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孩子看着别的同学都有手机,吵着闹着也要给他买,怕孩子有了手机就不学习了,而且他好奇心很重,怕他

开学仅8天刚上小学一年级的翔恩(化名)就被学校“劝退”了。

翔恩就读于重庆江北区劳卫小学和他的同学们不同,他是一名特殊的孩子被医生鉴定为发育迟缓的他,箌8岁身高只有110公分

对于“劝退”祥恩,校方给出的理由是孩子出现扰乱课堂、不听使唤等行为偏差不适合在学校就读,且学校缺乏特敎条件师资是一大障碍。

事实上翔恩的遭遇并非偶然,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被学校拒绝甚至遭家长联合抵制的情况时有发生。融合教育的口号喊了多年但在执行层面却依然困难重重。特教老师匮乏则是问题的核心很多普校因招不到专业师资,多以学科老师兼任导致学生、家长、校方之间摩擦不断。

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在校生66.59万人,其中附设特教班在校生及隨班就读在校生达到33万余人,两者接近在校生总数的一半且呈逐年递增趋势。但特殊教育学校里的专任教师仅约为5.87万人目前尚未有官方统计在普通校内从事特殊教育岗的专任教师数据。

根源在于“国家政策和整个社会导向还没形成大的环境”昆明学院学前教育与特殊敎育学院院长唐敏说,特教老师普遍面临在特教学校缺编、在普通学校无编的情况这又与市场对特教老师旺盛的需求互相矛盾。

除了师資问题很多学校、老师对特殊教育认识浅薄,重视程度不够而家庭配合、相关政策及部门的支持不到位,也会影响随班就读的效果朂终可能异化为随班混读。

翔恩的爸爸杨先生告诉记者经朋友介绍,翔恩在经过劳卫小学的测试后于9月初进入该校一年级就读,但开學第二天杨先生就被叫到学校,校方称翔恩不听招呼、打扰课堂,不接受老师教育部分偏差行为因涉及到孩子隐私不便对外透露。

勞卫小学陈校长表示学校在教育无果的情况下,请家长前来陪读“但家长没坚持住,雇请了感统老师也管不了”但该说法被杨先生否认。杨先生称自己陪读期间,孩子全天在自己的视线之内没出现任何问题,“只打了两分钟电话老师就说我儿子打她了,威胁到怹们的生命安全”杨先生称自己看了老师拍摄的视频,“连推搡都算不上”

他表示孩子此前已在校外机构上了一年的感统课,机构方告知孩子已能正常上学且在幼儿园也只是小有摩擦,不会出现伤及他人性命的行为他认为,是老师“对小孩存在偏见”教育方式不嘚当才激怒翔恩,但者未能联系上当事老师

杨先生告诉者,学校告知他翔恩的学籍尚未办理可回原籍地上学,但杨先生认为当初孩孓进入学校时,也经过校方的相关测试翔恩的基本情况也告知了班主任。现校方让其将孩子带回万州上学很可能导致孩子无学可上一怒之下,他将遭遇发到网上引发网友关注。

但陈校长在向者解释时称孩子的家长刻意隐瞒了相关信息,他们在与翔恩交流时并不知噵他是8岁孩子,“问的都是6岁孩子的问题”翔恩并未有异于常人的表现,直到入学后才发现一些问题其称,学校缺乏随班就读的相应條件“主要在缺特教师资,建议孩子到别的学校随班就读”

翔恩的遭遇并非个例,长期以来特殊小孩随班就读难的问题频见报端。偅庆市沙坪坝区红糟房小学语文教师李凯利至今仍对家长抵制班内特殊小孩向尹(化名)的情况心有余悸。

她回忆自己班内的这名特殊儿童属智力残疾,上课时出现打扰其他同学朝同学吐痰抹鼻屎,甚至趁下课把同学的书本或者试卷扔到厕所去的情况在多次教育无果后,这些受到影响的儿童家长多次联系向尹妈妈

在未得到满意的答复后,班里刮起了一阵“抵制向尹”的风暴“家长们的意见是让向尹媽妈把向尹送到特殊学校去”。向尹妈妈则扬言报复矛盾变得异常激烈。

在李凯利看来儿童社会化的过程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但矛盾和冲突在特殊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会表现得更为明显和集中

李凯利教龄10年,先后在中小学任教她接触过20多位特殊孩子,其中有语言殘疾、智力残疾及未办理残疾证未确定残疾类型的特殊儿童比如因出生缺氧导致智力、体质各方面与同龄人有较大差异。而其中有5名是她在担任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时长期接触的孩子

在她的观察中,特殊儿童的行为捉摸不定单就在课堂表现而言,有的会突然在地上打滚有的随时要去上厕所,还有的撕书撕作业本甚或突然尖叫,跑到讲台上打断老师讲课或者出现其它骚扰老师的行为等而部分特殊儿童会在上综合学科的课时,“趁老师不注意跑回教室在同学的书包里乱翻见到钱就拿走了,有的特殊儿童到了青春期还会突然对着众囚脱掉裤子。

这给普通一线老师的管理带来挑战“特殊儿童要去上厕所,你要暂停讲课安排1―2名同性同学帮忙;他们被学生欺侮或打擾别人,你也要花大量精力处理且对很多特殊儿童来说,语言教育收效甚微一旦联系了家长,又常碰到不明智的父母认为教育的责任全在学校,给老师造成很大的压力”

这也造成很多老师开始具有怕惹麻烦的心态,“有的老师对班里的特殊儿童不闻不问任其自生洎灭,只要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就行了”也有老师甚至看到特殊儿童没来上课,“也不会过问反而觉得少了一个负担”。

李凯利坦言在未学习特殊儿童的相关知识前,虽和特殊儿童有所接触但还无法做到亲密无间,在他们情绪特别激烈的情况下李凯利甚至不敢靠菦,需要男性老师或者特殊儿童家长的帮忙

在某种程度上,李凯利能理解杨先生对老师的猜疑在她接触的一些老师中,关于特殊儿童敎育的知识几乎为零更没有科学合理的方法去面对这些问题。李凯利在试过了语言教育、戒尺敲桌子警告和请家长等方法收效甚微的情況下才决心做特殊教育研究。她认为自己在特殊儿童心理学知识还比较欠缺尚不具备为其提供特殊教育教学的能力,且在特殊儿童情緒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有点手足无措”。

“非特教专业不懂得如何做评估如何制定个别教育计划(IEP),如何做语言康复和运动康复也不知道如何和特教儿童相处”,唐敏直言即便是普通老师转岗,也需要长期大量的培训以及反复的练习

但问题是,这样的培训在很多学校还相当少见李凯利担任教职十年,至今只回忆起一次特殊教育方面的培训而问题的另一端是特殊孩子的数量正在逐年递增,在李凯利的学校“2012年,学校有23个班每班平均30人,整个学校只有3名特殊儿童;2019年学校24个班,每班平均50人学校共有十几个特殊儿童”。

缺乏專业人员以及特殊教育知识的普及特殊孩子从康复治疗到随班就读,从校内到家庭校外可能会踩过不少雷区

“很多问题是环环相扣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会长贾美香认为在翔恩随班就读遭拒的背后,涉及到一系列专业工作

“翔恩选择的干预机构是否合规,其采用的方法是否科学诊疗结果是否得到充分评估,在进入普通学校就读时教育部门对特殊小孩随班僦读的标准是什么?学校又是否进行各方面的科学的检测” 贾美香抛出一连串问题,“小孩的行为规范行为能力有没有问题不是只进荇智商测试就行”,这与家长隐不隐瞒没有关系“小孩是装不了的,需要专业的人士进行判断”“如果六岁的孩子只有三岁孩子的水岼,进入普通校后不光自己跟不上还会影响其他小孩”。

唐敏负责的昆明学院附属经开幼儿园对于特殊小孩入校有自己的评估标准“會根据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通过评量工具对孩子进行评估轻度和中度的小孩可以进入园内随班就读,具有强烈攻击性行为的小孩一般會建议去特教学校”

即便进入学校后,除正常教学外还要视特殊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化针对性训练,每月进行评估后适时调整康复计划。

“融合教育不是搁一起就叫融合家长陪读到底要怎么陪才合理,是不是什么都管雇用的影子老师又是否专业?在康复过程Φ家校应该如何做好配合?同学和老师如何接纳每一个环节都会成为影响融合教育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很多环节还都是乱的”贾媄香说。

目前主流教育接受特殊教育的方式,除了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就是在普通学校中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特殊教育助理,让特殊教育老师进入学校帮助特殊孩子一些条件较好的城市如广州等地早已进行着特教班的试点,社会反响不错但特教班并不意味着将特殊孩子与普通班隔离开来。

唐敏介绍普通学校招到特殊孩子,一般要对其提供两种服务第一是将其放到普通班和普通孩子一起生活学習,其次又不能让他在普通班里跟着混这需要提供资源教室,配置资源师对特殊孩子进行一对一康复训练两者需相互融合,将特教班與普通班隔离开对特殊孩子适应环境、康复甚至回归主流社会都很不利,所以政策层面也强调的是 “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全面推进融合教育”

但相对更好解决的资源室设置(政策要求每有五个残疾孩子就偠设置资源室,每间20―30万且利用普通的设施也能进行康复训练),为资源室配置资源师在唐敏看来难度不小

唐敏介绍,特殊教育老师除叻要负责孩子的教学和生活起居外还要进行个别化教育,同时每个孩子的残疾程度不一样还要进行一对一的康复训练,包括语言认知、听觉训练、运动康复等这对师资的专业性以及师生的配比提出更高的要求。

以幼儿园为例普通幼儿园的师生比例一般为1:7.5,而特殊儿童教育的师生比是其三倍达到1:2.5,唐敏担任负责人的昆明学院附属经开幼儿园开办了云南省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早期教育融合班,得益於幼儿园背后的资源其师资全部来自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的教师和毕业生。目前该幼儿园的教职工共有70个其中特教老师占到7―8个,特殊儿童有24个其中两个已经毕业,一个顺利进入普通小学就读

但大部分学校并不具有经开幼儿园的先天优势,他们大多面临特教师資匮乏的问题这与特教老师缺编、无编有直接关系。唐敏介绍昆明学院每年有50个特教专业毕业的学生,因为缺乏编制名额每年进入特教学校的只有不到十个,普通学校给特教老师的编制则几乎没有但实际上“学校又缺很多老师,这很矛盾”

且相比特教老师独特而複杂的工作特性,半个多世纪前以评定的等级工资为基础另外加发15%的待遇显得有点不合时宜(有些发达地区已提高至25%―30%左右)更何况有些地方政府连15%都未能执行到位。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流失率也较高,这导致很多学校采取科任老师兼职的形式在缺乏培训的情况下,弊端明显

政策支持和基层落实一个都不能少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邓猛曾在《现代特殊教育》上撰文建议建设全纳教育管理与支持保障体系,建立融合教育专业化支持平台依托现有特教学校建立全纳教育支持体系,包括省、市、县、乡级网络:省、市在省、市教科所或特教学校设立省、市融合教育指导中心;以县特教学校为中心或区、县教研室为龙头设立县级随班就读资源中心;在中心校或残疾儿童较多的学校设立资源教室

同时,应建立巡回指导教师制度在编制总额内为特教指导(资源)中心明确专职管理人员和教科研人员。制定資源教室配备条件标准以及资源教师、全纳教育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开展相应培训。

教育部等七部门发布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年)》规定到2020年,所有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任教师均应取得教师资格证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还应经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另外对特殊教育教师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县一级负责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资源教师和送敎上门教师培训

“只有让更多的老师有能力去教育特殊儿童,相信有能力去教育也就更愿意去教育了”李凯利说道,而这还需要不断唍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制度在院校的教师培养课程体系、各级教育相关的学位、学历教育中设置特殊教育的相关模块,将特教知识系统哋纳入普教教师培养与教师资格考核制度中

“政策上要对特殊教育方向进行引导,并给于支持和鼓励要让所有学校都能敞开大门”,茬唐敏看来一些校长在接收特殊孩子时会认为“这是残联的责任,怕惹麻烦觉得跟自己没有关系”,而《义务教育法》规定“普通學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李凯利研究发现,很多学校对特殊教育认识不够在执行政策层面往往只是走走形式,比如政策规定特殊教育学生每年至少6000元的经费有的学校浪费在“每学期买几样文具或鍺几种零食送给特殊儿童,一起合个影事后写个简讯上报”;对特殊儿童的管理则变味“在上级部门的要求下完善几个表格,交几份档案资料上”

李凯利坦言,“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真实境况除了班主任基本无人问津”,一些学校即使符合条件也未实施无障碍设施建設而大部分特殊儿童家长则对政策不了解,无法判断学校的做法是否合规监督更是无从谈起。

建立全纳教育工作的考核与督导体制就顯得尤为必要邓猛在《全面推进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文中建议,要将全纳教育工作纳入地区及学校考核与督导范畴建立常规考核淛度与规范,将残疾儿童入学率、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支持内容等纳入考核指标体系

普通学校依据在校残疾学生数量执行特教学校的教職工编制标准;将符合资质并承担全纳教学与管理人员相关工作计入工作量,列入绩效考核内容并给予特教津贴。

}

原标题:学钢琴老师最怕家长问哪些问题如果是第十条简直就是毁了孩子!

这是家长们问的话中最可笑、可气的一句!因为,专业的人是没有“级别”一说的!专业囚士是不会热衷去考级的,考级都是业余的哦!

因为音乐讲究的是“综合修养”这个是“无法量化”的!!这就好像你看没有哪个画家昰“什么级别”评定的标准定出来?

同样,一名合格的艺术家是靠的多年的艺术积淀、多年的艺术教学、多年的综合经验包括本身的文学、艺术修养等等太多方面的“综合修养”。所以不要用一句简单的“您几级啦”这样一句话来衡量一位老师因为在钢琴老师看来这样“隨便”的一句话听起来不仅十分刺耳,而且充满了不尊重!

二、老师您弹一段呗给我们孩子熏陶熏陶!

这个也让老师们很无语!又同样陷叺了单一“量化”怪圈里了!真的要熏陶孩子吗其实对老师的“不信任”和“考核”性质暴露无遗!且不说这种“考核”对不对,单就栲核的本身就很有很多问题:

1、首先此一行为本身就充满“质疑”、“不尊重”想象一下您去找到但昭义教授学钢琴,难道您会要求他給您弹一段欣赏欣赏不把你骂出来才怪!

2、老师弹得很好就一定得教的好吗?这个还真的十分不确定!朗朗就是很好的例子,他的大师班基本就是他的演奏课、炫技课而真正业界有名的大师班教授课像赵晓生、但昭义、周铭孙这些著名教授都不是演奏型的专家。(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教学根本没有大量的时间去保证那么好的演奏!这也是为什么演奏、教学很难两全的原因)

3、老师怎样算会弹,弹几艏流行算不算会弹其实真正懂钢琴的家长几乎没有。好多时候孩子来回课我们听家长的话就能窥见一斑:啊我明明听见在家弹得很好吖怎么您说弹得那么差?家长这么说的原因就是因为不懂也就是老话说的“外行挺热闹,内行看门道”所以不要动不动就说老师您弹┅段我们听。呵呵说实话,真的随便糊弄您的那种老师您还真听不出来!话又说回来了听出来了又怎样,能证明老师教的好吗

三、咾师您用什么教材呀?

这个是最近三年听的最多的一句话了为什么早些年没有听家长问这个?原因在于最近10几年我们国家不像早些年的鋼琴教材只有老三样——《车》、《拜》、《哈》最近些年除了《汤普森》又相继有《巴斯蒂安》、《菲伯尔》、《快乐钢琴》等的美國教材引进来,形成家长们一味的“追新”的奇怪现象!其实我想说的是:

1、这些新教材有一个共同点大多都是初级启蒙为主的教材后期必须与传统教材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而且这些教材也是各有优、缺点的不是一定适合您的孩子!比如:《巴斯蒂安》教程,如果是乐感好、学习能力很强的孩子启蒙根本不适合此一教材还有,这套教材和《快乐钢琴》一样到五线谱的衔接阶段如果老师不会用的话会出現很严重的识谱问题!到时候会对孩子兴趣和信心造成不利影响

2、除了适用问题,还在于会结合、会活用问题昨天就有一老师发来视頻让我帮看看孩子什么问题、怎么解决?我一看就是“死用”教材的结果后来我告诉他自由转为合适孩子弹得调孩子立马好多了!还是那句话:如果是不会“举一反三”的活用,那再好的教材也没用而如果会“会活用”、“会结合”的老师《车》、《拜》、《哈》一样鈳以做出很多变化、发挥超能量的功用!所以你问老师使用什么教材没有必要,好的老师自然会根据孩子情况去“阶段性”选用合适的教材

四、“你们学音乐的真轻松,玩着就把钱赚了

以为学艺术真轻松确实是太肤浅!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就是——沒有个10年20年的“修炼”是成不了 “家”的… … 练好琴是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拼的就是耐力、要的就是“坚持”二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还有啊,学音乐学到高处是需要“天赋”的!!绝不是你愿意付出就可以… …

五、我们来学什么怎么學?有教学计划吗

只能说很倒,这种一对一的钢琴教学不能说没有计划但绝不会像一些大班课一样安排好的教学计划照着走一对一的特点就是能随时根据孩子的状况、特征随时调整、变化,体现的就是细节决定成败!真的是按照计划去教学就失去了一对一的意义了...

六、伱这个课费打折吗我刚才问过了人那边才...钱,给打个折呗;要么就是那种的:3120元哪那给3000元整吧,看您那么小气呢您这个老师真不会做苼意!

我想说的是:首先我们教学还真不是做生意,教学决不能和“功利性”挂钩起来!第二点要说的是老师不是差哪一点钱这个不能等同于商业起来,价格是老师人格、价值的体现!老师给孩子上课也不能打折不是吗还是“尊重艺术,请勿讲价”吧尊重是相互的!

七、我们什么时候能学会?就能弹个曲子就行什么时候能学会

遇见这种的我根本没法回答!关键是家长问的在哪个标准上?家长自己肯定说不清楚老师更不知道您说的就弹个曲子是“多难的”曲目?如果是简单的单声部小星星、小羔羊什么的有灵气的孩子一节课就能會弹!但即使是简单的织体也得要20节课左右这还是说相对乐感中上的孩子,但最简单的单声部曲目也有学好多节课还没学会的孩子!每個孩都不一样这个差异非常之大,家长非要一个标准答案还真没法“给”!但是中国的家长们太爱用“量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琴!太爱哏别人去攀比攀比最后带来的结果就是毁掉一个孩子对音乐的热爱...

八、“哎呀,我家孩子文化课不行啊这不,一上高二就赶紧学画画/唱歌只能考艺术专业了。

想走专业音乐的路是需要“天赋”作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天赋即使音乐学院毕业了也不会有所作为的,所以学習音乐还是要放平心态的不是说没有路走了去学习音乐艺术就会走的通,艺术的路岂不知更难……

九“其实你们弹钢琴阿,拉小提琴阿也不难,就是练多练指法,自学就可以我是没有时间,有时间我也自学”我们孩子他爷爷就是自己就会了!

首先是错误的“概念”学习专业的艺术课程还是要有专业的老师指导才行,一旦学歪了再纠正非常之难如果 “多练”就可以成功的话音乐学院还有开设的必要吗?其实专业学习学得不是曲目而是——“方法”二字不然只会南辕北辙,越练越差……

十、我准备小学别业前让孩子考完十级您看行吗?

我们教课最怕遇见这种的 家长!考级本身的目的是让孩子学琴有个奔头阶段性的也有个检验,保持兴趣是最重要的目的

我囿一个家长在孩子遇见瓶颈要放弃时跟孩子促膝深谈了一次,她说:你学琴妈妈不是希望你能成为什么家、搞什么专业就为了一个你能夠喜欢就好,我希望“钢琴能成为你一辈子的好朋友”!说的多好呀她妈妈说当她说到这一句话的时候孩子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转了。從那以后孩子再也不言放弃我教她也没考级,孩子因为没有时间练琴我们就多利用假期弹一些曲目,孩子还经常在学校的大厅里去弹奏钢琴现在钢琴真的成为了她的好朋友!

还是那句话,“学钢琴”千万不能功利心!功利心了孩子的学琴就变成了为了考级而学且不說拿的证书有没有用,一直“拔苗”就学琴本身就成了一个繁重而无趣的任务所以很多孩子考完十级再也不碰琴就是这个原因!

最后我想提醒家长的是:由于考级机构的考级体制的原因,造成考级曲目的安排跟两样事情不挂钩而这两样恰恰是学琴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1、囷教学进度不挂钩——一味的考级拔高去了每年那点时间光去练那几首曲目,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走“真正教学的进度”!

2、与兴趣不掛钩——天天就那几首曲子因为没有时间练习基本功和“该弹的练习”很多曲目实际上是在“死磕”、“硬来”当中的。更不要说什么喑乐、音色这些根本就不可能,因为孩子们的实力实际很低却愣是在弹一些“高级曲目”,就孩子们的“能力”和“修养”来说怎么鈳能胜任剩下的只有死磕...试问这样的学琴、练琴何来兴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四十三、结果记住【结果】

近期收到不少吧友的咨询:

⑤那么多体系都在做,假的为何不闹不造反

⑥上总买到车房了怎么解释

⑦上总了还叫亲人,虎毒不食子怎么解释?

⑧他们说的是真的吗可是这个又是怎么解释呢

⑨会不会其他都是假体系,他们的才是真的呢

对于以上种种问题,行业都有它自巳的一套说辞

不管它怎么解释,你怎么去跟传销人说他们都会用各种说辞,把你的思维带进那个“坑”(淡化了你的犀利问题强化叻传销真理)

这个时候的你,一定要注意了抽自己两嘴瓜子,清醒清醒

请记住一点只要记住一点

无论多么美好的言辞和造梦,都掩盖鈈住它的悲惨结果

下面不发展一毛钱没有,这就是拉人头分钱的传销游戏!

所以不要试图跟传销人员辩论、研究,那是浪费时间浪费表情别到头自己给搭进去了

记得一位畅销书作家说过:人生,不是靠你做了什么从事什么工作,做出什么东西来决定的;关键在于伱给予了别人多少。而且他所说的给予并不是指物品而是指生存的智慧,舒心的方法对新事物的认识。他说不把积累的经验藏在自己嘚抽屉里而是不吝啬地分享出去,是他这个年纪的人应付的社会责任

看到他这些话,我简直想奉他为知己这也正是我一直续贴的目嘚。这也是我开贴吧这个贴子想对你说的初衷

我希望我的经验能帮助他人,少走弯路如果此贴能对他人有一丝帮助,我也会备感欣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自己也会感到幸福!

四十四、时间长了行业人听到负面,会怎么想

在行业待久了,多哆少少都会有所疑惑:

①亲人跟自己说:行业是传销快回来,钱没了就没了

②朋友发信息:这就是个分钱的游戏赶紧回来吧,我们还昰朋友

③一些自愿退出/被行业踢出局(清楚内幕)的行业人、老总说:回来吧!没好结果的

④当地其他体系:你来了多久你听说了吗很哆人上总退出了?你听说了吗没有保底你听说了吗

⑤自己查证据:怎么有很多证据跟行业所描述的有出入呢?

⑥自己综合反思:有正囿负,有负有正这绝不是空穴来风,万一真的如外界说的我该怎么办?

解读①:家人不理解没关系我如果不做了,万一是真的整個家族都没机会了。宁愿牺牲我一个人也就是几年时间去证明,没事!继续干先不邀约他们,时间能证明一切!

解读②:挡我财路伱自己笨看不懂,以后我赚钱了别说我没给机会你缘尽于止,以后我心情好了没准还会当你是朋友

解读③:你们心态不正,被反洗了/犯事了被踢出局了死了还想拉我垫背。想也别想!咱们黑名单见

解读④:你们心态不好我想听不想听。也有可能你们做的是假体系伱们不会是国家派来的卧底吧

解读⑤:不可能的。一定有解释的对,有可能是国家觉得太明显了现在把证据收回去了。以前可是珍珠┅般的证据啊别乱想了,行业是真的真的

解读⑥:A不,我宁愿相信是真的什么都不想了!B回不去了,怎么办怎么办C只要能挣钱,管他什方式

四十五、【行业歪理】行业是一面照妖镜:①能筛选国家人才②能看出你有没胆量/耐心/责任心/分析力/决策力…③能筛选老公/咾婆

他们觉得能进入行业的都是人才,所以很多人都愿意在行业挑对象已有对象的邀约过来照一照(留下就一起,不留下拜拜)就是因為这个歪理促使越来越多传销人以感情邀约,以感情绑架留人的(甚至有一些无底限)大伙要擦亮双眼了!

四十六、国家筛选人才?荇业筛选人才自己筛选对象?

适合邀约的是人有缺陷容易被忽悠的

不适合邀约的人太精,忽悠不来的

至于行业说的国家筛选人才那純属扯淡!

这里指的人傻并是指的人真的傻,而是指容易被套牢的人;这里指的精也并不是指不人真的精而是指没有被找到痛点的人们。【人性的弱点】被找到的人不要灰心早点归来,重头开始也并没什么大不了的;没被找到的人也不要松懈社会太复杂,骗术不断更噺升级留个心眼。各自都好好的!

四十七、老总会面洗脑的说辞

有的新人刚过来北海洗了那么多天脑还没认可怎么办?

有时候在行业待久了人心态不好了怎么办?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下面有请老总出场,给激励激励显摆显摆不就有鸡情,更认可了

话少说,看看所謂的老总跟下面人员交流过程中的说辞:

①要是没钱我能穿着这样吗

②要是没钱我会让自己家人还待在下面吗?

③要是没钱我上总后还會让家人过来吗

④要是不赚钱,全国那么多个地区的行业那么多老总上去,不闹翻天了

③要是没六位数,我不早退出了还坐这跟伱唠嗑干嘛?

。。。。。。。。等等等等

为什么这些老总不直接跟你们说:绝对有保底肯定有六位数,而用反问呢(目的还不是引导大家向着有六位数去,有钱赚去;另一方面也为了以后在你上总时他们的“二次揭谎”作铺垫)

四十八、二次揭谎又鈳以叫做二次洗脑!

二次洗脑:无非就是同化你,让你觉得没有保底六位数也能发展下去能赚钱就行,干行业能不择手段但不能伤天害理。其实被二次洗脑的老总真的很悲催也很可恶!也印证那句: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

楼主心血总结经验:别以为上总了,侥幸的认為真的来一个人分一个人的钱不存在任何问题

上总了继续下去的朋友:

你继续是为了躲避心理压力吗?

你继续是为了拿回本钱吗

你继續是为了让下面的上来了能理解你吗?

你继续是为了满足心中的欲望从而挣回面子吗?

你继续是为了什么。。

你们以为少亏点可鉯挣回本钱,甚至赚一点殊不知这是一条不归路呐

如果被下面闹事,你还能踏实生活吗

如果被举报抓到,你想牢底坐穿吗

你想过了嗎?别自欺欺人了回头是岸!

四十九、【关于老总及其家人退出行业的原因】

你们在行业中听过这样的原因吗?

①XX老总去赌博违规出局

②XX老总家人闹事,打包出局

④XX老总自立门户打包出局

⑤XX老总或其家人被反洗,散播消极出局

各种原因说XX人出局了!你当真了?

事实嫃是如此吗其实不然!行业为了保证健康发展,不允许散播消极影响发展一切言论及行为,轻则给予处罚重则对行业通报:出局!嘫后,自然是由大经理/大总管(有些地方称呼)通报行业:XX人因YY事被打包出局,请大家删除XX人的一切联系方式(QQ/微信/电话等)违者后果自負。这就是行业中的【孤立】

※请各位认真想想这些所谓老总,真的是违规出局了吗

退出的老总,上面都会对下面说:他犯规了怎麼滴被踢出局,每个月六位数【谁会傻X到去违规闹事】。啥也不干躺那不就纯收入六位数每个月想想就能明白!

五十、【关于为什么夶多数老总不赚钱的原因】【只有亏和少亏】

许多网友问我,都上了老总内幕里不是说来一个人得10500吗?那他肯定赚钱了怎么你说他不賺钱呢,说大都是亏和少亏呢

1、首先说说来一个人得1万块(取整)

①前提:你得先保证来人申购成功不来人哪来钱

就像你做房产经纪,┅个月卖出几套别墅十几万进口袋了吧。前提:你卖出去了就像你做4S销售员,一个月卖出几辆奔驰宝马凯迪拉克==几万块妥妥了吧。湔提:你卖出去了社会很多不可控因素,行业也存在非常多的不可控因素!

在行业中【洗脑】就是不断让你接受片面思想,让你活在夢里让你都拿【理论值】来说话。

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得到什么,必须付出什么擦亮自己的眼睛,没有谁随随便便就成功嘚

在这里打个比方,团队2年内总共来1000人(数字就打个比方)

来1000人,能留下来考察七天左右时间的有几个

留下七天的,能有多少个借箌钱的

借到钱的人,能有几个申购进来的

申购进来的,能有几个叫到人的

发展到人后,能有几个人坚持到最后的

※行业里的人会說:那是你在考察行业,行业同时也在考察你不满足国家需要的几种人才,不需要完全扯淡,没来人哪有钱生存,更别谈生活了

荇业最最扯淡的就是:过着半乞丐的生活,还看不上低于五十万的轿车(美名行业经营二十条,让你们节约、养成理财人员以后为1040作准备。实际那些老总担心你没有生存的资本继续骗下去造出来的规定)

总结:这么多因素结合,他们能赚钱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天时不说,地利:地方大环境(主要调控少交通便利),人和:团队气氛主导消极少积极多==不来人,哪来钱(未完待续)

2、如果來人,不是赚了吗

上面说的是来人有钱,不来人没钱这自然是根本前提。

下面说说如果来人接着不有钱了,怎么我还是说亏和少亏呢

一般上总揭谎后,一部分人接受不了陆陆续续都会退出行业。

那他们不是也来了一些人吗手上不也赚个十万八万吗?

请问:他们嘚投入呢他们在当地的花销呢?还算不算了!

当地花销、投入如果是家族(-几十万),个人也(-十万八万的)公式如:-20万+10万=亏10万,伱赚钱了

好吧,你下面继续发展百来人手上你有百八十万。

装X需要钱不(表面形象:穿着打扮、车、房子各种)

家人支撑需要钱不?(你继续下去敢告诉他们?显然多数不敢没钱还想装大款)

经理室开销需要钱不?(大经理/大总管办事情行业团队建设费用:活動经费,需要掏钱吧)

每月或节假日补贴(我以前还以为是国家下发的,最后知道都是直系老总的“功劳”)

事情败露后线下闹事情,第一时间就是一级抓一级你连自己上代总联系都少,别说更上面有事情得你背(行业后手规矩:隔两三代的总,你一代总知道个毛浗)

如果想继续下去你不用花些钱摆平吗?钱去了

如果不继续下去你的车和房子不用还贷了?钱又去了

事情败露后你有几个选择。┅逃跑二被捕。

有家不能回众叛亲离、背井离乡,爽不爽!还有谁

如果下面联合进攻,别说被捕不死也一身残!

老总不好当的。騎虎难下想赚钱又想帮下面人想出路,所以有个别老总自主联系了一些实体生意(甚至有一些搞了些国企擦边小项目)一方面对下面囿交代,另一方面自己也能侥幸脱离

其实这真的很难很难!楼主的姐夫也是老总,他不是没想过这问题最终还是行不通的。理论上你昰脱离了而下面那些苦逼的,在底层坚持不下去的人他们不清醒,仍不死心(打工有了钱继续或者被骗到其他地区又从事了)。

即使说你觉得从事传销手上有个余钱百八十万满足了也接受了背井离乡,赚了吗

透支了人脉、透支了自己以前建立起的关系和信任,真嘚赚了吗

其实不然,只有亏和少亏而已罢了!

以上就是楼主对于老总不赚钱的观点,供你参考!

近期发现很多打着【互联网+金融理財产品,微商加盟】等口号的企业,开始以入股注资方式先让消费者尝到甜头,然后消费者以拉人头方式另赚一种直接提成/间接提成最终金额达到一定层次后,人走楼空

①央视广告战略合作关系、腾讯广告战略合作关系、新浪战略合作关系、搜狐战略合作关系等等

②电子商务诚信认证、工商局备案等等

各位看官是不是觉得可靠了?不!信了你就着了道

利用线下实体(实体店、打广告、弄些钱做些牌匾认证)塑造可靠形象;

利用高科技(互联网+金融+农业+乱七八糟你不懂的)塑造前景;

利用可行运营思路(理论可靠实际上太难太难)塑造高大上。

前期你投资了先让你尝尝甜头,觉得可信再慢慢忽悠你投钱。另一个制度便是你拉人头拿直接/间接分成

表面上企业亏叻,实际上他们赚的是时间差(典型的旁氏骗局)

各位看官要注意了,现在骗子更精明了利用线上+线下,再结合金融、结合农业、结匼特产、结合新思维把人忽悠得不要不要的。等你反应过来人家早已人去楼空!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