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骑行318川藏视频大全,应该如何应对高原反应

7名大学生拍摄川藏骑行纪录片 47天翻14座大山|骑行|纪录片|川藏_新浪新闻
队员们在骑行路上。受访者供图
  7个即将毕业和刚刚毕业的工科男生,将自己翻越西藏14座海拔4000米以上大山的47天骑行经历搬上了大屏幕,火速成为同龄朋友圈的“网红”。
  车队队员自称“葫芦娃”
  2011年,广东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大一男生赖君豪在网上看到军训教官骑着没有变速挡的二八大杠自行车游走拉萨、尼泊尔的视频后,萌发了毕业旅行骑行去西藏的想法。怕自己反悔,2013年10月,赖君豪用2000多元买下了第一辆山地车,此后陆续有队友加入,也有女队友退缩,直到去年6月,车队的7人队形终于稳定下来。“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7朵花儿。”他们把车队名字想好了——“一支车队”,自称“葫芦娃”。
  在集结7个“葫芦娃”期间,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几个大男孩从花城广场集合,穿过夜色,骑向大学城进行15公里“拉练”。“葫芦娃”们给自己定了位——要做全国首支骑摄进藏的大学生纪录片团队。为此,他们不仅准备了单反,还花了近万元淘回来一套航拍器材。这些钱,都是他们做家教、派传单挣来的,或者几百几百借来的。
  途中也曾一起抱头痛哭
  去年6月29日,“葫芦娃”们从广州坐30个小时火车到成都;7月3日,“一支车队”成员们每人驮着30斤行李和器材,向西藏驶进。
  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是车队第一座需要“攻下”的大山。然而,爬坡那天,大雨倾盆、浓雾密布,山路能见度只有几十米,队长赖君豪的全身起了风疹、拉练时落下的膝盖旧患发作……坚持全程“不推车、不搭车”的队友们好不容易骑上了山顶。然而,还没松口气,一位队友不久后即因持续多日高原反应中途退出骑行。
  在等待队友好转的几天里,“葫芦娃”们上山采风、航拍全景,还遭遇了一次“坠机”事件——航拍器气流掉进附近一座寺院,所幸零件只是散落还能重装。看到彼此灰头土脸,“葫芦娃”们都笑得很欢快。
  然而,几天后,几个大男生却在山上抱头痛哭起来。原来,在翻越两座4000米以上大山时,新入队的队友罗锦伟因为不适应漫长的上坡,双腿病情发作,跟不上大部队。傍晚越来越近,目的地却还有40多公里。眼见雨越下越大,夜色越来越黑,队友们只能向这“耻辱”的40公里妥协,抱着哭成一团。
  这些笑与泪,都记录在了队员们的手机、单反镜头中。
  众筹3万元办成首映会
  回到广州后,他们用了半年时间,将47天的骑行剪辑成40分钟的纪录片,片名为《翻山越岭遇见你》,要在毕业前举办一次首映会,并通过众筹的方式解决经费——赞助10元,纪录片片尾谢幕时给予特别鸣谢;赞助58元,另上附上《翻山越岭遇见你》首映礼门票和纪念版明信片;赞助500元,“金主”将成为“梦想合伙人”出现在纪录片片头……两周后,首映会所需的30048元全部到位。
  4月19日,穿着统一队服的“葫芦娃”站上了有400名“众筹”观众的首映礼舞台。当47天旅途里遇见的人和风景出现在大屏幕上,有的“葫芦娃”泪崩了。
  “这就是我们这一站的终点了。我们的目的很单纯,就是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做成这一件事情。”赖君豪说,现在有的“葫芦娃”去深圳创业,有的“葫芦娃”回到岗位继续搞设计,而自己则为出国读研苦练英语。
  南方日报记者 赵琦玉
  实习生 韦娟明
(原标题:7名大学生川藏骑行 47天翻越14座大山)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一名曾被公选出的青年才俊,一个被农民告上法庭却认同“民告官”,赞赏民众有法制意识的开明官员,政声颇佳,却因吸毒而丢下前程,确令人惋惜。
其实,那一幅幅标语所隐藏的封闭式管理文化和教育理念,才是铁栏产生的根源。铁栏遮蔽了学生的身体和远望的目光,而标语背后的文化则将学生的心理紧紧束缚于高考之上,再无暇领略成长中的风景。而铁栏与标语给学生心理上带来的压抑感和窒息感,更是对教育效果的抵消,实是得不偿失...
多年来,传统媒体辛勤采集的新闻作品,成为网媒“免费的午餐”,传统媒体苦不堪言。有媒体曾提起版权诉讼,网媒赔付的转载费用却十分有限。传统媒体的版权权利若长时间得不到有效保护,势必影响其创新力和竞争力。长远看,对文化繁荣和媒体融合更加不利。
北上广深,哪里最好混?从数据来看大城市的吃穿住行……中国的生活成本并非世界前列哦。骑行西藏 如何应对高原反应(图文)_骑行者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0,441贴子:
骑行西藏 如何应对高原反应(图文)
那些热爱单车,热爱骑行并且狂热于挑战自己,无论多远或在多恶劣的气候环境下,依然坚持踩踏着转动无数圈的曲柄去到自己心中想去的任何地方。他们享受和珍惜骑行旅途中的每时每刻,期待在前方等待他们的每一处风景,在每一个目的地停下单车观赏,迫不及待的拿出相机孜孜不倦的定格在途中遇到的每一处美丽并壮观的永恒。这是一群懂得享受骑行的车友,他们享受骑行的自由,享受骑行途中的过程,享受到达目的地的成就感,享受各个地方不同的风景和文化。很多人称他们是骑行家!西藏是一个神秘并且圣神的地方,是车友向往的圣地,那里有着不可思议的世界奇观,神圣的宗教文化,独特的名族风俗,4000米以上的平均海拔和最纯洁的自然气候环境等……车友们为了梦想,不惧长途跋涉地骑行,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骑行到这片圣地,来一睹这被称之为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当然很多车友都知道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去的地方,首先是因为它的高原高山性气候,相比其他国家的来说西藏高原更加让人难以适应。空气稀薄、、含氧量少、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气温偏低、日温差大、全年分为明显的干季和雨季,气候类型复杂,垂直变化大。所以一般去到西藏高原的人都要先适应一下当地的气候,即使体质很好的车友都很有可能发生。所以车友在准备去西藏之前,首先要详细的了解一下西藏的气候会给人体带来什么样的不适。一般来说到了的前两天,或者刚至4800海拔时,任何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头痛、发闷、耳鸣等,建议此时不要剧烈运动,或许一到两天就可以适应了。但是对于体质较差或者是初次到西藏高原的人,在对当地没有应对经验的情况下发生的的几率很高而且症状会严重。
什么是高原反应分为两种,一种是急性高原反应(缺氧型),一种是(机体机能失调型)。骑行进藏的人主要是急性高原反应发生为主。1.急性:当从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后,人的机体在短时期发生的一系列缺氧表现称为急性。急性高原反应主要发生于初次进藏和体质较弱、带有心脏病、心血管病和呼吸道等病者,就算高原世居者也可能发生急性高原反应。高原低氧环境引起机体缺氧,是发生急性的主要原因,科学研究发现高原大气压的变化也是引起高原反应的一项重要原因。缺氧及大气压环境的急剧变化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都有一定影响,从而发生一系列相应的临床症状。另外,机体本身的耗氧量增加,如精神紧张、、等因素,会进一步加重氧的供需失调,诱发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或使病情会加重。急性也是机体对的一种应激性反应,是机体的各种功能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平衡过程中所呈现的临床症状。这种症状多在一段时间内可自行缓解。2.慢性:从科学理论的角度来说首先主要是另一些人通过长期不间断的调节过程,始终不能在新的基础上达到平衡,以致形成一种高原机能失调的现象,呈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这种情况即称为慢性。又称为“机体机能失调”。慢性其特点是: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一个系统的症状为主要表现,也可以同时出现几个系统的症状;症状时隐时现,但返回平低海拔地区后,症状一般可消失;绝大部分患者可在高原坚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由于慢性与急性高原反应的临床表现有较多的相似之处,为了进行区别,凡进入高原三个月后,仍有部分或全部高原反应症状,可视为。(慢性高原反应一般无危险性,查体无明显。个别病人症状较多但无特异性。因而诊断慢性高原反应时,应特别注意排除各种疾病的可能性,最后才可以诊断本病)。
急性高原反应的症状1.急性高原反应的症状:因为缺氧,通常会出现头昏、头痛、心慌、气促、食欲减退、倦怠、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胸闷痛、失眠、眼花、嗜睡、眩晕、手足麻木、抽搐等。体征常表现为心率加快、呼吸加深、血压轻度异常、颜面或四肢水肿,口唇紫绀等(按症状出现的规律依次排列的)。2.慢性高原反应的症状:(1)精神神经类: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短暂性昏厥、月经不调、阳萎、性欲减退等 (同时也有可能性发生在急性高原反应的症状内)。(2)胃肠类: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慢性腹泻等。腹泻每天2-3次,多为 不成型软便,便前可有腹痛,便后腹痛消失 (同时也有可能性发生在急性高原反应的症状内)。(3)肾病类:主要表现为浮肿、蛋白尿、血尿等。蛋白尿和血尿可同时或单独 出现。血尿轻者仅在显微镜下看到,重者可出现肉眼血尿 (同时也有可能性发生在急性高原反应的症状内)。车友要如何预防高原反应1. 去西藏前长周期规律锻炼如果你平时一直坚持锻炼,那再好不过。对那些疏于锻炼的人,建议至少提前三个月进行适应性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通过全面的心肺功能锻炼和力量锻炼,提高身体的耐力。(1)登楼锻炼耐力,增强心肺功能,增强下肢力量。每天一到两次,每次累计爬10层楼以上。(2)游泳锻炼耐力,增强心肺功能。每周尽量三次以上,游泳距离逐渐增加,每次游程最好不少于1000米。(3)慢跑锻炼耐力。如有条件最好每天晨起坚持慢跑半个小时以上。(4)器械练习初始锻炼一定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可以选择功率自行车、登山机等器械练习,锻炼同时保护好膝关节。前期锻炼是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适应能力的有效方法。有众多去过西藏的资深车友建议,进藏前期锻炼的人,比缺少锻炼的人出现强烈高原反应的几率要低。2.保持良好心态最关键
心理因素也对高原反应的症状轻重有重要影响。越是怕,就越容易出现‘高原反应’。保持良好心态对适应高原也起着很好的作用。“不能有畏惧心理,也不可盲目乐观,调整好心态最为重要”,经过众多资深车友的诉说;在西藏一起骑行的队友,那些顾虑比较少的,发生高原反应症状反而比较轻,而太过谨慎的队友,则可能在心理压力大的情况下产生更严重的高原反应。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样是克服高原反应的灵丹妙药。有很多真实事例证明,保持豁达乐观的情绪,树立坚强的自信心,能够减轻高原反应带的身体不适。反之,忧心忡忡、思虑过度,稍有不适便紧张,反而会加大脑组织的耗氧量,从而使身体不适加剧,自愈能力下降,导致旅途不快,影响群体。3.到达西藏期间,充足休息调节最佳状态除了前期锻炼身体和保持良好心态之外,要适当调节每一次出游的状态。高原骑行保持充足的休息非常的重要,并且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只有身体保持在良好状态,才能更好地避免放生高原反应。4.车友在西藏应该选择哪种饮食饮食应选择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上以高糖、高蛋白食物为宜,少吃多餐,不可暴饮暴食,晚餐时应注意不可过量,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使心肺受压,造成胸闷心慌。初入高原的车友,用餐后要稍稍走动助消化,餐后睡姿可采用半卧位,以减轻心肺负担。
备进藏药品(建议药物目录)各大正规药房或者药店都有售1. 抗感冒退热类: VC银翘、百服宁,速效伤风胶囊等;2. 抗高原反应:诺迪胶囊,主要成份是红景天(25元一盒20粒,口服一次1-2粒,一日三次,车友评价不错,在此推荐)。安茶碱+安定的效果非常显着. (进藏前三天前服用为佳)3. 抗菌类: 先锋、土霉素;扑尔敏,心得安,施尔康4. 头痛药:着重推介必理通,高原反应头痛欲裂时,这东西非常有用。5. 创可贴6. 沙布包扎伤口所需7. 云南白药(止血用)8. 防止拉肚子和消炎的药
不知道川藏有没有吸血蜢
我招这种咬
被楼主一说,就想马上去了
感谢分享…支持
很好!很给力!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收藏以待后用
受益匪浅!
收藏待用,学习了,感谢楼主!
怎样对付地震?
受益匪浅!好贴!
好长知识了 骑行在路上 麻花腾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最美川藏游)
第三方登录:资深骑友分享川藏线骑行经验
当前位置: >> >>
资深骑友分享川藏线骑行经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日 08时56分   来源:新华社
【E-mail推荐
    新华社西藏林芝5月16日专电(记者黄兴)美丽圣洁的雪域高原让很多人心向往之,而沿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川藏公路骑行进藏成为很多自行车骑友的不二选择。眼下,随着天气渐渐转暖,骑行进藏人数日趋增多。
    资深骑友马磊分享了他的骑行进藏经验。
    在出发前,务必要锻炼好身体。须知没有良好的体质,骑行进藏就是空谈。同时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因为骑行进藏是对人意志的极大考验。还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出发前,务须检查好所需装备,最好全程佩戴骑行头盔,保护好自己。
    在骑行中,需要把握好速度,尤其是下坡路段。下坡速度需控制在每小时40公里内,目前川藏线发生的事故多为下坡时车速过快导致刹车不及引发侧翻。建议连续长时间下坡时适当停车休息,否则双手容易握不紧车把。
    骑行过程中,需与前面的自行车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发生追尾事故。不要并行,前后车辆拉开距离,这样对安全较有保障。切忌逆行,川藏线路况较差,道路较窄,逆行危险系数很高。
    骑行途中需翻过多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山,应随时提防高原反应的侵袭。应对高原反应首要戒除紧张的心情,同时备好抗高原反应的药物,如红景天等。另外,如果实在高原反应强烈,可在当地茶馆喝些酥油茶,缓解高反。
    注意保护好个人贵重物品,照看好自行车。在路过人烟特别稀少的地区时,建议尽量结伴而行。如遇到特殊情况,尽量不要暴力抗争,而应事后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求助。
    必要时可选择搭车作为辅助。骑行路途艰难,一定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能以蛮力坚持。当碰到体力不支或者其他不可克服的困难时,最好考虑短程搭车。
    须尊重藏族群众的风俗习惯。川藏公路沿途都是藏区,人文条件与风俗习惯与内地均有所不同,需要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以免发生不愉快,给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相关链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责任编辑: 曹晓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骑行川藏线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