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自称是在美国驻叙利亚军人骗局的美国军人,在QQ聊天时会提供SSN来骗人吗

1K21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3K78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c510d0dd2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9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c510d0dd2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781c69b7d25c33f029e45_b.jpg& data-rawwidth=&983& data-rawheight=&7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781c69b7d25c33f029e45_r.jpg&&&/figure&&p&图片源自&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defense.gov/&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美国国防部官网&/a&&/p&&p&国防部 Department of Defense,由国防部长 Secretary of Defense 领导,下设:&/p&&ul&&li&国防部长办公室 Office of Secretary of Defense&/li&&li&陆军部 Department of the Army&/li&&li&海军部 Department of the Navy&/li&&li&空军部 Department of the Air Force&/li&&li&参谋长联席会议 Joint Chiefs of Staff&/li&&li&9个战区司令部 Combatant Commands&/li&&/ul&&p&国防部长还直辖一个总监察长办公室Office of Inspector General of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p&&p&国防部长办公室领导成员包括:&/p&&ul&&li&常务副部长Deputy Secretary of Defense 1名&/li&&li&副部长Under Secretary of Defense 若干名&/li&&li&助理部长 Assistant Secretary of Defense 若干名&/li&&li&其他一些特定职员 specified officials&/li&&/ul&&p&部长办公室是直接为国防部部长服务的幕僚机构,下设17个“机构” Agencies 和10个“现场活动” Field Activities。&/p&&p&所谓Agencies,是指拥有特定执法权、提供特定服务或从事特定调研工作的机构,中文近似翻译为执法机构。比如:&/p&&ul&&li&国防物资局 Defense Commissary Agency&/li&&li&国防协议审计局 Defense Contract Audit Agency&/li&&li&国防协议管理局 Defense Contract Management Agency&/li&&li&国防财政与会计局 Defens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Service&/li&&li&国家安全局/中央安全局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 Central Security Service&/li&&/ul&&p&所谓Field Activities,是指不从事直接与军事相关的,为部队提供技术、环境、信息等支持的机构,中文近似翻译为辅助机构。比如:&/p&&ul&&li&国防媒体局 Defense Media Activity&/li&&li&国防部教育局 DoD Education Activity&/li&&li&国防部人力资源局 DoD Human Resource Activity&/li&&li&经济调节办公室 Office of Economic Adjustment&/li&&/ul&&p&陆军部 Department of the Army 由陆军部长 Secretary of the Army 领导,下设:&/p&&ul&&li&陆军部长办公室 Office of Secretary of the Army&/li&&li&陆军参谋部 The Army Staff&/li&&/ul&&p&空军部 Department of the Air Force 由空军部长Secretatyof the Air Force 领导,下设:&/p&&ul&&li&空军部长办公室 Office of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li&&li&空军参谋部 The Air Force Staff&/li&&/ul&&p&海军部 Department of the Navy 由海军部长 Secretary of the Navy 领导,下设:&/p&&ul&&li&海军部长办公室 Office of Secretary of the Navy&/li&&li&海军参谋部 The Navy Staff&/li&&li&海军陆战队总部 Head-quarters MarineCorps&/li&&/ul&&p&美国将全球划分为6个战区,各战区设一个司令部。同时设有三个特殊用途的司令部。战区司令部 Combatant Commands 负责指挥战区内各军兵种进行联合演习和作战,包括:&/p&&ul&&li&非洲司令部 Africa Command&/li&&li&中央司令部 Central Command&/li&&li&欧洲司令部 European Command&/li&&li&北方司令部 Northern Command&/li&&li&太平洋司令部 Pacific Command&/li&&li&南方司令部 Southern Command&/li&&li&特别行动司令部 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li&&li&战略司令部 Strategic Command&/li&&li&运输司令部 Transportation Command&/li&&/ul&&p&参谋长联席会议 Joint Chiefs of Staff 是美国军队的“统一最高指挥部”,由各军兵种的首长、司令和高级军事顾问组成。&/p&&p&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是法定的美军最高级军官和美国总统的最重要的军事顾问。他负责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协调,包括副主席、陆军参谋长、空军参谋长、海军作战部长和海军陆战队总指挥。&/p&&p&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还管辖美军的联合参谋部 The Joint Staff,对9个战区司令部拥有指挥权。&/p&&p&++++++++++++++++++++++++据说这是分割线++++++++++++++++++++++++++++++&/p&&ol&&li&文中的翻译属于本人自己理解的翻译,采取名随主人的原则,并没有对照中国的机构名称;&/li&&li&美国联邦政府的部门首长通常称为 Secretary , 中文常被翻译为“秘书”、“干事”、“书记”、“助理”等词。貌似与“首长”不搭边。这是由于中美对官职的历史和理解不同造成的。&/li&&li&美国的政府部门有一个不冠修饰词的 Secretary,是部门的掌权者。有一个 Deputy Secretary, 是仅次于Secretary的副职。还有一堆冠以 Under、 Assistant、 Associate等修饰词的职位,中国没有直接对应的职位,通常一律翻译为副职。&/li&&li&本文以介绍组织结构为主,并不对各部门的职权和运作方式进行过多解释。&/li&&/ol&
图片源自国防部 Department of Defense,由国防部长 Secretary of Defense 领导,下设:国防部长办公室 Office of Secretary of Defense陆军部 Department of the Army海军部 Department of the Navy空军部 Department of the Air Force参谋…
从超大转的:&br&(1)70年代的北约战略与困境&br&20世纪70年代是冷战史上北约国家最危险的时代。受限于联邦德国的政治现实,北约被迫把防御战略由“绊线防御”改为“前沿防御”,这就意味着北约陆军必须在联邦德国边境设防,把原来作为预设战场的联邦德国领土纳入防御范围。这在政治上是有效的,但在军事上却把北约陆军最精锐的部分直接暴露在华约军队进攻的矛头之下。组成北约北方集团军和中央集团军的8个军,包括美国第5军、第7军,英国第1军,联邦德国第1军、第2军、第3军,荷兰第1军,比利时第1军,被迫平均分布在1000公里的战线上,平均每个军要防守125公里、每个师防守45公里,华约部队可以在北约防线上自由地寻找突破口并集中绝对优势兵力进行突破和穿插。由于此时法国已经退出了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集中于一线的北约军队不仅缺乏预备队,也缺乏战略纵深(不允许使用法国领土机动)。一旦被突破,北约唯一可期盼的只有隔着大西洋的美军本土部队能如有神助,以及善于投机的法国援助了。&br&更为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北约各国的相互扯皮和制肘,担负一线防御的北约部队中有50%以上的驻地远离自己的防区,其中包括荷兰第1军、比利时第1军、英国第1军,联邦德国第1军的部分、第2军的1个师和美国的一个师,战时这些部队都需要花几小时到几天的时间跋涉100多公里进入自己的防区。在在华约发动突然袭击的想定下,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北约的“前沿防御”还未展开就已经崩溃了。&br&在这种形势下,刚刚经历了越战失败的美军军事战略充满着悲观情绪,以至于强调前沿防御的美国陆军76年版《作战纲要》刚刚发布时,美国陆军战略研究所这样评论道,“只有在第一章的末尾才看到一句动人的话,美国陆军必须具备必胜的信心”。&br&(2)大纵深战役理论&br&要研究美军的空地一体战理论,则必首先讨论苏军的大纵深战役理论,因为空地一体战所针对的即是实施大纵深战役的苏军部队。&br&一般认为,大纵深战役理论由前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所创,经过二次大战的经验总结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已经成为苏军战役理论的主要基础和指导。&br&大纵深战役理论的根本目的是要把战斗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为此其进攻部队采用梯次配置,通常包括一个强大的第一梯队、一个较弱的第二梯队、一个快速机动集群和一个预备队,首先以第一梯队打开突破口或实施突贯进攻,然后使用后续梯队实施高速、多路、大纵深的进攻,实施突破和扩张战果。&br&从大纵深战役实施条件看,进攻方必须具有较大的兵力优势,同时具备一支强大的机动部队担负快速突破和扩张的任务。而这两个条件对于苏联之外、坦克出现之前的战争都是不容易实现的。不过在20世纪70年代,欧洲对峙的态势却非常利于苏军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发挥。根据北约判断,在北欧和中欧的双方现役部队中,人员和坦克的比例大约是3:2和3:1,华约组织有绝对优势;而在经历了10天动员之后,尽管北约可以再增加14个师投入战斗,双方的力量对比仍然将达到2:1。&br&基于上述形式,在70年代中后期,研究应对大纵深战役的军事理论,就成为了北约军方打破苏联军队坦克洪流恶梦的迫切要求。&br&(3)空地一体战的提出与要点&br&1977年,唐oAo斯塔里上将就任美国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的第二任司令。基于他之前担任第5军军长的经历,他极为重视未来作战理论研究。在其主持下,美军先后提出了“中心战斗”、“扩大的战场”、“一体化战场”等思想,最终形成了“空地一体战”理论,并于1982年通过新版的《作战纲要》正式颁布。&br&“空地一体战”理论的主要作战对象就是恪守“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前苏联军队。在美军看来,苏军最大的弱点在于其指挥控制系统的陈旧呆板,所有部队在进攻时都机械地采用梯次配置。因而美军仅仅进行集中于战斗地域前沿的火力战无法遏制苏军的进攻,而应该把作战扩大到纵深战场,通过统一应用各种作战手段,同时打击敌军的第一梯队和纵深梯队,破坏敌指挥控制系统和战斗部署,夺取战役主动权。为此,美国陆军在新版《作战纲要》提出,要把军而不是师作为战场上的主要作战单位,把“纵深攻击”作为致胜的关键,要求实施纵深攻击的部队必须快速越过已方前锋线并向敌纵深突进,与选定的敌人交战,在运动中摧毁敌方后续梯队;同时由于在敌方后方地域使用部队存在着明显的风险,空地一体战必须实现与空军的充分协调统一,实施战场空中遮断和进攻性空中支援等。&br&为了配合“空地一体战”的实施,美国陆军同时实施了“86年陆军”的改编,通过缩小师属战术分队规模、增加连队数量,提高部队的灵活性,以便于组织多路进攻和多方向防御;通过增加师属火炮、增编多管火箭炮连,提高远程火力对纵深目标的打击范围和强度;为新编陆军军增编后方地域战斗旅,加强纵深攻击时后方地域防御;为每个师增编3个前方支援营,分别为3个旅提供伴随保障,提高后勤保障能力。&br&最为重要的改编措施则是为新编重型师增编了1个战斗航空旅,包括2个攻击直升机营、1个战斗支援航空营和1个骑兵营。与其对手的陆军航空兵不同,这些战斗航空旅在作战时将作为一个真正的“旅”使用,包括火力打击、地域控制、在广阔区域内构成柔性的侧翼等,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纵深攻击能力。&br&在“空地一体战”理论的指导下,经过80年代的锤炼,辅以新一代武器装备的列装,90年代初的美军地面战力已经达到了历史的巅峰。随着海湾战争的爆发,因为冷战落幕而失去用武之地的美军迎来了一个作战思想与苏军接近、实力更弱的对手,海湾战场正好成为检验“空地一体战”的最佳试验场。
从超大转的: (1)70年代的北约战略与困境 20世纪70年代是冷战史上北约国家最危险的时代。受限于联邦德国的政治现实,北约被迫把防御战略由“绊线防御”改为“前沿防御”,这就意味着北约陆军必须在联邦德国边境设防,把原来作为预设战场的联邦德国领土纳…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它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和更大的理论意义。&br&在现实中,美国学界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strong&sprint to parity&/strong&&(可翻译为“冲向核均衡”),指的是如果美俄进一步削减其战略核武器数量,将形成一种“诱惑”,诱惑中国突然大规模扩充其核武库数量,以一种短跑冲刺的方式,达到与美俄“平起平坐”的核武器数量均势。以前数量差距太大,中国不会也无法冲刺,现在随着数量差距的缩小,就有可能了。这个对“冲向核均衡”的恐惧,时不时被美国人士用来恐吓美国人士,说不能再进行深度削减与数量核裁军,否则会教唆中国犯错。&br&&br&&br&&br&&br&&strong&&u&1&/u&&/strong&,如果是一个美国人士对你说:“冲向核均衡了,要小心”,你的回答可以是:“美国超过一半的核弹头部署在核潜艇上,中国造几万枚核弹头也无法减损,因为美国核潜艇在再多的核弹头面前都是可靠的反击力量;你们担心什么?战略平衡是无法改变的,除非中国用非水声探测手段让海洋透明,那你们应该担心的是常规弹头的反潜鱼雷。”&br&&br&&br&&br&&strong&&u&2&/u&&/strong&,如果一个中国人士对你说:“冲向核均衡了,这样才能威慑住美国人”,你的回答可以是:“所以之前我国不存在可靠核威慑?苏联的核弹数量如此多,也没办法遏制住美国的反苏攻势。还有,如何判断出美国需要上万枚核弹才能威慑住呢?百来枚不够吗?”&br&&br&&br&&br&仔细看看上面这两种说法,它们是不同的;再看看问题“一个国家的核弹是不是越多越安全?”————————你可以理解到,&strong&这里有两种不同的“安全”:&/strong&&br&&br&&br&&strong&&u&1&/u&&/strong&,希望能解除对手核武装,能先发制人,能减少损失,甚至是避免损失,从而回到“广岛之前pre-Hiroshima”的时代,也就是在核威慑之前,只要能实战制胜,一国的安全可以独自决定,不需要考虑敌国的决策。&br&&strong&&u&2&/u&&/strong&,希望在核威慑的时代中获得安全,虽然不是绝对自主的,但也是在敌国理性合作的基础上,获得安全,这是建立在互相威慑之上的“安全”。&br&&br&&br&&strong&&u&1&/u&&/strong&,&strong&第一种安全是无法通过核武器的数量增长来取得的,一国不断增加核武器数量,并不能有效降低它在核对射中遭到的损失。也许通过非核手段,比如说常规军力建设,可能可以降低在核对射中遭到的损失。&/strong&&br&&br&&ul&&li&核武器部署前,可以摧毁其生产中心与研发基地,摧毁大面积软目标,以前是用核武器最有效的,现在可以通过常规轰炸精确打击,甚至可以通过网络战手段进行瘫痪。&/li&&li&核武器部署后,可以摧毁其运载工具,以前往往使用核武器摧毁加固地下井,如今常规武器精确打击可以摧毁地下井,更不用说常规防空导弹对付战略轰炸机、常规反潜鱼雷对付弹道导弹核潜艇。&/li&&li&核武器发射后,可以拦截其弹头,以前精度不够,需要用核拦截弹,大面积杀伤,如今使用常规动能拦截弹,不需要用核弹头。&/li&&/ul&&br&这些,都叫做核武器的常规脆弱性,当然对付常规武器,也有常规手段,所以似乎可以“逃离核威慑”,可以回到那个在战场上决胜制胜,就能保护国家,免受损伤的时代,可以不再考虑敌人的决策。&br&&br&但是,一般都认为,即使核常兼备,先发制人,也是没办法获得这种绝对安全的,因为无法完全解除对手核武装。&br&&br&&br&&br&&br&&br&&strong&&u&2&/u&&/strong&,&strong&第二种安全也是无法通过核武器的数量增长来取得的,这是因为威慑的标准无法客观论证,也无法先验地去证明。&/strong&&br&&ul&&li&要摧毁多少敌国社会财富,才足以吓阻敌国?&/li&&li&我们要制止敌国的什么行为?&/li&&li&我们要用多少核武器,才能保证我们的某一个行为,别国不敢阻挡?&/li&&li&多少枚才足够?&/li&&/ul& 如果有人说:有一个公式可以算出上面这些答案,你的回答可以是:“世界上每一个核国家的核军力标准,均为该国具体的核决策机制与核决策条件导致,且受当时历史时期的深刻影响,我们照搬套用,并不能保险;而自力更生,也最多只能是适应当今历史时期,适应当前核决策机制与核决策条件而已”——————也就是说,造多少核武器,是无法“客观计算”出来的,你能为“冲向核均衡”辩护,他也能为“最小核威慑”辩护。&br&&br&&br&&br&&br&&strong&所以说,增加核武器数量,无法实现绝对安全,因为无法解除敌国核武装,无法有效减损(这就是为什么真正的美国核实战派,一直要求建设大量民防工事、进行工业疏散,支持反导——————这些都不是核军力建设)。而单纯增加核武器数量,也无法实现基于相互威慑的“相对安全”,因为核军力建设的标准无法客观计算出来。&/strong&&br&&br&&br&&br&&br&&br&&br& -------------------------------------------------------------------------&br&如果说看到这里,你想拿出冷战美苏军备竞赛的历史,来说明你的疑问,我估计是受了下列观点的影响:&br&&br&&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冷战时期,几十颗核弹就可以毁灭对方,为什么美苏还要造几千颗核弹? - 十一点半的回答&/a&&br&&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f2dffd39c60b37c4edc3baf& data-hash=&f2dffd39c60b37c4edc3baf& data-hovercard=&p$b$f2dffd39c60b37c4edc3baf&&@十一点半&/a&&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0ee2e9f4adad7_b.jpg& data-rawheight=&106& data-rawwidth=&7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0ee2e9f4adad7_r.jpg&&&/figure&&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冷战时期,几十颗核弹就可以毁灭对方,为什么美苏还要造几千颗核弹? - 廖胖的回答&/a&&br&&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9cabad7fd86& data-hash=&9cabad7fd86& data-hovercard=&p$b$9cabad7fd86&&@廖胖&/a&&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1a3fbb34caa78a3dfa006e6_b.jpg& data-rawheight=&114& data-rawwidth=&7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1a3fbb34caa78a3dfa006e6_r.jpg&&&/figure&&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何有核国家中,只有中国和印度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 punishment 的回答&/a&&br&&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ce7f2d0ff4c5025abfa33& data-hash=&ce7f2d0ff4c5025abfa33& data-hovercard=&p$b$ce7f2d0ff4c5025abfa33&&@punishment&/a&&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871c9fd075de1e51dbff3bf_b.jpg& data-rawheight=&174& data-rawwidth=&7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871c9fd075de1e51dbff3bf_r.jpg&&&/figure&&br&&br&&strong&用“安全困境”,“囚徒困境”等简短的博弈论观点,毕竟无法完全描述美苏军备竞赛,甚至无法正确描述它————美国跟苏联并没有仅仅部署两批互相瞄准的ICBM,只有靠造更多才能生存下来。&/strong&&br&&br&许多人都认为“确保互相摧毁”MAD是一种政策,其实它是一种状态,不由政策选择而改变。&br&许多人都认为“确保互相摧毁”MAD是一个需要谨慎维护的状态(《脆弱的恐怖平衡》The Delicate Balance of Terror),只有不断更新技术,提高核武器数量,才可以维护它,其实整个美苏冷战核军备竞赛,是在不断逃离MAD的过程,MAD本身是不需要多少维护的,它相当强健。&br&&br&&br&&br&说回冷战美苏核军备竞赛:&br&请看看美国潜射弹道导弹武器系统中装载的核弹头数量(也就是苏联部署多少ICBM都无法摧毁的海基核弹头数量)&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2ed7fc8ebaabeaa35f939c_b.jpg& data-rawheight=&599& data-rawwidth=&7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2ed7fc8ebaabeaa35f939c_r.jpg&&&/figure&&br&&br&在1965年达到了1000枚左右,1975年则接近了5000枚左右.&br&这些潜射核弹头,由于当量过低,精度过低,是无法摧毁苏联的ICBM的,而苏联的ICBM占其核力量的很大一部分。&br&也就是说,&strong&美国在当时不断增加一种“既不会被敌人核武器威胁,又不能伤害到敌人核武器”的核军力(SLBM核弹头)&/strong&————这是没办法用上述“安全/囚徒困境”来解释的。&br&【更好玩的是,美国也没有把其他的脆弱的核弹头转移到这种优质的投送工具上】&br&&br&&br&美国有一种核武器是“既可以伤害到敌人核武器,又会被敌人核武器威胁到”的,也就是陆基井下部署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按照上述的“安全/囚徒困境”来解释,它应该不得不持续增加ICBM数量。但是:&br&这是美国ICBM部署数量,也就是苏联需要摧毁的加固目标:&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54baaab08a5c3cec9569f_b.jpg& data-rawheight=&593& data-rawwidth=&6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54baaab08a5c3cec9569f_r.jpg&&&/figure&可以看到,从1966年开始,美国的ICBM导弹井就维持在1000个的水平上,一直到冷战结束。&br&也就是说&strong&作为敌国目标的美国ICBM导弹井,一直没有增加&/strong&。&br&&br&&br&&br&再看看美国部署在ICBM上的核弹头数量,这是因为它们精度足够高,当量足够大,可以用来杀伤苏联的核弹井:&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58ea5adb7aceb80dac33_b.jpg& data-rawheight=&594& data-rawwidth=&7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58ea5adb7aceb80dac33_r.jpg&&&/figure&可以看到,从1964年开始,美国的ICBM弹头数量维持在1000枚的水平上,直到1975年,分导式多弹头MIRV的民兵III部署完毕,其ICBM核弹头水平又在2200枚左右,一直到冷战结束————也就是说&strong&美国能威胁到苏联战略核武器的能力,在相当长时间也是稳定的&/strong&。&br&&br&&br&&br&Steinbrunner等人在70年代到80年代,使用美国防部内部材料,编写了《美苏战略军备竞赛史》,只写到1972年,现在将关于所谓“安全/囚徒困境”与军备竞赛的部分翻译如下:&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fe5e26a31d_b.jpg& data-rawheight=&802& data-rawwidth=&9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fe5e26a31d_r.jpg&&&/figure&&blockquote&&p&&strong&在历史上任何时期,不断演化的美国核战计划(SIOP,统一联合作战计划)从来都无法通过先发制人、打击苏联军事力量,来决定性地降低美国的损伤。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美国核力量中作战部署的洲际弹道导弹数量大大超过苏联核力量时,美国导弹精度存在巨大缺陷,对苏目标情报也存在巨大不足,导致了美国无法获得决定性的先发制人能力————即使它在核力量对比上拥有巨大优势。况且,即使在最佳条件下,在优势最大的年代,美国也无法摧毁苏联用来打击西欧目标的中程核力量。&/strong&&/p&&p&&strong&当美国导弹精度足够高、美国大地测绘信息足够丰富的时候、当按照广为流传的核武器杀伤概率计算,美国先发制人核打击变得可行的时候,苏联已经部署了一支足够庞大的洲际弹道导弹部队,它的数量足够多、部署地点足够分散、加固程度足够高,使得美国根本不可能获得决定性的“减少损失”能力。&/strong&&/p&&/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060f24c7b6db91c2a2a2_b.jpg& data-rawheight=&901& data-rawwidth=&9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060f24c7b6db91c2a2a2_r.jpg&&&/figure&&blockquote&&p&&strong&而且,对核爆效应的不断分析,开始揭示出一系列新现象,这些新现象都没被包括在“广为流传的核武器杀伤概率计算”中,它们将会极大地影响到核武器对射的结果。有一些现象将会增强完美先发制人核打击的效果————比如说高空核爆产生的核电磁脉冲、大气离子化,还有近地表核爆抽吸起来的烟尘云————但是它们的效果难以精确计算。这些现象反过来还可能干扰到少量ICBM弹头执行的先发制人核打击,所以它们提供的净收益,是有很大不确定性的。&/strong&&/p&&p&&strong&另一些现象将会显著削弱先发制人核打击的效果————比如说来袭弹头起爆后,其瞬发辐射对未起爆弹头的影响、来袭弹头炸起的烟尘云对未起爆弹头的影响等等。这些现象中有许多还会影响通讯设施,而通讯设施被干扰将会进一步加重美苏进行战略核战的困难。&/strong&&/p&&p&&strong&这一系列复杂因素已经将“先发制人核打击”问题带进了不可知的领域。“广为流传的核武器杀伤概率计算”针对加固导弹发射井,是无法把这一复杂图像有效传递给决策者的,它太单一了。&/strong&&/p&&/blockquote&&br&这实际上说明了,即使在当时/当地,美苏的决策者都知道,自己不是身处一个“不多造核弹就会被敌人摧毁在地面上,完全解除武装”的世界中。&br&&br&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美国军官关于SIOP(统一联合作战计划)核战方案的简报中,强调:&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3f5efe2da874f4c515530_b.jpg& data-rawheight=&336& data-rawwidth=&10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3f5efe2da874f4c515530_r.jpg&&&/figure&&br&&p&&strong&“苏联在六十年代获得了可靠的战略反击能力”(注意,当时苏联还没有成规模的SLBM核力量)&/strong&&/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f2b7d195f8c60bda22f75_b.jpg& data-rawheight=&309& data-rawwidth=&9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f2b7d195f8c60bda22f75_r.jpg&&&/figure&&p&&strong&“要美国用先发制人打击军事力量来减小自身损失,我们对此的信心不断下降”&/strong&&/p&&br&&br&&p&最后,让我们看看确保互相摧毁MAD有多强健,根据CIA在1979年的一份NIE国家情报评估:&/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44a84bb68a37fafb60c17_b.jpg& data-rawheight=&767& data-rawwidth=&6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44a84bb68a37fafb60c17_r.jpg&&&/figure&&p&1978年的战略核武器对射后果是:&/p&&br&苏联“晴天霹雳”先发制人,核打击美国,目标是最大化摧毁美国核反击力量。美国毫无戒备,核力量处于日常部署状态,美国幸存的核打击力量足以摧毁苏联所有城市面积的&strong&&u&125%&/u&&/strong&左右&br&&br&美国核力量与苏联核力量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苏联先发制人,目标是最大化摧毁美国核反击力量。美国幸存的核打击力量足以摧毁苏联所有城市面积的&strong&&u&250%&/u&&/strong&左右&br&&br&美国“晴天霹雳”先发制人,核打击苏联,苏联毫无戒备,目标是最大化摧毁苏联核反击力量。苏联核力量处于日常部署状态,苏联幸存的核打击力量足以摧毁美国所有城市面积的&strong&&u&66%&/u&&/strong&左右&br&&br&美国核力量与苏联核力量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美国先发制人,目标是最大化摧毁苏联核反击力量。苏联幸存的核打击力量足以摧毁苏联所有城市面积的&strong&&u&110%&/u&&/strong&左右&br&&p&【看了这里,你是不是觉得似乎苏联的“核反击能力”不够啊,但是这不是核力量构成导致的,这是因为当时美国都市面积CIA使用的估计是100000平方千米,而苏联是40000平方千米。】&/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4e24698afb485ad1db8440e_b.jpg& data-rawheight=&260& data-rawwidth=&4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4e24698afb485ad1db8440e_r.jpg&&&/figure&&br&&br&&p&你觉得这个摧毁水平足够么?看来美国和苏联的领导人也觉得足够(还没有证据说那个美苏领导人仍未自己国家的所有核反击力都会被剥夺)。可以确认的是,他们从没有因为怕“丧失第二次打击能力”而扩军,因为如果只是追求“第二次打击能力”,很早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了。但是他们仍然在质量上和数量上进行军备竞赛,互相赶超,为什么呢?&/p&&br&&p&&/p&&p&一个国家的核弹,是不是越多越安全呢?是不是越少越不安全呢?&/p&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它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和更大的理论意义。 在现实中,美国学界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sprint to parity"(可翻译为“冲向核均衡”),指的是如果美俄进一步削减其战略核武器数量,将形成一种“诱惑”,诱惑中国突然大规模扩充其核武…
评判这一事件要回答以下问题:&br&&br&&b&1、南海岛礁有没有12海里领海:&/b&&br&某个岛礁有没有领海,要看其所属国家在符合海洋法公约的前提下,对领海基线做出的声明。在南海岛礁问题上,中国除了声明对于南海岛礁具有领土主权之外,尚未宣布南海岛礁的性质及其相应的管辖权利、管辖范围,也未划出南海岛礁的领海基线。&br&&br&那么要回答南海岛礁有没有领海、领海边界在哪里,目前来说就只有参考公约的规定。而在公约中,某一岛礁是否有12海里领海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要视岛礁在自然状态下的性质而定:&br&(1)低潮高地不作为领海基点(公约第二部分第十三条);&br&(2)不能维持人类居住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第八部分第一二一条);&br&(3)人工建筑不改变岛礁属性和相应权利(第五部分第六十条)等等。&br&此外各国往往出于自身利益,对某一岛礁的性质各有表述。&br&&br&如果完全按照公约的规定对南海岛礁进行领海划分,那么会出现三种类型:&br&&b&(1)岛屿:有领海、有专属经济区,如太平岛(台湾控制)。&/b&&br&&b&(2)岩礁:有领海、无专属经济区,如永暑礁。&/b&&br&&b&(3)低潮高地:无领海、无专属经济区,如&/b&&b&美济礁、&/b&&b&渚碧礁。&/b&&br&虽然在中国大规模扩建之后,美济礁、渚碧礁、永暑礁应经成为了南沙群岛面积前三的岛屿,但仅从公约角度看,并不改变其原有性质。&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b7c2b9bc2c48ebcc243b3_b.jpg& data-rawheight=&1219& data-rawwidth=&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b7c2b9bc2c48ebcc243b3_r.jpg&&&/figure&&br&总的来说,虽然中国是公约的签署国,且对公约中的规定没有异议,但是:(1)中国南海岛礁在自然状态下的性质有不同类型(2)中国对岛礁的扩建已经完全改变了岛屿的原貌,这使得对南海岛礁在自然状态下性质的认定变得不那么直观(并有了一定操作空间)(3)中国一直未对南海岛礁领海做出明确的规定。&br&所以,&b&在中国正式颁布具体规定之前,南海岛礁的领海问题会一直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弹性。&/b&而中国也在一直试图保持这种模糊性,可以看到,目前中国对外发言中采用的是“美军驶入中国&b&岛屿附近海域&/b&”的说法。&br&至于为什么中国要保持这种模糊性,个人猜测,一方面是因为宣布领海会激化周边国家对于“南海岛礁主权归属”、“自然状态下岛礁性质”、“干涉南海航行自由”的争议;另一方面宣布领海对目前中国的南海岛礁扩建行动也没有直接的帮助;最重要的是,中国需要为今后长远的南海政策保持政策弹性:(1)南海岛礁还有多数在他国控制下,长远来看其归属未定,如果现在宣布领海,如何对待这些岛礁是个问题;(2)九段线的性质未定,长远来看可能是“岛屿归属线”,也可能是“传统水域”线,甚至是“领海线”(虽然可能性很小),如果现在宣布领海,如何处理领海基线和九段线的关系是个问题;(3)在南海岛礁施工完成后,南海的实力对比将发生显著的变化,现在急于规定领海无异于自缚手脚。&br&&br&延伸阅读:西沙群岛领海基线&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fgk.chinalaw.gov.cn/article/fgxwj/.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的声明&/a&&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b7b29fae1bfe8d7770ed7f_b.jpg& data-rawheight=&800& data-rawwidth=&8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b7b29fae1bfe8d7770ed7f_r.jpg&&&/figure&&br&&b&2、美国军舰在南海岛礁有没有领海无害通过权:&/b&&br&公约中规定船舶在他国领海有无害通过权(第二部分第十七条至二十六条),这个规定是由于美国在公约协商过程中不顾阻力地坚持而得以存在。同时作为妥协的结果,公约中并没有对&b&军用船舶&/b&的无害通过权进行具体的规定,即没有明确地禁止,也没有明确地允许。&br&简单的说,领海无害通过权是有的,但能不能行使、军用船舶能不能行使,则要看有关各方的解释和协议。例如1988年美国约克城号曾进入黑海苏联塞瓦斯托波尔军港7海里处,苏联军舰与之相撞驱离,其后两国经过谈判承认对方的在自身领海的无害通过权。&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ebecf2ff400b8620a55edb07bcef1f9f_b.jpg& data-rawheight=&418&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ebecf2ff400b8620a55edb07bcef1f9f_r.jpg&&&/figure&&br&中国对于本土附近海域的无害通过权、自由航行权的控制是很明确的,近年来和美国冲突不断,如事件、2002年鲍迪奇号、2009年无暇号、2013年考本斯号、2014年南海“桶滚机动”等等,事后中国都表示外国军舰在中国领海和专属经济区不享有航行自由。&br&而由于南海岛礁远离中国本土,且领海并未划定,在迄今为止的对外发言中,还没有看到中国对南海岛礁无害通过权具体的反应,只是强调“中国在南海岛礁享有主权”、“中国的岛屿建设将不妨碍南海的航行自由”、“美军的行为是挑衅行为”。&b&和领海问题一样,南海岛礁的无害通过权问题维持在一个模糊状态。&/b&&br&&br&延伸阅读:81192事件:专属经济区的自由航行权&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知乎 - 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a&&br&&br&&b&3、中美各自的意图:&/b&&br&中国在南海扩建岛礁的目的是充实中国在南海的存在,以及在亚太有冲突的情况下对南海航路进行影响和控制,但并没有显示出在和平时期干涉南海航行自由的意图。&br&中国对南海岛礁的人工扩建已经接近完成,随后的基础设施和军事设施建设将毋庸置疑地使中国在南海的控制力空前强大,但为了避免刺激周边国家和美国,以及为日后可能的“自古以来“留下后路,并没有直接对南海岛礁的相关权利做出规定。&br&中国目前在南海的政策还是“抢时间和拖时间”:悄悄填岛修机场,有争议冲突无所谓,只要能拖到机场、港口修好,各种设施到位。&br&&br&另一方面,美国在乌克兰、伊朗核协议、叙利亚连连战略意图受阻,需要在盟友中以及国内重树威望加强信心,而南海具有(1)权利界定模糊,(2)中国没有很大动因进行反制,(3)周边没有其他大国利益需要考虑(普京斜眼)(4)关注度甚高、宣传效果甚好的特点,便成为了美国&找回场子&的首选。此外,此举有可能是民主党政府为提高债务上限与共和党进行交换的产物。&br&&br&&b&4、个人愚见,一时来看:中国在南海人工填岛得到了里子,美国驶入12海里得到了面子;长远来看:中国在南海“闷声发大财”的阶段已经结束,美国将持续介入南海争端&/b&&br&美国军舰驶入南海12海里象征着中国并未完全控制南海,美国得以昭告天下不必惊慌。而事实上南海岛礁的战略意义并不在于其领土属性,即12海里领海对南海航行自由的影响,而在于其上的军事设施建成后,航空兵、舰船、甚至可能的导弹对整个南海地区的无形控制。&br&中国目前在南海岛礁的底线是在人工岛上的基础设施和军事设施建设不受到干扰,而美国对这个底线的判断应该是准确的:巡航12海里在不违反国际法的基础上,打消了周边各国对于南海可能被中国控制的忧虑,美国以带头大哥的形象有力捏合了亚太地区的“反中特帝”盟友,同时又没有触及中国底线,不会引发两个大国的直接冲突。&br&&br&但此举对于美国的问题在于,进入12海里无法阻止中国建岛,无法阻止中国在岛上部署设施,并没有在实质上影响中国的南海策略。而如果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干扰中国施工。如何在不发生实质冲突的前提下实施这一策略我暂时无法替美国想到。&br&此举对于中国的问题则在于,第一,中国在南海岛礁的长期战略会不会受到美国骚扰“常态化”的影响而有所放缓。从近年来南海空中、海上各种对持中的表现来看,南海岛礁建设出现停滞的可能性不大。第二,前面说到,中国目前的南海战略是“拖字诀”,目前在领海等方面没有声明主张,只是埋头建岛修机场,希望等到南海实力对比发生明显变化后获取更大的战略主动,而美国的行动则将矛盾公开化,使得中国不得不比预期更早地面对南海岛礁的领海等尖锐问题,断了中国“闷声发大财”的路,这也将考验中国政策决策者的智慧和胆识。&br&&br&以下是我对美军行动前后形势变化的一个总结,涉及到了中国南海岛礁的四个核心问题。美军此次行动不能说谁输谁赢,只能说体现出南海问题充满环环相扣的小问题,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9cff3a83_b.jpg& data-rawheight=&326& data-rawwidth=&5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9cff3a83_r.jpg&&&/figure&&br&========================================================&br&&b&PS:&/b&&br&1、美军对于驶入岛礁的选择:&br&上文提到,岛礁性质分为:&b&暗礁&/b&(低潮也不高于水面)、&b&低潮高地&/b&(低潮时高于水面)、&b&岩礁&/b&(在高潮时高于水面、不能维持人类居住)、&b&岛屿&/b&(在高潮时高于水面、能维持人类居住),其各自对应的管辖权利和管辖范围不同。&br&美国在法理上不想授人以柄,个人猜测其只会在人工扩建前是&b&暗礁或低潮高地的岛礁&/b&巡航。从1995年CIA发布的南海地图可以看出,在美国的认识中(即按公约规定对领海进行划定),图中标1.永暑礁(Fiery Cross Reef)是单独享有有领海的;标2.美济礁(Mischief Reef)和标3.渚碧礁(Subi Reef)是没有领海的,且渚碧礁在菲占最大岛中业岛的领海范围内。(此处原文有误,感谢@wei guo纠正 )&br&美军选择后两者而非永暑礁将更加稳妥,更加避免争议,毕竟进入“中国领海”和“进入中国岛礁周围的公海&是不一样的性质。但不能排除美军进一步试探中国底线的可能。如果接下来美国军舰驶入永暑礁领海我再自己回来打脸。&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545fc2a4ee2d465a3632095e_b.jpg& data-rawheight=&800& data-rawwidth=&7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545fc2a4ee2d465a3632095e_r.jpg&&&/figure&&br&2、最近的消息是美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拉森号驶入了美济礁和渚碧礁12海里,&b&有中国军舰伴行驱离。&/b&&br&这样一来,这个事件的影响和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后美军B-52来边界蹭了一圈类似,长远来看可能对事态起到相反的效果:美国虽然在领土问题上不持立场,但其对航行行动的重视(里根号也来了)反而昭示了中国对于岛礁的主权;美国在做,周边国家在看,如果大哥美国精心准备只能做到这样,那么大哥不在的时候我们能有什么程度的举措就要掂量掂量了。&br&此外,执行任务的是052C型兰州舰、053H1型台州舰,个人猜测中方派出新老两舰,是为撞击驱离做了准备的,如果美军深入岛礁海域,可能会出现黑海“我舰奉命撞击你舰”的情况。&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c181653dda419735ade225ee78f1254f_b.jpg& data-rawheight=&407& data-rawwidth=&6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c181653dda419735ade225ee78f1254f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8aacd5cceddf4b0ec74f0e_b.jpg& data-rawheight=&315& data-rawwidth=&6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8aacd5cceddf4b0ec74f0e_r.jpg&&&/figure&&br&3、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南海有两个核心问题:&b&领土归属&/b&和&b&航行自由&/b&。美国历来在南海问题上的官方表态是“在领土争端上不持立场,但要保证南海的航行自由。”&br&在中国大规模填海造陆之前,我们更多讨论的是南海岛礁的主权归属,讨论的是有多少岛礁在越南菲律宾手上,讨论的是九段线到底是什么;而在扩建开始之后我们讨论的是中国此举将面临怎样的国际压力,又将产生怎样的长远影响;到如今美国进行巡航的时候,我们讨论的是中国对于南海岛礁主权能维护到何种程度。&br&也就是说,美军的行动将南海的热点从&b&南海岛礁的主权归属&/b&转变为了&b&航行自由对于中国主权的挑战。&/b&这种不知不觉中的转变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br&&br&最后附上一张南沙岛礁详图,方便大家查阅。感谢原作者。12年看这张图和如今看这张图时的心态&br&可以说已经有很大的不同。&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e34cee91ea9c6bafb60d4c11e89a9810_b.jpg& data-rawheight=&1724&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e34cee91ea9c6bafb60d4c11e89a9810_r.jpg&&&/figure&&br&========================================================&br&1.31更新&br&喜闻乐见的打脸终于来到了~&br&1月27日,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哈里斯在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表示,&b&将在南中国海进行更多、范围更大、操作更复杂的宣誓航行自由行动。&/b&&br&1月30日,柯蒂斯·威尔伯号驱逐舰(DDG54)进入中国&b&西沙群岛中建岛领海&/b&。&br&1月30日,&b&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就美国军舰擅自进入我西沙领海发表谈话&/b&:&br&&blockquote&&p&  1月30日,美国海军“威尔伯”号导弹驱逐舰违反中国法律,擅自进入我西沙领海。中国守岛部队和海军舰机当即采取应对行动,&b&对美军舰进行识别查证,并迅即予以警告驱离。&/b&&/p&&p&  美方此举是严重违法行为,破坏了有关海域的和平、安全和良好秩序,也不利于地区和平稳定。中国国防部对此表示坚决反对。&/p&&p&  中方早在&b&1992年即公布《领海及毗连区法》,规定外国军舰进入我国领海,必须经过事先批准。&/b&这一规定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实践,也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法律相同。&b&日,中国政府公布了《关于领海基线的声明》,宣布了中国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和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b&美方在对此完全清楚的情况下,派军舰擅自进入中国领海,是有意的挑衅行动。&/p&&p&  多年以来,美方多次提议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各方舰机航行安全。然而在行动中,美方却不顾中方一再反对,派舰机进入中方有关海空域,造成双方海空兵力近距离接触。这种做法在操作上是非常不专业的,对双方官兵安全是不负责任的,在后果上是极为危险的。&/p&&p&  不论美方采取任何挑衅行动,中国军队都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p&&/blockquote&&br&&p&对于这个消息,我们需要了解的是:&br&&/p&&p&&b&1、西沙的情况和南沙有所不同&/b&&/p&&p&(1)在海战后,中国完全控制西沙群岛;而在南沙中国大陆只控制了7个岛礁。&/p&&p&(2)中国在1996年公布了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西沙群岛有明确的领海;而中国对于南沙岛礁的海洋权益及其范围至今没有明确说明。&/p&&p&(3)中国在南沙填海造陆的岛礁周边有驱逐舰、护卫舰、坦克登陆舰等军舰和海警船进行守卫,以应对来自不同对象的骚扰;而在西沙,尤其是面积狭小、位置偏远的中建岛则没有这样的守卫水平。中建岛本身建设程度不高,无法停泊大型船只,此外中建岛距离三沙市驻地永兴岛170公里,距离三亚320公里,面对转一圈就走的美国军舰,派大型军舰临时前往进行阻拦也不现实。&/p&&br&&p&&b&所以,一方面,美国舰艇进入西沙岛礁12海里领海比进入南沙岛礁12海里的挑衅性质要更为严重;另一方面,美国舰艇进入西沙中建岛受到中国强硬干预(如军舰撞击)的可能性其实是比进入南沙岛礁要小的。&/b&&br&&/p&&br&&p&下图:西沙群岛相对位置(西沙群岛西南角)。&/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e1bf9fc4c35636beb3c15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7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e1bf9fc4c35636beb3c15_r.jpg&&&/figure&&br&&p&下图:中建岛鸟瞰。&/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83ab305e83efb21ebbadef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83ab305e83efb21ebbadefe_r.jpg&&&/figure&&br&&p&&b&2、美国的航行自由行动&/b&(FON, Freedom of Navigation)&/p&&p&这一行动从1979年开始已经持续了多年,针对的是世界各海洋国家对其海洋权益的“过度主张”(Excessive Maritime Claim),从而保证美军舰艇、飞行器在全球海域包括他国领海、专属经济区的航行自由。下图:FON的常见的方式。&/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a0debdab2324a_b.jpg& data-rawheight=&893& data-rawwidth=&11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5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a0debdab2324a_r.jpg&&&/figure&&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amti.csis.org/fonops-prime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 Freedom of Navigation Primer for the Spratly Islands&/a&&/p&&br&&p&仅从行动本身来说,这次在西沙的行动和美国几十年间在世界各国进行的海洋航行自由行动没有本质的区别:要知道,美国的FON行动不仅针对中国,也包括了&b&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b&等其他南海周边国家,还包括其重要的军事同盟&b&韩国&/b&。下图:国防部2014财年的FON报告。&/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2ed9cfa5e4_b.jpg& data-rawheight=&666& data-rawwidth=&5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2ed9cfa5e4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d14d40f8c43dae09016c_b.jpg& data-rawheight=&665& data-rawwidth=&5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d14d40f8c43dae09016c_r.jpg&&&/figure&&br&&p&下图:2014年美国在亚太地区进行FON所针对的国家。&/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b986cb9c6c10a1ceb784c4_b.jpg& data-rawheight=&688& data-rawwidth=&11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6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b986cb9c6c10a1ceb784c4_r.jpg&&&/figure&&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amti.csis.org/fonops-prime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 Freedom of Navigation Primer for the Spratly Islands&/a&&br&&br&&p&但与此同时,由于美军本次行动的对象是中国、行动的海域是南海,所以能实现与以往航行自由行动不能达到的效果:&/p&&p&(1)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尤其是从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视角看,美国的举动是对中国主权和尊严的严重挑衅。&/p&&p&(2)从越南菲律宾等南海周边国家来看,美国的举动则是在以实际行动介入南海争端,帮助其抗拒中国在南海近年来的咄咄攻势。&/p&&p&(3)从美国的视角看,美国的行动证明了中国目前没有能力对南海所有岛礁的领海进行有效的保护。&/p&&br&至于“激化中国国内左右两派对于政府的不满情绪”、“为太平洋战区在国会预算委员会争取预算”、“对五角大楼和白宫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施加影响”等等,也是美军行动所实际造成的后果,但是不是美国政府的初衷,就不得而知了。&br&&br&&p&&b&3、美军进入西沙领海对现在的南海局势意味着什么?&/b&&/p&&p&上文提到,南海始终面临着领土归属和航行自由两个问题。&/p&&br&&p&此前,由于南沙岛礁面积太小、功能太弱,不管由谁掌控都无法威胁美国的航行自由,所以美国在领土归属上“不持立场”,以调停者的身份平衡着南海的局势,维持着自身在南海的航行自由;&/p&&p&而中国由于海空军实力有限,又缺乏前进基地,工作的重点在于经营中国控制的7个岛礁,主张南海周边各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并排除“域外国家”的干扰。此时,最在意领土归属的中国,只能选择“搁置争议”,对于控制南海航道自然更是无从奢望。&/p&&br&&p&但是近几年中国在南沙大规模的填海造陆改变了南海游戏的玩法:中国一直无力解决的领土归属问题变得不那么重要,反而是美国一直高枕无忧的航行自由受到了严重的威胁:&/p&&p&中国的南海建设一旦完成,就意味着中国可以依托南海岛礁的军事设施(如机场、港口、雷达,甚至导弹),对南海进行强有力的、持续的武力投射,乃至控制南海航道,影响西太平洋局势。&/p&&br&&p&面对这种威胁,美国并没有很好的制约手段,目前来看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持续不断地通过“航行自由活动”向中国施加压力,延缓中国填海造陆以及装备部署的进程,并引发世界的持续关注,将中国的活动放在聚光灯下。&/p&&p&不管是之前的巡航南沙,还是今天的巡航西沙,都是这样的手段。区别在于美国闯入西沙领海将麻烦从纷争不断的南沙引向了平静几十年的西沙,进一步增加了中国在南海岛礁之间的分配力量部署的难度,压缩了中国在南海活动空间:毕竟包括西沙、南沙在内的整个南海都远离中国本土,多一个战场就意味着每个战场上少一支力量。&/p&&br&&p&在今后一段时间可以预见的是:美军针对中国南海岛礁的航行自由行动(FON)将更加频繁,更具有突然性;中国将加强南海舰队、海航的建设以及西沙、南沙岛礁的军事化,并长期面临以何种方式妥善应对美国航行自由行动的难题。&/p&&p&而最为关键的问题依然是:1、南沙岛礁会不会坚持军事化,会军事化到何种程度;2、美国会不会采取更为激进的手段干扰中国南海岛礁建设。如果这两个问题上没有大的变化,那么相信未来的南海局势依然会按照大团圆的剧本走下去。&/p&
评判这一事件要回答以下问题: 1、南海岛礁有没有12海里领海: 某个岛礁有没有领海,要看其所属国家在符合海洋法公约的前提下,对领海基线做出的声明。在南海岛礁问题上,中国除了声明对于南海岛礁具有领土主权之外,尚未宣布南海岛礁的性质及其相应的管辖…
发一下以前过老帖,存档备查吧。&br&&br&  张灵甫是近年来爆得大名的抗日名将,“抗日十大名将”、“荣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支那第一KB军人”……一系列头衔令人眼花缭乱!(&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ah.people.com.cn/n//c76875-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张灵甫杨靖宇赵尚志 令日军胆颤的十大抗日名将--安徽频道--人民网&/a&)&br&&br&  抗战期间,张灵甫先后随74军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等N多与日作战的战斗,且有作战勇猛之名。&br&&br&  每一位为了抗战胜利、为了保家卫国而付出生命和鲜血代价的将士都值得我们尊敬。当然,这里也包括曾经在抗战一线奋战的张灵甫!&br&&br&  然而,张灵甫抗战期间与敌作战之际不过是担任团长、旅长、师长之职(抗战胜利后才正经八百当上军长),而其间有着与张灵甫同样履历、浴血奋战的师团长何止成百上千。单74军师级以上的将领就有俞济时(黄埔一期)、施中诚、冯圣法(黄埔一期)、李天霞(黄埔三期)、余程万(黄埔一期)、廖龄奇(黄埔四期)、周志道(黄埔四期)、李琰、蔡仁杰(黄埔五期),与诸公相比,何以张灵甫荣膺“十大名将”?!&br&&br&  更令人不解的是,“青天白日勋章”是国军政府颁发的代表军人最高荣誉的奖章,从抗战到内战共有191人获得(其中抗战166人)。然而,在这近200人中,上到特级上将蒋介石,下到普通小兵上士安德成、中士张纶林都有。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还包括:第88师262旅524团中校团附谢晋元、第88师262旅524团第1营少校营长杨瑞符、第2师工兵营少校营长何蕃、第117师少校参谋黄心培、第139师717团第1营少校营长王长江、第82师246团第3营中校营长谢梦熊、第103师309团第3营少校营长王光炜、第107师619团迫击炮连上尉连长杨汝维、第1师3团3营少尉排长张其昌……&br&&br&  如此多的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的名字很多并不为人所知,然而,“抗日十大名将”张灵甫却未能名列其中,甚至张灵甫在内战期间为党国捐躯之后也没能荣获此勋章!&br&&br&&b&  何以KMT政府对这样一个战功赫赫、举世闻名的“抗战名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呢?!难道是KMT政府有意配合某党打压张将军的一世英名呢?&/b&&br&&br&  在下不才,愿拂去久被封存的历史尘埃,还原张灵甫将军抗战期间的真实面貌!&br&&br&  张将军抗战生涯是从淞沪会战开始的,咱就先说说“淞沪会战”中的战功。&br&&br&  淞沪会战前,张灵甫任305团团长。对于张团长在淞沪会战中的战绩,有网文是这样描述的:&br&&blockquote&“张灵甫上任后,率部紧急奔赴淞沪战场。在著名的罗店战役中,张灵甫以勇猛果断,指挥有方赢得全团官兵的爱戴。嘉定作战的时候,面对武器装备远远优于国军的日寇蜂拥冲锋,杀红眼的张灵甫甩掉上身军服,抱着机枪跳出战壕,身先士卒带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迎头痛击,杀得日军丢盔卸甲,抱头鼠窜。后他率领该团又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冲锋,打死打伤日军800多人,取得了显著战果”&/blockquote&&br&  威猛!网文中的张团长实在是威猛!怎能不令人敬佩不已?!&br&&br&  可是,令人困惑的是,罗店战役是1937年8月下旬进行的,而305团则是淞沪会战前才由陕西保安团改编而成的新兵团,直到10月才赶赴上海。罗店战役之时,该团官兵还在千里之外的汉中踢正步、学瞄准,张团长莫非带着“神兵”冲锋陷阵?&br&&br&  我怎么觉得这种宣扬有点白痴啊!&br&&br&  而对于305团赶赴上海后的英勇表现,《王牌悍将张灵甫传》则是这样描述的:“新兵团珊珊来迟,……在张灵甫的调教和指挥下,第305团这个新兵团初生之犊不怕虎,不仅成功地抵御住日军对阵地的轮番冲击,还不时向日军发起夜袭反击,战况危急之时,张灵甫甚至自己跳出战壕,率兵冲锋,给敌人以出其不意的打击。”&br&&br&  该文描述张团长英勇作战之态绘声绘色,栩栩如生,不由得令人信服。然而,在下这里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下面是台湾国史馆公布的淞沪会战期间的部分电文:&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dc0e7beb096e73b6b2dcca1_b.jpg& data-rawwidth=&546& data-rawheight=&5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dc0e7beb096e73b6b2dcca1_r.jpg&&&/figure&  该电文内容为:&br&&blockquote&“{#王耀武#}电{#钱大钧#}新编两旅四团就绪派任{#李天霞#}兼旅长选任原三团干部升任及罗店战役夺得武器&b&惟新编第三〇五团无枪派往前线构筑工事&/b&。时间(起迄):~”&/blockquote&&br&  “惟新编第三〇五团无枪派往前线构筑工事”,这支陕西保安团升格的杂牌队奔赴战场后竟然无枪作战,只好忙乎一些构筑工事神马的体力劳动罢了。305团基础不好,这也不能怪张团长无能。但是,我不知道《王牌悍将张灵甫传》从哪听到的小道消息,就言之凿凿声称“张灵甫甚至自己跳出战壕,率兵冲锋,给敌人以出其不意的打击”的?&br&&br&  众所周知,51师在淞沪会战期间,主要战功就是血战罗店、嘉定,那可是1937年8、9月间进行的。而据电报记载,1937年10月26日的时候,305团还“无枪派往前线构筑工事”,张团长怎么可能带兵参加一线作战呢?&br&&br&  时任51师306团团长邱维达在其《第五十一师罗店防御战》中也有相关记述:“师长王耀武接到上级作战命令后……决定以邱维达、程智两个团的兵力,展开为第一线,支援罗店方面作战。部队前进时分两步走,用急行军搜索前进,到达嘉定县稍事整顿,联系友军,第二步加入作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松沪抗战》257页)&br&&br&  分明是“邱维达、程智两个团”支援11师在罗店方面作战,哪里有什么张灵甫团的事儿?网传什么张团长淞沪会战大显神威分明是偷了邱团长的战功啊!&br&&br&  当然,邱文最后也提到了张灵甫的大名,张团长真正参战,也就是到了淞沪会战尾声,51师往南京方向撤退时,作为掩护部队出现的。&br&&br&  再说说张团长在“南京保卫战”中的战功。&br&&br&  淞沪会战后,张团长随51师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在此战中,51师以其鏖战淳化镇打出了士气和威风,成为51师战报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此战的主力却是301团纪鸿儒部,张团长的305团则远在战场后方十里之外(甚至位于51师师部身后)的高桥门观敌瞭阵。&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05c7415965bcf15cd1efdfc065af3ed9_b.jpg& data-rawwidth=&712& data-rawheight=&5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05c7415965bcf15cd1efdfc065af3ed9_r.jpg&&&/figure&&br&  当然,张团长在此战中还是有可圈点之处的:当301团弃守淳化后,305团突进到上方镇负责掩护51师撤退,张团长在与日寇激战中中弹负伤,为抗战流出了第一滴血,可赞可叹!据《第五十一师战斗详报》记述:&br&&blockquote&“当晚奉到司令长官唐命令,放弃淳化、方山阵地,向河定桥(不含)、麻田之线转移……我三〇五团担任之高桥门至河定桥之线,于七日晚,奉命交由八七师接替。当以该团位置于管头左翼构筑阵地,掩护淳化部队之战斗。八日晚,我奉命放弃淳化,该团即负责掩护我第一线部队之转移,在管头上方镇附近与敌激战甚烈,该团团长张灵甫负伤,连长伤亡五员,排长以下伤亡六百余名。”(《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428页)&/blockquote&  然而,《王牌悍将张灵甫传》为烘托张团长的勇猛,对这段是这样描写的:&br&&blockquote&在河定桥的“冲杀中,张灵甫的左臂中弹负伤,他匆匆包扎后继续投入战斗,部下力劝团长随伤兵撤过长江到后方就医,张灵甫勃然作色道:‘昔日项羽兵败,犹不愿渡乌江,我岂能因伤渡长江?当与敌决一生死以践誓言!’……第305团终于在夜战中拼死夺回了河定桥阵地,把日军堵在南京东南郊的大门之外。……对王耀武要他离队就医的传话,张灵甫充耳不闻,他拒绝在激战的危急时刻扔下手下的官兵自己脱离部队,便自顾带领第305团向雨花台的新阵地转移……,第305团成为南京中华门前的一道坚强屏障”&/blockquote&&br&  这段文字看起来的确令人热血沸腾,因此,被凤凰、搜狐等网站冠之以《南京保卫战中的张灵甫:自诩项羽负伤不肯渡江》所转载。众所周知,被国军战史所记载的雨花台之战是南京保卫战中最为激烈之战,因此张团长在雨花台英勇抗敌自然要为其抗日名将的名分加分了!&br&&br&  然而,《王牌悍将张灵甫传》这里又在说梦话了,我们看看上面的南京保卫战示意图。《第五十一师战斗详报》说的非常清楚,河定桥是“我第一线部队之转移”撤退方向且已经“奉命交由八七师接替”,张团长是在“管头上方镇附近”负伤的。看看地图,河定桥在哪里?上方镇在哪里?&br&&br&  军令让张团长在上方镇阻敌掩护撤退,《悍将》竟然张冠李戴,让张团长撒丫子跑到后方“拼死夺回了河定桥阵地”,这不是典型的胡说八道,&b&讽刺张团长比被掩护的部队还先逃跑吗&/b&?&br&&br&  不仅如此,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8日下午4时下达的“卫参作字第28号”命令如下:“第74军固守牛首山一带据点至河定桥之线;&b&第88师固守雨花台&/b&”(《第三战区第二期作战指导计划》。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第412页)。&br&&br&  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命令“第88师固守雨花台”,看看上面的示意图,雨花台在河定桥后方十多里地,张团长完成掩护撤退任务后,不去固守牛首山-河定桥之线,却“自顾带领第305团向雨花台的新阵地转移”,分明是指责张团长临阵脱逃,这是要掉脑袋的啊!&br&&br&  不仅如此,《王牌悍将张灵甫传》还让“第305团成为南京中华门前的一道坚强屏障”。中华门及其前面的雨花台是88师的驻防阵地,74军负责的是水西门内外的城垣守备,你张团长跑到人家88师的阵地充什么大尾巴狼啊?擅自转移阵地,是要挨枪子的!这样胡编乱造、夸大其词,哪里是为张团长扬名,分明是羞辱张团长!&br&&br&  南京保卫战中,51师浴血奋战,付出惨重代价:4个团长中,301团团长纪鸿儒重伤昏迷、302团团长程智殉国、306团团长邱维达腿被打断,预备队长张团长则相对幸运,胳膊上挂彩而已。&br&&br&  此战之中,尽管邱维达没有“自诩项羽”,可是腿被打断后并未过江,就连师长王耀武在大部队过江之际仍在战场苦战,而“自诩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张团长受伤后却是就此过江去也(俞济时《八十虚度追忆》)。&br&&br&  再说说“兰封会战”中的战功。&br&&br&  1938年5月,张团长随74军参加了被蒋总裁称之为“千古笑柄”的“兰封会战(蒋总裁致程潜函曰“兰封附近之敌,最多不过五六千之数,而我以12师兵力围攻不克,不仅部队复杂,彼此推诿,溃败可虞;即使攻克,在战史上亦为一千古笑柄”),此战的结果是国军挖开黄河大堤以河御敌,结果日军没死几个,可怜的却是近89万无辜百姓“不幸殉水”,受灾人口逾千万(这还是KMT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的官方数字)!&br&&br&  在此战之中,张团长参加了三义寨攻坚战,此战实际上是“俞济时第74军、孙桐萱第20师、新第35师王劲哉、第106师沈克进攻三义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全纪录·上》,第374页),此战中第51师302团长纪鸿儒、第20师团长刘沣水先后阵亡。&br&&br&  而张团长所部305团作为74军51师153旅下的一个团,又一次充当了预备队的角色,据74军51师302团中校副团长应承增回忆:“团长纪逢儒率两个营正面阻击敌人,我率领第3营在后面作为预备队。……纪团长阵亡之后,由我指挥所余部队坚守黄河大堤。……午夜过后,王师长派张灵甫团长率一个团前来我团阵地接防。”&br&&br&  尽管没有张团长在此战之中与日军激战的相关史料,但我确信,凭张团长的血性,他在此战之中肯定有身先士卒,与敌血战的情形的。&br&&br&  但是,又一次作为预备队出场张团长,在这次国军数十万大军出场的“千古笑柄”之战中,其战功跟“名将”差的不是一点吧?&br&&br&&b&  再说说万家岭战役中的战功。张旅长在此役中“血战张古山”的经典传奇,彻底塑造了张旅长神一般的形象,这里很有必要大书特书一笔!&/b&&br&&br&  万家岭战役在网络上早已是脍炙人口:薛岳长官指挥十万大军在江西德安巧设“口袋阵”全歼日寇106师团万余人,史称“德安大捷”。而张灵甫旅长(万家岭战役之前,305团张团长荣升为153旅旅长)在此战中“血战张古山”的传奇经历,不仅成为张粉们的经典,更为百度百科所采信,各大小网站、报刊杂志,乃至学术论文都连篇累牍的予以宣传报道。对于张旅长这段赫赫战功的经典描述是这样的:&br&&br&&blockquote&万家岭战役中,张旅长献奇计,并主动请缨亲率敢死队“穿过艰险的深山峡谷,老林恶水,从日军疏于防范的张古山后山绝壁上进攻,飞夺张古山……与日寇鏖战五天五夜……亲临死线指挥的他身中7块弹片,鲜血直流也没有退下火线。张古山的攻取封死了日军106师团的最后退路,该师团最终几乎全军覆没。”&br&&/blockquote&&br&  张旅长血战张古山,而“张古山的攻取封死了日军106师团的最后退路,该师团最终几乎全军覆没”,张旅长绝对是万家岭之捷第一功臣啊!&br&&br&  那么,国军战史对此战是如何记载的呢?下面是蒋纬国先生主编的国军抗战史《抗日御侮》中关于“德安大捷”的记述:  &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509f0fe6fdc656e4d6ca9e_b.jpg& data-rawwidth=&888& data-rawheight=&6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509f0fe6fdc656e4d6ca9e_r.jpg&&&/figure&&br&&br&  从国军战史来看,“德安大捷”就是薛总司令动用6个师围歼了日军106师团下面的1个&b&旅团&/b&,虽然未能全歼106师团,但毕竟重创了日寇,可喜可贺!然而,我所气愤的是,国军战史中竟然让10月10日“几乎全军覆没”的106师团,在14天后就会同101师团包围了德安,并逼得国军“自动放弃德安”?&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fd1e6cc816eb313dbe0ce588566acaeb_b.jpg& data-rawwidth=&871& data-rawheight=&9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fd1e6cc816eb313dbe0ce588566acaeb_r.jpg&&&/figure&&br&  蒋纬国,你在搞什么飞机?“日军第一三六&b&旅团&/b&损失甚重”?“在王家岭方面反击成功,击溃敌一个&b&旅团&/b&”?你这让“该&b&师团&/b&最终几乎全军覆没”的张旅长情何以堪?!&br&&br&  好吧,我们先不说“全歼106师团”了。其实对于6个师参战的战役,一个旅长在其中到底有多大分量是不言自喻的。咱们还是说说血战张古山的事儿吧,这个才是153旅张旅长大显神威之处!&br&&br&  首先,153旅参加了万家岭战役是毫无疑问的。&br&&br&  据《第三十六军团南浔线战斗详报》载:&br&&blockquote&“(七日)五一师以一五三旅为攻击部队(三0六团在右,三0五团在左)……,占领张古山制高点之敌初亦顽强抵抗,经我四面包围白刃相接,于八日拂晓前将该敌大部歼灭,此制高点仍入我手。……天甫明后,……我守兵第五八师守北制高点之将士全数殉职,虽经派队增援敌已藉飞机之掩护继续进犯,激战数小时张古山北部制高点重入敌手。”(《第三十六军团南浔线战斗详报》之《万家岭附近之战斗(九月三十日至十月十二日)》,详见二史馆档案8203号案卷)&/blockquote&&br&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战报中并未提及张旅长的身先士卒。据《陆军第六十六军司令部参谋处战斗要报第37号》记载,率队进攻的是三零五团长何生海:“我三零五团长率部向敌冲锋肉搏,一度占领张古山最高点”。而坚守张古山的则是58师一部,最终因“五八师守北制高点之将士全数殉职”复入敌手!&br&&br&  何团长莫非偷了张旅长的战功?&br&&br&  其次,张旅长所在的51师组成了奋勇队攻击张古山是毫无疑问的。&br&&br&  《第三十六军团南浔线战斗详报》对此是这样记载的:“九日下午八时左右,五一师奋勇队继续向张古山北攻击,九时与敌接触,即以手榴弹投掷,继以白刃肉搏,反复冲击,激战至十一时,将敌击溃,张古山、长岭完全为我收复。”&br&&br&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战报》中连率部肉搏的团长何生海都专门提及了,却从头到尾没见到张旅长的大名,岂不令人奇怪?&br&&br&  不仅如此,我有几个困惑至今尚未解答,这里也想求教各位网友:&br&&br&  1、不是说是张旅长运筹帷幄,献奇计偷袭张古山吗?&br&  《第三十六军团南浔线战斗详报》上对此次进攻是这样记述的:“十月九日……奉电话命令:‘……五一师应选突击队四百员任张古山、哔叽街、田步苏及田步苏东西面高地之突击……”。而且《白水街万家岭甘木关附近战斗详报》也是这样记述的:“奉总司令薛命令合围,各师应挑选奋勇队于十九时向指定目标攻击,围歼盘据万家岭、张古山附近之敌。”。&br&&br&  很明显,10月9日的进攻是薛总司令统一安排各师挑选奋勇队于19时同时进攻在“万家岭、张古山”被困的日军的,张旅长献毛计啊?&br&&br&  2、不是说张旅长“后山绝壁上”偷袭张古山吗?&br&  《第三十六军团南浔线战斗详报》上记载为“五一师奋勇队继续向张古山北攻击”?要知道,该《战报》同时记载:“查张古山制高点为附近山地之最高峰南陡北缓”。51师奋勇队往北边攻击,哪里可是缓坡啊!怎么去找“后山绝壁”?&br&&br&  下面这个小山包就是张古山,看看所谓“深山峡谷,老林恶水”的张古山“后山绝壁”在哪里?&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584f55bc31ffed0aac03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584f55bc31ffed0aac03_r.jpg&&&/figure&&br&&br&  3、不是说张旅长在张古山“鏖战五天五夜”吗?&br&  《战斗详报》中怎么记载“十月十日晨敌向我高坑潘、墩上郭、长岭、张古山全阵地猛烈反攻,……张古山北部制高点又入敌手”,9日收复张古山,10日就“张古山北部制高点又入敌手”了?据战报记载,在整个万家岭战役期间,51师占据张古山阵地的时间从来没有超过一天,张旅长是如何“鏖战五天五夜”的?张旅长莫非是隐身人?&br&&br&  4、不是说张旅长“封死了日军106师团的最后退路”吗?&br&  占领张古山一天就败退,如何封死退路的?“只要国军再推进100米,106师团的师团长就只得剖腹了”说的是第4军前卫突击队逼近日军指挥所,跟74军的张旅长有毛关系?下面是陈诚10月15日给老头子的电报:    &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ee92d656000bae4d86f2_b.jpg& data-rawwidth=&927& data-rawheight=&3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ee92d656000bae4d86f2_r.jpg&&&/figure&&br&  百思不得其解,张旅长到底怎样“封死了日军106师团的最后退路”?&br&&br&  5、不是说,张旅长“奇袭”张古山吗?&br&  《第三十六军团南浔线战斗详报》记载:“十月九日奉总司令薛佳寅机电:“墩上郭、张古山以北、万家岭、田步苏一带之敌为我军心腹之患,限佳日攻破达成任务。”旋奉电话命令:‘五八师应选突击队官兵二百保任墩上郭箭炉苏方面之突击,五一师应选突击队四百员任张古山、哔叽街、田步苏及田步苏东西面高地之突击,(万家岭、石堡山、老虎尖、杨家山、李村、金村、松树熊均为我友军突击队突击目标)。下午六时开始炮击,七时五分各部开始攻击前进,除突击队外其余攻击部队一律遵令协同攻击前进’等。因两师遵即分别编成突击队按时开始动作并预期突破敌军阵地后乘机转移攻势。”&br&&br&  九日“下午六时开始炮击,七时五分各部开始攻击前进”,这不是典型的打草惊蛇吗?这还怎么奇袭?!&br&&br&  当然,“奇袭张古山”还真不是空穴来风,《战报》中真还有记载。&br&&br&  《陆军第六十六军司令部参谋处战斗要报第39号》记载:“先是五一师攻击张古山之际,同时即以一部绕张古山之侧背向哔叽街进攻,以切断敌之连络,不但可为我正面攻击部队之声援,且可截击该敌近于覆灭,该部开始攻击后,旋即以霜敢之行动突入敌阵,敌在该处久已构筑工事顽抗不退,且以预备队由村后来袭,经数度冲击,我官兵牺牲过半,旋以张古山形势转变,庐训深入敌阵众寡悬殊反被敌包围,全数作壮烈牺牲。”&br&&br&  《战报》说的非常清楚:这只奇袭的队伍“全数作壮烈牺牲”!&br&&br&  因此,张旅长如果真的亲率这支奇袭队伍的话,那么其后张旅长不就成了借尸还魂的僵尸了吗?&br&&br&  再次,张古山之战中真有旅长身先士卒。&br&&br&  关于51师在张古山的战斗,时任51师少校作战参谋叶方华是这样记述的:“我第五十一师于十月二日从德安乌石门附近出发,当我先头部队第一五一旅第三〇一团第一营刚到张古山(即岷山脚下万家岭附近)时,与敌第一〇六师团先头部队遭遇,展开战斗。……次日(即三日)自拂晓直至黄昏,敌曾集中主力向第一五一旅正面猛冲十余次,相互争夺道旁山头,双方白刃相接,肉搏数次,战斗之烈为以前各战场听未有。该旅旅长周志道亲身至最前线之山头指挥。战至午后,因伤亡过重,连勤务兵都参加了战斗。”&br&&br&  原来“亲身至最前线之山头指挥”是一五一旅的周旅长,而不是一五三旅的张旅长亲率敢死队死战张古山。&br&&br&  当然,叶参谋也没有埋没一五三旅张旅长的功绩:“四日拂晓,敌人又集中大约一个联队的兵力,向第一五三旅第三〇六团阵地猛攻,……该营营长李石见似有招架不住之势,师部已经准备后撤,这时该旅旅长张灵甫亲上前线督战,将各营残兵及杂役兵等都集中起来,由营附王鸿范率领加入李石见营之战斗,这样才堵住敌人儿次进攻,战局得以稳定。”&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cd29690aae819b1cc780fc_b.jpg& data-rawwidth=&813& data-rawheight=&1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cd29690aae819b1cc780fc_r.jpg&&&/figure&&br&  这跟网传的怎么不一致啊?百度百科都说了,是张旅长亲率敢死队与日作战的,您怎么说是张旅长在督战,亲率各营残兵及杂役兵跟日军死磕的怎么变成了营附王鸿范啊?&br&&br&  再再次,153旅绝对血战张古山了。&br&&br&  《第三十六军团南浔线战斗详报》之《万家岭附近之战斗(九月三十日至十月十二日)》中多处提到张古山战斗中表现英勇之士,如:“先是五一师攻击张古山之际…………,三0五团团长唐生海、营长胡雄负伤,黄昏后,三0五团残余部队乘敌攻击顿挫之际,勇猛出击随将敌击退,并再克复张古山最高点,旋以该团代团长于清祥阵亡,其余官兵伤亡亦重,不得已仍撤回原阵地等机进攻。”,“督令五一师三0六团团长常集德亲率预备队一连迎头反攻,血战一小时即将该敌击溃,恢复原阵地,该团长以任务重大,奋不顾身,致连中数弹、身负重伤,但卒能挽回战况与敌重创至堪奖许。”&br&&br&&b&  《战报》中连153旅所属三零五、三零六两个团的团、营长负伤都说明了。然而,翻遍战报,根本没有张旅长受伤的记载。&/b&其实,别说受伤人员了,战报中对作战英勇人员都有记载。但是,在战报中“亲历死线”、“鏖战五天五夜”、“身中7块弹片,鲜血直流”张旅长的大名根本一次都没有出现!俞济时的《八十虚度回忆》中列出此役七十四军阵亡、受伤的营以上指挥官,里面也根本没有张旅长大名!&br&&br&  为什么国军战报中竟然连“血战张古山”的张旅长大名都不提,奇了怪了!&br&&br&  下面是武汉会战后,陈诚拟定的作战赏罚名单。&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8a72bb6bda8ac2547e53_b.jpg& data-rawwidth=&943& data-rawheight=&4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8a72bb6bda8ac2547e53_r.jpg&&&/figure&&br&  看完这份电报,在下陷入了沉思:为什么不仅张旅长未能名列其中,就连51师师长王耀武也是名落孙山?为什么什么根本没听说过的三溪口、黄土桥、苕溪战役都名列其中,而全歼106师团的张古山战役却未能得见?&br&&br&  万家岭战役,动用了第1集团军、第9集团军、第10集团军、第4军余汉谋、第66军叶肇、第74军俞济时,第一八七师,第九十一师,第一四二师,第六十师、第十九师,新编第十三师,预备第六师,第一三九师的一个旅,新编第十五师的一个旅,共十万余人,自9月下旬始、10月中旬止,期间的攻坚战不知道又有多少,又不知道有多少官兵浴血奋战,才取得了最后胜利!&br&&br&  然而,在张粉看来,在万家岭战役中,上至指挥战役的薛岳司令、吴奇伟司令、俞济时军长、王耀武师长,下到率部肉搏的三零五团团长何生海、三零六团长常集德,都是打酱油的,唯有负责“督战”的张旅长才是真正的抗日英雄!&br&&br&  再来说说1939年南昌会战中的战功。&br&&br&  张旅长所在的74军在此役中担任预备队。下图为南昌会战示意图,从图中也可看出,74军并未在主战场。&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4c9f08feda4_b.jpg& data-rawwidth=&665&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4c9f08feda4_r.jpg&&&/figure&&br&  南昌会战中,3月27日南昌陷落。而据《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全记录》记载,3月27日,即南昌陷落的当日,“日军第106师团主力的三个联队向高安猛进,当与中国第1集团军的第74军激战于祥符观、莲花山一带,你来我往,历时一周拉锯战,给予日军以重创后,自身也疲惫,遂转移于高安以西的预设阵地,继续负责阻击日军,并一度出击克复高安城。”&br&&br&  74军师3月27日与日寇接战的,此战之中,张旅长不愧为猛张飞,敢于冲在枪林弹雨一线,不幸于4月1日在赣湘公路激战中负伤撤离战场(打黑枪的就是几个月之前“几被全歼”的106师团)。&br&&br&  窃以为,这是张灵甫抗战之中最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张旅长的负伤竟然惊动了上峰!&br&&blockquote&  “因当面地形不良,我官兵奋勇应战,敌战车不限公路,向我广正面冲击。我负伤一五三旅张旅长及营长三员,士兵伤亡颇众,确数查报。”(日《罗卓英报告在赣湘公路激战情形密电》)&/blockquote&&br&  尽管并未提及张灵甫的全称,尽管张旅长只在此战中与日寇作战数日,但“张旅长”的浴血战功是不容抹杀的!&br&&br&  然而,这里我要严正谴责某些无耻文人对我张旅长的侮辱与诽谤!《悍将张灵甫传》是这样记载张旅长受伤经历的:106师团123和147两个联队在祥符观向51师阵地进攻,306团团长“卢醒硬顶了一阵,难以招架。危急之中,他不得不向在高安城内的旅长张灵甫喊话求救。”,“张灵甫把钢盔朝头上一扣,立刻抽调一个营,亲自率队冲出高安城增援。”,“张灵甫在指挥部队冲杀的时候,右腿膝盖突然被鬼子的机枪扫中。”&br&&br&  然而,1939年3月27日《罗卓英报告日军进攻南昌战况及我军部署情形密电》中对74军的布防是这样要求的:“俞军以一部占领松湖街、高邮市、锦江南岸各要点,主力于刘庄、祥符观街、赶车垄线,就攻击准备位置。”&br&&br&  下面就是74军布防示意图:&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b56d9e9a9e3e0ccceb5b6f_b.jpg& data-rawwidth=&742& data-rawheight=&4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b56d9e9a9e3e0ccceb5b6f_r.jpg&&&/figure&&br&&br&&br&&br&  早在3月27日74军主力都布防在高安城东北近十公里外了,《悍将张灵甫传》却让张旅长到了4月1日还在距前线十几里后的高安城内等前线的消息?!&br&&br&  这种信口开河,胡乱抹黑我们张旅长的无耻文人,实在是太不要脸了!&br&&br&  再来说说1941年上高会战中的战功。&br&&br&  这里也应当大书特书,因为此战才是74军真正名声鹊起之战(在武汉会战中74军竟未被列入奖赏名单)。此战之后,老蒋亲自将将陆海空军武功状第一、第二号都给了74军的两个师,而74军则荣膺“飞虎旗”,声威大震!&br&&br&  据《悍将张灵甫传》称:“58师师长廖龄奇当时去湖南岳麓山参加军官训练团学习,不在任上,于是新到乍来的副师长张灵甫就代理起师长职务,指挥全师行动。”&br&&br&  这里,就要对《悍将张灵甫传》作者钟子麟好好表扬一下了,书中对张副师长在此战中的指挥若定、敢打敢冲的高大形象进行了富有想象力的展示!&br&&br&  然而,作为张粉,在下对老蒋的所作所为深表鄙视!此战之后,老蒋分别将陆海空军武功状第一、第二号颁发给了74军下辖的51李天霞部、57师余程万部(57师经过张恨水妙笔生花,“虎贲”师大名流传至今),而58师竟然一无所获!!&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9ca7b3f7ec1ee1a16d7af06e26f95c9b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1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b&  原来网络上四处流传什么张将军的“第一号武功状”竟然是李天霞的!这不是说张将军偷了李天霞的荣誉吗?&/b&&br&&br&&br&  再来说说1941年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战功。&br&&br&  此战张副师长又一次代理师长,58师在张副师长带领下由江西新余开拔湖南战场。然而,不幸的是,此战完全成了张副师长的挨打之战。&br&&br&  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部参谋处长的赵子立是这样记述58师的战绩的:“第七十四军虽然在行进中有作战的准备,但兵力悬殊,态势不利,立足未稳就被日军打个落花流水,&b&尤其第五十八师垮得最厉害。&/b&”&br&&br&  “尤其是第五十八师垮得最厉害”!这就是名将风采?&br&&br&  时任58师作战科科长的罗文浪对此是这样回忆的,“在24日、25日,第57师、第58师及军部通过浏阳城西蕉溪岭隘路时,……&b&未曾参战,就被敌机将指挥系统打乱&/b&,挫伤士气,给以后的战斗带来不利”。26日,58师挨打两日后继续开拔,依旧是屡打不改,“敌主力由永安市向前进中的第五十八师突然袭击。该师在蕉溪岭被轰炸扫射,官兵伤亡颇多,加之数百里行军疲劳,受到敌军由侧背突击,被切成数段,各级指挥官均失去掌握。&b&混战不到几小时,即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q网名男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