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24尺,宽12尺,25元一个平方

历史/八宝山革命公墓
刚公祠堂与护国寺八宝山革命公墓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原址为明朝的护国寺及刚公祠堂。明朝时,八宝山南麓有两座佛寺,分别为护国寺、灵福寺。灵福寺始建于元朝,位于今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东南方向,现在灵福寺前的两棵古银杏树仍立于石景山路北侧、玉泉路口西北侧 。护国寺位于灵福寺西北方向,即今八宝山革命公墓的所在地。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司礼监掌印太监麦福兴建了护国寺,同时修葺了护国寺西侧的刚公祠堂,立有《黑山会护国寺碑记》,其中在记述麦福购买的七十亩地时,提到护国寺位于灵福寺之东:“东至灵福寺界,西至刚公神道,南至官道,北至刚公坟所。”相传,刚公祠堂为明朝永乐初年的司礼监太监刚铁之墓。据学者考证,刚铁是明朝中后期宦官虚构出来的忠勇人物,作为“宦官祖神”供奉。明朝弘治八年(1495年)《重修黑山会坟茔碑》载,正统七年以前,刚铁墓“有堂……有祀,牌楼、石门之属,井井其备,历岁久,入于坏烂。”正统壬戌(正统七年,1442年)内官监太监李德对刚铁墓进行修葺。弘治三年(庚戌年,1490年),黄珠再次修复,而后司礼监太监覃昌“请于孝庙,令有司致祭,岁以清明为期,着为令典”,由此使这里正式成为纪念刚铁的祠庙。明朝嘉靖十年(1531年)《重修皇明故司礼监太监刚公墓记》载,嘉靖六年(丁亥年,1527年),尚衣监太监李某、内官监左少监娄斌在刚铁墓的神道中兴建了一座佛寺;嘉靖九年(庚寅年,1530年),司礼监太监张佐“见梵宇之当道,蔽然目前,甚非所以奠幽灵而慰忠魂,报功德而昭国典也。询之父老,□曰所无,遂决议迁之□地,以复旧制。”《重修皇明故司礼监太监刚公墓记》中还称,“故我今日司礼□贤公有正大之□,□梵宇之非。不然,则刚公忠义之心无以慰□,先朝褒崇之典、悯□之意,□夫嗣续诸公景仰之诚举,无以昭□□后世矣。”嘉靖三十年(辛亥年,1551年)徐阶所撰《护国褒忠祠记》称,“祠为堂若干间……又其旁有寺,屡圮而葺。”清朝康熙四十年(1701年)《刚祖祠记》载,“司礼监张公佐以寺墓神道前,议□之东南数武,即今护国寺地也。”以上材料说明,明朝嘉靖六年在刚铁墓的神道中兴建的佛寺,很快便于嘉靖九年被司礼监太监张佐迁到刚铁墓的东南侧,即后来的护国寺的所在处。而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重修护国寺碑记》则记载,“……岁清明,以上命享,亦得称祠。而所称护国寺者,则由内官监太监李公德始也。嘉靖庚寅,大司礼张公佐撤寺,仍祠会之旧。”此说认为,刚铁墓称“祠”之后,正统七年由内官监太监李德设护国寺,后于嘉靖九年被司礼监太监张佐撤销,恢复该祠旧貌。该说法与上述各碑的说法均矛盾。根据嘉靖三十年(1551年)《黑山会护国寺碑记》的记载,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即庚戌之变发生之年,司礼监掌印太监麦福、内官监掌印太监高忠重建了祠堂三间,并增建两庑六间、石门一座,同时还在其东南购地兴建了护国寺。由此形成了延续至今的祠寺并存的状态。从此,该组建筑合称为“刚公祠寺”。祠称“刚公祠堂”,寺称“护国寺”。至于“褒忠”一词,嘉靖三十年(辛亥年,1551年)徐阶所撰《护国褒忠祠记》称为“护国褒忠祠”,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冯有经所撰的碑记称为“褒忠祠”,清朝乾隆、道光等碑均称“褒忠祠”,仅有清朝康熙四十年(1701年)碑记称为“褒忠护国寺刚祖祠堂”。嘉靖三十年(1551年)《黑山会护国寺碑记》全文称:
黑山会护国寺碑记:
洪惟我 皇明 洪武 开国元勋司礼监太监刚公祠墓,在都城之西十八里,地曰黑山会者,岁久倾圮,至嘉靖庚戌仲冬,适值原总督内外营务、今司礼监掌印太监兼总督东厂官校办事麦公福等、总督内外营务并上林苑监等衙门兼掌 御马监 印、内官监掌印太监高公忠等,约会诸公各捐己资,重建祠堂三间,式过于旧,又增两庑六间,石门一座,周围筑以墙垣,添栽松树三匝,供器等件,纤悉具备。其傍置买锦衣百户李承宗等、赵栾等、僧人清奉等地七十亩,东至灵福寺,西至刚公神道,南至官道,北至刚公坟所。于内建造护国寺山门一座,天王殿三间,钟鼓楼二座,大雄宝殿三间,伽蓝堂三间,祖师堂三间,仪门一座,厅五间,厢房十间,方丈五间,僧房六间。
公等念刚公有功于国,恐后为耕樵所废,延访行能之僧守之相传,崇奉香火,庶得经久。佥曰:本处祥上人,释行纯朴,可以委用。于是转达礼部给札付住持,以为本寺之统,焚修香火,祝延圣寿,祈佑斯民,勤于耕作,恪守清规,择善教之,无玷祖风。诸公重其事,持上人之状,征予文以勒于石,以垂永远。予谨按其状云:上人法名承祥,字瑞岩,别号白云,其先常州人也。父张姓,母王氏,俱好善。其母久而孕,生上人。及长,凝重不与凡儿戏,居然厌俗,惟好香经念佛,绝于荤茹,自誓出家。见本处山秀土饶,颇远市朝,曰:“乃吾修身之地也。”遂拜灵会寺住持宗锏为师,恳志从教,励精行道,理会佛心,自强不息。非聪悟者,其孰能与于此知精一之行?虽先天而弗违纯如之心,当后佛之授戒。予览之,嘉其行而祝之曰:澹泊空苦,僧家之行,果能如是,得道何难?惟上人务敦其行,以善始终,期与汉之 法兰 、唐之 大颠 、宋之 佛印 思其齐,是予之所望也。上人甚勿负诸公之所托也,其勖之哉,其懋之哉!
嘉靖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康熙四十年岁次辛巳合会内外众等捐资前后修补建新。
慧广德真,宗承惟远。法道隆昌,思续明显。
祖刚大振,裕智重贤。礼容示妙,佛果周圆。
敕赐护国开山第一代住持承祥、第二代住持惟理、第三代住持远创、第四代住持法仁、第五代住持道智、第六代住持隆玉、第七代住持昌存、第八代住持思亮。
八宝山革命公墓大门此后,万历元年(1573年)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重修鼎新”,“复置地二顷一十亩,园圃一区,以为崇奉香火之资”。万历十九年(1591年)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诚“复寺,拓祠会之制”,此外“至营房山县,资修山厂一区、庑十馀楹,又置依寺地六十亩,庐守祠者,以供佛及公”。万历二十年(1592年)王家屏所撰碑记中称,张诚此次恢复护国寺“佛寺之复,匪崇异教,惟是真武助顺,三犁奏功,信符感之不虚,明神人之一宗。爰作佛曲,大士罗汉,显现云表。此文皇神道之教,而刚公往所钦承者。先寺后寝,倘亦礼公严事圣祖之心如一日乎!不然,岂谓清梵贤于祠官之祝,而辄因公以彻冥福哉!”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司礼监掌印太监陈矩、孙隆等人“建舍置地”。清朝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均有重修,其中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黑山护国寺碑记》载,“灵福殿东西配殿六间,牌楼一座,则今之所增建也”,可见此次重修扩建规模较大。起初,护国寺是刚公祠堂的附属建筑,到后来刚公祠堂反倒成了护国寺的附属建筑。王家屏所撰的《黑山会重修护国寺刚公祠堂碑记》,已表明该情况。宣统三年(1911年)的《重修黑山护国寺碑记》称护国寺“凡彩画者则有灵福殿、三世佛殿、天王殿与褒忠祠。”围绕刚公祠堂及护国寺,明朝及清朝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宦官墓群,还有宦官组织。弘治八年(1495年)《重修黑山会坟茔碑》称,“处永乐年间,开国元勋、司礼监太监刚公铁葬于是,兹后内官内□葬此者不下百数冢。”光绪二十年《故宦官题名碑》中载,清朝中叶之后,管理庙务总管谷丑、领善圆明园首领张成兴、杜庆,引善长春宫总管刘进喜,参与修葺的圆明园总管邵文英,干清宫总管田廷魁等人均葬于此处。《重修黑山会坟茔碑》提到的“黑山会”,本来是刚公祠堂及护国寺所在地的地名。弘治八年《重修黑山会坟茔碑》开头便称:“距都城西十八里,有地名黑山会,峰峦抱环……”万历壬辰(万历二十年,1592年)大学士王家屏所撰《黑山会重修护国寺刚公祠堂碑记》则称,“若刚公者……葬黑山。黑山者,在燕万山中,庶几像祁连……于是诸贵人之从九原者会焉,故称会。”此处提到的地名变为“黑山”,而“黑山会”则变为宦官公墓的代称,比喻宦官死后聚集到此相会。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冯有经所撰《重修黑山会褒忠祠碑记》称刚铁“卒葬黑山,因为之祠。祠曰褒忠,忠可知己。嗣后中贵人置会其间,岁时以上命致祀如礼,而建寺居僧以守之。”据此则黑山会又成了建立褒忠祠后,宦官在此创设的某种祭祀组织。弘治八年《重修黑山会坟茔碑》、嘉靖十年《重修皇明故司礼监太监刚公墓记》、嘉靖三十年《护国寺记》、嘉靖三十年《黑山会流芳碑记》也都显示了黑山会是一个宦官组织。清末民初,黑山会已成为宦官养老送终的行业慈善组织。护国寺末代住持信修明(任至1950年该地辟为革命公墓为止)的回忆录称:“太监养老义会由明代至今,由来久矣。凡为太监者,无贵贱皆苦人,所以有养老义会之设……故旧都寺庙,多与太监有关系。其纯粹养老者,庙亦有二,一在北平市为北长街万寿兴隆寺,一在平西黑山护国寺……凡入会者……三年后准进庙食宿,死亡有棺,为做佛事,葬于公地,春秋祭扫,后死者送先死者,较亲族有过焉。”宣统三年(1911年),长春宫总管张兰福(字祥斋)在此创建同仁院,由于闲散太监生活无着,故“募得共七万馀金,筑院之馀,存储生息,以为常年经费,俾闲散之贫老者居于斯,养于斯,终于斯,殡于斯。”这里成为贫穷或年老的闲散太监的世代养老之地。革命公墓的创建八宝山革命公墓创建于1949年1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遵照周恩来建立革命烈士墓地、教育人民群众的指示,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晗受命建设革命公墓。在吴晗的领导下,北京市迅速成立了公墓筹备组,吴晗亲自率人勘察,最终选址在八宝山的护国寺兴建公墓。195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八宝山的护国寺改建为公墓,并遵照周恩来的意见,将公墓定名为“”,作为革命烈士的安葬之处。据说,公墓的主体建筑格局由建筑师林徽因设计。1970年,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北京市革命公墓更名为“”。起初在征用护国寺及其所辖土地时,北京市人民政府派出三位干部(一位来自北京市郊区工作委员会,两位来自北京市公墓筹备组)同护国寺住持信修明进行协商。公墓筹备组人员回到北京市人民政府之后,经反复研究,迅速拟定了搬迁安置居住在护国寺的太监的方案。随后,公墓筹备组人员找到信修明,将方案交给他。根据该方案,信修明被安置在北长街万寿兴隆寺太监庙,年老太监安置在琉璃河太监庙,其他太监安置在西斜街太监庙。信修明和太监们见人民政府未将他们赶往农村,且依然将他们安置在太监庙生活,而且还都在北京市内,便接受了安置。以王荷波为首的18人集体墓是八宝山革命公墓的最早入葬者。王荷波是中国工人运动先驱,在北京被张作霖逮捕,于日与其他17人在安定门外遭秘密枪杀,史称“十八烈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提出要找到十八烈士的遗骨,并尽快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工作组经过2天挖掘,发现了王荷波的遗骨。随后,十八烈士的遗骨入葬八宝山革命公墓。八宝山革命公墓创建时,主要用于安葬“中国已故党和国家及军队领导人、民主党派领导人、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科学家、文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革命烈士、国际友人和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1992年,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安葬范围由原来规定的县团级以上干部提高为司局级以上干部。1996年12月,八宝山革命公墓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5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北京市殡葬管理处透露,北京市已经开始重新规划八宝山革命公墓,计划将其建成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座国家公墓。八宝山革命公墓南临石景山路,北到八宝山。八宝山革命公墓西侧有八宝山殡仪馆,为北京市最大的殡仪馆。该殡仪馆附设的老山骨灰堂位于该殡仪馆以西。八宝山革命公墓东侧为园林小区。八宝山殡仪馆与八宝山革命公墓同属石景山路9号院。八宝山革命公墓属于革命公墓。八宝山北麓另有北京市八宝山人民公墓,属于普通公墓。
改造扩容/八宝山革命公墓
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墙八宝山英灵安放之处再次扩容。日,有记者从市规划委获悉,《八宝山革命公墓北院设计方案公示》已在市规划委网站公布,八宝山革命公墓北院将新建长达620米的骨灰廊,增加10020位骨灰龛位。规划信息显示,即将扩容的八宝山革命公墓北院用地位于石景山区八宝山地区,南邻现在的八宝山革命公墓及八宝山殡仪馆。现建设单位申请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北院建设革命公墓北山骨灰廊及管理用房等项目,骨灰廊长度为620米,管理用房地上建筑规模630.04平方米。规划图显示,北院用地面积将达17.6万平方米,骨灰廊工程占地面积将达9541.45平方米。新建玉岑园的建筑面积将达456.89平方米,而精忠玉岑占地面积101.7平方米,思远斋占地54.78平方米,挹芳馆占地面积58.88平方米,仙山琼厅高达10米有馀、占地面积则为173.8平方米。骨灰龛位达到10020位。市规划委公示内容显示,依据《城乡规划法》,30天内,相关市民和单位可以就设计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建筑分布/八宝山革命公墓
八宝山革命公墓主要分为墓区和骨灰堂两部分。公墓内遍植松柏。大门:坐北朝南,面临石景山路,门口有两尊石狮、四株古柏。大门内有甬道,正对革命公墓骨灰堂大门。八宝山革命公墓大门墓区:八宝山革命公墓并未根据死者的等级分类建墓,而仅按照逝世时间顺序依次建墓。一墓区:位于骨灰堂的东北方,殡葬处办公楼以北。二墓区:位于公墓西南角,紧邻八宝山殡仪馆的东墙。其北侧为八宝山殡仪馆的东门。三墓区:位于公墓中央甬道东侧,骨灰堂南侧。特东八区:位于公墓西北角,紧临公墓东墙。南北长、东西窄。东八区:位于特东八区西北侧,紧邻公墓北墙。东西长、南北窄。西八区:位于东八区西侧,紧邻公墓北墙。东西长、南北窄。撒放区:两块,一块位于一墓区以北,一块位于上八区以北。天字区:位于特东八区以南,紧临公墓东墙。南北长、东西窄。上八区:位于西侧的撒放区以南,一墓区以东。下八区:位于天字区以南,紧临公墓东墙。南北长、东西窄。任弼时墓:位于西八区、东八区及两块撒放区之间。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革命公墓骨灰堂:位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中央,建于1958年,是由原护国寺第一、二进大殿及配殿改建而成。截至2012年,骨灰堂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共有骨灰室28间。骨灰堂平面对称,东、西各有一个院落,中间是中一室所在院落。骨灰堂大门开在西路最南端,位于整个骨灰堂的西南角,大门上有“革命公墓骨灰堂”的匾额。骨灰堂的骨灰完全按照死者的生前级别摆放。在28个骨灰安放室中,中一室等级最高,此外有9个安放室存放副部级以上干部的骨灰。中一室(又称“骨灰安放一室”或“瞻仰厅”)在整个骨灰堂的正中最北端,位于原护国寺第一进、第二进正殿旧址上,中一室内正中为朱德的骨灰盒(101号),中一室内还有陈毅、林伯渠、董必武、陶铸、彭德怀(102号,已迁出)、廖承志、李富春、许光达、陈赓、徐海东、溥仪(已迁出)、李宗仁、张治中、傅作义、陈明仁等人的骨灰。整个骨灰堂只对家属开放,凭骨灰存放证入内。骨灰墙:11面骨灰墙分别位于骨灰堂北、西、东三面,于1988年开始陆续兴建。入骨灰堂大门,最先见到的是“红军骨灰墙”,墙面刻有“弘扬红军精神,建设伟大祖国”,墙上的最后一个编号为1135号。烈士堂:建于1993年。位于骨灰堂西北侧,八宝山殡仪馆取灰处南侧(二者隔有院墙)。殡葬处办公楼、革命公墓办公楼:位于骨灰堂以东,单独形成一个长方形院落,其东侧紧邻革命公墓的东墙。院门有两个,北侧大门设在革命公墓办公楼西北,南侧大门设在革命公墓办公楼西南。殡葬处办公楼呈“?”形,紧邻该院落的北墙和东墙,为北京市殡葬管理处的办公地点。革命公墓办公楼为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办公楼,东西长、南北窄,位于殡葬处办公楼东翼的西侧,和殡葬处办公楼北翼之间夹有一个庭院,革命公墓办公楼南侧也有一个庭院。两个庭院各有一个大门通向西侧,即上述两个院门。北京市殡葬协会也在该院办公。
墓地划分/八宝山革命公墓
1951年8月,北京市民政局制定了《革命烈士公墓安葬暂行规定》(草案),报张友渔副市长,张友渔副市长批示:“本办法只称为《革命公墓暂行规则》。” 删去了“烈士”二字。修改后的暂行规定上报政务院秘书厅转内务部审批后,于日以内优字第270号文件核准颁布执行。公墓大致分为墓区与骨灰堂。墓地或骨灰安放,主要是按生前政治级别而定。位于一百五十亩地公墓北向顶端的一墓区,安葬中共国家领导人及副部级以上干部、民主党派领导人士,是公墓中政治规格最高的地方。革命公墓安葬暂行规则第三条规定:墓穴用地,根据干部级别,划分为三级区,安葬者须按照各区各级顺序及面积大小使用,不得挑选和扩大。第一区,安葬县级以上干部及革命军人团级以上干部。墓穴地长12尺,宽6尺或长12尺,宽12尺。第二区,安葬省级以上干部及革命军人军级以上干部。墓穴地长18尺,宽18尺或长24尺,宽24尺。第三区,安葬对革命有特殊功绩的,其墓穴地大小另行规定。根据此规定,公墓墓区的划分是:庙前是县团级干部墓区;庙后东侧是地委级干部墓区;西侧是省委级干部墓区;再向上是中央领导干部的墓区。后来建立了骨灰堂,骨灰安放也有严格的规定。骨灰分为一、二、三、四……室,中央领导,部队兵团级以上领导,地方部级以上领导的骨灰可以安放在一室。但一室又分为正面和侧面。正面安放的是中央领导同志的骨灰,侧面则安放其他领导同志的骨灰。
墓园建设/八宝山革命公墓
墓地扩建据北京市殡葬管理处透露,北京市已开始重新规划设计八宝山革命公墓,计划将其建成中国首个国家公墓。公墓位满通告经过专家多次研究论证,革命公墓改扩建工作已进入规划阶段。为解决革命公墓用地不足的问题,在革命公墓的北侧扩征260多亩山地,扩大现有规模。“鉴于八宝山公墓所具有的特殊地位,我们力求把革命公墓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国家公墓,让它真正成为首都乃至我们国家殡葬业的一张名片,成为了解我们民族精神和革命历史的一个独特窗口。”市殡葬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说。据了解,在国外,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家公墓,比如美国华盛顿阿灵顿公墓、奥地利维也纳国家公墓、柏林多罗顿国家公墓,韩国汉城铜雀洞国家公墓,另外,日本也计划将收纳无名战士遗骨的东京千鸟渊墓地扩充成为国家公墓。据悉,国外只有现役和退伍军人以及相当级别的政府官员,才有资格选择在国家公墓安葬。国家公墓在一个国家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人们通过不同方式对安葬在这里的人表达他们的敬意。市殡葬管理处处长吴增祥表示,我国国家公墓建设,将立足革命公墓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借鉴国内外公墓建设的先进经验,以墓园文化为核心,扩展功能,使其具备骨灰安葬、悼念、瞻仰、教育、文化旅游等功能。日,从市规划委获悉,《八宝山革命公墓北院设计方案公示》已在市规划委网站公布,八宝山革命公墓北院新建长达620米的骨灰廊,增加10020位骨灰龛位。壁葬八宝山革命公墓墙廊亭堂的建筑风格壁葬是将骨灰盒嵌在墙壁内的一种葬式。壁葬墙和普通的墙体高低相仿,略厚些,墙体正面分布着井字形的壁葬格,大小可放入骨灰盒。格位口用石材封死,石材外表面就当作墓碑,刻上碑文。一堵壁葬墙可安置几十乃至几百个骨灰盒,存放量极大,又节约土地。壁葬的建筑形式十分丰富,有回廊式的,有亭子式的,有四合院式的还有多层式的等等。安葬规格中华民族就有重视长亲的传统。依逝者威望、声誉、资历等的不同,在丧葬的地点、规格、礼仪、墓穴的大小及耗资等诸方面有所区别。八宝山革命公墓在修建时也是如此安排的。根据逝者在党和政府中担任的职务高低,参加革命的时间长短、贡献大小,在墓穴的规格、安葬的地点上也有所不同。这并不是共产党讲等级排场,而是只要谁对历史,对人民做出巨大的贡献,人民就以最高规格安葬谁。暂停接收骨灰八宝山革命公墓革命公墓门口看到,一块告示牌上注明:“截至2013年9月底,革命公墓骨灰临时存放室已经存满,无法继续接收逝者骨灰。自10月1日起,请家属自行安排骨灰存放。北山骨灰廊工程预计2014年6月完工,届时按照审批的时间顺序,通知家属办理选位。”工作人员解释,因为临时存放室已经放满了,“可以先办审批、排号,骨灰暂时放在家里,明年北院建好了,会电话通知家属过来选位。”革命公墓办公室一名负责人透露,临时存放室体积有限,已经被放满,“目前放了七八百个都是按顺序审批过的,公墓暂时不能再接收了”。
安葬在八宝山的名人/八宝山革命公墓
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墓区。图右可见“汤用彤先生之墓”以下列出一部分安葬在八宝山名人:建国前逝世中国共产党人物o瞿秋白党和国家领导人下列人士以生前最高级别为准: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墓区,“史沫特莱女士之墓”o 朱德(元帅)o 彭德怀(元帅)(已迁出)o 聂荣臻(元帅)o 罗荣桓(元帅)o 董必武o 任弼时o 陶铸(政治局常委)o 陈云o 李先念o 林伯渠o 李富春o 谭震林o 廖承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o 李四光(全国政协副主席)o 华罗庚(全国政协副主席)o 薄一波(国务院副总理)o 习仲勋(国务院副总理)o 萧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空军政委、总政治部副主任、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o 王维舟(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o 启功(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o符荣,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原北京钢铁学院)非中国共产党政治人物o 龙云(衣冠冢)o 张澜o 司徒美堂o 谢雪红o 李宗仁o 张治中o 卫立煌o 傅作义o 陈明仁o 安娜o路易丝o斯特朗o 史沫特莱o 伊斯雷尔o爱泼斯坦其他各界知名人士o 邵飘萍o 徐悲鸿o 朱启钤o 欧阳予倩o 溥仪(前清末帝,已迁出)o 老舍(衣冠冢)o 单士元(故宫博物院院长)o 谢添(电影导演)o 林徽因o 陈友仁
相临景点/八宝山革命公墓
颐和园北京植物园北京海洋馆香山中央电视塔紫竹院太平洋海底世界玉渊潭公园双清别墅孙岳墓埃德加·斯诺墓京西水上游景泰陵摩诃庵中国蜜蜂博物馆醇亲王墓(七王坟)金仙庵葛利普墓中国画研究院展览馆中华世纪坛中国邮电博物馆火器营旧址莲花寺凤凰岭摩崖刻字团城演武厅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碧云寺中科院植物园稻香湖天然公园水生野生动物救治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北京电影旅游城北京艺术博物馆曹雪芹纪念馆石刻艺术博物馆魏太和造像卧佛寺玉泉山大慧寺阳台山风景区鹫峰李大钊墓园黑寺蓟门烟树碑金河堤碑清河西汉古寺遗址上方寺遗址凤凰岭真觉寺(五塔寺)大觉寺圆明园百望山森林公园樱桃沟定慧寺八宝山革命公墓黑龙潭及龙王庙大钟寺北京地震基准台锦绣大地农业观光园区农科院林果研究所北京气象台北京天文馆慈寿寺塔香山滑雪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植物园达园海淀清真寺钓鱼台极乐寺普照寺华严寺环谷园静福寺李莲英宅院莲花寺首都体育馆晏公祠辛亥滦州革命纪念塔榆河桥北京师范大学三一八烈士墓航空学会北京航空馆龙泉寺玉泉山(静明园)秀峰寺乐家花园旧址正觉寺万寿寺莲花池公园下寺石塔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6次
参与编辑人数:15位
最近更新时间: 05:54:45
贡献光荣榜
八宝山革命公墓在海淀区八宝山南麓。建国后,在明代护国寺基础上改建。分两部分,殿堂改建为骨灰堂,朱德、董必武、彭德怀等的骨灰安放在最后一进的大殿内。寺院四周是墓葬区,1950年任弼时去世后葬此,瞿秋白的....
扫码下载APP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是领导人,这些人也长眠八宝山革命公墓
来源: 政知圈|查看: |
分享到微信
摘要: 八宝山革命公墓是中国声名最著、规格建制最高的园林式公墓,众所周知,其主要用于安葬中国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民主党派领导人、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科学家、文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国际友人、革命烈士和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等。 ...
清明节,八宝山的祭扫人群总是新闻。今年也不例外,根据北京市民政局的消息,过去一周,全市共接待扫墓市民近240万人,其中八宝山地区接待祭扫市民22.8万人。预计这3天,八宝山地区将迎来大规模扫墓人群。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就借着清明节聊聊八宝山公墓的一些故事。这里要说的不是八宝山人民公墓,而是八宝山革命公墓,对一个时政公号来说,谈论革命公墓显然更合适。毕竟,进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是高层领导人生最后一项政治荣誉。葬于公墓八宝山革命公墓是我国声名最著、规格建制最高的园林式公墓,众所周知,其主要用于安葬我国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民主党派领导人、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科学家、文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国际友人、革命烈士和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等。1950年,任弼时因病逝世,下葬在八宝山东部坡顶——任弼时墓也被称为八宝山革命第一墓。该墓占地300平方米,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现场走访过,感觉颇像小广场,清明时节来访,墓地处鲜花较多,因为会有很多团体来这里举行爱国主题的教育活动。任弼时墓之后,开国副主席之一的张澜逝世,葬在任弼时墓的西侧。1955年纪念瞿秋白烈士牺牲20周年时,又把秋白遗骨从福建长汀迁葬墓东侧,这就形成了第一墓区。接着,又扩展了第二墓区,第三墓区。从任弼时墓往南走,也就是顺着坡往下走,一条路将第一墓区分为东、西两区,东区多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西区多为民主人士。第一墓区安葬的有李先念、陈云、李富春、彭真、姚依林、耿飚等,也有元帅罗荣桓、聂荣臻,大将黄克诚、徐海东,上将萧华、杨得志、宋任穷、李克农等。他们有20世纪50年代初逝世的,也有改革开放之后逝世的。十大元帅中,朱德和陈毅的骨灰安放在骨灰堂中。前述这些领导的墓地,造型、格局也各不相同,但面积大致相当,普遍比较朴素、庄重,比如李先念、彭真、姚依林都是在墓地里种着树,陈云墓则有一尊其半身雕塑。公墓门槛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找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的有关规定,最早是县团级以上的领导干部逝世后可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安葬。1951年,北京市民政局制定了《革命公墓安葬暂行规则》,根据逝者在党和政府中担任的职务高低,参加革命的时间长短、贡献大小,在墓穴的规格、安葬的地点上做了不同的安排。比如《革命公墓安葬暂行规则》第三条规定:墓穴用地,根据干部级别,划分为三级区,安葬者须按照各区各级顺序及面积大小使用,不得挑选和扩大。第一区,安葬县级以上干部及革命军人团级以上干部。墓穴地长12尺,宽6尺或长12尺,宽12尺;第二区,安葬省级以上干部及革命军人军级以上干部。墓穴地长18尺,宽18尺或长24尺,宽24尺;第三区,安葬对革命有特殊功绩的,其墓穴地的大小另行规定。随着时间推移,1992年4月,经中组部批准,上八宝山的干部级别从县团级提升为地方厅局级和部队师级。近年来,八宝山扩建可以容纳更多骨灰的骨灰墙,不过仍然有准入门槛。一个对当代政治稍微有点了解的人,走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里,可能随时蹦出“他怎么不在这里”的疑问,事实上确实有很多按照级别可以安葬在这里的领导干部,最后并没有安葬于此。比如,任弼时是“五大书记”中唯一安葬于八宝山的。日召开的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选出的5位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之外,朱德骨灰存于八宝山公墓骨灰堂,周恩来和刘少奇都选择了逝世后骨灰撒海,毛主席,则众所周知。夫妻合葬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还要说一个现象,夫妻合葬。去过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人,很容易注意到,逝世的国家领导人中,有些是夫妻合葬于革命公墓。比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万里。2016 年12月1日上午,万里与夫人边涛合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此时距离万里逝世已有一年多,日,万里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9岁。万里夫妇合葬墓日上午9点55分,边涛在家里病情突发逝世,时年87岁的万里难抑悲情,趴在老伴的遗体上放声恸哭:“你走了,我怎么办呀?”闻讯赶到的李瑞环看到这一幕也不禁泪流不止。12年之后,夫妻合葬。就二老合葬,万里的儿子万伯翱在接受采访时说,父亲的骨灰此前停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第一室,母亲边涛的骨灰一直由妹妹保管。万老移灵的申请在2016年得到了批复,家人特意选在12月1日这天为二老合葬。不只万里,罗荣桓、任弼时、聂荣臻、李富春、薄一波等都是夫妻合葬。十大元帅中,罗荣桓第一个逝世。1963年12月,他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中一室。时隔40年,2003年,罗荣桓夫人林月琴逝世,罗家后人将骨灰合葬在第一墓区,并立了一块雕有两人半身塑像的大石碑。不过,有据可查的是,由于骨灰堂按照级别排位,一些领导人夫妇因为级别不同,不能合葬,比如陈毅和他的夫人张茜。获准迁出有人想进八宝山革命公墓,也有进了想迁出的。《南方周末》曾于2011年粗略估算,已去世的历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解放军重要将帅中,没有进入八宝山革命公墓,或陆续从八宝山迁出的,至少近半数。当年,有一些逝世领导人回到故乡。日,逝世50周年之后,陈赓大将夫妇的骨灰被家属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迁出,回到故里湖南湘乡市;同年11月,于2008年逝世的华国锋,其骨灰在安放八宝山三年后,按照他的遗愿回到故乡山西省交城县安放。山西交城的华国锋墓再往前,2009年,贺龙骨灰迁回家乡湖南张家界;1999年底,彭德怀骨灰悄然回到故乡湖南湘潭。如果再往前追溯,许多“文革”之后才逝世的领导人,都选择了直接回乡安葬。2002年去世的习仲勋,回到了他的出生地陕西省富平县;1998年去世的杨尚昆,葬在其出生地重庆市潼南县;1990年,徐向前逝世,遵照他的遗嘱,骨灰撒在他战斗过的太原、太谷、祁县、临汾、长治、涉县、武乡、左权县等地;1986年,刘伯承逝世。按照他的遗嘱,骨灰撒向太行山、淮海大地、南京、重庆等地。同年叶剑英逝世,骨灰安葬在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还有另一些被迁出八宝山的,则是剥夺政治待遇。当然,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补充一句,这里不是想来就来,自然也不可能想走就走,这些变动,进进出出,都需要经过中央批准。非领导者八宝山革命公墓,除了任弼时、朱德、薄一波等大名鼎鼎的革命前辈和国家领导人,还有一些人的墓地,安安静静地伫立着,并不被太多人注意到。从第一墓区顺着坡往下走,直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南大门,是第二、三墓区。这两个墓区的白色花岗岩墓排列得比较整齐,墓主大都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去世的人物,有烈士,有民主人士,有外国友人,也有普通人。老舍以及陈佩斯的父亲陈强也安葬在革命公墓,他的墓碑上干脆用了一副看起来不算庄重的漫画头像。陈强墓八宝山革命公墓在靠近南大门的方位,有三座高大的纪念碑,都是为了纪念20世纪50年代中国代表团出访时的飞机遇难者。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里,还长眠着一些外国友人,比如史沫特莱、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顺着任弼时墓往上走,在一片不算太高的墓碑中,细心的人们可以找到邵云环、朱颖、许杏虎的墓,这三位是在1999年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中牺牲的烈士,他们也静静地安葬在这片革命公墓中。
刚表态过的朋友 ()
发表对《不是领导人,这些人也长眠八宝山革命公墓》的评论
(发表评论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无关内容)
Sinovision,Inc.&
All&Rights&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5寸电视尺寸长宽多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