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和三星实力对比Galaxy S9软硬件实力到底有多强

三星 Galaxy S9 / S9+ 全面解析:是机皇,还是鸡肋?丨模范评测三星 Galaxy S9 / S9+ 全面解析:是机皇,还是鸡肋?丨模范评测AppSo百家号浏览器版本过低,暂不支持视频播放作者:文俊近年来,国内消费者庞大且惊人的消费力让不少国外科技企业开始重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从去年美智库发表的对中国消费市场的预测,再到如今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参加 CES、MWC 大会;从宏观到微观,从元件供应商再到终端制造企业,各家厂商在商场「PK」的同时,似乎都有着一个默认的「共识」——中国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3 月 6 日晚,三星在广州海心沙正式在国内发布今年的首款旗舰 Galaxy S9 / S9+(下文简称:三星 S9 / S9+)。尽管早在 2 月的 MWC 大会开幕前,三星就已经在巴塞罗那的发布会上「首发」 S9 系列的海外版本,但面对中国用户市场的使用需求,此次三星依然在 S9 系列上加入一系列的本土化服务。中国是我们相当重视的市场。这是三星电子移动通信业务总裁高东真(DJ Koh)在广州发布会上说的第一句话。如何解读 DJ Koh 所谓的「重视中国市场」,其实从我跟踪巴塞罗那和广州两场发布会,大概能够理解到其中的意义。在巴塞罗那首发 Galaxy S9 系列的同时,三星在国内官方商城也上线了「先行者计划」的预售页;而在国内发布会上,三星公布了朱亚文、井柏然、华晨宇三位明星为新品代言;在产品上,三星宣布将于腾讯、京东、银联等企业合作,继续完善系统的本地化服务功能。显然,在经过 Galaxy S8 系列国行版在国内销售不佳的尴尬后,三星需要通过 S9 系列来重新激活中国市场。那么,这款新旗舰的体验到底如何?这款手机值得买吗?在定论之前,今天我们不妨来对这两台新机做个详细评测。外观无太大惊喜,细节有不少变化这不就是一台 S8 吗?这是我在跟踪巴塞罗那发布会后,在微博上看到的一句对 Galaxy S9 系列的调侃。而这句评论旁边的「大拇指」按钮,有着 20 多个人点赞。的确,相比于历届 Galaxy S 系列手机,Galaxy S9 / S9+ 应该是与前辈对比变化最少的一款 S 系列手机。虽然从命名上,Galaxy S9 系列是 S8 系列的迭代款,按往常的升级节奏,无论是外观还是硬件都理应会做一次升级。但比较遗憾,这一次三星并没有「按常理出牌」,尤其是外观部分,只是在手机细节上进行了一些微调,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太大惊喜。因此,也有人说,单从外观上看,Galaxy S9 更像是一台 Galaxy S8s。不过这也并非是件坏事。尽管 Galaxy S9 在外观上的变化对比前辈 Galaxy S8 并不明显,即便是两台手机被拿在手上粗略体验也没有太强烈的体感区别,在「保守」和「激进」两个选项中,三星选择了前者。但不可否认的是,Galaxy S8 的这种「全视曲面屏」+「双曲面玻璃」+「金属中框」的搭配时至今天都拥有着不少好评。尤其是在今年「异形全面屏」当道的手机市场里,S8 / S9 上的这块「全视全面屏」可算是 2018 年手机圈里一股清流了。屏幕参数方面,三星 Galaxy S9 系列沿用了 S8 系列的两块 Super AMOLED「全视全面屏」,屏幕规格分别是 5.8 英寸(直角)和 6.2 英寸(直角),均为 18.5:9 比例、2960 x 1440 显示分辨率。虽然同为采用 OLED 屏幕的 iPhone X 在去年的 DisplayMate 评测中拿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评价,但在今年 3 月的测试中,DisplayMate 却给 S9 / S9+ 的屏幕给出了「有史以来最高」的 A+ 级评价。而从 DisplayMate 的评测结果看,能让他们给出「最佳」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高达 1130 nits(尼特)的屏幕最高亮度,在阳光直射屏幕的环境下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画面;其次是在标准 sRGB / Rec.709 色域测试中的 141%、标准 DCI-P3 色域测试中的 113% 结果,屏幕色准色域两方面都有着相当优异的表现。所以,尽管 Galaxy S9 / S9+ 是有着和前辈一样的正面设计和硬件规格,但屏幕的整体显示素质是有了更好的提升。换句话说,在 S9 系列上所用的这块 OLED 屏,应该是目前智能手机里显示素质最好的一块 OLED 屏幕了。其实屏幕部分有一个细节可能大家都没有留意到,实际上对比 Galaxy S8 和 S8+,Galaxy S9 的「额头」和「下巴」均缩减了约 1.2mm。而 Galaxy S9+ 则缩减了约 1.3mm。这个变化可谓是真的能用「毫米」来计算了,不对比根本看不出来。另一个比较细微的变化还有电源键的长度。虽然三星官方并没有给出 S9 的电源键比 S8 长多少(目测大约为 1mm),但对于我这种拇指并不算长的用户而言已经算是相当友好了,因为我能够更方便地唤醒手机。有别于 Galaxy S8 系列上的金属抛光加工,本次 S9 采用了更加扎实磨砂质感中框,依官方解释,选用磨砂是为了「防止刮痕产生」。但其实我个人更喜欢 S8 上的抛光加工,毕竟双面玻璃和抛光中框两者的视觉效果也是相映成趣。先抛开「谁更好看」这个主观问题不说,在金属中框这部分里三星还是做了不少改变。除了更换中框表层的处理方式,金属中框的厚度也有所加厚。因此整机厚度要比 S8 更高几毫米,而机身中重量也比 S8 更重 8g 左右(三星 S9 163g ;三星 S9+ 189g)。拿在手上还是有着相当明显的分量感。如果说前面这些变化都不足以体现出 Galaxy S9 与 S8 在体验上的区别,那么由 AKG 调校的双扬声器应该是一个最直观能感受到改进的地方。我们很高兴看到三星终于为旗舰手机配备双扬声器,而且还是由 AKG 调校、杜比 360° 全景声加持,其配置阵容带来了更响还有更立体的音效表现。不过,通过图文我们未能展示出双扬声器的播放效果,具体我们会在视频评测中进行演示。另外,我们也很高兴能在 Galaxy S9 上依然见到 3.5mm 耳机孔。指纹识别方便不少,人脸识别仍有进步空间要说 Galaxy S9 与 S8 对比最明显的地方,莫过于后置指纹识别区位置的变动。为了避免在新机上再次出现 S8 那饱受诟病的指纹识别区误触问题,本次三星将后置指纹识别区移到了后置摄像头的下方,从而避免像我这种右撇子用户经常在解锁时摸到镜头的尴尬。不过实际上,即便三星这次将指纹识别区进行了移位,我们依然会在快速解锁时摸到后置摄像头。这个情况尤其是出现在我们使用 Galaxy S9+ 时,由于指纹识别区并不大,常常会在解锁、滑动打开通知栏时一个不小心就直接摸到垂直双摄的下半部分,最后还是会出现误触的情况。因此,虽然三星在 S9 系列上微调了指纹识别区的位置,镜头被误触的概率大大减少,但问题依然存在。我们的建议是扩大指纹识别区的触摸面积或形状,比如扩大成正方形,这样识别体验或许会更完美一点。除了普通的电容式指纹识别、往年推出的虹膜识别外,今年 S9 同样也提供了人脸识别功能。顾名思义,人脸识别就是通过用户的脸部特征进行系统解锁验证,其原理和操作步骤和我们之前体验过的 Android 手机所搭载的人脸识别相似。不过在系统设置中,人脸识别并不能和虹膜识别同时手动开启,只能通过「智能扫描」让系统对使用环境进行判断使用。这种设置的做法,在实测体验中我们大概能找到原因。由于缺少像 iPhone X 那样的扫描硬件支持,Galaxy S9 / S9+ 主要靠前置摄像头和传感器,Galaxy S9 / S9+ 上的人脸识别需要较好的环境光线支持,否则识别效率将会被大打折扣。虹膜识别则刚好相反,它能够在黑暗的环境下正常识别,但识别的效率相对有限,需要一定的响应时间。在实测体验中,人脸识别的速度并不算快,与其等手机对准自己,还不如用指纹点按来得方便。因此,「智能扫描」就是根据传感器对环境光进行检测,从而让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两者达到「互补」的作用。在光线较好时首选人脸识别,反之则是虹膜识别。当然,你也可以同时开启「图案」+「智能扫描」+「指纹」三种方式进行验证,以达到最快的识别效率。高通骁龙 845 强不强,跑个分就知道和往年一样,根据销售地区的不同,三星依然给 Galaxy S9 系列配备了高通骁龙处理器和三星自家的 Exynos 两款不同的处理器。和往年一样,今年国行版 Galaxy S9 系列采用了高通最新的骁龙处理器,同时也在国内「首发」了骁龙 845,而并非是自家的 Exynos 处理器。不过比较遗憾的是,今年三星依然仅在相对小屏的 S9 上配备 4GB 的运存,想要更大运存配置的用户只有选择标配 6GB 的 S9+ 了。此外,除了运存配置不同,三星 Galaxy S9 和 S9+ 在电池方面也有 500mAh 的容量差距。其中 Galaxy S9 配备的是一块 3000mAh 电池,更大的 S9+ 则为 3500mAh。实际上,智能手机的电池容量在近年都并没有获得太大提升,部分厂商不是通过做大手机提升电池容量就是暗中减配将功耗降低。因此,3000mAh / 3500mAh 在目前而言可以算是一个能兼顾机身尺寸、又可以达到平均水平容量的数值。作为一名长期出差在外的工作者,在目前条件下,我更会更偏向于选择续航能力更强的 S9+。不过,即便是有着一块 3500mAh 的电池,三星 S9+ 也是未能避免「一天一充」。高通骁龙 845 + 6GB 运存的组合(三星 S9+),在目前看来应该是 Android 阵营里的最强配置了。虽然这个「顶级」可能会在不久后被某款国产手机夺走。但就目前而言,Galaxy S9+ 应该是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最高配置 Android 智能手机,自然它的性能也是毋庸置疑了。下面我们通过几款跑分软件对 Galaxy S8、S9、S9+ 三款手机做一个跑分对比:GeekBench:三星 Galaxy S8、三星 Galaxy S9、三星 Galaxy S9+安兔兔:三星 Galaxy S8、三星 Galaxy S9、三星 Galaxy S9+3D Mark:三星 Galaxy S8、三星 Galaxy S9、三星 Galaxy S9+我喜欢 S9 的大小,但 4GB 的运存够用吗?用久了会不会很卡?这个问题我在微博上也经常见到。对于运存方面的问题,如果只是用 Galaxy S9 进行日常使用的话,比如日常聊聊微信、刷刷微博、玩一下大型游戏,4GB 的运存基本能够胜任这些需求,这方面不用担心太多。当然,硬件配置永远都不会有「性能饱和」的时候,真正需要高强度使用手机的用户,我建议还是直接选择 6GB 的配置。毕竟在应付多任务切换、处理时,大运存的优势还是能够被很容易地被体现出来。除了可变光圈,S9 拍照还有什么新玩法?今年,三星给 Galaxy S9 系列设计的 Slogan 是「相机,由此重新定义」,自然 S9 系列的相机表现会成为大家更加关注的地方。对于三星这句豪言壮语,我们大概能够通过三个方面进行解读。第一是摄像头方面的升级。在 Galaxy Note 8 之后,三星再次将双摄像头用在了 Galaxy S9+ 这款新机上,这也让三星 S9+ 的辨识度比单摄像头的 S9 更高了。此外,本次国行版 Galaxy S9 系列在后置主摄像头上,采用了一枚 1200 万像素的索尼 IMX 345 CMOS,部分地区版本则是采用了三星自家的 ISOCELL Fast 2L3。前置则依然是一枚 800 万像素的摄像头,提供广角自拍、美颜等功能,其硬件规格与 S8 一致。早在今年初,有关 S9 系列将会采用两种不同传感器的消息就已经在网络上被传出。和过去的 S8 系列一样,尽管两款传感器的制造商不同,但在理论参数上这两款传感器都大致相同。与 Galaxy Note 8 一样,Galaxy S9+ 所配备的双摄像头(广角+长焦)主要作用是为相机提供「2 倍光学变焦」和「实时虚化」(在 S9 上「实时虚化」被替换为「选择性对焦」)。值得一提的是,在光线并不是十分理想的环境下,实时虚化和长焦镜头的成像效果只能说中规中矩,能应付日常使用需求,但其效果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而已。另一方面是「可变式光圈」。除了主摄像头升级外,Galaxy S9 系列新加入的「可变式光圈」也是一项可圈可点的功能。在此之前,三星就已经将这项技术应用在了去年的 W2018 上。顾名思义,「可变式光圈」指的是可自动或手动调节摄像头的物理光圈大小,以调节镜头的进光量、锐度以及景深效果。在 Galaxy S9 系列上「可变式光圈」的工作原理和功能与 W2018 上所采用的原理、功能相似,同样也提供了 F/1.5 和 F/2.4 两个光圈大小可选。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F/1.5 大光圈可获得更高的进光量;而在光线较为良好的场景中,F/2.4 光圈可以让画面得到更高的锐度表现。F1.5F2.4F/1.5F/1.5、F/2.4 样张对比,注意画面锐度和背景景深的不同「可变式光圈」提供了手动和自动两种模式切换,但我大部分时间都会调到「自动」模式让系统来帮我选择。毕竟我通常都是用手机来拍拍食物和风景,之后就是用后期软件来微调,在光线较暗的室内环境下,系统也会自动切换至 F/1.5 光圈以获得更高的进光量。同样地,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系统会采用 F/2.4 光圈以获得更锋利的锐度。因此,在非特殊情况下(如:对光线识别的灵敏问题),我并不需要刻意去手动调节相机光圈的大小,就能得到相当不错的照片成像。最后是 Galaxy S9 系列加入的两项新功能——AR Emoji 和 960fps 超慢动作拍摄。AR Emoji 在国内被译为「动态萌拍」,之所以说是「萌拍」,我猜是因为官方觉得它能够给用户塑造出一个卡通形象,这也会让人不禁想起了 iPhone X 上的 Animoji。通过前置摄像头,相机会对根据用户面部的 2D、100 个特征点生成 3D 动画人物,用户也可以对动画人物进行换装、录制 GIF 表情包分享给朋友等等,可玩性较高。不过,也正是因为「动态萌拍」仅仅只是通过前置或后置摄像头对面部特征进行捕捉,缺少了专业传感器对用户的面部进行测绘,因此实际体验下来,「萌拍」所追踪和生成的效果都不是十分理想,尤其是在光线较弱的室内环境下。当我把 Galaxy S9+ 给我的几位同事体验后,他们给出了两个评价——「不像自己」和「尚有进步空间」。相机部分的另一个亮点功能是 960 fps 超慢动作拍摄。其实在之前的三星 Galaxy 手机里,我们也能找到相似的慢动作拍摄功能,不过这一次三星从之前的 240fps 一下提升到了 960fps,似乎更符合「超级慢动作」这个名字。在该能中,相机提供了 720P 分辨率、0.2 秒长度的慢动作拍摄,用户可以通过「手动」捕捉或框内「自动」捕捉对慢动作进行视频拍摄,并可以直接进行配乐和剪辑。这让我想起了 Thug Life 类的视频拍摄软件,我可以用他来「恶搞」我的同事或者记录一些酷帅的瞬间。但是,这个功能也和前面的动态萌拍一样,对拍摄场所的光线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功能更加本地化,Bixby 还新增几项新技能针对国内用户的使用环境和需求,在去年的国行版 Galaxy S8 和 Note 8 上,三星在国行版机型的系统上加入了不少本地化功能。而在今年的 Galaxy S9 广州发布会上,三星宣布与腾讯游戏、京东、银联等知名企业合作,为手机本地化功能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完善。当然,三星此次的「本地化」战略也不止于此,他们也在自家的 Bixby 上带来了一点小升级。系统流畅度是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自去年的 Galaxy S8 开始,三星在系统优化方面做了不少努力,终于算是摆脱了「负优化」这个名号。此次 Galaxy S9 搭载了以 Android 8.0 Oreo 为底层的 TouchWiz 定制操作系统,系统流畅度相比以往版本有着可见的提升,而 Android 8.0 在体验上也已经没有了早期 Android 系统的臃肿感。即使是在 4GB 运存的 Galaxy S9 里进行应用间的频繁打开和切换,其体验表现也不差。去年 11 月,Bixby 中文版在国内正式登场,终于是让 S8 和 Note 8 上的那一枚专属按钮有了「用武之地」。根据三星在此前的 Bixby 中文版发布会上介绍,中文版的 Bixby 语音主要由三星中国团队优化,其中包括了中文的语音系统、中文语句理解等关键技术环节,并加入了对用户说话习惯的 AI 学习功能。而在目前,Bixby 语音能够打开或控制的应用已达到了 7000 个。其中包括了用户较高频使用的滴滴打车、微信、支付宝、微博等应用程序。关于 Bixby 功能上的体验,去年我们曾对 Bixby 中文版进行了一次评测。因此关于 Bixby 的操作和功能,本文不再累述,这次我们还是主要看看 Bixby 新增的几项功能——即时外文翻译、美妆等等。借助摄像头和 AR 技术,Bixby 视觉可以对所需翻译的文字、语句进行实时翻译,并通过 AR 在取景框内呈现出来。在实测中,我们进行了「汉译英」、「汉译粤」、「英译汉」进行了几次测试。我们发现,Bixby 在对路牌、招牌以及一些简单词组进行翻译时都能很快进行识别并且完成较准确的翻译(数据库基于百度翻译)。但是,在面对一些排版比较复杂的词语时,Bixby 会出现尴尬的识别错误或者是 AR 图像显示错误的情况。因此,我个人虽然对「外文翻译」这一创意和功能有着相当大的好感,但是它确实仍然有待打磨。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功能是「美妆」。和前面的「翻译」功能一样,Bixby 视觉的「美妆」同样也是通过 AR 技术来给用户呈现出虚拟化妆的效果,并可以自拍且分享到朋友圈。该功能提供了唇膏、眼影、睫毛、眉毛、眼线笔等虚拟美妆工具以供选择,但目前系统内所配置的化妆品牌仅为 Innisfree、EtudeHouse 两家可选。不过我们留意到在拍摄后系统会自动弹出所选化妆品的价格和购买渠道,所以我们也不排除三星未来将会与更多化妆品牌合作,从而促成「用 AR 试装,然后选购」的线上营销方式。手持 Galaxy S8 ,今年 S9 还值得升级吗?作为三星在 2018 年的首款旗舰手机,Galaxy S9 / S9+ 无论是在设计、性能以及主打的相机功能都符合了「旗舰」这个名字,它并没有让我们失望,甚至在某些体验环节中它还能够给我们带来让人十分满意的表现。不过同时也相当矛盾,因为当我们把这次新加入的动态萌拍、960fps 超慢动作拍摄、Bixby 新功能忽略后,实际上它的体验和前辈 Galaxy S8 是非常相似的。而且,这些新加入的功能在目前仍然需要三星继续去优化。尤其是 Bixby,它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对于手持 Galaxy S8 / S8+ 的用户有没有必要去升级到 Galaxy S9 / S9+ 这个问题。无可否认,Galaxy S9 和 S9+ 都十分出色。但是,若不是有必要的话,我们建议还是先别升级。因为 S8 和 S9 虽说是跨代,但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体验都没有太大差别,而硬件上的提升若非是将两机仔细对比,也并不会有很明显的差异。因此,除非是真的很喜欢这款手机,否则 Galaxy S8 系列的用户升级新机的意义并不是很大。不过,若你是非三星手机用户,或手持两三年前的旧机并还在持币观望的消费者,那么 Galaxy S9 / S9+ 的表现足以让它成为你的升级首选。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AppSo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让智能手机更好用的秘密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三星Galaxy S9软硬件实力到底有多强?
来源:科技在线
  随着手机功能越来越丰富,逐渐成为了消费者拍照、购物、看视频、玩游戏的主要工具,随之而来的,便是人们对大屏、速度、拍照体验的追求。三星手机在安卓阵营中一直是领跑者,今年推出的旗舰手机Galaxy S9更是备受瞩目,因为它集合了三星当前顶级的技术。
  首先在屏幕上,三星Galaxy S9配备的是Super AMOLED全视曲面屏,没有市面上千篇一律的刘海屏设计,而是采用了极窄的边框设计,上下左右对称,极具美学设计感。同时其自适应对比度增强,确保手机在阳光照射下依旧呈现出清晰的视觉效果。
  世界权威显示屏专业机构美国Display Mate在画质评比中,曾对Galaxy S9的屏幕显示效果做出的评价,称其是搭载最佳显示屏的智能手机,并评为&Excellent A+&,证明其高度还原真实画面感,拥有着沉浸式的视觉观感。
  其次在拍摄体验上,三星Galaxy S9和S9+均采用了1200万像素摄像头,其中Galaxy S9+采用的是双1200万像素的长焦+广角双摄像头。两款产品均支持双OIS光学防抖,Galaxy S9+更支持两倍光学变焦以及景深拍照模式。
  另外还搭载了三种创新的拍照模式,让拍照时刻乐趣无穷。凝时拍摄每秒可捕捉960帧画面,无论是想要拍摄庆祝时的跳跃还是相互追逐奔跑的爱宠,都能以慢动作的形式展现当时的震撼; F1.5/F2.4智能可变光圈,与人眼虹膜的原理相似,在不同光线情况下可自动调节,让画面清晰透亮。动态萌拍功能还可根据面部特征创建出你专属的表情包,实现独一无二表情包制作,助你成为斗图界的高手。
  除此之外,考量一款手机的核心性能,就要先看看搭载的CPU类型。三星Galaxy S9搭载了骁龙845处理器,这款处理器在2017年中旬曝光,而三星是率先搭载的,其构架为8核设计,GPU升级到了Andreno630,峰值的下载速度为1.2Gbps,峰值上传速度为150Mbps,数据处理能力遥遥领先,可以说是当下行业内的佼佼者,这也成为了三星Galaxy S9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三星Galaxy S9的硬实力毋庸置疑,而在细节设计上更是贴心。IP68级别的防尘防水,就算夏日去游泳、玩水上游戏都可以随时带着,不怕错过重要电话信息。在高达256GB存储的基础上,还可扩展 400GB的容量,追剧、游戏,让你尽情体验无惧无束的畅快生活。纵观三星Galaxy S9的软硬实力,均有着不俗的表现,出众的设计值得你拥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3.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QQ:,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三星S9+拆解:地表最强拍照手机究竟藏了多少秘密
> 三星S9+拆解:地表最强拍照手机究竟藏了多少秘密
三星S9+拆解:地表最强拍照手机究竟藏了多少秘密
  4  后置双摄以及主板介绍本文引用地址:
  在主板上还有固定螺丝,取下后还需要注意,在主板侧面还有排线。
  这个排线应该是连接显示器。
  随后就能将主板取下。
  主板上最抢眼的自然还是双摄,需要指出的是,双摄像头被固定在了一块电路板上,并通过一组排线连接。
  除了后置双摄外,还有前置及虹膜摄像头。需要指出的是,S9/将虹膜扫描和面部识别合二为一,从而减少了机身外露的传感器数量,但在功能上却更加强大!
  三星S9+的相机命名为&Star&,三星S8时则成为&Dream&&
  三星S9+保留了3.5mm耳机接口,并且这个接口采用模块化设计,易于更换,降低了维修难度。
  三星S9+机身下端的子板上还有麦克风、Type-C端口、天线(?)以及与主板相连的线缆。这种分离式设计,便于之后更换端口,毕竟Type-C还是可能因为频繁插拔而损坏的。
  接下来还要看一下机身顶端的扬声器,隐藏在手机听筒中,这种设计可以提升手机扬声器外放声音的立体感,目前已经不少厂商采用了这种设计。
  接下来就是主板介绍了,下图中红色方框内为高通骁龙845以及三星三星K3UH6H6-NGCJ&LPDDR4X内存;橙色方框内为东芝THGAF4G9N4LBAIR&64GB&UFS(NAND闪存+控制器);黄色方框内为AVAGO&AFEM-9096&KM1746;绿色方框内为高通Aqstic&WCD9341音频编解码器;青色方框内为Maxim&MAX77705F&PMIC;蓝色方框内为高通QET4100包络跟踪器;紫色方框内为Maxim&MAX98512音频放大器。
  在主板另一侧,红色方框内为Murata&KM7N16048(可能是Wi-Fi/蓝牙模块);橙色方框内为恩智浦80T17(可能是NFC控制器);黄色方框内为高通PM845(可能是PMIC);绿色方框内为高通SDR845&101(可能是调制解调器);青色方框内为Skyyworks&75.1&1748MX;蓝色方框内为高通PM8005&PMIC。
  5  屏幕更换十分困难,可修复评分4
  接下来终于到了屏幕,还是需要通过加热来软化粘合剂&这是一项十分费时间的工作。
  与摄像头相似,在显示器电缆上也印有&Star&标识,显示器与数字转换器封装在一起,背部的电路上还有三星S6SY761X触摸控制器(与S8系列相同)。
  下图中左侧为三星S9+,分离出来的传感器分别为虹膜扫描仪、前置摄像头、红外发射器以及环境光线传感器。右侧则是iPhone&X,空气刘海中同样有多个传感器:前置摄像头、红外点投影仪、红外相机、泛光照明器和测距仪等。或许,三星的AR&emoji和苹果的Animoji还将有一场&龙争虎斗&!
  至此,三星Galaxy&S9+的拆解就完成了,送上一张全家福。
  最终ifixit给三星S9+的可修复性评分为4分(分数越高越容易修复,满分10分)。许多组件都是模块化的,可以独立更换,降低了维修难度。除此之外,无论是更换电池、屏幕、背部玻璃都十分困难。特别是更换屏幕,需要对整部手机进行拆解(包括背部玻璃),然后还要与大量黏合剂斗争&所以购买了这款手机,我建议你还是要妥善保护、避免碎屏!
分享给小伙伴们:
我来说两句……
微信公众号二
微信公众号一手中的三星 Galaxy S9 让我倍感熟悉,但内在却大有变化丨数字尾巴
请绑定手机号
亲爱的尾巴用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需要绑定手机才能发布内容,感谢你的理解
03-19 16:58
经历了八年的跌宕起伏,三星的这支 Galaxy 银河舰队终于迎来了第九代旗舰 —— 三星 Galaxy S9 系列。依旧延续了全视曲面屏设计的它,此次在外观上的变化微乎其微,甚至不细看的话,你都分辨不出它是最新的 Galaxy S9 还是上一代的 Galaxy S8。但如果你把它的前几代连在一起看,就会发现,从 Galaxy S6 开始,三星 Galaxy S 系列的每一代都有明显的变化,因此慢下脚步、稍作调整的 Galaxy S9 系列,似乎就变得合理起来。并且,它真正的变化,还是内在。
需要注意的是,这次的体验感受均基于三星 Galaxy S9 工程机版本,可能与最终零售版有所出入,后续我们也将为尾巴们带来零售版本的三星 Galaxy S9 体验。
上手三星 Galaxy S9 的第一感受,是它的手感真的非常棒。继承自 Galaxy S8 造型的它拥有十分圆润的边角,尽管屏幕尺寸达到了 5.8 英寸,但拿在手中却犹如鹅卵石般舒适。不得不说,在 Android 旗舰中,Galaxy S8 及 S9 的握感是我最喜欢的。不过这个「最喜欢」仅限于小尺寸的 S8 及 S9,至于 S8+ 和 S9+,抱歉对于我来说它们还是略大了些。
如开头所说,三星 Galaxy S9 与上一代一个比较明显的外观区别,就是背部指纹传感器位置的变动,除了带来更舒适的指纹解锁外,它还为血压传感器腾出了空间 —— 没错,这次三星 Galaxy S9 既能测血氧饱和度、心率、紫外线强度,还能测血压了。
其次或许要说个让尾巴们不那么爱听的消息,就是三星 Galaxy S9 屏幕边缘的弧度与上一代相比变小了,同时左右的黑边也变宽了一点,不过还好额头和下巴的黑边稍稍收窄了一些。对于三星来说,这样能降低使用者误触的几率,还能加强屏幕的坚固度,其实是大好事,但对于用户来说,如此一来视觉效果和操作的手感都会有所下降,就看你会如何去抉择了。
在金属中框的设计上,三星并没有延续 Galaxy S8 的设计,反而借鉴了 Galaxy Note 8 哑光磨砂效果,如此一来磨砂的中框与镜面的正反玻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黑色版本的 Galaxy S9 来说也显得更加深邃一些。
5.8 英寸的 Galaxy S9 是我认为最合适的机身大小,但除此之外,它有许多等方面都弱于 Galaxy S9+,其中让大部分人最为难受的大概是运行内存及第二个摄像头的缺失了。
4GB 运存放在今天的确不算小,也确实够用,但放在一款旗舰机型上,就显得不那么妥当了,更要命的是它还不能选配 6GB 运存;曾经我还天真的以为,三星是想把双摄与否作为 Galaxy S 系列与 Galaxy Note 系列的区别,现在想想我还是太幼稚了,因为 Galaxy S9+ 也有双摄像头了,加上比 Galaxy Note 8 的优化时间更久、还拥有可变光圈等优势,后者在拍照方面的优势几乎可以说是荡然无存了。
于是乎,Galaxy S9 成了我眼中「值得为手感而购买的 Android 手机」、同时也是「不值得为性能而购买的 Android 旗舰」了。
说实话,没有双摄带来的虚化,其实对于 Galaxy S9 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毕竟它还有一个「选择性对焦」功能,勉强也能当个背景虚化功能来用,但长焦端的缺失让它在当下这个「双摄时代」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没错,它的处境和 iPhone 8 一模一样。
好了,抛开上述的小缺点,再来聊聊 Galaxy S9 的内在。
选择三星 Galaxy S9,很大程度是被它强大的拍照功能所折服 —— 至少我是这样的。而它也确实没让我失望,虽然拿上手也就 1 天多一些,但我也拿 Galaxy S9 拍了一些照片,这些样张均经过尺寸裁切,并未做任何后期处理:
快门 1/100s,光圈 f/2.4,ISO 50
快门 1/50s,光圈 f/2.4,ISO 160
快门 1/100s,光圈 f/2.4,ISO 100
快门 1/100s,光圈 f/2.4,ISO 64
白天的样张不多,主要是我认为旗舰手机只要拍照能力在前几的,实力都不凡。它真正厉害的还是在晚上,这里我也加入了 iPhone X 作为对比:
三星 Galaxy S9 样张,快门 1/10s,光圈 f/1.5,ISO 320
iPhone X 样张,快门 1/4s,光圈 f/1.8,ISO 100
三星 Galaxy S9 样张,快门 1/8s,光圈 f/1.5,ISO 1250
iPhone X 样张,快门 1/4s,光圈 f/1.8,ISO 1600
快门 1/6s,光圈 f/1.5,ISO 1250
最后这张是晚上 11 点左右,我在自家小区里拍的,此时周围的环境光已经十分微弱了,但三星 Galaxy S9 还是能拍出比较明亮的画面,同时把噪点也管得安安分分的。当然,由于光线太弱,画质较光线充足的白天已经有明显的下降,但此时能拍到就已经十分不错了,也确实没辜负它「加强版夜视仪」的名号。
透过上面每个样张下的注解,相信细心的尾巴已经发现它们的光圈不尽相同,这就是三星 Galaxy S9 系列主打的可变光圈。一般来说,镜头处于最大光圈拍摄的时候,画面的锐度会有所下降,对于单反、微单相机来说可以通过收缩光圈来提升锐度,但手机由于光圈为固定值,想要通过这个办法提升锐度不太可能。因此除了不断优化成像外,三星还搞出了可变光圈。
说是可变光圈,说白了也没那么玄乎,就是镜头的光圈有两个固定值可变,一个是 f/2.4,另一个是 f/1.5,而不是像相机那样,可以有较大的变动范围。虽说这技术不玄乎,但确实很新鲜,放在三星 Galaxy S9 上也很受用,通过两组样张对比相信你也能发现:
快门 1/50s,光圈 f/2.4,ISO 80
快门 1/100s,光圈 f/1.5,ISO 80
通过光圈与快门简单的组合,就能达到明显提升锐度的效果,这对于喜欢用手机拍摄风光风景的人来说是一大福音。当然大光圈也有大光圈的好处,通过在专业模式中将光圈手动调整至 f/1.5,你也可以让背景的虚化效果更好:
快门 1/50s,光圈 f/2.4,ISO 250
快门 1/50s,光圈 f/1.5,ISO 100
可以看到在 f/1.5 的样张中,Flash 同学的头顶边缘锐度有所下降,不过背景虚化却是好了一些,这对于喜欢拍微距虚化的人来说同样是一个福音,而且这 f/1.5 的光圈在当今的手机中也可以说是屈指可数了 —— 对了,可千万别拿那些算出来的光圈比啊。
在发布会现场体验三星 Galaxy S9,与自己真的上手开始作为主力机使用,的确有十分大的区别。这一两天的使用下来,三星 Galaxy S9 还是有着 S8 那熟悉的味道,只不过三星为它带来了循例的硬件升级,以及更变态的拍照性能 —— 哦对了,还有一个 960fps 凝时拍摄没体验呢!不急,这个待我后续捕捉到更多精彩的凝时瞬间再来和尾巴们分享。
尽管在使用它之前,就有听闻不少人对它的评价并不高。而此次上手的时间不长,对三星 Galaxy S9 的感受还不够深入,因此我并没有对它做最终的结论,这些就留到深度体验再说吧!
快给朋友分享吧!
14人已收藏
请先登录再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和三星实力对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