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新世纪这样专注网站,专业专注用心服务务的平台还有多少?

原标题:怎样上大学?听听浙江高校书记和校长的开学致辞!哪些话戳中了你的心?

近日,浙江高校纷纷进入开学季,大学校园迎来了首批“00后”。对于刚入大学的萌新来说,校长/书记的开学致辞无疑是进入大学生涯的“第一课”,开学致辞所传递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都将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谈自主学习,谈工匠精神,谈家国情怀……一起来读读今年浙江部分高校书记和校长的开学致辞(节选),你是否也有所启发?哪些金句戳中了你的心?

构建自主学习的卓越能力

(以下内容可滚动查看)

同学们,跨进大学的校门,意味着大家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言,“教育不是灌输头脑,而是点燃心火”。大学的生活就是点燃你们不断求索的心火,让热情、兴趣追随你们的学习,引领你们打开别样精彩的广阔天地。进入大学,你们首先要做的是审视自身,寻找内心的学习激情与创造活力,摆脱传统学习路径的依赖,从“被动性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成为一个爱学习、会学习、能学习的大学生。

浙江大学就是让大家通过自主学习促成全面发展的学校。浙大将给予你们全新的学习体验,提供更加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在浙大,我们倡导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大家可以通过个性化、自主性的学习在德智体美方面取得全面进步,形成全球竞争力。在浙大,我们主张四课堂实质性融通,大家可以在第一课堂聆听名师授课,在第二课堂从事科研创新,在第三课堂投身社会实践,在第四课堂参与国际交流。在浙大,我们推行课堂教育、慕课教学、移动学习、网络平台创新互动,大家可以自主确认专业方向、自主选择研修课程、自主把握学习进度。更为重要的是,浙大可以实现你们从传统学习者到创新学习者的角色转变,构建惠及终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我想就自主学习话题,与同学们分享几点感想。

作为提升自我的有效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唤醒了好奇心和想象力,引导学习者与自己深度对话,学会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让学习成为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涵养素质、塑造人格的快乐过程。这与我们KAQ2.0教育体系高度一致,都是指向学习者的内在发展需求,都是提倡“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四位一体,都是强调创新学习。

第一,希望大家通过自主学习积累宽厚的知识。自主学习意味着兴趣驱动,表达了学习者获取精深知识和深化自我认知的期待。学校正在大力推行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交叉培养等,指引大家充分领略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同学们要深刻认识全人教育的发展内涵,明确学习目标,坚定学习行动,在体验通识教育中建立广博深厚的知识结构,在亲历跨专业培养中学会融会贯通的思维方式,最终形成开阔的见识、深入的认知、跨界的经验。

第二,希望大家通过自主学习锻炼出众的能力。自主学习突显着卓越导向,指明了学习者提升建构能力与优化自我管理的方向。学校正在加快建设以质量为核心的一流本科专业,打造新型学习空间,带领大家充分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与功效。同学们要积极扩大互联网的正向效应,克服时间的碎片化,避免沉迷于网络,在一流专业的深层次学习中建构新智慧和方法论,在新型学习空间的创新性发展中学会思考、学会批判、学会选择,最终形成预判趋势的洞察力、整合资源的创造力、把握全局的领导力。

第三,希望大家通过自主学习培育全面的素质。自主学习彰显着创新意识,强调了学习者开展交互学习和强化自我激励的意义。学校正在稳步推进全员育人实践,协同四课堂的教育教学,营造交叉开放的学习氛围,完善学园管理服务模式,帮助大家充分体会榜样示范的气度与魅力。同学们要努力破除传统学习的固有观念,同时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先进学习,热心参与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在师长校友的协同育人中涵育人文科学素养,在与朋友同学的互学共进中陶冶道德情操,最终形成沉稳干练的气质、开放包容的胸怀、坚毅果敢的品行。

第四,希望大家通过自主学习养成健全的人格。自主学习映衬着价值追求,承载了学习者服务人类发展和实现家国情怀的理想。学校正在全力实施全球开放发展战略,加大国际化培养力度,开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大家充分领会爱国为民的信念与担当。同学们要主动增强自我教育的应用本领,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民族复兴、人类发展联动起来,在理解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中树立良好的行为品质,在担负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最终形成内省自我的本能、关怀生命的自觉和服务社会的信仰。

同学们,学习能力是未来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而自主学习更是大家走向卓越的核心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提出了“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的目标,这样的教育和学习都是以自主学习为前提。我们倡导自主学习,就是希望同学们自行探寻尊重生命的教育本源,提供更多基于智慧创造、协同合作、意义建构的教育体验,让大家在自主学习中充分感受到知识获取、能力提升、素质涵养、人格塑造的愉悦。

宁波大学党委书记 薛维海

(以下内容可滚动查看)

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1088年,意大利创办的博洛尼亚大学,被公认为是最早成立的大学。从此以后,大学开始在世界各地陆续建立。

1.大学具有四大功能。大学首先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而创建,这是大学最古老的功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大学还逐渐演化出了其他三大功能,开展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以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大学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大学承担的每一项功能,都堪称高尚而光荣,都会赢得社会的尊敬,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是不能等量齐观的。大学应坚守立德树人的正道,以育人为本,脱离了这一点,大学就不成为大学。关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古今中外办教育,虽然认识各异,但在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这一点上是有共识的。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

3.宁波大学始终把学生摆在首位。我们认为,宁大只有源源不断地育好人才,才能为国家、为地方输送可靠的建设力量,学校存在的根本价值,也就能够得到彰显。我们办学,始终从育人的初心出发,大力培养五个层次的人才。

第一,培养60分“合格”的学生。我指的合格,就是要求大家能够遵纪守法、遵守社会伦理规范,不做坏事,不危害社会。这是对同学们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培养70分“有技术”的学生。有技术,就是要能够具备一技之长,以技术求生存,靠技术安身立命、成家立业。同学们只要具备一技之长,就容易就业。我在这里所说的技术,简单来讲,就是学法律的能用法,学机械的能加工,学文学的能写作。

第三,培养80分“能深造”的学生。能深造,就是大家以后要通过考研、考博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未来社会,知识只会越用越多、越用越深。一般来讲,占有更多知识的学生,将来会对社会产生更大的价值,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培养90分的“杰出人才”。杰出人才,就是同学们以后能在社会上成功自主创业,或者能够成为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这类人才,在社会上是不多的,成长为这类人才,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有这种志向的同学,在大学期间关键就是要积累,把基础打扎实。

第五,培养100分的“国家栋梁之才”。这主要指各领域、各行业中最高层次的顶尖人才。可以说,他们是精英中的精英、卓越中的卓越,数量少之又少。做到这类人才,更是需要同学们长期积累,甚至是付诸一辈子的努力来完成。

对于这五种层次的人才,不管培养哪一类,我们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的感恩文化贯穿其中,确保同学们既有本领、又有素质,既成才、又成人。

同学们为什么来读大学,我希望大家能够做一些深入的思考。下面,我给同学们提出一个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读大学,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1.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历史际遇和使命

1919年,于国家存亡之际,当时的青年愤然起身,叫出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这句唤醒了中华民族的口号;1981年燕园学子高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样响亮的话语。时至今日,我们国家正在处于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正在大步迈向新时代。新时代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

2.同学们将与新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北京大学召开的座谈会上指出,现在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这就意味着,同学们不但是现在的主力军,也是未来的主力军。

3.新时代需要同学们奋发有为

我们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但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新时代下,经济社会迈向高水平发展,还存着很多困难。最突出的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期望同学们能够珍惜读大学的机会,不辱时代使命,争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学们要按照总书记要求,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锤炼自己。一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二是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三是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四是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二)读大学,是家庭期盼的需要

1.中国家庭自古以读书为荣

中国人从古至今重视学习和教育,我们父母都相信“读书能改变命运,学习能成就未来”。“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大学”,就是这种传统的真实映射。

2.父母为子女读书付出了艰辛努力

从幼儿园到高考结束,父母为了供养儿女读书,付出的汗水、心血、担忧、金钱,几乎无法用言语表达。接到录取通知书,对于父母来说,是对他们多年付出的最好慰藉。这意味着父母多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再多的苦、再多的累,也都是值得的!

3.读大学意味着儿女将获得幸福生活

每一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读大学,对于父母来说,就是希望孩子将来能有出息,能够有幸福的生活。我经常跟老师们、干部们讲,要爱生如子,道理很简单,因为孩子承载了父母的期盼和家庭的未来。

(三)读大学,是个人发展的需要

1.读大学能够获得更多前沿知识

现代社会是知识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大学者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有句名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里,作者并不是想阐述水清的原因,而是抒发获取知识的感想:只有新知识、新观念源源不断地补充,才能使我们的知识体系不陈旧,思想观念不落后。大学是获取知识的理想场所。一是大学有各种各样的前沿课程,这些课程,你们都可以去选择、去旁听。二是大学有图书馆、实验室,存储着大量的书籍和资料,你们可以在那里获取想要的知识。三是大学还有许多知识渊博的院士、教授,你们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得知识。

2.读大学能够提升个人能力

社会问题和矛盾的解决,不但需要现代化的知识和技术,更需要能够应对问题的能力。在大学学习,同学们应该“风物长宜放眼量”,始终把能力提升作为个人终身受用的本钱。提升能力,同学们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做到善于驾驭知识,也就是能够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灵活地获取知识、组合知识乃至创造知识。能力的养成和提升,同学们可以在大学通过系统训练,形成较强的表达能力、批判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3.读大学能够增强个人竞争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社会,任何一个行业或部门,都有一套专门的话语体系。《世界是平的》这本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非洲的大草原上,每天早晨都有一只羚羊醒来,它知道,一定要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要快,否则就会被吃掉;同样是在同一片大草原上,每天早晨都有一头狮子醒来,它也知道,一定要扑上最慢的一只羚羊,否则就会饿死。

这个故事说明,不论你是一头狮子或一只羚羊,当太阳升起,你最好快跑,而且羚羊和狮子都要具备超强的奔跑能力,都要跑得快,不要在竞争中做落后分子。社会竞争与自然竞争一样,都非常激烈。如果同学们不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就很难立足。与以前阶段的学习相比,大学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专业化。同学们在大学都有一个对应的专业,掌握这个专业,需要大家俯下身子,认真在这个领域接受长期的训练,谙熟这种专业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方法、专业能力,为自己立足社会赢得竞争优势。

度过大学四年生活,大家要理清楚三个问题,一是大学应该怎么规划?二是大学应该怎么学习?三是大学应该怎么做人做事。

规划大学生活,同学们应该学会乘势、借势、用势。乘势,就是当前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关注前所未有。同学们要乘这个势,自觉把大学期间的学习,上升到将来为国家做贡献的高度来认识。借势,就是同学们要想法设法借助学校提供各种学习条件和资源,来不断地提升自己、发展自己。用势,就是同学们要客观审视自己,充分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背景等条件,找准发展方向。在这里,我给大家提供四个建议:

1.坚持个人志向和国家需要相结合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个人前途命运都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青年人志向与国家需要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巨大能量。”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宁波人院士石钟慈,他是中国计算数学家。他最初的研究领域是函数论研究,并不是计算数学。20世纪50年代初,计算数学在中国的发展还是零。1955年,计算技术被国家列入《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并决定让石钟慈院士攻关这个领域,他依然接受国家赋予的重任,转行投入计算数学领域,为中国的计算数学开疆辟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学们也要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祖国的需要当中来,做到志存高远。同时,大家还要把这种高远的志向,体现到脚踏实地的实干上来。通过勤奋努力,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人生事业。

2.坚持独立选择和名师指点的结合

学校确立了“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教育理念,同学们在选专业、选课程、选导师上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学校还建立了师生互动的本科生导师制度。有了导师的帮助,同学们可以更快地学会为自己的成长设定目标,可以更有效地学会在成才过程中作出选择,可以培养大家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宁大,通过导师指点和个人奋斗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枚不胜举。比如,理学院罗文昌老师指导学生多次获得了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建工学院蔡丽老师指导学生获得了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金奖。

3.坚持学有专长与博览群书的结合

《颜氏家训》一书中提到,“求学之道,博专兼顾”。读书也是如此。“博”就是要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从各学科、各类型的书籍中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建立起丰满而扎实的知识体系与认知基础。“专”则是要在某一特定学科或特定问题系统深入,精益求精,建立起精深、独到的认识。“博”是基础与前提,“专”则是深入与突破,两者缺一不可。

大学期间,我期望同学们,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拥有广博的知识面,使自己具备实际需要的合理知识结构。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结合他本人的经历也曾说,我是学物理的,不过我不专看物理书,还喜欢看杂七杂八的书,书多看一些,头脑就能比较灵活。

大学期间,学业仍是同学们的第一要务。同学们要掌握好适合大学的学习方法,保障完成学业。掌握方法,要在疑、问、思、辨、用、创六个方面下功夫。

任何学习都是从疑惑开始的,只有善疑的人,才会善学。可以说,有疑并解惑,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归宿。北宋著名思想家张载,对此曾说:“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另外,张载不仅强调在可疑处求疑,而且还强调“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有疑才会有问,多疑才会多问。我国把知识称之为学问,便足以看出“问”的重要性。关于问的意义,孔子主张身体力行地“每事问”、 “不耻下问”。《中庸》第二十章中还把审问作为学习的五个环节之一,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明清时期的王夫子也曾说:“善问善答,则学日进矣”。由此可见,他们都把“问”看作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学习进步的标志。

要善于学习,还必须善于思考。孟子提出:“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意思就是只有通过思维才能获得知识。朱熹则更明确地提出了“熟读精思”的原则,认为“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

辨就是辨别、辨明。它既是思维的过程,又是思维的结果。通过辨,可以反复验证思维过程中提出的多种假设,淘汰错误的,采用正确的,从而获得可靠的科学的结论。通过辨,可以使学习者形成明确的概念,掌握确切的知识。

用即应用,就是运用所学得的知识去解答书面作业,去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东汉著名思想家王充曾说:“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也。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可见,善用是善疑、善问、善思、善辨的最终落实。不能善用,前面的四个“善”都只是一句空话。因此,一个真正的善于学习者,就必须善于“学以致用”。

创即创新、创造。善创体现在前五个环节中,都要求它们具有创新性。所谓“学习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一,要做诚实的人。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把诚实守信作为立身处世之本。“言必行、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等珍贵的论点,都说明要想博取他人的信任,必须遵守诺言,待人诚心。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在社会诚信上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同学们要积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弘扬者、践行者,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第二,要做合作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合作的社会。任何个人取得事业的成功,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更要靠与你一起奋斗的那个团队。同学们要珍惜别人在一起合作的机会,做到与人为善,能够原谅别人的不足,包容别人。

第三,要做感恩的人。宁波大学由“宁波帮”捐资助建。最为直观的感受,大家走在校园,会发现几乎每一幢大楼都是以“宁波帮”人士的名字来命名。在他们的影响下,感恩文化已然成为宁波大学特有的精神底色。我希望,同学们来到宁大,要能延续这种文化。做到感恩,一是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今年刚毕业徐恬同学,是你们的师姐。她在校期间,通过开展志愿支教活动,使2000余名学生受益,目前在新疆开展服务西部工作。二是要情系母校发展。我们的杰出校友庞升东和叶建荣,为感恩母校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大家入学后,最喜欢去的一个地方是真诚图书馆,平均每天进入真诚图书馆有11048人次,这个图书馆就是庞升东校友捐资建立的。三是以感恩之心对待他人。今后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无论是遇到批评你的人,还是帮助你的人,都要常存感恩意识,做到心存善念。

第四,要做健康的人。所谓健康,既包括心理健康,也包括身体健康。同学们如果没有一个好身体,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运动、对锻炼、多健身,养成较好的身体素质,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第一,要胸襟开阔。凡事态度很重要。胸襟开阔是一种品格、一种境界。不管在大学,还是走向社会,做事仅有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做事,遇事要先考虑他人的感受、他人的想法,不能只顾自己的感受。

第二,要认真负责。不论是自己选择的事情,还是他人交办的事情,都要认真去做,负责到底。不能马虎了事、随便应付、虎头蛇尾。

第三,要管理好时间。在时间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对于时间的安排,每个人却是不一样的。大家要学会管理时间。一是按照二八法则,花80%的时间做20%重要有意义的事情,不要什么事情都做,要专注于我们想做并且重要的事情。二是做事情分轻重缓急排序。三是学会利用碎片时间,积少成多;四是培养好习惯,做事尽量一步到位,不要拖拉。

同学们,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未来的40年,正是你们奉献国家的大好时代,希望同学们在大学时代不负大学的创新使命,把自己造就成为创新型人才,为新时代做出自己不平凡的贡献!

不负青春韶华 搏击万里长空

浙江理工大学校长 陈文兴

(以下内容可滚动查看)

同学们,父母的嘱托、老师的教诲、好友的祝福犹在耳边,新的序幕已然开启,新的时代呼唤你们挥洒青春的汗水。同学们,请让梦想之花在箐箐校园中尽情绽放,让生命之力在博学敦行中滋润生根,让青春之美在厚德致远中绚丽多彩。请在“浙理”圆一个你自己的青春梦。

浙江理工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具有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从121年前的蚕学馆,发展到今天的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终牢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宏愿,始终以培养人才、讲求实学为第一义,一路不忘初心、不畏艰险、艰苦奋斗,求是笃实的校风在理工的校园已蔚然成风。今天的你们,请接续这一优良校风,做新时代的理工人。

同学们,教育部长陈宝生说,大学生要回归常识,教师要回归本分,学校要回归初心,高等教育要回归梦想。学生回归常识,就是要刻苦读书学习。借此机会,我对大家提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志向,是灯塔,是指南针,指引你前进的方向。志存高远,可以望见更远更宽的风景,给生命更深更多的滋养,给人生更高更重的价值选择。同学们,你们是跨入新时代的青年一代,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的时代使命。请你们秉承浙江理工大学121年以来保家爱国报国的家国情怀,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与这个时代同心同向同行,勇敢担当起这个时代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努力做一名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深怀感情、深明大义,筑牢信念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努力把自己的人生志向转化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动力,让梦想的星光照进心灵,折射青春的光辉,铸就理想的钥匙,坚定人生的航向。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请你们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面对喧嚣与诱惑,不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潜心求知,静心求学。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你在理工丈量的每一个进阶的脚步、留下的每一个前行的身影,翻过的每一页纸、读过的每一本书,感悟的每一个瞬间、收获的每一份知识,都将被铭记,终将拓展你的思维,开阔你的视野,成就你的人生格局。希望大家珍惜大学的学习时光,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追求本真的快乐、进取的力量,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将融入你的灵魂,照亮你的青春,成就你的优秀。

德为立身之本,才为处事之道。做人要有品,做事要有格。请大家勤于修身、严于律己,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幸福与快乐,不是因为物质的富有,而是因为精神的超脱。要想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有底气,拥有更多的机遇和舞台,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悟立身之理,交有益之友,结伴前行。自我修炼,正心诚意,格物致知,既是孜孜以求的修养境界,又是净化提升的修炼途径,这是需要磨练一生的修为。请你从“浙理”起步,一言一行皆素养,一点一滴有品行。厚德致远,还要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乐观是失败之后的镇静、困苦艰难中的从容,是平凡中的旷达、挫折后的不屈。请用心热爱生活,微笑面对生活,认真体验生活,你的生活会因此而更加丰富多彩,你的人生会因此而更加厚重出彩。

同学们,天道酬勤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是炎黄子孙几千年来始终屹立世界东方的精神写照。给梦想一点时间,给理想一把梯子,志于道而勤于学,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才干,培养创新创意创业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奋力谱写属于你们的时代篇章。

胸怀家国担大任 勇立潮头竞风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王兴杰

(以下内容可滚动查看)

在今天的开学典礼上,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个话题:我们为何而来?

有人说,为杭州这所“新一线城市”而来,这里精致大气,充满活力,是适宜定居和发展的都市。

有人说,为电子科大的专业诱惑而来,这里信息特色突出,经管优势明显,在当今时代更具竞争力。

还有人说,为“别人家大学”的好口碑而来,这里就业好、起薪高,能为自己谋得一份不错的职业和未来。

我承认,这些都是不错的理由。但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别的更高的追求?如果你还没有认真地思考过,那么在这珍贵的大学第一课上,希望大家一起面对这个问题。

今年4月,一件大事引发了国人的集体关注,虽然当时的你还处在紧张的备考中,但你一定有或多或少的了解,这就是中兴事件。中国高科技龙头企业——中兴公司遭到美国的封杀,这是我们所没有想到的,更没有想到的是,互联网大国的核心技术如此依赖进口,而美国的闭关之策触及了我们的科技之痛。

中兴事件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商界、学界,波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也深深影响着大学的科技和教育。我们必须和在座各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们,一起来思考我们身上的责任。

走进杭电,应该怀揣一份家国情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我希望家国情怀应根植于每位同学的心中。

大学始业教育的第一站是校史馆。在那里,你能了解到杭电的前身是航空工业财经学校,国防军工是杭电天然的底色;在那里,你能看到蒋葆增老院长的临终遗言“国家大事,千万尽力”,八字千钧寄托着对所有杭电人的嘱托;在那里,你能看到一代代杭电人以国家为重,志在四方,60年造就“天下杭电e家人”。

家国情怀被载入校史,编进校歌,成为了我们的育人理念。因为杭电培养的不是只关注房子票子的功利主义者,不是只埋头自我小世界的书呆子,更不是得过且过的佛系青年,而是“忠诚家国担大任,放眼世界竞自强”的有为之士

走进杭电,应该担当一份创新使命。

在座的同学大多是新世纪的产儿,出生于网联天下的信息时代,生活在电脑和手机的移动世界,享受着“新四大发明”的科技盛宴,自以为已经进入了共享大同。但是中兴事件惊醒了我们,原来,这些年来网络应用上的“无所不能”,并不能掩盖信息硬科技的“阿克琉斯之踵”。

习总书记说:“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科技之不足在于人才,人才之不足在于教育。今天的高等教育不仅要回答“钱学森之问”,更要破解“李约瑟难题”,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唯一出路。

杭电历来是创新之地,马云曾从这里走出,开创了阿里巴巴;郑钧从这里起步,成为摇滚巨星;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海信集团总裁刘洪新等著名校友带着创新思维成为中国智造的急先锋;校友51信用卡创始人孙海涛、蘑菇街创始人岳旭强等后起新秀带着创新基因闯进独角兽行列,书写了精彩杭电人故事。今天,我们更致力于营造开放包容的大学环境,鼓励师生勇于突破,不断创新。与你们一起学习、工作的有研制“自动捡乒乓球机”的本科生,有开发“爬楼快递机器人”的研究生,有铺设网络盲道的公益社团志愿者,有斩获多项国际顶尖奖项的科技狂人,杭电人的身上无不燃烧着创新的火苗。杭电,就是能让你人生出彩的地方!

走进杭电,应该坚守一份工匠精神。

学校大门口的校名石背面,镌刻着校训——笃学力行,守正求新。“笃学力行”四字强调知行合一,强调脚踏实地,强调扎根实践,这就是工匠精神。

中兴事件之后,我校85岁的邓先灿教授引起了外界的关注,作为参与我国第一只晶体管研制的老科学家,她自1991年创立杭电微电子研究中心以来,数十年默默耕耘,培养了一支以研发固态硬盘“中国芯”的骆建军教授为代表的杰出科研队伍,这就是工匠精神。

国际PLCOPEN中国区主席,严义教授领衔的团队坚守20多年,构建了国际领先的可编程控制器及平台软件理论,其研发产品已经应用于国内外100余家知名企业,这就是工匠精神!

同学们,世界新经济革命已经到来,数字经济的浪潮汹涌而至,中国要抢占发展的制高点,需要各类人才具备千锤百炼的工匠精神,这一切都要从你们、从今天做起。大学之学习,虽然专业领域不同,但是知识追求相同;虽然兴趣爱好不同,但是梦想渴望相同。理工科的“数据不厌千遍算”是工匠精神,文科的“板凳甘坐十年冷”也是工匠精神。当你克服了最初的寂寞,也就守住了自己的初心。

大学数年,青春一瞬,为何而来,去向何方?希望你们为实现报国志向而来,为完成远大梦想而来。家国情怀、创新使命、工匠精神,拥有这些,你的大学定不负寒窗苦读,不负无悔青春,不负杭电骄傲!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 陈寿灿

(以下内容可滚动查看)

各位新同学,面对崭新的大学生活,你们的自我定位是什么?你们已经准备好了吗?

穷根究底,老师是各位前进道路上的引路人;但是,想去哪里,能走多远,乃至以什么样的速度和方式前进,这些问题只有你们自己能够回答。所以,各位浙小商们,站在人生新起点上,在2018,请你们回答:你是谁——想成为什么样的样人?为了实现这个未来,你能够做什么?如何去做?

不管各位在基础教育阶段有多么辉煌,或者完全不起眼,今天的浙商大为你们准备了一条同样的起跑线,一个公平开放、资源丰富、机会无限的新赛场。你们将从这里出发,展开为期四年的长跑竞赛。和一般长跑不同的是,这场比赛中,赛道的选择与路途的远近、乃至前进的方式都将由你们自己决定!

各位可以设想,四年以后,当你们重聚在毕业典礼的会场时,你的终点在哪里?你跑了五十公里、五公里,还是500米?我现在可以告诉各位的是,根据以往的毕业数据,这样的差距并不夸张。那么,今天是同样的一把青春在手,明天的你将如何奋斗或挥霍!?

说这么多,无非是想在各位大学生涯的起点处,提醒各位要多多努力,莫使韶华虚度。简言之,也不过就是我们校训石上的那个大大的“”字。

作为四字校训的一部分,这个“勤”字有其丰富的内涵:

第一, 尽早踏上寻找自我的发现之旅。

校训之“勤”是有目标引领和内在驱动的。也就是我前面已经讲的,你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在大学这个新赛场上选择哪一条赛道,达到什么样的终点。

遵循先贤“因材施教”的教诲,学校为诸位在学术研究、就业创业、国际交流等各个方面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化服务平台。而各位要做的是,逐步发现自己并明确描述自己能够做什么——你的性格、你的才华与潜力,以及最重要的一点,能够激发起全身心投入的那个事情。

我想,许多新同学焦虑和迷茫的源头,恰恰就在于无力回答这些问题。我保守估计,你们中至少有三四成的比例,连大学志愿都是某个“权威”的长辈主导下选定的。所以,你们的迷茫,毫不奇怪!这就意味着,你既不了解自己,也不真正了解任何专业,更无法把握未来的四年在你的人生中究竟会意味着什么。

为此,在与残酷而激烈的高考竞争挥手告别之后,各位不妨暂时和这个人人争先恐后的喧嚣世界拉开一点距离,花一两年的时间,安心、自由地读读书,交交朋友。经典书籍是构建精神家园的砖石,通过自主、自由的阅读,你可以效法古今的完人,看到世界的辽阔;为此,你必须勤于阅读。朋友是人格完善的桥梁,也是照见自己的镜子,通过与朋友的交往,你可以了解自己现在的样子,更可以在未来发现更好的自己;为此,你应该多多走出寝室,去遇见更多、更优秀的人。你们相遇的地方,可能是图书馆、实验室,也可能在运动的赛场、旅行的途中。

过去,老师鼓励学生勤奋,会说“笨鸟先飞”,其实这个教训值得商榷:作为一个鸟,你可以弱一点,但是不能笨,尤其是不可以笨到连自己究竟想吃虫还是想吃鱼都弄不清楚。这种笨鸟,起飞再早,也是瞎折腾。如果不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无论如何“勤奋”,都只会达到错误的目的地。就算征服了世界,获得也是空虚。为此,我重申,希望各位不畏艰险,反身内求,尽早踏上寻找自我的发现之旅。

第二, 一点一点的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校训之“勤”应该是有是非标准和价值判断的,而不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要努力去做,而且要以正当的方式,去做正确的事情。成就自身的同时,不可以破坏公平公正的游戏规则,不可以伤及到他人。你们不仅要发现自己先天禀赋的正直与善良,而且要在与师友的交往中,学习将这些美好德性贯彻在日常实践中的具体方法。这种出于善念以行善事的德性,就是我们要各位养成的“初心”。

学生在校园养成的做事的方式,就是我们这个社会未来面貌的雏形。古人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在走出校园之后,我们依然要将这种“初心”保持下去,从自己的家庭生活、本职工作开始,去一点一点的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有序、美好。用我们每一个人踏踏实实的勤勉努力,去回应梁簌溟老先生的世纪之问!

第三, 批判性思维的获得。

我们校训中的“勤”还是求真创新精神指引之下的勤奋,而不是唯唯诺诺的重复、人云亦云的模仿乃至急功近利的抄袭。勤于学习的第一步,是同情地理解前人所得;第二步,是拉开看清图像之全貌所必须的距离,这是批判的距离,任何学科的经典著作,都是从这一步开始写起的;最后一步,则是突破旧的边界,开拓新的疆土。

走进大学的课堂,你们不会再碰到确定不变的知识点,而只会看到在学术史系统中渐次、或同时出现的不同学说。看到知识本身的流动与不确定性,就意味着你必须与传递给你的任何信息保持必要的距离,探索并确定它成立的条件与有效的范围,简言之,这就是批判性思维,也是创造的前提。唯有清晰的认识到旧事物的结构与边界,你才有创造新东西的视野和材料。那么问题来了,你有足够的勇气和智力,去探索你所在学科或者行业的边界吗?

这种勇气和智力,唯有在大学中养成,才会在社会中结果。大学是品性的陶熔。只有那些视野开阔、意志坚韧的毕业校友,才会在未来的行业实践中看到红海的局限,并找到机会丰富的蓝海。所谓的英才,也不过就是先人一步,走进未来。

未来还没有来,所以令人惶惑;但是,正因为它还没有来,它的形状才可以由我们亲手塑造!各位新同学,从今天开始,我愿与各位一道,基于良好的判断,勤勉笃行,去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杭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陈春雷

(以下内容可滚动查看)

同学们,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所谓大学,非大楼之谓,谓有大师也。”大学之大,不是因为有大楼,而是因为有大师。不过,在我看来,大学之大,还在于有大气象、大境界、大格局。这就要求,在大学里,不仅要有大师的引领、垂范,同时还应当有立志高远、胸襟开阔、格局超拔、发奋勤勉的学子不断涌现,层见叠出,承上启下,生生不息。这样的大学,方可称其为“大”。因此,某种意义上说,你们,在座的每一位大学生,才是大学的真正塑造者,才是大学之大的真正体现者。你们强,则师大强。大学强,则国家强。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进入大学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份责任,一桩使命。在你们迈入杭州师范大学这所“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际,趁开学这个机会,我首先想嘱咐你们的是,既要珍爱荣誉,更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并勇于担当,不畏艰难,一往无前。

如果说,同学们在进入大学前的若干个求学阶段,是为了你的理想、梦想而助跑的话,那么,大学就是你理想、梦想腾飞时最后的踏板。我相信,你们的父母、兄长、亲朋好友,以及无数的过来人,都曾向你描述、强调、感叹过大学阶段对于人生的至关重要性。他们一定都恳切地希望你们拿出百分之百的心劲,认真、正确地规划大学时代的学习和生活,以使这至关重要的人生阶段充实而完美。我今天,也想以过来人的身份和大家谈谈心,提供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和建议,希望这对你们的大学生涯有所裨益。

这至关重要的大学阶段究竟应该怎么过?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常言道:开卷有益。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培植智慧、造就灵魂的工具,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求知,就是提升智慧、造就灵魂,就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孜孜以求。我一直提倡、鼓励一种对书籍、对知识的无限崇拜,把读书、求知视为一种朝圣。古往今来的圣贤之士,无不都是饱读之士。与我们杭州颇有渊源的苏东坡就曾这样自我要求:“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读书破万卷,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年学子的心理本能,应该是不需他求的自我期许。

在进入大学前,你们可能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中偏重于一种相对狭隘i的实用性的读书。入学以后,你们将进入另一种实用性的读书模式,你们将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以期将来可以造福社会、造福国家、造福人类。这是一种经过提升的、更具价值和意义的读书模式,是一种值得你热爱并终身追求的学习方向。现代以来,知识更替日新月异,每一个专业分支都可能需要耗尽人一生的精力方能有所成就。因此,在今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该成为内在于每个读书人的精神形象。那种以为四年的知识学习就可以享用四十年的陈见,那种只为应付考试、只为求得文凭的狭隘的学习动机,都远远配不上大学之“大”,都是从你们入学的一开始就必须摒弃的。

所谓“行万里路”,它既是求知的另一种方式,也是人与社会、人与世界以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实践方式。它提供、鼓励一种与现实生活、现实世界高度契合的认知方式,一种与大地共冷暖、与人间共休戚的行为方式。外面的世界在燃烧,但我们的很多青年人却对十米开外的事物视若无睹,漠不关心。他们不知道或不关心中美贸易战,不知道或不关心南海主权之争,不知道或不关心叙利亚、土耳其和欧盟,不知道或不关心大气、土地和收成,不知道或不关心物价、交通、医疗、卫生、水电,不知道或不关心最基本的国计民生、国风民情。他们沉迷于虚拟空间,计较于个人的微小得失,自囚于顾影自怜的象牙塔情趣。我想说,这样的青年学生,离大学之“大”相去甚远。

行万里路,有助于我们不断地拓展、丰富人生经验,有助于我们以最直接的方式切入社会现实,有助于我们接近各种真相,有助于我们养成更为强大的辨识力,有助于我们形成海纳百川的开阔胸怀和高超气度,有助于我们观天下、识天下、为天下的境界升华。马克思说:“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毛主席很早就教育年轻人,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今年5月,习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也勉励大学生,“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这都是至理名言。我恳切地希望,你们的大学时光应充满强烈的入世感,你们应了解世界的每一次波动,了解历史的每一个流向,你们应勇于改变世界,在与各种惊涛骇浪的搏斗中成为彪炳史册的英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治学,又经世。这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既是很高的标准,又是基本的要求。我相信,这是你规划大学生涯的正确方针。我愿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少一点娱乐,多一点攻读;少一点浮躁,多一点平实;少一点幻想,多一点行动;少一点冲动,多一点理智;少一点个人,多一点大局;少一点计较,多一点开朗;少一点功利,多一点理想。你们通过大学若干年的专业学习,很快就将成为能为社会所用的知识者,我希望你们从现在开始就能意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名未来的知识者,你们的使命是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同学们,大学是人生奋斗的黄金期,希望你们倍加珍惜青春年华,秉承“勤慎诚恕、博雅精进”的师大校训,弘扬“包容开放、学与俱进、追求卓越”的师大精神,扬帆远航,成就梦想!

中国计量大学校长 宋明顺

(以下内容可滚动查看)

四年的大学学习至关重要。大学被号称为自由的天堂,但是自由是有度的,这个自由是让你们在知识的海洋当中自由的去翱翔,否则你们将迷失方向,前途迷茫。因此你们在大学的学习当中,在课堂上要把头抬起来,虽然有时有点困难。在图书馆里要把头低下来,不要四处的张望。你们不能只当键盘侠,要在创新创业中竞争的去当创客侠,你们不要爹亲娘亲,不如你的游戏亲,天大地大,不如你手机大。你们不要白天黑夜地赖在那六尺床上,应该常到实验室和运动场。

你们要经常抬头仰望星空,低头思思你们的人生。想一想,你们的目标在哪里?你们的方向在何方?要经常想一想,你怎么样才能和同寝室的同学搞好团结?想一想你怎么能更好地融入班集体生活?想一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怎么办?生活中遇到挫折怎么去闯?你们不能只当指尖上的舞者,你们要弹出时代的强音,只有这样,你们才能由可爱变为可亲,变为可敬。

西子湖,钱塘江,有一个名字叫计量,你们知道什么是计量吗?这是我交给你们第一个作业题,希望你们用四年的时间弄通悟懂,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计量在古代称之为池斗秤。现在的眼光看起来比较土,在近代成为度量衡也比较俗。那么现在称之为什么呢?现在称之为光、量、星,光就是光子,量就是量子,星就是卫星。量子在重新定义我们现在的世界,精准也在巧然改变我们的未来。计量博大精深,你们用四年甚至一生去悟通它的精神,弄懂它的内涵。

同学们,我们来到中国计量大学,计量大学我们要培养计量学子,俄罗斯门捷列夫计量院时间频率原实验室主任,也是俄罗斯著名的诗人普希金的第四代子孙,曾经说道:计量人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没有之一。你们今天迈入了中国计量大学的校门,成为全世界唯一的一所培养计量专门人才为主的高等学府,也就迈入了你们才会成为世界上最聪明人的快车道。

在计量大学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计量员呢?首先你们必须牢记并践行我们的校训,那就是精思国计,细量民生

精思国计,细量民生,秉持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的办学理念,要让我们的校训流淌在你们的血液里,让我们的理念镌刻在你们的细胞上,这样你们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计量人,让你们和学校与我们钱塘潮共生,与西子湖媲美,与我们的日月湖共鸣。

同学们,即将开启你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作为一个计量人,应该说是你们的骄傲。我们计量大学是以计量、标准、质量为办学特色。今天你们来到了中国计量大学,你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学校还缺获得诺贝尔奖的校友,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有信心吗?同时我们更需要一大批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的弄潮儿,你们是责无旁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来实现你们这个宏伟的目标。

浙江农林大学校长 应义斌

(以下内容可滚动查看)

同学们,你们即将在浙江农林大学度过自己人生中最为宝贵也最为难忘的四年青春时光,在踏进学校大门时,你们的心中不免会有诸多疑问,比较集中的我想会是这样两个问题:一是我读的这所大学究竟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二是我来这里究竟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想这样回答同学们:

你们选择的这所大学,2018年正式成为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的博士授予单位,在全国本轮增列的所有单位中位居第一。同时也成为了浙江省属高校中拥有5个及以上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7所高校之一;

你们选择的这所大学,2017年顺利入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浙江省属高校中具有全职院士的6所高校之一;

你们选择的这所大学,拥有28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在浙江省属高校中位居第4,其中4个是国家级创新平台,这一数量在省属高校中与其他两所高校并列第一位,并是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两所浙江省属高校之一;

你们选择的这所大学,是浙江省属高校中主持获得4个及以上国家科学技术奖的3所高校之一,也是省属高校中实现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六连冠”的唯一高校;

你们选择的这所大学,是浙江省属高校中拥有2个及以上ESI全球前1%学科领域的9所高校之一,也是浙江省属高校中拥有全国前4名学科的2所高校之一。

说到这里,相信每一位浙农林人都会为我们共同的家园而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然而,在这一系列办学成就的背后,却是同学们有所不知的奋斗与艰辛。从1958年建校伊始,农林大学就深耕临安一方,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与在杭其它高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资源差距与地域短板,往往面临着较为艰难的发展环境或是处于相对不利的竞争地位。但是,无论是在学校办学历史中与原浙江农业大学的“两合两分”,还是在2001年东湖校区建设时期,每当学校面临历史进程中的关键节点,浙农林人总是能够坚定发展自信、努力开拓奋进,用实际行动诠释出生命不止、自信不灭、奋斗不息的应有之义。

如今,浙江农林大学经过60年的发展,早已冲破制约学校事业发展的各种束缚,成为一所屹立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西端,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认可、兄弟院校高度评价、历届校友高度赞誉的高等学府。可以说,浙江农林大学和全体浙农林人正经历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值得自信的时代。这个自信源于全体浙农林人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的奋斗精神;源于浙江农林大学60年坚定信心、砥砺前行的自信基因。同学们作为一名“新浙农林人”,我希望你们能用宝贵的大学时光甚至是用一生的时间成长为一个自信的奋斗者。这也是我对前面第二个问题所作出的坚定回答!

一叶轻舟,何患激流?拥抱自信敢于勇立潮头

就在前些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段马云1999年第一次去香港宣传阿里巴巴的视频,他在进行关于电子商务的主题演讲时,台下既没有回应,也没有掌声,很多观众都低头看手机或是侧身与他人交谈,甚至还有人沉沉睡去。因为在那个时候,提及电子商务,人们想到的只会是亚马逊、eBay这样的电商巨头,而绝不会相信一个中国的年轻人和一家年轻的中国公司在长期由美国公司垄断的电子商务领域中能激起什么波澜。但是,年轻的马云脸上却始终带着自信的微笑,并且用一种自信、沉稳的语气说完他想要对观众所说的话。当然,谁也不会料到,在数年后,这位不起眼的年轻人的背后是一个市值曾高达5361亿美元,位列全球第六,为世界所惊叹的阿里巴巴。

此时此刻,在台上看着如此年轻、如此优秀的你们,我的心中满是欣慰与欢喜。同学们,也许你们并不知道,如果按照高考成绩来衡量,你们每一位都是位居同龄人前6%的佼佼者。在我看来,你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优秀个体,每一个人都拥有他人不可替代的特征特质。尽管年轻的你们,没有太多人生阅历或是成功经验,也不太可能拥有许多社会资源。但是,因为年轻,你们的未来存在着无限的可能;因为年轻,你们做任何事都会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你们就像一叶轻舟,虽小虽轻,但从不惧怕大潮大浪、险滩激流;也因为年轻,你们可以试错、不怕失败,在试错中前行,在失败中成长。所以,同学们,你们要倍加珍惜稍纵即逝的校园时光,在大学这样一个价值高地与智慧殿堂里,相信自我、努力学习、放飞梦想、拥抱未来,充满自信地去做每一件对自身成长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把大学作为一个丰富自我、完善自我、成长自我的起航之地,为未来的人生征途厚植扬帆远航的发展基础。

一介书生,谁惧浮沉?执于奋斗争做国之栋梁

我们不妨看看中国近现代史以来的大事件:无论是提倡科学、锐意革新的新文化运动,或是为国奔走、救亡图存的五四爱国运动,还是解放思想、一路向前的改革开放年代,亦或是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千千万万读书人在时代的洪流中始终心系天下苍生、投身改革创新、争做国之栋梁,而无惧世事变迁、岁月浮沉,他们在时代的每一个片段中都留下了属于读书人的奋斗身影与精神风骨。

同样,浙江农林大学在其60年的发展历程中,亦涌现出了许多无愧于栋梁之称的优秀校友:他们中有呕心沥血、献身“三农”的党的好干部杨东海;有嫉恶如仇、屡破悬案,长期奋战在刑侦第一线的“2017年度中国法治人物”俞流江;有始终将“开发出老百姓用得起的优质生物药”作为公司使命的“2016年度全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俞德超;也有成功入选2018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投身创新创业的优秀校友代表黄炳川龙。他们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奋斗经历何尝不是同学们今后写好人生奋进之笔的鲜活榜样?!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勤于思考感悟、甘于潜心问学、乐于团结协作、勇于担当责任,真正去做一个励志与笃行并立、责任与担当并肩、理性与情怀并重的栋梁之才。在此,我想用习总书记的一句话与你们共勉,那就是: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浙江音乐学院党委书记 褚子育

(以下内容可滚动查看)

大学是青春的剧场,令人流连,令人忘返。但大学绝不是文凭的保险箱,有付出才会有回报。浙音校训是“事必尽善”,就是要事事追求一流、极致和完美。为了把你们培养成为德艺双馨的音乐人才,学院不仅为你们安排了饱满的学习课程和丰富的实践活动,还设立了“琴房指数”和“图书馆指数”,督促你们多练琴、多看书;实行“教考分离”和“统一实习”,对你们高要求、严把关,杜绝滥竽充数。

考入浙音不容易,在浙音学习很幸福。我希望大家都能珍惜在浙音的分分秒秒,学知识、学做人、学做事,力争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成长成才。

一是学知识。来浙音读书,首先是学好专业。音乐艺术的学习,除了老师的讲授和指导,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勤学与苦练。我曾经跟你们的学哥学姐们也讲过,浙音的学生就要“弹琴弹到手发肿,唱歌唱到喉咙痛,练功练到走不动”,只要苦练超过“一万个小时”,你们都会成为一流的艺术家,这就是常说的“一万个小时”定律。除了专业学习,你们还要广学、博学,学会自主学习、有效学习。你们要把学习作为毕生的事业,像海绵一样不停地吸取营养,为未来的人生之路作好储备,厚积而薄发。

二是学做人。来浙音读书,是你们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真正走向社会的开始。汉字的“人”,一撇一捺,上顶天,下立地,就是要你们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浙音学子,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就要心怀梦想、志存高远,把人生目标和航向融入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和时代洪流中,争做“夜空中那颗最闪亮的星”。脚踏实地,就要谦虚谨慎、踏实认真,既不好高骛远,更不急功近利,一步一个脚印,追逐梦想,实现梦想。

三是学做事。来浙音读书,除了学知识、学做人,更要学会如何做事。无论你在学校成绩有多优秀,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既善谋事,又肯干事,还能成事,那才叫真本事。要谋事,就要学会观察与思考,善于发现事物的规律和关键,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办法;要干事,就要学会计划与统筹,还要肯干与实干,踏踏实实地干,坚韧不拔地干,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要成事,既要讲究方式与方法,更要学会与人共事、与人合作,团队配合、共同进步,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的你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梦想就在你们心中,路就在你们脚下,未来就在你们前方。成功的路上总是布满荆棘,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相信浙音的学子,一定都能顶住压力,激发潜能,突破自我,创造奇迹。

“浙”里高校版开学第一课

综合各高校官微,有删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专业专注用心服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