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牛为什么易患心包炎炎后可以继续工作吗?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心包炎患者心包切除术后的病因分析
□ 李志成 李向平
摘 要:目的:探讨心包炎心包切除术后的病因诊断,以提高心包炎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行心包切除术并有病理检查结果的心包炎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结核性14例(26.9%),癌性4例(7.7%).非特异性改变34例,其中2例为创伤性、1例为放射性,其他31例(59.7%)原因不能确定。与非特异性组比较,结核性心包炎患者的病程较短(P<0.01),有发热、急性心包炎、中至大量心包积液和心脏压塞病史者较多(P<0.05—0.01);4例癌性心包炎均表现为顽固性渗液性心包炎。结论:缩窄性心包炎多数病例病因不明,在巳知的病因中,以结核多见;顽固性心包渗液多见于恶性肿瘤。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金月芽期刊网 2018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公司入职体检报告模板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公司入职体检报告模板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杨军民大夫本人发表
缩窄性心包炎手术 一名贵州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求助
状态:就诊前
希望提供的帮助:
1、能否请您做二次心包剥脱术?如果不行,请给我一些治疗保养方面的建议。
2、什么时候可以挂上你的号?(本来我在网上挂号平台预约了您今天上午的号,排了半天取号时,才被告知您今天停诊)
所就诊医院科室:
新桥医院 心外科
华西医院 胸外科
阜外医院 心血管内科
治疗情况:
医院科室:
治疗过程:心包剥脱术
用药情况:
药物名称:倍它乐克,丹参滴丸,曲美他嗪等
服用说明:一个月
你好!因未看到CT片,个人经验需要再次手术的可能性很大,当然,再次手术的风险远高于第一次手术。
治疗上可加用利尿剂。
状态:就诊前
我已于5月14日住进空军总医院心外科15床,请问在哪里可以找到您,能帮我看看CT片,谢谢!
很抱歉,我休假了。
状态:就诊前
谢谢!我已经出院回贵州咯,住院期间,张红超主任按心肌病给我用药的,开始一周还可以,多用了一周的药,反而不行,所以我回来保养,希望杨主任给我一些建议?
状态:就诊前
在医院做了核磁、CT、彩超等,显示:左心室处有一块明显的钙化区,张红超主任意思现在我的病情重点在心肌病变,心包缩窄影响不大
控制水的入量,加强利尿,并口服强心药。
疾病名称:缩窄性心包炎&&
希望得到的帮助:严重不?要怎么保养心脏,吃些什么好,什么不能吃,重要的是能否做第二次手术!
病情描述:平时就是身体有点肿,晚上睡觉有时觉得累,吃不下饭。心脏闷痛
还有点吃不下饭
疾病名称:缩窄性心包炎二次手术,三尖瓣重度反流&&
希望得到的帮助:吴老师,您能来鞍山给她做手术吗,肯请您给我打电话1510412*****,按您出诊费用给您支...
病情描述:2年多来,右侧胸腔积液,血性胸水,只能端坐,不能平躺,入睡困难,近期双腿浮肿,走路有些困难,吃饭少。
三尖瓣重度反流是因为20年前缩窄性心包炎左侧开胸后,右侧没有剥脱而长期束缚心脏引起...
疾病名称:缩窄性心包炎&&
希望得到的帮助:提前做检查建议
病情描述:杨主任你好,患者去年12月18日你给做的缩窄性心包炎手术,现在已七个月了到现在还必需持续吸氧,术后三个月在当地医院复查有大量胸腹水下肢肿,一直到现在还是这个情况怎么办?在宁夏附院呼吸科...
疾病名称:缩窄性心包炎&&
希望得到的帮助:缩窄性心包炎是不是必须手术治疗?手术后症状会不会痊愈,如果不手术有没有保守治疗的...
病情描述:二十多年前得过病毒性心肌炎,二十一年前生完孩子后出现断断续续的浮肿症状,最近浮肿加重,双下肢肿胀,腹胀,口服呋塞米二片,螺内酯一片,氯化钾一片后肿胀会有缓解
疾病名称:三年前心包剥脱术发现心包心肌钙化,求帮助&&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求诊断现阶段最好治疗方法,病人痛苦,如需手术,请求尽快预约您的手术
病情描述:我父亲孙**,51岁,肥胖(体重210左右),可能有家族心脏病史,早年心脏房颤,早搏,近五年发现缩窄性心包炎,三年前上海行“心包剥脱术”,因年轻时肺结核痊愈后有钙化点,术前上海肺科医院排查...
疾病名称:缩窄性心包炎&&
希望得到的帮助:能否给她进行心包2次剥脱。
病情描述:我妈妈目前右侧胸腔积液,血性胸水,每半个月就得抽水一次 ,不然呼吸困难,平时只能端坐,平躺不下,入睡困难,很多时候要靠制氧机维持呼吸,最近1个月腿肿了,走路吃力。在我们地方医院内科治...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杨军民大夫的信息
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先心病,大动脉瘤
杨军民,男,主任医师,博士。1965年出生。1986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军医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获外科学硕...
杨军民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胸外科可通话专家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肺科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肺科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肺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肿瘤医院
肺部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肿瘤医院
肺部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肺科医院
副主任医师我的图书馆
心电图百科名片心电图心电图指的是心脏在每个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心电图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目录展开展开  做动态心电图时可自由任意活动,不会影响日常生活,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做此项检查是在胸前部粘贴多个电极片,电极片越多则记录得越全面,一般在10个以下。 从各个电极片上要连接导线到一个记录盒。这个盒子上有背带,连接好后斜肩挎上,就可回家了。 如果医生的操作正确,盒子与导线及电极的连接应该是牢固、不会脱落的。不影响活动,只是动时要小心不要损坏。 医生会发给你一个记录本,让你把这24小时的情况记录下来,详细点为好。如,何时上楼、何时上厕所、何时吃饭,什么时间有、胸痛、、气短等不适感觉。 做这么长时间的检查,主要是为了捕捉有症状时的心电图改变,也能整体分析一天中心率等变化的规律等。一旦在这一天中某一时间内有症状,第二天医生把全天记录的心电图传入电脑后,只需在电脑上输入时间,立即就会调出那个时间的心电图,即可作出准确的判断(如、心肌缺血,或虽有症状而没什么问题等)。 需要提醒的是:不能像某些人那样,自从带了记录盒回家就不敢活动了。否则该有的异常都会不再出现。做检查是要发现异常。如果胸闷、胸痛等的出现是与活动有关,可有意去适量活动一下,以便记录到异常。只有这时才需要人陪护,以防发生意外。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在于:用于对各种、心室心房肥大、、异常、、紊乱(对血钾不正常变化有快速直视的临床参考意义)、心衰等病症检查,可用于床边24小时监视病人心脏功能。  心脏周围的和都能导电,因此可将人体看成为一个具有长、宽、厚三度空间的容积。心脏好比,无数变化的总和可以传导并反映到体表。在体表很多点之间存在着,也有很多点彼此之间无电位差是等电位的。  电活动按原理可归结为一系列的瞬间心电综合。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作空间环形的轨迹构成立体心电向量环。应用在屏幕上具体看到的额面、横面和侧面心电图向量环,则是立体向量环在相应平面上的投影。心电图上所记录的变化是一系列瞬间心电综合向量在不同轴上的反映,也就是平面向量环在有关导联轴上的再投影。投影所得电位的大小决定于瞬间心电综合向量本身的大小及其与导联轴的夹角关系。投影的方向和导联轴方向一致时得正电位,相反时为负电位。用一定速度移行的记录纸对这些投影加以连续描记,得到的就是心电图的波形。心电图波形在基线(等电位线)上下的升降,同向量环运行的方向有关。和导联轴方向一致时,在心电图上投影得上升支,相反时得下降支。向量环上零点的投影即心电图上的等电位线,该线的延长线将向量环分成两个部分,它们分别投影为正波和负波。因此,心电图与心向量图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心电图的长处是可以从不同平面的不同角度,利用比较简单的波形、线段对复杂的立体心电向量环,就其投影加以定量和进行时程上的分析。而心电向量图学理论上的发展又进一步丰富了心电图学的内容并使之更易理解。  心电图代表整个心脏电激动的综合过程,以一个个心肌细胞的电激动为基础,心肌激动时细胞内发生电传变化。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带,膜内带同等数量的,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保持着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这称为极化状态。若以微插入细胞内,可录得一个负电位,称为跨膜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对的通透性不同,膜内外各种离子主要是K+、Na+的存在很大差别,细胞内k+浓度较细胞外约高20~30倍,而细胞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10~20倍。细胞膜对 K+的通透性较高,于是一部分K+顺着浓度梯度外流至膜外,增加了膜外正电荷膜内的有机(主要是大分子)有随K+外流的倾向,但因分子大,不能通过膜而被阻滞于膜的内表面。膜外正电的排斥作用和膜内负电的吸引作用,使K+的继续外流受阻而达到平衡时,在膜的两侧便形成极化状态。不同类型的心肌纤维,静息电位不同;快反应纤维,如心室肌为-80~-90mV,慢反应纤维,如窦房结则仅-40~-70mV。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或自发地)而兴奋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迅速变化。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在瞬间消失,细胞内的电位由-90mV迅速变为0mV,乃至+20~+30mV。也就是说极化状态消失,这过程称为除极过程。以心室肌为例,膜电位从静息时的-80~-90mV降至-60~-70mV的阈电位水平,即迅速开始除极。随后细胞内又逐渐恢复其负电位,这过程称为复极。由除极至复极,膜内电位由负变正及又回至静息电位的一系列电位变化称为跨膜动作电位。可画成一条,分成为5个时相。图1及表1示心室肌的动作电位与经膜离子流及体表心电图的关系。  1.2及 3位相是过程,此阶段膜内电位恢复到-90mV,这一过程称为复极,但此时膜内外离子分布尚未恢复到静息状态水平,最后钠—钾泵的转移作用使内外各种离子又恢复到静息状态。在 4倍相非自律性细胞稳定于静息状态水平,其动作电位呈水平线;而具有自律性的心肌细胞Ca2+慢通道开放,Ca2+稳定地内流,使膜电位逐渐移向正电位水平,其动作电位呈向上的斜线,这又称4位相自发性除极,当达到阈电位时,便激发Ca2+慢通道开放,Ca2+迅速内流而致0位相除极。此即心脏自律性的机制,由于窦房结的4位相相除极速度最快,故正常人窦房结发放冲动激动心脏。  根据动作电位的形态和电生理特点,心肌细胞可分为两大类:快反应细胞与慢反应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任何两点间电位都相等,没有电位差,当心肌细胞甲侧受到刺激开始除极时,膜外带负电荷邻接的未除极部分仍带正电荷,前者称为电穴,后者称为电源,合称电偶。电穴与电源间形成电位差,产生电流,电流不断地由电源流向电穴,随后电源部分也开始除极而变成它前方尚未除极部分的电穴;这个程序如此扩展,直至整个细胞及心脏完全除极。除极过程可看成一组电偶沿着细胞膜不断向前移动,其电源(+)在前,电穴(-)在后,除极完毕后,整个细胞呈极化状态逆转,膜内带正电荷,膜外带负电荷,继之复极化。复极过程首先从除极的部分开始,先复极部分膜外获得阳离子,这使该处的电位高于前面尚未复极的部分,于是形成一组电穴在前,电源在后的电偶,这组电偶不断前进,直至整个心肌细胞复极完毕。  人体的体液中含有电解质,具有导电性能,因此人体也是一种容积导体,这样在人体内及体表均有电流自心电偶的正极流入负极,形成一个心电场。可通过心电偶中心的垂直于电偶轴的零电位面把心电场分为正、负电位区。心电场在人体表面分布的电位就是体表电位。心电图机将此体表电位的电信号放大及按心脏激动的时间顺序记录下来,即为心电图。探查电极面对除极电偶的正极则录出正波,面对负极录出负波(图3)。电极越靠近心电偶轴,则电位的越高,波形越大。每一次心脏搏动场包括收缩和舒张,称为一个心动周期,相应的心电活动包括除极和复极,成为一个心电周期。  心电向量与心电图正常心脏激动发源于上部,上腔静脉入口处的窦房结,激动通过传导系统依次传递至心房、心室各部,使之除极和复极。心脏是一个立体脑器,其各部位的电激动的传导有方向性,且其量的大小不同,这称为向量。在同一瞬间,心肌内有许多驶向各个方向的电偶,向量综合法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代表一个瞬间的综合心电向量,在一个心电周期中,瞬间综合心电向量在不断变动,这样形成一个向量环:心房除极和心室除极分别拼成P向量环及QRS向量环;心室复极构成T向量环。这种立体的向量图(VCG)称为空间心电向量,其在额面、矢状面及水平面的投影,构成平面心电向量图,临床应用较少。平面心电向量图在各心电图导联轴上的投影便构成心电图,后者在临床广为应用。  心电图描记方法在体表任何两处安放电极板,用导线接到心电图机的正负两极,即形成导联,可借以记录人体两处的心电电位差。常规用12个导联。标准导联又称双极导联,由W.爱因托芬于年首创,在三个肢体上安置电极,并假设这三点在同一平面上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而心脏产生的综合电力是一个位于此等边三角形中心的电偶。单极肢导是于年代所创,即把三个肢体互相连通构成中心电端,在肢体通向中心电端间加一个5000Ω的电阻,中心电端电位接近于零,因此被看作无干电极,探查电极分别置各肢体形成单极肢导。但由于所描记波幅太小,故戈德伯格又将其改良成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即描记某一肢体的单极导联心电图时,将该肢体与中心电端的连接截断,这样其电压高出50%。威尔逊所创单极心前导联是将中心电端与电流计的阴极相连,探查电极置胸前各位置。  电图记录为印有间距1mm的纵横细线的小方格;其横向距离代表时间,一般记录纸速为每秒25mm,故每小格为0.04秒,纵向距离代表电压。常规投照标准电压1mV=10mm(图10)特殊需要时纸速可调至每秒50、100或200mm。电压1mV=20或5mm。  正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由一系列波组成。典型的心电图包括下述各波。各波需要测量时间、电压以及观察形态和方向及各波之间的相互关系  ⒈正常心电图(心率60-100次/分)  2.正常范围心电图:  大致正常心电图 心脏明显顺钟向转位  心脏逆钟向转位、心脏明显逆钟向转位  、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  、窦性心动过速伴不齐  窦性     单纯左、右心室高电压  单纯Tv1&Tv6 、Tv1≥Tv6  偶发房性、交界性、室性早搏  P-R间期≤0.12S  电轴轻度左、右偏  P波顶端呈,两峰间距≤0.04S  Ptfv1&0.04mm.s  部分导联T波改变(低平、浅倒、双向、倒置)  3.可疑心电图:  可疑P波:   肺型P波、二尖瓣型P波  可疑Q波或q波:  Q≤0.04S、q≤0.04S、Q≤R/4、 q≤r/4  可疑ST段:  部分导联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  部分导联ST段抬高  可疑T波:  多数导联T波改变(低平、浅倒、双向、倒置)  可疑ST-T波群:  部分导联ST-T波改变  可疑Q-T间期:  Q-T间期(正常心率范围内)≤0.44S  Q-T间期(正常心率范围内)≥0.27S  可疑U波:  U波明显(U波≥T/4)  电轴显著左、右偏 电轴重度右偏   标准导联低电压、加压导联低电压  肢体导联低电压、胸导联低电压  Tv1≥Tv5、v6、Tv1&Tv5、v6  短P-R综合征  4.异常心电图:  左、右心房肥大、双侧心房肥大  左、右心室肥大、双侧心室肥大  广泛导联T波改变(低平、浅倒、双向、倒置)  多数、广泛导联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  多数、广泛导联ST段抬高  多数导联ST-T改变  广泛导联ST-T改变  长Q-T间期综合征  短Q-T间期综合征  U波倒置  窦性停搏  窦性心动过缓&35次/分  窦房传导阻滞(Ⅱ度I型、Ⅱ度Ⅱ型)  房性停搏  房性逸搏心律  加速的房性逸搏心律  频发房性早搏  房性心动过速(性、非陈发性)  心房扑动  心房纤维颤动  心房脱节  房内脱节  交界性停搏  交界性逸搏心律  加速的交界性心律  频发交界性早搏  交界性心动过速(陈发性、非陈发性)  房室传导阻滞(I度、Ⅱ度I型、Ⅱ度Ⅱ型、Ⅲ度、高度、完全性)  交界性并行心律  室性停搏  室性逸搏  室性逸搏心律  加速的室性逸搏心律    室性心动过速(陈发性、非陈发性)  心室扑动  心室纤维颤动  室性并行心律  心室脱节  右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  、  起搏器感知异常  起搏器障碍及诱发的心律失常  预激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肌梗塞(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陈旧性)  机体和都能导电,将心电描记器的记录电极放在体表的任何两个非等电部位,都可记录出心电变化的图象,这种测量方法叫做双极导联,所测的电位变化是体表被测两点的电位变化的代数和,分析波形较为复杂。如果设法使两个测量电极之一,通常是和描记器负端相连的极,其电位始终保持零电位,就成为所谓的“无关电极”,而另一个测量电极则放在体表某一测量点,作为“探查电极”,这种测量方法叫做单极导联。由于无关电极经常保持零电位不变,故所测得的电位变化就只表示探查电极所在部位的电位变化,因而对波形的解释较为单纯。目前在检查心电图时,单极和双极导联都在使用。常规使用的心电图导联方法有12种。  属双极导联,只能描记两间的。电极连接方法是:第一导联(简称Ⅰ),右臂(-),左臂(+);第二导联(简称Ⅱ),右臂(-),左足(+);第三导联(简称Ⅲ),左臂(-),左足(+)。  将探查放在标准导联的任一肢体上,而将其余二肢体上的引导电极分别与5000在一起作为无关电极。这种导联记录出的心电图电压比单极肢体导联的增加50%左右,故名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根据探查电极放置的位置命名,如探查电极在右臂,即为加压单极右上肢导联(aVR),在左臂则为加压单极左上肢导联(aVL),在左腿则为加压单极左下肢导联(aVF)。  将一个测量固定为零电位(中心电端法),把中心电端和心电描记器的负端相连,成为无关电极。另一个电极和描记器正端相连,作为探查电极,可放在胸壁的不同部位。分别构成6种单极胸导联,电极的位置是:V1导联:胸骨右缘第4肋间,反映的电位变化。V2导联:胸骨左缘第4肋间,作用同V1。V3导联:V2与V4连线的中点,反映室间隔及其附近的左、右心室的电位变化。V4导联:左与第5肋间处,作用同V3。V5导联: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处,反映的电位变化。V6导联:在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处,作用同V5。  典型心电图各波及其时程:  用标准导联引出的心电图各波,由生理学家W.艾因特霍芬命名P,Q,R,S,T波,U波是以后发现命名的。  心电活动不论是右、(P波),或是代表启动心室搏动的心电活动(),都是既有方向,又有大小(量)的心电活动,就称为心电向量。它反映在各导联上也不尽相同,这是由于各导联(无论是额面或横面导联)的角度不同。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要在三个标准导联以外,在额面上还要三个加压肢体导联,此外还要做六个胸壁导联?原因就在于可以自不同角度了解心电活动上下,左右,前后的综合心电向量,从而观察其正常与否等等。  心房、心室肌在静止的间歇中,由于细胞内外离子(包括K+,Na+,Ca2+,cl-等)浓度差别很大,处于“极化状态”。但一旦受到自搏细胞传来的激动,这极化状态便暂时瓦解,在心电图上称为“除极”(有少数学者称为“去极”),由此产生心电活动。心房肌的除极在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心室肌的除极表现为QRS波群。当然在一次除极后,心肌又会恢复原来的极化状态,此过程称为“复极”。复极过程远较除极缓慢,电活动所产生的振幅也较低。心房的复极在P—R段上,一般很不明显(唯有在右心房扩大时,P—R段轻度压低)。心室肌复极则表现为心电图上的ST段及T波。  两侧心房,两侧心室的除极及心室的复极,这三项心电活动在胸腔内形成三个立体向量环。将平行的光线从正前方把这些立体向量环投影在额面上,便形成额面心电向量环。同样,将平行光线从正上方把这些立体向量环投影在横面上,便形成横面心电向量环。  (或称联律间期,联律间距):在一连串窦性激动P—QRS—T后,出现一个。早搏前的QRS波群的开始点与室性早搏的开始点之间的时间,称为偶联时间。连续两个,它们的P—P时间距离也称为“偶联间期”。  的发源于,最先传至,故心电图各波中最先出现的是代表左右两心房兴奋过程的P波。兴奋在向两心房传播过程中,其心电的综合向量先指向左下肢,然后逐渐转向左上肢。如将各瞬间心房去极的综合向量连结起来,便形成一个代表心房去极的空间向量环,简称P环。P环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即得出各导联上不同的P波。P波形小而圆钝,随各导联而稍有不同。P波的宽度一般不超过0.11秒,(高度)不超过0.25毫伏。  是从P波终点到QRS波起点之间的曲线,通常与基线同一水平。P-R段由电活动经房室交界传向心室所产生的电位变化极弱,在体表难于记录出。  是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距离,代表开始兴奋到开始兴奋所需的时间,一般成人约为0.12~0.20秒,小儿稍短。超过0.21秒为房室传导时间延长。  代表两个心室兴奋传播过程的电位变化。由发生的兴奋波经传导系统首先到达室间隔的左侧面,以后按一定路线和方向,并由内层向外层依次传播。随着心室各部位先后去极化形成多个瞬间综合心电向量,在额面的导联轴上的投影,便是心电图肢体导联的QRS复合波。典型的QRS复合波包括三个相连的波动。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继Q波后一个狭高向上的波为R波,与R波相连接的又一个向下的波为S波。由于这三个波紧密相连且总时间不超过0.10秒,故合称QRS复合波。QRS复合波所占时间代表心室肌兴奋传播所需时间,正常人在0.06~0.10秒之间。  由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的平线,反映心室各部均在兴奋而各部处于去极化状态,故无电位差。正常时接近于等电位线,向下偏移不应超过0.05毫伏,向上偏移在肢体导联不超过0.1毫伏,在单极心前导程中V1,V2,V3中可达0.2~0.3毫伏;V4,V5导联中很少高于0.1毫伏。任何正常心前导联中,ST段下降不应低于0.05毫伏。偏高或降低超出上述范围,便属异常心电图。  是继QRS波群后的一个波幅较低而波宽较长的电波,反映心室兴奋后再极化过程。心室再极化的顺序与去极化过程相反,它缓慢地从外层向内层进行,在外层已去极化部分的负电位首先恢复到静息时的正电位,使外层为正,内层为负,因此与去极化时向量的方向基本相同。连接心室复极各瞬间向量所形成的轨迹,就是心室再极化心电向量环,简称T环。T环的投影即为T波。再极化过程同有关,因而较去极化过程缓慢,占时较长。T波与S-T段同样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如果T波倒置说明心肌梗死  可随身携带上门服务,心电图阅读分析可通过远程操作,大大方便了远在各个角落的心脏疾患病人,只要拥有心电图远程系统联络方式,养病在家的人随时可以得到心电图工作者及时准确的指导,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心电图已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发展,为顺应人类的遗传学、优生学发展趋势,心电图已能将胎儿心脏活动时产生地生物电流描绘成图谱,记录胎儿瞬间变化,通过观察胎儿心电图,可动态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和在宫内生长情况对及早诊断,及时治疗胎儿疾患,提高围产儿质量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社会价值。  随着社区医疗服务的发展, 心电图的作用越见显著,心电图可以及时的帮助中年人或幼小患儿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或  动态心电图是长时间(24小时或以上)连续记录动态心脏活动的方法。它能充分反映受检查者在活动、睡眠状态下心脏出现的症状和变化。适用于检查一过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对心律失常能定性、定量诊断并能了解心脏储备能力。但其缺点是报告较迟,不能用于心脏急诊。  做心电图体检时应注意什么?  心电图是一种迅速、简便、安全、有效的无操作性检查方法,凡病人感到,、心慌、头昏、眼花、心前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时都应做心电图检查。目前心电图已普遍地被们广泛应用。做心电图时病人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不要有恐惧感做心电图时医生要在病人的胸前、脚脖上、手腕上接上花花绿绿的电线,有些人非常害怕,生怕会触电,心电图机还未开,心里就"扑通"、"扑通"直跳。实际上这些电线只是把心脏的生物电"引出来",不会向人体输入什么东西,正像拍照只是把人体的形象如实地记录下那样,所以不要有恐惧感。  2.检查安静时进行因肌肉活动都会产生生物电,当啼哭、深呼吸、四肢乱动时,均会影响心电图的结果。所以应在小儿安静时进行。必要时可先给病儿吃些镇静药,以防止因其他肌肉活动而引起的干扰。  3.避免药物影响有些药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心电图的结果,例如洋地黄、西等。由于药物影响心肌的代谢,人而影响心电图的图形。所以,家长应向医生讲明病儿最近服过哪些药物,以免误诊。  4.结果仅作参考和其他检查方法一样,心电图也不是万能的,因为它仅是在体表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正如有望远镜跳望远处景色一样,不一定都能看得十分清楚。譬如,左、右心室增大时,由于相反方向的两股电流可以相互抵消,这时记录到的心电图反而可能是"正常"的。[1]  做心电图诊断需要注意的几点:  ⑴心电图诊断:很多心电图从其他心电图的角度来看虽属异常,但未必有临床心脏器质性改变,此时可直接写出其心电图诊断,如偶发、低电压、非特异性S?T、T改变等。以便临床医师结合临床表现判断是否有病理意义。  ⑵符合临床诊断:对一些综合性心电图改变能与临床诊断相符合者应加以说明。  ⑶综合临床诊断:心电图诊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资料,特别是有的心电图本身无特异性者需要结合临床资料。此外,药物与电解质紊乱对心肌的损害也必须结合临床资料加以判断。  ⑷追踪观察心电图改变:例如的心电图必须反复进行心电图检查方可确诊,有时参考过去的心电图依据其动态演变观察才较为准确。  一、传统心电图&(ECG) ——一维/ 直线。Einthoven ,心电图之父,犹太人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1924年)。  二、传统心向量图&(VCG)——二维/ 平面。Frank(1956年)。  三、立体心电图(3D-ECG)——三维/ 立体。由中国学者教授首先提出并研发出了世界第一台立体(1989年)。  心电图各波正常值及意义:  心电图是由一系列的波组所构成,每个波组代表着每一个心动周期。一个波组包括P波、QRS波群、T波及U波。看心电图首先要了解每个波所代表的意义。  ⑴P波:心脏的激动发源于窦房结,然后传导到达心房。P波由心房除极所产生,是每一波组中的第一波,它反映了左、右心房的除极过程。前半部分代表右房,后半部分代表左房。  ⑵QRS波群:典型的QRS波群包括三个紧密相连的波,第一个向下的波称为Q波,继Q波后的一个高尖的直立波称为R波,R波后向下的波称为S波。因其紧密相连,且反映了心室电激动过程,故统称为QRS波群。这个波群反映了左、右两心室的除极过程。  ⑶T波:T波位于S-T段之后,是一个比较低而占时较长的波,它是心室复极所产生的。  ⑷U波:U波位于T波之后,比较低小,其发生机理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心肌激动的“激后电位”。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⑴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在Ⅲ、aVL、V1-3导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大。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⑵P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2~0.20秒。P-R间期随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等。  ⑶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V1、V2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QRS波群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等。  ②QRS波群振幅: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导联R波不超过1.2毫伏,aVF导联R波不超过2.0毫伏。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aVR导联R波不应超过0 .5毫伏,超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波群电压(R+S或Q+R的算术和)均小于0.5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毫伏称为低电压,见于、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心肌损害,但亦见于极少数的正常人等。个别导联QRS波群振幅很小,并无意义。  心前导联:V1、V2导联呈rS型、R/S&1,RV1一般不超过1.0毫伏。V5、V6导联主波向上,呈qR、qRS、Rs或R型,R波不超过2.5毫伏,R/S&1。在V3导联,R波同S波的振幅大致相等。正常人,自V1至V5,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  ⑷Q波:除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外,其他导联Q波的振幅不得超过同导联R波的1/4,时间不超过0.04秒,而且无切迹。正常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呈QS 波型。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肌梗塞等。  ⑸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J点)至T波起点的一段水平线称为S-T段。正常任一导联S-T向下偏移都不应超过0.05 毫伏。超过正常范围的S-T段下移常见于心肌缺血或劳损。正常S-T段向上偏移,在肢体导联及心前导联V4—6?不应超过0.1毫伏,心前导联V1—3不超过0.3毫伏,S-T 上移超过正常范围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等。  ⑹T波:T波钝圆,占时较长,从基线开始缓慢上升,然后较快下降,形成前肢较长、后肢较短的波形。T波方向常和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其他导联可直立、双向或倒置。如果V1直立,V3不能倒置。在以R波为主导联中,T波的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心前导联的T波可高达1.2~1.5毫伏。在QRS波群主波向上的导联中,T波低平或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⑺Q-T间期:Q-T间期同心率有密切关系。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一般心率70次/分左右时,Q-T间期约为0.40秒。一般可查表。凡Q-T间期超过正常最高值0.03秒以上者称显著延长,不到0.03秒者称轻度延长。  Q-T间期延长见于心动过缓、心肌损害、心脏肥大、、低血钙、低血钾、、Q-T间期延长综合征、药物作用等。Q-T间期缩短见于高血钙、洋地黄作用、应用等。  ⑻U波:振幅很小,在心前导联特别是V3较清楚,可高达0.2~0.3毫伏。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服用奎尼丁等。U波倒置见于冠心病或运动测验时;U波增大时常伴有心室肌应激性增高,易诱发。  心电图是一款测量心率的应用程序。通过使用该应用程序,您可以保存您的测量结果,以供日后参考,你还可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牛为什么易患心包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