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模拟填报志愿招生填报指导书依哪本为主

高考填报志愿指导:怎样填才算不浪费分数
我的图书馆
高考填报志愿指导:怎样填才算不浪费分数
高考填报志愿指导:怎样填才算不浪费分数
 第一章& 高考志愿决策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第一节 高考填志愿,怎样才算不浪费分数
  十年寒窗,夙兴夜寐,为的就是以优异的成绩争取到理想的大学。因此,在有限的成绩条件下,高考生都主张不能浪费自己的高考成绩,上尽可能好的大学。但什么是好大学?985大学就是好大学?,211工程就是好大学?一本院校一定好于二本,二本一定好于三本?本科一定好于专科(高职)?要对学校水平的高低进行评价,首先要解决一个评价标准的问题。985、211、一本、二本、三本、专科等只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是否适用于学生个人,则是需要深入考察的。其实,学生个人对于学校的评价也是有标准的,只是很少有人将其显化并表述出来。在笔者看来,学生对于学校评价的标准应为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再具体地讲就是求学环境是否有利于学生学有所成,毕业后获得适合于自身发展的职业?是的,上好大学就是为了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而这正是通过合适的职业体现出来的。所以我想,这应当是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好大学标准。
  过去,我们一直按名牌大学、重点大学、一本、二本、三本、本科、专科这样的顺序来划分选择学校的,并且也的确获得了相应的回报。比如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一般都会比普通大学发展得好,本科生的就业质量也明显高于专科生。但上世纪末以来,确切的说是从1998以后,这一状况变得混沌起来,许多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并不比普通大学高,本科生的就业质量也不一定高于专科或高职院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状况越发模糊,甚至有颠覆原来顺序的倾向,以至出现了专科生就业率高于本科生、本科生就业率高于研究生的现象。这样的现实令许多当年的高考生、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始料未及,以至于感慨道:既是这样,当年何必苦苦追求所谓的名牌、重点、一本、本科呢?那么作为后来者,今天的高考生应当记取怎样的经验教训呢?
  我想,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寻找事物背后的本质,从就业情况来看,重点为什么不一定好于普通?一本为什么有时还不如二本?本科为什么有时好不过专科?为什么原来通行的规则现在却行不通了?这是因为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学生的升学就业都由政府完全负责,政府必然对大学毕业生的分配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重点大学一般都会分到中央或地方政府重点部门,普通大学只能分配到一般的工作岗位,专科毕业后职位会更低一些,当然待遇也会按职位的高低有所区别。这就是过去规则所以通行的内在根据。但现在形势则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1998年起,政府已经不再负责大学生的毕业分配工作,而是由学生在人才市场上自主择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当然遵循着市场法则,这就是人才性价比的最大化。即人才要为用人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人才的成本还要最低。而这必然就对大学生的职业及专业素质提出了更为切实具体的要求,如果仅有一纸文凭,却无相应的专业及职业素质,那么自然就会被市场淘汰。在此情况下,哪个学校的观念更新得快,学生专业素质更高,则它们的就业率就自然高,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就越好,再也不是过去的一本胜二本,本科胜专科了。
  所以,对于现在的高考生,要记取经验教训,要不重蹈覆辙,确保毕业后顺利就业,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然就是要遵守人才市场的竞争法则,将自己打造成性价比最大化的人才,用自己的能力优势进行竞争。如果将李开复先生的话加以改造,就是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做最好的自己!而这能力优势、最好的自己并非先天具备,它需要通过某种专业学习将潜在的转化成现实的能力优势。所以学什么(专业)至关重要,除了职业素质(性能)的最大化,人才成本还要最低,于是,怎么学?在哪里学也就变得越发重要。而解决学什么,怎么学、在哪里学等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业规划。所谓学业规划,是指为了提高求学者的人生职业(事业)发展效率,而其对与之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筹划和安排。具体来讲,是指在求学者完成文化启蒙阶段的学习以后,也就是在决定其职业发展方向的源头上(一般为初中毕业),通过对求学者的自身特点(性格特点、能力特点及其他发展要素的特点)和未来社会需要的深入分析、正确认识,确定其人生阶段性事业(职业)目标,进而确定学业路线,然后结合求学者的实际情况(经济条件、工作生活现状、家庭情况等等)制定学业发展计划的过程。换言之,就是通过解决求学者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在哪里学等问题,以确保通过学习成长为满足阶段性职业目标要求的合格人才,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求学者的人生职业(事业)发展效率,并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学业规划应当成为我们决策高考志愿的指导思想,在它的指导下,我们首先应当考虑根据自己的特点及未来市场的需要该学什么样的专业,然后才是考虑哪些学校在此专业上有办学优势,最后才是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确定具体的学校。
现在,我们就会对"不浪费分数填志愿"这一基本指导原则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所谓不浪费分数,即以自己的分数选择最合适的专业,在所定专业上选择最有办学优势、并且最有可能被录取的学校。而不再是简单地依照录取批次对学校的优劣进行判断,认为一本胜二本,二本胜三本,本科胜专科。
第二节 决策高考志愿须有战略和哲学思维
  举行讲座时,常有家长对我说,张老师,你说的那些太深奥了,能否讲一下我这个分数到底能填什么样的学校?我说,填志愿决不仅仅是拿着分数筛选学校,更重要的是要选到合适的专业,然后再根据专业来选择学校,最后才是按照分数定位学校。这样做才能让孩子学有所成,规避未来失业的风险。这里明显就可以看出思路的不同,许多人只是要求考上学,我这个分能上什么学,他不考虑上了学后怎么办,缺乏长远眼光。古语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说的就是要有战略眼光。也许有人要说,这些都是针对国家大事而言的,平常人谁要那么多的战略眼光?这是大错而特错的观念误区。
  须知,现在已不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一切都由国家负责,个人只须在国家安排的道路上努力奋斗就行了。那时,虽然你的权利少,什么都由政府作主,但责任也少。不会有太多的风险和担心。现在,个人的发展有着空前的自由和权利,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责任,你有自主择业的自由,你有志愿决策的自由,同时你也要承担自费上学的责任,自己找工作的责任。这时,要成功地升学就业,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科学灵活地运用自己的自由权利,在升学就业的重大决策上避免失误,否则就将面临失业或其他个人发展的困境。而这就需要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那么有人会问,如何培养自己的战略思维呢?这里我想引用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的一句话:"这就是说,能够把战争和作战的一切重要的问题,都提到较高的原则性上去解决,达到这一目的,就是研究战略问题的任务。"这段话如果放在升学就业方面来讲,就是说,我们在做升学决策时,一定要从是否有利于个人的长远及可持续发展来判断,而不是仅仅着眼于一时或一事的判断。具体到高考志愿填报,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是否考上大学,而要考虑它对于我们以后人生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做出怎样的高考志愿决策才能确保自己的人生实现可持续地发展?如何才能更有效率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由此来提出我们升学志愿决策的方针和策略。
  前面,通过战略思维我们提出了问题:怎样决策高考志愿才能实现顺利就业及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接着我们就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何才能顺利就业?通过考察现实环境,我们现在实行的主要是市场经济体系下的用人体制,这时,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就在于求职者是否具备市场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然后人才的性价比是否有竞争力?而这又取决于学生在专业上是否学有所成,自身求学时所花费的教育成本是否最低?也就是个人的发展效率如何?由此再追溯,决定上面这些的是个人升学时对专业及学校的选择、求学时个人的学业管理等。可见,为了将个人打造成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精品,要求我们在选择专业时一定是自己有兴趣、有潜力、有擅长的领域,同时又能适应未来人才市场需要;选择学校时,主要考虑的是能帮助自己在所定的专业上学有所成。这主要看各学校的优势专业,即哪些学校在我所定的专业上有办学优势?这样就可以为学生学有所成,毕业后顺利就业奠定基础;然后,再参照自身的高考成绩及报考学校的竞争态势,具体定位学校。由此,我们提出了指导学生升学志愿决策的一般原则:量身选专业,按分定学校,瞄准就业填志愿。
  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我一直强调首选专业,可以因为专业而牺牲学校,不可因为学校而牺牲专业。但如果某高考生符合报考军校的条件,他自己也愿意报考军校,这时就可以考虑以学校为主,因为考上军校,就业的问题也一并解决,这时专业反而可以适当地服从调配了。另外,虽然一般情况下是市场化的用人体制,但行政性因素也在许多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以至于有媒体称现在成了"父亲就业时代",这说明社会关系、家庭背景等对学生的升学就业也有着重大影响,虽然它不合理,但我们要面对现实。所以,影响一个人升学决策的因素很多,有体制因素、有高考成绩因素、有身体条件、有家庭因素、有兴趣爱好、有市场供求趋势、有发展机遇等等,这些因素的影响力及重要性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因素在某个人身上不值一提,有的则成为决定性因素,比如外貌、气质谈吐,当两个人其他条件都相同时,它就成了决定能否顺利升学就业的关键性因素,又比如发展机遇,古巴今年在中国面向高三学生招收留学生,这对于一些想以较低投入获得出国留学的高考生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你如果抓住了它,你的人生发展就可能开辟出新的天地。所以,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发展因素,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此提出个性化的志愿决策策略。
  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指导个人发展(升学就业)决策的最高原则最终还是要上升到哲学高度,即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那种以为照着某种方法或者一两句话来进行具体操作就可以包打天下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很容易导致教条主义,从而陷入新的个人发展困境。
第三节 似是而非的观点:专业冷热搭配
  目前,是高考志愿咨询的关键时期,许多咨询专家对学生的志愿决策提出指导意见,有一个比较时髦的观点就是:在专业选择上要冷热搭配。也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接受学生咨询时也持类似的说法:要重视学校,淡化专业。其实,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陈腐观念。
  何以见得呢?在笔者看来,这些说法都是立足于考上某所大学而非为了学生的学有所成及长远发展而提出。在高考志愿决策中,除了极少数状元级别的高考学生能够学校与专业可以自由选择而外,绝大多数的学生因为高考成绩所限,都面临着学校与专业不能兼顾的选择困境。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应的,学生的升学就业都由政府负责,考上大学后,学生免费上学,毕业后安排工作。这时,学生只要考上大学,就必然成为国家干部,并且考取学校的层次越高,毕业后个人发展的起点就越高。在此体制下,学校是最关键的,专业是无所谓的。因此,在志愿决策时,当然要首选学校,至于专业,为了确保被该校录取,冷热搭配就是合理的选择,有时还要服从专业调配。
  但自从1998年,我国高校的升学就业体制变革为适应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自费上学、自主择业后,影响学生个人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矛盾)就从学校变成专业,因为无论名牌大学、一本院校或是专科学校,都要面向市场就业,而市场的法则是效率,在这里就是人才性价比的最大化。这时,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不在于学校的牌子,更重要的在于学生是否具备市场需要的专业素质及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在专业上是否学有所成就是关键,由此追溯,当初专业的选择是否适合于自己的兴趣、潜力就成了关键因素。所以,在目前形势下,专业选择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学校。这时,当因为高考成绩所限,导致学校与专业不能兼顾的时候,我们当然就是要照顾专业而牺牲学校。具体到志愿决策时,就不能再去考虑先选择学校,然后为了上某所学校而牺牲专业,或者所谓的冷热搭配。而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及未来人才市场的需要首先确定专业;其次,根据专业来选择学校,看哪些学校在我们所定专业上有办学优势;然后再根据高考成绩确定具体的学校。这样就能保证学生在适合于自身发展的专业上学有所成,从而为未来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也许有人要说,现在许多高校都在实行按大类招生,我先进去,然后再具体选择专业或转专业嘛。这仍然是一种不尽合理的折衷方案。它仍然是立足于考取学校,然后到校后再选择专业。这时,如果适合于学生个人发展的专业凑巧在他所考取的学校之内,并且还是该学校的优势专业,那当然很好,但这样的机率就已经很小了,很多时候是一种侥幸。相当多的时候是没在学校之内,或者不是学校的优势专业,那么它就不能保证学生选择到合适的专业或者难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这就很容易陷入毕业就失业个人发展困境。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进而选择专业,这是所有中学毕业生必须面对的一门功课,解决得越早越好。越能避免因走发展弯路而浪费个人发展资源。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个人的发展效率,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高考志愿决策流程图
  根据学业规划的指导原则,在高考志愿决策时,我们首先是选择专业,然后根据专业选择学校,选择在我们所定的专业上有办学优势的学校,最后才是根据分数在我们所选的学校群中进行确定。我们可以用流程图的方式一目了然地将各个过程展现出来。供考生及家长参考。
  高考志愿决策的步骤如上图所示,下面我们来具体说明:
  高考志愿决策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
  1.普通高校的专业介绍(资料来源:《大学专业详解》四川科技出版社)。
  2.各个专业的优势学校(资料来源:《大学专业详解》四川科技出版社)。
  3.人才市场的供求趋势(资料来源:《学业规划》、《量身选专业、按分定学校--瞄准就业填志愿》)。
  4.考生自身的发展禀赋(资料来源:《学业规划》、《量身选专业、按分定学校--瞄准就业填志愿》)。
  5.往年各学校及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及相关数据(资料来源:《量身选专业、按分定学校--瞄准就业填志愿》)。
  第二步:搜集情报
  1.全国及本省新出台的各类招生政策(《招生考试报》、《高考指南》、《高校招生》及其他由各省级招生部门出版的图书资料)。
  2.全国及本省新出台的各类就业政策。
  3.学校的招生章程、政策及所在地区的求学成本(各学校网站、招生考试报编《招生章程》)。
  4.媒体上对各类学校及专业的报道(各省市的主流媒体)。
  5.其他对考生升学就业有影响的信息(相关媒体)。
  第三步:按照所学、所用、所爱、所长相统一的原则确定未来要学的专业(一到三个专业)。
  第四步:按照在本专业上有优势的原则选择学校(不同批次的三到五个学校)。
  第五步:高考成绩出来之后,根据自己的成绩确定第一目标学校、第二目标学校,依次类推。
  第六步:按照性价比最大化原则完善志愿。
第三章 如何选专业
  我们知道,专业的选择可以确定一定范围内的职业方向。比如电气信息类专业毕业一般都会进入电子、电气类的企业,水利水电专业一般则会进入到水电工程局或水电站工作。等等。于是,为了毕业后找到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工作,我们必须采用以目标定路线的策略来选择专业,这也就是学业规划的基本方法。即首先确定自己毕业后的职业目标,然后根据目标职业来确定专业路线。这里涉及的问题便有:一、确定毕业后职业(就业)目标,二、职业目标与专业路线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确定毕业后(阶段性)职业目标
  毕业后的职业目标,我们称之为就业目标,是指毕业后立即要从事的职业。在求学之前科学地设定就业目标,对于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科学而明确地设定了目标,才会有与之相应的专业选择和升学决策,也才能确保毕业时将失业的风险降到最低。许多同学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填志愿时并不考虑我将来要在什么行业、什么用人单位、什么职位上工作,选择专业时也没有根据自己的就业目标来确定,而是随大流、道听途说,其结果学无所成,毕业后就业困难。那么作为后来者,就要记取此方面教训。
  要注意的是,就业目标与职业理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业目标是指学业完成后立即从事的职业,而职业理想是个人一生为之奋斗的职业。这两种职业的功能不同,作为就业目标的职业主要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解决基本生存的问题,而职业理想,则是个人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为了解决个人发展的问题。当然,有时二者是统一的,比如有同学通过体检、面试、政审及高考过后,直接成为空军飞行学员,那么该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既是他的就业目标,同时也是他的职业理想。但有时又是不统一的,比如,有同学的职业理想是成为企业家,创建属于自己的公司。但由于他出生于工薪家庭,大学毕业后一无资金,二无经验,他如何创建公司成为企业家?这时,他的就业目标首先应该是成为雇员,通过为他人打工积累资金和经验,等有了基本的资金积累和管理经验以后,再创建公司,成就自己的企业家理想。那么他要在什么行业领域、什么职业岗位做雇员就成了确定就业目标时的主要内容。
  确定就业目标,首先,就是对职业要有一定的认识(具体见3.1.1节),在对职业有了一定了解后,第二,分析将来我在何种职业上最容易就业?也就是最容易被市场接受或者被用人单位认可?这当然要对个人的发展禀赋做全面地分析和判断,这包括了认识自己的职业潜能、道德情商、兴趣特长、身体条件以及社会的用人体制、自己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等。第三,分析判断就业市场的变化趋势,争取选择比较有发展前途的职业;第四,当然就是考虑就业目标与职业理想的联系,因为职业理想是我们的最高奋斗目标,就业目标只是阶段性职业目标,那么,就业目标要能为职业理想的实现奠定基础,就必须与之建立有机的联系。当然一步到位的二者统一是最好的,但如果不能一步到位,我们要分几步走,第一步的就业目标实现后,再经过怎样的阶段来实现最终的理想,等等,这些都要在确定就业目标的时候考虑清楚。后面,我们将对每一步骤做深入讲述。
  3.1.1认识职业
  如果说,现实是此岸,职业理想就是彼岸,要由此及彼,首先要认识彼岸,确定彼岸。这就需要对各个不同的职业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那么作为中学生,能了解多少职业呢?对有限的职业又都了解哪些内容呢?他们熟悉的大约只有教师这个职业,或者对亲友的职业略知一二,更多的就不知道了。其实这些内容本应该在中学阶段作为课程传授给同学们的,但长期的应试教育只是让他们学习文化课,对学习文化的一个重要目标--职业,却知道得太少。令人鼓舞的是,近年来,中学阶段的升学指导课程已经引起了相关方面的重视,国内有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山东等省市已经在中学阶段开设了生涯规划课程,专门讲授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等方面的知识。要了解职业,一般要掌握职业内容(做什么),职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职业利弊(待遇如何,有何弊端),比如会计工作待遇稳定,但整天与数字打交道却比较枯燥,职业前景(人才市场供求趋势如何?)。等等。这些课程很大一部分都要通过各种活动到社会上去感受各种职业,了解各种职业,从而让学生对各种职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顺利地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就业目标。
  但对于广大的高三学生来讲,这种认识职业的最可靠的方法已经无法实行,于是,只能借助一些传媒来认识,比如报纸、电视、网络等,但要系统的认识各类职业,还需要专业的图书来完成,2008年由笔者编著的《大学专业详解》一书,就是帮助高三学生认识各类职业的有效途径,它详尽的介绍了大学各专业所对应的职业方向,各职业的工作内容、职业利弊、发展路线等等,我们相信,通过阅读此书,高三学生会对不同的职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进而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及发展方向。
3.1.2认识自我
  我的价值观、人生观是什么?我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我的性格是什么?认识得越深入、越准确越能确定合乎实际的职业理想。
  要能在未来的社会中快速立足并站稳脚根,就必须首先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深刻地认识。古希腊德拉斐神庙里的石碑上刻着象征人类最高智慧的神谕:认识你自己。中国的老子也指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哲们不断地教导我们认识自己的重要性。但这些主要是针对人的内在素质而言的。今天在这里,笔者要特别强调全面的认识自己,就是不光要认清自己的内在素质,还需要了解外在因素。如性别,身体状况,外貌因素,家庭环境,社会关系,经济情况等等。这是因为,在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社会里,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光在于你的内在素质,有时,这外在因素也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同样的好,但有一个家庭社会关系比较广泛,就容易为其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在同样的条件下,外貌优秀的容易被用人单位录取。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庞统都有经天纬地之才,但前者因其外貌英俊而受到三顾茅庐的礼遇,后者却因外貌丑陋而被冷落。如果是一个女孩子,外貌又漂亮,可在中学毕业后参加社会上林林总总的选美大赛,有望一举成名,然后再完成其他的发展计划。这不是笔者俗气,这是目前中国社会的现实,人只有先适应了社会,才能去用自己的力量改造它。我将这些内、外在所有因素形成的个人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称为中国社会人才竞争力。它不仅包括你的学历、智力、性格、气质、意志等内在因素,也包括了上面提到的性别、身体条件、外貌、家庭等外在因素,它们共同组成了你的人才竞争力。因此,我们这里的认识自我,主要是认识自己在诸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人才竞争力。
  当然,在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中,其事业的最终成就主要取决于其内在素质。但认识自我的内在也是个非常困难的事情。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我有怎么样的性格?我有什么天赋?我能做什么?等等。此类关于自身的问题,不知困扰着多少天下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初步地摸索了一些如何认识自己的方法,虽然对每个人的认识不是很深入和准确,但对于在筹划未来职业时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本书主要从气质、性格特征及一些职业倾向测试题等方面帮助中学生们从不同侧面来认识自己。鉴于是下面认识是很粗浅的,也请大家不要对号入座,只能作为参考。
  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包括其智商、情商、意志、道德品质等比较稳定的发展因素。我们在中学阶段要注意识别自己的内在素质,比如你喜欢文科还是理科?你善于表达还是长于推理?你愿与人交流还是宁愿独立思考?等等。只有深刻地认识了自己的素质特点,才能为制订以后的人生发展规划奠定基础。下面几节能让你比较粗浅地认识自己。
  关于认识自我的话题,古今圣哲很早就有精辟的论断。苏格拉底指出,认识你自己。卢梭在他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也说,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我敢说,德尔菲神庙里唯一的碑铭上的那句话:"认识你自己",比伦理学家们的一切巨著都更重要。中国古代的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了认识自我的极端重要性。当然这也是我们树立职业理想、制定学业规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今天在这里,笔者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在制定学业规划时,要全面地认识自己,就是不仅要认清自己的内在素质,还需要掌握外在因素。如性别,身体状况,外貌因素,家庭环境,社会关系,经济情况等等。它们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我们将在后面具体讨论。在本节,我们将侧重认识自我的职业禀赋,也就是我的内在素质。
  虽然人们大都明白认识自我的重要性,但对如何来认识自我,其方法和手段却远远达不到人们的需要。正像卢梭所说的,它是最有用却又最不完备的知识。当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还是总结了一些认识自我内在素质的方法和手段。一般来讲,通过下面四个方法来实现。
  1、内省。通过自己来认识自己,这一般要求认识主体必须有一定认识水平。在自己独处时,完全是在真实自我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反思,来探索我能干什么,我喜欢干什么,我是什么样的性格等等,来认识自我的职业禀赋。
  2、交流。在与亲友、老师、同学严肃认真地交流中,从他们的眼中来看真实的自己,我能干什么,我喜欢什么,我有怎样的性格等等。
  3、实践。通过参加具体的社会活动或劳动,在与人交往中,在生活的历练和感受中逐步深入地认识自我。这种方法最可靠,但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摸索和积累。
  4、测试。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通过完全独立情况下量表的回答,来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及人格。
  应该说这四种方法各有特点,一般情况下,人们将这四种方法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力求深入全面地认识自己。我们在本书中就有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教授的测试量表,同学们可通过这一经典量表的测试来认识自己,或者也可以通过国内一些公司或网站(比如中国学业规划网的职业倾向在线测评、北森的职业倾向测评系统等)开发的一些职业倾向测试系统进行测试,它们的优点在于考虑了中国人的具体特性。
  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包括其智商、情商、意志、道德品质等比较稳定的发展因素。我们在中学阶段要注意识别自己的内在素质,比如你喜欢文科还是理科?你善于表达还是长于推理?你愿与人交流还是宁愿独立思考?等等。只有深刻地认识了自己的素质特点,才能为制订以后的人生发展规划奠定基础。
3.1.3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及对人才的要求
  每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对社会有所作为。这就像市场交换一样,用你对社会的贡献来换取社会对你的价值的认可。而我们贡献于社会的平台就是职业。按照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观点,职业就是社会的劳动分工,理想的状态是在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每个人都从事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职业,创造出社会价值后再到市场上进行交换。因此,职业的发展与变迁与社会及市场的需要密切相关。不同的需要决定了不同的职业特性。
  如果认真分析这些社会及市场需要的特性,我们就会发现这些需要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本需要,包括个人的和社会的。就个人来讲,是指人的基本生存、生活的需要,包括衣、食、住、行、医疗卫生等等,就社会来讲,是指社会基本服务领域及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住性产业,包括农业、银行、铁路、钢铁、国防、政府服务等方面。此类需要是比较稳定且长久的,那么,用于满足这类需求的职业其发展空间也是长久而稳定的,第二类是需要的需要,怎么讲呢,就是在为了满足各类需要的过程中而产生的需要,这是社会分工演进的表现。一般为满足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服务性需要,比如提供商业语言的财务会计,商业推广的市场营销、商业产业服务的各种管理、提供法律服务的司法、律师等等。这一类型的需要属于量大面广,也比较稳定。第三类为较高需要,是指用以满足人们较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它一般为国民经济中的较高层次产业中的核心业务,如第二、第三产业,这类产业的发展变化较快。职业的发展空间也会随着产业的变化而变化。比如汽车、轮船制造、日用工业品制造、计算机及网络、电子产品、通讯产品制造、通信业等等。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用以满足第一、二类社会需要的职业其发展变化并不大,至于社会上现在流行的什么热门职业、冷门职业都是短期内的现象,从长远来看,其总趋势是稳定的。所以我们在树立职业理想时,不应该过多的考虑什么热门、冷门,真正应该重视的是个人的兴趣、爱好及志向。即你有没有能力在你选择的职业领域出类拔萃,你是否喜欢这样的职业,你的价值观是什么?如果这些问题都能解决,钱多钱少又怎么样呢?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个人价值的大小首先在于他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不能说钱多的人对社会的贡献就一定大。当然,不过多考虑不等于不考虑,反过来讲,经济问题也是相当重要的,我们不希望能挣大钱,但至少要能够实现经济上的自立。从这一点来讲,我们还是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对职业发展空间的影响。尤其是上面所讲的第三类职业,我们考虑了个人兴趣、爱好、志向等因素以后,还要认真分析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并注意规避由此带来的求职风险。
  那么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怎样的一个趋势呢?从1979年起,我们国家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20多年来,逐渐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资本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与发展,我们势必也要与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汇为一处。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这同时也指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但我们以为,知识经济的提法仍有失准确。应该将其称为智慧经济。它的本质特征是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智慧,而非别的东西。马克思以前的经济学,大多从生产力领域探讨经济的发展。在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和英国政治经济学的营养后,马克思创立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在研究了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阶段后,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方向。
  在经济学领域,由于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以及认识水平的差异,曾出现过许多流派,如制度学派、重商学派、供给学派、凯恩斯主义等等。但这些都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得出的结论。其实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只是在某一发展阶段,有那么一两个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这并不是经济学的全部,我们要考察的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便于人们找到在每一阶段推动经济发展的策略及政策。
  经济的发展有赖于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力包括人(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自然资源)三大要素,其中生产工具是人格化的自然资源,是劳动者与劳动对象联系的纽带。所以从根本上讲,生产力的要素只包括两个:即劳动者与劳动对象,也是人与自然资源。这样在生产力领域,影响经济发展的有两个根本要素,人的质量与数量以及自然资源的质量与数量。经济的发展也有赖于生产关系的革新,从直接占有劳动者的身体及生命到占有劳动者的劳动,大大地缓和了阶级矛盾,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及生产力的提高。从分散的、小而全自然经济到集中的、充分流通的商品经济,也体现了生产关系的革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政治上层建筑对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情况下经济发展迅速,而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情形下,经济便不可能很好地发展。每一次有利于生产力提高的政治变革或革命,都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每一次政治上的反动,必将导致经济上的衰败。
  我们认为,影响经济发展的直接因素只有两个:劳动者、劳动对象(也是人与自然资源)。其他因素的影响都是通过作用于它们来体现的。纵观人类经济发展史,这两个因素对经济的作用在各个阶段是不同的。用马克思的社会阶段论来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都是劳动者的多寡以及素质的高低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封建社会及资本主义社会的早期都是劳动对象的质与量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促使人类在现阶段将影响经济的各类因素的潜力充分地催发出来,这些因素概括为一点,那便是物质资本的力量。而物质资本也是人格化了的自然资源。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在人类经济发展的最初阶段,经济资源的配置是物随人走,也就是人类社会的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时期。接下来便发展成为人随物走,也是人类社会的封建社会及资本主义社会早期。但发展到现在,人随物走的这种经济资源配置方式,已发展到极致,于是经济发展中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物极必反,肯定、否定、再肯定,这正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于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率先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把人类文明的产物-----知识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总有一个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这也因为客观事物并不是一开始就把它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都暴露无遗,它也有一个不断显露的过程。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6年发布的报告中对知识经济是这样定义的: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我国著名学者吴季松博士对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的观点是: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它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它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应当说,这些论述部分地把握了当代经济发展的根本特征,但并不全面。知识拥有量再多,但不善于运用到经济发展中去,也是无法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用智慧代替知识二字将更准确地把握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除了拥有更多的科技和文化知识,更要善于把它们运用到经济发展中去。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高度工业化的基础上,用强大的人力资源去配置、调度雄厚的物质资本,这样将会大大地推动经济的发展。
  那么,什么是智慧经济呢?一句话,它是在物质资本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劳动者的智慧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个经济发展阶段。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资本、资源、市场、生产关系以至政治上层建筑,但在一定阶段,当这些因素的潜力都发挥出来,能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就是发展经济的稀缺资源已转换成了人的智慧,而非别的什么。但须注意,这只是经济发展的趋势,并不是现实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状态。在一个制造业不是很发达的国家,不要奢谈什么智慧经济。离开强大的工农业基础而发展智慧经济,其结果只能是拔苗助长。但并不是我们就不能有所作为。最近我们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及国家"863"高科技发展计划。都是面向未来发展趋势的英明之举。随着物流配送体制的日益现代化,我国的电子商务也将在今后几年取得长足发展。电子商务是建立在信息快速传递和资金高效运转基础上的现代贸易体系,它对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节约流转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走向智慧经济,于是,智能、知识、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我们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时一方面要选择那些知识技术含量高的行业,一方面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自己选定的专业领域勤奋学习、精益求精,力求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
  上面,笔者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趋势上分析了智慧经济的大方向,提示同学们在学业规划时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知识和智慧含量比较高的专业和职业,但大家还是觉得有些不好把握,具体哪些行业和职业是有前途和值得投入的,我们可根据一些现有的调研成果和报告做出决策。下面就介绍几种比较权威的具体预测,供同学们学业规划决策时参考。
一、中国学业规划网研究中心所做的职业前景预测
  十年之内前景看好的专业
  1.垄断行业的相关专业(党政机关、教育、医疗、铁路、煤炭、民航、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航运等)
  2.基础建设领域(房地产、公路、桥梁、航运、港口建设等相关专业)
  十年之内前景风险较大的专业
  1.哲学类专业:哲学、宗教、逻辑学、伦理学
  2.法学类专业(法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革命史等政治学、行政学)
二、信息时代带给我们的新兴职业
  在迅速发展的数字时代,人们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的时间将比电子时代大大缩短,这是一个产生奇迹的时代,一个独特的新职位往往意味着滚滚财源。新世纪对世界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是信息技术,IT是高薪族的聚集地。从发展前景看,未来最走俏的职业将有10种,如果你能先知先觉地把握时机,潜心谋划,你就能逮住未来的职业"黑马"。从而迅速完成人生的原始积累。
  1知识工人
  在未来做工人也不简单。知识工人是指那些坐在办公桌后面利用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和袖珍电脑工作的人们,他们是广泛分布在从总部到具体岗位的工作人员。高品质的连接技术使他们通过视屏会议、电子报纸和其他同事交流共享知识技术,并且不再受墙壁和距离、时差的限制。
  2新技术买家
  每次看到新技术即将繁荣就投身其中,这是一类对新技术有良好的直觉力的投资者,他们将在未来技术的潮流中赚个船满仓满。这些人是新技术的弄潮儿,他们发现新技术的潜力并投资于此。他们就像一些有眼光的地产商和古玩商那样,低价买进高新技术项目再等待升值。
  3技术营救者
  在由电线连接的世界,每个人都会遇到电脑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也就是说这些软件因为你对它不太了解或操作错误而不合作,这时你就需要技术营救者了。他并不负责给你检修硬件,他的优势在于如果他在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工作,他可以熟练使用全部5种以上辅助设计软件,无论你遇上什么使用问题,他都能马上解答。
三、"入世"(即加入WTO)对人才的特殊需求
  加入WTO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层次、经济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也将引起很大变化。比如,入世后我国的纺织、服装、轻工、家电、工艺品、建筑等行业将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将给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就业空间。入世后汽车、化工、机械、电信、医药等行业将面临较大冲击,这些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将受到影响。入世后受冲击最大的可以说是农业,但农业要走出困境必须加大科技含量和扩大加工业,这对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迫切。银行业和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律师、外贸等行业会有较大发展。随着与国际的接轨,对人才的需求前景看好。但是无论哪个行业,创造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协作型人才都吃香,高科技人才和高效管理人才如既懂金融又懂法律、既懂国际贸易又懂外语等人才都将大行其道。当然,入世之后,人才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七类人才将走俏,这七类人才是:
  (一)教师
  我国将有数千万人要重新就业,在岗人员也需要知识更新,教师地位将大大提高。
  (二)律师
  熟悉国际法则的律师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通晓国内外法律的人才也将受青睐。
四、我国社会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的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大力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研究,集中力量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在一些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安全的高技术领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实施重大高新技术工程项目,促进高技术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
  2.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的升级换代,选择若干重点领域,加快开发能够推动结构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
  3.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选择我国具有一定优势、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研究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要进一步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促使企业成为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主体。
  (一)生物技术领域。生物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技术的核心。它的标志技术是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生物技术不仅对农业,对医药,而且对环保、能源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信息技术领域。信息技术被认为是高技术的前导,其标志技术是智能计算机、智能机器人。它不但能提高社会运行的速度和效益,同时也能改变人们的时空观念。
  (1)生物工程产业
  包括做生物、酶、细胞、基因四大工程,转基因动植物、药物疫苗、生物芯片、生物计算机。
  (2)生物医药产业
  包括与新材料相结合,有效替换和重建的各种人工脏器以提各种诊断仪器等。
  (3)光电子信息产业
  包括光、电、声、磁物理特性的综合利用、全息图像处理等。
  有的产业要求具有多项高技术基础。任何一项高技术产业都会受到各项高技术的影响或渗透。只是程度上有差别而已。科技专家们认为,21世纪有9项关键性的高科技。这9项关键性的高科技是:
  1、新材料技术
  研究新材料不仅是获得经济成果的重要手段,还是拓宽成型可能性的一把金钥匙。新材料将能满足人们对安全、环境保护和舒适性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要求。新材料研究的意义远远超出技术型经济范围,它涉及到所有门类和产品的革新。
  2、微电子学
  微电子技术在下个世纪仍然将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因为新材料将不断出现,也将继续保持其使用的优势地位。同其它关键技术相比,微电子技术越成熟,其未来的开发可能性就越大。未来的微电子技术在高温、高频、高数据传输率和超导方面将展现出全新的面貌。
  3、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原子和分子的大小序列。纳米这一词头本来是新的尺度标准(比今天使用的显微技术要小l000倍)。在微米大小序列中,结构主要是通过磨蚀一一如侵蚀一一来创造的,而在纳米技术中,结构的建筑原理则是,部件不再是原料或机器零件,而是单个的原子和分子。纳米技术的开发同样需要多种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科的配合,从电子学到生物技术系统都涉及到纳米技术。这一技术目前还处于初期开发阶段。到下个世纪,纳米技术将成为新的基础技术。离开它工业领域就几乎无法生存。
  4、光子学
  光子学的信息载体是光子而不是电子。与电子相比,光子具有多种优点。光子已经用于通信,如光纤通信。但光子学用于光电子学、集成光学和显微光学则刚刚起步。光子学的典型材料是化合物半导体。运用领域首先是通信工程和信号处理光的交叉不相互影响,因此,光子学对平行系统和联网系统来说是十分理想的。光子学对今天还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样品识别、结合存储等将开辟广阔的前景。
  5、显微系统技术
  显微系统技术是研究极小规模集成。像系统工程学概念一样,显微系统技术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技术,而是将各种不同的技术领域微缩并系统地将它们相互结合在极狭小空间里的操作方式。显微系统技术主要包括:显微力学、集成光学、分层技术、显微电子学、陶瓷技术、显微放射学和显微传感学。显微系统技术目前面临两大难题:第一,各种单项技术复杂,且开发程度相差巨大;第二,将这些技术联在一起会带来新的问题。微缩的优点是可靠性强,生产费用低。
  6、软件技术
  软件是电子计算机的智能部分,它的发展前景是模拟未来各个领域的实际生产过程。分析表明,软件技术同生物技术、分子电子学、系统技术和显微电子学等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尤其同分子电子学和生物技术的亲缘关系要更近一些。对人脑的研究将给开发新的电脑程序带来新的动力。软件越来越成为各种技术类型和现实之间的桥梁。
  7、分子电子学
  分子电子学试图在分子的基础上实现高度复杂的系统,是生物电子学的高级概念。有机材料、甚至某些生物物质,已成为分子电子学的初级产品。分子电子学将来有可能成为跨门类的专业领域并渗入显微电子学、光电子学、纳诺电子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分子电子学的目标是,有目的地利用今天通过人工途径还无法搞清楚的分子系统和生物系统的特性,如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密度、高功率、低功率消耗和低制造费用。但是分子过程的监测需要一系列的控制办法,没有密集平行的信息处理是不行的。具体方案设计是分子大小的三维集成线路图。这样,如同40年前开创显微电子学时代的晶体管一样,分子电子学也会带来类似的变化。
  8、细胞生物工艺学
  细胞生物工艺学首先是运用关于细胞的知识。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和细胞作用内在联系的一门科学。研究细胞生物工艺学的目的在于利用细胞的功能,细胞生物学在今后几年中将成为生物学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为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医学之间的桥梁,生物工艺的使用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如医学、生物传感学、生物催化剂、生物模拟材料和仿生学。细胞生物工艺学的未来潜力很大,正等待人们去开发。
  9、生产及管理技术
  关键技术的掌握需要新的生产及管理技术。发现问题、组织机构的革新、研究与生产部门之间的协作、甚至观念的改变,都是生产及管理技术的内容。
五、今后几年我国急需的专门人才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权威预测表明,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今后几年对人才需求将有较大的变化。急需的人才主要有以下9大类:
  (一)高新技术人才
  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兴起,是一批高科技人才研究、开发的结果。因此,多数国家均在制定跨世纪人才培育工程规划、兴建科技园、创办高科技产业,招揽高科技人才,使高科技人才的竞争达到白热化的程度。高科技人才竞争的焦点是年轻科学家。因为,根据韦伯尔分布,重大科学发现的最佳年龄峰值为37岁,最佳年龄区为25-45岁。这是科学中的一个明显规律。据有关资料显示,到本世纪末,我国一些主要的科研单位有80%的高级科研人员要退出科研一线。此数据表明:一是我国杰出的中青年科学家数量较少,还未形成科研的主力,不能承担起科研的重任;二是对中青年科学家的成长、培育、开发不够,没有使其得到尽快的发展。此种情况,不但直接影响我国现在及未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而且将使我国在21世纪的科技大战中削弱竞争能力。因此,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培育和扶植中青年科学家是当务之急。
  (二)信息技术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工业化社会将在下一世纪逐步过渡到以信息价值的生产为中心的"全球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全面改变人类社会的面貌,为人类提供新的思维、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为社会提供新的发展手段和新的就业机会。在信息社会,知识和信息能更快、更有效地转变为物质财富。哪个国家在信息技术上占有优势,哪个国家就会高速、高效地发展。美国总统克林顿曾公开宣称:"今后的时代,控制世界的力量不是军事力量,而是以信息能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因此,工业发达国家不惜重金,培育、招揽信息技术人才、发展信息产业、建造信息高速公路,使争夺信息技术领域主导地位的竞争日趋激烈。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从事信息服务业的人员较少,信息产业还比较落后。信息产业的振兴,需要信息技术人才。我国需要培育多少信息技术人才,才能满足信息业的需求呢?如果按照劳动者的10%计算,至少需要600万。培育600万信息技术人才,对于我国来说,已并非是一件容易之事,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显然,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仅有600万信息技术人才,这是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的。
  以上是从科技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的,主要预测了科技人才的需求走向。
六、国家人事部预测在21世纪初我国急需以下人才
  1、税务会计师(会计类)
  国税和地税的分征等因素,使会计师的需求幅度增加较大,相关的热门人才,为业务与国际事务有关的会计师。-
  2、电脑系统分析专家(电脑类)
  为某一行业(如银行、医院、政府部门等)的需要而设计电脑软件,与硬件进行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运作的技术专家在将来会逐渐走红。相关的热门人才为电脑程序设计师、网络管理专家等。
  3、电脑软件工程师(工程类)
  尤其是需要相关的环保、土木和工业工程等方面知识的软件设计人员。
  从地理上看,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支柱产业各异,因此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七、大学专业的市场需求与就业前景
  总体而言,今后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呈日趋严峻的趋势。其主要原因,一是受全球性经济不景气的冲击,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以后美国经济大幅下滑,对我国经济乃至许多外资、合资企业的影响将会比较深远,相当一批中外企业掀起裁员风潮,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二是由于高校"扩招",两三年内大学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增加。2001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115万,2003年为175万,至2005年将达到250万以上。大学毕业生人数的迅速膨胀,势必带来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每年有百万左右的失业大学生。但是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毕业生就业依旧冷热不均。多年来,由于各高校的实力相差较大,学校的专业结构、培养方式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之间矛盾的原因,造成重点院校毕业生比较抢手,供不应求;而一般院校、学历层次低以及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大。一般来讲,社会对计算机、通讯、电子、医药、中文及师范类需求比较旺,而对哲学、历史、考古、社会学、经济学、农学、林学需求较少。
  近年就业前10位专业
  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国家机关、金融单位、三资企业等吸纳的前10名专业如下:
  国家机关:法学、经济学、
  大学任教:英语、体育、
  国家科研部门:建筑学、通讯工程、
  医疗卫生单位: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国有企业:会计学、计算机、
  金融单位:国际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三资企业: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录取研究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
  出国: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
八、未来各专业市场需求展望
  (一)医药专业
  (二)地矿专业
  (三)水利专业
  (四)能源、交通专业
  (五)建筑专业
  (六)外语专业
  {七}电子信息类专业
  (八)农林类专业
  (九)应用文科类专业
  (十)外贸专业
  (十一)政法类专业
  (十二)机械专业
  (十三)一般财经专业
  (十四)师范专业
  (十五)计算机网络
  有了上面这些调研报告和分析预测,同学们对未来社会的一些职业或专业的发展趋势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可以较好地用于大家学业规划时的决策。
第二节&专业与目标职业的关系
  3.2.1& 科学认识专业与职业的关系
  在学业规划与升学决策中,学什么(即专业的选择)是第一等重要的战略问题,这就像企业在开办之前首先要考虑生产经营什么一样,生产什么,取决于经营者在分析市场及自身资源优势之后对销售什么的判断,同样,学什么专业,也是取决于求学者对毕业后人才市场态势及现有自身资源及优势的判断。
  在这里,有两种观点需要纠正,一种是认为专业不重要,大学主要是对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专业的选择对个人发展并无大的影响,只要综合素质强,随便什么专业都可以成功,这是许多职业规划专家都认同的看法。是的,职业规划专家说得并没有错,条条道路通罗马,成功的道路千万条,但须知这其间必然有最短的一条,那么学业规划就是寻找这最短的一条的。即以最小的代价和投入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再则,职业规划也并不是只有职业目标(理想)就行了,如果没有从现实到理想那切实可行的路线支撑,这种职业规划很容易流于形式,理想也将成为空中楼阁。第三,在许多情况下,从现实至理想的路线也并不是笔直的,可以一步跨越的,这时,就需要考虑每一个步骤或阶段性目标如何实现,为了实现这阶段性目标或步骤,当然就需要针对阶段性的职业目标而选择合适的学业(专业)。比如,有学生的理想是成为企业家,创建自己的实业,但在成长的道路上,他只有凭借自己的奋斗,这时,他就需要先成为雇员,那么就要考虑首先成为什么行业、单位内的雇员,然后再选择相应的学业,毕业后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获取职位。等自己在雇员的职位上有了一定的经济积累后,可以开辟自己事业的时候,再来考虑向职业理想(企业家)来迈进。那么,要成为雇员,你就必须要考虑在现有条件下,选择什么样的专业进行学习,才相对比较容易就业?而不是盲目地随便选什么专业都行。所以,认为专业(学什么)不重要是一种幼稚天真的想法。得了一种"左派幼稚病"。这类人往往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总想着一飞冲天,对脚踏实地的现实考虑不屑一顾,他们很容易爆发出"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比如说砸锅卖铁也要上大学,比如说为了一步到位实现理想,一定要走艰难无比的人生道路,不愿稍微地迂回,听不进别人现实合理的建议。他们惯用的批评别人的正确废话就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殊不知,不吃饭,你也终将活不下去。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
  另一种观点是对热门专业从一而终,认为只要选择了好专业,将来能投身于热门行业,也就别无所求,失去了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整日沉缅于顼碎而庸俗的现实生活,随波逐流于万丈红尘中,这类人在个人发展中得的是"右倾机会主义病",他也终将无法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理想。
  记得小平同志的一个典故:有外宾问,你是左派还是右派,小平回答,我是实事求是派。要说的是,我们大家都应向小平同志学习,领会其深刻内涵,在个人发展中,既不当左派,也不做右派,做个真正的实事求是派!
3.2.2 专业与职业关系简析
  如果说,职业理想和就业目标是目的地,那么学(专)业选择就是路线的主要内容。我们知道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知识、技能及德、体条件,而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则是学(专)业的主要内容。从经济和效率地角度来看,我们所选择的学(专)业当然应该是职业目标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然而从学(专)业与职业的相关性来讲,它们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呈现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非常复杂的相关关系。比如数控机床专业它所对应的职业最适合的也只有企业中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维护,最后发展成为高级技师。烹饪专业在毕业后最合适的也只是成为一名厨师。同时又有些专业其职业方向比较宽泛,比如经济学专业出去的学生可以从事企业管理、经济学研究、新闻记者、营销策划、经济分析、高校教师等多种职业,而对于某一职业比如新闻记者,它可以接收经济学、新闻、中文、哲学、历史等许多专业。那么我们在学业规划的时候,就首先要研究和分析专业与职业的相关性。到底是一对一,还是一对多,或是多对一?在确定了这些问题以后,我们具体来讨论这三种情况的专业选择。
  1、一对一
  这种情况最为简单。它一个专业方向对应一个职业目标,这类专业一般都存在于中职类学校或高职学院。培养目标单一明确。此类职业的技术含量比较高,也比较单一。它属于学业规划中比较主动的一种态势。可以让我们先定目标,后选路线,在各种路线中选择求学成本最低的一条,这类专业和职业一般都适合于专业技术人员。
  2、一对多
  这类专业一般都存在于普通高校中,人们常说的宽口径,厚基础就是指这类专业。它们所对应的职业目标有多个,从职业的人格特征来看,许多都对应了两种以上甚至六种人格类型的职业都有涉及。比如前面所说的经济学专业,从职业人格来看,它可以对应研究型人格职业比如经济学研究,也可以对应管理型人格职业比如企业管理者或新闻记者,也可以对应艺术型人格职业比如营销策划,事务型人格职业企业信息管理等等。这样以来,我们在确定了专业方向后,还要确定适合于自己发展的职业目标,这里要注意的是确定职业目标时一定要和自己的职业人格一致,比如你属于管理型的人格你就要选定是管理型人格的职业,比如企业管理者或新闻记者。并根据具体职业目标的标准要求来针对性地学习和开发其他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比如还是经济学专业,你确定自己毕业后从事新闻记者这一职业,那么你在学经济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根据新闻记者所需要的其他知识和技能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学习,比如写作能力、社交能力、新闻敏感度的培养、驾驶技术等等。此种类型适合于在学业规划时先确定专业后确定职业目标的情形。应该说,先定专业再定职业目标已经是一种比较被动的人生发展态势。然而由于这一类型的存在,它可以让学生比较顺利地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因此,作为大学入学的新生,一定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机,从被动走向主动。否则自己的人生发展将陷于更大的被动。
  3、多对一
  就是多种专业都可以发展到某一种职业的情形。这类职业一般属于管理型人格的职业。比如新闻记者,比如政府公务员,比如营销主管,比如企业管理等等。这种类型也适合于先确定职业目标后确定专业方向的情形。它其实和第一种比较类似,在学业规划时处于比较主动的态势,能够比较好地找到一条求学成本最低的学业路线。
  上面从宏观上论述了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对应关系,但我们在选择专业时则要了解具体的专业与职业对应关系,比如某个专业毕业后能做哪些工作,这些工作有什么利弊,职业前景如何?等等。关于这些内容,将在本书的下册(大学专业解析篇)中予以详细解析。它将是我们同学的大学教育投资指南,看了这部分内容,你就会对某个专业学什么,毕业后干什么,这类工作能获得什么,它的发展前景如何,你将投入多长的时间,多少资金在这个专业的某个学校上等,都会有一目了然的认识,从而清清楚楚决策,明明白白消费。
 第三节& 确定专业
  在确定了就业目标,认识了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后,这就为我们确定专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所定的专业一般都是专业群,而不只是一个专业,比如,如果会计专业适合你,那么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专业也是可以选择的。本节我们将着重讨论影响专业选择的其他因素,有时由于条件的变化,这些看似并不重要的因素很可能上升成为关键性因素,因此,这也是我们确定专业时必须要认真考虑的。
  3.3.1 职业人格与专业选择
  根据前面的讨论,艺术型、现实型、服务型、事务型的学生其就业目标都比较单一,此类人格类型的学生就是要选择一些知识技术含量高、有市场前景、适合于发挥自己潜力的职业。专业也就比较容易确定。艺术型的可以确定是音乐表演,还是美术设计,是文学创作还是动漫制作;工具型的则可以考虑确定成为某一行业内的工程师、技师等等;服务型的则可以考虑成为导游或是幼儿教师,事务型的则可以考虑是成为行政或是文秘,或者说是公务员等等。
  但对于研究型和管理型人格的学生来讲,情况则比较复杂一些,研究型在确定就业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宏观的发展环境,还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条件。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则可以按部就班的考高中上大学以至读书到博士毕业,如果觉得国内的发展环境不是很适合,则可以考虑出国留学,争取在自己从事的学术领域有所造诣。如果自身的经济条件不允许,则有以下选择,其一,努力学习,通过上网或电话联系等手段与外国的某所大学联系,力争考取国外高校的全额奖学金,然后在比较优裕的环境中继续学习,并努力有自己的领域有所进步;其二,如果无法取得国外高校的全额奖学金,则依然在国内发展,但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要考虑自己还能做什么样的职业,并且人才市场上至少不是处于供过于求的情况,这样在这一专业毕业后,则可以先有立足之地,然后在有一定的积累后再从事自己的理想职业--科学研究。对于管理型人格的学生来讲,则建议一般要选择事务型、服务型或其他类型的相关职业、专业,必须让自己有一定的知识、技术含量,毕业后首先要考虑成为做事的人,先做好事,再考虑去管理别人。否则空有管理的理论而实际工作的本领,到用人单位里是不可能受到特别的欢迎的。当然也可以考虑管理型人格一些做事的专业,比如,新闻记者、营销人员、节目主持人等等。
  虽然说从职业与专业的关联关系来看,许多专业都可以分化出多个职业方向,但最适合于本专业的职业方向也只有那么一两种。下表就是对不同职业人格的专业选择及职业方向的学业路线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为了说明的方便,我们将此8大类予以补充,再加一个类别,这就是基础研究领域的工作者。称为科研人员。这也是高校毕业生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这就是我们的九大职业类别。
  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第二大类:科研人员
  第三大类:专业技术人员
  第四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第五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
  第六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第七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第八大类:军人
  第九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职业人格与适应专业对应表
对应职业人格
对应职业类别
研究型、管理型
一类、二类、四类
研究型、管理型
一类、二类、四类
研究型、管理型
一类、二类、四类
马克思主义学类
研究型、管理型
一类、二类、四类
研究型、管理型
一类、二类、四类
研究型、管理型
一类、二类、四类
公安法制学类
研究型、管理型
一类、二类、四类
教育科学类
管理型、服务型
五类、四类、二类
管理型、服务型
五类、四类、二类
汉语言文学类
艺术型、管理型
四类、一类、五类
外国语言文学类
事务型、艺术型
四类、一类、五类
管理型、服务型
四类、一类、五类
艺术型、管理型
四类、五类、九类
研究型、管理型
一类、二类、四类
研究型、管理型
二类、三类
研究型、管理型
二类、三类
研究型、管理型
二类、三类
生物科学类
研究型、管理型
二类、三类
研究型、管理型
二类、三类
研究型、管理型
二类、三类、七类
地理科学类
研究型、管理型
二类、三类、七类
地球物理学类
研究型、管理型
二类、三类、七类
大气科学类
研究型、管理型
一类、二类、七类
海洋科学类
研究型、管理型
二类、三类、七类
研究型、管理型
二类、三类、七类
电子信息科学类
研究型、管理型
二类、三类、七类
材料科学类
研究型、管理型
二类、三类、七类
环境科学类
研究型、管理型
二类、三类、七类
研究型、管理型
二类、三类
研究型、管理型
二类、三类、四类
工具型、研究型
二类、三类、七类
工具型、研究型
二类、三类、七类
工具型、研究型
二类、三类、七类
仪器仪表类
工具型、研究型
二类、三类、七类
能源动力类
工具型、研究型
二类、三类、七类
电气信息类
工具型、研究型
二类、三类、七类
工具型、研究型
二类、三类、七类
工具型、研究型
二类、三类、六类
工具型、研究型
二类、三类、五类
环境与安全类
工具型、研究型
一类、二类、五类
化学与制药类
工具型、研究型
二类、三类、七类
交通运输类
工具型、研究型
二类、三类、五类
海洋工程类
工具型、研究型
二类、三类、六类
轻工纺织食品类
工具型、研究型
二类、三类、七类
航空航天类
工具型、研究型
二类、三类、七类
工具型、研究型
二类、三类、九类
工程力学类
工具型、研究型
二类、三类、七类
生物工程类
工具型、研究型
二类、三类、七类
农业工程类
工具型、研究型
二类、三类、六类
林业工程类
工具型、研究型
二类、三类、六类
公安技术类
工具型、研究型
二类、三类、九类
植物生产类
研究型、管理型
二类、六类
森林资源类
研究型、管理型
二类、六类
森林生产类
研究型、管理型
二类、六类
动物生产类
研究型、管理型
二类、六类
动物医学类
研究型、管理型
二类、六类
研究型、管理型
二类、六类
基础医学类
工具型、研究型
二类、三类、五类
预防医学类
工具型、事务型
二类、三类、五类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
工具型、事务型
二类、三类、五类
口腔医学类
工具型、事务型
二类、三类、五类
研究型、管理型
二类、三类、五类
工具型、研究型
二类、三类、五类
服务型、工具型
五类、三类
事务型、工具型
二类、三类、五类
研究型、事务型
二类、五类、五类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管理型、事务型
一类、三类、五类
工商管理类
管理型、事务型
一类、三类、四类
公共管理类
管理型、事务型
一类、四类
农业经济管理类
管理型、事务型
一类、四类、六类
图书档案学类
管理型、事务型
四类、五类
 3.3.2 职业的变动性与专业选择
  现在的人才配置市场已经相当成熟,求职者有择业的自由和自主权,企业也有用人的自由和自主权。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人才市场已经成为买方市场,求职者要能顺利的实现销售(就业),就必须根据市场买方(用人单位)的需要和自身的能力选择合适的专业,通过专业学习将自己开发成为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然后再采取适当的销售(求职)策略实现销售(就业)。因此,我们的方法是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来分析大学的专业前景。
  根据职业的供求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变动关系,我们可以将职业分为稳定性职业和变动性职业。稳定性职业是指:其供求状况受社会经济变动的影响较小,或者在较长的时间里都表现出了稳定的供求状况。比如厨师这一职业,不管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它的需求量变动都不大。变动性职业是指:其供求状况受社会经济变动影响很大,经常会出现供求状况较大的起伏。比如金融证券类职业,在股市景气、经济繁荣时,其职业需求量很大,一旦股市出现熊市、经济低迷时,这一职业的需求量就会大大减少。下面我们就列举两类性质的职业。
  稳定性职业:这类职业一般是为了满足个人、社会团队及整个国家的基本生存而存在的职业。比如,医师、会计师、厨师、中小学教师、公务员、军队干部、基础研究人员、城市公用事业类职业等。如果选择与此类职业相关的专业,则职业前景不会成为阻碍个人就业的因素。
  变动性职业:是指满足个人或社会团队或国家持续发展需要的各类职业。比如加工制造业、商业、服务业、高、中等教育等。如果要选择此类职业,则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动趋势,考虑个人就业时该行业的景气状况。
  国家将国民经济的各行业分成了二十个大类,与此二十个大类相关的专业及发展前景分析如下:
高校专业(专业大类)
农林牧渔业
农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哲学
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
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及供应业
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哲学
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哲学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管理学、工学、经济学、文学、哲学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哲学
批发和零售业
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
住宿及餐饮业
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
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文学
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哲学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哲学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
哲、经、教、法、文、史、管、理、工、农、医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哲学
环境管理业
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哲学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管理学、经济学、医学、工学、文学、哲学
文学、历史学、法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工、农、医学
卫生、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业
医学、管理学、哲学、文学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文学、历史学、经济学、哲学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管理学、哲学
  根据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我们认为,在以上专业大类中,法学大类中的法学类专业因为体制的原因,其就业状况整体不佳;历史学需求量有限;哲学、文学专业在求职时更强调个人的素质及其他资源的竞争;因此,在选择以上大类的专业时要慎重。
  另外,根据近年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由于专业选择的原因造成的个人待遇较好、工作稳定的行业分布如下:
  1、农、林、牧、渔业
  2、采矿业
  3、制造业
  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及供应业
  6、交通运输中的铁路、民航及邮政业
  7、信息传输中的电信业
  10、金融业
  11、房地产业
  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探业
  14、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业
  15、环境管理业
  17、教育
  18、卫生、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业
  20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这些行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进入行业门槛较高。这种高门槛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由于体制的原因造成的高门槛,比如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比如上面的20、18、17、14、15);再者是由于本身所包含的知识技术含量造成的。比如工科类专业相对比较好就业,就是因为他们有相对较高的知识技术含量(比如上面的1、2、3、13类行业)。其三是由于本行业自身市场不具有充分的竞争性。比如垄断或寡头垄断的行业(比如上面分布中的10、11、7、6、4)。这些就必然造成发自身员工待遇的优厚和工作的稳定。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讲,如果没有其他更多的竞争资源,我们鼓励大家报考此类行业,但长期在这些行业中发展的人,必然会循规蹈矩、因循守旧,从而将自己置身于人生竞争的危险境地,一旦环境发生变化,你将迅速为社会淘汰。所以即使进入这些行业,也依然要坚守和适时调整学业规划,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其余行业(5、8、9、12、16、19)则因为处于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其工资水平完全是由个人的努力及市场的机遇决定的。当然这类工作是非常锻炼人的,对于激发自身的活力及创造性有着上述行业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专业的行业特点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共开设了十二大类(包含军事学类)专业,它们分别是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及军事学。在此十一大类中,我们可以根据专业与职业行业之间的关系将其分为行业性专业和泛行业性专业。所谓行业性专业是指该专业的行业性强,入行门槛高,专业性知识技术含量高。此类专业包括:理学、法学、教育学、工学、农学、医学。泛行业性是指该专业的行业性弱,在各行业都有着比较广泛的适应性,同时该类专业入行门槛低,专业性知识技术含量低,但要求做从业者个人的悟性及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比较高。此类专业包括了哲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专业。下面我们对各专业的行业发展现状进行评析。
  (一) 行业性专业
  1、理学中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业,属于基础研究性学科,这类专业在本科毕业后,其就业面比较窄小。
  2、法学中的法学类专业,包括法学、知识产权、监狱学等专业,这类专业的典型职业方向为律师和法官。律师在我国属于非常缺乏的专业人才,但同时目前国家对这类职业的需求却并不旺盛。
  3、工、农、医学类专业,属于应用性、实用性专业技术,在目前的中国有着非常强烈的需求,当然每一个具体专业的情况并不完全一样。另外,由于本专业的就业面较窄,选择该类专业的学生必须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不能有一劳永逸的思想,要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学习,同时关注社会经济的变化,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业规划。
  4、教育学属于比较特殊的专业。在我国,由于教育领域尤其是基础教育完全由政府垄断,因此教师的待遇稳定而丰厚,2007年国家又出台政策,对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六个师范院校实行免费教育,并在毕业后分配工作。这对于弱势群体的子女仍有非常强的吸引力。
  (二)在泛行业性专业
  哲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专业属于泛行业性专业,即学习了以上专业的学生,在人才市场上有着广泛的行业适应性。但同时也对求学者(未来的求职者)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又由于该类专业的设置和建设成本低,许多高校盲目扩张,开设了许多此类的专业,令人才市场上此类求职者供过于求。这些都要求学生(未来的求职者)一方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一方面开发更多的竞争资源,比如人脉关系、适当的资格证书等。
  1、哲学类专业毕业后,除了前面列举的六种职业而外,也可以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大显身手。哲学是研究世界普遍规律的学问,如果哲学专业的学生在求学期间学习一些商科的专业,比如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其他要素支持他成为一名合格的经营管理人员,那么他一定可以在经营管理方面有所建树。当然如果仅仅是哲学专业毕业,却没有其他更能表现自己能力及素质的东西,那么该专业是不容易找工作的。因此提醒学生在升学决策时,要慎重选择哲学类专业,
  2、经济学、管理学属于应用性、实践性学科,我国目前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也是相当大的,问题在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各高校办的太多太滥,导致毕业的学生太多,学生无法仅凭经济管理类专业而成功就业。这要求学生除了文凭而外,自身要具备从事具体业务的素质和能力,只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才是成功就业的坚实基础。
  3、文学、历史学专业有着广泛的行业适应性,除了前面提出的六种多对一型职业而外,他们在商业管理领域也可以一展身手。但这类职业对个人素质要求比较具体且高,因此学习文史类专业的学生除了学好本专业而外,还应当根据自己的志向设定具体的职业目标,从而学习自身的职业目标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地完善自己。
用人体制对专业选择的影响
  前面,我们提到就业目标是实现职业理想的关键环节,那么我们求学的主要目的首先是为了四年后的就业目标的实现。就业目标的确定以人才市场的需要为中心,以个人职业能力潜力为主要内容。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处于严重的买方市场。就即使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由于政治经济体制因素的影响,我国各行业的用人体制中起作用的并不完全是市场因素,政府因素也起着巨大的决定作用。由于政府权力的过度介入,造成了人才市场严重的发育不全,大学生个人向上的通道被权力侵蚀得相当狭窄,使得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外在因素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起的作用相当大。这就使得用人体制因为权力因素的介入而表现出了不同的特性。我们称权力因素较多介入的用人体制为权力化用人体制,称权力因素介入较少,或者基本没有影响的用人体制为市场化用人体制。下面,我们将具体分析不同用人体制下决定求职成功的因素,这是我们确定就业目标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升学及求职策略的前提。
  第一种:市场化用人单位:
  在市场化发育完全的部门,一般都属于充分竞争性的行业,比如农业、餐饮业、加工制造业、电子信息业、服务业等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其作用从大到小排列为:
  1、个人专业及学校的选择(学业规划及升学决策)
  2、个人在本专业上的造诣及品德、身体条件
  3、个人求职技巧的掌握及运用
  4、机遇
  第二类:权力化用人单位:
  在政府权力侵蚀的相关部门,主要是指党政部门、国家机关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与权力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相关部门。在这类用人单位求职时,影响其就业成功的因素从其作用的大小排列为:
  1、家庭背景
  2、社会关系
  3、经济条件
  4、个人专业及学校的选择(学业规划及升学决策)
  5、个人在本专业上的造诣及品德、身体条件
  6、个人的求职技巧的掌握及运用
  7、机遇
  不同的专业(尤其是行业性较强的专业),决定了不同的就业方向。那么我们在高中毕业进行升学决策时,就一定要分析自己的发展要素及竞争资源,如果具备权力化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家庭背景或社会关系,自己又不怎么反感在与之相关的行业或领域工作,那么就可以考虑选择相关专业及学校。如果自己全凭个人努力,没有其他外在的竞争资源,那么在确定就业目标、选择专业时,要考虑外在因素对于自己就业的影响,同时更强调自己的所学与所长、所爱的统一。
  下面,我们将具体讨论国民经济不同行业的用人体制特性,以帮助同学们根据不同的体制特性及自身的发展要素提出不同的升学策略。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标准,我国的国民经济各行业可分为二十大类,我们采用此分类标准对各行业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类 农、林、牧、渔业
  本类包括行业为:
  1  农业 指对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活动。
  2  林业
  3&&& 畜牧业 指为了获得各种畜禽产品而从事的动物饲养活动。
  4  渔业
  5  农、林、牧、渔服务业
  对应专业:农学、工学中的农业工程类、林业工程类、管理学中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用人体制:市场性
  第二类 采矿业
  本类包括行业为:
  1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指对各种煤炭的开采、洗选、分级等生产活动。不包括煤制品的生产和煤炭勘探活动。
  2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3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4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指对常用有色金属矿、贵金属矿,以及稀有稀土金属矿的开采、选矿活动。
  原料中提取,以及研究和使用较晚的金属矿开采、精选活动。
  5  非金属矿采选业
  6  其他采矿业
  对应专业:为理学中的地质学类 &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专业\地质工程
  工学中的&地矿类 &采矿工程专业\石油工程专业\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
  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地质工程专业\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地质学基地班\油气储运工程
  用人体制:市场性
第三类 制造业
  本类包括行业及其对应的专业如下表所示:
  行业大类与对应专业分布表
专业大类(二级学科)
农副食品加工业
轻工纺织食品类
食品制造业
轻工纺织食品类
饮料制造业 
轻工纺织食品类
烟草制品业
轻工纺织食品类
轻工纺织食品类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轻工纺织食品类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轻工纺织食品类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轻工纺织食品类
家具制造业
轻工纺织食品类
造纸及纸制品业
轻工纺织食品类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轻工纺织食品类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轻工纺织食品类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地矿类、材料类、能源动力类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地矿类、化学制药类
医药制造业
化学制药类、生物工程类
化学纤维制造业
轻工纺织食品类、化学制药类
橡胶制品业
轻工纺织食品类、材料类
塑料制品业
轻工纺织食品类、材料类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材料类、地矿类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材料类、地矿类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材料类、地矿类
金属制品业
机械类、材料类、地矿类
通用设备制造业
机械类、材料类、地矿类、仪器仪表类、能源动力类
专用设备制造业
机械类、材料类、地矿类、航空航天类、能源动力类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类、能源动力类、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电气信息类、机械类、仪器仪表类、能源动力类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电气信息类、机械类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仪器仪表类、机械类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环境安全类
  用人体制:市场性
  第四类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本类包括行业为:
  1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2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3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对应专业:电气信息类、能源动力类
  用人体制特性:行政性
  第五类 建筑业
  本类包括行业为:
  1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 指建筑工程从破土动工到工程主体结构竣工(或封顶)的活动过程。不包括工程的内部安装和装饰活动。
  2& 建筑安装业
  3 其他建筑业
  对应专业:土建类、水利类、管理类、经济类
  用人体制特性:市场性
  第六类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本类包括行业为:
  1&铁路运输业
  2 道路运输业
  3 城市公共交通业&&& 指城市旅客运输活动。
  4 水上运输业
  5  航空运输业
  6  管道运输业
  7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8  仓储业&&& 指专门从事货物仓储、货物运输中转仓储,以及以仓储为主的物流送配活动。
  9  邮政业
  对应专业:交通运输类、管理类
  用人体制:市场性
  第七类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本类包括行业为:
  1 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
  2 计算机服务业
  3  软件业
  指专门从事计算机软件的设计、程序编制、分析、测试、修改、咨询;为互联网和数据库提供软件设计与技术规范;为软件所支持的系统及环境提供咨询、协调和指导;为硬件嵌入式软件及系统提供咨询、设计、鉴定等活动。
  对应专业:电气信息类
  用人体制特性:市场性
  第八类 批发和零售业
  本类包括行业为:
  1 批发业
  指批发商向批发、零售单位及其他企业、事业、机关批量销售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的活动,以及从事进出口贸易和贸易经纪与代理的活动。批发商可以对所批发的货物拥有所有权,并以本单位、公司的名义进行交易活动;也可以不拥有货物的所有权,而以中介身份做代理销售商。本类还包括各类商品批发市场中固定摊位的批发活动。
  2& 烟草制品批发&&& 指经过加工、生产的烟草制品的批发和进出口活动。(用人体制特性:行政性)
  3 零售业
  指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专门零售商店、品牌专卖店、售货摊等主要面向最终消费者(如居民等)的销售活动。包括以互联网、邮政、电话、售货机等方式的销售活动。还包括在同一地点,后面加工生产,前面销售的店铺(如面包房)。谷物、种子、饲料、牲畜、矿产品、生产用原料、化工原料、农用化工产品、机械设备(乘用车、计算机及通信设备除外)等生产资料的销售不作为零售活动。
  对应专业:管理学、经济学
  用人体制特性:市场性
  第九类& 住宿和餐饮业
  本类包括行业为:
  1  住宿业&&& 指有偿为顾客提供临时住宿的服务活动。
  2 & 餐饮业&&& 指在一定场所,对食物进行现场烹饪、调制,并出售给顾客主要供现场消费的服务活动。
  对应专业:经济类、管理类
  用人体制特性:市场性
第十类  金融业
  本类包括行业为:
  1  银行业
  2  证券业&&& 指对股票、债券、期货及其他有价证券的投资交易活动。
  3  保险业
  4 其他金融活动&&& 指银行、证券、保险以外的金融活动。
  对应专业:经济类、管理类
  用人体制特性:行政性 市场性
  第十一类 房地产业
  本类包括行业为:
  1  房地产业
  对应专业:经济类、土建类、管理类
  用人体制:市场性
  第十二类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本类包括行业为:
  1  租赁业
  2  商务服务业
  对应专业:经济类、管理类
  用人体制:市场性
  第十三类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本类包括行业为:
  1  研究与试验发展
  指为了增加知识(包括有关自然、工程、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创造新的应用,所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该活动仅限于对新发现、新理论的研究,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制。研究与试验发展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
  2 专业技术服务业
  3 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
  4  地质勘查业&&& 指对矿产资源、工程地质、科学研究进行的地质勘查、测试、监测、评估等活动。
  对应专业:涵盖所有高校专业
  用人体制:行政性、市场性
  第十四类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本类包括行业为:
  1  水利管理业
  2  环境管理业
  3&& 公共设施管理业
  对应专业:水利类、环境安全类、管理类
  用人体制:行政性、市场性
  第十五类 居民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苏高考模拟填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