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如何拍摄雾霾卫星云下的

雾霾能屏蔽侦察卫星?来看下这些卫星的成像原理就
冷战时期,可以说是人类科技发展最快的40年,尤其在军事和航空领域,涌现了很多科技新秀。军事上像苏联的光棱坦克1K17
图片来源:知乎
美国的大型垂直起降机Bell X-22
图片来源:知乎
确实像阿凡达里面的那艘飞机
作为冷战的两极,苏联和美国在各方面都展开了较量,以上只是军事方面的一个缩影。为了在互相封锁的状态下即时、准确地了解到对方的情况,航天事业蓬勃发展,于是侦察卫星诞生了。
侦察卫星,又叫间谍卫星,其研发的主要目的就是监视和窃听对方的军事情报。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苏联1957年发射的斯普特尼克1号(Sputnik-1),主要用于获取高层大气密度、无线电电离层传输等方面测量数据。
这颗卫星的发射,可以说使人类进入了航天时代。这一下,所有的荣誉和名声都被苏联抢走了,美国不服。
早在1955年,美国科学咨询委员会技术能力小组向时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提交了一份报告
这份报道提出了应准备好应对敌人突袭
基于这份报告和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造卫星,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出1849号指令,给予发展实用的侦察卫星最高优先权,艾森豪威尔明确中央情报局全权负责“发现者(CORONA,又名‘日冕’)”项目。于是有了美国最早的侦察卫星“发现者”,也是锁眼(Keyhole)系列第一代中的第一批卫星。
锁眼系列自1958年起,至今已经是第五代了。但直到1976年第五代开始之前,侦察卫星的原理都是利用可见光波段进行照相来监视地面。第五代从锁眼11才开始利用无线电信道实时传送数字图像信息。
所以,在这之前,这些侦察卫星就是在近地点运行的大型照相机,因此也叫照相侦察卫星。那个时候,没有电脑,没有宽带传输,没有数码相机,只能选择这种可见光胶片拍摄方式。
我们以其中比较有名的锁眼9——“六边形”,又以“大鸟”这个名字而出名的侦察卫星做具体解释。
2011年展出的“大鸟”卫星
上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媒体报道中屡屡提及一个神秘的代号——“大鸟”(BigBird)。然而,除了知道它是当时美国最先进的侦察卫星以外,相关报道大多只是边边角角的碎片信息,人们根本不知道它的运行方式以及承载着怎样的使命。直到2011年下半年该项目被解密。
听起来非常高大上的项目,实际上是这四家单位合作的成果:珀金-埃尔默公司(Perkin-Elmer)、柯达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美国空军。
在这一项目研发中,珀金-埃尔默公司的光学专家们负责绘制和计算各种光学成像的图纸和数值。
“大鸟”的设计图纸之一
60年代,“大鸟”正在研发中。为此,这家公司开出了上百份报酬丰厚的雇佣合同,引得美国各地的人才纷纷前来应聘。当然,为了绝对的保密,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们简直就是刨根问底,连“你的性倾向如何”这种问题都问。最多的时候,有近1000名工程师同时研发这一项目。
柯达公司,这家2012年申请破产保护的公司,当年为这一项目做了不小的贡献。这些照相侦察卫星上,装有长达几万米的胶卷用于影像成形,以及多个胶卷回收舱。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负责研发运载火箭的阿金纳上面级和整体的组合。锁眼侦察卫星的运载火箭,早期采用雷神系列,“六边形”则用的是大力神-3D运载火箭。
“发现者”1号的最基本的目标是把一台相机送入太空,当时要回收卫星是非常困难的。1963年夏季首次发射“策略”(GAMBIT,锁眼7),这是可回收的卫星,而回收的方式有点独特。
携带了长达10万米胶卷的卫星在围绕地球拍摄大量苏联、中国、和西方阵营“潜在敌人”的全景照片后,它的回收舱会返回地球,穿过大气层,最后落在一个空中的容器里。这些容器由空军C-130飞机进行伞投,并且用一个抓钩与这些容器相连。如果万一偏离了轨道没有掉在容器里,那一般是掉了下面的太平洋上,就得派海军去回收了。
虽然在“大鸟”发射后,美国号称卫星图像的分辨率已经是1米内了,观察克里姆林宫官员的车牌号都是小问题,甚至说连报纸上的字都能看清楚。(前者可以肯定,后者不确定)但是这些回收的胶片都需要先进行冲洗后才能被判读,这意味着美政府能看到的最新照片也是几天之前的了。而且,一旦遇到天气不好或者地面情况较差,这些侦查卫星就成了“睁眼瞎”。
从设计、制造到发射、回收,“大鸟”堪称美国历史上最庞大、最烧钱的情报项目。但它在苏联和我国的上空轨道上飞行一圈所收集到的情报,可能比一个最老练、最有见识的间谍花费一年时间所收集的情报还要多上几十倍,总的来说性价比还是蛮高的。当时美国国防部国家侦察局和CIA之间为了争这个项目,差点让这系列的卫星计划被扼杀。
目前,卫星的分辨率在几个大国都实现了亚米级(1米内)。虽然我国的雾霾被网友戏称为躲避侦查卫星的战术和屏障,但事实上,雾霾只能防范可见光侦查(照相侦查卫星),对于多光谱和红外、雷达成像等非可见光侦查是无效的。
欢迎关注特工教头微信平台(tegongjiaotou),投稿请联系助教微信tegongjiaotou002. 阅读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OTMzMzYwNA==∣=&idx=1&sn=d48dfce7e7f3fffec5bf?ne=0#wechat_redirect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触目惊心!卫星拍摄15年记录的雾霾变化,最后一张最可怕!触目惊心!卫星拍摄15年记录的雾霾变化,最后一张最可怕!爱谈科技百家号触目惊心!卫星拍摄15年记录的雾霾变化,最后一张最可怕!2015年的雾霾从图中看着是最严重的。2016年的相对有所缓和。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爱谈科技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玩转科技圈动态、趣闻、大佬及各种焦点相关文章美国NASA卫星云图下的中国雾霾(组图)
近日,中国北方大部分城市全都笼罩在雾霾之中,而各国首脑正集聚法国巴黎召开气候峰会共同应对极端天气。11月30日,NASA发布的卫星云图显示,从北京向西南延伸数百公里的区域上空都被雾霾所吞没。据相关机构的空气质量报告,今天的PM2.5指数达到了666。污染物来源是冬季燃料集中燃烧加上气候中的逆温现象。NASA发布的中国雾霾图片从2003年到现在已有13年,雾霾似乎已经成为了中国冬季的“常客”。
日,四川盆地的云、雾与霾混合,使原本就多雾的西南地区又隐藏了起来。东部的重庆市也是一样的,不过盆地周围的山脊似乎没有被影响。成都的PM2.5的数据是223,也属于污染指数较大的范围了。
日,即使在NASA的高清分辨率的镜头下,大部分的地区还是被遮住了,这次雾霾同样包围了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这天的PM2.5值是334。图中亮色的是真正的雾,而灰白色的则是霾。
日,每年秋天似乎都是一样的路径,从北京南下到黄渤海之间的平原地区,永远都是雾霾的高发地。PM2.5值之高,让相关机构发布了警告:户外活动评级从“不健康”到了“危险”。
日,仍然是不见地表的华北平原地区,这一天相关机构发布了空气质量从“不健康”到“非常不健康”。中国有75%的城市居民生活在中国自己的空气质量标准之下。
这是日的NASA卫星云图,此次的雾霾面积从北京一直向南延伸到了渤海和黄海的滨海平原地区。这次的雾霾之重,使东部沿海地区有些地方将近一个月看不到天际线。在2011年,中国政府商议着如何使PM2.5值在2015年减少10%。
日,稠密的雾霾使华北平原的可见度下降到2千米,仍然是燃料燃烧造成的严重后果。
日,稠密的雾霾使华北平原的可见度下降到2千米,仍然是燃料燃烧造成的严重后果。
日,在中国的华北平原地区乃至渤海与黄海海面,大量的雾霾覆盖着地面,使得没有霾地区的棕色土壤更加明显。而图中的小红点是燃料燃烧的地点。
日,从NASA云图中我们能看到最严重的雾霾发生在西南部的黄河谷地和吕梁山附近,山西省大部分地区都在此处。此次同样是由于逆温的影响,使得雾霾在地面沉积许久。
日,此次的雾霾从朝鲜半岛往黄海地区形成了一个弧形,这让华北地区的东部沿海地区也蒙上了阴影。
2007年3月末,据BBC新闻报道,一个国际化的科学团队正在研究污染物的增加是如何减少当地降水量的问题。这张云图摄于3月22日,和下一张图分别是正常的雾霾示意图和红外波长下的地区图。由于形成雾霾的颗粒无法在红外波长下显示,第二张图更多的表现了华北地区的植被和水文情况。
研究结果发现,当空气可见度在8千米之内时,降水量将会下降30%-50%,因为污染物组织空气中的水汽降落,而使它们悬浮于云层之中。
日,华北地区被雾霾遮盖住了地表,连带着渤海地区也是完全深陷在其中。
我的更多文章:
已投稿到:502 Bad Gateway
502 Bad Gateway这样的大面积雾霾天气 卫星的可见光摄像机... | 问答 | 问答 | 果壳 科技有意思
这样的大面积雾霾天气 卫星的可见光摄像机是不是就拍摄不到地面上的物体,比方说货车?
“卫星的可见光摄像机”是指google earth那种吗....雾霾天的北京是这个样子的...
后回答问题,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C)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雾霾防卫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