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势不妄虚妄之诺是什么意思思

厦门汉服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蔡金保/文
当下各种美容、化妆品盛行,整容业兴旺发达;外求其貌,未若内求己行。礼容八则,让你与众不同。
▲女史箴图第四段
图中文字: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性之不饰,或愆礼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我们不仅要精心打扮自己衣饰、容貌,更要收拾自己的心情,如果仅仅是个“秀衣党”,失态失礼真心配不上这身“衣裳”。修心持志,日日涵养,这个世界才会越来越美。
礼容,涵养身心的密码(上)
衣冠,威仪之始也。
十多年的汉服运动呈燎原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引发了我们对传统文化与中式生活一系列的深入思考:国人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什么样的精神面貌立于世界呢?
做为华夏普通一员,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博学于文,精研六艺,但人人可以“约之以礼”。钱穆先生看待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最为看中“立德”一项用意深远。我们生活中日常容貌举止、声色进退,便是积德,涵养自我。这才是真正代表着国人的形象,人人可做,人人有责。概括来说就是礼容。
展开剩余90%
礼容,在商周时代可单称“容”、“颂”,也可称作“威仪”。《周颂谱》云“颂之言容” 。《释名.释言语》云“颂,容也”。所指即是“礼容”,是礼的要素之一,与礼相伴而生。
《洪范》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乂,明作晢,聪作谋,睿作圣。
明确指出:人们在生活举止中容貌、言辞、视听所综合表现出的礼容的重要性,以及外在形象与内在修养的次第关系。
《周礼》保氏职责之一教国子以六仪:“一曰祭祀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容,五曰军旅之容,六曰车马之容。”表明在商周时期“礼容”为王官之学,倍受重视。
《孔子家语》载孔子“为儿嬉戏,陈俎豆,设礼容”。孔子自幼精研礼容,后经“私学”而下庶人。
▲孔子入周问礼图(南朝齐永明二年(484)石刻)
《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有“礼官大夫”传授礼容:“高堂生能言之。而鲁徐生善为容。孝文帝时,徐生以容为礼官大夫。传子至孙徐延、徐襄。襄,其天资善为容,……襄以容为汉礼官大夫,至广陵内史。”经汉“礼官大夫”进一步传承、发展,自魏晋以来“百姓日用而不知”渐成为绝响。
《礼记.冠义》所云:“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始于衣冠,践行礼义。中国素享有“衣冠王国,礼仪之邦”的美誉。汉服在华夏文明体系中,除了“避寒暑、蔽形体、遮羞耻、增美饰”等实用功能外,还有着“知礼仪、正容体”等特殊意义。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北宫文子:“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象谓之仪……故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品德可象,声气可乐;行动有文,言语有章,以临其下,谓之有威仪也。”让我们更为具象的认知“礼容”、“威仪”。并可以通过礼容将无形的礼内化外现为威仪。
《礼记·玉藻》精要阐述了礼容纲要:“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坐如尸。燕居告温温”。将身形五官的和谐调度给出了详细的章法,概括为君子九容,让我们做一个温温君子,容止可观,为人所效法。
孔子以九思对:“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孟子进一步阐释:“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身形五官若只是凭本能行事没有心思则无法获得身心涵养,即五官要统摄于心,修身持志,方可获得真意。
九容为形教,要义在思,由仪以牵思,由思而导行。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故:“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以之福;不能者,败以取祸。”
平日里以礼容存善积福是身心合一的修养,不是单纯读书能够获得的,这里有系统的修习路径。下文依九容为纲,从日常行为举止立如下八则、三行,供大家参考、共进。
1.站立有德
足容重、立容德。——《礼记》
重与德,须细心体会,方能体会人立于天地之间,稳健中正的感受。
立必正方,立毋跛。——《礼记》
要正直立于天地之间。
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间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贾谊《容经》
微磬:以腰为轴,折15度左右。
磬折:以腰为轴,折30度左右。
2.举止怀敬
手容恭——《礼记·玉藻》
举手投足要有恭敬心。
凡奉者当心,提者当带。——《礼记·曲礼下》
奉东西时要在胸口正中左右的位置,提东西时要在侧身腰带左右的位置。所要体现的亦是一个恭字。
执轻如不克。——《礼记·曲礼下》
执虚如执盈。——《礼记·少仪》
拿轻的东西就好像拿不动一样,拿空杯要像拿满杯一样。特别是行茶、焚香多这样的练习,可以让我们更加优雅、从容。
进戈者前其鐏,后其刃。——《礼记·曲礼上》
递刀给别人时要将柄的方向在外,刃的方向朝向自己。同此理,递交名片、笔我们应该以方便他人为先。
3.安坐持守
坐如尸——《礼记》。
坐必矜庄,最能守心静养。
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贾谊《容经》
经坐:身正腰直
共坐:以腰为轴,折15度
肃坐:以腰为轴,折30度
卑坐:附首贴地,请罪或称奴时才卑坐
登席不由前,为躐席。——《礼记·玉藻》。
即位、离位要从后面悄悄入席就坐,尽量少干扰他人。现在会议、音乐会、电影院很多人都没有这种习惯、修养,到处乱窜。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礼记·曲礼上》
没有事情时坐得尽量离桌案后面些。而饮食、侍奉时则要尽量靠桌案前面些,以免弄得满桌、满地狼藉。
坐毋箕。——《礼记·曲礼上》
坐有坐相女子最忌这样坐,不可打开双腿,如簸箕。
并坐不横肱。——《礼记·曲礼上》
坐时不要把肩肘都横起来,以影响身边人。
4.言语合宜
非礼勿言。——《论语·颜渊》
失礼的话不要说。
君子不失口于人。——《礼记·表记》
君子不失言于人
言有四术:言敬以和,朝廷之言也;文言有序,祭祀之言也;屏气折声,军旅之言也;言若不足,丧纪之言也。——贾谊《容经》
按场合贾谊将言语的方式归纳为四种:议政时言语应恭敬和气,不因政见不同而吵嚷动粗。祭祀时言语应文雅有序,抑扬从容。军旅之中,静时如屏息,言语时声音直折雄壮。居丧期间,要轻言少语,以尽哀思。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论语·宪问》
言语对人对事,要合时合宜,更要合情合理,用心把握时机、尺度。失口于人,非礼也。因言伤人,亦会因言起祸。
口容止。——《礼记·玉藻》
止,就是不妄动。意思就是:没事别老吧唧嘴,或做出自言自语状。
不哕、噫、嚏、咳。——《礼记·内则》
尽量避免呕吐、打嗝、打喷嚏、咳嗽。无奈时可到稍僻静处,转过身,用手帕捂住嘴,声音尽量放低,特别在公共场合。
不唾、洟。——《礼记·内则》
不随地吐痰、擤鼻涕。
称谓、辞令要尊人谦已。比如
对人:贵姓、先生、令尊、尊夫人、令郎。
对已:敝某、后学、家慈、贱内、小儿。
5.端目清明
视思明。——《论语·季氏》
要学会透过现象思其本质,才能心明不迷。
非礼勿视。——《论语·颜渊》
不合礼的,对己有不良影响的事、物就不要看。
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孟子·离娄上》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胸中养正气才能端目清明。
目容端。——《礼记·玉藻》
毋淫视。——《礼记·曲礼》
淫,游移,目容要端正清明,不要游移不定,心怀鬼胎。
凡视,上于面则敖,下于带则忧,倾则奸。——《礼记·曲礼》
视线高于面部显得高傲自大,低于腰部则忧虑无神,斜视、游移则显得心愧不安或奸诈不正。
天子顾还身,诸侯顾还肩,士顾还面。上博简——《天子建州》
可见,越尊贵的人或越正式的场合,其动作越慎重。在现代社会中,同样有现实意义:如果是端庄正式场合,我们要还身而顾;公众场合要还面而顾,日常生活中,则旋面即可。
6.声容怡静
声容静。——《礼记·玉藻》
怡静自如,不扰人。
城上不呼。——《礼记·曲礼上》
在公共场合,更不可大声呼喊、叫唤。
禁嘂呼叹呜于国中者,行歌哭于国中之道者。——《周礼》
孔子恶野哭者。——《礼记·檀弓上》
嘂,即叫。在路上叫呼、歌哭等行为,都是被禁止的。野哭的行为也一样。
现今公众场合到处都喧闹不宁,甚至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不能幸免,皆因我们平日缺少积习涵养。
将上堂,声必扬。——《礼记·曲礼上》
登堂入室,却要恰恰相反,一定要发出些声音(比如敲门,打个招呼),以让堂上、室内的人知道有人来了。以尊重他人隐私。
适父母舅姑之所,下气怡声。——《礼记·内则》
在父母、公婆等尊长面前,要和颜悦色。
闺门之内,戏而不叹。——《礼记·坊记》
为人子女在家陪伴父母时,要多表现开心、愉快一面,以博父母开心;不要将工作等烦扰带入家中,令父母担心。孝之以行,都在日常细节里。
当食不叹,临乐不叹。——《礼记·曲礼上》
当吃饭时不应唉声叹气,一则影响消化。二则会打扰别人心情。所谓“一人向隅,举座不欢” ,参加娱乐活动也是。
望柩不歌。适墓不歌。——《礼记·曲礼上》
看到有人在办丧事,或路过墓地,我们要有起码的尊重与同情,切不可歌舞嘻闹面露愉乐之容。
7.浩然正气
气容肃。——《礼记·玉藻》
调息匀缓似无。在诸家“工夫”里都很重视气息。
孟子曰: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孟子主张大丈夫应持志集义,养浩然正气于一身。
张载:“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
气在传统的文化里认知自我与世界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属中国特有。
8.色容温厚
色容庄。——《礼记·玉藻》
礼仪、正式场合容色要矜持、庄重。
色思温,貌思恭。——《论语·季氏》
燕居告温温。——《礼记·玉藻》
一个温字,恰到好处。
其容有常。——《诗经·都人士》
君子戒慎,不失色于人。——《礼记·曲礼上》
容毋怍。——《礼记·曲礼上》
容色有常,不惊怍失色于人。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记·祭义》
如果深爱自己的父母,内心必然充满和乐之气。在父母面前,他一定会表情愉悦,面容柔顺。
君子衰绖则有哀色,端冕则有敬色,甲胄则有不可辱之色。——《礼记·表记》
衰绖,指丧服。端冕,指祭服。甲胄,指军服。服饰是与礼仪配合的,在不同的礼仪场合,就应有不同的容色。容色应该与礼仪、服饰等相应。亦是内心情感合理、合宜的表达。
以上八则皆出自《礼记》、《论误》、《孟子》等经典,说的都是日常待人应物的事。综合起来就是揖、拜应对,关于揖、拜将会在下篇详细论述。
礼之用,主要在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并没有什么高深玄妙之处。但也并非让我们刻板的去做。开始时可以用一种“练瑜珈”的心态每日修习、自省,久之自然会生发“气质”变化,受用终生。
▲礼记思维导图
《礼容,涵养身心的密码》(下)
“礼容综合运用与练习:揖拜应对”
即将发出,欢迎关注、交流、学习
汉礼课堂第六期正式接受预报名
?优惠名额有限,欲报从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藏智而近拙,藏巧而近朴;藏富而不奢,藏势而不妄。【福清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35,192贴子:
藏智而近拙,藏巧而近朴;藏富而不奢,藏势而不妄。收藏
猎聘网为中高端人才提供超过500万条高薪职位信息,找高薪上猎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藏毛线而啪啪
听不懂读三华,也就这点水平
登录百度帐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妄之灾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