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是悲剧90后最不容易的一代人人,重视文化分精神压力大强制教育,都是给他脑袋力装别人思想,脑残了,咋办呢

“90后”是最蠢的一代人? - 长江商报官方网站
长江商报新闻热线:027-
当前位置: > “90后”是最蠢的一代人?
“90后”是最蠢的一代人?
长江商报消息 仿佛一夜之间,“90后”成为了人们表达立场、宣泄情绪的一个名词。美国学者鲍尔莱恩《最愚蠢的一代》一书的标签被粘贴在了二三十岁人群的集体身份上。在更传统的上一辈人看来,这些伴随着数码产品和互联网技术度过了青春期和成年的后生,是一群既无创造力,也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垮掉一代”;另一种态度与此截然相反, 90是一个具有褒义的代际划分,它象征着活力、冲劲、创新能力和变革未来的愿望。在北京,那些数不清的创业训练营里, 90后的创客们正在努力把自己从外形到内在装扮得像上个世纪末叶的硅谷创业者,尽管,他们在那时候大多还未出生。
两种噪声的碰撞、融汇,让公众视野中的90后形象变得模糊而陌生,但也因这种交融而产生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异响。在百度词条中搜索“90后”,你会得到大量的负面垃圾信息。这个具有复杂面向的群体,不仅决定着未来二三十年这个社会的走向、GDP和创新能力,未来的社会规则、流行语汇、消费习惯都是由这些人来定义的。当公众视野中的90后普遍被认为具有“没心没肺”的“脑残”共性时,既然爹不疼娘不爱,不如与小伙伴一同玩耍。那种深刻的裂痕和代沟是此前任何一代人都从未经历过的。
于是,今天已经初步获得了话语权,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自由的90后们常说:这是一个商业的时代,人人都在坐台,等待翻牌。是的,对于那种老调重弹的所谓批评,回应的最佳方法就是不以为然。
有趣的是,这种不以为然、没心没肺的态度,在他们身上表现为了一种独特的创造力。就像一个流行的小学语文填空题。他▁▁牺牲××,▁▁出卖××,60后填“宁可,也不”,70后填“害怕,所以”,80后填“与其,不如”,90后填“即使,也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代沟,也是一种源自没心没肺的创造力。
这似乎是一个思想早早与国际接轨的人群。格拉德威尔在《引爆点》一书中特别强调了出生的时代对于人的发展会起到决定性影响。比如比尔盖茨、乔布斯等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出生的时期让他们在最富创造力的年轻岁月刚好赶上了PC电脑技术勃兴的时代。如果我们也从出生代际的角度观察90后,会发现这些在今天陷入对往昔的集体回忆,貌似已经有些“老去”的一代人,其实正处于创造力的勃发时期。
我们不难回忆起二十多年前流行的大白兔、酸三色、小龙人、圣斗士、红白机、跳皮筋、画手表、打口带、兴趣小组、李雷和韩梅梅、皮皮鲁和鲁西西……这些能构成90后生命记忆的一部分吗?但实际上,他们的青少年生活远远比这丰富。赶上了80年代末文化热的余波,内陆各大电台对日本、欧美动漫的大拨引进,以及使得这一群体的文化自童年开始就呈现出异常多彩、多元的形态。这让他们其实并不“愚蠢”,相反,一个多元的文化土壤,对于培养出创意产业的“大脑”来说,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一份行业报告说得再明确不过,当今中国的创意文化产业中,80%以上的从业者为90后,尤其是在动漫、游戏产业,那种自幼年而来的文化脐带,伴随至今。例如,对于ACG文化和二次元,70后以前的人们完全无法理解,80后也未必尽然能懂。但深受动漫、网络熏陶的90后,理解起来毫无困难,并且迅速与之融为一体,在外界一片“脑残”的骂声中,践行着自己独特的创造力。
90后是这个国家最先体会到消费文化魅力的一代人,这让他们很难在商品市场中表现“淡定”。中国的改革开放虽说自1978年就开始,但实际上那个年份只是名义上的象征。1980年代的市场改革一直是走走停停。中国真正拥抱商品经济,接纳消费文化,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外国的品牌涌进入中国,电视广告的泛滥,都是在这个时期来到中国的。这个时候,90后们都处于懵懂少年的状态,他们不可能是财富的创造者,但亲眼目睹商品极大丰盛的他们却充当了很好的消费者。
当然,为被消费主义“洗脑”过的90后买单的人主要是他们的父辈,我是指60后们。而当90后今天不得不独自承担经济压力,面对社会之时,消费主义的蔚然流行只能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当今天iphone6被调侃为“肾6”,人们经常拿商品消费开涮的时候,我们似乎没有注意到这种看似不经意调侃的语句,传达出消费主义在今天深入身心的状况——即使卖肾,也要得到心爱的iPhone6,至于原因呢?答案很可能令人错愕:根本没什么原因,只是因为它流行。这就足够了。
总之,发生在90后身上的一切似乎印证着日本社会学者三浦展在《第四消费时代》当中所说的:物品的价值在这个时代降低了,重要的在于,我们到底需要什么,“存在的时代关键词就是‘适合自我’”。在一个充满了创意与遐想的“小时代”,在流行与个性、升腾与沉沦之间,这个横跨近10年时间长度的人群,正在为这个时代提供了前所未有多元的、需要仔细分辨的声音,以及噪声背后那令人期待的可能性。他们并非最蠢的一代人,而是这个国家最具有不确定性的一代人。
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政治经济史研究者,专栏作家。著有《致穷:1720年南海金融泡沫》《英国议会往事》等书90后“脑残”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90后“脑残”是什么意思?
我有更好的答案
很白痴,很幼稚的人.   对动漫迷中乱评论很傻.很天真的人形容   对动漫的剧情以及人物,台词设计感到无法接受的形容  
才开始在网络上兴起时是指部分80.90后的非主流人士。   有当火星人意图的人称呼   对与大众观念,思想,想法,行为做对、相反的人的称呼   是“非主流、杀马特”的统称 。
have nothing left in right brain have nothing right in left brain顺便说一下,脑残只是少数。大部分还是很有智慧地,哈哈
脑残是还没发育好,不过神马都是浮云,长江后浪推前浪!80后就是这么过来的!
有个说法,听过没?好像是,70后颓废、80后垮掉、90后脑残。  早看不惯他们了!就该诅咒一下,越恶毒越好!可惜啊,都不灵验。比如,70后颓废,骂他们用身体写作,道德沦丧,毫无廉耻,只有兽欲。结果呢,如今70后挑起了大梁,也没坏到哪儿去!天没塌,地没陷,山没崩,海没枯,地球照样转。还是那个“和谐社会”。如果平稳过度2012,他们拯救了全人类!  70后,没有杀人放火炸地球,让大家很失望。  没关系,接着骂80后。  这回骂得更凶。看看电视,听听广播,翻翻报纸,全天下的坏事都让80后干尽了。他们垮掉,没责任感,开车撞人,简直是妖魔。80后罪孽太深重,连上天都看不下去,来了个地震。这时,需要热血青年,需要有担当的人。别人都老了,指望不上,只能指望80后。忽然发现,80后也不全是贪生怕死之辈,竟然还有英雄。  奇怪,怎么没坏透呢?对不起,80后,又一次让您失望了。  动不动骂瘫一代人。这种做法并不新鲜。美国有垮掉的一代,被人骂得狗血淋头,杀干净了都不解恨。后来呢,这些资本主义颓废青年,照样引领了全球。我们这边也有,上山下乡、红卫兵,看着全是营养不良的疯子。可如今,他们坐在最上层,把握着全国的走向。  事不过三。现在你又要骂90后。这回,我还真就不信了。你不能老是喊,狼来了,狼来了!换个新鲜的说法,行么?   这不,最近有兄弟在喊,90后脑残!靠,我说,我可不想站错了队,人家是未来的主子,讨好来不及呢,太子殿下啊。兄弟急了,说,这回真的很残。有视频、帖子、还有新闻报道和经典案例,凿凿有据,千真万确,都充分证明了以下事实:90后无聊透顶,荒淫无度,脑子缺氧,不懂历史,没有常识,哈韩哈日哈欧美,看动漫,听外语歌,把无知当个性,宅得发毛,蠢得吓人,还不爱国……  我们很奇怪,为什么非要骂后人?因为“一代不如一代”,所以必须2012?好吧,闲着也是闲着。来说说,我眼里的90后。      眼见为实。  前不久,去K歌,在上海歌城。我们隔壁就有一帮90后。少男少女,在里面鬼哭狼嚎。这没什么,我们也在嚎。我不敢太用情,唱着唱着,没准把什么招来。不是提倡禁烟吗?我老是出门,靠在门口吸几口。于是,我有机会偷窥了一把90后。  先说长相吧。  我要说,90后给国人争气了,终于不那么难看了,普遍比上几代人好看多了。男的高,女的靓,都细皮嫩肉,还会打扮,看着招人喜欢。营养充足,抽枝充分,舒舒展展,头发里有水分。看到他们我才知道,原来男的也有发型,还各异。看样子,在鬓角上下足了功夫,整齐而质感,非常注重细节。浓眉大眼,雪白牙,眼神冲动又无知,活着就像在演偶像剧。女孩更不用说了,嫩出水来。“妹妹十八一朵花!”如果不是他们人多势众,我想扑上去,挨个抱一下,亲一口。  可能是为了让我看得更真切。他们喝着啤酒,一时兴起,脱了。女的?不不,当然是男的,那有那么便宜的事儿。这些男孩子都瘦,是年轻人那种健康的瘦,下巴没毛,身上却有肌肉,没少运动,肱二头肌鼓着。  再后来,他们哭了。我一愣,怎么回事,好好的干吗哭?我又不好进去问,只是看着他们哭。女孩抱住男孩的头,长发如瀑布,倾泻在他脸上。男的显然很激动,还在抓酒喝,唱歌,流泪、说知心话。似乎有个小子,瞪了我一眼,好像是鄙视。我不敢再偷窥,赶紧回到70、80包房。  他们的歌,听了几耳朵。唱的无非是那些港台歌,自以为很时尚很浪漫的那种。偶尔几首英文日文歌,我听不懂。我属于那种听什么都来气的人,听多了,也就习惯了。我要爱惜自己,不能把自己气出病来。  总之,我觉得他们好看、年轻。有年轻人的优点和缺点,有年轻人的身体和感情,有年轻人的活力和迷茫。你说他们脑残?算我瞎了狗眼,愣没看出来!     你又说,人不可貌相。别光看外表,要看思想!   思想,长什么样?多高?多大?怎么看?我长这么大,还真没见过思想。仔细一打听,原来是他们的文章,据说很蠢。   如果没猜错,我豆友里面就有几个90后,非常活跃,整天不高兴。他们给我的总体印象是,随地大小便。从不掩饰喜怒哀乐,很自然地,几乎天生地,把网络当尿布用。说心里话,我很羡慕他们。上蹿下跳,撒欢嬉闹,像长在网上的猴子,还野生的。  我们这些80后,还是放不开。有话不急着说,写东西先憋着,酝酿一下,肚子涨涨的,总觉得这样拉出来才有分量。到底是心虚。你看人家90后,生下来就理解了文学的真谛,口无遮拦,充分发泄,肠子都拉干净了。痛快!  有个小姑娘,好像还在读书吧,语言天赋十分了得。完全即兴(急性)写作。写的全是短句,长短如子弹,妙语频频射出。自从加她为好友,搞得我不太敢往电脑前面凑,生怕被她射的浑身窟窿。短了短了,她广播道,男友太他妈短了!  下面随便抄几句,就今天说的,版权归她所有。    “看身材,这才叫身材好,没腰没胯没胸没屁股的瘦逼再不要脸的说自己身材好拉出去毙了。”  “竟然义务劳动的时候,在学校的树林里清扫到好多只安全套啊!这是什么情况啊混蛋们!”  “现在才发觉我的头像很不雅观,所以小清新千万别关注我,免得对世界悲伤绝望。其实我同你们一样清新,这只是一种外在形式,我也是个好人。”  ……    很多很多,全是广播式的。她耐着性子写的日记,也会不超过几百字。必须承认,很多都是口语的经典。我就拿她当榜样,正努力学习如何使用口语。她要是出文集,我第一个冲去买,肯定是毛主席语录式的。不过,人家不稀罕老文人的酸套路,非要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他们往往是这样:随便挑个话题,然后一拥而上上,叽叽喳喳,麻雀乌鸦开大会,各抒己见,拍砖、骂娘、打酱油、假装崇拜。看着就热闹,有民主的雏形。最后,有人冲出来,浓重的湖南口音,大喊一声“人民万岁!”然后散去,蹦迪结束,狂欢到此为止,洗洗睡睡,该干嘛干嘛。明天老娘还要考试呢!  这多好!不到二十岁,就有机会上网发言,好玩,随性,瞎说,都是好样的。谁没个年轻的时候?就应该让年轻人发言。像我们这样,被人洗了脑,满脑子狭隘的民族主义,满脑子扭曲的常识,满脑子主流价值观,还自以为是,觉得懂事、正确。扪心自问,咱真有资格教训别人?即便是说傻话,也应该有说傻话的权利。    再说了,你凭什么说人家是傻话,你怀里揣着的就是真理?Are you sure?   我们有个操蛋传统,推崇“成熟”。说一个人成熟稳重,是夸人。你看果子,什么是熟?肉体烂了才叫熟。从小到大,不鼓励独立个性,不鼓励说真话,总是要把人框起来,做成一个模子。你看看,全成了一副猥琐的熊样——他们说这叫成熟。   别吹,咱们从没有像样的青年文化。一说文化,都有尸臭味。我快三十了,大约知道成人是怎么弄的。欺骗成了常态。常不禁感叹,原来真相是这个样子,原来你们是这样弄的,原来你们说一套做一套,还在笑,还在装。当我们把握不住现实,就开始把握自己;当我们完全堕落,会浑然不知;当我们屈从体制,就开始依赖体制。人生就是这么不美好,自己不干净,别人也不干净。这样心里有了底,干什么缺德事儿都没负担,可以一往无前了。认贼作父的我们,怎么还好意思骂别人?  当你骂别人的时候,别忘了当年是怎么挨骂的。70后80后,逐渐步入正轨,并入体制。熟了,流干了青年血,正在枯死,没能搞出像样的东西。希望寄托在90后00后身上。依我看,他们还不够猛,不够残。尽情挥霍吧,这正是你们的青春!    骂人的,肯定是些老家伙。牙酸口臭的人,都爱吐痰。很明显嘛,自己乳房下垂,看人家乳头粉嫩,忍不住啐一口,骂声,你个臭婊子!可,打归打,骂归骂,又有什么用呢。后浪推前浪,真要怪,就怪你年轻的时候没折腾!  从今天起,咱能不能老实点?不对年轻人指手画脚,让他们自由生长。你别老了老了,还招人嫌。历史证明,那些所谓导师,没一个有好下场。行了,兄弟。你不必为古人担忧,你也不必为后人猴急。该来的,自然会来;该走的,它自然会走。别老觉得头顶的天空是你一个人顶着。千万别高看自己,你能管好自己,就是对人类有贡献。  孔哥说,逝者如斯夫!该白发的白发,该红颜的红颜;该入土的入土,该出生的出生。一代人灭掉一代人,痛痛快快的去吧!春草在腐朽上新生,叶子总在落疤上生长。你还别不服,赖着不走,指着东方一通骂,太阳还是照常升起!
就是做事不合规律,有时候也表示有点傻傻的,还有就是总做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事...
脑残就是说你脑子有毛病,残废了。ok?
参考资料: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70、80、90后都在烦恼啥?扎心,很多人看完都中了枪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70、80、90后都在烦恼啥?扎心,很多人看完都中了枪》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70、80、90后都在烦恼啥?扎心,很多人看完都中了枪》 精选一结婚?谈恋爱?涨工资?生二孩?70后、80后、90后,各有各的烦恼。据说很多人看完都中枪了!对于70后们来说40岁的生活早已成熟稳定他们的烦恼似乎是这样的↓↓想让家里多个小成员却已赶不上二胎的“末班车”想抱个孙子孙女吧自己的儿女们还没结婚想退休在家颐养天年吧还差了20岁被小年轻们一口一个“您”叫着真心有点不服老想进年轻人的世界吧发现根本没有共同语言其实年轻时的梦想一直在心里但是追梦代价太大,赌不起想找人说理想话当年却发现根本没人愿意听。。。新的年纪,新的惆怅30岁左右的80后们在烦恼这些↓↓结婚吧,太晚了不结吧,天天被吐槽“剩男剩女”想把事业当爱人又没那么大冲劲儿养个孩子吧又觉得自己还没玩够想趁年轻生个二胎吧家里老大还哭哭闹闹不同意想买个房吧每月的钱比工资都多被叫哥哥姐姐吧都会老脸一红但真有人叫你叔叔阿姨却会气得直爆青筋其实70、80后的烦恼也不是没道理,掐指一算,现在最大的90后都已经27岁了,这个尴尬的年纪也有自己的迷茫↓↓爸妈说再不结婚就老了可你还觉得自己是个宝宝小孩子都过了早恋的年纪自己却连初恋都没谈时间都去哪儿了刚按下开机键就要干正事儿了到了一个要压岁钱不好意思拒绝压岁钱又心如刀割的年纪不出门吧,在家太闲可是出门吧,兜里没钱和80后一比自己也勉强算块小鲜肉但和00后一比觉得自己快要过保质期了70、80、90后放在一起比,会是这样↓↓网名叫什么?70后:云淡风轻、似水年华、看海的人,或者就是真实姓名。。。80后:街角卖回忆、孤独的流浪者、人生若只如初见。。。90后:╭⌒牵你的手去看海、 じ☆ve遺ご莣、 咖啡の牜奶、℡相依靠。。。见面聊什么?朋友圈晒什么?挣钱了咋花?对结婚怎么看?聚会、夜生活怎么过?穿衣啥风格?体型什么样?。。。大家对号入座,看看有没有中枪? 阳光下的门槛低--100元起投收益高--年化9%-11%风险小--三重安全保障官网链接:http://rtbtz.com/客服热线:400-073-5818《70、80、90后都在烦恼啥?扎心,很多人看完都中了枪》 精选二“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有花”但时间凶残的告诉我们,成长是不可逆转的,你必须足够强大,才有光明的未来。作者:肥肥猫
来源:肥肥猫的小酒馆(微信号:zhihufeifeimao) 在我18岁的那年,高三。我的同桌是一个复读了两次的男生。自然地,他年龄要比我们大两岁。 我到现在还记得在他过20岁生日那天,坐在我俩前排的一个漂亮女孩,突然转头和他说,X哥,你从今天起就是奔三的人了。周围同学愣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并哄笑起来,搞得这位20岁的寿星非常不好意思,只得自嘲了一番解围。在18岁的时候,30岁是一个多么遥远的数字,遥远到可以拿来开玩笑。30岁的人在那时的我们眼里早已历经沧桑,是不折不扣的中年。 而当日历翻到2017年尾的时候,30岁已经从一个遥远的路标,变成了快要逝去的东西。 “中年”这个词对于我们,似乎已经不是一个矫情的用词。而是确确实实的,即将到来的现状了,这怎能不让80后们惊慌。今天又是一年秋分了,秋分之后就是寒露。等深秋一过,便可以数着日子期待新年了。2017年的年味好像还没散去,过年时候和父母的对话还言犹在耳,这一年居然又要翻篇了。 这是怎么了?时间像发疯似地飞跑。2007年似乎并不遥远,然而十年后的2017都要走完了。等下一个新年到来的时候,1980年出生的人就要38岁了,这已经不是奔四了,这都可以称之为“小四十了”。而80后中间最小的89年生人,也即将迈入30而立。往下再看,90后熙熙攘攘。当许多人还觉得自己是孩子,感觉校园生活还似乎犹在眼前,还喜欢用着“男生”、“女生”来形容自己的时候,40岁已然默默站在不远处。 当年被称之为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小小主人翁,现在逐渐成为主人“翁”。而我们中的许多人,也已经准备好了把自己switch到中年模式,即将开始一生中最劳累,背负最多责任的阶段。当然,面对这种改变,我们的内心是抗拒的。 但每当我们看到00后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大放异彩,当我们发现各种新的商品、电影、各种电子设备的目标客户群都是针对比我们更年轻的人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被迫接受这样的事实——我们不再年轻了,至少,不再那么年轻了。这种不年轻不仅仅反映在心态上,也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在脸上,皮肤上,头发上。许多85前的人,如果压力很大,现在基本上就是中年脸,中年皮肤了。甚至有些人连头发也已经开始花白,日益稀少。 相比起皮囊,身体内部的变化更是让人难过。许多85前的男人,这几年突然发现自己不能“秒硬”了,而这在10年前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10年前我们意气风发,荷尔蒙爆棚,唯一要担心的只有怎样才能在不合时宜的场合避免升国旗——而现在我们的心血管和激素水平都在变化,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不再是那个20岁的大男孩了。80后的中年危机,来的要比往常要早一点。 Mid-life crisis这回事,在美国通常是40岁以后才会有的,典型的就是美国丽人里的那个爱上女儿同学的爸爸。他们通常有一点小钱,有一点小事业,儿女也开始进入叛逆期,另一半又开始和自己各种不对付。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更大欲望实现不了,小愿望又随时能满足的无病呻吟。美国人从普遍小没有遇到什么大的苦难和挫折,到了中年折腾这么一出,有相当多的“吃饱了撑得慌”的成分。 而中国80后这场早来的中年危机,却完全不同。他们的“危机”比起美国人,更像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危机。网络上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虽然是调侃,却又道尽80后这一代人的“生不逢时”和“抗拒无力”—— 当我们读小学时,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读大学时,读小学不要钱;当我们还没工作时,工作是分配的,当我们可以工作时,挤破头才勉强找到一份工作;当我们不能挣钱时,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时,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当我们没有进入股市时,傻瓜都在挣钱,当我们兴冲冲闯进去时,才发现自己变成了傻瓜;当我们不到结婚年纪时,骑单车就能娶媳妇,当我们到了结婚年纪时,没有汽车洋房娶不了媳妇;当我们没找工作时,小学生都可以当领导,当我们开始找工作时,大学生也只能扫厕所。 尽管80后的父辈生在中国阶层变动最剧烈的时候,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把握住了时代的机遇。而大部分人多是按部就班,在单位拿着一份死工资,积蓄不多,等醒悟过来,想投入经商大潮中来时,精力体力已经不济,注定无法给予孩子一定的物质基础。 80后这代人的父母,整整一代人都活得都非常相似,他们有许多相同的生活习惯——比如什么都不舍得扔掉,会一直留着那种画着凤凰的被子,老式的咖啡伴侣玻璃罐。他们是绝对不会接受什么断舍离的,无论是几年没用的棉花铺盖,还是厨房里早已过时的电器,都会用布包好,把可以利用的缝隙塞得满满的。家家如此。 我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穷怕了。这真让人心酸。80后的父母其实是中国最苦的一代,前半生往往普遍非常艰辛——大学想考没得考,读点书也全是洗脑。让你下乡就下乡,让你回来就回来,让你下岗就下岗,这让他们的心理和思维模式出现了集体性的一些问题,这代人和现在信息社会完全脱节的,这直接导致了许多80后输在了起跑线上。 他们受到眼界的局限,并不真正了解社会运行的真实规则,只能对自己唯一的孩子施以重压。他们在置业上的短视,直接造成了今天许多80后的人生悲剧。更让人难过的是,他们把“寒门出贵子”当作常态,直到现在还相信“个人奋斗能改变阶层”。但其实如今城堡的吊桥已经升起,游戏规则完全变了。如今资本已经控制了一切,是资本选择了社会的发展方向而不是社会发展方向选择了资本。这一切,完全颠覆了80后父母的观念,也让80后从小受到的教育和价值观被现实严重地挑战。 80后从小受的教育,是努力吃苦会有回报,可是这个概念却让大量的人在踏入社会后被疯狂打脸。自己多年的辛苦仿佛毫无用处,面对莫名其妙暴富的新贵们宛如笑话。吃苦真的会有等价的回报吗? 现在是玩脑洞和洞察力的年代了,吃苦和回报挂钩,是体力劳动时代的思维。速度+资本+正确的方向才能把对手打得满地找牙, 80后在这一点上的反应,比起90后是慢了一拍的,只有少部分幸运的人搭上了资源。80后没有了机会丰沛的大环境,但生活中的困难却都很具体。首先迎面而来的就是房子这个事情。 80后说实话买房比90后还是稍微容易一些,也仅仅只是稍微而已。但就这,也成了某些人苛责80后的罪证——“那个年代你都没买房,可见是你自己的努力和视野问题!” 这真的能怪80后?买房的问题上 其实老百姓都是后知后觉的,一般都是等到结婚了才想到买房,特别是房价还没起步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预见到呢?何况80后现在还没买房的人,哪个没有过买房的计划和打算?没有工作时想着按照现在的房价,攒够3年钱差不多够首付了,3年到了再一看房价,又要再工作4年才能凑够首付,4年又过去了一看,又要5年才能首付了,这种感觉你懂? 80后,有没有赶在2009年前买到房是分水岭。房产核心是那3-。2009年,半年多就是1倍涨幅,也就是1块买3块的房子,半年后变6块。 什么叫错过,错过的意思是你有钱,但是你没买房。 赶上90年代外企在华扩张的期的70后,在HP那样的跨国公司,当时做5年就是一套房。现在做5年,一个马桶间都没有。所以,多体谅体谅80后吧,他们要买房,凭相同的能力绝壁比70后难好几个档次。请不要轻描淡写他们的压力——火车在站台上开动了追追还可能上去,出了站那是越追越远了。工作几年小有积蓄,碰上房价飞涨,上了车的人暗自庆幸,没上车的人的首付越来越遥遥无期;80后这一代人儿时的所见所感和90后完全不同,尤其在婚嫁观这方面,90后因为互联网带来的过度丰富的交友渠道而对恋爱婚姻阈值太高,80后因为过过“苦日子”,因此对婚姻有一些浪漫主义幻想。老一辈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导致男性和女性认知失衡,80后的适婚男性,仍然想找传统意义上的贤惠妻子,而80后女性也因为经济实力的提升而掌握了更多话语权,想要争取更多女性权益。这些观念的相对,导致了80后成身。80后这批人,不肯屈就于无爱情的婚姻,受到父母催婚与年龄渐增的双重夹击,有人选择妥协,有人选择将就,也有人依旧顽强抵抗。 每每看着同龄已婚一族过着有妻有儿有女的天伦生活,心中可能也有羡慕,在与年轻群体混迹职场或交际中,也逃脱不了被开玩笑的命运,总以“单身狗”自嘲的八零一代似乎总在自得其乐,实则有着许多的无奈与迷茫,生活的期待终被现实所打压。 顺利结婚了就会好吗? 结婚后,往往要面对两个人面对四个老人的养老与一个孩子的照顾问题。在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困窘情况下,80后举步维艰,有口难言。 比起父母那个年代里,兄弟姐妹均匀式的赡养形态,80后被“一肩挑”的任务压垮了脊梁。独生子女已经被证明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次失败实验品,养老困境就是这次实验失败带来的副产品。 4-2-2的家庭结构,日渐高涨的护工费用,国内公共养老院的恶劣环境,都指向唯一的可能----80后夫妻的生活质量不可避免地被拉到极低处。而职场上的压力也丝毫不会少。 其实中国这几十年来的好机会真的不少,但恰恰都和80后完美错过,能赶上的并不多:80年代的服贸大创业,随便开个乡镇厂子就能赚到第,可惜80后那时还都是小屁孩; 90-2000年代,涌入中国。各个行业开始飞速发展,许多传统行业的大佬都是那时候卡位的,可惜80后此时还在上学。 等到第三波飞速发展,中国加入世贸以后的年,房价突飞猛进,互联网崛起。80后刚刚迈出校门,只有靠给人打工赚取一点结婚的本钱,根本没有资本参与游戏。 等到2010年以后互联网行业喷发,大部分买了房的80后都在考虑怎么供房,怎么守住自己的稳定收入,导致一代人缺乏创业干劲,到今天已经被90后在许多风口后来居上,甩开十八丈远。随着一批批90后年轻人逐渐地走入社会,或创业,或入职场,年轻一代的新人们有着80后所不具备的优势: 他们成长于中国经济腾飞时期,生长在更发达和富裕的互联网时代。 90后有着特立独行、我行我素的自信,有着符发展的奇思妙想和强大的适应能力,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之80后更强。他们有着时代与年龄的优势,可以拼得毫无顾忌,而且父母尚且年轻,没有赡养压力。 而80后的大部分则会继续在现实生活中负重前行。这并不是能力问题,更多的是机遇问题。比如九十年代初的国企改革和引进外资,把社会阶层重新整理了一遍,使得许多人得以上位。这种上位,从来和什么能力不能力的没有多少关系。70后特别是75前,工作五到十年后基本能上位,因为机遇太多,竞争者的数量却和现在没得比。现在80后用同样的时间很难上到中层,竞争太厉害——各种竞争,远在天南地北,和你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个个都能来抢你的饭碗。 职场上精力减退,天花板已经很明显,家里的压力大得喘不过气;注意力集中两小时都会疲惫,80后要怎么跟那些刚研究生毕业、加班到后半夜第二天仍然精神奕奕的90后竞争? 未来注定是数字化的科技时代了,我们的思维模式和90后00后,说实话,没什么太大的优势。80后们本应创造更大器的东西,但他们被琐事缠身,目光收了回来,思想和精神纠结了,打起转转。长此以往,除了那些少而又少的高管岗位,又多少企业能让我们工作到退休?很快在不远的20年后我们要怎样面对比自己小20岁的老板摆布,等他给你发工资养活一家老小?也许很多人在计划着80后将来会从70后手中接管资源?错!更有可能的是钱、资源将会直接跳开我们这一代人,直接到90和00后的手中。他们是真正互联网中长大的一代人,比我们青春,比我们活力,不给他们给谁? 晋升无望不说,还会有中年失业的担忧。其实80后也非常地想改变自己的工作现状与职业生涯,想要开辟新的职业道路,但是老人需要照顾、孩子需要抚养、房车需要还贷等这些家庭的各种压力使得80后不得不安于现状,因为不敢赌,不敢去做有太大风险的事,怕万一失败,父母与孩子受到自己的牵连。 也许你会劝说平安是福,平淡是真,这种话也许骗骗自己可以,但你说可以了,丈母娘不答应啊,各大小孩教育机构也不答应啊,更不用说各种商场、旅行社了。我倒是想平淡是真,可世界不给我们选择。更糟糕的是,这代人身体也开始不行,很多人因为工作挤占了全部的时间,大学后基本都没跑过步。目前30多的80后身体有慢性病的都一大堆,十年后,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车要养,再加上一身毛病,画面不忍再想。 80后有无数个想要坐上时光机穿越回过去的时刻,20年前买地,15年前进入互联网,10年前买房。我们常看到别人成功的创业项目,自己也想到过,但没有去做,为此捶胸顿足,也为往日同学间日益加大的贫富差距而焦虑不堪,更为父母日渐衰老而自己无能为力而心酸不已。80后是很不容易的一代,路越走越窄,压力越来越大,本来以为结婚生子买房就好了。没想到之后的压力只有更大。许多人现在最大的动力,就是给自己的孩子创造好的条件,自己的前半生也快走完了,原本的青葱少年,也终于变成了每日奔波的大叔大婶。这是生育潮造成的周期现象,人口多的一代永远没机会抄底,只有挖空心思追涨杀跌一条路。今天80后的许多局面,早在我们当年一个班级塞50个人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网上有一篇反思的文章说的很好:80后应该是中国最有希望的一代人。在他们之前的中国人,基本上还是农民,也就是用农耕意识来生活的人,有的人住在大城市里,但他们的思想行为方式大致是乡村式的。但八零后,从整体上讲,是第一代真正的城里人。中国要现代化,这是一个新的起始点。我在想,一九九一年时,社会上当权的,大都是三四十年代出生的。他们为什么没有创造出一个比期望中更美好的社会?他们为什么没有给年轻人带来更充裕的各种财富? 然而善良的80后从来没有计较或苛责过为什么前人没有传递给我们一个更好世界,我们决定自己来建设一个更好的世界。但不管怎样,作为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现的大规模独生子女群体,我们的人生注定要承担一些本不应该我们承担的东西的。我们承担了,没有抱怨。 只是,每天拖着疲惫的身子躺下的时候,真的希望我们可以永远不用,不用,不用长大。— THE END —本文经肥肥猫的小酒馆(微信号:zhihufeifeimao)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走吧走吧人总要学会自己长大为了更好的未来不如上天天点击“阅读原文”跳转官网注册【温馨提示:市场有风险,】往期相关优质文章(点击文字即可查阅):赚钱的方法有无数,但路只有一条比高房价更可怕的是,35岁以后你还能干嘛?这是我看过的最棒建议20岁已经在担心中年危机?这不是矫情,是现实最悲哀的教育:把普通家庭的孩子养成了生活条件上的“富二代” ▏年化收益6-12% ▏资金-------------------------www.365ibank.com-------------------------关注订阅号延伸你的理财生活有趣·有料·有心▼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跳转注册投资理财《70、80、90后都在烦恼啥?扎心,很多人看完都中了枪》 精选三这是三个70多岁老人的创业故事。他们性格迥然、人生道路迥然。但是,相通的是他们都在不缺钱的境地下,开始了人生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创业。创业到了今天,他们不再满足于发财致富,而在追求“我能”。通常那些70岁老人的生活目标与他们无关、那些70岁老人的快乐和悲观与他们无关。他们是人群中一类特异的人,他们既保留着青春的激情和豪气,也有成熟者的审时度势和谨慎、克制,仿佛人生所有的岁月经验都在此刻交融,提供给他们做企业的最佳源动力。有限的生命时间,是每个人要面对的局限,只是他们在有限中依旧不由自主地投入了无限的野心。褚时健74岁创业的橙王51岁的时候,你在干什么?73岁的时候,你在干什么?85岁的时候,你在干什么?褚时健的回答是--51岁的时候,他开始建立一个红塔山烟草帝国。73岁的时候,他一无所有,开始种橙。85岁的时候,他是亿万富翁。90岁的时候,褚时健对一切都不能确定,他能确定“褚橙”的果园还在扩张。走过一段众所周知的人生跌宕,2002年,褚时健和老伴承包了一片2400亩的荒山开始种橙。理由很简单,命运夺走了他的一切,他想靠自己的能力从命运手中夺回来。于是,他回到自己最初的农民角色,开始打土地的主意。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根据云南哀牢山土地适合种橙的天然优势和中国水果市场高档水果稀缺的现实而作出的决定。“我现在掌握的知识不如年轻人多,但是我的经验会比年轻人更丰富。”经验让一个年过七旬的创业者拥有未雨绸缪的能力和耐心。当时在考察哀牢山土地资源的时候,供水水源是老褚最重视的部分。他在种橙之前,先后投入了200万元在果园架设引水管、输水管。当时,他周围谁都不能理解他为何如此大动干戈,等到2009年云南大旱,哀牢山的农田收成都因干旱而大受影响,而老褚的果园却一切安好,没受什么影响,大家才感慨他的预见性。老褚第一次做企业是在“文革”时期,当时他任云南嘎洒镇糖厂厂长。“年轻人的特点就是成功了信心十足,失败了就气馁了不敢尝试了,我年轻时也是这样喜怒形于色的。我们开始做红糖的时候,发现红糖结晶颗粒太小,就打算修改浓缩结晶的设备和浓缩方法,没有想到新方案会导致产生巨大的蒸汽,当时听到‘砰’一声,蒸汽顶着一个三四十公斤的盖子,冲上天去,冲到二三十米高落下来。呵呵呵,多危险!这就叫瞎子不怕老虎。”年轻的莽撞在老褚看来,是必须经历的。如今的褚时健,步履迟缓,再也莽撞不起来了,一切对他来说只有不急不缓。开始种橙,老褚就坚定要做最好的橙。他认为水果的口感和土地质量、土地所施的肥料有很大关系,于是他和老伴、技术人员在一起为此琢磨了好多年。他用五六年时间去调试橙子口感中和谐的酸甜比例,他用10年时间把土地含有的有机质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如今,他又在攻克下一个技术难关--如何让每个橙子大小更一致、色泽更鲜艳、手感更平滑。“山上容易刮大风,吹得橙子皮起皱不好看,我们在琢磨怎么挡风。”曾经,王石来果园找过老褚,老褚的不急不缓让王石在微博上发出感慨:“橙子挂果要6年,他那时已经75岁了。你想象一下,一个75岁的老人,戴一个大墨镜,穿着破圆领衫,兴致勃勃地跟我谈论橙子挂果是什么情景。虽然他境况不佳,但他作为企业家的胸怀呼之欲出。我当时就想,如果我遇到他那样的挫折、到了他那个年纪,我会想什么?我知道,我一定不会那样勇敢。”75岁,大多数老人在含饴弄孙吧。老伴抱怨说,老褚当年太忙,几乎没抱过儿子、女儿。现在有重孙子、重孙女了,“每天吃饭,玩半小时、一小时可以。一整天不行,嫌烦”。老褚的大部分时间都还是在看书,看技术书。颐养天年,这个属于老年人的词汇并不属于褚时健。技术是老褚多年的立身之本,果园遭遇的几次技术难关都是靠老褚查资料带领大家攻克的,以至于果园的技术人员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从事这个行业二十多年所掌握的知识都不及老褚种橙十年掌握的多。如今,创立果园十多年了,老褚几乎依旧保留着每天查看果树种植技术资料的习惯。创立果园之前,老褚在狱中。“那时候,我正在研究烟草配制,所以在里面就看那些烟草技术书。”那时候,老褚是赫赫有名的“烟草王”。采访中,老褚展望自己的90岁,“争取到后年能年产果子2万吨。到时候,市场基本可能供需平衡。工作之外,其他人生目标不好讲,我都86岁了,活到哪年都不好讲。趁现在有精力,为后代把基础尽量打好就好。我走过的弯路多,看得多,遇到麻烦躲避的机会更高些”。走过的弯路多了才有让人值得咀嚼的人生,而有人说褚橙甜中微微泛酸,像极了人生的味道。苏增福72岁展望下一个资产百亿的公司采访约在9点,平时这时候苏增福早已起床,已简单地吃过早饭,翻着报纸,等着司机。有时,他也干脆自己开车,去工厂,去每个车间转一圈,有的生产基地大,得花两个小时。几十年来,每天如此。他说,他习惯了一辈子在工厂,当工人,这就是他最喜欢做的事情。苏增福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典型的第一代企业家,面容和双手都写着曾经吃过的苦,没有凌厉的气场,但话不多,很少笑,透着正派的严肃和倔强。他是土生土长的浙江人,却有一副南方少见的魁梧身材,或许因为当过8年兵,至今还算挺拔。今年,苏增福72岁了。之所以重新走入媒体的视野,因为他正进行着人生中第二次创业,放下做了二十多年的压力锅,从零开始做水龙头,且已默默地做了4年。为什么还要创业?对于苏增福而言,这似乎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结果--在一连串决策之后,自然地走向了这个结果。2007年开始,他陆续向全球最大的炊具和小家电制造商--法国SEB公司转让苏泊尔炊具71%的股份,从而使苏泊尔集团失去对苏泊尔炊具的,至今外界非常不解。有那么一秒钟--只有一秒钟,苏增福的脸上划过一丝得意的笑,他说:“我很会算的。”于是,立刻算了一笔账:2000年,苏泊尔集团投资6000万元,成立炊具公司,而后单独上市;两次卖掉股份之后,集团所剩下的股份市值还有近20亿元,但了近70亿元。成立炊具公司时,苏增福将集团的这一交给了儿子,跟他一起打江山的一批副总们从此退回了集团。那段时间,集团也尝试过多种,但他始终认为,集团必须以实业为主业,原因很朴素,“如果,肯定不能让做锅的人去做,得找专业的人,做锅的人还是没事可做;只有做实业”。苏增福首先就不允许自己没事可做。“闲着不就是在等死吗?”他说,“人们都说,自强不息,自强就是要为社会创造些价值,息字的结构就是自己的心停止跳动了,就息了,所以,要自强到自己的心停止跳动为止。”四五十岁时,他经常去大连出差,认识了一个水产公司的老头儿,他问人家:“为什么退休了还来上班,不待在家享福呢?”那老头说,“如果待在家里,整天得看老伴的脸色,被老伴指挥做这做那,得拎着篮子去买菜,给孙子当服务员,太烦了。”那时候他就想,有道理。两年前,苏增福在沈阳大手笔地投资4亿元做基建,建成25万平方米的厂房,引进54条120米长的生产线和200台抛光机器人,年产量可达4000多万个不锈钢水龙头。其实,把炊具公司剥离之后,苏泊尔集团的资产只有5亿元,要再做实业,并不宽裕,直到卖了股份,才有了丰厚的家底。浙商的精明像一种基因,没写在苏增福的脸上,却刻在骨子里,而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这种能力。“我知道,这次创业一定会成功,所以,一开始就做了长远的规划。‘苏泊尔’已是一个知名品牌,水龙头可沿用其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如今的苏增福懂得如何把企业从零做到一,再做到强大。相较于从一到二,从零到一往往更难。上世纪80年代,苏增福以给“双喜”压力锅做配件起家,几年后,他不甘心,想做整锅,遭到身边所有人的强烈反对。他依旧坚持,但需要解决资金的问题--引入一条生产整锅的生产线需要300万元。今天他仍清晰地记得,“我找县财政局借5万块,人家都不借,还问我‘你一个农民,借钱干什么?’”最后,他只好去上海找银行借了200万元,又挨家挨户找村民,一点一点地凑。可当整锅生产出来时,也不怎么挣钱。因为计划经济下,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买生产资料的价格不一样,成本不一样。“直到1992年,民营企业有了和国营企业同等待遇,成本一致了,我们的效率直接转化成效益,才开始赚大钱。”苏增福首次承认,他是后怕的。“风险太大。如果1992年不来呢?如果再晚几年来呢?”第一次创业,并不知道企业下一步怎么走,每走一步都战战兢兢,每天都是在解决各种问题,一个坎一个坎地走过来。可这次,他相信,不会存在任何坎,集团发展到这个阶段,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资源可以整合各种资源,社会环境也不一样了。正如为什么要做不锈钢水龙头,就因为苏增福偶尔了解到现在通用的铜质水龙头含铅,铅溶于水,儿童如果摄入过量的铅将有患多动症或者痴呆症的危险。作为铜质水龙头的替代品,不锈钢水龙头的售价在几千至上万元,市场占有率只有3%左右。这是一个大好的市场。在今天的环境下,只要人们意识到这点,一定就有机会,就像当人们知道国产牛奶中含三聚氰胺,就肯定不会再喝了。投身水龙头产业后,苏增福花了4年,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把品质做上去,一是把成本降下来,“我本来是做锅的,如果一开始做水龙头就做成功了,就做到国内一流水平,我就是神仙了”。当谈到技术时,他的脑子就像立刻换了一个频道,从商人切换到工程师,兴奋而执着,甚至情不自禁地大笑。他说:“不能引入一条生产线之后就开动生产,就不管了,得把每一个工艺都弄清楚,光技术人员懂是不行的,有时候,即便他们发现了问题也不敢提,因为要改进就要换工艺、换设备,以至换生产线,这意味着此前的投入都要作废,不是老板谁敢担这个责任,谁敢拍板?只有我自己弄懂,自己来判断。”不久前,他去沈阳巡视水龙头生产基地,当地的厨师给他做“水饭”,他觉得很不好吃,于是,就把整个厨房的工作人员都叫过来,亲自讲解“好米饭是如何做成的”:一粒米在蒸煮的过程中,从多少温度开始吸水;从什么部位开始吸水;多少温度会“开花”……这是做锅的时候,他的研究成果。这次,为了研究不锈钢水龙头,他4年中换了3套流水线,生产了100万个水龙头,都不满意,就一个都没卖,几个亿打了水漂。一度身边的人都认为,“董事长不是在生产水龙头,是在生产流水线”。苏增福坚持要一条产品完美且自动化的流水线。他称,卖掉炊具公司,并不是为了套利而套利,而是看到了做锅的“天花板”。1998年,他去韩国考察,就发现韩国炊具行业已经在走下坡路。之前的韩国同行也是做外销,但当中国企业冒出来后,由于人力成本低,韩国锅一下子就没有了竞争优势,加之韩国国内市场小,企业很快就不行了。10年后,中国的人力成本也翻了几番,外贸订单也开始向东南亚转移,苏泊尔炊具的产值已达100亿元,占全行业的80%。“如果做企业做到企业倒掉的那一天才关门,那是不合算的。我得在企业走向上升期,走到80%的时候卖掉,然后再入下一个企业。”苏增福说,这次他必须把劳动密集型企业变为科技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如今,他经常不动声色地陈述:他的一条生产线,一年生产75万个不锈钢水龙头,只需要42个工人;同行一年生产19万个,需要360个工人。“产品质量更是不好比的,我们投入的资金也不是一个规模。”这话之中,能够听出他的骄傲,但也仅此而已。他从不曾有过特别兴奋的时刻,过去因为每一步都走得艰难,成功的一刻更多的是感慨;而现在每一步都是计划之中的。今年,苏增福72岁了。他的目标是帮助苏泊尔集团再创造一个百亿级的上市公司。他说,如果年轻10岁,就有100%的信心做到,“人的生命不是自己控制的,但企业的生命可以由做企业的人控制”,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但也许不是由他来实现了。人生交汇点创业前35岁,苏增福在浙江台州玉环县一个农机厂当业务员,45岁的苏增福当上了这家年产值20万-30万元的农机厂厂长。27岁的褚时健担任玉溪地区行署人事科长,32岁担任嘎洒糖厂厂长,上任数年后该厂年盈利30多万元。17岁,蔡先培是首都钢铁厂的一名普通员工。创业55岁,苏增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苏泊尔”。51岁,褚时健开始建立一个红塔山烟草帝国。50岁,蔡先培从首都钢铁厂辞职下海经商。56岁成立科宝公司,建立品牌科宝博洛尼。第二次创业70岁,苏增福在沈阳开始第二次创业,做水龙头。74岁,褚时健和老伴在云南开始第二次创业,种橙。73岁,蔡先培开始做科宝橱柜。未来苏增福的目标是帮助苏泊尔集团再创造一个百亿级的上市公司。褚时健的目标是未来两年果园能年产橙子2万吨,满足市场需求。蔡先培的目标是未来二十年,做两个上市公司,建两个工业园,成立两个,写两本书,拍两部电影。蔡先培70岁学会开飞机早晨7点,睡到自然醒,蔡先培并不着急起床。通常,他会在床上想事情,想一个多小时,一旦起床后就很忙。忙着写项目书,忙着谈生意,忙着上各种管理类课程,忙着录谈话节目,忙着打高尔夫、骑马、开游艇,日程随时在变。最忙的时候,他晚上只睡2-3小时,白天一点儿不瞌睡。很难相信,今年他77岁了。光头、双眼小而圆、皮肤黝黑。说话时,表情认真,慷慨激昂、滔滔不绝。乍一看,你就会相信这是一个“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的“老头儿”,而他会连珠炮式地告诉你,68岁后,他先飙车,再开游艇、开飞机,最后学骑马,去美国体验失重,他会让你相信,他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计划:再活20年,完成若干事,重塑由他创造的品牌--“科宝博洛尼”只是其中之一。蔡先培的青春是从50岁开始的。那一年,北京**首次提出中国硅谷--中关村的概念,一时“下海”成风,小公司林立。那一年,蔡先培距离退休还有10年,他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否则一辈子就碌碌无为了”,于是,写了一张小纸条,便从首都钢铁厂辞职了。当时,他并不知道要做什么,想着“大不了蹬三轮车,一个月能赚500块,也比在工厂拿死工资多得多”。那时,身为工程师他的工资是每月144元。此后的人生中,他又做了很多让人吃惊的决定。他说他喜欢冒险,更喜欢冒险成功之后刺激和成就的快感,经常说的段子是:2001年,他刚拿到驾照不久,便自己开车穿梭在南中国各省。在广西时,遇到了一次大堵车。所有人都无奈地等着,只有他扭转车头,将一侧的车轮开在水沟沿上,一侧的车轮开在稻田里,均速前进,一路开到了最前头。最坏的可能就是陷在稻田里,花几百块钱,请拖车拖出来。与其等着,不如冒次险。这是蔡先培一贯的风格。当一路的人看着一个60多岁的“老头儿”表演“特技”,最后还成功了,他很得意。至今,每年他都要开车去一次内蒙古的雪山。那里全是山丘,路况特别不好,可他特意要挑下雨、有雾或者大雪天去,一路开,开到车开不动了为止。因为嫌公路限速,他干脆买了艘游艇去海上开,当速度达到最高时拐弯,享受身体悬浮在空中的一瞬;为了圆17岁时的空军梦,70岁时他花了13.8万元,学开飞机,体验随着操纵杆拉起,机身上扬时的自由。应该说,上天对他十分眷顾。每次冒险前,他并没有想太多--即便想到了,因为有一颗好奇和不安分的心也忍不住,却始终没出什么大事。从首钢辞职的第二年,美国某工业协会在北京办了一个展览。仅凭展出的一个产品的外观,只用了半年时间,蔡先培就设计出了一款肩背式淘金机。淘金机之后,蔡先培又发明了“拧水拖把”和排烟柜。第一次创业时,他是从“发明家”起步的,走的是研发产品-申请专利-自行销售的路子,“那时候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市场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什么赚钱我就做什么”。如今回忆,他最大的感受就是起步不易。刚从淘金机赚了,**就下文,禁止个人淘金;“拧水拖把”的成本是8-9元,卖19.8元,满以为要赚大钱了,结果卖了20多万把,亏了20多万块。“之前,根本没把税费、交通费、推广费之类的算进去。从那之后,我才算彻底明白‘销售’是怎么回事。”蔡先培说。事实上,尽管是第一次创业,他也没经历太多的曲折。把排烟柜改进为柜式抽油烟机,正式进入家装行业,而后逐步辐射到橱柜和燃具,在涉足整体厨房领域时,曾经两年内没有竞争对手。有那么几年,他过得特别逍遥。不看财报,不开董事会,不参加谈判,所有具体的事情都由儿子打理。在儿子眼中,他也不适合做具体的事情,“完全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像个诗人”。蔡先培不服气。2000年,在北京顺义承租了2000亩土地,种植了上千棵速生杨树苗。第二年,又在武汉以每亩2万元的价格,买下20万亩土地,计划开发林场。后来还在俄罗斯弄了一大片林地。当时,他的想法是,占领产业链的最上游,自己提供原材料,做密度板和刨花板,从而在家具行业立于不败之地。今天,他承认那是一次失败的投资,承认当时自己太冲动,但仍认为那是一个好项目,只是没有一个好团队。为了创造奇迹给儿子看,2004年开始,他奔波于全国各地上各类培训班,至今已上了300多个。毫无疑问,在所有的培训班里,他都是年纪最大的,通常都会被选为班长,也是讲师们屡屡挂在嘴边的好榜样。蔡先培骄傲地说,上课时,他一坐一整天都不觉得累。白天听课记笔记,晚上再复习一遍,一般看书到夜里2-3点。他真心地觉得这些课程让他获得了新生,帮他找到了科宝博洛尼发展道路上的解决方案。他毫不避讳地称,2003年后,儿子把博洛尼的产品线拉长,这是一个错误。这一次,蔡先培的计划是自己搭班子,做标准化橱柜。他发现,无论是什么品牌的整体橱柜,除了面板和柜门的材料和颜色不同外,里面的结构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此后,他就与板材厂合作,专门做里面的框架,这样,既可以批量生产,也可以在一家厂内搞定,**节省了物流和时间成本,“当成本降下去后,其他品牌就会发现自己做不如买我做的”。此后,他还要做标准化的柜式抽油烟机;标准化的装修方案,比如小面积婚房或者儿童房;他要在今后的20年中完成“六个二”的目标:打造两个民族品牌走向世界,做两个上市公司,建两个工业园,成立两个会,写两本书,拍两部电影。当蔡先培畅想这些的时候,他简直两眼放光,声音都有些发颤。旁人看来,那份自信似乎有些过头,似乎有些与他的年龄和企业家惯有的内敛、稳重、谨慎不符。可他感觉自己只有30岁,身体和心理都是,年轻人能做的他都能做,而且能比年轻人做得更好。去年年底,蔡先培病倒了,这是70多年来第一次。过去,他开游艇不抹防晒霜,每年晒脱一身皮;夏天一下雨,就光着膀子去淋雨,在他眼里天空就是个巨大的花洒。被迫躺在床上的两个月,他难得“宁静”,难得消停,号称想了很多,他想或许身体给了他一个小信号,今后不能再肆意胡来了;他想“宁静”孕育新生,就像怀胎十月,此后,该上课还得上课,该打高尔夫还得打。70岁之群像数字苏增福的创业数字2000年,苏泊尔集团投资6000万元,成立炊具公司。2007年、2010年两次卖出炊具公司71%股份,套利近70亿元。2011年,投资4亿元做基建,建成25万平方米的厂房,引进54条120米长的生产线和200台抛光机器人。一条生产线,一年生产75万个不锈钢水龙头,只需要42个工人。褚时健的创业数字其担任红塔山卷烟厂厂长的18年期间,红塔山为国家创造了991亿元利税,“红塔山”卷烟品牌被评估为332亿元。2002年,承包2400亩荒山种橙。2012年种植褚橙的果园拥有35万株冰糖橙,8000万元,年利润3000万元。蔡先培的创业数字2009年花了13.8万元,学开飞机。2001年,买下20万亩土地开发林场。2004年至今,上了300多个管理培训班。《70、80、90后都在烦恼啥?扎心,很多人看完都中了枪》 精选四点击上面↑↑↑蓝色字关注,您值得付的财富管家!咨询热线:曾经,轻狂、、离经叛道,都是贴在80后身上的标签。如今,也许是时候将这些标签揭下来贴在90后的脑门上了。首批80后已迈进35岁门槛,85后也已进入而立之年。与70后相比,30多岁的你们,过得如何?曾经有一个针对某地区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最早迈入“30”门槛的80后群体中,三成人仍是单身,四成人无房,七成人无车,六成人恐惧家庭责任,生存状态并不理想。相比之下,70后的人在30岁时的生活似乎更稳定,成了家,有了孩子和稳定的工作。态度:80后在残酷现实中精心打造生活,70后更多选择顺其自然高房价时代,加上独生子女面临一对小夫妻赡养4位老人,抚养1个孩子,迷茫和压力,成为不少80后的共同感受。调查表明,67.72%的80后感觉迷茫,身上堆满压力,10%的人对自我的评价是叛逆、前卫。说起未来,在计算机行业工作的马楠会感到很迷茫,觉得身上压力很大。作为第一代入城的人,买房养家糊口,这让他常常透不过气。虽然看不透未来,但马楠还是很认真地规划了未来的生活,比如近两年内尽量要宝宝,如果可能的话,再买辆车。调查显示,近41.4%的80后表示,正按照计划进行未来的生活。但70后仅有33.3%按计划进行生活。80后和70后相比,更多的70后对未来的选择是顺其自然地生活,80后则在现实残酷的情况下,更精心地打造未来生活。家庭:首批80后45%没孩子,70后74%都有了孩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30岁的人,孩子都已满地跑了。现在,刚步入30岁的80后,不少人才刚刚结婚。调查数据显示,最早一批迈入30岁门槛的80后中,只有73.8%的人结了婚,而70后在30岁时,近九成的人都已成家。30岁的市民张娜说,步入家庭意味着承担压力,她想再逍遥两年再结婚。郑州市维情婚姻咨询公司的婚姻家庭咨询师陈玲说,热爱自由,时尚,追求个性解放等,成为不少80后晚婚的原因。随着结婚年龄的推迟,要孩子的时间也在向后推迟。首批80后中,有45.3%的人还没有孩子,而70后在30岁时,74.1%的人都有了孩子。不少80后认为,刚刚结婚,身上背负着房贷等巨大压力,不想那么快成为“孩奴”。消费:70后有房的多,80后有车的多有车有房,是生活质量的象征。不过,从调查看,30岁时,70后有房的人比较多,80后有车的比较多。在40岁的张凯眼里,“家”字的含义是,房子下面住着几个人,有房子才算有家。所以大家就算借钱也要买房子。但80后的陈俊则认为,买房子压力太大,不如先买辆车改善生活质量。调查显示,七成70后有房,80后有房的只占六成。但70后有车的约20%,80后有车的有25%。陈俊今年已30岁,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月薪2500,在她眼里,“不吃不喝也不能买半平方米”,还不如不买。78%的80后一月的工资能买不足1平方米的房子,22%的人的工资能买1平方米以上的房子。在10年前,70后30岁时,69%的人一个月的工资能买不到1平方米的房子,31%的人的工资能买1平方米甚至更多的房子。相比较而言,房价给70后造成的压力稍小。工作:半数80后至少跳槽两次,70后工作基本稳定80后30岁之前,接近半数的人至少换过两次工作,36%的80后目前还没有稳定工作。从2005年毕业到现在,陈俊已换过5次工作,做过销售,搞过策划、设计,之前常做个一年半载就跳槽。“我想多经历点东西”是陈俊跳槽的一大理由。相比较起来,70后30岁时相对稳定,70.2%的人有稳定工作,仅14.2%的人有过三次以上跳槽经历。70后30岁时,已有36.5%的人成了单位的中高层,80后稍逊一筹,大约32.9%的人是公司中高层。压力:80后近半压力来自房子,70后压力相对均衡80后被誉为在糖罐里长大的一代,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年近30岁,80后生活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潇洒”和“任性”。在变革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同样承担着来自现实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调查显示,30岁时,80后近40.6%的压力主要体现在房子上,相反老人孩子的压力则稍微小些。相对80后而言,70后30岁时,房子压力为29.7%,孩子、工作稳定性和老人的压力,各占20%多。2007年,在医院工作的张丽和老公买了一套二手房,每月还款近2000元,这让她压力非常大。生孩计划不得不一推再推,自己对家庭的贡献还不是特别大。相反,今年40岁的王海30岁时,孩子已5岁,他觉得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对老人的赡养义务履行得非常好。在调查中,66.4%的80后表示,自己已成为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但70后这个比例则达到73.2%。责任:过半80后薪酬不高,害怕承担家庭责任调查显示,年满30岁的80后,54%的人认为自己不太成熟,正经历社会磨砺,57%的人表示,自己害怕承担家庭责任。张丽表示,自己工作8年,在单位还是个一般工作人员,背着巨大的房贷,她和老公不敢生病,生怕出个事儿。一名李姓薪酬分析师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因是,目前该类人群的薪酬和职位普遍偏低,在物质方面无法支撑家庭和贡献社会,久而久之便开始丧失信心。70后中,年满30岁时,47%的人认为自己不太成熟,但56%的人不畏惧承担家庭责任。余额得利——66财富网打造的余额,今日上线啦!收益不打烊,年化收益达5.268%,随存随取,与兴业银行强强联手,这几点是余额得利最强有力的特点,伙伴们,赶紧的吧,把你们的小金库都搬到66财富,让66财富帮你积累财富!66财富,您值得托付的财富管家!微博|@66财富网微信|cf66wang官网|www.66cf.com点击【阅读原文】进入66财富,查看余额得利详情↓↓↓《70、80、90后都在烦恼啥?扎心,很多人看完都中了枪》 精选五观察君:毕业十年,你在哪里?又到一年毕业季。离开校园,未来会怎么样?你毕业多少年了?过得好吗?毕业十年是个什么状态?是已经成家立业,还是孑然一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故事,有自己的人生感悟。小新攫取了几个故事,也许这就是多年后你的样子。愿不忘初心,永远热泪盈眶,永远泪流满面。资料图,裴蕾 摄01那个留在北京的平凡女生十年前,也就是2007年,文文大学毕业了。毕业前最后的两个月,和同学们一起拍毕业照,毕业旅行,然后是没完没了的散伙饭,以及一场又一场的醉酒痛哭,一场又一场的表白和告别。宿醉过后,大家平静地把所有书籍、物品都处理完,该留着的打包寄回了家,用不着的就论斤卖给收废品的阿姨,从小学到大学,寒窗苦读16年,学生时代就此结束了……毕业时,文文最后悔的事是,因为刚进公司在试用期,不好意思和领导请假回去参加班级的毕业典礼,没有让校长将学士帽的穗子从左边拨到右边。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文文一定会不顾一切地奔回学校参加仪式,可如今只能遗憾。所以,千万别给自己留遗憾,有些事情一旦失去,就永远没有机会。文文毕业后,选择了留在北京工作,只因为习惯了当地生活,懒得改变。毕业后工作还算顺利,虽然也经历了一些波折,比如第一份工作因为公司部门裁撤,而不得不重新开始投简历。但渡过了初入社会的适应期,她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且有幸遇见一位有才华又赏识她的上司,让她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她只用三年便做到了主管的位置。然而她在主管的位置上却呆了五年,因为上司离开职场,而文文也正好步入婚姻家庭,怀孕生产哺乳期全套下来,三年时光被耽误了。而和她同时被提拔的男同事,如今已经成为另一个部门的领导。文文意识到,不管社会文明发展到什么阶段,女性的职场生涯总是要比男性要更艰难,因为生育的障碍恐怕永远都无法克服。尤其是二孩政策实施之后,女性就业之路障碍更大,以前面试人力资源会问“生孩子了吗?”现在想跳槽的话,人力要问“二胎生了吗?”太难了……养孩子也太难了,根本就没有时间精力去陪伴他成长,所以文文决定不要二胎了,跟她一起当妈妈的朋友们生二胎的也不多,但在家乡生活压力不大的同学对二胎有很大的热情。文文体会不到她们的悠闲心情,她们也不明白文文的压力。02单身快乐,有很多事情比结婚更有趣小芒毕业的时候做了毕分族,男友考上家乡的公务员回去了,而她因为喜欢大城市的生活,死活不愿意跟男友回去,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最后只能分道扬镳,说到底可能大家还是更爱自己多一些吧。工作后,小芒也交过几个男朋友,长则三年,短则三周,但都是无疾而终。其中让她受伤最深的是隔壁公司的一个男生,他们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双方已经见过父母,只等定婚期拍照领证了。没想到男友竟然劈腿了公司同事,小芒受到了极大打击,甚至开始怀疑人生。她分手一个月暴瘦了20斤,文文去看她的时候,心疼得眼泪都掉下来,可小芒却依然微笑。她微笑着自己一个人去拍了原本预定好的情侣照,她微笑着看前男友牵着别人的手走进结婚殿堂,她微笑着告诉周围的朋友说,我很好,不用担心。没人知道,在无数个深夜,无数个午夜梦回的时候,那些过往的点滴镜头不可救药地浮现在眼前时,她如同万箭穿心。分手、换工作,那是小芒人生的谷底,幸好有文文、小美这些姐妹们陪伴,大概过了三年,小芒想起这段感情才不那么痛。资料图,裴蕾 摄而后,她还交往了一个本地人,但由于男方父母反对儿子娶外地媳妇,所以小芒赶紧主动分手。趁感情没有投入太多,及时止损才是明智之举。毕竟谁也不是离了谁就过不下去。也可能,吃了太多感情的苦,小芒学会了不轻易付出。后来,随着年纪增长,父母逼婚,自己也着急,朋友同事开始轮番介绍相亲对象,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把全城的饭店餐厅都吃遍了,把当时电影院的电影全都刷了两遍,也没遇着合适的。如此较劲了两年,她慢慢想开了:为什么一定要结婚呢?不结婚会怎么样啊?我现在过得不是挺好的吗?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想来一趟旅行,说走就走,多个人的话,还老吵架,更麻烦。况且现在单身那么多,很正常啊,自己开心就好。于是,小芒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天下唯有美食和工作才不会负我。至于感情……随缘吧。很快,工作就给她回报,她不断跳槽到更好的平台,在世界500强外企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最后干脆和小伙伴开起了创业小公司,现在每天忙得团团转,更没有时间考虑结婚的事情了。03男生的无奈:两年为期,不遗憾不后悔其实,大学毕业后,很多同学都是回到各自家乡工作的,尤其是男生。不可否认,这个时代无论怎么进步,男生肩上背负的压力比女生要大得多。传统的观念还是认为,男生要承担更多养家糊口的责任,毕竟大家都觉得男人赚钱养家天经地义,女人可以只管自己。所以想要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买房安家,对于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男孩来说,太难了。魏明伦就是这样一个男孩,他家境一般,如果留在大城市,买房安家遥遥无期。但是,没有试过,怎么知道什么叫绝望呢?所以毕业之后,他选择留在北京,进了一个央企下属的机构工作,一切都很顺利,上级同事相处也融洽,但是眼看着北京的房价从刚上大一那会的8000元每平米,一下子涨到了两三万,再看看自己的工资单,不吃不喝十年可能都买不上,更别提要结婚养孩子了。况且家里的父母已经年迈,他们或许根本等不及儿子出人头地,尽孝还是得尽早,生活安定了,父母才能安心。所以在北京漂了两年,看不到希望之后,小魏考上了家乡的公务员,收拾行李回家过安稳日子去了。促使小魏回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和女友感情破裂。他们分手的原因就是现在烂大街的——在错的时候遇上对的人。女友想结婚,步步紧逼,要他带她见父母,可能是女友看身边闺蜜都结婚了,心里着急。当时小魏年轻也不成熟,他一直觉得,自己工作都不稳定,自己都养不活,拿什么结婚成家?可是女友不接受这个理由,她始终认为,所有的不想、不愿意,只是因为不够爱。她觉得,我一个女生都不怕跟你吃苦,可是你连承担的勇气都没有,怎么会有将来?于是,分手成了必然的结果。现在小魏在家乡县城已经是个小科长,马上要提副处,小孩已经快三岁,马上要上幼儿园……听说学校周边的房价已经10万元每平米,小魏庆幸自己早点回来建设家乡,不然可能现在还租房住呢。04创业精英:谁不想改变世界,哪怕一点点网上曾经有段毕业致辞:希望毕业生们脚踏实地、稳步前进,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三五年站稳脚跟,用七八年浮出水面,用十二三年成为角色。无疑是职场人的最佳注脚。资料图,裴蕾 摄毕业十年,路飞已经成为了同龄人的突出角色。路飞当年是系里的宣传部长,阳光帅气,活泼开朗,而且颇有想法,迷倒不少女生。毕业之后,他留在北京工作了快两年,先是进了世界500强的4A广告公司跑业务,后来做创意,在熟悉了业务流程和窥见了行业先机之后,他决定回南方老家创业,和伙伴们一起开了个创意社。从一开始只有包括在内的5个人团队,经过5年的发展,现在员工已经有23人,公司周年庆,能带着团队到普吉岛旅游,他还四处去学习交流,甚至受邀去给应届毕业生演讲,俨然一副青年榜样的派头。吴明明也是其中一个佼佼者。虽然是女生,但是她很有经济头脑和魄力,毕业后寻了个能解决北京户口的工资较低的工作,在家里的支持下,和朋友们合伙在学校旁边开了家江西菜的餐厅,一年就实现盈利,后来接着开了两家分店。但是干餐饮很累,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明明一个女生周末一大早就驾车到郊区去采购食材,每天下了班,节假日都在店里盯着,为了生意,明明必须把时间安排精准到秒,女生爱的打扮、逛街,她都一一割舍。最难过的是外卖普及之后,餐厅生意不好做了,合作伙伴要撤资,不仅是经济合作没了,连友情也没了,好在这些都挺过来了。现在她底下还有3家餐厅,年收入也可观。而其他同学,有的离婚了,有的成了全职妈妈,有的出国定居了,有的还在读博做科研,有的留在高校任教……毕业十年,大家都在既定的轨道上,徐徐地往前走着。05致毕业生2007年文文那一代刚毕业的时候,《奋斗》热播,赵宝刚给年轻人勾画了一个“乌托邦”,鼓励青年勇敢“追求理想”;2017年《欢乐颂》却给大家深刻描绘了繁华都市年轻一代,在现实中的挣扎与无奈。十年前,文文和同学们站在大学的门口,互相告别,前路茫茫,但意气风发。因为年轻,他们坚信,只要给一个支点,就可以改变世界,改变人生。十年后,他们奋斗在不同的岗位上,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也成为家庭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工作的重压,让人苟延残喘,最初的梦想也只在午夜梦回时,偶然想起……十年之间,城市一体化、、,各种崭新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我们,国家的强大和崛起,令我们倍感骄傲与自豪。文文这一代人不仅见证了高房价的飙升,也亲身经历了时代浪潮的每一次冲击。而未来十年,中国又将迎来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呢?我们有幸生于这个时代,便不能辜负这个时代。我们这个时代不缺机会,也面临着很多选择,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还是随波逐流?是直面挑战,还是落荒而逃?是选择喧嚣一时的功利,还是恒久平静的安宁?人生这条路上,从来没有所谓最正确的选择,只有当你学会为自己负责,学会勇敢和担当,那么无论你选哪一条路最终都会通向阳光大道。董卿说,人生有六个字:不害怕、不后悔。认定目标就努力去做吧。许渊冲老先生说: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回忆。愿我们都懂得珍惜、感恩、奋发向前!关于版权:P2P观察分享有价值的要闻、干货。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或附上报酬。《70、80、90后都在烦恼啥?扎心,很多人看完都中了枪》 精选六作者: 肥肥猫来源:肥肥猫的小酒馆(ID:zhihufeifeimao)在我18岁的那年,高三。我的同桌是一个复读了两次的男生。自然地,他年龄要比我们大两岁。我到现在还记得在他过20岁生日那天,坐在我俩前排的一个漂亮女孩,突然转头和他说,X哥,你从今天起就是奔三的人了。周围同学愣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并哄笑起来,搞得这位20岁的寿星非常不好意思,只得自嘲了一番解围。在18岁的时候,30岁是一个多么遥远的数字,遥远到可以拿来开玩笑。30岁的人在那时的我们眼里早已历经沧桑,是不折不扣的中年。而当日历翻到2017年尾的时候,30岁已经从一个遥远的路标,变成了快要逝去的东西。 “中年”这个词对于我们,似乎已经不是一个矫情的用词。而是确确实实的,即将到来的现状了,这怎能不让80后们惊慌。今天又是一年秋分了,秋分之后就是寒露。等深秋一过,便可以数着日子期待新年了。2017年的年味好像还没散去,过年时候和父母的对话还言犹在耳,这一年居然又要翻篇了。这是怎么了?时间像发疯似地飞跑。2007年似乎并不遥远,然而十年后的2017都要走完了。等下一个新年到来的时候,1980年出生的人就要38岁了,这已经不是奔四了,这都可以称之为“小四十了”。而80后中间最小的89年生人,也即将迈入30而立。往下再看,90后熙熙攘攘。当许多人还觉得自己是孩子,感觉校园生活还似乎犹在眼前,还喜欢用着“男生”、“女生”来形容自己的时候,40岁已然默默站在不远处。当年被称之为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小小主人翁,现在逐渐成为主人“翁”。而我们中的许多人,也已经准备好了把自己switch到中年模式,即将开始一生中最劳累,背负最多责任的阶段。当然,面对这种改变,我们的内心是抗拒的。但每当我们看到00后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大放异彩,当我们发现各种新的商品、电影、各种电子设备的目标客户群都是针对比我们更年轻的人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被迫接受这样的事实——我们不再年轻了,至少,不再那么年轻了。这种不年轻不仅仅反映在心态上,也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在脸上,皮肤上,头发上。许多85前的人,如果压力很大,现在基本上就是中年脸,中年皮肤了。甚至有些人连头发也已经开始花白,日益稀少。相比起皮囊,身体内部的变化更是让人难过。许多85前的男人,这几年突然发现自己不能“秒硬”了,而这在10年前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10年前我们意气风发,荷尔蒙爆棚,唯一要担心的只有怎样才能在不合时宜的场合避免升国旗——而现在我们的心血管和激素水平都在变化,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不再是那个20岁的大男孩了。80后的中年危机,来的要比往常要早一点。中年危机这回事,在美国通常是40岁以后才会有的,典型的就是美国丽人里的那个爱上女儿同学的爸爸。他们通常有一点小钱,有一点小事业,儿女也开始进入叛逆期,另一半又开始和自己各种不对付。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更大欲望实现不了,小愿望又随时能满足的无病呻吟。美国人从普遍小没有遇到什么大的苦难和挫折,到了中年折腾这么一出,有相当多的“吃饱了撑得慌”的成分。而中国80后这场早来的中年危机,却完全不同。他们的“危机”比起美国人,更像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危机。网络上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虽然是调侃,却又道尽80后这一代人的“生不逢时”和“抗拒无力”——当我们读小学时,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读大学时,读小学不要钱;当我们还没工作时,工作是分配的,当我们可以工作时,挤破头才勉强找到一份工作;当我们不能挣钱时,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时,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当我们没有进入股市时,傻瓜都在挣钱,当我们兴冲冲闯进去时,才发现自己变成了傻瓜;当我们不到结婚年纪时,骑单车就能娶媳妇,当我们到了结婚年纪时,没有汽车洋房娶不了媳妇;当我们没找工作时,小学生都可以当领导,当我们开始找工作时,大学生也只能扫厕所。尽管80后的父辈生在中国阶层变动最剧烈的时候,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把握住了时代的机遇。而大部分人多是按部就班,在单位拿着一份死工资,积蓄不多,等醒悟过来,想投入经商大潮中来时,精力体力已经不济,注定无法给予孩子一定的物质基础。80后这代人的父母,整整一代人都活得都非常相似,他们有许多相同的生活习惯——比如什么都不舍得扔掉,会一直留着那种画着凤凰的被子,老式的咖啡伴侣玻璃罐。他们是绝对不会接受什么断舍离的,无论是几年没用的棉花铺盖,还是厨房里早已过时的电器,都会用布包好,把可以利用的缝隙塞得满满的。家家如此。我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穷怕了。这真让人心酸。80后的父母其实是中国最苦的一代,前半生往往普遍非常艰辛——大学想考没得考,读点书也全是洗脑。让你下乡就下乡,让你回来就回来,让你下岗就下岗,这让他们的心理和思维模式出现了集体性的一些问题,这代人和现在信息社会完全脱节的,这直接导致了许多80后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们受到眼界的局限,并不真正了解社会运行的真实规则,只能对自己唯一的孩子施以重压。他们在置业上的短视,直接造成了今天许多80后的人生悲剧。更让人难过的是,他们把“寒门出贵子”当作常态,直到现在还相信“个人奋斗能改变阶层”。但其实如今城堡的吊桥已经升起,游戏规则完全变了。如今资本已经控制了一切,是资本选择了社会的发展方向而不是社会发展方向选择了资本。这一切,完全颠覆了80后父母的观念,也让80后从小受到的教育和价值观被现实严重地挑战。80后从小受的教育,是努力吃苦会有回报,可是这个概念却让大量的人在踏入社会后被疯狂打脸。自己多年的辛苦仿佛毫无用处,面对莫名其妙暴富的新贵们宛如笑话。吃苦真的会有等价的回报吗?现在是玩脑洞和洞察力的年代了,吃苦和回报挂钩,是体力劳动时代的思维。速度+资本+正确的方向才能把对手打得满地找牙, 80后在这一点上的反应,比起90后是慢了一拍的,只有少部分幸运的人搭上了资源。80后没有了机会丰沛的大环境,但生活中的困难却都很具体。首先迎面而来的就是房子这个事情。80后说实话买房比90后还是稍微容易一些,也仅仅只是稍微而已。但就这,也成了某些人苛责80后的罪证——“那个年代你都没买房,可见是你自己的努力和视野问题!”这真的能怪80后?买房的问题上 其实老百姓都是后知后觉的,一般都是等到结婚了才想到买房,特别是房价还没起步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预见到呢?何况80后现在还没买房的人,哪个没有过买房的计划和打算?没有工作时想着按照现在的房价,攒够3年钱差不多够首付了,3年到了再一看房价,又要再工作4年才能凑够首付,4年又过去了一看,又要5年才能首付了,这种感觉你懂?80后,有没有赶在2009年前买到房是分水岭。房产投资的核心是那3-4倍杠杆。2009年,半年多就是1倍涨幅,也就是1块买3块的房子,半年后变6块。什么叫错过,错过的意思是你有钱,但是你没买房。赶上90年代外企在华扩张的黄金期的70后,在HP那样的跨国公司,当时做5年就是一套房。现在做5年,一个马桶间都没有。所以,多体谅体谅80后吧,他们要买房,凭相同的能力绝壁比70后难好几个档次。请不要轻描淡写他们的压力——火车在站台上开动了追追还可能上去,出了站那是越追越远了。工作几年小有积蓄,碰上房价飞涨,上了车的人暗自庆幸,没上车的人的首付越来越遥遥无期;80后这一代人儿时的所见所感和90后完全不同,尤其在婚嫁观这方面,90后因为互联网带来的过度丰富的交友渠道而对恋爱婚姻阈值太高,80后因为过过“苦日子”,因此对婚姻有一些浪漫主义幻想。老一辈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导致男性和女性认知失衡,80后的适婚男性,仍然想找传统意义上的贤惠妻子,而80后女性也因为经济实力的提升而掌握了更多话语权,想要争取更多女性权益。这些观念的相对,导致了80后成批单身。80后这批人,不肯屈就于无爱情的婚姻,受到父母催婚与年龄渐增的双重夹击,有人选择妥协,有人选择将就,也有人依旧顽强抵抗。每每看着同龄已婚一族过着有妻有儿有女的天伦生活,心中可能也有羡慕,在与年轻群体混迹职场或交际中,也逃脱不了被开玩笑的命运,总以“单身狗”自嘲的八零一代似乎总在自得其乐,实则有着许多的无奈与迷茫,生活的期待终被现实所打压。顺利结婚了就会好吗?结婚后,往往要面对两个人面对四个老人的养老与一个孩子的照顾问题。在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困窘情况下,80后举步维艰,有口难言。比起父母那个年代里,兄弟姐妹均匀式的赡养形态,80后被“一肩挑”的任务压垮了脊梁。独生子女已经被证明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次失败实验品,养老困境就是这次实验失败带来的副产品。4-2-2的家庭结构,日渐高涨的护工费用,国内公共养老院的恶劣环境,都指向唯一的可能----80后夫妻的生活质量不可避免地被拉到极低处。而职场上的压力也丝毫不会少。其实中国这几十年来的好机会真的不少,但恰恰都和80后完美错过,能赶上的并不多:80年代的服贸大创业,随便开个乡镇厂子就能赚到第一桶金,可惜80后那时还都是小屁孩;90-2000年代,外商涌入中国。各个行业开始飞速发展,许多传统行业的大佬都是那时候卡位的,可惜80后此时还在上学。等到第三波飞速发展,中国加入世贸以后的年,房价突飞猛进,互联网崛起。80后刚刚迈出校门,只有靠给人打工赚取一点结婚的本钱,根本没有资本参与游戏。等到2010年以后互联网行业喷发,大部分买了房的80后都在考虑怎么供房,怎么守住自己的稳定收入,导致一代人缺乏创业干劲,到今天已经被90后在许多风口后来居上,甩开十八丈远。随着一批批90后年轻人逐渐地走入社会,或创业,或入职场,年轻一代的新人们有着80后所不具备的优势:他们成长于中国经济腾飞时期,生长在更发达和富裕的互联网时代。90后有着特立独行、我行我素的自信,有着符合时代发展的奇思妙想和强大的适应能力,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之80后更强。他们有着时代与年龄的优势,可以拼得毫无顾忌,而且父母尚且年轻,没有赡养压力。而80后的大部分则会继续在现实生活中负重前行。这并不是能力问题,更多的是机遇问题。比如九十年代初的国企改革和引进外资,把社会阶层重新整理了一遍,使得许多人得以上位。这种上位,从来和什么能力不能力的没有多少关系。70后特别是75前,工作五到十年后基本能上位,因为机遇太多,竞争者的数量却和现在没得比。现在80后用同样的时间很难上到中层,竞争太厉害——各种竞争,远在天南地北,和你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个个都能来抢你的饭碗。职场上精力减退,天花板已经很明显,家里的压力大得喘不过气;注意力集中两小时都会疲惫,80后要怎么跟那些刚研究生毕业、加班到后半夜第二天仍然精神奕奕的90后竞争?未来注定是数字化的科技时代了,我们的思维模式和90后00后,说实话,没什么太大的优势。80后们本应创造更大器的东西,但他们被琐事缠身,目光收了回来,思想和精神纠结了,打起转转。长此以往,除了那些少而又少的高管岗位,又多少企业能让我们工作到退休?很快在不远的20年后我们要怎样面对比自己小20岁的老板摆布,等他给你发工资养活一家老小?也许很多人在计划着80后将来会从70后手中接管资源?错!更有可能的是钱、资源将会直接跳开我们这一代人,直接到90和00后的手中。他们是真正互联网中长大的一代人,比我们青春,比我们活力,热钱不给他们给谁?晋升无望不说,还会有中年失业的担忧。其实80后也非常地想改变自己的工作现状与职业生涯,想要开辟新的职业道路,但是老人需要照顾、孩子需要抚养、房车需要还贷等这些家庭的各种压力使得80后不得不安于现状,因为不敢赌,不敢去做有太大风险的事,怕万一失败,父母与孩子受到自己的牵连。也许你会劝说平安是福,平淡是真,这种话也许骗骗自己可以,但你说可以了,丈母娘不答应啊,各大小孩教育机构也不答应啊,更不用说各种商场、旅行社了。我倒是想平淡是真,可世界不给我们选择。更糟糕的是,这代人身体也开始不行,很多人因为工作挤占了全部的时间,大学后基本都没跑过步。目前30多的80后身体有慢性病的都一大堆,十年后,上有老下有小,自己有房贷车要养,再加上一身毛病,画面不忍再想。80后有无数个想要坐上时光机穿越回过去的时刻,20年前买地,15年前进入互联网,10年前买房。我们常看到别人成功的创业项目,自己也想到过,但没有去做,为此捶胸顿足,也为往日同学间日益加大的贫富差距而焦虑不堪,更为父母日渐衰老而自己无能为力而心酸不已。80后是很不容易的一代,路越走越窄,压力越来越大,本来以为结婚生子买房就好了。没想到之后的压力只有更大。许多人现在最大的动力,就是给自己的孩子创造好的条件,自己的前半生也快走完了,原本的青葱少年,也终于变成了每日奔波的大叔大婶。这是生育潮造成的周期现象,人口多的一代永远没机会抄底,只有挖空心思追涨杀跌一条路。今天80后的许多局面,早在我们当年一个班级塞50个人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网上有一篇反思的文章说的很好:80后应该是中国最有希望的一代人。在他们之前的中国人,基本上还是农民,也就是用农耕意识来生活的人,有的人住在大城市里,但他们的思想行为方式大致是乡村式的。但八零后,从整体上讲,是第一代真正的城里人。中国要现代化,这是一个新的起始点。我在想,一九九一年时,社会上当权的,大都是三四十年代出生的。他们为什么没有创造出一个比期望中更美好的社会?他们为什么没有给年轻人带来更充裕的各种财富?然而善良的80后从来没有计较或苛责过为什么前人没有传递给我们一个更好世界,我们决定自己来建设一个更好的世界。但不管怎样,作为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现的大规模独生子女群体,我们的人生注定要承担一些本不应该我们承担的东西的。我们承担了,没有抱怨。只是,每天拖着疲惫的身子躺下的时候,真的希望我们可以永远不用,不用,不用长大。【感恩迎国庆, iPhone X 豪礼庆中秋】↓↓↓点击“阅读原文”查看《70、80、90后都在烦恼啥?扎心,很多人看完都中了枪》 精选七最近有些奇怪的话题上了热搜,“90后脱发”、“90后的中年危机”居然成了”90后”最为头疼的事情。提到“90后”,大家联想到的应该都是小鲜肉,小仙女,个性,潮等等词汇。谁又会想到很多“90后”双十一的购买清单里,居然有霸王防脱洗发水和生发水?“90后”即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所有的压力也迎面而来。那么,“90后”的生存现状怎么样?卖00后的萌“00后”已经开始陆陆续续踏入大学校园,而90后,尽管在聊天的时候还在贫嘴说“我还是个宝宝”,但生活中却不断有一些时候,提醒着自己不再年轻。有一个著名的“25岁魔咒”,意思是在25岁的时候,你的财富基本就已经定型,甚至可以因此而预见你未来十几年的生活。当真正意识到这些的时候,突然觉得,三十而立不知道能不能立,不寒而栗倒是真真切切。因此“90后”用狂放不羁,桀骜不驯这种青少年的叛逆姿态来掩饰自己对未来的迷茫和慌张。但是又不得不说这种稚气未脱的姿态有着莫名的可爱,至少世人还会原谅“90后”偶尔犯的错,还会觉得毕竟他们还年轻。着80后的急现在很多“90后”,大都在大城市中打拼。每天花大把的时间在路上,努力工作工资却追不上房价,甚至房租都承担不起。白天在高档写字楼,晚上回到老旧的房间。不仅如此,买房和结婚的双重压力更是让看起来光鲜亮丽,而实际辛酸的“90后”疲惫不堪。“80后”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提早让“90后”感受到了压力。我们在做孩子的时候觉得学习很累,盼望着长大;长大后又向往孩童时的纯真。我们浪费着自己的健康去赢得个人财富,然后又浪费自己的财富去做健康管理,我们总是焦虑的憧憬未来,忘记眼前的生活。谢70后的顶小编有个朋友,曾经雄心勃勃的告诉父母说,自己买房买车都不用家里出一分钱;现在看看房屋中介的网站安慰自己,就当是给父母的财产做吧。在房价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说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就真的纯粹是鸡汤了。不仅如此,父母逐渐老去,该是“90后”担起养家的责任。“70后”上有老下有小的疲惫生活似乎也开始让“90后”有了压迫感,工资追不上房价,买不起房结不起婚,就连生孩子也需要看看自己的存款才敢做决定。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生活压力并不等同于生活焦虑。用什么样的心态对抗现实压力,对抗年龄衰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因为各种压力的来袭,“90后”开始焦虑不安,开始迷茫。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去和现实对抗,愁掉了“三千烦恼丝”。这些看起来都很丧,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化腾害了中国一代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