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会减少内能,那我把一杯热水从高处倒下一个平面,水的内能会减少吗,温度会不会降低

举例说明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不一定减少_百度知道
举例说明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不一定减少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法是不是有两个,一个是做功,一个是热传递,就像下面那位同学举的例子你的衣服被烧起来了,你就是一个分子,而你去灭周围的火,这就相当于对外做功,但是你身上的火越烧越旺,这就相当于热传递,虽然温度有所降低但是不足以降低你身上的温度,那你是不是就完蛋了,同样道理分子对外做功内能减少,但是外界对分子的热传递时内能增加,热传递的热量比对外做功减少的热量多,相对而言分子的热量就增加了,内能就增加了,这就像你原本有2个苹果,给了小名一个,小红给了你两个,你现在是不是还有3个,2-1+2=3,
采纳率:8%
假设一个物体对外做功,同时对其加热,那么就可能使内能不变。
你家着火了,你身上烧起来了,拼命地跑,结果还是烧死了. . . . . .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查看: 2633|回复: 1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教学设计
名师讲义 《内能》教学设计
江苏南京29中致远校区 殷发金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3.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会根据分子动理论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用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是由“内能”、“物体内能的改变”两部分内容组成的。内能是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运动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的概念就比较抽象,学生是通过宏观现象来推测微观机理建立的,而内能的概念也非常抽象,内能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会发生热传递,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就是热量,它不是物体内部所含有的量,而是一个变化量,要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对热量概念的建立也是本节重点之一;另外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难点: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三、教学策略
内能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直接接受和理解。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机械能的知识,可用对比的方法,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分子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弹簧被压缩或拉伸时具有弹性势能,分子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存在分子势能。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可以通过物体温度的变化来反映内能的变化。内能改变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到,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可以给出生活中常见的内能改变,对内能改变方法进行分类,从而总结出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热传递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就是热量,它是一个过程量,反映内能的变化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表述,热传递改变内能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涉及两个方面,对物体做功和物体对外做功,通过实验来证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其中采用了转化的方法,如压缩空气使其内能增大,转化为棉花的燃烧等。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能量的转化。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空气压缩引火仪、烧瓶、打气筒、自行车车胎、橡皮管、玻璃管、水、暖水瓶。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5分钟)演示:给一个回力玩具汽车上紧发条,使其在水平桌面上运动。小汽车的动能是怎么来的?学生观察小车运动,得出小车的动能是由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而来的。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入新课(5分钟)演示:从一个装满开水的暖水瓶中倒出一部分水,用软水塞塞紧,注意观察瓶塞。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哪里?水蒸气具有能量,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内能。学生观察实验,思考问题。提出猜想,可能是来自于热水(或热的水蒸气)。结合实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新课内容(25分钟)内能展示具有动能的物体的图片和视频。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是动能。分子具有动能吗?展示具有势能的物体的图片和视频。弹簧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力,还具有弹性势能。分子间有分子势能吗?我们把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和机械能是同种能量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异同点吗?小结:内能是与机械能不同的一种能量。物体可以没有机械能,但一定有内能。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结合动能的特点,思考问题。分子也具有动能,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结合势能的特点,知识迁移得出:分子具有分子势能,因为分子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根据前面的定义,学生讨论。机械能是与物体整个机械运动情况有关的能量。而内能是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内能和机械能的单位都是焦耳(J)。学生进行讨论补充。利用对比的方法得出内能的概念,注重物理方法培养。培养对比的物理方法。内能的大小猜想:内能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说说你的猜想依据。小结:1.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2.内能还与物体的质量、状态等有关。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判断下列物体内能的变化。1.太阳下的一瓶水,温度升高。2.一杯水喝掉一半。3.水结成冰。 学生讨论,进行猜想,同学之间相互补充。1.内能可能与温度有关,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内能越大。2.内能可能与质量有关,因为质量越大,物体所含分子数量越多。学生根据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判断内能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物体内能的改变──热传递如何判断一个物体内能大小的变化?把刚煮熟的鸡蛋从开水中拿出放入冷水中,判断鸡蛋和水的内能的变化。并说出理由。鸡蛋和水的内能发生了改变,它们之间发生了热传递,通过热传递改变了鸡蛋和水的内能。热会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高温物体的温度会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的温度会升高,内能增加。在鸡蛋和水的例子中,热传递的方向?热量:1.定义:在热传递中,传递能量的多少。2.单位:焦耳(J)。3.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少。4.内能反映的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量,只能用“吸收”或“放出”描述,不能用“具有”、“含有”等词描述。5.热传递中转移的是热量,不是温度。你能举出一些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吗?讨论:结合问题,讨论温度、内能和热量的不同点。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物体内能增加,温度是否一定升高?举例说明。小结: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也是某一时刻的状态量,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热量是一个过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表述。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来判断物体内能的变化。鸡蛋的内能减小,水的内能增大。因为鸡蛋的温度降低,水的温度升高。热传递从高温的鸡蛋向水传递。学生讨论,举例。冬天利用热水袋取暖、发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夏天把食物放入冰箱冷藏等。学生讨论,进行交流。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是增加的;液态晶体在凝固时,温度不变,但要放热,内能减少。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思考、自学能力。利用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物体内能的改变──做功除了热传递外,还有什么途径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投影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图片和视频,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分组实验:怎样使一段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器材:一段较粗的软铁丝、一个打火机、一张砂纸、热水袋、小毛巾等学生讨论实验方法,并尝试完成实验。分析论证:你能给这些方法进行分类吗?你还能举出一些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实例吗?得出结论: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热传递和做功。演示实验1.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1)实验中硝化棉的作用(2)实验中谁对谁做功?通过实验可以知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利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车胎打气,请一同学用手感觉气筒外壁上下部分的温度,形成此现象的原因?由此可见,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是气筒外壁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摩擦在这里是次要的。2.在烧瓶内盛少量水。利用打气筒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观察瓶内的变化。(1)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此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瓶内放水的作用是什么?(3)实验中谁对谁做功?本实验中通过水蒸气液化形成水雾来反映气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的,也是利用了转化的物理方法。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会减少,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你能再举出一些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的例子吗?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这些图片说明了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学生进行实验,可能会出现下列方法:1.用打火机去烧铁丝,使铁丝的温度升高。2.把铁丝放在热水袋上,用热水袋焐铁丝。3.把铁丝反复弯折,使铁丝温度升高。4.用砂纸反复摩擦铁丝,使铁丝温度升高。……方法1和2属于一类,采用了热传递的方法使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另外两种方法采用做功的方法改变了铁丝的内能。结合实际生活,学生举例,如摩擦生热、钻木取火等。学生观察实验,思考提出的问题。实验中利用硝化棉的燃烧反映了筒内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采用了转化的方法。空气内能增加是因为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把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打气筒外壁下面温度比上面的温度高,主要的原因是压缩空气做功增加了内能。学生观察实验,在瓶塞跳出时,可以看见瓶内出现水雾。它是由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利用打气筒给瓶内打气时,压缩瓶内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瓶内的水汽化形成大量无色的水蒸气;当瓶内气体冲开瓶塞时,空气推动瓶塞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举例。如打开可乐瓶盖时,会在瓶口出现“雾”;把车胎内的气放掉时,在气门芯处出现小水珠等(可以进行课堂实验)。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利用分类总结的方法得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结合实例,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实验的能力。结合实例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1.利用热传递和做功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你能说说这两种方法的异同吗?2.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升高吗?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吗?结合本节所学内能,学生讨论这两个问题,也可以作为课后的思考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总结(5分钟)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3.温度、内能与热量这三个物理量的关系。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1.本节主要内容是内能和内能的两种改变方法。2.内能是构成物质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的大小与温度、质量等因素有关,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3.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是能量的变化量。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可以通过物体温度变化反映物体内能的变化。4.物体内能的改变可以利用热传递和做功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作业布置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1、2题。按要求完成。知识巩固。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子热运动和内能一、分子热运动:1、一切物体的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扩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扩散现象说明: A_____________
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______有关。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知识点一
物质的构成 1.如图是同种物质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结构:其中甲图表示物质处于状态(“固态”、“液态”或“气态”),知识点二
分子热运动1.(2013o朝阳)10ml的水和10ml的酒精混合,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种现象 2.(2014o安徽)运用分子动理论,可以对液体的蒸发现象作出合理地解释:由于液体3.(2013o黄埔区一模)(1)如图1所示,把两块表面平整且干净的铅块压紧的过程,明显感觉到两铅块反抗,说明两铅块间分子存在
;压紧后两块铅就结合在一起,(2)如图2所示甲、乙两图是老师做的两个演示实验的示意图. 4.(2014o丹徒区一模)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同时字迹消失.平时我们用普通橡皮擦去字迹,需要用力擦,才能擦除干净,这5.(2014o抚顺一模)日10时许,“神十”航天员,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王亚平向中小学生展示了“失重”条件下特殊的物理现象,请利用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航天员在“失重”状态下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能”)测出物体的质量. (2)王亚平做出的“水膜”不破裂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
,而在地球上由于受
影响“水膜”会破裂.(3)向水膜中注入少许的水,“水膜”会变厚,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凸透镜,图中我们看到王亚萍的倒像和我们生活中
原理相同.向“水膜”中注入红色液体后,它很快变成了漂亮的一个红色小球,这是一种
现象.6.(13福州市)年初福州森林公园的梅花开得好美,小雪不禁想起“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漫步丛中,她闻到淡淡梅花香,其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间存存斥力7.(13苏州)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PM2.5是指直径数值小于或等-10于2.5的悬浮颗粒物,其直径大约是一般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m)的2万倍,能被肺吸收并进入血液,对人体危害很大.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M2.5在空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PM2.5在空气中不受重力作用C.PM2.5中“2.5”的单位是nmD.PM2.5中“2.5”的单位是μm8.(2014o随州)宏观的热现象如果用微观的分子运动理论去分析,常常会得到全新的认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的汽化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外逃”到空气中的速度就越快B.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冰块内部的水分子并未停止运动,一段时间后,冰中的水分子“悄悄外逃”到空气中了C.气体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D.固体或液体物质不会自动缩小体积说明组成它们的分了间不存在引力9.(2014o靖江市模拟)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普通放大镜观察炭笔的笔迹,可直接观察到炭分子B.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扫地时灰尘飞舞说明分子在作无规则运动D.汤姆先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了原子是可分的10.(12南通)下列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的是(
丁A.图甲中,两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能粘在一起B.图乙中,两塑料吸盘间空气被挤掉后能吊起重物C.图丙中,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D.图丁中,打开醋瓶盖能嗅到醋味11.(12泰安)下列事例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的是(
) ..A.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B.炒菜时加盐使菜变咸C.室内喷清新剂,香气四溢D.密封的室内一人吸烟,其他人闻到烟味12.(12泉州)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是(
)A.用绸布摩擦过玻璃棒吸引小纸屑
B.铅笔很难被拉断C.将橡皮吸盘紧压在玻璃上,很难被拉开
D.磁能吸铁13.(12株洲)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看起来呈球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间隙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14.零摄氏度的冰熔化成零摄氏度的水,下列说法正确(
)A.冰块中水分子间的距离较小B.冰块中水分子间的势能较小C.冰块中水分子的动能较小D.冰块中水分子的热运动活动空间较大15.(2014o淮安)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D.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16.(2014o郑州二模)古诗文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的“露”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欲渡黄河冰塞川”中的冰是由于河水遇冷凝固形成的C.“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中的香是扩散现象D.“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是由于受到风力而下落17.(2014o宝坻区一模)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让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发现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大.其原因是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
)A.摩擦阻力B.大气压力C.分子引力D.分子斥力二、内能:1、内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物体的内能。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④存在状态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三、内能的改变: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_________(_________)。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_________。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_________。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_________。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________④解释事例:钻木取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①热传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热传递的条件是___________,传递方式是:___________。热传递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④热传递过程中,___________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D、温度、热量、内能 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不一定吸热。如:___________。△热量:是一个过程。吸收热量___________。内能不一定增加。如:___________。△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内能增加___________。不一定吸热。如:___________☆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的含义:热传递中的“热”是指:___________
热现象中的“热”是指:___________热膨胀中的“热”是指:___________
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___________难点1温度、内能、热量三者关系1、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但它不一定吸收热量,也可能外界对它做功。2、物体内能增大,它的温度不一定升高(如:物态变化过程),它不一定吸收热量。3、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不一定升高,它的内能不一定增大。(如:水蒸气吸热使蒸汽机做功)。经典判断题:1.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2.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3.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
)5.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热量(
)6.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7.高温物体把热量传递给低温物体(
)8.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内能越大(
)9.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10.物体吸收热量,分子热运动一定加快(
)11. 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
)12. 物体的内能减少,一定会温度降低
)13. 内能大的物体吸收热量多(
)14. 热量是过程量,内能是状态量
)15. 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是温度(
)16.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内能不同(
)17. 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是内能(
)18.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可能不变(
)19. 物体吸收热量,可能内能不变(
)20. 物体放热并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减少(
)21. 忽略热传递,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22. 10克0℃水变成10克0℃冰,内能减少(
)23. 熔化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不变(
)针对训练1.(2011o株洲模拟)如图,老师用装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做了如下演示:首先旋紧瓶盖,使劲拧瓶,压缩瓶内空气,此时瓶内气体的内能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然后迅速旋开瓶盖,可看到(填写物态变化).2.(2014o台州)“辽宁舰”服役,圆了中国航母梦.如图为航母上简化的蒸汽弹射装置,能带动舰载机在两秒钟内达到起飞速度.滑轮”或“动滑轮”). (2)气缸内蒸汽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内能
,同时推动活塞,使舰载机获得巨大的牵引力.3.(2014o靖江市模拟)如图所示,是一颗子弹以120m/s的速度将鸡蛋击穿瞬间的情形,子弹对鸡蛋的力使鸡蛋温度升高造成的.4.(2014o江阴市二模)“漂移”是一种高难度的汽车驾驶技巧,有一种“漂移”如图是连续拍摄一辆轿车“漂移”的照片:当轿车在水平地面上疾驶时,驾驶员此时突然刹车,但汽车仍要向前升高,这主要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车胎的内能.5.(2014o长春)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沸腾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铁通被压扁(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现象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B.力改变了铁桶的形状C.浇冷水时铁桶放出热量
D.该过程中铁桶的内能保持不变6.(2014o莆田模拟)能量是与物质及其运动相联系的.下例能量中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相对应的是(
D.内能9.(2013o广州)如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4时刻物体内能为零B.t2、t3时刻物体内能相等C.t2时刻物体内能比 t3小D.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2时大2.(2014o雅安)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B.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D.一块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3.(2014o大庆)在体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D.物体温度不变,就没有吸热和放热7.(2014o莆田)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为0℃的冰没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D.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可以为零,但物体的内能不会为零8.(2014o衡阳)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0℃的冰块也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
D.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可能減小9.(13北京)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B.用煤气炉给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C.把蔬菜放进冰箱,蔬菜的温度降低D.在阳光照射下,公园里石凳的温度升高10.(13温州)木工师傅做家具时,来回拉动锯条锯木头。锯条温度将升高。该过程主要通过
)A.热传递使锯条的内能增加
B.做功使锯条的内能增加C.热传递使锯条的内能减少
D.做功使锯条的内能减少11.(13杭州)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浸有少量乙醚(乙醚极易挥发)的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根据该实验现象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被压缩B.浸有少量乙醚可以降低棉花的着火点C.活塞迅速下压,乙醚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使棉花燃烧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增加12.(13浙江)图中改变内能的方法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 13.(13临沂)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白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B.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变成冰块C.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气体的温度升高D.用手来回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温度升高当堂检测1.(13浙江舟山)下面是用气球做的两个小实验,试回答相关问题。(1)如图甲,松开气球的口子,快速放气后会感到气球变凉,这是因为气体______________导致内能减小。(2)如图乙,松开气球的口子,气球向后喷出气体的同时,气球会沿着绳子快速向前飞去,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2.(13盐城)2日,“蛟龙号”首次下潜至7000m以下,“蛟龙号”入海后,舱壁遇到冷的海水,温度降低,内能
,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此时,舱壁内侧出现了大量小水珠,这是舱内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3.(12吉林)为节能减排,我省实施了“暖房子”工程。项目之一是在楼房的外墙贴泡沫板,这样可以有效地阻碍热传递,从而减少房间里的
能的损失。在施工过程中,若出现高空坠物,其较大的重力势能转化成的
能会造成事故,因此,工人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4.(12济宁)如图所示是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温度/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物体t2时的内能
t3时的内能(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理由是
。-5.(11漳州)从热水瓶中倒出一大杯热水,立即将瓶塞盖紧,瓶塞会跳起来。这是因为倒出热水后进入热水瓶的冷空气与热水发生______,受热膨胀对外_______,把瓶塞顶出瓶口。6.(11襄阳)妈妈在厨房炖排骨汤,小雪还没进门就闻到了排骨汤的香味,这是一种______现象。妈妈把菜刀放在磨刀石上磨了几下,发现菜刀的温度升高了,这是用_______的方法在改变物体的内能。7.(11杭锦旗)过春节时,同学们总喜欢燃放鞭炮.其中有一种鞭炮,不需用火去点燃,只要稍用力将它甩向地面,鞭炮就可以爆响.鞭炮与地面发生碰撞时,通过_____
的方式,使它的内能_______(增大/减小)。8.(11抚顺、铁岭)爆米花是同学们喜爱的小食品之一。爆玉米花时,将玉米粒放入铁锅内加热,玉米粒中的水分受热后,温度__________,内能增大;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迅速增大,将厚实的壳涨破,此过程中内能转化为_______能。9.(11辽阳)雷雨天,当雷劈中树木时,强电流通过树身会产生大量的热,使树木中的水分发生___________形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这些气体迅速膨胀对树木______,会将树木劈开。10.(11江西)生活中的“热”含义非常丰富,物理学中,“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高;“两手相互摩擦手会发热”的“热”是指
增加。11.(10鸡西)在使用打气筒时,筒壁下部会发热,主要原因是通过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增加,再通过
方式使筒壁内能增加。 37.(10江西)如图5所示,火柴头在火柴盒上轻轻划过就能擦燃,这是通过__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__________能.三、解答题: 图5 1.(12玉林)上课时老师给同学们演示了“水也能使某些液体沸腾”的实验:将适量的乙醚例入试管中,塞上木塞,然后浸入有热水的烧杯中.如图甲所示.一会儿,观察到试管中的乙醚沸腾起来,接着听到“砰”一声,木塞冲出了试管口.(1)烧杯中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热水的温度为____________℃;(2)从实验中可知乙醚的沸点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热水的温度;(3)木塞冲出试管口的瞬间,乙醚的温度降低,内能____________甲(选填“增大”或“减小”),这是通过__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乙醚的内能.3.(11抚顺、铁岭)如图所示,把一个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桌面上,管中些乙醚,然后用塞子塞紧。把一根皮绳缠在管子上,并迅速来回拉动皮绳,到一定程度时,会看到塞子跳起。请分析这一过重所发生的能量转化。(写出两条即可) 7. (09河南)如图l所示,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里打气,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看到瓶中出现了白雾。在“瓶塞跳出,出现白雾”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这个现象说明了
。 60 50 乙第2讲
比热容 1、比热容:⑴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⑶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⑷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热平衡方程:不计热损失 Q吸=Q放对点训练1、(2009年兰州)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气温昼夜变化显著。因此(
)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C、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2、质量相等的水和铁块,初始温度相同,吸收相等的热量后,相互接触,则(
)A、接触后无热传递
B、接触后铁块的温度降低,水的温度升高C、温度由铁块传到水
D、热量由水传到铁块3、用两个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加热,若在相等的时间内,它们吸收的热量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一定相等
B、甲、乙两物体的温度变化一定相等C、温度变化大的物体比热容大
D、温度变化大的物体比热容小4、(2010年烟台)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5.(2013o通山县模拟)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如图甲,用规格相同的两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隔着石棉网同时对两试管加热.图乙中
图线能反映该实验情况. 6、(2009年河北)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 A、制作体温计常用水银做介质,原因之一是水银的比热容小B、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C、由于水比沙石的比热容大,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D、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的水比0℃的冰效果7、(2009年湛江)湛江市正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推开窗门,满目清翠,走出家门,街道宽敞整洁,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小明家住市中心,他担心奶奶寂寞,想奶奶与他同住,但奶奶嫌城市夏天太热而不愿住,这激发了小明探究城乡温差原因的兴趣.暑假的某一天,他请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到选定地点,于中午同一时刻测出测试点的气温,如下表. (1)气温最低的区域是
;解析该区域气温低的主要原因
;(2)质量为10kg的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温度升高了5℃,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J,这3是通过
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水的比热容为c=4.2×10J/(kg·℃)](3)请你为湛江市“创模”献计献策,提出两种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办法:
.8、(2010年厦门)上海世博园采用了一种不用电,而是用水来调节温度的江水源空调。江水源空调系统用水泵抽取黄埔江的水,利用江水与世博园室内空气的温差实现制冷制热,从而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1)用江水来调节温度主要是利用了水的哪一种特性?(2)从热传递的角度解释江水源空调为什么能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9、(2010年苏州)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了倡导低碳生活,太阳能热水器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 注:1L=10m请根据上表信息,通过计算回答问题。(1)热水器中水的质量为;(2)热水器中的水需吸收的热量为J;(3)热水器平均1h所接收的太阳能约为
J;10、(2010年哈尔滨)同学们在做“比较水和沙子的吸热能力”实验的场景如图所示,他们说该实验有两种探究方法。(1)实验方法一的设计如图中所示:①在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目的是
;②请你指出该同学的设计思路和实验装置中的错误和不足。(2)请你设计出第二种实验方法:①写出该实验方法所需要的测量仪器
;②请写出设计思路:两个相同的金属盒,加入
相同的沙子和水,用酒精灯加热,使其
,就能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11.(09包头)某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大小关系。他实验时组装了如图8所示的两套规格完全相同的装置,并每隔1分钟记录了杯中水的温度(见右表)。(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甲图中):先调整固定
的位置,再调整固定
的位置(选填“A”或“B”)。(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加热时间和水的
。(3)通过表中记录本的数据,你认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传值较大的是
。(4)该同学实验前用天平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及两油灯中燃料的质量,并记录的数据、利用公式Q吸=cm(t-t0)计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他认为通过这些数据能准确地计算出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你认为他的计算结果可靠吗?
,为什么?12、在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kg,初温为60 OC的水吸收2.52×10J热量后,其温度升高多少C?,末温是多少C? OO513、保温瓶中原有700C 的温水1kg,现又倒入沸水2kg,若不计热量损失,求:温水与沸水混合后,水的温度最终变为多少0C?(提示:热平衡问题;c水=4.2×103J/(kg·℃);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14、将500g温度为75OC的热水加入温度为15OC的冷水中,热平衡后的水的温度是25OC,问原来冷水的质量是多少kg?(假定没有热量损失,且在热平衡时水的温度相等)
15.(13苏州)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设备之能热水器每小时平均接收4.26×10J的太阳能,在5小时的有效照射时间内,将热水器中质量为100kg、初温为20℃的水温度升高到40℃.求:3(1)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Q;[水的比热容C=4.2×10J/(kg.℃)](2)热水器5小时内接收到的太阳能E;(3)热水器的效率η;(4)若改用煤气来加热这些水,需要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煤气?(煤气的热值q=4.2×710J/kg,假设煤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 16.表一是某同学家的太阳能热水器铭牌上的部分数据,表二是装满水时太阳能热水器的水温变化情况。表二(1)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集热器(如凹面镜反射)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2′)。(2)太阳能热水器的支架与楼顶接触处均垫有一块面积较大的相同的砖块,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表二中数据显示在不同时段水的温度升高不同,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4′)。(3)在11:00-14:30这段时间内,楼顶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太阳辐射的功率约为多少瓦?3[C=4.2×10J/(kg·℃)](4′) 水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
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