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土地资源管理是冷门吗到底是随的?

地球上有什么矿产资源_百度知道
地球上有什么矿产资源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来自知道合伙人认证团队
采纳数:2350
获赞数:12129
擅长:暂未定制
1、能源矿产(如煤、石油、天然、沥青、铀、地热等11种)。2、金属矿产(如铁、锰、铜、金、银、钼等59种)。3、非金属矿产(如金刚石、磷、水晶、石膏、宝石、大理石、花岗石、砂石、粘土等92种)。4、水气矿产(如地下水、矿泉气、二氧化碳气、氡气等6种)。补充:矿产资源&地球是人类栖身之所,衣食之源。地球上的矿物已知有3300多种,并构成多样的矿产资源。人类目前使用的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是来自于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一般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等,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地球资源是有限和不可再生的,对矿产资源的过度掘取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必将带来资源的枯竭和对地球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合理有效地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矿产资源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和“血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命脉。矿产资源不仅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全球经济的产业基础。&不仅在经济领域,矿产资源同样在政治领域显示着其重要的价值。
矿产资源地球是人类栖身之所,衣食之源。地球上的矿物已知有3300多种,并构成多样的矿产资源。人类目前使用的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是来自于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一般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等,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地球资源是有限和不可再生的,对矿产资源的过度掘取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必将带来资源的枯竭和对地球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合理有效地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矿产资源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和“血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命脉。矿产资源不仅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全球经济的产业基础。不仅在经济领域,矿产资源同样在政治领域显示着其重要的价值。纵观上个世纪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无论是两次世界大战,抑或是海湾战争,除了对领土的争夺外,各种矿产资源的占有权更是常常成为引发战争爆发的导火索。而为了保证国家在非常时期的安全,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很早就着手进行矿产资源的战略储备。人口资源环境环境问题的三种主要类型是资源利用、人口增长和环境污染。资源利用:人们所利用的环境中的任何东西都是自然资源。一些自然资源能在一个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自然地恢复或再生,称为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包括阳光、风和树木等。一些自然资源是不能被恢复或再生的,我们称它们为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石油和其它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当不可再生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时,最终必将会枯竭。人口增长:随着医学、农业的发展和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的寿命得到延长,死亡率开始下降,全球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资源均需求也同步增长。因此,人口与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矛盾。环境污染:环境对生物产生负面影响的任何变化称为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经常是伴随着有益于人类的活动而产生的,例如煤来发电带来了大气污染,用杀虫剂杀死农作物的害虫带来了土壤环境污染等。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是人类活动对地球的侵害。能源能源是可以为人类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煤炭:煤是由远古的植物因埋在地下而形成的一种固态化石燃料。虽然煤炭的燃烧造成环境污染,但在未来的100年里,煤炭仍然是一种主要的能源。洁净煤燃烧技术成为当前能源领域开发的热点,许多国家都在开发保持空气清洁的煤炭燃烧技术。石油:石油又叫原油,它是一种浓稠的黑色液体,由几亿年前生活在海洋中和较浅的内海中的小动物、海藻、原生生物形成的。大多数的石油储藏在地下砂岩层或石灰岩层的小孔中。石油的形成需要几亿年的时间,从这一点上讲,它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把地下石油开采出来后,通过加热蒸馏,从原油中可以分离出燃料和其他产品。石油占全世界能源消费的1/3以上,它是大多数汽车、飞机和轮船的燃料。许多家庭也用石油取暖。塑料、油漆、药品和化妆品等都是从原油中提取的。天然气:天然气是储存于地下多孔岩石或石油中的可燃气体,它的成因与石油的成因相似。由于它比石油轻,所以常位于石油上部。我国西部也有单独成矿的天然气矿藏。天然气具有清洁、价格低廉和供应安全等特点,它的缺点是极易燃烧,气体泄露会引起爆炸,并发生火灾。开发清洁能源:像其他活动一样,自然资源的生成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大规模的用水、土地的恢复、地貌的改造等都离不开大量的能源消耗。大量使用化石能源而造成的环境恶化危害着地球。人类惟一的出路就是寻求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能、风能、波动能、潮汐能、地热能、生物能、太阳能等等。矿产资源地球是人类栖身之所,衣食之源。地球上的矿物已知有3300多种,并构成多样的矿产资源。人类目前使用的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是来自于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一般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等,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地球资源是有限和不可再生的,对矿产资源的过度掘取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必将带来资源的枯竭和对地球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合理有效地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矿产资源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和“血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命脉。矿产资源不仅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全球经济的产业基础。不仅在经济领域,矿产资源同样在政治领域显示着其重要的价值。纵观上个世纪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无论是两次世界大战,抑或是海湾战争,除了对领土的争夺外,各种矿产资源的占有权更是常常成为引发战争爆发的导火索。而为了保证国家在非常时期的安全,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很早就着手进行矿产资源的战略储备。人口资源环境环境问题的三种主要类型是资源利用、人口增长和环境污染。资源利用:人们所利用的环境中的任何东西都是自然资源。一些自然资源能在一个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自然地恢复或再生,称为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包括阳光、风和树木等。一些自然资源是不能被恢复或再生的,我们称它们为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石油和其它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当不可再生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时,最终必将会枯竭。人口增长:随着医学、农业的发展和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的寿命得到延长,死亡率开始下降,全球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资源均需求也同步增长。因此,人口与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矛盾。环境污染:环境对生物产生负面影响的任何变化称为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经常是伴随着有益于人类的活动而产生的,例如煤来发电带来了大气污染,用杀虫剂杀死农作物的害虫带来了土壤环境污染等。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是人类活动对地球的侵害。能源能源是可以为人类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煤炭:煤是由远古的植物因埋在地下而形成的一种固态化石燃料。虽然煤炭的燃烧造成环境污染,但在未来的100年里,煤炭仍然是一种主要的能源。洁净煤燃烧技术成为当前能源领域开发的热点,许多国家都在开发保持空气清洁的煤炭燃烧技术。石油:石油又叫原油,它是一种浓稠的黑色液体,由几亿年前生活在海洋中和较浅的内海中的小动物、海藻、原生生物形成的。大多数的石油储藏在地下砂岩层或石灰岩层的小孔中。石油的形成需要几亿年的时间,从这一点上讲,它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把地下石油开采出来后,通过加热蒸馏,从原油中可以分离出燃料和其他产品。石油占全世界能源消费的1/3以上,它是大多数汽车、飞机和轮船的燃料。许多家庭也用石油取暖。塑料、油漆、药品和化妆品等都是从原油中提取的。天然气:天然气是储存于地下多孔岩石或石油中的可燃气体,它的成因与石油的成因相似。由于它比石油轻,所以常位于石油上部。我国西部也有单独成矿的天然气矿藏。天然气具有清洁、价格低廉和供应安全等特点,它的缺点是极易燃烧,气体泄露会引起爆炸,并发生火灾。开发清洁能源:像其他活动一样,自然资源的生成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大规模的用水、土地的恢复、地貌的改造等都离不开大量的能源消耗。大量使用化石能源而造成的环境恶化危害着地球。人类惟一的出路就是寻求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能、风能、波动能、潮汐能、地热能、生物能、太阳能等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矿产资源 地球是人类栖身之所,衣食之源。地球上的矿物已知有3300多种,并构成多样的矿产资源。人类目前使用的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是来自于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一般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等,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 地球资源是有限和不可再生的,对矿产资源的过度掘取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必将带来资源的枯竭和对地球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合理有效地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矿产资源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和“血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命脉。矿产资源不仅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全球经济的产业基础。 不仅在经济领域,矿产资源同样在政治领域显示着其重要的价值。纵观上个世纪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无论是两次世界大战,抑或是海湾战争,除了对领土的争夺外,各种矿产资源的占有权更是常常成为引发战争爆发的导火索。而为了保证国家在非常时期的安全,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很早就着手进行矿产资源的战略储备。 人口资源环境 环境问题的三种主要类型是资源利用、人口增长和环境污染。 资源利用:人们所利用的环境中的任何东西都是自然资源。一些自然资源能在一个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自然地恢复或再生,称为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包括阳光、风和树木等。一些自然资源是不能被恢复或再生的,我们称它们为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石油和其它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当不可再生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时,最终必将会枯竭。 人口增长:随着医学、农业的发展和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的寿命得到延长,死亡率开始下降,全球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资源均需求也同步增长。因此,人口与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矛盾。 环境污染:环境对生物产生负面影响的任何变化称为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经常是伴随着有益于人类的活动而产生的,例如煤来发电带来了大气污染,用杀虫剂杀死农作物的害虫带来了土壤环境污染等。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是人类活动对地球的侵害。 能源 能源是可以为人类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 煤炭:煤是由远古的植物因埋在地下而形成的一种固态化石燃料。 虽然煤炭的燃烧造成环境污染,但在未来的100年里,煤炭仍然是一种主要的能源。洁净煤燃烧技术成为当前能源领域开发的热点,许多国家都在开发保持空气清洁的煤炭燃烧技术。 石油:石油又叫原油,它是一种浓稠的黑色液体,由几亿年前生活在海洋中和较浅的内海中的小动物、海藻、原生生物形成的。大多数的石油储藏在地下砂岩层或石灰岩层的小孔中。石油的形成需要几亿年的时间,从这一点上讲,它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把地下石油开采出来后,通过加热蒸馏,从原油中可以分离出燃料和其他产品。石油占全世界能源消费的1/3以上,它是大多数汽车、飞机和轮船的燃料。许多家庭也用石油取暖。塑料、油漆、药品和化妆品等都是从原油中提取的。 天然气:天然气是储存于地下多孔岩石或石油中的可燃气体,它的成因与石油的成因相似。由于它比石油轻,所以常位于石油上部。我国西部也有单独成矿的天然气矿藏。 天然气具有清洁、价格低廉和供应安全等特点,它的缺点是极易燃烧,气体泄露会引起爆炸,并发生火灾。 开发清洁能源:像其他活动一样,自然资源的生成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大规模的用水、土地的恢复、地貌的改造等都离不开大量的能源消耗。大量使用化石能源而造成的环境恶化危害着地球。人类惟一的出路就是寻求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能、风能、波动能、潮汐能、地热能、生物能、太阳能等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地球是人类栖身之所,衣食之源。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一直在努力适应和改变周围的环境。利用坚硬岩石作为用具和工具,从矿石中提取铜、铁等金属制造工具,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产生过划时代的影响。 地球上的矿物已知有3300多种,并构成多样的矿产资源。目前我国已发现矿产173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153种。以丰富的大型矿产原料基地为基础,建成国有矿山企业1万多个,小型矿山企业24万多个,矿业从业人员2000多万人。大庆、包头、攀枝花、金川等300多座城镇,以矿业开发为基础而兴起。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地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地球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丰富、矿种齐全、矿产资源总量较大的资源大国之一,但资源劣势明显。到2010年我国现有的并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主要大宗矿产中,石油、天然气、铝、铁、铜、黄金、镇、硫、棚、铀、磷、石棉、铭、辑、富值等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到2020年我国短缺的矿产资源将增至39种,供需矛盾十分严峻。地球资源是有限和不可再生的,对矿产资源的过度掘取和不合理的利用,必将带来资源的枯竭和对人类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合理有效地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己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铝、铁、铜、黄金deng
其他3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淡水资源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淡水资源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它是由及湖泊中的水、、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的。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地球上只有百分之三的水是淡水,所有陆地生命归根结底都依赖于淡水,它决定着地球上生命的分布,水蒸气从海面升起,被气流夹带到内陆,随着海拔提高,汇聚成云层降雨,这也是淡水基本来源之一,溪流汇聚奔腾大河,雕凿出自然界奇观,河流沿岸提供了许多野生动物栖息地,孕育着物种丰富的物种,无论高山,还是湖底,有淡水的地方就有生命。
淡水资源简介
不过,水已不是一种“”的自然资源。水已越来越少。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只相当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
江河也缺水,黄河连年出现断流。楼兰古城因为缺水,只剩下几处断垣残壁。因为干涸,成为生命禁区。
中国七大水系中日前极大部分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普遍超标,全国7亿多人饮用大肠杆菌超标的水,1.64亿人饮用有机污染严重的水,3500万人饮用硝酸盐超标的水。
珍视水,就是珍视生命。 中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总拥有量约2.7Tm3,可供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量为1—1.1Tm3,居世界第六位。若按人均计,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列为世界第109位。我国是严重的缺水大国,在40多个严重缺水国家中位居前列。而且,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与耕地、人口的地区分布也不相适应。在全国总量中,耕地约占36%、人口约占54%的南方,水资源却占81%,而耕地占45%、人口占38%的北方七省市,水资源仅占9.7%。在时空分布上也不平衡,70%左右的雨水又集中在夏、秋两季,多以暴雨形式出现。以上不利的自然因素,注定了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上世纪末对全国640个城市统计,有300个左右的城市不同程度地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114个,月缺水1600万吨,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损失达2000亿元。
进入21世纪,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据预测,2010年全国总供水量为亿m3,相应的总需水量将达7300亿m3,供需缺口近1000亿m3,2030年全国总需水量将达10000亿m3,全国将缺水亿m3。也就是说,在今后30年中,水资源供水量要增加亿m3,完成这项任务非常艰巨。
水资源是量与质的高度统一,水的污染降低了水资源的质量,由于污水排放量和毒性的增加,污水排放前又未能全部妥善处理,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
从古到今,人们一直都离不开“水”这样宝贵的东西,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如今水已不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水已越来越少。那么人们是否就要停止再浪费水资源了呢?有人会说,地球不是一个蓝色的水星球吗?怎么会缺水呢?我告诉你吧!地球的水资源是多,可是谁能考虑一下仅有的淡水资源呢?据统计,地球所拥有的水资源中,有97.5%是海水,而淡水却仅仅只有2.5%呢!但在这些淡水资源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不能加以利用的。如分布在南北两极于高山地区的冰川水、高寒地区的永冻土下的冰层和深层地下水等。在全球淡水资源中,农业用水占70%、工业用水占20%、家庭和市政用水仅只有占10%。
我国有200多个城市缺水。北京每年缺水10多亿立方米,地下水位有的地方已降到30多米。深圳每天至少缺水10万立方米,曾经出现过“水荒”。不少地方已经开始重视起了“节约用水”这四个看似简单,可是一当做起来难上加难的字了。
淡水资源目前情况
我国的淡水资源已经严重缺乏。
(1)在世界范围内,按水资源储备量大小排名,前几名的国家依次是:巴西、俄罗斯、美国、印尼、加拿大、中国、孟加拉国、印度、委内瑞拉、哥伦比亚
(2)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7 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国拥有十三亿人口,人均淡水资源低于世界平均。
(3)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利用的水,狭义的水资源则是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水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中海水占97.3%,淡水只占2.7%。淡水资源中、冰川水占77.2%。地下水和土壤中水占22.4%,湖泊、沼泽水占0.35%,河水占0.1%,大气中水占0.04%。水在自然界中呈循环状态。地球上循环的水量,每年大体为42万km³,其中降落陆地上的约为10万km³。而后通过江河流入海洋的水量约4~4.5万km³。
。这些淡水储量只占全部淡水的0.3%,占全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七,即全球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有9 000立方千米。
(5)世界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南极洲,南极洲面积有1400万平方公里,95%以上的面积常年被冰雪覆盖,形成一巨大而厚实的冰盖,它的平均厚度达2450米,冰雪总量约2700万立方公里,占全球冰雪总量的90%以上,储存了全世界可用淡水的72%。有人估算,这一淡水量可供全人类用7500年呐!
淡水资源地表地下水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地表水和地下水是两种不同的水源。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不利于对整个淡水资源的科学、合理的利用。从作为可再生资源的角度看,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来自大气降水,而且,它们还相互转化。以新疆、甘肃的内流河盆地为例。盆地底部的极少量降水几乎全部被蒸发而形不成任何有效的淡水资源。当地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盆地周围山区的降水以及随后的积雪融化。这些水汇集到山区的河流中奔向山麓,有很大一部分入渗到由砾石、粗沙组成的山前中,转化为地下水。洪积扇的碎屑物质从上游向下游逐渐变细,传输地下水的能力也逐渐减弱。最后地下水被臃阻在洪积扇的边缘而以泉水的形式溢出地表,又转化为地表水。在那些地区,人为地划分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地球上多少的淡水储藏在南极
淡水资源淡水危机
水是世界上最普遍的物质之一,总体积为14.1亿立方公里,其中只有2%是淡水。淡水的87%又被封冻在两极及高山的冰层和冰川中,难以利用。便于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21000立方公里左右。这些资源在时空上分布不均,加上人类的不合理利用,使世界上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宝贵的淡水资源
淡水资源淡水资源短缺
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所导致的人均用水量的增加,在过去的三个世纪里,人类提取的淡水资源量增加了35倍,1970年达到了3500平方公里。本世纪的后半叶,淡水提取量每年增加4-8%,其中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占了增长的主要部分(见表2-13),特别是本世纪70年代“绿色革命”期间,灌溉用水翻了一番。
据有关国际组织预测,到2050年,预测生活在缺水国家中的人口将增加到10.6亿和24.3亿之间,约占全球预测人口的13-20%。
淡水资源淡水污染
水污染有三个主要来源,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和含有农业污染物的地面径流。
如1986年河化学品泄漏事故就造成了莱茵河水的长期污染。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估计,由于水污染和缺少供水设施,全世界有10亿多人口无法得到安全的饮用水。
淡水资源争夺资源
随着对淡水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在许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淡水成为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争夺淡水资源的情况越来越突出。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不同功能用途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越来越显著。
因此,全球跨国的水资源管理是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的重要领域。在西亚和北非等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贵如油,各国在跨国河流和地下蓄水层开发利用上的矛盾往往十分尖锐。有时甚至引发军事上的对峙,成为国际冲突的导火索。
淡水资源淡水稀缺
有人说,我们的地球应当叫水球。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有水,而且71%的表面积被水占着。在宇航员看来,地球是一个蓝色的球,十分璀灿,太阳系家庭中独一无二。地球拥有的水量非常巨大,总量为13.86亿立方千米。其中,96.5%在海洋里;1.76%在冰川、冻土、雪盖中,是固体状态;1.7%在地下;余下的,分散在湖泊、江河、大气和生物体中。因此可以说,从天空到地下,从陆地到海洋,到处都是水的世界。
淡水资源水循环
全世界的水是一个有联系的整体。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不断蒸发,水汽弥漫在海洋上空;一部分水汽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遇冷就凝结成细小的水滴,变成云,降落到地面就是雨或雪;雨雪水落地后,有的流到洼坑里,有的渗入地下,有的流入小沟,汇进江河,奔向海洋。无数小水滴就是这样一刻不停地在世界上旅游。水循环保证了人类淡水的供应。知道水的循环以后,你就能解释:云的故乡在哪里?为什么江河里日日夜夜总是川流不息?为什么千万年来那么多江河水流进海洋,而海洋不见满溢出来?
淡水资源在哪里
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其次,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6%左右,其中的绝大部分(占99%),被冻结在远离人类的南北两极和冻土中,无法利用,只有不到1%的淡水,它们散布在湖泊里、江河中和地底下。与全世界总水体比较起来,淡水量真如九牛一毛。
在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由于降水量小和蒸发量大,地表水资源极度匮乏。这种因气候干旱而造成的缺水现象,称为水源性缺水。我国的北方地区大多属于水源性缺水区域。为了解决我国北方的水源性缺水问题,国家启动了“南水北调”工程。在水源性缺水地区,往往抽取地下水作为水源。但是,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引起地面沉降和地质结构的变化。事实上,在我国的水源性缺水地区,如北京等地,也会伴随着水质性缺水现象。因为工业废水污染了浅层地下水,一方面导致地下水开采的深度加大,另一方面,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后又加剧了水资源的进一步短缺。所以说,水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两者之间存在着互为恶性联动的关系。
淡水资源水质性
与水源性缺水类型相反的是水质性缺水。在我国的南方地区,降水量较大,地表水资源比北方地区要多,按理说不存在水源性缺水问题。但是,由于大面积的废水污染,河流湖泊的水污染严重,结果守着大江大河而无水用。这种因为水质变坏而造成的缺水现象,称为水质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已经成为我国环境退化的严重标志。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地球上的人口却是在不断地增长,当地球...阅读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地球上的人口却是在不断地增长,当地球...阅读答案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地球上的人口却是在不断地增长,当地球的各种资源日趋枯竭的时候,人们便把目光投向了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广袤无垠的宇宙。人类试探着要把自己的活动领域扩展到太空去,在那里建电站、建工厂、建农场、建未来的太空城市,建设人类美好的太空乐园。
  太空城市不是随便建在太空中就行的,必须保证它是永久的,不会坠落。经过科学家们的计算,在太空中离地球约38,4万千米远的区域,有一些特殊的点,在这些点上太阳、地球、月球的引力相互平衡。物体位于这些点上就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位置。因此,科学家们便提出把太空城市建在太空中这些特殊的点上。
  建太空城的地方有了,但太空城市又该是个什么样子呢?许多人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其中美国科学家奥尼尔1975年设计出了一种称之为“宇宙岛”的太空城方案,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设计。
  这个“宇宙岛”的外形像一个车轮子,直径约五百米,它以一定的速度旋转,以产生模仿地球引力的“人造重力”。人在“岛”内不会四处漂浮,感觉像在地球上一样,同样可以头顶蓝天,脚踏实地。“岛”的外壁有一层约两米的粗糙的外壳,可以抵挡字宙中外来物的撞击。“岛”内建有太空工厂、太空农场,有住宅、商店、医院、学校、餐厅、娱乐场所等设施,可以容纳上万人,是一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的人造生态系统。
  还有一种设计,是大型的圆筒形空间城。城市建在一个直径为6.5千米、长32千米的大圆筒内。圆筒围绕竖直轴自转,以产生人工重力,居民可达上百万。
  太空城中有人造陆地、湖泊、河流,还有大片森林、公园,光照充足,气候宜人,并可人工控制昼夜和季节变化,真可算得上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天上人间。
  人们设想中的太空城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可上千万吨的庞然大物怎样才能建造在如此遥远的太空呢?显然,现有的任何火箭都无法将太空城整体发射上天。因此,建造太空城必须要有特殊的交通运输工具,才能解决物资设备和人员的运输问题。
  航天飞机能自由地往返于地球和太空。它要经过改进完善后,才能担负起如此艰巨而遥远的飞行任务。建造一座太空城,需要航天飞机无数次的往返飞行,将一个个太空舱和所需的设备、人员、机器人等送上太空。先在太空中装配成中型的宇宙站。然后以宇宙站作为立脚点,再建太空城市,进行太空移民。
  建造太空城,进行太空移民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有关国家正在进行相关试验。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太空城市的设想,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现实。人类的优秀子孙将飞离地球摇篮,去太空建造人类的第二故乡,他们是太空城市的建设者,也是第一批太空移民。也许,你就有幸成为太空城市的一位贵客!
从整体上看,全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太空城的?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造不同设计方案的太空城所面临的两个共同难题是什么?面对这两个难题,人们设想的解决途径分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认为建造太空城的设想是存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应该做些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至少回答三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
介绍太空城的设计方案,说明如何建造太空城。
  难题:(1)寻找合适位置,以保证太空城水久不会坠落。(2)寻找特殊的运输工具,以解决物资设备和人员的运输问题。
  途径:①将太空城建在太阳、地球、月球的引力相互平衡的点上。②改进、完善航天飞机。
  地球上人口不断增长,各种资源日趋枯竭。
  ①珍惜资源,保护美好家园。
  ②发展科技,研制节能产品。
  ③扩大对资源的利用,变废为宝。
阅读理解列表
来源:萧红中学(四年制)新概念语文 八年级上(人教版)
梦想中的乐园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地球上的人口却是不断地增长.当地球的各种资源日趋枯竭的时候.人们便把目光投向了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广袤无垠的宇宙.人类试探着要把自己的活动领域扩展到太空去.在那里建电站.建农场.建未来的太空城市.建设人类美好的太空乐园. 太空城市不是随便建在太空中就行的.必须保证它是永久的.不会坠落.经过科学家们的计算.在太空中离地球约38.4万千米远的区域.有一些特殊的点.在这些点上太阳.地球.月球的引力相互平衡.物体位于这些点上就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位置.因此.科学家们便提出太空城市建在太空中这些特殊的点上. 建太空城的地方有了.但太空城市又该是个什么样的呢?许多人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其中美国科学家奥尼尔1975年设计出了一种称之为“宇宙岛 的太空城方案.它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设计. 这个“宇宙岛 的外形像一个车轮子.直径约500米.它以一定的速度旋转.产生模仿地球引力的“人造重力 .人在“岛 内不会四处漂浮.感觉像在地球上一样.同样可以头顶蓝天.脚踏实地.“岛 的外壁有一层约2米的粗糙的外壳.可以抵挡宇宙中外来物的撞击.“岛 内建有太空工厂.太空农场.有住宅.商店.医院.学校.餐厅.娱乐场所等等设施.可以容纳上万人.是一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的人造生态系统. 还有一种设计.是大型的圆筒形空间城.城市建在一个直径为6.5千米.长32千米的大圆筒内.圆筒围绕竖直轴自转.以产生人工重力.居民可达上百万. 太空城内有人造陆地.湖泊.河流.还有大片森林.公园.光照充足.气候宜人.并可人工控制昼夜和季节变化.真可算得上是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天上人间. 人们设想中的太空城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可上千万吨的庞然大物怎样才能建造在如此遥远的太空呢?显然.现有的任何火箭都无法将太空城整体发射上天.因此.建造太空城必须要有特殊的交通运输工具.才能解决物质设备和人员的运输问题. 航天飞机能自由地往返于地球和太空.它要经过改进完善后.才能担负起如此艰巨而遥远的飞行任务.建造一座太空城.需要航天飞机无数次的往返飞行.将一个个太空舱和所需的设备.人员.机器人等送上太空.先在太空中装配成中型的宇宙站.然后以宇宙站作为立脚点.再建造太空城市.进行太空移民. 建造太空城.进行太空移民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有关国家正在进行相关试验.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太空城市的设想.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现实.人类的优秀子孙将飞离地球摇篮.去太空建造人类的第二故乡.他们是太空城市的建设者.也是第一批太空移民.也许.你就有幸成为太空城市的一位贵客! (1) 从整体上看.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太空城的?请简要概括. (2) (1)建造不同设计太空城市方案的所面临的两个共同难题是什么? (2)面对这两个难题.人们设想的解决途径分别是什么? (3) (1)作者认为.建造太空城的设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2)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应该做些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短文.完成各题. 梦想中的乐园 李建云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地球上的人口却是在不断地增长.当地球的各种资源日趋枯竭的时候. 人们便把目光投向了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广裹无垠的宇亩.人类试探着要把自己的活动领域扩展到 太空.在那里建电站.建工厂.建农场.建未来的太空城市.建设人类美好的太空乐园. 太空城市不是随便建在太空中就行的.必须保证它是永久的.不会坠落.经过科学家们的计算.,在太空中离地球的38.4万千米远的区域.有一些特殊的点.在这些点上太阳.地球.月球的引力相互平衡.物体位于这些点上就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位置.因此.科学家们便提出把太空城市建在太空中这些特殊的点上. 建太空城的地方有了.但太空城市又该是个什么样子呢?许多人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其中美国科学家奥尼尔1975年设计出了一种称之为“宇宙岛 的太空域方案.它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设计. 这个“宇宙岛 的外形像一个车轮子.直径约500米.它以一定的速度旋转.以产生模仿地球引力的“人造重力 .人在“岛 内不会四处漂浮.感觉像在地球上一样.同样可以头顶蓝天.脚踏实地“岛 的外壁有一层约2米的粗糙的外壳.可以抵挡宇宙中外来物的撞击.“岛 内建有太空工厂.太空农场.有住宅.商店.医院.学校.餐厅.娱乐场所等设施.可以容纳上万人.是一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的人造生态系统. 还有一种设计.是大型的圆筒形空间域.城市建在一个直径为6.5千米.长32千米的大圆筒内.圆筒围绕竖直轴自转.以产生人工重力.居民可达上百万. 太空城中有人造陆地.湖泊.河流.还有大片森林.公园.光照充足.气候宜人.并可人工控制昼夜和季节变化.真可算得上是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天上人间. 人们设想中的太空城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可上千万吨的庞然大物怎样才能建造在如此遥远的太空呢?显然.现有的任何火箭都无法将太空城整体发射上天.因此.建造太空城必须要有特殊的交通运输工具.才能解决物质设备和人员的运输问题. 航天飞机能自由地往返于地球和太空.它要经过改进完善后.才能担负起如此艰巨而遥远的飞行任务.建造一座太空城.需要航天飞机无数次的往返飞行.将一个个太空舱和所需的设备.人员.机器人等送上太空.先在太空中装配成中型的宇宙站.然后以宇宙站作为立脚点.再建造太空城市.进行太空移民. 建造太空城.进行太空移民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有关国家正在进 目关试验.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太空城市的设想.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现实.人类的优秀子孙将飞离地球摇篮.去太空建造人类的第二故乡.他们是太空城市的建设者.也是第一批太空移民.也许.你就有幸成为太空城市的一位贵客! (l)从整体上看.全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太空城的?请简要概括. (2)建造不同设计方案的太空城所面临的两个共同难题是什么?面对这两个难题.人们设想的解途径分别是什么? (3)根据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作用. 物体位于这些点上就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位置. (4)作者认为.建造天空城的设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应该做些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1+1轻巧夺冠·优化训练 语文 八年级下册 (苏教版) 银版 苏教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水是地球生命的源泉.辽阔的海洋.奔腾的江河.皑皑的冰雪.飘荡的白云.这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的水构成了地球上的水圈.虽然地球上的水非常丰富.但是. .它们才是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河流.湖泊及地表浅层中的水已不能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人们便把目光投向了蓝天上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白云. ②云是悬浮在空中的极小的水滴.在夏季.天空中常常飘浮着一朵朵形似菜花.云体高耸如山的积雨云.这种云的水分较多.整个云体的总水量可达上百万吨,还有一种连绵起伏.云层布满天空的雨层云.这种云云体宠大.总水量可达几百万吨到上千万吨.这些云就像空中的水库.人类向往着开发它们.以它们蕴藏的丰富淡水资源为人类造福. ③在自然状态下.水从海洋.江河.湖泊和陆地蒸发.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空气中.水汽随着气流移动.在上升过程中冷却达到饱和或过饱和.依附在大气中悬浮的许许多多小粒子上凝结成云滴.当温度降到0℃以下时.大部分云滴依然保持液态.叫做过冷云滴.在一定温度下.过冷云滴碰到一种被称为冰核的粒子.就会变成小冰晶.当云中的冰晶达到一定数量时.冰晶的个体就会迅速增大.下降.形成雪晶.这样.有的云滴之间互相碰撞逐渐变大.下降,有的云滴与雪晶碰撞.形成更大的粒子下降.在下降的过程中融化.降水就产生了. ④经过努力探索.人类找到了开发“空中水库 的办法.那就是创造促使云层降水的各种条件.进行人工增雨.目前我国人工增雨的方法.主要是在水汽充沛的云中施放催化剂.主要有干冰.液态氮.还有碘化银.实施的方式有飞机人工增雨和高炮.火箭人工增雨等.飞机人工增雨一般在稳定深厚的层状云内进行.层状云覆盖面积大.但自然降水量很小.甚至不降水.主要原因是云内缺少足够的触发降水的冰晶.飞机在高空中将液态氮播撒在层状云里.液态氮迅速汽化产生低温区.当温度低于-40℃时.云中产生大量冰晶.从而增加降水量.高炮.火箭人工增雨.是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射入积雨云中.人为增加冰核数量.达到增加雨量的目的. ⑤我国是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分布很不均匀.全国80.4%的淡水资源分布在长江以南.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仅占全国的14.7%.因此.专家提出.要加大科学的.规模化人工增雨的研究实施力度.以缓解西北.华北地区的缺水状况. (1) 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的水构成了地球的水圈.其中液态水指的是 .固态水指的是 .气态水指的是 . (2) 下面是排列在第①段中空白处的句子.它们的合理顺序是 ①淡水大约只占3% ②只有极少部分存在于大气.河流.湖泊以及地表浅层中 ③海洋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7% ④这大约3%的淡水绝大部分又分布在南极.北极和人迹罕至的高山地区 [ ] A. ①③②④ B. ①④③②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④② (3) 第②段中为什么把云比喻为“空中的水库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回答. 答: (4) 根据第③段内容.下图的四个空白处应填的词是什么.把它们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 联系全文看.对第③段说明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过程. B. 气态水在云中是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的. C. 自然状态下.从云中产生降水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过程. D. 水由陆地江河湖海蒸发变成气态.在云中又会变成液态或固态. (6) 第⑤段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和 .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海底飞船 (1)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姊妹篇的“海底飞船 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开始下水试验.届时.它将成为世界上下潜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可以到达全世界99.8%的洋底. (2)潜水器大体上可分三种.一种是无人驾驶的自由行动的潜水器.也叫水下自动机器人.船开到某一海域.把它放下去.它可以自动地在深海探测.另一种是缆控潜水器.拖着一根长缆.放下水去.然后由甲板控制人员通过遥控机械手和电视进行取样.拍照.探测.再一种就是载人潜水器.可以携带海洋科学家进入海洋深处.在海底现场直接进行观察.分析.评估.操作机械手实现高效作业. (3)我国这一新开发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长8米.宽3米.高3.4米.是用特殊的钛合金材料制成的.从外观上看.“海底飞船 呈一椭圆形球体.酷似一头小鲸鱼.能容纳3个人:一名操作员.两名科学家.在潜水器的前端.安装有一个密封的玻璃舷窗.透过它潜水科学家可以看见外面的神秘世界.它有两个配重块和一个压水舱.当需要下潜时.压水舱注水.开始下潜.当需要在水中悬停时.它抛出一个配重块.如果此时启动动力装置.就可以工作了,它的两只机械手.可以抓取75公斤的矿物.当需要上浮时.它抛出第2个配重块.同时向压水舱加入空气.排出海水.就可以上浮.这种设计是为了尽量节省蓄电池的能量.使它在水下连续工作时间达到7个小时. (4)载人潜水器主要用于深海资源勘探.海底测绘和采样.热液硫化物考察.深海生物基因采样.深海地质调查等领域.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载人潜水器已经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1991年俄.美科学家两次乘坐和平号.在大西洋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热液矿体.1994年俄国科学家在大西洋水域热液场探测时.发现了多种热液生物.具有代表性的有虾类.贻贝类.鳗类等生物群.在深海地质研究方面.日本科学家在日本海沟6200米深的斜坡上发现了裂缝.同时还发现了一条地震断层悬崖. (5)在军事上.载人潜水器可以直接为建设海底军事基地服务.还可以直接参与现代水雷战.完成潜艇救生和水下捞救等任务. (6)在21世纪.加快发展深海载人潜水器.把我国建设成为新时代的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1.文中“海底飞船 具体指的是什么? 2.选文条理清晰.第(3)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3.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说明了什么?. 4.请分析“潜水器大体上可分三种 中.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 5.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选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链接材料一:中国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院士指出:深海基础研究是21世纪国际海洋竞争的重要部分.深海研究不只是人类了解地球亟待填补的空白.也是国家资源和安全保障之所系. 链接材料二:海洋地质专家估计.海底储存着约1350亿吨石油.近140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海底还沉积着极为丰富的多金属结核.其中铀的储藏量高达40亿吨.是陆地上的2000倍. 链接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影响最大.范围最广又难以解决的热点多发生在海洋上或沿海地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争议的岛礁近1000个.21世纪.中国海洋安全环境不容乐观.国外一些有识之士曾多次提醒我们:“在中国海区.有70%以上的地区存在着危机!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希望人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乔新生 2004年岁末.印度洋发生空前的海啸.国际社会在积极展开救援行动的同时.也在反思:人类能否依靠自身力量躲过这场灾难?在种种不切实际的议论中.人类至上主义论调甚嚣尘上.有学者认为.只要依靠各国共同协作.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就一定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这种事后诸葛亮式的言论在许多大灾难后都出现过.其实.人类只是暂居在这个星球上.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在有限时间和空间里.改善生存质量.或在较短时问内.延续人类的存在.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悲观的结局.当印度洋的海浪拍打着生命堤岸的时候.正是那些被人称作低等动物的小爬虫们率先迷离自己的家园. 人类自称万物之灵.可是在灾难面前却一无所知. 从人本主义到动物主义再到生态主义.人类认识不断飞跃着.但是.即使爱护动物和大自然.人类也是以改善自身生存质量为目的来对待自然万物的.这种自命不凡的本性.决定了人类言行不一.也决定了人类许许多多荒谬举动.在热带阳光下.人们赤诚相见.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可是转过身来.表冠楚楚.又自相残杀.人类仿佛要印证.世界上从没有真正的动物主义和生态观念.有的只是人类需求与供给.在现时短暂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会妨碍他人得到同样的财富.正是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哲学.妨碍了人类和睦相处. 在地球生命之树上.人类只是随风飘扬的叶片.在宇宙轮回中.地球寒暑改变着人类树叶的颜色.当地球充满阳光时.人类绚丽多彩,当地球进入漫长寒冬时.人类的飘零也就难免.这是人类的宿命.也是大自然的宿命. 人类耗费着地球有限的资源.试图改变寒暑.可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累抵不上大自然一次震怒.在大自然的漫长所程中.人类还处在摇篮里.知识.财富.一切都只是挂在摇篮中随风飘荡的小铃铛.它让人类欢乐.痛苦.奋斗.失望.人类正是在满足自己内心感受的过程中度过一生. 印度洋海啸摧毁了人们的家园.也给了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在自然生态中·人类其实只是很小的一环.分属于不同国家.且相互争斗.可是在大自然的愤怒之下.终于有机会搁置争议.共同思考今后的生活.这场灾难也是一个契机.相信人类能在付出沉重代价之后.有所醒悟. 人类共同面对苦难.个人的苦难将有人分担,我们无法避免苦难.但可以减轻他人的苦难.这就是人本主义的至高境界.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在其他动物本能感知的地方.人类懵懂无知.所以.即使奉行人类中心主义.也要对大自然心存敬畏.这是为了人类自己.为了随时随地能够感受到大自然对我们的启示. 在印度洋的涛声中.有的国家国土缩小了.有的国家会民失踪了.这或许是大自然在暗示我们.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用每个人的体温来温暖全人类. 在浩瀚的大洋.在无际的星空.每个人都是一滴水.一粗沙.只有融入走海.才有生命的价值,只有浪淘水洗.才会显出自己的亮度.大自然将人类一次次地团结在一起.人们又-次次地相互挣脱遮离.印度洋海啸似乎在告诫我们.人类不仅有了新的时间起点.而且还应有新的空间.希望人类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选自2005年第3期) 1.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也有它的“语言 .作者希望人类能听懂它的“语言 .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2.作者对印度洋海啸灾难进行了深刻反思.从中得到的三点启示是什么?(1) (2) (3) 3.在作者看来.人类在善待自己的同时.还应怎样善待自然界的万物生灵? 4.研读下面资料.在文中第四段找出揭示全球环境状况持续恶化原因的一句话.在过去30年里.全球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摄氏度,20世纪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灾害影响的人数平均为1.47亿.90年代上升到2.11亿.在今后30年内.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全球12%的鸟类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三分之一的鱼类资源枯竭. 5.印度洋海啸使20多万人顷刻间灰飞烟灭.南京大屠杀使30多万同胞惨遭日本侵略军杀害.请你针对其中的一种灾难写一条警世语.警世语: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球资源还能用多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