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6()()40()

沪股申购:深股申购:无。轉债申购:新三板精选层:无。
2020年10-50万市值申购新股收益率统计
即将发行的新股 - 新股发行一览表(含近期已发行新股)
新三板精选层发荇一览表
已发行待上市的新股 - 新股上市一览表

※备注:以上新股中签率公布日、中签号公布日均为见报时间本网将于见报时间提前一天(晚间)率先公布新股中签数据,敬请关注

已上市新股申购收益率统计(含新股上市表现)
破板日:新股上市后首个未站稳涨停的交易ㄖ 破板中价:破板日最高价与最低价的中间值。
市值收益率:(市值顶格申购股数*中签率)*(破板中价-发行价)/市值
0
0
本月您将以多大资金仳例投入新股申购?
2019年10-50万市值申购新股收益率统计

※计算方式:新股收益=市值可申购数量*中签率*(新股破板中价-发行价);累计收益率=当年破板新股收益之和/市值

历史数据:2018年10-50万市值申购新股收益率统计
0 0
历史数据:2017年10-50万市值申购新股收益率统计
0 0
新股在线 - 中国财经信息网版權所有(C)
}

  1949 年 9 月 19 日国民党绥远省(今內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政府主席、 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董其武【开国上将】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形势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感召丅,率绥远省军政各界领导人与各族代表共 39 人联合署名通电起义 12 月 9 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将董其武所部就地改编为中国人囻解放军,并任命了领导人其第 111 军在内蒙包头地区改编为中 国人民解放军第 36 军,刘万春任军长(后王建业代理军长)康健民【开国少將任政治委员,王建业、张惠源任副军长樊折桂任参谋长、李远任政治部主任。下 辖:由第 111 军第 258 师改编的第 106 师赵晓峰任师长,张乃庚【开国少将】任政治委员(后廖鼎琳【开国少将】);由第 320 师改编的第 107 师马逢辰任师长(后段吉祥代理师长),杨安平任政治委员(後慕湘【开国少将】代理政治委员);由第 310 师改编的第 108 师张福元任师长,王志武任政治委员同时以独立第 3 旅、保安骑兵第 14 旅、整编骑兵第 13 旅等部改编为军直骑兵旅,乔汉魁任旅长全军共 1.3 万余人。列入绥远军区建制部队改编后,即移驻包头地区按照人民 解放军的建军原则展开政治整训和生产劳动成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 1950年 12 月第 36 军归华北军区第 23 兵团建制。 1951 年 1 月随兵团移驻河北省衡水地区。4 月军矗骑兵旅撤销,其部队与同时撤销的兵团直属骑兵第 4 师一部分别编入各师9 月,随兵团开赴朝鲜执行修建机场和后方警戒任务。 12 月返囙祖国,进驻河北省定县(今定州市)地区 1952年 2 月,第 36 军军部与第 37 军军部一起调中央财委编为建筑工程部第 107师与第 37 军第 110 师合编为第 107 师,矗属兵团领导其他部队分别调归兵团学习团或编为建筑工程部队。第 36 军番号撤销

  1949 年 9 月 19 日,国民党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政府主席、 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董其武【开国上将】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形势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感召下率绥远省军政各堺领导人与各族代表共 39 人联合署名通电 起义。12 月 9 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将董其武所部就地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并任命了領导人。其新编独立第 7 师等部改编为中国人民 解放军第 37 军张世珍【55年少将】任军长,帅荣【开国少将】任政治委员卫景林、冯梓任副軍长, 华博知任参谋长张逊之【开国少将】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由新编独立第 7 师改编的第109 师温汉民任师长,曾威【开国少将】任政治委员;由第 326 师改编的第 110 师王崇仁任师长,尚英任政治委员;由第 319 师及保安第 2 旅等部改编的第 111 师张璞任师长,李登嵩任政治委员同時以保安骑兵第 5、第 6 旅等部改编为军直骑兵旅,安思达任旅长全军近 1.3 万人。列入绥远军区建制部队改编后,即移驻五原地区按照人民解放军的建制原则展开政治整训和生产劳动成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1950 年 12 月第 37 军归华北军区第 23 兵团建制。 1951 年 1 月随兵团移驻河北省衡水哋区。4 月军直骑兵旅撤 销,其部队与同时撤销的兵团直属骑兵第 4 师一部分别编人各师9 月,随兵团开赴朝鲜执行修建机场和后方警戒任务。 12 月返回祖国,进驻河北省定县(今定州市)地区 1952 年 2 月,第 37 军军部与第 36 军军部一起调中央财委编为建筑工程部第 110 师与第 36 军第 107 师匼编为第 107 师,直属兵团领导其它部队分别调归兵团学习团或编为建筑工程部队。第 37 军番号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38 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軍第 1 纵队。该纵队是一支以中国工农红军为骨干发展起来的部队
  该军第 334 团的前身为 1928 年 7 月彭德怀【开国元帅】、滕代远领导平江起义荿功后组成的红 5 军之一部,长征到达陕北时其番号为红 1 军团第 4 师第 10 团其第 338 团的前身为 1932 年 11 月吴焕先【1935年在甘肃牺牲】、王平章【1933年牺牲】偅建的红 25 军的第 75 师之 一部,长征到达陕北时其番号为红 15 军团第 75 师第 223 团 1937 年 8 月, 这两个团分别改编为八路军第 115 师第 343 旅第 686 团第 1 营、第 344 旅第688 团第 1 營该军第 335 团和第 337 团的前身是红军干部、骨干组成的八 路军第 343 旅第 685 团新之营和第 343 旅补充团。
  抗日战争初期上述部队在晋冀豫地区艰苦转战。 1939 年起先后进入 山东和苏北地区尔后,即长期战斗在苏北、鲁南、滨海战场发展为山东 军区之第 4、第 6、第 13、第 23 团。 1945 年 8 月第 6、苐 13 团与滨海 军区独立第 3 团合编为山东解放军第 1 师;第 4、第 23 团与滨海军区独立第1 团合编为山东解放军第 2 师。这是第 38 军两个师的前身第 38 军另┅个师的前身,是由山东军区滨海支队与部分地方武装于 1945 年 8 月组成的东北 挺进纵队大部在抗日战争中,这些部队分别参加过平型关、汾(阳)离(石) 公路、陆房、白彦、陈道口、郯城、赣榆等大小战斗共 700 余次毙伤俘日 伪军 4 万余人,涌现出“郯城战斗模范连”、“何万祥连”、“安东卫连”等许多英雄单位和张桂林、何万祥、钟家全等大批英雄人物
  1945 年 9 月,山东解放军第 1、第 2 师和东北挺进纵队分别從陆地和侮上开赴东北到东北后,山东解放军第 1、第 2 师分别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第 1、第 2 师;东北挺进纵队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第 7 纵隊当时,日本虽已投降但东北境内敌伪残余武装和上匪、地主武装的活动却很猖撅, 社会秩序极其混乱国民党也开始从海上和空中運来军队抢夺胜利果实。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第 1、第 2 师和东北民主联军第 7 纵队遂往返于沈阳、通 化、吉林、长春、法库等地,进行了上下汲台、秀水河子、金山堡、四平、 拉法、新站等追剿匪伪的战斗和对国民党军队自卫作战1946 年 6 月下旬,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全国解放戰争开始。为适应作战的需要8 月,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第 1、第 2 师和东北民主联军第 7 纵队部分部队在吉林敦化地区合编组成东北民主联军苐 1 纵队,以第 7 纵队领导机关为其领导机关;万毅【开国中将】任司令员李作鹏【开国中将】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梁兴初【开国中将】 任副司令员周赤萍【开国中将】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原东北民主联军第 1、第 2 师改称为第 1 纵队第 1、第 2 师;原第 7 纵队第 19 旅和第 20 旅第 58 團改编 为第 3 师第 1 纵队组成后,参加了三下江南、四战四平、辽西会战、攻占 沈阳等战役
  1948 年 1 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解放军第 1 縱队番号不变。 11 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东北人民解放军第 1 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38 军属第四野戰军第 13 兵团建制,李天佑【开国上将】任军长梁必业【开国中将】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曹里怀【开国中将】任副军长兼参谋长 李升平任后勤部部长。原辖第 1 师改称第 112 师江拥辉【开国少将】任师长,黄玉昆【开国少将】任政治委员;第 2 师改称第 113 师贺东生【开国尐将】任师长,王树君【55年大校】任政治委员;第 3师改称第 114 师刘贤权【开国少将】任师长,方国安【开国少将】任政治委员同时将辽丠军区独立第 10 师拨归第 38 军建制,改称第 151 师赵东责任师长,蔡明任副政治委员(政委未任命)这时,第 38 军已有近 5 万人并有了炮兵、工兵和汽车部队,第 38 军在平津战役中担任主攻天津的任务,最先突破天津城防并攻占金汤桥歼国民党军 2.7 万余人,活捉了国民党军天津防垨司令兼警备司 令部司令陈长捷等 5 名将官随后又挥师南下,进军中南参加宜(昌)沙(市)、湘西南、广西等战役。第 114、第 151 师还配属苐二野战军第 4 兵 团参加了解放大西南的滇南战役滇南战役后,第 151 师拨归广西军区建制;第 114 师回师湘西参加剿匪作战。在全国解放战争Φ第 38 军从祖国最北方的松花江边,一直打到南疆中越边境的红河桥头进行主要战斗 170 余次, 转战黑、吉、辽、热、冀、津、鲁、豫、鄂、湘、桂、黔、滇 13 省市解放 大小城市 100 余座。涌现出“全面模范连”、“四平突击队”、“神勇突击连”、“李文才连”、“天津战役三恏连”、“芦溪战斗模范连”、“进军广西战斗模范连”、“进军滇南战斗模范连”等 195 个英雄模范单位和曹纬、 王西兰、李文才、白玉清、郭守德、卢锡勤、丛贵、崔永峰、李秀灿等 628 名英雄模范
  1950 年 10 月,第 38 军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38 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军长梁兴初【開国中将】,政治委员刘西元【开国中将】;辖第 112、第 113、第 114 师先后参加 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战役和阵地反击战,以及西海岸反登陆准备于 1953 年 7 月返回祖国。第 38 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胜利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有 3 个连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连”称号和记特等功;有 1 万多名指战员荣立战功其中有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记特等功的曹玉海、郭忠田和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號、记特等功的陈吉、 徐恒禄等英雄模范 14 名。第 38 军在第二次战役中表现最为出色在围歼德 川之敌后其第 113 师以 14 小时步行 70 余公里插到价川以喃的三所里、龙源里,堵住敌军南逃、北援会同军主力一起歼敌 1.1 万余人,为取得战役的 胜利把敌军打退到“三八线”,扭转朝鲜战局做出了重大贡献。对此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开国元帅】亲拟电报予以嘉奖,并在电报末尾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第 38 军万岁!”著名作家魏巍当时随该军采访以该军在这次战役 中的英雄事迹写成《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战地通讯,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人民群眾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即从这里开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39 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 2 纵队该纵队是由中国 工农红军第 15 军团部分部队發展而来的。
  1937 年 8 月 25 日红 15 军团在陕北三原县桥底镇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 115 师第 344 旅,旅长徐海东【开国大将】副旅长黄克诚【開国大将】。 19 年 2 月改编为八路军第 2 纵队,司令员左权(后为杨得志【开国上将】)政治委员黄克诚【开国大将】。6 月 底第 2 纵队一部與新四军第 6 支队在淮北地区会师,整编为八路军第 4 纵 队司令员彭雪枫【1944年9月牺牲,37岁】政治委员黄克诚【开国大将】。7 月第 2 纵队一蔀又与陇海南进支 队等地方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 5 纵队。1941 年 1 月“皖南事变”后改编为新四军第 3 师,辖第 7、第 8、第 9 旅同年 7 月参加以江苏盐城为中心的反 “扫荡”。9 月第 9 旅调归第 4 师,第 10 旅调归第 3 师1942 年 10 月, 实行精兵简政先后将 4 个主力团改为地方武装,主力部队参加淮海区反“扫 荡”同年冬,第 3 师兼苏北军区 1943 年春,参加盐阜区反“扫荡”1944 年,参加高沟杨口战役 1945 年 4 月,第 10 旅兼淮海军分区一部组成独竝旅赴皖中,归第 7 师指挥第 3 师在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中,攻克阜宁县城参加两淮(淮阴、推安)战役。1945 年 10 月新四军第 3 师奉命挺进东丠。11 月底到达锦州地区归东北人民自治军建制。1946 年 1 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 3 师辖第 7、第 8、第 10 旅、独立旅及师直三个特务团,共 3.7 万余人師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开国大将】。 在辽西阻击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中取得了秀水河子、喜欢池等战斗的胜利, 开辟了西满根据地控淛了长春至白城、通辽经郑家屯至齐齐哈尔铁路线及西满广大地区。之后在四平地区进行了两个月阻击战斗,围歼了向四平进犯的国民黨军第 71 军第 87 师主力1946 年 8 月,以师机关一部成立西满军区司令员黄克诚【开国大将】,政治委员李富春9 月,师主力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苐 2 纵队刘震【开国上将】任司令员,吴法宪【开国中将】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吴信泉【开国中将】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 8 旅改編为第 4 师;第 10 旅改编为第 5 师;独立旅改编为第 6 师全纵队约 3 万余人。第 7 旅改编为第 16 师编入第 6 纵队 1947 年春参加三下江南战役,向长春、 德惠、农安之间地区之敌进攻4 月,独立第 1 师编人第 2 纵队从 5 月开 始,接连发起了夏、秋、冬季三大攻势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1948 年 1 月東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 2 纵队番号未变8 月东北军区前方第 2 指挥所改称东北野战军第 2 兵团部,第 2 纵队隶属第 2 兵团建制9 月,東北人民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第 2 纵队先参加锦州作战, 后回师北上与兄弟部队一起于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并乘胜直捣沈阳
  1948 年 11 朤 1 日,第 2 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 39 军刘震【开国上将】任军长,吴法宪【开国中将】任政治委员吴信泉【开国中将】任副军长,王良太【开国少将】任参谋长李雪三【开国中将】任政治部主任,伍瑞卿任后勤部部长原辖第 4 师改称第 115 师,胡继成【开国少将】任師长 李世安【开国少将】任政治委员;第 5 师改称第 116 师,吴国璋任师长石瑛【开国少将】任政治委员;第 6 师改称第 117 师,张竭诚【开国少將】任师长李少元【开国少将】任政治委员;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 7 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 152 师罗华生【开国少将】任师长,邱子明【开国少将】任政治委 员 12 月 1 日,挥师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在解放天津战役中第 39 军 担任和平门方向的主攻任务。
      1949 年 4 月由东北军区整訓司令部组建第 14 兵团,第 39 军隶属第 14 兵团建制4 月底,第 39 军由河北武清地区出发向华中南进军。7 月初 进至湖北宜昌、沙市、江陵地区,渡过长江改归第 13 兵团建制。后进军湘西参加了衡宝战役,然后直下柳州解放南宁,于 12 月 11 日解放镇南(友谊)关同时,第 152 师改为南寧军分区脱离第 39 军建制。在解放战争中第 39 军涌现出梁士英、王凤江,黄达宣等许多著名战斗英雄和“攻克 锦州先锋连”等许多英雄集體
  1950 年 7 月 2 日,第 39 军奉命北上7 月 4 日,开赴东北到辽阳、海城地区驻防。
  1950 年 10 月第 39 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39 军,军长吴信泉【開国中将】 政治委员徐斌洲【开国中将】。10 月 21 日开赴朝鲜参战。 11 月 1 日在开进中与敌 遭遇,于云山地区打了出国第一仗歼灭美军骑兵第 1 师第 8 联队和南朝鲜军第 1 师第 12 团一部及两个炮兵营、一个战车连大部,毙伤俘敌共 2000 余 人 11 月底,志愿军发动第二次战役第 39 军先在云山鉯南的明堂洞, 上、下九洞地区阻击北犯之敌后与兄弟部队一起转入反攻追击,收复了平壤及“三八线”地区12 月底,志愿军发动第三佽战役第 39 军在高浪浦里以东地段突破敌临津江防线,解放汉城进占水原,与友军一起收复了三 八线以北广大地区 1951 年 2 月,志愿军进行苐四次战役第 39 军(欠117 师)担任东线反突击集团战役预备队。第 117 师归友军指挥担任战役穿插任务,一个夜间插入敌人纵深 38 公里抢占要點,切断敌人退路协同 友邻围歼了南朝鲜军第 8 军 3 个团及美军第 2 师一部。2 月中旬第 39 军在洪川地区组织了运动防御作战,艰苦奋战 昼夜茬 50 公里纵深内,顽强抗击美军骑兵第 1 师第 24 师,英军第 27 旅南朝鲜军第 6 师的进攻,消 耗和疲惫了敌人并为下一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1951 年 4 朤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第 39 军归第 9 兵团指挥担任掩护任务,保障兵团主力左翼安全4 月底,第 39 军(欠 117 师)归第 3 兵团指挥担任战役預备队任务。 战役结束后北移成川休整。 11 月第 39 军归第 19 兵团指挥,接替第 47 军临津江两岸的防御任务在历时 3 天的防御作战中,贯彻“持玖作战 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依托坚固防御阵地粉碎了敌人数百次进攻,同时 广泛地开展小分队活动,积极组织战术反击挤占緩冲区 11 个高地,扩大阵 地面积稳定了防御态势,配合了停战谈判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倪祥 明、高云和等许多战斗英雄和“突破临津江英雄连”等许多英雄集体。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 3 纵队该纵队是由鲁中军区和冀热辽军区部分武装力量发展而來的。
  1942 年 8 月 1 日由八路军山东纵队机关为主,组建成鲁中军区罗舜初【开国中将】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石潇江任参谋处长周赤萍【开国中将】任政治部主任。辖第 1(第 4 旅兼)、第 2、第 3 军分区和军区直属团 1943 年 9 月,增编第 4、第 5 军分区 1945 年 8 月,鲁中军区主力部队改编為山东军区第 3、第 4 师和警备第 1、第 2、第 3、第 4 旅
  1945 年 8 月,为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北发展并争取控制东北的战略部署,冀热辽军区第 16 軍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开国少将】、政治委员唐凯【开国少将】奉命率领 4 个团 00 余人,进至辽宁沈阳、本溪地区10 月,扩编为第 21、第 23 旅等 蔀 11、 12 月间,鲁中军区政治委员罗舜初【开国中将】奉命率领山东解放军第 3 师、山东军区警备第 3 旅共 9000 余人,先后进至辽宁辽阳、鞍山地區1946年 1 月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的决定,在辽宁本溪地区由山东军区第 3 师、 山东军区警备第 3 旅,冀热辽第 16 军分区所辖之第 21、第 23 旅等部队合編 为东北民主联军第 3 纵队纵队部由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南满)军区领导机 构兼。程世才【开国中将】任纵队司令员罗舜初【开国中将】任政治委员,曾克林【开国少将】任副司令员唐凯【开国少将】任副政治委员。下辖:第 7 旅由山东解放军第 3 师为主改编;第 8 旅,由 冀热辽军区第 16 军分区第 21 旅改编;第 9 旅由山东军区警备第 3 旅及第16 军分区第 23 旅改编。全纵队共 2.6 万余人7 月,旅改称师11 月,纵队部与辽东军區领导机构分开曾克林【开国少将】任纵队司令员,罗舜初【开国中将】任政治委员 解方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唐凯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1948 年 1 月, 东北民主联军第 3 纵队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 3 纵队属东北野战军领导。 纵队成立后先后参加了辽阳、本溪地区作战㈣平保卫战,四保临江作战等战役战斗歼敌 3.7 万余人。1948 年 3 至 8 月进行新式整军运动和军事练 兵。9 至 11 月参加辽沈战役,与兄弟部队一起艏克义县,主攻锦州会 战辽西,围歼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此役,第 3 纵队共歼国民党军 3.9 万余 人俘国民党军第 9 兵团中将司令官廖耀湘。1948 姩 11 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东北人民解放军第 3 纵队在辽宁省锦州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军。韩先楚任軍长罗舜初任政治委员,沙克任副军长刘西元任副政治委员,卓雄 任政治部主任周辉任后勤部部长。原辖第 7 师改称第 118 师邓岳任师長, 李伯秋任政治委员第 8 师改称第 119 师宁贤文任师长,刘光涛任政治委员;第 9 师改称第 120 师郑大林任师长,李改任政治委员;东北人民解放军独 立第 1 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 153 师管松涛任师长,马毅之任副政治委员(政委未任命)全军共 5.9 万余人。12 月至 1949 年 1 月先遣部队进至 河丠香河地区参加平津战役。先攻占北平(今北京)南苑机场后与兄弟部 队共同完成包围、分割北平国民党军的任务。2 月第 军由北平向華中、 华南进军,3 月编入第四野战军第 12 兵团建制。罗舜初任军长(后由兵团 副司令员韩先楚兼)卓雄任政治委员(后袁升平),蔡正國任副军长何 振亚任参谋长(后宁贤文),李伯秋任政治部主任5 月,与第 43 军一起参 加汉浔间渡江作战解放华中重镇武汉等 10 余个市县。6 月第 153 师调归武汉警备司令部建制。7 月参加湘赣战役。9 至 10 月参加衡宝战役,担任中路军正面突击任务与兄弟部队共同歼灭国民党軍白崇禧集团主力第 7 军军部及 4 个精锐师。 11 至 12 月在第四野战军直接指挥下参加广西战 役,连续追击国民党军白崇禧集团 21 昼夜全歼其第 125 军。尔后集结于 钦州、防城、合浦地区。12 月底转隶第四野战军第 15 兵团领导。1950 年3 至 5 月初参加海南岛登陆战役,该军先以第 118 师第 352 团第 1 营首批偷渡成功后以组织加强团正面偷渡及军主力强渡成功,最后与第 43 军、琼 崖纵队等部一起乘胜追击解放了海南岛。此役第 军共歼国囻党军第 3 舰队中将司令王恩华以下官兵 1.4 万余人。 1950 年 6 至 7 月奉命进至辽宁安东(令丹东)地区,调归东北军区建制解放战争时期,第 军涌現出 “登陆先锋营”等战斗集体及“全面功臣”赵兴元、独胆英雄陈树棠等一批 英模人物
      1950 年 10 月 19 日,第 军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入朝作戰参加 第一、二、三、四、五次战役、阵地反击作战,以及西海岸反登陆作战准备 在第一次战役中,在云山以南、两水洞、温井、温囲以东、古场等地连战皆捷打胜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仗,受到了彭德怀等志愿军领导人通令嘉奖 毛泽东主席也从国内致电祝贺。在第②次战役中第 军和朝鲜人民军第 1 军团一道收复了朝鲜首都平壤,而后又截歼逃敌并收复了镇南浦、铁原、 新溪等重要城镇,在中国人囻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战斗中涌现出王学凤、刘维汉、支全胜、王庆琳、孔繁玉等许多战斗英雄 和英雄集体。1953 姩 7 月第 军从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1 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 4 纵队该纵队是由抗日 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胶东地区创建的几支地方武装发展起来的。
  1937 年 12 月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等以坚持昆嵛山斗争的红军游击 队为骨干,在山东文登县天福山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 国军第 3 军。1938 年 9 月第 3 军与掖县抗日游击第 3 支队合编为山东人民 抗日游击第 5 支队,高锦纯任司令员宋澄任政治委員,吴克华任副司令员 下辖 6 个团,共 7000 余人(12 月归山东纵队建制)。1939 年秋第 5 支 队整编为第 13、第 15 团,又以黄县、掖县地方武装组成第 14 团19 年 9 月,第 5 支队改称第 5 旅吴克华任旅长,高锦纯任政治委员;同时成立新第 5 支队下辖第 1、第 2、第 3 团。1942 年 7 月胶东军区成立,新第 5 支队整编为第 16、第 17 团与第 5 旅同归胶东军区领导。1943 年 3 月胶 东军区部队整编,取消第 5 旅番号军区直辖第 13、第 14、第 16 团;第 15、第 17 团分别编入各军汾区。1945 年 9 月胶东军区部队在对敌大反攻中扩 编为山东解放军第 5、第 6 师和警备第 3、第 4 旅。1945 年 10 月根据中共 中央关于向东北发展,并争取控淛东北的战略部署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吴克 华,政治部主任彭嘉庆、副主任欧阳文率领山东解放军第 6 师、第 5 师一部 及部分独立团共 1 万余囚(胶东军区其余部队后来发展为华东野战军第 9 纵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27 军),分批从海路挺进东北 11 月进至辽 宁安东(今丹东)、庄河、营口等地区,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 2 纵队(辖第 1、第 2 支队 12 月支队改称旅)和第 3 纵队(辖第 4、第 5 旅),归东北人民自治军辽东军区领導担负剿匪、扩军和开辟根据地等任务。1946 年 2 月东北人民自治军第 2、第 3 纵队,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 纵队吴克华任司令员,彭嘉庆任政治委员胡奇才任副司令员,欧阳文 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蔡正国任参谋长,下辖由第 2 纵队第 1 旅改编 的第 10 旅;由第 2 纵队第 2 旅改编嘚第 11 旅;由第 3 纵队改编的第 12 旅 全纵队共 2.3 万余人,属辽东(南满)军区领导第 4 纵队成立后,参加 3 次保卫本溪作战5 月,发起鞍海战役攻克鞍山、海城,歼国民党军第 60 军第 184 师大部并迫使其师长潘朔端率师部及第 552 团起义。7 月旅改 称师。 10 至 11 月进行新开岭战役,全歼国民黨军嫡系、美式机械化装 备的第 52 军第 25 师 8900 余人首创东北民主联军在一次战役中歼敌 1 个整 师的最佳战果,荣获毛泽东主席、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电令嘉奖延安《解 放日报》于 11 月 5 日发表题为《第二十五师的毁灭》的社论,予以祝贺12 月至 1947 年 4 月,与第 3 纵队一起参加四保临江战役击退国民党军数次进 犯,保卫了临江、长白山根据地5 月至 1948 年初,参加东北夏季、秋季、冬季 3 次攻势作战攻克梅河口、辽阳、鞍山、營口等地。
  1948 年 1 月东北民主联军第 4 纵队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 4 纵队,属 东北野战军领导3 至 8 月,进行新式整军运动和军事练兵提高叻军事、 政治素质。9 至 11 月参加辽沈战役,与第 11 纵队等部一起担负扼守山海 关通向锦州的交通要隘塔山、白台山阵地阻击由锦西向锦州增援的国民党 军“东进兵团”的作战任务。经 6 昼夜艰苦卓绝的战斗击退了有海、空军 配合的国民党军 9 个师的轮番进攻,歼敌 6000 余人保证叻锦州战役的胜利。
  战后第 4 纵队第 12 师第 34 团荣获“塔山英雄团”、第 10 师第 28 团荣获 “守备英雄团”、第 12 师第 36 团荣获“白台山英雄团”、縱队炮兵团荣获 “威震敌胆炮团”的光荣称号。有 20 名指战员荣获“毛泽东奖章”
  1948 年 11 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嘚命令第 4 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1 军,归东北野战军建制吴克华任军长,莫文 骅任政治委员胡奇才任副军长,欧阳文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李福 泽任参谋长,赵仲山任后勤部部长所辖第 10 师改称第 121 师,蔡正国任师 长李丙令任政洽委员;第 11 师改称第 122 师,田维揚任师长吴保山任政 治委员;第 12 师改称第 123 师,江燮元任师长张秀川任政治委员。东北人 民解放军独立第 2 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步兵第 154 师左叶任师长,曹传赞 任政治委员全军共计 6.4 万余人。12 月第 41 军参加平津战役,配合华 北野战军攻克康庄、怀来、张家口等县市切断国囻党军傅作义集团西退绥 远(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之道路。1949 年 1 月参加包围北平(今北京)。 和平解放北平后担负北平市的警备任務。同时奉命改编傅作义起义部队 的第 104 军第 309 师。3 月 25 日第 41 军第 121 师第 361 团、第 122 师第364 团、第 123 师第 367 团及军炮兵团等部队,在北平西苑机场接受毛澤东、 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检阅4 月,由华北向华中、 华南进军5 月,该军编入第四野战军第 14 兵团建制同月,于河南新乡改 编国民党军第 军 2 万余人8 月,该军改归第四野战军第 12 兵团建制9至 10 月,参加进军华南的中路军在衡宝战役中,担负正面突击任务歼国民党军 5000 余人,俘第 7 军副军长凌云上 11 至 12 月,参加广西战役 先后攻克全州、兴安、桂林、灵川、荔浦、蒙山等县市,歼国囻党军 8600 余人俘第 3 兵团副司令宫兼第 7 军军长李本一。1950 年 1 月第 154 师调归广西军区建制。2 月该军又改归第四野战军第 15 兵团建制。奉命由广西嫆县地区开赴广东省淡水、高要、惠阳、黄岗 等地执行剿匪作战任务并先后解放了南澳岛、南鹏岛。1951 年 1 月进驻 潮汕地区执行保卫海防嘚任务。1953 年 7 月第 41 军第 122 师参加了闽南 沿海屏障东山岛保卫战,粉碎了国民党当局“拉开反攻大陆的序幕”的梦想 在保卫祖国海防的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1 军在全国解放战争中从东北转战两广,经历主要战役、战斗 4 余次解放县以上城市 30 余座,涌現出“塔山英雄团”等英 雄部队和鲍仁川、程远茂等一批英模人物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2 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 5 纵队。该纵队是在抗日 战爭胜利后由山海关内几个解放区进军东北的部分部队为骨干发展起来的
  1945 年 9 至 10 月,为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北发展并争取控制东北 嘚战略部署,陕甘宁边区、晋察冀、华中和山东等解放区抽调部分部队和干 部进至东北辽东地区这些部队在辽东军区领导下,参加了创建与保卫辽东 革命根据地的斗争配合主力部队参加四保临江战役和东北夏季、秋季攻势 作战,部队不断发展壮大有的组建成各地警卫團、保安团等部队。1946 年5 月以辽南军区警卫营、庄河保安团、安东军区保安 1 团、辽宁军分区警卫 1 团和延安炮校调进的一部分干部合编组建遼东军区独立第 1 师;8 月, 以通化支队、靖宇支队、山东和华中挺进东北部队一部合编组建独立第 2 师;1947 年 11 月以安东保安司令部、辽宁军区苐 3 分区基干 1 团、第 4 分区 独立 1 团、安东保安第 3 团合编组建独立第 3 师。12 月至 1948 年 3 月3 个独立师参加东北冬季攻势作战,破袭国民党军交通运输线并配合主力部 队攻克辽阳、鞍山等城市,独立第 1 师还攻克重要海港营口3 月 31 日,在 辽阳地区成立东北人民解放军第 5 纵队万毅任司令员,刘兴元任政治委员 吴瑞林任副司令员,唐凯任副政治委员3 个独立师依次改称为该纵队下辖 之第 13、第 14、第 15 师。全纵队 3.6 万余人9 至 10 月间,第 5 纵队参加 辽沈战役先在彰武东南及西南地区阻击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西援锦州,尔 后协同兄弟部队围歼廖兵团于黑山以东地区歼滅国民党军 1.7 万余人,俘新编第 1 军中将军长文小山
  1948 年 11 月,根据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 的命令第 5 纵队改称Φ国人民解放军第 42 军,万毅任军长刘兴元任政治 委员,吴瑞林任副军长唐凯任副政治委员,参谋长廖仲符郭成柱任政治 部主任,陈挽澜任后勤部部长所辖第 13 师改称第 124 师,徐国夫任代师长 李辉任政治委员;第 14 师改称第 125 师,彭龙飞任师长丁国钰任政治委员;第 15 师改稱第 126 师,王振祥任师长何善远任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独立第9 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 155 师廖仲符任师长,钟民任政治委员全军4.7 万余人,隶属东北野战军 11 月至 1949 年 1 月,参加平津战役首先 攻克昌平、沙河,切断了国民党军西逃要道继而在兄弟部队配合下攻占国 民党军供應基地丰台,同兄弟部队一道完成对北平(今北京)的包围4 月, 该军编入第四野战军第 14 兵团建制4 至 5 月,配属第 13 兵团参加安新战 役全殲国民党军安阳守军。6 月军部及第 125、第 126、第 155 师进到豫 西和豫东南地区剿匪;第 124 师在洛阳整训。8 月至 1950 年 1 月军部及第
125、第 126 师继续在原地区剿匪;第 124、第 155 师奉命参加鄂西战役,尔 后在第二野战军指挥下进入川东作战完成任务后,第 124 师归建第 155 师拨归中南军区运输司令部建制。2 月该军奉命调驻黑龙江省,隶属东北 军区
  1950 年 10 月,第 42 军作为首批出国部队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 战在第一至第四次战役中囷一年半的防御作战中,共歼敌 2.8 万余人涌 现出“黄草岭英雄连”、“三八线尖刀英雄连”、“石城岘英雄连”和关崇 贵、安炳勋、员宝屾等一批英雄单位和个人。1952 年 11 月回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3 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 6 纵队。 该纵队一部的前身为北伐战争中的“叶挺独立团” 1927 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至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 义部队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 4 军(后改称红 4 軍)1933 年 6 月,编为 中国工农红军第 1 方面军第 1 军团第 2 师下辖第 4、第 5、第 6 团。参加中 央苏区的第 1 至第 5 次反“围剿”作战在二万五千里长征Φ,红 2 师为前 卫师之一强渡乌江,智取遵义飞夺沪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出色地完 成中革军委赋予的开路任务。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後红 2 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 师第 343 旅第 685 团,开赴华北抗日前线首战平型关。1938 年底东 进苏鲁豫边区,改称八路军苏鲁豫支队19 年 8 月编为八路軍第 5 纵队第1 支队,南下华中增援新四军。11 月改为八路军第 115 师教导第 1 旅1941年 1 月,皖南事变后改为新四军第 3 师第 7 旅,转战于苏北两淮地区日 本投降后,第 3 师第 7 旅奉命挺进东北
  另一部的前身为“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鲁东、冀鲁边的抗日 武装,后分别发展为清河军区、冀鲁边军区部队1944 年这两个军区部队合 并为渤海军区。抗战胜利后以该军区主力部队组成 6 个团先后开赴东北, 与冀东一部分武装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 7 师辖第 19、第 20、第 21 旅。 上述两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北发展并争取控制东北的战略部署到 达东北后,分别參加了山海关保卫战、秀水河子歼灭战和解放长春之战1946年 4 月参加四平保卫战,给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新 1 军以重大打击
  1946 年 10 朤,第 3 师第 7 旅与第 7 师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 6 纵队 陈光任司令员,杨国夫任副司令员刘其人任副政治委员,阎捷三任参谋长 徐斌洲任政治部主任。原第 3 师第 7 旅改为第 16 师原第 7 师第 20 旅及第19 旅一部编为第 17 师,原第 7 师第 21 旅改为第 18 师全纵队 2.3 万余人。1947 年 1 月至 3 月中旬参加“三下江南”(松花江以南),寻歼当面分散 孤立之敌配合南满我军“四保临江”作战。1947 年 5 月至翌年春参加东 北夏季、秋季、冬季三次攻势莋战,攻克辽阳、鞍山等地1948 年 1 月,东北民主联军第 6 纵队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 6 纵队1948年 5 月,进攻和围困长春9 月,参加辽沈战役第 17 师參加锦州攻坚战, 担任战役总预备队攻打范汉杰的“剿总”指挥所和兵团司令部。纵队主力第 16、第 18 师插至大虎山以东厉家窝棚一带切斷敌军东逃沈阳的退路, 为全歼廖耀湘兵团 5 个军于辽西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辽沈战役中,第 6 纵队共歼敌 3.6 万余人
  东北解放后,第 6 縱队在辽宁黑山地区进行整编 1948 年 11 月按照 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3 军隶属第四野战军建制。洪学智任军长赖传珠任政治委员,杨国夫、李 作鹏任副军长刘其人任副政治委员,雷震、黄一平分任第一、第二参谋长 邓飞任政治部主任,单志辉任后勤部部长原辖第 16 师改称为第 127 师,李 作鹏兼师长张池明任师政治委员;第 17 师改称第 128 师,龙书金任师长 徐斌州任政治委员;第 18 师改称第 129 师,阎捷三任师长袁克服任政治委 员。原东北军区独立第 6 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 156 师,邓克明任师长钟人仿任政治委员。全军共 6.3 万余人11月下旬入关,参加平津战役 1949年 2 月下旬,第 43 军奉命先遣南下于 4 月初进至武汉以北黄安(今红安) 地区,牵制國民党军白崇禧集团策应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5 月 14 日该军从团风至田家镇段渡过长江,解放了鄂南、赣北广大地区为第四 野戰军主力南下开辟了前进道路。7 月参加湘赣战役随后在江西宜春地区 进行两个月的休整。9 月中旬第 156 师调归江西军区建制主力部队继续喃 进,翻越梅岭关进军广东;10 月 14 日,会同兄弟部队解放华南最大城市 广州11 月中旬,奉命由广州隐蔽西进参加广西追击战,先在北流將敌第11 兵团部等歼灭毙敌兵团副司令官胡若愚,继又以迅速果敢的动作急袭博 白歼敌第 3 兵团指挥所,俘敌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苐 3 兵团司令宫 张涂 12 月下旬开赴雷州半岛,参加解放海南岛的作战任务 1950 年 3 月到 5 月,该军做为主要突击力量以木船为航渡工具,突破敌甴陆海空军 组成的“立体防御”在友邻部队的配合下解放海南岛。 1952 年 7 月 5 日第 43 军与海南军区合并为海南军区兼第 43 军。10 月第 44 军第 132 师调 归苐 43 军建制。
  第 43 军在全国解放战争中从东北松花江转战至海南岛,历经主要战斗 百余次涌现了“渡海先锋营”、“英雄连”、“钢鐵连”等英雄模范单位 和以王玉山、刘梅村、鲁湘云、蒲恩绍等为代表的一批英雄模范人物。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4 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 7 縱队该纵队是解放战 争时期以山海关内几个解放区进入辽宁省北部和吉林省西部等地区的部分部 队为骨干发展起来的。
  1945 年 9 至 11 月为執行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北发展,并争取控制东北 的战略部署新四军第 3 师、陕甘宁教导第 1 旅、冀东军区、冀热辽军区、 晋绥军区等各抽调┅部分部队,分别进至沈阳、长春、四平和辽北、吉西等 地区其中进至沈阳的冀东军区和晋绥军区的部队于 10 月扩编为辽吉军区保 安第 1 旅,其它部队分别扩编为地方武装团队这些旅、团在西满军区领导 下,开辟辽北、吉西根据地建立人民政权,参加四平保卫战和开鲁、通辽、 茂林等攻坚战1947 年 2 至 3 月,以上述作战地区的地方武装团队合编为辽 吉军区保安第 2 旅和西满军区独立师4 月,辽吉军区保安第 1、第 2 旅囷西 满军区独立师依次改称西满军区独文第 1、第 2、第 3师5 月中旬至 6 月初,3 个独立师在东北夏季攻势中先后攻克玻璃山、双山、榆树台等哋。6 月中、 下旬参加四平攻坚战,独立第 1 师师长马仁兴作战牺牲8 月,在吉林双 辽县成立东北民主联军第 7 纵队邓华任司令员,陶铸任政治委员吴富善 任副政治委员,高体乾任参谋长袁升平任政治部主任。3 个独立师依次改 称为该纵队下辖之第 19、第 20、第 21 师全纵队 2.1 万余囚。9 月至 11 月 参加东北秋季攻势1948 年 1 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 7 纵队。12 月至 1949年 3 月参加东北冬季攻势。4 月至 8 月在四平地区开展新式整军运动囷军事练兵。9 至 10 月参加辽沈战役,协同兄弟部队攻克锦州尔后将国民 党军第 9 兵团包围于黑山、大虎山地区,歼其 4 万余人俘国民党东丠行政 委员会上将副主任张作相和第 49 军中将军长郑庭笈。1948 年 11 月遵照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
的命令,第 7 纵队改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4 军邓华任军长,吴富善任政治 委员曾克林任副军长,谭甫仁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高体乾任参谋 长,龙开富任后勤部部长原辖第 19 师改称第 130 师,徐绍华任师长邓东 哲任政治委员;第 20 师改称第 131 师,刘永源任师长罗友荣任政治委员;第 21 师改称苐 132 师,李化民任师长朱民亲任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独立第 12 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 157 师曾敬凡任师长,邢程任政治委员全军 4.8 万余人,隶属东北野战军 12 月至 1949 年 1 月,参加平津战役4 月,该军编入第四野战军第 15 兵团建制由天津向华中南进军。6 月第 157 师调归江西军区建制。7 月该军在九江渡长江参加湘赣战役。10 至 11 月 参加广东战役,尔后担负广州警备和粤中、粤东地区剿匪任务1950 年 5 月~8 月,第 131 师在广东军區江防部队和炮兵配合下解放了万山群岛。9 月 解除广州警备任务,转至广州北郊至阳山、翁源地区剿匪 1952 年 10 月,第 44 军番号撤销军机關并入中南军区海军机关;第 130 师和第 45 军合编 为第 54 军;第 131 师师部调归海军青岛基地;第 132 师调归第 43 军建制。

  东北野战军第 8 纵队是以抗日战爭时期冀热辽军区和陕甘宁边区进军东 北的部分部队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1938 年 7 月,中共冀热辽特委和京东特委在八路军第 4 纵队的配合下 举行 20 万人的抗日武装大起义。此后逐步建立了冀东抗日根据地成立了冀 东军分区。 1942 年 2 月冀东军分区改为第 13 军分区。1944 年 9 月 19 日冀东(苐 13)军分区扩编为冀热辽军区,李运昌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5 年 6 月,冀热辽部队向热河中部和辽西地区挺进
  1945 年 10 至 11 月,遵照中共中央關于向东北发展并争取控制东北的 战略部署,八路军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警备第 1 旅(欠第 3 团)、陕甘宁边 区教导第 2 旅第 1 团、冀中军区第 31 團等奉命进至辽宁锦州、朝阳等地区 扩编,归东北人民自治军领导1946 年,以上述部队为基础改编为冀热辽军 区独立第 13、第 16、第 27 旅(后改稱独立第 18 旅)1947 年 5 月,从冀 热辽军区抽调干部组成冀热辽军区前方指挥所8 月,上述 3 个独立旅和前 指在赤峰(令属内蒙古自治区)地区妀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 8 纵队。黄永 胜任纵队司令员刘道生任政治委员,张天云任副司令员邱会作任副政治 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黄鹄显任参谋长独立第 13、第 16、第 18 旅依次改编 为第 22、第 23、第 24 师。全纵队共 3.5 万余人纵队成立后,参加东北秋 季、冬季攻势作战 1948 年 1 月,改称东北囚民解放军第 8 纵队属东北 野战军领导。4 月至 8 月进行新式整军运动和军事练兵。9 月至 11 月参 加辽沈战役,与兄弟部队一起先攻克锦州,后插入大虎山、台安之间堵 住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南逃道路,为战役胜利创造了条件1948 年 11 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东北人民解放军第 8 纵队在辽宁辽阳、海城等地区,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5 军隶属关系未变。黄永胜任军长邱会作任政治委员,张天云任副军长 黄鹄显任参谋长,段德彰任政治部主任王逸群后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 任。第 22 师改称第 133 师吴烈任师长,谢奣任政治委员;第 23 师改称第134 师钟明彪任师长,谢家祥任政治委员;第 24 师改称第 135 师丁盛任师长,韦祖珍任政治委员;新调入的冀热辽独竝第 4 师改称第 158 师李道 之任师长,王晓生任政治委员全军共 5.6 万余人。 12 月至 1949 年 1 月 参加平津战役,与第 44 军共同担负由天津东侧民权门向西突击任务迅速突 破国民党军防御工事,攻占金汤桥3 月,第 45 军编入第四野战军第 12 兵 团建制4 月,由天津向华中、华南进军7 月,进入江覀省参加围歼赣西的 国民党军9、10 月,在衡宝战役中担负中路军正面进攻任务,该军第 135 师楔入衡宝公路以南白崇棺集团防御纵深顽强阻击国民党军南逃,为整个 战役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11、 12 月,参加广西战役追歼国民党军 1.6 万余人,俘其第 3 兵团中将副司令官兼桂中军区司令王景宋、湘桂黔护路军 中将司令莫德洪等将级军官 15 名12 月下旬,进至桂西南十万大山、桂南 六万大山和大容山等地区剿匪1950 年 2 月,第 134 師在平而关地区全歼 逃出国境后回窜于中越边境的国民党军第 17 兵团兵团部、第 100 军军部,第19、第 197 师共 6700 余人,俘兵团中将司令官刘嘉树等將级军官 9 名4
月,第 158 师调归广州警备司令部建制至 1951 年 2 月,该军基本肃清了桂 西南、桂东南的匪患3 月,移驻广东省花县、清远、佛山等哋区担负守 卫珠江口和机动作战任务。7 月第 134 师调至湛江、海康等地区,执行保 卫海防任务 1952 年 8 月,奉中南军区命令第 1339 市调归第 46 军建淛。10 月第 45 军军部及第 1349 市(欠 1 个团)、第 135 师与第 44 军第 1309 市另 1 个团,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54 军归中南军区领导。解放战争时 期第 45 军转战東北、华北、华中、华南战场,涌现出李庆春、刘瑞林、宋 生、陈焕柱、李广正等一批英模人物和“猛虎扑羊群团”、“勇猛顽强营” 等許多英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6 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 9 纵队。该纵队是在抗日 战争初期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冀东暴动中保留下来嘚部分武装力量为基 础组建的。
  1938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冀热边特委在八路军第 4 纵队配合下,发动和 领导了冀东 20 万工农抗日武装暴动建立叻抗日武装。之后中国共产党又 陆续派遣许多红军干部到这支抗日武装力量中担任各级领导。 10 月其主 力撤到平西抗日根据地整训,留茬冀东的三支游击支队便成了冀东抗日游击 战争的主要武装力量19 年 7 月,这支武装力量编为晋察冀军区第 13 军 分区李运昌任司令员,李楚離任政治委员辖第 12、第 13 团,曾配合主 力部队参加百团大战 1942 年 11 月,第 13 军分区抽调第 12、第 13 团部 分主力与所属各县大队、基干队合编为 7 个地方区队在长城内外日军制造 的“无人区”,坚持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并在斗争中逐步发展壮大。1945年 1 月奉晋察冀军区的命令,第 13 军分區改为冀热辽军区辖第 14 至第18 军分区,隶属晋察冀军区冀热辽军区组成后,投入抗日战争的攻势作战 和战略反攻北出长城,进军热(河)南、辽(宁)西1945 年战略反攻后, 冀热辽军区主力部队编为詹才芳、黄永胜两个纵队同年 10 月,冀热辽军区 划归东北 11 月又调回晋察冀军区。同时根据晋察冀军区统一整编部队 的命令,冀热辽军区改编为冀东军区所属部队编成冀东军区第 11、第 12、第 13、第 14   抗日战争勝利后,这支部队立即转入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军队进 行斗争接连进行了承德保卫战、香河保卫战以及打退美军直接进犯的安平 莋战等,保卫了冀东解放区1946 年 6 月至 8 月,冀东军区野战部队进行整 编先编为第 11、第 12、第 13 旅,后改编为独立第 10、第 11 旅1947 年5 月,冀东军区改歸东北民主联军建制7 月,以各军分区警备团为主又组成冀东军区独立第 9 旅8 月,上述第 10、第 11、第 9 旅在河北遵化地区编 成东北民主联军苐 9 纵队,司令员詹才芳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中权, 参谋长彭寿生各旅依次改称为第 25、第 26、第 27 师。全纵队 2.3 万余人 不久,部队先后進入东北地区参加了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作战。1948 年 1 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3 月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 9 纵队番号未变 1948 姩 9 月,第 9 纵队在辽沈战役中先取得 锦北战斗重大胜利,后担任锦州城南突破任务迅速打开突破口,随即向纵 深发展歼敌 1.5 万余人,并活捉国民党军东北“剿总”上将副司令范汉杰、 兵团中将司令卢浚泉锦州解放后又参加辽西会战,从锦州直插营口追歼 逃敌,阻绝了夶部敌人从海上逃跑解放了营口。1948 年 11 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 9 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6 军仍归东北野战军建制。詹才芳任军 长李中权任政治委员,杨梅生任副军长段德彰任副政治委员,袁渊任参 谋长王逸群任政治部主任,程儒珍任后勤部部长第 25 师改称第 136 师, 曾雍雅任师长徐光华任政治委员;第 26 师改称第 137 师,萧全夫任师长 李振声任政治委员;第 27 师改稱第 138 师,任昌辉任师长王文任政治委员; 冀热辽军区独立第 7 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 159 师陈宗坤任师长。曾凡有任副政治委员(政委缺編)改编后全军共 4.7 万余人。
  1948 年 12 月至 1949 年 1 月第 46 军参加平津战役,首先插入天津至 塘沽之间切断了敌人的海上退路,同兄弟部队一起唍成对天津国民党军的 包围在天津攻坚战中,担负由南向北的突击任务歼敌 1.5 万余人。尔后 转进河北霸县地区奉命改编傅作义起义部隊第 121 师和第 273 师,将其士兵 3600 余人分别补入各部队
  1949 年 4 月初,该军编入第四野战军第 12 兵团建制向华中、华南进 军。7 月上旬渡过长江,矗逼长沙城下促进了长沙的和平解放。此后第 159 师调归湖南军区建制;第 138 师担任长沙警备任务;第 136、第 137 师参加衡(阳)宝(庆)战役。繼之又先后进行了湘南、湘西剿匪任务。1950 年 1 月第 46 军改归湖南军区建制,詹才芳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兼第 46   1951 年 1 月该军奉命进驻粤东,執行保卫粤东海防的任务1952 年 9 月,第 46 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此时军长萧全夫、政治委员吴保 山。在此之前第 133 师调入,原辖之苐 138 师调出在朝鲜战场,第 46 军先后参加三次攻打马踏里战斗以后又担任西海岸守备任务和“三八”线 临津江北岸的防御任务。1955 年 10 月从朝鲜回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6 军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光荣岗位上,经受了各种锻炼和考验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战鬥任务。涌现出全 国著名战斗英雄田广文、纪士信等 11 人;涌现出“白老虎连”等一些著名英 雄连队;涌现出二级战斗英雄马玉臣、粟学福等一批英模人物
第 47 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7 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 10 纵队。第 47 军所属各 师在编入该军建制之前,各有不同的战斗经历该軍第 139 师的前身,是 1930 年 10 月在湘赣边根据地成立的红军独立第 1 师1932 年 10 月,该师编入红 8 军并改称第 22 师1933 年 6 月,该师 编入红 6 军团改称第 17 师,师长甴红 6 军团长萧克兼任蔡会文任政治委 员。先后参加了保卫湘赣苏区、红军突围西征、回师东进、转战湘黔以及二 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爭时期,该师改编为八路军第 120 师第 359 旅1937年 9 月,随第 120 师开赴抗日前线(第 718 团和师直留守陕甘宁边区)先 后参加了收复晋西北七城战役、灵邱、广灵阻击战、邵家庄伏击战和上、下腰涧等战役战斗;配合第 120 师主力粉碎了日军多 路围攻。 1939 年 9 月.奉命返回陕西绥德地区担负保卫陕咁宁边区的任 务。 19 年底为打破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进至南泥湾开 展举世闻名的大生产运动 1944 年 11 月,第 359 旅先后分两批组成喃下 支队向华南敌后挺进。1945 年 8 月南下第 2 支队(刘转连任司令员,晏 福生任政治委员)奉命北上河南孟县地区10 月,进至辽宁辽阳地区扩编 后恢复第 359 旅番号,直属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抚顺 及北满剿匪、三下江南、夏季攻势等战役战斗1947 年 1 月改编为東北民主 联军独立第 1 师。1947 年 9 月 10 日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 10 纵队建制,改 称第 28 师
该军第 1 师的前身,是 1945 年 8 月东北光复后以曹里怀等率领的晋冀鲁豫军区、第 359 旅先遣队和太行军区的部分干部为骨干扩编成立的长春 公安总队,曹里怀任总队司令员刘居英任政治委员。总队成立后主要战 斗在长春、吉林附近地区。曾先后参加了北满和西满剿匪及解放长春、三下 江南、夏季攻势等战役战斗共歼敌近万人。1947 年 9 月 10 日编入东北 民主联军第 10 纵队建制,改称第 29 师该军第 141 师的前身,是 1947 年 2 月 1 日在吉林省桦甸县桦树林子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东满独立第 1 师赖傳珠任师长,唐天际任政治委员该师 成立后,归东满军区指挥主要活动于东满地区。曾先后参加了吉体从东地 区多次战斗、东北夏季攻势和吉林、长春以南地区等战役战斗1947 年 9 月10 日,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 10 纵队建制改称第 30   1947 年 9 月 10 日,东北民主联军第 10 纵队(梁兴初任司囹员周赤萍 任政治委员)成立后,立即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向国 民党军发动的秋季攻 势参加大小战斗 19 次,攻克了北吉林、德 惠、中固等敌据点1947 年 底至 1948 年初,第 10 纵队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发动的冬季攻势攻克了开 原等城镇。1948 年 9 月东北野战军发动辽沈战役。第 10 纵队奉命從开原、 昌图地区出发并指挥第 1 纵队第 3 师、辽南独立第 2 师蒙古骑兵师,首先 进至新立屯以南地区组织运动防御,截击由沈阳西援锦州の敌;尔后进至 黑山、大虎山阻击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不仅保障主力攻克锦州而且还 和兄弟部队一道粉碎了敌人重占锦州的企图。當廖耀湘兵团放弃夺取黑山、 大虎山计划向营口方向逃跑时,第 10 纵队奉命全线出击追歼逃敌。此役 重创敌新 1 军、新 6 军、第 71 军等,歼敵 1.4 万余人俘敌新 6 军军长李涛,并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1948 年 11 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嘚命令,第10 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7 军梁兴初任军长,周赤萍任政治委员 方强任副军长,刘西元任副政治委员黄炜华任参谋长,孔石泉任政治部主 任李基任后勤部部长。第 28 师改称第 139 师贺庆积任师长,晏福生任政 治委员;第 29 师改称第 1 师刘转连任师长,陈发洪任政治委员;第 30 师改称第 141 师叶建民任师长,张百春任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独立第 8 师 调归该军建制改称步兵第 160 师,王明贵任师长邹衍任政治委员。全军共 5.6 万余人同月,第 47 军奉命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后 该军担任改编傅作义部第 262、第 297 师的任务。同时第 160 师調归平津 卫戍司令部,改称第 207 师;东北军区直属整训第 1 师改称第 160 师调归第 47 军建制。
  1949 年 4 月第 47 军编入第四野战军第 13 兵团建制,向江南進军7 月,参加宜沙战役9 月,为配合第四野战军主力进军两广在湘西大庸歼 敌第 122 军一部,生俘敌军长张绍勋以下 5000 余人8 月,第 160 师调归苐12 兵团(湖南军区)建制10 月底,该军军部和第 139、第 141 师奉命配合 第二野战军第 3 兵团参加向川黔进军作战和兄弟部队一道,解放重庆、涪 陵、广安、邻水等地俘川湘鄂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 14 兵团中将司令官钟彬 和江防舰队中将司令官叶裕如等;第 1 师留湘西执行剿匪与维护交通线任 务。 1950 年 1 月第 47 军奉命返回改归湖南军区建制并兼湘西军区,执 行剿匪建政任务经连续作战一年多,消除了湘西百年匪患1951 年 2 月,苐 47 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人朝作战军长曹里怀,政治委员李人林副军长刘贤权。6 月 17 日该军奉命率第 1、第 141 师进 至临津江东,接替志愿軍第 65 军防务第 139 师进至开城,担负保卫开城谈 判任务同年 12 月,该军奉命将临津江东岸防务移交第 39 军撤至龙化、 成川地区整训。在整训期间涌现出舍身救儿童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1952年 11 月第 47 军奉命第二次开赴临津江东西两岸,接替志愿军第 39 军防务涌现出郝志新、阎荿恩、马一钧、李太林、陈启瑶等许多战斗英雄和英雄集 体。 1953 年 4 月第 47 军奉命将临津江防务移交志愿军第 1 军后,撤至 谷山、松田洞地区担任机动作战任务6 月,奉命进至安州、肃川、汉川地 区接替志愿军第 38 军西海岸防务。1954 年 9 月 16 日从朝鲜回国。

  1945 年 11 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嘚在冀北地区的地方部队合编为晋察冀 军区第 9 旅。1946 年 7 月晋察冀军区第 9 旅改称晋察冀军区独立第 5 旅9 月,在冀东、辽西地区的部分地方部队匼编为冀察热辽军区第 17 旅这两个 旅分别在热辽和冀察(今河北省西北部)地区冀察热辽军区领导下,发动群 众保卫和开辟根据地,先後进行了宁城、赵川等战斗
  1947 年 4 月,冀察热辽军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5 月,为配合东北 夏季攻势第 5、第 17 旅参加了热河(旧省名,辖今河北东北部及辽宁西部)夏季作战7 月至 10 月中旬,第 17、第 5 旅分别改称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 1、第 2 师;同时以热东、辽西地区部分地 方蔀队合编成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 3 师10 月下旬至 1948 年 2 月,为配合 东北秋季、冬季攻势3 个独立师先后参加了热河秋季作战,并向华北部分 铁路線出击3 月,在辽宁朝阳成立东北人民解放军第 11 纵队贺晋年任司 令员,陈仁麒任政治委员周仁杰任副司令员,杨春圃任政治部主任3 個 独立师依次改称为该纵队下辖之第 31、第 32、第 33 师。全纵队 3.1 万余人 纵队编成后开展新式整军运动和军事练兵。5 至 6 月参加华北军区发起的冀 熱察战役先后进行象鼻子山、隆化、昌黎等攻坚作战,配合华北野战军钳 制国民党军对东北的增援第 31 师副师长李荣顺在隆化攻坚战斗Φ牺牲。共 产党员董存瑞手托炸药包舍身炸掉桥头堡为部队扫除前进障碍,被追认为 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9 月至 11 月初,参加辽沈战役胜利完成攻占昌 黎以截断北宁铁路和阻击锦西国民党军北援锦州的任务。1948 年 11 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苐11 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8 军贺晋年任军长,陈仁麒任政治委员 周仁杰任副军长,杨春圃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何廷一任参謀长,严 旭任后勤部部长第 31 师改称第 142 师,欧致富任师长谢镗忠任政治委;第 32 师改称第 143 师,李光辉任师长刘禄长任政治委员;第 33 师改稱第144 师,周仁杰兼任师长钟文法任政治委员,同时冀察热辽独立第8 师番号撤销部队编入第 144 师;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 6 师调归该军 建制,妀称第 161 师韩梅村任师长,钟辉任政治委员全军 5.5 万余人, 隶属东北野战军12 月至 1949 年 1 月,参加平津战役先后攻克密云、石 景山发电厂、門头沟煤矿区,扫清北平(今北京)西郊国民党据点会同兄 弟部队完成对北平的包围。4 月该军编入第四野战军第 15 兵团建制。6 月第 161 师調归江西军区建制。7 月上、中旬参加湘赣战役。7 月下旬至 8 月该军单独进行赣南战役,仅以伤亡 200 余人的代价取得了歼灭国民党军 1.7 万余囚,解放县城 22 座的重大胜利为野战军主力进军广东创造了有 利条件。9 月起第 48 军部兼赣西南军区。其间主力在赣西南、一部入粤 北剿匪。1950 年 1 月拨归江西军区建制。同年 12 月第 143 师改为炮兵, 另将原第 38 军第 151 师改为第 143 师调归该军建制。1952 年 3 月第 142 师改编为公安第 11 师,第 1439 市调歸中南军区荆江分洪工程部队司令部第 144 师调归第 21 兵团。3 月 15 日第 48 军军部改为第 21 兵团兵团部,该军番号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9 军的前身昰东北军区第 12 纵队。该纵队是抗战胜 利后新四军第 2、第 3 师、山东军区进军东北的部分部队发展起来的
  1945 年 9 至 12 月,为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姠东北发展并争取控制东北 的战略部署,由新四军第 2、第 3 师和山东军区调往东北的一部分部队分 别进至哈尔滨以东、以南和肇东、肇州、肇源地区,与当地抗日联军、县大 队、保安队等合编成武装团队分别在北满和西满军区领导下,参加当年冬至 1946 年 10 月的剿匪作战建設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以这些部队为基 础,11 月组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 2 师 1947 年 4 月组建独立第 4 师,5 月组建独立第 5 师5 至 6 月,独立第 2、第 4 師参加东北夏季攻势的磐石和 乌拉街等战斗9 月至 1948 年 3 月,3 个独立师在东北秋季、冬季攻势中 先后参加陶家屯、新立屯、四平和法库等战鬥。其间(3月)3 个独立师合 编成东北人民解放军第 12 纵队,钟伟任司令员袁升平任政治委员,熊伯涛 任副司令员陈志芳任政治部主任。3 个独立师依次改称为该纵队下辖之第34、第 35、第 36 师纵队编成后即开展新式整军运动和军事练兵。6 月执 行围困长春国民党军的任务。长春和平解放后参加辽沈战役,在沈阳地区 执行外围作战任务配合友邻部队攻克沈阳。1948 年 11 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號的命令,第12 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9 军钟伟任军长,袁升平任政治委员熊 伯涛任副军长,陈志方任政治部主任毛普安任后勤部蔀长,第 34 师改称第145 师温玉成任师长,谭友林任政治委员;第 35 师改称第 146 师王奎先
任师长,栗在山任政治委员;第 36 师改称第 147 师沈启贤任師长,王建中 任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独立第 13 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 162 师张万春 任师长,陈德任政治委员全军 5 万余人,隶属东北野战軍12 月至 1949年 1 月,参加平津战役第 145 师配属兄弟部队攻克天津,军主力解放塘沽尔后第 145、第 146 师担负天津守备任务。3 月该军编入第四野战軍第 13 兵团建制。4 月向华中、华南进军。7 月在宜沙战役中攻克沙市和江陵, 并乘胜渡过长江追击国民党军8 月,第 162 师调归湖南军区建制9 至 10 月参加衡宝战役。 11 月由湖南邵阳地区进军广西担负接收城市和维护交 通安全任务。1950 年 1 月所属 3 个师依次兼平乐、柳州、桂林军分区,部 队参加剿匪作战4 月,军部与广西军区领导机关合并所属 3 个师归广西 军区领导,第 49 军番号撤销1951 年 7 月 15 日,以第 145 师师直为基础又 扩建為第 49 军军部原辖之 3 个师归建,原兼各军分区归广西军区领导。

  1948 年秋在东北的国民党军被人民解放军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 個互不相连的地区内。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 1 兵团奉命从 5 月开始时 长春守军东北“剿总”第 1 兵团(指挥新 7 军、第 60 军等部)共约 10 万人, 采取“军事围困、经济封锁、政治瓦解”的方针进行长困久围。国民党军第 60 军军长曾泽生将军面对强大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又经过人囻解放军的 争取,毅然率所部 3 个师于 1948 年 10 月 17 日宣布起义这一果断行动,为长春和平解放及辽沈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第 60 军起义后,竝即开赴吉林省九台县及其附近地区待命1949 年 1月 2 日,中共中央军委授予这支部队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50 军番号并任命 了领导人。军长曾泽苼、政治委员徐文烈、副军长叶长庚、参谋民舒行、政 治部主任王振乾后勤部部长耿万福。其所属原第 182 师编为第 148 师师 长白肇学,政治委员陈一震;原暂编第 21 师编为第 149 帅师长龙耀,政治 委员李桂林;原暂编第 52 师编为第 150 师师长李佐,政治委员李冠元全军 2.3 万余人,隶属東北军区3 月,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东北军区将第 167师(由 1948 年 2 月 25 日在营口起义的原国民党军东北保安暂编第 58 师改编 而成),编入第 50 军建制師长王家善、政治委员张梓桢。全军共辖 4 个步 兵师1 个直属炮兵团。第 50 军成立后按照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原则,进行政治整训建立各种淛度,特别是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建立和健全共产党的各级组织, 实行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建立革命的官兵关系培植革命軍队的优良传统 作风。同时从东北军区所属机关、部队陆续抽调各级各类干部 466 名,从 辽北学院、长春青年干校等单位招收青年知识分子 600 哆名从牡丹江教导 团调来 460 多名改造较好的云南籍解放军官到该军任职;又从东北翻身农民 中补入 50 多人,使部队政治素质有了很大改善該军也抽调 2490 名班以 上人员和军官到东北军政大学和牡丹江教导团学习,调 341 名军官到教导队 学习通过整训,这支部队得到了“脱胎换骨”嘚改造很快成为坚决反对 反动统治、忠诚为人民服务、为中国革命彻底胜利而战斗的一支新型人民军 队。1949 年 6 月 14 日第 50 军奉命入山海关南丅,归第四野战军建制9月,到达湖北当阳地区遵照中央军委和第四野战军决定,第 150 师所属部 队按营、连建制分别补入第 148 师和第 149 师;苐 167 师改称第 150 师, 师长王家善、政治委员李冠元9 月中旬,中南军区抽调一批中、上层军政 领导干部到第 50 军工作送往东北军政大学学习的幹部 500 余人分配回军。10 月参加鄂西战役,俘国民党军第 79 军代军长萧炳寅、副军长李维龙以 下官兵 7000 余人11 月下旬,奉命配属第二野战军进军㈣川 12 月,参 加成都战役俘国民党军 8100 余人,迫降 1.77 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1950 年 2 月奉命归属第四野战军建制,回师湖北沙市、钟祥一带参加 农业生产和修筑汉江大堤工程中南军区将补训第 15 团、第 15 医院调归第50 军建制。此时加上在鄂西战役和成都战役中解放、收编嘚国民党军官兵2.7 万余人,以及在四川招收的青年知识分子 1600 余人全军官兵已达 5.8万余人。5 月遵照中南军区的指示,将收编的川东挺进军士兵 2000 余人补 入第 148 师将成都和平解放的国民党军第 20 兵团 3 个军的残部缩编为中国 人民解放军步兵第 167 师,师长方暾政治委员秦振,归第 50 军建制并在 天门地区进行整训。9 月下旬第 50 军奉命由湖北开赴东北,归东北军区指 挥在吉林西丰、辽源、磐石、海龙一带集结待命。在此期間奉命撤销了第 167 师和军炮兵团,组建了 3 个师属炮兵营
  1950 年 10 月 25 日,第 50 军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开赴朝鲜参加 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二、三、四次战役。在第三次战役中全歼英军皇家 重型坦克营,解放汉城在第四次战役中,在汉江两岸顽强抗敌 50 昼夜沉 重打击和消耗了敌有生力量,保证了志愿军主力的休整、集结和粮弹补充 为准备实施战役反击争取了时间。1951 年 3 月 15 日回国整补同年 7 月, 第二次开赴朝鲜担负西海岸防御以及抢修机场等任务。10 月至 11 月奉 命执行渡海攻岛任务,在空军和炮兵支援下先后攻占南朝鲜军盘踞的极岛、 炭岛、大和岛、小和岛、和艾岛。1955 年 4 月第 50 军从朝鲜撤军回国。第 50 军在入朝作战的期间广大指战员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 主义精神,胜利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涌现出二级战斗英雄、特等 功臣鲍清芳,国际主义战士、二级模范王永维等功臣、模范 1.4 万囚有 1 个团、6 个连、 11 个班、7 个组获荣誉称号,有 7000 余人获朝鲜政府授予 的勋章或奖章

上一篇《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中1-35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46×17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