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被高压电电死父母对孩子爱的感言是非农业父口怎么赔钱

在北京建筑工地,农民工宿舍没有高压电,只有36V照明电。一般给配置几个USB手机充电口。请问:配置_百度知道
在北京建筑工地,农民工宿舍没有高压电,只有36V照明电。一般给配置几个USB手机充电口。请问:配置
在北京建筑工地,农民工宿舍没有高压电,只有36V照明电。一般给配置几个USB手机充电口。请问:配置那个USB充电口需要什么设备?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在淘宝网搜一下 “工地宿舍低压36伏转5V插座面板4孔USB多位手机充电器墙壁开关插座 ”,一座4孔,直接使用。
有没有更多孔的?
采纳率:62%
电源适配器,输入36v,输出5V~4.2V的,输出电流至少要300毫安以上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建筑工地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泰国三头大象遭电网的高压电电死,涉事的农民已被拘捕泰国三头大象遭电网的高压电电死,涉事的农民已被拘捕苹果花园百家号3头大象遭电网的高压电电死,伏尸村庄的水塘旁。警方拘捕涉事的农民(左二)。当局事后将3头大象移走安葬。泰国巴蜀府康克拉简国家公园(Kaeng Krachan National Park)的职员发现1头雄象及2头雌象伏尸公园附近一条村庄的水塘旁。职员起初以为它们是误食含有农药的农作物致死,但调查后发现,它们原来是遭村民架设用来防止大象走到水塘饮水的电网的高压电电死。职员表示,遭电死的3头大象年龄由2至10岁,相信是一家三口。当局已拘捕了一名46岁男村民,他承认架设电网。警方已落案起诉他杀害濒危及受保护罪,罪成将判囚4年或罚款4万泰铢(约900港元)。为大象验尸的官员解释,可能雄象先遭电击,母象和小象想上前营救,却同遭电撃。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苹果花园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青苹果乐园,苹果花园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今日热词:
您当前所在位置:
滨州小伙被高压电死事件最新进展
发布时间: 21:06:17&&
flash地址:
html代码:
<input type="text" id="copy_htmltext" size="60" value=''
onchange="clip.setText(this.value)" />
播放次数:1322
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农科频道《热线村村通》日播出:小伙被高压电死事件最新进展
你好,欢迎回来我想给父亲写一篇文章 - 简书
我想给父亲写一篇文章
1994年春节在老家为父亲拍摄
我想给父亲写一篇文章,一篇纪念他的文章。
日,在那个非典型性肺炎肆虐中华大地的日子里,典型的肺癌夺走了父亲的生命,父亲生命旅程永远定格在65岁。当时,我在塞北某军校任教,塞北是非典的重灾区,为遏制非典势头,当地驻军原地封闭,禁止流动。因此,父亲去世前,我未能见他最后一面。
参加工作后,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把父母接到我身边住一阵,再陪他们去北京瞻仰一下天安门广场和毛主席纪念堂,这也是父亲这位老党员的一个心愿。可当我终于结婚成家,分了一套二居室的公寓,具备了接父母来住的条件时,父亲却走了,永远走了,没有留给我一个照顾他、孝敬他的机会。
子欲孝而亲不待,这大概是人生最大的遗憾吧,因为这种遗憾没有办法弥补!
大概是2008年6月,郑州晚报刊载了一名警察纪念父亲去世五周年的文章。巧合的是,文章的作者和我同名同姓,而且他的父亲也是在非典期间去世,他因为执行非典的隔离任务,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相同的姓名,相似的经历,突然给我一丝触动,给父亲写一篇纪念文章,或许可以略微弥补一下我内心的愧疚。之后,我几次提笔,但都因没有思路,加之工作繁忙,文字水平有限,终未成文。
前不久,有幸拜读了任正非先生写的《我的父亲母亲》,任总以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写出了伟大的父爱和母爱,文笔朴实,感人至深。
我想,有任总的文章作为范文,可以动笔了。
父亲一生坎坷,6岁丧父,坚强的奶奶终生未改嫁,艰难地拉扯着三个孩子生活。作为长子,父亲过早地品尝了生活的艰辛,挑起了养家的重担。
父亲8岁上学,13岁辍学回家下地干活,因为干活卖力、为人正直、能打会算,14岁就担任生产联队保管,16岁入党。24岁时,我们村成为独立的生产队,父亲担任了第一任生产队长,在这个位置上,父亲干了将近二十年。
在大集体时期,生产队长其实就是一个大家长,要带领全队劳动力下地干活、记工分,还要管全村柴米油盐等所有财物的分配,报酬仅仅是一年几百个工分。当生产队长是父亲的骄傲,讲起这段往事,他的情绪会有些激动,这是他一生最好的年华,他努力了、奋斗了、付出了,也收获了乡亲们的认可。
父亲当上生产队长之后,想了很多办法,提升队里的粮食产量,振兴集体经济。我们村耕地是“黄胶泥”土质,这种土质在干旱时板结成一块,硬度很大,难以耕作;下雨时非常泥泞,粘度很大,走上几步,脚上就会粘上一个大大的泥包,难以甩掉,非常不便。乡亲们世世代代被这种土质所累,吃了不少苦头。父亲上任做的第一件大事是改善耕地的土质,他组织村民在冬季农闲时,翻越一个高高的山岗,到三公里外的小河里拉来河沙,撒到地里,改善土壤结构。几年的坚持,人力加畜力,终于使我们村二百多亩土地的土质得到很大改善,方便了村民耕作。乡亲们用一句朴实的话总结这种生产经验:“黄土遇见沙,就像小孩遇到妈!”“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在缺少化肥的年代,为了增加土地的肥力,父亲主动和大队的学校(胡刘学校,也是我的母校)协商,承包了学校厕所的大粪,条件是生产队负责学校厕所的维修,这一承包就是十多年,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持续到80年代改革开放分田到户。刚开始,乡亲们用传统的方法从学校挑粪,三里的乡间小道,开口的粪桶,挑到地里时,一桶粪溅洒得只剩下半桶,费时费力,效率很低。后来父亲组织队委会(一般由队长、会计、民兵排长三人组成)研究对策,发明了一种新方法,先从学校操场前面的小河里拉上沙土,堆放在操场旁边不碍事的地方,然后再浇上大粪,混合发酵。这样,液态的大粪变成了固态的土粪,不但方便运输,而且发酵后肥力增加,提高了产量,还因含有大量河沙改良了土壤,方便了耕作。
大约是在1965年,为了增加队里的集体经济收入,父亲决定引入经济作物,组织人骑车到100多公里外的湖北省拖回来麦冬苗(麦冬是一种中药材,四季长青,也是一些公园的观赏植物),经过两年试种,终于成功,从此,村里每年有了一笔额外的经济收入。到68年,父亲又发现临近的邓县种植烤烟能增加收入,就主动找了一个村庄合作,大胆引进烟苗,开始试种烤烟,引进了第二种经济作物。烤烟需要用煤,计划经济时代,买煤需要指标,父亲多次找大队、公社领导协调,终于协调到一些用煤指标,但是要到湖北老河口去拉,牛车,一来回要四五天。父亲引进烤烟,不但开启了我们村种植烤烟的历史,也开了内乡县种植烤烟的先河,直到今天,烤烟仍然是内乡县的一项重要的农业经济收入。
种植经济作物,增加了生产队的收入,队里有了钱,可以购买更多的先进生产设备,集体经济进入一种良性循环。1971年,我们村率先引进高压电,开启了用电的历史,邻近的很多村庄,直到80年代后期才用上电,晚了十多年。父亲还为村里购买了钢丝面机、电动磨面机(一种电动的石磨),周围十里八乡的人们都到我们村里磨面,既方便了乡亲们的生活,又增加了队里的收入,结束了乡亲们几千年来用人力畜力磨面的历史。后来,队里还陆续购置了更先进电动磨面机、打麦机(小麦的脱粒机)、“三便利”扩音设备;打了一眼机井,购置了离心式水泵,修建了水坝,使队里100多亩旱田变成了水浇地,结束了庄稼靠天收的历史。
提起“三便利”,我的印象很深,它由室外高音喇叭、室内机和天线构成,室外高音喇叭一般架在一颗高高的树上。这种机器有三种功能,一是当收音机可以收听广播节目;二是可以当扩音器用;三是从室内机可监听到室外村民的大声喊话,如谁家吵架了,谁妈喊他回去吃饭了,正因为这三种功能,外号叫“三便利”。当时的“三便利”一般只作为生产大队的办公设备,我们生产队由于经济实力强,也破格购买了一台。由于生产队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所以这么个先进机器就安放在我家里,平时父亲用它通知村民上地干活、集中开会或是播放新闻。到了农闲季节,村里的业余剧团就聚到我家里,拉起二胡,唱起豫剧,通过高音喇叭,播放到全村,村民这时就会端着饭碗、或者拿着针线活,走到室外,三五成群地听起了免费的大戏;有时还能引得邻村的乡亲们也来旁听,这也是那个年代村民们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
父亲很注重营造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好风气,这种风气一直保持和延续着。在我们村,无论谁家有盖房起屋、婚丧嫁娶的事情,不用主人去请,邻里都是主动去帮忙,不收任何报酬,主人家最多是管一顿饭。我记忆最深和参与最多的活动就是卸砖了。改革开放后,生活水平提高了,红砖取代土坯成为主要建筑材料。每当装满红砖的拖拉机进了村,无论早晚,司机只要按一下汽笛,周围的邻居都会放下手头的活计,放下手中的饭碗,三三两两过去帮忙,卸的卸,码的码,一车砖十多分钟就搞定了。这种淳朴互助的民风,邻村人既好奇又羡慕。
父亲任队长期间,队里的各项成绩在公社里总是数一数二,父亲也经常作为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在大队和公社作报告,村民的生活水平远远领先于周围村庄,被羡慕地称为“小香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邻村出现了饿死人的事件,但我们村一直能保证最基本的食物保障,没有出现饿坏和出门讨饭的现象。文革期间,村里一些长辈,因一些所谓的“历史问题”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甚至遭到批斗,父亲总是想尽办法化解矛盾,保护他们,使我们村在整个文革中没有出现过恶性事件。
父亲任生产队长期间,队里的生产上去了,但是他的身体却垮下了,30多岁时就得了肺结核,历经好几年才算勉强治好;一次,队里的钢丝面机坏了,父亲连续几天忙于修理,结果机器修好了,他却中风了,面部瘫痪,后来中风虽然治好,但是却留下后遗症,嘴角却一直有一点点斜。
父亲从保管、会计到队长,近三十年,一直管钱管物,但他一生清廉,公私分明,卸任时,我家仍然非常清贫,除了三间土房、三架木床、一张大方桌、一张小方桌、几把椅子、一辆除了铃不响哪都响的自行车之外,几乎没有其它像样的家具。
对于自己的队长工作经历,父亲曾对我们姐弟这样总结:想了、干了、拼了、值了。父亲任最基层的生产队长近二十年,成绩可圈可点,但最终职务没有一点提升。对此,父亲也给我说过一次:“我为人处事,刚有余,柔不足,若能刚柔相济,或许能更进一步,为乡亲们做更多的事。”
父亲的一生经历很多苦难,但他一直坚强、乐观!
父亲的童年,跟着寡母带着一弟一妹度日,吃了很多苦头,受了很多白眼。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童年的贫苦不但没有打垮父亲,反而造就了父亲坚强乐观的性格,他13岁便独立养家,14岁担任干部,16岁入党。在父亲眼里,没有过不去的坎。
为了早日治好肺结核,父亲想尽了各种办法。他经常到很远的小河里采集一种叫鱼腥草的草药,然后自己熬汤喝,效果居然比药店买的鱼腥草针剂还要好,还不用花钱;听说生吃蟾蜍有效,父亲没有犹豫,不顾蟾蜍浑身疙瘩,恐怖的长相,生吃了很多;肺结核病人需要长期打针,为了不麻烦村里的卫生员,父亲学会了给自己打针。很难想象,在家里没有镜子反照的情况下,父亲是怎么拿着注射器,朝着自己看不见的臀部扎针。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没有燃煤,柴火短缺。于是每年冬季农闲时,父亲都要组织一次去伏牛山深处打柴的活动。每次大概会有五六家参与,每家一个男人,一辆板车,带上被子、粮食和野炊用具,一个小型人力车队就出发了。从家到打柴的地方,单趟六七十公里,去时空车,需要走两天;打柴需要三天,每天约打15捆,一车要装四五十捆;回来重车,要走七八天,一来回共要十多天。进入马山口之后,就是盘山公路,遇到上坡,必须集中人力,五六人一起推一辆板车上去之后,再下来推另一辆。父亲说,上盘山公路,曲曲折折,走了一天,本以为走了很远,可到傍晚,站在高处往下一看,还能看到早上做饭留下的灶灰。高强度的劳动需要补充能量,但当时每顿只能喝一点野外煮出的稀汤寡水的玉米糁、吃一个玉米饼,嚼几片红薯干。寒冷的冬夜,每人一床棉被,露宿在板车下面,没有任何防护措施。那一段路,四年前我带全家去宝天曼旅游时驾车走过,当时路面已经硬化,铺上了沥青,但我仍然惊叹于那段盘山公路的惊险,不但坡陡弯急,而且很多路段是建在悬崖峭壁之上。六七十公里,虽然路面很平,但我驾车用了整整两个小时。我从军后参加过几次徒步拉练,大多是每人一个背包和一支枪,充足的营养,完善的保障,一天下来,就腰酸背痛;现在想想,父亲他们每人一辆沉重的板车,蜿蜒的盘山公路,低劣的伙食,寒冷的冬夜,是怎么熬过来的?
农闲时,父亲很爱下象棋,但又舍不得买。不过父亲很有办法,他找来一棵小树干,一把锯子,一把菜刀,手锯刀削,做出来三十多个棋子样的木块,用毛笔蘸上油漆,在上面写上“车、马、炮”等字样,晾干,就是棋子了;再找一个装化肥的蛇皮袋子,在上面画上棋盘,平时棋子就装在蛇皮袋子里。想下棋时,背上袋子,到约好的地方,把棋子往外一倒,蛇皮袋子往地上一摊,两人盘腿坐在地上,就开练了。受父亲的影响,我小时候经常背着那个全村独有的蛇皮袋子,到处找小伙伴下棋。父亲很爱动脑动手,大到架子车,小到我玩的弹弓,还有自动捉老鼠的笼子,都是自己动手制作,无师自通。因为要省钱,父亲做木工都是用家里的菜刀,不买斧子,为此不少受母亲的埋怨。
小时候,每次过中秋节,父亲都要买一斤月饼。那时计划经济,1斤月饼四个,8毛8,无论价钱还是馅的内容都是多年不变。中秋节的晚上,父亲总是把奶奶请到我家,五个孩子加上父母,一共8人,饼少人多,为了不让大家互相谦让,父亲把四个月饼从中间切开,刚好8块,每人半个,要求大家都必须吃下。软软的月饼,冰糖、花生、果仁馅,味道比窝窝头好多了,年幼的我不懂斯文,三两口就吃完了,然后看着父亲,一脸意犹未尽的样子。每逢这时,父亲虽然心里难过,但总是笑着对我说:“等将来日子好过了,每年都买很多月饼,一摞一摞,把桌子摆满,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我当时特信父亲的话,有时还会接上一句:“爹,我长大了,要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挣好多好多钱,买好多好多月饼,让你们随便吃!”当时我傻傻的天真的样子经常把全家逗得大笑。
父亲一生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父亲自己上学时间不长,但学习成绩很好,读完高小后,又读了几个月初中,因自幼丧父,又是家中长子,只能放弃学业,下地种田养家。下学后,父亲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经常在煤油灯下读书,读完了四大名著和一些名人传记。
我们姐弟五人,依次是大姐、二姐、三姐、哥哥和我,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听多了父亲讲的名人励志故事,都很爱读书,学习成绩都比较好,当时村里学校的老教师大都教过我们姐弟,也都认识父亲,提起我们,经常会说,贵戌家的孩子学习都好呀。
父亲对我们姐弟非常严厉,小时候,我有点害怕父亲。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没有打过我,我做错事时,父亲总是一脸凝重,用严厉中带着期望的眼神看着我,看得我心里发慌。我害怕这种眼神。
小学四年级时,我把钢笔弄丢了。那时一支钢笔要八九毛钱,母亲攒十多个鸡蛋才能换来。没有钢笔是不行的,但由于害怕面对父亲,我憋了几天,终于做好了心理准备,给父亲坦白了。原本以为父亲要再用那种眼神看我,但意外的是,父亲听我说完之后,只是低头沉思片刻,什么也没有说,拔出他自己的钢笔递给我。那支钢笔跟随了父亲十多年,一直插在他上衣左上角的口袋里,他非常喜欢,我也很喜欢。接过的父亲的钢笔,我有些诧异,突然间觉得父亲不再可怕,继而有些激动,竟然跑到里屋找了一张纸,用那支钢笔写了一个决心书,大意是我从那天起要好好学习,报答父亲。写好后往父亲怀里一塞,扭头上学去了。纸条塞给父亲那一刻,我忍不住激动的心情,热泪盈眶。从那以后,我学习一下变得非常努力,接下来的期中考试,第一次考了全班第一名。从那后,在我家墙上,我的奖状越来越多。
90年秋,我到县城读高中,吃住都在学校,每学期要七八十块的学费,作为农村学生,除了自带小麦之外,每月还要十几块的生活费。当时三个姐姐都已出嫁,哥哥也外出学手艺,家里只剩下父母种庄稼度日,年过半百的父亲还经常生病吃药,我的学费和生活费便成了父母最大的负担。困难的家境未能阻挡父亲供我念书的决心,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娃,只要你能读进去,我就是扒房卖瓦、砸锅卖铁也要供你!”
为了按时给我准备学费和生活费,父亲费尽了周折,经常找乡亲们借钱周转,但无论怎么困难,从不让我知道。一次,为了不让我为难,把家里的1.8斤芝麻种子拿到街上,卖了几块钱,结果我按时拿到了生活费,父亲却为种芝麻犯了难。那些年,有一种红薯代号叫“553”,虽然产量不高,但含糖量高,吃着很甜,一次偶然机会父亲听说这种红薯在县城好卖,于是每年都种一些“553红薯”。到了冬春季节,父亲每月都要去县城一次,骑着自行车,拖着两筐红薯,三十里,上坡下坡,时骑时推,两个小时,才能到县城菜市场。每次一百多斤红薯,一毛钱一斤,能卖上十几元钱。卖完红薯,父亲来到学校,交给我一卷皱巴巴的零钱,就是我一个月的生活费。
高二时,初冬的一天,寒流袭击,天气突然转冷,父亲担心我冷,第二天一大早就骑上自行车去县城为我送被子。那时,父亲正在承担村里派遣的修路任务,为了不耽误白天干活,起的特别早,结果在312国道遇到一辆大货车,黎明前的漆黑,大灯迎面一照,父亲什么也看不见了,一慌张连人带车倒在路边的小水沟里。当时天气已经很冷,父亲的棉衣被水浸湿,遇到寒风,结了冰,硬梆梆的。父亲没有顾及自己身上的寒冷,穿着结冰的棉衣又骑行七八公里到了我的学校,恰好学校旁边有一个烧粘土砖的窑厂,父亲蹲在窑门口,烤了很长时间,才算把棉衣烤干。上午第一节下课后,父亲把棉被给我,什么也没有说,就回去了。回去后父亲大病一场,高烧不止。为了让我安心读书,这一切都没有让我知道,直到寒假,我才从邻居口里听说。
刚上高中时,由于我精神状态没有调整好,学习压力太大,得了神经衰弱,经常头痛失眠,学习成绩也开始下降。这下可急坏了父亲,到处给我寻找药方,还想法给我增加营养。后来我发现每天喝一杯开水冲鸡蛋,不但能有效缓解头痛,还能增强气力。父亲知道后,二话没说,就定下规矩,不管家里再苦,要保证我每天一颗鸡蛋。从此后,母亲就想方设法搜集鸡蛋,父亲送到学校,每天一颗,算着我快要吃完后,赶紧再送过来。现在想吃鸡蛋,不是什么难事,但在当时的农村,保证每天一颗鸡蛋,却很不容易。从那时直到高中毕业,我的鸡蛋从未中断。
整个高中期间,父亲经常去学校看我,给我送鸡蛋、生活费、衣物和小麦,那段从家到县城的路,十五公里,好几个大坡,父亲走的次数比我还多。去的多了,老师和同学们便都认识了,每次父亲一到校园,总有热心的老师或同学到班里喊我:“海涛,你爹来了”。 每次从父亲手中接过钱、接过鸡蛋、接过衣服,看着父亲消瘦的身子,鬓角的白发,额头上的汗水,想着父亲的不易,我就有些激动,常常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不能愧对父亲。可以说,父亲每来看我一次,就是对我的一次激励。
93年,我如愿考入军校,成为村里走出的第三位大学生。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下午,父亲让母亲炒了几个小菜,把邻居家的一位哥哥(村里的第二位大学生,正上大三在家过暑假)请到我家吃饭。当时,父亲因胃病已经戒酒多年,但那天特别高兴,破戒喝了几杯白酒,酒后的父亲打开话匣子,和我俩一直聊到深夜。
父亲的后半生,经常生病、吃药。
由于积劳成疾,肺结核、面部中风、胃溃疡、胃下垂等病魔不断地吞噬着父亲的健康。久病成医,父亲有病时,大多是自己开药方,经常让我上学时顺路买药,我清楚地记得几味治胃疼的药:四环素、胃蛋白、胃舒平、酵母片。父亲对自己的身体状态很清楚,很早就对我说:“别看我的胃经常疼,但没有啥大事,最后要我命的,还会是肺。”
父亲的预言很准。02年的暑假,我接到母亲的电话,说父亲的痰中带血。原来自02年年初,父亲就发现自己吐血了,但瞒着母亲,自己悄悄买些药吃了。接到电话,我预感不妙,马上带着爱人,从塞外赶回老家。赶到家时,哥哥姐姐已经带着父亲在县城的几家医院作了检查,但是说法不一,还没有定论。
为了确诊,我带着病历,陪着父亲到南阳市的几家大医院进行复诊。那是我人生第一次陪父亲看病,上汽车的时候,望着父亲瘦瘦的背影,半白的头发,我突然觉得父亲老了,不禁一阵心酸,流出泪来,担心父亲看到,赶紧转过头去。后面的行程,上下车和上下楼时,我都赶上前去,搀着父亲胳膊,扶着他走,那是我人生第一次搀扶父亲。那一天,父亲好像忘记了病情,显得很高兴,医生询问病情,他有些答非所问:“我没啥大病,就是肺炎,吃点药就好了,可是我这娃呀,他是军官,特别孝顺,非要带我来检查。”中午,一个南阳的好友请我吃饭,在一家中档饭店开了一个雅间,点了一桌好菜,父亲刚刚做过切片检查,没法享用,但心情还是很好,他说那是他第一次到大饭店吃饭,然后说自己的病不要紧,还夸我孝顺。
那一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养大,育我成人,我从未说过一声感谢,我仅仅是陪父亲看了一次病,他却不停地夸我。父亲越夸,我心越酸,但又怕父亲看到,只能装出笑脸。
几天后,切片结果出来,肺癌中的鳞癌,恶性、晚期。对于久病成医的父亲,我们没有隐瞒,父亲得知病情后非常平静,什么也没有说。以前的农民,没有退休的说法,用父亲的话就是:小车不倒直是推!确诊后,父亲才被我们姐弟强制停止了田间劳作。
父亲的最后一年,是母亲和哥哥姐姐在家照顾的,为了方便治疗,大姐和哥都学会了打针,无论是肌肉注射,还是静脉注射。在晚期肺癌面前,什么治疗手段都显得有些苍白。03年6月12号,我接到哥哥电话,父亲觉得自己快不行了,想见我一面。当时,正值非典时期,我单位严禁人员流动,父亲知道后有些失落,但还是对哥哥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让他安心工作吧!”19日凌晨5点,又接到哥哥电话,父亲走了! 这一次,由于全国的非典疫情得到遏制,领导特批我回家料理父亲的后事。
葬礼的那天晚上,我跪在父亲的灵前,回想着往事,觉得亏欠父亲太多,此生再也无法偿还!那一夜,我在父亲灵前跪了三个多小时,期间很多亲友来拉我吃饭,都没有起来,直到最后,轮到我给父亲奠酒时,我两腿肌肉僵硬,已无法站起,被人搀了起来。
乡亲们大都参加了父亲的追悼会,听着我致父亲的悼词,回想着父亲带领全村人走过的那段艰苦岁月,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
父亲走了,没有一分存款,也没什么遗产,我从父亲的遗物中找到一枚印章作为纪念,一直带在身边。那枚印章刻于日,侧面还留着那个时代的特有印记:“苦战三年,建成大寨县”。
父亲的印章
父亲生前,喜欢和我聊天;我也喜欢和父亲聊天。
上初中后,我逐渐喜欢上了和父亲聊天。参军后,见面机会少了,但是每次探亲休假,我都会抽出时间和父亲闲聊。随着我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聊天的内容也越来越宽泛,从我的工作生活琐事到国家大家,从历史名人到当代领袖。每次听到我的一些新观点时,父亲就会夸我进步了。父亲生前的最后一个春节,我趁寒假回家照顾父亲,呆了20天。没事的时候,把父亲扶到院子里坐着,晒着冬日暖暖的太阳,开始闲聊。那段时间,和父亲聊天最多,每次都很兴奋、很愉快。
父亲走后,我有些不适应,每当工作有了进步、变化之时,或是遇到挫折和烦恼之事,总想给父亲说说,又无法实现,这时就特想念父亲。一次哥们喝酒,酒过三巡,聊起了父母,我有些激动,不着边际地来了一句:“我真想给老爹打个电话,可是他那边没装电话,咋办?”几个哥们受我感染,就都倒满,又干了一杯。
写这篇文章时,我有意识地对比了我和父亲的人生经历,发现我身上有父亲的影子。回顾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虽然岗位平凡,但我总是全身心投入,主动开拓工作局面,从不敢有一丝怠慢。虽然毕业于指挥专业,但靠着一股钻劲,通过自学软件设计和作战仿真,成为单位的科研骨干。想当年,集中了三四个要好的兄弟,就向高端作战实验软件发出挑战,凭着“五加二,白加黑”的精神,只用一年半时间就研发成功并投入教学使用。当时一专业的软件公司花好几年都没有实现,公司的老总看了之后觉得不可思议,发出啧啧赞叹。这些经历,虽然时代不同,内容不同,但究其精神实质,不过是父亲当年吃苦耐劳、敢想敢干的性格在我身上得到传承罢了。父亲走后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物质遗产,但这应该是父亲留给我最好的精神遗产吧!
父亲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但我不管遇到什么困境,只要想起父亲,就会立即打起精神,直面人生。去年,我响应军改号召,退出现役,年逾不惑的我,本可以拍去身上的征尘,放慢节奏,品味生活的乐趣,但想起父亲的教诲,丝毫不敢懈怠,又踏上新的征程。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认为,我和父亲交流很多,很懂父亲。但是真正动笔时,我才知道,除了记着父亲照顾我的一些琐事之外,对于父亲本人,尤其是父亲的前半生,我所知甚少,无法下笔。这时我才反思,虽然和父亲聊天很多,但大多是聊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很少聊父亲,父亲也很少提及他自己。
前一阵儿,九十六岁高龄的四奶奶与世长辞,我回了一趟老家,给尊敬的老人家送行。趁此机会,找家人和村中一些长辈聊了一些父亲的往事,特别是父亲任生产队长期间的一些事情,才算有一点思路,勉强可以动笔。
拙文一篇,了却我一桩心愿。
谨以此文,献给父亲!
老马识途2017年5月于郑州
作者简介:马海涛,1974年生,河南内乡人,网名老马识途。1993年入伍,历任排长、指导员、教员、作战实验室副主任等职。2016年退出现役,现从事作战仿真、模拟训练、大数据等军事类软件开发。
老马要教会小马识途,并立即放手!
本书故事纯属虚构,如有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内容提要
小镇里,一位遭人唾弃的“地、富、反、坏、右”后代,一夜之间得到村民的钦佩。是因为有了心爱的姑娘?还是因为有了哗哗诱人的钞票?每个夜晚,都燃放大量的炮仗。他是表达心中的喜悦还是宣泄心中曾经压抑的情感……到底是为了什么?本...
我的父亲吴华夺,1917年农历8月15日出生在大别山麓箭河区陈店乡细吴家村(今属河南省新县)。我的曾祖父吴世贤为人憨厚,一生务农。祖父吴文宝老实厚道;祖母李莲香勤劳善良。
谨以次文献给在天堂 的老父亲。 光阴如梭,时间如同流水般。
一七年的春节感觉刚过了没几天。眨眼功夫一年一度的清明又到了眼前。 其实这篇文章我早已是在清明节前,好多天前就准备开始了。
但每次写到情到深处时,我的情绪促使我,无法再继续写了,只有等情绪稍微平静一...
KVO与KVC是观察者模式在iOS中的一种实现 KVO 一、KVO的介绍 KVO就是观察者模式,说白了就是你关心的一个值改变了,你就会得到通知。你就可以在你想处理的地方处理这个值。kvo机制很适合实现model和controller类之间的通讯。 内部实现: 1、kvo是基...
幸福遣散了所有人 悲哀遣散了所有人 幸福和悲哀进而躲着 获得感,归属感,是我们的 我们便与之热吻 本来有一种逻辑 完全统治着生活的其他意义 并非割断一只手 其他人就相信我们 并非蹒跚的步态 其他人就顺应我们 不过石上清泉的几番寻问 不过几番松间明月的滋味 在你哭成的湿地 一...
by:孤鸟差鱼 他的追悼 让我的墓穴 充满了鲜花 以及遗憾的样子 是那么的郑重其事 像一回事
摄影:彦绫 在我国当代著名的企业家中,我不崇拜那些一个个攀上首富榜第一人大人物们,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同样,我不崇拜他的财富,我也不崇拜他的事业,我只崇拜他的一个行为:阅读。 在这里,我只说一组我能查到的关于新东方的最新数据:日,...
NO.1 了解党史国情——政治书和历史书
珍视国家荣誉——一等奖小人面前的奖牌
热爱祖国——一个小人在对一面国旗敬礼
热爱人民——选自邓小平语录的一句话 NO.2 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表见解——小人上课时举手
乐于科学探究——显微镜
养成读书习惯——前面有一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