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越亮,影越暗!

为什么越靠近光源就感到越亮?_百度知道
为什么越靠近光源就感到越亮?
光源,日常中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点光源了,但是为什么我们距离这个光源越近,感觉亮度越高,距离越远,感觉亮度就越低呢?1、 这是因为这个光源发出来的光能量基本上是一定的,而这个能量是向空间四面八方传输出去的。正因为如此,距离光源越近,那么单位面积能接收到的光子就越多,相应的光能量就越大。反之则越小。2、 由于人眼睛感光部分的面积是有限的,同样的道理,有限的感光面积去接收到的光子就和距离有直接的关系了。距离近了接受到的光子多,则感觉亮了;距离远了,接受到的光子少了,则感觉暗了。3、 非真空条件下还要受到空气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当光经过地球等大气层的时候,还要受到大气层的吸收、反射、折射、散射等影响会损失掉一定的光能量,经过大气层的光程越长,损失的能量就越多,对应的感觉光就越暗。最常见的就是太阳,当正午的时候太阳光经过地球大气层的光程最小,这时候感觉太阳是最亮最耀眼了;当早上日出和傍晚日落的时候,太阳光经过的大气层的光程变长了,被空气吸收、反射、折射、散射等方式损失掉更多的能量了,这时候我们才感觉太阳变暗了。
采纳率:72%
感到亮,是因为光源具有光能,与热能一样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步衰减。正如距离火焰越近,感觉温度越高的原理一样。越靠近光源就会感到越亮。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我是影子,但是光越亮 影子就越深,更能显出光的明亮。翻译成日语,中文表示。。。_百度知道
我是影子,但是光越亮 影子就越深,更能显出光的明亮。翻译成日语,中文表示。。。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私は影だ。でも光が明かるければ明かるいほど、影がより深いになって、もっと光の明かるさを映した。楼上机翻的吧?
采纳率:56%
仆がかげだけど、光は明るくと明ければ、かげがはっきりして、逆に光の辉きが引き立つんだ。
私は影である。照らされる光が强ければ强いほど影が浓くなる。それによって光がよりまぶしく见える。
私は影が、明るい光が影は深くて、より明るく见せ光。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主题:用离机闪时,使用了透光伞离光源越近光线越柔和?
泡网分: 9.63
帖子: 1030
注册: 2009年05月
我一直认为离光源远更柔和。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3212&&回帖:31 &&
泡网分: 25.785
注册: 2004年04月
yorkjun 发表于
远了是个点, 近了就是面+1
就是这个理儿
怎么搞的,发重了。 本帖最后由 min2max 于
07:31 编辑
泡网分: 25.785
注册: 2004年04月
yorkjun 发表于
远了是个点, 近了就是面+1
泡网分: 25.785
注册: 2004年04月
lunglee 发表于
……光一旦离开光源后,它便往四面八方扩散开来,……这是什么物理学啊。有点晕。
所谓柔和,是说光线的方向性弱,也就是说光线来自更多方向(从而不致造成硬的阴影)。
想想手术室的无影灯,假如不考虑功率的因素,如果拉远了去,还能无影吗?
柔光与否与光的强弱无关,光的强弱都是相对曝光参数来说的,否则失去意义。
泡网分: 12.391
帖子: 1233
注册: 2008年05月
理论说,光源面积越大(不考虑光量),越是柔和
实际示例,在中午时分,太阳光线很强的条件下,人物轮廓都是阴影,眉骨,鼻子,下巴这里都是,你拿一个1M的5合1反光板,去掉外面罩子,中间是个透光板,挡在头部与阳光中间,实际面积就变成了柔光板是个光源了,覆盖住你脸全部,阴影马上没有了,这就说明,增大光源面积,会有效的柔化光线,降低阴影硬度
所以用柔光箱和透光伞反光伞之类的,都要在你想要的打光范围内,尽量靠近拍摄主题,这就是为什么,超大型八角柔光箱(1.5米)和超大型矩形柔光箱(1.2M),光质很好的原因,当然前提是你的灯指数要HOLD的住 本帖最后由 sakura2384 于
12:14 编辑
泡网分: 11.453
注册: 2004年11月
有本老书专门讨论光的,美国人写的,很好。忘记放哪了。
& 先绕过理论,用手电筒照射手指,观察在墙上阴影模糊状况,改变距离就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 理论:经过我试验,确认光柔和程度只跟光的面积相关。主要因素为被摄体一个点与光的外形的连线的角度(也就阴影的展开角度)。角度越大越柔和。
如光通过60x60的柔光箱柔后,距离光一侧为60,则三点连为等腰三角形,60度,当离点越远,如变为30度,光开始越来越硬。要想获得和60度同样的柔度,可以从60度延长,然后增加柔光箱或伞的面积。。。。。
不写了,写得自已都看不懂,最佳方法是用手电筒前加硫酸纸……自已观察
泡网分: 39.198
精华: 1帖子: 1251
注册: 2000年08月
在以上的讨论中,大家基本上都是在说光源到被摄物的距离。所以没有伞时是指灯到物体的距离,有伞时是伞到物体的距离。
tessarphoto 发表于
到底是讨论灯到被摄体的距离还是灯头到伞的距离?
泡网分: 8.416
注册: 2009年03月
tessarphoto 发表于
到底是讨论灯到被摄体的距离还是灯头到伞的距离?是前者
泡网分: 0.025
注册: 2002年01月
到底是讨论灯到被摄体的距离还是灯头到伞的距离?
泡网分: 17.112
注册: 2006年08月
是因为,光源和被拍摄物的相对大小关系影响光源的柔和程度。
越近,光源相对越大。
《美国摄影用光教程》讲得很清楚。
泡网分: 52.328
帖子: 13414
注册: 2003年12月
zimi 发表于
主体或整个画面表现出的光质的软硬和距离与环境有很大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用柔光箱抵近被摄体一样可以拍低调照片,用标准罩(比柔光箱光质硬吧)一样可以离远拍出柔和的画面。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柔光箱距离被摄主体近,所以需要的功率就小许多,同时光线衰落得更快、因而扩散到背景上的光就更少,所以可以拍低调照片?
泡网分: 28.004
注册: 2003年02月
ehandy 发表于
啊?原来您探讨的还带上环境和背景啊?那当然是光源距离越远照射的面积更大了。。。
LZ探讨的不是主体身上的光是否柔和么?主体或整个画面表现出的光质的软硬和距离与环境有很大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用柔光箱抵近被摄体一样可以拍低调照片,用标准罩(比柔光箱光质硬吧)一样可以离远拍出柔和的画面。
泡网分: 52.328
帖子: 13414
注册: 2003年12月
zimi 发表于
其实看到您这个回复的例子,我第一反应是原来在上海拍汽车的时候使用蛋形棚和大面积的白色和黑色的布匹。
那是主要为了控制反光面使用的。老乔(就是喜欢用好多尼康闪光灯那个美国人)新出了一本书《素描光线》,过阵子国内会引进
里面正好提到关于光源距离的,老乔说:同样大小的光源面积,离被摄主体越近光效就越柔和(比如常见的小型柔光灯箱)
当然这里是在开放环境下的,举的例子也都是室外拍摄、背景很远的,也就是只考虑主体的光效的情况下
如果是在环境比较狭小的室内,就肯定要用到遮光等手段了,这个就更复杂了,我还没看到这个部分呵呵
泡网分: 52.328
帖子: 13414
注册: 2003年12月
zimi 发表于
柔光伞,和点面光源的问题。您说的其实是照射面积的问题。您离被摄体近,当然呈现在被摄体的照射面积就比远的时候大。
但这只是被摄体,您在1米的距离用伞和3米或5米用伞,被摄体同样曝光值的情况下,您看哪张柔光伞的照射面积大,我指的是整个画面的照射面积,您比较下环境或背景的变化就明了啦。
软件就先不找了,手上爱玲珑也有,永江也有,金贝也有,U2也有,当然佳能430灯和ST-E2也有。一共不同时期的十几只灯头。附件也比较齐全,毕竟灯用了快13年了。啊?原来您探讨的还带上环境和背景啊?那当然是光源距离越远照射的面积更大了。。。
LZ探讨的不是主体身上的光是否柔和么?
泡网分: 28.004
注册: 2003年02月
ehandy 发表于
就拿常用的柔光伞来说吧,距离被摄主体近的时候,是面光源,光效柔和
远的时候,近似点光源,光效硬
前阵子微博转帖有个软件,可以模拟各种不同光源在不同角度和距离下的光效,忘了叫啥了可以装来试试其实看到您这个回复的例子,我第一反应是原来在上海拍汽车的时候使用蛋形棚和大面积的白色和黑色的布匹。
那是主要为了控制反光面使用的。
泡网分: 28.004
注册: 2003年02月
ehandy 发表于
就拿常用的柔光伞来说吧,距离被摄主体近的时候,是面光源,光效柔和
远的时候,近似点光源,光效硬
前阵子微博转帖有个软件,可以模拟各种不同光源在不同角度和距离下的光效,忘了叫啥了可以装来试试柔光伞,和点面光源的问题。您说的其实是照射面积的问题。您离被摄体近,当然呈现在被摄体的照射面积就比远的时候大。
但这只是被摄体,您在1米的距离用伞和3米或5米用伞,被摄体同样曝光值的情况下,您看哪张柔光伞的照射面积大,我指的是整个画面的照射面积,您比较下环境或背景的变化就明了啦。
软件就先不找了,手上爱玲珑也有,永江也有,金贝也有,U2也有,当然佳能430灯和ST-E2也有。一共不同时期的十几只灯头。附件也比较齐全,毕竟灯用了快13年了。
泡网分: 52.328
帖子: 13414
注册: 2003年12月
zimi 发表于
愿闻其详?确实没有理解您举得例子和我说的有什么关系。就拿常用的柔光伞来说吧,距离被摄主体近的时候,是面光源,光效柔和
远的时候,近似点光源,光效硬
前阵子微博转帖有个软件,可以模拟各种不同光源在不同角度和距离下的光效,忘了叫啥了可以装来试试
泡网分: 28.004
注册: 2003年02月
ehandy 发表于
我晕死,你这个理论简直就跟“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答:因为眼睛比耳朵靠前嘛!”一样啊。。。愿闻其详?确实没有理解您举得例子和我说的有什么关系。
泡网分: 52.328
帖子: 13414
注册: 2003年12月
zimi 发表于
恰恰同光源情况下,前面(阴影部分的分界清晰、光衰落的快,就是硬光)是光源与被摄体距离近的效果,后面(阴影部分过渡柔和、光衰落的慢,就是软光)是距离远的效果。我晕死,你这个理论简直就跟“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答:因为眼睛比耳朵靠前嘛!”一样啊。。。
泡网分: 28.004
注册: 2003年02月
ehandy 发表于
阴影部分的分界清晰、光衰落的快,就是硬光
阴影部分过渡柔和、光衰落的慢,就是软光恰恰同光源情况下,前面(阴影部分的分界清晰、光衰落的快,就是硬光)是光源与被摄体距离近的效果,后面(阴影部分过渡柔和、光衰落的慢,就是软光)是距离远的效果。
泡网分: 52.328
帖子: 13414
注册: 2003年12月
lunglee 发表于
太阳离地球够远了吧.
在于光够不够柔,拍照时能把灯离多远?
有太阳那么远吗?
看你要多柔的光,什么性质的光,不够柔多近都没用.
是离的越远越柔和,是怕太远了光不足
照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光一旦离开光源后,它便往四面八方扩散开来,光线离开光源愈远,光线的扩散范围愈大,愈均匀什么光离得越远越柔和啊,不要误导别人!
光为什么有软硬?因为阴影效果不同
阴影部分的分界清晰、光衰落的快,就是硬光
阴影部分过渡柔和、光衰落的慢,就是软光
记住光是直线转播的,大面积的光源(比如墙壁、柔光伞)是散射光,可以有来自不同方向的少量光线填充阴影部分,所以过渡就柔和,光效也就柔和
泡网分: 52.328
帖子: 13414
注册: 2003年12月
光线是否柔和取决于光源的面积,面积越大越柔和
所以同样大小的伞,离被摄人物越近,相对面积就越大,所以就越柔和
想象一下太阳虽然很大,但距离非常远,所以近似等同于点光源
泡网分: 30.67
帖子: 2355
注册: 2003年10月
光源越大越柔和,光源越近越柔和
泡网分: 5.153
注册: 2006年12月
其实我理解的的是光源越大越柔和,离得近了相对来说就大了 光线也就柔和了,远到一定距离就变成点光源了,光的指向性强了 当然就硬了
泡网分: 39.198
精华: 1帖子: 1251
注册: 2000年08月
那一位有点语焉不详,而且最后一句也有错。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阳光是硬光。
sx56 发表于
嗯,又一种新的观点,好好研究一下。
泡网分: 49.531
精华: 2帖子: 15048
注册: 2008年07月
越近越柔和
泡网分: 9.63
帖子: 1030
注册: 2009年05月
lunglee 发表于
太阳离地球够远了吧.
在于光够不够柔,拍照时能把灯离多远?
有太阳那么远吗?
看你要多柔的光,什么性质的光,不够柔多近都没用.
是离的越远越柔和,是怕太远了光不足
照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光一旦离开光源后,它便往四面八方扩散开来,光线离开光源愈远,光线的扩散范围愈大,愈均匀嗯,又一种新的观点,好好研究一下。
泡网分: 1.867
精华: 1帖子: 1387
注册: 2008年12月
yorkjun 发表于
远了是个点, 近了就是面+1
只是太近了光线不均匀。
泡网分: 0.022
注册: 2007年08月
太阳离地球够远了吧.
在于光够不够柔,拍照时能把灯离多远?
有太阳那么远吗?
看你要多柔的光,什么性质的光,不够柔多近都没用.
是离的越远越柔和,是怕太远了光不足
照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光一旦离开光源后,它便往四面八方扩散开来,光线离开光源愈远,光线的扩散范围愈大,愈均匀
泡网分: 17.209
帖子: 3370
注册: 2009年02月
远了是个点, 近了就是面
泡网分: 9.63
帖子: 1030
注册: 2009年05月
macki 发表于
不论用不用伞,原理上都是离光源越近越柔和。在实际中,可能因为周围墙壁及天花板的反光,对光线的质量会有影响。这样啊,谢谢啊。
&版权所有:&&&&
网站投诉举报电话: | 网站举报邮箱:蜂鸟手机端
& 揭秘10条必须要知道的摄影用光技巧
揭秘10条必须要知道的摄影用光技巧
05:37:35 蜂鸟网 &&作者:摄影入门 [转载]
1. 光源越广,光线越柔和     相反的,光源越窄,光线越硬。广泛的光源能够弱化阴影、降低对比、抑制纹理,较窄的光源则作用相反。这是因为光源越广,射在物体上光线的方向就越多,这会起到增加场景中的照明、减少阴影的作用。
    小提示:将人像主体安排在一扇不受阳光直射且大而亮的窗户边,窗户可以起到柔光箱的效果,不再需要影室专用设备。 2. 光源越近,光线越柔和     相反的,光源越远,光线越硬。这是因为当光源离被摄体越近,相对的就越大,也就是越广;而当光源离被摄体越远,相对的就越小,也就是越窄。
    以太阳为例,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109倍,它本是一个相当广的光源!但是太阳距地球9300万英里(约1.5亿千米),只占地球天空非常小的一小部分,因此当阳光直射在物体上时光线就很硬。     小提示:在室内用现有灯光拍摄人像时,可以通过改变光源与被摄体间距离的方法使照片的光线更加动人。3. 漫散射能够分散光线,使光源变广、光线变柔
&&& 运用漫散射分散光线的实质还是使光源变广,从而达到柔化光线的目的。当云层遮挡住阳光,物体上的阴影会明显减少,如果有雾,阴影则会消失。云层、阴沉的天空和大雾都会使光线发生漫射,漫射会将光线分散向各个方向。阴天和雾天时,整个天空会变成一个非常广的光源,一个天然的柔光箱。
&&& 小提示:半透明塑料或白色织物等材料都可以用来漫射强烈的光线。你可以在人工光源─如影室闪光灯前加一个柔光罩;如果在明亮的阳光下,也可以使用柔光篷或柔光箱来柔化光线。
4. 在反射中漫射光线
&&& 将一束较窄的光线射在一个较大的磨砂表面上,如墙壁、屋顶或磨砂反光板等,光线在反射的过程中会发生被漫射到较宽广的区域。
&&& 但是如果使用光面反光板,光线被反射后仍然会很窄。镜子是一种极端的光面反光板,它反射的光线几乎与入射光线一样窄。
&&& 小提示:将一大块铝箔揉成团,展开后将亮面向外,包在一块纸板上,一块柔光反光板就做好了。虽然这种自制反光板的漫射效果不如白色磨砂反光板,但它能在照片中增加闪闪发亮的光点。5. 光源越远,光线的衰减越快,主体也越暗
&&& 这条规则指出,被摄主体的光照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听起来有些复杂,其实很简单,举例说明:如果你将光源至被摄主体的距离增加1倍,那么落在主体上的光线只有距离增加前的四分之一。换言之,光线会随着光源的远离而迅速衰减。这条规则我们应牢记,如果你准备移动光源或被摄主体,一定要改变光线的品质。
&&& 同样还要注意的是,经过反射的光线其行进的距离也会增加,即使使用光面反光板也一样。
&&& 小提示:在天气条件很差的室外拍摄人像时应使用闪光灯(热靴或弹出式均可),这样即可以消除人脸部的阴影,也不会影响背景的曝光,因为闪光灯发出的光到达背景时已经弱到可以忽略不计了。
6. 可以利用光线衰减改变摄影主体和背景间的关系
&&& 如果灯光距离拍摄主体近,主体和背景间的光照度查别会比较明显;如果灯光距离主体较远,则背景也会相应地变亮。
&&& 该原则同样适用于侧光:侧光源离被摄主体近时,整个画面的光线衰减将比光源离主体远时更明显。
&&& 小提示:如果被摄主体的正面光是从窗户射入的光线,那么让主体靠近窗户可以使室内的背景变暗。如果你想让室内背景更明亮,则应让主体远离窗户、靠近背景。7. 正面光会减弱主体的纹理,而侧光、顶光和底光则可以强化主体纹理
&&& 人像摄影师通常会将光源保持在镜头的轴线附近来弱化被摄主体面部的皱纹,而风景摄影师更喜欢用侧光强调岩石、沙石和叶子的纹理。一般来说,光线方向和被摄主体角度越大,主体的纹理就越明显。
&&& 小提示:想突出宠物毛茸茸的毛发时最好将光源置于侧面,比采用正面光源要好。8. 阴影创造立体感
&&& 阴影是摄影师描述物体三维性的手段,它能使物体在照片中呈现出空间感,而不仅仅是物体在平面上的投影。
&&& 同样,侧光、顶光和底光能够在物体上投射出深而长的影子,从而制造出立体感。因此,静物、商业产品和风光摄影师喜欢使用有角度的光线。
&&& 小提示:你可以尝试使用“好莱坞照明法”来拍摄戏剧性的肖像作品。将顶光置于主体正上方稍偏的位置,调整灯光角度,使人物鼻子的阴影落在人中稍偏下的位置上。
9. 背光可以作为高度散射的光源使用
&&& 很少有仅仅靠背光照明的物体,也就是说正面一点儿照明都没有的纯剪影几乎没有。如果一个人站在明亮的窗户前,对面的墙壁会反射部分光线落在人身上。如果一个人在户外,即使背景是明亮的阳光,正面也会有来自天空的光线照射。无论哪种情况,要想记录落在主体上的光线,就要增加曝光,而且这些光线会减少面部的细节,削弱主体的立体感。
&&& 小提示:在拍摄背光照明的人像或剪影时,试着将光源纳入构图中,但是这样会导致测光表读数不准,因此可以尝试使用包围曝光法。
10. 光线是有色彩的
&&& 尽管有的时候光线看前来像“无色”的,但它其实也是有色彩的,我们称其为色温。只是我们的眼睛和大脑组成的“计算机”能够调整感知、适应变化,我们很难注意到罢了。但是数码传感器和胶片则会记录下我们看不到的色彩。
&&& 清晨和傍晚的阳光拥有温暖的色调,中午阳光投射的阴影则会变的很蓝。钨丝灯光明显偏黄,而且反射这种光线的表面也会呈现出相应的颜色。
&&& 对于数码相机而言,你可以使用白平衡功能来消除或强调光线的颜色。例如可以增加风光或人像照片中的暖色调。对于胶片电影的拍摄则必须根据拍摄环境选择适当的胶片,或者采用滤镜补偿。
&&& 小提示:晴天拍摄的风光片,特别是阴影部分会非常蓝,这时将相机的白平衡设置为阴天可以在照片中增加金黄色,相当于在镜头前加了一片暖色滤镜。
本文版权归蜂鸟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4小时热文
24小时热帖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ed光管一边亮一边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