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领导您好格式,我的16年购买的FX-PRO现在经常性开机需要按很多次才行,是怎么回事啊?

电脑开机的时候显示屏总是要开关好多次才可以启动起来_百度知道
电脑开机的时候显示屏总是要开关好多次才可以启动起来
每天电脑第一次开机总是启动不起来,主机电源开关亮,显示器指示灯正常亮,但是显示器屏幕根本都没反应,还是黑色的。
电脑也没有什么警告,整台电脑就是正常状态,只是显示器不亮。必须开关显示器开关很多次,才可以正常启动。 当电脑这一天第一次启动成功...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种一般是显示器电源高压板供电不良问题。如果显示器指示灯亮不正常或不亮,还有可能是驱动板故障;如果指示灯亮正常还有可能是高压灯管故障。总之估计你的显示器已经老化,需要预热后才能正常使用的可能性较大
采纳率:55%
显示器的问题建议换个显示器,也可以修修,但不建议如果换新的值不得就换个旧的,或者同事朋友没用的换个就行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重新插一下显卡试试,或者换显卡驱动。
根据你的描述应该是显示器的问题,而非电脑主机问题。
你拔下内存条试试。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电脑开机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主题:【图文】在纠结不堪后,最终还是弃了全幅入了X-pro2。
泡网分: 1.592
帖子: 1535
注册: 2009年11月
本人是宾得多年的铁粉,数码全幅曾经对任何一名宾得粉丝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放弃宾得的全幅而选择富士的旁轴产品,对我而言也着实纠结了好一阵子。主观上想换种玩法。一直以来都在抱着单反玩街拍,也需要换一种拍摄思维和方式。这么说来X-pro2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 && &从胶片时代起宾得与富士就是以色彩闻名,虽然二者风格不尽相同。这是我选择富士的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眼下的宾得已经不是以往的宾得了。曾经的宾得色在K5系列之后就算是走了下坡路。宾得已经融入了理光的色彩,新的HD镀膜让宾得色变的有些不伦不类。反观富士一直在继承和发展自己的长处,并力争发挥到极致,这和宾得这几年所走的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原因之三,从踏足照相的那天起,就是旁轴出身。华夏821、凤凰205BS,还买过一款很奇怪的旁轴胶片机--长城PF(至今仍偶有把玩儿)。如今岁数大了,不仅是实际需要,回归旁轴的拍摄方式也算是一种心理需求。最后,身边有一位几年前就转入富士的宾粉儿当催命鬼。这位老弟当听说我入了X-pro2后,二话没说送了款千来儿的摄影包给我。
& && &说说X-pro2。远在X-pro1刚出没多久的时候,我在北京富士体验店把玩过。当时看到12800元的价格时,我很想笑。第一印象是不值。然而当我拿在手里把玩的时候,那种感觉竟然和我当年第一次拿起徕卡M6时的感觉一样,有一种想去拍照的冲动。所以印象相当深。当我决定要购买X-pro2后,我下的第一个单子并不是X-pro2相机和富士镜头,而是PK-FX的转接环。收到相机后第一次上头上的是宾得的A50 1.7,第一次试拍也是用的宾得A50 1.7。我想我是不是太轴了?或许理光映像应该给我颁发奖章了。而实际情况却是,我只是想为了更快的,熟悉这台机器的成像风格和更直接的,对这台机器产生亲近感。我一直在拍胶片,用富士卷更多些。用A50 1.7这款头拍富士的卷也更多些。所以...我想我这么做也许算是个好方法。
& && &第一次把上好了宾得A50 1.7的X-pro2拿在手里时,感到很崩溃,这与我长期使用的单反操控完全两概念。在很“幸运”的找到了快门之后,我发现我无法拍摄。只好灯下抱着本说明书在那上面一个一个的认字儿。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晚上的功夫已经可以熟练使用转接拍摄了。我当时下的决心是,只有不能转接宾得的手动头,就立马无理由退货!但X-pro2用事实证明了我的无知,感觉好极了!X-pro2对手动头的友好支持超出了我的预期,完全可以快速完成手动对焦并做到拿起来就拍的程度。这对于我这样以玩街拍为主的快拍一族真是福音。所以,我又购了一个PK-FX的转接环,准备用在我的另一款宾得K28 3.5上。因为我认为最适合的人文视角不是35,而是等效135全幅的40-45mm这个焦段,其中,尤以43mm为最佳。而28头在C幅上最接近这个视角。
& && & 下面说说我对待X-pro2的鸡贼。完成了手动头的转接工作,下面开始购买各种装饰配件。一直以来我对相机的理解就认为是工具。所以历来我手头上的相机连机子带头都是战斗级别的,但对X-pro2这騒货却是大有心情装饰一番。于是破天荒的在相机装饰上花了我一百九十大元。没错,是一百九十大元,我还少说了一块呢。一个指柄、一个红色快门扭、一个手柄+L型快装、竖拍板,然后就没了。那騒騒的肩带呢?皮套呢?肩带不是有原厂的吗?原厂配的肯定不是最好的,但肯定是最合理、最好用的之一。皮套?我之所以配手柄+L型快装板除了好用、好握持、能保护相机本身以外,不就是为了省皮套钱的吗?想想我那同事花6千多买X100,再花近4千购装饰的货而言,我还是鸡贼点吧,我只是个站街照相的,不想碍人眼。
& && &&&多余的话不说了,在无忌重在有图有真相,说一万句不如上一张图。来看看我的宝贝儿和试拍图吧。
& && &&&X-pro2+232:
本帖最后由 hdh9363 于
12:38 编辑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2916&&回帖:94 &&
泡网分: 2.098
帖子: 1311
注册: 2010年09月
好机器。曾使用5DII、 Leica、X-Pro1、Fuji670、Xpan, 出镜率最高的就是我的X-Pro1。
本帖最后由 prag 于
16:35 编辑
泡网分: 1.592
帖子: 1535
注册: 2009年11月
在无忌也有年头了,虽然发贴不多但看的却不少。感觉富士论坛的氛围很好。以此贴论,虽有不同见解,也时有争论,但都在理解的基础上各抒己见,各个都是对摄影有自我见解的玩家。感谢各位的回贴,从各位的言谈话语中学到不少有益的东西。
泡网分: 0.616
注册: 2013年02月
小倪无忌 发表于
好很多的概念是:7M2几乎不可用;7R2可用。我没有M240,我用ME,当然还是ME的效果好。当然我也没有很认真的比较过,因为一般用这个镜头,还是在ME上。
sony的色彩不提了。反正是很不好。
快门声音古怪。当然可以选择无声拍摄。sony快门的问题不是声音,是时滞。谢谢介绍!看来我还是不用折腾了,直接莱卡240好了,省点心来拍照。
泡网分: 1.542
帖子: 1522
注册: 2015年07月
小倪无忌 发表于
好很多的概念是:7M2几乎不可用;7R2可用。我没有M240,我用ME,当然还是ME的效果好。当然我也没有很认真的比较过,因为一般用这个镜头,还是在ME上。
sony的色彩不提了。反正是很不好。
快门声音古怪。当然可以选择无声拍摄。sony快门的问题不是声音,是时滞。大法的机械快门声音确实不动听,但也不是无法接受,主要问题还是色彩,不知道是大法的色彩管理还是白平衡的问题,当然也许有人也能接受这种色彩风格,我个人觉得比富士差得多,再高的分辩率都没有意义
泡网分: 1.022
帖子: 1012
注册: 2013年11月
王子怡 发表于
哇!你对富士14/2.8的评价这样高呀?资讯一下7R2,你说ZM25转接它身上效果比7M2好很多,这个好很多是多少(相比莱卡240)?还有就是索尼的白平衡与索尼黄。另外就是,索尼微单的快门声音是不是很大?谢谢!好很多的概念是:7M2几乎不可用;7R2可用。我没有M240,我用ME,当然还是ME的效果好。当然我也没有很认真的比较过,因为一般用这个镜头,还是在ME上。
sony的色彩不提了。反正是很不好。
快门声音古怪。当然可以选择无声拍摄。sony快门的问题不是声音,是时滞。
泡网分: 0.616
注册: 2013年02月
小倪无忌 发表于
有点道理!但问题在于转接后zm 25 35的焦距有点长,玩超焦距有点累。
zm 25转到7R2上面,效果不错的,7R2转接的效果比7M2好很多。
不过因为有14 28和16 14的存在,我觉得超广角的问题基本解决了。胶片时代,我很喜欢contax G Biogon 21 28。数码时代,我认为能与这支镜头比肩的并不是zm Biogon 21 28,而是富士14 28。哇!你对富士14/2.8的评价这样高呀?资讯一下7R2,你说ZM25转接它身上效果比7M2好很多,这个好很多是多少(相比莱卡240)?还有就是索尼的白平衡与索尼黄。另外就是,索尼微单的快门声音是不是很大?谢谢!
泡网分: 1.022
帖子: 1012
注册: 2013年11月
王子怡 发表于
我来和一下下稀泥,讲讲我的用机用镜的逻辑,看是不是另有一种角度?1、首先我们要问一下你为什么要用微单(富士),你看中富士微单的是什么优点?一般而论,多半是体积、重量与操控吧?我另有我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看重,这里按下不表。2、听说“大法”不能转接广角(全画幅21以上的镜头,有红移基本不可用),导致我基本不考虑买索尼全画幅微单(很想买的),因为我要用超广镜头近拍,于是我买的蔡司25/2.8只能委屈地转接在Pro1(3050元买的全新未开封机器)上当做37.5的标准镜头来用,很不爽(因为我不喜欢这个视角)。3、Pro1+ZM25/2.8的组合,我使用的迄今为止最快的对焦系统,就是手动估焦,只要你经验足够。这就避开了“大法”与富士各种非自动对焦优劣的争论,拿着我心仪的焦距21-25镜头,意淫地用了一把莱卡240,只不过这时的焦距是37.5mm!在能够(或舍得)买莱卡240的时候,我准备了多年的这颗ZM25/2/8镜头才能绽放出它本身的光华来,还是等等吧!4、有什么办法呢,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不完美的:“大法”不能用超广,富士用不了超广(因为它的截幅,是不是我只有用福伦达15/4.5的命了?),莱卡可以用可是太贵了,对于依赖自动对焦的用户来说并不好使。也许将就一点,用莱卡Q算了,一机一镜,体 ...有点道理!但问题在于转接后zm 25 35的焦距有点长,玩超焦距有点累。
zm 25转到7R2上面,效果不错的,7R2转接的效果比7M2好很多。
不过因为有14 28和16 14的存在,我觉得超广角的问题基本解决了。胶片时代,我很喜欢contax G Biogon 21 28。数码时代,我认为能与这支镜头比肩的并不是zm Biogon 21 28,而是富士14 28。
泡网分: 0.616
注册: 2013年02月
小倪无忌 发表于
1 仅举一个例子:用截幅转接全幅镜头,超广角如何实现?然后,微单好不容易把机器的体积做小,你还非给他怼一个傻大黑粗的全幅单反镜头,再给机身和镜头中间留个空腔,手感很好吗?大法的镜头大,那是因为全幅没法把镜头做小;富士的牛逼就在于坚持截幅、坚持轻量化,好不容易根据全幅上常用格式的优质截幅镜头给你,你非不要,非要新瓶装旧酒,买椟还珠啊!
2 说得大错!就是不精确的问题!色彩点太多的原因,是把很多在聚焦与非聚焦之间的点都算上了。初看对上了,细看不精确。
我喜欢富士原多于sony,但评论问题还是要实事求是。好在两个机器我都有,所以完全没必要为自己的机器大吹法螺。 我来和一下下稀泥,讲讲我的用机用镜的逻辑,看是不是另有一种角度?1、首先我们要问一下你为什么要用微单(富士),你看中富士微单的是什么优点?一般而论,多半是体积、重量与操控吧?我另有我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看重,这里按下不表。2、听说“大法”不能转接广角(全画幅21以上的镜头,有红移基本不可用),导致我基本不考虑买索尼全画幅微单(很想买的),因为我要用超广镜头近拍,于是我买的蔡司25/2.8只能委屈地转接在Pro1(3050元买的全新未开封机器)上当做37.5的标准镜头来用,很不爽(因为我不喜欢这个视角)。3、Pro1+ZM25/2.8的组合,我使用的迄今为止最快的对焦系统,就是手动估焦,只要你经验足够。这就避开了“大法”与富士各种非自动对焦优劣的争论,拿着我心仪的焦距21-25镜头,意淫地用了一把莱卡240,只不过这时的焦距是37.5mm!在能够(或舍得)买莱卡240的时候,我准备了多年的这颗ZM25/2/8镜头才能绽放出它本身的光华来,还是等等吧!4、有什么办法呢,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不完美的:“大法”不能用超广,富士用不了超广(因为它的截幅,是不是我只有用福伦达15/4.5的命了?),莱卡可以用可是太贵了,对于依赖自动对焦的用户来说并不好使。也许将就一点,用莱卡Q算了,一机一镜,体积小巧,又可以打消添置镜头的祸害念头?5、我现在主要用X—T1+14/2.8+16/1.4,Pro1+ZM25/2.8+ZM35/2,这样,21、24、37.5、52.5mm的我需要的焦段都有了,外出时根据实际情况带两机两镜X—T1+14,Pro1+ZM25/2.8或者另一套。是不是这也是一种角度呢?
泡网分: 1.022
帖子: 1012
注册: 2013年11月
westlight 发表于
小倪兄的玩法和对微单体积比较看重我很理解,我是手动镜头太多(大概3,40个),目前来说也只能这样玩了,这个过程中我最看重的是画质特别是色彩,体积方面不是说可以完美接受而是只要体积不过于庞大,严重影响到使用方便性就行了,幸好中焦以下的定焦都不算大。
有些看法和小倪兄商榷,小倪兄说A7R2画质很好适合转接,我一直很难确定这个“画质”,是不是极致的分辨率就是画质?大法全幅我用过A7和7M2,最后都出了,全幅,锐度,操控,使用便捷性这些都没得说,唯有色彩和自动白平衡是硬伤,即使后期调整都困难,比富士真的差得多(或者说我个人更喜欢富士的色彩风格),红移什么的就不说了,即使是对手动头最友好的A7S系列,都有轻微蓝移(或绿移)现象,我不知道A7R2在这些方面是否改善,图片毕竟要拿来看的,再高参数堆积体现不到最终一个良好的结果上就没意义。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看论坛上A7R2的片子时,发现有不少拿着A7R2大赞极致画质的摄友,通常就上传一个800*600,或1000边长的小方块图,拿着4000万像素的机器,上这种小图真是太没意思,同时也完全体现不出高像素的优势了三四十只镜头……我的下巴掉下来了
说7R2画质好,主要还是分辨率高。我用过7M2,它与这一代的富士机身比,毫无优势。但7R2厉害很多很多,我觉得它和其他7系列的机身完全不同。转接提高了,轻微的红移当然还是有,但zm25 28已经勉强可用了。色彩方面,那真是没办法了。你说的很对,一个是白平衡不准,有趣的是哪怕我用了立方蜘蛛等白平衡校准工具,色彩还是不好。我去年拿它去了趟欧洲,两个礼拜还没跟它培养出感情来。
泡网分: 1.022
帖子: 1012
注册: 2013年11月
hdh9363 发表于
xpan的三支镜头也不小啊。而且论重量也是可以。我玩转接就两点,一是利用手中的现有的头扩展下焦段,宾得老手动头都小,在体积重量上不输给旁轴镜头。重要要的是我的单反和胶片机都是宾得的,这样出去的话可以通用 ,无须另带头。二是玩宾得太久了,已经习惯了SMC的味道。一下让我变还真变不过来。另外,一时没忍住,几百元特别给XP2量身了款宾得老头A35-70 F4,这是款有名的标变。体积、重量、色彩、成像都与XP2相配。下午冒小雨在街边随便拍了几张。
色彩标准,70视角、RAW转JPG直出
完全理解。刚玩转接确实有惊喜!
泡网分: 1.542
帖子: 1522
注册: 2015年07月
小倪无忌 发表于
我知道我和你的分歧是如何产生的了。小倪兄的玩法和对微单体积比较看重我很理解,我是手动镜头太多(大概3,40个),目前来说也只能这样玩了,这个过程中我最看重的是画质特别是色彩,体积方面不是说可以完美接受而是只要体积不过于庞大,严重影响到使用方便性就行了,幸好中焦以下的定焦都不算大。
有些看法和小倪兄商榷,小倪兄说A7R2画质很好适合转接,我一直很难确定这个“画质”,是不是极致的分辨率就是画质?大法全幅我用过A7和7M2,最后都出了,全幅,锐度,操控,使用便捷性这些都没得说,唯有色彩和自动白平衡是硬伤,即使后期调整都困难,比富士真的差得多(或者说我个人更喜欢富士的色彩风格),红移什么的就不说了,即使是对手动头最友好的A7S系列,都有轻微蓝移(或绿移)现象,我不知道A7R2在这些方面是否改善,图片毕竟要拿来看的,再高参数堆积体现不到最终一个良好的结果上就没意义。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看论坛上A7R2的片子时,发现有不少拿着A7R2大赞极致画质的摄友,通常就上传一个800*600,或1000边长的小方块图,拿着4000万像素的机器,上这种小图真是太没意思,同时也完全体现不出高像素的优势了 本帖最后由 westlight 于
20:13 编辑
泡网分: 1.592
帖子: 1535
注册: 2009年11月
westlight 发表于
尼康定焦都不错,考虑到体积因素,玩105以下的比较合适
老微距PC 55/3.5
我再顶你一张,新鲜出炉。宾得A35-70 F4。70端,光圈全开
本帖最后由 hdh9363 于
19:48 编辑
泡网分: 1.592
帖子: 1535
注册: 2009年11月
小倪无忌 发表于
我知道我和你的分歧是如何产生的了。
你玩转接的路线是:单反自动头,单反老镜头,转接单反,转接微单。因此你对于镜头体积的对比标杆是单反自动头。
而我的路线不一样。我第一台微单是eos m,当时转接过自动单反头之后,对体积完全不满意,直接放弃。而后来的转接,我全部是转接旁轴镜头的,所以对于单反镜头的体积始终是个不满意。不过说完全不转接单反头,倒也不对。我会在大法机身上用cy 85 2.8,中焦使用频率低,这个头体积小、成像可接受、皮实抗造,挺好。我会先把它转成M口,再通过天工环在大法上自动对焦。
富士X系统我不玩转接了。但大法我会转接,做徕卡的备机。我还玩另一种转接:把xpan的三支镜头转接到富士GFX上,效果基本能接受,但和原生口镜头完全没法比,贪的是轻便。xpan的三支镜头也不小啊。而且论重量也是可以。我玩转接就两点,一是利用手中的现有的头扩展下焦段,宾得老手动头都小,在体积重量上不输给旁轴镜头。重要要的是我的单反和胶片机都是宾得的,这样出去的话可以通用 ,无须另带头。二是玩宾得太久了,已经习惯了SMC的味道。一下让我变还真变不过来。另外,一时没忍住,几百元特别给XP2量身了款宾得老头A35-70 F4,这是款有名的标变。体积、重量、色彩、成像都与XP2相配。下午冒小雨在街边随便拍了几张。
色彩标准,70视角、RAW转JPG直出 本帖最后由 hdh9363 于
19:56 编辑
泡网分: 1.542
帖子: 1522
注册: 2015年07月
hdh9363 发表于
尼康是真有几支好头让人眼馋。尼康定焦都不错,考虑到体积因素,玩105以下的比较合适
老微距PC 55/3.5 本帖最后由 westlight 于
19:37 编辑
泡网分: 1.592
帖子: 1535
注册: 2009年11月
profatsir 发表于
您的这个回复正好印证了我上面的观点。在此也同意您xt比xp好用的观点,xt是拿来用的,xp是拿来玩的,定位截然不同。非常同意,XP就是拿来玩的。既然玩就干脆玩的高兴点。
泡网分: 1.592
帖子: 1535
注册: 2009年11月
westlight 发表于
尼康PC 105mm/2.5手动尼康是真有几支好头让人眼馋。
泡网分: 1.542
帖子: 1522
注册: 2015年07月
hdh9363 发表于
太赞了!用的什么头?尼康PC 105mm/2.5手动
泡网分: 1.592
帖子: 1535
注册: 2009年11月
westlight 发表于
微单转接最不理想的是转接中长焦镜头后体积过大,看起来不太协调,其它方面都OK,顶楼主一张转接的JPG直出片
太赞了!用的什么头?我曾试着把宾得A70-210 4接上去,不成啊大的不像话。家里倒是有款M100微,也觉得接上去无聊。这两天特别为X-PRO2量身入了一款头。宾得A35-70 F4,标变名头,成像相当不错。大小也合适,重量也轻。上眼。光圈全开,标准色彩,70视角,别看焦距没改。RAW转JPG缩小直出。
本帖最后由 hdh9363 于
19:26 编辑
泡网分: 1.592
帖子: 1535
注册: 2009年11月
小倪无忌 发表于
不过你别误会,我并非说xp不好,也不是说富士不好。只是你使用它的方式,还显不出它的好。
xp是很有个性的相机,最适合的就是用富士2系列的镜头。画质过关体积轻小,用在xp上面尽可使用ovf,不挡角。你手里那支23 2就是其中之一。
就我使用过的来说,18 2也是很好的镜头,虽然很多人对它颇多诟病。
如你喜欢40左右焦段,富士的饼干头27 2.8非常合适。好便宜,才一千出头。
用xp不尝试下这几只镜头,好可惜。在入头的时候,27 2.8曾是我的第一选择。只是因为朋友用的232,他也推荐这款,我也见过232的片子,所以也就入了。富士这块刚入门,以后有不懂的地方还望赐教
泡网分: 2.254
帖子: 1122
注册: 2015年09月
wongngai 发表于
您说的这种对焦方法只能适用于拍静物,但如果拍静物直接放大就好了,小窗真心太小了,精确显示的优势在于抓拍,比如拍人时,大法只要看到眼睛出现...我一般街拍和外出才开小窗,棚拍静物xp2我一般是不会开ovf而直接用LCD,富士x系列相机最高像素的LCD这时可以充分发挥作用了。一般棚拍静物比较近,ovf的误差太大没办法矫正,不如LCD来的直观效率。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022
帖子: 1012
注册: 2013年11月
wongngai 发表于
您说的这种对焦方法只能适用于拍静物,但如果拍静物直接放大就好了,小窗真心太小了,精确显示的优势在于抓拍,比如拍人时,大法只要看到眼睛出现峰值亮光就可以按下快门,而富士还要自己判断余量,合焦的几率大大降低
所以还是希望富士可以加强峰值的算法,但毕竟大法在专业dv的技术积累深厚我觉得富士是故意做成这样的,不应该是很难的事情吧。鼓励你用原厂镜头嘛!
泡网分: 1.022
帖子: 1012
注册: 2013年11月
profatsir 发表于
您的这个回复正好印证了我上面的观点。在此也同意您xt比xp好用的观点,xt是拿来用的,xp是拿来玩的,定位截然不同。是的!一个好玩,一个好用
泡网分: 0.1
注册: 2013年04月
profatsir 发表于
回这位老师和小倪无忌老师的观点。这里比喻的很好很形象,很清楚的诠释了富士索尼峰值的不同特点,但并不代表索尼的峰值点优于富士的峰值面。
如果二位经常用xp2的erf或者xt2双窗口的小窗来判断峰值,索尼那种点状的峰值是根本看不清的,而目前富士的峰值系统是非常容易用小窗里峰值的色彩浓度来判断是否合焦。因此两家的峰值并没有绝对的优劣,索尼用户手动对焦也并不比富士用户更快更准。您说的这种对焦方法只能适用于拍静物,但如果拍静物直接放大就好了,小窗真心太小了,精确显示的优势在于抓拍,比如拍人时,大法只要看到眼睛出现峰值亮光就可以按下快门,而富士还要自己判断余量,合焦的几率大大降低
所以还是希望富士可以加强峰值的算法,但毕竟大法在专业dv的技术积累深厚
泡网分: 2.254
帖子: 1122
注册: 2015年09月
小倪无忌 发表于
没有用,那个太小了,看不清楚您的这个回复正好印证了我上面的观点。在此也同意您xt比xp好用的观点,xt是拿来用的,xp是拿来玩的,定位截然不同。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254
帖子: 1122
注册: 2015年09月
wongngai 发表于
从NEX开始玩转接然后灭门到富士的表示,富士的手动峰值对焦真的不如大法,具体表现就是对浅景深焦点的显示,大法可以做到精确的一个点,而富士...
回这位老师和小倪无忌老师的观点。这里比喻的很好很形象,很清楚的诠释了富士索尼峰值的不同特点,但并不代表索尼的峰值点优于富士的峰值面。
如果二位经常用xp2的erf或者xt2双窗口的小窗来判断峰值,索尼那种点状的峰值是根本看不清的,而目前富士的峰值系统是非常容易用小窗里峰值的色彩浓度来判断是否合焦。因此两家的峰值并没有绝对的优劣,索尼用户手动对焦也并不比富士用户更快更准。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022
帖子: 1012
注册: 2013年11月
光明行 发表于
兄弟总结概括的有意思。
& && & 几乎看了全部的发言,呵呵。技术讨论不错,获益多多。讨论是好事,千万不能伤人。认真的兄弟遇上认真的兄弟,其实是缘份。都有道理,观念不同而已。如有人给你技术上较劲儿,那是福分、那是缘分!双方都会得到不同的收获,和气生财、和气有收获!这是我几十年玩摄影的一点感悟。
& && && & 买了XE1大概快有5年了,只是因为富士的造型和富士的色彩。去年,买了个二手的10-24富士头,拍风光或广告片子用。效果真是杠杠的。刚买时,记得好多好多次,遇到好多影友,问你这是莱卡老相机吧?我笑笑不语,平时出去玩,真是没有失望过,而且每每都是给我很多惊喜的结果。手里有D4,抓拍重要场合、重要活动的瞬间真是没说的!那是撑大场面干活的,或拍值得拍的美女的时候用。
& && & 楼主这富士p机,是个专门摄影把玩的机器,造型复古,取景器专业,增加了像素后,除了不是全画幅外,几乎快无可挑剔了!要是玩摄影,楼主选择非常对。我最近也想升级一下,看中了XT2,因为平常经常拍商业视频,让它给我的索尼AX1E做个二机位或备机。所以还是考虑XT2了。手里有18-55一个,加上10-24两个头,除去扫街或玩,都是带着这小富士微单,真是很满意。
& && &&&关于宾得, ...XT比XP好用很多
泡网分: 1.022
帖子: 1012
注册: 2013年11月
HelloColorWorld 发表于
虽然我玩过xpor1但没转接过,也忘了xpro是否能够手动调ovf框线图?记得xpro2有个增强功能是在ovf上开辟一个小框显示裂像/峰值,这样的话xpro2不是正适合转接吗?虽然那两个兄弟说的挺欢,但他们貌似没有用过xpro吧。没有用,那个太小了,看不清楚
泡网分: 1.022
帖子: 1012
注册: 2013年11月
westlight 发表于
完全不是抬杠而是理性辩论,对于你的观点,我不能简单说对或不对,只能说和我还是有些差异,借此机会我也说说我玩转接的一些客观情况吧:
1,首先再次重申我的观点,富士手动峰值只有易不易于让人判断是否合焦的问题,不存在对焦不精确的问题,我不知道层主是否玩过富士转接,手动对焦如果要百分百合焦,可以放大,这点上富士,大法没有区别,我玩手动镜头转接(无论是S还是F家),很少遇到虚焦跑焦的问题,这可以证明,对焦不精确这个说法不能成立。
2,第二个观点,还是老问题,选择大法和富士,粗略的说就相当于选择了全幅或半幅(当然大法也有半幅,暂且不论),和镜头无关,比如佳能M系微单,也有专门针对微单开发半幅镜头,但很多人买M微单之前,就在玩佳能单反,手上有不少全幅佳能镜头,那他是愿意以较少的投资转接自己的全幅镜头呢?还是非要重新买M系微单半幅镜头?如果你原来就玩佳能半幅单反,你会不会只买佳能半幅镜头,而因为全幅镜头在半幅机上失去超广的优势而不用佳能全幅镜头?
3,“大法转接高素质旁轴口的镜头,可以实现高质量和轻量化”,这个话也不严谨,富士转接高素质旁轴口的镜头,同样可以实现高质量和轻量化的。
4,下面谈的就是一些选择时的客观情况,我开始是玩尼康 ...我知道我和你的分歧是如何产生的了。
你玩转接的路线是:单反自动头,单反老镜头,转接单反,转接微单。因此你对于镜头体积的对比标杆是单反自动头。
而我的路线不一样。我第一台微单是eos m,当时转接过自动单反头之后,对体积完全不满意,直接放弃。而后来的转接,我全部是转接旁轴镜头的,所以对于单反镜头的体积始终是个不满意。不过说完全不转接单反头,倒也不对。我会在大法机身上用cy 85 2.8,中焦使用频率低,这个头体积小、成像可接受、皮实抗造,挺好。我会先把它转成M口,再通过天工环在大法上自动对焦。
富士X系统我不玩转接了。但大法我会转接,做徕卡的备机。我还玩另一种转接:把xpan的三支镜头转接到富士GFX上,效果基本能接受,但和原生口镜头完全没法比,贪的是轻便。
泡网分: 1.022
帖子: 1012
注册: 2013年11月
wongngai 发表于
从NEX开始玩转接然后灭门到富士的表示,富士的手动峰值对焦真的不如大法,具体表现就是对浅景深焦点的显示,大法可以做到精确的一个点,而富士还是一片,简单来说就是珠穆朗玛和青藏高原的区别
完全正确!就是这个意思。
泡网分: 2.254
帖子: 1122
注册: 2015年09月
HelloColorWorld 发表于
虽然我玩过xpor1但没转接过,也忘了xpro是否能够手动调ovf框线图?记得xpro2有个增强功能是在ovf上开辟一个小框显示裂像/峰值,...您是指ERF,没错我就是这么转接福伦达对焦。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您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