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鸡鸣驿古城怎么样的形成,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系。鸡鸣驿站为什么不能沿用至今❓

人文历史/鸡鸣驿古城
鸡鸣驿古城鸡鸣驿始建于元代,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在通入西城的大道上开辟驿路,设置“站赤”,即驿站。到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鸡鸣驿扩建为定货府进京师的第一大站。清康熙年间,设驿臣主管驿站事务。鸡鸣驿在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建土垣,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砖修城池,全城周长2330米,墙高12米,设东西两门,城门上方筑两层越楼,此城中部建玉皇阁楼,城四角分筑角楼。东西“马道”为驿马进出通道,城南的“南官道”即是当年驿卒传令干道。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将城墙重新修理,并在城东筑护城坝一道。鸡鸣驿城内还有慈禧太后西逃时下榻的古建筑,遗址尚存。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城,慈禧太后惶惶不可终日。农历七月,慈禧及光绪皇帝在御林军护卫下仓惶逃往西安,途中曾在鸡鸣驿贺二少家住了一天。贺家当时是鸡鸣驿城里有名的财主,共有连环院五进,全都是雕龙画凤的砖瓦房。是夜,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都住宿在第二进院内,慈禧住在正庭北屋东间,光绪皇帝住在东厢房,随从文武官员和妃子各有住宿地点。目前,这些建筑保存完好,面向游人开放。
旅游/鸡鸣驿古城
近年来这里独特的风貌受到电影界的青睐《血战台儿庄》、《血战长城》、《大决战》、《国土无双》、《蓝色的花》、《超级女谍》、《大潮600天》等影片先后在古城拍摄,鸡鸣驿成了"电影城"。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7次
参与编辑人数:6位
最近更新时间: 10:41:42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您的位置:&>&&>&
鸡鸣驿村:一个村落,一座驿城
时间: 11:37&&来源:
  夕阳的余晖映照着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怀来县鸡鸣驿村,古城笼罩在一片金色中,凝重、恬静、安详、苍凉之感涌上笔者心头。
  鸡鸣驿
  编者按
  今年7月,国务院发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当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既面临着很好的机遇,也承受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支持,保护体系已初步形成;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对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还认识不足,保护规划滞后,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不够,一些传统建筑年久失修,有些古迹甚至已逐渐消亡。
  我省现拥有蔚县暖泉镇、永年县广府镇两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怀来县鸡鸣驿乡鸡鸣驿村、井陉县于家乡于家村、清苑县冉庄镇冉庄村、邢台县路罗镇英谈村四座历史文化名村。近日,本报记者对它们进行了寻访,就古村镇的现状和保护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以期对这些名镇和名村的文脉进行梳理,并对它们面临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
  鸡鸣驿
  (一)驿站,古代供传递官方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在我的想象里,驿站大致是这样的:一个不大的院落、一些马匹、一个小官、几名驿卒不时奔驰而来、又急驰而去&&
  鸡鸣驿显然不仅是一座驿站,它是一座城。雨后的鸡鸣驿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入眼处,城门高大雄奇,城墙雄浑古朴,民舍古意盎然,一条土街贯通东西,将城分为南北两部分。不远处那险峻的高山就是鸡鸣山了,《明&一统志》里说,唐太宗北伐至此山而闻鸡鸣,因此得名鸡鸣山。鸡鸣驿正因此山而得名。城以山为屏障,山、城相互依存,相得益彰。自城内望去,但见孤峰参天、草木郁葱。穿越一条狭窄的小巷就到了住宿的地方,当地人称这个院落叫贺家大院。贺家曾经是这里有名的财主,五进连环院,雕龙画凤的砖瓦房。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仓皇西逃时,曾下榻此院。现在院落的主人阎军,是修官厅水库时的移民。他告诉我,慈禧所赐的&鸿禧接福&四个大字依然留在院门口的墙上。
正在修复的泰山行宫
  刚吃完饭,一个叫马云的村民找来,自我介绍说他是这个村里唯一有导游资格的正式导游。马云陪我走在鸡鸣驿的大街上,在鸡鸣驿悠久的历史和曾经的繁华中游弋。&鸡鸣驿始建于元代。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在通往西域的大道上开辟驿路,设置&站赤&(即驿站)。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鸡鸣驿扩建为宣化府进京师的第一大站,城内设有驿丞署、驿仓、把总署、公馆院、马号等,还有戏楼和寺庙。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鸡鸣驿站建土垣,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砖修城池。鸡鸣驿全城周长1891.8米,墙高12米,在东、西城墙偏南处设东、西两座城门,门额分别为&鸡鸣山驿&、&气冲斗牛&。&
泰山行宫壁画
  鸡鸣驿经济、文化繁荣,商贾云集,庙宇辉煌,建筑宏伟。每年农历四月十三至十九的鸡鸣山庙会和腊月十六、二十一、二十六三个集日,更是满街摊贩,大唱庙戏,人声鼎沸,热闹非凡。1896年,清朝廷宣布裁汰驿站,开办邮政。1913年,北洋政府撤销了全国的驿站后,鸡鸣驿彻底结束了它邮驿的历史。1996年8月,国家邮电部为纪念中国邮政创办100周年,发行了纪念邮票《古代驿站》一套两枚,其中一枚就是鸡鸣驿。&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是古人羁旅行驿最直接的感受。京西塞外漫漫征途,鸡鸣驿就是万仞重山间的一处温暖之所。
民居上的雕花
  (二)&一声鸡唱月东升,塞上重山久擅名。潋滟曙光回碧落,空蒙岚气带孤城。&晨曦中再次打量这座古驿城。美,真是太美了!
  看管城楼的村民卢增富说,像我这样的游客见多了。在老卢的记忆里,小时候的城墙要比现在宽很多。&听老人说,都可以骑马在城墙上面跑。&他指着东城楼说,这个城楼也不是原来的城楼,这是1989年拍摄《大决战》时,按照新保安城中心鼓楼仿建的。&鸡鸣驿好像被人们遗忘了一样,任凭岁月消损、风雨剥蚀。&一位村民说。
  是的,承载了数百年风霜的鸡鸣驿已经患上了各种&疾病&。周长约2000米的墙体由于长期缺乏维修和历史上城内大量挖掘防空洞等原因,致使每年约有15米左右出现坍塌,而且这种状况逐年加速。自然冲刷和取土,使西南角一带和整个南城墙出现基础条石完全裸露,城墙悬于半空现象,随时可能出现塌陷,有这种情况的约占城墙全长的33%。南城墙由于坍塌,造成城墙残断无存,原本完整的鸡鸣驿城出现了四个大豁口,总长度达220余米,约占城墙总长的11%;其余现存城墙内侧,因多年雨水冲刷塌落,变成薄片&&城内原有古庙宇17座,古戏台16座。现在,城内古庙宇仅存6座,古戏台仅存2个,城内庙宇等古建筑被专家定为1-4级残损。而一些建筑的墙体遭到浸渍和破坏,导致壁画脱落,木构架霉变。一些民居因为年久失修,自然坍塌,现存的古民居数量正在急剧减少&&日,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在纽约公布了2006年世界百大濒危文化遗址,中国有6处濒危遗址入选,鸡鸣驿赫然在列,鸡鸣驿曾两次进入世界百大濒危文化遗址名单&&
有长寿寓意的砖雕
  (三)说到鸡鸣驿,有一个人不能不提。这个人叫李爱民,他现在的身份是鸡鸣驿城文物保护管理处副处长。正是因为他的奔走呼号和不懈努力,鸡鸣驿才重回人们的视野,并得到重视。
  1977年李爱民刚调到县文化部门工作,负责文物保护,对文物知之甚少。1978年,全县开始搞文物普查,调查中他了解到,鸡鸣驿以前是个&大邮局&。&古代,每个朝代都有两三千驿站吧,但大部分都是小驿站,几间房屋,几匹马,后来也大都消失了,没有留存下来。怀来还有保存这么好的驿站?我隐隐约约觉得这个城有价值,于是就上报到了省里。&李爱民报上来的情况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重视。1982年,省政府公布鸡鸣驿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鸡鸣驿的文物保护工作开始纳入法制轨道。&那时的鸡鸣驿,城墙保护的还很好,西城墙只坏了一个小豁口,南城墙基本完好,也就只有一个小豁口。因为年久失修,这些年城墙毁坏得厉害,几乎每年都有坍塌,夯土和城墙已经分离了。&李爱民说,1990年,县里拨款5万元,对北城墙、东城墙进行了维修。&这5万元顶大事了,直到现在,这两面墙都没有出现坍塌。&老李说,他最担心下雨天了。1992年夏天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正在家睡觉的村民杨勇被一声震动惊醒。以为是在闹地震的他跑出来一看,17米长的城墙坍塌了。第二天赶过来的李爱民看着这个惨状,欲哭无泪。&哎,如果当时我再有几万块钱,鸡鸣驿也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李爱民一直以此为憾。
修葺前的门楼
重修一新的门楼
  老李介绍说,省文物局在1986年、1990年和1999年三次累计拨款近30万元,怀来县自筹资金3万元,对东西城墙和城内古庙宇进行了四次抢险维修,部分延缓了古建筑自然损坏速度。&去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倡导下,怀来的企业家们慷慨解囊,筹资300万元,准备用于城内古建筑的维修。你知道吗?第一个为鸡鸣驿捐款的是黑龙江的一个小学生。1991年,这个孩子看到了关于鸡鸣驿的报道后,就把自己的10元零花钱捐了出来。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老李说,日日夜夜生活在鸡鸣驿的村民,对这座城有着很深的感情,为了更好保护城内建筑,所有古建筑设施都由城内的居民专门看管。&谁敢破坏城墙,村民不答应。&十几年前,村党支部书记就这样说。这个村从老人到儿童,都有保护意识。一次,一个外地的孩子用石头砸城墙玩,几个村里的小孩就上去制止:不许砸,这是文物。&2002年,鸡鸣驿乡通过决议,村里不许再盖红砖房,至今就再也没有建过。
精美的砖雕立柱
  &老百姓的保护意识很强,就连家里的烟囱要维修,都要给我打电话问该怎么修。&为了更好的保护开发鸡鸣驿,怀来县委托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制定了《河北省怀来县鸡鸣驿城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县政府还正式成立了鸡鸣驿城文物保护管理处。
  目前,鸡鸣驿抢险维修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相信不久,一个尽展邮驿文化、重现明清风貌的古驿站会再现于人们眼前&&
无相关信息
无相关信息邮驿博物馆 鸡鸣驿(组图)
(原标题:邮驿博物馆 鸡鸣驿(组图))
一夜行宫。  早就听闻鸡鸣驿是北京周边地区最大的一座古驿站,而且还被称为邮政考古、机要考古的一座“活化石”,是“中国鸡鸣驿邮驿博物馆”和“驿文化主题邮局”所在地,因此,很想一睹它的姿容。日前,我们一家三口驱车直奔而去,算起来鸡鸣驿距离延庆真的不太远,不到两个小时的工夫,我们就来到河北省怀来县鸡鸣驿村,这座明清时代的古驿站就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鸡鸣驿”的由来
  一下车,古朴、沧桑、雄伟的驿站古城就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目光。张眼望去,已经有800来年历史的鸡鸣驿,城墙每边大约300米,一色的青砖砌垒,高达十几米。上面的垛口、四周城墙基本保存完好,只有个别地段有不同程度的坍塌,露出了内夯其中的黄土,有的地方还间或长着些许杂草。在古城的进口处,矗立着一座威武的城门,可供人、马、车辆出入。我们顺着城门绕过影壁墙,一条很宽的大道直通城里,在大道的两侧还有一些老房子,里面住有不少人家。
  让人稀奇的是,这座古驿站为什么取名叫鸡鸣驿呢?据说,是因背靠鸡鸣山而得名。说起鸡鸣山,这历史可久远了。据《史记》记载:春秋末期,晋国诸侯赵简子亡故,其子赵襄子继位。赵襄子借机约其姐夫代国国王到夏屋会盟,令其厨人在宴席上用铜枓击杀代王。代王肝脑涂地,大部分随从也被杀害,只有少数随从逃脱回家报信。事前赵襄子就派人到蔚县附近的代王城接其姐姐代夫人回晋国为父奔丧。由于晋国和代国之间横卧着夏屋山和句注山,山势陡峭,绵延千里,是北方之险,天下之阻路而不能直达,只好绕道而行。他们从代王城往北绕经下花园,再往东南去晋国。当一行人来到飞来峰下时,代夫人才从飞奔而来报信的随从口中得知赵襄子为占领代国土地而杀害了代王。面对尾追而来的弟弟,代夫人哭天号地,悲愤欲绝,言道:以弟慢夫,非仁也;以夫怨弟,非义也。随即,代夫人拔下头上的金笄,在山石上磨了几下,自杀身亡。当地百姓敬佩代夫人的忠烈肝胆,为永远纪念她,就在山下筑墓地埋葬了她;在山上修祠,供奉她的塑像;随后把飞来峰改叫磨笄山。后来,在代夫人墓和祠上经常有雉鸡鸣叫飞舞,后人又把磨笄山改叫鸡鸣山了。
  四方之城的前世今生
  闲走于城中,这座堪比县城规模的驿城,城内和城外一样,冷冷清清。两旁的房子几乎都是夯土的,很破烂,年代很久远的样子。经历了千年的风雨,这里还保留着比较原始的面貌。偶尔能够碰到几个居民,聊几句,可以顺便买些当地自产的农产品。相比当年的繁盛景象,如今的安静落寞似乎更让这座古城如一位历经风雨的老妪,能够坐下来静静地讲述自己的过往,要么坐在路边的药铺前,要么站在当年的戏台处,为后人诉说着曾经的驿城生活。
  鸡鸣驿始建于元代,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在通入西城的大道上开辟驿路,设置“站赤”,即驿站。到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鸡鸣驿扩建为定货府进京师的第一大站。清康熙年间,设驿臣主管驿站事务。鸡鸣驿在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建土垣,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砖砌修筑城池,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对城墙重新修理,并在城东修筑一道护城坝。从结构上说,鸡鸣驿算得上是一座典型的四方之城,有东西两门,城门处墙体平面为“凹”字型,类似紫禁城的午门,前有雕花的砖石照壁,形成包围之势,能起到瓮城的作用。门上镶着铁板、铁钉,上方撰写“鸡鸣山驿”四个大字,依稀可见当年雄踞京西北的大型驿站的雄伟面貌。城门上方筑两层越楼,城池中部建玉皇阁楼,四角还分筑角楼。东西“马道”为驿马进出通道,城南的“南官道”即是当年驿卒传令干道。
  登上东城楼向西望去,整座驿城一览无余,西面的城楼紧靠西山,在静谧的氛围下显得格外安静祥和。俯瞰全城,随处可见保有当年原样的街道以及建筑群落。大大小小的寺庙,以及马号、驿仓、校场、店铺、驿学等古建筑还真不少。回想当年,鸡鸣驿不只是公文交往的枢纽,更是从口内至口外的商家往来聚集之地,商铺林立、人声鼎沸,当铺、商号、油铺、茶馆、车马店等不一而足。可惜,这些老店如今要么被现代的砖石房屋替代;要么逐渐残败,早已无人居住,更无人问津。要说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当年的驿丞署遗址。这是一座明代砖木结构的建筑,北房已翻修成现代模样,西厢房则略显陈旧,但更具历史感。不远处一座不太起眼的建筑,却是颇具传奇色彩的泰山奶奶庙。庙里的壁画“麒麟送子”和“状元及第”至今保存完好。据当地人介绍,这些壁画在“文革”时期险遭破坏,有人在壁画上抹了一层泥巴,才免于不幸。
  穿过城中主道,走出西门,回头望去便是《大话西游》中那座残败的古城楼。站在其上眺望远方,耳畔再次想起卢冠廷的《一生所爱》:“从前,现在,过去了再不来,红红落叶长埋尘土内。”唱的是至尊宝,而又何尝不是繁华过后灯火阑珊的鸡鸣驿呢?就是这样一座有着久远历史的古驿站,这样一座在明、清两代对我国的军事、政治、经济、通信等方面都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且因其特殊的战略位置使之独驿成城的鸡鸣驿城,这样一座当今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驿站,这样一座早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驿站,竟然很少有人知道,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慈禧西逃的一夜行宫
  在距离东城门不远处有一座引人瞩目的院落,上有细致打造的各式石刻,内容多与传统民俗、传说相关,据说这便是当年鼎鼎有名的“贺家大院”。之所以有名,是因一位“大人物”曾在此留宿一晚。原来,贺家大院中有一座名为“慈禧行宫”的房子,据说当年慈禧在八国联军进京后西逃,曾在鸡鸣驿住过一夜,这座当年老佛爷眷顾过的房屋,也成为后人笑谈鸡鸣驿的一则重要八卦轶事。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城,慈禧太后惶惶不可终日。农历七月,慈禧及光绪皇帝在御林军护卫下仓惶往西安方向逃去,途中曾在鸡鸣驿贺二少家住了一天。贺家当时是鸡鸣驿城里有名的财主,有五进连环院,全都是雕龙画凤的砖瓦房。是夜,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都住宿在第二进院内,慈禧住在正庭北屋东间,光绪皇帝住在东厢房,随从文武官员和妃子各有住宿地点。关于慈禧西逃,近年来各路小说、电视剧有各种“戏说”版本。不过,让我实在难以想象的是,对于鸡鸣驿这个人口稠密的市镇来说,当年这座塞外小城是怎么容纳那几千士兵和那些锦衣玉食的天子、宫眷的呢?那情景、那场面,或许只能在电视剧中遐想了!
  站在历经八百年沧桑的古驿城上,我仿佛可以穿越时空,看到历史故事就在眼前上演;看着今天的鸡鸣驿,又仿佛看到了明天。历经岁月风霜,古老的鸡鸣驿古城,正在焕发新的风采,迎接前来探究古驿站前世今生的人们。
本文来源:京郊日报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80066条
评论79168条
评论36924条
评论35538条
评论34599条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得名/鸡鸣驿
鸡鸣驿鸡鸣驿,因背靠鸡鸣山而得名。鸡鸣山,《水经注》里说,赵襄子杀代王于夏屋而并其土,襄子迎其姊于代。其姊代之夫人,至此曰,代已亡矣,吾将归乎,遂磨笄于山而自杀。代人怜之,为立祠焉,因名其地为磨笄山,每夜有野鸡鸣于祠屋上,故亦谓之鸡鸣山。《明·一统志》里则说,唐太宗北伐至山闻鸡鸣,因名鸡鸣山。鸡鸣驿始建于元代,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在通入西城的大道上开辟驿路,设置“站赤”,即驿站。到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鸡鸣驿扩建为定货府进京师的第一大站。清康熙年间,设驿臣主管驿站事务。鸡鸣驿在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建土垣,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砖修城池,全城周长2330米,墙高12米,设东西两门,城门上方筑两层越楼,此城中部建玉皇阁楼,城四角分筑角楼。东西“马道”为驿马进出通道,城南的“南官道”即是当年驿卒传令干道。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将城墙重新修理,并在城东筑护城坝一道。鸡鸣驿鸡鸣驿城城池四周砖墙包皮,周长699丈,高3.5丈,城内明清建筑庙宇达17处之多, 大多保存完好,其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和邮驿价值吸引了国内外大批参观考察者和影视剧作家,同时也引起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关注。鸡鸣驿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8月,国家邮电部为纪念中国邮政创办100周年,发行了纪念邮票《古代驿站》一套两枚,其中一枚就是鸡鸣驿。
景点概况/鸡鸣驿
鸡鸣驿目前在北京周边地区鸡鸣驿是规模最大的一座驿站,它始建于明代初期,也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驿站,鸡鸣驿也是北京通往张家口的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塞。有500年历史鸡鸣驿城墙为正方形,每边约300米长,城墙为青砖砌垒,内夯黄土,墙高达十五米,上面垛口,四周城墙基本保持原样,个别地段有坍塌,城墙上现保存有东西两座城门,其间通有大道,可供人马车辆出入。城内有一些老房,住有人家。鸡鸣驿从远处望去,几百米高大的鸡鸣驿古城墙矗立在尘土飞扬的公路边,灰突突地尽显岁月的沧桑。东去西来的汽车匆匆忙忙驶过它们的身旁绝尘而去。没有多少人会想到,就是这几段破败的不起眼的城墙把数百年的历史与现代相隔在咫尺之间。翰海蓝天,金光普照。东城墙、东门上的楼阁以及远处湛蓝色背景下的高大的鸡鸣山都沐浴在柔和的金色晨曦之中。而那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筋脉清晰,和泰安祥。稳稳地端坐在鸡鸣驿城身后,圣洁而又庄严,护佑着这座同样历经沧桑的古城。这座古城巍峨而又庄严,于苍凉之中透着生机。从一面破败的巨大的影壁旁下坡走进瓮城,穿过深深的门洞,沿着一条坡道拾级而上,是一座不知建于何年的楼阁:立柱依然挺拔、依然结实,但那顶子上的木板条和椽子显然已经历数百年风吹雨打,似乎再难以承载历史的重负,斜垂下来,有的摇摇欲坠。但轻易不肯离开那已然坚守数百年的位置。在茫茫宇宙中,这些城砖楼板只不过是尘埃微粒,但它们似乎在向人们昭示它们曾经的辉煌。从城楼向下望,一条宽约十五米的大道直通西门,笔直宽敞,无遮无拦。可以想见当年驿卒夜持炬火、飞马传驿,行人避让,铺人出俟的紧急壮观的情景。西城门上有一个同样高大的城楼,远远望去格外有味道。鸡鸣驿晨霭笼罩中,那些黄的土坯房和灰的、红的瓦楞房顶,那在城的上空飘荡的炊烟,那间或伸出的老树枝桠,都显得苍凉、神秘而充满诱惑。进入城中,恍如隔世。全不像一个城,倒像一个古老的村庄。许多院子断壁残垣,衰草离披;有的小院柴门轻掩;有的房子已经倾斜,那残破的窗棂里,历史似乎瞪着深邃的眼向外张望。城里一直静悄悄的,很少人走,更见不到年轻人。这里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老城。对于出身名门望族的人,岁月可以磨蚀其容颜,但却改变不了与生俱来的的气质与精神。鸡鸣驿就是如此。在城中央西偏北的一处明代砖木结构的古建筑让我领略了古驿站的沧桑风采。北房已被房主按照自己的意愿稍事修葺修,但风采依旧。旁边的西厢房于陈旧之中透着古朴和自然。它似乎是这个古代驿站几百年雨雪风霜的见证人,又像一个古稀老妪,虽然满面风尘却遮挡不住昔日的美丽。鸡鸣驿接下来的城东另一处古建院子里的建筑遗址形制以及整体面貌保存完好,窗棂无一处缺损。屋里从房顶到所有木构件无一不是古色古香。因为有人居住,于古气之中平添许多温馨。这两处古建筑被当地人指为驿丞署或公馆院,但未有权威机构的确认。鸡鸣驿离它不远的武庙(泰山奶奶庙)保存较为完好。那个前廊很别具一格。里边壁画"麒麟送子""状元及第"等皆清晰可见。抬头仰望,横梁上一行小字用长焦拉近依然难辨清,后来冲洗出来才看出上书"]大清乾隆q次丁未仲夏月本堡武生孟年"。(]:音shi "时"的异体字)算来应该是1787年。但那横梁上的彩画色彩依然那么鲜艳,那龙身上的金箔熠熠闪光,仿佛是在半年前才画上去的。据看庙的人说,文革之中为了免遭破坏,有人在壁画上抹了一层泥巴。这些历史遗迹能幸免遇难真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位于城中间的一条只可一人容身的狭窄的胡同里深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的传奇故事: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慈禧太后仓皇出逃,到鸡鸣驿落脚,在一个姓贺的人家住了一夜。《清史》记载:"……已未,德、奥、美、法、英、意、日、俄八国联军联兵陷京师。庚申,上奉皇太后如太原……乙丑,次鸡鸣驿"。驿城中两处"禧、"禧接福"的砖雕都含蓄地映带出这段历史。想来有关慈禧住贺家大院的故事并不是空穴来风,而且那段历史据今不过百余年。一块被土埋住的拴马桩,扒开土,那上面刻的"千c佳城"阳文楷书字体清晰可见。只因太重而无法得知确切年代。和这个拴马桩一样,透过散落在鸡鸣驿城内一些建筑构件的只鳞片爪,都可以窥见鸡鸣驿往昔的繁华。鸡鸣驿采风给人的印象是那样原始而又真实,它把历史定格在一个久远的时代。而那些 残砖断瓦、危楼险墙传达出的信息,则帮助人们解读这个中国现存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的历史,了解它的沧桑之变。成吉思汗这个伟大的民族英雄并不只识弯弓射大雕。他率领千军万马横扫欧亚大陆,在留下史诗般英雄传奇的同时,又把神话从马背演绎到陆地上。作为一种文化载体,遍及全国的驿站反映了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吸纳汉民族政治文化的积极举措。粗览唐宋元明清史,元代对驿站的记述最为详尽具体。这个骁勇强悍的民族,又以其精细缜密的思考,在唐宋驿站的基础上不断增补完善,为中国现代邮政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建筑布局/鸡鸣驿
鸡鸣驿走近鸡鸣驿城墙,一种厚重的沧桑悄悄袭来,古老的城墙任几百年风雨冲刷留下斑驳印迹,备受风雨侵蚀的青砖追忆着前朝的繁荣,古老的驿道诉说着昨天的往事。从未来过,城门却似曾相识,从多次在《大决战》等影片中出现过的城门走进老村,没有想象中的青石板路面,随着人们的脚步,身后留下漫漫尘烟。村里人说,当年备战备荒挖地道,把挖出来的土垫在街道上,于是路变成了今天的模样。鸡鸣驿的布局:"三横两纵"5条贯通东西、南北的大街,将驿城按"井"字不均地分为3区9块12片。东西走向的头道街区域主要是军政管理和商业服务区,南北走向的西街区域是驿站的核心设施,东北为驿仓区,正北为驿学区,宗教建筑则遍布全城。鸡鸣驿精心雕琢的青砖瓦房,古老的土砌房屋,仍坚强地经受着风沙的侵袭。也有常见的红砖房,个别还贴着瓷砖,似乎与这里古朴的环境不大协调。很多不规则石头垒成的院墙倒是与众不同,也算是当地民风的一种传承吧。鸡鸣驿乡从上个世纪80年代,当地政府就规定村里的民房不允许折旧建新。各家院内的猪圈鸡栏、成堆的玉米棒子,让我们看到鸡鸣驿的大部分村民依然从事着种植、畜养的劳作生活。鸡鸣驿有几大著名:全国现存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古驿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世界百个濒危文化遗址
主要建筑/鸡鸣驿
贺家大院驿站里最有名的“贺家大院”曾是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难留宿的地方。至今二进院的山墙上还留有刻砖"鸿禧接福"四个楷书大字,作为慈禧太后在此居住的记念。原来的五进连环院,已经变成各自独立的院落。五六百年的时间,给这个驿站古城留下了浓重的痕迹。泰山庙来鸡鸣驿,不能不看泰山庙的壁画。建于清朝顺治8年的泰山庙,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殿内壁画仍旧清晰可见,富于层次感的绘画效果令今人拍案叫绝,诙谐独特的三句半式说明文字堪称绝品。国家下拨的50万保护资金已经到位,正用于修缮泰山庙、文昌宫。泰山庙的泰山奶奶是送子菩萨,过去这里香火旺盛,村民常找泰山奶奶祈子。虽然正在修缮中,殿内看到几个布制的娃娃。据说,这是用来祈子的。有精美砖雕的门楣、山墙墀头过去农历四月十三--十八,这里都举行隆重的鸡鸣山庙会,十五是最热闹的一天,常有京津、晋、蒙等地的善男信女专门到此逛庙敬香,祈求平安。腊月十六、二十一、二十六是年集的日子,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此交易。鸡鸣驿村居民生活已有很大改变,每逢农历初十、十六都是集日,不过交易地点已从原来驿城头道街迁到鸡鸣驿城西门外的"集市大街"上。
历史/鸡鸣驿
鸡鸣驿鸡鸣驿始建于元代。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在通往西域的大道上开辟驿路,设置“站赤”(即驿站)。至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鸡鸣驿扩建为宣化府进京师的第一大站,城内设有驿丞署、驿仓、把总署、公馆院、马号等建筑,还有戏楼和寺庙。距下花园五公里有一座山原名叫磨笄(jī)山。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恃其英武征辽,尝过此山",曾"驻跸其下,闻雉啼而命曰鸡鸣"。一个帝王可以改变历史,改变一个地名更是颐指之间的事情。于是这座山从此叫鸡鸣山。于是在京张公路旁这个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成为一系列传奇的发源地。传奇英雄成吉思汗与忽必烈又为鸡鸣驿加上浓墨重彩的一笔。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在通往西域的大道上设置驿站。到忽必烈时,全国(不包括蒙古地区)已建有站赤1496处,其规模远超汉唐。鸡鸣驿始建于何年未有确切记载。但它是中国古代邮驿功能最全的驿站,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交通与邮驿地位。蒙古语称驿站为站赤。"元制站赤者,驿传之译名也"。"凡在属国,必置传驿。星罗棋布,脉路贯通。朝令夕至,声闻必达。""盖以通达边情,布宣号令,古人所置邮而传者,未有重于此者。凡站,路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在辽东地区的站赤甚至备有狗站。不但如此,元代的站赤有非常具体而又详尽的规定。而且几乎每朝对站赤的规定都有不同程度的增补,驿站的功能日趋完善。例如元世祖时燕京至开平府、至京兆,设急递铺,每十五里二十五里则设一铺。关于所传件都有详尽具体的规定:"……其文字本县官司绢袋封记,以牌书号。其牌长五寸,阔一寸五分,以绿油黄字书号,若系边关急速公事,用匣子封锁,于上重别提号及写某处文字,发遣时刻以凭照勘迟速。其匣子长一尺,阔四寸,高三寸,用黑油红字书号……"感觉就像特快专递与加密急件。到了英宗至治三年,对急递铺的规定更为细密:"……凡铺卒皆腰革带,持枪、携雨衣,赍文书以行。夜则持炬火,道狭则车马者,负荷者,闻铃避诸旁,夜亦以惊虎狼也。响及所之铺,则铺人出以俟其至。囊板以护文书不破碎,不襞积,折小漆绢以御雨雪。不使濡湿之。及各铺得之,则又辗转递去。"如此规范如此严格,令人叹为观止。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这样形容元代驿站:"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迈耳,三十迈耳,必有一驿……合全国驿站计之备马有三十万匹,专门使用。驿站大房屋又一万余所,皆设备妍丽,其华糜情形使人难以笔述也。"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鸡鸣驿站建土垣,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砖修城池。全城周长2330米,墙高12米,在东、西城墙偏南处设东、西两座城门,门额分别为“鸡鸣山驿”、“气冲斗牛”。门台上筑两层越楼,上面城墙均筑战台。北城墙中部筑玉皇阁楼,南城墙中部筑寿星阁楼,两座阁楼遥相呼应。城下的东、西马道为驿马进入的通道,城南的“南宫道”即是当年驿卒传令干道。可以想像,当时每日马铃声声,飞尘滚滚,身穿邮服、腰挂“火印木牌”的驿卒,乘骑传递,风风火火,昼夜不停,何等热闹。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为加强驿城的防御,对城垣进行了全面维修,并在城东南角城墙上筑角楼魁星阁一座。为防止山洪浸侵,又于城东筑护城坝一道。驿站在中国历史上曾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线,古代时传递消息和发放官文都用快马,后因马的体力和奔跑的距离都很有限,要完成数百公里的传递不得不中途换马,所以就在沿途建立许多马站,后来这种马站又演变成接待过往官员、商人的临时驿站,同时完成传递信息和邮件,也起着军事城堡的功能。可以说驿站在古代起着现代邮局和军事基地的作用。
发展/鸡鸣驿
鸡鸣驿邮驿事业的发展,给鸡鸣驿的各项建设都带来了契机,经济、文化繁荣,商贾云集,庙宇辉煌,公馆宏伟。每年农历四月十三至十九的鸡鸣山庙会和腊月十六、二十一、二十六三个集日,更是满街摊贩,大唱庙戏,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直至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汰驿站,开办邮政”,鸡鸣驿这座古驿站才完成了它的历史重任。现今,无论从旅游还是从文物角度上看,鸡鸣驿这座保存基本完好的古城仍不失当年风采,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它的城墙,除西城墙中部有段塌陷外,其余均整齐地矗立着,棱角分明,不歪不倾。它的城门,拱洞高耸,宽厚的大门洞开,门上镶着的铁板、铁钉依然牢牢紧钉在门上。城内的佛、道教寺庙和驿站其他建筑,不少仍保存完好。专供过往官员、驿卒就餐住宿的“公馆院”即驿馆,是一座明代建筑,这座三进院落的北屋,隔扇木插销头做工考究,各个木插销头分别刻有琴、棋、书、画、荷、莲、蝙蝠、蝉等不同的形象,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别有情趣,反映出中国古代匠人的高超工艺。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仓惶西逃时,曾在鸡鸣驿城内下榻,现其下榻的古建筑和遗址尚存。在广泛宣传的同时,完成了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 ,由清华大学制定的鸡鸣驿城文物保护规划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的评审,为古驿站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国家将投资2300万元用于古驿站的保护开发。
景地/鸡鸣驿
鸡鸣驿古代驿站鸡鸣驿大受影视界青睐。中央电视台以及北京、八一、广西、天津、香港等电影厂家纷纷来这里选拍外景,鸡鸣驿成了一座电影城。这里独特的风貌受到电影界的青睐《血战台儿庄》、《血战长城》、《大决战》、《国士无双》、《蓝色的花》、《超级女谍》、《大潮600天》等影片先后在古城拍摄,鸡鸣驿成了"电影城"。据史载这里建于元朝,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自从1913年北洋政府“裁汰驿站,开办邮政”把它淘汰出历史舞台,这座古城已经被人们遗忘整整快一百年了,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么一座周长近2000米的古驿城当初在中国历史上是何等重要。鸡鸣驿所处的驿路,也就是它旁边110国道的前身,早在先秦时代就以“上谷干道”闻名于世,此后历代王朝都把它作为东经居庸去燕(现北京周边)、冀(河北一带),西到大同、新疆,南通飞狐(河北蔚县南)、紫荆关(位于河北易县,长城关隘之一),北达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俄罗斯的必经之路。地处当时交通要道的鸡鸣驿,在担负军、民驿站的同时,也成为商家发聚之地。据驿城里很多现存的碑刻记载,该驿在最繁华时仅当铺就有6家之多,同时还有商号9家、油铺4家及茶馆、车马店等等,然而年华流走,这里只剩下一些散落的民居。沿着城脚下的土路一直走到驿城的东城门,门洞还算比较完整,但上面木质结构的城楼已经有些破败,倒是纵观全局没有一处后人翻修加工的痕迹。就连门口的一个刻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也被推倒在一旁,似乎在衬托古城萧瑟的景色。多年来一直传说《大话西游》最后那幕场景是在这个古城拍摄完成。其实大话西游整个都是在银川的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拍摄的,最后的场景见图与鸡鸣驿根本不是一个地方,不要听当地导游的以讹传讹。鸡鸣驿风尘漫天时,的确有些“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意境。不过站在城楼上远观北面起伏的鸡鸣山,近瞰杂草丛生、砖瓦弃落的城墙,让人想起《城南旧事》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淡淡哀愁。这座历经8百年的古驿站,历经岁月风霜,到本世纪初鸡鸣驿城的历史建筑二级残损以上的占到70%以上。在怀来县政府经过近两年的保护修复,已向游人开放,成为北京周围一处独特的风景。2003年,鸡鸣驿保护规划通过国家级专家论证会评审,规划用10年时间分三期完成修缮任务,使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逐步恢复历史原貌。2006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完成了鸡鸣驿城东城墙补修工程、东西城门楼和越楼修复工程、泰山庙和文昌庙等6座庙宇抢险修复工程、龙王庙戏台等两大戏台修复工程,以及道路砌石、绿化等建设项目,使这个古驿站得到了初步的恢复保护,同时还完成了鸡鸣驿文物保护管理处、驿城接待室工程。
大事记/鸡鸣驿
■1982年9月,鸡鸣驿城被河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鸡鸣驿■1986年,怀来县文物部门按原样修复鸡鸣驿城四扇城门。■1990年,河北省文物局主持抢修东、北两面城墙和西城墙局部。■1995年8月,原国家邮电部发行一套两枚纪念邮票《古代驿站》,其中一枚即为鸡鸣驿。■1999年,对城内城隍庙、财神庙、龙王庙进行局部抢修性维修。■2001年6月,国务院批准鸡鸣驿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怀来县聘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制定《鸡鸣驿城文物保护总体规划》,规划分3期用10年时间,完成修缮工作。■2003年,鸡鸣驿城被位于美国的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列为100处世界濒危文化遗产之一。■2005年,再次被位于美国的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列为100处世界濒危文化遗产之一。■2005年9月,国家文物局和建设部联合命名鸡鸣驿城所在的鸡鸣驿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6年6月,怀来县启动旅游项目专项建设资金50万元,同时政府财政拨款50万元,后又有企业捐赠600多万元,对鸡鸣驿城进行了第一次全民抢修工程。■日,国家文物局和河北省人民政府鸡鸣驿城保护工程现场举行了“鸡鸣驿城抢修保护工程全面启动仪式”。按照规模宏大的规划,今后3年,将有5亿元的资金注入鸡鸣驿的开发和保护——— 2009年,修复城墙;2010年,修复城内文物、建筑;2011年,进行开发。■2013年11月,怀来县鸡鸣驿入选国家古村落保护试点。■2014年8月,“中国鸡鸣驿邮驿博物馆”和“驿文化主题邮局”正式落成。
实用信息/鸡鸣驿
门票成人票40元,学生持学生证、60-70岁老人持身份证或老年证、1.2米-1.4米儿童购买优惠票30元,1.2米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持身份证或学生证免票。开放时间售票时间为8:00-17:00;非售票时间前来可以找当地人带领入城,一般会收取每人约20元左右的入城费,但此时城内几座民宅景点可能会关闭。住宿可以住在县城的怀来宾馆,最低的标准间80元一晚。也可以在古城部分农家家里借宿,一般按北京郊外农家住宿的标准是15元一晚,具体可以和他们谈。鸡鸣驿城内大街,驿城客栈也是一家不错的农家院!餐饮有几家农家提供简单的农家饭,如果你的队伍庞大村民自会奔走相告,若只身前往就只好自己打听了。顺道游览宣化古城宣化古城秦始皇一统六国而分天下为36郡,宣化据其一,为上谷郡,所以“上谷”也成为宣化的别名。明王朝时,宣府镇为北部防线“九镇”之一,屯有重兵,主要对付来自蒙古高原的鞑靼民族的袭扰。明代修建的城门、角楼、悬楼、瓮城、月城、关城、铺房、护城台等等,设施极为齐全。直到现在,城中还残存着高大的夯土墙体,断砖残垣,草树飘摇,传递着来自遥远时代的气息。
交通信息/鸡鸣驿
鸡鸣驿自驾车:沿八达岭高速到延庆后,沿110国道走京张公路到鸡鸣山路口向左出不远即到。乘车:坐919路公共汽车到延庆后再坐延庆到沙城的长途公共汽车,到沙城后换乘当地的小公共汽车可直接到鸡鸣驿乡(小公共是由沙城开往下花园)耗时约30分钟,票价5元。也可以在北京南站坐过往沙城(怀来)的K257次或4439次火车,到沙城后再从汽车站换乘去鸡鸣驿乡的公共小巴。回京的火车票只能现买,而且票价比北京去沙城要贵,去沙城为18元,回京为20元。因鸡鸣驿与下花园相距仅5公里,可搭乘北京德胜门-下花园的880路公交车 (北京境内刷卡4.8元+河北境内收费20或者全程无卡交现金32元),全程走京藏高速,车程约2个半小时。然后搭乘下花园的出租车或公共汽车(3元)即可到达鸡鸣驿。
收费标准/鸡鸣驿
古城被修的跟新城一样,很没意思,而且城门口设了收费处,门票个人的话50元(但普遍优惠价为40元),团体20,团体需要10人以上。鸡鸣山上有一座寺庙,可以住宿,但是进山需要30元门票。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河北农业科学
万方数据会议论文
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城市规划国际论坛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9次
参与编辑人数:17位
最近更新时间: 20:12:11
贡献光荣榜
  这是一座古城,一组蕴含着独特的魅力的古代建筑群。它坐落在燕北大地上。鸡鸣驿被人们遗忘20多年,1982年它被河北省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是20多年来没有进行任何保护,任凭岁月消损、风雨剥蚀....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鸡鸣驿古城攻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