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岁儿童不会说话以后差距巨大,你的孩子有玩手机吗

正在预取后续章节...17K54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5.3K59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原来真的很靠谱! - 简书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原来真的很靠谱!
神州日知 乐儿
一首流行歌曲唱的:人的命啊天注定啊,何苦拼了命去争啊人生如梦岁月无情啊,顺其自然万事皆成人的命啊天注定啊,何不潇洒度人生啊花开花谢岁月匆匆啊,到头终究是一场空啊虽然,人的命,天注定不一定靠谱,但是,科学研究表明,小时候的表现的确会影响人的一生。“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民间流传的一句古老的谚语,它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西方耶稣会也有句格言:“把孩子交给我,只要7年,我就能还给你一个男人”意思也是这样。这是指从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从出生到三岁被称为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父母的期望、行为和一些生活标准会被婴儿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规则系统。3岁和7岁在古代虽然只是一个概数,但是却已被现代科技证明是非常有道理的。虽然人的个性是多方面因素塑造而成的:基因、朋友、学校以及其他因素。是它们让你变成了今天的你。
1964年,拍过007的英国大导演迈克尔·艾普泰德开始记录14个7岁的英国小孩,每隔7年就会找到这些孩子,拍下他们的最新状况,于是就有了《14Up》、《21Up》、《28Up》、《32Up》、《42Up》,《49Up》,直到2013年孩子都成了《56Up》里的老年人。这不仅仅是一部史无前例引人思考的纪录片,或者说,这是一个追问普通人命运的社会学研究报告。我们看着片中的主人公,看到他们从小开始,慢慢变老,看他们努力奋斗,看他们徒劳挣扎。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多多少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窥见到普通英国人的人生。而那些人的人生无不证实了导演最初的推测,幼时的家庭影响对孩子的一生来说,是难以磨灭的。那么,一个人的个性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定型的呢?比如,如果你现在是一个害羞的人,那这是否意味着你小时候就很害羞?差不多是这样。事实上,有研究表明人在几个月大时的行为特征与长大后的个性之间存在重要的联系。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个性早就已经不可动摇,只是说我们可以追根溯源到幼年时期。研究婴儿的心理学家通常所用的术语是“气质”(temperament)而非“个性” (personality)。在这一领域的最早的一项调查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纽约纵向研究(New York Longitudinal Study)。亚历山大·托马斯(Alexander Thomas)和斯特拉·切斯(Stella Chess)夫妇观察了133名儿童从出生到30岁之间的生活,同时还和他们的父母进行访谈。基于这些观察和研究,他们提出婴儿气质的九种不同维度,包括活跃水平、心情和关注力。他们还认为不同维度的分数有趋同倾向。他们以政治不太正确的方式把儿童分为三类:“简单的儿童”、“麻烦的儿童”和“慢热型”儿童。
20世纪50年代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儿童可归为三类——简单、麻烦和“慢热”。这样的儿童分类是否预示着他们未来的人格类型?纽约的研究发现证据表明在三岁时被归为简单或麻烦的儿童在青年时期仍然表现出相同的个性,但是他们并未研究儿童气质与成人个性之间的联系。事实上,在很长时间里,研究婴儿气质的心理学家与研究成人个性的心理学家之间是不打交道的。不过,在过去十年左右,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尽管婴儿气质并不完全能预测人长大后的个性,但是两者之间一定存在关联。还要注意,婴儿气质的打分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发生了变化。如今,原来的九个维度被化归为三个大维度(不幸的是,心理学实验室常常使用不同的术语来描述这几个维度):“努力控制”是指儿童的自控力和关注力(比如,抵抗玩具的诱惑);“负面情绪”正如其字面意义,是指恐惧、挫败等负面情绪;而“外向”或“精力充沛”与活跃度、兴奋和社交能力有关。今年,有一个来自俄罗斯的关于个性和个体差异的研究在网上发表。该研究让45个家长评价他们平均七个月大的孩子的气质,并在八年后再次评价孩子的个性。评价标准是成人个性的主要特点,比如外向和神经质。比较两个时间点的评价揭示出一些规律,比如在外向方面得分较高的孩子(笑的更多)在八岁时的神经质评价中得分较低(这意味着他们的情绪比较稳定);而在努力控制方面得分较高的孩子在后来的自律性评价中得分较高。如果婴儿的注意力时间很长——那么就是好消息了,这很可能意味着他们在长大后会保持房间整洁。这个研究中,不是一切都可以互相匹配——比如爱笑的、外向的婴儿在长大一些后,并没有在外向评价中得到高分——这提醒我们婴儿的气质并不是由命运决定。不过,婴儿长大的过程中,其个性也会逐渐定型。比如当孩子满三岁时,他们的行为会更加强烈的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曾做过对近千名儿童从出生一直到成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5岁前为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如果把17岁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孩子在4岁前就已经获得了50%的智力,其余的30%是在4~7岁间获得的,剩余的20%则在7~17岁间获得。伦敦心理咨询研究所的研究者2003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也佐证了布鲁诺的理论。他们在年对超过一千名三岁儿童进行行为评分(分类标准为“适应力强”、“接受控制”、“自信”、“脱抑制”、“谨慎”),然后在他们26岁时再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这个跨度近30年的研究得到了惊人的一致结果。比如“自信的”儿童在长大后变得外向,而“压抑”的儿童变得非常内向。任何生育小孩或与小孩共度时光的人都知道人会忍不住在婴儿的一笑一颦中寻找他正在出现的个性的迹象。最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猜度的行为可能并不完全是徒劳。但是这个领域也有严肃的另一面。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可能植根于幼年时的行为倾向。找出这些标志就有可能在幼年期小心干预,引导孩子获得更为健康的未来。因此,孩子从出生到7岁这一段时期,对家长来说,是必须要密切关注和把握的。根据布鲁姆的理论,三岁前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儿童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家长应该尽早开发孩子大脑潜能。还有更重要的是,家长在早教时一定要注意言传身教的作用,自己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而且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一种双向沟通的关系,父母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意见,多些耐心,更多去了解孩子。所以,身为家长,还是要把握好3岁黄金期,我们的孩子才会按照其本身的特点和潜能健康成长。假如您忽略了孩子0-3岁的脑发育、心理发育、个性发展,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办法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教养模式,那么等到您发现您有空了!孩子已经五六岁了!该上幼儿园了!该上小学了!有很多事情,上幼儿园再教就晚了!有很多事情,上小学再教就晚了!人生很多时机,错过了就不会再回来!孩子的成长更是如此!
还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皇帝宋徽宗赵佶,他幼时受教北宋著名书画家王诜。史料记载,王诜好读书,过目不忘,诗文书画琴棋无不通晓。才子、善画,但这只是王诜的一个特点。王诜其人有三大突出之处,剩下两个特点就不怎么地。那两个特点是什么呢?豪侈,好色。好色的品行对于艺术家,或许并不致命。然而一旦转到政治家头上,就必然坏事。王诜老师之于学生赵佶,就体现了这番道理。史料显示,王诜很喜欢宋徽宗,有问必答,有求必教,除了指点琴棋书画,也悉心培养“声色犬马”技能,让赵佶“全面发展”,各“社会学科”齐头并进。一个浑身充满了文艺气质的小青年,如果有人看着、管着,加以约束,进行教育引导,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不凡的正经人物。但很不幸,赵佶身边从小就缺少了管教他的人。赵佶是宋神宗的嫔妃陈美人所生,父亲孩子多顾不过来,母亲体弱多病,32岁就去世了,赵佶年少丧母,生活优越的他失去管教,开始天马行空。就这样被风流老师一路带入歧途。这对一大一小的风流艺术家,意在长廊闺阁沉醉,并无兼济天下之志,最后落了做俘虏的命运。最后,以迈克尔·艾普泰德影片中的一位主角在56岁时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父母能够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他们的时间,陪伴他们成长这很重要。”你看,不论贫穷富有,这都是你可以给与自己孩子的付出。我们不能否认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家庭条件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作为父母,我们当然要努力,努力生活的更好,努力能够给孩子更好的成长条件,这样孩子才有更多的机会。就好像很多人父母说的,做不了富二代,努力做富一代吧!关注日知录(微信号:dirizi001), 读典,品典,用典;新解世间事, 知人,敬人,做人。 重逢神奇,再见惊艳,快乐天天。喜欢,就关注一下呦。好东西当然要分享呦。
北宋皇帝徽宗赵佶(),河北琢县人,是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书与画均可彪炳史册,其书,首创“瘦金书”体;其画尤好花鸟,并自成“院体”,充满盎然富贵之气,令花鸟画步入其全盛时期。赵佶倡导文艺,使承继五代旧制的“翰林图画院”又营运了一百多年。在他的倡导下,还编撰了《...
1.容易影响心情。因为西藏行,有点精神恍惚,而且真的有点追求完美,不做完就不想放下,即使明天有很多事要做。
1.室友丢钱,急于摆脱自己的嫌疑,反而显得很有嫌疑。 2.情绪化。精神恍惚,影响打工,影响学习,影响工作。 3.要想成为朋...
-- 发自我的网易邮箱平板适配版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163 To: &秦丕兴& Sent: Fri, 15 Sep :27 -0700 Subject: 大营、二营勤俭持家发家、到成为企业家
这个她,是琴。 因为有钢的琴,跟随了她千年的名字“琴”之前被加了个字“古”,她的名字就是“古琴”了。她还有很多别致的名字:七弦琴, 绿绮,丝桐,玉徽,瑶琴,素琴。 记得多年以前,一直想学古琴,可是遍寻几个琴行,没有,都指着古筝,跟我说,学琴,有啊,就这个,典型的琴筝不分。万...
Hi,大家好!我是职业规划师王虹! 当大家为马云的第一家无人超市惊呼时,有不少人也在惴惴不安地问自问: 未来,我的职业是否也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答案是:太有可能! 不相信的话,请去好好读读《未来简史:从智人到神人》。 01 从《未来简史》看职场 我花了1周的时间把万维钢...
&人生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那些命中注定的相遇,一定是上辈子的伏笔,你来了,我正好在。不早,不晚。&我想,我和海峡的相遇,大抵就是如此了。 初见海峡,她梳着齐肩的短发,笑语盈盈的眼睛,一笑有两个酒窝,见人有些拘谨,低眉颔首,一说话脸就红,俨然一副大家闺秀的范儿,有点像曹雪...
今天是儿子好朋友的生日,这场庆生之邀俩个孩子早在一个月前已经商定好了。他们从小玩到现在,感情深厚,每年为彼此庆生已成为自己心里面的大事。往年总是用父母的钱给彼此买礼物,而今年的礼物自然也少不了,然而用的却是自己平时积攒下来的零花钱,对于礼物我也没有过问。而过生日的形式就...
创始人:Guccio Gucci 1881 - 1953 品牌简介:独具意大利匠人精神的古驰做马具用品起家,最终发展为以皮包,皮鞋等经典皮具系列为核心的著名品牌。曾深受奥黛丽赫本,格雷丝凯利和杰奎琳肯尼迪等各界时尚名流的钟爱。今天,在坚守质量与传统的同时,古驰依然是人们眼中...打开自己,拥抱世界—《从故事里学儿童技能教养法》读后感
打开自己,拥抱世界—《从故事里学儿童技能教养法》读后感:
什么是儿童技能教养法?就是在大家的帮助下,一步步帮助儿童通过学习技能,来克服其自身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方法。其基本理念是从儿童的角度看世界,这个方法能够将家长、学校和朋友都带进来形成一个积极正向的氛围,帮助了孩子,也改变了身边整个环境。其特殊性在孩子喜欢学习技能并有回报,还避免了指责。教养法适应于解决任何问题。使用教养法时,有没有什么道德层面的顾虑需要考量?比如教孩子去撒谎,或者要求那些已经非常努力了的孩子去更加地努力。这种风险可以被减至最小,因为教养法要求孩子们自己确认需要的技能,并邀请孩子们生命里那些重要的人参与进来做孩子们的支持者。这种方法可以机械套用。不阻止必要时采用的医疗关照和保护性干预。
其发展简史提到“简快治疗”这一概念,这应该跟教养法的特点——可操作性强,效果迅速明显有关。
其源头跟米尔顿·埃里克森有关,一位美国精神科医生,堪称简快治疗的鼻祖。他为海蒂·荷创造出了(因为六岁的海蒂喜欢偷东西和撒谎)“六岁成人仙子”一直观察着她,倾听着她发出的任何声响……让她改掉了偷窃行为和撒谎的问题。它带给我们的启发是关注孩子而不是环境,强调学习,并使用奇幻故事,可以创造出神奇的效果。他刻意回避使用“禁止”、“应该”和“规则”之类的字眼,他总是强调学习的价值。允许孩子们选择一个想象中的存在去帮助他们学习技能,从而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杰伊·哈利,他的方法虽然专注于孩子,却能带动整个家庭关系的深刻变化。案例中对火着迷的杰克(这个案例上本书已读过)通过技能法学习不仅掌握了关于火的知识,还让原本水火不溶的父子关系变融洽了。生动诠释了孩子学习技能,如何带动孩子身边整个氛围。
仁书·金·伯格和史蒂夫·德·沙泽尔的焦点解决治疗,第一个任务是去发现客户自己觉得怎样才能获得最好的结果,另外一个是抓住每一个细微的变化。
迈克尔·怀特和大卫·爱普斯顿的叙事心理治疗学派,怀特典型案例——“小鬼便便”,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强大的生物(比如老虎)去支持他打败这个“小鬼便便”。
“儿童技能教养法的分步介绍”在上一本书中已专门介绍,自己也有所了解。下面将谈谈这本书这块内容给我带来的一些新认识:
Step1:把问题变为技能,知道孩子有什么问题,并不等于知道孩子需要学习的技能,还有学习技能并不总是需要去确认他们的问题。
Step2:征求孩子意见时不妨这样说,“有没有什么东西或能力,你觉得比较难,但希望自己能够学到,或者愿意掌握得再好一点儿的呢?
Step4:让孩子自己给技能命名能够把孩子更深地带入到游戏之中,让孩子成为技能学习的主人。
Step5:魔法宝贝是孩子内在力量的一个象征。
Step12:将“故态复萌”看作是“一时的忘记”,问:“要是你不留神儿,一时忘记了你在学习的这个技能(没有按照你想要的行为去做)你希望别人怎么来提醒你呢?”
“儿童技能教养法案例解说”中,有攻击性、破坏东西、没有片刻安宁的约翰的“脚蹼鸭”技能,案例典型,给人启发。
案例1:跟马桶“讨教”控制撒尿(3岁)
说明:这个故事显示,稍稍加入一点点创意和游戏的部分,效果显著。儿童技能教养法也适用于三岁以下的孩童。运用教养法不必严格执行十五步。
现象:阿里尔德非常活跃,忙个不停,每天都尿裤子。
?他应该在什么时间停下来倾听自己的身体呢?变换活动的时候。
?你们怎么帮他学习这个技能?约定一个暗号。
?我们可以让他去跟马桶聊一聊,让马桶告诉他是不是该撒尿了。
?对话:“你需要我的尿尿吗?”回答:“不要,现在还不要!”或回答:“是的,给我一些吧。”.
分析:孩子尿裤子需要别人的提醒,比如这里的“暗号”,倾听自己身体,跟马桶聊一聊,富有童趣,富有想象的语言,让孩子有了快乐美好的游戏体验,使他不但不拒绝,甚至会被它吸引,很享受尿尿的过程。
案例2:学会乖乖回家(四岁)
现象:这个孩子最头疼的问题是每天父母到幼儿园接他的时候,他都磨磨蹭蹭地不肯穿衣服回家。如何与家长合作。
?你能说一说学习这个本事对你有什么好处吗?为什么你要学习很快地穿好衣服呢?能比弟弟早一点进到汽车里,坐最好的座位上,还有跟小朋友在院子里玩一会儿。
?现在让我们想象一下,你已经学会了这个本事了,你妈妈来接你,你要迅速地穿好衣服跟妈妈回家,你会怎样做呢?老师扮演起妈妈,威立奥演示着他的“汽车技能”。
?经过成功的演练,老师把“停车场”的标签贴在威立奥放衣服的格子上。
?每演示一次就贴一个“停车单”,每次成功的演示,师生们都非常慷慨地夸奖他。
分析:威立奥想到的好处越多,对学习这个本领的兴趣就越大。一次次演练一次次练习是少不了的。而“停车单”就像一枚枚勋章,伴着师生们的夸奖声,给孩子带来的成功喜悦激励着他不断努力,做得更好。
案例3:用“屎王”训练坐便盆(五岁)
说明:在跟孩子做一对一的个案辅导里,找到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孩子的生活发生重大改变的。
现象:自闭症、语言能力发育迟缓,极其挑食,饱受便秘之苦。
片段:吃饭问题:?让杰西帮助老师准备吃饭的桌子。
?让杰西跟小朋友一起坐在桌子旁边,但不一定要吃饭。
?可以取一些食物到餐盘里……
去厕所大便问题:
?为什么学习使用便盆这么重要。
?支持者、起名字、魔法宝贝、练习和奖励。
?骄傲地教他两岁的表妹。
分析:按照循循善诱的原则,让挑食的杰西一步步向餐桌靠近,向食物靠近。当然,重点是要有耐心,一小步一小步地进行,不能引起他的排斥心理。而去厕所大便的问题,首先让他养成定时有规律地蹲便的习惯,不断给予他正向的反馈,当他获得“成功”时,给予鼓励和奖励。
案例4:再也不尿裤子了(六岁)
说明:这个故事最棒的一点是,它让你看到兄弟姐妹之间是如何互相帮助来克服困扰的。
现象:六岁的欧莱总是忙忙乎乎的,一刻都不消停。他要学习“停下来去厕所“的技能。
过程及分析:在父母和兄弟们的鼓励上,他会自发地提起“停下来”的问题,计划着“这一天该停下来几次”和“什么时候停下来”。兄弟们对他的鼓励,给他极大的动力,在大家提醒下,让他很自觉地提醒自己,什么时候去尿尿了。“他很努力,这种强大主动性是他战胜困难的法宝。
案例5:让狗狗闻一闻你(七岁)
说明:过敏性体质成了很怕跟猫狗亲近的“生理缺陷”,还是“心理缺陷”?
现象:在周围尽是猫狗的环境里,给他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甚至影响了埃米尔的正常社交和玩耍。
?你想怎么来练习你的“穆冉技能”呢?我可以让狗狗离我近一点,可以先让它闻一闻我的手。
?急切地等待练习机会,安静地蹲下,一动不动地,手紧紧贴着身体,狗狗对着他闻了一会儿,毫无兴趣地走开了。
?他对狗狗的恐惧一下子走开了。
分析:这种恐惧心理,只要让孩子成功地体验一次,他的恐惧就会一下子释怀了,紧绷的心也放开了,多么美妙的那一刻!埃米尔一定是这么想的。
案例6:一个成为消防队长的男孩(八岁)
说明:在一两个月的时间里,几次到这个男孩子家里去家访,跟男孩子杰克逊建立深度的信任和理解。FFF项目受到儿童技能教养法的影响。
现象:杰克逊五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他还是进了普通的小学读书,没有在特殊学校里。常玩火,造成安全隐患。
?消防队员初次来杰克逊家时,和杰克逊和他妈妈一起聊天,当杰克逊感觉自在了时候,再单独聊天,消防队员使用“孩子的强项”卡片游戏与杰克逊建立起联结。
?借助于三张卡片围绕着杰克逊强项讨论,奠定了杰克逊和肯之间坦率谈话的基础。
?中途发生打架事件让杰克逊完全“关闭”了自己。
?肯花费了很长时间才重新跟杰克逊建立起友善的关系,终于杰克逊重又“打开”了自己。
?第三次会面开始为杰克逊讲解“家庭防火专员”的技能。
?操作演练中增进父子感情。
?第四次来访,庆祝会上,杰克逊表演了他所有的新技能,得到了“家庭防火安全专员”的徽章和证书。
?第二天,杰克逊主动在班级展示他的徽章和讲解分享他的防火技能。
分析:?不管是面对自闭症者还是普通受训者,初次交流或交流过程中,一定建立起某种“联结”,让受训者没有戒备之心,渐渐“打开”自己,这是彼此有良好沟通的开始,也是谈话深入的关键。
?案例中,让自闭症者杰克逊平生第一次勇敢地站到大家的面前讲话,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其实,在这里我并不愿意给杰克逊的名字前面加个“自闭症者”的标签,也只在“这里”我只是为了更好地强调他多么“了不起”!徽章对于他,意义不小于给了他人生的第二次生命。“他现在已经学会了怎么带头做事而不再仅仅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跑了,他成了其他孩子的榜样。”我也在想,消防员肯真正帮助了杰克逊。记住给人奇迹的杰克逊,也应该记住带来杰克逊奇迹的肯。
案例7:跟小妹妹做朋友(八岁)
说明:由香辅导一个八岁的女孩贵石子跟自己的妹妹友善相处。这个案例诠释了技能法的整个步骤。案例的开始显示了将问题变为可以学习的技能是何等重要,然后显示了演练的价值和使用这个方法的灵活性。尤其是贵石子选择了一首歌来做魔法宝贝。
现象:贵石子总把妹妹弄哭,在学校几次拿别人东西藏起来。
片段:?你要怎么做才能不被妹妹激怒呢?我不理睬她的模仿,要是她一直不停下来的话,我就去告诉妈妈来帮我。
?讨论学习这个技能的好处。我就不会跟妹妹吵架了,妈妈就会开心很多。
?因为贵石子不能确定能否“忽略”妹妹的干扰,于是,由香用角色扮演帮她。但角色扮演时只有捂住耳朵和哼唱歌曲可以有些帮助,就有了唱歌技能——“outa”技能。
?爸爸妈妈进入到支持者的行列。
?妹妹又在“模仿”她,招惹她,贵石子捂着自己的耳朵,唱着歌跑向妈妈那里,妹妹很惊讶,也唱着歌,两个女孩儿一起跑向妈妈那里,看到贵石子的妈妈一下子明白了,也唱起了歌(提醒贵石子正在学习她的“忽略”妹妹的技能),那场面滑稽又欢快。三个人一起唱着歌,一起大笑不止……
分析:妹妹的模仿,更可以看成是招惹和纠缠,对于同样是孩子的贵石子来说,她没有好的办法来摆脱,就引发了一系列的“暴力”事件,直到把妹妹弄哭,妹妹告状,自己被训斥……好似这么无休止地循环下去,长时间也让贵石子的性格变得古怪,不仅反应在对待妹妹上,包括在学校的行为变化应该也有关系。当贵石子唱着歌“躲避”妹妹的招惹,跑向妈妈,妹妹跟着后面唱着歌也跑向妈妈,妈妈见此情形“运用提醒技能”也唱着歌,三个女人一起唱着歌,又滑稽又欢快。从前的问题现在好像变成了一个好玩的游戏,贵石子再也不会因为妹妹的模仿而火冒三丈了,妹妹也渐渐地失去了模仿的兴趣。我想那一刻,她们都知道了,她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是吧。
案例8:驯服暴力(八岁)
说明:成功治疗结束后的一段时间以后暴力行为重又出现的现象并不少见。在这种状况下,把以前的成功当作是后续治疗的一个基础,会对新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现象:以前费边用椅子、破酒瓶攻击同学,甚至老师,现在变成只攻击他的父母。
片段:?控制自己的愤怒,并保持冷静。好处:跟父母一起去旅行,在控制好情绪之前;不再自责、羞愧。
?费边的技巧:深呼吸、幽默的方式回应;平静的口吻跟父母就事论事地谈话。
?角色扮演:曾经失控的场景回放,付于不同的结局。
分析:学习过技能法的孩子,学起来应该更快更顺畅一些,费边想出了好多技巧来控制自己的脾气,说明他有很强烈地学会这个技能的愿望。通过“角色扮演”来练习这个技能,跟父母一起把曾经失控的场景回放一遍,再换作“冷静的手法”把那些场景戏剧性地重新演绎一遍,好似费边在找回“正确”的自己,补偿自己在现实中的过错;和父母角色互换,也会让费边体会到他的曾经“做法”给父母带来的伤害以及父母对他的爱从未停止。之后费边还向容易攻击别人的马力欧演示自己怎样保持冷静的:深呼吸;忽略别人的语言攻击,或者直接离开那个场景。他已经开始把学会的技能传授给他人了。
案例9:一次愉快的家访(八岁)
说明:办公室约见可以更好地掌控会谈的进展,而登门拜访因会不可控的无关打扰而更有挑战性。在这种情形下,技能法可以帮助专业人员更好地把控谈话的结构、内容和目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开始引入儿童技能教养法之前,跟孩子的家庭细心地建立正向的亲和关系是何等的重要。
现象:詹姆士惹乱子、顶嘴、不听话,喜欢打断别人讲话……
片段:?故意叫错孩子们的名字,来现实与这个家庭(六个孩子,有个酗酒的父亲)建立联结。
?聊夫妻争吵的原因,表达对这位母亲的理解。
?詹姆士擅长什么?交流好玩而让人振奋,让詹姆士一条不落地记下关于他,家人提到的优点。
?这里詹姆士最突出的优点是什么,怎么做到的?
?用1——10分表示詹姆士的行为从差到完美打分。去年的表现,妈妈给了1分,看看詹姆士现在这么多优点(西蒙提醒了大家)现在妈妈给詹姆士打了6分。他再做些什么就能把他的分数从6分提升到7分呢?一点儿改变的事就行。引出“更好地倾听”技能。
?有技能名字和“魔法宝贝”。
?假如六周后从“时间机器”里走出来的你真的变成了这个样子,会有什么不同呢?(好处)
?骑马来庆祝。
?分别“击掌”!
?通知学校,得到学校支持。
分析:?首先要做一些特别的努力来与一个家庭建立联结,如故意叫错孩子们的名字,如与妈妈的深入交谈,表示理解。
?列出一大堆詹姆士的优点,而不是从问题中找技能,谁不喜欢听赞美呢?谁会嫌赞美声太多呢?
?把去年和现在的詹姆士行为表现让妈妈打分,体现詹姆士的巨大进步,如果再进步一点点,希望他作出什么改变?找出眼前要学的技能——“更好地倾听”。
?找魔法宝贝,通过想象一个场景,在西蒙的细致描述下,詹姆士看到了“一头公牛”,便成为詹姆士的内在力量。
?通过“穿越时空”让詹姆士明白了学会“更好地倾听”技能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好处,再到庆祝,我想詹姆士能停下学习技能的脚步吗?
?包括最后“击掌”,也有深意,既是詹姆士对大家的承诺,我想,詹姆士此时一定看到了“支持者”们对他的期待。
案例10:学习守时(八岁)
说明:孩子的老师指出了这个男孩的关键问题,专家们把问题转为学习的技能,提出建议,获得孩子的认可。没有技能定义,没有魔法宝贝,没有庆祝,但周边所有人都对他学习新技能给予了积极的支持。
现象:奥利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最干扰奥利一整天生活的是他从来不跟其他孩子一起在课间休息之后按时回到教室。
片段:?奥利需要学会在课间休息之后跟大伙儿一起回到教室。奥利同意了。
?计划:在打铃前五分钟,学校的助理会过去提醒奥利;课间休息快结束了,又来提醒。
?学校里所有的大人合力来支持奥利,提醒或称赞他。
?孩子们也都参与进来支持奥利。
分析:我想,这个案例中的奥利在学习“在课间休息之后跟大伙儿一起回到教室”的这个技能,最需要的就是大家的真诚鼓励和善意提醒。而“提醒”在这个案例中最突出,是最大亮点。
案例11:不再害怕假面具(八岁)
说明: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在开始练习新技能以前,充分建立孩子对学习技能的信心是何等的重要。当你知道自己曾经克服过了很多的恐惧,那么就会更有信心去克服新的恐惧了。
现象:从幼儿园起,比雅就莫名地害怕假面具和假发。建议她带比雅去做心理治疗,因为她的反应实在有些超乎寻常。
片段:?取名“细碎的恐惧”,为什么?就像细碎的沙子很容易被变成勇气。“惊人的勇气”技能。
?你以前也害怕过很多其他的东西,现在都不再害怕了,对吗?蜜蜂、小虫虫。
?怎么做到不再害怕了?仔细研究蚂蚁;游泳很好玩,忘记注意那些飞虫了。“鬼”,因为长大知道没有这回事。
?怎么练习你的“惊人的勇气”呢?看图片。
?给每个假面具都起一个可笑的名字,每次看都觉得很搞笑。
分析:?从什么时候开始真正帮助到比雅克服恐惧了呢?我觉得从帮助比雅回忆以前战胜过的那些恐惧开始,从害怕过的蚂蚁身上学到研究恐惧,从飞虫身上学到分散注意力(?)从“鬼”这点上学到成长的力量。
?练习:从看图片开始,并给每个假面具都起可笑的名字,看完了图片集,等于看完“搞笑集”。多么有创意!这是一种神奇而迅速有效的好办法。
案例12:一个孩子,三个技能(九岁)
说明:这个故事讲述了如何运用儿童技能教养法帮助孩子面对多重的困扰。在处理这类的案例时,把最困难的问题暂时搁置,从比较简单的一两个技能着手,通常是比较明智的。
现象:简最大的问题是拒绝上厕所而把大小便解在裤子里。
片段:?从最容易的入手,让他先学着开口,谈谈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跟他父母沟通,如果简说出他们不能接受的话,他们能否能接受?得到积极回应。
?约翰跟简沟通学习的技能。
?学习技能的好处:简:不会再肚子疼。爸:可以更多的考虑他的感受。妈:他会更快乐,更容易帮助他。
?练习:通过有意识地对简提一些问题,让他练习表达自己的看法。
?计划:每天至少一次问简对一些事的看法。
分析:?简如何开口说话,是简众多问题中最简单的了,从简单入手通常更容易获得成功。
?在讨论的过程,一方面得到了父母的积极回应,给简增强信心和动力,另一方面在家庭里为简营造一种沟通的氛围。我在想,沉默的简应该是在一个平时缺少沟通“沉默”的家庭长大的,起码是一个外因。
?有计划,为练习的延续性提供保障。
?在约翰劝说简学技能时,告诉了简爸妈他的爱和担心,让简流下了眼泪,我想约翰已经与简建立了联结,这是成功了一半。
案例13:学会好好地下楼梯(十岁)
说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确保孩子知道他学习的技能,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练习。
现象:威利,全身性发育迟缓,总是以极快的速度从三层的楼梯上飞奔而下,并发出很大的噪声。
片段:?演示:辅导老师牵着威利的手一步一步地走下楼梯,班主任老师站在楼梯的下面抬头看着他们。
?威利再自己一个人走一遍。
分析:是的,在大家的关注和陪伴下走一遍,再走一遍就可以了。先演示,而且是“众目睽睽”之下,体现大家对他学习这项技能的重视,然后自己独自再走一遍,并给以肯定。我想,威利从此会“规范”地下楼梯了。
案例14:改掉说脏话的坏习惯(十岁)
说明:它很好地诠释了跟孩子一起合作找到预防退步的方法是多么重要。的确,“预防退步”在整个的技能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现象:莱纳斯说脏话。
片段:?莱纳斯还提到了一个叫纳文的支持者,这是我想象中的一个朋友。
?别人的提醒很容易激怒他。
?学习下一个技能——“举手发言”。
分析:?我很困惑于莱纳斯会提出想象的技能者,不仅有名字,还有长相……揣测这孩子脑子里应该是怎样的世界。
?提醒会激怒他,然后告诉他提醒很必要,关键是这里的孩子习惯了技能法,习惯了学习技能是“我们自己的事”,想到这个学校的一句格言作为结束很合适:孩子是没有问题的,只有学习的技能。
案例15:克服对蜘蛛的恐惧(十岁)
说明:这个故事关于如何使用儿童技能教养法帮助孩子治疗恐惧症的。儿童技能教养法可以与其他治疗形式的治疗同时展开。
现象:劳拉从四岁起就饱受蜘蛛恐惧症的折磨。表现出情绪紊乱,有几种不同的人格障碍,做三年的密集型的心理治疗。
片段:?交流起初,劳拉都无法提“蜘蛛”这个名字而无动于衷。但交流中还是无意至少提到了两次,她表现平静。
?想到起个“珍珠恐惧”一个没有恶心感、好听的名字。
?你记不记得以前有过什么其他的恐惧,后来消失了呢?黑暗、小虫子、怪物……
?你知不知道自己敢做什么呢?你能做什么呢?(学习什么样的技能)我可以通过阅读来了解它们啊。书本上、互联网上,只要不看图片只看文字。
?即使你已经能够克服你的恐惧了,有时候也会有反复,恐惧会回来,你希望支持者怎么帮助你?提醒“嘿,想一想那些你曾经克服过的恐惧!”
?劳拉要买毒蜘蛛作为宠物。帮她了解适不适合买。
分析:?起个好听的名字是个不错的主意,起码谈论时,不再让劳拉觉得那么恶心了,就像在谈一件普通的事情,甚至有趣的事情。
?回想以前恐惧的其他事是如何消失的,或者说是如何被自己战胜的,那些战胜恐惧的体验和经验可以拿来用,既增强自己的信心,看自己战胜了那么多恐惧,这个恐惧也会被自己战胜。还有那些方法是拿来用的有效手段。看,她最终不是想出了办法来吗?“了解它们”就是从之前经验中得来的方法。
?在劳拉要买毒蜘蛛作为宠物这件事上也让我吃惊不小,而且仅仅是在聊天的第二天。这个“变化”也太大了吧,她还不太敢看蜘蛛图片呢?然后妈妈帮她了解这种选择是否正确。
技能法让受训者更近地接近“真实真相”,运用“技能”向“问题”一点点,一步步靠近,然后掀开“问题”神秘的面纱,“噢,原来是这样的呀!”那个困扰以久的“?”变成了“!”。
案例16:把水当牛奶喝(十岁)
说明:这个故事是儿童技能教养法的一种创造性的应用,在这个案例中,孩子是通过教授其他人来学习技能的。
现象:奥利弗自四岁起被诊断患有队斯伯格综合症。还有对各种气味、口味,以及各种东西(太冷或太热)的极度敏感。
片段:?干吗要学喝牛奶以外的其他东西呢?你有哪些擅长的技能?
?实际上你也有喝水的技能,只是它现在藏在了什么地方。我在想我们该怎么把它弄出来呢?你是怎么开发出你的视窗编程技能的?
?这个办法能帮你培养喝水的技能吗?你在互联网上搜索关于水的信息可以帮到你吗?(曾通过查找信息获得了有关驯狗的知识)。
?怎么训练一只拒绝喝水的狗去喝水的。
?你能表演一下吗?喝水。
?我需要学习喝水,你能教我吗?角色互换。
?我敢说,如果是温水你就喝不下了,对吗?(激降法)表演。
?如何提醒。
?击掌成交。
分析:这是一个有趣的案例。?引入喝水技能,从会的技能的开始怎么做到的,到怎样帮助狗喝水的。
?演示、表演:怎么操作的,表演一下吗?到教别人喝水,一步步地,什么叫诱敌深入,什么叫步步惊心,再请君入瓮。我想,运用技能法,不仅有丰富的学识和创意,还要熟悉运用“孙子兵法”。
?“不过,一定要是冷水才行,我敢说,如果是温水你就喝不下了,对吗?”走到这一步,已“无路可退”,真是司马昭之心呀,不管乐不乐意,只有硬着头皮将“表演”继续下去,(多么符合一个男孩子的特点)是的,他跨出了那一步,甚至不需闭上眼睛就做到了,“啊哈,牛奶!”这小子“上了当”还这么幽默一下。众人大笑。.
是的,有些是我们本来具有的能力,只是暂时藏了起来,只是需要在“需要“的时候演示一下。看看,我本来就会。
案例17:在家庭游戏中改善厌食症(十岁)
说明:这个故事展示了儿童技能教养法如何被灵活地运用于整个家庭中。
现象:桑德拉的问题是拒绝吃普通的食物。
片段:?让我们看看能不能把厌食症的大问题暂时放在一边,让别的事情上下点儿工夫呢?我们不专门对桑德拉,而是让家里每个人都同意学习一个技能?设计成一个家庭游戏。
?做计划,宣布全家人参与的新游戏。制定一套游戏规则。
?在愉快地交流氛围里,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学习技能。
?大家一致同意彼此支持和帮助,共同学习新技能。竞赛、彼此监督、鼓励和表扬,用暗号提醒,避开桑德拉厌食症的话题,绝口不提。
?桑德拉真的变了。
分析:?无论如何,人不是总喜欢在聚光灯下生活的,即使自己再喜欢表现。适当的被“忽略”留下更多空白,更多静下来思考的机会,特别对“大问题”来说,这个案例做得如此热闹非凡,又如此不动声色。
?一个游戏让全家人紧紧地偎依在一起,这种正向的氛围大家都很享受。桑德拉在这种氛围里,显然她被深深感染了。她对待食物“不经意”的举动说明了这点。我想,桑德拉已经想好了该做些什么改变了,对,她做好准备了!
案例18:教养法和《古兰经》(十一岁)
说明:下面的故事就是胡史默德如何运用儿童技能教养法和《古兰经》跟孩子们工作的一个经典案例。
现象:朴亚在家里不是很听话,总是跟父母顶嘴。
片段:?父母对朴亚有着很高的期许。这是关键诱因。
?任何时候,家长和老师留意并记录朴亚有尊重父母的言行。
?PPT展示朴亚一直以来的优秀成绩。
?要表现出对父母的尊重,都要做些什么呢?
?角色扮演。
分析:?我们在发现孩子的“问题”时,往往最大的“问题”根源来自父母,来自家庭。在此告知天下的父母,也提醒自己,身为父母,我们对自己的孩子了解多少?我们该如何正确表达我们对孩子的爱?其实朴亚的父母最该学习技能法的,而聪明可爱的朴亚是可以“不医而愈”的。
?记录朴亚平时尊重父母的表现,展示美德,角色扮演,便是具体地教朴亚如何学习“尊重父母”的方法。我想,上面第一点才是关键。
案例19:帮助离异家庭的孩子找回幸福感(十一岁)
说明:我们也许无法改变那些困扰的根源,但仍然可以帮助孩子们发展足够的技能,以强化他们内心的抗压能力去面对当前的困境。
现象:父母的分开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阴影,非常愤怒而且抑郁,在新的学校不愿结识任何人,也没有归属感。
片段:?你觉得怎么样才能让你变得开心起来呢?学习什么呢?需要学会更好地沟通。
?角色扮演。尝试表达与沟通,释放内心的压抑。
?演员一样去演绎每天的生活,尝试用不伤人的方式与人沟通,找到喜欢的自己。
?学习专注于自己开心的事,学会“忽略”不开心的事,用本子记下美好的事件,或画画。
分析:?怎么让自己开心起来呢?怎么与人更好地沟通呢?我想,首先将自己的内心“打开”,才能敞开沟通之门,才能真正开心起来。治疗师不止一次地直接告诉她:这不是你的错。不是你的错,这是关键的一句话,不仅仅安慰,更是卸下了萨拉身上的枷锁,不是你的错,不需要“扛到自己的肩上”,卸下了负担,郁积于内心的困惑和痛苦慢慢散开,“打开”了自己。
?角色扮演,“三思再开口,生活更容易”,做生活中的演员,这是练习,也是在自我疗伤。家庭破裂对孩子的影响本身就很难抚平的,只有在时间的淘洗中,让孩子会学“忽略”一些人或事,慢慢走出来。
?画画画出生活中的美好,与朋友一起编剧目,让她注意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太多了,便投身进去,建立对生活的美好希望。我想这是治疗抑郁症的好办法。
案例20:学会跟老师好好相处(十一岁)
说明:这个故事讲述了她是如何帮助一个十一岁的被诊断为多动症和多动秽语综合症的男孩重新建立跟老师的良好关系的。
现象:吉特喜欢说三道四,模仿别的同学甚至老师。
片段:?等他安静下来,自己有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改善和老师的关系?有不同意见先不说,留到课间休息再说。
?从1分到10分,这一点你现在能做到几分?(7分)
?为什么是7分,而不是4分、5分呢?很多时候,我虽然不同意她,但什么都没说。
?站到10分上,有什么感受?为什么?没有争论,看到自己安静了一些。老师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不同?老师比平常好,我不说话了。
?怎么做才能从7分变成10分呢?引出技能学习。
分析:?与受训者建立联结,必须等对方平静下来,否则无法打开沟通大门,直到对方开始“打开”自己。
?打分和“状态线”的运用,让他从挑剔别人转入到自我察觉,提升了自我察觉的能力,这察觉能力也直接影响到他的行动。当让他站到10分的地方,他立刻拒绝说,不,我不能,我不配站到10分那里,我就站在9分这里。这种非常正向的影响,吉特的行为和自信心都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打分和“状态线”的方法治疗师用得非常灵活,而且,很适合吉特。不是吗?
案例21:培养耐心可以克服过度活跃(十二岁)
说明:儿科医生给她开了处方药利他林(海参多动症的药),但家长不愿意给卡拉服用,他们希望能找到一种非药物的治疗方法。
现象:超重、多动症、无法集中精力,也非常冲动和情绪化,没人理她,很孤单。
片段:?妈妈给卡拉列出一串要学习的技能,首先应该学习的是在集体场合下控制自己的冲动,轮到自己再说话。?在下一次约谈时,克里斯蒂娜邀请了卡拉所在学校的老师参加,并不失时机地帮助卡拉建立学习的信心。?当你感觉很不耐烦的时候,怎样让自己有耐心地在那里等待呢??你怎么能记得这么做呢??她同意让老师在班级宣布这个计划,同意让老师在她的课桌上放一个日记本,大家都可以在本子上记下她的点滴进步。?卡拉很骄傲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表示愿意把这个技能扩展到她生活的其他地方。
分析:?药物毕竟有副作用,身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能通过其他方面的外力作用解除孩子的病痛或苦恼。?这是一个用心的妈妈,举例出孩子一堆要学的技能,并从中找出最合适的技能来学习。?尤其是在困扰中的孩子,鼓励和赞赏应该尤为可贵,因为他们的全身蒙上了一层“问题”硬壳,本身得到鼓励和赞赏的机会较少,所以内心更为渴望。只有爱和鼓励、赞赏的言行去软化那层硬壳。?卡拉同意老师在班级宣布这个计划,同意大家在日记本上记下她的点滴进步,其中可能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卡拉希望得到大家正向的关注。在这样氛围下,卡拉应该更容易处于战胜“问题”,学会技能的良性循环之中。
案例22:学习控制玩游戏的时间(十四岁)
说明:这个故事比较有意思的部分是,它的处理看似跟儿童技能教养法的主要原则(不是停止错误的行为,而是学习正确的做法)有些矛盾。细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你会发现,虽然孩子所确定的技能是“限制游戏的时间”,本质上还是专注培养其自控能力,而不是停止做错的事。
现象:尼罗几年前被诊断为阿斯伯格综合症,不善于与人交往,无节制玩游戏。
片段:?聊尼罗玩游戏,引出不愉快的事。
?曾试图起草使用机算机的协议。
?学什么样的技能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没有人提醒他,恐怕他还是没有能力自己退出游戏。)
?使用计算机的协议。
?“正向的闲话”就是说当着尼罗的面跟别人讲尼罗的进步。
分析:孩子一旦迷上游戏是一件令家长头疼的事。我的孩子也一样,喜欢玩游戏,而且是那种很入迷地玩游戏,在孩子玩游戏时,你会看到孩子从未有过的专注和痴迷。你在想着“堵死”孩子玩游戏,不如考虑让孩子如何“适当”的玩游戏而不太影响学习和生活,毕竟爱玩是天性。我们可以静下心来谈谈,比如订个协议,控制每天玩的时间,或每周固定玩的时间,而且玩游戏也不是可怕的猛虎,即使是,你只会喊救命,而不想着避开,或做点什么怎样让凶残的猛虎变“温顺”呢?
当然玩什么样的游戏还是需要家长关注的,色情的、暴力的、有害的游戏是必须剔除的。
案例中的尼罗是个爱听“正向的闲话”的人,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每个成人都是。学着真诚地夸赞,常常夸赞,换来的往往是孩子正向的成长。
不同于前面的案例,一般为个体案例,下面呈现的都是在团体里运用儿童技能教养法。
案例23:“懒虫子”和“工作蚁”
说明:这个团队决定运用儿童技能教养法激活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在这个故事以及其他的一些故事里,老师们都是用一种非常好玩的方式在班级里引入这个儿童技能教养法的。
现象:没力气,没主动性,不愿意翻书,不想做学校的功课,做事半途而废……
片段:?我们得知最近有个什么东西传染到了斯德哥尔摩地区的许多学校,但没人知道那是什么东西。表现症状如学生的表现,说明学生被“传染”了。
?取名“懒虫子”,找到了“工作蚁”来打败。
?计划。都做完作业得到石子,放入瓶子里,在瓶满了开庆祝会。
?万一计划没有被好好地执行怎么办呢?变成“工作蚁”。要是感觉很难时,你们打算怎么办?
分析:全体性,共同学习同样的技能——做完学校的作业,大家在共同的目标下共同努力,营造出一种积极正向的氛围。有计划,保障了持续性。他们说,最大的变化就是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更好了,而且,在大家的努力下庆祝会真的好棒。
正好有老师总结道,带来的变化并不一定要花很大的气力,你只要简单地坚持不懈地使用清晰的目标和正向的鼓励就能做到。
案例24:一所荷兰小学
说明:这小学的规模很小,大约有250名左右的孩子,而且还在减少。
现象:学生缺乏基本教养,暴脾气,习惯于用“男子汉气概”来赢得同伴——“杂乱无章”。
片段:?全校师生一起制订一个计划来支持全校的孩子们学会“慢慢而安静地进出学校”。
?同学们参与讨论,大家最终达成一致,认为这是个值得为之努力的目标。
?征集意见箱,收集孩子们关于庆祝会的好点子。
?提议公示,大家投票推选最好的提议。
?联系当地的媒体来报道这个活动。
?演练,至少一周。
?对几个比较捣蛋的孩子还要做一些强化的工作。
?用他们期盼的那个大的庆祝会来互相提醒。
分析:?对于“杂乱无章”的学校,老师们也试图想办法解决:加强管制;建立惩罚制度;排队出校门,让全校的孩子们学会“慢慢而安静地进出学校”的共同技能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让孩子们参与进来讨论这很关键,这毕竟是孩子们的事,还要征求他们同意,讨论最终达成一致,共同去努力的目标已确定,毕竟是孩子的事,有什么提议,共同投票推选,完成目标有隆重的庆祝活动,像一个巨大的美味蛋糕就在孩子们能看到的不远处,只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就能享受得到。
?联系当地媒体报道,孩子们,每一个孩子该不会不努力吧?如果有同学“疏忽”了自己的举止,我相信会有一大帮同学来提醒他该如何做的,老师们只管一边看着孩子们怎么约束自己,提醒他人的,不用担心这些细节问题,因为每个孩子都会做得很好。
案例24:一起学习新技能
说明:尼尔和芭芭拉邀请了五个年龄在九岁到十一岁的男孩参加儿童技能教养法的项目。这个故事介绍了如何在一组孩子中使用儿童技能教养法,通过彼此的互相技能来完成技能学习。
片段:?约见孩子的家长老师,讨论每个孩子存在的问题,以及学习什么技能,达成一致。
?邀请每个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一起做了一个开放式的讨论。帮助他们克服行为方面的一些问题,大人们希望他去学习的新技能,以及充分挖掘学习新技能给孩子带来的好处。得到孩子们的同意。
?连续七周里,每周都要跟这五个男孩子开一次会,探讨每个人掌握的技能,分享经验。为什么学习这些新技能对他们这么重要。结果挖掘出很多有益的结论。
?男孩子热切渴望周围人了解他们正在学习的新技能。
?每个人都做了详细的练习计划。
?第三周,明星布莱尔来学校讲述自己怎样设立目标如何实现的。
?四周,孩子们开始策划庆祝活动。
分析:?这种集体学习技能,与孩子家长和老师一起讨论孩子应该学习的技能,并得到孩子们的同意,孩子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毕竟这是孩子自己的事。
?定期孩子们在一起交流,大家都是为了学习技能而来的,虽然各有各的技能,可以畅所欲言,相互分享经验,相互鼓励和支持,可以给彼此更多动力和信心,每一个人的“正向”努力化为群体的“正向”效应。倒退时大家互相鼓励可以迅速回到练习的正轨上,而且孩子之间有孩子自己的沟通方式,是成人取代不了的。
案例25:怎样让班集体变得更好
说明:这个班里有24个孩子,年龄在十一岁左右。班主任非常欢迎斯维特兰娜老师每周一小时跟孩子们做持续六周的互动。
口号:如何把我们的班级变得更棒。
片段:?故事:没有“问题”这回事,只要学一些新技能,就是非常棒的班集体。
?“儿童技能教养法”的活动,每个孩子都要想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社交方面需要提升的能力,作为自己学习的技能。
?邀请家长和高年级学生作为他们的支持者。
?每周开一次例会,庆祝。
?项目结束后收到班主任和孩子们的积极反馈。
分析:?压根就没有“问题”这回事,让每一个孩子认识到只要自己学习某个技能,就可能变得非常棒,每个孩子都可以非常棒的,这个班集体就是最好的。所以技能学习可以给我们的班级带来积极正向的改变。
?家是每个人的爱的港湾,所以孩子的学习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鼓励,还有大孩子的示范和榜样作用也是少不了的,所以大孩子也成了他们的支持者。
?通过练习手册详细项目,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操作性和持续性。
?形成多样的分组学习和班级讨论,更是激发了孩子们的潜在能力,创造力和正向成长。
案例26:改善特殊班级的氛围
说明:这个班主任对班上的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的破坏行为深感忧虑,这些十一到十三岁的孩子,有些是低智商的,有些是有学习障碍的,还有一些有严重的行为问题。
她们想找到一个好方法来跟孩子们一起工作,而开发出一套流程式的做法,便于老师们都能运用。
片段:?他们的梦想是找到一份工作,让父母以他们为骄傲。自己在哪些方面做一些改善(为了梦想)?
?自我评估。“流星”的技能作为自我改善的起点。
?讨论学习技能的好处。
?相互采访,技能掌握的如何,什么时候展示过,有哪些好办法。
?家长会,支持者。
?单独交流。
?庆祝会上孩子表演精心准备的节目。
体会:?对于这些特殊孩子,可能他们深知自己的状况,梦想变得很低(长大能找到一份工作,让父母为他们骄傲),不禁让人为之动容。他们还仅仅是一群孩子,该是有许多“崇高而伟大”梦想的时候。他们只想长大有一份工作,相信他们会非常认真地对待他们要学习的技能。
?自我评估上更能看清他们对自己的了解,知道自己缺什么,需要学什么,技能法必将给他们带来希望。他们一定会这么想。
?在相互采访环节上,我们能看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会做的更好。
?支持者,我们知道他们更需要,尤其是他们的父母,那是他们力量的源泉,能让父母成为支持者是件多么美好的事,必将给他们在学习技能中带来强大的动力。
?他们也可以为我们带来耳目一新的表演,是的,这个项目不仅仅改善了班级的氛围,增进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更为他们带来了活力和动力。
“给家长的一封信”、“给全班同学的一封信”、“鼓励的来信”这些举例是为了更方便于我们使用儿童技能教养法。在使用时甚至可以直接套用。“鼓励的来信”来自于孩子们心目中的魔法宝贝,魔法宝贝作为孩子内在力量的一个代表,能够以各种想象的方式来支持孩子的技能的学习,孩子更愿意听从魔法宝贝给他们的建议,孩子往往容易被某种神秘的充满想象的物种所吸引,即使明明知道背后是某个大人。
“实施儿童技能教养法的关键点”,实践之前需要考量的几件事:
1、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
如果没有跟孩子建立足够的亲密关系,就无法跟孩子展开合作。有很多方法,比如跟孩子一起玩耍、做游戏,对他们的爱好和喜欢的活动感兴趣,跟孩子们谈论他们的愿望和担忧。你可以告诉他们你的工作。展示技能法给他们看。还有一个特别有效的方法就是询问孩子以前曾经克服过什么困难,或者到目前为止已经掌握了什么技能。
2、要学习的技能需征得孩子的同意
要想征得孩子的同意,就要用尊重的方式提出你的建议。“当……时,你的老师(家长)想……你怎么想呢?你觉得这样好吗?”记得避免把自己放到那个劝说的角色里。要去问孩子的家长和支持者,让他们来给孩子解释为什么学习这个技能对孩子很重要。
如果孩子拒绝学习,绝不提倡哄骗孩子去学习。好一些的做法退一步,问一问孩子自己想学习什么其他技能,也就是“迂回”的方式。
3、学习的技能一定是“可做的”
这意味着,孩子能够在角色扮演中或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或者展示出这个技能。比如“学习不大喊大叫”就不是“可做的”技能,但“学习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我的失望”就是“可做的”技能。
4、针对精神紊乱中的特殊行为特征
如多动症、自闭症、行为紊乱、发育障碍、焦虑症和情感障碍等都是一些综合症,运用技能法,需要就其紊乱紊乱特征做一个清单,也就是孩子真正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清单,可以依照这个清单来确认孩子需要学习的技能。比如问:他的紊乱在行为上是如何表现的?或这个紊乱带给他什么样的问题?
使用儿童技能教养法时,一步一步地去完成整个过程是一个很安全的做法。但是,一旦你学会了一些经验,你就可以根据情形省掉几步,或者改变顺序来自由发挥了。
6、为受挫或遭遇阻碍事先做好准备
使用儿童技能教养法的时候,你必须要有遭遇挫败或退步的准备,如孩子最初的动力慢慢消退了,从前的问题又回来了,或者跟家长或老师的合作比预期更加困难等。许多情况下,这些困难是可以战胜的,但也一定有一些情况,需要把其他一些形式的治疗与儿童技能教养法结合起来。也许,在那些情形下,只有把不同的方法结合起来才是最合适的方法。
7、从更高的层面上看儿童技能教养法
儿童技能教养法在本质上并不是一个需要严格遵从的方法或者流程,它其实更是一个建议,一套指南,帮助我们学会用尊重的、合作的以及富有创意的方式跟孩子们和他们的家庭一起工作。
本册书,22个体案例和5个团体案例,来自于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只可惜没看到中国的案例,对了,在“译者序”看到了“冬冬的故事”,冬冬不是很享受于妈妈爸爸、富尔曼和他自己之间的角色扮演吗?还用了一首诗作为自己的魔法宝贝呢!)许多案例生动呈现,震撼心灵。
三岁的沙里尔德因为尿裤子需要学习在什么时间停下来倾听自己的身体;四岁的威立奥兴致勃勃地反复演练着迅速穿衣服的“汽车技能”;可怜的自闭症孩子杰西的奇迹变化;兄弟帮助下的欧莱如何解决尿裤子的问题;埃米尔又怎样与“恐怖”的狗宝宝亲密接触的;一个成为消防队长的自闭症男孩——杰克逊,他几次挣扎着,最终“打开”了自己,拥抱了这个世界;还记住了一位日本小女孩贵石子的歌唱技能吗,让人忍俊不禁,祝福她们幸福的一家;费边与父母角色互换,感受到父母的苦痛和对他的爱;“一次愉快的家访”更像是一次拯救,拯救了这个有六个孩子的庞大家庭……是的,太多鲜活的案例,每个孩子都有一些细小的需要通过学习技能而解决的成长中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治疗师介入其中,好似郑重按下“暂停”或“回放”键,与孩子一起玩耍沟通,建立联结,释放孩子心中的魔法宝贝,召集孩子的支持者,一起来支持孩子学习他正在上演的人生舞台上,在“暂停”时或“回放”中发现的所缺失的技能。
用这本书末尾一段作者的话作为结束语最适合不过了:
“我的信念是:孩子们生来就具足资源,他们能够克服自己的困难,能够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我们的职责不是解决他们的问题,而是欣赏他们的天赋,为他们的创造力注入活力,这样我们就可以尽力做到不干扰孩子的成长之路了。”原创:www.simayi.net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小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