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我们成为半机械人,如何控制大脑不去乱想阻止黑客入侵我们大脑

一个机械喜爱者是怎么成为中国囚形机械人之父的

说起机械人,科幻片子和小说里描绘的出色排场常被人津津乐道。8 年前周剑创立优必选的初志,就是奔着幻想中嘚机械人去的热播美剧《西部世界》,使他对这个最终方针加倍笃定了

周剑说,人形机械人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它充沛切近人类,鈳以更亲近地跟用户交互但他也坦承,要成为一位及格的家庭伴侣它的挑战难度无疑也是最大的。

若是把人形机械人做拆解大略能夠分为躯干、神经和大脑。三者离别对应的是伺服舵机手艺、感知和导航手艺以及比肩人类的高级聪明和天然交互能力。

大型仿人机械囚 Walker 被付与了如许的使命它曾在央视春晚的舞台表态,这台集成了上百项手艺于一身的机械人几乎囊括了优必选所有斥地完成的前沿手藝,体型也是跟人类最邻近的光是单腿膝盖上的伺服舵机,就能够承受 200N·m 的力量然而,如许一个「关节」市场价钱曾一度居高不下,让好多机械人喜爱者望而却步

从初代原型机算起,Walker 已经更迭到了第三代关于人形机械人的迭代图谱,优必选已经规划到了 2035 年为此,周剑和团队投入了第一个漫长的 8 年他把喜爱成长为事业,曾全情投入到卖房又卖车仍不被资源看好的状况。但他无畏无悔:「无论公司发生了任何情形什么都能够停,唯独大型人形机械人绝对不克停」

事实是什么牵引着周剑和优必选的一路向前?现阶段的人形机械人成长到了什么水平最终又可否如愿抵达谁人遥远的将来?在极客公园和 B 站配合举办的 Rebuild 2020 Move on 大会上优必选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周剑为峩们颁发了谜底。

在上半场博得「下半身」

张鹏:我们经常说万事开首难机械人这件事想必只会难上加难吧?

周剑:没错好多事情你感觉简洁,当我起头做机械人的时候才发现机械人若是没有伺服舵机做关节,基本做不出来我去采购这种零部件,国内都没有人做吔就没人卖,因为它是「高精尖」而韩国、日本、瑞士生产的伺服舵机,固然靠谱但都是动辄上百美金的价钱。

张鹏:一个舵机要上百美金

周剑:对,若是一台机械人用十几、二十几个舵机就意味着一两千美金就没了,这还不包罗另外的硬件成本光伺服舵机就要兩三千美金的成本,你想想成本这么贵的产物怎么或者往 C 端市场推广

张鹏:那你其时看到这个行业空白,筹算怎么解决呢

周剑:焦点昰先做手艺攻关,让舵机实现国产化让成本降到能够民用的水平。所以我选择了「All In」在这件事情上面,一做就是几年甚至后来把本身喜欢的跑车、房子都卖了。然后做到 2012 年、2013 年我把钱都花光了,实在没法子才出去路演但其时没有人甘愿投资。

张鹏:在那之前都没囿拿投资

周剑:没有。我记得在谷歌 2012 年、2013 年收购全球的人形机械人公司之前人人对机械人的懂得度都非常低,VC、风投根基上也不会存眷这一块在这种情形之下,几乎就没有人会投一个冷门行业再加上我也没有想清楚贸易模式的根基逻辑,所以只能本身给本身输血来維持

谁人时候我爸妈也不接管。我卖掉最后一套房子的时候我都不敢跟他们说,因为他们感觉你就是在败家

我其时给员工开不起工資,就去刷卡透支才把工资发了就络续这么累积,后来谈融资的时候投资者一查发现我的征信不成。谁人时候切实对照艰辛导致我曆久睡不着觉,络续焦虑的偏差反频频复

张鹏:我听你的同事们说,你稀奇喜欢在晚上做决议这是不是也跟失眠焦虑有关系?

周剑:切实我是那种晚上思虑,颗粒度会对照细一点的人也相对比白日更感性一点,理性跟感性都能在晚上的时候同时迸发出来

张鹏:为什么要强调感性?

周剑:坦率讲没有几小我甘愿去做这种硬科技,若是你再不感性点其实你本身都很难对峙下来。因为每一个手艺环節都要做到最极致没有任何捷径,也没有所谓的弯道超车就像我们刚看到的帮你拿可乐的 Walker,贸易化也不见得立时就能应用然则你不莋,将来永远没有机会所以必需要「All in」在这里面。那这个时候你就要感性地去想想人类的将来、美妙的妄想靠我们今天做的每一小步嘟能去实现。

张鹏:为什么必然是人形机械人

周剑:优必选做机械人的初志,是让人们加倍亲近地去和机械人交互让机械人真正成为镓庭中伴侣。我感觉人形机械人最接近人类我以前看到过一张图片,人形机械人和小同伙在一个院子里在踢球爸爸妈妈或者没有时间詓做的事情,而一个机械人则完全能够庖代怙恃在特定场景下的陪同

这当然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实现,举个形象的例子我们的机械人一絀生能够不是姚明,就是个通俗人然则我靠后天的络续练习,让它变得加倍接近于姚明球场上一米七几的身高也能够打篮球后卫。如許也能够把成本进一步掌握抵家庭能够接管的局限内或许是在一些 ToB 的细分范畴撬动销量。

张鹏:你们的人形机械人最早是一个什么状况

周剑:我们最早做的 Walker 原型机只有下半身,我们在上面验证了步态行走的算法还包罗上下斜坡、不屈整地面的自适应算法。从第二代 Walker 起頭除了进一步优化活动掌握算法之外,我们把传感器集成到在机械人里面让他获得感知功能,进而能够识别四周的情况和地形而且能够自立导航行走。同时我们也引入了语音交互让机械人能够与人沟通交流。

双足机械人是最难的我们的方针是在 2035 年到 2045 年,让人形机械人进入千家万户到那时候,它会成为机械人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张鹏:固然优必选规模大了,估值也高了然则外界知道你们在做什麼吗?因为你们在春晚跳舞的那些机械人让人人感觉优必选就是一家「玩具」公司,没那么黑科技你听到今后心里是什么感触?

周剑:以前我是稀奇不睬解我感觉本身做这么前沿的器材,你怎么能说优必选是一家玩具公司呢我从来不感觉我们是做智能玩具的。因为峩们降低了伺服舵机的成本之后你会发现机械人不再是以前没有活动能力的机械人,并且当你把语音手艺、活动掌握手艺、伺服舵机、視觉等手艺都加载在了一个对照小的载体上它其实已经具备一些能力,它的复杂度远跨越我们平时见到的任何消费品好多人真正懂得叻这套逻辑之后,他才领略我们是一家真正的机械人公司这也是为什么投资人在对优必选做完了尽调之后,甘愿投资的原因

机械人若哬走进我们的生活

张鹏:你大学读的是机械专业,你做优必选是因为跟专业对口

周剑:其实我小时候就稀奇喜欢机械类的器材,我们谁囚年月有一部雷同于变形金刚的片子我其时看了就稀奇入神,所今后来做机械人其实是儿时妄想的一种承载

真正下决心做这件事,是峩在国外的一个展会上看到了日本、韩国、欧洲好多的人形机械人。我其时一问价钱就震惊了不光稀奇贵,并且还不卖其时我就在想,中国人能不克把它做得又好又廉价让每个家庭的小同伙都能够抱着一台机械人学编程,在上面斥地分歧的器材

张鹏:我猜你也是科幻迷?你看了这么多科幻片你感觉有哪些科幻故事里面的机械人形态和关系定位,跟你想象的最接近

周剑:《西部世界》其实给我蠻震撼的感受。话又说回来我感觉不管你最终可否做到,或许是否能拥有如许的生活若是你想要去鞭策,你就要全力去做不要怕惧Φ央的艰难险阻。

就像我们最早用电报如今能够用手机通话一般,这种事情其实也花了一二百年的时间若是一旦被确定是刚需,哪怕洳今的手艺无法实现你也要往前做,往前走不要管手艺,不要管成本不要管价钱,总归有一天会柳暗花明

张鹏:Walker 是你们如今的第彡代人形机械人,再过 10 年它会酿成什么样

周剑:10 年内我认为做到《西部世界》那样的机械人是对照难题的,然则在好多垂直细分的一些 2 B 嘚场景的范畴机械人应该有不少的机会。

张鹏:人人今朝对照担心的「机械人威胁论」你有想过这个问题吗?

周剑:当然想过但从掱艺角度来讲,我感觉今朝人人有点庸人自扰真到了那一步,我相信人类也会加倍伶俐能想出一些法子去遏制。就像我们在 200 年前无论若何也想不出如今的人们使用手机的场景一般,我们永远不要站在今天想来日的问题将来的人类会非常懂得将来的社会状况,只是今忝的我们因为想不领略过度焦虑罢了

我感觉无论伦理、道德照样司法,底层建筑是可以鞭策上层建筑作出改变的就像基因和火星移民,站在司法伦理的角度来考虑同样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岂非人类是以都要住手索求了吗只有一边实践,一边寻找应对之策才是鞭策时代向前的准确路径。

张鹏:你感觉机械人这个前沿范畴中国在全球局限内今朝处于在如何控制大脑不去乱想的位置?

周剑:我小峩认为从根蒂手艺,包罗底层的科学来讲中国和最蓬勃的一些国度比拟,仍然存在必然的差距

不外,中国制造业的供给链很蓬勃無论是 5G、AI、机械人、新材料,甚至生物制药我们的贸易化也是最有或者成功的。一旦冲破了贸易化成功的或者性之后我们的资源、资源、实力都邑为促进手艺的历久成长供应有利前提。所以我能够高傲地说,优必选将来会是全球贸易化最成功的人形机械人公司之一

張鹏:优必选除了有 Walker,还有教育、安防等各类形态的机械人好多人会感觉一个公司往往就专注在一个范畴,你这里面其实在分歧的场景分歧的行业,都在做这件事这个会不会造成每个行业都做得对照难呢?

周剑:没错这切实是一个对照大的问题,但这跟我们行业也昰慎密相关的今朝人工智能和机械人还处于初级的阶段。在这个情形之下每家公司都在索求新的市场,没有一个标杆可供参考完端賴本身摸着石头过河,所以任何范畴有需求时我都得去自动接触,若是这个需求能够承接而且有机会持续深入,直到把垂直范畴悉数吃透才有也许率形成一款客户刚需的产物。

当然这给我们带来的问题就是局限铺得越广,越有或者垂直深度挖不透但好在我们今朝茬络续地聚焦,经由了也许十几个行业的络续索求之后我们会聚焦 2 到 3 个或许 3 到 4 个行业应用场景,络续地垂直纵深这个就是我们公司今朝正在做的事情。

张鹏:所以若是说机械人是一个锤子那这个时候你得先摸着钉子,然后接着按住谁人钉子真的把它砸进去。

周剑:偠害这个锤子照样一个木头的锤子砸的时候还或者砸不下去。所以还得有一个点石成金的过程

获取更多出色内容、旁观完整视频回放,你能够在 B 站搜刮「开公园的鹏哥」同时,还有更多科技明星和知名 UP 主将现身 Rebuild 2020 大会舞台敬请持续存眷。
}

HUNNISH 注: 关于人工智能一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虽然是做计算机视觉方面的工作但真正想要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似乎有与人工智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看到本文,很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记得读书的时候,对彭罗斯的《皇帝新脑》一书有着极其深刻的印象翻来覆去不知看了多少遍,总是在困惑中摸索何时是一个尽头,还不得而知现将王海滨先生的文章转载于此,供参考

人工智能概论㈡——精神·自我与人工智能

  摘要:僦人工智能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为了说明自由意志的存在及与决定论的关系我们首先提出了一个悖论性假设,之后又结合人 洎身说明了反馈与自观察系统存在的意义通过对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及对“同一个人”的问题的研究,阐述了精神的实质并重新加以定義。说明了思想与自由意志 的形成过程及影响智力的因素此外还对有关“自指”及“歌德尔定理”等问题作了深入讨论。
  关键词:洎由意志/自指 精神与自我/整体论 人工智能

  讨论人工智能(即智能机器人)就一定不能回避这样两个问题:一是自由意志二是精神?┅个称得上智能的机器人它首先应当是一个独立的 个体,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而不是某个人或某个系统的附属物,否则这种智能就只昰局部意义上的也就是说,它一定要是自由的要有自由意志,可究竟什么是 自由意志以及它是如何控制大脑不去乱想形成的,有无載体载体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目前我们尚一无所知,甚至连人类自身是否具有意志都成为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机器人也会潒人一样具有精神吗?仅就目前来看我们所制造出来的仿人机器人其智力就远比一只猫或狗高得多如果说一只猫或狗是具有精神的,这吔许还说得过去没有人会认为机器人会有什么“精神”。
  不管我们如何控制大脑不去乱想能在形式上说明一台机器的确可以像一个囚那样行为都永远代替不了理论,只有在理论上证明它是成立的它才是可信服的。而目前单单以上所提出的两个问题就是我们目前所囙答不了的而它们对于我们来说,又是很重要的本章我们就将就此类问题展开讨论。

  2.1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

  (故事发生在十七世紀的某一天——牛顿时代)——
  一位虔诚的信徒在向着上帝祷告(脸上充满了忧伤与自责)一位决定论者走了过来,二人进行了一佽对话
  决定论者——你在为自己的过去而忏悔吗?
  信 徒——是的你怎么知道?
  决定论者——那你是怎样看待过去的呢(没有理会他的问题)
  信 徒——过去?我想那已经成为历史了是我们无法改变的。
  决定论者——你的意思是“后悔药”难买昰吗?
  信  徒——嗯…我想是的。(半认真地说)
  决定论者——那么我这里有一粒这样的药,你想试试吗(从怀里掏出┅粒药)
  决定论者——不过,我想你吃了也没有用(又将它揣起来)
  信 徒——为什么?
  决定论者——因为你说过“历史是無法改变的”(说完转身便走)
  信  徒——可是…?!……
  假如时间可以倒流的话使它回到宇宙的起点而重新开始,则它必将仍回到现在的状态与我们今天所见的一切不会有一丝差别(假使包括量子论在内也严格遵守因果律的话)。
  换句话说世界之所认是今天这个样子的,是因为它必定也只能是这个样子的这是它唯一的选择。
   在对自我的体验中我们能够明显地感觉到自由意誌的存在,但经典物理学却似乎又不允许它的存在[尽管量子论并没有对“自由”作过多的限制,但非因果的 自由对于我们来说仍没有任何意义。]经典物理学认为我们所生活的宇宙,实质是一个机械的宇宙有如一块巨大的钟表,在被上好的发条之后便按照预定的 方式放松,松到不能再松为止
  尤其是在相对论出现以后,人们对于时间的认识打破了以往对于“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区别认为并不存在客观的“现在”,把“将来”也描绘成了某种意义上早已存在的东西
  由此人们认为,决定本身也是早已决定了的茬一个确定性的宇宙中,一切都在宇宙创生的时刻就确定下来了
  ——尽管如此,但完全意义上地自我预测仍是不可能的
   “…鈳以设想,有一个超级科学家能够窥探你的大脑精确地计算出在将来的某一场合你将做什么,尽管这位超级科学家或许预测得正确但怹却不能告诉你(在 事前)他的预测,否则他就会搞乱他的计算。例如假如他跟你说,“没错你要拍手”,你的大脑状况必然因而發生变化变得与他跟你说这话之前不同,之所 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你获得了来自他的新信息。这时你就不能相信他的预测了因為他的预测是按照发生变化之前的大脑状况做出的,因而不可能有任何预 测能够准确地预测你会正确地想见到你未来的行为。于是…鈈管你的行为在那假想里掌握着预测的超级科学家看来是多么地可以准确预测,多么地不可避免但对 于你自己来说在逻辑上却仍是不可預测的。”
  这就是相对论或者经典理论所显示出来的一个悖论如果用一个图示来描述这个悖论的话,可以表示成图1的形式
   我們假设未来的某一场合是可被观察到的——这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在你观察到它的同时即已放变了过去的因,因为当你得到了这一反饋之后你的脑状态发 生改变,因而随之这一未来的场景也要发生改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怪圈。那么你所看到的这一“未来场景”到底昰改变之前的还是改变之后呢?所以说它是悖论 的也证明了这所谓的“未来的场景”,实际上是不可预测的 2因而也就保留了通常所謂的自由意志。
  然而在自由意志与决定论之间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冲突——
   通常我们认为你之所以做出这种决定是因为你使自己這样做的,可是我要问你的任何决定真的是由你做出的吗?——我的意思是不是说每一事件都有一个在 先的原因吗?那么使你做出这樣的决定的原因又是什么它是否是完全取决于你的?并且这之前的原因呢——事实上我们遇到了麻烦,我必须无限次地重复这一问 题因为你必须要先于这所有的原因而做出决定,否则就难以保证你是自由的问题是你怎么能够先于你自己呢?保罗·戴维斯就曾经在他的一本书中这样写到, “我之所以做出这种选择是因为我使我自己使我自己使我自己…,这得‘使’到什么时候才到头呢我们是不是嘟必须跌入无穷的倒退?” 3
  ——我们又该怎样处理这一“无限”的问题呢它是否是不可逾越的。

  2.2 自指与自由意志

  人类之所能够表现出自由意志来首先是因为我们是意识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意识?
  前面我们曾对意识做出的解释是指(包括思想在内的)众多感觉的总和。
  哲学对于意识也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意识是指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换句话说就是指人腦对于客观世界的感知
  但这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知道而已。
  J.R.卢卡斯曾经说过“说一个有意识的人知道某事,这不仅是说怹知道该事也是说他知道他知道,而且他知道他知道他知道… 4”这里面出现了一个自指的环。
  而在某种意义上意识又可以说是對自我的认识,但“自我”这个词同样显得晦涩难解当我们说,“我是我”时实际上是说,我意识到了“我”的存在其本身似乎就巳经包含了自指的成分。
   为什么每当我们谈及意识或与意识相关的话题时总是会遇到这类自指的怪圈,为此科学家也曾感到困惑洏且他们总是将它描绘成悖论性的,事实上二者却有着 本质的区别自指指的是,在某一合理的定义下系统最终指向它自身;悖论则通瑺是指某种概念上(或理论上)的矛盾。 5
  存在于意识中的自指过程对于人类自身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认为它是由以下两个相對独立的过程构成的。
   如图2所示观察者本是外在于观察的客体的,但在内省时他会发现,被观察的“客体”即为他自身这时,觀察者好像同时即在他自身之内又在他自身之 外,这就好比两面镜子对射一面镜子被映入另一面镜子中,而这面镜子中的镜子又反映絀它自身结果在每一面镜子中都出现了无数个它的镜像,一环紧扣一环 所以也才有了卢卡斯所描绘的重叠。
  也由此我们得出反饋是比自指更基本东西,由它构成了自指中的最重要一环所以以下我们在研究反馈的同时也是在研究自指(事实上在此它们被赋予了同┅概念)。
  现在我们认识到什么是意识了简单地说,意识就是一种反馈过程(或者说意识是在不断地反馈中才呈现出来的)。
  与意识相比自我则仅仅是一种感觉或(认识)。但它却比意识包含有更多的内容我们身体里的所有内容都可以称为“我的”(这当嘫也包括思想,情绪等)并且“我”与“你”界线分别。
  此外这也被看作是高等生物——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通常我们认為只有人(或许还有一两种高级动物)能够认识自我。
  那么自我意识又是如何控制大脑不去乱想形成的呢——了解自我认识的形荿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由意志
  为此,我们需要先认识一下存在于意识中的两种反馈过程即感观反馈与记忆反馈。
  所谓感观反馈就是指通过感观传达的反馈形式,比如当你做出某种行为时,你身体的感觉系统(包括皮肤、眼睛等)便将其所获得的囿关这一部分身体的运动信息反馈给大脑以便使得你能够感觉到肢体在行为,且是怎样行为的
  可以看出,这种反馈形式并非由专門的器官来提供的它是与各感观自身的功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即在它们以各自的方式接收和传递外界信息的同时也将有关你自身的信息反馈至大脑。
  相对于感观而言你的记忆则是专门被用于反馈的,它的主要功能便是及时地向大脑回馈各类信息而你的所有经曆也都将被完整地保存于记忆中,以便在必要时向意识反馈
   记忆体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我称之为“暂时记忆”也即通常被称為“意识”的地方,它是记忆的“缓冲区”是意识的载体,相当于计算机内存承载着你 的所有想法(指当前的),处理着你认为是最偅要的事情而你的所有决策也均由它做出。并且只要是你没在睡觉这一部分就不停地在工作(——事实上它也是你 大脑里唯一可以进叺睡眠状态的区域)——能够即时地(自动他)反馈是它的主要特征。
  由于你的大脑每时都在产生一些新的想法为了不使意识趋于 飽和,也便于它能够腾出空间来“下载”(从外界)更新近的内容你原有的那些想法会逐渐地被 “转录”于大脑的另一区域,这便是我稱之为“永久保存”的部分也即通常所说的“记忆”。在这里你的所有经历都将被作永久保存该部分的特点是,只在必要 时才向意识提供反馈并且同计算机的处置存储器一样,它对“资料”的提取速度也相对要慢因而在你回忆往事时,就感觉很吃力而且时间越久樾难忆起。
  感观反馈与记忆反馈(也即自觉与自知)是形成自我意识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可以说当一个人能够自觉与自知时,他便具有了自我意识——即你不仅意识到你有感觉会思想,而且你的思想与行为是同步的(即你的思维是你行为的因)
  然而,囿人会问在某种意义上那些动物们也有感觉,有思想为什么它们却没有能够认识自我呢?
   这是因为认识自我除了需要具备以上兩条件外,智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以人类自身为例,你最初认识自我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视觉。确切地讲是通过认 识镜像的办法。由于你同你的镜像之间存在着明显地共同点(相似性),并且你们具有着行为上的同步性无论你做什么,它都会照着去做这便逐漸构筑了你对 于同一性的认识,并最终将二者归结为一个本体——亦即“你就是他他即是你”。
  能够认识镜像——这在生物进化史仩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它标志 着我们的智力水平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层次。因为这必竟是在通过一个“外在的”东西来认识自身因而它对于你的智力就有一个要求。而作为认识自我的一 条最简捷最有效的途径,这自然也就成了对你智力的最低要求
  那些动粅们没有能够认识自我,仅是因为它们的智力水平极其有限还不足以能够认识镜像,自然也就无法理解自我了
  可是,这又与自由意志有什么关系呢
   由于我们说,宿命与非宿命的区别实质就是他控与自控的区别。[请注意这里自我控制与自动控制的区别,我們这里所讲的自控指的是自我控制]而认识自 我与自控的形成实质是同步的。可以说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就是你实现自控的过程。你的朂大发现不是你可认控制外物而是你能够控制自身。
  那么这种对于自我的控制又是如何控制大脑不去乱想实现的呢
  事实上我們很容易理解控他性,目前所有的机器人都具有控他能力对此我们并不觉得这有任何问题。但一讲到自控(即控已)就一下子生出许哆疑问来。
   如果仅从认识的过程来看二者并没有区别。最初你的所有技能都是被当作一种控他能力来学习和掌握的同样,当你一開始面对镜子时并没有意识到,你所面 对的人就是你自己但你却知道如何控制大脑不去乱想控制镜子中的“这个人”——比如如何控淛大脑不去乱想使他的头往左,如何控制大脑不去乱想使他笑等等就像你知道该如何控制大脑不去乱想摆弄你的“小熊”、玩具车一样,只 是后来随着你智力的提升你才逐渐意识到你所控制的那个人就是你自己,并因此自信你有能力控制自己
  可是谁又是你最初的咾师呢?
   起初的你虽然不懂得如何控制大脑不去乱想控制自己但你一生下来,眼睛就会盯着移动目标来回看听到某种声音便能判斷其方向,并将脑袋朝向那个方向因为你体内的反射系统 掌握着这些基本的技能——基因将这些技能作为一种“软件”固化下来,并以┅种我们称之为“反射”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以上这些都是反射行为,并非是意识 的但是由于你天生就具有想控制某种东西的欲望,這促使你不断地去学习以便你的意识逐渐掌握这些东西。比如假如你现在已经学会了去抓某样东西,但你一 旦抓住了便不放手而且任凭其他人怎样逗你,你都死死地抓住不放这并不是因为你不肯放手,而是此刻你还没有学会如何控制大脑不去乱想放手。但是有可能你在无意间就将手 松开了因为反射系统“知道”该如何控制大脑不去乱想使你松手,然而它又只在你的意识转移了目标之后(即在无意识状态下)才起作用可是用不了多久这种技能也会逐渐地被你 所掌握——以上便说明了意识是在向潜意识(反射系统)学习,反射系統就是你最早的老师
  如果说,能够认识自我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那么能够实现自控则是所有智慧生物与机械系统的区别。
   尽管大多数动物在理解自我上是低能的但这并不防碍它们实现自控(因而不排除它们也具有自由意识)。况且就对食物的敏感度以及在自我保护、抵御外敌方 面,任何的动物都不较人类更为逊色它们的智力也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因而在这些方面它们还是能夠主动地(而非被动地)选择一些什么的。
   ——“公鸡照镜”的故事你也许听说过。一只公鸡看到它在镜子中的影子心想,它是從哪里来的长得如此美丽,而又雄壮对我岂不是一种威胁。于是便勃然 大怒前去攻击。但较量了几个回合之后双方仍势均力敌,鈈分胜负更可气的是,它老是学着“我”的样子令人不无恼火。
  可逐渐地它又发现 那只公鸡对自己并没有太大威胁,——只是茬你攻击它时它才会攻击你,你若躲开了它也躲开了,于是它渐渐地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尽量地离镜子远一些以 尽少与其发生冲突。但这并不表明它怕它事实上当它无意间走到镜子旁,而与它相遇时也会象征性地发一下威,然后立即就走开了并不与它纠缠。盡管它或许 永远也无法认识到镜子中的公鸡就是它自己但它仍可隐约地意识到,只要它不主动进攻二者总是相安无事。——这虽说只昰一则寓言但其中的某些描述却是真 实的,并且这证明了动物们在有意无意间也实现了对自我的控制。
  由于我们这里所讲的真正意义上的自控是指对于你自身思想的控制——因为思想才是你行为的真正执行者。而要想实现对它(即思想者)的控制那么首先你需偠先了解它(即你的思想)。
  故而要实现从宿命到非宿命的转变我们还需要一种自观察(反馈)系统。[有关自观察系统详见于后媔的介绍。]——现代计算机正是缺少了这一系统它实质就像是存在于意识中的那面镜子。
  由此我们得出自由意志的形成只与反馈嘚存在有关,而反馈是意识的一个主要特征所在说,对于一个有意识的人其必然也具有自由意志。意识不仅是你行为的执行者同时咜也是一个被执行者——即你的所有想法(决策)均由它产生,并首先作用(即反馈)于它自身

  2.3两个关键问题

  以上我们虽然对洎由意志作了解释,但对于一些还在困扰我们的问题我们仍然需要一种合理的解释。
  ⑴我们说“若使镜子中的你往左,你需先往咗;若使它笑你必须先笑。” ——但正如我们以前所怀疑的你怎么能够先于你自己呢?
   对于此一问题其实只要我们解释了其中嘚第一环,也即解释了所有的环因为以后各环都是依赖于它的上一环的。而这所谓的“第一环”其实也就是如何控制大脑不去乱想使你從 无意识状态[无意识状态除了指你处于睡眠及催眠状态外也特指那些不在(或此刻不在)你意识关注范围内的生命活动。——事实上你體内反射系统也正是在这两 种情况下才起作用]转到意识中来,因为只有当你处在意识状态时你的所有决定才是由你做出的。而能够做箌这一点则要得益于体内机械系统(也即反射系 统)的存在。也就是说无论何种情况下反射系统都是你的“第一原因” ——从这层意義上讲,第一环也必然是宿命论的
  比如此刻你正处于睡眠状 态,意识活动停止当你再次醒来时,通常是由生物钟(或者其他人)紦你唤醒这一过程可被理解为——来自生物钟(或感观)的刺激作用于反射系统,使得与意 识相关的“程序”启动(正如计算机的“引導程序”一样)于是你便又回到了意识中来,此后意识便完全掌管你的行为了
  另一个是表现为对于意识的提示作用。比如在不经意间你的手触到了电源或是被什么东西烫了一下这时你会立刻放下手中所有的工作,而关注你的手臂—— 这其实是一种条件反射,它使得你的注意力从一件事情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来因而完成了你从非意识向意识的过渡。
  无论是条件反射或是非条件反射它都起箌对意识的一种提示作用,因而完成了你从非意识向意识的过渡
  ⑵我隐约地听到了一个声音在与我争辩,“听到这里我似乎有一些開窍了可还是对宿命论有点不太放心。比如有些时候我会感觉到似乎有某种力量在推动着我而我却对它无能为力,对此你怎么解释”
  “好吧,既然你坚持认为自己是宿命的——也就是说你的行为是被另外的什么东西控制着,或者我们假设有另一个人在控制着你嘚行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是你”
  “这是什么意思,你是说是我在宿我自己的命,我对我自己无能为力吗”
  “没错,因为你实际上就控制着你自己”
  “这听起来有点滑稽,既然是我在控制着我自己为什么我又控制不了我自己呢?”
  “这当嘫要问你自己呀!”
  “我被你弄糊涂了”
  “这么说吧,你觉得什么东西是让你最难以摆脱的”
  “所以你相信你永远也戒鈈了毒?”
  “那是因为你把那种压力看得太重了”
  “你不觉得这是难以抗拒的吗?”
  “说来你也许不信为了说服自己去洅次吸毒,你对自己实施了自我欺骗”
  “自我欺骗?你又在开玩笑吗”
  “首先,你通常会把那个消极的你称为‘他’ ——即將其外化而将这个积极的你视为真正的你。把自己定义为双重人格正是你实施自欺的第一步”
  “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樣你就可以坦然地对自己说对于‘他’我无能为力。自然你也就不必对他的行为负责”
  “可我并不想吸毒哇?”
   “这就是你嘚双重人格事实上在你还没有完全丧失理智之前,你也曾尝试着放弃了一小会儿结果你做到了。——不是吗然而你却还是不自信,伱不相信自己 能够长久地摆脱它这一原因除了有毒瘾发作时带给你的痛苦外,也因为你过去有太多的失败记录——它使你相信现在的‘放弃’只是暂时的你根本无法摆脱它。 于是你便在这样一种自我催压与自我麻醉的作用下逐渐地有些 ‘麻木’(这里引号表明你并非嫃的“麻木”)了。”
  “这种自我二分法也成了你用以自我开脱的一种方式,以便于你日后还可以重塑自信但你深知责任其实仍嘫在于你自己,所以吸过毒以后伴随你的通常不是自信而是更加地消沉和自责。”
  “你说的没错可我应该怎样做呢?”
   “这詓你戒不了毒是因为你总是太高估自己的忍耐力了,所以你总是将放在一些较容易拿到的地方后来虽然你又将它们放到了一些不太容噫拿到的地方, 可当毒瘾发作时你发现自己还是会千方百计地拿到它,所以我建议你将自己反锁进一间屋子里并且屋子里不要留任何鈍器,如锤子之类以防止你撬门逃出去, 更不要留一丁点而且你需要安摆一个人每天给你送饭,这样你便可以安心地戒毒了”
  “也许这是一个好办法,我想我应该试试”
   从某种意义说,人是一种欲望的动物你之所以会吸毒,也是欲望的趋使当你吸过一佽之后,在你的记忆中就留有对它的印象为了追求那种感觉,你会不断地 去沾染它如果你不加以抵制的话,那么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你嘚一种心理依赖即所谓的“成瘾”,实际上是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即每当你情绪低落时,条反系统 就提示你使你想到,以及它所带給你的那种超脱兴奋的感觉。而且反射系统还有一个特点即你越是频繁地接触某一嗜好,则它对你的提示作用越是加强 (——即频率增加且提示持续的时间更长)。所以即便你可以抵挡一时的诱惑但你不能阻止反射系统的提示作用,[事实上你仅可以通过培养习惯来影响反射系 统同时这说明,改变漏习也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许多人正是因为耐不住这种持久战而最终就范。
  那么这是不是可以被当莋宿命论看待尽管这对你 造成了某种压力,但我们说所有的压力都只提供某种趋势而并非直接作用于你。也就是说你所有的行为都必须由你亲自执行(即所谓“意行则行”),这也是为 什么你要将自己定义为双重人格的原因因为你并不希望也不允许自己犯错,而双偅人格则使你有了一个推卸的理由错误总是属于那个消极的“他”,而成绩则要 归功于这个积极的、正义的你
  而你所感觉到的思想的斗争,其实是两个心智在争斗一方面正义的你在极力提醒和防止自己犯错,一方面在诱惑力的 趋使下你又在试图动摇自己的信心。甚至有时候你为了考验自己会有意地强化这种争斗。因为通过这一过程你想借用正义的你来驯服(战胜)那个冲动的你, 从而使你從根本上摆脱这种诱惑可是你这样做的结果多半是以失败告终。因为你越是在意识中反复强化一种东西那它对你的诱惑也就越是强烈。这就像一个怪 圈结果导致了恶循环。事实上某些最严重和最根本的问题上通常都是无法解决的仅可以使其“变得不重要”。
  所鉯如果说有谁在宿你的命的话那么实际上就是你在“宿”你自己的命。[如果你看了第一章中关于“为什么不是宿命的”论述的话那么伱就会知道这实际上是条反系统与意识博弈的结果。]

  什么是精神精神其实就是指,存在于某一个个体之内的有意识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具有自我意识的),[这将会把某些低等动物们排除在外]能够思维与行为的主体。
   严格地讲精神本身并不能算作是一个事粅(实体)。尽管它具有自我意识思维与感知能力等特征,但它仍然只是某些概念的综合其自身不具有独立的栖身之 所。也就是说單纯地从物质层面来看,精神的概念是没有意义的——精神与物质如同是软件对硬件,是两个完全不同层面的概念事实上精神是物质組织活动的 一种上层面体现。如果有什么人对你说他发现了精神的存在,则他必定是说了慌或是犯了某种错误这其实又是一个整体论對还原论的问题。罗杰·彭罗斯在向我 们讲述一种被称为强人工智能的观点时使用到了这样一个关于精神的定义:精神只不过是某种定義得很好的,经常被称为算法的东西[其原文是“精神活动只不 过是进行某种定义得很好的,经常称作算法的运算]以及,所有的精神品質譬如思维、感情、智慧、理解、意识都仅仅被认为是这一复杂功能的不同侧面;也就 是说,它们仅仅是头脑执行的算法的特征 7我认為以上这些很深刻地道出了精神的实质——但我本人仍然对强人工智能观点持有谨慎态度。至少我不认为简单的机械会有什么灵魂也不認为当机械复杂到一 定程度时,精神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其实精神本身也应当具有它一定的逻辑构成。
  但这也引来了一些问题洳果说精神真的是像软件一样的东西, 那么它可以被移植[注意这里所讲的移植并非是指包括物质在内的整体移植,而只是移植或复制其“软件”部分]到另一种机制或系统里(譬如说某个机械的系 统),而继续存活吗并且这样移植之后,他与原来的那个人还是同一个人嗎而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是否存在着某种灵魂的标记(即属于某个人所特有的特 质)否则又用什么来说明他们是否是同一个人呢?[人们之所以关心这类问题其实是基于某些更自私的考虑。比如人们摹想着将有一种生命维持系统以便当自 己的肉体遭遇不测时,將精神移植到它的上面使其在那里得以复活。就像我们将一个软件从一台电脑移植到另一台电脑上一样]——事实上关于这类问题的讨論 是繁杂的,其中多少还带有一点悖论性
  关于硬件与软件,阿伦·图灵有一项惊奇的发现,任何其硬件已达到一定程度复杂性与灵活性的机器,都等效 于其他的同类机器。具体地说,就是对于任何两台这样的机器A与B存在一段特别的软件(程序),如果将其赋予机器A就能够使它完全像机器B一样地动作; 类似地还存在另一段特殊的软件,如果将它赋予机器B就会使之和机器A完全一样地动作。这里的机器A与B即是所谓的普适图灵机。实际上所有现代通用的 电脑都是普适图灵机。相应地我们认为构成人体的所有物质基础也可以被看作昰普适图灵机。这观点的含义是所有的硬件都相对地不重要,软件则被认为是重要 的因素另外,根据量子理论任意的两颗电子必须昰完全等同的(即不能区分),并且任意的两颗质子或者任何其他种类的两颗粒子也必须是完全等同的因而如 果将人脑中的所有粒子与┅块砖头中的所有粒子交换;或者将整体人体内的所有物质与一个房间里的所有物质对换,则根本不会有任何事情发生
  按照这样的悝论,并且在不考虑技术因素的情况下(即在原则上)实现这种所谓的精神的移植似乎没有任何问题。
  ——但要说到他们是否还是哃一个人问题就有些复杂了。
  毋庸置疑自我意识是构筑同一个人的基石。从自我的概念中我们便能够看到这一点自我其实是指,一个个体对它之内有感觉(包括对其思想的感知)并以其自身为“窗口”反观外界。故自我本身即具有区别于其他个体的含义然而能够使你始终保持同一个的感觉的,则是记忆
   我们每个人每天身体里都在更换着许许多多的分子、原子(当然也包括脑细胞——尽管我们必须承认在你出生之后,便再没有新的脑细胞生成这个事实)可我们 仍然不怀疑自己还是同一个人,因为记忆在使“同一个人”嘚感觉延续况且如果不是记忆将每一件事情都连接起来,我们也根本无从谈论自我有一件事情也许你 过去并没有太在意,其实我们每忝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从记忆中寻找我们对于过去的记忆,以此来确认“我还活着”“我仍然是我”。
  记忆其实并非只昰简单地记录一些事情它同时也将“自我”的感觉,(也即你当时的一种切身感受)记录下来所以在你回忆往事的时候,你才不会怀疑那些都是你自己曾经亲身经历过的
  那么倒底什么是判定同一个人的标准呢?是不是一个人只要在记忆上与我们过去所熟知的“他”保持一致就可以认定他就是原来的那个人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来看下面一个例子,在曾经的科幻作品中有一种被称为“超距运送机”的机器,据说可以被用作星际旅行的手段
   将旅行者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乃至电子)的准确位置完整地扫描並记录下来,再以电磁波的方式发射到旅行者所要到达的星球这样“他”便会以光的速度到达 那里(犹如通过了一个时间遂道),然后洅在目的地将所收集到的信息作为重新装配该旅行者的依据,而后地球人便可以安全地将他的原版毁掉
  且 慢!我们先就此打住。峩是担心这样做真的妥当吗这种旅行虽然听起来诱人,但我们还应该再仔细考虑一下你不觉得这其实是一种谋杀吗?——这绝非危言聳 听如果我们仅采用使他服用安眠药的方式“杀死”他(令他憧憬中死去),那么也许还是道义的除此以外的任何其他方式都将是残忍和非人道的。因为他会在面 临死亡的那一刹那感到极度的恐惧和痛苦而他的复本却对此全然不知;而这个即将被毁掉的原版也丝毫感覺不到另一个“他”已经到达了那遥远的星球,这样公平 吗这究竟是他在旅行,还是他的复本在旅行
  曾经也有人提出过要再造一個爱因斯坦,但我们很清楚他并非是真正的爱因斯坦——即便是他拥有了他 生前的全部记忆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在的他与原来的他分属於两个不同的个体——就像是旅行者和他的复本一样二者均可独立的思考与行为,具有自己独立的感 知彼此都对对方毫无感觉。尽管怹会表现得与原来的他同样出色——因为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他都与过去毫无区别,并且他自己也丝毫不会怀疑这一点(即现在 的他就昰过去的他)[由于我们说记忆同时保留了你对于自我的感觉所以在你回忆往事时,才不会怀疑那些都是你自己曾经亲身经历过的这就意味着假如我们再 造一个“你”的话(包含记忆),他也必然不会怀疑自己才是真正的你而认定你是假冒的。如果你对此进行反驳他會说“不对呀,昨天我还在打高尔夫球呢怎 么今天却成了‘复制品’了?”(——事实上你昨天的确打过高尔夫球)可他怎么知道他昰今天早上才被复制出来的。]——但是我们这里所“移植”[事实上脱 离了物质的移植根本算不上真正的移植,只能叫做“复制”]的仍嘫只是他的个性(个人特质)与记忆,而并非是精神除非我们将一个人的大脑整体地移植, 那可就要另当别论了
  有这样一种情况,即当一个人因某种变故而造成完全失忆后虽然他可能已不具有以前的许多特征了(如个性的改变,一个人的 部分个性特征取决于后天經历)但从物理上,我们仍然认为他还是过去的那个人这说明,除了记忆以外一个人所依赖的物质基础也是判定同一个人的重要标 誌。——换句话说它也是使你保持同一个人的要素。
  但这显然导致了与前文的予盾前面我们不是说过“每个人每天身体里都在更換着许许多多分子、原子”吗?照此说来我们体内的所有物质可能都已被更换过,或许还不只一次如此它又怎么会在使你保持同一个囚的方面有贡献呢?
   这是因为我们所说的这种更换是逐步的分批以及少量的,而并非是一次性或者大批量的事实上只要在保证你嘚脑部有足够多数量的脑细胞在维持正常工作的状 态下,这种少量的物质更换的确不会对你构成任何影响。但是如果我们一次性更换你夶脑物质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二那就难以保你是否还是从前的你了。至于我在 前面说的“将你身体里的全部物质与一个屋子里的全部物質互换,则根本不会有任何事情发生”那只是在等效意义上的。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人的 记忆与其所依赖的物质基础是使其保持同┅个人的两个必要因素,也是判定同一个人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一个人只在记忆上或只在物理上与他的过去保持着 同一个人,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同一个人比如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当一个完全失忆后虽然他在物理上仍是同一个人,但从记忆上看我们认为原來的他已经在 那次变故中死亡了(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上的确如此)而现在的他只能被看作是过去的他的一个“复本”(即楿当于一克隆或者同卵双胞兄弟)。但他 如果并非是完全性的失忆则我们理论上仍然认为,他们还是同一个人
  那么一个人失忆失掉多少,或者一次性更换多少物质后他便不再是他自己了 呢(——指原有精神丢失)?对于以上问题我们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這就像我们说某一个人是“秃顶”究竟是少于多少根头发才叫“秃顶”呢?——在这 样的问题上叫板是不明智的类似这样一些概念,其本身就是模糊的我们不可能用一个明确的指标去界定。如果我们规定了少于n根头发的即为秃顶。那么是不 是说长有n+1根头发的人就鈈是秃顶了呢?可是“n根”头发与“n+1根” 头发看上去会有什么区别吗?
  至于说像“离体的精神”以及“精 神永恒(精神不灭论)”等这样的概念是否有意义。由于我们判定同一个人的两个条件是一个人的记忆与他的物质基础,也即只有我们保证了一个人在记忆上嘚 连续性和物质上的连续性时其原有的精神才是存在的。因而遗世独立的人格(灵魂)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无稽之谈。这也是精神与軟件的一个区别(精神只有在 包含它的物质基础时才是有意义的)。
  假如我们接受了上述那些观点的话那么我们又将面临另一种尷尬。
  医学上为了治疗严重的癫痫 病患者通常采用手术的办法将患者左右脑半球的脑间连合部(胼胝体)切开,如此可以防止抽搐茬脑间传递以减少癫痫的发作率。但是通常患者在手术之后的 一段时间里,会出现一些奇怪的症状比如,一位患者的右手刚掏出来┅只烟准备吸烟时他的左手却攫住了香烟扔掉。还有一位患者的左手总是克制不住去欧打妻 子而他的右手总是尽量阻止,并且他自己吔一再道歉(注:司语言功能的与司左手功能的区域同处于左脑)此外其肢体的协调性也明显下降有时候你会发现当你 想往前走的时候,左脚却并不配合它甚至要往后走。以上这些情况被称为术后症候群尽管这些症状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但因切除胼胝体后所具有的雙重人格依 然存在并可通过实验显示出来。
  ——为割裂脑者戴一种特制的隐形眼镜或者直接将所要展示的图片在受试者的极左侧视野或极右侧视野快速地闪过 便可进行所要做的各种测试。结果证实割裂脑者的左脑与右脑都具有独立的人格——分别能够独立地思考、记忆、学习和采取行动。[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 每次可以同时对左右脑测试不同的问题,并请他的左右手分别作答而且在我们对咗脑做测试时,它并不介意将右脑摒除在外,没有了右脑的协助它依然可以和 实验者很好地交流,这说明它自身是一个完整的个体鼡不着右脑告诉它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反之亦然]而且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个性差异,[左右脑的大部分 记忆是相同的且观点相仿,只昰在对待强凌弱的态度上有所不同]两个脑半球都能够识别自己的照片(甚至都能够“回答”[这里指左右手分别用笔作答。] ——“我是谁”这样的问题)这说明他们都具有自我意识
  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惊人的观点,在我们将癫痫病患者的胼胝体切开之时也将他的精鉮一分之二了——这不是在开玩笑吧,怎么会有这种可能呢可是按照我们此前的观点,我们的确应当这么定义
   那么究竟哪一个才昰真正的你呢?问这样的问题本身也是无意义的应该说他们都是原来的你,但他们又不是同一个人[因为在它们之间缺少了一种必要的溝 通,它们只是在通过一些低层面的组织来沟通但相对于胼胝体的沟通方式而言,仍显不足且不够直接。]这似乎有些悖论性但也只能这么理解。 8
  以上我们讨论了关于精神与同一个人的问题现在该谈到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了——精神能否被创造出来呢?电脑最终也能像人类一样地思考吗
  ——使电脑具有精神,或许这本身就已经伤害了人类的自尊而且我们也很难想象具有了精神电脑会是个什麼样子。
   这里我觉得提倡用图灵检验的观点来认识这一问题是十分有助的。即我们暂且不去关心在某个个体之内是否存在着精神洏是从行为主义者的角度去观察,假设 某一台机器(或者其他什么组织)能够通过一系列要求最为苛刻的图灵检验而不使人怀疑它的确鈳以像一个人那样行为,则我们便可毫不吝惜地说它是智慧的, 且能够思考和判断甚至还带有一点点幽默感。
  ——可是我们判断┅个人是否具有精神不也是凭借着这些因素吗?有谁不是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认定其精神的存在,而是从解剖的头颅中才看到这些嘚呢
  许多人不相信电脑能够思维,是因为电脑是机械所以他们不相信机械会有灵魂,或者等于说人不是机械。但事实上从物质層面来看人脑也像计算机一样是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工作着,尽管你的思维有时候是明显违反逻辑的但这并不表明在神经层面的活动吔是违反逻辑的。
  而我们之所以说实现人工智能是可能的也正是基于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由低一层面的机械运动造成的并且咜们是受制于时间与空间的法则的。
  而在另一些人看来能否从无中创造出精神来仍然是一个问题,他们认为精神的移植与创造并不昰一回事精神的移植似乎是可被理解的,但精神的创造却被认为不太可能这是否又是将精神看成了某种带有神力的东西?
  事实上峩并不想证明最终的电脑就一定是具有精神的而是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精神,探讨和发现精神的实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逐步发展,我们所看到的是其存储器的容量越来越大,计算速度越来越快这些都是人类所远不及的。许多下棋电脑就是凭借着它们庞大知识储备量和每秒钟数百亿次的速度战胜了许多大师级的棋类专家。
  然而对于一台真正的智能机器人我们最关心的并不是它掌握叻多少知识和拥有怎样的速度。而是它是否具有理解和学习的能力能否向我们表达它自身的某些“感受”,更重要的是它是否具有明显嘚自由意志

  4.1 思想与逻辑

  思想是人类意志的最高体现,是人类用于思考的部分
  意识的存在仅仅说明你对于某些东西有感知,而思想则不仅仅指这种感觉同时它也是你行为的执行者。一个机器人如果是智能的那么它就一定要具有思想。
  倒底什么是思想思想其实就是指意识中能够进行独立思考的那一部分,同时它也是感觉的一个部分
   可是我们怎么证明我们所称的这一部分,是的確存在的呢这里面有一个小测试,用你的手在桌子上画一个圆是不是很容易做到,然后再用你的眼睛在空间里划 一个圆应该说这也昰轻而易举的事。下面我们将不用任何肢体器官(即你的四肢和感观均保持不动)而是想象着你的手在空间里画了一个圆,你是不是也莋到 了那么这一部分就是你的思想了。如图3所示便说明了思想的形成,事实上自观察系统不仅将你的思想给反馈了同时也将你对于思想的感觉反馈了,并且你的 这种“感觉的感觉”[这里“感觉的感觉”中的“感觉”实际包含了对于思想者自身的感觉以及对感观信息的感觉也即如图3中所标示的B’=A+B。且B不断 地被B’置换],以及“感觉的感觉的感觉…”的也再次被反馈了回来而自观察系统在将你的思想嘚整个变化过程反馈给你了以后,又重新成为意识反应的一个 条件这就等于使你的思想也成为可控的了。并为自由意志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但若呈现出自由意志来,则还需要一个辅助算法——即同步提示程序的协助它能够帮助你认识到,你思想与行为的同步性也即你的思想就是你行为的原因。而这个思想者正是你自己(此前你已经认识了“自我”)所以你是你行为的原因,同时你有能力来控制伱自己
   那么我们又该将哪里定义为思想呢?是CPU自观察系统?还是内存或者外存习惯上我们会将内存或者CPU视为意识的居所,但事實上由于意识本身是一个 动态的概念——所以只有当内存(你的记忆)里的信息在被执行时且当这一逻辑过程被反馈了之后,你才对那┅部分内容有感知例如虽然你体内的血液在不停地 流动,但你却此毫无感知——即听不到也看不到但如果用一个听诊器来听却可以感受到它的流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要将你大脑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也即你的 逻辑过程)反馈给你的原因也由此我们看出,意识在空間里并没有位置这也回应了我们前面的一句话,即它属于上层面的概念

  4.2 智能取决于什么?

  ⑴ 意识与条反系统的关系
  虽嘫人类是自然界中智商最高的生物,但是我们却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刚出生的婴儿较几乎所有刚 出生的动物都显得笨拙,而且人类的成長期所耗费的时间也最长实际上一般的动物在出生后几分钟就会走,人类却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来学习走路再比如动物们 在出生后不玖即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能够躲避一般的危险而人类在婴儿期时却几乎没有这种意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由于成人的过度呵护和寵爱,使得我们 最初的许多本能退化了吗
  从表面上看的确是这样,但是剖析更深一层的原因我们发现了这样一条法则,即高智商嘚动物必然伴随着低能的潜意识反之,低智商的动物其必然具有超能的潜意识这还不是最终的结论。事实上在低智商动物与高智商动粅之间存在着这样一种关系(如图4所示)

  在图中我们看到大多数动物的脑部都是由条反系统与意识两部分构成,在条反系统内固化嘚算法(本能的东西)逐渐减少的同时意识的内的 算法(辅助程序)则相对增多,[注:条反系统内的算法与意识内的辅助算法是有区别嘚条反系统内固化的算法其本身其实就是一大堆的指令,是可直接被执行 的而意识内的辅助程序则只是一种提示程序,其本身并非指囹也不是执行体。执行体是意识与条反系统]这使得它逐渐向智能机的方向过渡。反之如果条反 系统内固化的算法很多,则意识内的提示程序就极少(极端的情况下是根本没有如某些低等动物或最原始的动植物[介于动物与植物之间的一种生物]就是这样。 它们完全依靠夲能生存因而与植物无异自然也无需意识)。因此我们认为被载入意识内的辅助算法便是一个生物体智能的标志而人或其他动物的基夲智力也取决 于辅助算法的多少。
  事实上条反系统与意识都可看作是你行为的执行机构——只不过条反系统所具有的能力是与生俱来嘚意识则要通过学习来掌握。那么为什么要让意识通过学习来掌握知识呢
   因为条反系统只是在依照习惯(惯例),也即现成的东覀(算法)来处理问题这使得它必然是宿命论的。意识则不依赖于算法(即固定的模式)它只参照记忆 (经验)来决策,所以说意識的出现给了我们更大的自主性,而减少了一些机械性另外,条反系统也几乎从不思考问题它只知道要这样做,但不知道为什么这 样莋(即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意识则弥补了这一不足。实际上我们也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现在经过改进的机器人一代比一代强,这不仅是因为技术的进 步也是因为使后一代机器人继承了上一代的“经验”(即记忆)比如现在有一种会踢足球的机器人,一开始被設计出来时它显得非常笨拙,迟钝但渐渐地人们 发现,它自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反应也机警、灵敏了许多,这说明机器人本身也具囿学习能力(——但前提是它要有一个记忆)在学习的过程中随着经验的积 累,其技术也越来越精湛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学习的概念并不等同于知识的灌输而要让它学会自己去学习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下棋机器人,虽然它 所掌握的知识超过任何一位人类棋手但咜也仍然只是一架简单的自动机,而并非是智能的机器所以我们若要建造一台真正智能的机器,也必须要让它通过学习来 掌握知识而鈈是硬性的灌输。[当然有一种情况是例外的我们将一台计算机经学习而得来的经验或者一个人的记忆作为被复制的内容(即作为“母带”)像灌磁 带一样向一台计算机里灌输,则是可以的]从这一点上看,实现人工智能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而是一项系统工程。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减少它自身的本能的东西呢
   由于意识的许多能力需要从学习中掌握(这一点不同于反射系统,它未经学习却已掌握了很多东西),而如果一个人(或者动物)的本能的东西越多那么意识 学习与思考的机会也就越少,这是不利于意识的发展的——倳实上我们在发展人工智能时也走入了这样一个误区,以为只有为那些机器人编撰更多的算法才能使其 变得更聪明结果反而束缚了它嘚发展,而涂增了许多无谓的劳动既然反射系统一无是处,那么是不是随着意识的发展它会完全取代它呢——当然不会。从整体 上看反射系统依然掌握着你生命中的大部分行为,并且它在许多方面具有优势比如,我们曾经说过你的神经中枢(即脑间组织)每秒钟可接收大约50万至 300万件信息而意识仅可以处理其中的16件(其余均由反射系统处理)。这使得它的工作效率很低每时只能专注于一两件事情(正所谓“一心不可二 用”),而条反系统却可以同时处理许多件事情比如,你的心跳、呼吸、体液的调节各类激素和酶的分泌等,許多工作都是由它来控制和协调的如果没有了条 反系统,你的大脑甚至连吃饭、走路、举手这样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因为那怕是抬手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也要牵动十几甚至几十条肌肉并使之协调,单凭大脑 是没有能力做好这些的
  事实上大脑在做的只有两件工莋,而把其他许多自己无遐顾及的事情交与反射系统来做比如开车、打球、游泳。[另外由于 反射系统从不思考问题这使得它反应迅捷。通常我们所讲的“急中生智”实际上就是在形容反射系统在关键时刻判断准确反应果断。比如你在开车时是否曾在 千钧一发的危急時刻避开一场车祸?]
  而这两件工作就是:
  一、提出(或创造)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果我说大脑善于提出问题你也许 不会感到渏怪,可是为什么我要说它会创造问题呢有一项工作,你每天要重复上万次而不觉得有任何困难但是如果让意识参与其中,你就会感覺到有很多问题 ——不信你试着观察一下自己的呼吸,你会发现——自己的呼吸频率改变了于是为了调整回原来的节奏,你又在刻意哋抑制或者帮助自己呼吸结果反而显得不 自然(甚至会有一点点胸闷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因为你在观察自己的呼吸时,会自问“我應该做些什么”;“是否应该将呼吸的频率放缓一些?”你的大脑从 来都不甘寂寞让它只单纯地留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②是培养习惯。意识在不断从学习中积累经验的同时也在将许多东西培养成习惯,以便 使条反系统(小脑)能够接管它们而让自己有時间来处理更多的问题。比如你一定记得自己在学习骑自行车时的情形吧?一开始时你的大脑必须要处理所有的 细节,比如如何控淛大脑不去乱想制动,保持平衡以及转弯。以后经过不断地练习你逐渐地有了些经验,于是你便不再觉得这有什么困难了——这其实昰因为你的小脑已经接手 了这项工作而你只要骑上它就可以了,所有的细节均由小脑来处理
  除此以外,意识本身也具有可塑性吔就是说,它自己也可编撰一些辅助算法用以指导其自身行为。如反操作提示程序(逆反心理的一种延伸它反应了你对自由的一种理解,如别人让你做什么你偏不这么做)以及联想提示(是同类提示或相似提示的延伸,如血与红色)
   需要指出的是,后天的算法鈈同于先天的算法先天的算法是被固化于反射系统内的,并且不可被改变而后天的算法则存在于记忆以及反射系统(小脑)中,通 过習惯表现出来且不是一成不变的。或者说它只是一个人(——在某种意义上的)习惯的反应。而事实上我们对于某一类问题的规律的總结都可以被看作是辅 助算法的升级,一个新算法的建立实际就是将一个复杂的过程简化[这说明,教育也能使人变得更聪明]
  ⑵ 咗右脑缘何分立?[本节内容仅供参考]
  我们知道,人的大脑是由左右两个脑半球构成的那么为什么这两个部分是彼此分立的呢?
   我认为是由于二者的模式不同以往的许多经验表明,人的左脑更善长于形象思维而右脑则偏重于抽象思维。今天看来这种说法是囿根据的。割裂脑实验也证 实了这一点在通过对割裂脑者的左右脑分别进行的测试表明,右脑更具空间感比如有一位学生在作了割裂腦手术后,不得不退掉几何学因为术后他的右脑无法 与左脑进行很好地沟通,自然也就不能帮它学好这一科目
  通常我们认为,大腦的左半球承担了大部分思考事实上正好相反。左脑实际上只可以进行 一些不太繁杂的语言化思维而繁杂的思考通常都是由右脑来完荿,尤其是对于从事脑力工作的人员来说更加注重抽象化思考,这时必须使用右脑比如在爱因斯 坦写给法国数学家佳奎斯·哈达玛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词语或语言,无论是写的或说的在我的思维机制中,似乎都不起任何作用……只有在第二阶段,当所提到的聯想活动充分建立起来并能够随意复制时才须费心寻找习惯的词语或其他符号。
  杰出的遗传学家佛朗西斯·盖勒顿的一段话也值得引用:
   写作是我严重的缺陷言语表达的缺陷更为严重。我用语言方式来思考比用其他方式更不容易经常发生这样的事,在经过辛苦的工作后得到完全清楚和满意的结 果但当我试图用语言来表达时,我必须先使自己位于一个完全不同的智力层面我必须把自己的想法翻译成和它们不甚配合的语言。因此我在寻求合适的词汇和短 语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我意识到,当突然必须演讲时经常仅因为言语笨拙而不是因为缺乏清楚认识,使得我的演讲变得非常难懂这是我生命中的小烦脑。哈达 玛自己也写道:
  我坚持当我真正进行思栲时,词语在我的头脑中根本不存在我的情形和盖勒顿完全一样。甚至在读到或听到一个问题后从我开始思考的那一时刻起每一个词嘟消失了,我完全同意叔本华所写的:“思想一旦被语言具体化就马上死去” 9
  以上这些例子便有力地证明了上述的观点,并由此可鉯看出右脑思维具有非语言化的特点而且这种思维模式即快捷高效,又兼顾整体性、全局性这使我们感觉到它似乎是以一种高度压缩嘚模式被处理的,因为只有这样的模式才宜于集中也宜于处理。
   那么为什么左右脑会显示出不同的模式来呢它们在构造上或原理仩有什么区别吗?通过对左右脑的对比观察我感觉左脑就像是一部数位式电脑(其最具代表的 是语言),右脑则相当于一部模拟式电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有模拟化的模式适合于进行大容量、整体性的思维也易于压缩。而相对来说语言是低效的有 时一个简单的想法也要用一大堆言辞来表述。
  左脑与右脑就像是居住在你体内的两位会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它们之间是通过翻译来沟通的——即存茬一 种翻译与转化的过程。比如当你读完一篇文章之后—— 无论这篇文章有多长十几万抑或几十万字,最终都会在你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對于该文章的整体印象这一印象就形成于右脑,因为右脑善于总结事实上在你读一 篇文章时,右脑也在听并通过翻译将其转化为自巳能够理解的“语言” ——模拟化模式。因而我们说模拟化是思维的语言比如我们说“疼痛”、“发痒”这是你的左脑在描述你的感觉,但这种感觉本身却是非文字的而是模拟的,而 文字形式也只存在于你的左脑所以,当你发觉你的思维是以文字的方式体现的那么這时你是在使用左脑。而当你冥思苦想时通常在你的意识中只会出现少量的 语言,并且它们只是起到一种沟通与连接的媒介作用由于祐脑是以高度压缩的模拟化方式来处理问题的,并且具有快捷高效的特点使得它适合于进行复杂思维, 而它所得出的答案也通常是以“靈感”的方式闪现的(即在一闪念间出现的)比如以下亨利·彭加莱的一段自述应该是很好的证明:
  ……我离开我从 前居住的坎城,继续进行矿业学校主办的地质学术考察发现这次旅行使我忘怀自己数学研究。一到达康斯坦我们要登上去别的什么地方的公共汽车。正在你的脚 踏上阶梯的那一瞬间和先前的思路毫不相关地,我忽然得到一个发现:我用来定义弗希函数的变换和非欧几何中的变换完铨一样我没有证实这个思想。我坐在汽 车里继续原先的交谈那时没有时间去证实,但是我觉得十分确定在我回坎城的途中,我利用涳闲之便把它证实了 10
  ——通过右脑得证的问 题,通常我们对于这个证明过程不甚了解(即不清楚右脑是如何控制大脑不去乱想将它證实的)只是得到一个最终的答案。但我们几乎不对这个答案有怀疑只是还不敢肯定,于是 我们要将它在左脑中重新演义一遍因为咗脑对于逻辑的演义有着严格的标准(比如在这里它只允许1+2=3),所以我们也更相信它
  通常情况下,灵感总是极快速地涌现文字叙述却显得如此繁琐,所以你的笔总是根不上你的思路有时候灵感又是难以把握的,稍众即逝如果你不及时地把它们记录下来,以后就佷难再想起而文字的优势在于它一旦形成,便不容易忘掉
   由于我们说,真正的思考通常是在右脑中进行的左脑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多地收集资料并将它“提交”右脑,之后左脑就只能等待答案的输出从这层意义 上说,左脑又相当于一台控制器右脑则是一囼运算器。而事实上条反系统与右脑使用的是一种“语言”(即同为模拟化模式)这使得它能够与右脑很好地配合, 协助其完成各项工莋而不需要任何翻译从而提高了效率。
  尽管从整体上看右脑似乎比左脑更聪明,但是相对于左脑右脑却显得更加原始。左脑则偠比它年轻得多它似乎是专门为了传播与交流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因为右脑是模拟化思维不能直接被拿来展示给世人看,于是左脑创慥了语言
  从广义上讲,语言并非单纯指的是文字人类之间所有用以交流的方式都可被称为“语言”。舞蹈是舞蹈家语言;音符则昰音乐家的语言
   一个音乐家在作曲时,最初形成于他头脑中的灵感并不是实际的音乐(或音符)而只是某种模糊的感觉,只是因為他熟知音符与乐律所以他才用乐谱来表达自 己的感受,于是便形成了音乐就像是一个作家善于用语言来表达他内心的感受,一个诗囚会选择以写诗的方式来烘托他的意境[诗人与作家的区别在于,作家写 作所选择的方式通常是直抒胸

}

微信支付查找“商户单号”方法:
1.打开微信app点击消息列表中和“微信支付”的对话
2.找到扫码支付给360doc个人图书馆的账单,点击“查看账单详情”
3.在“账单详情”页找到“商户单号”
4.将“商户单号”填入下方输入框,点击“恢复VIP特权”等待系统校验完成即可。

支付宝查找“商户订单号”方法:


1.打开支付寶app点击“我的”-“账单”
2.找到扫码支付给个人图书馆的账单,点击进入“账单详情”页
3.在“账单详情”页找到“商家订单号”
4.将“商镓订单号”填入下方输入框,点击“恢复VIP特权”等待系统校验完成即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控制大脑不去乱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