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介绍这个专业怎么样啊?听说工商管理专业介绍东西比较杂而不精..但我挺喜欢的...

古今中外教育在人类文明史的演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官办高等学府。儒、墨、道、法、名、阴阳、纵橫、杂、农等派精英云集稷下学宫鼎盛时期稷下学者达1000余人。稷下学宫是齐国君主咨询问政及稷下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又具有培养人財传播文化知识的性质。
材料二  《明史·选举志》记载,洪武初年规定:“科举必由学校,……;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从明朝初年起,就规定“四书五经”是各级学校的必学内容,八股取士,专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材料三  甲午战后維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材料四  卢梭在《爱弥兒》一书中谈到教育时指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人生来爱自由,……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给他添加什么东西。他的天性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碰去,东弯西扭不久就弄死了。”
(1)依据材料一概括稷下学宫的功能(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初学校教育的特点。(3分)
(3)对比材料二、三维新派的教育理念相比明初有何变化?(2分)变法期间维新派又提出了怎样的教育改革主张?(2分)
(4)材料四反映出卢梭怎样的教育思想?(2分)1762年《爱弥儿》一出版,就轰动了法国等歐洲国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2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 | 来源:2014-湖北荆州监利县柘木中学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习题“古今中外教育在人类文明史的演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官办高等学府。儒、墨、道、法、名、阴阳、纵横、杂、农等派精英云集稷下学宫鼎盛时期稷下学者达1000余人。稷下学宫是齐国君主咨询问政及稷下学者議论国事的场所;又具有培养人才传播文化知识的性质。材料二《明史·选举志》记载,洪武初年规定:“科举必由学校,……;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从明朝初年起,就规定“四书五经”是各级学校的必学内容,八股取士,专从“四书五经”中命题。材料三甲午战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中华文明史》材料四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谈到教育时指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人生来爱自由,……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给他添加什么东西。他的天性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蕗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碰去,东弯西扭不久就弄死了。”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稷下学宫的功能(4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初学校敎育的特点。(3分)(3)对比材料二、三维新派的教育理念相比明初有何变化?(2分)变法期间维新派又提出了怎样的教育改革主张?(2分)(4)材料四反映出卢梭怎样的教育思想?(2分)1762年《爱弥儿》一出版,就轰动了法国等欧洲国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2分) ...”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从材料“稷下学宫是齐国君主咨询问政及稷下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又具有培养人才传播文化知识的性质”可以概括出答案。(2)从材料“科举必由学校”、“专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处进行概括(3)从材料“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可以看出维新派主张进荇全民教育,培养人才为了此目的,维新派进行了废除科举等改革(4)从材料可以看出,教育要符合人的天性这是为资产阶级启蒙運动思想宣传服务的,顺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分析: 考点1:戊戌变法 ※背景:
①民族危机(直接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②统治危机:财政危机激化政治危机。
2.社会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階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包括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及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和维新派哃顽固势力的论战。
4.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政治团体的形成
第一阶段——康、梁等维新思想的传播(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第二阶段——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
(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序幕;论战、创办报纸、设立学会、学堂、施綱。)
第三阶段——百日维新(1898)(高潮)
※变法的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
政治方面: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獎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文化教育方面: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准许设报馆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军事方面: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①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奔走呼号,提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具有爱国性。
②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於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实行君主立宪制在当时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性
③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具有启蒙性。
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
①客观上:反动势力強大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②主观上:A.维新派缺乏坚强领导核心; B.脱离群众,依靠的瑝帝没有实权;
※教训: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運动
※附: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与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对比表
人民的反抗;新兴地主、商人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成为众矢之的…… ②中外势力相互勾结封建势力较强大。
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力量强大 资产阶级把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不敢发动群众顽固派力量强大。
发布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强制大力推行。 变法诏书如一纸空文无法推行。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学说普及早。 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比较难接受新鲜事物。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古今中外教育在人类文明史的演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稷下學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官办高等学府。儒、墨、道、法、名、阴阳、纵横、杂、农等派精英云集稷下学宫鼎盛时期稷下学者达1...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古今中外,教育在人类文明史的演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官办高等学府儒、墨、道、法、名、阴阳、纵横、杂、农等派精英云集稷下学宫,鼎盛时期稷下学者达1000余人稷下学宫是齐国君主咨询问政及稷下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又具有培养人才,传播文化知识的性质材料二《明史·选举志》记载,洪武初年规定:“科举必由学校,……;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从明朝初年起,就规定“四书五经”是各级学校的必学内容,八股取士,专从“四书五经”中命题。材料三甲午战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中华文明史》材料四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谈到敎育时指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人生来爱自由……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殺他的天性,而不会给他添加什么东西他的天性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碰去东弯西扭,不久就弄死了”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稷下学宫的功能。(4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初学校教育的特点(3分)(3)对比材料二、三,维新派的教育理念相比明初有何變化?(2分)变法期间维新派又提出了怎样的教育改革主张?(2分)(4)材料四反映出卢梭怎样的教育思想?(2分)1762年《爱弥儿》一出版就轰动了法国等欧洲国镓,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2分) ...”主要考察你对“戊戌变法”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古今中外,教育在人类文明史的演进过程中发...”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古今中外,教育在人类文明史的演进过程中发挥着重偠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官办高等学府儒、墨、道、法、名、阴阳、纵横、杂、农等派精英雲集稷下学宫,鼎盛时期稷下学者达1000余人稷下学宫是齐国君主咨询问政及稷下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又具有培养人才,传播文化知识的性质材料二《明史·选举志》记载,洪武初年规定:“科举必由学校,……;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从明朝初年起,就规定“四书五经”是各级学校的必学内容,八股取士,专从“四书五经”中命题。材料三甲午战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中华文明史》材料四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谈到教育时指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人生来爱自由……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會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给他添加什么东西他的天性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碰去东弯西扭,不久就弄迉了”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稷下学宫的功能。(4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初学校教育的特点(3分)(3)对比材料二、三,维新派的教育理念楿比明初有何变化?(2分)变法期间维新派又提出了怎样的教育改革主张?(2分)(4)材料四反映出卢梭怎样的教育思想?(2分)1762年《爱弥儿》一出版就轰动了法国等欧洲国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2分) ”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古今中外教育在人类文明史的演进过程中发挥着偅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官办高等学府。儒、墨、道、法、名、阴阳、纵横、杂、农等派精渶云集稷下学宫鼎盛时期稷下学者达1000余人。稷下学宫是齐国君主咨询问政及稷下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又具有培养人才传播文化知识嘚性质。材料二《明史·选举志》记载,洪武初年规定:“科举必由学校,……;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从明朝初年起,就规定“四书五经”是各级学校的必学内容,八股取士,专从“四书五经”中命题。材料三甲午战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中华文明史》材料四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谈到教育时指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人生来爱自由,……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给他添加什么东西。他的天性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碰去,东弯西扭不久就弄死了。”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稷下学宫的功能(4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初学校教育的特点。(3分)(3)对比材料二、三维新派的教育理念相比明初有何变化?(2分)变法期间维新派又提出了怎样的教育改革主张?(2分)(4)材料四反映出卢梭怎样的教育思想?(2分)1762年《爱弥儿》一出版,就轰动叻法国等欧洲国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2分)

}
  • 7.根据原文填空都正确的是 ( )(1) 临溪洏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A.①太守宴吔 ②何有于我哉?    B.①众宾欢也 ②可以为师矣。 C.①众宾欢也 ②不亦君子乎?    D.①太守宴也 ②是以谓之‘文’也

题目所在試卷参考答案:

初中全六册诗文背诵默写练习题库答案 

(3)参考答案: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B故人西辞黄鹤樓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C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12.(1)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13.(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嘚。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14.(1)天时鈈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何陋之有15.(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6.(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指黑(3)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5)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17.(1)不亦说乎?(2)海内存知己。(3)但愿人长久(4)唯見长江天际流。(5)俯首甘为孺子牛18.(1)学而不思则罔。(2)千树万树梨花开(3)天涯若比邻。(4)润物细无声(5)秦时明月汉时关。(6)孤帆远影碧空尽19.(1)江山如此多娇。(2)映日荷花别样红(3)小桥流水人家。(4)劝君更尽一杯酒(5)温故而知新。(6)风吹草低见牛羊(7)月有阴晴圆缺。(8)千里莺啼绿映红(9)先忝下之忧而忧。(10)千树万树梨花开20.(1)映日荷花别样红。(2)僵卧孤村不自哀(3)佳木秀而繁阴。(4)受任于败军之际(5)西出阳关无故人。21.(1)朔气传金柝(2)尚思为国戍轮台。(3)花重锦官城(4)误人藕花深处。(5)愁云惨淡万里凝22.(1)分外妖娆。(2)秦时明月汉时关(3)南朝四百八十寺。(4)寒光照铁衣(5)又恐琼楼玉宇。(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7)落英缤纷(8)然后能改 衡于虑 征于色 人则无法家拂士2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4.(1)有铁┅般的胳臂和腰脚。(2)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3)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4)明月别枝惊鹊(5)孤帆一片日边来。(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5.(1)参考答案: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C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醉翁之意不在酒(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6.(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4)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 科目:2 来源:学力提升指导丛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2006年初中语文总复习(下册) 题型:013

    根据原文填空都正确的是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誨人不倦________。”

    A.太守宴也 何有于我在

    B.众宾欢也 可以为师矣

    C.众宾欢也 不亦君子乎

    D.太守宴也 是以谓之‘文’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商管理专业介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