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核I7惠普最新款笔记本本有用过的吗,怎么样好吗

为什么现在笔记本慎买i7?认清移动处理器的“热量真相“!
i5,很少推荐i7机型,甚至连需要性能的游戏本,我们也主推的是i5处理器款。这引起了部分咨询者的好奇——“大叔,我买得起i7机型,为什么你只推荐i5款啊?”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八代酷睿笔记本,我们主要推荐i5而非i7,主要是和“散热”、“功耗”这两个话题相关!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在第六代酷睿、第七代酷睿时,我们接触的轻薄本处理器大多是双核四线程。i5 6200U、i5 6500U、i5 7200U、i7 7500U、i7 7600U,它们都是双核四线程,14nm制程,TDP(热设计功耗)为15W。
而同代的游戏本处理器,i56300HQ、i5 7300HQ则是四核四线程,而i7 6700HQ、i7 7700HQ则是四核八线程,但是它们的TDP是相同的,45W,还有一个可定制功耗为35W。
可能很多消费者这么多年来都没有想过,为什么频率不同,甚至线程数量不同的处理器,TDP会是一样的。这就好比说有个厂商用同一代技术做了两款发动机:1.6自然吸气和2.0T涡轮增压,说这两个发动机的发热量是相同的——这从根本上就说不通。所以,这里想说的第一个知识点就是:TDP并不是处理器的最大功耗,是一个为了方便笔记本大批量生产而定义的一个散热参考值。
让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这是啥意思。先从轻薄本说起
比如i5 6200U、i5 6300U、i5 6500U、i7 6600U,这一大堆同代的双核四线程处理器,且不说功能和缓存,但频率是肯定不同的,所以发热量/功耗也注定不同!我们假设笔记本的设计原则是:让每颗处理器都能发挥到最大极限功耗,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设计一个巨大的散热组件(风扇和散热片),让所有处理器都能被HOLD住。但这样一来就有几个问题:1.如果处理器弱,散热规格就等于浪费了,就等于有了多的“无意义成本”——但整个PC产业都是要拼命抠成本的,不然就无法盈利,竞争太激烈。2.你用最高规格的散热器,注定机身难轻薄,这时如果有其他厂商阉割了散热器规格,限定了处理器频率,那么它家的笔记本就可以做得相对轻薄——而对于一般的日常应用而言,其实根本感觉不出来处理器频率低一点带来的区别,但轻薄与否是一目了然的!所以,这种方式行不通!
另外还有一个方式就更不可能了——给每款不同的处理器设计不同的散热组件规格,这样操作成本就更高了,更不符合产业规律。所以,最终只能来一个妥协,英特尔给出一个折中的散热参考设计,比如大家长期运行时都跑15W,散热组件大家都按照15W的最大散热能力来设计。
聪明的读者或许看明白了一点:那我i5也跑15W,i7也跑15W,岂不是性能上没有什么差异(因为是同代制程,又都是相同核心/线程数量,所以功耗基本就意味着频率,而频率基本就意味着性能)?你问到关键点了——这正是为什么轻薄本上,i5 U系列处理器和i7 U系列处理器性能相差不大的原因。
而到了第八代酷睿时代,U系列处理器全面进入四核八线程。问题来了:同样的14nm制程,尽管做了优化,但频率/功耗的关系并未发生质的变化呀!那为什么i5 8250U四核八线程和i5 6200U双核四线程是相同TDP呢(15W)?这逻辑上完全说不过去啊!答案是:15W的确不是i5 8250U、i7 8550U的最大运行功耗,实际上还差得远!i5 8250U就可以跑上37W!那为什么TDP这个热设计参考还是15W呢?为什么英特尔和PC厂商不让第八带酷睿U系列的性能充分发挥呢?因为“消费习惯和产品进化的大格局是大于技术细节的”。说简单点就是:你总不能在笔记本越来越轻薄的大潮下,到了第八代酷睿全部倒退,机身突然全部变厚吧(散热组件变大)!
你看到这里肯定很不爽,我靠,我要的是性能啊,原来你没有给我全部性能。为了轻薄而轻薄,为了轻薄压制了处理器性能的发挥,不合理!这种情绪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又不对。TDP的定义实际上和“日常正常使用的功耗”是息息相关的,并不是英特尔一拍脑门或者毫无理由地定义的。在很多年前,酷睿U系列处理器要15W左右的运行功耗才能满足看片、网页浏览、办公、图片处理的需求。而时至今日,我们解码一个4K视频,处理器只用3W不到的功耗,加上办公、网页浏览什么的,15W运行功耗已能做相当多的事情了,或者说能够做更多的事情了。所以,同样是15W的功耗,可以做的事情其实相比之前是更多了。之所以还保留15W的TDP参考值而不是进一步降低它(这样有助于机身变得更薄,更加时尚),也是考虑到产业成本。毕竟变得太薄后,机身强度设计的成本会陡然变高,实际上并不一定有利于笔记本的整体轻薄普及化——这是根据一系列复杂的工业设计体系综合判定的,至少在这个时间点是如此的。
SO,说到这里,大家已经明白了一些很奇怪问题是如何发生的,也明白了八代酷睿U系处理器,15W远不是它的性能尽头。那么话反过来说,谁的散热组件规格高,谁能HOLD住的热量更高,谁家轻薄本性能就会越强,所以,你看到了XPS 13 2018款可长期HOLD住23W,Vostro 5370能长期HOLD住20W左右,它们的i5款性能都爆棚了。而另一些厂商的轻薄本,散热组件只能长时间HOLD住13W~15W,也就出现了i7干不过戴尔家i5的情况。实际上抛开戴尔比较激进的散热设计不说,即便是同一厂商,比如惠普,由于散热组件规格不够高,所以,酷睿U系列机型上,i5和i7是拉不开性能差距的。更甚于,有些独显轻薄本,在玩游戏时,为了照顾到整机发热(轻薄了,散热能力就那么点),甚至会把处理器的运行功耗压低到6W左右——你买i7那可真是白费了。
而这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酷睿U系列处理器,i7和i5的本身性能差距就特别小!都是四核八线程,频率上甚至只有0.4GHz的差异,还是最大睿频差异,就算让它们撒欢儿地跑,性能差异也是不大的!
所以,综上所述,对于酷睿U处理器的轻薄本而言,真的是买i5足够了!买i7基本是白送钱。
▲这类独显轻薄本,独显运行时,处理器功耗会被大幅压缩,所以买i5足足足够了,i7是彻底的浪费。集显版本轻薄本也只建议买到i5版本。有钱可以花在别处嘛。
接下来看游戏本(高性能本)处理器的情况,要复杂不少
到了第八代酷睿,游戏本的处理器变化也非常大。酷睿i5处理器从之前的四核四线程变成了四核八线程;i7处理器从四核八线程变成了六核十二线程。通过前面的知识大家也明白了一点,45W的标准TDP其实根本不是它们的最大运行功耗。实际上,现在i5 8300H/i78750H要跑上55W/65W是轻松愉快的——我们在Cinebench跑CPU分的头十几秒甚至几十秒,CPU运行功耗上60W是常见的事情。
那么,基于45W的散热上限,i5和i7也没有性能差异咯?不,游戏本的情况略有些不同了!
相信大家注意到,在第六代、第七代酷睿时,游戏本上,i5和i7的CPU成绩差异是较大的,比如i5 7300HQ跑Cinebench R15可能跑到480cb,但是i7 7700HQ可以跑到700cb。这是因为,i7款的频率更高,线程更多,而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在极限双考机时,CPU持续保持在45W上;而同代的i5 处理器长时间运行的功耗是35W——很多消费者都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但实际情况就是如此。英特尔和厂商通过一个巧妙的功耗区隔设计,让游戏本上的i5和i7有了性能差异(功耗差异),也让i7看起来更加物有所值(贵1000元左右呢)……而到了第八代酷睿,这种情况似乎依然有,你会发现i5 8300H的跑分成绩是800cb(Cinebench R15),但是i7可跑1100cb左右。那么,这就等于说:游戏本端还是买i7更好哟?答案是“未必”,因为长时运行功耗未必再是35W/45W了!
大家已经明白了,45W的标准TDP早就压不住第八代酷睿H的最大发热了(满速度运行功耗太高了),所以,对于采用了相同散热组件的i5/i7游戏本来说,其实散热上限还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在结构设计上,i7核心/线程数量更多,频率也更高一点点,所以无论如何,短时间爆发性能上的表现都可以更好。综合上这一因素,选择就成了:
A.假设PC厂商没有人为区隔i5/i7的最大运行功耗,没有让i5继续跑35W而i7跑45W,那么对于长时间运行的应用来说,你选择i5款即可——大家长时间来看,都是跑45W嘛。
B.PC厂商没有人为区隔i5/i7的最大运行功耗,但是你的应用以短时应用为主,需要短时间的性能爆发而非长时间运行,那就选择i7。
C.如果PC厂商进行了人为的功耗区隔,那么i7依然是更好的选择。
D.无论有没有人为区隔运行功耗,如果i5的散热,散热组件都有点压不住了,那么你也只能选择i5款。
另外,你还必须要考虑到应用层面的问题。比如你以玩游戏为主,那么i5足够了,毕竟8300H的频率也比8750H低不了什么。但如果你是要进行诸如视频渲染、3D渲染之类的专业应用,i7作为核心/线程更多的处理器,性能上是更有优势的,这时你的问题就成了“如何选择一款散热压得住i7 8750H的高性能笔记本”,尽可能去找一款散热规格高的i7高性能本吧。
▲不少大红大紫的游戏本,其实处理器端是基本的45W功耗都压不住的
最后再科普几个点
●即便在相同的运行功耗下,八代酷睿处理器的性能还是略超第七代酷睿的,只是差距没有完全发挥功耗时那么大。而Cinebench R15的测试成绩领先很大,是因为开始的几十秒(或者十几秒,看不同机型情况而定)其功耗是充分爆发了的,Cinebench R15代表的是“短时应用”。与之类似的应用还有PS照片处理这类——因为每张照片的特效处理时间是很短的。
●之前在第七代酷睿游戏本处理器上特别好用的“关闭睿频大法”在第八代酷睿游戏本处理器上就不好用了——因为它们的基础频率太低,只有2.2GHz/2.3GHz,如果关了,频率就太低了,会在一定幅度上影响到工作效率和游戏表现。
●当然,散热和性能也只是笔记本电脑的一部分,有时候也不必太多纠结这个部分。良好的屏幕素质、出色的扬声器、键盘等,才是真正最直接的应用体验。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19711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25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笔记本i7双核 i7四核差别大吗_百度知道
笔记本i7双核 i7四核差别大吗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差别很大,I7双核笔记本处理器为低压版处理器,性能较低,而I7四核笔记本处理器为标准版、高压版处理器,性能强劲,这里具体说明,以I7 4500U和i7 4702MQ为例,后者主频更高,性能更强,两者具体参数如下:Intel 酷睿i7 4500U处理器参数:适用类型:&笔记本;CPU系列:&酷睿i7;CPU主频:&1.8GHz;最大睿频:&3GHz;插槽类型:&BGA 1168;针脚数目:&1168pin;核心数量:&双核心;线程数:&四线程。Intel 酷睿i7 4702MQ处理器参数:适用类型:&笔记本;CPU系列:&酷睿i7;CPU主频:&2.2GHz;最大睿频:&3.2GHz;插槽类型:&PGA 946;针脚数目:&946pin;核心数量:&四核心;线程数:&八线程。
采纳率:99%
差别很大,I7双核笔记本处理器为低压版处理器,性能较低,而I7四核笔记本处理器为标准版、高压版处理器,性能强劲,这里具体说明,以I7 4500U和i7 4702MQ为例,后者主频更高,性能更强,两者具体参数如下:Intel 酷睿i7 4500U处理器参数:适用类型:&笔记本;CPU系列:&酷睿i7;CPU主频:&1.8GHz;最大睿频:&3GHz;插槽类型:&BGA 1168;针脚数目:&1168pin;核心数量:&双核心;线程数:&四线程。Intel 酷睿i7 4702MQ处理器参数:适用类型:&笔记本;CPU系列:&酷睿i7;CPU主频:&2.2GHz;最大睿频:&3.2GHz;插槽类型:&PGA 946;针脚数目:&946pin;核心数量:&四核心;线程数:&八线程。
差别可大着呢,i7双核 与 i7四核之间的差距可不是百分之几的差异,而是几倍的差异。举几个例子:i7 4500U 双核四线程 超低电压版的处理器,这性能相当于台式机 i3 2130 的水平;i7 3520M 双核四线程 标准电压版的处理器,这性能相当于台式机 i3 4130的水平;i7 4702QM/HQ四核八线程 标准电压版的处理器,这性能比台式机 i5 4670K还强劲一些;i7 4930MX四核八线程 标准电压版的处理器,这性能相当于台式机 i7 3770K的水平;看在那么认真回答问题的份上, 要是这个回答对您有所帮助的话,能否给个采纳了,不胜感激!!!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四核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i7笔记本性价比
i7笔记本性价比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笔记本是四核的好还是i7的好?_百度知道
笔记本是四核的好还是i7的好?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肯定i7好,但是笔记本的i7也有双核的,所以一般来说i7的笔记本是比较好的。
采纳率:78%
来自团队:
你好!你电脑知识太匮乏了,i7处理器就有四核的,处理器性能不能单纯看核心数多寡,还要看处理器工艺、架构、主频、缓存等诸多数据。。。i7处理器是英特尔高端处理器,比amd的大多处理器都强。
笔记本除了i7基本全是双核的…就算联想有i7,那价格也是很高的,而且实际生活中四核根本不可能充分利用…所以说有这必要吗?Z465 n930 2G 500G 6470 1g别弄四核了弄个i5就够了Y460c
四核的I7好
笔记本上的I7不都是四核么···
其他4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四核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大笔记本电脑排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