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题100道题

小学数学毕业模拟试卷测试题
小学数学毕业模拟试卷测试题
【www.ruiwen.com - 试题】
  一、 判断题(每道小题 1分 共 3分 )  1. 0是整数,不是自然数. ( )  3. 一张桌子先提价10%后,再降价10%,现价和原价相等. ( )  二、 单选题(每道小题 1分 共 4分 )  1. 一根水管锯成2段要5分钟,锯成5段要 [ ].  a.25分 b.20分 c.12.5分  2. 3.995保留两位小数 [ ].  a.3.09 b.4 ?c.4.00  3. 下面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有 [ ]  4. 一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如果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那么它的周长和原来相比 [  a.增加 b.减少 c.没变  三、 填空题(1-2每题 1分, 3-11每题 2分, 共 20分)  1. 3.05吨=( )千克  2. 2小时15分=( )小时  4. 三百八十万零五百写作( ),四舍五入到亿位记作( )亿.  6. 在比例尺1∶4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的距离是5厘米,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米.  7. 把210分解质因数:210=( )  8. 李红、陈明生产同样数量的拖鞋,李红与陈明用的时间比是5∶6,那么李红与陈明的工作效率最简比是( ),工效的比值是( ).  9. 15克盐溶解在45克水中,这时盐占盐水的( )%.  11. 两个数相减,差等于8,如果被减数扩大2倍而减数不变,差就增加  300%,减数是( ).  四、 口算题( 4分 )  五、 简算题(每道小题 2分 共 4分 )  1. 4.05-2.83-0.17  六、 计算题(1-2每题 2分, 3-7每题 3分, 共 19分)  4. ×25  七、 应用题(1-4每题 3分, 第5小题 4分, 6-10每题 6分, 共 46分)  3. 只列式,不计算.  一座炼钢厂在一星期里,前3天共炼钢0.48万吨,后4天共炼钢0.78吨,这一星期平均每天炼钢多少万吨?  4. 只列式,不计算.  一个水池装有进出两水管,单开进水管,6分钟可将空池注满;单开出水管,8分钟可将满池水放完,现同时打开两管,多少分钟可将空池注满?  5. 在一个长方形里,分别以它的两个角的顶点为圆心,以宽为半径画弧(如图所示),求阴影部分面积.(单位 :厘米)  6. 一个筑路队铺一段铁路,原计划每天铺3.2千米,15天铺完,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多铺0.8千米,多少天就能铺完这段铁路?(用比例解)  7. 有一份稿件,单独一个人抄,甲要10小时抄完,乙要12小时抄完.现在甲先抄4小时后,剩下的由乙抄,还要几小时可以抄完?  8. 一个缝纫工厂原来做一套制服需4.8米布,采用新的剪裁方法以后,每套节省0.8米布,原来做1200套制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9.  10. 客车和货车同时从a、b两城相对开出,4小时后相遇,已知客车和货车的速度之比是7:5,客车比货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求货车从b城到a城要多少小时?(用三种方法解答,其中一种要用方程解)
本文来源:考试指南:
备考真题:
教师资源: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单元测试:
小学试题:
语文试题:
语文考点:
数学试题:
数学乐园:
英语知识点:
英语试题资源:
数学思维训练
奥数关键词家长们被这道小学数学题套路到哭 网友:幸亏毕业早_网易新闻
家长们被这道小学数学题套路到哭 网友:幸亏毕业早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被这道小学数学题套路到哭!这些“逆天”题目,家长们已被虐了千百遍)
看着孩子的作业题,有多少爸爸妈妈感叹着,幸亏自己毕业的早,要不然小学都不能毕业!这不,最近一道简单的小学数学题,又刷爆了家长们的朋友圈。一起往下看,算一算图中的这道小学数学题,看看您的答案跟正确答案一样不?家长们开动脑筋都来一试身手,却算出了四种截然不同的答案。不是答案不唯一,而是前三种都是错的。问题就出在家长们大多没留意题干中的多处“陷阱”。有网友吐槽:“给小学生出题弄这么多小心机和套路有必要吗?现在孩子可真累!”同一道题 家长们做出四种答案这道题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不少人不假思索就开始算起来。“答案为19。”又有人算出了“30”的答案。俩人一对算法,前者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不细心。“前边一连串的都是加号,没看清最后一个加号斜着放的,变成了乘号。”这边好像刚明白点儿,又有人冒出了“20”的答案。前两种答案的人赶紧向第三种答案的人求教,再次恍然大悟,原来代表某个数的红色哨子图案在不同算式中是不一样的、在第三个算式中,红色哨子是两个叠加放置的,第四个算式中却只有一个哨子,把数量看清楚后,算出来的结果自然就不同了。正当朋友圈中纷纷感慨这题出的有水平时,有人又提出了新答案:“结果应该是16吧。”这下大家都有点蒙了,难道还有“小陷阱”没注意到?给出第四种答案的人提醒到,算式中的小动物图案有的脖子上挂了红哨子,有的没挂。众人仔细一看,果然是这样,但脖子上的小哨子十分不明显,不经过提醒还真是轻易看不出来。这样,把脖子上的哨子也算在内的话,这道题的结果就是16了。数学题中满是套路 这有必要吗面对这种到处是“坑”的小学数学题,不少早已经脱离校园的成年人直呼“太可怕了,幸亏毕业得早!”“想到可怜的孩子们要常年面对这类刁钻题就心酸,孩子们太可怜了。教育应该多培养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题干上设计这么多小心机和小套路等着孩子往坑里跳有意义吗?”一位妈妈说。有孩子上初中的家长感同身受地说:“考题的类型就那么多,一般大考还不能出跟以前一样的题,那出题老师只能在题干设计上下文章了。拿中考来说,题的难易程度都是有要求的,不能出偏难怪题,所以有一些出题老师会在学生审题这个环节上设置考查点,题可能孩子们都会,但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拿高分,这是孩子老师经常说的话。”还有网友看了这道题后不禁自我反思起来:“是我们变笨了,还是我们终于变得正常了。当年我也是高考数学接近满分的人,怎么如今连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对呢?这样的题考查的到底是什么,练习这样的题又有什么用,考出来的分数又能代表什么?”网络图专家声音:锻炼学生 细致观察的思维品质前一阵很多家长都被这道题虐哭了…图片来源:微博@中国刘杰看完根本没别的想法,满脑子都是:现在的小学生都这么厉害了?!?!但是让小编觉得更厉害的,是这位前来解题的网友↓989+109=1098“要”是进位的,肯定是1,“好”+“要”进位了,那么好只可能8或9,做只可能是0或1,“好”+“好”不是18就是16,那么“事”是6或者8,“事”是6的话+做0或1都不可能满足条件,那么“事”就是8,“事”是8,那么“好”就是9,这样也就得出“做”是0,最后验算989+109=1098——微博网友@Tinman一种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没怎么听懂的感觉油然而生……但是不得不说,现在的小学生题目真是越来越让人“崩溃”了,感觉每道题都是对智商的无情碾压。1题目:一个正方形被两条线段分成了4个长方形,这4个长方形周长的和是18分米,请问原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说真的,这可能是最正常的一道题了……2你问谁???我也很想知道到底有几个!3你想解决什么问题?先把眼前这道题解决了不可以吗?4总觉得这是一道音乐题是怎么回事?5题目:我在排队,我前面有5个人,我后面的人比前面少2个人,请问,队里一共有几个人?我不排了还不行吗?!6就当它们是一样的吧!7还有这种操作:
emm......200、300、400,各自赚100?!好像…没有哪里不对啊!
本文来源:湖北经视
责任编辑:张海桐_NN9053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难倒大人的小学数学题_百度知道
难倒大人的小学数学题
我有更好的答案
13+2+15=30你要看“提示:以上数字”,当然包括出现在“以上”的“数字:2”了!
采纳率:83%
这个题目首先不存在三个奇数之和是偶数的,因此需要留一个空格结果就是+15+15=30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方案一:3!+11+13=30 (3!=6)方案二:Log3 (9)+3³+1=30 ( Log3 (9)=2,)方案三:5.5+9.5+15=30方案四:1‘+15+15=30(任何常数的导数为0)方案五:3³+3+1’=30 (3³=27 1‘=0)方案六:3³+9-3!=30 (使用负数)方案七:11+13+(6)=30 (将9倒过来为6,有投机取巧的嫌疑)方案八:1(天)+1(小时)+5(小时)=30(小时) (换用单位)方案九:15+15+1=30(十一进制中30为十进制中的33,15为十一进制中的16)满意请采纳,谢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郭敦荣回答:(15-5)+11+9=30。
无解。三个奇数之和,不可能等于一个偶数
上图无解,因为三个奇数相加只能为奇数,不可能为偶数。
15+13+2因为题上说把数字填入方框中,百分之2也算数字
其他10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考试指南:
备考真题:
教师资源: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单元测试:
小学试题:
语文试题:
语文考点:
数学试题:
数学乐园:
英语知识点:
英语试题资源:
小学数学试题
单元测试 |
期中试题 |
单元测试 |
期中试题 |
单元测试 |
期中试题 |
单元测试 |
期中试题 |
单元测试 |
期中试题 |
单元测试 |
期中试题 |
奥数关键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题目大全带答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