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私募净值查询的至暗时刻:净值亏损抄底被套 下半年怎么办

证券私募的至暗时刻:净值亏损抄底被套 下半年怎么办
手机上阅读文章
【证券私募的至暗时刻:净值亏损抄底被套 下半年怎么办】股市显著下跌、债券信用风险暴露,证券私募在煎熬中度过了上半年,成绩自然也不会好,大部分股票策略私募亏损;前五个月3000多只私募基金清盘或净值暴跌触及平仓线。困境中,私募基金产品难卖,规模也出现明显缩水。(中国基金报)
  股市显著下跌、债券信用风险暴露,证券私募在煎熬中度过上半年,成绩自然也不会好,大部分股票策略私募亏损;前五个月3000多只私募基金清盘或净值暴跌触及平仓线。困境中,私募基金产品难卖,规模也出现明显缩水。  证券私募规模减少614亿  市场低迷,私募基金遭遇产品难发、规模缩水的困境。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证券私募管理规模自2月起连续4个月缩水,共计减少614亿元,5月底管理规模为2.55万亿元。据私募排排网统计,今年规模缩水的私募有1288家,去年全年规模缩水的私募仅为691家。究其原因,客户结构对规模的影响较大,以机构客户为主的私募规模缩水尤为严重。华南某私募直言,今年活得太艰难,新发产品都是用自己的股权融资回来才发的,券商代销只有一两只,但新增的没有赎回的多,规模缩水了10多亿,券商和银行的出很多。  上海一位私募董事长告诉记者,靠渠道募集资金的私募今年缩水特别严重,幅度在20%~30%,赎回很明显。“今年几乎没听说谁家能发出产品,也很少进入销售能力强的银行渠道白名单,短期规模肯定上不去。”  沪上某百亿私募产品部人士也表示募资非常难。“今年募的最好的产品也就几个亿,去年好的时候一个月就能卖几个亿。如果前期没有一定的规模积累和优质业绩,在这个时间点生存比较艰难。”  私募排排网数据统计,截至6月29日,今年以来新成立私募基金12667只。对此,格上财富徐丽表示,发行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0%左右,而且销售难度非常大。  上海一中型私募总经理告诉记者,今年没有发新产品,渠道反馈说发1000万都很困难。  深圳一位券商人士直呼2月份之后私募产品就已经卖不动了,深圳一个很有名的私募一单都没卖出去。  深圳某大型私募负责人表示,其实在低位发产品、建仓为投资者赚钱的概率更高,但这时候没人会买。“现在就硬着头皮发一些,规模小也要发,逐渐引导客户。”  净值亏损抄底被套  今年2月以来A股市场开启震荡下跌模式,多次出现2%以上的单日跌幅。在这种市场情况下,私募产品普遍出现亏损。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截至6月15日,今年以来全部私募产品平均亏损为1.89%,其中股票型私募产品表现最差,平均亏损3.07%,不过阿尔法、套利、管理期货、组合基金、债券、宏观对冲等策略仍然实现了正收益。  按规模来区分,截至6月15日,规模在100亿以上私募平均亏损2.58%,50~100亿私募平均亏损2.1%,10亿以下亏损2%。  回想去年底到今年初,私募销售火爆,部分私募月规模扩张达百亿。如今这些次新基金多数净值在水位线以下。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今年成立的2680只私募产品中有1154只净值低于1元。  上海某“公转私”董事长表示,上半年有5%以内的亏损,仓位从80%降到40%、50%,操作上比较谨慎,只关注优质公司,等市场挖坑的时候再去买。深圳某价值派私募也称,上半年亏损近10%,今年市场信心不足,投资体系被打乱,只能坚守消费、医药。  除了投资亏损,也有私募在抄底过程中被套。上海某中型私募总经理向记者讲述了他近期抄底的历程。“我们在市场下跌过程中抄底银行股,越跌越买,现在套了百分之十左右。在下跌通道中做波段只要稍微大意,错过卖点,就套进去了”。他也表示,今年最幸运的事情是没有踩雷。  华东某中型私募投资总监表示,目前的策略是拿着好股票,卧倒不动。好在持有的公司增长都不错,价格也便宜。  产品清盘增加  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今年前5个月共有3373只证券类私募产品清盘,去年同期仅1992只基金清盘,清盘数量增长近七成。另外,今年以来有1030只私募提前清盘,年提前清盘的私募产品分别是497只、1903只、4113只、5662只。  关于今年私募产品清盘情况,徐丽分析认为,一方面是市场原因,股市出现几波调整,债市频现违约事件,很多私募净值出现回撤,也有风控不到位、投资策略没做好的私募机构面临产品清盘或客户赎回压力。另一方面,资管新规落地带来银行委外资金回抽,导致一些产品清盘,尤其在债券型私募中比较明显。  前述上海中型私募总经理告诉记者,今年规模一直在缩水,年底打算主动清盘。“净值很难回去,过两天客户就赎回一批,我们也不想搞营销,做下去也意思不大。”  在清盘的私募中,北京某私募2015年在股灾前逃顶,今年却遭受重创,净值低于0.7元,无奈宣布清盘。据其内部人士透露,由于参与炒壳股,公司大量产品清盘,规模严重缩水,多个岗位的员工离职。  广东某知名私募2015年末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大股东,今年市场持续下跌,其股权质押遭遇平仓风险。“这两年搞并购、加杠杆的私募大部分爆仓了,市场风格已经转变,而且市场下跌没有底,有些并购标的无论成功与否,复牌后都要暴跌。”上述上海中型私募总经理感慨。  记者了解到,今年不少企业发行的债券出现兑付危机,市场信用风险突出,部分私募踩雷多只债券。  生存压力骤升 小私募开始离场  规模缩水、业绩难做,私募生存环境恶化,不少小私募人员流失不得不清盘关门。记者了解到,某中型私募旗下产品清盘,其内部人士透露,公司产品规模高峰时有70亿,现在很多产品都清盘了。  前述上海中型私募也向记者表示,其实私募洗牌从股灾之后就开始了,现在私募行业头部效应很明显。“2015年我们的规模超过20亿,股灾结束时赎回了一大半,现在基本上没有了。”但他还表示渴望7、8月能够减亏,出现翻身的机会。  沪上某中型私募市场总监还告诉记者,小私募生存压力大,成立私募的热度正在下降。他之前有个证券类私募的壳想转让,但没有人接,最终只好注销了。他表示,现在行业生存率很低,如果没有管理能力和投研系统的支持,后续的经营压力很大;而规模达不到10个亿,生存空间会受到挤压。  记者了解到,私募的成本在增加。上海某十几亿规模私募总经理告诉记者,在各种硬件都不讲究的前提下,成本勉强可以控制在一年400万左右。上海一公奔私董事长表示,小私募想要熬下去,就需要提升团队竞争力,但是要做基本面研究,没有三四万的工资根本招不到优秀的研究员,和散户没什么区别。所以很难在控制成本和提升实力之间找到平衡。  私募基金多策略过冬 下半年或更艰难  市场跌跌不休,私募唯有想尽办法自救。降仓位、选好股、博波段、做组合、控成本,而追求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少亏钱”。而且在不少私募看来,真正的考验或许是在下半年乃至明年。  降仓位控成本业绩为王  在没有赚钱效应的市场,“不给客户亏钱”成为私募的首要目标。上海某私募总经理表示,行业寒冬中不管是发展还是生存,业绩都是最重要的,尽量不要亏钱。  为了不亏钱或者少亏钱,私募们积极降仓位、精选个股。深圳某价值派中型私募表示,为了控制回撤,将仓位控制在5成左右,同时坚守具有防御性的消费和医药板块。  上海一位私募董事长表示,往年仓位多保持在七八成,今年基本在5成以下。只关注特别好的公司,等市场跌个百分之二三十再去买。  “今年业绩做得好的私募,仓位普遍都比较低。”某券商FOF负责人称。  也有私募在拿住少量优质个股、轻仓位的同时,选择以部分仓位做波段试图增厚收益,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  量化类私募选择通过资产配置分散风险。厚石天成投资总监候延军称,各种策略都有适应的阶段,关键是要做资产配置。  格上理财分析师徐丽表示,投资环境在变,若投资理念和当前市场环境不匹配会出现较大问题。弱市或下跌市是私募机构的“炼金石”,风控完善的机构能够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控制好回撤,平滑收益曲线。徐丽建议,管理客户资金不应过于激进,私募管理人应该加强对投资标的的调研与审核,同时在组合上加强配置,尽量做到分散,降低单个标的对整个投资组合的影响。  除了在投资策略上较为谨慎,大多数受访私募还表示不再扩大经营上的投入,如人员招聘、写字楼租金等。  下半年或更艰难  在私募人士看来,今年上半年虽然难熬,但真正的考验在下半年或者明年。  上述私募总经理表示,大部分私募在去年收益不错,今年市场不好,但只有半年时间,略有回撤客户还不敏感,而如果半年到一年之后还没有赚钱,年化收益率或许还不如理财产品,存量客户就可能动摇。  下半年乃至明年市场能否有所转机,目前不少私募并不乐观。  上述上海私募总经理表示,主动去杠杆让市场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很难判断哪里是底。今年不要轻易判断点位,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上海一位私募董事长则称,从2015年至今实体经济一直在高位,等到上市公司业绩开始下跌的时候,市场会更加艰难。  上海某中型私募总经理判断目前还不算市场底部,沪市平均市盈率在14倍左右,已经回到了998点熊市大底时的水平,而且出现了1元左右的股票,大批股票跌破净资产,短期看市场很难反弹,投资者信心不足。尽管上周五政策面有所缓和,市场在压抑太久之后出现反弹,但反弹持续性很难判断,目前市场亏钱效应特别明显,消费、医药也已经中期见顶。  不过也有投资人士相对乐观。华东某中型私募投资总监认为,虽然目前市场心态比较脆弱,但从基本面和估值来看,市场依然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去杠杆的影响都是短期的。这种时候市场自然下落,已经接近自然出清的状态。  相关报道&&&        私募观点&&&      
(责任编辑:DF070)
[热门]&&&[关注]&&&
ABCDFG H JMNPQRS XYZ
网友点击排行
12345678910123456789101234567891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天天基金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决策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客服邮箱:|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
CopyRight&&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沪ICP证:沪B2-&&网站备案号:沪ICP备号-1
ABCDFGHJKMNPQRSTWXYZ
举报原因: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私募行业加速洗牌:广州三杰坠落 千亿私募崛起|私募_新浪财经_新浪网
私募行业加速洗牌:广州三杰坠落 千亿私募崛起
私募行业加速洗牌:广州三杰坠落 千亿私募崛起
新浪财经第四届金牌董秘暨上市公司网络影响力评选正式启动,谁是你心中的金牌董秘?谁是你心目中的行业美誉典范、榜样大咖?你的一票,最有说服力! 
  e公司讯,近期,罗伟广持有的遭遇券商强行平仓。至此,被称为私募界“广州三杰”的新价值投委会主席罗伟广、曾任创势翔董事长的黄平与曾任穗富投资董事长的易向军已然尽数“坠落”。此消彼长之间,巨无霸的千亿级别私募也在横空出世。业绩稳健、投资理念成熟、规范运作的大型私募管理规模频创新高。据消息人士透露,近期某些大型私募的管理规模已经突破1000亿元。(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马秋菊 SF186
文章关键词:
图文直播间
视频直播间大风号出品
证券私募的至暗时刻:净值亏损抄底被套 下半年怎么办
原标题:证券私募的至暗时刻:净值亏损抄底被套 下半年怎么办股市显著下跌、债券信用风险暴露,证券私募在煎熬中度过了上半年,成绩自然也不会好,大部分股票策略私募亏损;前五个月3000多只私募基金清盘或净值暴跌触及平仓线。困境中,私募基金产品难卖,规模也出现明显缩水。证券私募规模减少614亿市场低迷,私募基金遭遇产品难发、规模缩水的困境。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证券私募管理规模自2月起连续4个月缩水,共计减少614亿元,5月底管理规模为2.55万亿元。据私募排排网统计,今年规模缩水的私募有1288家,去年全年规模缩水的私募仅为691家。究其原因,客户结构对规模的影响较大,以机构客户为主的私募规模缩水尤为严重。华南某私募直言,今年活得太艰难,新发产品都是用自己的股权融资回来才发的,券商代销只有一两只,但新增的没有赎回的多,规模缩水了10多亿,券商和银行的资金流出很多。上海一位私募董事长告诉记者,靠渠道募集资金的私募今年缩水特别严重,幅度在20%~30%,赎回很明显。“今年几乎没听说谁家能发出产品,也很少进入销售能力强的银行渠道白名单,短期规模肯定上不去。”沪上某百亿私募产品部人士也表示募资非常难。“今年募的最好的产品也就几个亿,去年好的时候一个月就能卖几个亿。如果前期没有一定的规模积累和优质业绩,在这个时间点生存比较艰难。”私募排排网数据统计,截至6月29日,今年以来新成立私募基金12667只。对此,格上财富分析师徐丽表示,发行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0%左右,而且销售难度非常大。上海一中型私募总经理告诉记者,今年没有发新产品,渠道反馈说发1000万都很困难。深圳一位券商人士直呼2月份之后私募产品就已经卖不动了,深圳一个很有名的私募一单都没卖出去。深圳某大型私募负责人表示,其实在低位发产品、建仓为投资者赚钱的概率更高,但这时候没人会买。“现在就硬着头皮发一些,规模小也要发,逐渐引导客户。”净值亏损抄底被套今年2月以来A股市场开启震荡下跌模式,多次出现2%以上的单日跌幅。在这种市场情况下,私募产品普遍出现亏损。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截至6月15日,今年以来全部私募产品平均亏损为1.89%,其中股票型私募产品表现最差,平均亏损3.07%,不过阿尔法、套利、管理期货、组合基金、债券、宏观对冲等策略仍然实现了正收益。按规模来区分,截至6月15日,规模在100亿以上私募平均亏损2.58%,50~100亿私募平均亏损2.1%,10亿以下亏损2%。回想去年底到今年初,私募销售火爆,部分私募月规模扩张达百亿。如今这些次新基金多数净值在水位线以下。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今年成立的2680只私募产品中有1154只净值低于1元。上海某“公转私”董事长表示,上半年有5%以内的亏损,仓位从80%降到40%、50%,操作上比较谨慎,只关注优质公司,等市场挖坑的时候再去买。深圳某价值派私募也称,上半年亏损近10%,今年市场信心不足,投资体系被打乱,只能坚守消费、医药。除了投资亏损,也有私募在抄底过程中被套。上海某中型私募总经理向记者讲述了他近期抄底的历程。“我们在市场下跌过程中抄底银行股,越跌越买,现在套了百分之十左右。在下跌通道中做波段只要稍微大意,错过卖点,就套进去了”。他也表示,今年最幸运的事情是没有踩雷。华东某中型私募投资总监表示,目前的策略是拿着好股票,卧倒不动。好在持有的公司增长都不错,价格也便宜。产品清盘增加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今年前5个月共有3373只证券类私募产品清盘,去年同期仅1992只基金清盘,清盘数量增长近七成。另外,今年以来有1030只私募提前清盘,年提前清盘的私募产品分别是497只、1903只、4113只、5662只。关于今年私募产品清盘情况,徐丽分析认为,一方面是市场原因,股市出现几波调整,债市频现违约事件,很多私募净值出现回撤,也有风控不到位、投资策略没做好的私募机构面临产品清盘或客户赎回压力。另一方面,资管新规落地带来银行委外资金回抽,导致一些产品清盘,尤其在债券型私募中比较明显。前述上海中型私募总经理告诉记者,今年规模一直在缩水,年底打算主动清盘。“净值很难回去,过两天客户就赎回一批,我们也不想搞营销,做下去也意思不大。”在清盘的私募中,北京某私募2015年在股灾前逃顶,今年却遭受重创,净值低于0.7元,无奈宣布清盘。据其内部人士透露,由于参与炒壳股,公司大量产品清盘,规模严重缩水,多个岗位的员工离职。广东某知名私募2015年末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大股东,今年市场持续下跌,其股权质押遭遇平仓风险。“这两年搞并购、加杠杆的私募大部分爆仓了,市场风格已经转变,而且市场下跌没有底,有些并购标的无论成功与否,复牌后都要暴跌。”上述上海中型私募总经理感慨。记者了解到,今年不少企业发行的债券出现兑付危机,市场信用风险突出,部分私募踩雷多只债券。生存压力骤升小私募开始离场规模缩水、业绩难做,私募生存环境恶化,不少小私募人员流失不得不清盘关门。记者了解到,某中型私募旗下产品清盘,其内部人士透露,公司产品规模高峰时有70亿,现在很多产品都清盘了。前述上海中型私募也向记者表示,其实私募洗牌从股灾之后就开始了,现在私募行业头部效应很明显。“2015年我们的规模超过20亿,股灾结束时赎回了一大半,现在基本上没有了。”但他还表示渴望7、8月能够减亏,出现翻身的机会。沪上某中型私募市场总监还告诉记者,小私募生存压力大,成立私募的热度正在下降。他之前有个证券类私募的壳想转让,但没有人接,最终只好注销了。他表示,现在行业生存率很低,如果没有管理能力和投研系统的支持,后续的经营压力很大;而规模达不到10个亿,生存空间会受到挤压。记者了解到,私募的成本在增加。上海某十几亿规模私募总经理告诉记者,在各种硬件都不讲究的前提下,成本勉强可以控制在一年400万左右。上海一公奔私董事长表示,小私募想要熬下去,就需要提升团队竞争力,但是要做基本面研究,没有三四万的工资根本招不到优秀的研究员,和散户没什么区别。所以很难在控制成本和提升实力之间找到平衡。私募基金多策略过冬 下半年或更艰难市场跌跌不休,私募唯有想尽办法自救。降仓位、选好股、博波段、做组合、控成本,而追求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少亏钱”。而且在不少私募看来,真正的考验或许是在下半年乃至明年。降仓位控成本 业绩为王在没有赚钱效应的市场,“不给客户亏钱”成为私募的首要目标。上海某私募总经理表示,行业寒冬中不管是发展还是生存,业绩都是最重要的,尽量不要亏钱。为了不亏钱或者少亏钱,私募们积极降仓位、精选个股。深圳某价值派中型私募表示,为了控制回撤,将仓位控制在5成左右,同时坚守具有防御性的消费和医药板块。上海一位私募董事长表示,往年仓位多保持在七八成,今年基本在5成以下。只关注特别好的公司,等市场跌个百分之二三十再去买。“今年业绩做得好的私募,仓位普遍都比较低。”某券商FOF负责人称。也有私募在拿住少量优质个股、轻仓位的同时,选择以部分仓位做波段试图增厚收益,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量化类私募选择通过资产配置分散风险。厚石天成投资总监候延军称,各种策略都有适应的阶段,关键是要做资产配置。格上理财分析师徐丽表示,投资环境在变,若投资理念和当前市场环境不匹配会出现较大问题。弱市或下跌市是私募机构的“炼金石”,风控完善的机构能够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控制好回撤,平滑收益曲线。徐丽建议,管理客户资金不应过于激进,私募管理人应该加强对投资标的的调研与审核,同时在组合上加强配置,尽量做到分散,降低单个标的对整个投资组合的影响。除了在投资策略上较为谨慎,大多数受访私募还表示不再扩大经营上的投入,如人员招聘、写字楼租金等。下半年或更艰难在私募人士看来,今年上半年虽然难熬,但真正的考验在下半年或者明年。上述私募总经理表示,大部分私募在去年收益不错,今年市场不好,但只有半年时间,略有回撤客户还不敏感,而如果半年到一年之后还没有赚钱,年化收益率或许还不如理财产品,存量客户就可能动摇。下半年乃至明年市场能否有所转机,目前不少私募并不乐观。 上述上海私募总经理表示,主动去杠杆让市场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很难判断哪里是底。今年不要轻易判断点位,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上海一位私募董事长则称,从2015年至今实体经济一直在高位,等到上市公司业绩开始下跌的时候,市场会更加艰难。上海某中型私募总经理判断目前还不算市场底部,沪市平均市盈率在14倍左右,已经回到了998点熊市大底时的水平,而且出现了1元左右的股票,大批股票跌破净资产,短期看市场很难反弹,投资者信心不足。尽管上周五政策面有所缓和,市场在压抑太久之后出现反弹,但反弹持续性很难判断,目前市场亏钱效应特别明显,消费、医药也已经中期见顶。不过也有投资人士相对乐观。华东某中型私募投资总监认为,虽然目前市场心态比较脆弱,但从基本面和估值来看,市场依然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去杠杆、贸易战的影响都是短期的。这种时候市场自然下落,已经接近自然出清的状态。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Sina Visitor System  股市显著下跌、债券信用风险暴露,证券私募在煎熬中度过上半年,成绩自然也不会好,大部分股票策略私募亏损;前五个月3000多只私募基金清盘或净值暴跌触及平仓线。困境中,私募基金产品难卖,规模也出现明显缩水。  证券私募规模减少614亿  市场低迷,私募基金遭遇产品难发、规模缩水的困境。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证券私募管理规模自2月起连续4个月缩水,共计减少614亿元,5月底管理规模为2.55万亿元。据私募排排网统计,今年规模缩水的私募有1288家,去年全年规模缩水的私募仅为691家。究其原因,客户结构对规模的影响较大,以机构客户为主的私募规模缩水尤为严重。华南某私募直言,今年活得太艰难,新发产品都是用自己的股权融资回来才发的,券商代销只有一两只,但新增的没有赎回的多,规模缩水了10多亿,券商和银行的出很多。  上海一位私募董事长告诉记者,靠渠道募集资金的私募今年缩水特别严重,幅度在20%~30%,赎回很明显。“今年几乎没听说谁家能发出产品,也很少进入销售能力强的银行渠道白名单,短期规模肯定上不去。”  沪上某百亿私募产品部人士也表示募资非常难。“今年募的最好的产品也就几个亿,去年好的时候一个月就能卖几个亿。如果前期没有一定的规模积累和优质业绩,在这个时间点生存比较艰难。”  私募排排网数据统计,截至6月29日,今年以来新成立私募基金12667只。对此,格上财富徐丽表示,发行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0%左右,而且销售难度非常大。  上海一中型私募总经理告诉记者,今年没有发新产品,渠道反馈说发1000万都很困难。  深圳一位券商人士直呼2月份之后私募产品就已经卖不动了,深圳一个很有名的私募一单都没卖出去。  深圳某大型私募负责人表示,其实在低位发产品、建仓为投资者赚钱的概率更高,但这时候没人会买。“现在就硬着头皮发一些,规模小也要发,逐渐引导客户。”  净值亏损抄底被套  今年2月以来A股市场开启震荡下跌模式,多次出现2%以上的单日跌幅。在这种市场情况下,私募产品普遍出现亏损。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截至6月15日,今年以来全部私募产品平均亏损为1.89%,其中股票型私募产品表现最差,平均亏损3.07%,不过阿尔法、套利、管理期货、组合基金、债券、宏观对冲等策略仍然实现了正收益。  按规模来区分,截至6月15日,规模在100亿以上私募平均亏损2.58%,50~100亿私募平均亏损2.1%,10亿以下亏损2%。  回想去年底到今年初,私募销售火爆,部分私募月规模扩张达百亿。如今这些次新基金多数净值在水位线以下。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今年成立的2680只私募产品中有1154只净值低于1元。  上海某“公转私”董事长表示,上半年有5%以内的亏损,仓位从80%降到40%、50%,操作上比较谨慎,只关注优质公司,等市场挖坑的时候再去买。深圳某价值派私募也称,上半年亏损近10%,今年市场信心不足,投资体系被打乱,只能坚守消费、医药。  除了投资亏损,也有私募在抄底过程中被套。上海某中型私募总经理向记者讲述了他近期抄底的历程。“我们在市场下跌过程中抄底银行股,越跌越买,现在套了百分之十左右。在下跌通道中做波段只要稍微大意,错过卖点,就套进去了”。他也表示,今年最幸运的事情是没有踩雷。  华东某中型私募投资总监表示,目前的策略是拿着好股票,卧倒不动。好在持有的公司增长都不错,价格也便宜。  产品清盘增加  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今年前5个月共有3373只证券类私募产品清盘,去年同期仅1992只基金清盘,清盘数量增长近七成。另外,今年以来有1030只私募提前清盘,年提前清盘的私募产品分别是497只、1903只、4113只、5662只。  关于今年私募产品清盘情况,徐丽分析认为,一方面是市场原因,股市出现几波调整,债市频现违约事件,很多私募净值出现回撤,也有风控不到位、投资策略没做好的私募机构面临产品清盘或客户赎回压力。另一方面,资管新规落地带来银行委外资金回抽,导致一些产品清盘,尤其在债券型私募中比较明显。  前述上海中型私募总经理告诉记者,今年规模一直在缩水,年底打算主动清盘。“净值很难回去,过两天客户就赎回一批,我们也不想搞营销,做下去也意思不大。”  在清盘的私募中,北京某私募2015年在股灾前逃顶,今年却遭受重创,净值低于0.7元,无奈宣布清盘。据其内部人士透露,由于参与炒壳股,公司大量产品清盘,规模严重缩水,多个岗位的员工离职。  广东某知名私募2015年末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大股东,今年市场持续下跌,其股权质押遭遇平仓风险。“这两年搞并购、加杠杆的私募大部分爆仓了,市场风格已经转变,而且市场下跌没有底,有些并购标的无论成功与否,复牌后都要暴跌。”上述上海中型私募总经理感慨。  记者了解到,今年不少企业发行的债券出现兑付危机,市场信用风险突出,部分私募踩雷多只债券。  生存压力骤升 小私募开始离场  规模缩水、业绩难做,私募生存环境恶化,不少小私募人员流失不得不清盘关门。记者了解到,某中型私募旗下产品清盘,其内部人士透露,公司产品规模高峰时有70亿,现在很多产品都清盘了。  前述上海中型私募也向记者表示,其实私募洗牌从股灾之后就开始了,现在私募行业头部效应很明显。“2015年我们的规模超过20亿,股灾结束时赎回了一大半,现在基本上没有了。”但他还表示渴望7、8月能够减亏,出现翻身的机会。  沪上某中型私募市场总监还告诉记者,小私募生存压力大,成立私募的热度正在下降。他之前有个证券类私募的壳想转让,但没有人接,最终只好注销了。他表示,现在行业生存率很低,如果没有管理能力和投研系统的支持,后续的经营压力很大;而规模达不到10个亿,生存空间会受到挤压。  记者了解到,私募的成本在增加。上海某十几亿规模私募总经理告诉记者,在各种硬件都不讲究的前提下,成本勉强可以控制在一年400万左右。上海一公奔私董事长表示,小私募想要熬下去,就需要提升团队竞争力,但是要做基本面研究,没有三四万的工资根本招不到优秀的研究员,和散户没什么区别。所以很难在控制成本和提升实力之间找到平衡。  私募基金多策略过冬 下半年或更艰难  市场跌跌不休,私募唯有想尽办法自救。降仓位、选好股、博波段、做组合、控成本,而追求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少亏钱”。而且在不少私募看来,真正的考验或许是在下半年乃至明年。  降仓位控成本业绩为王  在没有赚钱效应的市场,“不给客户亏钱”成为私募的首要目标。上海某私募总经理表示,行业寒冬中不管是发展还是生存,业绩都是最重要的,尽量不要亏钱。  为了不亏钱或者少亏钱,私募们积极降仓位、精选个股。深圳某价值派中型私募表示,为了控制回撤,将仓位控制在5成左右,同时坚守具有防御性的消费和医药板块。  上海一位私募董事长表示,往年仓位多保持在七八成,今年基本在5成以下。只关注特别好的公司,等市场跌个百分之二三十再去买。  “今年业绩做得好的私募,仓位普遍都比较低。”某券商FOF负责人称。  也有私募在拿住少量优质个股、轻仓位的同时,选择以部分仓位做波段试图增厚收益,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  量化类私募选择通过资产配置分散风险。厚石天成投资总监候延军称,各种策略都有适应的阶段,关键是要做资产配置。  格上理财分析师徐丽表示,投资环境在变,若投资理念和当前市场环境不匹配会出现较大问题。弱市或下跌市是私募机构的“炼金石”,风控完善的机构能够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控制好回撤,平滑收益曲线。徐丽建议,管理客户资金不应过于激进,私募管理人应该加强对投资标的的调研与审核,同时在组合上加强配置,尽量做到分散,降低单个标的对整个投资组合的影响。  除了在投资策略上较为谨慎,大多数受访私募还表示不再扩大经营上的投入,如人员招聘、写字楼租金等。  下半年或更艰难  在私募人士看来,今年上半年虽然难熬,但真正的考验在下半年或者明年。  上述私募总经理表示,大部分私募在去年收益不错,今年市场不好,但只有半年时间,略有回撤客户还不敏感,而如果半年到一年之后还没有赚钱,年化收益率或许还不如理财产品,存量客户就可能动摇。  下半年乃至明年市场能否有所转机,目前不少私募并不乐观。  上述上海私募总经理表示,主动去杠杆让市场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很难判断哪里是底。今年不要轻易判断点位,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上海一位私募董事长则称,从2015年至今实体经济一直在高位,等到上市公司业绩开始下跌的时候,市场会更加艰难。  上海某中型私募总经理判断目前还不算市场底部,沪市平均市盈率在14倍左右,已经回到了998点熊市大底时的水平,而且出现了1元左右的股票,大批股票跌破净资产,短期看市场很难反弹,投资者信心不足。尽管上周五政策面有所缓和,市场在压抑太久之后出现反弹,但反弹持续性很难判断,目前市场亏钱效应特别明显,消费、医药也已经中期见顶。  不过也有投资人士相对乐观。华东某中型私募投资总监认为,虽然目前市场心态比较脆弱,但从基本面和估值来看,市场依然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去杠杆的影响都是短期的。这种时候市场自然下落,已经接近自然出清的状态。  相关报道>>>        私募观点>>>      下一篇:
& 彩版 & []eastmoney.cn &&& 14:2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净值家庭的标准2017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