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每天压抑就是重度抑郁症患者的性格吗

导读:明星乔任梁的去世让大家又关注起了抑郁症,首先,需要明确这是一种疾病,那么它到底有怎么样症状表现?为什么像乔任梁这么阳光的人也会得这种病?抑郁症患者在承担着怎样的痛苦?本期讲堂,我们来科学了解抑郁症的种种。

抑郁症的八大表现 得没得需综合评估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大约每隔40秒钟就有一个人自杀,自杀者中有70%的人是因为抑郁症。据辽沈晚报报道,今年8月以来,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治各类精神疾病门诊量约1.4万例,其中抑郁症患者占比14%。

综合资料显示,抑郁症患者会有如下症状表现:

1、绝大多数时间里感到悲伤或情绪低落;

2、对许多事情或活动失去兴趣;

3、睡眠障碍,包括失眠、早醒或者睡眠过多;

4、食欲、性欲或体重下降;

5、原因不明的疲乏劳累;

6、内疚甚至自责自罪;

9、绝望无助,反复出现自杀的念头甚至采取自杀的行为。

如果以上问题大部分出现并且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那么很可能是患上了抑郁症。值得注意的是,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虽然有些抑郁症患者靠自身意志力能够抵御,但是更多的人一旦患有抑郁症,自身的情绪调节机制会减弱乃至丧失,所以如果怀疑自己有可能患病,一定要尽早去正规医院寻求医生帮助,科学治疗。

准确地说,医学界对抑郁症的患病原因尚不明确,但是一些综合因素的影响是为大家所公认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刘盈表示,导致抑郁症的原因比较多,主要包括生物学因素,如家里亲属有抑郁症的遗传基因,像这种情况,抑郁症的发病率就比较高;另一方面,就是后天的因素,比如各种心理压力、社会事件的刺激、生活中的经济压力等。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如果一些事件无法应付或者感觉自己受委屈了,又无法去排解这些压力,就有可能导致抑郁症。

微笑型抑郁:外向的人也会得抑郁症

很多人对抑郁症有错误的认知,即“性格内向的人才得抑郁症,外向的人怎么可能得这种病?”但是,据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疑难病会诊中心主任刘长辉介绍,其实,在抑郁症中就有着一种“微笑抑郁症”。

正如乔任梁以外向开朗、积极阳光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舞台时,背后却承受着抑郁症的折磨。对于“微笑型抑郁症”,专家表示,这种“微笑”,绝不是患者喜悦情绪的自然流露,而是对低落情绪的掩饰和压抑。

“比如有的患者,虽然内心抑郁的情况已经非常明显了,但由于职业工作的原因,在社会公众面前不得不勉强自我压抑和约束,继续维护自己精神状态健康无异常的形象;也有的患者为人善良,平常严格要求自己,虽然内心抑郁,但为了不给身边人带来困扰,刻意用微笑掩饰真实情绪。”

刘长辉介绍,所谓“微笑抑郁症”,其本质与普通抑郁症差别不大,“最明显不一样的地方是,微笑抑郁症患者面对人时经常是面露微笑,仍然保持着较积极的社交活动,维护着自己乐观阳光的形象,这也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防御。”但是这种掩饰绝非好事,“应该注意到,这样长期刻意的自我压抑和约束,对病情的好转并无好处,反而可能因负面情绪得不到发泄和调节,累积得越来越多,使得病情愈发加重。”

但是这种掩饰绝非好事,“应该注意到,这样长期刻意的自我压抑和约束,对病情的好转并无好处,反而可能因负面情绪得不到发泄和调节,累积得越来越多,使得病情愈发加重。”

来自患者的建议:不要再问“你有啥可抑郁的”

一位抑郁症患者曾经写下了自己的患病感受,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给出了“与抑郁症患者接触的10条忠告”,在此呈现,希望读者能够对抑郁症患者有更多的认识。原文如下:

1、抑郁症的对面不是“快乐”,就像我并没有不快乐。抑郁症的对面是“活力”,是我的身体被病困住了,导致我的人生也如同被困住了,我体内的精力好似被榨干了,导致我的人生也如同被抽空了。

所以不要对抑郁症患者说“开心一点”、“想开一点”这种话,导致他抑郁的并非心情,开心一点、想开一点并不会减轻他的病痛,更何况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已经失去了“开心、想开”的精神调节机制。

2、因为第一条,所以不要以一个人开心不开心来判断他抑郁不抑郁,这两者之间无法划上等号。“你整天那么逗逼,怎么会抑郁呢“这样的判断是彻底的误读。

3、抑郁症是一种病,不是一种悲观失落的心情,不是矫情,不是故作姿态,是管理情绪的机能坏掉了,是大脑中无法分泌出有活力的因子。所以不要对抑郁症患者说“你有啥可抑郁的,我还抑郁呢”这种话,你会对一个癌症患者说“你有啥可乏力难过的,我还乏力难过呢”么?

4、抑郁症是一种病,是病就要吃药。确实有人有轻度抑郁症自己熬着熬着就熬过去了,但对于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扛不是一个办法,这不是一个用意志就可以与之对抗的疾病。

5、抑郁症的外部表现非常复杂,悲观低落的心境固然是一种症状,但更多时候还会通过肢体的症状表现出来,比如头昏、乏力等。所以千万不要以没有心理症状而只有生理症状,来否定一个人抑郁症的可能性。

6、不要问抑郁症患者“你为什么要抑郁?“很多人的抑郁症是无法找到确切病因的,就像癌症患者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得癌症一样。

7、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控制能力会较之常人更差,除了经常不想说话外,时常会忍不住情绪失控、脾气暴躁,希望大家都能理解,对于这种情绪上的失控抑郁症患者自己也很苦恼。

8、不要对抑郁症患者说“这又不是什么好事,有什么好到处说的“这种话。抑郁症就是一种普通的疾病,11%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这没什么见不得人,”诉说“会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精神压力。

就好象我终日以一种逗逼式的口吻调侃自己的抑郁症,一方面是在排解自己的压力,一方面我也希望通过我的调侃,让大家知道抑郁症是一种病,不要对它有任何的偏见。

9、对抑郁症患者而言,轻如鸿毛的精神负担都会带来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社交活动会有压力,比如与不熟悉的人的聚会,他人的过度关注会有压力,比如家人对婚姻状况的关切,生活的突然变化会有压力,比如从小养到大的宠物的离开。

这些压力对于寻常人而言实在尔尔,但抑郁症患者实在没有力气来对抗这些哪怕极度轻微的负面情绪,从而会把他愈发推向精神困局的最深处。不要逼他们去做任何事情,一个安稳的环境对抑郁症患者非常重要。

10、抑郁症患者的孤独与绝望,经常来自于外界的误解或轻视。外界不明白你是真的生病了,而且这种病还很复杂,从而产生许多的冷嘲热讽,这会让抑郁症患者本就黑暗的生活雪上加霜。与抑郁症对抗,患者需要的不是周围人的大道理,而是支持与鼓励,再简单一点,就是理解与关心。

呼吁:社会对抑郁症患者应报以宽容理解

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早就公开承认自己患上了抑郁症,甚至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与大家分享关于抑郁症的正确认知,治疗路程。但是,实际上,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并不愿意像谈感冒,胃炎,甚至心脏病那样公开露面谈及这一心理疾病。

大部分抑郁症患者本身就会出现自悲心理,这是他们不愿意谈论自己感受的原因,但是,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在患者心中,或者在普通百姓心中,将抑郁症偏见地等同于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的人比比皆是,一旦让别人知道,“社会地位”“尊严”将无处安放,这或许也是抑郁症患者人群的庞大与抑郁症知晓率低这一现实矛盾的原因。

在此,大辽健康呼吁网友,正确认识抑郁症,它是一种疾病,兼具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抑郁症患者某些非常规行为应该得到人们的理解与包容,因为这就像感冒了会打喷嚏,高血压犯了会头晕头痛一样。很多患者出现前期症状时,会选择靠意志力坚持抵抗,但如果能够认识到可能患上了抑郁症,还是建议能够放下心理包袱,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得到科学治疗。

出品:腾讯大辽网健康频道

}

要说哪一种心理疾病最让人感到害怕,恐怕就是抑郁症了,而且抑郁症在治疗方面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一些所谓的精神治疗药物根本不会发挥效果,甚至还可能给身体带来一定的毒素,毕竟是药三分毒。其次,对于已经患了很长时间的抑郁症患者来说,心理治疗也可能不管用。那么,看抑郁症挂什么科室?

可以去医院挂个神经内科或者精神科,这些都是正规医院开设的,这些就已经包含了所谓的心理疾病科。

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非常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气质。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亲属患病率比普通家庭高10~30倍,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为14%,叔伯姑姨舅、祖父母等为4.8%,堂兄妹、表兄妹为3.6%。单卵双胞胎为46%,双卵双胞胎为20%。由此可以看出,抑郁症与遗传关联密切。

一般来说,跟抑郁症相关的生理结构,其基因往往也跟抑郁症有关联。比如CRHR1、FKBP5等(与HPA轴有关)、BDNF(Val66Met)等(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有关)等。

DNA甲基化是有丝分裂后细胞一个相对稳定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可能在应激引起的异常方面参与基因表达的长期改变。人们已经发现,部分抑郁症相关因素与HPA轴相关基因、前额皮层p11启动子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启动子区等的甲基化有关;在参与HPA反应及抗抑郁治疗的启动子区,某些部位甲基化水平发生了改变。比如,慢性社会失败应激引起的抑郁样症状伴随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CRF)的上调,并引起CRF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的减少,这个效应可以被丙咪嗪逆转。

}

说实话对他关注并不多,但谈起她来大家总是说

性格有问题,那么有啥关于这点的事例? 之前搜索了下,发现大家只谈他性格有问题基本都没个具体事例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度抑郁症患者的性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