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念珠菌在低渗脱水下是否会破裂?

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红细胞在低渗尿中常发生A.凝固B.皱缩C.溶解D.红细胞淡影E.肿胀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念珠菌性阴道炎B.老年性阴道炎C.滴虫性阴道炎D.宫颈息肉E.子宫内膜炎2A.睾丸炎B.前列腺炎C.附睾炎D.阴囊炎E.精囊炎3A.脾功能亢进B.肝硬化C.胃溃疡D.胰腺疾病E.急性肠胃炎4A.前列腺液呈淡乳白色、半透明状B.前列腺炎时呈黄色C.前列腺炎时量减少D.50岁以上者pH降低E.50岁以上者pH增高5A.慢性胰腺炎淀粉酶活性显著增高B.胰腺癌增高C.急性胆囊炎增高D.尿淀粉酶活性可高于血液的一倍以上E.急性胰腺炎发病12~24h开始增高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儿科学复习题.doc 5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儿科学复习题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儿科基础、营养性疾病
1. 小儿各年龄分期,正确的是:
围产期,生后脐带结扎至生后7天
新生儿期,生后脐带结扎至生后56天
婴儿期,生后至满2岁之前
幼儿期,生后满1岁至满3岁之前
学龄前期,生后5岁至满7岁之前
2. 10个月的小儿,标准体重是:
3. 2岁小儿,标准体重、身长是:
4. 12个月小儿,标准头围是:
5. 正常小儿,前囟闭合的年龄是:
6. 1 岁半小儿,乳牙数应为:
7. 开始出第一颗恒牙的年龄是:
8. 乳牙出齐的最晚年龄是:
9. 3岁小儿,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约为:
10. 骨龄超前见于:
生长激素缺乏症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肾小管酸中毒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以上都不是
11. 1岁小儿的动作能,错误的是:
会自己坐起来
会骑三轮车 E
会弯腰拾东西
12. 小儿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是:
生后最初6个月
6个月至1岁
1岁至2岁 D
13. 2岁后,身高平均每年增加:
14. 可有出牙迟缓的疾病, 除了:
严重的营养不良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苯丙酮尿症
21三体综合征
15. 矮身材伴四肢短小,面容特殊且智力低下者是: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功能减低症
严重的营养不良
软骨发育不良
苯丙酮尿症
16. 小儿时期上,下部量的比例,错误的是 :
出生时上部量大于下部量,中点在脐上
2岁时中点在脐下
6岁时中点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之间
12岁时中点在耻骨联合上缘
6岁时上部量与下部量相等
17. 小儿前囟检查的意义,错误的是:
前囟过小见于小头畸形
前囟过大见于佝偻病 C
前囟饱满见于脑膜炎
前囟凹陷见于脱水者
前囟早闭见于克汀病
18. 学龄期的特点中,错误的是:
各系统器官都发育到接近成人水平
脑的形态已基本与成人相同
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热
发病率较前为低
体格生长稳步增长
19. 青春期的特点中,错误的是:
生长发育加快,体重身高增长迅速
生殖器官迅速发育,趋向成熟
神经内分泌调节趋于稳定
常可出现心理、行为、精神方面的变化
有时可有甲状腺肿大及高血压
20. 小儿机体发育所遵循的规律是:
是一个连续平均的过程
年龄越大发育越快
婴儿期发育最快
各系统发育快慢一致
体格上的个体差异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小
21.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
先会用全掌抓握,而后能用手指抓握
先会画图,后能画直线
先学会记忆,后发展到感觉事物
22. 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中,错误的是:
宫内发育阻滞可影响小儿生后的生长发育
青春期开始较早者,最终身高相对高
年龄越小受营养的影响越大
疾病对小儿生长发育的阻挠十分明显
生活环境对小儿性格和精神智能发育有影响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医学微生物学习题绪 论一、选择题 A型题 1. 下列微生物中,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立克次体 B. 真菌 C. 衣原体 D. 病毒 E. 螺旋体 2. 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胞质内细胞器完整的微生物是: A. 立克次体 B. 真菌 C. 衣原体 D. 病毒 E. 螺旋体 3. 第一次用显微镜观察到各种形态的微生物的伟人是: A. 吕文虎克 B. 巴斯德 C. 柯霍 D. 伊凡诺夫斯基 E. 弗莱明 4. 创用固体培养基和细菌染色技术,使得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成为可能的伟人是: A. 吕文虎克 B. 巴斯德 C. 柯霍 D. 伊凡诺夫斯基 E. 弗莱明 5. 首次研制了炭疽疫苗、狂犬病疫苗的伟人是: A. 吕文虎克 B. 巴斯德 C. 柯霍 D. 伊凡诺夫斯基 6. E. 弗莱明 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 单细胞,结构简单 B. 原始核、细胞器不完善 C. 二分裂方式繁殖 D. 有细胞壁 E. 对抗生素敏感 7. 有关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错误的描述是1 A. B. C. D. E.无核质 无核膜和核仁 细胞器不完善 具有胞浆膜 仅有核质、无核的形态二、填空题 1. 微生物可以按细胞结构特点,分为 于 。 。这些微生 、 、 三种类型。 2. 细胞的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呈环状裸DNA团块结构,无核膜、和核仁的微生物属 3. 寄居在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对人无害的细菌称为 或 5. 支原体、放线菌、 、 。 。 和 均属于 型微生物。 、物在机体健康或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抵抗力低下时才导致疾病,这类微生物又称为 4. 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称为三、名词解释 1. 微生物 2. 非细胞型微生物 3.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4.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5. 致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 6. 条件致病微生物 四、问答题 1. 根据微生物大小、结构、组成等,可把微生物分成几大类?特点如何? 2. 简述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种类与特征。 第 1、2 章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 2.微生物学 3.医学微生物学 4.代时 5.细胞壁 6.肽聚糖或粘肽 7.脂多糖 8.质粒 9.荚膜 10.鞭毛 11.菌毛 12.芽胞 13.细菌 L 型 14.磷壁酸 15.细菌素 16.专性需氧菌 17.热原质 18.专性厌氧菌 19.抗生素 20.兼性厌氧菌 21.菌落 二、填空题: 、 和 三大部分 1.医学微生物包括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 、 、 、 、 微生物。 3.病毒必须在 内才能增殖,为 型微生物。 、 、 和 4.正常菌群对人体具有 5.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2、,共六类等作用. 6.细菌的基本形态有 、 和 。 和 两种,其中 不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7.细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有 8.细菌的菌毛有 和 两种,前者与 有关,后者具有 作用。 9.经革兰染液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是 菌,被染成红色的是 菌。 10.细菌的特殊结构有 、 、 和 。 11.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包括 、 和 3 种成分。 、 构成。 12.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 13.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肽聚糖,是由 、 和 构成。 14. 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 ,加热溶化经冷却凝固后即成;当加入 时,即 成半固体培养基。 15.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绝大多数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 ,而结核杆菌繁殖一代用时 为 。 16.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测细菌 。 17.根据菌落的特点可将菌落分为光滑型菌落、 和 。 18.SS 琼脂培养基含有胆盐、 枸橼酸、 煌绿, 可抑制革兰阳性菌和 的生长,常用于 的 分离和培养。 和 两种。 19.细菌色素分为 20.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复杂的菌体成分的细菌称为 ,只能以有机物 为原料合成菌 体成分及获得能量的细菌称为 。 2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包括充足的 、适宜的 、合适的酸 碱度和必需 的气体环境。 22.大多数致病菌生长的最适 PH 值为 , 最适温度为 , 而结核杆菌生长 的最适 PH 值 为 ,霍乱弧菌生长的最适 PH 值为 。 、 、 和 23.细菌群体生长的生长曲线可分为 四个时期,细菌的形态、染色、生理等性状均较典型的是 期。 、 、 、 、 。 24.培养基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 三.单项型选择题 1. 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个体微小; B.分布广泛; C.种类繁多; D.可无致病性; E.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2. 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 A.螺旋体; B.放线菌; C.病毒; D.细菌; E.立克次体 3. 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 A.螺旋体 B.放线菌; C.真菌; D.细菌; E.立克次体 4. 有关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体形小于 1mm 的生物;B.单细胞的小生物; C.不具备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D.体形小于 1μm 的生物; E.以上均是错误的 5.与动物细胞比较,细菌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结构是( ) A.核蛋白体;B.线粒体;C.高尔基体;D 细胞膜;E 细胞壁 6.与细菌的运动有关的结构是( ) A.鞭毛;B.菌毛;C.纤毛;D 荚膜;E 轴丝 7.与内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是( ) A.外膜; B.核膜; C.线粒体膜; D.荚膜; E.细胞膜3 8.芽胞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 ) A.抗吞噬作用; B.产生毒素; C.耐热性; D.粘附于感染部位; E.侵袭力 9.细菌的“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 ) A.mRNA.; B.核蛋白体; C.质粒; D.异染颗粒; E.性菌毛 10.与细菌粘附于粘膜的能力有关的结构是( ) A.菌毛; B.荚膜; C.中介体; D.胞浆膜; E.鞭毛 11.无细胞壁结构的微生物是( ) A.革兰氏阴性菌;B.真菌; C.支原体; D.衣原体; E.螺旋体 12.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 ) A.鞭毛 B.细胞质 C.细胞膜 D.核质 E.细胞壁 13.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 ) A.肽聚糖; B.蛋白质; C.鞭毛; D.核酸; E.脂多糖 14.细菌所具有的细胞器是( ) A.高尔基体; B.内质网; C.中介体; D.线粒体; E.核蛋白体 15.与致病性相关的细菌结构是( ) A.中介体; B.细胞膜; C.异染颗粒; D.芽胞; E.荚膜 16.G+与 G-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 ) A.聚糖骨架; B.四肽侧链; C.五肽交联桥; D.β-1,4 糖苷键 E.N-乙酰葡糖胺与 N-乙酰胞壁酸的排列顺序 17.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理是( ) A.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B.抑制细菌的核酸代谢; C.抑制细菌的酶活性; D.破坏细胞壁中的肽聚糖; E.破坏细胞膜 18.有关 G+菌细胞壁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 A.主要成分是粘肽; B.含有磷壁酸; C.对青霉素敏感; D.含有大量脂多糖; E.易被溶菌酶裂解 19.溶菌酶杀灭细菌的作用机理是( ) A.裂解肽聚糖骨架的β-1,4 糖苷键; B.竞争肽聚糖合成中所需的转肽酶; C.与核蛋白体的小亚基结合; D.竞争性抑制叶酸的合成代谢; E.破坏细胞膜; 20.下列哪种结构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 A.细胞壁 B.芽胞 C.细胞膜 D.细胞质 E.核质 21.G-菌细胞壁内不具有的成分是( ) A.粘肽 B.磷壁酸 C.脂蛋白 D.脂多糖 E.外膜 22.G+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 ) A.粘肽 B.脂蛋白 C.外膜 D.脂多糖 E.以上均不是 23.维持细菌固有形态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荚膜 D.芽胞 E.细胞质 24.溶菌酶对 G+菌的作用是( ) A.破坏磷壁酸; B.裂解粘肽的聚糖骨架; C.损伤细胞膜; D.抑制菌体蛋白的合成; E.抑制四肽侧链与五肽桥链的联结; 25.有关质粒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因; B.为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C.具有自我复制;传给子代的特点 D.可从一个细菌转移至另一个细菌体内 ; E.可自行丢失 26.关于细菌的核,错误的描述是( )4 A..具有完整的核结构; B.为双股 DNA.; C.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遗传物质; D.无核膜; E.无核仁 27.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 ) A.细胞壁 B.荚膜 C.芽胞 D.核质 E.细胞膜 28.关于细胞壁的功能不应包括( ) A.维持细菌固有形态; B.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C.具有抗吞噬作用; D.具有免疫原性; E.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29.细菌缺乏下列哪种结构在一定条件下仍可存活(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质 E.以上均可 30.有关荚膜描述错误的是( ) A.具有免疫原性,可用于鉴别细菌; B.可增强细菌对热的抵抗力 ; C.具有抗吞噬作用; D.一般在机体内形成; E.化学成分可是多糖,也可是多肽等 31.下列物质中不是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一种是 A.色素 B.细菌素 C.热原质 D.抗毒素 E.抗生素 32.大肠菌素是属于 A.色素 B.抗生素 C.内毒素 D.外毒素 E.细菌素 33.去除热原质最好的方法是 A.蒸馏法 B.高压蒸汽灭菌法 C.滤过法 D.巴氏消毒法 E.干烤法 34.下列哪一项不是抗生素范畴 A.可由真菌产生 B.可由放线菌产生 C.可由细菌产生 D.只对产生菌有近缘关系菌有杀伤作用 E.对微生物有 抑制作用 35.菌落是指 A.不同种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 B.细菌在培养基上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 C.一个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 D.一个细菌细胞 E.从培养基上脱落的细菌 36.下列有关菌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分为 S,R 和 M 型菌落; B.肉眼可见; C.由一个细菌形成; D.一个菌落包含成千上万个细菌 E.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 37.研究细菌性状最好选用哪个生长期的细菌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以上均可 38.属于专性需氧菌的是 A.葡萄球菌 B.肺炎球菌 C.结核杆菌 D.大肠杆菌 E.伤寒杆菌 39.属于专性厌氧菌的是 A.破伤风杆菌 B.大肠杆菌 C.痢疾杆菌 D.炭疽杆菌 E.脑膜炎球菌 40.细菌在下列哪个生长期中最易出现变异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以上均可 41.繁殖速度最慢的细菌是 A.链球菌 B.大肠杆菌 C.破伤风杆菌 D.葡萄球菌 E.结核杆菌 42.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不应包括 A.色素 B.细菌素 C.热原质 D.维生素 E.以上均不是 43.大肠杆菌的靛基质试验为阳性,是因为大肠杆菌能分解 A.含硫氨基酸 B.葡萄糖 C.乳糖 D.色氨酸 E.枸橼酸盐5 44.有关热原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G-菌的热原质就是细胞壁中的脂多糖 B.可被高压蒸气灭菌所破坏 C.液体中的热原质可用吸附剂或过滤等方法除去 D.是许多 G-菌、少数 G+菌的一种合成性代谢产物 E.注入机体可致发热反应 45.属于细菌分解性代谢产物的是 A.热原质 B.硫化氢 C.外毒素 D.维生素 E.抗生素 46.细菌素的特点正确的是 A.是某些细菌产生的一类蛋白质; B.具有抗菌作用,可抑制菌体蛋白的合成; C.可用于细菌分型; D.与抗生素不同,抗菌谱窄,仅对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抑制作用; E.以上均是 47.对人致病的细菌大多是 A.专性厌氧菌 B.专性需氧菌 C.微需氧菌 D.兼性厌氧菌 E.以上均不对 48.下列哪项试验不是细菌的生化反应 A.靛基质试验 B.动力试验 C.甲基红试验 D.糖发酵试验 E.硫化氢试验 49.下列有鉴别意义的细菌代谢产物是 A.靛基质 B.色素 C.H2S D.酸和气体 E.以上均是 50.与细菌致病作用有关的代谢产物不包括 A.热原质 B.细菌素 C.内毒素 D.外毒素 E.侵袭性酶 四.问答题 1.试比较 G+菌与 G-菌细胞壁结构的特征和区别? 2.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差异的生物学意义 3.细菌特殊结构的生物学意义。 4.细菌形态结构特征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5.细菌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几个期?简述各期特点. 6.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7.简述厌氧菌厌氧原理 第 3 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消毒 2.灭菌 3.防腐 4.无菌 5.无菌操作 6.正常菌群 7.菌群失调 二、填空题 1.化学消毒剂杀菌或抑菌的作用机理是 , 和 。 2.干热灭菌法包括 , , 。 3.巴氏消毒法常用于消毒 和 。 4.常用的湿热灭菌法包括 , , 、 和 。 5.紫外线杀菌机理是 ,导致细菌 和 。 6.环境中的有机物对细菌有 作用,其可与消毒剂发生反应,使消毒剂的杀 菌力 7.普通琼脂培养基灭菌可采用 法。 8.手术室空气消毒常采用 法。 9.用于新生儿滴眼,预防淋球菌感染常用的消毒剂是6 10.葡萄球菌对其敏感,常用于浅表创伤消毒的消毒剂是 。 有效。对芽胞需要提高消毒剂的 11.一般化学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只对细菌的 和 方可奏效。 12.影响化学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 、 和 等。 13.常用于消毒饮水和游泳池的消毒剂是 和 。 和 的消毒。 14.生石灰可用于 15.酚类消毒剂包括 和 。 三、单选题 1.关于紫外线杀菌不正确的是 A.紫外线杀菌与波长有关;B.紫外线损伤细菌 D.NA.构型;C.紫外线的穿透力弱,故对人 体无害;D.紫外线适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E.一般用紫外线灯做紫外线的杀菌处理 2.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是 A.灭菌效果最可靠,应用最广;B.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的物品 C.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 内的所有微生物 D.通常压力为 2.05kg/C.m2 E.通常温度为 121.3℃ 3.对普通培养基的灭菌,宜采用 A.煮沸法 B.巴氏消毒法 C.流通蒸汽灭菌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E.间歇灭菌法 4.关于乙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浓度在 70~75%时消毒效果好 B.易挥发,需加盖保存,定期调整浓度 C.经常用于皮肤 消毒 D.用于体温计浸泡消毒 E.用于粘膜及创伤的消毒 5.欲对血清培养基进行灭菌,宜选用 A.间歇灭菌法 B.巴氏消毒法 C.高压蒸汽灭菌法 D.流通蒸汽灭菌法 E.紫外线照射 法 6.杀灭细菌芽胞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是 A.紫外线照射 B.干烤灭菌法 C.间歇灭菌法 D.流通蒸汽灭菌法 E.高压蒸汽灭菌法 7.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 A.高压蒸汽灭菌法 B.流通蒸汽法 C.间歇灭菌法 D.巴氏消毒法 E.煮沸法 8.酒精消毒最适宜浓度是 A.100% B.95% C.75% D.50% E.30% 9.关于紫外线,下述哪项不正确 A.能干扰 D.NA.合成 B.消毒效果与作用时间有关 C.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 D.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E.穿透力强 10.关于消毒剂作用原理是 A.使菌体蛋白变性 B.使菌体蛋白凝固 C.使菌体酶失去活性 D.破坏细菌细胞膜 E. 以上均正确 11.紫外线杀菌原理是 A.破坏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 B.使菌体蛋白变性凝固 C.破坏 D.NA.构型 D.影响细 胞膜通透性 E.与细菌核蛋白结合 12.血清,抗毒素等可用下列哪种方法除菌 A.加热 56℃30min B.紫外线照射 C.滤菌器过滤 D.高压蒸汽灭菌 E.巴氏消毒法 13.判断消毒灭菌是否彻底的主要依据是 A.繁殖体被完全消灭 B.芽胞被完全消灭 C.鞭毛蛋白变性 D.菌体 D.NA.变性 E.以上7 都不是 14.引起菌群失调症的原因是( ) A.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B.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明显改变;C. 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明显改 变 D.正常菌群的增殖方式明显改变; E. 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 15.关于正常菌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 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 B.肠道内的痢疾杆菌可产生碱性物质拮抗其他 细菌; C.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是需氧菌;D.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E.在人的一生 中,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 16.关于菌群失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菌群失调进一步发展,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症就可称为菌群失调症; B.菌群失调症又称为菌群交替或二重感染; C.长期使用抗生素会改变正常菌群成员的耐药性,从而引起菌群失调症; D.可使用生态制剂治疗菌群失调症;E.内分泌紊乱也会引起菌群失调症; 17.实验室常用干烤法灭菌的器材是( ) A.玻璃器皿;B.移液器头;C.滤菌器;D.手术刀、剪;E.橡皮手套 18.关于煮沸消毒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煮沸 100℃5 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B.可用于一般外科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的消 毒; C.水中加入 1-2%碳酸氢钠,可提高沸点到 105℃;D.常用于食具消毒; E.不足以杀死所有细菌。 19.杀灭物体表面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 A.灭菌;B.防腐;C.无菌操作;D.消毒;E.无菌 20.新洁尔灭用于皮肤表面消毒的常用浓度是( ) A.0.01~0.05%;B.0.05~0.1%;C.1~5%;D.10%;E.2% 四、问答题 1.试述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2.试述湿热灭菌的原理和种类 3.简述肠道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 4.什么是菌群失调与菌群失调症,其机制如何? 第 4、5 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 5. 噬菌体 6. F 、F 菌、F 质粒 1.转化 2. 转导 3. 溶原性转换 4. 接合 7.质粒 8.普遍性转导 9.局限性转导 10.耐药突变 11.突变 二、填空题 1.当噬菌体基因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时,该噬菌体称为 ,该细菌称为 . 2.根据噬菌体和宿主菌作用的相互关系,可将噬菌体分为 和 . 3.细菌基因的转移方式包括转化、 、 和 。 4.几种质粒可共存于一个细菌中,表明这些质粒间有 。有些质粒不能共存, 称 。 5.卡介苗是 失去毒力制成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可用于预防 。 6.L 型细菌是指 细菌,培养应用 培养基。 。 7.介导细菌间遗传物质转移的噬菌体是8 8.有 F 质粒的细菌能产生 。 、 、 、 。 9.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 10.细菌核质外的遗传物质是 。 11.可传递接合性 R 质粒的基因由 和 组成。 12.有荚膜的肺炎球菌毒力 ,其菌落形态是 型。 三.选择题 1.下列细胞中,不受噬菌体侵袭的是 A.淋巴细胞 B.真菌细胞 C.细菌细胞 D.螺旋体细胞 E.衣原体细胞 2.下列细菌中,产生毒素与噬菌体有关的是 A.破伤风杆菌 B.白喉杆菌 C.霍乱弧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大肠杆菌 3. 白喉杆菌产生外毒素是因为其基因发生了 A.转化 B.转导 C.接合 D.突变 E.溶原性转换 4.下列哪项不是噬菌体的特性 A.个体微小; B.具备细胞结构; C.由衣壳和核酸组成; D.专性细胞内寄生; E.以复制方式增殖; 5.前噬菌体是指 A.以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 B.进入宿主菌体内的噬菌体; C.尚未感染 细菌的游离噬菌体; D.尚未完成装配的噬菌体; E.成熟的子代噬菌体。 6.有关质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质粒是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B.质粒是细菌必需结构; C. 质粒不是细菌必需结构;D.质粒是双股环状 DNA.; E.质粒可独立存在于菌体内; 7.有关耐药性质粒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由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决定因子组成;B. 耐药传递因子和 F 质粒的功能相似; C.R 质粒的转移是造成细菌间耐药性传播的主要原因; D.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 R 质粒基因突变所致; E. 耐药决定因子可编码细菌多重耐药 性 8.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方式主要是 A.接合;B.转导 C.转化 D.突变 E.溶原性转换; 9.转化过程中受体菌摄取供体菌遗传物质的方式是 A.胞饮;B.通过性菌毛 C.通过噬菌体 D.细胞融合 E.直接摄取 10.突变使细菌遗传物质发生下列那种改变( ) A.质粒丢失;B.溶原性转换 C.基因重组 D.核苷酸序列改变 E.以上均是 11.细菌的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 A.供体菌与受体菌直接接触;B.不需供体菌 C.不需受体菌. D.需噬菌体 E.需质粒; 12.L 型细菌的特征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对青霉素不敏感;B.抗原性改变;C.呈多形性;D.革兰氏染色多为阴性; E.需用低渗含 血清培养基; 13.H-O 变异属于( ) A.毒力变异;B.菌落变异; C.形态变异;D.鞭毛变异; E.耐药性变异; 14.在细菌之间直接传递 DNA 是通过( ) A.鞭毛;B.普通菌毛; C.性菌毛;D.中介体; E.核糖体; 15.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到受体局的过程,称为( ) A.转化;B.转导;C.突变;D.接合;E.溶原性转换; 四、问答题9 1.细菌遗传变异的医学意义是什么? 2.细菌耐药性变异的机制是什么?预防的措施是什么? 3.举例说明细菌变异的类型。 第 6 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感染 2.侵袭力 3.毒血症 4.败血症 5.带菌者 6.内毒素 7.外毒素 8. 菌血症 9.脓毒血症 10.类毒素 11.菌群失调 12.条件致病菌 13.致病菌 14.细菌毒力 15. 侵袭力 16.医院内源性感染 17.医院感染 18.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19.医源性感染 20.非特 异性免疫 二.填空题 1.病原菌的致病性与其具有的毒力,侵入的 及 有密切关系。 2.细菌的毒力是由 和 决定的. 3.细菌的侵袭力是由 、 和 构成. 4.内毒素是 菌细胞壁中的 成分. 和 组成. 5.内毒素是由脂质 A, ,菌体抗原(O 抗原)是 . 6.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是 7.类毒素是由 经甲醛处理制备而成,可刺激机体产生 . 8.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 ,可用甲醛处理制备 . , 和肠毒素. 9.根据外毒素的作用机理不同,可将外毒素分为 10.抗毒素可由 或 刺激机体产生. 11.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结构主要有皮肤与粘膜屏障, 和 . 12.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的结果有 吞噬与 吞噬两种. , , , 。 13.内毒素的毒性作用有 14.目前所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 . , 等. 15.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有 16.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有 , . 17.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结构有 等. , , 等 18.病原菌侵入机体能否致病与 有密切关系. 19.细菌侵袭性酶有 , , 等 20.定居于人 和 中的微生物群叫做正常菌群. 21.医院内感染的方式包括 、 和 。 三.单项选择题 1.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 A.荚膜 B.菌毛 C.异染颗粒 D.脂多糖 E.磷壁酸 2.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 A.毒素 B.血浆凝固酶 C.热原质 D.细菌素 E.透明质酸酶 3.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 A.荚膜 B.菌毛 C.血浆凝固酶 D.芽胞 E.透明质酸酶 4.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A.鞭毛 B.普通菌毛 C.荚膜 D.性菌毛 E.芽胞10 5.革兰阳性菌类似菌毛作用的成分是 A.肽聚糖 B.M 蛋白 C.膜磷壁酸 D.壁磷壁酸 E.SPA 6.有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 A.菌毛 B.荚膜 C.M 蛋白 D.血浆凝固酶 E.透明质酸酶 7.细菌内毒素的 成分是 A.H 抗原 B.肽聚糖 C.O 抗原 D.荚膜多糖 E.脂多糖 8.内毒素的中心成分是 A.特异性多糖 B.脂多糖 C.核心多糖 D.脂质 A E.脂蛋白 9.内毒素不具有的 毒性作用是 A.食物中毒 B.发热 C.休克 D.DIC E.白细胞反应 10.关于内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B.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C.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D.性质稳定, 耐热 E.只有当菌体死亡裂解后才释放出来 11.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B.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耐热,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仍不能将其破 坏 D.经甲醛处理可制备成类毒素 E.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12.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 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可制备成类毒素 C.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 D.化学组成是脂多 糖 E.耐热 13.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A.破伤风痉挛毒素 B.霍乱肠毒素 C.白喉外毒素 D.肉毒毒素 E.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 素 14.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 A.伤寒沙门菌 B.霍乱弧菌 C.肉毒梭菌 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E.脑膜炎奈氏菌 15.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破伤风杆菌 C.肉毒梭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肠炎沙门菌 16.抗毒素 A.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 B.可中和游离外毒素的 毒性作用 C.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 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D.可中和细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 E.B+C 17.类毒素是 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B.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C.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D.细菌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 18.下述细菌中可引起菌血症的是 A.破伤风梭菌 B.伤寒沙门菌 C.白喉棒状杆菌 D.肉毒梭菌 E.霍乱弧菌 19.带菌者是指 A.体内带有正常菌群者 B.病原菌潜伏在体内,不向体外排菌者 C.体内带有条件致病菌者 D.感染后,临床症状消失,但体内病原菌未被彻底清除,又不断向体外排菌者 E.感染后,临床症状明显,并可传染他人者 20.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叙述,错误的是 A.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 B.与生具有,人皆有之 C.对某种细菌感染针对性强 D.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E.对入侵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11 21.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是 A.补体 B.溶菌酶 C.抗生素 D.乙型溶素 E.白细胞素 22.关于抗感染免疫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屏障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B.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抗感染的第二道防线. C.体液免疫主要针对胞外寄生菌的感染 D.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寄生菌的感染 E.抗体与 细菌结合可直接杀死病原菌 23.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为 A.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改变 B.正常菌群的遗传性状改变 C.肠蠕动减慢使细菌增多 D.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E.各种原因造成的免疫功能亢进 24.关于正常菌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 B.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产生大量的碱性物质,能拮抗肠道细菌感染 C.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为需氧菌,少数为厌氧菌 D.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 E.在人的一生中,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 25.正常菌群的有益作用不包括 A.抗肿瘤作用 B.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 C.合成维生素 D.与外来菌竞争营养物质 E.刺 激补体合成 26.细菌由局部侵入血流,在血中繁殖,产生大量毒性物质,而引起人体中毒,称为( ) A.毒血症;B.脓毒血症;C.病毒血症;D.败血症;E.菌血症 四.问答题 1.简述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因素,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2. 请列表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3. 试述条件致病菌的致病原因. 4.简述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 第 7 章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与诊断 一、名词解释 1.血清学诊断 2.培养基 3.基础培养基 4.选择培养基 5.鉴别培养基 6.菌落 二. 填空题 、 有直接关系. 1.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结果的准确与否和标本的选择、 2.辅助诊断风湿热的抗“O“实验属于 。 3.血清学试验一般需作两次,其血清分别取自疾病的 和 。 第二次抗体效价比第一次 时方有诊断意义。 4.对流行性脑炎患者进行细菌学检查,可采集的标本有 、 和 。 5.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时,从有正常菌群部位采取的标本应接种于 培养基或 培养基。 6.细菌感染实验室检查中,常用的血清学方法有 、 和 三 大类。 7.属于直接凝集反应的血清学试验有 和 。 三.单项选择题 1.目前在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中,使用减毒活疫苗比使用灭活疫苗普遍,关于其原因下述不正确 的是 A.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灭活疫苗12 B.减毒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的持续时间比灭活疫苗长 C.减毒活疫苗能在机体内增殖或干扰野毒株的增殖及致病作用,灭活疫苗则不能 D.减毒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分泌型 IgA, 故适用于免疫缺陷或低下的患者 E.减毒活疫苗一般只需接种一次即能达到免疫效果,而灭活疫苗需接种多次 2.白百破三联疫苗的组成是 A.百日咳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B.百日咳死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C.百日咳死疫苗,白喉死疫苗,破伤风类毒素 D.百日咳活疫苗,白喉活疫苗,破伤风死疫苗 E.百日咳活疫苗,白喉死疫苗,破伤风死疫苗 3.使用时要注意防止Ⅰ型超敏反应的免疫制剂是 A.丙种球蛋白 B.胎盘球蛋白 C.抗毒素 D.白细胞介素 E.干扰素 4.关于胎盘球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健康产妇的胎盘和婴儿脐带中提取制备 B.一般含 IgM C.一般不会引起超敏反应 D.主要用于麻疹,甲型肝炎和脊髓灰质炎等病毒性疾病的紧急预防 E.免疫效果不如高效价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5.伤寒病人发病第一周内,分离病原菌应采取的标本是 A.血液 B.尿液 C.粪便 D.呕吐物 E.脑脊液 6.咽喉假膜标本涂片染色后,镜检出有异染颗粒的棒状杆菌,其临床意义在于诊断 A.结核病 B.军团病 C.白喉 D.脑脊髓膜炎 E.百日咳 7.一般需经 3~4 周培养才能见到有细菌生长的细菌是 A.结核分枝杆菌; B.淋病奈氏菌; C.空肠弯曲菌; D.炭疽杆菌; E.军团菌 8.在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A.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 B.采取局部病变标本时要严格消毒后采集 C.标本采集 后立即送检 D.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处标本 E.标本容器上贴好标签. 9.关于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时错误的是 A.试验阳性说明机体接触过相应的病原体; B.单次试验阳性不能完全证明新近感染; C. 试验阴性不能完全排除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 D. 试验阳性即有诊断意义 E.双份血清标本,后者抗体效价比前者高四倍或四倍以上时有诊断意义. 10.不符合脑膜炎球菌送检标本要求的一项是( ) A.采集标本注意无菌操作; B.根据该病原菌主要存在部位;C.采集标本一般应在使用抗菌 药物之前 D.采集的标本要立即送检; E.标本送检过程中要立即保持低温和干燥. 四.问答题 1.请列表比较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2.请简答实验室进行细菌学检查时对标本采集和送检的要求. 3.根据培养基性质和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几类?每类各举一种常用培养基. 4.简述革兰染色的原理、主要步骤,结果及其实际意义? 第 8 章 病原性球菌 一、名词解释 1.SPA 2.血浆凝固酶 3..M 蛋白 4.链道酶 5.链激酶 二、填空题 、 、 1.化脓性球菌主要包括革兰阳性球菌如 和革兰阴性球菌如 、 、等. 试验阳性是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标志. 2.13 3.病原性球菌中能引起毒素性食物中毒的是 . 4.葡萄球菌所致疾病主要有侵袭性疾病和毒素性疾病两大类 ,其中毒素性疾病主要包 、 括 、 、 . 5.按溶血现象链球菌可分为 、 、 三大类. 6.在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球菌时常做 、 试验. . 7.培养脑膜炎球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8.脑膜炎球菌的致病因素有 、 、 . 9.脑膜炎球菌的形态呈 ,在患者脑脊中多位于 内,革兰染 色 . 10.检查流脑患者或疑是流脑患者可采取 、 、 等标本, 进行微生物学检查. 带菌者检查主要采取 11.脑膜炎球菌抵抗力极弱,对 、 、 等均高度敏感. 12.亚急性细菌型心内膜炎的病原体是 . 13.在不形成芽包的细菌中, 抵抗力最强的是 . 14.链球菌感染易于扩散 ,其原因是该菌能产生 ; 浓汁稀薄是因为该菌产生 所致. 方式传播, 引起 . 15.淋球菌主要以 16.能产生自溶酶的球菌有 、 . 17.SPA 的生物学活性是: 可与 分子的 非特异性结合. 及 两大类感染. 18.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 19.A 群溶血型链球菌可引起化脓性感染、 及 . 及 部位的正常菌群. 20.甲行溶血型链球菌是 21.胆汁溶菌试验可用来鉴别 菌与 菌. 22.肺炎球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 ,可引起 . 菌和 菌. 23.奈氏菌属包括 24.脑膜炎球菌初次分离培养时需在提供 气体的 配养基中生长 . 菌及 菌不能耐受低温 。 25. 三 .单选题 1.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耐盐性强 B.在血平板上形成完全透明的溶血环 C.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病 变比较局限 D.不易产生耐药性 ,抵抗力强 E.革兰阳性菌 2.下列哪项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点 A.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 B.产生溶血素 C.分解甘露醇 D.产生耐热核酸酶 E.胆汁溶解试验阳性 3.葡萄球菌致急性胃肠炎的致病因素是 A.杀白细胞素 B.溶血毒素 C.肠毒素 D.血浆凝固酶 E.红疹毒素 4.SPA 在致病中的作用是 A.抑制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因其有抗原性 C.是一种毒素 D.能破坏吞 噬细胞 E.在菌体表面形成保护层 5.葡萄球菌的培养特性是 A.营养要求高 ,必须在血平板上才能生长 B.均能产生金黄色色素 C.分解菊糖14 产酸 D.耐盐性强, 可在含 10%~15%NaCL 的培养基中生长 E.专性需氧 6.关于乙型溶血型链球菌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链球菌属中致病力最强的 B.感染容易扩散 C.可引起超敏反应性疾病 D.产生多种外毒素 ,故可用类毒素预防 E.对青霉素敏感 7.用于辅助诊断风湿热的抗"O"试验原理是 A.溶血反应 B.凝集反应 C.凝集溶解反应 D.血凝抑制反应 E.毒素与抗 毒素中和反应 8.肺炎链球菌的致病因素主要是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荚膜 D.菌毛 E.侵袭性酶 9.关于淋球菌 ,下列错误的是 A.Gˉ肾性双球菌 B 人是本菌唯一宿主 C.通过性接触传播 D.新生儿可 经产道传播 E.女性感染个者比男性严重 10.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 A.产褥热 B.风湿热 C.猩红热 D.波状热 E.以上都不是 11.自鼻咽拭子中分离出一株细菌 ,其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 ,胆汁溶解试验阳性 ,最可能 是哪中细菌 A.乙性溶血型链球菌 B.甲型溶血型链球菌 C.绿脓杆菌 D.副溶血性弧菌 E. 肺炎链球菌 12.下列哪种细菌感染一般不侵入血流 A.葡萄球菌 B.淋球菌 C.脑膜炎球菌 D.伤寒杆菌 E.链球菌 13.可与 IgGFc 段结合的细菌表面蛋白是 A.M 蛋白; B.Vi 抗原; C.葡萄球菌表面蛋白 A; D.炭疽杆菌荚膜多糖抗原; E.大肠杆菌 K 抗原 14.能产生 SPA 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乙性溶血型链球菌 C.白喉杆菌 D.百日咳杆菌 E.肉毒梭菌 15.目前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以达 A.50% B.50%~60% C.70%~80% D.80%以上 E.90%以上 16.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症的微生物是 A.回归热螺旋体 B.衣原体 C.产气荚膜梭菌 D.肺炎球菌 E.金黄色 葡萄球菌 17.可增强链球菌扩散能力的致病物质是 A.DNA 酶 B.红疹毒素 C.M 蛋白 D.多糖蛋白 E.透明 质酸荚膜 18.根据抗原结构分类 ,链球菌分 20 个群 ,对人致病的 90%属于 A.A 群 B.B 群 C.C 群 D.D 群 E.E 群 19.亚急性新内膜炎是一种( ) A. 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B.衣原体引起的感染;C.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 D.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E.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20.治疗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的抗生素是( ) A.链霉素;B.青霉素; C.灭滴灵;D.红霉素 E.克林霉素 四、问答题 1. 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15 2. 葡萄球菌、链球菌在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有何特点?为什么? 3. 致病性葡萄球菌有哪些重要特点? 4. 简述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的疾病有哪些? 第 9 章 肠道杆菌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Vi 抗原 2.肥达反应 3.S-R 变异 4.不耐热肠毒素 二.填空题 无芽胞杆菌, 随 1.肠道杆菌是一群生物学形状相似的有动力或无动力的革兰染色 排出体外。 2. 大 多 数 肠 道 杆 菌 是 菌群的成员, 在特定条件下也可引起疾病, 故称 为 . ,而大多数致病菌与之相反 ,故此项生 3.肠道杆菌中的多数非致病菌能迅速分解 化反应可作为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的 试验 . 4.肠道杆菌的抗原构造主要是 抗原、 抗原和荚膜(K)抗原 . 5.肠道杆菌 H 抗原为鞭毛蛋白 ,不耐热, ℃24h 才被破坏 , min 即被破坏 , 细菌失去鞭毛后 ,H 抗原消失 ,菌体抗原为露 ,称细菌的 H-O 变异 . ,血循环中白细胞数 . 6.伤寒杆菌死亡后释放的内毒素可使宿主体温 有关 ,含 Vi 抗原的菌株比 Vi 抗原 的菌株对小鼠毒力强 . 7.Vi 抗原与 8.大多数志贺菌不分解乳糖 ,只有 志贺菌呈 乳糖 . 9. 试验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时有重要意义 . 、 、 、 . 10.IMViC 试验是指 11.肠道杆菌抗原主要有 、 和 . 组织时可引起化脓性感染 .引起肠内感染 12.大肠杆菌为正常菌群成员 ,但当侵犯 的大肠杆菌主要有 、 、 、 . 13.产毒性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有 、 . 为主 .肠热症后可获得 . 14.伤寒杆菌免疫以 15.疑似肠热症病人做病原体分离培养采取标本时 ,发病 1~2 周取 ,2~3 周可采 、 取 或 . 16.志贺菌属的细菌通常称为 ,是引起 的病原菌 .按生化反应不同分 、 、 、 四群 .其致病因素主要有 、 , 为 某些菌株还可产生毒性很强的 . 17.分离肠道杆菌一般选用 、 培养基 . 三.单选题 1.关于肠道杆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所有肠道杆菌都不形成芽胞; B.肠道杆菌都为 Gˉ杆菌; C.肠道杆菌中致病菌 一般可分解乳糖; D. 肠道杆菌中非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 E. 肠道杆菌中少 数致病菌可迟缓分解乳糖 2.肠道杆菌不具有的一种抗原是 A.M 抗原; B.H 抗原; C.O 抗原; D.K 抗原; E.Vi 抗原 3.伤寒杆菌 Vi 抗原变异属于 A.毒力变异; B.耐药性变异; C.菌落变异; D.形态排列变异; E.对外界环境抵 抗力变异 4.初步鉴定肠道致病菌与非肠道菌常用的试验是16 A.IMViC 试验; B.甘露醇分解试验; C.乳糖发酵试验; D.胆汁溶菌试验; E. 葡萄糖发酵试验 5.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 O 血清型是 A.O6; B.O25; C.O157; D.O111; E.O158 6.我国城市水饮用卫生标准是 A.每 1000ml 水中不得超过 3 个大肠菌群; B. 每 1000ml 水中不得超过 10 个大肠菌群 C.每 100ml 水中不得超过 5 个大肠菌群; D. 每 100ml 水中不得超过 30 个大肠菌群; E.每 500ml 水中不得超过 3 个大肠菌群 7.我国卫生标准规定: 瓶装汽水、果汁等饮料每 100ml 中大肠杆菌不得超过 A.3 个; B.5 个; C.10; D.50; E.100 8.引起肠道疾病的无动力细菌是 A.沙门菌; B.霍乱弧菌; C.副溶血性弧菌; D.痢疾杆菌; E.肠产毒性 大肠杆菌 9.志贺菌的抗感染免疫在消化道粘膜表面主要的抗体类型是 A.IgM; B.IgG; C.IgD; D.分泌型 IgA; E.IgE 10. 可迟缓发酵乳糖的志贺菌 A.福氏志贺菌; B.宋内志贺菌; C.鲍氏志贺菌; D.痢疾志贺菌; E.B 群志 贺菌 Y 变种 11. 初步将志贺菌从肠道杆菌中鉴别出来的生化反应方法是 A.培养基中加亚碲酸钾; B.菊糖发酵试验; C.尿素分解试验; D.胆汁溶解试验; E.半固体双糖含铁培养基接种试验 12. 伤寒杆菌破溃后释出内毒素使 A.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升高; B.体温不变,外周血白细胞升高; C. 体温不变, 外周血白细胞降低; D. 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数下降; E.体温升高,外周血白 细胞不变 13.目前筛查伤寒带菌者的方法是检测血清的 A.O 抗体; B.H 抗体; C.K 抗体; D.Vi 抗体; E.O 加 Vi 抗体 14.肠热症发热一周内, 检出伤寒沙门菌最高阳性率的方法是 A.血培养; B.尿培养; C.便培养; D.痰培养; E.胆汁培养 15.肥达反应阳性开始于病程的 A.第 1 周; B.第 2 周; C.第 3 周; D.第 4 周; E. 第 5 周 16.伤寒病人进行粪便培养致病菌的最好时期是 A.潜伏期末; B.发病 1~4 天; C. 发病 5~10 天; D. 发病 2~3 天; E. 发病 4 周之后 17.肥达反应有诊断价值的抗体效价, 通常是 A.O 凝集价≥1:40, H 凝集价≥1:40; B.O 凝集价≥1:80, H 凝集价≥1:160; C.O 凝集价≥1:40, H 凝集价≥1:160; D.O 凝集价≥1:160, H 凝集价≥1:80; E.O 凝集价≥1:80, H 凝集价≥1:80 18.关于大肠杆菌,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 B.有鞭毛能运动; C.所有大肠杆菌均是条件致病菌; D.在卫生细菌学中有重要意义; E.是泌尿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 19.伤寒杆菌 Vi 抗体的检查可用于 A.早期诊断; B.判断预后; C.检查免疫力; D.调查带菌者; E.以上都不 是17 20.关于伤寒杆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有 O ,H ,Vi 抗原; B.主要引起细胞免疫; C.可用免役血清鉴定菌型; D.有鞭 毛; E.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 21.下列肠道致病菌的特征错误的是 A.革兰阴性杆菌; B.在 SS 琼脂上为无色半透明菌落; C.除少数外均不分解乳糖; D.抗原构造复杂 ,均有 H ,O 抗原; E.可用免疫血清鉴别型别 22.伤寒的并发症肠穿孔和肠出血常发生在 A.病程第一周; B.病程第二周; C.病程第二周至第三周; D.病程第三周; E. 病程第四周 23.肥达反应的原理是 A.凝集反应 ,用已知抗体测未知抗原; B.凝集反应 ,用已知抗原测未知抗体; C.间接凝集反应; D.协同凝集反应; E.沉淀反应 24.29 岁女性 ,发热 1 周 ,食欲不振、乏力、腹胀、腹泻、脾肿大 .外周血白细胞偏低 ,起 病后曾服退热药及磺胺药 ,发热仍不退 ,临床怀疑为伤寒病 .为进一步确诊 ,首选应做的 检查是 A.肥达反应; B.血培养; C.尿培养; D.粪便培养; E.骨髓培养 问答题 1.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腹泻的致病机制与菌株关系是什么? 2.常见的沙门菌有哪些?致病因素如何?可致哪些疾病? 1. 简述大肠杆菌的致病特点 . 2. 什么是肥达反应?有何意义?分析结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 10 章 弧菌属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霍乱肠毒素 2.弧菌属 二、填空题 、 ,霍乱弧菌标本直接涂片可见 样运动 . 1.霍乱弧菌有两个生物群即 与 结合而成 ,其中 是其毒性亚单位 . 2.完整的霍乱肠毒素由 3.根据霍乱的发病机制 ,治疗霍乱的关键是 ,并同时应用 进行治疗. 4.副溶血性弧菌在含 NaCL 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可引起人类 . 和 。 5. 霍乱弧菌可分为 O-1 群霍乱弧菌. 6. 霍乱弧菌耐 不耐酸,其选择培养基是 。 7 霍乱肠毒素的 A1 肽链作用于腺苷环化酶,使 不断转化为 ,引起 肠液大量分泌,导致严重呕吐腹泻。 8. 霍 乱 弧 菌 主 要 通 过 污 染 的 或 经口传播,致病因素主要 是 、 和 。 二.A 型选择题 1.关于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是 A.碱性蛋白胨水可作为选择增菌培养基;B.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 B.在霍乱病人粪便悬滴标本中可见“穿梭运动”现象。 D.EL Tor 生物型霍乱弧菌抵抗力强,是因为有芽胞形成; E.革兰染色阴性 2.霍乱肠毒素 A.为耐热外毒素; B.为不耐热内毒素; C.B 亚单位与肠上皮细胞受体结合后,协助 A 亚单位进入细胞;18 D.A2 肽链活化后,使肠上皮细胞 ATP 转化为 cAMP,促进肠粘膜细胞的分泌功能; E.A1 肽链与 B 亚单位结合,协助 A 亚单位进入细胞; 3.关于霍乱,错误的是 A.属于烈性消化道传染病; B.人类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 C.病愈后,少数病人可长期带菌;D.病后的免疫力短暂; E.接种霍乱死疫苗可增强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 4.一男性病人,43 岁,剧烈腹泻水样便伴呕吐 1 天。无腹痛,无里急后重。查体,疲倦面 容,皮肤、唇舌干燥,眼窝内陷。血压 80/60mmHg。应首先进行如下何种检查来进行初步诊 断: A.便常规; B.尿常规; C.取粪便标本立即进行直接悬滴检查 D.取耳血立即进行直接悬滴检查 E.碱性蛋白胨水接种 5.下列细菌中有菌毛和鞭毛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脑膜炎球菌; C.肺炎球菌; D.痢疾杆菌; E.霍乱弧菌 三、问答题 1.请简要说明霍乱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2.请简述霍乱肠毒素的组成及致病机制。 第11章 厌氧性细菌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汹涌发酵 2.破伤风抗毒素(TAT) 3.厌氧性细菌 二.填空 1.破伤风杆菌是机体正常菌群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寄生在人体的 部位。 2.破伤风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 部位,使菌体呈 状。 处理后, 消失而 完整的 3.破伤风类毒素是破伤风外毒素经 人工主动免疫制剂。 4.破伤风的治疗应给予注射 中和游离的毒素以及大剂量 杀伤繁殖体 的破伤风杆菌。 5.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部位是 ,作用机理是 。 和 两种毒素。 6.破伤风杆菌可产生 7.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主要对象是儿童、 和 。 8.DPT 三联疫苗是由 、 和 三种成分组成。 感染,引起以 为主要症状的肉毒中毒。 9.肉毒杆菌主要通过 10.肉毒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 部位,使菌体形成 状。 11. 产 气 荚 膜 杆 菌 在 血 平 板 上 形 成 溶血环,在牛乳培养基中出现 现象。 12.产气荚膜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 部位,比菌体 。 13. 破 伤 风 杆 菌 经 感染 ,其感染条件是伤口要具备 .致病因素 是 . 14.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 . 15.在无芽胞厌氧菌感染中,以 最常见 ,临床分离的厌氧菌 70%~80%是该菌 . 16.破伤风感染条件是 、 和 。 三.A 型选择题 1.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引起 A.无芽胞厌氧菌感染; B.厌氧芽胞杆菌感染; C.病毒感染; D.缺陷病毒感染; E.梅毒螺旋体感染19 2.以下关于厌氧芽胞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厌氧芽胞杆菌属于厌氧芽胞梭菌属; B.多数为病原菌,少数为腐生菌; C.内、 外毒素同时致病; D.多引起内源性感染; E.繁殖体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细菌 3.注射 TAT 的目的是 A.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B.对可疑破伤风患者治疗及紧急预防; C.杀灭伤口中繁 殖体的破伤风杆菌; D.主要用于儿童的预防接种; E.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毒素 4.血平板上形成双层溶血环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肺炎球菌; C.破伤风杆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白喉杆菌 5.引起气性坏疽的细菌是 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肉毒杆菌; C.炭疽杆菌; D.分枝杆菌; E. 产气荚膜杆菌 6.疱肉培养基可用来培养 A.枯草杆菌; B.炭疽杆菌; C.百日咳杆菌; D. 产气荚膜杆菌; E.流感嗜血杆菌 7.肉毒毒素的特点是 A.可被肠道蛋白酶水解; B.引起肌肉强直性收缩; C.引起肌肉大块坏死; D.主要经过消化道吸收; E.细菌生活状态下释放 8.肉毒梭菌的芽胞特点是 A.椭圆形 ,位于菌体顶端; B.椭圆形 ,位于菌体次极端; C.正圆形 ,位于菌体顶端; D. 正圆形 ,位于菌体次极端; E. 椭圆形 ,小于菌体 9.肉毒毒素的作用部位是 A.脊髓前脚; B.脊髓后脚; C.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 D.呕吐中枢; E.血管内皮 10. 肉毒毒素的致病机制是 A.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 B.阻碍乙酰胆碱释放; C.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D.与 Ab Fc 段非特异性结合; E.破坏 CD4 T 细胞 11. 高倍镜下形成"汤勺状"的细菌是 A.白喉杆菌; B.枯草杆菌; C.炭疽杆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肉毒梭菌 12. 肉毒病的感染途径是 A.食用污染食物;B.污染伤口;C.节肢动物叮咬;D.吸入污染的空气;E.接触肉毒患者的用品 13. 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的细菌是 A.大肠杆菌; B.无芽胞厌氧菌; C.链球菌; D.变形杆菌; E.白色念珠菌 14. 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可应用 A.抗生素; B.抗毒素; C.类毒素; D.细菌素; E.破伤风菌苗 15. 关于厌氧芽胞杆菌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均为革兰阳性杆菌;B.都能形成芽胞;C.都能通过伤口感染; D.都是厌氧菌;E.主要分布于土壤 16. 关于产气荚膜杆菌的致病性 ,正确的是 A.可引起严重的创伤感染;B.以组织气肿、水肿、坏死为主要病理表现; C.致病因素为毒素和酶;D.可致食物中毒; E.以上均对 17. 下列哪项不是肉毒梭菌的特点 A.肉毒毒素是毒性最强的物质;B.肉毒毒素作用于胆碱能神经末梢,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 C.食入含有肉毒毒素的食物致病;D.革兰染色阳性,形成芽胞,有荚膜;E.肉毒中毒死亡率高 18. 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破伤风的机制是 A.中和游离的外毒素; D.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外毒素; C.抑制破伤风杆菌生长; D. 在补体参与下溶解破坏破伤风杆菌; E.减轻临床症状 19. 正常情况下无芽胞厌氧菌不存在的部位是20 A.子宫腔; B.尿道; C.肠道; D.阴道; E.上呼吸道 20. 下列能产生细胞毒物质的细菌是( ) A.破伤风杆菌; B.结核杆菌; C.幽门螺杆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肉毒梭菌 四、问答题 1.试述破伤风杆菌的感染条件、致病机制和防治原则 . 2.试述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 . 3.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特征包括哪些? 4.简述肉毒梭菌的致病机理 . 第14章 分枝杆菌属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卡介苗(BCG) 2.抗酸杆菌(acid-fast bacilli) 3.结核菌素试验 4.旧结核菌素 (OT) 二、填空题 1.引起人类结核病的结核杆菌主要包括 和 . 2.分离培养结核杆菌常用 培养基 ,形成菌落的时间需 . 3.结核杆菌常用 染色 ,呈 色. 和 抵抗力较强 ,但对 、 、 4.结核杆菌对干燥、 较敏感 . 5.结核杆菌与致病有关的类脂主要有 、 、 、 . 6.结核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有 、 、 等 .最常见的结核病 .抗结核免疫为 ,属于 . 为 7.结核菌素有 和 两种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说明 ;预防结核病可接 . 种 8.结核杆菌对湿热较敏感 ,在液体中加热 ℃ min 即可杀死 . 9.卡介苗是用 菌制备而成的 疫苗. 和 . 10.卡介苗接种对象主要是 三、单选题 1.下列细菌中繁殖最慢的是 A.大肠埃希菌; B.丙型链球菌; C.脑膜炎奈瑟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肺炎 链球菌 2.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菌膜生长的细菌是 A.变形杆菌; B.布氏杆菌; C.肉毒梭菌; D.结核杆菌; E.产气荚膜杆菌 3.结核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A.沙保培养基; B.罗氏培养基; C.疱肉培养基; D.巧克力色培养基; E.亚碲酸 钾培养基 4.细胞壁含脂类最多的细菌是 A.结核杆菌 B.白喉棒状杆菌; C.衣氏放线菌; D.霍乱弧菌; E.幽门螺杆菌 5.与结核杆菌抗酸性有关的成分是 A.索状因子; B.磷脂; C.分枝菌酸; D.蜡脂 D; E.硫酸脑苷脂 6.结核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 ,不可能的是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破损的皮肤; D.泌尿道; E.节肢动物的叮咬 7.不以内毒素或外毒素为致病物质的细菌是 A.白喉棒状杆菌; B.炭疽杆菌; C.结核杆菌; D.绿脓假单胞杆菌; E.布氏杆 菌21 8.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特点是 A.以体液和细胞免疫并重; B.以体液免疫为主; C.为有菌免疫; D.不能通过人 工主动免疫获得; E.可引起 I 型超敏反应 9.卡介苗是 A.经甲醛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 B.加热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 C.发生了抗原变 异的牛型结核杆菌; D.保持免疫原性 ,减毒的活的牛型结核杆菌; E. 保持免疫原性 , 减毒的活的人型结核杆菌; 10. 卡介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 A.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B.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 C.严重结核病人 , 结核菌素试验阴 性患者; D.新生儿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 E.C+D 11. 有关结核菌素试验 ,下述错误的是 A.属于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 B.可检测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状况; C.皮肤反应程 度以局部红肿 ,硬结的直径为标准; D.可检测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E.12—18 小时观察 结果 12. 结核菌素试验为阳性反应 ,下述情况可能错误的是 A.表明机体已感染过结核杆菌; B.表明机体接种卡介苗成功; C.表明机体对结核 杆菌有一定的特异性免疫; D.表明机体对结核杆菌有迟发型超敏反应; E. 表明机体 对结核杆菌无免疫力 13. 从痰中检出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细菌是 A.表皮葡萄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C.甲型溶血型链球菌; D.脑膜炎奈瑟菌; E. 结核杆菌 14. 下列各细菌细胞壁中含脂量最多的是 A.结核杆菌; B.白喉杆菌; C.放线菌; D.霍乱弧菌; E.幽门螺杆菌 15. 关于结合分枝杆菌生物学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专性需氧;B.抗酸染色呈红色;C.菌落表面粗糙呈菜花状;D.耐酸碱;E.耐煮沸,100℃, 15 分钟才死亡 16. 下列各成分与结核杆菌的致病性有关 ,除外的是 A.结核杆菌索状因子; B.磷脂; C.结核杆菌内毒素; D.蜡脂 D; E.硫酸脑苷脂 17. 关于结核菌素试验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可用来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 B.检测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状况; C.作为婴幼 儿结核病的辅助诊断; D.红肿硬结直径大于 0.5cm 为阳性; E.试验阳性说明已感染过 结核杆菌 18. 下列哪种对象最适合接种卡介苗 A.长期低热和咳嗽 ,疑为肺结核的患儿; B.OT 试验阴性的麻疹患儿; C. OT 试验阳 性儿童; D. OT 试验阴性儿童; E. OT 试验阴性的细胞免疫缺陷者 19. 一位 18 岁女学生就诊时主诉:近一个月来咳嗽 ,痰中时有血丝 .消瘦并感疲乏无力、 午 后低热、心悸、盗汗、食欲不振 .医生高度怀疑为肺结核并对其进行临床检查 ,其中痰标 本微生物检查: 痰标本集菌涂片后 ,应选用的方法是 A.革兰染色法; B.墨汁染色法; C.特殊染色法; D.抗酸染色法; E.镀银染色 法 20.痰结核杆菌培养,应选用的培养基是22 A.血平板; B.巧克力色培养基; C.罗氏培养基; D.沙包培养基; E.普通琼脂 培养基问答题 四、问答题: 1.试述结核菌素试验原理、结果判定及意义 . 2.对疑似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采取什么标本?怎样检验帮助诊断? 3.如果要你去幼儿园调查幼儿结核杆菌感染情况 ,你应该如何做? 并提出预防措施. 4.简述抗酸染色的原理和方法以及结果? 5.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实际应用 ? 第 13 章 棒杆菌属 第 15 章 动物源性细菌 第 16 章 其它革兰阴性杆菌 一.名词解释 1.人畜共患病 2.青霉素串珠试验 3.锡克(Schick)试验 4.DPT(白百破三联疫苗) 5.硫磺样颗粒 6.白喉毒素 二.填空 1.鼠疫是一种 的烈性传染病,通过 传染给人。在临床上的 病型有 、 、 。 、 、 ,其中最常见的 2.我国流行的布氏杆菌有 。 是 3.布氏杆菌侵袭力强,主要经 , , , 等途径侵入机体 引起波状热。 4.布氏杆菌是一类革兰染色 短小杆菌,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 布氏杆菌。 5.布氏杆菌感染动物主要引起 ,感染人主要引起 。 酶和 的抗吞噬作用有关。 6.布氏杆菌的侵袭力主要与 7.鼠疫杆菌属于 菌属,引起的鼠疫是 性疾病。 8.鼠疫杆菌革兰染色 ,在陈旧培养基中常呈 。 ,与毒力有关;可制备类毒素的物质 9. 鼠 疫 杆 菌 的 荚 膜 抗 原 是 是 。 和 。 10.鼠疫杆菌产生的毒素有 11.白喉抗毒素可用于 和 . 12.炭疽杆菌的致病因素主要有 、 ,引起的疾病有 、 、 三种类型. 13.军团菌是 的病原体.培养时需提供 和铁时才能生长 .主要通过 传 播. 14.培养白喉杆菌的培养基有 、 ,在 培养基上形成黑色菌 落. 15.白喉毒素由 产生 ,其毒性片段是 ,其能使 灭活 ,从 而抑制易感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 16.锡克试验根据 的原理 ,阳性反应说明 ,阳性反应说明 ,假 阳性反应说明 ,混合反应说明 . 17.白喉的特异性预防方法是 . 18.培养百日咳杆菌的培养基常用 .该菌主要通过 传播 ,引起 .病 后可获 免疫力.预防用 . 19.军团菌广泛存在于各种 ,侵入人体可寄生在 细胞内. 菌,其细胞壁中含大量 . 20.军团菌为革兰23 21.治疗军团菌病首选药物是 ,并可与 联合应用. 菌属 ,是重要的 致病菌. 22.绿脓杆菌属于 23.抵抗百日咳杆菌的再感染主要依靠粘膜局部 ,母体血清 IgG 对新生儿 保 护作用. 24.预防百日咳可接种 或 . 二.单选题 1.关于炭疽杆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革兰阴性大杆菌 ,可形成芽胞; B.有荚膜 ,其与该菌致病力有关; C.是人畜共患病病 原体; D.炭疽毒素由保护性抗原、致死因子和水肿因子三种成分构成; E.临床可致皮肤炭疽、肺 炭疽和肠炭疽; 2.在抗菌免疫中 ,下列不以细胞免疫为主的细菌是 A.结核杆菌; B.军团菌; C.布氏杆菌; D.伤寒杆菌; E.白喉杆菌; 3.菌毛作为致病因素之一的细菌 ,不包括 A.百日咳杆菌; B.淋球菌; C.炭疽杆菌; D.布氏杆菌; E.痢疾杆菌; 4.关于鼠疫杆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鼠是重要传染源传播媒介; B.陈旧培养物中菌体可呈多态性; C.可通过鼠蚤传染给 人; D.临床类型有肺鼠疫、腺鼠疫和败血症鼠疫; E.病人为循环障碍 ,有"黑死病"之称. 5.下列细菌中不以荚膜为致病因素的细菌是 A.炭疽杆菌; B.布氏杆菌; C.肺炎链球菌; D.白喉杆菌; E.百日咳杆菌; 6.下列哪种病原体不是人畜共患病病原体 A.鼠疫杆菌; B.布氏杆菌; C.炭疽杆菌; D.莫氏立克次体; E.百日咳杆菌; 7.下列细菌中侵袭力最强的是 A.破伤风杆菌; B.白喉杆菌; C.布氏杆菌; D.军团菌; E.流感杆菌; 8.布氏杆菌感染时 ,细菌可反复入血形成 A.菌血症; B.败血症; C.毒血症; D.脓毒血症; E.内毒素血症; 9.布氏杆菌的致病物质是 A.芽胞; B.荚膜; C.鞭毛; D.血浆凝固酶; E.链激酶; 10. 食入未经消毒的羊奶 ,最有可能患的病是 A.波浪热; B.结核病; C.伤寒; D.破伤风; E.肉毒中毒; 11. 分离布氏杆菌阳性率最高的患者标本是 A.血液; B.粪便; C.尿液; D.痰; E 骨髓; 12. 培养布氏杆菌应接种于 A.血平板; B.巧克力平板; C.罗氏培养基; D.肝浸液培养基; E.吕氏培养基; 13. 可寄生在巨噬细胞内的细菌是 A.布氏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 肺炎链球菌; D.破伤风杆菌; E.炭疽杆菌 14. 菌体呈卵圆形 ,两端浓染的细菌是 A.炭疽杆菌; B.白喉棒状杆菌; C.结核杆菌; D.鼠疫杆菌; E 伤寒沙门菌; 15. 鼠疫杆菌产生的鼠毒素与一般外毒素的区别是 A.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B.不可用甲醛脱毒制备类毒素; C.免疫动物不能产生抗毒素; D.由质粒控制; E.菌细胞裂解或自溶才能释放; 16. 鼠疫杆菌的传播媒介是 A.鼠蚤; B.鼠虱; C.恙螨; D.蚊; E.蜱;24 17. 下列细菌中属需氧芽胞杆菌的是 A.破伤风杆菌; B.肉毒梭菌; C.产气荚膜梭菌; D.炭疽杆菌; E.白喉棒状杆菌; 18. 青霉素串珠试验阳性的细菌是 A.破伤风梭菌; B.肉毒梭菌; C.产气荚膜杆菌; D.炭疽杆菌; E.白喉杆菌; 19. 白喉棒状杆菌的特点是 A.革兰染色阴性; B.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迅速; C.有异染颗粒; D.内毒素致病; E. 对磺胺敏感 20. 关于白喉毒素 ,错误的是 A.只有携带β-棒状杆菌噬菌体的溶原性白喉棒状杆菌才能产生白喉毒素; B.完整的白喉毒素分子无酶活性; C.A 片段具有酶活性 ,作用于延伸因子 2 ,最终使细胞蛋 白合成受阻; C.B 片段在具有酶活性的同时 ,协助 A 片段进入细胞; E.B 片段是诱导机体产生抗毒素的主 要部位; 21. 下列哪项不是白喉棒状杆菌感染的特点 A.白喉棒状杆菌是棒状杆菌属中唯一能引起人类白喉的病原菌; B.白喉的传染源包括白喉 病人和带菌者; C.白喉棒状杆菌侵入鼻咽部粘膜生长繁殖; D.白喉棒状杆菌在局部繁殖后入血; D.白喉的早期致死原因是假膜脱落引起的窒息; 22. 关于锡克试验 ,错误的是 A.可用于调查人群对白喉的免疫状态; B.毒素抗毒素中和的原理是本试验的理论依据; C.在使用白喉毒素的同时 ,用无毒力白喉毒素作为对照; D.阳性反应说明机体对白喉棒状 杆菌无免疫力; E.假阳性反应说明机体对白喉棒状杆菌无免疫力 ,但有超敏反应; 23.使用白喉抗毒素 ,错误的是 A.使用前一定要做皮肤过敏试验; B.发现过敏者 ,应进行减敏疗法; C.可用于紧急预防; D.可用于治疗; E.用于治疗必须早期足量; 24.绿脓杆菌的特征是 A.专性厌氧; B 具有周身鞭毛的革兰阴性菌; C.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菌膜,菌液呈蓝绿 色; D.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敏感; E.只引起创伤感染 ,较少引起败血症; 25.下列细菌中属条件致病菌的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伤寒沙门菌; C.霍乱弧菌; D.绿脓杆菌; E.结核杆菌; 26.百日咳杆菌的分离培养应采用 A.鲍金(B-G)培养基; B.巧克力培养基; C.伊红-美蓝培养基; D.罗氏培养基; E.亚碲 酸钾培养基; 27.百日咳杆菌由 S 型变异为 R 型是失去了 A.菌毛; B.芽胞; C.鞭毛; D.荚膜; E.微荚膜; 28.百日咳杆菌属于 A.假单胞菌属; B.奈瑟菌属; C.鲍特菌属; D.分枝杆菌属; E.棒状杆菌属; 29.目前预防百日咳主要采用注射 A.类毒素; B.减毒活疫苗; C.抗毒素; D.白百破三联疫苗; E.白百破三联疫苗和死 疫苗均可; 30.百日咳免疫特点不包括 A.免疫力持久; B.可产生多种特异性抗体; C.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 D.抵抗再感染的主 要因素是 SIgA; E.母体血清 IgG 可保护新生儿不受感染;25 31.放线菌感染其脓液特征是 A.粘稠 ,呈金黄色; B.稀薄 ,呈血水样; C.稀薄 ,呈蓝绿色; D.稀薄 ,呈暗黑色; E.可见到 硫磺样颗粒; 32.对放线菌的错误叙述是 A.革兰阳性、 非抗酸阳性菌; B.引起内源性感染 C.形成慢性肉芽肿并伴瘘管 D.诊断可 查找硫磺样颗粒压片镜检 E 特异性抗体可抵抗再感染 四、问答题 1.主要的动物源性细菌有哪些?各引起哪些人畜共患病? 2.简述布氏杆菌对人的致病作用. 3.百日咳杆菌的致病物质有哪些?各有何毒性作用? 4.放线菌属中对人致病的主要是何菌?怎样诊断鉴别? 第 17、18、19 章 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体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支原体(mycoplasma) 2.解脲脲原体(U.urealyticum) 3.冷凝集试验 4.立克次体(rickettsia) 5.外斐反应(Weil-Felix reaction) 6.原体(elementary body) 7.性病淋巴肉瘤肿( LGV) 二.填空 结构,故在形态上呈 。 1.支原体缺乏 2.支原体的细胞膜由 层结构组成,中层为 成分。 的培养基上可形成 菌落。 3.支原体在含有 4.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 传播,引起 疾病。 疾病,还可通过 感染胎 5.解脲脲原体主要可引起 儿。 6.菌落呈荷包蛋状的微生物有 、 。 为媒介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引起 。 7.普氏立克次体以 8.莫氏立克次体的天然储存宿主是 ,以 为媒介传染给人 ,引起地方性斑疹 伤寒 。 9.斑疹伤寒根据病原、传播媒介及流行病学特征可分为 和 。 10.恙虫病的传播媒介是 ,患者血清可与变形杆菌 株发生凝集反应。 和 。 11.立克次体的致病物质主要有 12.培养立克次体的方法有 、 和动物接种。 13. 外 斐 反 应 是 以 作为抗原,与患者血清进行凝集反应,用以辅助诊断 病。 14.立克次体多是人畜共患病病原体, 与 关系密切。 以 为寄生或储存宿主, 或同时为传播媒介。 15.立克次体主要侵犯全身的 ,主要病变是 、 、 和 血管炎。 16.衣原体是一类专性 寄生、并有独特发育周期的 细胞型微生物。 17.衣原体属分为 、 和 三个种。 18.衣原体的繁殖方式是 ,其增殖型颗粒是 。 19.引起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病原体有 、 。 20. 衣原体的发育周期有 、 两个阶段。其中 有传染性。 三.A 型选择题26 1.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A.细菌 B.衣原体 C.支原体 D.立克次体 E.病毒 2.关于支原体的生物学性状,下述错误的是 A.无细胞壁 B. 能通过滤菌器 C.呈多形性 D.有独特生活周期 E.细胞膜 中胆固醇含量高 3.支原体与细菌的不同点是 A. 无细胞壁 B.含有两种核酸 C.含有核糖体 D.细胞核无核膜及核仁, 仅有核 质 E.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4.支原体与病毒的相同点是 A. 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 B.个体微小 ,能通过滤菌器 C.胞膜中含大 量胆固醇 D.对抗生素敏感 E.有两种核酸 5.关于肺炎支原体,下述错误的是 A.是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 B.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C.侵入人体后靠顶端结 构吸附于细胞表面 D.病理变化以间质性肺炎为主 E.首选青霉素治疗 6.立克次体与细菌的主要区别是 A.有细胞壁和核糖体; B.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 C.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D.严格的细 胞内寄生; E.对抗生素敏感; 7.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是 A.蜱; B.蚊; C.鼠蚤; D.恙螨; E.鼠虱; 8.普氏立克次体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 B.消化道; C.虱叮咬后入血; D.蚤叮咬后入血; E.性接触; 9.由立克次体引起的疾病是 A.梅毒; B.沙眼; C.莱姆病; D.性病淋巴肉芽肿; E.恙虫病; 10.与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成分的细菌是 A.痢疾志贺菌; B.大肠埃希菌; C.绿脓杆菌; D.变形杆菌; E.产气杆菌; 11.有关衣原体发育周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原体具有感染性; B.始体在发育周期中无感染性; C.始体较原体大,有致密的核质; D.始体在空泡内以二分裂形式繁殖形成子代原体; E.衣原体每个发育周期需要 20~40 小 时; 12.有关衣原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沙眼衣原体是专性细胞内寄生,自然宿主是人和小鼠; B.沙眼衣原体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 核酸; C.沙眼衣原体包涵体中无糖原存在,而肺炎衣原体包涵体有糖原存在; D.沙眼衣 原体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不敏感; E.沙眼衣原体主要引起眼结膜炎与泌尿生殖 道炎症; 13.有关沙眼衣原体致病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沙眼生物变种的 14 个血清型均可引起沙眼; B.沙眼生物变种 A.B.Ba.C 四个血清型可引 起包涵体结膜炎; C. 沙眼生物变种 A.B.Ba.C 四个血清型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 D.性 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变种(LGV)可引起性病淋巴肉芽肿; E.沙眼生物变种 D-K 血清型可引起 沙眼; 四.问答题 1.比较支原体与细菌 L 型的主要区别。 2.肺炎支原体与解脲脲原体各能引起何种疾病? 3.简述引起我国三种主要立克次体病病原体的主要传播媒介及所致疾病。27 4.简述外斐反应的原理及意义。 5.立克次体有哪些重要特点? 6.试比较原体与始体生物学性状。 第 20 章 螺旋体测试题 一、填空题 1.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染源和储存宿主主要是 和 . 、 、 、 等. 2.对人有致病作用的螺旋体主要有 3.钩端螺旋体的致病物质主要有 、 、 . 4.梅毒螺旋体是 的病原体,通过 或 传播. 是梅毒 的唯一传染源. 5.钩体抗体具有凝集、溶解钩体作用,但对 内钩体影响不大. , 引起地方性回归热的螺旋体的传播 6.引起流行性回归热的螺旋体的传播媒介是 媒介是 。 二、选择题 1.培养钩端螺旋体的最佳温度是 A.37℃ B.35℃ C.28℃ D.24℃ E.20℃ 2.人畜共患的螺旋体病是 A.钩端螺旋体病 B.梅毒 C.回归热 D.雅司病 E.奋森咽喉炎 3.关于钩端螺旋体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A.人主要是通过接触钩端螺旋体污染的水或土壤而被感染; B.钩端螺旋体致病与其产生的 内毒素样物质有关; C.钩端螺旋体可进入血液引起钩端螺旋体血症; D.钩端螺旋体病可 累及全身多个脏器; E.钩端螺旋体病患者病后可获得以细胞免疫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力; 4.下列观察螺旋体最好的方法是 A.革兰染色法; B.抗酸染色法; C.Giemsa 染色法; D.暗视野显微镜法; E.悬滴法; 5.与梅毒螺旋体特征不符合的一项叙述是 A.菌体有致密而规律的螺旋,两端尖直; B.用普通染料不易着色; C.菌体的鞭毛样结构与 动力有关; D.用人工培养基不能生长; E.抵抗力弱,加热 50℃5 分钟即死亡; 6.关于梅毒螺旋体致病性与免疫性的描述 ,错误的是 A.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 B.梅毒螺旋体是通过内毒素和外毒素致病; C.一、 二期梅毒传 染性强,而对机体的破坏性小; D.三期梅毒传染性小,而对机体的破坏性大; E.梅毒的 免疫力为感染性免疫; 7.梅毒患者出现一期临床症状,检查梅毒螺旋体的最适标本是 A.局部淋巴结抽出液; B.梅毒疹渗出液; C.下疳渗出液; D.动脉瘤组织; E.脊髓痨组 织; 8.以下病原体抵抗力最弱的是 A.钩端螺旋体; B.梅毒螺旋体; C.普氏立克次体; D.恙虫病立克次体; E.真菌; 9.关于梅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病原体是螺旋体; B.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C.可通过性接触或通过垂直传播 D.人是 唯一传染源; E.治疗不及时易成慢性; 10.关于钩端螺旋体,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鼠类和猪是主要传染源; B.病后可获得对同型钩体较牢固的免疫力; C.血中钩体消失后, 肾内可存留较长时间; D.钩体有较强的侵袭力,可通过正常或破损的皮肤粘膜侵入机体; E.发病一周内可取尿作为实验室检测的标本;28 二、问答题 1.简述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性与免疫性特点. 2.简述莱姆病螺旋体的致病特点. 第 23 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病毒(virus) 2.病毒体(virion) 3.壳粒(capsomer) 4.刺突(spike) 5.核衣壳 6.缺陷病毒 7.顿挫感染 8.干扰现象 9.灭活 10.亚病毒 11.病毒的基因重组 二、填空 1.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有体积微小、 、 。 2.病毒的形态有球状、杆状或丝状, 、 和蝌蚪状。 和 构成。又称为 3.病毒体的基本结构是由 4.亚病毒包括 、 和 。 5.阮病毒引起人类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 、 等。 6.病毒核衣壳结构,根据其壳粒数目及排列方式不同,分为 、 和 3 种对称型。 、 和 。 7.包膜病毒的包膜主要化学成分为 、 ,必须在 内生存,以 8.病毒体的基本特征包括: 方式增殖。 对 不敏感, 可抑制其增殖。 、 、 9. 病 毒 的 复 制 周 期 包 括 和 。 不耐 。加热 ℃ 10.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表现为耐 分钟即可使病毒失去 性,称为 。 二、单选题 1.病毒的最基本结构为 A.核心; B.衣壳; C.包膜; D.核衣壳; E.刺突; 2.下列有关病毒体的概念,错误的是 A.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 B.细胞外的病毒结构; C.具有感染性; D.包括核衣壳结构; E.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病毒组装成分; 3.下列描述病毒的基本性状中 ,错误的是 A.专性细胞内寄生; B.只含有一种核酸; C.形态微小 ,可通过滤菌器; D.结构简单,非细胞型结构; E.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病毒组装成分; 4.下列与病毒蛋白质作用无关的是 A.保护作用;B.吸附作用; C.脂溶剂可破坏其敏感性; D.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 E.免疫原性; 5.朊病毒(或称朊毒体)的化学本质是 A.核酸和蛋白质; B.核酸、蛋白质和多糖; C.核酸; D.蛋白质; E.糖蛋白; 6.以"出芽"方式从宿主细胞中释放的病毒是 A.溶解细胞病毒 B.病毒编码的蛋白抗原可整合在宿主的细胞膜上 C.病毒基本结构 中含有宿主的脂类物质 D.有包膜病毒 E.可形成多核巨细胞的病毒 7.关于病毒的概念,错误的是 A.病毒在细胞外不能产生能量 B 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蛋白质 C.病毒在细胞外不 能合成自身复制所需要的酶 D.病毒需降解宿主细胞的 DNA 以获得核苷酸 E.包膜病毒需 用宿主的细胞膜作为包膜成分29 8.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描述是 A.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及释放 B.吸附、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及 释放 C.吸附、结合、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D.特异性结合、脱壳、复制、组装及释放 E.结合、复制、组装及释放 9.下列病毒的基因组可直接作为 mRNA 的一组病毒是 A.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 B. 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 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HAV、埃可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HBV、轮状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HAV。 10.控制病毒遗传变异的病毒 成分是 A.染色体; B.衣壳; C.壳粒; D.核酸; E.包膜 11.不能用照射紫外线制备病毒灭活疫苗的原因是 A.此种灭活的疫苗抗原性弱;B.此种灭活的疫苗容易诱发被接种者癌瘤; C.紫外线杀伤力弱不能灭活所有的病毒;D.穿透力弱;E. 此种灭活的疫苗经可见光照射可 复活毒株。 12.测量病毒体大小最可靠的方法是 A.电镜测量法; B. 光镜测量法; C.X 线衍射法; D.超速离心法; E.超滤过法。 13.裸露病毒体的结构是 A.核酸+包膜; B.核心+衣壳+包膜;C.核衣壳+包膜; D.核心+衣壳; E.核酸+蛋白质。 14.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A.核衣壳; B.核酸; C.衣壳; D.刺突; E.包膜。 15.下列哪一项不是病毒体的特征 A.非细胞结构; B.只含一种类型核酸 C.可在任何活细胞内增殖;D.对抗生素不敏感;E. 对干扰素敏感。 16.关于病毒核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可控制病毒的遗传和变异; B.可决定病毒的感染性; C.RNA 可携带遗传信息; D. 每个病毒只有一种类型核酸; E.决定病毒包膜所有成分的形成。 17.可直接作为 mRNA 翻译蛋白质的病毒核酸类型是 A.双股 DNA; B.双股 RNA; C.单负股 RNA; D.单正股 RNA; E.单股 DNA。 18.对病毒包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化学成分为蛋白质、脂类及多糖; B.表面凸起称为壳粒; C.具有病毒种、型特 异性抗原; D.包膜溶解可使病毒灭活; E.可保护病毒。 19.对病毒体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复制方式增殖; B.测量单位是μm; C.只含一种核酸;D.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 E.对抗 生素不敏感; 20.对病毒体最正确的 叙述是 A.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B.脱壳后仍有感染性的 病毒核酸; C.有刺突的包膜病毒颗 粒; D.可独立存在于细胞外的病毒颗粒; E.成熟的、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21.与衣壳生物学意义无关的 是 A.保护病毒核酸; B.介导病毒体吸附易感细胞受体; C.构成病毒特异性抗原; D.本身具有传染性; E.病毒分类、鉴定的依据;30 22.构成病毒核心的化学成分是 A.磷酸; B.蛋白质; C.类脂; D.肽聚糖; E.核酸 23.对病毒衣壳的错误叙述是 A.由多肽构成的壳粒组成; B.表面凸起称刺突; C.可增加病毒的感染性; D.呈对称形式排列; E.可抵抗核酸酶和脂溶剂; 24.对病毒干扰现象错误的叙述是 A.只发生在活病毒之间; B.可使感染自然终止; C.与干扰素产生有关; D.与 病毒竞争细胞受体有关; E.与缺陷性干扰颗粒有关. 四、问答题 1.简述病毒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2.病毒的增殖方式和其他微生物有何不同? 第 24 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 25 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 2.垂直传播 (vertical transmission)3. 包涵体(inclusion bodies) 4.干扰素(interferon) 5.聚肌胞(poly I:C) 6. 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 7.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 8.慢发病毒感染(slow virus infection) 二、填空题 传播和 传播;而病毒在宿主体内 1.病毒在宿主个体间的传播途径有 的播散方式有 播散、 播散和 播散 。 、 和 三种 ,水痘-带 2.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包括 状疱疹病毒可发生 感染,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则属于 感染。 和 两种类型。 3.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包括 4.病毒感染细胞后 ,可经 作用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导致肿瘤。 5.人干扰素分为 、 、 三型,分别是由 、 和 产生。 6.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具有 、 、 、 等特点。 、 、 等。 7.干扰素的主要功能有 8.能诱导干扰素产生的物质主要是 和 。 9.中和抗体可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 ,阻止病毒的 和 。 、 两种。 10.病毒引起的显性感染包括 11.病毒引起的持续性感染除慢性感染外还有 、 。 12. 和 不能使用减毒活疫苗。 13.减毒活疫苗 保存 ,灭活疫苗 保存。 14.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适于培养 病毒 ,而虫媒病毒的培养需选用鸡胚 接种。 15.分离胃肠道病毒可采集 和 标本。 三、选择题 1.细胞融合有利于病毒的 A.吸附; B.脱壳; C.扩散; D.复制; E.释放; 2.病毒由局部向远离侵入门户的其他部位传播主要是通过淋巴血液系统及 A.向组织间隙扩散; B.沿神经扩散; C.水平传播; D.细胞与细胞融合; E.垂直传播; 3.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可引起 A.宫颈癌; B.Kaposi 肉瘤; C.原发性肝癌; D.B 细胞淋巴瘤; E.鼻咽癌;31 4.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是 A.空气传播; B.经血传播; C.虫媒传播; D.粪口传播; E.垂直传播; 5.病毒感染后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 A.潜伏感染; B.亚临床感染; C.慢发病毒感染; D.持续性感染; E.慢性感染; 6.潜伏感染的特点是 A.潜伏期长达数月至数十年; B.症状多为亚急性; C.潜伏状态检测不到任何病毒指标; D.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E.病毒很快被清除; 7.产生γ干扰素的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成纤维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 E.郎罕氏细胞; 8.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主要是 A.抑制病毒生物合成; B.诱导干扰素产生; C.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相互作用; D.中和病毒毒素; E.杀伤细胞内的病毒; 9.感染病毒的细胞在胞核或胞浆内存在可着色的斑块状结构称 A.包涵体; B.蚀斑; C.空斑; D.极体; E.异染颗粒; 10.有关病毒感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病毒在人群个体间的相互相互传播为水平传播 ,主要经皮肤和粘膜传播; B.母亲将病毒传给其子女的感染为垂直传播; C.病毒感染细胞造成的免疫病理损伤仅限于 Ⅳ型变态反应; D.慢发病毒感染就是病毒的慢性感染; E.以上均对; 11.病毒的致病因素是 A.内毒素; B.外毒素; C.侵袭力; D.表面结构; E.以上均不对: 12.经垂直感染导致畸胎的病毒主要有 A.麻疹病毒; B.风疹病毒; C.流感病毒; D.乙脑病毒; E.甲肝病毒; 13.下列病毒病哪种易发生潜伏感染 A.乙型脑炎; B.乙型肝炎; C.流感; D.水痘; E.脊髓灰质炎; 14.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出现 A.细胞溶解死亡; B.细胞融合; C.细胞转化; D.包涵体形成; E.以上均对; 15.哪种病毒感染机体不易形成病毒血症 A.轮状病毒; B.麻疹病毒; C.风疹病毒; D.腮腺炎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16.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被杀伤的机制哪项是错误的 A.中和抗体直接溶解靶细胞; B.Tc 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 C.在补体参与下溶解靶细胞; D.经 T 细胞释放 TNF 杀伤靶细胞 17.γ-IFN 主要来源的细胞是 A.T 淋巴细胞; B.成纤维细胞; C.上皮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白细胞; 18.不能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诱生剂是 A.病毒; B.人工合成双股 RNA; C.衣原体; D.细菌脂多糖; E.头孢菌素; 19.干扰素抗病毒的特点是 A.作用于受染细胞后 ,使细胞产生抗病毒作用; B.直接灭活病毒; C.阻止病毒体与细 胞表面受体特异结合; D.抑制病毒体成熟释放; E.增强体液免疫; 20.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人工被动免疫接种的物质为抗原 B.人工被动免疫不能用于治疗 C.人工主动免疫接种的物质为丙种球蛋白 D.人工主动免疫主要用于治疗 E.人工主动免疫主要用于紧急预防 21 有关人工主动免疫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给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 B.免疫接种后 1—4 周出现免疫力 C.免疫力出现时间短32 D.使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E.使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22.无环鸟苷(ACV)有效控制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机理是 A.ACV 作用于敏感细胞表面受体 B.ACV 抑制病毒 DNA 多聚酶和 DNA 合成 C.ACV 抑制病毒 RNA 聚合酶 D.ACV 抑制敏感细胞 DNA 复制 E.ACV 抑制病毒蛋白合成 23.用直接电镜法可做出早期快速诊断的病毒是 A.疱疹病毒 B.轮状病毒 C.流感病毒 D.巨细胞病毒 E.腺病毒 24.下列不适于培养动物病毒的方法是 A.鸡胚培养 B.人工合成培养基培养 C.二倍体细胞培养 D.器官培养 E.动物培养 25.不能作为病毒在细胞内生长繁殖指标的一项是 A.致细胞病变作用 B.红细胞凝集 C.干扰现象 D.细胞培养液变混浊 E.细胞培养液 PH 改变 26.有关病毒标本的 采集和运送,不正确的方法是 A.发病早期或急性期采集标本 B.发病晚期采集标本 C.标本运送应放在带有冰块的保温箱中 D.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实验室检查 E.运输培养基中应含有抗生素 27.病毒的中和试验是病毒血清学特异试验,以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中和试验是指中和抗体与病毒结合,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的一种试验 B.中和试验需用活细胞或鸡胚或动物来判断结果 C.中和试验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试验 D.中和抗体在体内维持时间较短 E.中和试验是用已知病毒抗原检测中和抗体 28.有关包涵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包涵体的形成一定是特异的;B. 包涵体的形成对病毒感染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C.包涵体的形成不一定是特异的;D.有些细菌感染也可引起细胞浆出现包涵体; E.许多理化因素也可引起细胞浆出现包涵体 29.抗病毒药物不包括( ) A.金刚烷胺;B.无环鸟苷;C.叠氮脱氧胸苷;D.干扰素; E.头孢三嗪 30.组织细胞对病毒的易感性取决于细胞支持病毒复制的能力及( ) A.病毒是否产生毒素; B.细胞是否处于感受态; C.组织中易感细胞数目;D.病毒的特殊结构; E.病毒的核酸组成 四、问答题 1. 简述病毒的致病机理. 2. 抗病毒免疫包括哪些因素? 3. 以人为例举出几种病毒感染宿主的途径. 4. 试述干扰素的类型,抗病毒机理,特点及应用. 5.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抗病毒免疫过程中的作用各有何特点? 6. 病毒与哪些人类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第 26 章 呼吸道病毒测试题 一. 名词解释 1.抗原漂移 2.抗原转变; 3. 神经氨酸酶 (neuraminidase,NA) 4. 血凝素 (hemagglutinin, HA) 二. 填空 、 、 、 1.呼吸道病毒包括 、 等。、、33 2.流感病毒根据 抗原的不同,可分为 、 、 三型。 和 . 3.决定流感病毒亚型的特异性抗原是 4.流感病毒的核酸类型是 , 其显著特点是 . 5.流感病毒的核心由 , 和 组成. 6.流感病毒的结构由 , 和 组成. 其吸附细胞的结构是 , 成熟病毒自细胞膜上的释放依赖 的水解作用. 和呈蘑菇状的 . 7.流感病毒的包膜镶嵌着 2 种糖蛋白刺突,即呈柱状的 8.麻疹病毒感染除引起麻疹外,少数患者尚可并发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即 和 . 9.腮腺炎病毒除引起患者双侧或单侧腮腺肿大炎症外,20%男性患者并发 ,5%女性患 者并发 . 10.孕妇在妊娠 5 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后临床表现多为 ,而其胎儿或新生儿易 综合征. 患 11.腺病毒为双链线状 DNA,无包膜病毒,其蛋白衣壳由 240 个 壳粒和 12 个 壳粒共同构成 20 面立体对称球状体,并在 20 面体每一顶角壳粒各伸出一纤维隆起. 12.少年儿童和成人普通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 或 感染引起. 三. 单选题 1. 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 A.流行性感冒杆菌 B.流感病毒 C.副流感病毒 D.呼吸道合胞病毒 E.鼻病毒 2. 普通感冒的最常见病原是 A.流感病毒 B.副流感病毒 C.腺病毒 D.风疹病毒 E.鼻病毒和冠状病毒 3. 可引起全身感染的呼吸道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麻疹病毒 C.鼻病毒 D.冠状病毒 E.腮腺炎病毒 4. 麻疹疫苗的接种对象为 A.新生儿 B.二月龄婴儿 C.四月龄婴儿 D.六月龄婴儿 E.八月龄婴儿 5.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是一种由 A.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亚急性感染 B.麻疹病毒引起的持续感染 C.疱疹病毒引起的隐伏感染 D.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 E.狂犬病毒引起的慢性感染 6. 流感病毒的分型根据是 A.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 B.RNA 多聚酶抗原 C.核蛋白和内膜蛋白抗原 D.血凝素(HA) E.神经氨酸酶(NA) 7. 抗流感病毒感染的主要免疫因素是 A.干扰素 B.细胞免疫 C.粘膜局部神经氨酸酶抗体 D.粘膜局部 血凝素抗体 E.血清中血凝素抗体 8. 流感病毒最易变异的结构是 A.甲型流感病毒的 HA B.乙型流感病毒的 HA C.核蛋白 D.M 蛋白 E.RNA 多聚酶 9. 造成流感世界性大流行的原因是 A.流感病毒型别多,毒力强 B.流感病毒抗原性弱,免疫力不强 C.HA 和 NA 之间易发生基因重组 D.甲型流感病毒易形成新的亚型 E.HA 和 NA 易发生点突变 10. 甲型流感病毒分型的依据是 A.核蛋白 B.血凝素 C.神经氨酸酶 D.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E.多聚 RNA 酶 11.流行性腮腺炎的常见并发症是 A.脑膜炎 B.肺炎 C.肝炎 D.肾炎 E.睾丸炎或卵巢炎34 12.核酸类型为 DNA 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副流感病毒 C.呼吸道合胞病毒 D.腺病毒 E.麻疹病毒 13.抗原型别最多的呼吸道病毒是 A.腺病毒 B.流感病毒 C.副流感病毒 D.麻疹病毒 E.鼻病毒 14.抗原只有一个型别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副流感病毒 C.腺病毒 D.腮腺炎病毒 E.鼻病毒 15.可使感染细胞发生融合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腺病毒 C.麻疹病毒 D.鼻病毒 E.埃可病毒 16.下列关于流感病毒及其致病性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抗原转变,而使人群对新病毒株缺乏免疫力 B.丙型流感病毒不发生变异,抗原性稳定 C.流感病毒不能进行组织细胞培养,因此只能依靠血清学试验进行病原学诊断 D.流感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 E.甲型流感较乙型及丙型流感病情严重,且易酿成流行或大流行 17.关于流感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错误的一项是 A.不耐热,56℃30 分钟被灭活 B.耐低温,-70℃可长期保存 C.不耐干燥,低温真空干燥下易失活 D.对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低渗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