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是真狂,还是小米手环3评测真能成王

雷军创立小米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挣钱!
日 09:03 来源:uc头条 作者:冯东阳 (0)
提起小米这个名字,一些人可能会认为它应该是一种谷物。可是经常关注手机领域的人,都知道小米手机的品牌影响力那是不可小觑的。很多人一直在心里有一个疑问,雷军40岁左右创办小米到底为了什么呢?他又不缺钱,也是非常知名的天使投资人。且雷军投资的项目也比较多,而且赚钱的很多。
其实,雷军在之前接受一位记者采访的时候透露了自己当初创办小米的真正原因。雷军说创办小米是希望推动新国货运动。雷军纳闷的是为何中国作为一个制造大国为什么国人老认为我们自己做的手机劣质?自己创办小米的真正目的也就是想改变这一现象。
除此以外,雷军还在采访中说到,自己不仅希望自己成功,也希望友商成功,更希望中国制造业的成功。其实,从雷军说的这些话里面可以看出,雷军本人还是一个比较称职的企业家的。
印象很深的是马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干净的空气和水了,那手机做的再好有什么用呢?而雷军听到马云这句话以后就开始反思,没多久就推出了小米的空气净化器,也算是为人们的健康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吧!
小编本人对雷军也是比较尊敬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雷军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都会称呼竞争对手为友商。虽然这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是也体现了一个企业家的修养的气度。
虽然小米手机近两年的销售趋势有所下降,不过在2016年,雷军还是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且推出的小米MIX一下子改变了公众对于小米的认知。从当红小鲜肉的代言再到影帝梁朝伟的代言,小米正在一步一步走向中高端的行列,相信有一天,相比总会跨入高端手机的行列里面。
关于雷军和小米,您有什么想要说的?欢迎留言评论说说您的看法
相关技术文章:
相关资料下载:
上周热点文章排行榜
上周资料下载排行榜
技术交流、我要发言! 发表评论可获取积分! 请遵守相关规定。
创新实用技术专题
Android和iOS两个平台在技术和应用程序商店战略上存在...
经典电子创意设计欣赏雷军谈小米真正有利的地方:所有的费用率全部加起来 只占营业额的5%    ');雷军提及Costco这家公司给了他很大启发,Costco的任何一个商品只挣1%到14%,如果某个商品的毛利率超过了14%都需要CEO特别批准,这和一般的企业家想象得非常不一样。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五届年会”于日-3月2日在黑龙江亚布力召开。小米公司董事长出席并演讲。
  在演讲中称,小米为做好产品会不惜代价。他说,此前中国产品唯一优势就是便宜,只能靠成本控制,导致市场上充斥各种伪劣产品。雷军再次提及Costco这家公司给了他很大启发,Costco的任何一个商品只挣1%到14%,如果某个商品的毛利率超过了14%都需要CEO特别批准,这和一般的企业家想象得非常不一样。
  谈到中国制造业,雷军称,小米入市三年以来,整个国产手机的市场都变的越来越好,未来,希望小米能够像三星对韩国制造业、索尼对日本制造业的作用一样,在未来五到十年在多个领域处于第一的位置。其希望小米能带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雷军预测,手机将会成为智能设备的连接中心。此前小米入股美的是希望能够参与家电智能化的行业中。未来,用户回家所有的设备都能跟手机相连,例如,空气净化器,滤网到期后手机接到通知,用户只需点击就会订购到新的滤网送货上门。
  对于小米的成功,雷军归纳为三点:1、电子商务;2、社交媒体特别是微博、微信让小米在发布后获得广泛的传播;3、智能手机时代为小米模式爆发奠定基础。
  但雷军最在乎的是“换手机时候还选小米,我就赢了”。其称,国内一年手机销售近4.3亿部,人们平均两年会换一部手机。“只要让用户换手机时候还选小米,我就赢了。”他说,去年新买手机的人中,5个人中有一个人买了小米,这是个很大的市场。
  对于“如何看待联想收购Moto”的提问,雷军称,Moto能够帮助联想快速国际化,且联想在国际收购方面有一定经验。但小米的长处是研发,整合经验上不如联想。“我们还是扬长避短吧”。
  雷军也是个“记仇”的人,他提起曾在乌镇说要做世界第一的智能手机时,结果被在场的苹果副总裁吐槽“easy to say hard to do”。但他透露,从目前小米在其他国家的市场份额来看,十年后达成这一目标的几率非常大。
  对于涉足电动汽车领域传闻,雷军明确表示,三五年之内小米不会做电动汽车,其表示,小米布局已经完成,“这跟市场好坏没关系,我们专注的把现在几个产品做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他说,“不是不看好,是精力有限。”
  雷军进一步解释,小米以往给大家的印象是什么都做,但其实是个误解,小米只做三类五种产品:手机和平板、电视和盒子、以及路由器——主要是为了智能家居。“前五年的布局阶段结束了,小米要做的都在桌子上了。
  以下为演讲实录:
  雷军:尊敬的各位朋友,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高层次的会议,我刚才就在想我应该讲一点什么,我要是讲小米讲得很多,大家就认为我在做广告,其实我真的不想做广告。
  我在来之前想来想去,还是打算先介绍一下小米。因为可能每一个人都听说过小米,但不是每一个人都了解小米,尤其是在高层次的人群里,比如说我相信在座的人可能没有几个人用过小米手机,有没有用过的?
  (部分听众举手)
  谢谢,比我想象得要多。这就说明,我一定要为这个层次来介绍一下小米,让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小米。
  我们把小米用非常通俗的话来介绍一下,其实只需要几句话就可以了。第一点是小米愿意不惜代价、不惜成本、真材实料做好一款好产品。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到了消费设计的时代,大家对产品的品质有很高的要求。我想小米跟以前绝大部分的中国公司非常不一样,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强调的是不惜代价,像三年半年前,我们第一次做手机的时候选用了最贵的处理器,用了夏普最贵的屏幕,在每一个环节里都是不惜代价的。我的观点是,以前我们做东西就是要便宜,在卖得便宜的要求下控制成本,控制成本的DNA一旦形成以后,就很容易自觉或不自觉地做样子货,这就是为什么市场上有大量的假货的原因。所以小米在做产品的时候,至少有一条,愿意不惜代价地做东西。
  第二点,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从研发到渠道到营销,各个角度的创新来提高运作效率。我们的运作效率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在创办小米之前有几家公司给过我很大的启发。其中两家高效率的公司给了我巨大的震撼。第一家是沃尔玛,沃尔玛在65年前创办的时候,只有一个很简单的想法,他说在65年前的美国零售业,要办一个场的话,一定要有45%的毛利率才能赚钱。我们中国社会现在也差不多了,也要30%、40%的毛利率才能挣钱。在65年前美国是45%,所以在他们创办的时候提了一个要求是22.5%的毛利率,他们要生存下去。最后在这个目标下,他们有两个小小的创新,第一个创新是以前的零售业一定得在最繁华的地方开商场,零售业的铁律就是位置、位置、还是位置。但沃尔玛怎么干的?他把商店开到了城乡接合部。第二,他不盖新商场,找一些仓库简单装修就完成了,因为这些看起来很简单的创新,使沃尔玛商品卖的毛利率做到了22.5%到23%,到今天为止依然是这个数据。然后通过大规模的效率改善,没有两到三个点的净利率,用了20年成为了世界第一,这就是沃尔玛。
  最近这些年还有一家企业给了我巨大的震撼就是costco,它给我的震撼无法用语言表达,我第一次去他们那是3、4年前,我跟他们一群高管去美国出差,一下飞机他们就去了costco,我都没有什么感觉,他回来以后跟我们所有同事一讲,结果除了我以外所有人都去了costco,我说我们有什么东西还要到美国来买吗?晚上他们全部回来了,在跟我展示他们采购的战果。我问了一下猎豹CEO傅盛,我说你买了什么?他说买了两大箱东西,最后的保留节目是买箱子,因为买了一大堆的东西需要箱子装。
  他说我给你举一个例子,新秀丽的超大号箱子再加一个大号箱子,在北京卖多少钱?大概是9000多,有人知道costco多少钱吗?900块人民币,150块美金。反正我听完了以后真的是一下子就震住了。然后我就去了,我逛了10分钟,我跟吹牛说我绝对看懂了,后来我转型去研究costco,觉得costco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呢?costco任何一个商品只挣1%到14%,如果任何一个商品的毛利率超过了14%都需要CEO特别批准,他们说从创办起到今天为止,没有任何商品的毛利率超过14%,这和在座的企业家想象得非常不一样,可能也跟在座的很多投资界的朋友想得不一样,这个公司是控制毛利率的,它的综合毛利率只有6.5%,美国的一个大型的连锁超市,只需要6.5%的毛利率就能打平,这是多么了不起啊?这就意味着你走到商店里面拿起任何一个东西,他只赚了6.5%,这6.5%就是他的成本,亚马逊要赚你23%,他只需要6.5%。他是怎么做的?
  第一,它只面向美国的中产阶级。他说美国有3亿人,我的目标只服务美国的5000万人,我要让这5000万人口袋里一半的钱都花在我这里。所以,它只服务于精准的客户群。第二,它的商品琳琅满目,每个东西却只有两三个品牌,但是非常精致,这么大的商店里面只有3500种商品,而且每种商品都是老板亲自挑、自己用过的,他提了一个要求,让顾客在costco看到十件商品的时候至少有一件是感到惊喜,觉得惊讶的。所以你去了costco以后,不需要看价钱,不用琢磨它好用不好用,直接拿走就行,因为每个东西都很好,而且东西非常便宜。这是全球零售业的奇迹,6.5%的毛利率打平了,大家可能会问说,如果他只有6.5%的毛利率要控制毛利率的话,这个公司怎么生存?他的员工怎么去涨工资,他的股东怎么拿回报?
  所以他们说我们只有6.5的毛利率,这样我们的股东不happy。其实他也用了我们一再谈的互联网思维,在30年前就用到了,他的羊毛也是出在猪身上。他干了两件事,第一是他发信用卡,他的信用卡赚钱的利润占总利润的1/3,他还有接近70%的利润来自于会员卡,他说我的东西很好,你每年交60美金买会员卡,这个利润接近70%。因为他的商品非常的好、非常的便宜,所以每一个人都愿意交这个钱,像消费一样。
  我看了他的故事以后很震撼,在我们整天都在想怎么不断地提高毛利率的时候,是不是进入了一个怪圈,导致中国市场上买到的任何东西都越来越贵,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要想东西卖得便宜,又想真材实料,怎么能做到?就是必须得下工夫做全渠道、全产业链的整合。只有这个大胆的创新才有机会把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畴。
  在小米过去的创业时间里,我们所有的费用率全部加起来,研发、制造、维修、服务、市尝渠道,全部加起来只占了我们营业额的5%,或者商品零售价的5%,那么传统商业这些费用加起来至少要占到零售价的50%,小米到今天只用了5%,是因为这个创新使小米能很轻松地做任何的产品,相当于同行一半的价钱,是因为我们用了非常多种方式,形成了一个最高效的运作模型,我认为这才是小米真正有利的地方。
  任何一个人仔细想一想,你们的零售价怎么才能只有5%的成本。为什么我去costco10分钟就看出来了,因为它的模式跟小米是惊人的一致。包括我在15年前做卓越也是这种模式。我们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做到了国内电子商务的第一名,我们是做书店的,可是我们的书店里只有1500本书,每一本都是同学做过的,我一定要找一个懂书的人,反正看的书肯定比我多,就可以做到当年的电子商务第一名。我们的每一本书都是精挑细选的。其实今天给你很多的选择也是一个很痛苦的事情。第一条不惜代价地做好产品。第二是通过全年的流程优化,把成本控制在5%到6%。第三,竭尽成本做到别人一半的产品价。这就是小米的模式。
  我们是怎么做到的?要感谢这个时代给我们的机遇。第一是电子商务。通过电子商务直销,把整个渠道和零售成本全部压缩掉,而且我们这个直销还是品牌电商,全部是自己干的。如果我们自己在网上开一个店,用户直接在我们店里买东西,我们需要的成本只有一两个点,就完成了整个销售全过程。当然大家知道,要用别的电商的平台,其实成本可能比你想像得要高很多,因为电子商务的成本并不便宜。比传统产业要高很多,但比我刚才说的做电子商务的直销相比的话,成本还是要高很多的。
  第二点,我们要感谢社交媒体的时代。在小米创办的过去五年的时间里,微博的成长、微信的成长,给了小米巨大的机会。这个机会在什么地方?你的产品好、产品便宜,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就传遍大江南北。我自己在创办小米的时候,也没想到有这么快的成长速度。我们的产品是三年半前发布的,2012年第一年就干了126亿,13年干了326亿,去年743亿人民币。其实我们的产品真正就销售了3年的时间。我估计今年过千亿应该没有什么悬念。我相信这样的数据应该是在全球范围里面都是成长最快的企业。所以这个背后是什么?就是因为口碑传播的速度比以前快了,以前需要花大量的成本做广告,今天不需要了。只要你的产品好,有好的口碑,社交化媒体传播的速度就会分分中把你的商品传遍大江南北,使大家很容易买到你的商品。
  第三点,我们切入的时间点是智能手机这个时代爆发的时间点,三年半前,卖给了Google,当然最近我们联想又收购了,诺基亚宣布他们自己要放弃传统业务,所以在这个时间点的时候,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开始来临。所以小米这套模式又正好在这个时间点做了一个爆发性市场,所以这三点凑在一起,就创造了小米这么快的速度。就是电子商务条件的成熟,智能手机的爆发再加上社交化话题。我们因为这三个因素,使小米的业绩超乎想象。
  那还有一条跟我们大背景相关的。是过去30年改革开放的红利,这30年的改革开放对小米有什么意义?就是我们中国已经成了世界制造的大国,小米所涉足的消费电子领域,全球销售的商品绝大部分在中国制造,当我们能够制造出顶级的产品的时候,我们大家设想一下,再做智能硬件、消费电子,中国拥有的优势远远超过了全球其他所有的国家。我相信未来十年二十年时间里,这个优势会越来越明显。所以小米又开始打造职能硬件的生态链。我们能做出来像国际品牌同样品质甚至更好的产品,我们能卖到什么样的价值?1/2、1/3甚至1/10。我们去年做了一款空气净化器,A4纸的大小,但它的净化能力可以到406立方米,每小时能净化的空气量,价钱只需要899,相当于国际品牌的1/10的价钱。其实这样的商品比比皆是。
  我还举一个例子,就是智能手环,待机时间60天,跟国外同行比,他们的待机只有5天到,他们的商品要卖1000多块人民币,我们只需要79块人民币,短短几个月里面,我觉得用不了太久,我们就成为了世界第一的智能手环公司。
  我举例子的原因是什么?是想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强大的硬件的生产、制造、设计、研发的能力给了中国公司巨大的机会。再加上我刚才谈到的全流程优化,包括研发环节的优化,这个我就不展开讲了。
  如果我们的成本只有零售价的5到6个点,我们就有机会按成本价零售。迅速把产品铺开,通过互联网的衍生收益的模式来获取利润。其实这就是小米模式的核心内容。小米在手机行业取得成功之后,我们、也在做电视、路由器,这是核心业务。除了这个业务我们已经投了27家智能硬件公司,做手机各个周边的硬件,怎么把这些硬件全部有效地联结在一起,就是我们最近的智能家居的战略,怎么以手机为中心连接所有智能设备,把这些设备全部联网,全部手机可控制,这就是我们最近在做的一件事。
  前一段时间我们入股了美的,我们希望能参与到整个家电智能化的过程中,我认为这对整个中国都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我们设想一下,你一回家掏出手机,家里所有设备都连在手机上,都可控制、可管理,信息高度地透明,而且全部的数据都在云端,这个会带来巨大的优势,比如说我举一些小的优势,空气净化器,很多人买了之后基本不换滤网,其实这样的话用了比不用更差,因为过滤网本身都有问题了,你不停地过滤实际上是加大了污染。所以,当我们把空气净化器联网以后有一个什么好处?当你的过滤络到期以后,你只要一点手机就可以换了。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东西,当然联网了以后你发现你的使用体验和感受会完全不同。
  包括前段时间大家在讨论特斯拉,特斯拉车上有一个3G的WCDMA的卡,这样你的车时时刻刻都在联网状态里,你的车的运行状况也都在服务器上,当有什么故障的时候,直接打电话说车需要维修有什么问题。所以当真正开始联网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服务都会产生,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更舒服。
  小米今天的智能家居的核心战略就是以手机为中心来连接所有的设备,我们希望用10年到20年的时间,能够带动国内一大批的企业走向世界,在各个领域成为世界第一。所以我相信,小米有一天会像70年代的索尼一样,带动整个日本制造业,就像80年代、90年代的三星一样影响整个韩国的工业。
  我觉得小米的这种做法,比如说我们进入手机行业3年多的时间,带来的一个巨大的变化是,国产手机变好,而且手机变便宜了,而且用国产手机的人越来越多了,其实只用了3年的时间,比如说去年年初我们进入了移动电源市场,一年前我做移动电源的时候,一万毫安在淘宝上是200块人民币而且质量没有保证,移动电源里主要是电芯其实对安全因素影响很大。我们全部是用的顶级的进口电芯,铝合金的外壳,1万毫安69块人民币,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卖了1960万只移动电源。今天再看移动电源市场的时候,你会发现所有的移动电源质量都上来了,外观都变漂亮了,而且价钱都便宜了。
  所以我相信小米能用这种方式影响一个又一个行业和影响整个工业界,我觉得有十年的时间,中国可能在各个领域里都在世界前列了,我们不但产品做好了,而且我们的品牌和品质能得到全球用户的认可,这也是为什么过去一年小米开始做全球市场的原因。目前已经进入了7个国家和区域,我相信有个5到10年时间,我们会在多个领域里获得世界第一的位置。这就是我大概讲的小米未来的一个发展计划和目标。谢谢大家!
5691゜15525゜25427゜35104゜44761゜53298゜61993゜71476゜81394゜91374゜1024387゜122253゜220946゜320424゜416728゜514352゜614186゜714175゜813997゜913177゜10
Pre-A 金额未透露 融资其他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天使 金额未透露 融资Pre-A 10000万人民币 融资
市场及媒体合作林小姐010-10.cn投稿邮箱.cn
投资界微信
(C)清科集团版权所有京ICP备号-2 0 6
联商专栏:小米生态篇1、抢跑IoT(物联网)IoT(物联网)是继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后的第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成就万亿级大公司的机会。小米以“投资+孵化“的模式,以打群架的方式,用最快速度,辅以帮忙不添乱的”激励机制“,迅速抢占IoT制高点。IoT(物联网)分为两个阶段:每一阶段是连接,所有智能设备,围绕手机进行互通互联,第二阶段就是智能化,即AI(人工智能),连接后的海量大数据通过AI,为顾客提供更高效服务。2、用军事理论来做商业“商业的输赢要钱,而军事的输赢则要命。显然,军事理论比商业更具有先锋性。我们用军事理论做商业,也是战术打法的一种降维攻击。”小站练兵:跨向一个新的领域,与其改造旧部,不如体系外组建新的团队,如IoT特种部队。精确打击:选创业团队,一直在挖各个领域的顶尖高手,如同特种兵,有经验,单兵作战能力强。小米的互联网优势:数据+用户,赋予特种部队精确打击能力蒙古军团:一是轻易不出战,首战即决战;二是无军饷制度,收入靠“抢”,而创业团队持股,市场上“抢”回的都是利益3、由近及远的三大投资圈层从分享手机市场红利开始,小米摸索出三大投资圈层第一圈层:手机周边产品(耳机,小音箱,移动电源等),是小米具有先天市场优势的一个圈层第二圈层:智能硬件。智能硬件大的爆发期尚未来临,但它是必然的趋势。小米投的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电饭煲,平衡车等就是例子第三圈层:生活耗材。如毛巾,牙导刷等。生活日用品,是对科技公司不确定的属性产生巨大的对冲作用的生意。小米的投资顺序:离手机近的早点儿干,离手机远的晚点儿干;离用户近的早点儿干,离用户远的晚点干。4、竹林效应互联网时代,时不时地上冒出几棵竹子并不稀奇,这几年独角兽频出就是佐证,但他们如同孤单的竹子,没有竹林强大而发达的根系,企业很容易大起大落。近年来,独角兽裁员,倒闭的例子屡见不鲜。小米的生态链,就是以投资的方式来寻找自己的竹笋,然后把整个生态链公司变成一片竹林,生态链内部实现新陈代谢,不断有新竹笋冒出来,一些老了的竹子死了也没有关系,因为竹子根部非常发达,能够不断催生出新的竹笋,这就是小米的竹林效应。5、回归商业本质=效率刘德通过与沃尔玛全球买手团队接触,发现他们三个特质:一是极为专业,二是极为敬业,三是一点儿也不傲慢。因为他们说:傲慢会降低效率。小米的售价低,来自于极低的成本,本质在于两个字:效率。效率存在于每一个细节中,从产品的研发到运营,到生产制造,到营销,再到售后服务,只要用心,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提升效率。比如严控产品品质,也是效率的一种体现。因为严控产品的品质,一可以带来良品率的提升,二还可以为售后减少压力与额外成本。这让我不禁想起一个故事,故事的真假有待证实,但这的确是中国一家著名的家电公司前高管讲给我们听的。曾经这个家电企业以全中国第一的“售后服务“闻名于世,当时只要买大家电,必选这个牌子,为什么:售后服务好啊!而真实的原因呢?据说是产品质量不过关,只要是技术人员去海外抄袭设计,回来就马上仿制模具,然后开工,看起来样子差不多就上市了。结果是:咱们顾客成了小白鼠。为了让顾客不抱怨,极佳的售后服务出现了:接电话后,上门快,态度好,维修快,甚至退货也行(这也导致巨大的浪费)。回想起那个年代,家电的国产冰箱,洗衣机,空调,不坏几次,都不好意思说家里有电器了。也造成今天,咱们中国的家电业,虽然产销量世界第一(依赖中国的巨大市场)。去国外一看,实在没有几个牌子拿得出手,真正走向世界的。咱们不花时间,精力去潜心做研发,严控产品的品质,效率能好吗。看着父母家里用了20年的GE洗衣机(美国造),15年的松下微波炉(日本造),22年的东芝冰箱(日本原产),我无语了。或许有人说,太耐用了不利于发明创造,不利于社会进步。如果浪费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话,我宁愿不进步。6、万物互联的时代,小米是自动生成未来版图没有人能绝对精准判断未来,但可以相对准确地捕捉未来的方向。小米对未来趋势进行基本判断的基础上,尽量去多布点。把未来有可能的点都投上了,都有了布局,而设定投资的圈层,就是要解决公司未来的不确定性。使生态链的企业具有共生,互生,再生的逻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自动生成小米未来的版图。小米产品篇小米认为的中国市场:未来十年是大消费的10年今天,中国的稀缺性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一个时代的拐点已来。未来10年中国社会经济的主旋律,将是消费。所有和个人消费,家庭消费相关的领域都会有巨大的发展机会,甚至与精神消费相关的领域,也有着巨大的潜力。大消费时代的特点: 从炫耀性消费到轻奢主义,追求价格高到品质高,购买商品到购买服务,从满足物质消费到满足精神消费为主。最好切入的市场是“蚂蚁市场”蚂蚁市场大多是成熟而有守旧的市场,市场极为分散,没有绝对的领导者,大家多年生活在舒适区,愿意变革者非常少。小米以变革创新来切入,用速度与规模迅速拉开与对手的差距。未来是品质消费的时代好的产品是什么?8080原则,回归产品的核心功能。小米定义产品的时候,着眼于80%用户的80%的需求,即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的刚需。而好的产品就应该回归到产品的核心功能,如煮饭功能非常好的电饭煲,更快速有效地净化室内空气的净化器等等。当然,性价比一定是最基本的要求,比如“价格不超过一顿饭钱的小米智能硬件”。追求设计的最优解小米的设计70%讲理性,30%讲感性,追求合理性大于感性,极简,少即是多;要用最适合的,而不是最顶尖的。简单易用,轻松上手,干掉说明书。关乎品质,决不妥协死磕细节,内测如同炼狱,品质贯穿始终。小米第一代移动电源的金属外壳至少打了2万个样品,每个样品需要10-15元的成本。就算全中国95%的家电制造企业都接受,我也不接受,因为我希望产品的标准再提升一点儿,小米生态链ID总监李宁宁说。把10万元级音箱振膜材质用到小小耳机上,把可食用级的塑料戴到手腕上等等,关乎品质的故事,在小米比比皆是。看完整个生态链战地笔记,心潮澎湃之余,细思之下,不禁惊出一身冷汗。笔记之外的故事:小米将互联网的效率+实体店的体验相结合,小米之家应时而生,以27万元/平米的世界前三的坪效雄居中国第一。手机印度市场占有率第一,欧洲市场增加10倍。小米智能硬件,随着小米手机走向世界,海外的小米之家排队疯抢的图片在消费者心目中造成巨大冲击。小米马上港股上市,美股上市,CDR,老马与小马都没搞定的李嘉诚站台小米,各互联网大佬,国外资本巨鳄纷纷认购……咱们想像一下:一个成功过的有钱的大佬,多金且自律,经过努力钻研后,看清互联网规律。他带着一帮子来自于各个行业的精英兄弟们,牢牢抓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换机潮”。以智能手机切入市场,智能连接世界,打造新的移动互联流量平台。围绕手机,辅以资本力量,打造三个投资圈层,以三年时间,编织出100多个小米生态链企业,与小米母体互相放大。在新消费时代,以新制造为本,新零售为纲,打造出“三新大怪兽”。仿佛一个新的航母编队开始出海,犹如当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席卷天下之势。被誉为乔布斯接班人的雷布斯,甚至喊出了小米=腾讯X苹果的估值。这不是天下第一么?上帝想让你亡,必先让你狂。雷军是真狂,还是真的有可能称王?我想说的是:1.我是小米的消费者,并且是重度消费者,电视,手机,电子秤,空气净化器,平衡车,移动电源等等,至少买了2/3的品类吧,感觉:真的不贵,质量可靠,设计简约。2.用小米与不用小米的人真的是泾渭分明,用小米的,基本重度粉,不用小米的,那是一个极其不屑:屌丝的玩意,我不用,仿佛用了身价就掉了一大半似的。这个时候,我想说的是:用用就知道了。作为曾经也是爱玛仕,BV,HugoBoss不离身的人,现在也是凡客衬衣(雷家族),小米耳机,手机不离身了,也没觉得掉价,感觉还是物有所值吧。3.小米的售前算OK,送货由三天到次日达,售后不敢恭维,界面不友好,退货,换货,维修不易,当然,美其名曰是为了效率。这个实在不懂。4.其标榜的品质第一,比如手机,苹果品质,我觉得最多70分吧,因为工作关系,特别买了个MIX2S ,对比苹果,外观不算差,但工学设计(特别体现在顾客的使用感觉,对比Iphone7S,尽管小米尽寸略小于苹果),个人觉得,相差不止一筹,单手可以搞定的事,小米就是不如苹果。5.比如宣传说其注重每个细节,我家的小米电子秤,底下的电池盖,永远扣不上,轻轻一磕就掉,以为是个案,结果朋友家买的一个也是一样。6.27万元/平米的坪效,估计是最高金额,去看了一下小米之家,也有不少门店没那么多人。7.原估1000亿美元的小米,最终给出500多亿美元的估值,拦腰一斩,实在令人惊诧。8.大部分生态链企业挂着小米,或米家的牌子,稍一不慎,就可能像多米诺骨牌一下倒塌。从这次小米CDR不过,外加上资本市场收缩,一下子导致英雄般亮相的小米估值被市场,投资者,舆论三重压迫,估值被腰斩。所以说,理论上设计再好的企业,也要受环境,时机的影响。9.不论雷军是否为他的物联网商业帝国着想,商人不图利,天诛地灭。至少他有三大贡献:一是为中国的制造业,在向精细分工协作,效率提升,注重品质方面转移,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与资源的节约,的确是有功之臣;二是通过供应链扁平化改造,极大降低了市场虚高的价格;三是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其小米之家的尝试,为新的零售时代提供新的思路。10. 雷军作为一个亿万身家的企业家,他的节俭形象,平易近人的风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工作狂人般的敬业精神,当然,最令人钦佩的是对未来的洞察,哪一个不值得我们学习?(来源:联商专栏作者万明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联商网立场,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造谣、色情、暴力、反动、煽动性和人身攻击的言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雷军占小米多少股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