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能自愈吗会 快两年了,那对我怀二胎是不是也

我们不是来催生,只是告诉你真相:二胎要生隔几年好?
关注收听上千个绘本故事,诗词国学
文 |溜溜妈、linhello
那些生或者不生的理由
给孩子个伴儿
@gwgw:我们一直坚定计划等到小雅三岁时,再要二胎。因为等小雅20岁成年时,我们已经是接近55岁的老人了,她可能比同龄人更早的失去父母。
我希望,可以给小雅找个伴儿,让她不用再每天对着布娃娃玩偶自言自语。
在奔流不息的漫长光阴中,除了爸爸妈妈,还有一个血浓于水的至亲手足可以分享悲伤、快乐和小秘密,并相互慰藉。
一直想生,但是担心养不起。双方都在体制内,养一个刚刚好,养两个太吃力,马上面临父母老去、身体变差,上有老下有小,养活养大当然没问题,但资源稀释下,恐怕就没办法给孩子良好的教育。
孩子间的公平
@Gluck-筱培
我一直很想要二胎。生养不是问题,而问题是育儿和教育费用太高。如果为了二胎而剥夺了老大的权益,从而不能让老大享受全部,那么二胎是不是对老大不公平,对老二也不公平?
时间、精力和爱只有那么多,如果再有一个,我觉得注定要分走,而且十指还有短长呢,再公平的父母,都难免会有点偏心,怎么办?
@单眼皮小羊
从感情上说,我想要二胎,纯因为喜欢孩子。理性上说,有了二胎必然面临换房子、教育支出激增、精力体力不支等等问题。
而且生头胎时的疼痛,产后抑郁和花了巨大精力给孩子调整睡眠问题这些经历依然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就不敢生老二了。
家庭成员关系
老人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如果生二胎,必然会需要老人来帮忙照顾,甚至会造成两老分居。这样在老家的老人内心肯定会特别孤独,我觉得对于老人来说,应该最害怕孤单了
不生二胎。理由之一,只能妈妈一个人自己带,太累不说,事业和夫妻关系肯定受影响。时间、精力、关注和感情上,没有信心能照顾好两个孩子和所有家庭成员,包括自己。没有信心对两个孩子能真正公平,也没有信心自己能平衡掌控所有事情。
不生老二了,做妻子做妈妈的时间真的很辛苦,留多一点时间做自己。
不生,因为现在儿子刚三岁半,九月份上幼儿园。从出生一直是自己全职在家带的,现在感觉刚刚有了点自己的时间,也开始了做点事情,感觉很满意现在的状态,不想再生一个而重新来过一遍。
生,还是不生?
每个家庭有自己不同的选择,要考虑身体情况、老人、夫妻感情、孩子间的感情、职业发展、经济情况等等。
只能说,各家有各家的经,相信你能做出的就是最合理的选择。
如果生二胎,什么时候生好?
也有不少妈妈在留言里表示,打算生二胎,但仍有各种担忧:
三年抱俩好,还是说等大宝大一点再说?
老大和老二之间差多大合适?
如同硬币一定有两面,生二胎也一定会有利弊。即使是同样的年龄间隔,同一件事情,“正反”影响可能都有它!所以,并没有所谓完美的“年龄间隔”,只看更适合自己家庭情况的选择。
今天的导读文章,我们整理不同二胎年龄间隔可能出现的利弊,希望给还在犹豫什么时候要二胎的爸爸妈妈们一些启发。
两个孩子相差一岁
对父母的好处
妈妈患先兆子痫的风险较低。
爸爸妈妈都还处于“宝宝模式”里,对孩子的屎尿屁都轻车熟路,照顾老二会更有效率。两个孩子的情况相差不多,照顾起来更轻松一些。
同时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很有挑战,所以更容易吸引爸爸参与进来,更有利于夫妻同心。
给老大囤的物品可以很快再次利用,让当年的剁手显得更有价值。
生完老二休产假时,老大也处在学走路和学说话的关键期,妈妈可以有机会陪伴老大度过。
对孩子的好处
老大不太会拒绝弟弟/妹妹,因为他们还没有太强的个人界限感和物权意识,也没有长时间被父母单独关注。如果是女孩,年龄间隔相近的好处比男孩要大。
年龄相差越近,孩子越有创意。
两个孩子可以一起玩,看一样的电视节目、玩一样的玩具。发生分歧的时候,他们也更愿意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他们太想继续和对方一起玩了。
儿童心理专家认为,孩子年龄相近时,他们会更想让自己显得特别一点,这个过程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对自己的认同。
对父母的弊端
妈妈由于两次怀孕相隔近,身体上会承受更大的压力,缺铁、贫血、腹壁破裂、胎盘早剥的几率更高,分娩并发症的可能性也会比等待两年再怀孕的女性高3.4倍。如果第一次分娩是剖宫产,第二次尝试顺产会面临更大的子宫破裂风险。
患产后抑郁的可能性也更高。
妈妈更难有时间锻炼,恢复身材难度指数加倍。
妈妈可能要同时给两个孩子哺乳,有可能导致母乳过量,老二吃奶的时候会觉得母乳流速过大,也有可能,母乳的味道在怀孕期间有变化,导致老大不再愿意喝奶。
老二出生的时候,老大很有可能还不能自主入睡或者睡整觉。对爸爸妈妈来说,照顾孩子是一项大挑战,会有无休止的母乳喂养、哄睡、换尿布、洗衣服……
爸爸妈妈会觉得没有充分地陪伴老大。以后,也不会有什么机会和孩子单独相处了。
两个孩子年幼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出门旅游,因为要带孩子们参加各种课程和活动。
家里某些大件物品需要准备两套,例如婴儿床、推车、安全座椅等等。
等孩子上大学的时候,家庭需要在短时间里花费大量的金钱。不过在许多一线城市里,也许经济压力从中学甚至小学就开始了。
对孩子的弊端
少于17个月的年龄差距,有可能让孩子更容易早产和体重不足,发生婴儿猝死症(SIDS)的几率也更大。
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相隔一年出生的老二患自闭症的可能性是老大三倍。 这是因为妈妈相隔太近的第二次怀孕过程中,更有可能缺乏叶酸和铁等营养素,也更有可能压力过大。
由于爸爸妈妈精力有限,两个孩子可能都没能得到充分的关注,所以可能会有更大的风险产生关系问题。
年龄差距小会让彼此间的竞争更激烈,尤其是对老二来说,如果总是觉得没有哥哥/姐姐做得好,会产生不安全感,甚至觉得一直活在哥哥/姐姐的影子里。
对于老大来说,因为弟弟/妹妹到来得太早,在心理上容易有高度自我批评的倾向,甚至在长大之后,也还会常常在事情出错时感到过度的内疚和自责。
两个孩子相差两岁
对父母的好处
妈妈的身体得到了更好的恢复,子宫血流量恢复到原有水平,早产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如果妈妈年龄超过35岁,2年的时间间隔能最好地帮助减少孩子早产或出生体重过低的风险。
爸爸妈妈都还记得如何照顾新生儿,能够更有信心地照顾好两个孩子。
对孩子的好处
两个孩子在一起能够玩得很好,有证据表明,2岁的年龄差距可以提高老大的数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老大更加成熟,能够适当地等待,有时候甚至会主动放弃“小孩子”的身份,认为自己长大了。
对父母的弊端
妈妈怀孕期间有可能常常需要抱着老大,这会给妈妈带来不少压力。老大已经能够观察到妈妈怀孕时的体态变化,但是依然很难完全理解,爸爸妈妈需要花更多精力解释弟弟/妹妹即将到来的事情。
出门的时候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一边要想着给老二带够了尿不湿,一边还要给老大找厕所。
对孩子的弊端
两岁是孩子自我中心意识最强的事情,所以这个年龄差距的兄弟姐妹之间,嫉妒情绪是最强的。
老大也可能会正处在分离焦虑高峰,新加入的小婴儿可能会增加老大的不安全感,也会让整个家里气氛不太和谐。
老大还没有准备好分享自己的爸爸妈妈,可能会对弟弟/妹妹心怀怨恨,或者自尊心降低。
两个孩子相差三岁
对父母的好处
妈妈在分娩时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最低。
妈妈的睡眠应该已经恢复正常,有精力应对刚刚到来的老二。
老大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跟老二单独相处。
对孩子的好处
老大已经相当成熟,有比较好的表达能力,能够自己自娱自乐,也能够理解妈妈怀孕的变化,甚至愿意帮助照顾妈妈和新到来的弟弟/妹妹。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和朋友,弟弟/妹妹出生后,虽然家里有些变化,但自己仍然有一部分生活是保持不变的。
这是最有利于老二身体健康的年龄间隔,早产、体重过低和先天性异常的风险大大降低。
很多家庭都遵循3年的年龄间隔,孩子们会和朋友们一样拥有相似年龄间隔的兄弟姐妹。
对父母的弊端
两个孩子差异变大,不能够用相同的办法来应对,需要爸爸妈妈同时处理不同的问题。
对孩子的弊端
嫉妒和争夺仍然会存在,而且由于3岁左右的孩子肢体能力更强,当老大感到被威胁的时候,可能会直接对弟弟/妹妹进行身体攻击。
有的孩子会在弟弟/妹妹到来时,例如如厕、睡眠、语言等等,出现行为上的退化。
老大的各种玩具都在家里,有些过于细小,可能会产生安全隐患。
老大上幼儿园后,会从外面带回来各种细菌病毒,对老二脆弱的免疫系统是很大的考验。
两个孩子玩的游戏相差很大,老大这时是精力最充沛的时候,不可能跟弟弟/妹妹一起待在家里。
两个孩子相差四岁或以上
对父母的好处
对职场妈妈来说,四岁或以上的年龄是对职业生涯最好的。
妈妈的身体已经完全恢复,如果第一次是剖腹产,第二次顺产的机会更大。
在妈妈分娩和弟弟/妹妹到来之后,老大可以承受一段时间的分离,还能够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事情,减轻家庭的压力。
妈妈和爸爸之间有时间建立更稳固的夫妻关系,让整个家庭更和谐。
已经做了好几年父母,自信心和经验都大大增加,在应对老二时更加得心应手。
有机会分别跟老大和老二单独相处,让亲子间的联结更加紧密。
让整体育儿年限变长,老大成人离家之后,还有老二可以继续陪伴一段时间,延迟“空巢期”到来。
对孩子的好处
老大足够成熟,可以自娱自乐,不会感到被弟弟/妹妹抢走了父母的爱。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年龄间隔对于孩子的情感和社会发展是最好的。父母和孩子有充分的一对一互动,相互之间的信任和联结更强。这样对老大的自尊心特别有好处,当弟弟/妹妹到来时,老大不会觉得这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
一些研究发现,年龄间隔较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男孩会从大的年龄差距中获益,特别是如果他们是长子的话。
俗话说,“老大照书养,老二照猪养”,但如果两个孩子年龄间隔比较大,爸爸妈妈对老二的确不会那么随意,如果老二和老大的性别不一样,爸爸妈妈更有可能像第一次养育孩子那样对待老二。
对老二来说,哥哥/姐姐会比较温柔地对待自己,遭受的身体冲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对父母的弊端
由于妈妈年龄偏大,在怀孕和分娩过程中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羊膜早破、分娩并发症、产后抑郁症、先兆子痫、妊娠糖尿病等病症的风险都会提高。
由于体力的下降,妈妈可能会觉得照顾老二特别疲惫。
老大年龄比较大了,妈妈在给老二哺乳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尴尬,需要跟孩子更耐心地解释。
对孩子的弊端
两个孩子可能玩不到一起去,无论是在家玩玩具,还是出门参加活动,都需要有不同的安排。
孩子们在初中、高中、大学阶段都不会在一个学校,老大处在青春期时,老二还是小孩子,他们之间的联结可能比较弱,不会觉得对方是自己的同盟。
看完了每种年龄间隔的利弊,深深觉得,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好坏。如果的确想要二胎,性别是我们决定不了的,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家情况,选择合适的年龄间隔模式。
√如果妈妈身体条件允许,例如头胎是顺产,产后情绪平稳,精力也充沛,可以选择短间隔模式。
√如果妈妈经历了剖腹产,或者年龄比较大,建议等待时间长一些,等身体完全恢复了,照顾老大也完全驾轻就熟,再考虑生二胎。
√如果家里经济条件允许,又有家人支持,可以选择短间隔模式,速战速决把俩娃带大。
√如果人手不足或者经济条件不那么宽裕,长间隔模式更加平顺一些。毕竟,我们生二胎是为了一家人能够更幸福地生活,暂时条件不充分就不需要勉强,等到时机合适再迎接二宝。
√如果老大性格平和,特别是女孩的话,间隔2-3年能够让两个孩子更加亲密。
√如果老大本身性格强势,特别是男孩的话,要么选择间隔特别短(1年),趁他还没有进入T2顶峰之前生老二,要么索性多等几年,帮助老大顺利接受弟弟/妹妹。
当然,以上都是理想状态下的选择,不管选哪种模式,只要一家人和和乐乐就好;再说了,孩子可是不受控制的天使,也许你左计划右盘算,宝宝已经不期而至呢。
你家孩子之间的间隔是几岁?
如果要生二宝,你觉得什么时候生比较好?原因是什么?
生二宝的话,你最担心什么问题,大宝的心态、身体状况还是经济压力?
留言来聊聊吧!
参考资料:
Well Informed Parent Paperback – 30 Sep 2013
by Angela Probert
Closely Spaced Pregnancies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Odds of Autism in California Sibling Births
Keely Cheslack-Postava, Kayuet Liu, Peter S. Bearman
Coping with Two Paperback – 3 Jul 2012
by Simone Cave
Birth Order: What your position in the family really tells you about your character Paperback – 17 Jan 2013
by Linda Blair
Revisiting the Birth Order-Creativity Connection: The Role of Sibling Constellation
Markus Baer , Greg R. Oldham , Andrea B. Hollingshead & Gwendolyn Costa Jacobsohn
Preventing Sibling Rivalry: Six Strategies to Build a Jealousy-Free Home Hardcover – 1 Jan 2001
by Sybil Hart
Effects of interpregnancy interval on blood pressure in consecutive pregnancies.
Mikolajczyk RT1, Zhang J, Ford J, Grewal J.
https://www.thetimes.co.uk/article/what-is-the-perfect-age-gap-between-children-f6ljrlflptj
Coping with Two Paperback – 3 Jul 2012
by Simone Cave
https://www.babycentre.co.uk/a563447/sibling-age-gap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e-eclampsia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
http://www.bounty.com/getting-pregnant/getting-pregnant-naturally/before-you-begin
——————
——————
大家好!我是双妈,我和孩子一起读了上千本童书和绘本,我讲了好多好多的睡前故事,让我感到幸福的是孩子们也喜欢我讲故事。
在这里,我邀请了我的朋友们一起来给孩子讲故事,我们讲的内容跨度很大,从唐诗宋词一直讲到现代绘本、西方童话,我们会把故事中蕴含的人生道理温柔的告诉孩子,让孩子在甜美的故事中茁壮成长!请扫二维码关注我。部分故事清单如下,大家可以先听听哦。
点击展开全文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二胎妈妈患上产后抑郁症 想杀了孩子再自杀
  今天是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一起来聊抑郁症”。浙医二院精神科主治医师禹华良同记者分享了他最近接诊的一起产后抑郁症病例——  生完二胎后患上抑郁症,想杀了孩子再自杀  半年前,林女士生下了二胎,本该和和美美一家人过日子,但她总觉得不称心,不爽快,所以来寻求心理咨询。她告诉禹华良,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让她不愉快,诸如丈夫对她不够关心,婆婆和她之间有矛盾,自己带孩子太辛苦了,老大对二胎的出生怀有敌意经常和她闹小别扭,她感觉到生活没有了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在照顾小孩的琐事当中,突然间感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更可怕的是,她觉得养不养育小孩显得无所谓,甚至会觉得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其实是个累赘,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也是来受罪的。她有一种想杀死孩子的冲动,并想在杀死孩子之后自己再进行自杀。近段时间以来,她经常会在夜间莫名其妙的哭泣,食欲下降,体重也明显下降,夜间经常醒转。而她又不想把自己的心里话跟家里人沟通,最后选择了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接诊的过程中她至少有五次不停地流泪。并多次提到了活下去没有意义,有过多次想自杀的念头。作为心理医生,我首先要甄别这个人目前是否适合进行心理治疗。从她的描述中,我更倾向于这位来访者已经患有了抑郁症,并且所患的抑郁症程度不轻,需要进行药物干预,需要有监护人进行监护,而来访者本人却不以为然。”  禹华良说,类似的情形在接诊中不少见,很多情绪不佳的来访者,往往忽略自己的精神状态,而其周边的家人也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经常会有媒体、网站、电台等报道:哪里又有人跳楼了,哪里有人自杀了等等。  “大家对抑郁症的了解太少了,大家对抑郁症的认识还远远不足。”禹华良感慨。  我国抑郁症呈现“三高三低”,其中2/3患者为女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估计,全球有逾3亿人罹患抑郁症,近十年来增速约18%。在我国超过1亿人有精神疾病,抑郁症患者约2600万人。抑郁症发病率高达7%左右,三分之二的患者为女性。其中有10%-15%的患者最终可能选择自杀,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要高出20倍。去年中秋,明星乔任梁因抑郁症自杀。  然而,目前我国抑郁症现状呈现“三高三低”特征:即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低知晓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  90%左右的抑郁症患者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患有抑郁症并及时就医,抑郁障碍患者从未就医者高达62.9%。有调查数据表明,正在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中有30%多的人是在综合医院各个不同科室治疗,真正到精神科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治疗的还不足10%。不选精神专科进行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怕被别人当成精神病。另有调查发现,市民对抑郁障碍的知晓率低,就诊率低,大部分患者不知道应该到何处就医。  另外,抑郁症复发率非常高,大概25%-40%的患者在发病后两年内复发,60%的患者在五年内复发。复发的原因很多,部分原因和患者不能坚持治疗有很大关系。  由于历史文化和对疾病本质认识的原因,公众对抑郁症往往持排斥态度。  “患者害怕周围的人知道病情后歧视自己,有些患者吃药偷偷摸摸甚至擅自中断治疗,实际上,抑郁症像高血压等身体疾病一样普通,这类疾病的病因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大脑神经递质的功能失调,外界(主要是心理压力)的影响往往是诱发因素。很多人却认为抑郁症完全是压力造成的,忽略了大脑出毛病这个事实。”禹华良解释,抑郁症患者的大脑中,某些神经系统的活性会发生改变。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可以帮助大脑保证认知能力和稳定情绪,而在抑郁症患者体内,它们的含量往往低于常人。服用抗抑郁药物,可以帮助人体增加这些物质的浓度或活性。同时抑郁症患者也需要有家人和社会的支持,让家人负责监护,帮助其渡过难关。  其实,崔永元和乔任梁一样,都是有过抑郁症,但是一念之间,结果完全不同。
孩子;抑郁症;后患;抑郁症患者
责任编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得过产后抑郁症,生第二胎会不会对宝宝有影响_妈妈健康帮_产后抑郁 二胎妈妈一度想丢掉宝宝(全文)_网易亲子
产后抑郁 二胎妈妈一度想丢掉宝宝(全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产后抑郁 二胎妈妈一度想丢掉宝宝)
产后抑郁 二胎妈妈一度想丢掉宝宝(亲贝网qinbei.com配图)
二孩妈妈产后照顾孩子疲惫不堪,脾气暴躁,每天以泪洗面,甚至一度萌生“丢掉宝宝”的念头。记者昨日从宁波市康宁医院了解到,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有关的咨询量有所增加。医生建议,要想快乐做妈妈,还需要身边人一起帮助。
二孩妈妈产后抑郁一度萌发“丢掉宝宝”的念头
“被孩子吵得不行,我竟然闪过丢掉他的念头。医生,我这是怎么了?”半个月前,宁波市康宁医院抑郁症门诊来了一名36岁的二孩妈妈。这位妈妈的刚上幼儿园,二宝出生才半年,因为同时照顾两个孩子压力大,虽然有老人帮助,她还是觉得十分疲惫。
白天大宝烦,晚上二宝闹。有一次,这位妈妈半夜给二宝喂奶,但孩子哭闹不止,吵了几个小时。看着睡在身边不停折腾的孩子,这位妈妈甚至萌发了丢掉孩子的念头,这把她自己也吓了一跳。
这位妈妈不知道的是,在家人眼里,她的情绪早已十分反常。原来自从产后,她就没有上班,家人发现平时很理性的她变得越来越爱发脾气,一点小事也会让她火冒三丈,暴跳如雷。没人和她争执的时候,她自己也会无缘无故地坐着掉眼泪,问她什么原因,她也不说。
更苦恼的是,从产后两周开始,这位妈妈就开始失眠,而且一会儿头痛一会儿肚子痛,有时候还觉得胸闷。家人陪她去医院检查了很多次,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带她去吃中药调理,也没有什么效果。直到不久前那一晚,她萌发了丢掉宝宝的念头,她才开始感到后怕。
“这位妈妈是典型的产后抑郁症,因为产后激素水平的变化,加之家庭支持系统不良,产后一直在封闭的环境里,抑郁的情绪不能得到疏解,抑郁除了引起情绪不良外甚至还转化为一些身体发病症状。”宁波市康宁医院抑郁症门诊主治医生徐永明说,自从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该院产后抑郁症的咨询量有所增加,几乎每次门诊都能遇到一两名产后抑郁症患者。
两到六成产妇会出现产后抑郁
但持续两周以上才需寻求医生帮助
宁波市心理咨询治疗中心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张子霁介绍,是一种因产后内分泌的改变导致心理状态发生变化的病情,本来就有忧郁体质的妇女更易发生产后抑郁症。
据介绍,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跟抑郁症大体相似,在3%~6%。“要注意的是,出现了抑郁情绪并不意味着产妇就患上了抑郁症。”徐永明说,有20%~60%的产妇会在产后3至6天内会出现产后抑郁,具体表现为紧张、疑虑、内疚、恐惧等,少数严重的会表现为绝望、离家出走等。但其中70%的产妇抑郁情绪都能缓解,只有当抑郁表现持续长达两周以上不能缓解时,才可能是抑郁症。
近年来,产后抑郁症发病有增多的趋势。张子霁介绍说,产后抑郁的高发人群为年龄较大或很年轻的产妇:由于本身身体状态就有所下降,再加上育儿以及工作、家庭的压力等,一旦疏解不畅,就容易引发抑郁;太年轻的产妇,由于自己还不够成熟,不能承受母亲角色转变带来的变化,不足以承担独立养育与教育子女的家庭责任,也容易对生活失去目标,进而产生抑郁。
医生给出心理处方预防产后抑郁
与外界沟通和家人的关爱都不能少
产后抑郁症的产生,激素水平变化只是一大诱因,除生理因素外,心理及环境因素也可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例如产妇自我调节能力差、夫妻关系不融洽、不融洽、重男轻女、家庭经济紧张等,都可能导致产妇抑郁症的发生。
徐永明说,缓解产后抑郁需要家人的帮助,夫妻间的沟通、家人的关爱、可口的饭菜、舒心的环境、良好的睡眠,这些都能有效缓解产后心理问题。此外,产前产后适量的锻炼对情绪的调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新妈妈还要做好转换角色的心理准备,夫妻俩要一起学习育儿知识,掌握一些常见婴儿病痛防治知识等,都有助于疏解负面情绪,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张子霁表示,有些年轻妈妈一旦或生产,就完全待在家里,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宝宝身上,缺乏和外界的交流。久而久之,产妇会有一种自己“落后了”的负面情绪,而与外界多沟通则有助于产后负面情绪的疏解。此外,家人的关爱不能少。生产后,家人要及时洞察产妇“被冷落”的心理变化,并用实际行动关爱产妇。
本文来源:宁波网-宁波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热门搜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浙江二胎妈妈患上产后抑郁症 想杀了孩子再自杀_新浪浙江_新浪网
二胎妈妈患上产后抑郁症 想杀了孩子再自杀
  (记者 陈敏娜 通讯员 方序 鲁青) 今天是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一起来聊抑郁症”。浙医二院精神科主治医师禹华良同记者分享了他最近接诊的一起产后抑郁症病例——
  生完二胎后患上抑郁症,想杀了孩子再自杀
  半年前,林女士生下了二胎,本该和和美美一家人过日子,但她总觉得不称心,不爽快,所以来寻求心理咨询。她告诉禹华良,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让她不愉快,诸如丈夫对她不够关心,婆婆和她之间有矛盾,自己带孩子太辛苦了,老大对二胎的出生怀有敌意经常和她闹小别扭,她感觉到生活没有了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在照顾小孩的琐事当中,突然间感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更可怕的是,她觉得养不养育小孩显得无所谓,甚至会觉得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其实是个累赘,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也是来受罪的。她有一种想杀死孩子的冲动,并想在杀死孩子之后自己再进行自杀。近段时间以来,她经常会在夜间莫名其妙的哭泣,食欲下降,体重也明显下降,夜间经常醒转。而她又不想把自己的心里话跟家里人沟通,最后选择了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接诊的过程中她至少有五次不停地流泪。并多次提到了活下去没有意义,有过多次想自杀的念头。作为心理医生,我首先要甄别这个人目前是否适合进行心理治疗。从她的描述中,我更倾向于这位来访者已经患有了抑郁症,并且所患的抑郁症程度不轻,需要进行药物干预,需要有监护人进行监护,而来访者本人却不以为然。”
  禹华良说,类似的情形在接诊中不少见,很多情绪不佳的来访者,往往忽略自己的精神状态,而其周边的家人也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经常会有媒体、网站、电台等报道:哪里又有人跳楼了,哪里有人自杀了等等。
  “大家对抑郁症的了解太少了,大家对抑郁症的认识还远远不足。”禹华良感慨。
  我国抑郁症呈现“三高三低”,其中2/3患者为女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估计,全球有逾3亿人罹患抑郁症,近十年来增速约18%。在我国超过1亿人有精神疾病,抑郁症患者约2600万人。抑郁症发病率高达7%左右,三分之二的患者为女性。其中有10%-15%的患者最终可能选择自杀,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要高出20倍。去年中秋,明星乔任梁因抑郁症自杀。
  然而,目前我国抑郁症现状呈现“三高三低”特征:即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低知晓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
  90%左右的抑郁症患者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患有抑郁症并及时就医,抑郁障碍患者从未就医者高达62.9%。有调查数据表明,正在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中有30%多的人是在综合医院各个不同科室治疗,真正到精神科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治疗的还不足10%。不选精神专科进行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怕被别人当成精神病。另有调查发现,市民对抑郁障碍的知晓率低,就诊率低,大部分患者不知道应该到何处就医。
  另外,抑郁症复发率非常高,大概25%-40%的患者在发病后两年内复发,60%的患者在五年内复发。复发的原因很多,部分原因和患者不能坚持治疗有很大关系。
  由于历史文化和对疾病本质认识的原因,公众对抑郁症往往持排斥态度。
  “患者害怕周围的人知道病情后歧视自己,有些患者吃药偷偷摸摸甚至擅自中断治疗,实际上,抑郁症像高血压等身体疾病一样普通,这类疾病的病因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大脑神经递质的功能失调,外界(主要是心理压力)的影响往往是诱发因素。很多人却认为抑郁症完全是压力造成的,忽略了大脑出毛病这个事实。”禹华良解释,抑郁症患者的大脑中,某些神经系统的活性会发生改变。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可以帮助大脑保证认知能力和稳定情绪,而在抑郁症患者体内,它们的含量往往低于常人。服用抗抑郁药物,可以帮助人体增加这些物质的浓度或活性。同时抑郁症患者也需要有家人和社会的支持,让家人负责监护,帮助其渡过难关。
  其实,崔永元和乔任梁一样,都是有过抑郁症,但是一念之间,结果完全不同。
03-08 08:12|分享
03-08 08:04|分享
02-28 08:59|分享
02-28 08:57|分享
02-28 07:15|分享
02-21 08:04|分享
02-21 08:00|分享
02-03 14:16|分享
01-21 06:53|分享
01-19 07:58|分享
新浪地方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后抑郁症一般发生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