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ofo免押金但系统让我交押金,交了押金才知道我是免押金用户,咋新版ofo怎么退押金金呀

大家都在看分享成功热门推荐【交通看点】我市多措并举保障共享自行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解决共享自行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企业无序投放、承租人无序停放、行业监管难等问题,保障共享自行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市交通委严格落实《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共享自行车系统技术与服务规范》和《自行车停放区设置技术导则》等规范性文件,坚持问题导向,迎难而上,有的放矢,从监督管理、技术创新、制度建设等方面多措并举,在总量调控、停车秩序整治、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8年上半年,共享自行车日均骑行量142万人次,全市9家共享自行车运营企业总累计骑行里程近4亿公里。共享自行车作为绿色出行重要组成,在优化交通出行结构、满足最后一公里需求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目前,我市对共享自行车总量调控政策成效显著,共享自行车总量已由235万辆下降至191万辆;正在推进的共享自行车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通过搭建的测试环境已接入共享自行车企业部分数据,初步实现对各车辆的监测和日常监管,该平台预计年底投入使用;上半年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占压盲道、散落水渠等车辆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清理整治车辆40余万辆;各区相继推动“电子围栏”试点,通过共治共管规范停车秩序;加强行业监管,鼓励企业免押金服务,妥善防控押金问题;积极推动《共享自行车企业运营服务质量考核管理办法》出台,为行业治理提供规范引导。
共享自行车总量由235万辆下降至191万辆
总量调控政策成效显著 未来将减量调控
根据《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日,市交通委下发通知落实对共享自行车实施总量调控政策,暂停共享自行车本市的新增投放。对北京市正常运营的共享自行车企业建立车辆投放报告制度,及时约谈违规投放企业并责令回收车辆,组织清理违停、违规投放和退市企业的车辆。目前,北京市共9家共享自行车运营企业,运营车辆总数已控制在191万辆左右,较去年9月最高峰时的235万辆下降近两成,减量效果明显。
据车辆监测数据,在北京局部区域,共享自行车的月活跃度水平不足50%,近一半车辆处在闲置状态。北京将继续实行增量限制和减量调控政策。一是不允许任何企业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新增投放,并督促企业收回长期不活跃和破损车辆。二是将组织对企业运营服务质量进行考核,实行企业车辆投放数量与考核结果挂钩,基于考核结果调配各企业运营车辆数量。
加快推进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对运行车辆实时监控
目前进入招投标阶段预计2018年底投入使用
为加强政府对共享自行车企业的有效监管,将借助科学技术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进行转变,加快推进共享自行车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规范企业车辆数据接入,通过平台掌握共享自行车的实时数据,逐步实现对各共享自行车企业车辆的动态监测和日常监管。
该平台已于2017年底立项并完成立项论证,现已进行项目建设实施阶段。期间,市交通委已搭建临时测试环境,实现共享自行车企业部分数据接入,并先期开展了接入数据质量验证、统计和车辆周转率、活跃度等指标的分析工作。
下一步,市交通委将加快推进共享自行车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对车辆运行状况实施监控,综合利用共享自行车停放、运行等大数据,分析共享自行车用户需求,调减重点区域过剩车辆,以平台建设提升管理水平。预计12月正式投入使用。
开展盲道、水渠专项治理 清理整治车辆40余万辆
推广应用“电子围栏” 共治共管强化停放秩序
为加强共享自行车停车秩序整治,市交通委按照“市级统筹、属地监管、企业主责”的原则,强化属地政府监管职能,充分利用投诉、举报和舆论监督作用,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投放车辆的线上线下管理,切实维护轨道交通车站、交通枢纽、商业区及周边区域的停车秩序;健全了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和企业间的沟通联络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建立月度调度会、季度联席会制度,协调解决车辆聚集等问题,使停放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针对占压盲道、城市河道(水渠)及环路周边区域散落车辆,于4月和5月期间,会同北京市残联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中心、北京市城市河湖管理处和各区政府等开展专项治理。期间,要求各共享自行车企业在客户端推送“请勿占压盲道”提(警)示语,共出动巡查、保洁、运维调度人员约1500人,规整、码放、调运淤积车辆36.5万辆,清理占压盲道和散落河道车辆近3.5万辆,累计清理整治车辆约40余万辆。
为进一步提升共享自行车停车精细化管理效率,由市级行业管理部门牵头,各区陆续开展了共享自行车电子围栏建设试点工作,并要求企业在手机客户端中标注停放区和禁停区,引导用户规范停车。目前已推动东城区、朝阳区、海淀区、石景山区、通州区开展1400余处“电子围栏”试点。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电子围栏”技术标准和实施方案,会同各区开展停放区坐标数据采集、电子围栏建设工作,推动成熟的“电子围栏”技术在全市建设,以技术创新规范共享自行车停放秩序。
出台系列规范性文件为行业治理提供政策保障
正推动办法、条例出台以考核评价提升服务质量
自2017年9月,市交通委出台《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共享自行车系统技术与服务规范》和《自行车停放区设置技术导则》等规范性文件以来,又综合考虑城市实际情况,下发了《关于本市暂不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的通知》和《关于暂停共享自行车新增投放的通知》,对共享自行车实施总量调控,且暂不发展电动自行车作为共享自行车。为进一步强化秩序管理,又陆续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共享自行车停放秩序管理工作的通知》、《共享自行车停放秩序管理标准(试行)》和《关于加强本市共享自行车清理整治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规范共享自行车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规范引导,有力推动了共享自行车行业有序发展。
目前,市交通委正牵头研究制定《共享自行车企业运营服务质量考核管理办法》,现已完成征求意见工作。根据办法,各区将按季度组织对各共享自行车企业的运营服务、停放秩序、调度水平、服务投诉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依考核等次进行排名,并作为增减共享自行车企业投放车辆数量的重要依据。
密切关注行业动态规范运营服务
加强行业监管 鼓励企业免押金服务
密切关注共享自行车行业发展动态,高度重视舆情报道和建言献策。针对哈罗单车合并永安行、滴滴出行托管小蓝单车、摩拜单车和ofo单车被媒体曝光面临兼并、重组及资金压力等情况,及时调研涉事共享自行车企业,了解企业运营状况,重申我市相关政策及管理要求,对违规经营企业进行约谈并督促其限期整改,规范引导企业依规经营、有序健康发展。
共享自行车押金难退问题一直引发社会关注。市交通委多次组织约谈运营企业,了解用户押金托管银行及资金数额,并鼓励企业提供免押金服务,将免押金作为未来共享自行车考核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在全市共9家共享自行车运营企业中,摩拜单车、智享单车、便利蜂单车等企业均已提供或承诺免押金、无押金服务。
共享自行车治理不仅仅是一个交通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只有社会共同参与才能解决问题。欢迎社会各界多提改进建议,出谋划策,也可以拨打企业客服热线或12328交通服务热线进行投诉举报。
(图片转自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我在Uber和摩拜的实战经验:引爆用户增长的秘诀
关注公众号:《米多网络运营中心》、《米多一物一码》
本文主要以摩拜和Uber为例,讨论创业型企业用户增长该怎么做、企业到了业务爆发期又该怎么做、成熟公司需要什么样的用户增长体系。
文章作者为周喆吾,其曾在摩拜担任移动负责任,也曾为Uber增长团队的一员。希望这篇文章提到的方法论能够给创业者们带来一些启发。
过去一年有许多朋友给我讲他们的创业点子,问我后互联网创业年代还能做点什么。我总是说,2017年是线上流量价格到了临界点的时刻,现在创业必须符合这两条其中之一:
a. 要么在每个用户身上可以榨取很高的价值(High LTV,比如现金贷、大游戏)
b. 要么有一种获客渠道便宜到几乎不要钱(Low CAC)
如果找不到单元经济合理的变现方法,或者没有一个独特的获客渠道,就不要轻易辞职、海归,互联网行业的未来属于巨头(TATBMD排名分先后),不属于创业者。
举个例子,一个朋友拿了徐小平的天使投资做技能付费平台(对标Thumbtack),做得非常精致,运营得很好。但是获取一个有效用户要将近100块人民币,也做不出什么自然量,去年就收摊了。类似的,策略类大游戏现在头条上一个下载激活(CPA)要120块,贵得让人怀疑人生。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刷头条,看到的广告几乎都是氪金手游(《贪玩蓝月》《楚留香》)、英语培训和二手车了。无一例外都是符合我说的条件a,来一个用户就能狠狠赚一笔,所以可以花得起高价直接买广告。
摩拜和ofo两家公司之所以在2017年能起来,主要符合条件b,实际上两家公司几乎不打信息流广告和应用商店效果广告,绝大部分有效获客都来自于地铁口、公交站、马路边的车身二维码。因此,两家公司都大量在地铁站内、公交站牌打广告,增强主获客渠道,让用户从地铁出来的时候选择自己而不是友商。
后移动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就是流量和资本,技术和产品本身已经很难形成壁垒(比如AI、VR/AR、区块链)。参考抖音和Muse,两家产品长得一模一样,单元数据(获客单价、时长留存)差几倍,一段时间以后用户数差上千倍。虽然抖音是抄袭的Muse(http://Musical.ly),但是“徒弟”完胜。果不其然,11月的时候头条(抖音母公司)收购Musical.ly,后者打不过只好委身巨头,幸好海外用户数够大,价钱不差。
各位读者可能会问,这像素级抄袭的产品居然数据差别这么大?这就是接地气的高手团队和不入流或不接地气的团队的差距了。这个年代,拥有一个靠谱的增长团队和增长方法论非常关键。在下文中,我大致整理过去在Uber增长团队师从Ed Baker、Andrew Chen等高手的领悟,和在摩拜带业务的经历,讲一下现在行业内的思路。
“增长”是什么?
增长(Growth)指的是用程序员的思维做大众互联网产品的市场营销(Marketing)。第一波互联网公司雇佣的是传统的广告公司和市场总监,2000年超级碗的广告有多一半来自硅谷,后来泡沫的时候几乎都倒闭了。马云2003年推广淘宝的时候,一开始也是用电视广告、纸媒和户外广告。
传统广告行业有一句名言:“我知道这条广告有50%是浪费的,但我永远不知道是哪50%。”逐渐地,大家发现互联网产品可以用新的方法来做,让工程师担纲,用产品迭代、AB测试这些思维来减少浪费,提高转化率,杜绝“自嗨广告”。国内管这个叫流量打法。慢慢地大家都醒悟过来,开掉自己曾经的市场总监,招来替代他们的都是产品经理、产品运营和程序员了。
爆发期公司怎么做?
我在摩拜经历了从“每天300万单”到“每天2500万单”的时期。在爆发期之前,创始团队已经找到了一条通顺的获客渠道:地铁口扫自行车车身二维码注册。一直到我离开摩拜,这条获客渠道仍然是最大、最有效的新用户来源。凭借299元的押金和一车多押,摩拜做到了一个神奇的正向现金流模式:
每辆车成本 & 押金*每辆车押金人数
获客还能得到正向的现金流,这等好事,每个做梦互联网人都要笑醒了。也正因此,红杉、高岭、腾讯等纷纷投资入场。
既然验证了单元经济,第二步就是一边扩大经营、一边提高效率。于是我们不断地增加投车数量,同时着手提高激活转化率。
新用户注册流程里,我们用Growing.io看每个页面的流失漏斗。看明白以后,决定砍掉了引导页,把之前四步的手机验证、押金、身份证、邀请改成三步。押金放在身份证验证之前是一个非常妙的设计:对用户来说,几百块押金都交了,隐私还算啥?所以这一步转化率非常高。
刚才说的都是已经安装好App的情况。放在实际的使用场景来看,转化率影响更大的步骤是下载安装。都在户外,流量不富裕,看到跳转App Store,很多人就关闭了页面。于是摩拜做出了微信小程序,并且在小程序里复刻了改版的新用户流程,转化率进一步飙升。这个渠道有多夸张呢?在将近半年时间里,腾讯告诉我们,小程序上所有流量超过50%来自摩拜。
优化了获客和激活,该提升留存和活跃了。竞争对手很多很强,我们首要的目标是市场份额。Uber上海GM出身的王晓峰对垒前Uber北西区RGM张严琪,Uber总部海归的杨毓杰对阵Uber总部海归的陈为,摩拜和ofo双方都不缺有经验的老兵。2017年我们都见识到了老兵怎么打补贴大战:训练有素、招招到肉、烧钱不眨眼。这段爆发期,我们总结起来一共做了这些事情:
冲返—免费日—红包车—裂变免费日—彩蛋车—宝箱车—红包车v2—会员—月卡—月卡v2—红包车v3 —月卡v3
ofo也基本上类似,中间比我们多尝试了GXGY,只是效果一般。打到现在,两边谁也没能奈何得了对方,倒是打死了一片小玩家。小蓝单车的车虽然好骑,但是产品增长做不起来,在这个年代酒香也怕巷子深。
总结一下,摩拜做的事情基本上符合AARRR模型,找到了一个好的获客模型(Acquisition),用各种办法提高激活(Activation),然后用产品矩阵来做留存(Retention)、活跃(Engagement)和好友推荐(Referral)。由于技术门槛太低,竞争过于激烈,直接略过了AARRR里的营业额(Revenue)这一步我认为是非常合理的。在这种风口上,只有猛踩油门抢到市场份额进一步拿融资、傍巨头,仗没打完绝对不能贸然做营收。
讲个小插曲,这一仗里,速度、执行力,极为重要。两家在2016年底的时候都是很差得代码架构,2017年只能拖着技术债拼刺刀。两家一周一更的频率保持了一段时间,但是宕机太厉害,员工加班不像话,我跟ofo的CTO喝早茶的时候聊起来,都觉得苦不堪言。
后来实在抗不下去,两家都默契地改成两周一更,有空还还技术债(technical debt),摩拜也有机会做了一个重构(用Kotlin重写了Android端),上线了我和刘尧心心念念的曼哈顿项目(核心UX/UI大改版),摩拜的客户端也拿到了豌豆荚的2017设计奖。
成熟公司的体系是什么样的?
我之前在Uber总部的增长部门写代码,一开始做用户活跃(Engagement),后来主导了忠诚度计划(Loyalty Program)。我们部门的总监Andrew Chen是个网红,“用户增长怎么做”这个话题写了也有十几年了。The Lean Startup(《精益创业》)的作者Eric Ries曾评论说:“Andrew Chen的博客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创业内容博客之一。”
当时卡兰尼克为了挖他进Uber。不惜把他失败的公司直接收购了。他因为自己博客写得好,早年间结识了Marc Andreessen。2017年卡兰尼克在内斗中出局,大家都很郁闷。上个月,Andrew离开Uber加入硅谷如日中天的新秀风投公司a16z做投资合伙人。他讲过一个特别好的观点:
所有增长招式都越用越滥、效果越来越差(law ofshitty clickthrough rates)。
因此特别有效的方法,每个人都会藏私,凡是写到博客里的招式,都已经过时、不太好用了。那么整体来说,增长部门不能依靠一个两个奇淫技巧,而必须有一套成体系成建制地发现、验证、推广新技巧的方法论。
我加入Uber的时候,刚刚开始做改组(re-org),把曾经按照工种划分的企业架构打散,做一个个独立的业务部,里面有一整套产品、前端、后端、运营、数据。我本来打算跟随我的LinkedIn老板进入移动组,没想到直接分进了增长部门,在杨骥(后来去了瓜子二手车做高级总监兼增长部老大)手下干活。其实这次改组是出身于Facebook的Ed Baker主导的。后面又有过好几次改组,但是总体上,我们的增长部门分成这样四个小队:拉新、激活、活跃、留存。
Andrew来了以后一看,缺了邀请好友,于是加了一个组,于是就变成:
拉新(Acquisition)激活(Activation)活跃(Engagement)留存(Retention)邀请(Referral)
我们详细讲讲每个部门的KPI、做了什么尝试,有什么技巧。
获客Acquisition:
留存Retention:
活跃Engagement:
从0到1怎么办?
成熟公司和初创企业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初创企业不知道自己是否找到了Product/Market Fit(PMF),也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获客管道。核心在于,打造增长的“风火轮”。
Growth flying wheel
读过The Lean Startup(《精益创业》)的人都知道,初创公司有且只有一种死法:钱花完了。现阶段,如果找到了PMF,增长势头做起来,热钱一定是疯狂来找你的。所以说,幸福的公司有各式各样的幸福,不幸的公司都是一样的不幸——钱花完了,还没找到真需求和源源不断的增长。
不增长,是创业公司的魔咒,只要不增长,用户基数就会萎缩,慢慢地就越来越惨淡,这一点可以参考人人网、聚美优品。反观腾讯、Facebook,都做到10亿日活了还在涨,仿佛没有尽头。
找真需求这个方向实在太宏大,完全值得再写一篇文章。一般说起这个,都会想到老生常谈的80-20法则和Andrew Chen的“越用越烂”法则。
80-20法则是说,每个时期,每个产品80%的获客都来源于同一渠道。“越用越烂”法则是说,如果找到了一个很高效的渠道,千万不能高枕无忧,好日子只能过3个月到3年,很快就失效了。
这两个法则,一定要配合创业公司的资金链来实践。创业公司太缺钱,每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分三步:
广撒网,把所有可能的获客方法用最低的成本去尝试(不要超过几万块钱),得到现阶段靠谱的那根“金水管”;把“金水管”开到最大,同时把周围的“银水管”也打开;“金水管”快要用坏之前,重复前两步。
创意很重要,顺应产品特性(Synergy)也很重要,之前最有效的方式是裂变红包(拼多多、滴滴、摩拜),邀请得券GXGY(滴滴)。新办法层出不穷,但是要记住,好办法一定是用得最少的。
另外,迅雷的创始人程浩之前曾说,所有成功的创业公司都蹭到了一波红利,所以“三部曲”一定是按照时代来做。当年Zynga可以靠Facebook的用户红利起家,2010年Uber可以靠移动互联网红利起家,去年拼多多可以靠微信红利起家,但是成熟平台的红利基本上被蹭完了,“金水管”一定会出现在新平台上。
以上是我从三个层次总结的用户增长怎么做:初创、爆发期、成熟期。总的来说,就是初创期尽量节俭地找到适合自己产品的“三板斧”,然后逐渐过渡到成熟期的一整套体系。
关于米多大数据引擎
米多致力于传统品牌的新零售转型,米多自主研发的“米多大数据引擎”是专门为传统品牌提供“以用户账户体系为中心”的大数据运营SaaS系统。目前有超过2万家品牌商选择米多大数据引擎,借助一物一码智能营销转型新零售,可口可乐、箭牌、康师傅、东鹏、北大荒、汇源、三元、宝矿力、茅台、九牧、维达、小米、韩后、太阳神等国内外知名品牌都选择米多大数据引擎做为其一物一码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想了解更多均可关注公众号:《米多网络运营中心》、《米多一物一码》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app没有实名认证接口:深度体验全能车app 近乎完美却让我有点迟疑
寻程金融数据
app没有实名认证接口:深度体验全能车app 近乎完美却让我有点迟疑
在摩拜单车出来后,市面上的共享单车越来越多,现在有时在路上我也认不出这有又是那个品牌的单车。相信很多人曾经都跟我有一样的想法,那便是如果有一个 APP 可以将所有的共享单车整合起来,只需要用一个 APP 就可以解锁所有的共享单车,那该多好。直到前些天我在电梯口看到了“全能车”这个宣传海报,它号称能解锁市面上的 8 种共享单车,并且只需要缴纳一次押金,这是真的嘛?什么是全能车?“全能车”是一个 APP,它整合了包括摩拜、ofo、小蓝、小鸣、优拜等 8 个共享单车品牌,用户只需通过“全能车 APP ”就可以解锁这 8 个品牌的共享单车,而且只需要缴纳一次押金,无需下载多个共享单车 APP、也无需缴纳多次押金就可以使用不同的共享单车,而这正好解决目前共享单车用户“需要下载多个 APP、缴纳多次押金的痛点”。▲ 全能车 APP▲ 能支持摩拜、ofo、小蓝、小鸣、优拜等 8 个共享单车品牌目前注册全能车 APP,可以享受三天免押金用车体验,即在注册后的三天内,不需要缴纳押金就可以使用全能车 APP 来解锁共享单车。超过三天之后,你需要缴纳 299 元的押金才能继续使用,押金可以通过微信或者支付宝来支付,押金退还的时候也一样是通过原途径返还。▲ 新注册用户有三天免押金体验在用车费用方面,使用全能车 APP 的费用与共享单车官方公布的价格一样,例如 ofo 依然是 1 元/ 1 小时、摩拜轻骑版还是 0.5 元/半小时、小蓝还是 0.5 元/半小时。▲ 用车费用与各共享单车官方公布的价格一样注册:手机号码注册、身份证号码进行实名认证全能车 APP 的注册跟我们熟悉的共享单车 APP 注册流程几乎是一模一样,通过手机号码进行注册,需要进行才能最终用车。目前首次注册之后无需缴纳押金,可以在免押金状态下体验三天。▲ 通过手机号注册▲ 注册时需要先缴纳押金、通过身份验证在费用充值方面,APP 预设了 10 元、20 元、50 元、100 元和 200 元一共 5 种固定的充值金额,此外你还可以自由选择充值的金额额度,并且值得点赞的是充值的费用可以退这一点相比摩拜、ofo 等 APP 来得更加人性化些。在充值途径上,可以通过微信和支付宝两种途径来进行充值。▲ 账户余额可以退还 这点值得点赞▲ 可以自由选择充值金额 比较人性化用车体验:与共享单车 APP 完全一样 个别品牌无法支持由于目前我所在的深圳仅有全能 APP 所支持的 8 个共享单车品牌中的其中 5 个,包括摩拜、ofo、小蓝、小鸣、优拜,但在我的体验过程中,发现目前还是无法支持优拜单车,无论是扫码还手动输入单车编号,都显示“暂不支持用蓝牙开启此品牌单车”。▲ 目前还无法使用优拜单车 系统显示出错对于摩拜、小鸣和小蓝,直接扫描单车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解锁单车,操作和使用共享单车 APP 完全一样。当然全能车 APP 也一样支持手动输入单车编号,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手动输入单车编号的时候,要记得选择相应的共享单车,否则系统无法识别到,毕竟不同的共享单车编号的长度都不一样的。▲ 同样支持扫码解锁▲ 手动输入单车编号时需要选择相应的单车品牌 否则无法识别在用车过程中,APP 也一样会显示你的用车时间等信息,整个体验和普通的共享单车完全没有区别,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全能车 APP 显示的页面也和相应的共享单车 APP 页面一样。▲ 用车时 APP 一样会显示目前的状态对于小鸣单车(需要打开手机蓝牙),全能车 APP 也存在一定的不兼容问题,在扫完码之后 APP 会一直显示“正在解锁”中,但实际单车已经解锁了。而且在 APP 数到 100% 之后,会出现相应的提示,点击确定之后系统并没有开始计时计费,但实际单车也已经是开锁状态的了,相当于此时你便可以免费使用该单车了。▲ 扫描小鸣单车二维码后一直显示解锁中▲ 最终系统会显示报错在使用的过程中,我尝试用全能车APP来扫描扫描它不支持的共享单车,例如“一步单车”(不支持的共享单车品牌)上的二维码,结果显示“暂不支持此品牌”。▲ 一步单车▲ 扫描不支持的共享单车品牌时会提示“不支持”我不怀疑全能车的实用性 但我怀疑它的合法性 毫无疑问,全能车 APP 无疑解决了目前的用户痛点只需要一个 APP、缴纳一次押金就能使用目前市面上的 8 款(据说未来还将继续增加更多的共享单车品牌)主流共享单车。但尽管对于用户来说,全能车是这么“美好”,我还是不禁要怀疑它存在的“合理”性。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第一个,它是否跟这些共享单车建立了合作关系,从而拿到了相应的单车解锁和上锁的相应入口。要知道目前摩拜单车也仅仅和微信建立了合作,通过微信扫码可直接使用摩拜单车。而像 ofo(ofo 还滴滴建立了合作)、小蓝单车等也只跟支付宝合作。目前除了微信和支付宝外,其它的任何第三方APP应用都没法使用共享单车。 其次用户通过全能车 APP 充值的费用以及用车后扣除的费用,是给到全能车呢还是给到相应的共享单车企业呢?这也是让我疑惑的问题。最后就是关于押金的问题,目前全能车收取的 299 元押金,跟摩拜单车一样,均是属于所有共享单车中最高的,对于全能车来说,那么会不会存在信用问题?会不会万一那天押金就无法退还、客服电话打不通了呢?▲ 全能车 APP 的历史行程页面就这些问题我打了客服电话,客服电话接通很迅速,这一点值得点赞。问及押金退还的问题,对方表示如果遇到问题直接拨打客服电话,会马上给予处理解决。但当我问及用户的用车费用是给到全能车还是相应的共享单车,对方则表示这些问题不清楚,需要由市场部的同事才能回答。并且要了我的电话号码,会转接给相应的同事,回头再给我答复。但截至到目前,对方依然没有给我任何答复。▲ 致电客服 接听速度还是比较快的除了全能车 还有哪些途径可以使用共享单车 除了全能车之外,目前有大部分常见的共享单车都有和微信、支付宝、滴滴等建立合作。例如通过微信你可以直接扫描摩拜单车上的二维码直接使用摩拜单车,通过支付宝你可以使用 ofo、小蓝单车、优拜单车以及 funbike 单车。▲ 目前支付宝可以使用ofo、小蓝单车、优拜单车以及 funbike 单车如果你支付宝芝麻信用分达到 700 分的话,通过支付宝可以免押金使用小蓝单车和 funbike 单车。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通过支付宝使用优拜单车,芝麻信用分达到700分的话,也仅仅是减免 200 元的押金而已,你还是需要缴纳额外的 98 元押金才可以用车。▲ 通过支付宝使用优拜单车仅是减免押金 并非全免通过微信客户端你可以使用摩拜,将摩拜单车的账号绑定到微信端即可。此外 ofo 也和滴滴达成了合作,通过滴滴客户端也可以使用ofo共享单车。激活之后滴滴客户端会自动同步你的 ofo 账号,直接就可以扫码或输入单车编号用车。▲ 滴滴客户端的 ofo 用车界面新出行点评:全能车 APP 瞄准了用户的痛点,对于用户来说的确是非常方便,从实际的体验下来也没有出现太大的 Bug,甚至还解决了一些诸如“费用可退”之类的用户体验,整体来说几乎是无可挑剔。不过对于全能车我也怀疑它的“合法”性,是否是合法获得了各共享单车的数据接口还是通过其它途径目前官方也还没有回应,包括像用车费用是流到全能车还是各共享单车,也尚不清楚,这一点会让我担心我缴纳的 299 元押金安全,除此之外全能车APP可以说是可以无可挑剔的取代各个共享单车品牌的 APP。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网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foapp退押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