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长4.8厘米宽4厘米厚3厘米 ,重465克,正面后面人头像,左右两边印有光绪三年

长2米,宽4公分,厚3公分,总共2000元一方平均合多少钱一块??_百度知道
长2米,宽4公分,厚3公分,总共2000元一方平均合多少钱一块??
我有更好的答案
2*0.04*0.03*元/块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A,B两个底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容器,深度相等,底面边长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_百度知道
A,B两个底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容器,深度相等,底面边长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
把A容器中装满水后倒入B容器,水的深度比容器高度的75低1.2厘米,B容器现在的水位是多少
解:设高为X厘米 9X=16X*75%-1.2*16 9X=12X-19.2 3X=19.2
X=6.4 6.4*75%-1.2=4.8-1.2=3.6(厘米)答:B容器现在的水位是3.6厘米。
采纳率:14%
“水的深度比容器高度的75低1.2厘米”指地是“水的深度比容器高度的75%低1.2厘米”吧?若如此可这样解:设容器深度都为h,根据水的体积不变,得3*3*h=4*4*(75%h-1.2)解得h=6.4所以,B容器现在的水位是75%*6.4-1.2=3.6厘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长方体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一个梯形图上面是3厘米左侧是3.4厘米底长是4.8厘米 右侧是虚线,图中的比例尺是1:500求绿地实际面积_百度知道
一个梯形图上面是3厘米左侧是3.4厘米底长是4.8厘米 右侧是虚线,图中的比例尺是1:500求绿地实际面积
我很急的 求求你们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个梯形图上面是3厘米左侧是3.4厘米底长是4.8厘米 右侧是虚线,图中的比例尺是1:500求绿地实际面积x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南海(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
[nán hǎi]
(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
南海,为(地理)、中国南海()的简称,位于的南方,是西部,三大边缘海之一 ,内海域为中国领海,该海域自然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国领海总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为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水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深度5559米。
南海南北纵跨约2000公里,东西横越约1000公里,北起与南端一线,南至、,西依、、,东抵,通过或东与相连,西与相通,是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半封闭海。
中国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清代逐渐改称南海。包括、、和。南海中国大陆海岸线长5800多公里,沿海地区包括、和、。南海北部沿岸海域是传统经济鱼类的重要产卵场和索饵场。
南海有丰富的海洋油气矿产资源、滨海和海岛旅游资源、海洋能资源、港口航运资源、热带亚热带生物资源,是中国最重要的海岛和、、等热带生态系统分布区。20世纪70年代始,、、等国相继出兵侵占了部分岛礁,引发。
南海人文历史
南海名称演变
海域古名 名称著作朱崖海渚春秋战国《》之《》
涨海东汉《》
、三国《扶南传》
、三国吴谢承《》
、三国吴万震《南州异物志》
、清屈大均《》
、《苏莱曼游记》
南海《》卷54《海南诸国列传》
朱崖海晋注《》、唐李善对晋左思《》
长沙海、石塘海明朝万历《》
大洲洋、琼洋《》、《》
琼海清《》
、《》大明海杨炳南笔录《海录》附图
资料来源:
南海诸岛古地名名称及现地名著作涨海崎头(南海珊瑚岛礁)东汉著《南裔异物志》
崎头(南海诸岛)三国著《南州异物志》
珊瑚洲(南海诸岛)三国《扶南传》
、晋代裴渊《》
石塘、万里石塘(南沙群岛)《》
万里石塘(南海诸岛)南宋《》
长沙(西沙)、石塘(南沙)南宋《》
千里长沙(西沙群岛)、万里石塘(南沙群岛)南宋《》
、《》和《》石星石塘(中沙群岛)、石塘(西沙群岛)、万生(里)石塘屿(南沙群岛)、九乳螺石(西沙群岛,永乐群岛一带)北宋《》
七洲(西沙群岛)、七洲洋(宣德群岛一带)宋《》千里长沙(千里长沙)元代
万里石塘(南海诸岛)、千里石塘(西沙群岛一带岛礁)、万里长堤(南沙群岛)元《》
万里长堤(南沙群岛)、鬼哭滩(鬼喊线)明代顾玠《海槎余录》
石星石塘(中沙群岛)、石塘(西沙群岛)、万生石塘屿(南沙群岛)明《》、《》
南海诸岛(西沙群岛)清初徐葆芬《中山传信录·皇朝通》
长沙海(西沙)、石塘海(南沙)清代的《》《》《》
气(东沙)、、长沙(西沙)、石塘(南沙)《西南洋各番针路方向图》《东洋南洋海道图》南澳气(东沙群岛)、气沙头(东沙)、长沙(中沙)、七洲洋(西沙)、石塘(南沙)清代《》附图《四海总图》
落漈(东沙群岛)、东沙(中沙群岛)、西沙(西沙群岛)、石塘(南沙群岛)1842年清《醒世一斑录》中的《中国外夷总图》沙坦(中沙暗沙群)、红毛浅(中沙群岛)清代《海录》
万里长沙(东沙、中沙和西沙群岛)、千里石塘(南沙群岛)1887年徐雅荪《洋防说略》
东沙岛(东沙群岛,5月将东沙岛改名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团沙群岛(南沙群岛)1935年“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南海诸岛(四大群岛总称)、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日资料来源:
南海管辖治理
末全国战乱,南海郡尉乘乱兼并3郡建南越(粤)国,与南海诸岛归管辖。
在时期,中国人开始在南海航行,并发现一群珊瑚岛礁,并设置了、二郡。十八年(公元42年),南征时曾至“千里长沙”,即
。1973年出土于的文物资料,南海海域第一次出现在汉代中国地形图上
时期,所著的《南洲异物志》和所著
的《扶南传》,有关于地貌特征的记述。留下了关于的旅行记。
,派等经海域达到。以后,中国人越来越多地到达这一带海域从事捕捞活动,中国历代政府也随之对进行管辖。五年(789年),把的“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列人中国版图,将划归行政管辖
。年间(1041年~1048年),著《》将归属宋代海疆。二年(1277年)十二月丙子,南宋皇帝曾驻驿。
承袭唐代行政建置,、、3群岛属辖区
疆域包括了南沙群岛,其中《》记载了元朝海军巡辖了。在上“测得南海北极出地一十五度”,同时还实测了南海昼长的时刻
时,等率领数十万人马,分乘几十艘巨舰,横越南海航
《我们的南海》,《地图周刊》1947年第40期
线,远达和。明政府通过海军巡逻确立了对及其海域的主权和管辖。、年间(约1488年),的和是的管辖范围
,中国政府将标绘在权威性地图上,开始明确把划分为四大群岛,对行使行政管辖。海域由广东省海军负责巡逻
1901年夏,日本商人西泽吉次遇风漂到东沙群岛中最大岛屿-,发现上存在丰富的磷矿资源。次年,西泽吉次窜入,窃取磷肥回出售,引起清政府的注意,清政府派官员到巡查,并竖纪念碑作为主权标志。
1909年,广东水师提督一行前往巡视,在永兴岛升起中国国旗,鸣礼炮21响。二年颁布试办东沙岛章程。
1911年,广东省政府宣布把划归管辖。
1920年,中国政府将划归管辖。
1928年,广东政治分会将西沙群岛拨归管理。
1930年,法国炮舰麦里休士号到的进行“测量”,并
秘密插上法国国旗。
1933年4月,法国炮舰阿美罗德号和测量舰阿斯德罗拉勃号在西贡海洋研究所所长薛弗氏率领下,遍历,详加“考察”,以示“占领”。7月,法国非法占领南沙群岛中的9个小岛
。12月21日,交趾支那总督克劳泰默签署一项法令,把南沙群岛小岛合并到安南巴地省。
1935年,中国民国政府成立了“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公布96个地名的中英文对照表。4月,该委员会出版了《中国南海岛屿图》,确定了中国南海最南的疆域线至北纬4°,把标在疆域线之内。该图1936年被收入主编的地图集-《中华建设新图》,另名为《海疆南展后之中国全图》,图中在南海疆域内标有、、和团沙群岛,其周围用国界线标明,以示同属中国版图,为南海U形断续线的雏形
。5月,广东省开始在批商承办设处管理。
1939年,将、一并占去改为“新南群岛”隶属
日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总理范文同照会
日占台湾高雄州高雄市。日本在各岛赶筑岸防阵地,兴建油库,整理水上飞机泊地,特别是在上修建飞机跑道。战后,根据《》和《》确定的原则,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行使主权。
1946年10月,中国海军在上海成立“前进舰队”,前往、接管主权。接收人员分乘太平、 永兴、中建、中业四舰前往,其中太平、永兴两舰赴,中建、中业两舰赴。在此次接收行动中,民国政府在设立了南沙群岛管理处,隶属于广东省政府管辖。10月5日,法国军舰切弗鲁德号侵占的和,并在竖立石碑。对中国政府决定收复、,立即提出抗议,并派军舰东京号到。当该舰航至,发现岛上已有中国军队驻守时,则改航至,在岛上设立行政中心
1947年,中国民国内政部方域司印制了《南海诸岛位置图》。该图在南海海域中标有、、和,并在其四周画有U形断续线,线的最南端标在北纬4°左右。
1948年2月, 这幅图被收入由内政部方域司傅角今主编、王锡光等人编绘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中,由公开对外发行,这是中国南海地图上正式标出U形断续线。
日,中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在《关于美、英对日和约草案及旧金山会议的声明》中指出:“和正如整个及、一样,向为中国领土。”
9月8日,美日等国在旧金山签署了《对日和平条约》
新中国出版的中国地图,对南海海域基本沿袭1948年出版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及附图,但具体标绘稍有变化。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取消了
1950年代西沙气象站观测场
同越南海岸间的2段断续线,在和间增加1段断续线,形成南海9段(),东海1段的断续线。
1956年,国民党台湾当局派出舰艇抵的、、、等重竖主权石碑。
1957年7月,中国从各省抽调气象工作人员,建立西沙群岛气象站,后改称为西沙海洋水文气象服务台。
日,中国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公署在的设立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
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广东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相当于县级),作为广东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由海南行政区直接领导。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权中国地名委员会公布《中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共287个。此次命名,除对岛、沙洲、礁、暗沙、滩和石命名外,首次为“水道”(渔民称为“门”)正式命名。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
永兴岛北京路(2015年9月)
议国务院议案,决定设立海南行政区,、、的岛礁及其海域接受其管辖,海南行政区归广东省人民政府领导。
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的决定,是辖区的一部分。中国海军进驻6个岛礁。
1990年初,台湾当局决定脱离“国防部”代管,正式划归管辖。
1996年,新中国颁布《领海基线声明》,宣布了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和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其中领海基线由28个基点环绕组成。
日,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海南省,管辖、、的岛礁及其海域。
南海自然地理
南海位置境域
南海位于北纬23°37′以南的低纬度地区,北抵,南跨赤道进入,南北跨纬度26°47′
,位于印尼的南和之间,北边至中国、、,和,东北至,东至,且包含西半侧,西南至与,通过、和连接和。汇入南海的主要河流有、以及上的、和等,南海周边国家(地区)从北部顺时针方向有、、、、、、、、、(大陆地区)。
中国南海地图
南海地形地貌
南海海盆是一个断陷盆地,中部有一条东北-西南向断裂带,在地质史上向东、西两边扩展,形成了。在海盆扩展过程中,残留的陆块碎片,成为或下陷为,其间有断裂发生,成为海底火山喷发堆积的熔岩高地,露海面形成高尖石式的海岛。南海盆地形成一系列东北-西南向的隆起高地和深
邃海槽相间排列的海底地貌。
海底自外围至中心顺次为、、中央海盆,略呈同心圆式的三层环状结构图式
,地形似菱形
。最外一环是大陆架,包括岛弧向海盆陆缘以远的岛缘陆架,大陆架深度一般为0~150米;宽度不一,西北、西南两部分较宽而缓,分别宽300~484公里(坡度2‰~1.2‰)和230公里左右(坡度3‰),为堆积型陆架,富含油气资源;东部岛缘陆架狭而陡,吕宋岛以西之陆架宽仅5~10公里,坡度31.3‰,以西之陆架宽约46~57公里,坡度3.97‰,为侵蚀-堆积型陆架。由和往内一环是陡峭的大陆坡,到转折处的水深是150~180米,水深在100~3500米上下,坡面高低起伏、崎岖不平,垂直方向的坡长也有差别;面积在海盆的不同部位也不同,
南海的演变过程(图片右上角数字为百万年,据Robert Hall, 1995)
西北部和东南部的陆坡面积比高居它们之上的和面积要大,东部和北部的陆坡面积却较小。南海海底中心一圈最深部分即中央深海盆地,是南海海盆的盆底,平均水深约4000米,最深处为4577米(),底部平坦,与周围陆坡成鲜明的反差
南海海底地貌的特点是:北、西、南部是浅海,外缘是,陆坡上有高原、海山、峡谷、海槽和海沟;东部是狭窄的,外缘临和;中央是深水海盆,盆底为宽广的平原,点缀着孤立的海山。按照地貌成因和形态,结合南海诸岛的空间分布情况,可以将南海海底划分为9个地貌区:北部堆积型陆架区、北部断裂阶坡区、西部堆积-侵蚀型陆架区、西部堆积-侵蚀型陆架区、西部断裂阶坡区、南部堆积型大陆架区、南部分割高原陆架区、东部侵蚀-堆积型岛架区、中央深海平原区。
在南海南部的南沙群岛海域中国传统疆界线内或部分在中国传统疆界线内,分布有万安、曾母暗沙、文莱沙巴、安渡滩、郑和、礼乐滩、西北巴拉望等16个盆地,总面积71万平方千米,其中在中国传统海疆范围内总面积约52万平方千米。
南海同相邻的海区之间有许多通道,为海水交换和海上航行之所必经,其中较重要的有以下8处:
海峡备注北通,最狭处宽75海里,水深70米。南部与之间,水深达2,600米,为南海东通最重要的水道。之南,亦为南海通水道之一。民都洛海峡的与之间,东通,水深达450米。之南,亦东通,惟水深仅100米。西南侧与间,为南海通的重要水道,水深约40米。加斯帕海峡与间,亦为南海通爪哇海通道之一,水深亦40米。与间,是和的咽喉地带。资料来源:
南海海岸分为华南大陆、、、
、和六大区域,根据南海海岸带地貌特征,将其海岸带细分为51个岸段。
华南大陆岸段多山地丘陵,海岸曲折,平原分布比较零散,比较大的平原位于和,其次在、、等小河口三角洲及小海湾湾头发育了一些小平原。
中南半岛海岸分布着、、3条大型山脉,被、、昭披耶河三角洲3大三角洲平原隔开,山脉、平原分布相对集中,山前还有一些小平原。
马来半岛多山,自北向南分布着普吉山山脉、銮山山脉、宾坦山脉、和,海岸带以平原为主,分布小部分台地。
苏门答腊岛地形西高东低,东岸为巨大的冲积平原,自北向南面积逐渐增大,按其平原面积大小将其东海岸分为三块,北部岸段自西北角到,东北岸段自到,中南岸段自到以西。
加里曼丹岛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原广布,但覆盖大片热带雨林,三角洲河口泥沙淤泥严重。
菲律宾群岛海岸多山地丘陵,平原稀少,主要分布在的、和。
南海岛礁分布
主词条:、、、、
南海海域中有超过200个无人居住的岛屿和岩礁。
主要群岛有、、、、、、等,其中属于中国领土的有、、、、。
位居、、及的中间位置。在北纬20°33′至21°10′、东经115°54′至116°57′之间的海域中。东沙共有3个珊瑚环礁,即:、环礁及环礁。的的直径大约有30千米。
为南海诸岛中最西的一群;北起,南至先驱滩,东起,西止,在北纬15°46′~17°08′,东经111°11′~112°54′之间;处于、的与的及、之间的中心环节。
海域面积50多万平方公里,共有40座岛礁,其中露出
海面的29座,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是南海诸岛中露出水面岛洲最多的一群。可分为2大群组:位于东北面的是;位于西南面的是。
位于南海中部海域,东面偏南,距200公里,是南海诸岛中位置居中的一群。该群岛北起,东至,地理位置在北纬13°57′~19°33′,东经113°02′~118°45′之间,南北跨纬度5°36′,东西跨经度5°43′,海域面积60多万平方公里,岛礁散布范围之广仅次于。由和上26座已命名的暗沙,及、、、等4座分散的暗沙组成。
位于南海南部海域,北起,南至,西为,东为,是南海最南的一组群岛,岛屿滩礁最多、散布范围最广的一组群岛。地理坐标为北纬3°35′~11°55′,东经109°30′~117°50′;东西长约905公里,南北宽约887公里,海域面积为88.6万平方公里。由东经112°35′~116°30′之间横穿群岛,通过北纬10°55′、9°55′及8°40′成为三点连线,把群岛的北部和中部分开。有岛屿11座,沙洲6座;暗礁105座,暗沙34座,暗滩21座。
群岛礁体礁体面积礁湖面积天然岛屿数量天然岛屿面积1417平方千米292平方千米11.74平方千米1130平方千米77平方千米13平方千米101836.4平方千米1614.8平方千米297.86平方千米522903.1平方千米2396.8平方千米231.81平方千米合计
5286.5平方千米
4380.6平方千米
11.41平方千米
南海气候特征
南海处在亚洲大陆南部的热带和亚热带区域,与其他海区比较,其特点是热带海洋性气候显著,春秋短,夏季长,冬无冰雪,四季温和,空气湿润,雨量充沛。特别是中部和南部海区,终年高温高湿,长夏无冬,季节变化很小。在西南,年平均温度在26℃左右。月平均最低温度西沙为22.8℃(1月),为25℃(1月)。月平均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西沙是5、6月,南沙是4、5月。气温年较差只有摄氏6~8度,而海上年较差更小。北部沿海和岛屿有较大季节变化,气温年较差在10℃以上,夏季温度高,雨量多,冬季前期相对干而冷,后期常有低温阴雨的潆雨天气。
南海季节划分大致是10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为东北季风时期,这时冷空气入侵频繁,东北季风强而稳定,前期北部沿海干冷多晴天,后期常有低温阴雨,雾日增多,能见度差。5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西南季风时期,多吹西南风,温度高,湿度大,北部沿海多雷暴和暴雨,台风影响频繁。春季过渡时期发生在3月中旬到5月中旬,秋季过渡时期一般为9月中旬到10月中旬。这两个时期风向多变。常把5月到10月称为雨季,11月到次年4月称为干季。
南海气象要素
南海气压日变化有规律,一天中以地方时10时和22时气压最高,04时和16时的气压最低,日振幅为3~4毫巴。南海低空主要的气流有冬季的东北季风气流,夏季的西南季风气流以及东北信风气流。
南海东北季风气流是由沿大陆蒙古冷高压边缘吹向海面的气流逐渐转向形成。从北向南逐渐推移。从增强到减弱中断,一次循环过程需要10~15天。在东北季风时期每月有2~3次季风潮和中断。
南海西南季风气流是围绕印度低压逆时针吹送的季风气流。从四五月开始,在西南季风盛行的月份里有几次强度不等、周期长短不同的变动过程,每次季风潮维持的时间不相同,大致为5~10天。
南海大风频率以东北部海区冬季月份为最大,频率一般都在20%以上,向南逐步减小,北纬5度以南和暹罗湾大风较少,全年频率都在10%以下。大风最高频率出现在12月,位于台湾省西南方海区,频率为66%,向南逐步减小,中部海区为33%,到赤道附近则不足6%。
南海逐月平均风速(米/秒)海区1月7月12月年平均北部海区
资料来源:
南海海雾变化明显,主要出现在12月至翌年4月,以3月为最盛。海雾主要出现在北部湾和北部海区的沿岸海区。1月和2月在北部湾有一相对多雾中心,频率在5%以上,3月中心进一步扩大并增至13%,4月份多雾中心东移并且频率大减,5月份以后,雾区北移,南海则极少出现。
的持续时间不同海区各有不同,北部湾最长可持续5天,广州湾以东最长达9天。南海的主要出现在冬、春季,以北部沿海和暹罗湾最多,月平均最多频率在4%以下。
云、降水、雷暴和飑
东北季风时期,从10月至3月,平均总云量分布主要决定于地形和东北季风下天气系统的活动。4~5月为春季过渡时期。
西南季风时期,以6~8月最为典型,南海北部等云量线的走向转为南北向。9月为秋季过渡时期,北部海区和北部湾转为冬季形势。
南海海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云状以低云为主,北部海区全年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1~4月主要是层积云和碎云,其次是淡积云和层云,除碎云和层云云高在200~400米外,其余云高在600米以上,云层稳定有时伴有小雨或毛毛雨,且在稳定的云层中有时隐藏着积雨云或雷暴。
5~9月以积状云为主,沿岸午后最盛,海上多见于夜间,积雨云云底高约米,云顶较高可达1米,云层极不稳定,有雷电和颠簸出现。受台风影响时,常产生碎云和雨层云。10~12月一般多天高云淡的好天气。
南海海区降水充沛,根据沿岸和岛屿记录,年平均降水量在毫米之间,年降水日数一般超过125天,雨季平均月降水日数约为20天,24小时降水强度可超过500毫米。东北季风时期,以南部海区和越南东部沿岸海区雨水最多,降水频率约在10%以上;以菲律宾西部和暹罗湾背风海区雨水最少,降水频率在5%以下。西南季风时期,以菲律宾西部海区、暹罗湾东北部海区雨水最多,频率超过20%,越南东部沿岸海区降水频率不到10%。沿岸降水量随着暴露于两种季风的程度有很大差异。越南中部沿岸的广治和广义以及马来西亚沿岸的哥打巴鲁降水季节随东北季风而开始于9月,持续到次年1月。曼谷最大降水出现在东北季风向西南季风的过渡时期,月平均的降水量150毫米,东北季风时期则不足25毫米。新加坡整年各月降水量都在165毫米以上,东北季风时期稍高。
20°N以北和南海东部降水季节随西南季风而出现。香港和海防最大降水出现在5~9月,香港年降水量2200毫米,海防年降水量1780毫米,其中75%以上出现在这几个月。香港月平均降水量6月为397毫米,12月只有27毫米,海防亦类似。越南南方的头顿,降水季节为5~10月。
面对东北季风的站点,年平均降水量较大,广义为2215毫米,哥打巴鲁为3150毫米。面对西南季风的站点,年平均降水量较小,如头顿为1295毫米,香港为2200毫米。
南海海区的有较大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变化。一般夏季多于冬季,沿岸特别是暹罗湾和北部湾多于开阔海面。在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时期都可出现。1~4月主要出现在南部海区,加里曼丹西北岸经常为大中心。
温度和湿度
南海大部分海区处于热带,加之海洋影响,全年高温高湿。
海区北部为副热带地区,温度有明显季节变化,海区最北部,月平均气温最高在8月,为27.40℃,1月最低,为16.9℃,年振幅10.5℃。沿岸年振幅更大,如香港为12%,月平均最高出现在7月,为28℃,最低在1月为16℃,香港的极端温度最高为36℃,最低为0℃。海防月平均最高为28.3℃(7月),最低为16.7℃(1月和12月),年振幅为11.6℃,极端最高为41.7℃,极端最低为6.1℃。
从北向南温度年振幅迅速减小,海区南部没有季节变化,南部海区的北部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9.4℃(5月),最低为25.2℃12月),年振幅4.2℃。南部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8.5℃(5月),最低为26.4℃(1月),年振幅只有2.1℃,新加坡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8℃(6月),最低为26℃(1月),年振幅为2℃。新加坡平均日最高温度全年在29℃以上,最高在5月为32℃,最低在1月为30℃,新加坡极端温度的振幅不大,最高温度为36℃,最低温度为19℃。
的气温季节变化很小,5月为最暖月,月平均为28.9℃,最低在1.2月为26.5℃,年振幅为2.4℃。曼谷月平均气温最高在5月为29℃,12月为25℃,全年振幅只有4℃。日平均最高全年在31℃以上,2~8月都在32℃以上,日平均最低在5月为25℃,12月为20℃,极端最高气温为41℃,最低为11℃。温度的季节变化较大,最暖月出现在8月为28.8℃,最冷月1月为17.5℃,全年振幅11.3℃,极端最高气温为35~37℃。西部越南沿岸可达40~42℃,极端的最低气温为2~6℃。
南海大部分地区全年相对湿度都较高,年平均日最大都在80%以上,和年平均最大在90%以上,广治和较高,为96%以上。北部海区季节变化稍大,向南迅速减小,年较差为15%,广义为10%,为9%,4%,一般北部海区夏季相对湿度高,冬季则降低。但在中部和东岸与北部海区相反,冬季相对湿度高,夏季相对湿度低。
南海相对湿度的最高值多出现在清晨,最低值则发生在下午。日变化大,如年平均07时和13时相差11%,相差23%。09时和15时相差13%,则相差7%。
南海北部、中部、南部海区各月温度变化表站名1月4月7月12月全年记录年代东沙岛
资料来源:
南海天气系统
每年9月中、下旬开始有侵袭南海(最早为9月上旬),翌年5月下旬结束(最早为4月)。据年统计,每年平均为48.8次冷空气侵袭南海,每月平均有6次。其中以11月至次年2月最为频繁,月平均9次左右,占全年侵袭总数的58%,势力较强。
冷空气活动一般表现为冷高压及其前部常有一条冷锋,一直扫过华南沿海,直达南海海面。冷空气侵袭南海时,在过后不仅产生大风和降温,有时锋前、锋际会出现雾,锋后有降水。出现大风的地区视冷空气南下路径而异。
南海是全球
南海台风路径示意图
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其活动具有频数多、强度大、活动时间长的特点。根据年的资料统计,在南海生成,或由西北太平洋生成后移入南海的台风,每年平均有16.4次。年最多次数为24次(年),年最少次数为8次(1976年)。每月都有可能生成台风,6~11月为活跃期,8~9月为盛期,平均有20~21次。平均初台日期为4月27日,平均终台日期为12月5日。
南海热带气旋活动的范围相对集中于15~21°N海区。该海区内的热带气旋约占南海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又以18—20°N最多。其强度以台风占优势。其次是热带风暴,最少是热带低压,所占的百分率分别为38%、34%和28%。
台风影响过程中,以南海内出现风力大于或等于6级以上大风时作为一个“台风影响日”,大于或等于8级以上的大风作为一个“台风侵袭日”进行统计。台风影响日,平均每年有57.3天,以8、9月最多;而台风侵袭日平均每年有37.5天,以9月最多,可有26%的日子受台风影响。
西太平洋高压
西太平洋高压是太平洋副热带稳定少变的大型暖性天气系统
,强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强。其西部脊的方向、位置、进退和强度变化对南海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影响。
西太平洋高压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脊线位置冬季最南,夏季最北,从冬到夏脊线由南往北运动,从夏到冬,由北往南运动。4月一般位于北纬15°附近,5月开始缓慢向北移动,6月中旬便迅速跳到北纬25°附近,7月中旬再一次北跳到30°附近,9月以后脊线迅速南退,从9月至次年4月间,西太平洋高压西伸脊断裂,在南海或中印半岛上空出现闭合系统,称之为南海高压。
热带辐合带
在南海,是东北季风或东北信风与西南季风相遇的一个宽阔的,但在长度方向上又是不连续的气流汇合区。它在一年内两次经过赤道,活动于北纬25°和南纬100之间。热带辐合带移过南海的时期正是两种季风之间的过渡季节。
南海水文特征
南海具有不同于大陆沿岸水团盐度低、水温季节变化大的特
南海美济礁
征。由于南海是一个半封闭的深海盆,海底地形以水深4000米上下的深海盆为中心,向四周分布着具环形阶梯状的周边陆坡,西南部阶梯状陆坡高于东北部阶坡,故东北部水量深厚开阔,海水运动自由顺畅,西南部由于水浅以致海水运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同时,中北部海盆水体通过海峡与太平洋水相交换,而南部靠近的陆架水则通过和加里曼丹间的南通道与爪哇海水相交换,从而形成南海中北部水团和南部水团的不同特点。
中北部水团
南海中部和北部海盆水体,系进入南海变性而成,其特点:盐度均匀且都在34‰以上,水温高于22℃。由于水体与太平洋水交换,南海中部水深4000米上下的存在与相对应的呈垂直分布的水团,自上而下可分为5个层次:
层次水深水温盐度溶解氧表层水团0~-90米(厚90米)22~30℃32.5~34.5‰4.0~5.0毫升/升次表层水团-90~-300米(厚210米)12~24℃34.5~35.0‰3.2~4.0毫升/升中层水团-300~-900米(厚600米)5~12℃34.4~34.5‰2.0~2.2毫升/升深层水团-900~-2600米(厚1700米)2.3~5.0℃34.5~34.6‰1.6~2.5毫升/升深海盆水团水深-2600米以深(厚1000米上下)低于2.5℃34.6~34.7‰2.5毫升/升资料来源:
备注:水团厚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水温自上而下逐渐降低;盐度大体稳定,只有中层水团深度-400~-500米间出现最低值(22‰);溶解氧则自上而下逐渐递减,而止于深层水团南部水团
南海南部水接近,并经南通道与爪哇海水交换,形成与中北部水团不同的特点。在-50米以浅的水层中存在着平面分布的南海赤道陆架水、混合水、南沙中央水3种不同性质的水团;在局部海区的水体自上而下垂直分布着表层水、次表层水、中层水、深层水4种不同性质的水团。
南海主要海流有、、和几种:
南海表层海水在热带海洋季风影响下形成的流向、流速
等特点不同的海流。在盛行期,海流受季风驱动由东北向西南流动,流速0.8~1.5节(海里/小时),从和流入南海,经、、、海岸和南沙西侧向西南流动,越过北纬4°后随季风转为西北向,经和加斯帕海峡向东南流入。同时另有一股海流源于东北的,穿过,经南部至和日积滩西流,再北上抵达、之南部,成为与流反向的海流。在盛行期,南海海流自西南向东北流动,流速在0.5~1.0节之间,爪哇海水先为所驱动,经和加斯帕海峡进入南海,越过赤道后信风偏转为西南风,海水流向东北,经、、群岛,又分为2支分别经和流入西太平洋和。
季风海流随季风转换而转换,流向比较紊乱,每年4月在西南及西部各出现一个呈反时针方向的气旋型环流。9月南海北部海流中心在西南,呈反时针方向;南海南部海流中心在纳土纳群岛之西,呈顺时针方向。由于季风海流有规律的交换,使西、南、中沙群岛的海水终年保持高水平的水质。
上的北赤道海流由东向西流动,在东岸受阻而分为2支,主流向北经与相遇折向东流,变成。支流经进入南海北部,夏季流速约1.5节,宽30~60海里;冬季流速&2节,宽70海里,其水温高、含盐度大、水色深蓝,成为来自北赤道的南海。于期在南海延伸更南,期则向北退缩,其对南海北部的气温、水温、盐度等因素的影响也随季节而变化。
受海底地形阻碍而形成的海水上升运动,主要有2个海区:期向西或西南流动的海流到达耸立于水深4000米深海平原之上的,至此迫升为局部上升流;期向东北流动的海流到达南海深海盆北部大陆坡受阻而迫升为上升流。由于上升海流能将深海的低温高盐海水带到表层,产生冷却和稳定气流作用,并为浮游生物带来丰富的营养盐,从而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
南海潮汐分为、、不规则半日潮和不规则全日潮几种,南海本部海域基本是不规则全日潮区。由日月引潮力直接产生的独立潮振幅很小,即使朔望日的大潮涨落振幅也只有8厘米;全日潮潮波振幅大于半日潮潮波振幅。太平洋半日潮波和全日潮波由传入南海的涨落协振动是主要的,太平洋半日潮波进入南海向西和西南方向传播,止于附近无潮点;太平洋全日潮波则在南海由北而南传播,止于无潮点。独立潮和潮波在传播过程中受海陆分布、水深、偏转力等因素影响,又产生了不规则半日潮和不规则全日潮。西南中沙群岛海区潮差一般在0.5~1.5米,潮差较小,三年月平均潮差仅为0.92米;的潮差达1.6米,海区最大潮差可达3米。潮流流速大多数不到1节,记录到的最大流速也只有1.4节,海域潮流最大流速约为1节。
南海水深、域广、风大,既有交替的,又多猛烈的,海浪之大为中国陆缘海之冠。海面风速大,海区年平均风速在50米/秒以上,最大月均风速为80米/秒,年平均5级以上大风日数在33天左右。因此,海区发生的海浪主要是由风引起的风浪,占海浪总数的六成左右;少数是由邻近海区传来的涌浪,所占比例约四成。风浪和平均波高都以东北部大于西南部,年平均波高1.4米,10月至次年1月年均浪高都在1.5米以上,台风期间浪高达7~9米。年平均波高为1.3米。在不同季风盛行期,海浪呈现出相对的差异性。
东北季风期的海浪
南海东北部附近及东南部沿岸2个
海域属第5级“大浪”区(2.5≤2.5H1/3米),风浪有效波高为2.0米,最大有效波高皆达到9.5米(9级狂涛),浪向与东北季风风向一致。期的涌浪分布情况与风浪有所不同,附近为第6级“巨浪区”(≤4米),最大有效波高为8.5米;有效波高2.0米等值线呈舌形自东北向西南延伸至西南部,有效波高1.5米等值线亦呈舌形自东北向西南分布在上述2.0H1/3(米)等值线外围,涌浪的波级自东北部(5级大浪)向西南部减低(4级中浪),最大有效波高6.0~9.5米。
西南季风期的海浪
西南季风期的风浪与东北季风期的情况大体相反,波级较低,波向东北,有效波高1.0米(4级中浪)等值线的分布北起南部,经东沙、西沙至西南,折而东南,再折而东北,止于;南海北部附近最大有效波高7.5~9.5米,南部海区最大有效波高低于北部,为7.5~8.5米。这一时期的比同期的风浪大,1.0H1/3米等值线在西南部,自南端东岸向东呈南凸弧形,经止于加里曼丹岛北岸,由此而北渐大,1.25H1/3米及1.5H1/3米两条等值线皆呈舌形(西南端呈半圆形)向东北逐渐放宽,从西、南、东三面环绕深海盆分布。南沙海区出现的最大有效波高为7.0~7.5米,北部则达7.0~9.5米。
季风转换期的海浪
海区每年4~6月份的季风转换期海浪分布情况,据年观测数据分析,最大有效波高为1.81米,平均波高0.18~0.68米;北纬10°(约北部)以北,是频繁出现的海区,能量巨大,12级强台风能掀起14米以上的巨浪,在台风发生时(10月)曾出现波高11米的海浪。
南海物理特性
琼辖南海海区的水温、盐度、密度、透明度等海水物理特性,即海洋水文要素,影响着本区海水的运动、海洋生物的繁衍和南海渔场的分布。
南海属,表层水温都很高,但由于纬度跨度大,且受季风、海流等因素的影响,南北表层水温分布有差异。水温时空变化不大,年较差北大南小,水温年较差为5℃,南部的水温年较差为2.4℃,自北向南递减。水温的季节变化也是北大南小,东北季风盛行期附近水温在22~27℃之间,海区则增高为28℃,南北海水温差约为2~5℃。但是表层与底层温差却很大,盛行期南北表层水温都在28~29℃之间,而水深500米以下的水温则终年低于8~9℃,表底水温相差约有20℃之多(参见表1.2-19)。上半年的季风转换期南海北部水温增高8℃左右,南部则略增1~2℃,下半年的季风转换期北部水温降低大于南部。
2016年南海平均海洋表层水温(℃) 月份温度月份温度1月25.07月29.92月24.68月29.53月25.69月29.14月27.910月28.85月29.711月27.86月30.112月26.4资料来源:
海域由于少受陆地迳流影响,总的来说盐度较为均匀,时空变化不大。平面以北部盐度比南部高,垂向表层海水盐度年平均约为32‰~33.5‰,底层盐度则比表层高。期,高盐度(34.5‰)的太平洋黑潮暖流由进入南海北部,转向西南扩伸,经、东岸南下,至南海西南端时盐度降低为32‰;海区有一股低盐度(32.5‰)的水北移。1月份南海表层海水盐度的空间分布,在北纬15.5°以北的海区,盐度等值线自西南的34.5‰起呈舌状向西南延伸,依次递减至海区为33.50‰;北纬15.5°以南的海区,西南部的、南薇礁、一带海区为低盐度区,32.5‰低盐线呈封闭环形,自此向外围盐度逐渐趋高,33.25‰等盐线呈舌形北伸至之南。西南季风期,在丰沛的降水和周围陆地地表迳流注入的影响下,自沿岸经、沿岸、南海西南端,折而向东北沿北岸为低盐区(32.00‰~32.50‰);由向西南至33.25‰及33.00‰盐度线,自东北向西南呈舌形延伸,海区的33.50‰盐度等值线呈封闭环状分布,自此向外围减低。
海区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受温度、盐度、和上升流等因素的影响,在空间分布上与盐度分布大体一致,呈现东北高西南低态势,南和西的海区为高密度区,海区密度减低。在时间分布上,东北季风期海水密度高,1月份东北部密度高达21.00~23.50克/厘米3;期海水密度低,1月份西南部密度仅为21.00~21.25克/厘米3,7月份密度低至19.75~21.25克/厘米3。21.00~20.50克/厘米3等密线自东北向西南延伸至南沙群岛西侧。
海水透明度约在20~30米之间,大于中国另外三大海的透明度,因而阳光射入海水更深,有利于海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制造,增加,促进和各种鱼类、珊瑚类生长。但透明度季节变化较大:东北季风盛行期的10~12月份透明度在28~30米间,1~3月份为26~30米间,这一时期降雨量小,东、西、北三面陆地入海的地表迳流量也小,带入海中的泥沙和浮游生物等悬浮物质也比较少,故透明度较高。西南季风盛行期本海区降雨量大,周围陆地地表迳流量也相对增大,带入海中的悬浮物质较多,海水透明度自然就比较低,7~9月份仅为18~24米。
南海自然资源
南海植物资源
201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南海有浮游生物510种
西沙中建岛附近的软珊瑚
,主要为和。
西南海域的海洋浮游植物主要是各种藻类。据1989年10月至1994年10月海南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统计,海区共有219种,分属3门57属,平均密度为10.75×10ind/m。其中硅藻类最多,共140种,占总种数的63.93%。主要的属种有40种,角剌藻属37种,20种,数量最大的是距端根管藻;星杆藻属中的标志星杆藻个体密度最高,密集于东岛海区;半管藻属有4个种,膜氏半管藻数量较多。
南海中部海区已发现浮游植物245种和31个变种,主要生态
类群是、,及、等,其中占绝对优势。
南海南部海区浮游植物密集层在水深35~75米的次表层水中,计有55属155种,其主要生态类群是、,其中42属111种、7个变种,占浮游植物总数量的99.6%。硅藻类群中以角剌藻属和菱形藻属为优势属种。南沙群岛海区属于热带生物区系范畴,以和为主要生态类群,有8种、27种、12种、18种。
底栖及潮间带海藻
西南海区约有近千种,为中国四大海区之冠。经济价值较大的种属有、、鸡毛菜属、凝花菜属、等20个属。常见的品种有凤尾藻、、、、、团扇藻、圈扇藻等。
岛屿陆生植物
201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南海有海草6种,红树
植物10种,造礁珊瑚81种。
西南成陆时间不长,岛屿野生植物种类不多,有的岛洲甚至还没有野生植物。根据海岛资源综合调查资料显示,共有296种(含变种),隶属于80科,211个属,其中资源植物有283种,占总种数的95.6%,野生植物249种,以食用和药用的种类较多。常见的热带科植物有:、、露兜科、等,植被覆盖率为43.72%。森林类型为珊瑚岛热带常绿林,热带海岸常绿乔木有、、等4种;热带海洋型常绿灌木有、、等,滨海沙生植被有萏蕾草、盐地鼠尾草、沟叶结缕草群落和、、海刀豆群落,珊瑚岛沼湖植物有海马齿群落、羽状穗砖子苗、长叶雀稗群落等。人工栽培的、、、等植物47个种,33个属。
南海动物资源
201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南海有631
种,主要类群为和水母类;大型底栖生物1211种,主要类群为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
西南海区的种类多、数量大。海域有浮游动物249种,隶属于8大类群110属。其中属种最多,共44属135种,占浮游动物总种数的53.6%;其次是水母类,共21属31种,占12.8%;再次是端足类,15属24种,占9.6%。此外有一些、短尾类和虾蛄幼体等类动物。总平均生物量为115.1毫克/米,总平均密度为81.0ind/m。
南海中部海区和南部海区的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相似。中部海区共发现浮游动物757种和12个变种,其中也以桡足类最为丰富,共293种,以下依次为水母类148种,端足类88种,76种,52种,其余如毛颚类、磷虾类等种数较少。
类别备注是热带亚热带海洋的,全国约有200种,大部分分布在南海诸岛海域,属海南省海域的珊瑚种类有110种和5个亚种,分属13科,34属和2个亚属。主要是螺贝类,海域已发现底栖软体动物19科25属26种,西沙海区已发现的潮间带软体动物达51科287种,占西沙海域潮间带生物种类总数的43.16%,主要有、、、、等。主要有、、、等几类。西沙海区底栖棘皮动物有13科19属21种。西南中沙群岛海区底栖动物中,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优势种群。西沙海域共发现底栖甲壳动物41种,隶属13科28属,以短尾类种数最多,共25种,隶于5科15属。海洋爬行与哺乳动物南海海洋爬行动物及兽类,主要有、、、、、等。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的海洋爬行类及哺乳类动物隶属于的、、嵩龟是西沙群岛的特有种类,此外有、等。其他生物西南中沙群岛地区有、、、、等岛屿陆生动物;海岛动物以各种鸟类较多。仅据西沙调查就有鲣鸟、、、、、、、、、等20多科60多种10多万只,其中海岛野生珍贵鸟类主要有、、等。资料来源:
西南中沙群岛海域鱼类约有2000种,
其中经济鱼类约800种,居中国四大海区之首。西沙群岛海域除底栖和潮间带鱼类外,珊瑚礁盘区域鱼类有535种,隶属18目90科237属,以鲈形目类占绝对优势,共有386种,占总种数的72.1%。
南海珊瑚礁海域所记录的鱼类物种数目相对较多的是西、中沙群岛,有632种,隶属于26目,99科,303属; 其次记录548 种, 隶属于19目,74科,223属;东沙群岛记录514种,隶属于21目,69科,214属。
主要种类隶属于、、、、,大部分种类属印度-西太平洋热带鱼类区系,已发现经济鱼类约300种。
据调查,分布于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的热带海洋观赏鱼类有300多种,其中有42种,54种,鲀形鱼科31种,30种,剌尾鱼科19种,剌盖鱼科10种,14种,13种,9种,6种等。国内文献未曾记载的中国海域首次记录鱼类3种,南海诸岛海域鱼类新记录6种,西沙群岛海域鱼类新记录5种,共14种。
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的鱼类属于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动物区系,分为底栖鱼类、潮间带鱼类、礁盘游泳鱼类和,以和热带大洋性鱼类占绝大多数,约占总种数的90%,是中国海洋鱼类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海矿产资源
厚度10~100厘米,总储量约2
00万吨。除去储量60万吨外,西南储量约140万吨,其中储量高达100万吨,南沙群岛储量30多万吨,其他各岛屿约在10万吨左右。
西南海底蕴藏着大量包括、、、、、、等数十种金属元素和、珊瑚贝壳灰岩等,及矿床。1986年和1988年南海调查资料显示,在水深米的宪北海山、珍贝海山和双峰海山地区发现钴结核资源。钴结壳厚度一般为1~3厘米,最厚达4~5
中国“天外天井口平台”和“春晓气田中心平台”
厘米。年间的海底矿产资源详查,确定北纬14°~21°31ˊ,东经115°~118°,水深米海底为富集区,集中分布于南部深海盆至东南和南部平缓的陆坡区地带,直径一般为5~14厘米,是锰结核富集区。
南海是世界上主要的之一,发现有37个具有聚油气的地质条件,总面积约5000万公顷,约为西欧北海产油区面积的6倍,是中国最大的海洋油气储存区,已探明石油储量为6.4亿吨,天然气储量9800亿立方米。根据1994年完成的全国第二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南海石油地质储量约在230亿~300亿吨之间,南海海底至少可以找到250个油气田,其中有12个可能成为大型油气田,总探明可采石油储量为200亿吨,天然气储量约为4万亿立方米,是世界四大海底储油区之一
。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海北部陆架油气聚集区和南部巽他陆架油气聚集区,以及海区一带。
南海海底蕴藏有大量的可燃冰,资源量约达194亿吨油当量。
油气资源的分布油气聚集区主要贮存油气的盆地南海北部油气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盆地南海中部油气盆地中沙盆地南海南部油气盆地曾母盆地、礼乐滩盆地、南华礁盆地、西巴拉望盆地资料来源:
南海域内多处渔场是中国渔民传统生产的作业区域。北部大陆架已有记录的鱼类1064种,虾类135种,头足类73种;本海区海洋捕捞渔获量80%来自南海北部沿岸近海水域。
根据中国国土资源部普查数据显示,南海大陆架已知的主要含油盆地有十余个,面积约85.24万平方公里,储量至少230亿-300亿吨,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4以上;20万亿立方米。南海海底蕴藏有大量的,资源量约达194亿吨油当量,相当于南海深水勘探已探明的油气地质储量的6倍。南海的多金属矿的储量也极其丰富。
南海是西太边缘海南北通道上最关键的枢纽和咽喉,是中国极其重要的战略运输生命线。是与之间的海上走廊和中间站,也是西欧-中东-远东最重要的海上航线之一,中国联系、、、的必经之地。
南海航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至少有超过37条世界交通航线通过该海域;南海海域年有4.1万艘以上船舶通过,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大中型商船和超级油轮航经该海域,从进口的各种重要原料9成以上要经过该海域。中国85%以上的石油进口须经南海运输;和90%以上的石油,98%以上的石油进口都必须经过该区域。
南海主权争议
中国历代政府至迟于开始,从纳入版图,设立
南中国海局势
政区,监管开发,救助外国遇难船只,规范地名,宣示主权等多个方面,对西、进行了持续有效的主权管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和《》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1946年12月,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并立碑纪念,派兵驻守。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以及、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将正式交还给中国。
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南海周边的地区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在1975年前明确承认中国对的领土主权
。和等国在70年代前没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与1898年签订的巴黎条约和1900年签订的华盛顿条约明确规定了的领土范围
,但并未包括。1953年菲律宾宪法、1951年菲美军事同盟条约等对此作了进一步确认,在1978年12月,在其公布的大陆架地图上将的部分岛礁和海域标在境内。
不少国家政府和国际会议的决议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许多国家出版的地图标注属于中国
。南海主权归属之争发端于20世纪后半期。从1960年代开始,中国南海露出水面的岛礁以及海域被一些周边国家侵占。提出所谓“主权”要求并分割海域的有、、和等国家。围绕中国南海岛礁的主权归属及部分海域的管辖权形成了6国7方的争端局面。除中国占据9个岛礁(含台湾方占据2个)之外,有42个岛礁被侵占,其中29个,8个,5个,、也对部分岛屿和海域提出了主权要求。
国家备注中国实际控制9个岛礁中国大陆控制、、、、、、等7个岛礁,中国台湾控制、2个岛越南占29个岛屿和珊瑚礁、、、、、、、、、、、、、、、、、、、、、、、、、、、菲律宾占领8个岛屿、、、、、、、(沙洲)马来西亚占领3个岛屿、、。1979年将上述岛礁和南沙27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划入其版图。1980年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文莱占领1个岛屿。文莱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并发行标明海域管辖范围新地图。文莱声称对拥有主权,并分割南沙海域3000平方公里。资料来源:
东南亚部分国家侵占中国南海岛礁情况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引用日期]
[英]艾伦·艾萨克斯;郭建中,江昭明,毛华奋等.麦克米伦百科全书: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10
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地理卷编辑委员会;刘清泗;卢云亭.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 地理卷:沈阳出版社,1993-06
张洪.中学教师实用地理辞典: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07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引用日期]
.中国南海研究院[引用日期]
《山海经》之《海内南经》卷中述及“离耳国”,“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晋人郭璞注“即儋耳也,在朱崖海渚中”。
东汉杨孚《异物志》记载:“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徼外人乘大舶,皆以铁锢之,至此关,以磁石不得过。”
康泰《扶南传》:“涨海中,到珊瑚洲,洲底有盘石,珊瑚生其上也。”
三国吴谢承《后汉书》载:“交趾七郡贡献皆从涨海出入。”
吴万震《南州异物志》称:“东北行,极大崎头出涨海,中浅而多磁石。”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炎海善溢,故曰‘涨海’。
晋朝郭璞对《尔雅》释鱼条作注,“螺大者如斗,出日南涨海中”
《南沙群岛自然地理》,作者:中国科学院南沙综合科学考察队,主编:赵焕庭。1996年3月科学出版社出版。
《梁书》卷54《海南诸国列传》“干陁国在南海洲上”
《山海经》卷十三“海内东经”记述,“郁水出象郡而西南注南海。”
西晋左思《吴都赋》:穷陆饮木,极沉水居,唐时崇李善注释:“朱崖海中有渚,东西五百里,南北千里,无水泉,有木斩之,以盆瓮承其汁而饮之”。
陈伦炯《海国闻见录》载:“南澳气,居南澳之东南”,“古为落漈”;“气悬于海中,南续沙垠,至粤海为万里长沙头。南隔断一洋,又从南首复生沙垠,至琼海万州,曰万里长沙,沙之南又生嵝岵石,至七洲洋,名曰千里石塘”。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南海史志网[引用日期]
.海南省地方志[引用日期]
裴渊《广州记》:“珊瑚洲,在(东莞)县南五百里,昔有人于海中捕鱼,得珊瑚。”
《宋会要辑稿》“真里富国”条记载:“……欲至中国者……数日至占城,十日过洋,傍东南有石塘,名曰万里,其洋或深或浅,五日至钦、廉州。”
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吉阳地多高山……其外则乌里、苏密、吉浪之洲,而与占城相对,西则真腊、交趾,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上下渺茫,千里一色。”
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载,南海有“长沙、石塘数万里”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记载:“海南,汉朱崖、儋耳也……唐贞观元年,析为崖、儋、振三州,隶岭南道。五年,分崖之琼山置郡……贞元五年,以琼为督府,今因之。……至吉阳,乃海之极,亡复陆涂。外有洲,曰乌里,曰苏密,曰吉浪。南对占城,西望真腊,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床(塘)……四郡凡十一县,悉隶广南西路……”
北宋曾公亮主编的《武经总要》载有“王师出戍”至“九乳螺石(州)”
元代汪大渊《岛夷志略》:“石塘之骨,由潮州而生,迤逦如长蛇,横贯海中,越海诸国。俗云:万里石塘。以余推之,岂止万里而已哉……原其地脉,历历可考。一脉至爪哇,一脉至渤泥及古里地闷,一脉至西洋遐昆仑之地。”
明顾岕《海槎余录》载:“千里石塘在崖州海面之七百里外……万里长堤在其南,波流甚急,舟入回流中,未有能脱者……又有鬼哭滩……。”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初徐葆芬《中山传信录·皇朝通》:“鸟凤,一名王母鸟,四月来,南海诸岛有之。”
清代《广东通志》《琼州府志》、《万州志》:长沙海、石塘海,俱在万州城东海外洋。
清谢清高《海录》载:“出万山后向南行少西,行约四五日过红毛浅,有沙坦在水中,其极浅处,止深四丈五尺”,“到地盆山,与内沟道合,万里长沙在其西”、船由吕宋来,“西行五六日,经东沙”,“东沙者,海中浮沙也,在万山东,故呼为东沙”。
徐雅荪《洋防说略》载广东海道,万里长沙“自万州迤东直至南澳”,千里石塘“自万州迤南至七洲洋”。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平定交趾,往来南海,抚定珠崖”(郝玉麟等《广东通志》)
.南海网[引用日期]
《旧唐书·地理志》振州疆域“西南至大海千里”,西沙群岛自然包括在内。《诸番志·海南》(宋赵汝适撰)记载唐朝继续把南海诸岛仍隶振州:“(唐)贞元五年(789),以琼为督府,……至吉阳(属振州,即今三亚一带),乃海之极……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床,渺茫无际,天水一色。”另据唐代韩愈被贬潮州记述唐穆宗朝(821~824)岭南节度使辖下“州南近界,涨海连天”,“南州皆岸大海,多洲岛”,管辖范围即包括南海诸岛,“隶府之州远者至三千里,悬隔山海”,“若岭南帅得其人,则一边尽治”(《韩昌黎集》卷二十一)。
《武经总要》记有北宋初期“广南东路……置巡海水师营垒,……(巡视)至屯门山二百里,……从屯门山用东风,西南行七日至九乳螺洲(西沙永乐群岛)。
南宋《琼管志》:万州有千里长沙、万里石塘。
《元史》地理志、《元代疆域图叙》。
《水经注》:《林邑记》曰:‘区粟建八尺表,日影度南八寸(卷36“郁水注”)。
以五千人合诸军发泉州,……过七洲洋、万里石塘,历交趾、占城界。
王佐撰《琼台外纪》:万州辖有“长沙石塘”。
唐胄撰修的《正德琼台志》:“疆域”条记:琼州府有“千里长沙、万里石塘”。
屈大均《广东新语》:万州城东大洋,有千里长沙、万里石塘,盖天地所设,以堤防炎海之溢者。
黄佐纂修《广东通志》:“海寇有三路,设巡海备倭(日本海盗),官军以守之。春末夏初风迅之时,督发兵船出海防御。……自东莞之南亭门放洋,至乌潴(即珠江口外海)、独潴(万宁东侧海域)、七洲(西沙海域)三洋……。”
自琼崖,历铜鼓,经七洲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视,地方宁谧(乾隆《琼州府志》卷五十六)。
光绪十三年(1887),中法续议界务专约第三条规定:“海中各岛照两国勘界大臣所画红线向南接画此线正过茶古社边山头,即以该线为界(茶古社汉文名万注,在芒街以南竹山西南),该线以东海中各岛归中国,该线以西海中九头山(越名格多)及各小岛归越南。”
.海南省地方志[引用日期]
张岳崧主纂的《琼州府志》卷十八《海黎·海防·万州海防》载:“万州有千里石塘、万里长沙,为琼洋(即南海)最险之处。”
越南黎贵惊著《抚边杂录》:“黄沙诸正近海南廉州府,船人时遇北国渔舟,洋耳相问。常见凉州文昌县正堂官,查顺化公文内称:乾隆十八年,安南广义府彰义县刘镶队安平社军人十名,于七月往万里长沙采拾各物,八名登岸,寻觅各物,只存两名守船,狂风断捉,漂入青澜港,伊官查实,押送回籍。阮福调令顺化该簿试量侯为书拟复”。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广东省志·人物志》记载:“李准,字直绳,四川邻水人。……后历任候补道员、提调、总兵、广东水师提督。……宣统元年四月(1909年5月),两广总督张人骏派时任广东水师提督的李准率170多人分乘‘伏波’、‘琛航’、‘广金’三舰到西沙群岛进行一个月的巡视勘察,对各岛屿逐一命名,勒石竖旗,并在伏波岛(晋卿岛)上放养雌雄牛羊,提出开发西沙群岛计划八项。同年,清政府核准计划,并拟在东沙岛设灯塔,又于宣统二年颁布试办东沙岛‘章程’,并拟订招募渔人试办渔业‘章程’。”
“李准巡海记”,天津《大公报》,日。
郭渊.《西方列强对西沙群岛的侵略与晚清政府的主权维护》:《学术论坛》,2005年第02期
徐公肃:“法国占领九小岛事件”,载于凌纯声著:《中国今日之边疆问题》,第149页。
.海南省地方志[引用日期]
徐公肃:“法国占领九小岛事件”,载于凌纯声著:《中国今日之边疆问题》,第149页。
Monique Chemillier-Gendrean,Sovereignty over the Paracel and Spratly Islands,111
林金枝 .《年中国政府行使和维护南海诸岛主权的斗争》:《南洋问题研究》,1991年04期
胡焕庸《法日觊觎之南海诸岛》:“此等 ‘危险地带’之群岛,虽为我国人所住往来和经营,然迄今尚无综合之名称,鄙意拟用‘南沙群岛’之名以名此群岛,不然统称曰‘南海诸岛’其名殊混也”。
陆东亚:“对于西沙群岛应有之认识”,载于凌纯声著:《中国今日之边疆问题》,第189页。
《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会刊》第1期,1935年1月,第61-69页。
.中国外交部[引用日期]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陈鸿瑜.《南海诸岛主权与国际冲突》: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78年:第62-63页
吴清玉等:“抗战胜利后中国海军奉命收复南沙群岛实录”,载于中国科学院南沙综合科学考察队编:《南沙群岛历史地理研究专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10-111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韩振华主编:《我国南海诸岛史料汇编》,第363页。
郑资约.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南海断续线:产生背景及其法律地位2012 (9). 李金明:《现代国际关系》,2012 (9):10-17
每日新闻社刊: 《对日平和条约》,日本东京出版,1952年版,第4-5页:和约全文共七章二十七条,在和约上签字的国家包括荷兰、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49个国家( 中国未参加签约) 。其中第二章“领域”部分涉及中日疆界问题条文规定: “日本国业已放弃对于台湾及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
张良福编:《南海群岛大事记(年)》,“八五”国家南沙考察专项中国科学院南沙综合科学考察队,1996年,第90页
《中国地名委员会受权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人民日报》日
《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国务院议案决定设立海南行政区》,《人民日报》日。
《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议决定》,《人民日报》日。
.网易[引用日期]
.三沙图片展览[引用日期]
.海南省地方志[引用日期]
.海南省地方志[引用日期]
张永战.《透过海水看海底—中国海区及领域海底地势》.北京:《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10.10.海洋中国专辑,2010年
李家彪,金翔龙,高金耀.南海东部海盆晚期扩张的构造地貌研究:《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02 , 32 (3) :239-248
.海南省地方志[引用日期]
徐俊鸣.《西沙、南沙等群岛的自然地理概要》:《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5年第1期
曾昭璇,主编;刘南威、吴郁文、黄少敏编著.中国地理丛书《南海诸岛》: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9月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引用日期]
张君珏,苏奋振,周成虎,左秀玲,丁智 .不同海岸地貌背景下的南海周边岸带35年建设用地扩张分析:《地理学报》 , 2016 , 71 (1):104-117
.海南省地方志[引用日期]
.海南省地方志[引用日期]
.海南省地方志[引用日期]
.海南省地方志[引用日期]
.海南省地方志[引用日期]
曾昭璇、吴郁文、刘南威.《美丽富饶的南海诸岛》:商务印书馆,1981年6月商
.海南省地方志[引用日期]
.海南省地方志[引用日期]
.中国海洋信息网[引用日期]
.中国海洋信息网[引用日期]
.海南史志网[引用日期]
.海南省地方志[引用日期]
李永振,史赟荣,艾红,董丽娜,李娜娜 .南海珊瑚礁海域鱼类分类多样性大尺度分布格局:《中国水产科学》 ,2011 , 18 (3):619-628
.海南省地方志[引用日期]
金庆焕.南海地质与油气资源[ M]:北京: 地质出版社,1989
.海南省地方志[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南海网[引用日期]
邢广梅.中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考:《比较法研究》, 2013 , 26 (6):1-15
1585年麦加托(G·Mercator)世界地图和意大利1602年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标注“大明声名文物之盛,自十五度至四十二度皆是”
丕雅摩诃奴婆著《广东纪行诗》“:“前进复二日,始达外罗洋。自此通粤道,远城迷渺茫。滨海皆大廓,处处进例香。横山迄通至,地属越南邦。至此边界尽,针转折东方”。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1950年苏联海军部出版的《海图集分》有“帕拉赛尔(中国)”的注记,表示归属中国
1960年越南人民军总参谋部地图处编绘的《世界地图》,用越南文注音拼写:“西沙群岛(中国)”
1972年由越南国家测绘局出版的《世界地图集》第19页,“菲律宾、马来酉亚、印度尼西亚、折加坡”图幅中,用汉语音拼写西沙群岛,南沙群岛。
1974年越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地理教科书《中国》:“从南沙、西沙各岛到海南岛、台湾岛、澎沏列岛,舟山群岛形成的孤形岛环,构成保卫中国大陆的一道`长城”
1958年出版的《越南行政地图》,把西沙群岛,标属为越南国外部份。1964年越南测绘局出版的《越南地图》图内不包括西沙南沙群岛。1966年国家地理局出版《越南地形与道路图》和1968年越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越南行政区域图》,图上未把西沙群岛列入其范围。1970年越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越南自然地理》和由越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越南领土自然地理分区》指出,越南领土的最东点为东经109°21′。1957年黎春芳主编的《越南地理》指出越南的地理位置:约在北纬8°35′至23°24′,东经102°8′至109°30′。
美国、西班牙巴黎条约第三条规定:西班牙现将被称为菲律宾列岛的群岛,其中包括位于下列各线内的诸岛屿割让给美国:一条从东经118°到东经127°沿着或靠近北纬20°由西向东穿过巴士海峡航道中间,然后沿着东经127°到北纬4°45'。然后沿北纬4°45'到与东经119°35'的交叉点,然后从东经119°35'到北纬7°40',然后沿北纬7°40'到与东经116°的交叉点,然后再以一条直线到达北纬10°与东经118°的交叉点,然后再沿东经118°到达起点。
1937年美国出版《兰特·麦克纳利世界地图集》第118页,对西沙群岛,有“帕拉赛尔群岛(中国)”的注记:1945年美国出版《哈蒙德普通世界地图集》,对西沙群岛,有“帕拉赛尔群岛及其暗礁(中国)”的注记。1959年美国出版《美国百科全书》附图,标出西沙群岛归属中国的注记。1969年美国出版《哈蒙德大使适用世界地图集》,同样有“帕拉赛尔群岛及其暗礁(中国)”的注记。1973年美国出版《哈蒙德世界地图集》、《哈蒙德地球仪霸主世界地图集》、《哈蒙德简明世界地图集》、《哈蒙德大使适用世界地图集》以及《韦伯斯特氏世界地图集》等有关图幅中,用白拉赛尔群岛(中国)”的注记。1972年美国出版《韦伯斯特新地理辞典》一书中,在西沙群岛条载称,“南中国海的小岛礁群……1939年归日本占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归还中国。
年英国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世界地图集》,均有“帕拉赛尔群岛(中国)”的往记。1956年英国出版的《简装本牛津版学校适用地图集》,1964年出版的《纽恩斯世界地图集》以及1974年出版的《远东与澳亚》年鉴附图的有关图幅中,均有“帕拉赛尔群岛(中国)”的注记。1966年出版的《世界地名辞典》西沙群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归日本占领,二次大战后归还中国”。1972年出版《世界年鉴》:中国领土“除大陆部的领土外,有海南岛、台湾、澎湖列岛及中国南海上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各群岛等”。
罗马尼亚:1957年,由国家出版局出版的《世界地图集》,第25页,对西沙群岛,有“西沙群岛(中国)”的注记;1974年由罗马尼亚教育出版社编印的《地图集》,有“西沙群岛(帕拉赛尔)(中国)”的注记。保加利亚:1959年-1960年出版的单幅挂图《亚洲中部、东部和南部地图》,有“西沙群岛(帕拉赛尔)(中国)”的注记。捷克:1960年由中央测绘局出版的《袖珍本世界地图集》,有“帕拉赛尔(中国)”的注记。匈牙利:1974年由匈牙利地图出版社出版《插图本世界政治经济地图集》,有“西沙群岛(帕拉赛尔)(中国)”的注记。东德:1957年莱比锡出版的《世界地图集》,用德文拼音写西沙群岛,并注“帕拉赛尔群岛及其暗礁(属中国)”。波兰:1968年波兰国家科学出版社出版《培加蒙世界地图集》(英文版),在南海海域中,有中国国界线的画法,并把统的国界线之内。西德:1956年出版的《世界大地图集》,对西沙群岛,有“帕拉赛尔群岛(新南hirata中国)”的注记。法国:1969年出版的《拉岁斯现代地图集》,一该书第91页《亚洲政治》图幅中,对我南海诸岛有如我国现在国界线的画法,且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下面都注有(Chine),即属中国的注记。原文作Is Paracel(Chine)、Spratly(Chine)。 西班牙:1973年出版的《综合世界经济地理地图集》,第67图“亚洲”图幅,对西沙群岛有:“帕拉赛尔群岛(中国)”的注记。
.参考消息[引用日期]
.搜狐[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