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道图中女孩邓小美风格客厅效果图在清溪什么厂上班的小伙伴望知悉一声,有奖励

&p&很多人觉得自己计划完不成,拖延,生活中养成种种恶习的根源在于自制力不强,以为增强了自制力,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b&这个想法是错的,自制力并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b&&/p&&br&&p&那什么才是呢?诸位稍安勿燥,这个后面自然会讲到,但在此之前,且听我讲一个哈佛学霸的故事。&/p&&br&&p&&u&&b&一. 75%真实的故事&/b&&/u&&/p&&p&故事主人公叫 Tal ,是哈佛大学心理系大三的学生,同时也是学校壁球队的主力。他每天很早起床去跑步,然后去学校,一天的课程结束后,他会去球场和教练进行常规训练、打比赛,在此之后,他会去健身房健身,然后回家,做作业,看书学习,睡觉。日复一日,从不间断。&/p&&br&&p&于是大家纷纷认为 Tal 童鞋是一个高度自律的学霸。Tal 童鞋也是这么看待自己的,直到寒假到来。&/p&&br&&p&作为学霸,寒假当然不会满足于过过圣诞节,看看之前很火的天朝剧《Nirvana in Fire》(琅琊榜),Tal 打算预学两门下学期的课,完成一个 Research Project,并且平均每天保持1小时以上的锻炼。&/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3fe995503eeb753ec2e65f3e189e3738_b.jpg& data-rawwidth=&575& data-rawheight=&3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3fe995503eeb753ec2e65f3e189e3738_r.jpg&&&/figure&&p&嗯,结局喜闻乐见:Tal 童鞋跪了,他唯一的成就是如愿看完了 Huge(胡歌)主演的这部大作,哦对,还胖了四斤。啥,你问学习研究和锻炼呢?Tal 只在头两天看了10页书,加起来锻炼了一个小时而已。&/p&&br&&p&看到这里我知道有人要跳出来说:“不!这不是真的!学霸辣么自律,寒假计划怎么会失败?!一定是你瞎编的!”&/p&&br&&p&对,如你所见,我瞎编了25%的部分,但那仅仅是具体的失败细节,事实仍然没有变化——Tal童鞋的计划的的确确泡汤了。不信你看,下面是他的原话,还有视频截图为证。&/p&&blockquote&I can't wait to have the freedom without squash and just focus on my classes. Catch up on all the readings and writings and stuff. Winter holiday came. I stopped playing completely. And instead of becoming more productive, I became far less productive.&br&我等不及没有壁球的自由,以专注于我的学习,追上阅读、写作的进度。寒假来了,我不用再进行(壁球)训练了,但与高效学习相反,我反而效率变低很多。&/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d9da9d28dca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d9da9d28dcaa_r.jpg&&&/figure&&p&有些读者已经认出 Tal 了,没错,他现在是哈佛的 Tal 教授,这张图来自于他广为流传的《积极心理学》课程的第11集的39分47秒。(借机安利下,作为哈佛当年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没有之一,这门课于2010年被网易公开课收录,并取了个很鸡汤的名字,叫《哈佛幸福课》,此后长期霸占排行榜第一,累计观看数早已破千万。)&/p&&br&&br&&p&&u&&b&二.学霸们的困扰&/b&&/u&&/p&&br&&p&Tal 教授用亲身经历证明了,在寒假计划这种事上,学霸和普通人其实有着同样的困扰。有人会说Tal 是个例,但不是的,我的很多朋友都是学霸,即使是在 MIT 念 Phd 的哥们,也会面临在家睡到中午起不来,学习计划迟迟无法落实的问题。&/p&&br&&p&当然,还是有人会举手,说不对啊,我就认识那种寒假计划很充实,还全都落实了的学霸!对,没错,我们姑且把这样的人称之为“成熟体学霸&,把前面那些计划泡汤了的称为“幼年体学霸”。在你们见到的那些学霸里,相当一部分仍处于“幼年体”,仍会和普通人一样,受到自控力和拖延症的困扰。&/p&&br&&p&那么问题来了,“幼年体学霸”是如何成长为“成熟体学霸“的呢?&/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5ccd97b2dce095dcee74912bcd0c4a31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5ccd97b2dce095dcee74912bcd0c4a31_r.jpg&&&/figure&&p&(上面这张图好暴露年龄啊!)&/p&&br&&p&虽然计划泡汤了,学霸毕竟是学霸,很快展现出了他与普通人的区别:&/p&&br&&p&普通人是这样的:计划失败 -& 沮丧 -& 骂自己一顿 -& 制订新计划 -& 继续失败&/p&&br&&p&学霸是这样的:&b&计划失败 -& 沮丧 -& 骂自己一顿 -& 深度思考计划为啥失败 -& 改善问题 -& 制订新计划&/b&&/p&&br&&p&当然新计划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失败之后,学霸会重复上述流程。久而久之,新计划中失败的越来越少,成功的越来越多,学霸也实现了幼年期到成熟期的进化。&/p&&br&&p&那么为啥计划会失败呢?明明学霸们平时是拥有高度自控力的,难道到了寒假自控力会失效?&/p&&p&这就要说到自控力的假象了。&/p&&br&&p&&u&&b&三.自控力的假象与真相&/b&&/u&&/p&&br&&p&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高考前是自己学习力和自控力的巅峰,那时候每天都要做好多题,学到很晚,但第二天还是精神抖擞,继续奋战;上了大学之后,时间宽裕了,反而变得懒散了,没有之前学习的劲头和毅力了,到了假期更是懒得一发不可收拾,熬夜看剧、晚睡晚起、暴饮暴食那都是家常便饭。&/p&&br&&p&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时间越宽裕,自控力就越薄弱?这显然不科学。那就是因为时间越宽裕,我们越容易懈怠和堕落?但这是结果,并不是原因。&b&我们以为自己的自控力曾经很强,上大学后变弱了,放假后则因为懈怠愈发孱弱——这其实这个假象。那真相是什么?&/b&&/p&&br&&p&Tal老师为我们揭示了两个真相:&/p&&br&&p&&b&1.保证我们高效运转的其实是习惯,而不是自控力。&/b&&/p&&br&&p&想想在高考之前的那种紧张的学习氛围里,我们被动的养成了很多习惯——每天规律的上课、自习、吃饭和睡觉,我们目标明确——每个月、每个星期乃至每天复习什么,老师们都替我们安排好了。这些我们习以为常,就像你每天早上起床都会自动去刷牙一样自然(说不刷牙的你走开!)&/p&&br&&p&你想想想你起床后刷牙的过程:穿衣服(好吧我知道有人不穿),拿起杯子和牙刷,走到卫生间,接水,挤牙膏,开始刷。即使你可能还睡眼惺忪,但这一套流程你仍然能精确无比、毫不费力的执行下来。这个过程需要一丢丢的自控力吗?基本不需要对不对?
&/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7bef51cf2f949ff57422c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7bef51cf2f949ff57422c_r.jpg&&&/figure&&br&&p&所以高中的那些学习,其实并不需要太多自控力&b&。&/b&而当你进了大学,课程安排变得自由了,你丧失了那些被动习惯,开始自己规划学习和生活时,才是需要自控力的时候。而此时,很多人不得不面对第二个真相:&/p&&br&&p&&b&2.人的自控力是有限的&/b&&/p&&p&很多人不知道,&b&自控力和肌肉力量一样是有限的。&/b&这个结论被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证明,大家上网搜索一下就能看到,我这里不做赘述,我只打个比方,相信能帮你更好的理解这个结论:&/p&&br&&p&想象下,当你搬宿舍、或是换教室时,你把一摞又一摞沉重的书本,吃力的从这个屋子搬到那个屋子之后,你双臂酸软,腰酸背疼,严重者可能连一杯水都举不起来——因为你的肌肉力量耗尽了。&/p&&br&&p&自控力也一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桌上昨天新买的一大堆零食,双十一淘宝主页玲琅满目的商品,男神胡歌的新剧又开播了……我们要反复抵抗这些诱惑才能专注于那些重要的目标,比如学习和减肥。每拒绝一次诱惑,你的自制力就消耗一分,如果面临的诱惑太多,总会有一个时刻,我们会累到无力抵抗,任由暴饮暴食、刷爆淘宝、熬夜看剧这些行为支配我们的生活。&/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924d6ecdf3c04fca0846d_b.jpg& data-rawwidth=&603& data-rawheight=&4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924d6ecdf3c04fca0846d_r.jpg&&&/figure&&br&&p&当然现实没有那么可怕,肌肉酸痛过两天会恢复,自制力嘛,你睡个好觉也能回归正常。有意思的是,不同人天生力气不一样,自制力强弱也不一样,自制力超群或是弱到掉渣的,在人群中都占很小的比例,大多数人都处在中间那个状态——不好也不坏。&/p&&br&&p&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学霸就是那群天生自制力超群的人?如果是这样,那我写这篇文章也太没意思了。&/p&&br&&p&有机智的童鞋马上反应过来了:哦!既然我们可以锻炼肌肉,自制力也是可以锻炼的,对吧!我们只要把自制力锻炼到很强就可以了!&/p&&br&&p&这话没错,然而肌肉力量有极限,自制力也是有极限的。生活中,我们面临的诱惑如此之多,靠后天锻炼出来的自制力依然会不够用。另一方面,就像上面讲到的第一点:&b&无论是校园里的“成熟期学霸”,还是社会里的精英人士,其高效的学习和生活,并不像我们往常以为的那样,依赖于强大的自制力,而是得益于后天构建起来的习惯体系。&/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cf3be8fbacad1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cf3be8fbacad1_r.jpg&&&/figure&&br&&p&&b&如何利用我们有限的自制力,去构建这样一套体系,才是我最想说的东西&/b&,当年的Tal童鞋,也是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才开始了他的翻盘之旅,成功进化为成熟体学霸,最后成为哈佛教授,走上人生巅峰的。(好吧别打我,我承认后面这段是我瞎编的。)&/p&&br&&p&但是构建习惯体系,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原因有两个:&/p&&p&1.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有一个看不见的敌人在阻挠我们的行动,&/p&&p&2.很多人不知道,习惯背后的原理。&/p&&br&&p&&u&&b&四. 看不见的敌人&/b&&/u&&/p&&br&&p&很多人都想要减肥,想要健身,但大多数人的状况是:决定要减肥或健身后,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买了一堆装备,办了几千块的健身卡,却在去了不到三次后,将这些东西都束之高阁。&/p&&br&&p&为什么建立一个锻炼的习惯这么难呢?因为太多人不了解习惯背后的原理,更重要的原因是,&b&太多人太急了,太想在短期内看到显著的改变。&/b&&/p&&br&&p&是的,我们都希望一夜暴富,一朝成名,都喜欢看“穷小子白手起家创业成功,一年变身亿万富翁”、“胖女孩半年瘦身八十斤俘获男神芳心”的故事。但这些不是我们的错,&b&我们之所以天生短视,喜欢即时的反馈和满足感,是因为大脑里,住着一个看不见的敌人在捣乱。首先你得意识到它的存在,然后才能战胜它。&/b&&/p&&br&&p&在几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还茹毛饮血的时候,资源稀缺,吃了上顿没下顿,大脑需要持续的分泌化学物质,它们促使人们去寻找并摄入食物,热量越高越好,把自身的脂肪储存的越多越好;如果不是这种机制,人类很可能存活不到今天。 &/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2ae88e75abda5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2ae88e75abda5_r.jpg&&&/figure&&br&&p&可我们不是原始人,我们进化出了更高级的控制单元,所以我们学会了计划,学会了为达成长期目标放弃短期利益。&b&但原始的那部分大脑并没有消亡,它依然在时刻争夺着身体的控制权,促使我们孜孜不倦的寻求即时的满足感。&/b&&/p&&br&&p&所以你明白了吗?为什么在认真学习时,忽然会冒出“学这么久了,看一集美剧吧!”的念头;为什么晚饭吃了不少,睡前还是管不住自己伸向零食的手;为什么你打开手机想要背单词,却鬼使神差的戳开了微博;这些的本质都是原始大脑在作怪。&/p&&br&&p&好了,看到这里,你意识到敌人的存在了,即大脑的原始部分;你也意识到它惯用的伎俩——即时满足感。但这还不够,要打败它,你得掌握科学的武器,也就是习惯的原理。&/p&&br&&p&&b&&u&五.习惯的原理&/u&&/b&&/p&&br&&p&习惯的养成,依赖于四个部分:&b&触机(cue)、惯性行为(routine)、奖励(reward)和信念(belief):&/b&&/p&&br&&blockquote&&b&触机:&/b&即触发习惯的原因,你可以想象成手枪的扳机,按下扳机,子弹就打出去了。习惯的触机有很多,可能是时间、地点或场景。你早上刷牙的触机是起床这个动作;去吃午饭是因为时间到了(额,好吧,还有肚子饿了);有人习惯睡前刷微博,那么触机可能是你躺下来盖上被子。触机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决定习惯好坏的,是它引发的惯性行为。&br&&b&惯性行为:&/b&之所以叫惯性,是因为它是无意识的,比如一打开电脑就先上网看看娱乐新闻;比如睡前一定要刷一下朋友圈。在建立新习惯的过程中,&b&我们的自制力,就用于修正那些引起拖延的旧行为,将其替换为新的惯性&/b&。在更正坏习惯时,你需要格外留意引发它的触机,同时关注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辙。这一步是最消耗时间和精力的过程,可能要与旧习惯反复拉锯,因为良好惯性行为的建立不仅需要有自制力去克服旧的行为,还需要在行为结束时获得正向的反馈,也就是下面要说的“奖励”。&br&&b&奖励:这是习惯养成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往往被人们忽略&/b&。为什么坏习惯容易养成且难以改变?因为它们的奖励往往即时而明显:打游戏、刷网页、吃零食这些哪个不是这样?好习惯难以形成,也恰恰因为短期的奖励不够明显。背单词、健身、练书法这些行为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有些人天生能从过程中获得精神激励,但很多人不行,那我们需要人为的赋予自己奖励:比如记录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时不时发个微博鼓励下自己、达成一些小目标时吃顿好的庆祝下等等(啊喂也不要暴饮暴食啊!)&br&关于奖励,稍稍多说几句。诸如学习、健身这种事本身是有点反人性的,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快速建立正向奖励机制呢?这个展开能写两本书...知乎上有很多学习、健身相关的优质答案了,我这里不赘述。我想提供一种思维:&b&积极的、开放性的、成长性的思维。即多去看看那些享受学习、享受健身的人是怎么做到这些事情的,尝试去学习他们的方法,把目光放在积极面上,而不是怀疑自己能力不行,觉得自己做不好。
此外,强化你的“信念”有助于你获得精神上的正反馈。
&b&信念:&/b& 这是支撑你建立习惯的内在动力:你想要每天背单词,是为了干掉英语考试;你想要学会弹吉他,是为了能在各种晚会上一显身手;你想要规律饮食、早睡早起,是为了身体健康;你想要健身减肥,可能是想俘获女神/男神的芳心。总之,你是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b&信念能让你你在养成好的习惯时获得精神上的正向反馈,同时,你的信念越强烈,就越能忍受改变过程中的痛苦与反复。&/b& &/blockquote&&br&&p&明白了这些,可以更好的帮你建立习惯,而关于如何建立习惯,有太多的技巧,诸如远离诱惑、分解目标、建立记录和反馈机制……多的能写出一本书(事实上有很多关于习惯的书了,后面我会推荐一本),我这里想说点心态上的东西,也是我在踩了无数坑后,用斑斑血泪换到的重要经验:&/p&&br&&p&&b&&u&六. 三点心态&/u&&/b&&/p&&br&&p&&b&1.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b&&/p&&br&&p&真的,大家都是普通人,承认这一点没啥可耻的。拿我最喜欢的肌肉模型举例子吧,我始终觉得,建立习惯也好,培养能力也好,都跟锻炼肌肉是一码事:你今天只能举30斤的哑铃,下周你最多举35斤,你不能说明天我就要举60斤。同样的,如果你之前从没去过健身房,不要指望刚开始一周能去三次,更科学的计划,是从一周去一次做起;如果你之前沉迷游戏,一周打七天,不要指望明天就能戒掉它,科学一点的目标,是下周只打六天。&/p&&br&&p&承认自己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敢于面对现实,也是成熟的标志之一,不是吗?《积极心理学》中的建议是:&b&对于一般人,一个月能建立一到两个习惯就很不错了&/b&。不要太贪心,你真能做到,一年下来至少养成12个习惯,你能够爆掉大多数人了。&/p&&br&&p&允许自己失败,允许自己休息,在此之上,我特别想强调的是:对自己少一些苛责,多一些鼓励。&/p&&br&&p&&b&2.少一些苛责,多一些鼓励&/b&&/p&&br&&p&&b&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太过于强调严格自律和自我批评,却很少教我们如何鼓励自己。&/b&太多人放弃改变,是因为在反复的失败后,用批评和苛责扑灭了自己内心的火种。&/p&&br&&p&我大学最堕落的两年,深受这种思想所害,最后让我走出来的,不止是不甘堕落,更是每次失败后,像对待朋友,有时甚至是像对待小孩子一样,鼓励自己,哄自己:“这周计划锻炼三次,只锻炼了一次?没事,也比不锻炼强吧,是不是计划不合理?下周试试两次吧!”“今天计划要学的又没学完,下午还刷了两个小时网页……没关系,比昨天好啦!昨天刷了大半天好嘛!”。&/p&&br&&p&计划失败了,大多数人会羞愧,会痛苦,会责骂自己。&b&但少有人去安慰自己,告诉自己“没关系,你是个普通人,你总会有脆弱的时候”;少有人像鼓励朋友一样鼓励自己,跟自己说“加油,还有机会,来!想一想下次怎么可以做得更好”。&/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4ee897db920dca2ebb07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4ee897db920dca2ebb07_r.jpg&&&/figure&&p&真的,在与欲望和弱点搏斗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时候是没有队友的,你只有自己给自己打气。&/p&&p&嗯,有人担心过多的自我安慰会让自己松懈,所以我要强调的最后一点,是行动。&/p&&br&&p&&b&3.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b&&/p&&br&&p&&b&无论你苛责还是鼓励自己,最后引发改变的,是行动。&/b&想做什么,现在就开始做吧,不要等到以后。在我的认知中,90%的“明天再说”等于“明天就忘” 。想看书的,今晚睡前就拿起来,哪怕只看一页;想锻炼的,今天就蹦跶起来,哪怕只是一组4分钟的燃脂训练;想学画画的,今天就画起来,哪怕就画一个水杯。&/p&&p&&b&只要你做了,无论多少,你都是在行动,都是改变,而如上一点所说:再微小的改变,都值得褒奖。&/b&&/p&&br&&p&就像虽然90%的人看了这篇回答,过两天还是会忘记。但我觉得吧,不要紧啦,大家都是普通人嘛,别苛责自己,至少这么长的文章,你都快看完了,对不对?你还是很棒哒!而且看了这篇文章本身,就是“从现在做起”的体现啊!&/p&&br&&p&你看,学以致用嘛,我就是这么看得开 ╮( ̄▽ ̄&)╭&/p&&br&&p&最后,送一句我爱极了的话给大家:&/p&&blockquote&Incremental change is better than ambitious failure.&br&逐步的改善好过雄心勃勃的失败。&/blockquote&&br&&p&&b&&u&End. 后记-为什么要写这篇文字&/u&&/b&&/p&&br&&p&&b&我曾是一个学渣,很渣很渣的那种:&/b&我背着笔记本去图书馆,却刷了半天的网页,又看了半天的电影,晚上我把自己骂一顿,决定明天好好学习,结果第二天又故态复萌;我曾整天翘课打游戏,晚上通宵到早上7点,睡到中午1点,起来吃碗泡面,下午继续打,这样循环了一个多学期。我不是没有想过改变,但每一次下定决心后的热血,都持续不到三天,很快就会陷入计划失败-& 自责 -& 重新计划-& 计划失败的恶性循环。&/p&&br&&p&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以为自控力是限制自己进步的最大阻碍,我痛恨没有毅力的自己,觉得这辈子没啥出息了。直到后来,见了很多很多人,读了很多很多书,我才明白以前很多对于自控、习惯和效率的理解都是错的。在那以后,我慢慢摆脱了诸如自控失败、拖延症这类问题的困扰,变成了别人眼中的“学霸”;我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每天过得忙碌而有意义。&/p&&br&&p&而为了达到今天的状态,我走了太多太多的弯路,我也看到太多人,跟我掉进同样的坑里,想要爬出来,却因为力气用错了地方而徒劳无功。&b&即使是寒假计划失败这样一件看上去很小的事,背后却隐藏着太多的学问&/b&,它们分散在不同的书与课程里,没有足够经历的人,难以一窥全貌,结果就是反复的掉进坑里,在爬坡的过程中耗尽了心力,最终放弃了自己。&/p&&br&&p&&b&我常常想,如果当年有人告诉我正确的道理和方法,我的人生会不会顺遂很多?&/b&&/p&&br&&p&所以我啰啰嗦嗦的写这么多,哪怕只对一个读者有用,就不枉我花二十多个小时,去琢磨和修改这篇东西。&/p&&br&&p&最后的最后,再送两段话给大家: &/p&&blockquote&“在生活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次机会,让你不得不面对自己身上的缺陷和弱点,事实会一次又一次提醒你,你是一个不完美的人,需要改变。可人的本性是懒惰又脆弱的,大部分人选择麻痹自己,转向短期的即时刺激(上网购物打游戏,暴食社交一夜情),少数人选择改变自己,于是就会有痛苦,有反复,有成功和放弃。”&br&“没有人生来完美,每一个趋近于优秀的人格,都是经过了多次自我改造的结果。没有试图去改变的人,继续重复着自己日复一日的生活,看着那些早已看过的烂熟于心的风景,而对于正在改变的人来说,每一天都是新的。”&/blockquote&&p&这两段话来自知友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670a6aab34635a37bcfd& data-hash=&670a6aab34635a37bcfd& data-hovercard=&p$b$670a6aab34635a37bcfd&&@陈诺&/a&,我稍有改动,基本没有曲解原意,推荐大家看看她的回答,很多答案对我帮助很大。 &/p&&br&&p&&b&在改变的路上没有捷径,只有不懈的坚持和科学的方法&/b&,祝你们每一天都和之前不一样,每一天都是新的,大家共勉。&/p&&br&&p&&u&&b&Ref.推荐阅读 & 参考文献&/b&&/u&&/p&&p&一篇回答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这篇回答的所有重要观点,几乎都来自于下面这些书和课程,推荐给大家:&/p&&ol&&li&&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自控力 (豆瓣)&/a& &/li&&li&&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习惯的力量 (豆瓣)&/a&&/li&&li&&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163.com/special/positivepsycholog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a&&/li&&/ol&&p&另附一篇回答,为什么期望短期内获得大幅改变的想法不切实际而且有害:&/p&&ul&&li&&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人可能在短时间内各方面都得到大幅提高吗&/a&?&/li&&/ul&&br&&p&&b&&u&真·后记(更新)&/u&&/b&&/p&&p&这篇回答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的赞,这令我始料未及。我想强调一点,这篇文章的初衷,是给大家一些启发,让大家对习惯和自控有一些正确的认知。更全面科学的解答,我还是极力推荐大家学一学上面的书和课程。&/p&&br&&p&此外,一夜顿悟从而扭转人生这样的事极少发生。&b&真正的顿悟(例如王阳明龙场悟道)之所以能发生,源于之前长期的实践和思考,是量变的积累遇到了合适的契机,从而引发了质变。&/b&&/p&&br&&p&改变没有捷径,它是漫长的过程,它始于你的意愿,在正确的行动下得到积极的结果。《自控力》这本书很多人买了,有多少真的看完了?又有多少人长期对照自己的问题回去翻阅过三遍以上?又有多少人按它讲的方法去冥想、去运动、去观察记录自己的行为?《幸福课》也有很多人看过,又有多少人认真的做笔记,按课里的方法去设定目标、去挑战风险、去写感恩记录、去关注事物的积极面?&/p&&br&&p&&b&懂得很多道理只是前提,决定你能不能过好这一生的,是你的选择和行动。&/b&&/p&
很多人觉得自己计划完不成,拖延,生活中养成种种恶习的根源在于自制力不强,以为增强了自制力,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这个想法是错的,自制力并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那什么才是呢?诸位稍安勿燥,这个后面自然会讲到,但在此之前,且听我讲一个哈…
&p&金融业有句俗话说:投行只需要三种人,能找到钱的、能找到项目的、和能熬夜写报告的。。。&/p&&p&日常在网上抱怨每周工作100+小时、连续几天通宵没合眼的投行员工基本都属于第三种,顶着所谓清北复交名校光环、金灿灿的豪华履历进来写几百页的招股说明书、画各种酷炫的ppt。而真正熬到d以上,具备自己资源之后,其实过得很轻松,想拼一点就天天飞来飞去联系客户承揽项目,最累的工作就是每晚喝酒;无欲无求一点就带娃买菜办公室看看网页打打电话,反正保代签个字也有7位数收入,活儿就都交给下边的小朋友干。他们虽然看起来付出劳动还没底层员工多,却通过创造项目、整合资源、做出重大决策掌握着部门的核心价值,因此可以获得更高的报酬。&/p&&p&现实和我们从小在思想品德课本上学到的不同:当今市场经济下,钱和资源都比劳动值钱得多,劳动付出多少和报酬并没有直接关系。举个栗子:&/p&&p&等你成为高净值人群有了1个亿的可支配投资后,可以什么都不做天天躺在马尔代夫的海滩上,看着一群名校的高材生每天加班给你管钱帮你投资,然后给他们2%的管理费+20%的收益分成,自己躺着把80%收进口袋;给这群帮你管钱的人的20%里,一大半会被他们的老大,也就是在高尔夫俱乐部认识你然后通过天花乱坠地吹逼拿到了你这个项目的承揽人拿走;剩下的一小半,才是留给那群天天加班到深夜、在朋友圈晒凌晨四点的陆家嘴的清北复交研究生分的。&/p&&p&可能是因为中国一直施行马克思主义引导下资本论观念的思想教育,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根源这一观念在我们潜意识里根深蒂固,所以总觉得付出劳动越多应该获得报酬越多。然而我们离马克思他老人家的境界还差很远,事实上现在市场上最不值钱的资本就是劳动,可替代性强的东西终究不会很贵。所以薪水翻了一倍工作反而更轻松很正常,报酬本来就和体力劳动付出多少没直接关系,而是和创造的价值有关(理论上)。你应该意识到自己能力和资源提升后,给公司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因此获得了更高的报酬,仅此而已。&/p&
金融业有句俗话说:投行只需要三种人,能找到钱的、能找到项目的、和能熬夜写报告的。。。日常在网上抱怨每周工作100+小时、连续几天通宵没合眼的投行员工基本都属于第三种,顶着所谓清北复交名校光环、金灿灿的豪华履历进来写几百页的招股说明书、画各种酷…
&p&我今年41岁了,古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不敢妄称“不惑”。职业生涯几经起落,最终走上了创业的道理。家有两个调皮的女儿。成家立业的立算是做到了。&/p&&br&&p&这里的“立”,我的理解,并不是指事业或者家庭,而是一种承担责任的能力。&/p&&br&&p&这种能力,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能获得,它需要你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去不断挑战自己,训练自己,最终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p&&br&&p&你问我:你经历过哪些思维上的转变?&/p&&br&&p&一个让我获益良多的改变是:&/p&&br&&p&&b&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停止成长,是因为一时的成绩让我们骄傲和固执,使得我们不再去探索更多可能性。只有怀着空杯心态,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成长。&/b&&/p&&br&&p&这里,我想讲讲自己的故事。&/p&&br&&p&刚毕业那会儿,由于很想做市场营销,所以辞去了收入更高的记者的工作,去做了最底层的销售代表。&/p&&br&&p&由于什么都不懂,所以一切对我来说都是困难的。但同时,一切对我来说,又是新鲜的。&/p&&br&&p&譬如,有一次批发客户“发难”,说半年前进的一批卫生巾的背胶粘不牢,要退货。按照规定,半年前的产品是不能做退货处理的。好说歹说,客户就是坚持要退。&/p&&br&&p&那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去请教了一些经验更丰富的“老”销售,但他们也说这事也没有太多很好的办法,说要不就退了呗。&/p&&br&&p&但作为初生牛犊的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一定有解决的办法。&/p&&br&&p&可能是比较楞的缘故,最后我决定亲自试验这批卫生巾,身为大老爷们的我把一片卫生巾贴在自己的内裤上,之后一天走街串巷,下班后还打了一场篮球,并没有出现脱胶现象。第二天和颜悦色地跟批发商说,大姐这批卫生巾我亲测过,粘得很牢。批发商又好笑又好气,也就不再提退货的事了。&/p&&br&&p&功不唐捐,半年后,我成了正式员工,之后,更是成功转岗,到了品牌部门。&/p&&br&&p&但是,当我在公司呆了几年之后,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当初请教的那些“老员工”那样。&/p&&br&&p&&b&虽然业务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思维模式得到了固化,做事更多的开始依赖过往的“经验”,而不去思考它的其他可能性。&/b&&/p&&br&&p&我再也没有像当初那样,把卫生巾贴自己内裤上,跑一天试验它到底粘不粘的牢。&/p&&br&&p&换言之,我封闭了自己成长的边界,停止了进一步的成长。&/p&&br&&p&有一次,我接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项目,出于经验,我判断很多地方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当时就在反驳,一条条说明,哪些地方是不可能的,因为什么什么。&/p&&br&&p&的确,在业务水平方面,我是当时全组最强的,所以当我听到一些不太合理的要求,我都是嗤之以鼻的,觉得领导很外行,很傻比,一定要反驳。&/p&&br&&p&但那时候新进来的几个新人,却一直在努力思考,尝试着各种可能性。&/p&&br&&p&后来,我就没管了,跟进了其他的项目,并觉得那几个新人都是在做无用功。几天之后,我惊讶的发现,那几个实习生做出了我以前从没想过的方案,而且所有问题都得到了巧妙的解决。&/p&&br&&p&我十分震惊,并且羞愧。&/p&&br&&p&我震惊于他们的成功,我羞愧于我的轻慢。看到他们,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p&&br&&p&“我以前不也是那样的吗?怎么现在变成了这副模样。”&/p&&br&&p&痛定思痛,我开始有意识的让自己不再去轻易说“不可能”,我收掉了自己的傲慢,而是积极探索一切可能性。&/p&&br&&p&之后的几年,我的成长速度非常快,而且开始领悟到工作的真谛——&/p&&br&&p&&b&工作并不是生活的对立面,它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享受工作的人,也无法真正享受生活。&/b&&/p&&br&&p&没有思想上的转变,我之后也不会几次离开较高的职位、选择在新的岗位、公司从零做起(这些经历可以写一篇新的回答了,敬请期待)。&/p&&br&&p&在2015年离开宝洁前,我曾任年薪百万的市场总监职务,负责过几十亿年销售额的国民洗发水品牌的营销工作。之后我还是走上了创立自己的氨基酸洗发水品牌的道路。我们这个月刚完成了数千万的A轮融资,天猫双十一也做到了美发护发类目的第11名。妄论成功现在还太早,这在资本寒冬的当下也算是不容易了。&/p&&br&&p&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公司和一起奋斗的小伙伴们。我能看到像当初刚工作时的我那么拼的,但也能看到像工作了几年以后的我的那种年轻人,我能看到他眼神里对工作的痛苦和煎熬。&/p&&br&&p&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跟他讲我的故事,告诉他,我也是这么过来的。做为公司的创始人,我最希望看到小伙伴眼里闪着的光芒。41岁的我还充满着激情和梦想呢。20多岁的人不要跟我说你已经没有激情和学习的动力了。&/p&&br&&p&Stay hungry and stay foolish!&/p&&br&&p&&b&最后,我想啰嗦几句提一些具体的建议:&/b&&/p&&br&&p&1,不要轻易说不: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不要轻易放弃,不要轻易说“不可能”,而是积极去思考它的可能性。这里面,蕴含着宝贵的成长机会。&/p&&br&&p&2,不要轻易跳槽:工作里遇到问题,往往可能是你自己的问题,虽然跳槽之后,你因为新的环境,一开始会打开自己的边界,积极学习,但一旦熟悉了业务模式后,你又会变成那个故步自封的人,新的问题又会接踵而来。所以不要轻易跳槽,而是去想自己的问题在哪里。&/p&&br&&p&3,不要天天熬夜:熬夜并不意味着工作时间的增多,它只能让你的工作效率下降。而且年轻的时候觉得熬夜没什么,但要知道,你25岁要是继续熬夜,熬到30岁,很大可能你会变秃。&/p&&br&&p&4,不要忽略家人:家人比任何事情都重要,25岁以后往往会因为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能与自己的家人在一起。但你至少需要多去和他们沟通,聊聊自己的生活,不要多年以后去悲叹“子欲养而亲不待”,后悔自己年轻的时候什么都没做。&/p&
我今年41岁了,古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不敢妄称“不惑”。职业生涯几经起落,最终走上了创业的道理。家有两个调皮的女儿。成家立业的立算是做到了。 这里的“立”,我的理解,并不是指事业或者家庭,而是一种承担责任的能力。 这种能力,并不是随着年龄…
&p&1.高考,考研能上尽量上211,985,不要以高一本线几十分的分数上一个二本院校。否则就业的时候有你哭的时候。(东北财大,西南政法大学等不在此列)非211的学生不要错过考研,那是你人生的第二次高考,足以改变你的命运。&/p&&p&2一个人应该清楚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长处,不要以锻炼的名义,去选择一个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比如很多文科天才最后居然选择了理科,结果一败涂地,饮恨终生。&/p&&p&3.普通孩子如果一直沉迷于游戏,AV,那么他最后的下场就是“三和大神”。具体可以百度“三和大神”。&/p&&p&4.行业有前景不等于公司有前景,公司有前景不等于岗位有前景,岗位有前景不等于个人有前景。不要做风口上的猪,否则你都不知道被谁吃了。&/p&&p&5.文科生的技能是相当有限的,搞金融的话,CPA,司法,CFA是不错的选择。在学校的时候要早做准备,否则出了校门要花数倍的时间去准备。&/p&&p&6.去一个公司,一个岗位先调查一下这个地方收入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投入产出比,复制转化率,跳槽后的出路,否则被人画饼卖了还不知道。&/p&&p&7.创业并不牛逼,当一个老总也并不牛逼。一个效益不好的公司的一把手还不如一个大公司的基层。没背景,没资源的大学生,先去大公司好好积累再出来闯,否则就是当炮灰。&/p&&p&8.不要别人一问什么,你就把所有话都告诉对方,也不要别人一对你好,你就感动不已,不要成为一个太便宜,太容易取悦的人。&/p&&p&9.找女朋友先去了解一下对方的性格,人品,以及身体健康,这些有缺陷,再美也是日后的拖累。&/p&&p&10.想变成出色是很危险的,尤其是你想赌一把的时候。查理芒格说“很多人试图变得出色,而我们只想变得更理性”一个自命不凡,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是非常容易被人利用,被人诱骗的。&/p&&p&11.毕业能去大公司就去大公司,不要一毕业就去创业型公司,否则以后你的路会很窄。&/p&&p&12.毕业后不要一上来就去做销售,除非你有逆天的人脉,影帝的演技,过人的背景,销魂的颜值。否则一旦不合适,你要抽身难上加难。&/p&&p&13.台面上演讲的大咖绝不会把所有成功的内幕放到台前,即使全部说出来也绝不是你可以成功复制的。&/p&&p&14.与其听吴晓波,罗胖,咪蒙,碎片化的学习,不如静下心来阅读经典,或者复习含金量高的考试,或者提升学历,体系化的学习碾压碎片化的学习。&/p&&p&15.女孩子不要在结婚前就和男朋友上床,你永远不知道你未来的丈夫介不介意你的过去。( 很多时候,事情是没有对错的,但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现实,人性上的偏好与潜在的风险。P.S有些喷子说我没有提男孩子,我很奇怪,中国男女平等是常识,难道我需要一遍遍的强调常识吗?不过考虑到生理和文化上,对女孩子的影响更大些。饥渴的,不在意的女人当然可以随意把第一次交出去,毕竟有的东西有人看来很珍贵,有的人觉得是枷锁和束缚。担心婚后性生活的更是无知,你不会去体检么?身体没毛病,怎会不和谐?为了追求和谐为何不去见一个睡一个?这样才好对比,是不是?鉴定一颗钻石没必要用锤子砸一下试试。有些渣男以爱情为幌子,玩弄女性,然后和别人吹嘘卖弄,希望你不会遇到。此外在不在意是问不出来的,没人会傻到在现实生活中犯险,答案永远是不在意,但是选择的时候只有自己清楚)女孩子要学会保护自己。&/p&&p&16.十赌九输,考虑好各种结果才是上上之举。不要动不动的就斩断自己的后路孤注一掷,你其实是在作法自毙。&/p&&p&17.读书上名校,提升学历是普通人唯一可以复制的,性价比最高,最便捷的提升你的社会阶层的途径。不要相信读书无用论,不是读书没用,而是你没有读好,没有考上名校。&/p&&p&18.你没有价值认识谁也没用,给人家朋友圈点再多的赞也没用。&/p&&p&19.媚上者必欺下。&/p&&p&20.很多人说世界那么大,想出去看看。在这之前先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有没有过人的学历,稀缺的技能,能不能找到比现在更好的工作。如果不能,你早晚会明白潇洒的代价。没有装备的人出去打怪只有被虐的份。&/p&&p&21.名校学历,一技之长,二者居其一可以自保,两项都有可以活的比较滋润。&/p&&p&22.在知乎评论里和反对者撕逼是幼稚的表现。&/p&&p&p.s.至于第15条的争议,女同胞可以去问问你老爸,别问你的男友,别问为什么←_←此外就我一个人觉得其他21条比第15条更有营养么?&/p&
1.高考,考研能上尽量上211,985,不要以高一本线几十分的分数上一个二本院校。否则就业的时候有你哭的时候。(东北财大,西南政法大学等不在此列)非211的学生不要错过考研,那是你人生的第二次高考,足以改变你的命运。2一个人应该清楚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
&p&这个问题,大家都希望回答是可以,而且最好有明确的方法。可惜&b&真相是包括你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基本上做不到,而且抱有短期蜕变的念头,对实现目标往往有百害而无一益。&/b&&/p&&p&我不是在散播悲观情绪,只要你对认知科学稍有涉猎,就会得出相同的结论。这篇文字,我想先从改变的生理学本质说起,这有助于你理解改变为什么总是困难的。然后,我会聊一些改变过程中人们经常遭遇的困局,比如为什么总感不到自己的进步?决心和计划为什么短期就失效?自我批评为什么失效?……虽然我也会简单的给出解决办法,但我想把重心放在它们的成因上。毕竟市面上教你改变的药方很多,但剖析病因的却很少,如果你事先知道会在哪里跌倒,就能更好的避开这些坑,不是吗?: )&/p&&p&那我们就从“改变”本身说起吧!&/p&&p&&b&一.改变的本质&/b&&/p&&p&前人吐槽过,励志书籍都是一个套路:“改变了心态,就改变了思维,就改变了行动,就改变了人生”&/p&&p&&b&但无论是思维模式还是行为习惯,本质上都是个生理过程&/b&——行为和心理其实是由你大脑里的神经系统决定的,不同的神经元在大脑里的连接形成了各种神经通路,它们的工作方式类似自然界里的河流:人类的惯性是使用已有的神经通路,就如同水总是沿着已有的河道流动,用进废退,使用的越多,河道越宽,不被使用的则慢慢退化。&/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330864dcfc80ccdaa3cd_b.jpg& data-rawwidth=&1476& data-rawheight=&5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7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330864dcfc80ccdaa3cd_r.jpg&&&/figure&&p&神经元的可塑性正是一切改变的基础——大到你掌握一门外语,小到你学会一首新歌,都是在大脑里构建新的神经通路。回想你是怎么学会一首歌的:先把它分成若干小节,一段一段的唱熟之后再把它们串起来,期间发出每个音节时,声带、舌头、口腔肌肉、呼吸系统该如何协调,背后都是神经信号的流动。这就仿佛在修一座大桥,先把一截截的桥段修起来,再将它们合龙,之后我们的神经信号就可以畅通无阻的从这头畅游到那一头,你就能完整的唱出一首歌曲。&/p&&p&建立新的思维和行为习惯跟上述过程没有本质不同,&b&你需要大量的重复训练来保证新的神经元不断生长,直到神经通路足够宽,足够强健&/b&——就像巴甫洛夫训练那只狗一样。人类发达的大脑中,数百亿的神经元交织成密密麻麻的网络,除了出生时自带的各种本能,后天的环境和经历帮助新的神经通路不断形成,让我们得以站在生物链的顶端。&/p&&p&&b&而改变,不仅意味着构建新的神经通路,还意味与过往的惯性做斗争&/b&——这需要你在神经冲动的源头改变它的流向,生生在大脑中辟出一条新的河道。你不仅要时刻清醒自己现在要做什么,还要抵御过往的惯性,稍不留神就会走上老路,这是一场持久的拉锯战,任何改变成功过的人都知道这绝不轻松,稍不留意,就会陷入各种陷阱,导致改变失败。&/p&&br&&p&&b&&u&二.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坑&/u&&/b&&/p&&p&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在“改变”这款大型沙盒生存游戏中,一千个玩家可能只有几种常见的死法。作为资深玩家,我根据自身的经历和观察总结了四种,容我一一道来:&/p&&p&&b&1.长期缺乏成就感&/b&&/p&&p&迫切寻求改变的人,往往长期感觉不到自己的进展,处于成就感匮乏的状态,直接结果就是不断袭来的自我怀疑。造成这种现象的一大原因是他们不擅长将目标具象化,也不擅长将目标分解:&/p&&ul&&li&“我要挣很多钱”,很多是多少?如果你是上班族,对应的月薪目标是多少?如果你是开淘宝的,对应的月销售额应该是多少?&/li&&li&“我要练好英语”,什么程度才算好?你是要用英语进行阅读、写作还是口语交流?你的词汇量要有多少?语法要掌握到什么程度?&/li&&li&“我要练出好身材”,你减到多少斤?打算用多久完成这个目标?为此你每周要做几次运动?每天的饮食应该如何安排?&/li&&/ul&&p&缺乏清晰的、可以达成的目标,意味着在公路上行驶却没有路标,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离终点还有多少公里。有多少人在长期没有进步的情况下还能坚持自己的计划?&/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2f8be4c8b4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2f8be4c8b4_r.jpg&&&/figure&&p&还有一部分人的情况更为糟糕,他们“负债在身”,在做出正向改变的同时,还要为之前的错误买单,知友&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670a6aab34635a37bcfd& data-hash=&670a6aab34635a37bcfd& data-hovercard=&p$b$670a6aab34635a37bcfd&&@陈诺&/a& 对此有过精彩论述:&/p&&blockquote&大学三年都用来玩电脑睡懒觉的人,大四时决定好好念书。打开书本,他面对的不仅仅是这三年懈怠遗留下来的落后,更有对这三年浪费时间的悔恨和自责。不管他自我改造的意愿有多么值得嘉奖,他需要面对的一个事实就是,他必须用旷日持久的努力将前面的空缺补上,才能有新的建树,而且这建树会比周围早就在按部就班努力的人来得晚,来得艰难,甚至来不及。他必须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放弃自己过往的成就感来源(暴饮暴食,电脑游戏,和失败者抱团的无用社交等)来适应新的模式,并且长期得不到新模式给予的回报。而这种对长期决策的执行力和忍耐力,往往又是惯于追求短期回报的人所不擅长的。&/blockquote&&p&长期没有进展,不断的自我怀疑,结果就是过度的压力。&/p&&br&&p&&b&2.压力过度和唾手可得的即时满足感&/b&&/p&&p&压力的来源是多样的:自身的不安现状、校园和职场上的竞争、父母和亲人的期待、买房买车的需求……&b&适度的压力能迫使人们聚精会神,尽快完成任务。而一旦压力过度,带来的往往是拖延和逃避。&/b&&/p&&p&过度的压力下,大脑会释放大量的多巴胺,这是一种神经递质,它会劫持你的注意力,让你迫不及待的想要放松,想要找点乐子。而在这个屏幕泛滥的时代,获得即时满足感的成本前所未有的低廉:玩不够的各色单机、网络游戏;看不完的剧集、电影和视频,以及永远下拉不到尽头的微博和朋友圈……&/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3fa98bdba71de3a8a969c_b.jpg& data-rawwidth=&1050& data-rawheight=&7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3fa98bdba71de3a8a969c_r.jpg&&&/figure&&p&更糟糕的是,大脑中有专门的模块负责给行为做出合理化解释,它会在你放松享乐时为你编造冠冕堂皇的理由:“时间还早呢,我先放松一会儿,马上就开始学习/工作”,“今天都忙了一天了,晚上就放松一会儿吧,明天再干还不是一样”……让你心安理得的继续这一切。&/p&&p&就这样, 我们乐此不疲的搜索再搜索、 刷新再刷新、点击再点击。等你回过神来,只剩下一无所获的空虚和浪费时间的悔恨。&/p&&br&&p&&b&3.顿悟和三分半钟的热血&/b&&/p&&p&关于改变,人们还有一个最大的幻想,就是“一夕顿悟,得道升天”——某些时刻,可能是读了篇精彩的文章,或是聆听了前辈高人的教诲,又或是被身边的人或事触动,我们会顿悟,仿佛参破了束缚自己潜力的症结,获得了无穷的动力,于是定下宏伟的计划,决意改写自己的人生。然而结局往往如乔纳森·海特在《象与骑象人》所写:&/p&&blockquote&如果你的人生曾有过那灵光一闪的片刻,并下定决心改变自己的人生方向,那么你可能会发现,三个月后,你又回到原点。顿悟可以改变人生,但大部分最后都只是镜花水月,只有几天或几星期的热度。&/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d3d446d247abd6f83db4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d3d446d247abd6f83db4_r.jpg&&&/figure&&p&如果你中枪了,别担心,这是大家的通病:人的记忆包含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简单的说,前者好比内存,后者好比硬盘——关机或者重启后,内存里的数据不复存在,而存入硬盘里的才会真正被保存。&b&绝大部分的顿悟都是短时记忆,如果没有长期的行动来强化和巩固,它就不会变成长时记忆留下来,而你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也不会有什么根本改变。&/b&&/p&&p&同时,&b&“下决心”产生的是另一类典型的即时满足感。&/b&我们最容易做出“我要改变”这一决定的时候,往往是处于低谷的时候。发誓改变让人重新拥有放松感和控制感。想象中,改变后的自己越光芒万丈,我们获得的愉悦感越强——既然做出宏大的计划能让自己更爽,为什么还要去定下那些毫不激动人心的小目标呢?&/p&&p&然而当你真的开始行动时,现实会给你当头一棒:想象自己拥有动人的身材很容易,去跑步机上跑个半小时很难;想象拿到 dream school 的 offer 很容易,早起背几百个 GRE 单词很难;想象自己升职加薪很容易,拿出新项目的工作方案很难……&b&改变意味着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这一定会遭受阻力和痛苦,而今天的你和昨天并无本质不同。&/b&大多数人会在这些痛苦前放弃,即使那些克服的人,他们达成的进步在原有的雄心前也显得微不足道,因此目标越宏大的人,越容易在长征的第一步倒下。&/p&&p&而失败会引发对之前决心和计划的怀疑,“明明前几天已经想明白了,为什么还是做不到?”,“我的决心已经很强烈了啊,是不是我这个人不行?”,这样的过程循环几遍,很多人会陷入“习得性无助”,不敢再做计划,甚至连改变的决心都不敢下,四肢一摊倒在地上,任由悲观将自己卷入绝望的漩涡中。&/p&&p&&b&4.“我是不是对自己不够狠?”&/b&&/p&&p&“对自己狠”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定下难以达成的目标,比如一个从不锻炼的人决定从明天开始每天跑步10公里,这是之前已经讨论过的恶性循环开端。&/p&&p&另一种表现是在计划或行为失败后,试图通过严厉的自我批评来教育自己:“你实在是太垃圾了,连这点挑战都完成不了,”、“你真的太懒了,你让自己和大家都失望了”……任何自我谅解的念头都会被视为对自己放松要求,我们普遍觉得内心要有一个严厉的执法者,在自己松懈的时候用无情的痛斥,这样才能抵御人性的懒惰和懦弱。&/p&&p&尽管上述情况是人之常情,但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b&情绪低落下的自我批评会耗尽你最后的意志力,带来压力,甚至导致抑郁。&/b&而你应该记得,此时的压力最容易让人寻求即时刺激,进入“破罐子破摔”的状态——“算了今晚已经这样了,状态又不好,就继续玩一晚上又怎么样呢?”、“计划已经完不成了,今天就放松一下,明天再说吧”……这样的念头一再上演,而明天多半又是重复今天的故事而已。&/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ef04ed2ce68_b.jpg& data-rawwidth=&639& data-rawheight=&4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ef04ed2ce68_r.jpg&&&/figure&&br&&p&上述几种困局总是互为因果,狼狈为奸,坑杀了一批又一批想要自我革命的仁人志士。你问我怎么办?这些坑我一个都没避开,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p&&p&当然,说笑归说笑,有病症就自然有药方。&/p&&br&&p&&b&&u&三.不对症的药方&/u&&/b&&/p&&p&其实上面说的那几个坑,你知道症状、知道病因,解药也就呼之欲出:要学会量化和分解目标,用健康的方式舒缓压力,有心的话自己就能找到不少教你怎么做的干货;至于顿悟、决心,还有如何用自我谅解取代自我批评,我也会推荐相关的书籍和文章。除此之外,我想说两点客观现实,大多数人对它们缺乏足够的认识,接受它们能让你改变的道路少很多波折:&/p&&p&&b&1.懒惰、好逸恶劳是人类的本能&/b&&/p&&p&我不是罗永浩的粉丝,但我尤爱他给自己打鸡血学英语的故事,其中有这么一段自白:&/p&&blockquote&我和所有人一样,都是懒惰的、容易放弃的、坚持不下去的、没有毅力的。所有人都是这样,这个你也不用感到自卑,因为我们从基因上就是被设计成这样的。&/blockquote&&p&心理学的研究证实了这个结论。准确的说,人的自我是分裂的,人类既有先天的动物本能,让你在美味的零食前垂涎欲滴,在漂亮的异性前心跳加速,在好玩的游戏前蠢蠢欲动;人类又有后天进化出的理智模块,让你能够衡量局势,为长期目标放弃眼前的享乐。前者像是大象,后者像是象背上的骑手,只有在大象没有欲望时,骑手才能轻易的控制大象,否则骑手是斗不过大象的。&/p&&p&每个人都有“我明知道该做什么,可身体就是不听使唤”的体会,很多人把原因归咎于自己的懒惰和意志力薄弱,他们没有意识到大象和骑手都是自身的一部分——你没有办法同欲望本身作斗争,也不要因为这些去苛求、痛恨自己,那是我们的本能。聪明的骑手会摸清大象的习性,学会与大象共处,并且驯化它。&/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8ffba2db451beccd5ca9d65_b.jpg& data-rawwidth=&821& data-rawheight=&5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8ffba2db451beccd5ca9d65_r.jpg&&&/figure&&p&&b&2.改变是一个困难的过程&/b&&/p&&p&其实整篇文章都在讲这一点,我只是想再强调一遍:&b&改变无法一蹴而就,有困难就会有痛苦,有过程就会有拉锯和反复,就会有一次次的放弃和重新开始。&/b&如果你能更深刻的体会它,就能用更平和的心态去正视改变途中的沮丧和自我怀疑,你需要的只是平静下来,自我谅解然后重振旗鼓。&/p&&br&&p&&b&&u&后记:关于逆袭的故事&/u&&/b&&/p&&p&人们喜爱故事,尤爱弱者经历重重磨练变成强者的故事。&/p&&p&平凡懵懂、甚至浑浑噩噩的主人公,突然遭遇了人生的重大打击:或家道中落、或爱侣分别、或至亲离世、或生死大劫……在巨大的悲痛或震惊下一夕顿悟,从此三观尽改,洗心革面,迸发出了惊人的斗志和毅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构建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可以笑看过去的起落沉浮。&/p&&p&我不是要吐槽这类故事,我相信它们中很多是真的,能给人激励和希望,让本已绝望的人又有了奋斗下去的动力。&/p&&p&但这类故事流传的太泛滥后,会给人一种错觉:“我之所以不够厉害,是不是因为我遭遇的挫折还不够大,我经历的磨难还不够多?是不是我对自己还不够狠?”&/p&&p&巨大的困境和挫折的确可能令人蜕变,但更多时候是给人毁灭性的打击,让人陷入恶性循环并且无法自拔。而试图对自己狠一些的下场,我们已经探讨过,往往不怎么样。&/p&&p&&b&对于大多数人,合理的改变应该是循序渐进的&/b&,它们也许只是生活中一些毫不起眼的细节:决定早睡早起的你,夜里爬上床掏出手机,犹豫了一会,还是选择了关机并把它扔到了枕底;决定减肥的你,路过甜品店的门口,踯躅片刻,还是一咬牙快步走了过去;决定好好备考的你,坐到桌前打开电脑,纠结再三,还是忍住了点开新剧集的冲动,断开了网络连接,打开了复习的PPT。&/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b5d60af07c24a8ca5f377b25cfb7254b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b5d60af07c24a8ca5f377b25cfb7254b_r.jpg&&&/figure&&p&是的,这些可能不是你想要的那种改变,毕竟它们一点都不轰轰烈烈、一点都不激动人心。但不要小看它们,这些小小的挑战日复一日的出现在你生活的各个瞬间,做到一两次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一次的松懈很可能成为下一次放纵的借口,让你尚未坚固的习惯毁于一旦。而反过来想,如果你连这样的小事都未曾做好过,你又何来的底气去立下惊人的誓言呢?&/p&&p&当然,有抱负和志气总是好的,用高一点的目标和严苛一点的环境来倒逼自己,最大限度的激发自己的潜力,不失为一种改变的手段,结果取决于你对目标有多渴望、行动的方法是否正确、能多大限度排除外界的干扰以及能坚持多久。过犹不及,希望这篇文字能帮你更了解自己,对上面这些做出更合理的判断。&/p&&p&最后,扯点个人感悟,纯属一家之言,没有科学依据,仅供参考 : )&/p&&p&很多人改变的初衷来自于外部的刺激:心仪的对象嫌你条件不好弃你而去,昔日的同窗已经事业有成衣锦还乡,过年回家看到爸妈头上又添几许白发……这些可以作为最初的火种,但并不足以支撑你的整个旅程——也许很久以后,你终于达成目标,但当年的情愫早已淡忘,当初追求的姑娘只能在心中荡起浅浅的涟漪;同窗的事业攀升到了另一个层次,你清楚自己再也追赶不上;而父母从未奢求你大富大贵,他们更在乎你身体是否健康,平时过的是否开心。那个时候,你会不会略带疑惑的问自己:“我这些年做出的改变,是为了向谁证明什么吗?”&/p&&p&我想不是的,改变不是为了炫耀、拿去比较或是向他人证明什么。很多改变,诸如早睡早起不再熬夜、戒烟戒酒开始健康饮食,除了偶然被友人发现时能获得几句嘉许,也并不足以让你走上人生巅峰。那我们为什么还是要做这些事情呢?因为改变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是作用于自身的善举,我们不堪忍受庸碌的自己,不想日复一日的看着同样的风景,我们想知道自己可以爬多高,走多远,想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即使越过山丘,发现无人等候,而山的那边还是无穷无尽的山,我们还是义无反顾的继续攀爬——&b&成为更好的自己,才是改变最大的动力,也是对自己最好的奖励。&/b&&/p&&br&&p&&b&&u&推荐阅读:&/u&&/b&&/p&&ol&&li&关于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还有部分神经可塑性的知识,可以阅读&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feeb752e79f049bec328cd& data-hash=&feeb752e79f049bec328cd& data-hovercard=&p$b$feeb752e79f049bec328cd&&@徐佳鑫&/a& 的回答&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道理都懂,然而执行力差」的现象如此普遍?&/a&&/li&&li&分裂的自我,“骑手”如何与“大象”和谐相处,参见乔纳森·海特的《象与骑象人》 &/li&&li&有关决心、自我批评和谅解的知识,参见 凯利·麦克尼格尔的《自控力》第6章“情绪低落为何会使人屈服于诱惑” &/li&&li&罗永浩的故事:《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src%3D3%26timestamp%3D%26ver%3D1%26signature%3DNt6FOHQzOwJf2eX2dsw9FJs-bUXSa7evcc7ar2VIRSLpSM5wCScfAv3i3vRuAvQzbTuJxGTjwjGcdpA8PpwNKSlWaTh%2A2VRzcyTf13fv3ysSfI4%2ARbf6A2v386I40%2A2nT4Jt--%2ALKDF%2AkzO2aWVksPClQ2iyFBBPiUMi1zhlaDo%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罗永浩:奋斗路上的成功学“鸦片”&/a&》&/li&&/ol&
这个问题,大家都希望回答是可以,而且最好有明确的方法。可惜真相是包括你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基本上做不到,而且抱有短期蜕变的念头,对实现目标往往有百害而无一益。我不是在散播悲观情绪,只要你对认知科学稍有涉猎,就会得出相同的结论。这篇文字,我…
我只说一条,是从家父身上言传身教习得。&br&&br&&b&在无谓的小事上浪费时间&/b&&br&&br&包括但不限于:在网络和现实中与人撕逼,因为别人的一两句话严重影响情绪乃至影响工作学习,负面情绪影响时间过长,对没有意义的感情投入时间,等等。&br&&br&虽然只有这么一条,但真要掰扯起来却要说好多了。&br&家父从小把我当男儿教养,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要在无谓的小事上浪费时间。”从来教育我要做个心胸宽广、眼界大格局高的人,搞得我总是以为我们家有皇位要让我继承。&br&虽然常常被这样教导,但我其实是个脾气不好的人,不仅脾气暴躁,而且经常会犯这个许多年轻人都会犯的错。&br&&br&我年少时特别爱和别人撕逼,网上撕能撕几天几夜,现实中也经常一言不合拍案而起要搞大新闻,当真是天不怕地不怕。&br&后来有一件事直接影响了我。&br&我住校时因为性情顽劣得罪了宿管,经常有事没事被宿管大妈刁难,我又受不得气,经常把事情闹大,导致双方积怨渐深。后来毕业时,我要办理提前离校手续,家父陪同一起。&br&毫无意外地,宿管大妈又开始作妖了,先开始我还勉强忍耐着,后来她的言辞逐渐辱及家父,我直接就准备跳上去动手了。&br&先前家父一直微笑旁观我们的沟通,直到我准备动手时把我拽了出去,门一关自己进去了。我站在窗外全程目睹了“宿管大妈咄咄逼人——家父微笑倾听——宿管大妈怒火渐消——家父三言两语——大妈完全熄火——大妈开始客气——大妈把我请进门给我倒了一杯水”全过程,后来事情很快办完了,大妈还笑着说欢迎我随时回学校玩。&br&&br&转过头家父对我说了一番让我琢磨至今的话:&b&“我之前没说话是想看你如何应对,你选用了你认为处理这件事最正确的方式,先讲道理,讲不通道理就正面怼。后来我的处理方法你看到了,你认为是你能把事情办好还是我能?今天我要是不管你,你可能就要闹到校长那去,直到最后也未必能把事情办好。&/b&&br&&b&你要时刻记住,你和别人打交道都是有目的的,别人优秀,你的目的就是向他学习。这种人呢就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你以后一辈子也未必会和她有什么来往,那么你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她办好手续,事情办妥了,这个人就没什么意义了。你和她打交道的所有目的,就是要让她帮你办事,既然是有目的的,就要有适当的方法。她今天刁难你我当然看出来了,找的种种借口就是为了踩你,长她自己的虚荣心,既然你知道她的目的,让她半分又如何?只要你最终的目的达到了,何必在她身上浪费时间。她一辈子就是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而你还有无限可能,她的时间不宝贵,而你的却非常宝贵。&/b&&br&&b&越是社会底层的人物,气性就越大,一言不合吵架杀人的多了去了。遇到这种人,你让他就好了,不要和这种人计较,越快打发走越好,你的命比他贵。”&/b&&br&家父的言传身教深深震撼了我,我此后很少再与人发生不必要的争执。从前我不理解家父口中的宽容,总觉得是圣母心,后来慢慢品味,这种宽容何尝不是对卑劣人格的不屑一顾,和对自己的保护。&br&结合今年发生的“面店老板街头被砍头案”,我常常不寒而栗,如果家父没有给我上这重要的一课,也许街头被杀的人就是我。&br&&br&由此推及关于撕逼的事,后来也渐渐琢磨出撕逼其实是件没有意义的事。尤其是网上的撕逼,纯属意气之争,完全浪费时间。&br&我喜欢知乎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答主可以自己管理评论区,哪里都有三观不合素质不高的人,我脾气暴,还没练到能被人骂而不动容的地步,但是又不想浪费时间撕逼,所以看不顺眼的评论删掉就好了。&br&有句话说“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我欢迎同好者、高学者给我指出知识性的错误,和我探讨喜爱的领域,却没时间和傻瓜撕逼。&br&&br&由此还可以推出什么是有意义的事,什么是没有意义的事。&br&就撕逼而言,能为你争取到实际利益的撕逼才是有意义的。比如诸葛亮舌辩群雄、辩论比赛、就职竞选等。&br&其余种种为了意气之争、高下之见、三观不合引发的撕逼都是无意义的,这一句,知乎上的很多人都已经犯了错,包括我。&br&就广义而言,凡是你真正热爱的和对你有益的,都是有意义的事。&br&标准一简化,你就会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多少无谓的小事了。&br&&br&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情绪的波动。&br&成大事者必然是沉稳的,他必须要有稳定、坚定的意志和情绪控制力,过于感性的人也许会成功,但不一定能成大事。&br&我知道你们想吐槽我,可是奈何本人从小就是被当成太子培养的啊。&br&&br&你看知乎上有好多“一句话”的问题和答案,什么最让你心酸的一句话,父母最让你心寒的一句话,确实有很多感人的故事,但我始终认为那是片面的,我也不赞同那些特别容易动容的人。&br&所谓坚定的意志和信念,必然是不易被动摇的,今天你能为这句话感动,明天另一件小事也会打动你。你的三观一旦轻易被动摇,反而不容易沿着一条路坚持地走下去。&br&人活在世上,必须要有自己的“道”。别人认为荒谬也好,错误也好,你自己要知道什么是必须要守护的。&br&之所以认为那是片面的,因为人是很复杂的生物,你根本就不能通过一句话或者一个故事了解一个人。&br&&br&一个人,你可以忧悯天下、心怀苍生,你可以关心他人,但你不应该特别容易感动。&br&因为感动是这个世界上最廉价的东西。它既不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更反而会影响自身的情绪。&br&&br&这个要求好像有点高,在我们家的教育体系里,除了时间之外,感情也是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感情应该给有限的人,你在无谓的地方浪费的感情越多,在真正需要的地方用的感情就会越少。&br&家父一生没有深交好友,知己寥寥,但他一生只爱家母一人,对家庭倾注了全部的爱。&br&所以比起感动,我往往是直接捐钱。&br&除了感情是有限资源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情绪是很容易影响人的。太容易被感动,很容易影响正常生活。&br&&br&出色的情绪控制力,是家父对我毕生的要求。&br&“&b&你失恋,可以难过,允许你大哭大闹大醉,今晚过后你要是再流一滴眼泪你就没出息。&/b&&br&&b&你的笑点可以低,因为我们希望你是一个快乐的人,但你的怒点要高,因为愤怒会直接影响你的决策能力。&/b&&br&&b&任何人都会面对失败,你可以受打击,失望难过,但你必须以最快的力气恢复过来,不能永远沉浸在负能量里。”&/b&&br&我这辈子从未见过家父对任何人发怒,从来都是温声轻语。可是他的下属和同事都非常害怕他,开了两年车的司机在我爸面前始终战战兢兢。&br&&br&不要在无谓的小事上浪费时间,还包括感情问题。&br&&br&不仅是指那些无结果的争吵和抱怨,我见过太多一谈恋爱双方情商就直线下降的例子了。真正高质量的恋爱,应该是能带给双方正能量的,棋逢敌手,珠联璧合,减少内耗,一致对外。&br&能过过,不能过分,不要浪费时间,真正的合拍磨合所需的时间是很少的,一旦长期发现过不到一起,那就不是合适的人。&br&&br&这句话更重要的是指那些无意义的感情。&br&没有意义的感情和没有结果的感情是两码事。&br&我向来不赞同谈恋爱就是为了结婚,你谈恋爱,感到快乐和幸福,那么这段感情就是有意义的,你可以投入时间感情,结果如何并不重要。&br&最有意义的感情就是精挑细选,认定一个人,好好爱,有结果最好,没有结果也不后悔。所以在我看来最高效的感情就是玛丽苏文常见的:一生只爱一个人。&br&&br&我说的无谓的小事,是指没有意义的感情。&br&什么属于没有意义的感情?&br&恋爱中常见的“养备胎”“广撒网”“聊骚”,在我看来都是无意义的感情,纯属浪费时间。&br&有生理需求就去解决生理需求,不要投入感情。&br&&br&所以,不要在无谓的小事上浪费时间,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却包含了很多很多深层的意思,这是家父留给我的宝贵财产,也许要用一生去揣度。&br&嗯。。。这么一说,我还真想问问我爸是不是有什么皇位要我继承的。&br&&br&————————关评分割线——————&br&本来一时起意写了这个答案,没想到被大V翻牌了,谢谢大家。&br&当时写的时候就是想到哪写到哪,写的有点长了。因为本来没打算要火一把,是写给自己反思的,大家能耐心看完还是很感谢。我写东西从来不会迎合别人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写得长就有写得长的用意。所以不会再删改了。&br&我有强迫症,喜欢看评论,这两天为这个答案分心了,所以干脆关评。评论区我虽然没回应,但都是认真看过的,有的朋友提出了更有新意的观点,很有趣。&br&最后说一句,谢谢大家。&br&————————最后一割————————&br&千、千赞?吓傻了。&br&才不足取,貌不足凭,只是分享了一点家学而已,何至于千赞?过誉了。&br&感谢。&br&&br&&br&&br&&br&好了装完逼了让我放飞一下自我:&br&老子火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只说一条,是从家父身上言传身教习得。 在无谓的小事上浪费时间 包括但不限于:在网络和现实中与人撕逼,因为别人的一两句话严重影响情绪乃至影响工作学习,负面情绪影响时间过长,对没有意义的感情投入时间,等等。 虽然只有这么一条,但真要掰扯起来却…
两个问题:&b&你完成整合了吗?你是如何成长的。&/b&&br&&br&&b&一、成长之前,需要整合&/b&&br&&br&毕业后,我先后两次考上公务员,从基层来到省直机关,现在在一个相对边缘的厅局。有朋友问,你为啥不再考,你还年轻啊,继续考,考到省委去(有遴选考试的机会)。&br&&br&我说累了,算了,好难的。&br&&br&是吗?是的,但更根本的原因是,我明白,这条路并非我真正热爱和擅长的道路,越把我放在位高权重的地方,我就越痛苦。因为&b&知道自己不适合,也不可能成为&/b&游刃有余的那种人。&br&&br&这几年,几个有过几面之缘的朋友从基层一路奋斗,进入了省级核心部门,回想他们的成长,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b&坚定于自己面前的这条道路&/b&,内心不分裂,于是劲能往一处使。&br&&br&他们有的有背景,有的没有,但都是很有才华的人,直到现在我依然惊叹于他们成长的快速,从一个基层的小科员开始奋斗,克服各种困难,一直走到今天。&br&&br&我看他们的朋友圈,看到他们对自己工作的分享和感悟,我看到了&b&热情、统一和坚持&/b&,这是我所没有的。&br&&br&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是痛苦的,ta的现在和未来之间有一条鸿沟,ta太多的精力、时间和资源要放在填平这条鸿沟之上,但这没有办法。&br&&br&这只是整合中的&b&一个小部分。&/b&&br&&br&有太多的人无法原谅自己的哪怕一点点小的失误,ta的自我没有完成整合,困于内耗。&br&&br&有太多的人无法处理原生家庭和当下自己之间的关系,ta的过去没有完成整合,困于纠缠。&br&&br&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处理,去完成我们内心的整合,家庭关系的整合,职业现在和未来的整合,&b&只有完成了这些整合&/b&,我们才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去用于自我的快速成长。&br&&br&当然,强调整合的作用不是说没有完成整合人就不能成长,在实际上,我们都是在一&b&边整合一边成长&/b&,&b&整合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成长。&/b&&br&&br&&br&&b&二、成长之中,出拳发力、反思总结、耐心等待&/b&&br&&br&一开始哪有什么蓝图和规划,但一定要做事,感觉对了就要做点事情。&b&最没有效率的,是陷入空想和等待,&/b&让时间白白过去。毫无收获。&br&&br&你要&b&自己打出第一拳。&/b&&br&&br&要趁早明白这一点,&b&当你年轻的时候,打乱仗是可以的&/b&,成败都是收获,无非是以经验还是教训的方式存在。当你过了三十岁,这个世界就没有那么宽容了,要珍惜可以打乱仗的时间段。&br&&br&只要你出了拳,就会有结果反馈,这时候就要学会&b&反思和总结&/b&,要想明白成败的原因,成,要有个理由,败也要有个说道。所谓成败不重要,&b&搞明白背后的原因才重要。&/b&这样的事情经历多了,人自然会有长进。&br&&br&然后就是等待,耐心一点,&b&一年小变,三年中变,十年大变。&/b&&br&&br&我老婆有个闺蜜,说起当年对我的印象,并不怎么积极。老婆说给我听,还怕我生气,我说:为什么要生气呢?她说的一点都没错,那个时候的我就是那个样子,唯一的不同,是经过了这么多年,我成长了,变成了更好的人。&br&&br&总结一下。&br&&br&一是要&b&注意整合,&/b&整合的越好,内耗越少,成长的基础越扎实,速度也越快。&br&&br&二是要&b&主动出拳,&/b&做事,反思,总结,等待变化。&br&&br&个人感悟,仅供参考。
两个问题:你完成整合了吗?你是如何成长的。 一、成长之前,需要整合 毕业后,我先后两次考上公务员,从基层来到省直机关,现在在一个相对边缘的厅局。有朋友问,你为啥不再考,你还年轻啊,继续考,考到省委去(有遴选考试的机会)。 我说累了,算了,好…
一份我知道的学历证明,希望你可以知道。&br&&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a4e619ac45b51efb80fc6fbf15eb046f_b.jp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a4e619ac45b51efb80fc6fbf15eb046f_r.jpg&&&/figure&&br&&br&使徒子,清华建筑景观毕业的,哈佛读的研究生。粉丝661万。&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4bfac66c1452_b.jp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4bfac66c1452_r.jpg&&&/figure&&br&&br&&br&小野妹子学吐槽,日本京都大学毕业,粉丝1434万。&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765dfd4dd2dbfa67ff99_b.jp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765dfd4dd2dbfa67ff99_r.jpg&&&/figure&&br&&br&&br&英国报姐几年前在牛津一路博士,粉丝1262万。&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7b856c0bc455d32e73ad51b57a97c29c_b.jp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7b856c0bc455d32e73ad51b57a97c29c_r.jpg&&&/figure&&br&&br&&br&大家喜闻乐见的王尼玛,伦敦政经,伦敦最好的学校,刚毕业就可以收入百万级别的学校。他个人微博粉丝1087万,旗下粉丝几千万。&br&&br&另外据我所知业内的网红公司,也没有说学历低的。&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bd69f9f2a5ed8cdfac132fd_b.jp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bd69f9f2a5ed8cdfac132fd_r.jpg&&&/figure&&br&&br&&br&这家公司粉丝微博覆盖量过亿,微信过半亿,是三名北大研究生创办的。&br&&br&还有一名网红是某省高考理科状元,自己是网红,也一手策划出数名网红出道,在出道前,他是国家的高级工程师,一个国家的电气化项目都由他主持。关系太好就不提了。(对,就是单向的一边热的关系……)&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77f06fafe54cf0bbe5eb5ce792d8d509_b.jp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77f06fafe54cf0bbe5eb5ce792d8d509_r.jpg&&&/figure&&br&&br&还有英国那些事,学历是剑桥。&br&&br&以papi 酱为例,她是中戏研究生,说说网红学历的重要性,你就知道了,一开始看到papi 赚到那么多钱,国内很多人是不服,以为慢慢就过气了,模式老套了。&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800&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fedcf8b2b96c93c8891c72_b.jpg& data-rawwidth=&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fedcf8b2b96c93c8891c72_r.jpg&&&/figure&&br&&br&&br&可是现在人家粉丝2000万,而且内容推陈出新,非但没有过气,还越来越红,最近最热门的转发了37万次,而在微博转发十万的都是大事件了。&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072&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71a30ca23bd482b6e17cca71114dbd64_b.jpg&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71a30ca23bd482b6e17cca71114dbd64_r.jpg&&&/figure&&br&&br&&br&在网红大会上papi也是惊艳全场,是网红大会上的一股清流,你看得见涵养底蕴,也见得着文化素质。&br&&br&所以成为一个网红的必要条件,可以有一条是学历高,学历好,你有独到的获取信息方式,就可以成为kol,学历带给你的是思维能力的科学化训练,是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整合,所以他们能粉丝千万,自成体系,做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人。&br&&br&咪蒙是山东大学中文研究生学历,山大怎么说也是985 211。这大家都知道,我就没必要说了。&br&&br&事实上还有很多很多网红都是高知份子。如果他们说自己高知份子,就和大多数人拉开心理距离了。再去看他们的消息,就不那么舒服了。&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84&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95fab427ef1ec13da845e29cc445762a_b.jpg& data-rawwidth=&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br&&br&就像当你知道憨豆先生罗温·艾金森不是二逼,而是人生赢家,牛津大学毕业,酷爱收藏跑车,能建设项目,做机电一体化工程,随手也是千万英镑的工程。&br&&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439&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9f83ede0f3c2dd89fd656_b.jpg& data-rawwidth=&6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9f83ede0f3c2dd89fd656_r.jpg&&&/figure&&br&&br&&br&你再去看憨豆先生,你还笑的出来么?&br&&br&&br&光心理落差都够人哭好久的了。&br&&br&&br&假装比二逼还二逼,还净赚二逼们的钱,到底谁是二逼。&br&&br&&br&网红们如果说出来自己的学历,大家可能就要大跌眼镜了,你本来只以为那是个营销号而已嘛,没想到全剑桥牛津,东京大学,东京学艺大学,布朗大学,清华,北大,东南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的。你如果知道这些,那以后还怎么看他们的微博,落差是不是太大了?他们多聪明啊,多么懂大众心理,怎么会天天叫嚷自己什么学历的。也只有我会说自己中学奥数,几千人考进去一丢丢,高中最优班,五万个人里考进入270个,大学?_?,不提也罢,都怪我休学两年半还能考上大学,挺不容易了,就别管上的什么了……&br&&br&话说回来&br&&br&难道你以为网红就只是吃吃喝喝玩玩而已么?!!!&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00&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1d98f37af65c75b99a7e34_b.jpg& data-rawwidth=&22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4&&&/figure&&br&&br&下面说说学历低带来的影响吧,学历低的网红,文化程度并不是很好,会被收拢到网红公司,经受盘剥,在赚不到多少钱的同时,还牺牲了发展的可能性,颜老色衰,风头一过,也就过去了。毕竟胸大的那么多,中国不缺小年轻。&br&&br&直播培训公司,发的工资也不过3000块,加提成火了的还会被抽大头,直播是一个封闭的平台,你也赚不到几块钱。&br&&br&网红公司买断你,违反合约价格是300万。_(??`」 ∠)_&br&&br&而且从中抽成百分之45,如果合作三年抽成百分之15。可是三年后,没文化的你,还火么?&br&&br&&br&网红已经过去几茬了,唯有人的质量才是网红长久发展的本质。马克思说,靠身体的回报率能有多少,还是知识有力量。&br&&br&粉丝能上千万的群体里,没有一个不注重对文化,对素质的培养。&br&&br&红了十年的超级网红,和菜头,能红十年也是有原因的。&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746&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585a5dcaf7ef799d394e0a0fbf404fe8_b.jpg&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585a5dcaf7ef799d394e0a0fbf404fe8_r.jpg&&&/figure&&br&&br&&br&读书一万本,凡人眼里已通神。&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438&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286d788e276b068cb66c21da728e9b4c_b.jpg& data-rawwidth=&7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286d788e276b068cb66c21da728e9b4c_r.jpg&&&/figure&&br&&br&&br&陈坤这样粉丝8000万的咖都给他祝生。&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60dd1ce63f405b9ddcb2_b.jp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60dd1ce63f405b9ddcb2_r.jpg&&&/figure&&br&&br&&br&所以我常常在想不管怎么说,有一些网红们(新生代网红)都在很努力的学习,阅读,读专著,他们不读地摊书,不读烂俗小说。虽然写的书挺垃圾的,但都是给你看的,你又不看正经书,人家看的是蛮人文社科的,你又不看。&br&&br&他们读人文社科,积极学习语言,学习绘画,书法,挖空心思社交,拿着快钱给自己真正的内在投资,而不是一掷千金的买包买车,哪怕给人一种为了蝇头小利,削尖脑袋向上挤的功利色彩,他们也是言之有物的,也比绝大多数浑浑噩噩的青年人要用功,也要用心。&br&&br&我所见到的大多数和网红一样年纪的年轻人,他们看直播,打游戏,开黑,下班了玩游戏,每天娱乐活动都是玩游戏,要么就是跟着女同学腻歪一会儿就睡了,我真的看不出这会有什么未来。&br&&br&所以才会那么穷,难道不是应该的么?&br&&br&而一些网红,我所了解的有意发展的高学历网红群体,他们一个月收入三万到百万,看过一小姑娘一月怒赚60万。也看过自己,一顿饭怒加俩鸡蛋,就开心的不得了。&br&&br&他们善于用知识文化,经营包装自己,几个月时间就粉丝百万,不带我玩了。&br&&br&收入高,我想也是应得的,毕竟那么付出,那么努力,啃的是你不愿意读,字太小嫌累的书,一有钱了就投资自己。跟你们这些一心想发财,想成为网红,是为了买车买包的准妖艳贱货一点都不一样。&br&&br&而我粉丝四万,读书之余天天睡觉遛狗,又不善交际,_(??`」 ∠)_不说我了,大家对我没兴趣,尽管我只是一名长得帅,还没文化的低级网黄。&br&&br&我有一个健身教练朋友,粉丝30万,是个网红,一直健身,身材一级棒,胸大屁股翘,但不走文化路线的那种,也应该没什么文化,书香门第里的叛逆小女孩一个。(别告诉她)&br&&br&她一直告诉我,彼得哎,你说怎么办呢,我的粉丝素质怎么这么差呢!!!!都是些什么人啊!!!天天造谣我,说话出口成脏。&br&&br&&br&有一天她告诉我,让我帮她写个文章,辟谣给骂回去,她说粉丝造谣太厉害了,已经危及到她的生活了,所以不想当网红了,因为全都在骂她,自己已经被人扭曲的不成模样了。&br&&br&&br&她只想提高粉丝质量,想想这群低质量的粉丝就烦。&br&&br&如果你成了网红,粉丝群体质量很低,天天骂你,你成了全民公敌,被人人肉信息,被变态攻破邮箱,盗取邮件,伤害到父母,亲人,朋友。&br&&br&你乐意么?&br&&br&你不乐意。&br&&br&但你想快速成为网红?&br&&br&是啊,我想成为网红。&br&&br&那你的粉丝群体只能是原始低级粉。&br&&br&为什么?&br&&br&你看你那素质。&br&&br&我素质怎么了?&br&&br&挺好,胸大屁股翘,容易招黑。&br&&br&所以还是慢慢来吧,&br&&br&要不要今年先拿奖学金,&br&再考上理想研究生,&br&毕竟这个更简单一些,&br&也更容易实现。&br&&br&中国有句古训叫,德不配位,必受其殃。&br&&br&&br&意思就是&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24&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0ff3ca55be5a724a1bd9fd_b.jpg& data-rawwidth=&5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0ff3ca55be5a724a1bd9fd_r.jpg&&&/figure&&br&&br&&br&是啊,你有本事抢男人,那你有本事开门吗?&br&&br&你能成网红,你能在舆论中安全生存吗?你拿什么去保护自己,规划自己,不被人卖,不被人利用当玩偶?&br&&br&成为网红很简单,走远是需要你长久的科学训练,学术的思维能力,作为依托,构建你人生真正的道路了。只有好好培养自己,构建思维体系,你才能够在失败与学习之中,屹立不倒。你才可以笑傲江湖。&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580&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cbaad2dc4_b.jpg& data-rawwidth=&39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1&&&/figure&&br&&br&好好努力学习吧,可以胡思乱想,但要热爱学习,毕竟这才是可持续发展,各行各业通杀的真本事呢~&br&&br&关注熊彼得公众号:&br&一如少年熊彼得&br&&br&了解更多知识
一份我知道的学历证明,希望你可以知道。 使徒子,清华建筑景观毕业的,哈佛读的研究生。粉丝661万。 小野妹子学吐槽,日本京都大学毕业,粉丝1434万。 英国报姐几年前在牛津一路博士,粉丝1262万。 大家喜闻乐见的王尼玛,伦敦政经,伦敦最好的学校,刚毕…
你“出身”不好,刚注册知乎的时候,许多大V的粉丝已经上万,随便抖个机灵的评论数都比你辛辛苦苦写的一百个答案加起来的赞多,没办法,谁让你的起点比人家低了一大截儿呢。此时此刻,我敲击键盘的时候,前面已经有了834个答案,我知道写出来就会被折叠,可是我依然在写。&br&&br&前人的答案有多少,评论多少,赞同多少,是否精彩,都与我无关。现在,我所敲打和倾注其中的,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美风格客厅效果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