体师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信仰、习惯、道德和行为,并渗透到学校管理、德育活动、教育教学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全面开发“心育”的生命导航和动力催生力量,“心育”与“德育”互动助力生命的优化成长,培育了学生良好的心理、人格品质,增强了学习、人际、生活适应能力,有效预防、克服和减少了心理问题的发生。心理检测表明,学生普遍得到了良好、积极的心理保健和维护,在学习适应、抱负水平、责任感、自尊心和耐挫力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提升。从心理教育课程、心理诊断辅导、心理教育活动到心理教育学科渗透、“心育”与德育融合,华中从健康、健全心理的“心育”,到全面优化、开发心理机能的“育心”文化,进行生命方向、生命智慧、生命情感、生命意志的发掘和培育,激扬生命和学校发展的强大能量——学生成长因“心育”和“育心”两把钥匙的开启,向着生命卓越的星空释放着能量。【采写视角】“一所学校,不仅要有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还要有跑得快的学生,唱得好的学生,画得美的学生。”贴近学生最佳发展区,“因‘能’施教,因‘能’开发”,激扬潜能,张扬个性:“体教结合”,将只重运动技能的“运动员学生”变为运动技能与文化知识并重的“学生运动员”;竞技型与普适性科技教育结合,着力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华中全面开启了每个学生的成功之路。【第五章】 多元开发 个性激扬“一所学校,不仅要有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还要有跑得快的学生,唱得好的学生,画得美的学生。”祝长水校长经常在教职工大会上大谈特谈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贴近学生最佳发展区,进行“因‘能’施教,因‘能’开发”,激扬潜能,张扬个性,开启适合每个学生的优化发展路径。学生成为“体教结合”的最大赢家小帆的父母都是专业运动员,对他的学习看得特别重,让他转入华中的本意是想他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成绩。但学校对他进行发展性诊断后,建议小帆进入华中奥林匹克田径学校当“学生运动员”。小帆的运动智能天赋很快迸发出来,在国内赛场屡创佳绩,还作为运动队旗手远赴美国参赛。而更让他父母大吃一惊的是,小帆学习成绩竟然跃居班上前几名。2008年,他还以四川省年龄最小的火炬手身份,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华中创建初期,投入巨资修建了现代化的标准体育场,组建了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曲棍球队等竞技体育运动队,大力培养学生体育特长,迅速跻身全省传统体育项目示范学校。“女队员头上打出了血,裹着绷带又立即上场……展现了华中学子敢于迎接充满激情挑战的团队精神。”2006年华中曲棍球队参加“省十运会”,被媒体称为“铿锵玫瑰”。而在2004年华中学生曲棍球队组建的当年,他们就夺走了全省冠军和全国亚军。随后,学校成为“国家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国家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国家高水平运动员后备人才基地”……2006年,在双流一次体育教研会上,获悉省田径运动学院正寻求合作伙伴,华中即派出党总支副书记刘忠前往协商合作事宜。虽然时下的“体教结合”模式“读训矛盾”相当突出:一般学校训练的目的只注重选拔竞技体育人才,忽视文化教育,结果是除少数优秀运动员能进入上一级学校深造外,多数人面临升学和就业的尴尬。但华中毅然决定引进专业竞技体育学校力量,与省运动技术学院合作,整合双方的优质训练资源和优质教育资源,2006年创建了华阳中学奥林匹克田径学校,以探索全新的“体教结合”发展之路。从此,将只注重运动技能的“运动员学生”变为运动技能与文化知识并重的“学生运动员”,变“体育训练为主,文化学习为辅”为“学习为主,突出训练”,探索青少年竞技体育基础训练与文化学习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促进“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打造四川省体能综合素质训练基地;促进学生运动员快乐的学习、严格的训练和健康的成长,为他们进入专业运动队或升入高一级学校提供坚实、宽厚的平台,使学生成为“体教结合”的最大赢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提高竞技水平为核心,以发展文化素质为重点……省田径运动技术学院选拔学生进入华中奥林匹克田径学校学习,省体育局派出了11名专职教练常驻华中,负责学生训练和生活管理;华中为这些学生提供学籍,把他们编入平行班级,让他们在华中完成初、高中的完整学习,做到文化课学习与所在班级同步,训练时间集中在早上和下午四点以后,保证每天足够的运动训练时间。学生运动员与奥林匹克田径运动学校签订协议,在规定时间达到规定要求,继续享受奥林匹克田径学校学生待遇,否则回原籍学习。把学生学会做人看得比运动成绩更重要,田径运动学校对学生实行运动成绩、文化成绩和在校表现的综合考评,并对优秀学生予以生活奖励。“既有效接受文化课学习,又保证了每天的专业训练。两年前刚招生时,我们还有点害怕那些‘散兵游勇’,他们文化知识、行为规范差距大,通过两年‘体教结合’的尝试,学生学习成绩、体育成绩和道德品质都获得了很好发展。”华中奥林匹克田径运动学校执行校长王浩说。2007年华中代表队首次参加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夺得8金、4银,金牌总数雄踞榜首,同时获得女子甲组团体冠军,打破女子4×100米全国纪录,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海南日报》称华阳中学是“最大的赢家”,《特区报》高度赞誉华阳中学是“最耀眼的一支队伍”。长期处于全国中学生田径项目领先地位的清华附中震惊了:“华阳中学是何方神圣?”随后北京几所著名中学亲临华中考察,结论是:华中的“体教结合”之路是正确的、可行的、有效的,在奠定学生全面素质的基础上突出开发体育特长,比单纯的体校训练优势更突出,体能训练效能和文化素质同时提高,学生心理稳定、健康成长。每年暑假前往华中试训的学生日益增多,2007年即达到200人。一位带着孩子从几百里外专程赶来的泸州家长说:“我们是慕名报考华阳中学奥林匹克田径学校的,你们学校的教学质量那么好,体育设施设备又那么齐全,一定能够保证我们的孩子学好文化知识,增长体育技能。如果让我们只能在学习和体育之间选择,那太难也太残酷了,毕竟孩子太小了。”家长们普遍认为,体育专业学校与普通中学联办的“体教结合”是他们最向往的培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吉孝高简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