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怎么环境表面不易采用进行日常消毒环境消毒

相关行业:
关键词:  养殖场怎么进行环境消毒?畜禽场场建立门口消毒池,可用 2% 烧碱或蓝光作为消毒液,每<span style="font-family:????;color:# 天更换一次,保持消毒池内消毒药液的有效性。  中国猪门户:<span style="font-family:????;color:# .畜禽场场建立门口消毒池,可用 2% 烧碱或蓝光作为消毒液,每 3 天更换一次,保持消毒池内消毒药液的有效性。<span style="font-family:????;color:# .饲养人员、兽医进入畜禽场前必须在门卫室洗手,用消毒皂或消毒液(易克林)清洗。进入猪场须穿专用胶鞋,器具在入场前需用蓝光喷洒消毒。<span style="font-family:????;color:# .畜禽舍内外、场区道路每周定期消毒次。舍内带畜消毒,可用对人畜无害的消毒液,如蓝光、易克林等,可轮换使用。运动场及场内道路可用 2% 烧碱水或蓝光消毒。空舍应当按照冲洗、喷烧、喷洒、熏蒸四步消毒法进行消毒。首先,将舍内用具搬到室外用消毒液刷洗、晾晒,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病原微生物;其次,舍内在进行消毒前必须彻底清扫干净,减少有机物的存在,有条件的用喷灯喷烧墙壁、和部分固定用具。碱水消毒后亦须彻底冲洗,除去消毒液,以免腐蚀皮肤和用具。<span style="font-family:????;color:# .种母猪在分娩前需对乳头、阴户用 0.1% 高锰酸钾水或 1 : 800 蓝光擦洗后送入消毒过的产房待产。<span style="font-family:????;color:# .从场外引进畜禽时必须用对人畜无害的高效消毒药蓝光,带畜消毒(体表)可用 1 : 800 蓝光或 0.1% ~ 0.2% 过氧乙酸。<span style="font-family:????;color:# .来宾参观后,需对参观路径或全场进行喷雾消毒或洒水消毒(审核编辑: 猪猪侠)分享我来说两句(人参与评论)加载更多【求购】山东仔1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猪价涨势明显13612标猪整体供应紧张 企业收购难度增加11093猪价上涨有供给端支撑 但需求端始终8624下半年生猪销售价格预计会逐步企稳回5745猪肉市场将逐步回暖 但是大幅上涨不5626下半年猪市仍应控制好风险 因为猪周5257产能总体仍处于较高水平 猪肉供给充5168商户:肉比原来卖的少了 但是价位上5059规模企业逐渐提高出栏价 屠宰企业采49310夏季猪价仍有望维持偏强运行的格局465Bad Request
Bad Request - Invalid URL
HTTP Error 400. The request URL is invalid.畜禽养殖场消毒技术要点
消毒是指用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方法消除或杀灭畜禽体表及其生活环境以及相关物品中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消毒的目的是消灭病原微生物或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因此,消毒是一项非常重要地基础工作。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教材或培训讲座中,对消毒一事语焉不详,仅一提而过。养殖户对消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如何搞好消毒更不清楚,因此在消毒环节上存在很多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参照有关资料结合本地实际,对畜禽养殖消毒技术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请广大养殖户认真学习,按要求操作,为科学养殖打好基础,争取获得更高的养殖效益。
第一节 病原微生物的分布与特性
1、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及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规律
病原微生物又叫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茨氏体、螺旋体等共八类。它们是不同于植物也不同于动物的特殊生物,在适宜条件下就会大量繁殖,其中某些种类会对动体机体构成巨大威胁。
病原微生物可以在土壤和水中大量存在,有的种类还可在土壤和水中长期生长、繁殖,我们随手抓起一把土壤,里面至少有几百种微生物,包括大约10亿个细菌,12万个真菌。特别是靠近畜舍被污染
的土壤和水体中,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更多,可能成为疫病的传染源。
病原微生物能吸附于尘埃、飞沫等微粒上,随风漂浮于空气中,多数只能生存数小时以下,但有一部分可生存数天以上。特别是在污浊的圈舍空气中,病原微生物数量多,存活时间长,感染力强。
微生物可在健康动物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暂时存留或长期寄居、共生。母乳中含有一百多种细菌,一个人的肠道内会生存着500多种细菌,人的内脏中有近90万亿个细菌,病毒的数量应该更多。微生物在粪便、痰、眼屎等排泄物中大量存在,但健康动物的组织、体液中是无菌的(但有可能有某些病毒) 。
在发生传染病时(包括隐性感染) ,患病畜禽的粪便、分泌物、渗出物、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是十分可怕的传染原。同时患病畜禽的组织、体液中也存在大量病原微生物,并可在短期或终生向外界排放。如有资料介绍,取1毫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猪血液,放入1个灌满水的标准游泳池中,混匀后,吸取1毫水被污染的水,注射到健康猪的体内,还有可能引起高致性猪蓝耳病。由此可见,被污染的水体、场地、用具有多么危险,病原微生物在被污染的场地、墙壁、用具上可存活一定时间,最长可达1年左右。
在传染病发生时,患病畜禽的排泄物中,以及疫点、疫区内的水、土、空气、场地、器具上,都可能存在大量病原微生物,消灭这些病原微生物,解除它们对人类和健康动物的威胁,这就是消毒的目的。
2、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1)物理因素。
A 、温度:微生物多数怕高温(多数70℃以上很快死亡) ,耐低温(-25℃以下可以永久保存) ,最适生长繁殖温度为37℃;
B 、干燥:多数数生物在干燥环境下很快死亡或处于休眠状态,所以,常用干燥的方法保存粮食、饲料、药材等,防止腐败和发霉。但某些细菌、某些细菌的芽胞、真菌的孢子对干燥具有强大的抵抗力。
C 、日光、紫外线、X 线等可以破坏核酸结构,导致蛋白质变性,因此,可以杀灭病原微生物。其中日光是最廉价的天然消毒物。但日光、紫外线、X 射线对人和动物的眼睛、皮肤等有损害作用。
D 、滤过:一定孔径的滤器(织物) 可阻隔、吸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滤器、防护服、口罩等。
E 、高压,尤其是超高压(一般认为压强超过100Mpa 算作超高压)对微生物有灭活作用。超高压常用语某些生鲜畜产品和农产品的加工处理,养殖上应用较少。
(2)化学因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大量营养物质;同时许多化学制剂能抑制或杀死微生物。
(3)生物因素:微生物之间关系复杂,构成微生物区系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人和畜禽就要得病。
第二节 名词概念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及其芽胞全部杀死。这是最高标准。
消毒:用各种办法但主要是用化学药物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而芽胞及抵抗力较强的腐生菌则不能全部杀死。
防腐:指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消毒剂(药) :用于杀灭体外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叫消毒剂,如乙醇、烧碱等。
防腐剂(抑菌剂) :用于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化学药物叫防腐剂或抑菌剂,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丙酸钙等、常用于饮料、食品、饲料等防腐防霉。
无菌:是指物体(多指表面) 无活的微生物存在的意思。在操作过程中,防止微生物进入物体的方法,称为无菌操作或无菌技术。常用于外科手术,菌种转代、组织提取等工作中。
第三节 物理消毒法
物理消毒法是利用物理因素杀灭或消除病微生物的方法。常用方法有:
1、机械消毒(即清洁和预清洁)
机械消毒是指用清扫、洗刷、通风和过滤等机械手段消除病原体的方法。也是最常用最普遍的消毒方法。机械消毒法必须和其他消毒法同时使用才有效。
①清扫:用清扫工具清除畜舍、场地、环境、道路等处的粪便、污物等。清扫前喷洒清水或消毒液,避免病原微生物随尘土飞扬,对沾有粪便形成的干痂,须用含有洗涤剂(如洗衣粉或百毒杀等) 溶液喷
洒浸润4小时后,才能很好清除。清扫顺序为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清扫要全面、彻底,不留死角。
②洗刷:用清水或消毒液对消毒对象进行洗刷。除动物体表以外,用高压水龙头冲洗效果最好。
③通风:采取开启门窗、天窗、启动排风换气扇等方法进行通风。通风本身并不能杀死原体,但通风可以把畜舍内的污秽气体和水汽排出室外,使病原体暴露在阳光和干燥空气中,能间接杀菌。更重要的是通风能在短时间使室(舍) 内空气清洁、新鲜、大大减少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降底感染风险,对预防那些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有一定意义。
2、干热法:指用干热的空气(160—170℃处理2小时) 进行消毒。常用于不宜用其它方式消毒的器皿、试管、用具的消毒。如餐饮业、家庭消毒柜的消毒,实验室的器具消毒等。
3、烧灼与焚化:烧灼是用火焰枪以气或油为燃料烧灼地面、墙壁、用具表面;焚化是对可燃烧的被污染物焚烧,使之化为灰烬,多用于垃圾、粪便等处理;烧灼与焚化方法能快速杀灭一切微生物,但对设备要求高,成本高,且易产生废气污染。
4、湿热法:包括:A 、煮沸法(水沸后再煮15—30分钟) ,常用于注射器,手术器械等小件物品的消毒;B 、高压蒸气灭菌法(温度121.3℃,15磅/压力,维持15—30分钟) ,本法消毒最彻底,也最常用;C 、巴氏消毒法(在63—65℃经过30分钟,或71--72℃经过15
分钟,或让液体在较细的管道里通过132℃高温段1—2秒)也属于湿热消毒法,常用于牛奶消毒。
5、紫外线消毒法:要求距离2米以内,时间要在半小时以上。常用于手术室、无菌操作室、更衣室等消毒。日光消毒效果也较好,要注意翻晒。
6、高温发酵消毒法(实质是生物消毒法) :某些腐败菌在温度达到60—70℃时仍能正常生长,保证着发酵过程的持续进行。方法是将粪便、垃圾等堆积起来,一般经3—6周即可杀死其中的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注意里外、上下翻堆,翻3至4次。 第四节 化学消毒法
1、影响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浓度。一般浓度越大,消毒效果越好。一般消毒剂浓度低抑菌,浓度高杀菌,但乙醇(俗称“酒精”)以70—75%浓度消毒效果最好。
作用时间。消毒时,必须维持足够时间,才能达到消毒的目的。不同的消毒药品和不同的处理方法,所需的时间并不一样。如碘酊消毒皮肤,仅几秒钟即可,术者手臂的浸泡消毒时间一般为3—5分钟,一般药液浸泡消毒在30分钟以上,熏蒸消毒一般在24小时以上。
有机物。特别是含蛋白质的有机物的存在,会对病原微生物形成一层保护罩,阻止消毒药和病原体接触,或者与消毒剂直接作用,使消毒剂作用降低或失效。因此,消毒之前,必须清除需消毒处的粪便、饲草、血污、脓汁等污物。
微生物种类。微生物种类不同,对消毒剂的敏感度大不相同。一般来说,细菌的芽胞对消毒剂抵抗力强,而繁殖体抵抗力弱。猪丹毒杆菌、葡萄球菌、结核杆菌等对消毒剂抵抗力强。病毒中猪水泡病病毒对消毒剂抵抗力特别强。同一种病原微生物对不同的消毒剂,敏感程度也不一样,消毒时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很重要。
化学拮抗物。如碱性消毒剂与酸性消毒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接触,消毒作用降低甚至消失。
温度。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如同为烧碱溶液、热溶液消毒效果更好。
外界环境。以密闭最理想,特别是熏蒸消毒时。风、雨、雪都可能影响消毒效果。
消毒剂的有效期、保管、使用方法。凡规定有保质期或有效期的消毒剂,必须在规定期限内使用;凡易挥发的消毒剂如乙醇、过氧乙酸等必须密闭保存;凡能与空气成份发生反应而降低药效的消毒剂如烧碱、苛性钾、生石灰等应隔绝空气保管,以免降效或失效。
抗药性。病原微生物在消毒剂的生存压力下会发生变异,会产生演化,从而产生抗药性。长期在同一场所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消毒剂,病原微生物就很容易产生抗药性。故应轮换用药。不同的消毒剂,病原体产生抗药性的可能性是不同的。如使用强碱类消毒剂,病原微生物很少产生抗药性。
2、常用化学消毒方法
洗刷:用刷子蘸取消毒液进行刷洗,常用于饲槽、饮水器、用具等消毒。
浸泡:将需消毒的物品浸泡在一定浓度的消毒药液中,浸泡一定时间后再拿出来。
喷洒:是指将消毒药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用喷雾器对需要消毒的对象进行喷洒。这是最常用的消毒方法。一般以先上后下、先里后外的顺序均匀喷洒,务必均匀、周到,要求被喷物体表面有均匀而密集的细小水珠,但不下滴。
熏蒸:常用环氧乙烷、过氧乙酸等对可密闭的房舍、空间进行消毒。
拌和:用粉剂类消毒剂(如熟石灰、漂白粉) 对需消毒的对象(粪便、垃圾、被污染的表土等) 消毒时,按一定比例拌和均匀,堆放一定时间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撒布:将粉型消毒剂均匀地直接撒布在消毒对象的表面。
擦拭:选用易溶于水、穿透力强的消毒剂如70%酒精,擦拭物体表面。
3、常用消毒剂种类
消毒剂种类很多,兽医工作上常用的有酚、醇、醛、强碱、强氧化剂、表面活性剂、卤素类等。
四、常用消毒剂的用法用量(见表)
第五节 日常消毒
1、皮肤粘膜消毒:畜禽皮肤消毒之前,要先剪毛(剃毛) ,然后肥皂水或清水洗净后,再用酒精、碘酒、洗必泰等涂拭。
2、创口消毒:高锰酸钾溶液、雷佛努尔、双氧水等涂抹、冲洗。
3、带畜禽消毒:应选用消毒力中等以上,对畜禽身体影响小,最好无色无味的消毒剂,如百毒杀、新洁尔灭、强力消毒灵、二氯异氰尿酸钠、过氧乙酸等,一般用喷雾法。禁用对畜禽剌激性大或者有异味的消毒剂如烧碱、生石灰、来苏儿、甲醛等带畜禽消毒。
4、畜舍地面消毒:先清扫、再消毒。地面、墙壁、畜栏可用火焰烧灼,或用烧碱溶液或石灰乳等喷洒(消毒后要冲洗干净) ,也可用其它消毒剂喷洒。
5、用具消毒:用消毒剂浸泡或煮沸、高压蒸气消毒。
6、粪便、垃圾消毒:用焚烧法或生物发酵法处理。病死畜禽尸体用焚化炉焚烧或深埋处理。
7、孵化室、仓库、密闭空圈舍用熏蒸消毒最理想。
8、车辆、大型用具消毒用无腐蚀性消毒药水喷雾。轮胎可用烧碱溶液浸洗。
9、衣帽间、手术室、实验室、采精室等可用紫外线消毒。
10、耐热器皿、餐具宜用煮沸或干热消毒。
第六节 消毒程序
(1)新修圈舍或空闲圈舍:应彻底清扫干净,除去粪污(对干粪污可先喷洒洗衣粉水或烧碱液浸润4小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 、灰尘、
杂物。再用适宜方法消毒,最后冲洗、通风,空臵5—7天,再进畜禽。
(2)带畜禽消毒:每周1—2次。
(3)用具:一般要求每用必消,先消毒后使用,消毒前应用清水多次清洗。圈舍内的用具可和带畜禽消毒一同进行。
(4)圈舍周围环境1—2周消毒1次。
(5)畜禽进出圈舍前后均应消毒。
(6)粪便、污水:粪便应固液分离处理,正常粪便进沼气池,消毒药水严禁排入沼气池。有疫情时,粪便污水应单独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进入沼气池。
(7)病死畜禽尸体处理:随死随处理,禁止转移,禁止屠宰,禁止销售,禁止食用,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多用深埋法) 。病死畜禽不能进入沼气池。规模养猪场的死猪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政府给与一定补助。
(8)人员、车辆进出必须消毒。人员进入畜禽生产区,必须洗澡,换消毒后的雨靴、衣裤、帽子。出来也应换衣、洗澡。
2、消毒器械、用品
1、消毒池(槽)1—3个(与大门同宽,长不得少于4米,药液深度不低于30厘米);2、消毒室;3、高压水枪;4、喷雾器(车) ,手动或机动;5、火焰枪;6、高压蒸气消毒器;7、配药池(桶、缸等);
8、消毒人员防护用品:防护服、胶皮手套、靴、眼镜、口罩等;9、
粪污、死尸等无害处理设施;10、消毒药品保管室,要求密闭避光、通风、干燥、保温;11、发生疫情时的消毒方法与药品参照相关规定。
第七节消毒注意事项
1、要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
2、采用适当的消毒方法。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有效、不损坏物品、来源丰富、价格适中消毒方法。如注射器、手术器械等,以及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直接接触的防护服、口罩、手套等必须用灭菌法。
3、消毒必须经常化、制度化、专业化。要制定制度,并坚持执行,消毒要有懂专业知识的人员,专门用具和药品。在现代化养殖场,兽医工作者最主要的工作是消毒;其次是疫苗接种;最后才是治疗。如果本末倒臵,一定会出大问题。
4、药液现用现配,剂量要准确。先在池(桶、缸)中配好再装入喷洒装臵,严禁在喷雾器药箱内配药。
5、轮换用药,及时更新。轮换用药可使不同类型的消毒药作用互补或叠加,防止长期单一用药产生的抗药性,一般连用两次,就应更新。有的药,使用时间稍长,效力下降,必须及时更新。如消毒池中的烧碱溶液,有效成份是氢氧化钠,极易和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而失效,故夏天每2—3天应更换一次,冬天3—4天更换一次。
6、尽量选用对环境友好的(残留少、危害小)消毒剂。
7、消毒时搞好个人防护,消毒药品单独保管,防火、防漏、防盗、避免小孩或不知情的人接触,防止发生事故。
8、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9、预防接种前2天,后3天,一般不进行带畜禽消毒和饮水消毒,这主要是指活疫苗接种,灭活疫苗接种不要此项限制。
10、要先看懂说明书,弄清消毒药品的批准文号、有效期、适应对象,使用方法。
11、消毒剂和杀虫剂是两类不同的物质,消毒剂一般没有杀虫作用。杀虫剂一般没有消毒作用,消毒剂和杀虫剂应单用,偶尔可联用,但绝对不能互相替代。规模养殖场如何做好消毒工作规模养殖场如何做好消毒工作豫华养猪人百家号规模养殖场如何做好消毒工作  消毒是确养殖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养殖场的许多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消毒工作来达到杀灭和抑制其传播的效果,消毒要全面细致:  消毒药浓度要适宜。如果消毒药的浓度过大,一方面造成消毒药的浪费,增加饲养成本;另一方面很容易导致猪的皮肤、黏膜、呼吸道的损伤,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伤害。浓度过小,达不到消毒效果。  消毒要到位、彻底。猪场工作人员在消毒过程中,消毒速度要适中、喷洒均匀、采取喷雾的方式。  消毒要同步。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应尽可能在大致固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在对养殖场的消毒过程中,各猪舍应在较小的时间间隔内进行,才能很好的起到消毒的作用。否则,病原菌就有可能扩散或传播,消毒效果不能最大化,给养殖场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对人流、物流、车流的消毒要到位。规模化养殖场,大都采用封闭式的管理制度,但是现实决定又不可能完全彻底的封闭,必须要与人流、物流、车流不同程度的接触,如何对流、物流、车流进行彻底的消毒是任何一个养殖场都面对的现实问题。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到位,是养殖场最大的安全隐患。  合理利用消毒池、消毒室。养殖场要设置车辆消毒池和人员进出消毒室,消毒池、消毒室消毒药的浓度要足够,定期更换消毒液,人员要走消毒室。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豫华养猪人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养猪快乐,快乐养猪-养猪人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猪场消毒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猪场消毒是猪场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给养猪场消毒是最基本的事情。通过消毒,可以将消灭在猪场外,。这使猪减少患病的几率,为养猪户谋得最大利益,也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猪肉。《猪场卫生防疫制度》对此有明确规定。
猪场消毒养猪消毒
消毒工作是每个猪场人人皆知的问题,但是在有很多养殖户对消毒不重视;或不知道怎么去消毒,表面上看着消毒了,事实上没有达到消毒的目的。
猪场消毒入场消毒
(一)人员消毒:
1、错误的消毒法:(1)、用喷雾器往进场人员身上喷洒消毒液。(2)、消毒液倒地上用脚沾一下。(3)、最可怕的当属无任何消毒措施。
2、正确的消毒法:(1)从场外进入生活区:大门口设喷雾消毒室、紫外光消毒室,入场人员先通过内部用铁管围成“弓”字形的喷雾消毒通道,然后进入紫外光消毒室,室内墙壁中部设紫外线灯,下铺麻袋,麻袋用2%液洒湿。在紫外光消毒室内消毒15分钟,紫外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2米,否则无效。买猪人员最好换上场内备用的胶鞋,换上场内备用工作衣服;(2)从生活区进入生产区:①本场员工从生活区进入生产区要经过洗澡、更换衣服、胶鞋,然后通过装有约20-25公分深的消毒液的通道后,方可进入生产区。②非本场人员或本场回场人员要进入生产区之前,至少要在生活区隔离一个晚上,洗澡、更换新的生活衣物,第二天方可通过第①种方式进入生产区。
(1)因细菌和病毒都是动物,药物进入体内需要有一个过程,才能将其杀死.那么你用喷雾器喷一下,瞬间能将其杀死吗?当然是不能的。因此,按照上面的正确消毒法中用紫外线照射15分钟就马上能将全身的细菌杀死; 并且能将脚底的细菌杀死。
(2)有一部分猪场,只消毒别人不消毒自己,以为消毒麻烦是其第一种想法;以为在自己出入的范围内没有什么传染病是其第二种想法。这两种想法都是错误的,细菌是无处不有的且是看不到的,所以千万不能忽视。
(3)大部分猪场只重视服务人员不注意猪贩:他们认为服务人员是看病的这个场走走哪个场走走一定带有不少的细菌,其不知猪贩比服务人员更危险,因为服务人员大多是学过传染病的,对细菌病毒有防范意识,而猪贩大多不懂这个专业, 甚至是不以为意。据调查口蹄疫的传播多数主要是通过猪贩而传播。因此应引起猪场的重视。
(4)大部分猪场不注意饮食:饮食主要是指肉食类,把外界的生、熟肉食带入猪场,从而使一些细菌在猪场生长繁殖,侵害猪群。严禁从场外带回猪、牛、羊、狗、猫、马等动物的生、熟肉制品,特别要注意不得购买含有上述肉品的方便面进入生产区当做夜宵。可以购买鸡、鸭、鱼肉食品。
(二)物资消毒
最主要的是售猪和购猪车辆了。一般情况下猪场的烈性传染病,除引种等原因之外,要属售猪和购猪的车辆了。
这其中有两个原因所造成:
(1)运输人员不以为然:以为传染病对他来说没有多大的损失。
(2)猪场的重视不够:
A、职工素质低,或不知消毒的重要性或不以为然。
B、场里的负责人不以为然。
食物的消毒:一部分猪场生活区和生产区不分,对蔬菜、肉类等食物也没有消毒措施。
最主要的是猪肉食物:猪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不经过高温消毒的猪肉细菌可以长期存在并且繁殖,然而另一方面:一部分细菌和病毒对人不至致病,而对猪却要发病了,例如:链球菌。再者一部分细菌可以通过人体内部死亡,然后排出体外从而造成污染。
药物的消毒可以说是没有一家猪场做得到的。因为人们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药物也是疾病的一个传染源。
为什么说药物也是一个传染源呢?因为经销药物的地方是猪场人员,并且是病猪场人员经常出入的地方,所放的药物也是所有进出的人接触的,所以是有一定量的细菌存在的。一不小心就使病菌随从药物进入猪场。所以,从药店购入的药物要经过消毒后方可进入猪场。
4、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的消毒,有消毒者;有不消毒者。目前,猪场的医疗器械不消毒者大有人在;消毒不合理者更是数不胜数。一部分细菌和病毒经过高温一段时间后才能将其杀死,例如:圆环病毒在70℃的水温中还能存活一段时间。
医疗器械中最常用的是手术刀和注射针头了
(1)针头:
A、错误的使用,一枚针头打一群猪;一枚针头打一圈猪;一枚针头打一窝猪;一枚针头打两头猪。造成这种错误的有不懂者(或者说不知者);有为了节省时间者。岂不知你并没有节省时间反而浪费了时间,甚至种下了祸根。特别是防疫时,这样做,比如:如果你打的第一头猪是猪温时,那么你第一头之后的所有使用过这个针头猪其不是全部种上了猪瘟吗?这就是说你不是在防病,而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在种病。
B、正确的使用应该是一头猪一个针头,在使用的时候不要用手去拿针头的身部,应该用消过毒的镊子夹其基部。
C、错误的消毒:a、酒精或其他消毒液浸泡。酒精只能杀死一部分细菌,因而浸泡时间再长也难以杀死病毒,所以达不到消毒的目的。b、煮沸时间短:煮沸时间短同样难以杀死细菌及病毒。
D、正确的消毒法:应该是先冲洗针头后再煮沸(水沸后)40分钟以上。
(2)手术刀:用于阉割的手术刀不进行消毒,连续应用也是病菌的传播路径,建议多搞些手术刀尽量减少病菌的传播。
饲料也应该进行消毒:饲料销售点,也是养殖户常去地方,所以,也是病菌所存在之处。如果不加以消毒,同样会把病菌带入猪场,一但机遇成熟就开始发病。
6、建筑物及生产用具
一些建筑物和生产用具,在进入生产区之前一定要进行消毒,这些物品也可能携带大量的病菌。
猪场消毒场区消毒
1 搞好卫生
场区的环境卫生搞得好坏,与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环境卫生搞不好,就给病菌造就了繁殖、生长、发育良好的环境。因此要经常打扫场区的卫生,减少病菌的生长繁殖的机会。
2 清除杂草
场区的杂草丛生地方,是鼠和蚊蝇的藏身之地,鼠和蚊蝇都是疾病的传播者。例如:乙脑的主要传播者就是蚊子。附红细胞体的传播者一部分就是鼠和蚊蝇了。因此,彻底清理生产场区的杂草,对养殖场防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杜绝蚊蝇和鼠害。
3 清理垃圾和杂物
垃圾和杂物的堆积也是有利于蚊蝇和鼠害存在。一些猪场建筑完工后不及时清理杂物;或平时的垃圾及杂物堆积如山,从而给蚊和老鼠提供了生长繁殖的有利条件。
因此,要及时清理垃圾和杂物,更不能把粪便堆积在生产场区。
4 场区的消毒
生产场区要定期消毒杀死周围环境的细菌及病毒,一般情况下生产场区每周应该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选用2%的溶液进行喷雾消毒。用一段时间后改用碘制剂;再用一段时间改用0.05%的过氧乙酸。
总之,选几种消毒药物后,轮换着使用,但是不能今天用火碱明天应用过氧乙酸后天应用碘类消毒液。如果这样用起来细菌和病毒对所有的消毒液都产生了耐药性。结果还是达不到消毒的目的。应该是一种药物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换其他药物。
猪场消毒猪舍消毒
猪舍的消毒与外界的消毒有所不同,因为场区没有粪便而猪舍有大量的粪尿急胎衣等残留物。并且粪便是不断排出的不能间断,所以彻底消毒猪舍是一件难事,除非把猪转出猪舍
猪舍消毒一般情况下每周一到两次。但是至少一次。
关于消毒液的使用,有些人认为浓度越大越好,所以在实际工作中 ,部分人配比的浓度,超出说明的比例;或有些人为了节约,配比的浓度小于说明书上的浓度,这些都是错误的,我们大家都知道酒精在70-75%时的才有强力的杀菌效力,反而浓度过高和过低,杀菌力低,或失去杀菌作用,因此使用某种消毒药物度必须按照其说明的使用浓度去使用。
猪场消毒器械消毒
器械的消毒一般情况下是指医疗器械。医疗器械的消毒,在消毒前要对医疗器械进行彻底的冲刷,冲洗干净后再进行消毒。
使用过的注射针头要用注射器把针头内的药物、猪肉、疫苗等遗留的堵塞物冲出去;注射器要松动螺旋,取出玻璃套管、皮垫。冲刷好玻璃套管、皮垫,如果不取出皮垫则会造成皮垫的老化。手术刀、、手术钳等要用酒精擦去上面的血迹。然后把所有医疗器械再放入高压灭菌锅内进行消毒。
医疗器械最好用高压灭菌法灭菌。另外值得提出的是许多人消毒后,用手直接接触消过毒的医疗器械,这是极大的错误。应该带上医用手套拿起消毒过的钳子进行安装注射器,取出针头,放在备好的效果毒的器械盘中。
猪场消毒自身消毒
其实搞好自身消毒,在猪场保证猪群健康及个人健康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多数人员不注意个人的消毒,工作之后不进行消毒,就去餐厅就餐。
工作服应定期进行消毒。保证工作服勤洗常换,保证自身健康。
猪场消毒消毒剂的选择
猪场消毒药物选择要对路
在选择化学消毒剂时应考虑:对消毒力强,对人、畜毒性小,不损害被消毒物体,易溶于水,在环境中较稳定,价廉易得且使用方便的消毒剂。
常见的消毒药物:
(一)碱类消毒剂。如、和。火碱不能用做猪体消毒,3%~5%的溶液作用30分钟以上可杀灭各种病原体。10%~20%的石灰水可涂于消毒床面、围栏、墙壁,对细菌、病毒有杀灭作用,但对芽抱无效。
(二)双链季铵盐类消毒剂。如百毒杀、双季铵盐络合碘。此类药物毒性极低、安全、无味、无刺激性,且对金属、织物、橡胶和塑料等无腐蚀性,应用范围很广,是一类理想的消毒剂。有的产品还结合杀菌力强的溴原子,使分子亲水性和亲脂性倍增,更增强了杀菌作用,对各种病原均有强大的杀灭作用。此类消毒剂可用于饮水、喷雾、带畜禽消毒、浸泡等消毒。
(三)醛类消毒剂。如甲醛溶液()。仅用于空舍消毒(舍内有动物则不能用)。使用方法:放于舍内中间,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30毫升、高锰酸钾15克,再加等量水,密闭熏蒸2~4小时,开窗换气后待用。
(四)氧化剂。如过氧乙酸。可用于载猪工具、猪体等消毒,配成0.2%~0.4%的水溶液喷雾。
(五)卤素类消毒剂。如漂白粉、碘伏等。
猪场消毒程序设计要严密
(一)环境净化与消毒。包括车辆消毒(用3%~5%的来苏儿液或0.3%~0.5%的过氧乙酸溶液)、道路消毒(经常打扫卫生,每月用溶液消毒1次)、场地消毒(及时消除猪粪、杂草等,凡堆放过的地方用0.5%的过氧乙酸溶液消毒)。
(二)工作人员消毒。工作人员是将带入场区的主要媒介。在猪场门口设置消毒池,人员进入要经过消毒池,然后要去洗澡换掉衣物,穿山洁净已经消毒过的衣物鞋子,原来穿的衣物要进行熏蒸或者浸泡消毒。从场外购入的物品必经过规定时间的熏蒸消毒后才能进入场内。进入生产区前先洗澡、更换防疫服或工作服。生产区的每栋猪舍门口应设消毒池,池内盛3%~5%来苏儿液或10%~20%的漂白粉溶液供工作人员进入时蘸脚。每栋猪舍门口的洗手盆内装稀释1:600倍的百毒杀-S进行洗手消毒。
(三)猪舍消毒。包括清理、冲洗,待干燥后用0.5%的过氧乙酸溶液喷洒,再用熏蒸法或火焰法或法等进行消毒。
(四)带猪消毒。可选用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百毒杀等,一般每周消毒1次。
(五)饮水消毒。用漂白粉按每公斤饮水用3~5毫克或用0.025%的百毒杀溶液消毒,每周1次。
(六)死猪和粪便处理。死于传染病的猪宜远离猪场深埋或焚烧,死于非传染病的猪宜高温处理,猪粪应堆积发酵或入化粪池。
猪场消毒提高效果是根本
(一)按消毒对象选择消毒方法,应合理运用。
(二)按疫病类型确定消毒重点。如经消化道传播的应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饲料、饮水和用具的消毒;经呼吸道传播的应重点做好猪舍空气和猪体表的消毒。
(三)按疫病流行情况掌握消毒次数。消毒必须定时、定期进行,推广带猪消毒法。
(四)掌握好温湿度。一般温度相对高时消毒效果更好些,所以每天上午9:30~11:30、下午3:30~5:00进行消毒较好。湿度在60%~70%时进行消毒效果更好些,舍温在10℃~30℃时,作用30分钟即可取得良好效果。
(五)控制好环境酸碱度。微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的酸碱度范围是6~8。当pH值大于7时,细菌带的负电荷增多,有利于等杀灭细菌。
(六)掌握好消毒剂的浓度。例如酒精浓度在70%时消毒效果最好,而非纯酒精(98.50%)或65%的稀释液。
(七)不同消毒药品不能混合使用。
猪场消毒猪场消毒常见漏洞
猪场消毒消毒前不清理
未清理的地面和猪体,即使浸泡也需要相当时间才可浸透,一般的喷雾消毒起到的作用有限
猪场消毒行李衣物
行李和衣服,喷雾、浸泡无法进行,紫外线无法穿透,而细菌和病毒则可以钻进里面。如果这些物品在原先猪场用过,难免里面有其它猪场的病原,只有熏蒸可以解决,但又需要足够的时间。所以,如果猪场做不到免费提供行李时,也可以在隔离间安置公用行李,在新饲养员行李熏蒸消毒时仍有被子可用。
猪场消毒消毒池中的砖块
有了砖块,人的鞋子就可以不通过消毒池,也就没法消毒了。
猪场消毒人行过道
人行过道,让消毒池变成废物。
大体积物品的消毒 脏的保温箱,如果消毒不彻底,下批猪使用时的危害是相当大的。但大的体积,浸泡不易,该如何消毒呢?使用油漆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油漆后的木板可防止病原渗透,也便于清洗消毒。油漆并不是每次都需要刷,一次刷漆可使用多次。
.中国养猪网&#91;引用日期&#93;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进行手术室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