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朝阳学校去爬山需要准备什么?

2936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2274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旅游学院 第六届景区规划方案设计大赛参赛作品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 旅游规划设计姓名: 姓名:王国S 班级:200 级旅游管理( 班级:2007 级旅游管理(1)班 学号: 学号: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第一部分 前言 一、旅游规划依据 二、规划范围面积与时限 三、规划类型、目标、功能 规划类型、目标、规划总论四、规划指导思想、意义与原则 规划指导思想、 五、规划总体定位与发展战略 第二部分 第一章 概况 旅游产品发展策划纲要 旅游产品发展策划纲要一、自然地理 二、社会经济与历史文化 社会经济与历史文化 三、旅游开发现状 第二章 旅游业发展背景及现状一、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 二、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 三、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战略 四、榆中县旅游业发展政策 第三章 旅游资源现状分析与评价1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一、旅游资源的现状 二、旅游资源评价 第四章 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定位与营销一、基本现状 二、市场分析 三、开发潜在市场 四、占领市场的五大卖点 五、市场定位策略 六、旅游营销策略 七、创名牌、树形象、搞宣传 创名牌、树形象、 第五章 旅游功能、 旅游功能、容量与发展规模一、保护区性质 二、旅游功能 三、旅游容量 第六章 总体布局与分区规划 总体布局与分区规划一、统揽全局 二、主体结构 三、榆中县域旅游区布局 四、分区规划2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五、景区支持系统规划 第七章 自然与生态保育一、生态环境资源评价 二、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保育原则 三、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三废” 四、 三废”处理规划 第八章 综合效益预测一、投资估算 二、效益预测估算 第九章 旅游形象与宣传营销一、形象定位 二、目的地营销原则 三、重点营销市场定位 四、营销手段和策略 第三部分 附一: 附一:榆中县投资环境示意图 附二: 附二: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简图 附录3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前言规划总论盖榆中兴隆、栖云两山之幽雅胜景也,古称名迹。其脉来马ブ牛 连皋兰山,东结飞龙卧虎之势,西集瑞凤灵龟之象。万松参天,开四时不 谢之花卉;五峰罗列,生百鸟争鸣之声色。清泉瀑布,滴水流珠。曲径瑶 草争秀,赏心悦目;台赙骰ㄓ迹媸傺幽辍0自粕畲σ谎ê龋 苍松影里恍若海市蜃楼,真是天然生成一幅图画,诚为陇甘之名胜,兰垣 之屏藩,金邑之福地也。 榆中,距今约 1.5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上古时为羌住 地,后被匈奴占据。秦始皇三十三年(前 214),隶属陇西郡。秦汉之际, 被匈奴攻占。汉武帝元朔二年(前 127)复置榆中县,隶属陇西郡。元拧二 年(前 121)置勇士县,后榆中、勇士二县改属天水郡。昭帝始元六年(前 81),设金城郡,榆中县改属金城郡,明帝永平十七年(74),改天水郡 为汉阳郡,辖勇士县,榆中县仍属金城郡。三国时,榆中县为曹魏政权金 绒郡属县。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废县,设榆中镇。孝明帝正光五年 (524)废榆中镇,恢复榆中县置,隶属金城郡。北周废榆中县,其地并人子 城县。隋文帝开皇元年(581)新置兰州,领金城郡,金城郡领子城 1 县。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兰州领子城等 4 县,治所在子城县。炀帝大业三 年 (607) 又改兰州为金城郡, , 将子城县改为金城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 (618) , 金城郡又改为兰州,废金城县,其地并人五泉县,属兰州。代宗宝应元年 (762),榆中陷于吐蕃。宋仁宗景v三年(1036),西夏攻占榆中地,据 吐蕃康古城。崇宁三年(1104),今榆中县西部部分地区属兰州兰泉县,绍 兴元年(1131),金人攻进榆中全境。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省龛谷、 定远二入金州,金州成为不领县的州,改属陕西行中书省管辖。明太祖洪 武二年(1369),降金州为金县,属临洮府。宪宗成化四年(1468),改 属兰州。清初,金县改属临洮府。乾隆三年(1738)又属兰州府。 民国 8 年(1919)10 月恢复榆中县。17 年(1928),榆中县直隶于甘肃省政府。1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38 年 (1949)8 月 16 日榆中解放,成立榆中县人民政府,隶属会宁专员 公署。9 月,改属定西专员公署。1970 年 4 月,划归兰州市管辖。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东南 45 公里的榆中县境内,是 国家“AAAA”级旅游胜地。地处东经 103°50′- 104°10′,北纬 35°38′-35°58'。坐落在榆中县西南隅,南靠临洮,东临定西,西北与兰州毗 邻, 属祁连山的东延余脉。 海拔在 2000――3600 米之间。 保护区总面积约 33301 公顷,占榆中县总土地面积的 10.1%。 兴隆山在榆中县城西南五公里处,古因“常有白云浩渺无际”而取名 “栖云山”。早在西周时已成为道人凿洞修行之地,清康熙年间取复兴之 意,改名“兴隆山”。本世纪五十年代,全山亭台楼阁以及庙宇就达 70 多 处,景点 24 处,成为佛、道胜地。兴隆山属祁连山东延余脉,被东北向的 兴隆峡大峡河截为东山和西山, 东山为兴隆山, 最高峰九子坪海拔 3137 米; 西山为栖云山,最高峰羊寨北,最高峰 3251 米。受气候影响,植被呈明显 垂直带状分布。兴隆山于 1988 年被国务院定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兴隆山为距兰州市最近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主峰由东西二峰组成,东 峰“兴隆”海拔 2400 米,西峰“栖云”海拔 2500 米,二峰间为兴隆峡, 有云龙卧桥横空飞架峡谷。现栖云峰有混元阁、朝云观、雷祖殿等殿阁; 兴隆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松亭、滴泪亭等景点。史载,公元 1227 年,成吉思汉的灵柩运至兴隆山,密藏于大佛殿内;1949 年 8 月才迁 往青海塔尔寺;1954 年,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迎回,安放在伊克昭盟 伊金霍洛旗新建的成吉思汗寝室。兴隆山因这段历史而更加著名。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辖区内历史上很早就有人类活动。近年来榆 中县连塔乡的马家山(1953)和龛谷峡(1986)先后出土了相当丰富的马 家窑、半山、马厂三种类型的陶罐文物,伴有石刀、石斧、石印等,足以 证明在距今五千年前新石器时期及其以后,这块地方就有人类居住活动, 繁衍生息,他们是黄河中上游马家窑、半山、马厂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兴隆山为道教名山,东汉桓帝永寿年间,四川鹤鸣山人在兴隆山传播 张道陵道教理论,始有人在兴隆山修行,此后,历代绵延不绝。佛教于汉 明帝时传入我国,东晋十六国时乞伏炽磐在尖山东山堡下修&千佛洞&,唐 贞观时佛教盛行,新营有十二寺,苑川有三寺,麻家寺一带有三寺。伊斯 兰教于清乾隆八年传入榆中。基督教始于清光绪年间由三角城乡大兴营村2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人沈学廉引入。迄至今日城关镇教堂有信徒 500 多名。纵观历史,道教为兴隆 山宗教活动的主体。一、旅游规划依据(一)战略方针与政策导向性文件: 1、 《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2、 《中国 21 世纪议程》及其优先领域计划() 3、国家旅游局编制的《中国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纲 要》 (1996) (二)法律法规: 1、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72) 2、 《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征的建议》 (1962) 3、 《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 (1964) 4、 《奈良真实性问题文件》 (1994) 5、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ICOMOS CHINA,2002)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0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2003) 8、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003) 9、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 国家文物局, 《 ( 2004) 1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国家文物局,2004)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98)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991)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6、 《旅游度假区管理条例》 (三)行业管理办法规定: 1、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72)规定: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 1972 年 10 月 17 日至 11 月 21 日在巴 黎举行的第十七届会议。 第一条 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文化遗产”: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3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与环境景色结 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 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2、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令第 12 号, 2000 年 10 月 26 日,第一章总则第四条规定, “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坚持可持续发 展和市场导向的原则,注重对资源和保护,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因地制宜,突 出特点,合理利用,提高旅游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 3、“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第四条规定: 《 “旅游等服务业发展,充分利 用西南、西北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把旅游业培育成为西部地区的支柱产业。 围绕沿长江、西北丝绸之路、桂滇黔川以及高原、草原等主要旅游线路,加强旅 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旅游景区的道路,搞好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从各 地的实际出发,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信息服务、社区服务、房地产、 金融保险等服务业,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 4、关于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 第 3 条规定: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目标。通过“十一五”乃至更长 一段时间的努力,西部地区能源及化工、重要矿产开发及加工、特色农牧业及加 工、重大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产业 第 6 条规定:特色优势产业得到较快发展。长江上游和关中地区等重点经济 带、省会城市及周边地区、资源富集地区和重要口岸城镇 4 类增长极初步形成。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大型企业和企业 集团超过百家。 第 9 条规定:旅游产业。发挥西部地区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资 源优势,把旅游业做大做强。重点开发长征之旅红色旅游区、香格里拉民俗风情 ――高原风光旅游区、长江三峡平湖旅游区、丝绸之路旅游区、黔东南――湘鄂 西民族风情与生态旅游区、川渝黔“金三角”生态旅游区、珠三角――桂东―― 桂北黄金旅游区、澜沧江――大湄公河次区域民族风情热带风光跨国旅游区、西 北大漠草原旅游区和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区。在继续发展观光旅游的基础上,加快 开发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边境旅游、科普旅游、农业旅游和工 业旅游等专题旅游,形成协调配套、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体系。重视发展红色旅4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游。大力开发有西部特色的文化旅游,通过影视作品、媒体宣传、文艺演出等方 式,充分挖掘和展示西部地区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多民族特色文化,开发系列特色 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 5、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 作的通知》 :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 动植物物种和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的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生物 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 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管理,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 利益的关系,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始终把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放在 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首位, 坚持严格保护、 科学管理、 合理利用、 持续发展的原则, 促进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健康发展。二、规划范围面积与时限(一)规划范围:以兴隆山地区为中心,以榆中县城为主体,并辐射到榆中县 和平镇。 1、规划总体范围面积:33301 公顷 2、功能分区规划范围面积: (1)生态旅游:5000 公顷 (2)文化旅游:11000 公顷 (3)体验旅游:8000 公顷 (4)休闲旅游:9000 公顷 (5)体育旅游:301 公顷 (二)规划时限 总体规划为 10 年,大致分为三个时期进行 1、近期规划(2009 年――2012 年)――――旅游景区重点开发建设与加快 发展阶段,共 3 年时间; 2、 中期规划 (2012 年――2016 年) ――――旅游景区完善和巩固发展阶段, 共 4 年时间; 3、远期规划(2016 年――2019 年)――――旅游景区成熟发达与可持续发 展阶段,共 3 年时间。三、规划类型、目标、功能 规划类型、目标、5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一)规划类型 1、总体规划类型: “知识型+娱乐性+体验性+挑战性”综合旅游区 2、旅游区分区规划类型: (1)生态旅游:生态景观观光区 (2)文化旅游:文化研究体验区 (3)体验旅游:乡村生活、探险、挑战体验区 (4)休闲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区 (5)体育旅游:冬季滑雪娱乐区 (二)规划目标 本规划以榆中县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以为中心, 对其周围景区景点加以集中综 合,在保护自然保护区原始风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兴隆山旅游景区打造成中 国西部文化、独特自然景观、避暑和体验生活相结合的又一精品旅游名城。 此次对榆中县兴隆山保护区旅游资源进行总体的规划, 便于对该县旅游资源 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以促进该县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 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效益的多方盈利。 (三)规划功能 1、社会功能: (1)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2)振兴甘肃旅游产业,树立西部旅游大省的地位; (3)提升甘肃省旅游业在全国及世界的影响力,巩固甘肃省旅游文化价值; (4)极大地提高榆中县的旅游知名度,树立自然保护区的良好社会形象; (5)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布局; (6)有效地安置社会富余劳动力,实现大多数人的再就业,有利地帮助当 地政府解决民生问题。 2、经济功能: (1)增加甘肃省旅游产业的收益,直接增加榆中县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 实现产业发展的经济目标; (2)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榆中旅游业的发展,保进当地经济的 全面繁荣; (3)带动榆中县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榆中县经济的整体发展,缩小 与其它地区的差距;6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4)增加当地农牧民的收入并提高其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5)增加国民收入,提高第三产业的产业贡献率。 3、文化功能 (1)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是集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独特区域, 汇集了古建筑、古寺院、古墓群、古洞穴等多种遗迹,具有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 复杂性; (2)自然保护区规模大,内涵丰富,真实完整,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 文化和艺术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人们了解西部的历史,了解我国 古代劳动人民生活; (3)激发人们的爱国意识,利于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 (4)有利于兰州黄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播,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巨大贡献。 (5)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当地政府及人民对当地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科 学合理开发。 4、环境功能 有利于榆中县政府和人民对当地基础设施的改善,公共卫生的重视,促使当 地人民与前来旅游的游客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四、规划指导思想、意义与原则 规划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方针,在科学发展观的指 导下,全面深入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按照国家,甘肃省和榆中县政府对旅 游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布署,将旅游业作为全县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2、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旅游经济发展规律和自然生态环境规律, 以旅游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旅游客源市场为导向,以榆中县所拥有的自然旅游 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为依托,以红色爱国主义教育旅游,绿色度假休闲旅游,挑 战体验和避暑为开发主线, 把榆中县建设成西北地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观光游 览,度假休闲旅游圣地; 3、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榆中县具体的经济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旅游 业发展方针、政策及法规为基础,与全县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与 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 4、突出榆中县地区特色,从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分期逐步实现规 划。注重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强调空间的一体化发展,避免近距离不合理及重7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复建设; 5、以保护榆中县的自然及人文资源和环境为前提,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 减少对旅游资源的浪费,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发及利用当地丰富而独具特色的资 源; 6、榆中县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应当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长远需要,具有适度 超前性; 7、以游客的心理需求和旅游活动行为特征为依据,有层次地划分景观游赏 空间,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并安排榆中县旅游规划项目; 8、以原生态为特色,经济和方便为原则,合理布局和规划旅游服务设施; 9、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效益的多方赢利。 (二)规划意义 1、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发展进行总体规划,有利于保护区开展集生 态、自然、历史、文化四位一体的旅游,树立当地优秀的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 国内外旅游者前来观光游览; 2、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提高当地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带动其经济的快 速发展,推动甘肃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3、摸清家底,所以有利于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资源整合和统筹安排; 4、与周边环境的对比,有利于做好部体规划和区域规划,区域性规划与本 关产业规划之间的接和互补; 5、与外部市场相联系,景区规划具有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所以有市场需 求的实用性的统一的规划,既可突出本地资源特色,又可以明确产品市场定位。 (三)规划的原则 1、坚持资源和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 对榆中县自然和人文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要以保护为前提。 加强对旅游资 源的保护,减少对旅游资源的浪费; 2、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景区旅游资源必须做到开发于保护并举,实现经济、 社会文化、环境效益的多方赢利,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概念; 3、发挥优势原则: 以榆中县的特色旅游资源为优势,开发当地旅游产品的最优组合,形成“人 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8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4、突出特色原则: (1)以古建筑艺术为核心,开发组合旅游产品,拓展旅游市场; (2)以当地民族风情为特色,设计集垂钓,划船,野营,养生,餐饮,住宿与一 体的综合旅游景区; (3)以神话传说为景区文化依托,设计出新奇旅游主题加强景区文化特色; 5、因地制宜原则: 保护区属祁连山支系,境内拥有以森林、洞穴、石窟、古墓群、古迹遗址、 古建筑等为依托的各类资源。采取旅游区的分区规划,突出各个区域的特色,并 配合相应的组合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不同的需求, 在具体的可行性分析研究之下 全方位的打造精品旅游景区; 6、人文特色原则: 乡村生活体验游和设计的义务植树活动项目有利于加强环境保护教育; 野外 生存素质拓展训练有利于培养独立地生存意识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7、市场导向性原则: 旅游景区设计必须注重结合当地旅游市场的价值取向,开发与主要旅游市场 消费水平相匹配的旅游产品。受限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发展状况和来自其 他地区的竞争,保护区的主要客源定位为中低端游客和少量过境高端游客; 8、效益最大化原则: 对榆中县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在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前提下,结合本县的县 情,实现当地经济效益、社会文化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最大化。五、规划总体定位与发展战略 规划总体定位与发展战略(一)规划总体定位 打破现存旅游宣传促销的瓶颈, 把本地区的旅游业建设为中国内陆旅游的一 个新亮点,树立优秀的旅游产业文化和形象,把榆中县建设成一座在丝绸之路上 集野外生存体验、 自然风光、 冬季滑雪和避暑山庄四位一体的旅游优秀文化名城。 (二)发展战略 1、特色战略:走低投入,高品位,持久特色之路 2、目标市场战略: 立足于榆中县、 兰州市, 进一步向全省及全国乃至世界发展。 发展自身优势, 以现有的丰富资源为起点,开拓多种综合旅游项目,形成强强联手的多元化目标 市场。9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3、政府主导、市场导向战略: 榆中县政府对于发展当地的旅游业给予政策、经济等方面绝对的支持。完善 旅游基础的设施建设,重视公共卫生,优化资源配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准确 合理的开发设计旅游产品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4、可持续发展战略: 榆中县自然资源、 人文资源和社会历史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要以保护为前 提。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现经济、 社会文化、 环境效益的多方赢利, 形成 “大 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概念。第二部分旅游产品发展策划纲 旅游产品发展策划纲要 第一章 概况一、自然地理(一)地理位置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东经 103°5′──104°10′; 北纬 35°38′ ──35°58′之间。座落在榆中县西南隅,南靠临洮,东临定西,西北与兰州市 毗邻,属祁连山的东延余脉。保护区总面积约 33301 公顷,占榆中县总土地面积 的 10.1%。 (二)地质地貌 保护区山脉系祁连山山系东延部分,由马ド较档母咧猩饺核槌桑饕 脉有马ド健⑿寺∩胶推茉粕健Bド接胄寺∩侥媳倍灾懦事戆靶危寺∩健⑵ 云山两座主峰由马ド椒种鄱础I教宄ぴ 37 公里,宽约 17 公里,山势走 向呈西北西──东南南,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 2000──3600 米之间,马ド 主峰海拔 3670.3 米,是黄土高原范围内唯一超过 3600 米的高峰。山体过境后, 向东延伸终止于海浩瀚的黄土丘陵。 在大地构造上是介于秦岭地槽系和祁连山地 槽系之间的秦祁台块上的孤岛状的石质山地, 次级构造单元为青石岭──马ド 横断带的马ド今揆泛托寺∩今薨迹旧降刈院浼颓奥∑穑永锒⒀嗌 期、喜马拉雅期等新老造山运动的影响,到了第四纪初才形成基本的山脉水系。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山地因受造山运动的显著抬升和切割作用,主体复式向 斜多呈&V&型的陡壁深谷,沟谷纵横,河床比降较大多跌水,山脊呈波状起伏, 坡度多在 30°以上,地形呈齿状。山体两侧与黄土高原镶嵌,多为黄土剥蚀地 貌,主要地形形态有高山深谷,土石山梁峁。10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三)水文条件 保护区河流水系发育比较健全, 长年流水的河道有兴隆峡、 龛谷峡、 徐家峡、 分壑岔、麻家寺、水岔沟、官滩沟、新营、黄坪、马坡、银山等 11 条长流水河 道,均发源于马ド胶托寺∩剑曜芫读髁 5349 万平方米,其中兴隆峡径流量 最大,正常径流量 0.23 平方米/秒,年径流量 715.5 万平方米;最小的徐家峡正 党径流量 0.03 平方米/秒,年径流量 90.6 万平方米。水质 PH 为 6.9─8.1,硬 度为 5.8─14.8 德度,属中硬度水,符合一般饮用水标准。 地下水资源主要埋藏在马ド缴角俺寤⒑榛阈逼皆昂庸绕皆⒂ 马ド揭员倍羡曛希钩傻囊桓霭敕獗账牡刂逝璧刂洌⒋嬗谏细峦忱 卵石层中,静储量为有效静储量,因第四系隔水地板是倾斜的,倾斜方向与地下 水流向一致, 当下游大量开采时, 上游埋藏深的静储量可转化为动储量流向下游。 据有关资料,在兴隆山北麓向西延入的断层线长约 104 公里,即南北断裂格状构 造网,均为地下水富含水。另外,北西沟的大断裂在区内有 3 条,而且为主导构 造,这些都蕴藏着丰富的深层地下水资源。 (四)气候条件 保护区地处东亚大陆内地,按全国自然区划气候分类为东部季风区,大陆性 气候显著,属高寒半湿润性多雨气候。主要特征表现为四季分明,水热同季。春 季干燥多风;夏季昼热夜凉,初夏干旱,盛夏多雨;初秋阴雨稍多,深秋凉爽少 雨;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 3─7℃,其中最高(7 月)为 13─18℃,最低(1 月)为零下 8─9℃;活动积温为 ℃;年降水量 450─622mm,有效降 水量 340─520mm,降水频率不均匀,多集中在 7、8、9 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 水量的 55%左右,在山地增雨作用下,一般海拔每升高 100m 降水量约增 27mm。 马ド街鞣迥杲邓靠纱 800mm;无霜期 70─130 天,平均 103 天。 林区年平均温度 4.1℃;平均降雨量 621.6mm;平均蒸发量 918.6mm,为年 降水量的 1.5 倍; 相对湿度 68%, R10℃积温 1577.5℃; 平均无霜期 110 天左右; 干燥度 0.65; 冻土深度平均为 120cm, 极端最大 150cm。 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干旱。 (五)土地资源 保护区内土壤主要是石质山地发育的灰褐土,此外尚有高山草甸土、亚高山 草甸土、栗钙土和新积土。没有完整的分布带,往往是由于坡向的关系成地带性 土壤复区。峡中山坡因地势较高,降水多,气温低,蒸发弱,植被盖度大,土壤 主为灰褐色。由于地势和坡向的差异,引起气候和植物的变化,发育着不同的淋11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溶灰褐土。 阴坡林地的地带性土壤为淋溶灰褐土。 成土母质主为千枚岩、 玄武岩、 砂砾岩、火山岩等残积物、坡积物以及黄土物质等。一般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 为 1.63%,但土层较浅。阳坡次生林地和灌丛地的地带性土壤为碳酸盐淋溶灰褐 土。成土母质与阴坡相同,但由于处地坡度较大,排水性好,光照充足,蒸发快, 而碳酸盐反应强烈,多呈碱性,有机质含量低,肥力较差。海拔 3000 米以上地 带,因空气湿度较大,气温低,植被多以灌丛、草本为主,故土壤由亚高山草甸 土过渡到高山草甸土。前山各峡口东、西两侧的缓坡地带,属黄土母质上发育的 栗钙土,黄土层堆积较厚,植被稀疏,蒸发量大,土壤干燥,有机质含量低,壤 质疏松,透水良好,土层深厚但肥力较差。PH 值为 8,呈强石灰反应。 (六)植被资源 保护区植物资源丰富,已经查明有大型真菌 109 种、高等植物 1022 种。它 们是保护区可更新的资源,也是复合生态系统的主体。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 3 种。 Ⅰ.星叶草(Circaeaster agrestis Maxim.)毛莨科一年生矮小草木,国内 特有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产于兴隆山大洼沟、高山崖等地;生于海拔
米的山坡林下阴湿草地。 Ⅱ.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emodi (Wall.ex Royle)Ying)俗称鬼臼,小 檗科多年生草本,国内特有种,属于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产于兴隆山羊道沟大洼 沟、新庄沟、水岔沟、徐家峡、官滩沟、羊寨后山梁、马ド降鹊兀簧诤0
米的山地草坡、林缘和灌丛中。 Ⅲ.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豆科多年生草木, 为重要的药用植物。目前野生数量较少,属频危种类,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产 于马ド剑簧诤0 2500 米的山坡草地。 除上述国家重点保护的 3 种植物外,保护区还有些国内特有种,这些特有种 在兴隆山数量稀少或者为古树名木,应加以保护。 ①.大果圆柏(Sabina tibetica Kom)柏科,常绿乔木。见于水岔沟矿湾, 树高约 20 米,据碑文记载为明代所栽。现列为保护树种。 ②.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 Mast)松科,常缘乔木。国内特有种,兴隆 山为该种分布的最北界,数量稀少,仅产于石门沟及官滩沟。 ③.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 Franch)柏科,常缘乔木。兴隆山是本种分 布的最北界,产于水岔沟及石门沟,数量很少。12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④.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松科,常绿乔木,保护区东峰刘爷 坟有两株大树,树干直径约 50 公分,相传为清代刘一明道士所栽,为古树名木。 两颗的存在最能说明保护区适宜油松生长发育,为引种栽植,扩大林区面积提供 了依据。 ⑤.榆中贝母(Fritillaria yuzhongensis G.D.Yu et Y.S.Zhou)百合科, 多年生草木。保护区特有种,产于马ド郊把蛘瞪搅海簧诤0 3200 米以上 高山灌丛中,为重要的药用植物。 (七)动物资源 保护区动物资源丰富,已知的蜘蛛昆虫类 1135 种、高等动物 160 种。它们 是保护区可更新的资源,也是复合生态系统的主体。 马麝(Moschus sifanicus)是兴隆山国家级(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唯一 受保护的哺乳纲动物。英文名是 Alpine musk deer。它体型小于山羊;两性均 无角;雄性上犬齿发达成獠牙状,露于唇外;它冬毛通体灰褐色,且有光泽,夏 毛因日照色素减少,全身呈沙黄褐色;马麝栖于兴隆山各种生境,无论半旱性灌 木林(以沙棘、兆印⑶巨薄⒏呱搅⒍啪榈任),还是以云杉为主的常绿针叶 林,或白桦、杨、栎为主的落叶阔叶林,都有马麝的活动。因为马麝喜欢栖息于 海拔 3000 米以上的高山灌丛草甸生境,所以有草坪獐之称。 保护区内大中型食肉动物种类及数量不多。 狼偶而见于马ド降母呱焦啻圆 甸及农区,很少在林区出现。林区最大的食肉动物是狐和豹猫。根据粪块分析, 它们在马麝产仔期能捕食幼麝,特别是对出生不久,静卧少动、活动能力还较弱 的个体有一定威胁。大嘴乌鸦也能啄食活动能力不强的幼麝,一旦发现躺卧的幼 麝,会群起而攻之。由于当地乌鸦数量甚多,其危害不可低估。二、社会经济与历史文化(一)行政区划与人口 榆中县是省城兰州所辖三县之一, 全县辖 8 个镇、 个乡, 个社区居委会、 12 4 268 个村委会, 1453 个村民小组, 总人口为 42.95 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 4.5 万人, 农业人口 38.45 万人。有汉、回、壮、东乡、撒拉、藏、土等 12 个民族,其中 汉族占总人口的 99%。总面积 3302 平方公里。 (二)历史沿革 榆中,距今约 1.5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上古时为羌住地,后 被匈奴占据。13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秦始皇三十三年(前 214) ,蒙恬“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 阴山,以为三十四县(一为四十四县) ,城河上为塞” 。治所在今兰州市城关区东 岗镇,隶属陇西郡。秦汉之际,复被匈奴攻占。 汉武帝元朔二年(前 127)复置榆中县,隶属陇西郡。元拧二年(前 121) 置勇士县,辖榆中苑川河东北地区,治所在今定西县境内。后榆中、勇士二县改 属天水郡。昭帝始元六年(前 81) ,设金城郡,榆中县改属金城郡,勇士县仍属 天水郡。明帝永平十七年(74) ,改天水郡为汉阳郡,辖勇士县,榆中县仍属金 城郡。灵帝中平元年(184) ,勇士县北部被羌胡占据。三国时,榆中县为曹魏政 权金绒郡属县。 晋穆帝永和十一年 (355) 榆中县被前凉李俨所占。 , 孝武帝太元元年 (376) , 前秦灭前凉,榆中属前秦。太元十年(385)鲜卑族乞伏国仁在苑川筑勇士城, 建立西秦,置苑川等 12 郡,榆中县隶属苑川郡。 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废县,设榆中镇。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废榆中 镇,恢复榆中县置,隶属金城郡。北周废榆中县,其地并人子城县,仍属金城郡。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新置兰州,领金城郡,金城郡领子城 1 县。隋文帝 开皇三年(583) ,实行州县两级行政建置,兰州领子城等 4 县,治所在子城县。 炀帝大业三年(607) ,又改兰州为金城郡,将子城县改为金城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 ,金城郡又改为兰州,废金城县,其地并人五泉县, 属兰州。高宗咸亨二年(671) ,五泉县又改为金城县。玄宗天宝元午(742) ,又 改为五泉县。代宗宝应元年(762) ,榆中全境陷于吐蕃。 宋仁宗景v三年(1036) ,西夏赵元吴攻占榆中地,据吐蕃康古城。庆历三 年(1043) ,赵元吴改康古城为龛谷城。神宗元丰四年(1081)八月,宋熙河路 经略使李宪率部攻克西夏龛谷城,改城为寨。元v七年(1092) ,废龛谷寨,庆 州知州穆衍筑定远城。绍兴三年(1096)复修龛谷寨为堡。崇宁三年(1104),今 榆中县西部部分地区属兰州兰泉县,绍兴元年(1131) ,金人攻进榆中全境。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 ,省龛谷、定远二入金州,金州成为不领县的州, 改属陕西行中书省管辖。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 ,降金州为金县,治所移至今城关镇,属临洮府。 宪宗成化四年(1468) ,改属兰州。清初,金县改属临洮府。乾隆三年(1738) 又属兰州府。 民国 2 年(1913) ,将兰州、巩昌 2 府并为兰山道,金县属兰山道。民国 814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年(1919) ,因与奉天(今辽宁)金县同名,8 月改为金城县,10 月恢复榆中县。 民国 16 年(1927)改道为区,榆中县属兰山区。民国 17 年(1928) ,实行省、 县两级制,榆中县直隶于甘肃省政府。民国 25 年(1936)5 月,隶属第一行政 督察专员公署。民国 30 年门 941)8 月,直隶于省政府。民国 33 年(1944)12 月,隶属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 38 年 (1949)8 月 16 日榆中解放,成 立榆中县人民政府,隶属会宁专员公署。9 月,改属定西专员公署。 1956 年 9 月,榆中县人民政府委员会改为榆中县人民委员会。1968 年 1 月, 成立榆中中县革命委员会。1970 年 4 月,划归兰州市管辖。1981 年 1 月,撤销 榆中县革命委员会,恢复榆中县人民政府。 兴隆山在唐以前以山势高峻,常有&白云浩渺无际&,故称&栖云山&。宋末至 明代,以宋时湖南衡山道士秦致通、河南嵩山隐士李致亨在此修行&羽化&,又称 &栖仙山&。明代末年,满山庙宇毁于兵燹,以致&鸟声争喧,人迹罕到&。清代康 熙年间,逐渐由道教信徒重建,两峰又复现庙宇林立、香烟缭绕的兴盛景况。当 地群众出于其&败而复兴&之意, 分称东峰为兴隆山, 西峰为栖云山。 到乾隆年间, 兴隆山道士刘一明和金县(榆中时称&金县&)邑侯、绅士们聚会时提出:&山有 以形势名者,如五台山;有以神居名者,如普陀山。而兴隆山之名既失形势,又 非神居,似乎商贾字号&,&此山出身雄勇,形势 有力,起伏活动,到头起顶有如龙兴之状,兴云降雨,亦有兴隆之意。若二山分名之,西山既名栖云,东山 宜名兴龙&( 《栖云笔记》。 ) 当时,西峰&栖云峰&未作变更,东峰名起了几个。金县邑候唐鸣钟以东西二 峰对峙争秀, 起名&争秀山&, 主持兰山书院的临洮诗人吴镇起名兴云山, 并题诗: &出岫云依化石松,兴隆名字苦凡庸,不如直作兴云好,一滴滂沱待老龙&。经磋 商,大家觉的&争秀兴云,其名虽佳,然人普称兴隆已久,不能更移,以兴龙名 之,龙生云而云从龙,龙隆同音,两山相对,名实相当,可以永传&。于是确定 将东西二山分别命名,东峰为兴龙山,西峰为栖云山。 嘉庆末年, 由于庙宇和亭台楼阁的进一步增多, 庙会活动的发展, 招来山西、 河南、陕西、青海、宁夏、四川、新疆以及甘肃境内各地州市的商户云集兴隆山 峡口一带。这些商户一方面比喻此山兴旺,另一方面又盼自己生意兴隆,提议将 东西二山总称为兴隆山。金县县令同当地道士商议。道士说:&山有龙兴之状, 此地必出真龙天子,藏龙卧虎之地,不可明言,应予忌讳。再则,历代帝王均嫉 怕山有龙飞之象。&因此,又将东峰兴龙山更名为兴隆山,但人普遍将东西二山15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总称为兴隆山。 清光绪二十六年, 四川重庆人陈昌任知县后, 听到县衙人役对兴隆山的介绍, 上山游览,见两峰争翠,一水中流,百鸟争喧,一派龙腾虎跃之势,站在山头自 叹道:&兴隆二字,埋没了这山景!&下山便草拟公文,上报甘肃布政使。说:&' 兴隆'二字埋没山景,有损山威&,提议又改称东峰为兴龙山,西峰仍称栖云山。 不久,布政使岑春煊批文到达,同意将兴隆山改名为兴龙山,西峰称作栖云山。 但是人们已贯称为兴隆山,所以一直没能改正过来。只有四十年代初任震英、洪 文翰游记文章称作兴龙山。 在公元 1979 年 12 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兴隆山之名又有新的发 展。在一些游记、诗文中,文人墨客将其称作兴隆山,而具体说东西两峰,便分 别称之为&兴隆峰&和&栖云峰&。 (三)经济状况 近几年来,全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 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坚持发展抓项目、改革抓 创新、和谐抓民生,突出农业创特色、工业重效益、三产增活力,着力推进东城 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克服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特别是进入四季度受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对实 体性经济冲击的影响不断扩大,对我县经济的影响也开始呈现,全县主要经济指 标逐月趋缓,面对各种不利因素,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 结构”的措施,对我县经济发展也带来难得的机遇,全县经济运行平稳发展,农 业形势平稳,工业生产逐月趋缓,投资增长较快,消费品市场活跃,财政收入持 续增长,金融形势运行平稳,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经核算,2008 年全县实现生 产总值 29.85 亿元, 同比增长 12.15%。 其中第一产业 6.91 亿元, 同比增长 6.9%; 第二产业 15.53 亿元,同比增长 15.68%,其中:工业 13.54 亿元,增长 15.67%; 第三产业 7.41 亿元,同比增长 10.94%。 1、农业生产: 近年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支农政策,以科学发展观围绕“三农”工作,继续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加快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抓好扶贫 开发,搞好新农村建设,壮大优势产业, 培育特色经济,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经受住了初春以来罕见的低温霜冻天气等各种自然灾害侵袭, 以及农资价格上涨 等诸多不利因素,实现了粮食基本稳定,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0816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年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 11.57 亿元,同比增长 5.2%,实现增加值 6.91 亿元,同 比增长 6.9%。 2、工业生产: 受金融风波影响国际原材料、能源价格起伏不定,我县工业中以基础原材料 为主的有色金属、钢材等产品价格大幅回落,产品库存增加,进入下半年工业增 速逐月回落,部分企业出现经济效益下滑、压产减亏、资金紧张的情况。2008 年 1-9 月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 品 名 称 乳 制 品 单 万 万 万 万 万 万 万 位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产 3.6 0.5 8.03 1.04 77.74 98.44 0.76 量 增长(%) -14.49 -43.9 2.29 3.3 10.59 -6.22 -1.06机制纸及纸板 化肥(折纯) 塑 料 制 品 水 钢 铁 合 泥 材 金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我县消费品市场商品供应充足,需求稳步攀升,2008 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 8.5 亿元,同比增长 11.53%。分城乡看,县的零售额 5.22 亿元,增 长 12.44%;县以下零售额 3.28 亿元,增长 10.12%。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稳中 趋活,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 6.23 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73.3%, 同比增长 11.07%;住宿餐饮业比较活跃,家庭餐饮消费增长,餐饮业实现零售 额 2.27 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26.7%,同比增长 12.81%。 4、居民收入: 2008 年,全县农民人均总收入 3597 元,增长 20.63%。其中城镇居民家庭总 收入 7212.8 元,增长 13.0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6711.8 元,增长 14.61%。 其中人均工薪收入 5009.5 元, 增长 17.46%; 经营性收入 266.5 元, 增长-34.04%; 转移性收入 1864.3 元, 增长 9.66%; 城镇居民家庭总支出 6776.6 元,增长 25.35%, 其中消费性支出 5152.9 元,增长 13.93%;教育文化娱乐支出 685.5 元,增长 -12.67%;转移性支出 656.1 元,增长 57.72%。农民人均纯收入 2393 元,增长 14.82%: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 1047 元,增长 17.6%;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17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1121 元,增长 11.27%。农民人均现金支出 3783 元,增长 25.07%。其中农业生 产费用支出 1085 元,增长 38.94%;生活消费支出 2525 元,增长 18.31%。家庭 经营费用支出主要是煤炭、石油、饲料、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带动农民 投入增加,生活消费支出主要是食品、居住、交通等商品价格上涨所致。三、旅游开发现状旅游业是榆中县“三产活县”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近年来取得了 快速发展。兴隆山、和平牡丹园、明肃王墓、青城古镇、官滩沟等景区旅游基础 设施逐步完善,吸引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目前,榆中已建成“农家乐”乡村 休闲旅游点 100 处, 并成功举办了兴隆山红叶节、 冰雪旅游节、 首届和平牡丹节、 首届青城民俗文化旅游节等节会,特色旅游优势初步显现。近 4 年来,共接待游 客 150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3500 万元。今后,榆中将突出“休闲、观光、 度假、娱乐”主题,积极挖掘尘封在景点下的人物和故事,建设一批生态环境与 文化古迹交相辉映的景区景点。重点还是推介兴隆山避暑度假游、青城古镇民俗 文化游等项目。加快发展会展、信息、法律、金融、中介及社会服务等现代服务 业,争取建成四星级及四星级以上宾馆。使兴隆山成为人们理想的旅游避暑首选 胜地。第二章 旅游业发展背景及现状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 主要选择方式之一。旅游业的发展不仅给许多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 还为它们带来丰厚的外汇收入。 因此, 旅游业日益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 近年来, 亚洲旅游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全球旅游业最兴旺的地区之一。美洲地区也是世界 旅游的热点地区。非洲的远古文明和原始风光也开始吸引游客的视线,但法国仍 是世界第一旅游大国。据 WTO 预计,到 2020 年国际入境旅游者将超过 15.6 亿人 次,其中有大约 4 亿人次的长途旅游者。亚太地区作为第二大旅游接待地,届时 将接待大约 3.97 亿人次的游客。预测还显示亚太地区旅游年增长率将达到 5%, 超过世界 4.1%的平均增长水平。 目前,世界旅游业正朝着区域化、多样化趋势发展。多年来,世界旅游业主 要以欧洲为主体,现在逐渐形成欧洲、亚太地区和美洲三足鼎立的局面。在旅游 方式的选择上,一些国家采取以“新”、“异”取胜的战略,除一些传统旅游项 目外,文化旅游、商务旅游、生态旅游和网络旅游等特色旅游,以其新颖、别致、18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时代性强和内容丰富多彩等特点吸引游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另外,由于 受世界经济因素影响,未来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亦将日趋激烈。 如何更好地开发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旅游者、增加本国的外汇收入和就业机 会, 已经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 许多国家通过颁布旅游组织法或旅游基本法、 直接投资或减税、 设立旅游发展基金、 制定休假制度、 实行“低门槛”入境和“低 门槛”收费政策等,以保证和支持本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可以预计,未来的世界旅游业仍将是世界经济的一大热点,而未来亚太地区 则将成为新崛起的世界旅游业核心竞争地带, 同时也将是最有活力的世界旅游产 业和旅游经济的中心之一。二、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和社会健康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性话题。其标志性年份 是 2008 年,奥运会、世博会等标志性事件的发生及其后续积极影响,不仅将为 中国经济和社会带来更为广泛的世界吸引力, 也有利于加速推动国际范围内的商 务、会议和观光等活动在中国的发生及其相关消费的持续增长。 2006 年度全国入境旅游人数达 12494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3.9%,旅游外汇 收入 339.49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5.9%,旅游总收入 893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3%,占到 GDP 的 4.3%。2007 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达 1.09 万亿元,首次突破 1 万亿元。 2007 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数达 1.32 亿人次,增长 5.5%,其中入境过 夜旅游人数达 5472 万人次,增长 9.6%;旅游外汇收入达 419 亿美元,增长 23.5%,旅游业总收入可达 1.14 万亿元,增长约 4%。中国继续保持全球第四大 入境旅游接待国地位。国内旅游人数达 16.1 亿人次,增长 15.5%;国内旅游收 入达 7771 亿元,增长 24.7%。我国目前已开放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达 134 个,其中实施 91 个。2007 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达 4095 万人次,继续保持亚洲 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的地位。 2008 年,因金融危机和各种突发性事件的影响,我国旅游业受到严峻考验, 特别是入境旅游市场出现明显下降。旅游全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 战略部署,积极工作,主动应对,基本保持了全国旅游业平稳发展。全年旅游发 展情况可概括为“两增长,一下降”,即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保持增长,入境旅 游出现下降。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扩散和蔓延,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正 在加深,其严重后果还将进一步显现。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和国内经济下行 压力加大的影响,居民旅游消费预期下降,旅游企业困难加剧。当前和今后一段19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尽管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总需求的疲软,会对我国旅游业带来不利影响,但 我国旅游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基本环境没有改变, 旅游业总体发展趋势也不可能 改变或逆转。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旅游业发展的动力依然强劲。 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居民旅游 消费需求潜力依然巨大。改革开放 30 年奠定的坚实基础,将有力地支撑我国旅 游业发展。 我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了较高发展水平的新阶段, 经济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 力都明显增强,旅游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产 品体系、目的地体系、人才队伍建设等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2008 年下 半年以来,国家宏观政策对旅游业发展十分有利,我国旅游业发展环境良好。中 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都有利于旅 游业发展,有利于城乡居民旅游出行 。国内旅游需求稳定增长,将有效缓解入 境游客增幅下降的压力。我国居民年人均出游仅仅一次多,国内旅游增长潜力还 很大。调查显示,即使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居民仍然有高达 92%的受 访者有意愿在 2009 年安排旅游活动。旅游已经成为国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 容,成为扩大内需的主要领域之一。而我国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仍然充满魅力。三、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战略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建 设明显加快。旅游饭店、旅行社稳步发展,接待能力日益提高。旅游交通条件有 了显著改善。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 40751 公里,比建国初期的 3273 公里增长了 11 倍多,其中:等级公路 31614 公里,占总通车里程的 77.58%。全省高速公路 数量不断增多,省会兰州 5 个方向出口全部实现高速化。铁路客运条件有了进一 步的改善。兰州作为西北最大的铁路运输枢纽,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 路干线交汇于此。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铁路客运先后开辟了兰州至西安、西宁、 银川、嘉峪关、张掖、天水、平凉等省际、省内旅游城市之间的旅游列车,铁路 客运站发展到 348 个。成功的开通了兰州―昆明旅游观光专列、兰州―香港、澳 门旅游专列,兰州―庐山―南昌―厦门―武夷山旅游专列以及“丝路快车”等旅 游专列。航空运力显著增强。 “九五”期间对兰州中川机场进行了改造扩建,现 已具备了起降大型客机的能力。甘肃境内现有兰州(中川)机场、敦煌机场、嘉 峪关机场等,已开辟了 42 条国内航线,通行城市 31 个。20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同时旅游景区(点)的开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十一五”以来,全省旅游资源 开发和景区(点)建设步伐加快,全省各类旅游景区(点)明显增多,档次不断 提高,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拥有世界遗址 2 处、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4 座、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4 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3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15 个、国 家地质公园 4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4 处等诸多景点。旅游产品趋于多样 化。经过“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的建设和开发,我省的 、 、 、 、 旅游产品已形成多样化特征。 由原来主打丝绸之路和敦煌人文景观一张牌到人文 景观、自然景观、民族风情、特色旅游四张牌,明确地将观光型旅游市场向观光 休闲型旅游市场引导,以适应国内外游客的需求。倾力打造敦煌莫高窟等 12 大 王牌旅游景点。重点组合西线、东线、南线、北线、东北线、东南线六条旅游主 线。除此之外,还因地制宜、因情而宜的开发了自驾车游、漂流、沙漠探险游等 特色、特种旅游产品。工农业旅游、科技旅游等产品也大踏步跻身于旅游主流产 品的行列. 在经济上,旅游业已成为并将继续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这个 大趋势下,世界旅游组织对中国今后旅游业发展的前景更加看好。根据世界旅游 组织预测,到 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中国入境旅 游人数将居世界首位, 国际旅游市场的这一发展趋势必将直接或间接带动我省国 际旅游的增长。同时,国内旅游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 的快速发展,国内居民所拥有的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增多,外出旅游在现代人 生活需求结构中的地位愈发突出,在消费者心目中已成为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国内旅游呈快速增长之势,并因此成为我省旅游业的主要经济增长点。总之,国 际国内旅游发展环境很好,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利用好这个环境,使我省 的旅游大发展,本文特提出如下几方面建议: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有关部门应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中央的支持,扩大基础 设施特别是交通方面的投资,改善全省交通条件,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改善机 场设施,争取将中川机场和敦煌机场建成国际机场,增加主要旅游城市的国际和 国内航班,将天水市的机场及改扩建工作尽快列入议程,提高旅游专用车的数量 和档次,加快旅游景点和周围环境的改造和建设,以适应我省经济建设及旅游业 发展的需要。 (二)抓住机遇,加大旅游宣传力度21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我省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遇,我 们应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加大旅游宣传投入,积极对外宣传自己,并加大旅游宣 传的广度和深度,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甘肃,向往甘肃,到甘肃来旅游观光。 方式上可以采取:在一些省市建立旅游办事处,使其成为我省长期的宣传阵地; 通过在我省旅游城市设置旅游宣传牌,营造旅游氛围;政府组团到国内外参展促 销加大宣传,或积极鼓励各旅行社直接到国内外进行宣传促销;利用信息网络, 密切与世界旅游组织和代理商的关系, 利用其渠道和网络加强与客源国的广泛接 触,以扩大海外市场;加大宣传投入,重点做好节日文章,扩大宣传,发展假日 旅游。另外,省内旅游行业在交通、食宿、接待等方面有针对性地面向大的客源 地提供相应服务,也是对外宣传的组成部分。 (三)增加旅游投入,加快旅游产品和综合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积极拓展资金筹集渠道,采取合资、合作、独资、股权转让、产权置换等方 式广泛吸纳资金,加快旅游开发建设。 1、集中有限的资金重点开发一批上水平、上档次、打得响的重点项目。利 用好黄河横穿兰州这一优势,继续挖掘黄河的深层次文化内涵,进行黄河旅游综 合开发,做好黄河旅游这篇文章。 2、切实抓好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甘肃旅游商品的开发是一个薄弱环节, 我们要集中财务、物力、有重点、有选择地开发一批有发展前途的旅游商品,并 在资金、技术、税收、项目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以丝绸文化、黄河文化、远古 始祖文化、敦煌文化等为背景,运用传统手法表现适应现代人审美需求的内容, 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和品位,生产出有甘肃特色的、有纪念意义的、优质、 雅致的旅游商品;加之我省丰富的农副土特产品如党参、当归、木耳、百合、黑 瓜子以及各具民族特色的工艺品等,也为发展旅游商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今后 应加快旅游商品的生产销售, 积极组成大型旅工贸集团公司, 根据各地客源情况, 针对不同客人的需求,开展有的放矢地生产,实行定点集中销售。 3、改善旅游设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继续抓好旅游景区、景点的旅游公厕、 通讯、道路以及城市环境的建设管理,逐步实现旅游标志的国际化。 (四)切实提高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 旅游业是“窗口行业” ,服务人员必须有较高的素质和良好的服务态度,这 直接关系到甘肃旅游事业的长期发展。 优质服务已成为当今吸引旅游客源的一个 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既要协调好“行、吃、住、游、购、娱”六要素的衔接配22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套,也要建立一支思想作风过硬,懂外语、精通业务的高素质旅游服务队伍。此 外,还要建立健全旅游区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旅游法制建设,促使旅游消费有 序发展。 (五)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从全省发展大旅游的角度出发,树立政府主导部门的权威,由旅游主管部门 负责旅游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协调好各部门、各地区的利益 关系, 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促进全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四、榆中县旅游业发展政策认真落实《榆中县旅游发展规划》 ,加快兴隆山森林生态旅游景区、青城国 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等区域性观光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 探索旅游服务有效运行的 新机制。进一步挖掘徐家峡、石门沟、官滩沟等潜在旅游资源,包装渲染景区景 点文化内涵,提升景点品味。推出避暑休闲、民俗文化、历史遗迹等精品旅游项 目,加快青城古镇民俗街景建设和黄河湿地景点开发,实施肃王墓等景点基础设 施建设。围绕旅游业发展,配套完善服务设施,大力发展“农家乐” ,提高接待 水平和服务质量。重点培育宾馆、餐饮、娱乐等企业集团,改造县宾馆、招待所, 争取建成三星级酒店, 把榆中建成周边城市人群休闲、 娱乐、 度假的旅游经济区。 加强商贸流通业发展,推动县城及小城镇市场改造升级和商业网点建设,建成兴 隆市场购物中心。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不断丰富和活跃农村商贸市 场。满足居民新型消费需求,积极发展体育健身、信息中介、法律咨询、会展等 现代服务业。 2007 年全年共接待游客 60 多万人(次) ,实现旅游业收入 1800 万元。2008 年全年共接待游客 60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2200 万元。第三章 一、旅游资源的现状(一)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现状分析与评价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地处榆中县城西南5公里处, 距兰州市区45公里, 驱车半个多小时可达。榆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省会兰州东郊,地处东经 103 度 49 分 15 秒--104 度 34 分 40 秒, 北纬 35 度 34 分 20 秒-36 度 26 分 30 秒之间。 东接定西、会宁、靖远县;西靠兰州市七里河区、城关区;南以马寒山为界与临 洮县毗邻;北隔黄河与皋兰县(其中什川乡在黄河南岸)、白银市相望。交通运输23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四通八达。全县形成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级公路为主,以通乡、通村公 路为构架的交通网络。陇海铁路、f柳高速公路、312 国道、309 国道横跨东西, 省道 101 线、109 线纵 贯南北,白榆公路、 东京公路(夏方公路) 等县级公路连通兰 州、白银、临洮等周 边城市,榆新、高韦、 路兰等通达公路已 改造建成使用。县城距 中川机场 80 公里、距 兰州 38 公里。 (二)自然资源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榆中县西南部,为黄土、青藏、蒙新三大草原 的交汇地带,系祁连余脉。海拔面
米,年平均气温 4.1℃平均无霜 期 110 天左右, 平均降雨量 621.6 毫米, 平均蒸发量 918.6 毫米, 相对湿度 68%。 保护区总积 29583.6 公顷,其中林业用地 26808.7 公顷,非林地 2774.9 公顷。 林业用地中,有林地 9268.2 公顷,疏林地 195.2 公顷,灌木林地 15128.1 公顷, 未成林造林地 316.6 公顷,苗圃地 21.2 公顷,宜林地 1879.4 公顷。全区森林覆 盖率 82.5%,活立木总蓄积量 64.6 万立方米。保护区类型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主要保护对象为野生动物马麝和天然原始老云杉林及其生态系统。 功能区划分为 核心区占保护区总面积 的 32.7%, 缓冲区占保护 区总面积的 22.2%,实验 区占保护区总面积的 45.1%。保护区分布着高 等植物 1022 种,国家二 级保护植物 3 种, 有大型 真菌类 109 种; 脊椎野生 动物 160 种, 其中国家一 类保护动物 2 种, 二类保24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护动物 12 种,省级保护动物 6 种;蜘蛛 87 种;昆虫 1048 种,其中新种 12 个。 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黄土高原珍贵的动植物基因库之一。同时,兴隆山 在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十分突出,是周 边地区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 (三)人文资源 1、神话传说: 兴隆山流传不少神话传说, 给这座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 令人更加神往。 相传古时有一位老道,披发仗剑,来到西峰顶,随手一指,荒坡生草,岩石挺松, 石头变羊。老道又用羊驮砖背水,终于修成一座壮观的道观,就在这时,他坐化 观里,后来人们就把这个老道尊为“混元老祖”,把道观称为‘混元阁”。又传 南宋庆元年间, 衡山道士秦致通, 嵩山道士李致亨, 为了“通乎神明, 远赴问道”, 相约来到栖云山,住进朝阳洞,“结茅深隐,潜修大通”,终于得道成仙,二人 遂将其住所改为“二仙洞”。又据传说有一位叫刘一明的书生,因不得志,弃儿 抛妻,离开山西老家,来此修行。其妻思夫心切,历尽千辛,前来探亲,刘一明 本欲不见, 经他人劝说, 才允许远望一眼, 刘站在“上天梯”山顶向下望了一眼, 便回到“自在寓”,却几心沸动,自觉不安,遂在半山腰盖了一座“洗心亭”以 表洗心炼道之心,因其心诚志坚,后终得“正果”。 兴隆山共有云龙桥的传说、滴泪亭、滴泪岩的传说、神话蒲家坟、禹王石、 慈爱汤、张大千作画的传说、金鸡山、大石马和小石马、龙爪树的传说、成吉子 鸟、成吉思汗衣冠冢等传说 22 个。 2、历史文化: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辖区内历史上很早就有人类活动。 近年来连塔乡的 马家山(1953)和龛谷峡(1986)先后出土了相当丰富的马家窑、半山、马厂三 种类型的陶罐文物,伴有石刀、石斧、石印等,足以证明在距今五千年前新石器 时期及其以后,这块地方就有人类居住活动,繁衍生息,他们是黄河中上游马家 窑、半山、马厂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晋十六国(317─420)时期在此活动的人数日益增多。唐代以后,兴隆山 就成为兵家争战要地,慕容公主曾葬于薄寒山(今马ド剑 ;近年在朱家湾又发 现金代石棺墓葬一处(墓碑志及石棺均存榆中县文化馆) ;元代燕国公蒲察俊后 裔葬于兴隆山,称&蒲家坟&。成吉思汗曾以兴隆山为基地,几战西夏,且取得重 大胜利;明代连年战乱,兴隆山自东汉以来所有建筑都被焚毁。清乾隆年间,山25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西平阳府曲沃县(今绛县)刘一明(号悟元子)出家学道,云游四方至兴隆山, 立志重修。以道教的虔诚之心,到兰州、临洮等地募化。在金县(今榆中)把总 林启明的支持下,经过数年筹集,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开始动工 修建。经历十余载苦心经营,次第建成错落有致的殿、阁、楼、亭 62 座,使风 光旖旎的兴隆山又变成一处香火旺盛的&洞天福地&。 刘一明来兴隆山后,就为其在栖云山修建了住所──自在窝。庙宇修建基本 告成,他便隐居在自在窝里,潜心研读易学、医学和道家经典三十余载,先后撰 著《三易注略》25卷, 《周易阐真》5卷, 《孔易阐真》2卷, 《道德经要义》 1卷, 《道德经会义》3卷, 《参同直指》8卷, 《悟真直指》3卷, 《栖云笔记》 4卷, 《眼科启蒙》4卷, 《经验奇方》2卷, 《经验杂方》2卷, 《指南针》13 卷,以及《会心集》《会心外集》《修真辩难》《四百字解》等。道光元年正月 、 、 、 羽化(道家用语,意即逝世) 。刘一明的著作在清道光以后的道门中广为流传, 其道学著作为结集为《道书十二种》 ,1913 年曾由上海江东书局出版,是研究道 教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成吉思汗与兴隆山来往平凡,大多数情况是为了战争的需要。古代兴隆山, 东为榆中川,水草相宜;西为兰州屋脊马ド剑敛莘崾I结哿酱鹕娇诨 矿泉水;南北皆为起伏的山丘,绿草茵茵,乔灌木参差相同,构成一个浩大的牧 场。因此,起兵戈烽起,戎马征战的年代里,自然成为兵家争夺的要地。 据考证,1222 年成吉思汗大战西夏兵于榆中马莲滩。1226 年成吉思汗在攻 克了甘州、肃州之后,在阿布尔和草原因追捕野马从马背上摔下致伤,到兴隆山 修养治疗, 渡过深秋和冬季, 伤愈后于 1227 年春率兵驰聘疆场和西夏王赵元 昊搏杀,西夏兵弃瓦川会城(今新营) 败逃。 入夏时复因健康原因二次来到兴 隆山,此时成吉思汗已不能跨马征战, 后病情不断加重, 车送至六盘山下清水 行宫,当年8月病死,亨年 66 岁。 成吉思汗英勇善战, 为蒙族人民取 得政权, 立下汗马功劳, 被视为民族英 雄, 一代天骄。 死后将灵柩秘密移住漠 北, 隐葬于不儿罕合勒敦渚山 (今肯特26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山) ,后裔为纪念这民族英雄,将其遗物收藏,作为遗骨祀奉于鄂尔多斯伊克昭 盟的布尔陶勒盖,派专人守护。其间虽经多次战乱但历久不移。直到 1937 年抗 日战争爆发,为了粉碎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东亚共荣圈和灭亡中国的梦想,避免胁 英雄威望挑拨民族关系,1939 年将成吉思汗灵榇迁到兴隆山,安放在大佛殿, 历经 10 年。1949 年 7 月又迁往青海塔乐寺。1954 年应蒙古人民的要求得将成吉 思汗灵榇送回原址。 本世纪中叶以后,兴隆山曾留下许多著名历史人物的遗迹,其中:1941 年 大书法家于佑任亲手书写&太白泉&碑铭,成为兴隆山人文库中的珍品。1943 年 国画大师张大千在兴隆山临摩兴隆山主要风景图,后交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珍藏, 极为珍贵。同年八月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曾来兴隆山。1951 年甘肃最早的共产 党人张一悟病故后葬于兴隆山。1958 年,朱德与夫人康克清来兴隆山,现建有& 朱德纪念亭&。1983 年胡耀邦曾来兴隆山,题写&陇右名山&四字,现建有纪念牌 门。 3、重大节日: (1) “兴隆之夏”音乐会: 暑夏季节,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都要举办《兴隆之夏》音乐会,旨在以音乐的 形式展示兴隆山的优美风光, 提升兴隆山的文化品位让兴隆山凉爽的风吹进闷热 的都市,让人们感受兴隆之夏的清爽与幽静。 2007“兴隆之夏”大型交响音乐会在兰 州市人民剧院举行。省、市、县各级领导亲 临现场观看了演出。在著名哈萨克斯坦指挥 家、优秀小提琴家――亚历山大?彼扬科夫 斯基指挥的《御风万里》中,音乐会缓缓拉 开序幕。激昂的乐曲回响在人民剧院演出大 厅,观众的思绪犹如飞跃于千嶂逶迤、势若 奔腾的兴隆山,奇山秀水令人流连忘返。专 门为《兴隆之夏》音乐会创作的《兴隆遐歌 想》乐曲,时而悠扬深情,时而粗犷豪放, 以音乐的形式展现了兴隆山雄奇之中的妩乐团指挥:亚历山大? 乐团指挥:亚历山大?彼扬科夫斯基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媚。 甘肃省剧院交响乐团还分别为观众 演奏了《皇帝圆舞曲》《梁祝》《未完成 、 、27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的响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狩猎波尔卡》等一系列国内外知名乐曲,震撼 、 、 力十足,让在场所有的观众重温幕幕经典、享受浓浓的回忆。 音乐会演出近两个半小时,整个剧院大厅座无虚席,最后,在《拉德斯基进 行曲》激昂奋进的管弦乐声以及观众们久久的掌声与感叹中, “兴隆之夏”大型 交响音乐会顺利圆满的结束了。 (2)兴隆山“六月六”庙会: 国家 4A 级风景旅游区兴隆山将于每年 7 月 7 日至 9 日(农历六月初五至初 七)举办“开发旅游资源、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经济发展”“六 月六”传统文化庙会。 文化庙会期间将举行大型的道士朝山诵经活动和秦腔戏剧 演出。整个庙会活动,彰显民间传统节会的主题意义,弘扬传统历史文化,丰富 景区内涵,进一步提高兴隆山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走进兴隆山、认识兴隆山、 热爱兴隆山、建设兴隆山。舞蹈《牡丹赋》 舞蹈《牡丹赋》兴隆文化广场落成剪彩4、宗教: 榆中县有道教、 佛教、 基督教、 天主教、 伊斯兰教, 以及宗教旁门高灯会 (普 渡门) 。其五教中最早传入兴隆山的宗教是道教,始于东汉桓帝永寿年间,四川 鹤鸣山人在兴隆山传播张道陵道教理论,始有人在兴隆山修行,此后,历代绵延 不绝。佛教于汉明帝时传入我国,东晋十六国时乞伏炽磐在尖山东山堡下修&千 佛洞&,唐贞观时佛教盛行,新营有十二寺,苑川有三寺,麻家寺一带有三寺。 伊斯兰教于清乾隆八年传入榆中。 基督教始于清光绪年间由三角城乡大兴营村人 沈学廉引入。迄至今日城关镇教堂有信徒 500 多名。纵观历史,道教为兴隆山宗 教活动的主体,所以,史称兴隆山为道教名山。28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兴隆山道观均由全真派道士主持。唐前无考,宋有秦致通、李致亨为全真正 派第十七代。其辈次为:怀玄抱真,道合无为,养素守默,保光图和,致虚冲阳, 承化弘先。按照教义,兴隆山道士以读《经》为主;其次为医学(是医、针灸) 、 采集草药、炼制蜡丸;再次为练功(含气功、武功) 。与其他道士所不同的是道 众都过自食其力的生活。兴隆山道众除了每日诵经、焚香、接待施主外,还按照 传说中的&神&的诞辰日期举行较大的道教活动。二、旅游资源评价榆中县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邻近省会城市――兰州市,且交通快捷便利。 保护区境内地域辽阔,林茂花繁,河流纵横,气候宜人,文物古迹众多,民族风 情浓郁,自古就是丝绸古道上的避暑游览胜地。雄浑壮丽的祁连风光,精妙绝伦 的窟穴艺术和古建筑,种类繁多,历史悠久,特色突出。但其知名度较低,且旅 游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整体形象缺乏明确的定位,整合资源及营销策划的重 视程度不够,且目前的品牌竞争力不强。有待对于全县旅游资源整合后全面系统 的进行规划和开发。旅游客源市场客源不足且结构单一,旅游者出游的动机单一 且季节性强。 (一)自然资源分析 资源丰富,品种繁多,风光壮美,民族风情独特,人文景观众多,且部分具 有唯一性和特色性,拥有丰富的综合型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好,发展潜力大。但 对于优势资源的整合水平不高,旅游产品的开发深度和广度不够,未能很好的将 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品牌优势。 (二)人文资源分析 目前当地人民整体素质与其他知名旅游名城人民的素质相差较大, 且部分人 只看眼前的利益以破坏生态环境为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基础, 大大阻碍了保 护区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三)基础设施分析评价 基础设施不完善,且对现有的基础设施利用率不高,高水准的旅游基础设施 开发与建设相对不足。现有的旅游服务意识、服务接待水平和质量不高,与打造 成为在丝绸古道上集生态、 自然、 历史、 文化四位一体的旅游名城有较大的差距。第四章 一、基本现状(一)旅游收入现状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定位与营销29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兰州市 2007 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数 441.53 万人次,同比增长 25%,其中: 接待国内旅游人数 435 万人次,同比增长 25%;入境旅游人数 6.53 万人次,同 比增长 12.2%。实现旅游总收入 26.7 亿元,同比增长 22.3%,其中:国内旅游 收入 25 亿元,同比增长 23.3%;创汇 2224 万美元,同比增长 12.3%.旅游总收 入占全市 GDP 的 3.73%,占第三产业收入的 7.4%。榆中县 2007 年全县各旅游 景区(点)共接待游客 60 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 1800 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旅游客源市场的客源不足并且结构单一。把榆中县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旅 游者大多为本县及邻近县市的居民; 2、旅游者的出行时间过于狭窄。多数旅游者仅仅只是集中在当地传统节日 及夏季炎暑之日携家人、朋友出游,季节性较强; 3、旅游者的出游动机单一。大多数的旅游者是带着烧香拜佛或消暑纳凉的 动机来榆中县开展旅游活动的。 4、旅游者满意度不高。旅游目的地对外的宣传力度不够,旅游资源的开发 也才刚刚起步,引进的投资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服务不到位,导致旅游 者的满意度下降,同时严重影响了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的树立。 5、甘肃省及兰州市总体旅游的滞后也对榆中县县的旅游客源市场有很大的 影响。二、市场分析(一)国内外旅游发展趋势 1、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增长最快并且收益最高的永恒产业。据国际经验, 目前中国人均国名生产总值水平符合国内旅游业起飞的标准。今后 10 年将持续 高速发展; 2、旅游方式多样化,各种专题旅游层出不穷; 3、由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及服务的不断优良,旅游的年龄和性别限制越 来越无足轻重; 4、中长期旅游增多,中长距旅游也同步增长; 5、个人自助与举家出游者增加; 6、节假日旅游尤其是一年黄金周和传统节日将成为持续升温的热点。 (二)资源、产品特征与市场关系 各类稀缺资源与独特旅游产品对外地旅游者吸引力大, 只要就好就不怕巷子30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深,许多人会不远万里从世界各个角落慕名而来。如美国奥兰多迪斯尼,太平洋 中的夏威夷,澳洲黄金海岸都是吸引国际游客的热点。 旅游产品开发酌成功与否,取决于该产品的类型、特色、规模和档次,是否 适合客源市场的现实需求。 只有适销对路的产品, 才能在客源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开发旅游产品,还必须研究周边地区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与趋势,研究以同 一客源地为对象的旅游产品市场上的竞争态势。只有独具特色的产品,才能在客 源市场的竞争中占有和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产品是否有价值,完全取决于它在 游客心目中的位置。产品开发成功与否,必需在市场上检验。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具有神奇独特的优势, 将产生无穷魅力, 具有强烈吸引力, 故市场应面向世界和全国各地。三、开发潜在市场所谓潜在市场,从空间看,是尚未开发的外地、外国中长距离游客;从时间 看,是未来将出现的新消费需求。应大力开发新产品,以新产品、独特的产品迎 合市场,引导消费举措。充分利用保护区特有的避暑优势和自然景观,吸引国内 外游客。比如冬季滑雪就是个很好的项目,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潜力很大的市场, 可以将兴隆山滑雪场建成西北最大的滑雪场。四、占领市场的五大卖点(一)人间净土 1、天之极顶:祁连山分支,最 高峰马衔山海拔 3670 米 2、雪之原野:冬季漫长,五月 份主峰上还可见到白雪皑皑 3、人间净土:国家 4A 级自然 保护区 4、 原始森林: 具有原始的云杉 林 生态旅游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体验大自然原始生态的美丽、 神奇、广大、深奥、欣赏天作之美,造作之妙;其次,具有是通过学习考察人是 生态的科学内涵及其对人类的意义、价值;最后是产生保护爱护生态的观念并付 之行动。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在全国生态景观中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和地位。 (二)文化王国31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1、22 个神话故事:云龙桥的传说、滴泪亭、滴泪岩的传说、神话蒲家坟、 禹王石等; 2、古代建筑:云龙桥、关帝楼、大佛殿、太白泉、抚云阁、通天柱等; 3、道教文化:藏书洞、自在窝等; 4、古代墓穴:慕容公主曾葬于薄寒山(今马ド剑 ,金代石棺墓葬(墓碑志 及石棺均存榆中县文化馆) ,元代燕国公蒲察俊后裔葬于兴隆山,称&蒲家坟&; 5、红色旅游:朱德纪念亭、张一悟墓等; 6、大型节日:旅游文化节、6 月初 6 庙会、红叶节、旅游冰雪节 (三)体验生活 1、义务植树 2、探险挑战 3、古朴民俗 (四)休闲娱乐 1、游乐园 2、文化广场 3、蒙古包 4、官滩沟 (五)体育项目 1、冬季滑雪 2、民族舞蹈 五大卖点是一个系统,是整体结构优化的选择。应力求其配合效果。因此, 要尽可能的发展冬季体育,最大限度扩大旅游空间和延长旅游时间,打破目前的 局限和制约。 官滩沟避暑胜地五、市场定位策略(一)旅游客源市场 1、国内客源市场: (1)第一市场:以本县为圆心,呈放射状全面辐射,主要有兰州市,白银 市,定西市,皋兰县、会宁县等市县居民,属于近距离客源市场。其中兰州市是 最主要的旅游客源市场。 (2)第二市场:沿丝绸之路,从玉门,嘉峪关,敦煌,酒泉,张掖,武威, 天水,平凉,定西,庆阳一线;32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3)第三市场:跨省旅游,从新疆,西藏,青海,四川,内蒙古自治区, 云贵等地。 2、海外旅游客源市场: (1)第一市场:俄罗斯、北亚 (2)第二市场:港澳台、日本、韩国、朝鲜 (3)第三市场:东南亚,北美地区、欧洲大陆 (二)旅游产品定位 1、产品定位: 在产品定位上, 要超越观光游的基础, 大力发展非观光游并使之占主导地位。 要发展中长期高消费产品,以尽快提升效益,使旅游成为地方的最大财源,走上 富裕的康庄大道。 2、精品旅游路线设计: (1)和平牡丹园―榆中兴隆山―青城古镇―兰州―敦煌―嘉峪关―酒泉― “神舟六号”基地 (2)和平牡丹园―榆中兴隆山―青城古镇―兰州―甘南―武威―山丹―张 掖大佛寺 (3)白银―青城古镇―榆中兴隆山―和平牡丹园―兰州―武威雷台―山东 马场―张掖大佛寺―马蹄寺―金塔寺 (4)青海―马蹄寺―金塔寺―张掖大佛寺―兰州―和平牡丹园―榆中兴隆 山―青城古镇六、旅游营销策略好景点只完成了旅游开发的一部分,要是旅游开发跟完美,就不可缺少其另 一半,那就是策划与组织旅游活动、旅游线路、旅游过程、旅游文化内涵和形象 品牌。 (一)大半节庆、竞赛、文艺演出活动 如举办旅游节、6 月初 6 庙会、原始崇拜文化节(祭天、祭石、祭火等) 、 红叶节、旅游冰雪节、人与自然研讨会、摄影节等节日;举办爬山、探险、射箭 等等传统民族体育竞赛和冬季滑雪;举办大型的文艺汇演,可邀请兰州市和甘肃 省艺术团来此举办文艺演出。 (二)多开会议 结合学术研究,自然生态、环保、生物多样性及基因、神话、历史、宗教、33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民族、民俗和丝路等研讨会,把这里变成一个高层次会议中心。 (三)大办商品展现订货会 其中旅游商品,土豆、大蒜等土特产,百合,牡丹,玫瑰等大有商机,潜力 无限。 (四)组织特色旅游 1、原始生态体验与考察 2、生态景观欣赏与摄影、绘画、录像 3、原始神话梦境游 4、民俗风情实地生活体验 5、民族起源寻根游 6、成吉思汗西征之路怀旧抒情游 7、原始宗教幻觉体验 8、冬季冰雪运动登山野营游七、创名牌、树形象、搞宣传 创名牌、树形象、(一)创名牌 名牌是攻占市场的有力武器。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要从深山走向世界,五大卖 点是她始创名牌的主要武器。但光有武器还不能取胜,必须有掌握和实用武器的 队伍,这就是人才资源。要搞好旅游,人才资源紧缺是最要害的瓶颈。 (二)树形象 形象工程是个复杂系统,它和名牌战略有紧密的关系。名牌是形象的灵魂, 形象是名牌的的载体。二者又统一在旅游文化中。在兴隆山保护区,不宜将现代 环境艺术过多引进,尤其是雕塑造型和建筑应原始古朴,以符合当地原始文化背 景。 (三)搞宣传 在旅游消费心理学分析基础上,要动用一切手段(在法律和成本允许的范围 内)煽情造势,把潜在的消费者的口味调起来,产生极大的诱惑力,或心理驱动 力,让人们不远千里万里而来,已实现梦寐以求之心愿。 宣传有很多技巧,宣传到位,可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征文、征徽、征 影、征画、炒新闻、设计创作招标等。拍摄影剧是条捷径。例如,1980 年代影 后刘晓庆主演《芙蓉镇》后,其外景地湖南省永顺县王村竟一鸣惊人,成为热火 多年的旅游名胜。34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第五章 一、保护区性质旅游功能、 旅游功能、容量与发展规模位于丝绸古道上的榆中县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是国家 4A 级旅游景点,自古 就是暑夏避暑游览的胜地。境内拥有祁连风光、古建筑、石窟精品、滑雪场、避 暑山庄等众多历史悠久、特色突出的旅游资源。以其所拥有的丰富的自然旅游资 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为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使得 该旅游区形成自然旅游区和人文旅游区相结合的综合旅游区, 成为集生态、 自然、 历史、文化四位一体的旅游名城。二、旅游功能(一)五大功能 1、生态旅游 2、文化旅游 3、体验旅游 4、休闲旅游 5、体育旅游 如果把这五大功能做到最好,那就完全可以实现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旅游 目的地的理想了。 (二)旅游方式的突破 兴隆山保护区旅游现状是传统的观光避暑式旅游占绝对地位,人们来此一 游,大多停留一宿,便匆匆归去。这种低水平档次的观光不仅消费水平极低,而 且有人来去匆匆。 观光的目的也停留在开开眼界, 见见稀罕, 满足于 “到此一游” , 而不大可能体验原始生态的文化内涵所以是低层次的。 五大卖点和五大功能从根本的上来了一个大突破, 从传统的低层次旅游跃升 到现代最热门的旅游时尚,是一个深层本质的大变化、大转折。它可以产生以下 一系列效果: 1、时间效益: (1)旅游时间延长,由一日游为主变成多日游为主; (2)旅游淡旺季反差缩小消失冬季由淡季变成旺季,使人力、物力、财力、 设施长时间闲置现象消失,大大提高了利用效率。 2、空间效益: 使旅游人数过于集中于一个景点的现象消失,旅游空间范围大突破,成十几35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倍的增加,并将跨县市地区的旅欧联系成网。 3、旅游资源潜力充分发挥: 由于旅游向深度和广度双向开拓,资源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4、旅游档次全面提升: 使得旅游从传统的低层次观光旅游跃升到现代最热门的体验生活、 了解文化 的时尚旅游。 5、旅游收入大大增加: 随着旅游淡季转化为旅游旺季,很多新旅游景点的开发,来此旅游的游客不 断增加,从而增加旅游收入。 6、环境生态保护受到更大关注: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保护区生态环境将受到政府、管理部门和游客的重 视。 7、向大旅游大产业迈进:三、旅游容量(一)旅游容量的意义和分类 旅游容量(旅游承载力)指在某一旅游地环境(指旅游环境系统)的现存 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 (包括旅游者和当地居民) 及未来人有害变化 (如 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舒适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 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或景点、景区)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在不同的背 景下,它有不同的结果,是一个多元多次函数,可变度很大。不同景观类型有不 同的要求,不同的游客也有不同的心里尺度,加之季节、气候和旅游活动内容的 变化,其变量很多。 就其分类而言,可以分为: 1、旅游心理(感知)容量:旅游者在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 降低活动中质量的条件下,该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最大量。 2、旅游资源容量:在保持旅游资源质量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旅游资 源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3、旅游生态容量:在保证生态系统不致退化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旅 游场所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旅游容量不是简单的物理量和数学计算的,而是很复杂的变量。因此旅游容 量要以物理数学计算为基础, 考虑多元化的心理因素、 文化因素、 审美观等变量,36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辩证的做出结论。就兴隆山保护区而言,容量问题涉及到对游客的选择也就是市 场定位。 在一些赞美声中也听到了一些反面意见, 不少游客认为兴隆山没啥可看、 可玩, “不可不去,不可再去” 。这类游客不会去欣赏大组然的美他们也不关心生 态保护和物种、基因、科考等内容,对生物多样性一无所知。而且养尊处优或不 爱旅途奔走跋涉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对高山大川等攀登的拒绝心态, 尤其像兴隆山 这样以爬上为主观赏景物。这类游客旅游的目的就是人山人海看热闹,而不是去 欣赏遥远偏僻人迹罕见的人间净土,因而应当考虑在主打客源市场之外。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一旦出现人满为患,人流如潮,众鸟惊飞,则就很容易发 生事故,兴隆山的珍惜美景也就不复存在,生物的多样性也将受到破坏。因此, 我们必须不仅从自然生态与环境、人的生理上来考虑,而更要从心理上来考虑。 将保护区建成一个高品位、高档次的旅游胜地。 (二)旅游容量的建议 1、自然保护区容量 合理日容量:1500 人次/日 高峰日容量:2500 人次/日 2、榆中县旅游容量 合理日容量:3000 人次/日 高峰日容量:4000 人次/日 (三)发展规模 1、自然保护区: 近期年容量:22.5 万人次/年(全年可旅游 150 天) 中期年容量:30 万人次/年(全年可旅游 200 天) 远期年容量:37.5 万人次/年(全年可旅游 250 天) 2、榆中县: 近期年容量:45 万人次/年(全年可旅游 5 个月,分别是 5 月―10 月) 中期年容量:60 万人次/年(全年可旅游 7 个月,分别是 4 月―11 月) 远期年容量:75 万人次/年(全年可旅游 9 个月,分别是 4 月―11 月、12 月―次年 2 月)第六章 一、统揽全局总体布局与分区规划虽然规划以榆中县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为主, 但考虑到本规划对全兰州市龙头37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与支柱意义,树立一盘棋的全局观念是必要的,形成以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为龙头,以榆中县、兰州市为依托,以甘肃省主要景点为补充的旅游线网络 (一)旅游网络 1、中心区――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近郊区――榆中县其它景区 3、外围区――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市 4、联系区域――甘肃省各主 要、重要旅游景点或景区,甘肃 省周边省份主要景点或景区。 (二)重点景点(区) 1、兰州市 (1)五泉山公园 (2)白塔山公园 (3)百里黄河风情线 (4)甘肃省博物馆 (5)吐鲁沟 (6)引大入秦工程 2、榆中县 (1)青城古镇 (2)和平牡丹园 3、白银市 (1)四龙度假村 (2)大峡风景旅游区 (3)人民广场 (4)黄河石林 (5)寿鹿山森林公园 (6)红军会师园 (7)法泉寺石窟 4、定西市 (1)贵清山风景区 (2)渭河源国家森林公园 榆中和平牡丹园 榆中青城古镇 百里黄河风情线38 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3)陇西威远楼 (4)遮阳山 (5)渭源的莲峰山 (6)首阳山等国家级 (三)对外交通 1、空陆航线: 近期开通兰州――全国各省会城市及各大城市的航线, 远期开通兰州――全 球各主要客源城市的直达航线;并建立一个直升机场,用于救助和供高消费阶层 乘坐; 2、陆路交通: (1)公路: 近期修建榆中县至甘肃省其它城市高速公路。 远期开通榆中县至全国各省高 速公路,并在原有道路基础上,在保护区以外增(扩)建“兴隆山――青城古镇” 和甘肃省的几个主要旅游景区与旅游接待地之间的公路, 形成便捷良好的路上交 通网络。 (2)铁路: 修建兰渝铁路,并将榆中县夏官营镇修建成一个大型铁路枢纽中心。二、主体结构(一)范围:兰州市榆中县 (二)布局结构 1、龙头: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两翼:榆中县和平镇和青城古镇 3、依托:兰州市、甘肃省 (三)旅游环路的修建 1、小环路:榆中县城(兴隆山)――和平镇――青城古镇 2、中环路:这一环路将兰州市县连成一个环网状 3、大环路:将甘肃省各市县旅游区连成一个环与网交织的旅游圈三、榆中县域旅游区布局(一)中心景区 1、生态体验游:兴隆山(东山兴隆山和西山栖云山) 2、科技、文化游:夏官营镇兰州大学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榆中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