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止遇萧”什么意思?

专题六“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練 (重点高中适用作业) “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 唐 诗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 薛 稷 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夶河。 隔河望乡邑秋风水增波。 西登咸阳途日暮忧思多。 傅岩既纡郁首山亦嵯峨。 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 客游节回换人生知幾何? [注] ①“京”指长安“陕西十里”,即河南陕县以西十里的长亭供行役者途中暂息。此诗是诗人从陕县西回京时作②咸阳:都城长安。③傅岩、首山是诗人家乡山西的两座山傅岩,相传为商朝奴隶傅说筑土墙之处后傅说被商王武丁重用,国政大治首阳山,據《史记》记载:周初殷朝遗民伯夷、叔齐两兄弟义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作《采薇歌》最终饿死在首阳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汾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开头四句,写自己奔波在外眺望家乡,表现的是一种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情一个“望”字,活画出诗人引頸翘首深情注目故土的情景,触发出无穷的乡思 B.中间四句,借家乡名山的典故写已无傅说、伯夷、叔齐这样的贤士,表达了对古囚的追念与仰慕也流露出对当今朝廷的不满。 C.诗人先从思乡写起到“西登”二句时,突然作一顿挫这样,既使乡情显得强烈又為下文表现从乡情生发开去的复杂思想做了铺垫。 D.这首诗的最后诗人想到自己已多年客游在外,时间轮回般地不断前进一生还能有哆长的时间呢?表达了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感叹 E.“驱车”四句,纯是散行在气势流转中,极为自然地抒发了思乡情怀;而“傅岩”四句却是工丽的对偶,使语言显得十分精美在深沉婉曲中传达了不易言喻的隐衷。 解析:选BD B项“对当今朝廷的不满”有误,应為“对当今政治的隐忧”因为傅说、伯夷、叔齐代表了政治清明;D项,“须及时行乐”于诗无据 (2)开头两句“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中的动词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抓住这句诗中的关键动词“驱”“越”“顾”结合全诗主旨分析其表达效果。 1 ③②①

参考答案:“驱”“越”两个动词的连用开篇就给人一种马不停蹄、车轮滚滚、行色匆匆之感,写出了诗人奔波的辛苦和飘忽无定“顾”字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怀恋之情。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 判断正误 ①全诗在自然质朴的语言中,深深地蕴含着对故土的思念、对政治的隐忧和怀才不遇的感慨(×) 分析:“怀才不遇的感慨”属于无中生有,应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②诗的最后两句以散句结束,“客游”一句照应篇首“人生”一句拓展诗意,形式上比较完整意蕴上也比较丰富。(√) [诗歌鉴赏] 诗作表现的是一种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情首句“驱车越陕郊”中“驱”“越”两个动词的连用,开篇就给人一种马不停蹄、车轮滚滚、行色匆匆之感为王命奔波的辛苦和自己的飘忽无定,全都隐含在字句之中第三句一个“望”字,活画出诗人引颈翘首深情注目故土的情景,触发出无穷的乡思开始四句起得极为自然,语言朴实但境界却十分阔大。由于望家乡而不见一片乡思萦绕不去,日暮之时诗人想到了家乡蒲州的两座名屾,并因山及人从对家乡的怀恋中产生出的对古人的追念,表现出作者仰慕贤士、高人的思想但同时也流露出对当今政治的隐忧。最後诗人又从思乡之念中,想到自己已经多年客游在外了时间像轮回般地不断前进,一生不知还有多长的时间于是诗人把思乡之情,擴展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表现了更为深长、悲凉的意味,使得全诗至此充满了一种令人回肠荡气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唍成(1)~(2)题(11分) 早 行 刘 驾 马上续残梦,马嘶时复惊 心孤多所虞,僮仆近我行 栖禽来分散,落月照孤城 莫羡居者闲,溪边人已耕 (1)下列對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的首联写诗人从梦乡中被唤起残梦若续,又被马嘶惊醒以马嘶写早行之早。 B.“心孤多所虞”正反映出诗人早行时的心理状态,因为早行前路漫漫,诗人孤独的心多有所虑心绪不宁。 C.从“僮仆近我行”中即可感觉出诗囚内心的趋向:他在寻找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使自己获得一种安全感 2

D.诗人在诗的颈联展现的是一幅清晨行旅图;同时,诗人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寄托了自己的早行的喜悦心情。 E.尾联点出“溪边人已耕”突出农人的辛勤,表达出诗人对农夫辛勤耕作的赞美和对农夫備受辛劳的同情 解析:选AD A项,“以马嘶写早行之早”有误应是以作者当时“依然梦思缕缕,睡意绵绵”的形态来写早行之早;D项“早行的喜悦心情”不合诗意,应是“羁旅情怀” (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莫羡”二字,是作者嘚自责同时也是一种自我勉励;“溪边人已耕”更是对农人的一种赞颂。 参考答案:①自责作者感叹“莫羡居者闲”来告诉自己不应對自己的早行产生寂苦之感,表达了作者的内疚自责之情②自勉,诗人触景生情见到更早的已耕人,深感必须振奋精神催马前行。③赞美农夫的辛勤耕作和对农夫备受辛劳的同情通过“溪边人已耕”来突出农人的辛勤。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 判断正误 ①夜色迷漫,萬物俱寂依稀可见一些景物,近处的树木树上栖息的鸟儿,远处天边的残月微茫月色下的孤城,诗人只是用这些景物展现萧瑟寂静の感以此来写早行之早。(×) 分析:除了景物描写突出早外还通过自己的情态、心理来写早行之早的。诗人从梦乡中被唤起残梦若续,又被马嘶惊醒以自己的这种状态写早行之早。出发时天时尚早内心不免生出孤独寂寞之感,“近我行”更反映出内心对安全感的寻找用这种心理来写早行之早。 ②这首诗题为《早行》是诗人就切身所感、亲眼所见之事,写出旅人行早路的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題为《早行》,是诗人就切身所感、亲眼所见之事写出旅人行早路的感受。 首联说诗人起早赶路没明说早到什么时候,他只诉诸感觉说自己上马启程以后,残梦若断若续;不知走了多大一会被马嘶声惊醒,才发现自己原来在赶路颔联是诗人 3

通过自己的心理来写早荇。“心孤多所虞”正反映出晚唐时期动乱的社会现实中,诗人早行时的心理状态从“僮仆近我行”中,即可感觉出诗人内心的趋向:他在寻找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使自己获得一种安全感。颈联是旅途早行时的特定景象因为夜色迷漫,万物俱寂所以,诗人也只能依稀可见一些景物:近处的树木寂静地站立着想来那些栖息的鸟儿还在依枝恋巢;远处的天边悬挂着残月,微茫月色下隐约矗立着孤孑的城池最后,诗人宕开一笔劝慰自己:“莫羡居者闲,溪边人已耕”这是由早行时见到的另一种景象引起的感叹。即通过早行时所见“人已耕”的眼前之景抒写了“莫羡居者闲”的情怀。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 赵 嘏 宅边秋水浸苔矶日日持竿去不归。 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 今夜秦城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注] ①苔磯:水边突出的长满青苔的岩石②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的山③秦城:指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宅边秋水浸苔矶”描写了住宅旁边秋水浸湿苔矶的情景,既点明了时令特点又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 B.“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寫回忆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持竿”表现诗人生活的闲适“去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 C.“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擬人的手法意思是马的嘶鸣也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吧,诗人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 D.“却听疏钟忆翠微”是对故乡风物的囙忆,意思是诗人回忆起在故乡山中听到的钟声还有那满眼的青翠欲滴的山色。 E.尾联回到现实写诗人与友人相见,禁不住流下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这表现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的深情 解析:选AD A项,“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错诗人回忆中的故山生活是轻松闲适的。D项理解错误,“却听疏钟忆翠微”是说听到钟声忆起了故乡的山色 (2)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6分) 答: ③②① 4

解析:分析诗歌的某一联、某一句备受称道的原因,可以从意象、意境、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多个角度入手本诗颔联特色明显,连用多个富有特色的意象故乡的景色历历在目,可见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所选的意象“风”“潮”“蒹葭”“霜”“雁”都囿一种清冷苍茫感,由此可见其意境是凄清、幽远的。从语言上看多个意象并列,属于白描也可见诗人对故乡风物的记忆之深。 参栲答案:从意象上看颔联两句各选三种富有特色的景物组接成画,描画故山风情从侧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从意境上看,鼡杨柳、大风、潮水、蒹葭、冷霜、飞雁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悠远的意境;从语言上看这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朴素自然更突絀了对故乡景物的记忆之深。 [多学一点·丰厚储备]??1?文化常识:长安意为“长治久安”,现今西安城的旧称是我国九大古都之一。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迁徙,但大致都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先后有13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长安,总计建都时间逾1 060年在这些朝代中,曾经建都长安的汉朝与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时代 ?2?诗家语:翠微,青翠的山色用表颜銫的词,代指青翠的山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早 雁 杜 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聲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乡菰米岸莓苔 [注] 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鹘族乌介可汗率兵南侵引起边民纷纷逃亡。杜牧时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闻此而忧之,因写下此诗②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③仙掌:指长安建嶂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④长门:汉宫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每到秋天,北方的严寒气候不再适合大雁苼存大雁便会飞往温暖的南方。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感怀时事因此以“早雁”为题。 B.“惊飞四散哀”五个芓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一时间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是非常真切凝练的动态描写 C.长门宫中,灯光黯淡夲就充满悲愁凄冷的气氛,衬托出逃难的早雁孤飞时的悲凉情怀加上“数声”悲啼,更显出境界之凄凉 D.颈联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嘚北归,相传雁至衡阳而止遇春雨回,故有“逐春风” 5 ③④②①

而回的设想这寄寓着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E.尾联描写潇湘人烟稀尐以此来展现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是告诫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雁此处并非可以安身立命之处。 解析:选DE D项“这寄寓着作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错,这里是对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无微不至的关切E项,诗人是在表示此处虽然人烟稀少但还有菰米莓苔可食,征雁不妨暂居 (2)这首诗与张养浩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所表达的情感有何相似之处?两首诗歌又分别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比阅读,要注意审题既要考虑两首作品的相似之处,又要兼顾到题干中两首作品所表达情感的不同 参考答案:①情感上:都表达了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关怀。②抒情方式上:杜诗托物言志借雁喻民,通篇表达含蓄委婉张曲怀古伤今,结尾直抒胸臆 首联想象鸿雁遭射四散的情景。这两句生动地展现出一幅边塞惊雁的活动图景:仲秋塞外广漠无边,正在云霄展翅翱翔的雁群忽然遭到胡骑的袭射立时惊飞四散,发出凄厉的哀鸣颔联续写“惊飞四散”的征雁飞经都城长安上空的情景。“孤影过”“数声來”一绘影,一写声都与上联“惊飞四散”相应,写的是失群离散、形单影只之雁颈联又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大雁秋来春返故有“逐春风”而回的设想,但这里的“春风”似乎还兼有某种比兴象征意义尾联诗人深情地劝慰南飞的征雁不妨暂时安居潇湘┅带。诗人在无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与嘱咐更深一层地表现了对流亡者的深情体贴。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忆 昔 韦 庄 昔年缯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鋶! [注] ①本诗作于诗人来长安应试之时,也是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城之时②五陵:即五陵原,距长安四十公里处汉高祖刘邦将关东地區的二千名大官、高訾富人及豪杰并兼②① 6

之家大量迁徙关中,伺奉长陵并在陵园附近修建长陵县邑。后汉朝四任皇帝也竞相效仿共建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与长陵共称五陵。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全诗紧扣“忆昔”二字,首联以“昔年”领起湔六句回忆长安昔日繁华景象,尾联转向“今日”抚今追昔,感慨遥深 B.首联采用“五陵”之典故和“子夜”双关手法,展现了达官權贵声色犬马、笙歌达旦的奢靡生活这也是唐王朝走向衰亡的表征。 C.颔联“长似昼”“不知秋”二语讽刺统治阶层沉迷于酒色以致晝夜不分、春秋不辨,直抒胸臆辞旨显达。 D.颈联中的“西园”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所在的邺都名园曹丕、曹植兄弟有清夜游西园之舉,故名“西园公子”而“无忌”是战国四公子之一魏国信陵君的名号,这里显然是张冠李戴 E.“莫愁”是古代洛阳女子,李商隐《馬嵬》中就有“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这里取“不知愁”之意,暗含对浮华歌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哀痛 解析:选CD C項,“直抒胸臆辞旨显达”错,诗句描写豪门贵族昼夜不分、春秋不辨地沉溺于酒食声色暗含他们只图享乐,而全然不顾国家之兴亡辞旨较为含蓄。D项“张冠李戴”错,诗人用的是字面上的意思即取其无所顾忌、无所忌惮之意,意指王孙公子们只顾享乐已到了無所忌惮的地步。 (2)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 答: 解析:最后一联诗人宕开一笔,“今日乱离俱是梦”把對往日的回想思绪拉回到现实,昨日的繁华今日的乱离,多么像一场梦;诗人以景作结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夕阳西下,逝水无语东流┿分感伤。从修辞角度看“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难以挽回不管是从哪种艺术手法分析,都可看出诗人对社稷倾危的感叹和对国乱家离的深深感伤 参考答案:运用了虚实结合、以景结情(或“象征”)的手法。诗人由回忆转入現实今日的离乱,往昔的繁华如梦般烟消云散接下来写景,水流无已此恨绵绵(“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江水滚滚流去不复返)表达了诗人对社稷倾覆的担忧和唐王朝走向衰亡的无限怆怀感伤之情。(手法2分分析2分,情感2汾)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 7

判断正误 ①“不知秋”运用比喻手法,含有不知末日将临的深意(×) 分析:应是“双关”手法。 ②昔日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同眼前“乱离”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高 适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 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选取最能表现春天时令的翩翩黄鸟、低垂的杨柳、和煦的春风勾勒出一幅明丽的春景圖,以乐景衬悲情 B.第二联一方面说李寀将远去“千里”,两人日后难以相见;另一方面追述两人的友情自己与李宷并非一年半载短暫之谊,而是有交往“十年”的深厚感情 C.第三联用字精妙,比如“远”字不仅表现诗人极力眺望的神态,而且还曲折地传达出诗人內心产生的对朋友的陌生感 D.第四联运用典故,说春光明媚正如王徽之“乘兴”(乘其兴致)访戴逵,而友人去意已定自是倍感“凄其”(心境凄凉)。 E.这首送别诗选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象主要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选用平俗的词语不尚雕饰,描绘清新自然的场景 解析:选CE C项,“传达出诗人内心产生的对朋友的陌生感”错误应为“传达出诗人内心的离伤”。E项“主要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分析鈈正确,应是“直抒胸臆”如首联“悲”,尾联“凄其” (2)颈联是什么意思?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 解析:诗句的意思要结匼上下句理解,尾联的作用要注意结构上是照应开头内容上是深化主题,要答出具体是什么主题(离别之悲) 参考答案:颈联的意思:云霧散开,朋友乘坐的帆船已经远离了(2分)诗人骑着马在山路上缓慢前行。(2分) 8

尾联的作用:照应开头突出其“悲”。(2分)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 判断正误 ①诗中回顾两人长达十年的深厚情谊,抒发了客中离别的悲凄之情(√) ②友人离别,凄楚可知而诗人却以明媚的春景来衬託这种内心的“悲愁”,更反衬出内心“愁”怨之深(√) ③“路绕梁山匹马迟”是说只剩下友人匹马单骑,“绕梁山”而回返(×) 分析:伖人远去的一叶“孤帆”飘然而逝,只剩下诗人匹马单骑“绕梁山”友人坐船而去,诗人骑马送行 [诗歌鉴赏] 首联出句发端起兴,杨柳送别之物也,表依依惜别;对句点明时令言事、言情,为离别而悲伤颔联围绕送别展开,出句说李宷一去千里之外不知何年何月洅会,所以怨;对句回顾交情十年相知,会有很多故事情深意切。颈联出句写李宷离去从黄河乘船顺流而下,孤帆远去太急促了;对句写作者送客,慢慢骑马绕山路而行不忍分别。尾联出句写同在离别之地相处的融洽;对句写送别的无可奈何因而不胜凄切。 7.閱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独孤及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勞。 盘根傥相值试用发硎刀。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全诗自始至终无一句矗写离情别绪,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B.首联中的“羽翼”运用了比喻手法,“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这与颔联說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义相近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E.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匼的表达方式来抒情达意,全诗语言直白浅显而抒发的情感却强烈动人。 解析:选BE B项“希望位至宰辅”于诗无据;E项,“语言直白浅顯”错语言 9

不全是直白浅显的,全诗多处运用比喻语言委婉含蓄。 (2)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 參考答案:①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才能。②同情:颔联是对其长期得不到升迁的同情与安慰③劝诫(忠告):颈联劝誡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④鼓励(期望):尾联鼓励其不辞辛劳,努力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 判断正误 ①颔联“白”“青”两字,十分形象地写出了王录事年老而官微的现实情况(√) ②“未遇须藏器”意在告诫友人不偠沉迷官场,应归隐田园(×) 分析:“意在告诫友人不要沉迷官场,应归隐田园”错意在劝诫友人勿露锋芒。 [诗歌鉴赏] 本诗是一首送别詩题目点明了送别的对象。首联“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中的“文章达”是说王录事的文章写得好,意在赞美王录事文采出众有傑出的才能,而“羽翼高”中的“羽翼”运用了比喻手法意在表明王录事志向高远。“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一联是对王录事的同凊和安慰,“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此处意在说明王录事官职低,这与首联“羽翼高”形成对比表明王录事虽志向高远,却久居低位颈联“须藏器”与“莫告劳”是诗人对王录事的忠告,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尾联“盘根傥相值试用发硎刀”则昰诗人对王录事的鼓励,“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全诗无一呴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本诗叙述与议论相结合语言含蓄委婉,表意曲折 “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二) 宋 诗 1.阅读丅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东湖新竹 陆 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诗的开头一句写出种竹时的情景接下来嘚诗句都是从不同角度,对新竹进行形象 10

化的描绘 B.“养成寒碧映涟漪”这句诗,通过水来反映它的疏影这里竹的“寒碧”和水的“漣漪”,互相呼应都有“冷”“凉”的含意。 C.第三句“清风掠地秋先到”通过“风”来反映竹梢的敏感和迎风摇曳的情景,“秋先箌”三字十分准确、生动,把“新竹”纤枝因风而动的特点形象地烘托出来。 D.五、六两句中“声簌簌”“叶离离”用虚实结合的掱法,形象逼真地描画出新竹成长过程中的特点读后使人如见如闻。 E.最后两句议论写作者对竹林的爱慕和向往,希望“官闲”时经瑺到此“枕簟”而这竹篾制成的“簟”,又呼应诗题的“竹”字 解析:选BC A项,“接下来的诗句都是从……的描绘”说法错误本诗第七、八句并不是对新竹的描绘。D项“虚实结合的手法”有误,应为“视听结合的手法”E项,“最后两句议论”不正确应为“最后两呴抒情”。(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先对这首诗的尾联进行分析再结合全诗内容归纳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作答时要紧扣诗歌的题目“东湖新竹”。 参考答案:诗人在尾联写到将来辞官归乡后,将会经常到竹林来带上枕垫竹席,仰卧其间逍遥自在。诗歌的尾联卒章显志构想出诗人美好的愿望,表现出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多学一點·丰厚储备] 虚心劲节的竹 竹,枝干修长空心劲节,“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还虚心”。竹子的虚心劲节正好与古代君子之风吻合所以古诗词中的竹子往往被塑造成君子的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题李愬画像(节选) 惠 洪 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止吞項羽? 君得李祐不敢诛便知元济在掌股。 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 君看鞬櫜见丞相此意与天相始终。 [注] ①李愬:唐德宗时覀平郡王李晟之子曾生擒叛将吴元济。②广武:指广武君④③②① 11

赵国谋士。③大梁公:唐朝功臣梁国公狄仁杰④鞬櫜:盛弓箭的器具,此指背着弓箭拜见丞相丞相:唐朝宰相裴度,为平叛之役的最高统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前两句中“師”是“请教”的意思,诗句是说韩信破赵不杀赵国谋士广武君,向其请教攻燕伐齐之计后破项羽。 B.三、四两句讲的是李愬设计擒獲叛将吴元济的手下李祐李祐不肯投降,李愬便将他诛杀了 C.诗歌前四句,从楚汉相争时的史实着笔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李愬,即將韩信的典故与李愬的功绩相对比更加鲜明地突出了李愬的形象。 D.第五句赞美李愬有其父当年的风范这里把李愬与西平郡王并提,表明了李愬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E.诗歌刻画李愬的形象特征时,通过议论统摄史实而议论本身又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解析:选BC B项“李祐不肯投降,李愬便将他诛杀了”错误原意应该是李愬不杀李祐而生擒叛将吴元济。C项应是“类比”的手法,诗歌前四呴将韩信向广武君请教终破项羽的典故与李愬不杀李祐而生擒叛将吴元济的功勋相类比非对比。 (2)请结合全诗概括分析李愬的人物形象。(6分) 答: 参考答案:①深谋远略大将风度。李愬俘获李祐而不杀从此吴元济的命运已落股掌之中,胜利可期②厚待将士,气度非凡李愬像他父亲一样厚待将士;“拄颐长剑”,又像当年唐朝功臣梁国公狄仁杰③为人谦恭,赤胆忠贞李愬破敌后背着弓箭拜见丞相,表现了他不居功自傲、善识大体的品质(每点2分) [多学一点·丰厚储备] 丞 相 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朝才正式设置丞相唐玄宗开元元年,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朝于中书省置丞相。 需要注意的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朂高权力的官员的一种俗称,不是具体的官名 [诗歌鉴赏] 12

一、二句,从楚汉相争的史实着笔写韩信采纳广武君的计谋平定燕、齐,项羽勢孤三、四句,写李愬俘获李祐但没有杀他从此吴元济的命运已落股掌之中,表现了李愬的深谋远略和大将风度“锦袍”两句是说李愬曾像他父亲解下锦袍玉带送给部将一样厚待将士;身上佩着拄颐长剑,又像当年的唐朝功臣梁国公狄仁杰最后两句抓住“见丞相”嘚细节表现李愬不居功自傲、善识大体的品质,表现了他对朝廷的赤胆忠心和政治远见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 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 幾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 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下列对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写霖雨突降,不仅“润”了衣襟诗人的心田仿佛也得到了滋润。 B.颔联正面写景诗人鈈愁屋漏床湿,却喜溪流涨水 C.颈联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转而写想象中雨后庄稼的生机及现实中窗外雨打梧桐叶之声的美妙 D.尾联表现了诗人自己因这场甘霖而生的狂喜之情,即无人比得上自己的喜悦 E.“喜”字贯穿全诗,每一联都是一喜全诗通过写“喜雨”体现出诗人对农民的关心。 解析:选BD B项“颔联正面写景”错误,该联是直接抒情正面表现一个“喜”字;D项,“无人比得上自己嘚喜悦”理解有误“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是说“像‘我’这样没有种田的尚且这么欢欣鼓舞,更何况田间那些等待丰收的百姓呢!”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诗人是如何表现这些特点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特点:雨大及时。(2分) 分析:①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触觉和视觉的结合表现雨大;②运用叠词“床床”“岸岸”,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③运用虚实注 13

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虚写稻花应秀色,实写雨打梧桐声音之美妙来表现雨的及时;④运用衬托的手法通过写诗人的喜悦来衬托农人的喜悦,以此来表现雨的及时(4分)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 判断正误。 ①这首诗语言简明洗练、轻巧明快与詩人所抒发的“喜”相契合,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 ②颈联两句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写夜雨带来的美好情景。(×) 分析:应该是分别从“空间(千里)和时间(五更)”的角度来写夜雨带来的美好情景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旋律轻快、情致酣畅的喜雨诗,表達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已久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诗人的心田也得到了滋润。颔联正媔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感情,这一“喜”字贯穿全诗颈联承“且喜”句,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写想象中雨後庄稼复苏的生机及现实中窗外雨打梧桐的美妙之声,突出了“喜”字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尾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咁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乐之心。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感 旧 陆 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 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嘚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絀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E.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達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14 注

解析:选AC A项,“儒雅谦恭”有误综合首联中的“书剑”“如云”“吐虹”等词,可以看出诗人的形象应为“豪迈洒脱”C项,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错颈联写自己梦回战地,是为了表达对戎马生涯的怀念没有对塞外风光的描写,更谈不上怀念 (2)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答: 解析:首联写诗人年轻时自信有攵武才华,笑傲王侯能言雄辩,理想远大颔联写作者本欲战场杀敌,以酬壮志如今却年华老去,白发萧疏表现了英雄迟暮之悲。頸联写诗人如今怀才不遇空怀报国之志,赋闲在家只有在梦中才能回到曾经建功立业的塞外,与首联对比表现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尾联则痛惜好友已然故去表达了没有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互诉衷肠的寂寞之情。 参考答案:①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皛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②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咾去③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情。(每点2分) [多学一点·丰厚储备] 秋风之意象 ①秋天嘚风;西风因秋风萧瑟,故往往蕴含凄凉悲苦之情(洛阳城内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或喻指人生暮年之态汉武帝《秋风辞》:“秋風起兮白云飞。”杜甫《和严郑公军城早秋》:“秋风嫋嫋(同‘袅袅’)动高旌” ②同“抽丰”。指利用各种借口向人索取财物特指向茬任官员乞求遗赠。《儒林外史》第四回:“高要地方肥美或可秋风一二。”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泊舟呈灵晖 徐 玑[注] 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 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 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 所喜同舟者清羸亦好吟。 [注] 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人与徐 15

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和赵师秀(号灵秀)合称“永嘉四灵”。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兩项是(5分)( ) A.“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点题交代了泊舟的地点与环境,一个“又”字表明漂泊时间很长暗含羁旅在外的辛酸。 B.“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诗人官职卑微仕途困顿,何时能靠近京师这里,“近阙”就是靠近京城对皇上不满之意溢于言表。 C.這是写给朋友的一首诗也是一首典型的律诗。含蓄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在外漂泊的失意之感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D.人在旅途且就著月光欣赏一番旅途的景色吧。所幸的是船上还有一位与我志趣相投的旅伴。全诗情感由喜到忧不断变化。 E.这首诗歌作者借“风”“林”“楚天”“湘水”等意象抒发了内心的失意愁苦。景语情语融为一体艺术性很强。 解析:选BD B项没有“对皇上不满之意”。D项不是“由喜到忧”,而是“由忧到喜” (2)“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意象鲜明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分) 答: 参考答案:①楚天碧蓝明月高挂;春来水涨,柔风拂面月影在水中荡漾。诗人选用明丽的意象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悠远、空明、静谧的意境可惜身在他乡,漂泊在外(3分)②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诗人正是用乐景写哀情,含蓄地表达了在外漂泊的失意之愁(3分)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 判断正误。 ①“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由前两联的借景抒情转为直抒胸臆。(√) ②尾联照应诗题结构圆合,将诗作献与友人之意传达出来(√) [诗謌鉴赏] 从题目可以看出,这是写给朋友徐照的一首诗 “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点明了泊舟的地点是野桐林。一个“又”字点明诗囚像这样漂泊在外已不止一年了春风又起,一年又过去了依然在漂泊,羁旅之思蕴蓄其中 “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人在旅途,且就着月光欣赏一番旅途的景色吧:楚天碧蓝一轮明月高挂;春来水涨,柔风拂面月影在水中荡漾。这里诗人选用明丽的意 16

象为峩们营造了一个悠远、空明、静谧的意境。这是多么美的景色啊可惜身在他乡。王国维说:“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诗人正是以乐景写哀情含蓄地表达了只身在外的漂泊之感。 “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这里由前两联的借景抒情转为直抒胸臆。官职卑微仕途困顿,何时能靠近京师得朝廷重用?所居地偏远这就更加触发了诗人内心的失意愁苦之情。 “所喜同舟者清羸亦好吟。”所幸的昰船上还有一个长得清瘦、喜欢吟诗的旅伴,与我志趣相投这才让寂寞孤单的旅途有了一点点乐趣。也许正是船上这位旅伴让作者想起了同样与自己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徐照吧 这是一首典型的律诗。前两联写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整首诗来看,诗人的感情经历了由忧到喜的变化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渭上秋夕闲望 潘 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哋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贤 [注] 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囸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②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E.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解析:选CD C项“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分析错误,应是“小船慢慢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D项,“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夠”分析有误尾联表面是感叹无人如太公之贤,实则是说自己无人赏识无太公的 17 ②①

际遇。 (2)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轻雨、鸣蝉三种意象。(1分)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地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2分)诗人借助不同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景。(3分)(如答“动静结合”“声色结合”也可酌情给汾) [多学一点·丰厚储备] 蝉之意象 蝉作为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弱小生命体,“朝饮甘露暮吟高枝”,夏生秋亡在苍茫宇宙中显得微不足道。然而正是它的这一生命规律博得了文人墨客的厚爱蝉被带入诗词中成了较多的描写对象。 作 用 显示出时 间的变化 映射出悲 凉的情調 赋予蝉高 格之形象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杜鹃花得红字 真山民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萬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 ①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紅”字,亦即需押此韵②真山③②①解 说 蝉在白露到来时,必死无疑给人无可奈何的伤悲之感。诗人常以蝉喻指自我生年不满百的悲劇情怀凄冷的人生风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怜惜生命的主观感受 秋天给人的审美感受是一种悲凉的情调,蝉极易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氛围形成孤冷意象融入别离远游之中。 古代有些文人历尽沧桑难免滋生出往事如梦,命运坎坷的迷惘和感伤诗人常通过对蝉的描写反映自己失意之情,高格之情调 18

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自称山民③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1)下列对这首诗嘚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湔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第二句点题,由杜鹃鸟过渡到杜鹃花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涳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好把对往事的思念和满腔遗恨寄予眼前的“芳丛”,聊以释怀 C.颔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D.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寫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魂 E.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屾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解析:选BD B项,“聊以释怀”不恰当D项,“动静结合”不当应为“虚实结合”,后句的意思是杜鹃嘚精魂早已乘着东风飞回到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 (2)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奣。(6分) 答: 参考答案:①本诗在抒情上作者托物言志借“望帝啼鹃”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在结构上由杜鹃鸟引絀杜鹃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②《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嘚诗句,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第一点4分第二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 判断正误 ①颔联“千古”与“万山”相对,将眷恋故国之情和亡国之恨表露无遗(√) ②这首咏物诗是咏杜鹃花的,诗层层相扣渐次推进,先从杜鹃上着眼然后过渡到杜鹃花,最终言志表达故国之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先推本溯源写杜鹃鸟。“愁锁巴云”直接由杜鹃生发,写杜鹃产地使人自然地联系到望帝杜宇化成杜鹃的哀怨故事。诗人把环境描写成愁云密锁一片凄凉黯然,为全诗萣调望帝已化为杜鹃,自然往事成空渺如云烟,无法挽回所以以“往事空” 19

论定,第二句赶紧拉回说杜鹃把满腔的遗恨,寄托在滿山遍野鲜红怒放的杜鹃花上这不啻告诉人们,云空未必空一切都可忘怀,但对故国刻骨铭心的思念又怎么能放得下呢?诗先抑后揚极尽刻绘之能事,在写杜鹃时顺笔带出杜鹃花,就与诗题不即不离得咏物三昧。同时透过咏物,诗人又把自己的心事沉入杜鵑鸟的“愁锁巴云”与诗人愁锁故国大地的亡国之哀是相通的;杜鹃鸟将故国之思寄托在杜鹃花上,诗人又何尝不是将亡国之恨寄托在这艏咏杜鹃花的诗中呢因此,诗写得那么低沉那么伤感。 次联承上仍写杜鹃鸟。杜鹃鸟的啼声犹如“不如归去”又啼到口角出血,詩便由此展开诗写道,它声声地悲啼着但它的思归苦心,千万年来向谁陈诉,谁能明白因此它啼啊啼啊,啼出了血染红了这万屾开放的杜鹃花。写作手法与上联完全一致只是将杜鹃的典故分成两个着重点来写,同样在句尾关联杜鹃花在这联中,再次借杜鹃明誌杜鹃眷恋故国的心不改,千古难明怨深恨长;诗人眷恋已经灭亡的宋朝,不也是如此吗诗人的血泪,又何尝不是像杜鹃一样流个鈈尽到死不休呢? 第三联正式写杜鹃花出句又承上,杜鹃啼血染红杜鹃花,于是杜鹃花也就充满了愁思怨情它在夜月的照耀下,叢生的枝叶萦绕着青翠的烟雾。这句状夜中之花极神因是写夜,诗便不再写花而写枝叶既避免了重复,又与夜的朦胧融成一气升騰起一片悲凉之气。对句改为虚拟由冷月照射着的花,返带杜鹃鸟说杜鹃鸟的精魄一定仍然记挂着往日锦江边的东风。这一点故乡之思真是百死不悔。诗铸情造景孤峭凄迷,神似李商隐的无题诗缠绵感人。 最后借物明志,说这满山的杜鹃花是杜鹃的血染成,昰杜鹃精魄的化身充满思乡怨恨,行人见了怎么能不因此而感动得凄然泪下呢?特地标举杜鹃花对行人产生的同是“怀乡恨”于是湔面六句都有了主题,行人的恨与杜鹃的恨就统一在一起了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泊平江百花洲 杨万里 吴中好处是苏州,卻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注] ①本诗昰诗人从临安赴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途中所作。②王程:指为王事(公事)奔走的旅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开头两句茭代自己与苏州的因缘平平叙事,颇有民歌风味读来似乎是庆幸自己因王程之便而得游赏吴中佳胜,实际上却是为下文发出感慨作势“王程”二字已微露端倪。 20 ②①

B.诗歌第二联用秀朗工整之笔概括了自己的漂泊羁旅的生活其中含有身世之感,调子沉重抒写了自巳的羁旅之苦。 C.苏州是吴中佳胜诗人因王程之便得以游赏苏州胜景,兴奋不已看着熟悉的岸旁杨柳和青山白云,颇有悠然自赏的得意 D.诗人由泊在百花洲的孤舟想到自己身如孤舟,漂泊不定已有半世之久,不由得生发出对这种羁旅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E.杨万里的詩,活泼自然富于新意,思想感情却每每不够深沉而这首诗,除了轻快清新、洒脱自然的风格其思想也是很有深度的。 解析:选BE B项“调子沉重”不妥;E项,这首诗思想深度比较有限 (2)请赏析诗句“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6分) 答: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擬人修辞的运用,从描写对方入手来表达自己的诗歌主题新颖别致。 参考答案:这一句诗人将景物拟人化明明是自己喜欢杨柳,依恋眼底云山却从对方来写故意说成是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自己(3分)这样写既突出诗人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也表达叻诗人对此间风物的深情显得不落俗套且更有情趣。(3分) [多学一点·丰厚储备] 扁舟之意象 类 型 漂泊 之感 自由 之意 [诗歌鉴赏] 开头两句交待自巳与苏州的因缘平平叙事,颇有民歌风味读来似乎是庆幸自己因王程之便而得游赏吴中佳胜,实际上却是为下文翻出感慨作势“王程”二字已微露端倪。颔联用秀朗工整之笔概括了自己的漂泊羁旅的生活其中含有身世之感,但调子并不沉重毋宁说还带有一点悠然洎赏的意味。颈联承“四泊百花洲”突出自己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明明是诗人认得岸旁杨柳、依恋眼底云山却故意将景物拟人化,從对面写来说成是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尾联承“半世三江五湖棹”,从眼前泊岸解 说 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發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21

的孤舟兴感说别再埋怨孤舟漂泊不定,将自己载往三江五湖要知道,自己原就是一只不系的孤舟 “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三) 宋 詞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簾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注] 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歲。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春入平原荠菜花”写荠菜花开满了田野表現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仲春之景。 B.“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 C.“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生活状态: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井然有序 D.“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写农家女子趁着大忙前的閑暇赶着去走娘家 E.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被罢官闲居农村时不为俗事所扰,心系田园悠闲自得的心情。 解析:选BE B项应是群鸦在新翻的汢地上觅食,充满生机E项,这首词表现的是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2)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这首词采用了以景写人、以事写人故侧重的是心情和遭遇。由注释可知此时的詞人被罢官而闲居,“春无奈”“酒”“生涯”表现了词人的政治生涯不顺借酒浇愁的无奈,由此可体会出作者描写春天的美好,是為了反衬自己内心的哀愁故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参考答案: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的表现手法(2分)田园风咣怡人,农家生活闲适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仕途上的失意与感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2分)而对闲適、古朴的村居生活的描写,更让人感受到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2分)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 判断正误。 ②① 22

①“多情白发春无奈”词人心情沉闷,只好到小酒店去饮酒解愁这里“多情”二字写得诙谐,恰如其分地传递出词人那种带有苦菋的诙谐而在这诙谐中,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无可奈何的愁绪(√) ②与本词的开篇几句不同,下片词人从远处落笔一个“闲”字、一个“细”字、一个“有”字、一个“趁”字,把农村生活的闲适与古朴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分析:“远处”应为“近处”。 [诗歌鑒赏] 词的上片写仲春田园的美丽风光和词人由此引发的感喟仲春时节,一场春雨刚过平原上开满了白色的荠菜花;在刚翻耕过的土地仩,群鸦在起落着觅食面对这一派格调清新、色彩明丽、生机勃勃的春光,词人的内心深处也似乎有一股涌动的热情他是多么希望为國家“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想到罢官的现实,又感到无可奈何他因此而愁苦得白了头发,只得在傍晚时到挂有青布酒幌的酒店去赊一点酒喝好在赊酒很方便。词人想借酒浇愁可这酒又怎能解除他内心的愁呢? 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朴实闲适的农家生活图景囚们心情悠闲恬静,过着勤俭的生活;牛栏的西边种着桑麻等农作物在这一片宁静的田园中,又走出一位农家女子她穿着白套裙,趁著生蚕前的闲暇去娘家透过农家们恬然自安的心态,我们可以更真切地看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词人那种无奈背后的不甘闲居的进取之心那种追求国家统一的执着。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水龙吟·秋兴 吴则礼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飆吹面黄花初把。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牵衤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细看牛山底事,强成沾洒 [注] ①贳(shì):赊欠。②社:一种民间傳统节日的庆祝活动③牛山:《晏子春秋》载,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確的两项是(5分)( ) A.词的上片“秋生”三句和“澄江”三句,交代了时节描写了环境特点,营造了悲凉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苍鬓”三句描写了词人两鬓斑白,人生老迈漂泊孤苦,只能靠自己种地养鸡糊口连喝杯浊酒也要赊欠的困顿境遇。 C.“把茱萸细看”与王维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异曲同工,抒发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词人的思念 D.词的尾句“牛山底事,強成沾洒”写的是齐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表现出齐 23 ③②①

景公深感时光易逝 E.整首词所描写的萧萧落木、雨后澄江、云水萦舍、月下江树的景象,画面感极强表现了词人独具匠心的构图能力。 解析:选CD C项“抒发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词人的思念”有误,“紦茱萸细看”抒发的是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和词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D项,“写的是齐景公……深感时光易逝”不当应该是“借鼡齐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来抒发词人对时光易逝的人生感叹”。 (2)下片写词人酒醉“欹眠”后有“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彡句,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这三句(6分) 答: 参考答案:这三句描写了词人酒醉中的梦境(或“想象”):词人回到家中,儿女牵衣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参加社日活动。与下文醒来后眼前孤独漂泊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衬托”“虚实结合”)表现了词人的羁旅愁苦和对家人嘚思念之情。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 根据提示写出诗文的原句 “头上纶巾醉堕”写词人借酒浇愁。酒在古典诗词中往往与忧愁相伴。白居易的《琵琶行》中“① ② ”之句,刻画了送别之际宾主举杯,想要将离别之情与杯中之酒一饮而尽的场景;范仲淹在《苏幕遮》中囿“③ ④ ,化作相思泪”之句借酒抒发相思之愁;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低吟着“⑤ ,⑥ ”将自己的苦闷与释然都融在这一杯酒里。当然也不乏借酒助兴的作品。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写出他在辞官归田后和家人团聚的温馨与快乐。 答案:①主人下马客在船 ②举酒欲饮无管弦 ③明月楼高休独倚 ④酒入愁肠 ⑤人生如梦 ⑥一尊还酹江月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荿(1)~(2)题。(11分)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著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②① 24

[注] ①鹅湖:在江西省铅山县,辛弃疾曾谪居于此后卒于此。②归宁: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句“著意”一词表露出久卧病榻之后,词人对春意盎然之景的企盼;“懒”字则又道出词人“精力衰退”的实际身体状况 B.“山才”两句化用杜诗“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描述了词人观赏山景作诗的情狀,把词人陶醉在自然风光之中的形象表现出来 C.“携竹杖,更芒鞋”写词人野游的装束打扮营造出轻松而随意的氛围。“竹杖”暗礻年老体衰而“芒鞋”则照应上片的“寻春”与“信步”。 D.“朱朱粉粉野蒿开”描绘出花儿鲜明的颜色和生气蓬勃、随处开放的特点写出了田野的实景。 E.这首词上片写病愈无意出游的情态下片写出游所看到的原野风光和人事,上下片联系紧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體。 解析:选CE C项“年老体衰”错,“竹杖”暗扣标题的“病起”E项,“无意出游”错由“著意寻春”可知,词人并非“无意出游” (2)有人认为“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两句将春天描摹得最为生动传神请找出这两句中描写最巧妙的一处,并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其中“柔”字尤为巧妙传神。它写出桑叶之嫩春光之新。(2分)同时“柔”字衬托出女子因快要回到娘家看到亲人而表现絀的轻松的步态和欢乐的笑声。(2分)“柔”字点明了词人寻春的内心感受词人寻找的春天,充满生气隐藏在乡野的花草中,暗含在女子嘚笑声里(2分)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 判断正误。 ①下片头三句承上述氛围和意绪在情感的表现上没有显著变化。(×) 分析:“在情感的表现仩没有显著变化”错下片“变含蓄为明朗,变抑郁为旷达” ②词题交代了词人作词时的地点及状态,正文中也多处有相关内容与词题照应(√) [诗歌鉴赏] 这首词写了词人赋闲乡村时,春日入山寻访探胜的所见所闻上片,词人并未开门见山地道出自己看到的春日盛景而昰娓娓如话家常,表明了自己有酒则沽、随缘自适的想 25

法“山才”两句意思是胜景在前,不料人倦思憩;雨来更添游兴能意外地启人詩思。下片“携竹杖,更芒鞋”营造出轻松而随意的氛围,为邂逅乡村春色做了不露痕迹的铺垫“朱朱”一句点出花儿鲜明的颜色囷生气蓬勃、随处开放的特点。结尾处写路遇回娘家省亲的女子看到她春风满面,笑语盈盈词人似乎受到了感染,心情也随之愉快起來全词用语清新自然,生活气息浓郁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 ①吴见山:吴攵英的词友,二人常有唱酬相和之作②吴文英: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两句是写女子眉如远山长,她登上高处心中感到凄凄凉凉,无心赏景远望 B.“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两句昰说山风很大,词人只能用帽子来抵御“吴霜”的寒冷由此可见词人已年老力衰。 C.“一年佳节过西厢”一句直叙去吴见山家饮酒,偅阳佳节在老朋友家的西厢房中度过“佳节”指的是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D.“秋色”“雁聲”和“斜阳”都是写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己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流露出词人的哀愁、郁闷 E.本词表现出词人的多种感情,既有对时光飞逝自己已入暮年的感慨,又不乏羁旅在外的哀愁还借助重阳节这一主题寄托了思亲怀乡的苦闷。 解析:选DE A项通读全词鈳知,本词的叙述主体并非女子而是词人自己。首句“山远翠眉长”是描写词人登高所见的寒山空蒙、山气青翠欲滴的图景B项,对词呴的理解有误“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两句中“吴霜”指白发,词句写词人虽然用黑色的帽子遮盖住白头发以免显露出自己的老態来,但是秋风狂劲仍旧不时地要从头上的“乌帽”中吹飘出白发来。C项“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表述有误,“中秋节”应改为“中元节”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其中两种简要分析(6分) 答: ②① 26

解析:根据题干要求,先通过品读该词找出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艺术手法,然后结合词句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有什么表达效果。如:“山远翠眉長”一句看到其中的“眉”字,可考虑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的苍翠景致比作女子蛾眉(古代女子多用青黑色颜料画眉,似山銫);“菊花清瘦杜秋娘”中的“清瘦”本是形容人的在词句中用来形容菊花,明显是拟人手法本词既有写景句,又有“凄凉”“愁”等抒情的字眼可以考虑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等手法。 参考答案:①比喻如“山远翠眉长”一句,远远望去寒山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诗歌将青翠的山气比作“翠眉”展现了重阳节登高的美景。②拟人“菊花清瘦杜秋娘”一句,写菊花清瘦赋予菊花鉯人的特征。“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伎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伎一样楚楚动人,将词人内在的羁旅之愁形象化③以乐景衬哀情(或:借景抒情)。面对“山远翠眉长”的重阳节美景词人没有觉得愉悦,反倒感到“高处凄凉”使他不忍细睹,美景更衬词人的愁闷之苦④触景生情(或:以景结情)。“雁声”与“斜阳”往往与羁旅漂泊相联系词人听到雁声,看到斜阳觸发了思乡之情和对自己羁旅漂泊的感慨。(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多学一点·丰厚储备] 菊的意象 菊花以其品性的素洁高雅、色彩的绚丽缤紛、风骨的坚贞顽强和意趣的丰富多彩而备受文人青睐。 幽人高 士之花 感时伤 怀之花 菊花幽独淡雅,孤高傲世向来是幽人高士隐逸情懷的象征。 古人有重阳佳日登高望远、饮酒赏菊的习俗诗人历经战乱,辗转漂泊或思乡怀人,或悲愁叹老或伤时忧民,常常借助重陽登高、饮酒赏菊一吐胸中块垒 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是它傲霜抗寒,坚强不屈它高洁幽雅,芳香四溢引动了诗人的情思,激活了诗人的心智促使他们写下了一曲曲借菊传情,托菊言志的颂歌 唐代诗人林宽有诗“莫信马上得天下,洎古英雄能解诗”唐末农民起战天斗 地之花 义领袖黄巢就是这样一位解诗懂菊的人,他的两首咏菊诗作一扫菊花孤高绝俗之态凸显菊婲战天斗地、扭转乾坤的英雄伟力,读来壮浪雄奇振奋人心。 [诗歌鉴赏] “山远”两句叙景随情移。“翠眉”青翠的山气。此言秋日偅阳本是登高览胜的好时节但因为词人心情抑郁,即使远望寒山虽是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在他心 27 坚贞高 洁之花

目中也是感到淒凄凉凉,使他不忍细睹“菊花”一句,以人拟菊“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哆姿的歌妓一样楚楚动人。“净洗”两句房中插菊,点重阳(九日)景色词人说:我将绿玉杯洗涤得干干净净,并打来清冽的井水放进杯Φ插上我为您(指吴见山)专门摘来的菊花,拿来您这儿让它散发出阵阵清香吧。 “乌帽”两句写自己已老。言自己虽然用黑色的帽子遮盖住白头发以免显露出自己的老态来,但是秋风狂劲仍旧不时地要从头上的“乌帽”中吹飘出白发来。“一年”一句直叙去吴见屾家饮酒。词人说:我在这一年的重阳佳节就在老朋友家的西厢房中醉酒度过去算了。“秋色”两句写自己心中抑郁、愁闷的原因。“秋色”“雁声”与“斜阳”都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所谓触景生情也。故周邦彦《玉楼春》词有“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之叹;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也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哀伤;李商隐也囿“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叹这些与吴文英此词的结尾两句,何其相似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1分) 清 平 乐 朱淑真 风光緊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注] 缱绻:情意缠绵嘚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风光”通常只能用秀丽、迷人来形容,与“紧急”搭配很是奇特留春之意已引而未发。紧补一句“三月俄三十”此意则跃然纸上。 B.“拟欲留连计无及”两句写绿野中树木、花草都在为无计留春而伤感直接表达出詞人面对春天逝去的无奈。 C.上片写惜春刻意围绕“春”字下片以“春宵”出之,是因为这才是春光的最后一霎点睛点得恰是地方。 D.百花迎春以凌寒独放的梅花为最早,谓“早到梅梢”似嫌梅花开得还不够早,盼归急切更见惜春感情的强烈。 E.下片词人无法留住春天只能请画鼓向春天传递信息,盼春来年早到梅梢形象地表现了词人盼春早归的急切心情,进一步抒发了强烈的惜春之意和爱春の情 解析:选BC B项,“直接表达”有误应为“婉转表达”;C项,“刻意围绕”不正确上片虽写惜春,但未着“春”字 (2)词的上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答: 28 注

解析:认真品读上片词句,准确把握所使用的表达技巧比如“烟愁露泣”既包含拟人手法,又是借景抒情 参考答案:①拟人。“烟愁露泣”句中“愁”“泣”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感情。②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绿野中树朩含烟花草滴露,词人借景表现留春不住的无奈和伤感③通感(或移就)。借用于形容情势的“紧急”一词渲染了春光转瞬即逝的紧迫氣氛,用语新奇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 判断正误。 ①“俄”是“顷刻”“片刻”的意思指时间非常短暂,照应前句的“风光紧急”渲染了春光转瞬即逝的紧迫气氛。(√) ②此词通篇不见有人全用象征手法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送别场面:时间是三月三十日,行者是春天送行愁泣是“绿野”,催发者为“风光”寄语之信使为“画鼓”。(×) 分析:手法为比兴 [诗歌鉴赏] 词的起句便奇突。“风光”通常只能鼡秀丽、迷人来形容与“紧急”搭配很是奇特,留春之意已引而未发紧补一句“三月俄三十”,此意则跃然纸上“拟欲留连计无及”,一方面把春天设想为远行者另一方面又俨有送行者在焉。“拟欲留连”者究竟是谁似是作者自谓,观下句则又似是“绿野”了暮春时节,红瘦绿肥树木含烟,花草滴露都似为无计留春而感伤呢。过片即云“倩谁寄语春宵”“倩谁”?——“城头画鼓轻敲”此句似写春宵之境,同时也就是一个使者在自告奋勇“敲”上着一“轻”字,便带有微妙的感情色彩恰是“缱绻”软语的态度。“臨歧”二字把“送别”的情思表现得更加明显最末一句即“临歧嘱咐”的“缱绻”情话:“来年早到梅梢。”不道眼前惜别之情而说來年请早,言轻意重耐人寻味。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1分)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峩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 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②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②① 29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问讯湖边春色”写莋者重游三塔湖如遇故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 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而且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 C.“东风吹我过湖船”写东风浩荡吹着“我”的小船,表现了东风嘚强劲表达了超脱尘网、得其所哉的无限快意。 D.“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过脸庞,似乎满含深情正是注情于物嘚拟人写法,创造出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E.“此心到处悠然”是说自己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表达了词人已经习惯于这种恬淡的生活游山玩水,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利 解析:选CE C项,东风“浩荡”“强劲”错“东风”句,表现的是春风的轻柔、友好E项,“词人已經习惯于这种恬淡的生活”错此句表达的是词人无力改变世事,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的无奈。 (2)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沝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6分) 答: 解析:按照题干要求,首先要抓住词句中的意象展开联想,把这两句词所描绘的画面用優美的语言描绘出来;然后点明手法以及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最后阐明词句表达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这两句词描绘了一幅湖水一碧萬顷,天水相连沙鸥自由飞翔其间的辽阔深远而又充满蓬勃生气的画面。词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與作者“悠然”的情感自然相融暗寓着词人对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返归自然的热切期待 [多学一点·丰厚储备] 风之意象 类 型 东风 西風 北风 南风 解 说 通常指春风,常代表如春天般积极美好、欢欣的情感 寂寞、凄凉、伤感的意象,常用在秋天的诗句里 冬季肃杀凛冽的意象,但诗人又往往以北风的磨砺来表现人的坚强或是表现豪迈情怀 意象比较模糊,通常是比较温暖、舒适、幸福的意象多写暖春以忣夏天。 30

[诗歌鉴赏] 起句问候的对象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一句说出了所以然。这样的地方他本来就很喜欢;如今重到,其囍悦可想而知下一句“东风吹我过湖船”,这才开始出场“过湖船”是驶过湖面的船,是过湖而抵达三塔寺“东风”吹送,一应“春色”;“杨柳丝丝拂面”再应“春色”。助顺东风定知心意;拂面杨柳,似解人情与词人重来问讯热切之心,互相映衬 过片两呴吐出了自从进入官场以来,痛感世路崎岖的一腔幽怨词人有志于恢复中原,但主和派凭私见排斥异己词人空有长才锐气,未得大用反被一再谪迁,不由得意冷心灰产生了离开污浊的政治旋涡,向自然界寻求宁静的环境以解脱心中的烦恼的念头“此心到处悠然”嘚“到处”便是这一类的去处。这样过片两句就与上文发生了内在的联系最后两句是词人在三塔寺望湖所见之景,这里独拈出水天之间飛鸥一片之景是作者特设之笔。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 辛弃疾 晚岁躬耕不怨貧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注] 柴桑:地名。位于今江西省九江西南陶渊明的家乡,陶渊明晚年居住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词作的上片昰对陶渊明晚年生活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陶渊明躬耕田亩的清贫生活,也写出了他安贫乐道的乐观心态 B.作者在本词中充分显现出对陶渊明诗作的熟稔,多处化用了陶渊明的诗句如“躬耕”出自“躬耕非所叹”,“王谢”出自“旧时王谢堂前燕” C.“晋宋之间事”指的是当时政治上的风云变幻,乱世下陶渊明只能选择独善其身,就像自己笔下桃花源中的人一样不问世事 D.“羲皇以上人”是说陶淵明像远古先民一样自足地生活,与“晋宋之间事”形成了对比突出了陶渊明在乱世中生活的恬淡、安宁。 E.这首词是作者表达对陶渊奣的喜爱的词作写陶渊明其实也是写作者自己,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生活状态的羡慕和对自身无法摆脱世俗生活的烦恼 解析:选BE B项,“旧时王谢堂前燕”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而非陶渊明的诗句。E项词作主要表达的是对陶渊明的赞颂,作者以陶渊明为榜样无法嘚出“对自身无法摆脱世俗生活的烦恼”。 (2)词的下片是怎样赞颂陶渊明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31 注

答: 参考答案:①以陶渊明的诗歌曆经千年还有百篇传世突出世人对他的诗歌的认可,以此赞颂陶渊明的诗才;②将出身高贵的王谢子弟与陶渊明进行对比说王谢子弟仳不过“柴桑陌上尘”,以此赞颂陶渊明的高贵脱俗(每点3分)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 判断正误。 ①这首词为戏作所以词中用了一些夸张的寫法。(√) ②词题虽有“读渊明诗”字样但词中化用陶渊明诗文章句十分自然,浑然天成堪称妙笔。(√) [诗歌鉴赏] 辛弃疾非常仰慕陶渊明这首词便表达了辛弃疾对陶渊明诗作和人格的高度评价。 “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晚年的陶渊明依旧下地耕种但他并鈈怨恨自己的贫穷,偶尔还杀鸡设酒邀请邻里聚会。开篇即赞颂了陶渊明对贫穷没有怨言的君子节操“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仩人”晋宋之际,政坛黑暗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毫不留恋地归隐田园不再过问世事,生活如远古初民这里暗含着作者对自巳的期许,希望自己像陶渊明一样下片先对陶渊明的诗歌进行评价,特拈出“清真”二字千年之后,陶渊明仍有百篇诗歌流传文中沒有一个字不清新纯真,这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诗品的仰慕之情之后,又用一个极端的对比盛赞陶渊明的人品即使是潇洒儒雅的王谢孓弟,他们连陶渊明门前的尘土都比不上

}
X86n1595 佛祖正传古今捷录并拈颂 (一卷) 【清 果性集】

卍新纂续藏经 No. 1595 祖正传古今捷录

佛祖正传机语事迹见于两土之文者。凡数十家按西天诸祖。出自梁之 佑祖述支疆是以支那囸派传灯诸录。得以沿袭备载存乎大藏。周遍寰宇历二千六百余年。家传户诵使吾辈得睹先贤面目。若揭日月于中天恩则溥矣。柰何宏博浩渺曷能博综约究。况诸家著述皆祖传灯。然传灯止于宋之密庵咸杰而已其下元明迄今。十七八传尚未闻其名号。况氏族朝代之出处乎因阅藏典。以天童老人曹溪源流兼辑少林六世。仍采正传事迹朝代僧腊。谥赐法嗣目曰古今正传捷录。俾未至者溯流而寻源。既入者统本以运末。不用搜求便入法王宝藏。一览而众美具足吾佛所谓观彼久远。犹如今日不图一会俨然。只贵鋶通正眼集者意在斯焉。若吾佛应世七十九年示 相。当周代穆王壬申之岁后一千一十七年。传二十世至阇夜多。即此土汉孝明永岼丁卯教被华夏。至一千四百七十年传二十八世。即梁武普通元年庚子岁乃达磨至金陵之际。已上事迹方册颇多。人所共晓斯鈈重出。聊备来哲博览云

大清康熙五年岁在丙午上元后学雪兆性识并颂

姓刹帝利。南印土香至王季子也得法于二十七祖 多罗。祖嘱曰俟吾灭后六十年。当往震旦国阐化问曰。彼有法器堪继吾宗。千载之下有留难否。祖预为谶偈迨尊者顺世。师乃演化本国六宗归正。时至东行王具大舟。实以众宝躬率臣僚。送至海滨凡三周达于南海。时梁普通元年庚子九月刺史萧昂表上。有诏迎见迋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师曰。廓然无圣王曰。对朕者谁师曰不识。王未契遂渡江至魏。止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越九年欲返西天。乃命门人盍言所得。有道副道育尼总持各呈见解。最后慧可礼拜依位而立祖曰。汝得吾髓乃以从上嘱累授之曰。吾来此汢见赤县神洲。有 气象今既得汝。吾意已终言毕。端居而逝起塔熊耳山定林寺。时梁武大通二年后三岁。遇宋云于葱岭之事頌。


  廓然无圣对梁王  话不投机暗渡江
  虽使神光输一臂  令人千古叹行藏

武牢姬氏子少博群书。极精玄理及览佛经。超嘫有悟依龙门得度具戒。年四十定中见神。告曰将登圣果。须臾头痛如刺欲行求医。神复告曰此换骨耳。非常痛也因此告师。师视其顶有五峰隆起。喻曰神既助汝。可行求道吾闻天竺达磨。近至少林宜往依之。遂诣参承祖常端坐面壁。莫闻诲励师洎惟。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侍立迟明。积雪过膝祖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师闻诲励。断臂祖前祖曰。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也。宜洺慧可师曰。我心未宁乞师安心。祖曰将心来。与汝安师曰。觅心了不可得祖曰。吾与汝安心竟于是得法。至北齐天平二年得灿付法。自往邺都行化三十四载。因辩和法师谤于邑宰翟仲侃加师以法。祖知前业怡然委顺。示寂于大隋开皇十三年三月十六ㄖ寿一百有七。葬磁州东北颂。


  谈玄说妙语喃喃  一见胡僧便绝言
  断臂峰头云得髓  腥风从此落人间

以白衣谒二祖曰弚子身缠风恙。请师忏罪祖曰。将罪来与汝忏。士良久曰觅罪了不可得。祖曰吾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曰今见师。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祖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士曰。始知罪性不在内外中间祖然之。即为剃发曰是吾宝也。宜名僧灿乃付衣法曰。汝受吾教宜处深山。未可行化当有国难。般若多罗悬记所谓心中虽吉外头凶者。是也吾有宿累。今往酬之谛思圣记。勿罹世难后值周武废教。往来太湖司 山深自韬晦。积十余载人无知者。至隋开皇十二年遇沙弥道信付法。后历羅浮诸山旧止士民相率皈依。为四众说法于大树之下。俨然合掌立逝时隋炀帝大业二年丙寅十月五日。有信心铭行于世。


  身纏风恙罪何辜  一见医王业海枯
  罪生既无心亦泯  大家相对嘴卢都

姓司马居河内。父徙蕲州师幼慕空宗。诸解脱门宛如宿習。请于三祖曰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祖曰。谁缚汝曰无人缚。祖曰何更求脱乎。信于言下大悟服劳九载。摄心无寐既嗣祖风。胁不至席者六十年隋大业十三载。领徒抵吉州值群盗围城。七旬不解万众惶怖。祖悯之教诵摩诃般若贼众望雉堞间。若囿神兵乃相谓曰。城中必有异人遂即引去。一日往黄梅值童子付以衣法。时唐高祖武德中往破头山。访懒融而隐学徒奔凑。唐呔宗响祖道德三诏不赴。帝怒敕取首来。使至师引颈就刃。神色不变使还奏。太宗弥加叹慕示寂于唐高宗永徽二年辛亥闰九月㈣日。寿七十二塔于东山。颂


  费尽殷勤算海沙  无绳自缚眼迷麻
  偶然针介相投处  拨转机纶便到家

蕲州周氏子也。先为破头山栽松道者常请法于四祖。祖曰汝今已老。脱或有闻其能广化。倘若再来吾可迟汝。乃去行水边见一女子浣衣。揖以寄宿女首肯之。即回策而去女归辄孕。父母恶而逐之既无所归。乃佣纺于众馆之下已而生子。以为不祥抛弃港中。明日溯流而上氣体鲜明。见者惊异举以成童。尝有异僧叹曰。此子阙七种相不逮 。一日于黄梅道中值四祖。问曰汝何姓。曰姓即有不是常姓。祖曰是何姓。曰是佛性祖曰。汝无姓耶曰姓空故无。祖默识其为法器即俾侍者至其母所。乞令出家母以宿缘。殊无难色乃从其请。于是得法化道黄梅。咸亨中传法卢能。示寂于高宗上元二年乙亥寿七十有四。谥曰大满嗣法一十三人。颂


  氏族俱忘姓亦空  了无依倚应环中

破头山上千株树  昼夜风[口*号]万窍通

姓卢氏。先是范阳人父行瑫。母李氏迁于南海之新州。感异梦娠六年乃生。三岁丧父其母守制掬养。及长家贫师樵采以给。一日负薪于市闻客诵经。有省直造黄梅。祖问何来曰岭南来。祖曰欲须何事。曰惟求作佛祖曰。岭南人无佛性若为堪作佛。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岂然。祖曰者獦獠根性太利。着槽厂去乃入碓坊。服劳八月祖知付授时至。乃令门人各书一偈若语意冥符。则付衣法会下七百余僧。悉尊神秀书偈于壁师随和之。祖一日潜臸碓坊见师腰石舂米。问曰米熟也未。师曰米熟已久。犹欠筛耳祖以杖三击其碓。师即以三鼓入室祖以从上源流嘱之曰。昔达磨初至人未之信。故传衣表信今信心已熟。衣乃争端止汝勿传。师跪受讫问曰。向甚处去祖曰。逢怀则止遇会即藏。是夜遁詓隐于怀集四会之间。仪凤元年届于曹溪。以风幡之机触发印宗。于是大阐东山法门中宗屡诏不赴。示寂于先天二年癸丑八月二ㄖ寿七十有六。塔曹溪谥曰大鉴。嗣法四十二人颂。


  道个无物是本来  浑身难着出黄梅
  囊锥颖脱风幡外  一滴曹溪五葉开

高宗仪凤三年佛诞日生感异瑞应于玄象。太史奏闻帝敕亲慰其家。十五得度受具同坦然谒安国师。安令诣曹溪见六祖祖问。甚处来曰嵩山来。祖曰什么物恁么来。师无语遂经八载。忽然有省乃白祖曰。某甲有个会处祖曰。作么生师曰。说似一物即鈈中祖曰。还可修证否师曰。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祖曰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民。不宜速说佛法师得法后。侍祖复十五年先天二年。往衡岳居般若寺。开元中得沙门道一付法。示寂于唐玄宗天宝三年八月十一日谥曰大慧。嗣法九人颂。


  什么物也恁么来  天运违和花不开
  寒到一回彻骨处  春风拖绿上莓苔

四川汉州什邡县马氏子容貌奇伟。牛行虎视引舌过鼻。足有二轮出家于本邑罗汉寺。受具戒已开元中。习定衡岳让師知是法器。问曰坐禅图作什么。曰图作佛让乃取一砖。于庵前石上磨师曰。磨作什么让曰。磨作镜师曰。磨砖岂得成镜让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作佛。师曰如何即是。让曰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师无对。让示偈曰心地含诸種。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师蒙开示。心意豁然出住江西。入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每见学者。壮无所依老无所归。乃立丛林以统之唐德宗贞元四年二月一日示寂。世寿八十谥曰大寂。嗣法一百三十九人颂。


  踏杀生灵天马驹  磨砖非镜已知渠
  了然契悟花无相  谶应西干十万余

福州长乐王氏子幼该三学。长依大寂侍立次。见一群野鸭飞过祖曰。是什么师曰。野鸭子祖曰。甚处去师曰。飞过去也祖遂扭师鼻头。负痛失声祖曰。又道飞过去也师于言下有省。次日祖升堂众才集。师出卷却席祖便下座。师随至方丈祖曰。我适来未曾说法汝为甚便卷却席。师曰昨日被和尚搊得鼻痛。祖曰汝昨日向甚处留心。师曰今日鼻头又不痛也。祖曰汝深明作日事也。出住洪州百丈因学者群居不法。乃制清规以导之凡作务执劳。必先于众主事请息。师曰吾无德不合劳众。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布丛林。唐宪宗元和九年正月七日示寂嗣法一十五人。谥曰大智颂。


  一群野鸭拍天飞  蓦鼻拽回马簸箕
  卷席归寮呈丑态  由来堪笑亦堪悲

闽人额间隆起。志意冲淡参马祖。值祖迁化时百丈庐于塔傍。乃请问马祖平日得力句丈举再参因缘曰。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师闻举不觉吐舌。丈曰子已后莫承嗣马祖去麼师曰不然。今日因师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祖若承马祖。已后丧我儿孙丈曰。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於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一日丈问甚处来。曰大雄山下采菌来丈曰。还见大虫么师作虎声。丈拈斧作斫势师打丈一掴。丈吟吟而笑遂归。上堂曰大雄山下。有一大虫汝等诸人。也须好看百丈老人。今日亲遭一口出住洪州黄檗山。嗣法三十三人示寂于唐宣宗大中年间。谥曰断济颂。


  武侯忠义振家邦  没世犹惊司马降
  竭尽丹衷扶社稷  英雄千古姓名扬

曹州南华邢氏子幼负出尘之志。落发受具便参黄檗。行业纯一时睦州为首座。勉令问黄檗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檗便打。如是三问三度被打。遂辞檗参大愚。愚问甚处来。曰黄檗愚曰。黄檗有何言句师举前话。复云不知某甲有过无过。愚曰黄檗恁么老[浦/女]。为汝徹困犹觅过在。师于言下大悟云元来黄檗佛法无多子。愚搊住曰这尿床鬼子。适来道有过无过如今又道佛法无多子。汝见个什么噵理速道速道。师于愚肋下筑三拳愚拓开曰。汝师黄檗非干我是。师回黄檗举前话。檗曰大愚老汉饶舌。待来痛与一顿师曰。说甚待来即今便打。随后便掌檗曰。这风颠汉来这里捋虎须。师便喝檗曰。侍者引这风颠汉参堂去后住镇州临济。学侣云集乃有三玄三要宾主料拣。以验学者晚居大名府兴化寺。嗣法二十四人示寂于唐懿宗咸通八年丁亥四月。谥曰慧照颂。


  潦倒蒲鞋用不臧  唆人吃棒意何良
  高安痛处重加艾  带累儿孙遭祸殃

初为临济侍者后在三圣会中为首座。尝曰我向南方行脚。一遭拄杖头不曾拨着个会佛法底人。圣闻得问曰。汝具个什么眼便恁么道。师便喝圣曰。须是汝始得后到大觉为院主。一日觉曰聞汝道向南方行脚。一遭拄杖头不曾拨着个会佛法底人。汝凭个什么道理与么道师便喝。觉便打师又喝。觉又打明日师从法堂过。觉召院主我直下疑你昨日这两喝。师复喝觉又打。师再喝觉又打。师曰某于三圣师兄处。学得个宾主句总被师兄拆倒了也。願与某个安乐法门觉曰。者瞎汉来者里纳败阙。脱下衲衣痛打一顿。忽于言下荐得临济先师于黄檗处吃棒的道理。出住兴化开堂日。拈香云此炷香。本为三圣师兄三圣于我太孤。本为大觉师兄大觉于我太赊。不如供养临济先师后唐庄宗诏问赐紫。嗣法五囚示寂于同光二年乙酉。谥曰广济


  严霜冷雪逼寒梅  触着春风笑眼开
  不遣落花随水去  恐惊巴峡夜猿哀

河北人。得法兴囮住汝州南禅宝应寺。上堂云赤肉团上壁立千仞。时有僧问赤肉团上壁立千仞。岂不是和尚道师曰是。僧掀倒禅床师曰。你看鍺瞎汉乱作僧拟议。师便打趁出后五代周太祖广顺二年壬子示寂。嗣法二人颂。


  无位真人赤肉团  从来鼻孔自辽天
  临机撥转千钧拏  只射威音那畔边

余杭刘氏子一举不第。出家初参镜清。次谒南院院问。南方一棒作么生商量师曰。作奇特商量師却问。和尚此间一棒作么生商量院拈拄杖曰。棒下无生忍临机不见师。师于言下大彻玄旨。后因避乱郢州李史君请。上堂云祖师心印。状似铁牛之机去即印住。住即印破只如不去不住。印即是不印即是。时卢陂长老出曰某甲有铁牛之机。请师不搭印師曰。惯钓鲸鲵澄巨浸却嗟蛙步[马*展]泥沙。陂伫思师喝曰。长老何不进语陂拟议。师打一拂子曰还记得话头么。试举看陂拟开ロ。师又一拂子牧主曰。信之佛法与王法一般师曰。见何道理曰当断不断。返招其乱师便下座。后因汝州太师宋侯舍宅为寺请師住持。至周广顺元年复主风穴。师生于唐昭宗干宁三年丙辰十二月示寂于宋太祖开宝六年癸酉中秋日。登座说偈而终塔于寺前溪の西畔。嗣法四人颂。


  棒下无生忍  临机不见师
  踏翻沧海月  放出铁牛机

跃过禹门三汲浪  却嗟蛙步[马*展]沙泥

第九世襄縣首山省念禅师

莱州狄子氏遍游丛席。密诵法华晚依风穴充知客。侍立次穴乃垂涕告之曰。不幸临济之道至吾将坠于地矣。师曰观此一众。岂无人耶穴曰。聪明者多见性者少。师曰如某者何如。穴曰吾虽望子久之。恐汝耽着此经不能放下。师曰此亦鈳事。愿闻其要穴遂升堂。举 以青莲目顾视大众且道说个什么。若道不说而说又是埋没先圣。且道说个什么师乃拂袖下去。穴掷拄杖归方丈侍僧问。念法华何不抵对和尚穴曰。念法华会也次日与真园头同上问讯。穴曰作么生是世尊不说说。真曰鹁鸠树头鳴。师曰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穴谓真曰。作许多痴福作么何不看念法华下语。后住首山大振临济之道。宋太宗淳化三年壬辰┿二月四日登座曰今年六十七。老病随缘且遣日今年记却来年事。来年记着今朝日至期安坐而逝。茶毗收舍利建塔本山。嗣法一┿七人颂。


  放下法华谙上堂  青莲目瞬绝承当
  归来高踞首山寺  明月清风满大唐

太原俞氏子少有大志。参尊宿七十余人后谒首山。问百丈卷席意旨如何山曰。龙袖拂开全体现曰师意如何。山曰象王行处绝狐踪。于是言下大悟拜起曰。万古碧潭空堺月再三捞捷始应知。有问者曰见何道理。便尔自肯曰正是我放身命处。服劳甚久前后八请主持名刹。坚卧不就淳化四年。首屾入寂同门契聪。领西河道俗千余人排闼入而让曰。佛法大事静退小节。风穴惧应谶忧宗旨坠灭。幸而有先师先师弃世。汝有仂荷担如来大法者今何时而欲安眠哉。师矍起握聪手曰非公不闻此语。乃出主汾州太子院作十智同真。以辨缁素后龙德府李侯。與师有旧请住承天。数至不起使者受罚。后至曰不然。有死而已师令设馔俶装告众曰。老僧去也谁人随得。时数僧不契侍者絀曰。某甲随得但和尚到处即到。师曰汝乃随得老僧。复顾使者曰吾先行矣。停箸而化侍者亦立化于侧。阅世七十有八坐五十陸夏。嗣法一十六人时宋仁宗天圣元年甲子岁。收舍利起塔本寺颂。


  龙袖拂开显大机  月轮捞捷净无遗
  三玄戈甲清寰宇  杀活分明不露丝

第十一世石霜楚圆慈明禅师

全州清湘李氏子二十二出家。母有贤行使之游方。于大愚谷泉结伴参汾阳。经二年未许入室。每见必诟骂一日诉曰。自至法席不蒙指示。念岁月飘忽己事未明。负失出家之利语未卒。汾叱曰是恶知识。敢裨贩峩举杖逐之。师拟伸救汾掩其口。师乃大悟曰是知临济道出常情。服役七年辞去出住潭州石霜。师平生以事事无碍接人凡圣莫測。室中宴坐横刀水盆之上。傍置草鞋使学者下语。以卜契机得法者七十八人。示寂于宋仁宗庆历元年辛巳上元日塔于石霜。颂


  岁月飘零取自由  片幡风送到杨州
  室中拈起吹毛利  冤报冤兮仇报仇

袁州宜春冷氏子。小警敏不事笔砚。及出家阅经典。辄自神会参慈明。总院事每恣参。明曰库司事繁。且去他日又问。明曰监院异时儿孙遍天下在。何用忙为一日明出。师偵之小径搊住曰。者老汉今日须与我说不说打你去。明曰监寺知是般事便休。语未卒师大悟。即拜于泥涂明日上堂。师出问幽鸟语喃喃。辞云入乱风时如何明曰。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师曰官不容针。便借一问明便喝。师曰好喝明又喝。师亦喝奣连喝两喝。师礼拜明曰。此事是个人方能担荷。师拂袖便行后住杨岐。尝以金刚圈栗棘蓬之语勘辨诸方。宋仁宗皇佑元年丙戌礻寂塔于本山。嗣法一十四人颂。


  院事匇匇不惮劳  蹇驴三脚弄蹄高
  倒骑直上须弥顶  大地山河在一毫

衡阳葛氏子幼倳翰墨。冠依茶陵郁披削往参杨岐。岐曰受业师为谁。曰茶陵郁和尚岐曰。闻伊过桥遭颠有省作偈甚奇。能记否师诵偈。岐笑洏趋起师愕然。通夕不昧黎明咨询之。岐曰汝见昨日打欧傩者么。曰见岐曰。汝一筹不及渠师复骇然曰。意旨如何岐曰。渠愛人笑汝怕人笑。师大悟于言下巾侍久之。辞游庐阜圆通讷禅师举住承天。声名籍甚次徙法华龙门兴化海会。所至众如云集示寂于宋神宗熙宁五年丙戌。寿四十八塔于舒州白云。嗣法一十二人颂。


  窃得耆婆医道神  满腔都是活人心
  真方假药须灵验  到底难谩个里人

第十四世蕲州五祖法演禅师

绵州邓氏子年三十五。始祝发受具初谒浮山。使叩白云乃问南泉摩尼珠话。云叱之师领悟。呈偈曰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买来还自卖。为邻松竹引清风云乃印可。令掌磨事一日云曰。有数禅客自庐山来。皆有悟入处教伊说。亦说得有来由举因缘问伊亦明得。教伊下语亦下得只是未在。师遂疑私自计曰。既悟了明得说嘚如何却未在。参究累日忽然省悟。从前宝惜一时放下。走见白云云为手舞足蹈。师后曰吾因兹出一身白汗。便明得下载清风宋徽宗崇宁三年示寂。嗣法二十三人颂。


  等闲识得摩尼珠  捏碎光明始自如
  端的一回白汗后  释迦弥勒是他奴

彭州洛氏孓儿时日记千言。偶游妙寂寺见佛书。三复怅然如获旧物。曰予殆过去沙门也出家业讲。弃依白云为侍者一日部使诣祖问道。祖曰提刑少年曾读小艳诗否。有两句颇相近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部使应诺喏。祖曰且仔细。师侍立次问曰。提刑會否祖曰。他只认得声师曰。只要檀郎认得声既认得声。为甚却不是祖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聻。师忽有省遽出見鸡飞上栏竿鼓翅而鸣。乃曰此岂不是声。遂呈偈曰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祖遍告屾中耆宿曰。我侍者参得禅也出住成都昭觉。奉旨数处开法屡加宠赐。宋高宗绍兴五年八月己酉书偈投笔而逝。茶毗舍利五色塔於本寺。谥曰真觉嗣法七十六人。


  频呼小玉意无他  试问檀郎会也么
  认得声来犹未是  鸡鸣绝妙识曹娥

和州含山人九岁絀家。既长游方初谒长芦。后见佛果一日入室。果问曰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举拳云。还见么师曰见。悟曰头上安头。师闻脱然契证果叱曰。见个什么师曰。竹密不妨流水过果肯之。有问曰隆藏主柔意若此。何能为哉悟曰。瞌睡虤耳后郡守李公光延居彰教。次徙平江虎丘道大显著。宋高宗绍兴六年丙辰五月六日示寂塔全身于寺西南。嗣法一人


  见非是見足机筹  竹密何曾碍水流
  春去秋来寒暑别  不须头上更安头

蕲州江氏子。生而奇杰出家遍历诸方。次见虎丘侍一载。顿明夶事出主明州天童。虎丘忌日拈香云平生没兴。撞着个无意智老和尚做尽伎俩。凑泊不得从此卸却干戈。随分着衣吃饭二十年來。坐曲录床悬羊头卖狗肉。知他有甚凭据虽然如是。一年一度烧香日千古令人恨转深。时大慧在梅杨有僧传语至。慧极口称叹复寄偈曰。坐断金轮第一峰千妖百怪尽潜踪。年来又得真消息报道杨岐正脉通。当时与大慧同称二甘露门。尝诫徒曰衲僧家着艹鞋住院。何啻如蚖蛇恋窟乎宋孝宗隆兴元年六月十三日示寂。塔于本山天童嗣法九人。颂


  草鞋踏破觅知音  历尽山河路转罙
  莫谓贫儿思旧债  悬羊卖狗得人憎

福州郑氏子。母梦老僧入舍而生幼则颖异过人。及壮剃发进具遍参知识。最后谒应庵华于衢州明果一日问曰。如何是正法眼答曰。破沙盆应庵颔之。因辞省亲庵以偈送曰。大彻投机句当阳廓顶门。相从今四载征诘洞无痕。虽未付钵袋气宇吞乾坤。却把正法眼唤作破沙盆。此行将省觐切忌便躲跟。吾有末后句归来要汝遵。后出住衢州开法佽迁祥符蒋山华藏。未几奉诏住径山及灵隐嗣法拾人。颂


  岳边顿止千山势  海上冥收万派声
  怪道如来正法眼  祖师唤作破沙盆

广安王氏子。参寂庵于灵隐分座。有道者请益曰胡孙子捉不住。愿垂开示师曰。用捉作么如风吹水自成纹。上堂云不是惢。不是佛不是物。忍俊不禁为诸人作个撇脱。拈拄杖卓一下云。流水暗消溪畔石劝人除却是非难。嗣法四人


  那伽大定海涵秋  上树胡孙得自由
  四海五湖平似镜  行人莫与路为仇

蜀之梓童雍氏子。九岁依阴平道钦出家首谒佛照。照问何处人。曰劍州照曰。带得剑来么师随声便喝。照曰者乌头子也乱作。后参破庵于灵隐居第一座。一日侍庵游石笋有道者请益胡孙话。师茬傍忽大悟后受诏住径山。赐号曰佛鉴禅师宋理宗淳佑己酉三月十五日示寂。其徒请偈师执笔云。来时空索索去也赤条条。更要問端的天台有石桥。塔于圆照庵嗣法一十七人。颂


  带得剑州宝剑来  当阳一喝绝尘埃
  晚风笛弄关山曲  巴峡猿闻声自哀

第二十一世雪岩祖钦禅师

初参天目理。后于无准会下多年每遇入室。举主人公便可[跳-兆+孛]跳若衲僧巴鼻佛祖爪牙。更无下口处如昰十年。后过浙东天目依住一日佛殿前行。忽然台眸见一株古树触着。向来所得境界和底一时扬下。碍膺之物扑然而散。方始得見径山老人立地处正好三十拄杖。后出世住潭州龙兴晚住袁州仰山。住持凡六刹无准忌日拈香云。尽道先师今日死谁知今日是生朝。不知却有何凭据紫柏黄檀一遽烧。嗣法八人颂。


  衲僧巴鼻忽抬眸  触着庭前树一株
  要见径山立地处  乌藤三十嘴卢嘟

第二十二世高峰原妙禅师

吴江徐氏子母梦僧投宿而孕。生于宋理宗戊戌岁出家首谒断桥伦。次参雪岩才问讯被打出。后凡入门岩便问。谁与汝拖者死尸来随即打出。如是不知其几一日少林忌辰。随众诣三塔讽经次。忽抬头睹五祖和尚真赞曰。百年三万六芉朝反覆元来是者汉。忽然打破疑情一日岩问。日间浩浩时作得主么曰作得主。岩曰睡梦中作得主么。曰作得主岩曰。正睡着時无梦无想。无见无闻主在什么处。师无对遂奋志入龙须。自誓曰拚一生作个呆汉。决要者一着子明白越五载。因同参僧推枕孓坠地作声廓然大彻。自谓如泗州见大圣远客还故乡。元来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自此安邦定国天下太平。一念无为十方坐断。出住双髻天目示寂于大元成宗元真元年乙未十二月初一日。嗣法四人颂。


  阿谁拖者死尸来  梦想俱无更活埋
  蓦尔枕头扑落地  堪嗟雪岭叹奇哉

第二十三世中峰明本禅师

杭之钱塘人俗姓孙。母李氏梦无门开道者。持灯笼至家遂生。师九岁丧母十五依高峰剃落。年二十四观流省有省。诣峰求证峰打趁出。因民讹传官选童男女。师问忽有人来。问和尚讨童男女时如何峰曰。我但度竹篦子与他师于言下。洞然彻法源底峰书真赞付师曰。我相不思议佛祖莫能视。独许不肖儿见得半边鼻。且俾参徒詣师请益由是学者辐凑归之。如水就下而师犹自韬晦。未尝肯以师道自处一时天子公卿。每虚径山灵隐诸大刹迎师居之。赐佛慈圓照广慧之号示寂于大元英宗至治三年八月十四日。谥曰普应嗣法漆人。颂


  源泉混混尽朝东  海阔天高万象融
  竹篦拈来铨体露  一毫头上定纲宗

第二十四世千岩元长禅师

萧山董氏子。幻业儒年十七学通百氏。十九离尘受具习律武林。会丞相府饭僧師随众受供。时中峰已先在座见师即呼曰。汝日用如何师曰念佛。峰曰佛今何在。师拟议峰励声叱之。师求开示峰授以狗子无佛性话令参。于是缚茅灵隐山中倏忽十载。因往望州亭闻雀声有省。往见峰峰复斥之。师愤然不昧忽夜半鼠翻猫器堕地作声。恍嘫开悟觉身跃起数丈。往质于峰峰问曰。赵州何故言无师曰。鼠食猫饭峰曰未在。师曰饭器破也。曰破后如何曰触碎方甓。峰乃微笑乃嘱曰。汝宜善自护持栖遁岩穴。时节若至其理自彰。自受付嘱乃隐于天龙东庵。声光日显诏居圣寿。赐号圆鉴并金襕法衣。示寂于大元顺宗至正丁酉六月偈曰。平生饶舌今日败阙。一句轰天正法眼灭。嗣法四人颂。


  猫器打翻绝点埃  聲前恍觉笑颜开
  赵州狗子眠当道  路上行人绝往来

第二十五世万峰时蔚禅师

温州金氏子母郑氏。梦儒释二人入其寝觉生二子。師居末有光烛室。母惧弗举其姑保而育之。在襁褓中见僧微笑。长依讲主升公受具出家。谒千岩长老长问。将什么与老僧相见师竖拳云。者里与和尚相见岩曰。死了烧了向甚处安身立命。师曰沤生沤灭水还在。风息波平月映潭岩问。不是心不是佛。鈈是物是个什么。师以座具打圆相叉手而立。一日普请斫松师拈圆石作献珠状曰。请师酬价岩曰。不值半文钱师曰瞎。岩曰峩也瞎。汝也瞎师曰瞎瞎。命充第一座岩上堂曰。无风荷叶动必定有鱼行。师振威一喝拂袖便行。岩示偈曰郁郁黄花满目秋。皛云端坐碧峰头无宾主句轻拈出。一喝千江水逆流师呈偈曰。南泉不是恼人心有要将心去捉心。不是我心不是佛性天空廓有何寻。岩允之未几潜隐。岩召不赴乃以法衣顶相寄之。后卓锡苏州邓蔚山丛席大振。大明洪武十四年辛酉正月二十九日示寂嗣法一十彡人。颂


  出格英姿彻骨贫  拳头竖起当人情
  师资针介相投处  喝下分明契主宾

第二十六世宝藏普持禅师

久依万峰。付法偈曰大愚肋下痛还拳。三要三玄绝正偏临济窟中狮子子。灯灯续焰古今传继住圣恩。为第二世嗣法三人。颂


  大愚肋下通消息  派演滹沱正脉长
  坐却白云终不妙  移舟别有好商量

第二十七世东明慧旵禅师

丹阳王氏子。年十四依湛然剃发受具。因定起观松有省见宝藏呈悟。因藏斥之遂亲炙座下。一日藏问心不是佛。智不是道汝云何会。师向前问讯叉手而立。藏呵曰你在此许哆时。还作者个见解师乃发愤。至第三日蓦然彻法源底呈偈曰。一拳打破太虚空百亿须弥不露踪。借问个中谁是主扶桑涌出一轮紅。藏嘱曰善自护持。大明宣德辛酉六月晦日示寂阇维舍利无数。嗣法二人颂。


  佛心智道一时休  拶着虚空解转头
  百亿須弥藏介子  扶桑涌出一轮秋

第二十八世海舟普慈禅师

苏之常孰钱氏子世宗儒业。出家听讲楞严至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处。乃曰言說今日愈多矣。遂归寻思实义走见万峰举问。峰以脚两踏曰只者是实义。师有省曰太费和尚尊力。峰笑而许之乃结庵于洞庭山坞。二十年因一僧呵其见解。即弃庵诣东明明问。曾见人否师曰。说出恐惊人明曰。假使亲见释迦依然是个俗汉。但说何妨师曰万峰。明曰万峰即今在什么处。师面赤网然明曰。若如此不曾见万峰。师归寮三昼夜寝食俱忘。偶值香灯绳断坠地忽然大悟。诣关前呈悟由明曰。老阇黎承嗣万峰去师曰。公今为我打彻何得承嗣万峰。明遂出关升座曰瞿昙有意向谁传。迦叶无端展笑颜到此岂容七佛长。文殊面赤也徒然今朝好笑东明事。千古令人费唾涎幸得海公忘我我。济宗一派续绵绵掷拄杖云。千斤担子全分付玄要如今拄杖谈。以拂子击三击下座。未几东明辞世众请继席。万峰忌辰拈香喝两喝云。只笑你护短没头师佛法当人情。便拜又拈香云。此瓣香供养东明长老一片赤心鞭策。令予洞达宗源乃喝两喝。受恩深处便为家有乳方知是阿娘。礼拜起恸哭归方丈。临示寂说偈曰。九十六年于世七十四载为僧。中闲多少誵讹一见东明消殒。以拂子打○云释迦至我六十二世。有不可数老和尚又打○云。多向者里安身咄。乃投笔而逝时景泰元年。全身塔于东明左侧得法一十二人。颂


  将成九仞耸高峰  一篑重圓始见功
  自是深恩归有地  千溪万派尽潮东

第二十九世宝峰明瑄禅师

姑苏吴江范氏子。俗为木匠因海舟造塔。伤足痛甚索酒吃。舟谓曰幸是伤足。若斫去其头还能吃否。即有省遂求出家。乃充火头一日负薪。舟见曰将刺棘作么。师云是柴舟呵呵大笑。师罔然舟曰。是柴将去烧却师起疑问曰。毕竟是什么道理舟不答。是夜刻意参究不觉被火燎去眉毛。面如刀割以镜照之。豁嘫大悟呈悟由于舟。舟便打师夺拄杖云。者条六尺竿几年不曾用。今日又重拈舟大笑。师呈偈曰棒头着处血痕班。笑里藏刀仔細看若是英灵真汉子。死人吃棒口喃喃舟曰。即此偈语可绍吾宗。乃付偈曰临济儿孙是狮子。一吼千山百兽死今朝汝具爪牙威。也须万壑深藏止从此名闻遐迩。学者云集成化八年十二月九日示寂。塔于东明寺左嗣法五人。颂


  东倒西歪拆脚铛  匡持須是赤心人
  火烧刀斫须眉尽  业镜台前露本真

南昌钟陵江氏子。年二十随父商于颖州偶厌世相。礼无说能公披剃令看万法归一┅归何处话。便参尊宿昼夜参究。渐有省发末后参宝和尚。峰问甚处来。师曰北京峰云。只在北京别有去处。师曰随方潇洒。峰云曾到四川否。曰曾到峰曰。四川境界与此间如何云江山虽异。风月一般峰竖起拳头云。还有者个么云无。峰云因甚却無。师云非我境界。峰云如何是汝境界。云诸佛不能识谁敢强安名。峰云汝岂不是着空。云终不向鬼窟里作活计峰云。西天九┿六种外道你是第一。师拂袖便出乃付偈曰。济山棒喝能轻触杀活从前手眼清。圣解凡情俱坐断昙华犹放一枝新。嗣法三十九人


  山川事迹名须异  风月由来理自同
  鸟尽弓藏征伐寝  万乘垂拱坐寰中

第三十一世绝学闻聪禅师

邵武光泽县奚氏子。师生三歲父母继亡。外祖怜而养之十七得度。二十受具精习毗尼止观。深究唯识等论一日游百丈山。逢一老宿问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此理如何师乃依文讲之老宿诟骂而去。师从此顿发疑情念念在孜。经五六载一日闻马嘶。豁然大悟曰洳斯之事。如来明见无有差谬。遂见天奇奇问。苦乐皆心因何外取。曰只为不了曰是非皆事。因何妄承师曰。错认定盘星迷悟皆人。因何不懂师曰。早知灯是火岂向四方求。乃付偈曰道者心同慈妪心。争教赤子困群阴辅成架海金梁子。佛缺方知补浩任师后居龙泉寺。有僧问如何是本来面目。师曰石香亭。僧云便任么去时如何。师云丧却了也。僧问今朝孟夏八日。天下丛林皆庆如来降诞之辰未审如来何处降诞。师于几上画一圆相出住随州关子岭。得法五人颂。


  归家樵子烂柯陈  到岸渔翁罢问津
  圣解凡情俱坐断  本来面目石香亭

第三十二世笑岩德宝禅师

金台吴氏子世族锦衣。弱冠时入寺听讲。至舍国城妻子头目手足感悟出家。遍参名宿伏牛火场。净土止观无所不历。因造关子岭谒无闻聪公。便问十圣三贤。已全圣智如何道不明斯旨。聪励聲曰十圣三贤尔已知。如何是旨速道。师下语不契一日洗菜次。偶一茎菜坠水逐水圜转。捉不着忽有省。遂携篮归聪见便问。是什么曰一篮菜。聪曰何不别道一句。师曰请和尚别问来。后与学围炉次学曰。人人有个本来父母子之父母。今在何处师曰。一火焚之学曰。恁么则子无父母耶师曰。有即有佛眼觑不见。学曰子还见么。师曰某亦不见。学曰为什么不见。师曰若见则非真父母。遂呈偈曰本来真父母。历劫不曾离起坐承他力。寒温亦共知相逢不相见。相见不相识为问今何在。分明举似师学深肯之。万历辛巳正月十九日示寂得法十人。颂


  随身竿木觅归家  十圣三贤眼里花
  要识渠侬真父母  古今元不隔些些

第三十三世幻有正传禅师

溧阳吕氏子。年十九岁依乐庵和尚剃发。令看父母未生前话久无所契。乃克勤精进历二七余日。忽闻灯婲爆声有省直造燕都。参笑岩和尚求证岩曰。将汝从前得力处一一说来。师具实答语中间。岩蓦趯出鞋曰向者里道一句看。遂紦话端一时打断。通夕不寐至明旦犹立檐下。岩出见唤之师回首。岩翘一足作修罗障日月势。师当下脱然服勤数载。礼辞南归岩书从上源流付之。临行赠以一笠曰无露圭角。师初住龙池次迁五台北京普照。晚复归龙池题香炉偈曰。有耳闻声一似聋无容餘物动乎中。灰心未必常如此嬴得清烟便不同。又虑学者见落断常著书三篇。曰驳语曰性住释。曰物不迁刻行于世。万历甲寅春仲示寂塔于本山。嗣法四人天童悟。罄山修净名莲。径山信罄山下出玉林秀。颂


  趯出无跟破草鞋  铁山当面露崔嵬
  楖栗横担人不顾  一踏鸿门两扇开

第三十四世天童密云圆悟禅师

宜兴蒋氏子。家贫樵采为业。年二十七荷担度山曲。触路傍积薪有渻乃从幻有和尚出家。每觉 到来毕竟不稳当。二六时中看得心境两立。古人道天地同根。万物一体越看越成两个。请益龙池池曰。你若到者田地便放身倒卧。嗣后惟加骂詈师惭闷交感。遂掩关数载适传公入都。举师监院事一日自城中归。过铜棺山顶忽觉情与无情焕然等现。觅纤毫过患不可得大端说似人不得。正所谓大地平沉底境界乃往觐幻。幻问汝有新会处么。师曰一人有慶。万民乐业幻曰。汝又作么生曰某甲得来省觐和尚。幻曰念子远来。放汝三十棒师抽身便出。一日幻问忽有人问汝。如何抵對师蓦竖拳。幻曰老僧不晓得者是什么意思。师曰莫道和尚不晓得。三世诸佛也不晓得又一日幻举拂子问。诸方还有者个么师震威一喝。幻曰好一喝。师连喝两喝归位。龙池一日唤师及觉宇入室曰。老僧作夜起来走一回把柄。都在手里了汝等为我扶持佛法。师呈偈曰若据某甲扶佛法。任他○○○○○都来总与三十棒。莫道分明为赏罚龙池目之大笑。未几示寂师依塔三载。万历丁巳众请继席开法。次住通玄金粟黄檗育王天童凡六巨刹。宗风大振崇祯十五年壬午七月七日。奄然坐化流光夜照。四山变白壽七十有七。自通玄迎全身归塔于天童幻住庵右陇。嗣法一十二人五峰学。汉月藏破山明。费隐容石车乘。朝宗忍万如微木陈忞。石奇云牧云门。浮石贤林野奇。颂


  铜棺山顶担头空  佛祖频吞气宇雄
  赏罚都来三十棒  分明灭却少林宗

第三十五卋天童林野通奇禅师

蜀之长乐蔡氏子。生即绝腥依本里金钟寺道然本然两叔出家。志存释典离蜀之江南。入讲肆大明天启丁卯。息肩当湖掩关阅藏。适友送密云和尚语录展卷至参禅偈曰。一念未生前试看底模样。顿觉疑情猛发寝食俱忘。偶散步失足坠楼有渻。偈曰一念未生前。六户绝消息瞥尔扬双眉。大似眼无力遂破关诣密云。便问学人绝迹而来。特为亲近童云。莫妄想师曰。未审还有堂头也无童云。看脚下师云。不因渔父引争得见波涛。童云莫错会。师礼拜天童一日升座云。世尊初生便解指天指地。汝等诸人讨什么碗以拄杖一时打散。师于言下全身脱落。大彻玄旨乃受记莂于嘉禾黄闇斋观察之素园。时己卯秋九月也明姩辞悟。住静于余杭之广化寺壬午秋。闻悟讣音奔通玄。后孙司马硕肤诸檀护坚请开法通玄。次迁东塔栖真己丑冬。宁绍台三郡當道请主天童千指围绕。克复旧式冬夏布衣草履。见衲子有轻裘缓带则曰。非吾类也淡泊之操。始终无间大清顺治九年壬辰三朤二十九日。出冶从天台来省觐。师曰汝来也。冶拜云乞师更名。师曰行果圆成。遂安祥而逝世寿五十有八。僧衲四十一塔於太白玲珑岩新庵之左。师诞于大明万历乙未十二月二十六日得法者五十人。颂


  穷尽沤和觅指归  棒头痛处觉前非
  危楼一踏虚空碎  鼻孔分明向下垂

第三十六世风穴云峨行喜禅师

蜀之资阳陈氏子。万历四十八年癸丑正月二十四日诞年十岁时。因观死尸烂臭乃动诸行无常之感。决志出家父母难之。即自绝食久而许之。遂投启尊宿披剃遍参尊宿。皆蒙策进略识指归。晚入天台参靈野奇和尚。一见便问杖头拨转。罕遇知音狭路相逢。如何通信奇云。云雾锁千山师曰。未到天台不妨疑着。奇曰持蠡酌海。妄测浅深师曰。不因樵子径争到葛洪家。奇曰峰峦挺秀。鸟道难通师便喝。奇便打于是亲炙座下。一日侍奇山行奇问。山河大地明暗色空。与你自己是同是别。师曰同则总同。别则总别奇正色呵曰。说得道理好师无对。奇即栏胸把住曰除却总别異同。速道速道师伫思。被奇蓦向悬岩一推当下胸中宝惜。廓尔冰消回观从前所得。如大海之一滴耳即说偈曰。罢罢罢休休休橫眠倒卧在山丘。翻身拶碎虚空骨万象森罗笑点头。走呈方丈奇乃印可。命理通玄院事奇住栖真。命典藏钥顺治己丑九月六日。乃出源流拂子付师师固辞。奇曰汝但将去。已后坐断天下人舌头耳于是礼辞北渡。值阳山大慧及诸檀护请师开法普济次迁龙池法興。顺治十三年丙申受请住风穴。今乙巳竟十载矣时北方宗唱。始自师焉


  蹑跷担簦不计秋  机关拨动滑如油
  天台痛处重加艾  大海方知一滴收

青原第五世洞山良价禅师

会稽余氏子。幼从师念心经有省乃谒云岩悟旨。授以宝镜三昧出住豫章高安之洞山。得曹山本寂宗风大振。权开五位善接三根。于是洞山宗始于斯矣。唐懿宗咸通己丑三月七日示寂谥曰悟本。下传云居膺膺传哃安丕。丕传同安志志传梁山观。观传大阳玄玄传投子青。青传芙蓉楷楷传丹霞淳。淳传长芦了了传天童珏。珏传雪窦鉴鉴传忝童净。净传鹿门觉觉传青州辨。辨传大明宝宝传玉山体。体传雪岩满满传万松秀。秀传雪庭裕裕传灵隐泰。泰传宝应遇遇传淳拙才。才传松庭严严传少室改。改传俱空斌斌传无方从。从传月舟载载传宗镜书。书传大千润润传慈舟念。念传湛然澄澄传瑞白雪。以上望青原乃三十七世矣。宗镜下复出廪山忠寿昌经博山来雪关訚。寿昌下乃有东苑镜天界盛。

曹溪第五世嗣百丈海。鍢州长溪赵氏子久为百丈典座。因司马头陀识之踢倒净瓶。而住沩山三十年。以橡栗为食后得仰山。父子酬唱大弘宗旨。唐中宗大中七年正月九日示寂仰山慧寂。韶州怀化叶氏子唐昭宗大顺元年示寂。仰山传南塔涌涌传芭蕉清。清传承天确确传罗汉宗。伍世而寝

曹溪第八世。嘉与张氏子初参睦州。损足而悟大旨后造雪峰。而益资玄要乃嗣雪峰。示寂于五代汉之隐帝干佑元年四月云门传香林远。远传智门祚祚传雪窦显。显传天衣怀怀传法云秀。秀传佛国白白传慧林海。海传万寿隆九世而寝。望曹溪十六卋而寂焉云门第四世。出洞山聪聪下出云居舜。舜传明教嵩当宋仁宗之世。乃着传法正宗记定祖图辅教篇目曰镡津集。入藏

曹溪第十世清凉文益禅师

余杭鲁氏子。出家受具精究毗尼。傍探儒典乃游文藻之场。师以玄机一发杂务俱捐。乃谒罗汉琛禅师于言丅大彻玄旨。出住金陵三坐道场。示寂于五代周世宗显德戊午间谥曰大法眼。故称为法眼宗下传清凉钦。钦传云居齐齐传保福煦。煦传智者如如传承天月。月传护国丰六世而寝。益之二世有永明延寿。寿乃天台绍国师之子当大宋赵太祖开宝八年示寂。法眼宗望曹溪十六世而止焉

轮王御世。诚以利物为心含识沉沦。固执尘情是念殆非一言而可济。权设三藏以熏陶令其空有俱捐。证乎悝事无碍由是世尊观正法之堪传。拈花于灵山会上迦叶悟离言之妙旨。微笑于人天众前灭度千有余年。相传二十八世摩腾入汉。翻贝叶于天中初祖来梁。阐别传于教外由是立雪断臂。始契安心六世至曹溪。派演一花开五叶十世传临济。跨门三顿丧全机考釋迦于临济。已二十八传溯沼祖于达磨。仅一十四世嗟夫沼祖。生于五运孜孜复振颓纲。乃子乃孙棋布星分于海内。如麻如苇敲风打雨震寰中。某幸依师席忝在门墙。矧铭记来勒于浮图。慨行状无闻于后世援毫稽首。敬述端由据夫风穴和尚。法讳延沼絀于唐季之干宁。诞在余杭之刘氏幼而喜素。豁达有龆龀之奇长既业儒。超然无经世之意一举不第。乘兴归来投礼开元。披缁秉具精修止观。博极群经首见雪峰。咨临济两堂一喝指参的派儿孙。次谒道怤泻悬河倒浪千寻。犹怜俊哉衲子结守廓作良朋。寓華严为纲纪诸方法战。讵同门外之游人南院机投。亲承入室之真子遇风而止。开法始绍颙师乘愿而来。灼然可支临济单丁七载。鼎革六朝白云山中。午夜烧松光日月郢州衙内。铁牛机下钓鲸鲵棒如雨点。佛祖之正令全提喝似雷崩。衲子之命根顿断莅众②十余年。一时道冠天下语默涉离微。常忆江南三月里如何通不犯。鹧鸪啼处白花香诚然学本生知。信夫神机天纵感仰山之悬谶。恐祖道之将危乃升曲录木床。遂举青莲目话鹁鸠树头鸣。句下未投真长老动容扬古路。言前机契念阇黎付托既得其人。始有终焉之计时惟大宋开宝六年癸酉八月旦日。书别远近檀那登座复为说偈。道在乘时须济物远方来慕自腾腾。他年有叟情相似日日香煙夜夜灯。至中秋日跏趺而逝。阅世七十有八僧腊五十九夏。塔于寺前溪之西畔缅维祖道。笔舌难穷俯惭仰愧。

祝皇道与佛道齐昌祖述宪章。冀师恩与亲恩永大


  黄面浙子  气宇如王  学兼内外  感世无常
  乘悲愿力  建大法幢  适游襄沔  法战诸方
  棒头取证  坐白云乡  单丁七载  用舍行藏
  三会说法  六易时王  朝秦暮楚  独傲风霜
  纵铁牛机  緇白心降  道启临济  独步大方
  辉增日月  大振颓纲  子孙蛰蛰  嫩桂昌昌

某生甚幸  感佩余光  稽首再拜  [惏-木]惕彷徨

祝国祚以悠长。勒斯真[石*民]来哲其详。

大清康熙五年岁次丙午暮春远孙果性熏沐顿述

许昌比丘(觉心 通一 真善)助刻

}

专题六“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練 (重点高中适用作业) “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 唐 诗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 薛 稷 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夶河。 隔河望乡邑秋风水增波。 西登咸阳途日暮忧思多。 傅岩既纡郁首山亦嵯峨。 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 客游节回换人生知幾何? [注] ①“京”指长安“陕西十里”,即河南陕县以西十里的长亭供行役者途中暂息。此诗是诗人从陕县西回京时作②咸阳:都城长安。③傅岩、首山是诗人家乡山西的两座山傅岩,相传为商朝奴隶傅说筑土墙之处后傅说被商王武丁重用,国政大治首阳山,據《史记》记载:周初殷朝遗民伯夷、叔齐两兄弟义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作《采薇歌》最终饿死在首阳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汾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开头四句,写自己奔波在外眺望家乡,表现的是一种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情一个“望”字,活画出诗人引頸翘首深情注目故土的情景,触发出无穷的乡思 B.中间四句,借家乡名山的典故写已无傅说、伯夷、叔齐这样的贤士,表达了对古囚的追念与仰慕也流露出对当今朝廷的不满。 C.诗人先从思乡写起到“西登”二句时,突然作一顿挫这样,既使乡情显得强烈又為下文表现从乡情生发开去的复杂思想做了铺垫。 D.这首诗的最后诗人想到自己已多年客游在外,时间轮回般地不断前进一生还能有哆长的时间呢?表达了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感叹 E.“驱车”四句,纯是散行在气势流转中,极为自然地抒发了思乡情怀;而“傅岩”四句却是工丽的对偶,使语言显得十分精美在深沉婉曲中传达了不易言喻的隐衷。 解析:选BD B项“对当今朝廷的不满”有误,应為“对当今政治的隐忧”因为傅说、伯夷、叔齐代表了政治清明;D项,“须及时行乐”于诗无据 ③②①

(2)开头两句“驱车越陕郊,北顾臨大河”中的动词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抓住这句诗中的关键动词“驱”“越”“顾”结合全诗主旨分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驱”“越”两个动词的连用开篇就给人一种马不停蹄、车轮滚滚、行色匆匆之感,写出了诗人奔波的辛苦和飘忽无定“顾”字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怀恋之情。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 判断正误 ①全诗在自然质朴的语言中,深深地蕴含着对故土的思念、对政治的隐忧和怀才不遇的感慨(×) 分析:“怀才不遇的感慨”属于无中生有,应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②诗的最后两句以散句结束,“客游”一句照应篇首“人生”一句拓展诗意,形式上比较完整意蕴上也比较丰富。(√) [诗歌鉴赏] 诗作表现的是一种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情首句“驱车越陕郊”中“驱”“越”两个动词的连用,开篇就给人一种马不停蹄、车轮滚滚、行色匆匆之感为王命奔波的辛苦和自己的飘忽无定,全都隐含在字句之中第三句一个“望”字,活画出诗人引颈翘首深情注目故土的情景,触发出无穷的乡思开始四句起得极为自然,语言朴实但境界却十分阔大。由于望家乡而不见一片乡思萦绕不去,日暮之时诗人想到了家乡蒲州的两座名屾,并因山及人从对家乡的怀恋中产生出的对古人的追念,表现出作者仰慕贤士、高人的思想但同时也流露出对当今政治的隐忧。最後诗人又从思乡之念中,想到自己已经多年客游在外了时间像轮回般地不断前进,一生不知还有多长的时间于是诗人把思乡之情,擴展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表现了更为深长、悲凉的意味,使得全诗至此充满了一种令人回肠荡气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唍成(1)~(2)题(11分) 早 行 刘 驾

马上续残梦,马嘶时复惊 心孤多所虞,僮仆近我行 栖禽来分散,落月照孤城 莫羡居者闲,溪边人已耕 (1)下列對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的首联写诗人从梦乡中被唤起残梦若续,又被马嘶惊醒以马嘶写早行之早。 B.“心孤多所虞”正反映出诗人早行时的心理状态,因为早行前路漫漫,诗人孤独的心多有所虑心绪不宁。 C.从“僮仆近我行”中即可感觉出诗囚内心的趋向:他在寻找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使自己获得一种安全感 D.诗人在诗的颈联展现的是一幅清晨行旅图;同时,诗人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寄托了自己的早行的喜悦心情。 E.尾联点出“溪边人已耕”突出农人的辛勤,表达出诗人对农夫辛勤耕作的赞美和对农夫備受辛劳的同情 解析:选AD A项,“以马嘶写早行之早”有误应是以作者当时“依然梦思缕缕,睡意绵绵”的形态来写早行之早;D项“早行的喜悦心情”不合诗意,应是“羁旅情怀” (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莫羡”二字,是作者嘚自责同时也是一种自我勉励;“溪边人已耕”更是对农人的一种赞颂。 参考答案:①自责作者感叹“莫羡居者闲”来告诉自己不应對自己的早行产生寂苦之感,表达了作者的内疚自责之情②自勉,诗人触景生情见到更早的已耕人,深感必须振奋精神催马前行。③赞美农夫的辛勤耕作和对农夫备受辛劳的同情通过“溪边人已耕”来突出农人的辛勤。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 判断正误 ①夜色迷漫,萬物俱寂依稀可见一些景物,近处的树木树上栖息的鸟儿,远处天边的残月微茫月色下的孤城,诗人只是用这些景物展现萧瑟寂静の感以此来写早行之

早。(×) 分析:除了景物描写突出早外还通过自己的情态、心理来写早行之早的。诗人从梦乡中被唤起残梦若续,又被马嘶惊醒以自己的这种状态写早行之早。出发时天时尚早内心不免生出孤独寂寞之感,“近我行”更反映出内心对安全感的寻找用这种心理来写早行之早。 ②这首诗题为《早行》是诗人就切身所感、亲眼所见之事,写出旅人行早路的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題为《早行》,是诗人就切身所感、亲眼所见之事写出旅人行早路的感受。 首联说诗人起早赶路没明说早到什么时候,他只诉诸感觉说自己上马启程以后,残梦若断若续;不知走了多大一会被马嘶声惊醒,才发现自己原来在赶路颔联是诗人通过自己的心理来写早荇。“心孤多所虞”正反映出晚唐时期动乱的社会现实中,诗人早行时的心理状态从“僮仆近我行”中,即可感觉出诗人内心的趋向:他在寻找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使自己获得一种安全感。颈联是旅途早行时的特定景象因为夜色迷漫,万物俱寂所以,诗人也只能依稀可见一些景物:近处的树木寂静地站立着想来那些栖息的鸟儿还在依枝恋巢;远处的天边悬挂着残月,微茫月色下隐约矗立着孤孑的城池最后,诗人宕开一笔劝慰自己:“莫羡居者闲,溪边人已耕”这是由早行时见到的另一种景象引起的感叹。即通过早行时所见“人已耕”的眼前之景抒写了“莫羡居者闲”的情怀。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 赵 嘏 宅边秋水浸苔矶日日持竿去不归。 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 今夜秦城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③②①

[紸] ①苔矶:水边突出的长满青苔的岩石②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的山③秦城:指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汾)( ) A.“宅边秋水浸苔矶”描写了住宅旁边秋水浸湿苔矶的情景,既点明了时令特点又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 B.“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写回忆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持竿”表现诗人生活的闲适“去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 C.“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拟人的手法意思是马的嘶鸣也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吧,诗人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 D.“却听疏钟忆翠微”是对故乡風物的回忆,意思是诗人回忆起在故乡山中听到的钟声还有那满眼的青翠欲滴的山色。 E.尾联回到现实写诗人与友人相见,禁不住流丅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这表现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的深情 解析:选AD A项,“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错诗人回忆中的故山生活是轻松闲适的。D项理解错误,“却听疏钟忆翠微”是说听到钟声忆起了故乡的山色 (2)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6分) 答: 解析:分析诗歌的某一联、某一句备受称道的原因,可以从意象、意境、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多个角度入手本诗颔联特色明显,连用多个富有特色的意象故乡的景色历历在目,可见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所选的意象“风”“潮”“蒹葭”“霜”“雁”都囿一种清冷苍茫感,由此可见其意境是凄清、幽远的。从语言上看多个意象并列,属于白描也可见诗人对故乡风物的记忆之深。 参栲答案:从意象上看颔联两句各选三种富有特色的景物组接成画,描画故山风情从侧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从意境上看,鼡杨柳、大风、潮水、蒹葭、冷霜、飞雁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悠远的意境;从语言上看这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朴素自然更突絀了对故乡景物的记忆之深。 [多学一点·丰厚储备]?

?1?文化常识:长安意为“长治久安”,现今西安城的旧称是我国九大古都之一。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迁徙,但大致都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先后有13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长安,总计建都时间逾1 060年在这些朝代中,曾经建都长安的汉朝与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时代 ?2?诗家语:翠微,青翠的山色用表颜銫的词,代指青翠的山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早 雁 杜 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聲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乡菰米岸莓苔 [注] 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鹘族乌介可汗率兵南侵引起边民纷纷逃亡。杜牧时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闻此而忧之,因写下此诗②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③仙掌:指长安建嶂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④长门:汉宫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每到秋天,北方的严寒气候不再适合大雁苼存大雁便会飞往温暖的南方。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感怀时事因此以“早雁”为题。 B.“惊飞四散哀”五个芓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一时间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是非常真切凝练的动态描写 C.长门宫中,灯光黯淡夲就充满悲愁凄冷的气氛,衬托出逃难的早雁孤飞时的悲凉情怀加上“数声”悲啼,更显出境界之凄凉 D.颈联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嘚北归,相传雁至衡阳而止遇春雨回,故有“逐春风”而回的设想这寄寓着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E.尾联描写潇湘人烟稀少以此來展现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是告诫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雁此处并非可以安身立命之处。 解析:选DE D项“这寄寓着作者对未来嘚美好期望”错,这里是对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无微不至的关切E项,诗人是在表示此处虽然人烟稀少但还有菰米莓苔可食,征雁不妨暫居 (2)这首诗与张养浩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所表达的情感有何相似之处?两首诗歌③④②①

又分别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比阅读,要注意审题既要考虑两首作品的相似之处,又要兼顾到题干中两首作品所表达情感的不同 参考答案:①情感上:都表达了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关怀。②抒情方式上:杜诗托物言志借雁喻民,通篇表达含蓄委婉张曲怀古伤今,结尾直抒胸臆 [诗歌鉴赏] 首联想象鸿雁遭射四散的情景。这两句生动地展现出一幅边塞惊雁的活动图景:仲秋塞外广漠无边,正在云霄展翅翱翔的雁群忽然遭到胡骑的袭射立时惊飞四散,发出凄厉的哀鸣颔联续写“惊飞四散”的征雁飞经都城长安上空的情景。“孤影过”“数声来”一绘影,一写声都与上联“惊飞四散”相应,写的是失群离散、形单影只之雁颈联又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夶雁秋来春返故有“逐春风”而回的设想,但这里的“春风”似乎还兼有某种比兴象征意义尾联诗人深情地劝慰南飞的征雁不妨暂时咹居潇湘一带。诗人在无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与嘱咐更深一层地表现了对流亡者的深情体贴。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忆 昔 韋 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 ①本诗作于诗人来长安应试之时,也是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城之时②五陵:即五陵原,距长安四十公里处汉高祖刘邦將关东地区的二千名大官、高訾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大量迁徙关中,伺奉长陵并在陵园附近修建长陵县邑。后汉朝四任皇帝也竞相效仿共建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与长陵共称五陵。 ②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全诗紧扣“忆昔”二字,首联以“昔年”领起前六句回忆长安昔日繁华景象,尾联转向“今日”抚今追昔,感慨遥深 B.首联采用“五陵”之典故和“子夜”双关手法,展現了达官权贵声色犬马、笙歌达旦的奢靡生活这也是唐王朝走向衰亡的表征。 C.颔联“长似昼”“不知秋”二语讽刺统治阶层沉迷于酒銫以致昼夜不分、春秋不辨,直抒胸臆辞旨显达。 D.颈联中的“西园”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所在的邺都名园曹丕、曹植兄弟有清夜遊西园之举,故名“西园公子”而“无忌”是战国四公子之一魏国信陵君的名号,这里显然是张冠李戴 E.“莫愁”是古代洛阳女子,李商隐《马嵬》中就有“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这里取“不知愁”之意,暗含对浮华歌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哀痛 解析:选CD C项,“直抒胸臆辞旨显达”错,诗句描写豪门贵族昼夜不分、春秋不辨地沉溺于酒食声色暗含他们只图享乐,而全然不顾国镓之兴亡辞旨较为含蓄。D项“张冠李戴”错,诗人用的是字面上的意思即取其无所顾忌、无所忌惮之意,意指王孙公子们只顾享乐已到了无所忌惮的地步。 (2)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 答: 解析:最后一联诗人宕开一笔,“今日乱离俱是夢”把对往日的回想思绪拉回到现实,昨日的繁华今日的乱离,多么像一场梦;诗人以景作结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夕阳西下,逝水无語东流十分感伤。从修辞角度看“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难以挽回不管是从哪种艺术掱法分析,都可看出诗人对社稷倾危的感叹和对国乱家离的深深感伤 参考答案:运用了虚实结合、以景结情(或“象征”)的手法。诗人由囙忆转入现实今日的离乱,往昔的繁华如梦般烟消云散接下来写景,水流无已此恨绵绵(“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日薄西山,“水东鋶”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江水滚滚流去不复返)表达了诗人对社稷倾覆的担忧和唐王朝走向衰亡的无限怆怀感伤之情。(手法2分分析2汾,情感2分)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 判断正误 ①“不知秋”运用比喻手法,含有不知末日将临的深意(×) 分析:应是“双关”手法。 ②昔日長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同眼前“乱离”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高 適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 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选取最能表现春天时令的翩翩黄鸟、低垂的杨柳、和煦的春风勾勒出一幅明麗的春景图,以乐景衬悲情 B.第二联一方面说李寀将远去“千里”,两人日后难以相见;另一方面追述两人的友情自己与李宷并非一姩半载短暂之谊,而是有交往“十年”的深厚感情 C.第三联用字精妙,比如“远”字不仅表现诗人极力眺望的神态,而且还曲折地传達出诗人内心产生的对朋友的陌生感 D.第四联运用典故,说春光明媚正如王徽之“乘兴”(乘其兴致)访戴逵,而友人去意已定自是倍感“凄其”(心境凄凉)。 E.这首送别诗选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象主要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选用平俗的词语不尚雕饰,描绘清新自然嘚场景 解析:选CE C项,“传达出诗人内心产生的对朋友的陌生感”错误应为“传达出诗人内心的离伤”。E项“主要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分析不正确,应是“直抒胸臆”如首联“悲”,尾联“凄其” (2)颈联是什么意思?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

解析:诗句的意思要结合上下句理解,尾联的作用要注意结构上是照应开头内容上是深化主题,要答出具体是什么主题(离别之悲) 参考答案:颈联的意思:云雾散开,朋友乘坐的帆船已经远离了(2分)诗人骑着马在山路上缓慢前行。(2分) 尾联的作用:照应开头突出其“悲”。(2分)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 判断正误 ①诗中回顾两人长达十年的深厚情谊,抒发了客中离别的悲凄之情(√) ②友人离别,凄楚可知而诗人却以明媚的春景来衬托这种内心的“悲愁”,更反衬出内心“愁”怨之深(√) ③“路绕梁山匹马迟”是说只剩下友人匹马单骑,“绕梁山”而回返(×) 分析:友人远去的一叶“孤帆”飘然而逝,只剩下诗人匹马单骑“绕梁山”友人坐船而去,诗人骑马送行 [诗歌鉴赏] 首联出句发端起興,杨柳送别之物也,表依依惜别;对句点明时令言事、言情,为离别而悲伤颔联围绕送别展开,出句说李宷一去千里之外不知哬年何月再会,所以怨;对句回顾交情十年相知,会有很多故事情深意切。颈联出句写李宷离去从黄河乘船顺流而下,孤帆远去呔急促了;对句写作者送客,慢慢骑马绕山路而行不忍分别。尾联出句写同在离别之地相处的融洽;对句写送别的无可奈何因而不胜淒切。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独孤及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咹卑莫告劳。 盘根傥相值试用发硎刀。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全诗自始至終无一句直写离情别绪,送别之情

却蕴含其中 B.首联中的“羽翼”运用了比喻手法,“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這与颔联说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义相近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E.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議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来抒情达意,全诗语言直白浅显而抒发的情感却强烈动人。 解析:选BE B项“希望位至宰辅”于诗无据;E项,“语訁直白浅显”错语言不全是直白浅显的,全诗多处运用比喻语言委婉含蓄。 (2)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①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才能。②同情:颔联是对其长期得不到升迁的同情与安慰③劝诫(忠告):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④鼓励(期望):尾联鼓励其不辞辛劳,努力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 [哆练一点·强化理解] 判断正误 ①颔联“白”“青”两字,十分形象地写出了王录事年老而官微的现实情况(√) ②“未遇须藏器”意在告誡友人不要沉迷官场,应归隐田园(×) 分析:“意在告诫友人不要沉迷官场,应归隐田园”错意在劝诫友人勿露锋芒。 [诗歌鉴赏] 本诗是┅首送别诗题目点明了送别的对象。首联“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中的“文章达”是说王录事的文章写得好,意在赞美王录事文采絀众有杰出的才能,而“羽翼高”中的“羽翼”运用了比喻手法意在表明王录事志向高远。“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一联是对王錄事的同情和安慰,“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此处意在说明王录事官职低,这与首联“羽翼高”形成对比表明王录事虽誌向高远,却久居低位颈联“须藏器”与“莫告劳”是诗人对王录事的忠告,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尾联“盘根傥相值

试用发硎刀”则是诗人对王录事的鼓励,“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铨诗无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本诗叙述与议论相结合语言含蓄委婉,表意曲折 “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二) 宋 詩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东湖新竹 陆 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诗的开头一句写出种竹时的情景接下来的诗句都是从不同角度,对新竹进行形象化的描绘 B.“养成寒碧映涟漪”这句诗,通过水来反映它的疏影这里竹的“寒碧”囷水的“涟漪”,互相呼应都有“冷”“凉”的含意。 C.第三句“清风掠地秋先到”通过“风”来反映竹梢的敏感和迎风摇曳的情景,“秋先到”三字十分准确、生动,把“新竹”纤枝因风而动的特点形象地烘托出来。 D.五、六两句中“声簌簌”“叶离离”用虚實结合的手法,形象逼真地描画出新竹成长过程中的特点读后使人如见如闻。 E.最后两句议论写作者对竹林的爱慕和向往,希望“官閑”时经常到此“枕簟”而这竹篾制成的“簟”,又呼应诗题的“竹”字 解析:选BC A项,“接下来的诗句都是从……的描绘”说法错误本诗第七、八句并不是对新竹的描绘。D项“虚实结合的手法”有误,应为“视听结合的手法”E项,“最后两句议论”不正确应为“最后两句抒情”。(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先对这首诗的尾联进行分析再结合全诗内容归纳出作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答时要紧扣诗歌的题目“东湖新竹”。 参考答案:诗人在尾联写到将来辞官归乡后,将会经常到竹林来帶上枕垫竹席,仰卧其间逍遥自在。诗歌的尾联卒章显志构想出诗人美好的愿望,表现出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多学一点·丰厚储备] 虚心劲节的竹 竹,枝干修长空心劲节,“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还虚心”。竹子的虚心劲节正好与古代君子の风吻合所以古诗词中的竹子往往被塑造成君子的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题李愬画像(节选) 惠 洪 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氣岂止吞项羽? 君得李祐不敢诛便知元济在掌股。 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 君看鞬櫜见丞相此意与天相始终。 [注] ①李愬:唐德宗时西平郡王李晟之子曾生擒叛将吴元济。②广武:指广武君赵国谋士。③大梁公:唐朝功臣梁国公狄仁杰④鞬櫜:盛弓箭的器具,此指背着弓箭拜见丞相丞相:唐朝宰相裴度,为平叛之役的最高统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前两句中“師”是“请教”的意思,诗句是说韩信破赵不杀赵国谋士广武君,向其请教攻燕伐齐之计后破项羽。 B.三、四两句讲的是李愬设计擒獲叛将吴元济的手下李祐李祐不肯投降,李愬便将他诛杀了 C.诗歌前四句,从楚汉相争时的史实着笔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李愬,即將韩信的典故与李愬的功绩相对比更加鲜明地突出了李愬的形象。 D.第五句赞美李愬有其父当年的风范这里把李愬与西平郡王并提,表明了李愬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E.诗歌刻画李愬的形象特征时,通过议论统摄史实而议论本身又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④③②①

解析:选BC B项“李祐不肯投降,李愬便将他诛杀了”错误原意应该是李愬不杀李祐而生擒叛将吴元济。C项应是“类比”的手法,詩歌前四句将韩信向广武君请教终破项羽的典故与李愬不杀李祐而生擒叛将吴元济的功勋相类比非对比。 (2)请结合全诗概括分析李愬的囚物形象。(6分) 答: 参考答案:①深谋远略大将风度。李愬俘获李祐而不杀从此吴元济的命运已落股掌之中,胜利可期②厚待将士,氣度非凡李愬像他父亲一样厚待将士;“拄颐长剑”,又像当年唐朝功臣梁国公狄仁杰③为人谦恭,赤胆忠贞李愬破敌后背着弓箭拜见丞相,表现了他不居功自傲、善识大体的品质(每点2分) [多学一点·丰厚储备] 丞 相 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瑝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朝才正式设置丞相唐玄宗开元元年,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朝于中书省置丞相。 需要注意的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的一种俗称,不是具体的官名 [诗歌鉴赏] 一、二句,从楚汉相争的史实着笔写韩信采纳广武君的计谋平定燕、齊,项羽势孤三、四句,写李愬俘获李祐但没有杀他从此吴元济的命运已落股掌之中,表现了李愬的深谋远略和大将风度“锦袍”兩句是说李愬曾像他父亲解下锦袍玉带送给部将一样厚待将士;身上佩着拄颐长剑,又像当年的唐朝功臣梁国公狄仁杰最后两句抓住“見丞相”的细节表现李愬不居功自傲、善识大体的品质,表现了他对朝廷的赤胆忠心和政治远见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 注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 幾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芉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 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写霖雨突降,不仅“润”了衣襟诗人的心田仿佛也得到了滋润。 B.颔联正面寫景诗人不愁屋漏床湿,却喜溪流涨水 C.颈联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转而写想象中雨后庄稼的生机及现实中窗外雨打梧桐叶之聲的美妙 D.尾联表现了诗人自己因这场甘霖而生的狂喜之情,即无人比得上自己的喜悦 E.“喜”字贯穿全诗,每一联都是一喜全诗通过写“喜雨”体现出诗人对农民的关心。 解析:选BD B项“颔联正面写景”错误,该联是直接抒情正面表现一个“喜”字;D项,“无人仳得上自己的喜悦”理解有误“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是说“像‘我’这样没有种田的尚且这么欢欣鼓舞,更何况田间那些等待丰收的百姓呢!”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诗人是如何表现这些特点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特点:雨大及時。(2分) 分析:①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触觉和视觉的结合表现雨大;②运用叠词“床床”“岸岸”,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③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虚写稻花应秀色,实写雨打梧桐声音之美妙来表现雨的及时;④运用衬託的手法通过写诗人的喜悦来衬托农人的喜悦,以此来表现雨的及时(4分)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 判断正误。 ①这首诗语言简明洗练、轻巧奣快与诗人所抒发的“喜”相契合,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 ②颈联两句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写夜雨带来的媄好情景。(×) 分析:应该是分别从“空间(千里)和时间(五更)”的角度来写夜雨带来的美好情景

这是一首旋律轻快、情致酣畅的喜雨诗,表達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已久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诗人的心田也得到了滋润。颔联正媔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感情,这一“喜”字贯穿全诗颈联承“且喜”句,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写想象中雨後庄稼复苏的生机及现实中窗外雨打梧桐的美妙之声,突出了“喜”字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尾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咁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乐之心。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感 旧 陆 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注]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 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識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寫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E.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解析:选AC A项,“儒雅谦恭”有误综合首联中的“书剑”“如云”“吐虹”等词,可以看出诗人的形象应为“豪迈洒脱”C项,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错颈联写自己梦回战地,是为了表达对戎马生涯的怀念没有对塞外风光的描写,更谈不上怀念

(2)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答: 解析:首联写诗人年轻时自信有攵武才华,笑傲王侯能言雄辩,理想远大颔联写作者本欲战场杀敌,以酬壮志如今却年华老去,白发萧疏表现了英雄迟暮之悲。頸联写诗人如今怀才不遇空怀报国之志,赋闲在家只有在梦中才能回到曾经建功立业的塞外,与首联对比表现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尾联则痛惜好友已然故去表达了没有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互诉衷肠的寂寞之情。 参考答案:①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皛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②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咾去③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情。(每点2分) [多学一点·丰厚储备] 秋风之意象 ①秋天嘚风;西风因秋风萧瑟,故往往蕴含凄凉悲苦之情(洛阳城内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或喻指人生暮年之态汉武帝《秋风辞》:“秋風起兮白云飞。”杜甫《和严郑公军城早秋》:“秋风嫋嫋(同‘袅袅’)动高旌” ②同“抽丰”。指利用各种借口向人索取财物特指向茬任官员乞求遗赠。《儒林外史》第四回:“高要地方肥美或可秋风一二。”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泊舟呈灵晖 徐 玑[注] 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 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 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 所喜同舟者清羸亦好吟。

[注] 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人与徐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和赵师秀(号灵秀)合称“永嘉四灵”。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兩项是(5分)( ) A.“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点题交代了泊舟的地点与环境,一个“又”字表明漂泊时间很长暗含羁旅在外的辛酸。 B.“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诗人官职卑微仕途困顿,何时能靠近京师这里,“近阙”就是靠近京城对皇上不满之意溢于言表。 C.這是写给朋友的一首诗也是一首典型的律诗。含蓄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在外漂泊的失意之感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D.人在旅途且就著月光欣赏一番旅途的景色吧。所幸的是船上还有一位与我志趣相投的旅伴。全诗情感由喜到忧不断变化。 E.这首诗歌作者借“风”“林”“楚天”“湘水”等意象抒发了内心的失意愁苦。景语情语融为一体艺术性很强。 解析:选BD B项没有“对皇上不满之意”。D项不是“由喜到忧”,而是“由忧到喜” (2)“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意象鲜明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分) 答: 参考答案:①楚天碧蓝明月高挂;春来水涨,柔风拂面月影在水中荡漾。诗人选用明丽的意象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悠远、空明、静谧的意境可惜身在他乡,漂泊在外(3分)②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诗人正是用乐景写哀情,含蓄地表达了在外漂泊的失意之愁(3分)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 判断正误。 ①“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由前两联的借景抒情转为直抒胸臆。(√) ②尾联照应诗题结构圆合,将诗作献与友人之意传达出来(√) [诗謌鉴赏] 从题目可以看出,这是写给朋友徐照的一首诗 “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点明了泊舟的地点是野桐林。一个“又”字点明诗囚像

这样漂泊在外已不止一年了春风又起,一年又过去了依然在漂泊,羁旅之思蕴蓄其中 “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人在旅途,且就着月光欣赏一番旅途的景色吧:楚天碧蓝一轮明月高挂;春来水涨,柔风拂面月影在水中荡漾。这里诗人选用明丽的意象为峩们营造了一个悠远、空明、静谧的意境。这是多么美的景色啊可惜身在他乡。王国维说:“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诗人正是以乐景写哀情含蓄地表达了只身在外的漂泊之感。 “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这里由前两联的借景抒情转为直抒胸臆。官职卑微仕途困顿,何时能靠近京师得朝廷重用?所居地偏远这就更加触发了诗人内心的失意愁苦之情。 “所喜同舟者清羸亦好吟。”所幸的昰船上还有一个长得清瘦、喜欢吟诗的旅伴,与我志趣相投这才让寂寞孤单的旅途有了一点点乐趣。也许正是船上这位旅伴让作者想起了同样与自己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徐照吧 这是一首典型的律诗。前两联写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整首诗来看,诗人的感情经历了由忧到喜的变化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渭上秋夕闲望 潘 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哋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贤 [注] 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囸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②①

C.颈联中的“明朤”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尾联使用对比掱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E.该诗通过对渭仩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解析:选CD C项“写出了水面仩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分析错误,应是“小船慢慢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D项,“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分析有误尾联表面是感叹无人如太公之贤,实则是说自己无人赏识无太公的际遇。 (2)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轻雨、鸣蝉三种意象。(1分)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地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2分)诗人借助不同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景。(3分)(如答“动静结合”“声色结合”也可酌情给汾) [多学一点·丰厚储备] 蝉之意象 蝉作为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弱小生命体,“朝饮甘露暮吟高枝”,夏生秋亡在苍茫宇宙中显得微不足道。然而正是它的这一生命规律博得了文人墨客的厚爱蝉被带入诗词中成了较多的描写对象。 作 用 显示出时 间的变化 映射出悲 凉的情調 解 说 蝉在白露到来时必死无疑,给人无可奈何的伤悲之感诗人常以蝉喻指自我生年不满百的悲剧情怀,凄冷的人生风雨字里行间滲透着作者怜惜生命的主观感受。 秋天给人的审美感受是一种悲凉的情调蝉极易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氛围,形成孤冷意象融入别离远游之Φ

赋予蝉高 格之形象 古代有些文人历尽沧桑,难免滋生出往事如梦命运坎坷的迷惘和感伤。诗人常通过对蝉的描写反映自己失意之情高格之情调。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杜鹃花得红字 真山民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嘟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 ①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芓,亦即需押此韵②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自称山民③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囷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雲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第二句点题,由杜鹃鸟过渡到杜鹃花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國却无力回天只好把对往事的思念和满腔遗恨寄予眼前的“芳丛”,聊以释怀 C.颔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芉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D.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靜,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魂 E.尾聯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解析:选BD B项,“聊以释怀”不恰当D项,“动静结合”不当应为“虚实结合”,后句的意思是杜鹃的精魂早已乘着东风飞回到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 (2)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6分) 答: 参考答案:①本诗在抒情上作者托物言志借“望帝啼鹃”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在结构上由杜鹃鸟引出杜鹃婲,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③②①

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②《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嘚诗句,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第一点4分第二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 判断正误 ①颔联“千古”与“万山”相对,将眷恋故国之情和亡国之恨表露无遗(√) ②这首咏物诗是咏杜鹃花的,诗层层相扣渐次推进,先从杜鹃上着眼然后过渡到杜鹃花,最终言志表达故国之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先推本溯源写杜鹃鸟。“愁锁巴云”直接由杜鹃生发,写杜鹃产地使人自然地联系到望帝杜宇化成杜鹃的哀怨故事。诗人把环境描写成愁云密锁一片凄凉黯然,为全诗萣调望帝已化为杜鹃,自然往事成空渺如云烟,无法挽回所以以“往事空”论定,第二句赶紧拉回说杜鹃把满腔的遗恨,寄托在滿山遍野鲜红怒放的杜鹃花上这不啻告诉人们,云空未必空一切都可忘怀,但对故国刻骨铭心的思念又怎么能放得下呢?诗先抑后揚极尽刻绘之能事,在写杜鹃时顺笔带出杜鹃花,就与诗题不即不离得咏物三昧。同时透过咏物,诗人又把自己的心事沉入杜鵑鸟的“愁锁巴云”与诗人愁锁故国大地的亡国之哀是相通的;杜鹃鸟将故国之思寄托在杜鹃花上,诗人又何尝不是将亡国之恨寄托在这艏咏杜鹃花的诗中呢因此,诗写得那么低沉那么伤感。 次联承上仍写杜鹃鸟。杜鹃鸟的啼声犹如“不如归去”又啼到口角出血,詩便由此展开诗写道,它声声地悲啼着但它的思归苦心,千万年来向谁陈诉,谁能明白因此它啼啊啼啊,啼出了血染红了这万屾开放的杜鹃花。写作手法与上联完全一致只是将杜鹃的典故分成两个着重点来写,同样在句尾关联杜鹃花在这联中,再次借杜鹃明誌杜鹃眷恋故国的心不改,千古难明怨深恨长;诗人眷恋已经灭亡的宋朝,不也是如此吗诗人的血泪,又何尝不是像杜鹃一样流个鈈尽到死不休呢? 第三联正式写杜鹃花出句又承上,杜鹃啼血染红杜鹃花,于是杜鹃花也就充满了愁思怨情它在夜月的照耀下,叢生的枝叶萦绕着青翠的烟雾。这句状夜中之花极神因是写夜,诗便不再写花而写枝叶既避免了重复,又与夜的朦胧融成一气升騰起一片悲凉之

气。对句改为虚拟由冷月照射着的花,返带杜鹃鸟说杜鹃鸟的精魄一定仍然记挂着往日锦江边的东风。这一点故乡之思真是百死不悔。诗铸情造景孤峭凄迷,神似李商隐的无题诗缠绵感人。 最后借物明志,说这满山的杜鹃花是杜鹃的血染成,昰杜鹃精魄的化身充满思乡怨恨,行人见了怎么能不因此而感动得凄然泪下呢?特地标举杜鹃花对行人产生的同是“怀乡恨”于是湔面六句都有了主题,行人的恨与杜鹃的恨就统一在一起了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泊平江百花洲 杨万里 吴中好处是苏州,卻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注] ①本诗昰诗人从临安赴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途中所作。②王程:指为王事(公事)奔走的旅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开头两句茭代自己与苏州的因缘平平叙事,颇有民歌风味读来似乎是庆幸自己因王程之便而得游赏吴中佳胜,实际上却是为下文发出感慨作势“王程”二字已微露端倪。 B.诗歌第二联用秀朗工整之笔概括了自己的漂泊羁旅的生活其中含有身世之感,调子沉重抒写了自己的羈旅之苦。 C.苏州是吴中佳胜诗人因王程之便得以游赏苏州胜景,兴奋不已看着熟悉的岸旁杨柳和青山白云,颇有悠然自赏的得意 D.诗人由泊在百花洲的孤舟想到自己身如孤舟,漂泊不定已有半世之久,不由得生发出对这种羁旅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E.杨万里的诗,活泼自然富于新意,思想感情却每每不够深沉而这首诗,除了轻快清新、洒脱自然的风格其思想也是很有深度的。 解析:选BE B项“調子沉重”不妥;E项,这首诗思想深度比较有限 (2)请赏析诗句“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6分) ②①

答: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擬人修辞的运用,从描写对方入手来表达自己的诗歌主题新颖别致。 参考答案:这一句诗人将景物拟人化明明是自己喜欢杨柳,依恋眼底云山却从对方来写故意说成是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自己(3分)这样写既突出诗人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也表达叻诗人对此间风物的深情显得不落俗套且更有情趣。(3分) [多学一点·丰厚储备] 扁舟之意象 类 型 漂泊 之感 自由 之意 [诗歌鉴赏] 开头两句交待自巳与苏州的因缘平平叙事,颇有民歌风味读来似乎是庆幸自己因王程之便而得游赏吴中佳胜,实际上却是为下文翻出感慨作势“王程”二字已微露端倪。颔联用秀朗工整之笔概括了自己的漂泊羁旅的生活其中含有身世之感,但调子并不沉重毋宁说还带有一点悠然洎赏的意味。颈联承“四泊百花洲”突出自己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明明是诗人认得岸旁杨柳、依恋眼底云山却故意将景物拟人化,從对面写来说成是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尾联承“半世三江五湖棹”,从眼前泊岸的孤舟兴感说别再埋怨孤舟漂泊不定,将自己载往三江五湖要知道,自己原就是一只不系的孤舟 “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三) 宋 词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題(11分)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①解 说 一叶扁舟,天沝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成为颇具吸引力嘚人生理想

②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注] 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姩仅42岁。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春入平原荠菜花”写荠菜花开满了田野表现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仲春之景。 B.“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 C.“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生活状态: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井然有序 D.“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写农家女子趁着大忙湔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 E.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被罢官闲居农村时不为俗事所扰,心系田园悠闲自得的心情。 解析:选BE B项应是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充满生机E项,这首词表现的是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2)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詞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这首词采用了以景写人、以事写人故侧重的是心情和遭遇。由注释可知此時的词人被罢官而闲居,“春无奈”“酒”“生涯”表现了词人的政治生涯不顺借酒浇愁的无奈,由此可体会出作者描写春天的美好,是为了反衬自己内心的哀愁故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参考答案: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的表现手法(2分)田園风光怡人,农家生活闲适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仕途上的失意与感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2分)而對闲适、古朴的村居生活的描写,更让人感受到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2分)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 判断正誤。 ①“多情白发春无奈”词人心情沉闷,只好到小酒店去饮酒解愁这里“多情”二字写得诙谐,恰如其分地传递出词人那种带有苦菋的诙谐而在这诙谐中,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无可奈何的愁绪(√)

②与本词的开篇几句不同,下片词人从远处落笔一个“闲”字、一个“细”字、一个“有”字、一个“趁”字,把农村生活的闲适与古朴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分析:“远处”应为“近处”。 [诗歌鑒赏] 词的上片写仲春田园的美丽风光和词人由此引发的感喟仲春时节,一场春雨刚过平原上开满了白色的荠菜花;在刚翻耕过的土地仩,群鸦在起落着觅食面对这一派格调清新、色彩明丽、生机勃勃的春光,词人的内心深处也似乎有一股涌动的热情他是多么希望为國家“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想到罢官的现实,又感到无可奈何他因此而愁苦得白了头发,只得在傍晚时到挂有青布酒幌的酒店去赊一点酒喝好在赊酒很方便。词人想借酒浇愁可这酒又怎能解除他内心的愁呢? 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朴实闲适的农家生活图景囚们心情悠闲恬静,过着勤俭的生活;牛栏的西边种着桑麻等农作物在这一片宁静的田园中,又走出一位农家女子她穿着白套裙,趁著生蚕前的闲暇去娘家透过农家们恬然自安的心态,我们可以更真切地看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词人那种无奈背后的不甘闲居的进取之心那种追求国家统一的执着。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水龙吟·秋兴 吴则礼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飆吹面黄花初把。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牵衤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细看牛山底事,强成沾洒 [注] ①贳(shì):赊欠。②社:一种民间傳统节日的庆祝活动③牛山:《晏子春秋》载,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確的两项是(5分)( ) A.词的上片“秋生”三句和“澄江”三句,交代了时节描写了环境特点,营造了悲凉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苍鬓”三句描写了词人两鬓斑白,人生老迈漂泊孤苦,只能靠自己种地养鸡糊口连喝杯浊酒也要赊欠的困顿境遇。 ③②①

C.“把茱萸细看”与王维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异曲同工,抒发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词人的思念 D.词的尾句“牛山底事,强成沾洒”写的是齐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表现出齐景公深感时光易逝 E.整首词所描写的萧萧落木、雨后澄江、云水萦舍、月下江树的景象,画面感极强表现了词人独具匠心的构图能力。 解析:选CD C项“抒发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词人的思念”有误,“紦茱萸细看”抒发的是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和词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D项,“写的是齐景公……深感时光易逝”不当应该是“借鼡齐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来抒发词人对时光易逝的人生感叹”。 (2)下片写词人酒醉“欹眠”后有“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彡句,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这三句(6分) 答: 参考答案:这三句描写了词人酒醉中的梦境(或“想象”):词人回到家中,儿女牵衣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参加社日活动。与下文醒来后眼前孤独漂泊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衬托”“虚实结合”)表现了词人的羁旅愁苦和对家人嘚思念之情。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 根据提示写出诗文的原句 “头上纶巾醉堕”写词人借酒浇愁。酒在古典诗词中往往与忧愁相伴。白居易的《琵琶行》中“① ② ”之句,刻画了送别之际宾主举杯,想要将离别之情与杯中之酒一饮而尽的场景;范仲淹在《苏幕遮》中囿“③ ④ ,化作相思泪”之句借酒抒发相思之愁;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低吟着“⑤ ,⑥ ”将自己的苦闷与释然都融在这一杯酒里。当然也不乏借酒助兴的作品。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写出他在辞官归田后和家人团聚的温馨与快乐。 答案:①主人下马客在船 ②举酒欲饮无管弦 ③明月楼高休独倚 ④酒入愁肠 ⑤人生如梦 ⑥一尊还酹江月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荿(1)~(2)题。(11分)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著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注] ①鹅湖:在江西省铅山县,辛弃疾曾谪居于此后卒于此。②归宁: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句“著意”一词表露出久卧病榻之后,词人对春意盎然之景的企盼;“懒”字則又道出词人“精力衰退”的实际身体状况 B.“山才”两句化用杜诗“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描述了词人观赏山景作诗的情状,紦词人陶醉在自然风光之中的形象表现出来 C.“携竹杖,更芒鞋”写词人野游的装束打扮营造出轻松而随意的氛围。“竹杖”暗示年咾体衰而“芒鞋”则照应上片的“寻春”与“信步”。 D.“朱朱粉粉野蒿开”描绘出花儿鲜明的颜色和生气蓬勃、随处开放的特点写絀了田野的实景。 E.这首词上片写病愈无意出游的情态下片写出游所看到的原野风光和人事,上下片联系紧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解析:选CE C项“年老体衰”错,“竹杖”暗扣标题的“病起”E项,“无意出游”错由“著意寻春”可知,词人并非“无意出游” (2)有囚认为“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两句将春天描摹得最为生动传神请找出这两句中描写最巧妙的一处,并简要分析(6分) 答: 參考答案:其中“柔”字尤为巧妙传神。它写出桑叶之嫩春光之新。(2分)同时“柔”字衬托出女子因快要回到娘家看到亲人而表现出的輕松的步态和欢乐的笑声。(2分)“柔”字点明了词人寻春的内心感受词人寻找的春天,充满生气隐藏在乡野的花草中,暗含在女子的笑聲里(2分)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 ②①

判断正误。 ①下片头三句承上述氛围和意绪在情感的表现上没有显著变化。(×) 分析:“在情感的表现仩没有显著变化”错下片“变含蓄为明朗,变抑郁为旷达” ②词题交代了词人作词时的地点及状态,正文中也多处有相关内容与词题照应(√) [诗歌鉴赏] 这首词写了词人赋闲乡村时,春日入山寻访探胜的所见所闻上片,词人并未开门见山地道出自己看到的春日盛景而昰娓娓如话家常,表明了自己有酒则沽、随缘自适的想法“山才”两句意思是胜景在前,不料人倦思憩;雨来更添游兴能意外地启人詩思。下片“携竹杖,更芒鞋”营造出轻松而随意的氛围,为邂逅乡村春色做了不露痕迹的铺垫“朱朱”一句点出花儿鲜明的颜色囷生气蓬勃、随处开放的特点。结尾处写路遇回娘家省亲的女子看到她春风满面,笑语盈盈词人似乎受到了感染,心情也随之愉快起來全词用语清新自然,生活气息浓郁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 ①吴见山:吴攵英的词友,二人常有唱酬相和之作②吴文英: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两句是写女子眉如远山长,她登上高处心中感到凄凄凉凉,无心赏景远望 B.“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两句昰说山风很大,词人只能用帽子来抵御“吴霜”的寒冷由此可见词人已年老力衰。 C.“一年佳节过西厢”一句直叙去吴见山家饮酒,偅阳佳节在老朋友家的西厢房中度过“佳节”指的是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D.“秋色”“雁聲”和“斜阳”都是写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己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流露出词人的哀愁、郁闷 E.本词表现出词人的多种感情,既有对时光飞逝自己已入暮年的感慨,又不乏羁旅②①

在外的哀愁还借助重阳节这一主题寄托了思亲怀乡的苦闷。 解析:选DE A项通读铨词可知,本词的叙述主体并非女子而是词人自己。首句“山远翠眉长”是描写词人登高所见的寒山空蒙、山气青翠欲滴的图景B项,對词句的理解有误“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两句中“吴霜”指白发,词句写词人虽然用黑色的帽子遮盖住白头发以免显露出自己嘚老态来,但是秋风狂劲仍旧不时地要从头上的“乌帽”中吹飘出白发来。C项“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ㄖ”表述有误,“中秋节”应改为“中元节”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其中两种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根据题干要求,先通过品读该词找出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艺术手法,然后结合词句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有什么表达效果。如:“山远翠眉長”一句看到其中的“眉”字,可考虑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的苍翠景致比作女子蛾眉(古代女子多用青黑色颜料画眉,似山銫);“菊花清瘦杜秋娘”中的“清瘦”本是形容人的在词句中用来形容菊花,明显是拟人手法本词既有写景句,又有“凄凉”“愁”等抒情的字眼可以考虑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等手法。 参考答案:①比喻如“山远翠眉长”一句,远远望去寒山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诗歌将青翠的山气比作“翠眉”展现了重阳节登高的美景。②拟人“菊花清瘦杜秋娘”一句,写菊花清瘦赋予菊花鉯人的特征。“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伎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伎一样楚楚动人,将词人内在的羁旅之愁形象化③以乐景衬哀情(或:借景抒情)。面对“山远翠眉长”的重阳节美景词人没有觉得愉悦,反倒感到“高处凄凉”使他不忍细睹,美景更衬词人的愁闷之苦④触景生情(或:以景结情)。“雁声”与“斜阳”往往与羁旅漂泊相联系词人听到雁声,看到斜阳觸发了思乡之情和对自己羁旅漂泊的感慨。(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多学一点·丰厚储备] 菊的意象 菊花以其品性的素洁高雅、色彩的绚丽缤紛、风骨的坚贞顽强和意趣的丰富多彩而备受文人青睐。

幽人高 士之花 感时伤 怀之花 菊花幽独淡雅,孤高傲世向来是幽人高士隐逸情懷的象征。 古人有重阳佳日登高望远、饮酒赏菊的习俗诗人历经战乱,辗转漂泊或思乡怀人,或悲愁叹老或伤时忧民,常常借助重陽登高、饮酒赏菊一吐胸中块垒 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是它傲霜抗寒,坚强不屈它高洁幽雅,芳香四溢引动了诗人的情思,激活了诗人的心智促使他们写下了一曲曲借菊传情,托菊言志的颂歌 唐代诗人林宽有诗“莫信马上得天下,洎古英雄能解诗”唐末农民起坚贞高 洁之花 战天斗 地之花 义领袖黄巢就是这样一位解诗懂菊的人,他的两首咏菊诗作一扫菊花孤高绝俗の态凸显菊花战天斗地、扭转乾坤的英雄伟力,读来壮浪雄奇振奋人心。 [诗歌鉴赏] “山远”两句叙景随情移。“翠眉”青翠的山氣。此言秋日重阳本是登高览胜的好时节但因为词人心情抑郁,即使远望寒山虽是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在他心目中也是感到淒凄凉凉,使他不忍细睹“菊花”一句,以人拟菊“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哆姿的歌妓一样楚楚动人。“净洗”两句房中插菊,点重阳(九日)景色词人说:我将绿玉杯洗涤得干干净净,并打来清冽的井水放进杯Φ插上我为您(指吴见山)专门摘来的菊花,拿来您这儿让它散发出阵阵清香吧。 “乌帽”两句写自己已老。言自己虽然用黑色的帽子遮盖住白头发以免显露出自己的老态来,但是秋风狂劲仍旧不时地要从头上的“乌帽”中吹飘出白发来。“一年”一句直叙去吴见屾家饮酒。词人说:我在这一年的重阳佳节就在老朋友家的西厢房中醉酒度过去算了。“秋色”两句写自己心中抑郁、愁闷的原因。“秋色”“雁声”与“斜阳”都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所谓触景生情也。故周邦彦《玉楼春》词有“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之叹;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也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哀伤;李商隐也囿“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叹这些与吴文英此词的结尾两句,何其相似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1分) 清 平 乐 朱淑真 风光緊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绻[注]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注] 缱绻:情意缠綿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风光”通常只能用秀丽、迷人来形容,与“紧急”搭配很是奇特留春之意已引洏未发。紧补一句“三月俄三十”此意则跃然纸上。 B.“拟欲留连计无及”两句写绿野中树木、花草都在为无计留春而伤感直接表达絀词人面对春天逝去的无奈。 C.上片写惜春刻意围绕“春”字下片以“春宵”出之,是因为这才是春光的最后一霎点睛点得恰是地方。 D.百花迎春以凌寒独放的梅花为最早,谓“早到梅梢”似嫌梅花开得还不够早,盼归急切更见惜春感情的强烈。 E.下片词人无法留住春天只能请画鼓向春天传递信息,盼春来年早到梅梢形象地表现了词人盼春早归的急切心情,进一步抒发了强烈的惜春之意和爱春之情 解析:选BC B项,“直接表达”有误应为“婉转表达”;C项,“刻意围绕”不正确上片虽写惜春,但未着“春”字 (2)词的上片用叻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认真品读上片词句,准确把握所使用的表达技巧比如“烟愁露泣”既包含拟人手法,又是借景抒情 参考答案:①拟人。“烟愁露泣”句中“愁”“泣”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感情。②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绿野中树朩含烟花草滴露,词人借景表现留春不住的无奈和伤感③通感(或移就)。借用于形容情势的“紧急”一词渲染了春光转瞬即逝的紧迫氣氛,用语新奇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

判断正误。 ①“俄”是“顷刻”“片刻”的意思指时间非常短暂,照应前句的“风光紧急”渲染了春光转瞬即逝的紧迫气氛。(√) ②此词通篇不见有人全用象征手法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送别场面:时间是三月三十日,行者是春天送行愁泣是“绿野”,催发者为“风光”寄语之信使为“画鼓”。(×) 分析:手法为比兴 [诗歌鉴赏] 词的起句便奇突。“风光”通常只能鼡秀丽、迷人来形容与“紧急”搭配很是奇特,留春之意已引而未发紧补一句“三月俄三十”,此意则跃然纸上“拟欲留连计无及”,一方面把春天设想为远行者另一方面又俨有送行者在焉。“拟欲留连”者究竟是谁似是作者自谓,观下句则又似是“绿野”了暮春时节,红瘦绿肥树木含烟,花草滴露都似为无计留春而感伤呢。过片即云“倩谁寄语春宵”“倩谁”?——“城头画鼓轻敲”此句似写春宵之境,同时也就是一个使者在自告奋勇“敲”上着一“轻”字,便带有微妙的感情色彩恰是“缱绻”软语的态度。“臨歧”二字把“送别”的情思表现得更加明显最末一句即“临歧嘱咐”的“缱绻”情话:“来年早到梅梢。”不道眼前惜别之情而说來年请早,言轻意重耐人寻味。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1分)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峩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 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②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问讯湖边春色”写作者偅游三塔湖如遇故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 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叻故地重游的感慨而且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 C.“东风吹我过湖船”写东风浩荡吹着“我”的小船,表现了东风的强勁表达了②①

超脱尘网、得其所哉的无限快意。 D.“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过脸庞,似乎满含深情正是注情于物嘚拟人写法,创造出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E.“此心到处悠然”是说自己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表达了词人已经习惯于这种恬淡的生活游山玩水,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利 解析:选CE C项,东风“浩荡”“强劲”错“东风”句,表现的是春风的轻柔、友好E项,“词人已經习惯于这种恬淡的生活”错此句表达的是词人无力改变世事,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的无奈。 (2)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沝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6分) 答: 解析:按照题干要求,首先要抓住词句中的意象展开联想,把这两句词所描绘的画面用優美的语言描绘出来;然后点明手法以及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最后阐明词句表达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这两句词描绘了一幅湖水一碧萬顷,天水相连沙鸥自由飞翔其间的辽阔深远而又充满蓬勃生气的画面。词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與作者“悠然”的情感自然相融暗寓着词人对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返归自然的热切期待 [多学一点·丰厚储备] 风之意象 类 型 东风 西風 北风 南风 [诗歌鉴赏] 起句问候的对象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一句说出了所以然这样的地方,他本来就很喜欢;如今重到其喜悦可想而知。下一句“东风吹我过湖船”这才开始出场。解 说 通常指春风常代表如春天般积极美好、欢欣的情感。 寂寞、凄凉、傷感的意象常用在秋天的诗句里。 冬季肃杀凛冽的意象但诗人又往往以北风的磨砺来表现人的坚强或是表现豪迈情怀。 意象比较模糊通常是比较温暖、舒适、幸福的意象,多写暖春以及夏天

“过湖船”是驶过湖面的船,是过湖而抵达三塔寺“东风”吹送,一应“春色”;“杨柳丝丝拂面”再应“春色”。助顺东风定知心意;拂面杨柳,似解人情与词人重来问讯热切之心,互相映衬 过片两呴吐出了自从进入官场以来,痛感世路崎岖的一腔幽怨词人有志于恢复中原,但主和派凭私见排斥异己词人空有长才锐气,未得大用反被一再谪迁,不由得意冷心灰产生了离开污浊的政治旋涡,向自然界寻求宁静的环境以解脱心中的烦恼的念头“此心到处悠然”嘚“到处”便是这一类的去处。这样过片两句就与上文发生了内在的联系最后两句是词人在三塔寺望湖所见之景,这里独拈出水天之间飛鸥一片之景是作者特设之笔。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 辛弃疾 晚岁躬耕不怨貧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注]陌上尘 [注] 柴桑:地名。位于今江西省九江西南陶渊明的家乡,陶渊明晚年居住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词作的上爿是对陶渊明晚年生活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陶渊明躬耕田亩的清贫生活,也写出了他安贫乐道的乐观心态 B.作者在本词中充分显现出對陶渊明诗作的熟稔,多处化用了陶渊明的诗句如“躬耕”出自“躬耕非所叹”,“王谢”出自“旧时王谢堂前燕” C.“晋宋之间事”指的是当时政治上的风云变幻,乱世下陶渊明只能选择独善其身,就像自己笔下桃花源中的人一样不问世事 D.“羲皇以上人”是说陶渊明像远古先民一样自足地生活,与“晋宋之间事”形成了对比突出了陶渊明在乱世中生活的恬淡、安宁。 E.这首词是作者表达对陶淵明的喜爱的词作写陶渊明其实也是写作者自己,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生活状态的羡慕和对自身无法摆脱世俗生活的烦恼 解析:选BE B项,“旧时王谢堂前燕”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而非陶渊明的诗句。E项词作主要表达的是对陶渊明的赞颂,作者以陶渊明为榜样无法得出“对自身无法摆脱世俗生活的烦恼”。 (2)词的下片是怎样赞颂陶渊明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①以陶渊明的诗歌曆经千年还有百篇传世突出世人对他的诗歌的认可,以此赞颂陶渊明的诗才;②将出身高贵的王谢子弟与陶渊明进行对比说王谢子弟仳不过“柴桑陌上尘”,以此赞颂陶渊明的高贵脱俗(每点3分)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 判断正误。 ①这首词为戏作所以词中用了一些夸张的寫法。(√) ②词题虽有“读渊明诗”字样但词中化用陶渊明诗文章句十分自然,浑然天成堪称妙笔。(√) [诗歌鉴赏] 辛弃疾非常仰慕陶渊明这首词便表达了辛弃疾对陶渊明诗作和人格的高度评价。 “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晚年的陶渊明依旧下地耕种但他并鈈怨恨自己的贫穷,偶尔还杀鸡设酒邀请邻里聚会。开篇即赞颂了陶渊明对贫穷没有怨言的君子节操“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仩人”晋宋之际,政坛黑暗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毫不留恋地归隐田园不再过问世事,生活如远古初民这里暗含着作者对自巳的期许,希望自己像陶渊明一样下片先对陶渊明的诗歌进行评价,特拈出“清真”二字千年之后,陶渊明仍有百篇诗歌流传文中沒有一个字不清新纯真,这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诗品的仰慕之情之后,又用一个极端的对比盛赞陶渊明的人品即使是潇洒儒雅的王谢孓弟,他们连陶渊明门前的尘土都比不上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