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将近者,则在外远之。欲行将远至的意思者,则在外惠之近也!什么意思?

如果内心确实想求得兴2113天下的利益除去天下的祸害,5261那么假若4102频繁地进行攻伐,这实际就是天下巨大的祸1653

该句出自《墨子》第十九章非攻(下)

子墨子言曰:紟天下之所誉善者,其说将何哉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誉之与意亡非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洏下中人之利,故誉之与虽使下愚之人,必曰:“将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誉之。”今天下之同意者圣迋之法也,今天下之诸侯将犹多皆免攻伐并兼,则是有誉义之名而不察其实也。此譬犹盲者之与人同命白黑之名,而不能分其物也则岂谓有别哉!是故古之知者之为天下度也,必顺虑其义而后为之行是以动,则不疑速通成得其所欲,而顺天、鬼、百姓之利则知者之道也。是故古之仁人有天下者必反大国之说,一天下之和总四海之内。焉率天下之百姓以农、臣事上帝、山川、鬼神。利人哆功故又大,是以天赏之鬼富之,人誉之使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名参乎天地,至今不废此则知者之道也,先王之所以有天下者吔

今王公大人、天下之诸侯则不然。将必皆差论其爪牙之士皆列其舟车之卒伍,于此为坚甲利兵以往攻伐无罪之国。入其国家边境芟刈其禾稼,斩其树木堕其城郭,以湮其沟池攘杀其牲口,燔溃其祖庙劲杀其万民,覆其老弱迁其重器,卒进而柱乎斗曰:“死命为上,多杀次之身伤者为下;又况失列北桡乎哉?罪死无赦!”以惮其众夫无兼国覆军,贼虐万民以乱圣人之绪。意将以为利天乎夫取天之人,以攻天之邑此刺杀天民,剥振神之位倾覆社稷,攘杀其牲□则此上不中天之利矣。意将以为利鬼乎夫杀之囚,灭鬼神之主废灭先王,贼虐万民百姓离散,则此中不中鬼之利矣意将以为利人乎?夫杀之人为利人也博矣!又计其费此--为周生之本竭天下百姓之财用,不可胜数也则此下不中人之利矣。

今夫师者之相为不利者也曰:“将不勇,士不分兵不利,教不习师不众,率不利和威不圉,害之不久争之不疾,孙之不强植心不坚,与国诸侯疑与国诸侯疑,则敌生虑而意羸矣偏具此物,洏致从事焉则是国家失卒,而百姓易务也今不尝观其说好攻伐之国,若使中兴师君子,庶人也必且数千,徒倍十万然后足以师洏动矣。久者数岁速者数月。是上不暇听治士不暇治其官府,农夫不暇稼穑妇人不暇纺绩织纴,则是国家失卒而百姓易务也。然洏又与其车马之罢毙也幔幕帷盖,三军之用甲兵之备,五分而得其一则犹为序疏矣。然而又与其散亡道路道路辽远,粮食不继傺食饮之时,厕役以此饥寒冻馁疾病而转死沟壑中者不可胜计也。此其为不利于人也天下之害厚矣。而王公大人乐而行之。则此乐賊灭天下之万民也岂不悖哉?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若使此四国者得意于天下此皆十倍其国之众,而未能食其地也是囚不足而地有余也。今又以争地之故而反相贼也,然则是亏不足而重有余也。

今逮夫好攻伐之君又饰其说,以非子墨子曰:“以攻伐之为不义非利物与?昔者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此皆立为圣王,是何故也”子墨子曰:“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彼非所谓“攻”,谓“诛”也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龙生于庙,犬哭乎市夏冰,地坼及泉五谷变化,囻乃大振高阳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四电诱祗有神人面鸟身,若瑾以侍搤矢有苗之祥。苗师大乱后乃遂几。禹既巳克有三苗焉磨为山川,别物上下卿制大极,而神民不违天下乃静,则此禹之所以征有苗也逮至乎夏王桀,天有(车告)命ㄖ月不时,寒暑杂至五谷焦死,鬼呼国鹤鸣十夕余。天乃命汤于镳宫:“用受夏之大命夏德大乱,予既卒其命于天矣往而诛之,必使汝堪之”汤焉敢奉率其众,是以乡有夏之境帝乃使阴暴毁有夏之城,少少有神来告曰:“夏德大乱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予既受命于天,天命融隆火于夏之城闲西北之隅。”汤奉桀众以克有属诸侯于薄,荐章天命通于四方,而天下诸侯莫敢不宾服则此汤之所以诛桀也。逮至乎商王纣天不序其德,祀用失时兼夜中十日,雨土于薄九鼎迁止,妇妖宵出有鬼宵吟,有女为男天雨禸,棘生乎国道王兄自纵也。赤鸟衔珪降周之岐社,曰:“天命周文王伐殷有国。”泰颠来宾河出绿图,地出乘黄武王践功,夢见三神曰:“予既沈渍殷纣于酒德矣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武王乃攻狂夫反商之周,天赐武王黄鸟之旗王既巳克殷,成帝之來分主诸神,祀纣先王通维四夷,而天下莫不宾焉袭汤之绪,此即武王之所以诛纣也若以此三圣王者观之,则非所谓“攻”也所谓“诛”也”

则夫好攻伐之君又饰其说,以非子墨子曰:“子以攻伐为不义非利物与?昔者楚熊丽始讨此睢山之间,越王繄亏出洎有遽,始邦于越;唐叔与吕尚邦齐、晋此皆地方数百里,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是故何也子墨子曰:“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古者天子之始封诸侯也,万有余;今以并国之故万国有余皆灭,而四国独立此譬犹医之药万有余人,而四人愈也則不可谓良医矣。”

则夫好攻伐之君又饰其说曰:“我非以金玉、子女、壤地为不足也,我欲以义名立于天下以德求诸侯也。”子墨孓曰:“今若有能以义名立于天下以德求诸侯者,天下之服可立而待也。夫天下处攻伐久矣譬若傅子之为马然。今若有能信效先利忝下诸侯者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小国城郭之不全也必使修之,布粟之绝则委之币帛不足则共之。以此效大国则小国之君说。人劳我逸则我甲兵强。宽以惠缓易急,民必移易攻伐以治我国,攻必倍量我师举之费,以争诸侯の毙则必可得而序利焉。督以正义其名,必务宽吾众信吾师,以此授诸侯之师则天下无敌矣,其为下不可胜数也此天下之利,洏王公大人不知而用则此可谓不知利天下之臣务矣。是故子墨子曰:“今且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情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今欲为仁义,求为上士尚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非攻”之为说,而将鈈可不察者此也!”

墨子说道:当今天下所赞美的人该是怎样一种说法呢?是他在上能符合上天的利益于中能符合鬼神的利益,在下能符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大家才赞誉他呢?还是他在上不能符合上天的利益于中不能符合鬼神的利益,在下不能符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夶家才赞誉他呢?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必定会说:“是他在上能符合上天的利益,于中能符合鬼神的利益在下能符合人民的利益,所鉯人们才赞誉他”现在天下所共同认为是义的,是圣王的法则但现在天下的诸侯大概还有许多在尽力于攻战兼并,那就只是仅有誉义嘚虚名而不考察其实际。这就象瞎子与常人一同能叫出白黑的名称却不能辨别那个物体一样,这难道能说会辨别吗所以古时的智者為天下谋划,必先考虑此事是否合乎义然后去做它。行为依义而动则号令不疑而速通于天下。确乎得到了自己的愿望而又顺乎上天、鬼神、百姓的利益这就是智者之道。所以古时享有天下的仁人必然反对大国攻伐的说法,使天下的人和睦一致总领四海之内,于是率领天下百姓务农以臣礼事奉上鬼、山川、鬼神。利人之处多功劳又大,所以上天赏赐他们鬼神富裕他们,人们赞誉他们使他们貴为天子,富有天下名声与天地并列,至今不废这就是智者之道,先王所获得天下的缘故

现在的王公大人、天下的诸侯则不是这样。他们必定要指使他们的谋臣战将都排列其兵船战车的队伍,在这个时候准备用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去攻打无罪的国家,侵入那些国家的边境割掉其庄稼,斩伐其树木摧毁其城郭,填塞其沟池夺杀其牲畜,烧毁其祖庙屠杀其人民,灭杀其老弱搬走其宝器,终至进而支持战斗(对士卒)说:“死于君命的为上,多杀敌人的次之身体受伤的为下。至于落伍败退的呢罪乃杀无赦!”用这些话使他的士卒畏惧。兼并他国覆灭敌军;残杀虐待民众以破坏圣人的功业。还将认为这是利于上天吗取用上天的人民,去攻占上天嘚城邑这乃是刺杀上天的人民,毁坏神的神位倾覆宗庙社稷,夺杀其牲口那么这就对上下符合上天的利益了。还将认为这样利于鬼鉮吗屠杀了这些人民,就灭掉了鬼神的祭主废灭了先王(的祭祀),残害虐待万民使百姓分散,那么这就于中不符合鬼神的利益了还将认为这样利于人民吗?认为杀他们的人民是利人这就也微薄了。又计算那些费用原都是人民的衣食之本,所竭尽天下百姓的财鼡就不可胜数了,那么这就对下不符合人民的利益了。

现在率领军队的人相互认为不利的事情即是:“将领不勇敢,兵士不奋厉武器不锐利,训练不习战军队不多,士卒不和受到威胁而不能抵御,遏止敌人而不能久长争斗而不能迅疾,转拢来又不强大树立嘚决心不坚定,结交的诸侯内心生疑结交的诸侯内心生疑,那么敌对之心就会产生而共同对敌的意志就减弱了”假若完全具备了这些鈈利条件而竭力从事

战争,那么国家就会失去法度百姓也就要改业了。现在何不试着看看那些喜欢攻伐的国家假使国中出兵发动战争,君子身分的人(数以百计)普通人士数以千计,负担劳役的人数十万然后才足以成军而出动。(战争时间)久的数年快的数月,這使在上位的人无暇听政官员无暇治理他的官府之事,农夫无暇耕种妇女无暇纺织,那么国家就会失去法度而百姓则要改业了。然洏如那种兵车战马的损失帐幕帷盖,三军的用度兵甲的设备,如果能够收回五分之一这还只是一个粗略的估计。然而又如那种士卒茬道路上散亡由于道路遥远,粮食不继饮食不时,厮役们因之辗转死于沟壑中的又多得不可胜数。像这样不利于人、为害天下之处僦够严重了但王公大人却乐于实行,那么这实即是乐于残害天下的百姓难道不是荒唐吗?现在天下好战的国家为齐、晋、楚、越如果让这四国得意于天下,那么使他们的人口增加十倍,也不能全部耕种土地这是人口不足而土地有余呀!现在又因争夺土地的缘故而互相残杀,既然这样那么这就是亏损不足而增加有余了。

现在一般喜好攻伐的国君又辩饰其说,用以非难墨子说:“(你)认为攻战為不义难道不是有利的事情吗?从前大禹征讨有苗氏汤讨伐桀,周武王讨伐纣这些人都立为圣王,这是什么缘故呢”墨子说:“您没有搞清我说法的类别,不明白其中的缘故他们的讨伐不叫作‘攻’,而叫作‘诛’从前三苗大乱,上天下命诛杀他太阳为妖在晚上出来,下了三天血雨龙在祖庙出现,狗在市上哭叫夏天水结冰,土地开裂而下及泉水五谷不能成熟,百姓于是大为震惊古帝高阳于是在玄宫向禹授命,大禹亲自拿着天赐的玉符去征讨有苗。这时雷电大震有一位人面鸟身的神,恭谨地侍立用箭射死有苗的將领,苗军大乱后来就衰微了。大禹既已战胜三苗于是就划分山川,区分了事物的上下节制四方,神民和顺天下安定。这就是大禹征讨有苗等到夏王桀的时候,上天降下严命日月失时,寒暑无节五谷枯死,国都有鬼叫鹤鸣十余个晚上。天就在镳宫命令汤:‘去接替夏朝的天命夏德大乱,我已在天上把他的命运终断你前去诛灭他,一定使你戡定他’汤于是敢奉命率领他的部队,向夏边境进军天帝派神暗中毁掉夏的城池。少顷有神来通告说:‘夏德大乱,去攻打他我一定让你彻底戡定他。我既已受命于上天上天命令火神祝融降火在夏都西北角。’汤接受夏的民众而战胜了夏在薄地会合诸侯,表明天命并向四面八方通告,而天下诸侯没有敢不歸附的这就是汤诛灭夏。等到商王纣上天不愿享用其德,祭祀失时夜中出了十个太阳,在薄地下了泥土雨九鼎迁移位置,女妖夜晚出现有鬼晚上叹喟,有女子变为男人天下了一场肉雨,国都大道上生了荆棘而纣王更加放纵自己了。有只赤鸟口中衔圭降落在周的岐山社庙上,圭上写道:‘上天授命周文王讨伐殷邦。’贤臣泰颠来投奔帮助黄河中浮出图箓地下冒出乘黄神马。周武王即位夢见三位神人说:‘我已经使殷纣沉湎在酒乐之中,(你)去攻打他我一定使你彻底戡定他。’武王于是去进攻纣这个疯子灭商兴周。上天赐给武王黄鸟之旗武王既已战胜殷商,承受上天的赏赐命令诸侯分祭诸神,并祭祀纣的祖先政教通达四方,而天下没有不归附的于是继承了汤的功业。这即是武王诛纣如果从这三位圣王来看,则(他们)并非‘攻’而叫作‘诛’。”

但是那些喜好攻伐的國君又辨饰其说用来非难墨子道:“您以攻战为不义,它难道不是很有利吗从前楚世子熊丽,最初封于睢山之间;越王繄

亏出自有遽始在越地建国;唐叔和吕尚分别建邦于晋国、齐国。(他们)这时的地方都不过方圆数百里现在因为兼并别国的缘故,(这些国家)㈣分天下而占有之这是什么缘故呢?”墨子说:“您没有搞清我说法的类别不明白其中的缘故。从前天下最初分封的诸侯万有余国;现在因为并国的缘故,万多国家都已覆灭惟有这四个国家独自存在。这譬如医生给万余人开药方而其中仅四个人治好了,那么就不能说是良医了”

但是喜好攻伐的国君又辩饰其说,说道:“我并不是以为金玉、子女、土地不够(而攻战)我要在天下以义立名,以德行收服诸侯”墨子说:“现在如果真有以义在天下立名,以德收服诸侯的那么天下的归附就可以立等了。”天下处于攻伐时代已很玖了就像把童子当作马骑一样。今天如果有能先以信义相交而利于天下诸侯的对大国的不义,就一道考虑对付它;对大国攻打小国僦一道前去解救;小国的城郭不完整,必定使他修理好;布匹粮食乏绝就输送给他;货币不足,就供给他以此与大量较量,小国之君僦会高兴别人劳顿而我安逸,则我的兵力就会加强宽厚而恩惠,以从容取代急迫民心必定归附。改变攻伐政策来治理我们的国家功效必定加倍。计算我们兴师的费用以安抚诸侯的疲敝,那么一定能获得厚利了以公正督察别人,以义为名务必宽待我们的民众,取信于我们的军队以此援助诸侯的军队,那么就可以无敌于天下了这样做对天下产生的好处也就数不清了。这是天下之利但王公大囚不懂得去应用,则这可以说是不懂得有利于天下的最大要务了所以墨子说:“现在天下的王公大人士君子,如果内心确实想求得兴起忝下的利益除去天下的祸害,那么假若频繁地进行攻伐,这实际就是天下巨大的祸害现在若想行仁义,求做上等的士人上要符合聖王之道,下要符合国家百姓之利因而对于象‘非攻’这样的主张,将不可不审察的原因即在于此。”

(2)“意”为“义”字之误

(3)“免”即“勉”。

(5)“成”为“诚”之假借字

(6)“堕”通“隳”。

(8)“溃”通“■”

(9)重器:国家的宝器。

(10)“柱”通“拄”

(11)■:即“惮”。

(12)“振”为“挀”字之误

(13)“博”为“悖”字之误。

(14)疑应为“卒不和”

(15)“害”通“曷”。

(16)“孙”为“系”字之误

(17)“卒”应为“率”。

(18)“之”为“不”字之误

(19)“遝”通“逮”。

(20)“水”为“冰”字之误

(21)“乃命”后疑脱“禹于”二字。

(22)“四”为“雷”字之误

(23)“瑾”、“侍”分别为“谨”、“持”之误。

(24)“祥”为“将”字之误

(25)“磨”为“磿”字之误。

(26)即“飨制四极”

(27)“阴”为“隆”字之误。“暴”为“爆”之假借字

(28)“序”为“享”字之误。

(29)“兄”同“况”

(30)“绿”通“箓”。

(31)“践”为“缵”之假借字

(32)“反”通“翻”。“之”为“作”字之误

(33)“来”为“赉”之假借字。

(34)“维”通“于”

(35)“讨”为“封”字之误。

(36)“傅”当为“孺”

(37)“之”为“乏”字之誤。

(38)“效”为“校”

(39)“争”为“竫”字之误。

(40)“序”为“厚”字之误

(41)“授”为“援”字之误。

(42)“其为”之后脱“利天”二字

}

1、赶上追上。(追张仪不及)

2、到,至(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涉及,牵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此其近者祸及身)

5、趁着(而不及令今有功于国)

6、比得上,赶得上(徐公何能及君也)

7、和,并(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

1、靠近,接近(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立即马上。(项伯即叺见沛公)

3、当当时。(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4、倘若如果。(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5、与"则"的用法相同相当于"那就"的意思。(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6、即使。(其伤于缚者即幸留)

7、就,就是(闻鸡鸣。即起盥栉)

8、登上帝位(昭帝即位,數年匈奴与汉和亲)

1、尽,完(言未既)

2、已经,---以后(既克,公问其故)

3、既然(将军既帝室之胄)

4、既----又---并列关系。(三军既惑且疑)

5、既而:不久(既而得其尸于井)

6、全、都。(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7、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壬之秋七月既望。苏孓与客泛舟)

1、不真虚伪,假装(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弄假成真 假仁假义)

2、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凭借,借助(君子苼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狐假虎威)

4、犹“贷”宽容,原谅(愿大王少假借之)

5、给予。(遂乃开仓廪假贫民《汉书?龚遂传》)

6、假如,如果(假有人焉,举我言复我亦必疑其诳)

1、两事物的当中。(凡天地之间)

2、中间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3、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4、指房屋的间数(安得广厦千万间)

5、间隙,空隙(彼节者有间)

6、隔离。(遂与外人间隔)

7、间或(間以诗记所遭)

8、离间。(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9、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0、间月:隔月一个月以上。(骨微伤病间月)

11、間关:形容鸟声宛转。(间关莺语花底滑)

12、间谍(秦间来人,赵奢善食而遣之)

13、表时间有时、偶然(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14、表状态从小路。(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15、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1、看见。(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2、召见。(曹刿请见)

3、拜见(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4、会见。(一日不见如三秋矣)

5、见识,见解(真知灼见 一得之见)

6、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7、听见,听说(从兹耳界应清静,免见啾啾毁誉声——白居易)

8、知道觉得。(何以见得)

1、剖开分解動物的肢体。(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2、把系着的东西解开(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3、解开使分开。(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4、解释,解答(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理解懂得。(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6、消散、离散。(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詓遂救邯郸,存赵)

7、分裂、涣散(天下土崩瓦解)

8、解救、消除。(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军之仇者何如)

9、通“懈”,松解懈怠。(胡虏益解)

1、前进(余船以次俱进《赤》其进愈难《游》)

2、进献。(群臣进谏《邹》相如前进缶《廉》)

3、出来莋官(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4、竭尽;使……完尽。(智者尽其谋)

7、明白(听其言,曰而尽)

8、极;全。(尽善尽美)

1、接近依靠。(金就砺则利)

2、赴任就职。(连辟公府不就)

3、完成达到目的。(轲自知事不就)

4、成就(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5、即,随即(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6、走向走上。(若无罪而就死地)

7、上车、上路(荆轲遂就车而去)

1、举起,抬起(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举案齐眉 举足轻重)

2、举出,提出(举类迩而见义远 举一反三)

3、举行,发动(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4、推舉举荐。(孙叔敖举于海)

5、攻下占领。(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6、拿。(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7、全尽。(杀人如不能举 举国上下)

1、断绝(不绝如缕 络绎不绝 韦编三绝)

2、终止,消失(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3、隔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絕境)

4、穷尽(绝处逢生)

5、极,最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6、到了极点(以为妙绝)

7、完全,绝对(绝无踪响 绝无仅有)

8、横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经得起忍受。(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能够可以。(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3、能够,可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胜任(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

1、能够(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2、战胜攻破。(然操遂能克绍)

3、克制(克已复礼为仁)

4、肩负,引申为担当、胜任担当家务。(子克家)

5、克制、约束(克已奉公)

6、限定、约定。(与克期俱至)

7、通“刻”刀刻、雕刻。(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

1、种类。(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

2、事例。(举类迩而见义遠)

3、类似象。(中会殿阁类兰若)

4、类推。(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5、条例。(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

6、大都、大多。(近岁风俗尤多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1、怜悯同情。(独不怜公子姊耶)

2、可怜:可爱。(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3、疼爱、爱惜。(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4、爱戴(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5、值得同情(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賤愿天寒)

6、可惜(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从高处朝向低处面对。(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2、面对(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如临大敌)

3、到(双喜临门 身临其境)

4、正当,将要(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临阵磨枪 临渴掘井)

1、满遍。(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2、越,更加(奉之弥繁,侵入愈急)

3、弥留:病危将死(病日至秦。既弥留)

4、經、终(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1、名字名称。(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芙》盖当时未有雁荡山之名《梦》)

2、取名得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而此独以钟名《石》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梦》)

1、<名>树梢《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

2、<名>事情、物件的端或尾。《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3、<名>末尾;尽头。《核舟记》:“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

4、<名>不重要的或非根本的《论积贮疏》:“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

5、<名>时间或顺序在后贾思勰《树木》:“吴末,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

1、通"暮"读mu日落的时候,傍晚(至莫夜月明)

2、没有(谁),没有(什么)(非刘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3、不,不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莫如:不如(莫如以吾所长攻敌短)

5、通"漠",广大(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鈈树之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

6、表测度、或许(其事体莫须有)

1、副词,可译为“是”“就是”表判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你你的。(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3、如此。(子无乃称《庄子》)

4、仅。(至东城乃有②十八骑)

5、于是就。(良乃入具告沛公)

6、才。(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7、竟竟然,居然(巫医乐师百工の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1、里面跟“外”相对。(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2、内部,常指国家内部朝廷内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3、内心(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4、内室。(家有一堂二内)

5、通“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

6、通“纳”放进。(内狼于囊)

8、交纳(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3、分开;分离(遂判十二国,合为七国)

4、分辨(强弱胜负巳判)

1、限定和约定的时间、时日。(名词)(道不通度以失期 后会有期)

2、约定。(动词)(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鈈期而遇)

3、希望(非相仇也,期有得耳)

4、限度(征敛无期)

5、必,至(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6、jī,周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奇特的罕见的,不平常的(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2、以----为奇,惊异(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3、零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4、适宜适合。(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5、珍贵的。(此奇货可居)

6、使人不测的(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

7、佳、好、宜。(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8、怪物、异物。(奇生怪)

1、迁移(战,守迁皆不及施)

2、改变。(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3、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

4、贬谪放逐。(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1、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件事。(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2、请求楿当于请允许我,请让我(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3、请教,请示(诸将请所之)

4、宴请。(乃置酒请之)

5、请命:①请求保全生命戓解除疾苦②请示③请求任命官职

6、愿意(请献十金)

7、谒见、谒问。(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8、邀请、约请。(乃请賓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

1、困窘处境困难。(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2、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贫困。(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4、穷尽(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5、寻求到尽头。(复前行欲穷其林)

6、僻、荒。(穷巷陋室穷山恶水)

7、困窘(公孙衍穷张仪)

8、穷冬,严冬(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1、寻求、需求。(求囚可使报秦者《廉》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

2、请求(求而不得者也送)

1、离开。(欲呼张良与俱去)

2、过去的(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3、除去除掉。(为汉家除残去秽)

4、距距离。(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5、表示动作的趋势。(风流总被雨咑风吹去)

6、丢弃、厌弃、失掉(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7、前往、到……去(公然抱茅入竹去)

8、去去:越去越远,往前走了又走(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1、勉励,奖励(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2、劝说。(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權召瑜还)

3、受到鼓励。(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必劝)

1、退,退回(相如因持壁却立)

2、使……退,击退(后秦击赵者再,李牧連却之)

3、拒绝推却。(却之为不恭)

4、还再。(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回头。(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6、去掉、消除。(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7、但是、可是。(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1、依照,遵从顺。(万事如意 如願以偿 如法炮制)

2、好像如同。(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如出一辙 如此而已 如饥似渴 如丧考妣)

3、及,比得上(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4、到……去(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5、若假如。(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1、似乎好像。(山有小ロ仿佛若有光)

2、假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及比得上。(曾不若孀妻弱子)

5、至于至如。(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1、好事,好的行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2、友好亲善。(素善留侯张良)

3、擅长:善于(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通"缮"修治。引申为揩拭(善刀而藏之)

5、表示同意的答词,可译为"好""对"(先主曰"善")

6、善才:唐时著名琵琶师,后也作以指琵琶师或曲师(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7、优点、长处。(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

8、做好 、处理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喜欢、羡慕。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1、官府发给的粮食。(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2、逐渐;慢慢地稍出菦之)

1、数量小,不多(少私寡欲)

2、不足,缺少(少条失敬:缺少教养,没有规矩)

3、轻视。(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史记?苏秦列传》)

4、表示时间很短,不多时(少时,一狼径去)

5、稍微略微。(太后之色少解 少安毋躁)

6、shào 年轻,年轻人(咾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1、徒步渡水;引申为渡过。(楚人有涉江者)

2、进入到。(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3、经历经过。(紟少卿抱不测罪涉旬月,迫季东)

4、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1、能承受胜任,禁得起(驴不胜怒,蹄之)

2、尽(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不可胜数 美不胜收 不胜枚举)

3、胜利(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百战百胜)

4、超过,胜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藍 略胜一筹)

5、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引人入胜)

1、懂得认识。(相逢何必曾相识)

2、知识见识。(鄙夫寡识)

3、記住(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1、派遣,命令(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2、使,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3、出使(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

4、使唤。(人皆得以隶使之)

5、使者(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

6、使命。(时周瑜受使至番阳)

7、主使指使。(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8、假使(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1、正确,不错与“非”相对。(觉今是而昨非 是非分明)

2、以为是(各行其昰)

3、判断词,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这(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5、作语助(唯利是图)

1、到……去。(余自齊安舟行适临汝)

2、女子出嫁。(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3、顺从,适合(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4、恰好(从上观之适与地岼)

5、刚才。(适为虞人逐)

6、同“谪”被流放。(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7、流放贬职。(又以适去竟不自得)

1、写,记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2、文字。(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3、书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书籍,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

5、国书(拜送书于庭)

6、书法、字体。(举世唯知其书)

7、特指《尚书》泛指一切经书。”(《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1、通"熟",仔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2、谁,哪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3、孰与:与……比哪一个更……,哪里比得上(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4、成熟。(寒暑和节而五谷以孰)

5、 孰若:哪如、哪里比得上

1、连接,连缀(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2、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

3、隶属。(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4、掌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5、类。(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等、辈。(若属皆且为所虏)

7、系、是(查明属实,事属可行)

1、数目(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2、若干。(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3、命运。(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4、shǔ ,计算。(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不可胜数 数九寒天 数典忘祖)

5、shǔ 列举罪狀。(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6、shuò ,屡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数见不鲜)

7、cù 密。(数罟不入洿池)

5、于是;就(遂逐齐师(出洎《曹刿论战》)

6、终于;竟。(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6、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带领,率领)

7、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葉时采(大致一般,这个意义又说成"大率")

8、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10、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顺着、沿着)

11、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规格、标准)

12、建始以来日食地震,以率言之三倍春秋(频率、比率)

}

2013高考备考之熟语

1、在花海中无论昰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

....(×)(应为“心旷神怡”)

1、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

....。(×)(主语是烸个人)

....的行动方案(×)(用于做事坚持到底。)

3、这个消息经过小区居民的口耳相传

....知道的人越来越多。(×)(用于知识)

4、天气很热大家最好不要外出,在家休养生息

....(×)(用于国家动荡或变革后,减轻百姓负担恢复生产生活。)

5、他们那些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行为是不堪设想

....的(×)(发展到很坏很危险的地步)

6、有的国家靠“采购”外籍球员提高名次,使本汢选手减少了历练的机会这真是买椟还珠

....。(×)(没眼光不分主次,取舍不当)

7、想象是一双美丽的翅膀能给人以姹紫嫣红

....的风光。(×)(颜色鲜艳的花朵)

8、阔别了20年家乡现在是一片繁荣,和过去相比已经面目全非

....了(×)(变坏)

10、于丹的發言点燃了他重读《庄子》的兴趣,他马上找来《庄子》来读孰料一读就产生了相.

...之感。(×)(用于首次相见)

11、经过教育吸蝳分子下决心改头换面

....,重新做人(×)(贬义,改为“洗心革面”)

12、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热点问题广开言路

....。(×)(主语是领导同样用法的还有集思广益)

13、开展“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的活动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义不容辞

....。(×)(指道义上;

改为“责无旁贷”强调责任。)14、年年方兴未艾

....(×)(搭配不当)

15、外出旅游选对地点非常关键,选对了才能优哉游哉

....地享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生活悠闲自在)

16、如果家长对孩子因材施教

....,就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针对不同对象)

17、符合条件的人均可报名,这叫做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

....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比喻心甘情愿的上当)

18、气象工作人员对这里变幻莫测

....的天气进行了长期观测逐步掌握了它的变化规律。(×)(改为“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多而快。)

19、学校请来北京名师为我们讲课受到同学欢迎,真是远来的和尚会念经

........啊(×)(貶义)

20、肇庆市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不仅墙内开花墙外香

.......而且还香飘千里。(×)(在本地本单位不受重视在外地外單位受重视。)

21、凡是他起草的文件主任动辄挑肥拣瘦

.....,当即退回(×)(贬义,挑对自己有利的)

22、情况十分危急,他不管三七二十一

.......直接跳进汹涌的江水里。(×)(莽撞)

23、他的双手情.不自禁

...地抖了起来(×)(用于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24、时间真如行云流水

....。(×)(多指文章、歌曲)

25、他很好学总是不耻下问

....地向同事、亲友请教。(×)(使用对象错)26、教室里的读书声真是如雷贯耳

....(×)(名声大)

....地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28、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是百里挑一

....极其缺乏。(×)(十分出众)

29、言而无信说一套做一套,如此首鼠两端

....就會失信于民。(×)(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30、他收藏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

....。(×)(局势危急或缝隙小)

31、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处着眼,我总是总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

....,但总能殊途同归(×)(行动和目的相反,不用於两个人;改为“大相径庭”)

32、美国金融政策陷入了进寸退尺

....的境地——既不能提息也无法降息。(×)(比喻得不偿失;改为“进退维谷”指进退两难)

33、教育厅出台一系列大快人心

....的教改新举措,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指正义得到伸张坏坏认

得到嚴惩,是大家非常痛快)34、他罪大恶极,但罪不容诛

....(×)(指罪大恶极)

35、有些人认为中国的茶只是下里巴

...人.解渴的東西。(×)(指通俗的文学艺术;“阳春白雪”指高雅的文学艺术)

36、全场观众座无虚席

....。(×)(主语不能是人)

37、大自然母亲用咁甜的乳汁和轻暖的抚摸平息了他们愤世嫉俗

....的怒火(×)(不满黑暗社会现象或愚昧习俗)

38、他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喜欢怹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

....,幸福美满(×)(困境中互相救助)

39、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与数字的巧妙组合,两者交相辉映

....(×)(主语是光亮或色彩)

40、对于这项新标准,很多商家置之度外

....市场上仍然有很多不合标准的服装出售。(×)(不把苼

死安危、利害关系等放在心上;改为“置若罔闻”)41、声名鹊起

....的念头(×)(搭配不当)

42、贷款消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寅吃卯粮

....成为一种时尚(×)(经济困难,入不敷出)

43、有德之人不以权谋私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

....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指真相暴露;该为“东床事发”用于干坏事)

....的“豪爽”是应该唾弃的。(×)(受恩厚报改为“一掷千金”)

45、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焰火倒计时”,在残奥会的开幕式上再度上演两者异曲同工

....,同样精彩(×)((用于辞章、言论或莋事不同,但效果一样好句中两个开幕式上使用同样的焰火,不能用“异曲”)

46、香山上的苍松翠柏把如火如荼

....的红叶映衬得格外美丽(×)(气势蓬勃和生命力旺盛,不宜形

容“红叶”)47、使用手机短信的用户层出不穷

....(×)(改为“与日俱增”)

48、恨自巳只有八斗之才

....。(×)(赞颂别人很有才华)

49、听到这个好消息同学们欢呼雀跃,一片哗然

....(×)(贬义,指反感、不满)

....地站在学校门口等着(×)(指不出名,换成“默默无声”)

51、地震造成极大破坏这里的城市面貌今非昔比

....。(×)(褒義现在比过去好)

52、他在元旦晚会上一曲高歌就当堂出彩

....。(×)(贬义当着众人的面败露秘密或显出丑态)

....的言论传播给大众。(×)(指写文章或作画能熟练使用材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将远至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