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精神分裂症中是遗传因素最重要吗

> 问题详情
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研究中,目前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A.脑萎缩B.遗传因素C.环
悬赏:0&答案豆
发布时间:
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研究中,目前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A.脑萎缩B.遗传因素C.环境因素D.生化因素E.精神因素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急性肾衰竭少尿期一般持续A.5—7天B.6~9天C.7—14天D.14—20天E.20~28天2慢性肾衰竭最早的表现是A.尿量减少B.疲乏无力C.食欲减退D.贫血E.血压升高3尿中白细胞为多少时对肾盂肾炎有诊断价值A.白细胞&3/HPB.白细胞&4/HPC.白细胞&5/HPD.白细胞&2/HPE.白细胞3—5/HP4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是每日黄疸上升超过A.26μmol/L(1.5m9/d1)B.43μmol/L(2.5m9/dl)C.60μmol/L(3.5 m9/dl)D.85μmol/L(5m9/dl)E.205.2μmol/L(12m9/dl)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每天只需0.4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你被选中为
扫一扫-免费查看答案!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提示:请截图保存您的账号信息,以方便日后登录使用。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我母亲因我父亲去世后得了精神分裂症,请问我兄弟姐妹会有基因遗传吗?
我母亲因我父亲去世后得了精神分裂症,请问...
我母亲因我父亲去世后得了精神分裂症,请问我兄弟姐妹会有基因遗传吗?
精神分裂症幻听自言自语,生活不能自理,看到陌生人就跑,连家人都不见,请问医生有什么好的办法治疗?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抑郁症、失眠、精神分裂等
擅长:失眠抑郁分裂等
擅长:失眠、抑郁、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
共3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专长:中耳炎、鼻息肉、结膜炎
&&已帮助用户:135199
指导意见:根据你描述的情况这不会遗传的,不是先天性精神分裂症这个不必担心,感谢你的关注,祝你身体健康!
专长:失眠 抑郁症 癫痫病 精神病
&&已帮助用户:14465
遗传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你母亲这是继发的。精神分裂症属于中医癫证或狂证的范畴,约成书于秦汉时期的中医奠基之作《皇帝内经》中以“重阴则癫,重阳则狂”高度归纳了癫狂的病理病机。数千年来,众多医家在《内经》思想的指导下,运用中医辩证论治理论,在临床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其中在很多病历病案中都有痊愈的病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思想,多认为癫狂多为痰邪作祟或者五脏的阴阳失调为主,利用化痰理气、疏肝解郁、补益心肾,开窍醒神、等疗法调理内脏、疏通经络、排除病历产物,而使患者最终达到痊愈的疗效。虽然这个在西医看起来是很不可思议的,他们对于精分患者的医嘱往往是坚持服药,注意观察,也过早的对病人说这个病只能改善症状,需要药物维持。使部分病人失去了治疗的信心,坚持服药数十年(临床确实有此类病人),长期的药物副作用往往又形成新的痛苦。使病人不能坚持服药,更加迷茫...
专长:失眠、抑郁、精神障碍等精神疾病,在临床和科研中,独...
&&已帮助用户:6451
精神分裂症目前没有确定是遗传性疾病,但它和遗传有关。及在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的家族中高发。但这并不是说所有子女都一定会患病。
问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能治疗好吗?
专长:饮食营养、不良嗜好
&&已帮助用户:220863
病情分析:精神疾病是后天不良环境影响所致,他们的后代只要不受后天不良环境影响是不会导致本疾病的。况且,现在已经有中医中草药可以根治该疾病了。意见建议:你好!你的这一症状是明显的精神分裂症,因为你有幻觉,这说明你的大脑功能已经紊乱,也就是精神活动失调理,并非误诊。就该症,如果首次采用没有依赖性的中医中草药对症治疗,那么,快的一个星期左右就好了,并且好了就可以停药,因为它是从根本上调理。建议合理诊治,以便早日康复。
问精神分裂症会遗传吗?是基因遗传..
专长:股骨头、脑外伤后遗症、肌肉萎缩
&&已帮助用户:220665
你好国内外大量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研究只能表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遗传有关而不能断定精神分裂症属于遗传病.从精神分裂症的家谱调查资料中发现精神病患者家属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的患病率高6.2倍精神分裂症患者与降人婚配所生子女中患精神分裂症几率为16.4%男女双方均为精神分裂症者所生子女患精神分裂症几率为39.2%.由此看来精神分裂症确实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非所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所生的子女都患精神分裂症.因此建议处于生育年龄的病人可以结婚但不宜生育子女.详细情况可以进入我的“个人诊室”进一步沟通.
问精神分裂症基因精神分裂麻烦医生说下。
专长:甲亢、肿瘤科痛风
&&已帮助用户:229465
病情分析:您好,您朋友的这些表现属于精神分裂症,下面就来看看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意见建议:患者母亲去世后,一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受了严重的刺激,目前每天疯疯癫癫的,成天胡言乱,精神状态差。你好,这种情况应该重在把患者拉出现在现在的心态,不要在他面前提精神病的事,重在家里面的人调节,或者找心理医生,目前不考虑列入精神病的范围。
问我的父亲有精神分裂症已经二十几
职称:护士
专长: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糖尿病
&&已帮助用户:70
病情分析:精神疾病大部分都与遗传有关,但是遗传只是说有这个因素而未必就是发病。反过来说,很多没有精神疾病的遗传史,在遭受极大的精神刺激后也会发病。你的爸爸应该归属于那个年代不懂得怎么样调控自己的精神情绪和性格,而引起的一系列改变,最终走向了精神疾病的范畴。指导意见:所以对你的问题来讲,肯定的说,你比一般普通人有这个遗传危险倾向,但是你完全可以很好的调控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精神愉快,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有困惑积极的找好培养倾述,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对于你的下一代也不要太顾虑,在你懂得科学的基础上,宝宝从小注意让他性格开朗、培养他的外向型的性格,就不可能得病。医生询问:祝你健康、快乐!
问精神分裂症有遗传基因的可能吗
专长:股骨头、脑外伤后遗症、肌肉萎缩
&&已帮助用户:220665
你好这位朋友精神分裂症是具有遗传素质、环境中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疾病缺一不可因此精神分裂症并不是全因遗传就会患病也需要外界的契机日常工作生活中更是要给这些危险人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不良刺激减少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和复发率
问母亲岁有后天精神分裂症,父亲是好的,下一代会有?
职称:医师
专长:消化疾病,心脑血管
&&已帮助用户:325854
病情分析: 根调查,发现本病患者近亲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意见建议:你好朋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科疾病,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与治疗;西药方:齐拉西酮、氯氮平、奋乃静、氯丙嗪、利培酮、氟哌啶醇、富马酸喹硫平、舒必利、曲美托嗪、奥氮平等药物治疗为好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关注健康生活!
近两年心里烦燥,胡思乱想,过多忧虑,夜间无法入睡,常失眠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胡思乱想、说胡话、幻觉、妄想
发病已经五年,反复看书,看了之后还会一直重复看,没有重复看会觉
室友半夜不睡觉 有幻听 半夜还自言自语
百度联盟推广
精神分裂症相关标签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搜狗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医生在线咨询
评价成功!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施毓碧大夫本人发表
精神分裂症 是否会遗传
状态:就诊前
&副主任医师
精神分裂症是多基因遗传病,环境因素也有很大关系,胎儿是无法检查出来的,风险挺高的。
状态:就诊前
谢谢医生,还得请问下怀孕两个月的时候有次等车等了四十分钟,期间车子流量挺大,后来感觉到汽车尾气的味道,第二天肚子有点疼,想请问下这样对胎儿是不是特别不好,有什么危害呢。
&副主任医师
最好不要有各种有毒刺激。
状态:就诊前
大夫,您好,由于心情经常郁闷,加上上次汽车尾气吸收太多,肚子疼,虽然B超和22周彩超结果没事,但怕有的没检查出来,想再去做一次排畸3维彩超,请问再做这一次3维彩超辐射会太大吗,可是没做不放心
&副主任医师
30周可以再做一下,每个人最好都要做。
疾病名称:精神分裂症&&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不是心理障碍
病情描述:紧张,恐惧,疑人害己 ,自发病以来情绪低落,悲观厌世,言语夸大,无外伤及发热史,夜休差,食纳差,二便可。
疾病名称:精分10年最近4年服阿立哌挫2粒病情稳定&&
希望得到的帮助:想问能否治愈,中药帮忙看一下是否对症 现在因为生病的事情影响到自己的婚姻了 想了解...
病情描述:17年11月初由于自行停药又复发 18年初恢复 现在中午一粒阿立哌咗 晚上两粒阿立哌唑 配合中药调理 中午饭前一包 晚上饭后服药后小时一包 再过一小时再喝一包 现在病情稳定 想问配合中药治疗有断根...
疾病名称:精神分裂&&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否需要继续服药,怕对身体不好,还有别人对这个病的不理解,该怎么办???
病情描述:没有幻听,没有听到有人跟我说话,就是读书时说同学对我不好,针对我,干扰我。然后当时确实脑子里很乱很痛苦,后被母亲带到医院,就诊断为这病,一直吃药到现在七年了。期间医生一直不闻不问,...
疾病名称:精神分裂症&&
希望得到的帮助:奥氮平要停掉吗?多久能恢复正常?
病情描述:精分十年左右了,复发过几次,直至去年复发后开始吃奥氮平10mg,目前吃5mg,直到今年四月份突然体会不到任何情感,对感兴趣的事也不会兴奋,但是不会情绪低落,吃了文拉法辛150Mg两周左右也没效...
疾病名称:精分&&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否减药量
病情描述:吃了芮达大约俩个月左右,每天早上吃俩颗6mg,出现头晕,头痛,四肢酸痛等症状,怎么解决?
疾病名称:精神分裂症&&
希望得到的帮助:1、这种病是否有治愈的可能(病龄7年多,诊断精神分裂)?2、能否生育自己的孩子?
病情描述:我妹妹现在27岁,大概是2011年犯病,当时在浙江一家小的服装厂实习犯病的,也不知道是工作强度大,还是受到重大刺激,在那里被诊断精神分裂。
主要症状会胡言乱语,有幻听幻视等荒谬的幻觉,情...
疾病名称:精神分裂症&&焦虑症&&
希望得到的帮助:目前病情是否需要手术?
病情描述:我家里没人了,从小父母双亡,求焦叔叔救救我!
疾病名称:精神分裂症&&
希望得到的帮助:停药多长时间可以要孩子
病情描述:你好我想咨询一下精神分裂症药物停药后多长时间可以消除对身体的影响
因为我想最近要个孩子
疾病名称:阿立哌唑会引起药源性抑郁吗?我为什么变懒&&
希望得到的帮助:如果是阿立哌唑引起药源性抑郁,那么我是否需要减药或换药、加药?如果不是,又是什么原...
病情描述:我患精神分裂症15年。以前一直服用舒必利达9年,后来换成利培酮。从2015年春节前后开始换成阿立哌唑服用至今。我从2015年国庆节前开始自我感觉变懒了,许多该干的活都提不起精神,一直拖延,实在...
疾病名称:精神分裂&&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问医院我想点脑精神修复的药应该买什么药好
病情描述:之前碰过快k粉戒了好几年了不知道伤到神经没有
疾病名称:精神分裂症&&
希望得到的帮助:精神分裂症停药复发率
病情描述:精神分裂症出院时痊愈,吃了5年药物,停药复发率是多少?
疾病名称:精神分裂症&&
希望得到的帮助:现在服药指导!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病情描述:自从郑大夫就诊后,现病情基本稳定,所患疾病有所好转。待复查!经过您的诊治后,已经有所好转。现在主要是服药指导!
疾病名称:精神分裂症&&
希望得到的帮助:针对今后的药物治疗,希望给出具体指导意见
病情描述:女,20岁。2014年11月七病区出院以来,每半年复诊一次,期间先后停用了劳拉西泮片和盐酸苯海索片;16年9月28日开始又将马来酸氟伏沙明片由每晚1片减为半片至今,九月复诊时说兰释半片三个月后吃完...
疾病名称:精分&&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大夫给你帮助
病情描述:请问大夫,欧兰宁和奥兰之一样的片剂效果一样吗,同样的价格,欧兰宁14片,奥兰之20片,能不能把欧兰宁换成奥兰之。谢谢欧兰宁自号服药,一直是5毫克/天,期间和正常人一样。
疾病名称:精神分裂症&&
希望得到的帮助:药物控制病情
病情描述:每天晚上自言自语的骂人,说什么人抢她的工作 ...
疾病名称:精神分裂症&&
希望得到的帮助:除了吃药还有什么更多更好的办法?
病情描述:妄想症,偏执,思维混乱,社会功能退化。思维不集中,答非所问。患者25岁,在法留学6年,2015年7月回国,2015年上半年在法国钱物被偷抢,不敢和家人讲,生活困难,求助碰壁。回国后工作近一年,...
疾病名称:精神分裂症&&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2003.5就诊医院安定医院,就诊大夫王秀玲,王秀玲推荐我找您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使用药物喜普妙,维思通,病情平稳,7年未复发,现在...
疾病名称:精神分裂症,易怒思维混乱,说脏话反复行为&&
希望得到的帮助:如何治疗
病情描述:2017年开店做店长压力过大,导致脑袋好像有一根弦崩断,同时期恋爱分手想问题有一处头痛,现在不愿与人接触,思维混乱,易怒,说脏话并伴有强迫行为。
疾病名称:精神分裂症&&
希望得到的帮助:我已怀孕,还在吃药这对小孩是不是影响
病情描述:没有家族病史,小时候头头受过伤,被黄蜂蛰过头部,复发过几次
疾病名称:精神分裂,想挂你的号挂不上。&&
希望得到的帮助:五月份想去郑州复查,希望你给个时间我去找你给孩子复查,在网上不会挂号,我们是南阳...
病情描述:发病是在2013年,有幻听,无法工作,在八院住54天,现在没有幻听了,但固执,没主见,啥大的问题我也说不上来,不喜欢交友,爱吃。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施毓碧大夫的信息
孕期产前检查,优生优育咨询,反复自然流产咨询,产前诊断遗传咨询。
施毓碧,女,1985年毕业于福建省医科大学,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1991年在南京军区总医院进修(不孕症),2010...
产科可通话专家
珠海妇幼保健院
潍坊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重医大附一院
副主任医师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
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服务
精神分裂症知识介绍
精神科好评科室
精神科分类问答发生了什么?
随着移动互联的快速普及,用户越来越喜欢在手机端查看内容、交流互动。为了让大家不错过任何精彩瞬间,我们将小组和MOOC迁移至饭团,丰富产品使用功能,提供优质用户体验。
什么是饭团?
饭团是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所有人都可以发布内容,和兴趣相投的人直接分享你的见解;内嵌于微信之中,操作简单,随时随地与他人交流!
我要怎么找到它?
小组和MOOC的用户内容和资料导出功能即将上线精神分裂症一定会遗传吗? 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精神分裂症一定会遗传吗?
拇指医生提醒您:以下问题解答仅供参考。
权威医生回答
精神分裂症不是遗传病,但具有遗传倾向。而且基本上所有内科疾病都存在这种遗传倾向。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孩子将来患有该病的可能性会比父母没有精神分裂症的孩子患有该病的可能性更大。
精神分裂症遗传吗?
北京回龙观医院副主任医师 郝学儒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患者家属问这样的问题:“精神分裂症会遗传吗?”、“我们家从没有人患精神病,他怎么会得这病?”、“他能结婚吗?”、“我的孩子将来会得精神分裂症吗?”等等。面对患者家属焦虑的表情,回答这些问题并不难,只要我们弄清楚什么是遗传病?什么是遗传倾向?上述问题的答案就清楚了。
所谓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简称为遗传病。遗传病通常有遗传性、终生性、家庭性、先天性等特点。如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家庭就是一个著名的血友病家庭。在女王的后裔中,患血友病者通过携带致病基因的女儿的联姻,将血友病传给了欧洲的一些皇族,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血友病患者和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国内外大量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研究只能表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遗传有关,而不能断定精神分裂症属于遗传病。从精神分裂症的家谱调查资料中发现精神病患者家属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的患病率高6.2倍,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婚配,所生子女中患精神分裂症几率为16.4%,男女双方均为精神分裂症者所生子女患精神分裂症几率为39.2%。由此看来,精神分裂症确实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非所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所生的子女都患精神分裂症。因此,建议处于生育年龄的病人,可以结婚,但不宜生育子女。
目前,心理专家共识的观点是精神分裂症是遗传素质和环境中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所以,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为这些易感人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减少对他们的不良刺激,从而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和复发率。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以及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的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一般无意识障碍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19世纪中叶以来,欧洲精神病学家将本病不同症状分别看成独立的疾病。如法国Morel(1857)建议,将无外界原因而在青年发生的精神衰退病例称之为早发性痴呆。德国 Kahlbaum(1874)描写了一种具有特殊精神障碍并伴有全身肌肉紧张的精神病,称之为紧张症。Hecker(1871)则将发生于青春期而具有荒谬、愚蠢行为的病例,称之为青春痴呆,并指出多见于青年人,常以衰退为转归。1896年,德国克雷丕林在长期临床观察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上述不同描述并非独立的疾病,而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类型。这一疾病多发生在青年,最后发展成衰退,故合并上述类型命名为早发性痴呆,首次作为疾病单元来描述。
20世纪瑞士精神病学家布鲁勒(E.Bleuler,1911)对本病进行了细致的临床学研究,指出情感、联想和意志障碍是本病的原发性症状,而中心问题是人格的分裂,故提出了“精神分裂”的概念。加以本病的结局并非皆以衰退告终,因此建议命名为精神分裂症。E.布鲁勒的精神分裂症概念作为一组病,故其含意比克雷丕林的早发性痴呆较为广泛。
由于本病的病程经过和转归的不同,以后有的学者建议将精神分裂症分为过程性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分裂症样反应,又有分核心型和周围型的。至于疾病的本质,从克雷丕林首先作为疾病单元提出以来,由于病因没有解决,精神分裂症究竟是一个疾病单元还是具有相同症状特点的一组疾病,是一个长期以来有争论的问题,有待于遗传、生化、脑结构形态、临床和长期的追踪观察研究来进一步阐明。
本病的患病率是精神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在我国城市患病率为7.11‰,农村为4.26‰。城市明显高于农村。两性患病率大致相等。本病多在青壮年发病,最常见于15至35岁,有50%的病人在20~30岁发病,少见于10岁前(儿童精神分裂症)与40~50岁以后(晚发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与临床类型有关,偏执型发病年龄较晚、紧张型次之、青春型及单纯型最小。起病以亚急性与慢性居多。病程多呈持续进展,可导致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甚至精神衰退,若能早期发现,早期给予充分合理的治疗,多数病人可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故预后尚可乐观。
病因和发病机理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至今未明。实验室和心理学检查均未达到能肯定协助诊断的特异性水平。围绕病因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积累了不少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从现有资料分析,本症是一种具有遗传基础的疾病,外界环境中的生物、心理社会以及环境因素对发病都可有一定影响。部分病人具有脑结构形态和发生上的改变。
1、根据专家调查,发现本病患者近亲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与患者血缘越亲近,精神分裂症的预期发病率越高。孪生子的研究与寄养子的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
2、脑电图研究
多年来许多学者研究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脑电图,但结论不一。一般认为病人的脑电图属非特异性变化。大部分病人α活动减少,慢波与快波活动增加,也有报告有暴发性异常者。近年的脑电地形图研究亦显示有以上的发现。
3、社会环境因素
精神分裂症多发生在经济水平低或社会阶层低的人群,为国内外本病患病率调查的地区分布特点所证实。我国1982年调查资料表明,经济水平低的居民的患病率是经济水平高的居民的两倍。某些发病率调查资料,亦发现有同样趋势。Hollingshead等(1958)在New Baven社区调查,统计半年内的发病率,发现社会低阶层人群的发病率为高阶层人群的3倍。Giggs和Cooper(1987)在英国发病率调查资料,得出了同样结论。而躁郁症则未见这种分布特点。推测这可能与经济水平低,社会阶层低的人群,社会生活环境差,生活动荡,职业无保障等心理社会应激的负荷大有关,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容易发病。
4、躯体生物学因素
丹麦精神病学家Schulsinger自1962年以来对母亲患严重精神分裂症的166名子女,进行了前瞻性调查,发现这一组高危人群长大后是否患精神分裂症与出生时的并发症如窒息、子痫等有关。追踪时患精神分裂症者,67%在出生时有某种合并症。提示在遗传负荷相类似的情况下,是否患精神分裂症取决于环境因素。1957年芬兰赫尔辛基有流感病毒A2流行,Mednick等对1957年11月至1958年8月出生的青年(年龄26.5岁)进行检查,发现胎儿于第4~6个月暴露于A2病毒流行者,成年时患精神分裂症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作者推测这与病毒感染影响了胎儿的神经发育的危险因素有关。
5、神经生化病理假说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是由于体内代谢异常,产生有毒的中间产物造成自体中毒的假说由来已久。近20多年来由于脑生化研究,发现中枢神经单胺类等递质在保持和调节正常精神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某些精神药物或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作用,与某些递质或受体的功能有密切关系,因此提出种种假说:如中枢5-HT和NE通路功能障碍假说等等。其中以多巴胺活动过度假说,受到较大的重视。因为吩噻嗪类和丁酰苯类药物能较有效地控制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其药理作用是与阻滞多巴胺受体功能有关。此外慢性苯丙胺中毒患者,可出现与精神分裂症十分相似的某些症状,而苯丙胺是多巴胺能的促动剂。用同位素与受体结合的方法,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脑尾状核和壳核与上述同位素标记的神经阻滞剂的结合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说明精神分裂症病人突触后DA受体有增敏现象。最近报道用PET利用放射性示踪物上发射出来的正电子辐射,对脑生化代谢和受体功能进行检查。除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前额叶葡萄糖代谢明显下降外,纹状体D2多巴胺受体增加3倍之多(未服抗精神症药物的病人),支持D2受体功能过度的假说。与递质合成或降解有关酶的活性测定:多数报告慢性精神分裂症血小板单胺氧化酶活性低于正常对照。
6、脑结构研究:
CT和MRI的研究,发现约30%~40%精神分裂症病人有脑室扩大或其他脑结构异常。脑室扩大也可见于初次发病的早期精神分裂症病人或精神分裂症高发家庭子女发病前的青少年。推测这可能是病人早年罹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反映。最近的研究资料,除发现脑室扩大,且以前额角最为明显外,并发现胼胝体有明显的发育异常。这类病人临床特点是有明显的阴性症状,对治疗不敏感。根据以上各方面资料,Crow等提出了精神分裂症Ⅰ型Ⅱ型的概念。Ⅰ型临床以阳性症状为主(幻觉、妄想),对神经阻滞剂治疗反应好,无智力障碍,推测以D2受体增多为病理基础;Ⅱ型以情感淡漠、主动性缺乏等阴性症状为主,对神经阻滞剂反应不良,病理过程相对不可逆,有时存在智力障碍。
由于D2受体主要集中在纹状体, PET和尸检资料均表明 D2受体在皮质非常少,如何解释精神分裂症的思维、意志等障碍是神经生化和精神病理研究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根据神经生理、生化等的研究资料,提出了以下不同的假设。
Carlson(1990)提出精神分裂症是由于皮质下DA功能亢进和谷氨酸系统功能不平衡假说。其根据是PCP(Phencyclidine)是一种拟精神病药物,可产生模拟精神分裂症的症状。PCP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谷氨酸受体,它实际上是谷氨酸的非竞争性拮抗剂。
Robbins等(1990)提出精神分裂症的额叶一纹状体功能缺陷假说。用氟去氧葡萄糖(FDG)对精神分裂症进行PET的研究资料,多数均发现额叶、基底神经节和颞叶3个脑区的葡萄糖代谢较枕叶、小脑或白质为低。其他脑血流图、EEG研究资料亦支持病人有额叶功能缺陷的看法。此外神经病理变化的绝大多数报告亦均发现位于额叶。
从现有资料可以看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具有遗传基础的疾病,环境中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发病具有一定影响。部分病人具有脑结构和发生上的异常。遗传的传递方式。环境因素的作用以及脑结构形态异常,神经生化变化和临床特点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阐明。
(一)特征性精神症状
1.联想障碍
思维松弛(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中断、思维涌现(强制性思维)或思维内容贫乏及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2.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迟钝、情感不协调(不恰当)及情感倒错或自笑(痴笑)。
3.意志活动减退
少动、孤僻、被动、退缩;社会适应能力差与社会功能下降;行为离奇,内向性;意向倒错等。
4.其他常见症状
妄想:特点多为不系统、泛化、荒谬离奇;原发性妄想(妄想知觉);幻觉,以言语性幻听多见,评论性、命令性幻听,其他精神自动症等一级症状及紧张症症候群等。
(二)常见临床类型
1.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又称妄想型,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最常见的精神分裂型症类型。在我国约占住院及流行学群体调查病人的50%以上。一般起病较缓慢,起病年龄较青春型及紧张型晚。其临床表现相对稳定,常以偏执性的妄想为主,往往伴有幻觉。而情感、意志和言语障碍及紧张症状不突出,或情感迟钝、意志缺乏等“阴性”症状虽也常见,但不构成主要临床相。自发缓解者少,治疗效果较好。
2.青春型精神分型症
较常见。此型多始发于15至25岁之间的青春期,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主要症状是思维内容离奇,难以令人理解,思维破裂。情感改变突出,喜乐无常,表情做作,傻笑、不协调。行为幼稚、愚蠢、作鬼脸,常有兴奋冲动行为及本能意向亢进。幻觉妄想片断零乱,精神症状丰富易变。预后较差,部分病人“阴性”症状发展迅速。
3.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国外发达国家资料及我国资料均说明本类型已大为减少,原因未明。一般起病急,多在青壮年期发病。主要临床相为病人言语运动受抑制,表现为木僵状态或亚木僵状态,紧张性木僵可与短暂的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主要症状有言语缄默,紧张性木僵、违拗、蜡样屈曲、倔强症、被动服从和持续言语、紧张性兴奋表现为突发而短暂性剧烈的兴奋发作,无目的地砸破东西。本型可有自发缓解,治疗效果较其他型好。
4.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较少见,本型青少年起病,发病缓慢,持续进行,病情自发缓解者少,早期可出现类神经衰弱症状,但自知力差,不主动就医。主要临床表现为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动、生活懒散、兴趣丧失、情感淡漠及行为古怪。由于妄想和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不明显,往往不易早期发现,是难于确定诊断的一个类型。在治疗上较困难,对抗精神病药不敏感,放预后最差。
5.未定型精神分裂症
临床上不符合上述四型,部分症状同时存在或难以分型者。并不少见,又称混合型。
6.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当精神分裂症症状部分或大部分已控制后,部分病人出现抑郁状态,可持续较久。
7.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已基本消失,残余个别阳性症状,个别阴性症状,人格改变,社会功能恢复较好。
8.衰退型精神分裂症
以精神衰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成为丧失劳动能力的精神残疾。
9.其他型精神分裂症
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但不符合上述八个亚型的诊断标准者。
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
起病可急、亚急或慢性,以慢性和亚急性者居多。病程经过有持续和间断发作两类。前者病程慢性迁延,逐渐出现精神衰退;后者病程在精神症状急剧出现一段时间后,间隔以缓解期;少数发作一次缓解后终生不复发。
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起病较急,有明显的诱因,起病年龄较晚,病前性格无明显缺陷,家族遗传史不明显,病程为间歇性发作,阳性症状占优势者以及偏执型和紧张型预后较好。而慢性起病,无明显诱因,发病于儿童或青少年,病前性格内向,精神分裂症家族史阳性,病程呈迁延进展,单纯型或青春型,阴性症状占优势者等则预后较差。
诊断和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点,当前诊断建立在临床学基础上。限于现象学诊断,尚无肯定的实验方法协助诊断。
(一)诊断要点如下
1.包括可靠的病史与精神检查,病人表现有特征性的思维和知觉障碍,情感不协调、平谈以及意志活动缺乏等症状。
2.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包括社交、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3.意识清晰,智能完好,但自知力不全或丧失。
4.病程有缓慢发展,迁延不愈的趋势,活动期精神病性症状持续不短于1个月,包括前驱期症状不短于3个月。
5.无特殊阳性体征。
(二)鉴别诊断
本病需要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神经衰弱
主要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鉴别,鉴别要点为单纯型病人无自知力,无治疗要求。
2.强迫性神经症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强迫症状内容较荒谬离奇、多变,病人对强迫性体验的情感不鲜明,自知力不完整,求治不主动。
急起发病并表现为兴奋话多的精神分型症青春型应与躁狂症鉴别。前者多为不协调性言语运动性兴奋;后者为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
精神分裂症的紧张性木僵应与抑郁性木僵鉴别。前者接触困难、表情呆板,情感淡漠;后者是严重抑郁之情感活动。
5.反应性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应与反应性妄想状态相鉴别。后者有精神刺激因素,病人病情围绕起病的精神刺激,情感反应鲜明,愿谈创伤后之情感体验,令人同情。
6.偏执性精神病
本症偏执型病人的妄想内容可变化不定或往往是荒谬或离奇、可自相矛盾。即可不固定,也欠系统性、多伴有幻听。而偏执性精神病人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比较固定,很少伴有幻觉,如有短暂幻觉也与妄想联系较密切,在不涉及妄想情况下,不表现明显的精神异常。
7.症状性精神病(指躯体、感染、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
症状性精神病人常见意识障碍,症状有昼轻夜重的波动性,可有恐怖性的幻视,均有助于鉴别诊断。
8.脑器质性精神病
脑器质性精神病具有智能障碍与相应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尤应警惕近年来较多见的散发性脑炎。主要表现为亚木僵状态,部分病人神经系统体征出现比精神症状晚,脑电图呈弥散性异常,仔细观察与分析,可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小便失禁等。
9.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只有在疾病的同一次发作中,明显而确实的分裂性症状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出现或相距时间很近,因而该发作既不符合精神分裂症,亦不符合抑郁或躁狂发作的标准,此时方可作出分裂情感性障碍的诊断。
10.人格障碍
分裂型、分裂样、边缘型及偏执型人格障碍应与精神分裂症加以鉴别诊断。人格障碍一般没有精神症状,即使有一些也是短暂的,主要应从病人的人格发展过程去分析,且缺少病程性的临床过程,这对鉴别诊断是极为重要的。
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精神药物治疗为关键性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及改善社会心理环境,改善病人的心境也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是在病人病情好转时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进行。病情缓解期或慢性阶段,除适量药物治疗外,环境、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十分必要,特别是对病人的社会康复,预防病人的衰退,以及提高病人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急性阶段的安全护理及慢性阶段或康复期的家庭监护也很必要。
一、药物治疗
选用药物治疗时特别是确定首选药时宜慎重而周密地考虑药物的靶症状、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类型、病程特点,病人处于急性或慢性阶段,以及主要以阳性症状为主还是以阴性症状为主,病人的躯体状况、年龄特点及既往药物治疗的成败经验与教训也不应忽视。
(-)急性期治疗
1.氯丙嗪 适用于有精神运动性兴奋和幻觉妄想状态的各种急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剂量每日300~400mg,因镇静作用较强,宜缓慢递增剂量并可分为每日2~3次服用。
2.奋乃静 适用于年老、躯体情况较差的患者。适应症基本上同氯丙嗪。治疗剂量门诊以每日20~40mg为宜,住院病人可每日40~60mg,分二次服用,镇静作用比氯丙嗪轻,少见体位性低血压。
3.三氟拉嗪 除有抗幻觉妄想作用外,对阴性症状也有一定疗效,无镇静作用而有兴奋、激活作用。治疗剂量每日为20~40mg,分2次服用。
4氟奋乃静 适应症大致同三氟拉嗪,治疗剂量为每日10~30mg。长效制剂氟奋乃静癸酸酯(FD)适用于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维持治疗,或有明显的精神症状而拒服药、对治疗不甚合作的病人。治疗剂量为25~50mg每2周肌注1次;维持剂量为25mg每3~6周注射1次。
5.氟哌啶醇 本药既有迅速控制急性兴奋,对慢性症状亦有一定疗效。长效制剂氟哌啶醇癸酸酯(HD)一般剂量为每2周肌注50mg(或每4周肌注100mg)。治疗适应症与疗程同FD。
6.氯氮平 本药有比氯丙嗪更强的镇静作用,既能迅速控制急性兴奋,控制幻觉妄想,对慢性症状亦有一定疗效。治疗剂量每日300~400mg分2~3次服用。该药能降低血液白血球与粒细胞,故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每2~3周后复查周围血白血球与分类,及时发现及时停药。
7.舒必利 适用于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因该药具有兴奋、激活作用,同时具有抗抑郁作用,治疗量每日800~1200mg,分2~3次服用。
8.五氟利多 本药为长效口服药,适用于对治疗不合作、拒服药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便于暗服。治疗剂量20~40mg每周一次或三天一次,维持治疗用量可每周一次,每次20~40mg。
(二)慢性期或长期维持治疗
在急性发作的精神症状缓解后,较难预测是否将有复发或病程转为慢性者应作此治疗。DSM一Ⅲ一R资料统计,2年内用药维持治疗的病人复发率为40%;不用药巩固者为80%。为预防复发,第一次发作后,药物维持剂量不宜短于一年。如果病人为第二次发作(即第一次复发)则药物维持量宜持续2~3年,如系第三次发作,则不宜轻易停药。维持治疗的药物剂量应逐渐减量,以最小的有效剂量为宜。一般为急性期治疗量的1/4或1/5,治疗剂量高的病人可减至1/10。
(三)休克治疗及其他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伴有明显抑郁症状者及某些精神分裂症病人经多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而疗效不佳者可选择电休克治疗,或胰岛素休克治疗或低血糖治疗。电休克治疗一般疗程限6~12次为宜。胰岛素休克治疗或胰岛素低血糖治疗一般以40~60次左右为宜,可根据具体病例必要时适当增加次数。
(四)环境、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
本项治疗对精神活动的社会康复、减少和预防精神衰退十分重要。无论住院病人的住院环境或出院病人的社区环境、工疗娱疗、集体(团体)心理治疗、妥善解决家庭矛盾与就业及开展家庭心理治疗,对减少复发、社会康复均起积极作用。
(五)护理
急性期主要是作好病人的安全护理。近年来精神科临床医护工作者观察到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自杀或伤人最难预防。因此,无论对住院病人或门诊病人均应提高预防病人自杀与伤人的警惕性。DSM一Ⅲ一R资料统计,50%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有自杀企图,10%自杀身亡。慢性期主要是作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及家庭康复护理工作。
参考资料:《健康时报》
精神分裂症遗传吗?
北京回龙观医院副主任医师 郝学儒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患者家属问这样的问题:“精神分裂症会遗传吗?”、“我们家从没有人患精神病,他怎么会得这病?”、“他能结婚吗?”、“我的孩子将来会得精神分裂症吗?”等等。面对患者家属焦虑的表情,回答这些问题并不难,只要我们弄清楚什么是遗传病?什么是遗传倾向?上述问题的答案就清楚了。
所谓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简称为遗传病。遗传病通常有遗传性、终生性、家庭性、先天性等特点。如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家庭就是一个著名的血友病家庭。在女王的后裔中,患血友病者通过携带致病基因的女儿的联姻,将血友病传给了欧洲的一些皇族,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血友病患者和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国内外大量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研究只能表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遗传有关,而不能断定精神分裂症属于遗传病。从精神分裂症的家谱调查资料中发现精神病患者家属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的患病率高6.2倍,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婚配,所生子女中患精神分裂症几率为16.4%,男女双方均为精神分裂症者所生子女患精神分裂症几率为39.2%。由此看来,精神分裂症确实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非所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所生的子女都患精神分裂症。因此,建议处于生育年龄的病人,可以结婚,但不宜生育子女。
目前,心理专家共识的观点是精神分裂症是遗传素质和环境中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所以,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为这些易感人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减少对他们的不良刺激,从而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和复发率。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以及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的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一般无意识障碍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19世纪中叶以来,欧洲精神病学家将本病不同症状分别看成独立的疾病。如法国Morel(1857)建议,将无外界原因而在青年发生的精神衰退病例称之为早发性痴呆。德国 Kahlbaum(1874)描写了一种具有特殊精神障碍并伴有全身肌肉紧张的精神病,称之为紧张症。Hecker(1871)则将发生于青春期而具有荒谬、愚蠢行为的病例,称之为青春痴呆,并指出多见于青年人,常以衰退为转归。1896年,德国克雷丕林在长期临床观察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上述不同描述并非独立的疾病,而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类型。这一疾病多发生在青年,最后发展成衰退,故合并上述类型命名为早发性痴呆,首次作为疾病单元来描述。
20世纪瑞士精神病学家布鲁勒(E.Bleuler,1911)对本病进行了细致的临床学研究,指出情感、联想和意志障碍是本病的原发性症状,而中心问题是人格的分裂,故提出了“精神分裂”的概念。加以本病的结局并非皆以衰退告终,因此建议命名为精神分裂症。E.布鲁勒的精神分裂症概念作为一组病,故其含意比克雷丕林的早发性痴呆较为广泛。
由于本病的病程经过和转归的不同,以后有的学者建议将精神分裂症分为过程性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分裂症样反应,又有分核心型和周围型的。至于疾病的本质,从克雷丕林首先作为疾病单元提出以来,由于病因没有解决,精神分裂症究竟是一个疾病单元还是具有相同症状特点的一组疾病,是一个长期以来有争论的问题,有待于遗传、生化、脑结构形态、临床和长期的追踪观察研究来进一步阐明。
本病的患病率是精神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在我国城市患病率为7.11‰,农村为4.26‰。城市明显高于农村。两性患病率大致相等。本病多在青壮年发病,最常见于15至35岁,有50%的病人在20~30岁发病,少见于10岁前(儿童精神分裂症)与40~50岁以后(晚发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与临床类型有关,偏执型发病年龄较晚、紧张型次之、青春型及单纯型最小。起病以亚急性与慢性居多。病程多呈持续进展,可导致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甚至精神衰退,若能早期发现,早期给予充分合理的治疗,多数病人可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故预后尚可乐观。
病因和发病机理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至今未明。实验室和心理学检查均未达到能肯定协助诊断的特异性水平。围绕病因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积累了不少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从现有资料分析,本症是一种具有遗传基础的疾病,外界环境中的生物、心理社会以及环境因素对发病都可有一定影响。部分病人具有脑结构形态和发生上的改变。
1、根据专家调查,发现本病患者近亲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与患者血缘越亲近,精神分裂症的预期发病率越高。孪生子的研究与寄养子的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
2、脑电图研究
多年来许多学者研究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脑电图,但结论不一。一般认为病人的脑电图属非特异性变化。大部分病人α活动减少,慢波与快波活动增加,也有报告有暴发性异常者。近年的脑电地形图研究亦显示有以上的发现。
3、社会环境因素
精神分裂症多发生在经济水平低或社会阶层低的人群,为国内外本病患病率调查的地区分布特点所证实。我国1982年调查资料表明,经济水平低的居民的患病率是经济水平高的居民的两倍。某些发病率调查资料,亦发现有同样趋势。Hollingshead等(1958)在New Baven社区调查,统计半年内的发病率,发现社会低阶层人群的发病率为高阶层人群的3倍。Giggs和Cooper(1987)在英国发病率调查资料,得出了同样结论。而躁郁症则未见这种分布特点。推测这可能与经济水平低,社会阶层低的人群,社会生活环境差,生活动荡,职业无保障等心理社会应激的负荷大有关,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容易发病。
4、躯体生物学因素
丹麦精神病学家Schulsinger自1962年以来对母亲患严重精神分裂症的166名子女,进行了前瞻性调查,发现这一组高危人群长大后是否患精神分裂症与出生时的并发症如窒息、子痫等有关。追踪时患精神分裂症者,67%在出生时有某种合并症。提示在遗传负荷相类似的情况下,是否患精神分裂症取决于环境因素。1957年芬兰赫尔辛基有流感病毒A2流行,Mednick等对1957年11月至1958年8月出生的青年(年龄26.5岁)进行检查,发现胎儿于第4~6个月暴露于A2病毒流行者,成年时患精神分裂症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作者推测这与病毒感染影响了胎儿的神经发育的危险因素有关。
5、神经生化病理假说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是由于体内代谢异常,产生有毒的中间产物造成自体中毒的假说由来已久。近20多年来由于脑生化研究,发现中枢神经单胺类等递质在保持和调节正常精神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某些精神药物或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作用,与某些递质或受体的功能有密切关系,因此提出种种假说:如中枢5-HT和NE通路功能障碍假说等等。其中以多巴胺活动过度假说,受到较大的重视。因为吩噻嗪类和丁酰苯类药物能较有效地控制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其药理作用是与阻滞多巴胺受体功能有关。此外慢性苯丙胺中毒患者,可出现与精神分裂症十分相似的某些症状,而苯丙胺是多巴胺能的促动剂。用同位素与受体结合的方法,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脑尾状核和壳核与上述同位素标记的神经阻滞剂的结合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说明精神分裂症病人突触后DA受体有增敏现象。最近报道用PET利用放射性示踪物上发射出来的正电子辐射,对脑生化代谢和受体功能进行检查。除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前额叶葡萄糖代谢明显下降外,纹状体D2多巴胺受体增加3倍之多(未服抗精神症药物的病人),支持D2受体功能过度的假说。与递质合成或降解有关酶的活性测定:多数报告慢性精神分裂症血小板单胺氧化酶活性低于正常对照。
6、脑结构研究:
CT和MRI的研究,发现约30%~40%精神分裂症病人有脑室扩大或其他脑结构异常。脑室扩大也可见于初次发病的早期精神分裂症病人或精神分裂症高发家庭子女发病前的青少年。推测这可能是病人早年罹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反映。最近的研究资料,除发现脑室扩大,且以前额角最为明显外,并发现胼胝体有明显的发育异常。这类病人临床特点是有明显的阴性症状,对治疗不敏感。根据以上各方面资料,Crow等提出了精神分裂症Ⅰ型Ⅱ型的概念。Ⅰ型临床以阳性症状为主(幻觉、妄想),对神经阻滞剂治疗反应好,无智力障碍,推测以D2受体增多为病理基础;Ⅱ型以情感淡漠、主动性缺乏等阴性症状为主,对神经阻滞剂反应不良,病理过程相对不可逆,有时存在智力障碍。
由于D2受体主要集中在纹状体, PET和尸检资料均表明 D2受体在皮质非常少,如何解释精神分裂症的思维、意志等障碍是神经生化和精神病理研究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根据神经生理、生化等的研究资料,提出了以下不同的假设。
Carlson(1990)提出精神分裂症是由于皮质下DA功能亢进和谷氨酸系统功能不平衡假说。其根据是PCP(Phencyclidine)是一种拟精神病药物,可产生模拟精神分裂症的症状。PCP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谷氨酸受体,它实际上是谷氨酸的非竞争性拮抗剂。
Robbins等(1990)提出精神分裂症的额叶一纹状体功能缺陷假说。用氟去氧葡萄糖(FDG)对精神分裂症进行PET的研究资料,多数均发现额叶、基底神经节和颞叶3个脑区的葡萄糖代谢较枕叶、小脑或白质为低。其他脑血流图、EEG研究资料亦支持病人有额叶功能缺陷的看法。此外神经病理变化的绝大多数报告亦均发现位于额叶。
从现有资料可以看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具有遗传基础的疾病,环境中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发病具有一定影响。部分病人具有脑结构和发生上的异常。遗传的传递方式。环境因素的作用以及脑结构形态异常,神经生化变化和临床特点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阐明。
(一)特征性精神症状
1.联想障碍
思维松弛(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中断、思维涌现(强制性思维)或思维内容贫乏及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2.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迟钝、情感不协调(不恰当)及情感倒错或自笑(痴笑)。
3.意志活动减退
少动、孤僻、被动、退缩;社会适应能力差与社会功能下降;行为离奇,内向性;意向倒错等。
4.其他常见症状
妄想:特点多为不系统、泛化、荒谬离奇;原发性妄想(妄想知觉);幻觉,以言语性幻听多见,评论性、命令性幻听,其他精神自动症等一级症状及紧张症症候群等。
(二)常见临床类型
1.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又称妄想型,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最常见的精神分裂型症类型。在我国约占住院及流行学群体调查病人的50%以上。一般起病较缓慢,起病年龄较青春型及紧张型晚。其临床表现相对稳定,常以偏执性的妄想为主,往往伴有幻觉。而情感、意志和言语障碍及紧张症状不突出,或情感迟钝、意志缺乏等“阴性”症状虽也常见,但不构成主要临床相。自发缓解者少,治疗效果较好。
2.青春型精神分型症
较常见。此型多始发于15至25岁之间的青春期,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主要症状是思维内容离奇,难以令人理解,思维破裂。情感改变突出,喜乐无常,表情做作,傻笑、不协调。行为幼稚、愚蠢、作鬼脸,常有兴奋冲动行为及本能意向亢进。幻觉妄想片断零乱,精神症状丰富易变。预后较差,部分病人“阴性”症状发展迅速。
3.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国外发达国家资料及我国资料均说明本类型已大为减少,原因未明。一般起病急,多在青壮年期发病。主要临床相为病人言语运动受抑制,表现为木僵状态或亚木僵状态,紧张性木僵可与短暂的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主要症状有言语缄默,紧张性木僵、违拗、蜡样屈曲、倔强症、被动服从和持续言语、紧张性兴奋表现为突发而短暂性剧烈的兴奋发作,无目的地砸破东西。本型可有自发缓解,治疗效果较其他型好。
4.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较少见,本型青少年起病,发病缓慢,持续进行,病情自发缓解者少,早期可出现类神经衰弱症状,但自知力差,不主动就医。主要临床表现为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动、生活懒散、兴趣丧失、情感淡漠及行为古怪。由于妄想和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不明显,往往不易早期发现,是难于确定诊断的一个类型。在治疗上较困难,对抗精神病药不敏感,放预后最差。
5.未定型精神分裂症
临床上不符合上述四型,部分症状同时存在或难以分型者。并不少见,又称混合型。
6.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当精神分裂症症状部分或大部分已控制后,部分病人出现抑郁状态,可持续较久。
7.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已基本消失,残余个别阳性症状,个别阴性症状,人格改变,社会功能恢复较好。
8.衰退型精神分裂症
以精神衰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成为丧失劳动能力的精神残疾。
9.其他型精神分裂症
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但不符合上述八个亚型的诊断标准者。
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
起病可急、亚急或慢性,以慢性和亚急性者居多。病程经过有持续和间断发作两类。前者病程慢性迁延,逐渐出现精神衰退;后者病程在精神症状急剧出现一段时间后,间隔以缓解期;少数发作一次缓解后终生不复发。
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起病较急,有明显的诱因,起病年龄较晚,病前性格无明显缺陷,家族遗传史不明显,病程为间歇性发作,阳性症状占优势者以及偏执型和紧张型预后较好。而慢性起病,无明显诱因,发病于儿童或青少年,病前性格内向,精神分裂症家族史阳性,病程呈迁延进展,单纯型或青春型,阴性症状占优势者等则预后较差。
诊断和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点,当前诊断建立在临床学基础上。限于现象学诊断,尚无肯定的实验方法协助诊断。
(一)诊断要点如下
1.包括可靠的病史与精神检查,病人表现有特征性的思维和知觉障碍,情感不协调、平谈以及意志活动缺乏等症状。
2.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包括社交、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3.意识清晰,智能完好,但自知力不全或丧失。
4.病程有缓慢发展,迁延不愈的趋势,活动期精神病性症状持续不短于1个月,包括前驱期症状不短于3个月。
5.无特殊阳性体征。
(二)鉴别诊断
本病需要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神经衰弱
主要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鉴别,鉴别要点为单纯型病人无自知力,无治疗要求。
2.强迫性神经症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强迫症状内容较荒谬离奇、多变,病人对强迫性体验的情感不鲜明,自知力不完整,求治不主动。
急起发病并表现为兴奋话多的精神分型症青春型应与躁狂症鉴别。前者多为不协调性言语运动性兴奋;后者为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
精神分裂症的紧张性木僵应与抑郁性木僵鉴别。前者接触困难、表情呆板,情感淡漠;后者是严重抑郁之情感活动。
5.反应性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应与反应性妄想状态相鉴别。后者有精神刺激因素,病人病情围绕起病的精神刺激,情感反应鲜明,愿谈创伤后之情感体验,令人同情。
6.偏执性精神病
本症偏执型病人的妄想内容可变化不定或往往是荒谬或离奇、可自相矛盾。即可不固定,也欠系统性、多伴有幻听。而偏执性精神病人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比较固定,很少伴有幻觉,如有短暂幻觉也与妄想联系较密切,在不涉及妄想情况下,不表现明显的精神异常。
7.症状性精神病(指躯体、感染、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
症状性精神病人常见意识障碍,症状有昼轻夜重的波动性,可有恐怖性的幻视,均有助于鉴别诊断。
8.脑器质性精神病
脑器质性精神病具有智能障碍与相应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尤应警惕近年来较多见的散发性脑炎。主要表现为亚木僵状态,部分病人神经系统体征出现比精神症状晚,脑电图呈弥散性异常,仔细观察与分析,可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小便失禁等。
9.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只有在疾病的同一次发作中,明显而确实的分裂性症状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出现或相距时间很近,因而该发作既不符合精神分裂症,亦不符合抑郁或躁狂发作的标准,此时方可作出分裂情感性障碍的诊断。
10.人格障碍
分裂型、分裂样、边缘型及偏执型人格障碍应与精神分裂症加以鉴别诊断。人格障碍一般没有精神症状,即使有一些也是短暂的,主要应从病人的人格发展过程去分析,且缺少病程性的临床过程,这对鉴别诊断是极为重要的。
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精神药物治疗为关键性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及改善社会心理环境,改善病人的心境也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是在病人病情好转时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进行。病情缓解期或慢性阶段,除适量药物治疗外,环境、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十分必要,特别是对病人的社会康复,预防病人的衰退,以及提高病人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急性阶段的安全护理及慢性阶段或康复期的家庭监护也很必要。
一、药物治疗
选用药物治疗时特别是确定首选药时宜慎重而周密地考虑药物的靶症状、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类型、病程特点,病人处于急性或慢性阶段,以及主要以阳性症状为主还是以阴性症状为主,病人的躯体状况、年龄特点及既往药物治疗的成败经验与教训也不应忽视。
(-)急性期治疗
1.氯丙嗪 适用于有精神运动性兴奋和幻觉妄想状态的各种急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剂量每日300~400mg,因镇静作用较强,宜缓慢递增剂量并可分为每日2~3次服用。
2.奋乃静 适用于年老、躯体情况较差的患者。适应症基本上同氯丙嗪。治疗剂量门诊以每日20~40mg为宜,住院病人可每日40~60mg,分二次服用,镇静作用比氯丙嗪轻,少见体位性低血压。
3.三氟拉嗪 除有抗幻觉妄想作用外,对阴性症状也有一定疗效,无镇静作用而有兴奋、激活作用。治疗剂量每日为20~40mg,分2次服用。
4氟奋乃静 适应症大致同三氟拉嗪,治疗剂量为每日10~30mg。长效制剂氟奋乃静癸酸酯(FD)适用于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维持治疗,或有明显的精神症状而拒服药、对治疗不甚合作的病人。治疗剂量为25~50mg每2周肌注1次;维持剂量为25mg每3~6周注射1次。
5.氟哌啶醇 本药既有迅速控制急性兴奋,对慢性症状亦有一定疗效。长效制剂氟哌啶醇癸酸酯(HD)一般剂量为每2周肌注50mg(或每4周肌注100mg)。治疗适应症与疗程同FD。
6.氯氮平 本药有比氯丙嗪更强的镇静作用,既能迅速控制急性兴奋,控制幻觉妄想,对慢性症状亦有一定疗效。治疗剂量每日300~400mg分2~3次服用。该药能降低血液白血球与粒细胞,故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每2~3周后复查周围血白血球与分类,及时发现及时停药。
7.舒必利 适用于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因该药具有兴奋、激活作用,同时具有抗抑郁作用,治疗量每日800~1200mg,分2~3次服用。
8.五氟利多 本药为长效口服药,适用于对治疗不合作、拒服药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便于暗服。治疗剂量20~40mg每周一次或三天一次,维持治疗用量可每周一次,每次20~40mg。
(二)慢性期或长期维持治疗
在急性发作的精神症状缓解后,较难预测是否将有复发或病程转为慢性者应作此治疗。DSM一Ⅲ一R资料统计,2年内用药维持治疗的病人复发率为40%;不用药巩固者为80%。为预防复发,第一次发作后,药物维持剂量不宜短于一年。如果病人为第二次发作(即第一次复发)则药物维持量宜持续2~3年,如系第三次发作,则不宜轻易停药。维持治疗的药物剂量应逐渐减量,以最小的有效剂量为宜。一般为急性期治疗量的1/4或1/5,治疗剂量高的病人可减至1/10。
(三)休克治疗及其他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伴有明显抑郁症状者及某些精神分裂症病人经多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而疗效不佳者可选择电休克治疗,或胰岛素休克治疗或低血糖治疗。电休克治疗一般疗程限6~12次为宜。胰岛素休克治疗或胰岛素低血糖治疗一般以40~60次左右为宜,可根据具体病例必要时适当增加次数。
(四)环境、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
本项治疗对精神活动的社会康复、减少和预防精神衰退十分重要。无论住院病人的住院环境或出院病人的社区环境、工疗娱疗、集体(团体)心理治疗、妥善解决家庭矛盾与就业及开展家庭心理治疗,对减少复发、社会康复均起积极作用。
(五)护理
急性期主要是作好病人的安全护理。近年来精神科临床医护工作者观察到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自杀或伤人最难预防。因此,无论对住院病人或门诊病人均应提高预防病人自杀与伤人的警惕性。DSM一Ⅲ一R资料统计,50%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有自杀企图,10%自杀身亡。慢性期主要是作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及家庭康复护理工作。
参考资料:《健康时报》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向医生提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神障碍会遗传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