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毕业后之如何在大学寻找通往魔界的路一条通往职场的路

大学毕业7年后的职场感悟
  对于刚参加工作的人,我最想说的一个词是煎熬,如果你有上进心或者有责任心的话,这个词,其实很形象,许多刚参加工作的人,可能最早碰到的感觉就如同煎熬一般,非常的不适应工作的状态,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一进入工作中,就一点也没有这种感觉,因为他们不在乎,什么事情都无所谓,自然也就不会有煎熬的感觉。
  我自己参加工作的时候,煎熬两个词对于我而言似乎经常提起,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见人就在犹豫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他们,生怕叫错了称呼,给人印象不好,每天第一个到单位,拖地扫厕所,碰到什么事情,第一个就去做,即使是这样,你还会得罪人,不时有人给你脸色看,你好心帮同事做点事情,做好了,还好,做不好,就什么责任都往你头上推,让你辩解也不是,不辩解也不是,然后就是繁重的生活压力,我自己02年来杭州,一个月工资是800不到点,每个月住在遥远的城北,每天要六点多上班,一起住的有四个人,每天我第一个走,回到房子的时候,最晚的就是我,所以虽然住一起,却根本见不到面。
  这样的日子,我想不叫煎熬是很难的事情,我自己是中国最好的金融类学校毕业,当年毕业的同学基本上都进的是各个部委里,我在大学里,成绩说不上最好,也不能说差,如果不是万恶的911,粉碎了我们的梦想,按照当时的成绩,我可能会在大洋彼岸的某个学校里读书工作,不过一切都是如果,现实是残酷的,所以因为这种原因来到的杭州,更是让我对煎熬两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简直是种痛入骨髓的悲哀,于是我每天都想着解脱,想着离开。
  那时候我曾经写过一篇类似的文章,文章里说,“相对于大学的精彩和辉煌,第一年的工作给我带来的只是痛苦、失败和孤独的煎熬,这一年的起初,我几乎已经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已经无法在去想象更多的东西,每天都在忍受工作之后与大学生活错位所带来的郁闷。”
  终于有一次爆发了,我一个人什么都不顾及,离开了岗位,独自一个人跑回了北京,那是02年12月18日,到北京的时候,北京下了个大雪,我先回了趟学校,站在学校的操场上非常的恍惚,想到过去四年里在这里留下的所谓的一系列辉煌和精彩的过往,然后在想到现实的不如意,我在201(我曾经最喜欢去的一个自习室)哭的一塌糊涂,然后就离开了校园,这里已经没有我那么怀念的那些人和那些东西了。
  第二天,我在北京的同学在马甸边上一个酒店给我接风,几乎所有的在北京同学都来了,还给我买了个很大恨大的蛋糕,因为12月19日是我的生日,在饭桌上,依旧喝的一塌糊涂,我最落魄,自然我喝的最凶,大家也没有劝我,一夜狂欢后,回到杭州,还是得面对现实,那次给我收获最大的就是,我意识到其实很多时候,工作在哪里都差不多。关键还是看你自己怎么面对了,我的那些同学,喝多了之后也都如此诉说各种苦处,只是大家痛苦的地方不一样罢了。
  回到杭州后,我用两个字替代了所谓的煎熬,我学会了用“蛰伏”两个字。虫子到了冬天,学会了蛰伏,我们何尝不是呢?再优秀的人,总有你所不适应的地方和事物,与其哀叹,不若面对,趁年轻不若多学点东西,努力的完善自己呢?
  于是我自己开始考虑在工作之余,多学习东西,尽量不浪费时间,我大学最擅长的是投资经济学,英语也不错,所以我开始免费兼职在外面给高中生上英语,一方面不让自己的英语水平荒废,另外一方就当是帮助一下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之所以免费是因为那个学校校长不相信我有能力教他们,我说我不要钱,就让我尝试一下,给我个机会。我大一过的四级,大二六级,大三GRE,大肆托福,其实教高中生是一点问题也没有,教了大半年,不但教了四十多个大学生出来,还让自己更有时间去巩固英语成绩,投资经济学方面,我就坚持每个月都写各种经济评论类的专题,尝试给各个报纸投稿,这样一年多下来,我觉得我达到了蛰伏的目的,保全了自己,度过了冬天。
  之后,也开始慢慢明白,工作其实比拼的未必是能力,能力再强,也需要有人认同,也需要别人配合,我们不可能脱离别人而生存,当一个人不喜欢你,可能并不是你的问题,而大多数的人不喜欢你,就是你的问题了。
  在人际交往方面,我一直觉得沟通很重要,而沟通的基础就是谦卑,那些刚参加工作,不尊重老人的新人会很难得到认同和持续的生存下来的,这里面的问题很多,我自己后来发生过一件事情,很切身的体会。
  公司那年准备提拔一个销售经理,公司90%的人都认为应该是我,因为之前我已经做过销售经理助理,而实际上,因为销售经理生病一年了,我其实全权负责销售经理的职责,所以我自己也自然的认为了那个位置应该是我的,但是后来领导从别的部门调了一个从来没有做过销售的老资格来做了这个位置,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我也很难接受,第一个反映就是走人。
  那天晚上,我很郁闷的跟老婆说了这个事情,我老婆却把我鄙视了一顿,我这辈子都记得,我老婆跟我说,你几岁?我说,我26岁,我老婆又说,她几岁,我说38岁。她说,那你想想她26岁的时候在干什么?你26岁就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人家38岁才能完成的事情,你为什么还不知足呢?
  然后她又说,我希望我的老公离开一个地方的时候,应该是所有的人都觉得这个地方已经不能在容纳我老公了,而不是因为无法接纳一个不算那么残酷的现实而离开的。这点小挫折都忍受不了,可能到别的地方也一样会离开,会做不好的。
  我就是听了这两点,我坚持了下来,并且全力配合我的新领导,跟她建立了很好的个人关系,许多人都觉得我应该抵触她才是,把业绩做砸点,让领导知道谁才是真正能干的人?但是,我却不这么觉得,要让一个人认同你,未必一定要让要死要活的跟人家说,我多能干多能干,而只需要拿实际行动就可以了,其实同在一个公司,谁做的多,谁做的少,谁能干,谁不能干,领导都一清二楚,都看在眼里,许多时候,领导们安排位置也好,要顾及的东西很多,并不是你能干了,就一定要给你这个位置,他不安排你,总有他的原因,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完善我们自己,等待我们自己的机会,这也可以认为是蛰伏。
  第二点,我还想说的是,一个能成大气的人,往往要有大局观,同时还需要有很高的个人魅力,碰到点让自己不爽的事情,就大发脾气或者训斥手下,或者,如果碰到点没有让自己顺心的事情,就拿公司利益开玩笑,故意赌气,这样的做法,只能是彻底把自己给毁了,还会被贴上道德标签,一辈子翻身不了。
  之后,我跟新领导合作的很愉快,她后来晋升前跟我谈过一次话,她说,领导让她过来当我们经理的时候,也是很挣扎,很怕我会有反应,不过领导说,他也不想让我起的太快,怕我为难,26岁当经理,领导几十号人,压力第一会很大,第二会有对我不利的闲话出来,所以,也是这个原因,还是把她从别的部门调动过来了。过来后,最怕我会不配合她,她说她对销售这块真的是什么都不懂,如果我不配合,肯定做不好事情,我笑着说,我从来没有计较过这些,我的一切都是领导给的,如果不是领导把我从几百个人里面选中,然后细心栽培我,我怎么可能有今天呢?到最后,我包含深情的对她和自己说,哪怕领导让我上刀山,下火海,我都愿意,许多人可能都觉得我这是拍马屁才说的话,不过我自己知道,我说的是真的,如果不是我的领导,我现在必然是一无所有。
  有段时间,我自己开玩笑说,我到杭州来就带了件衣服,一床被,剩下的几百万的房子,几十万的车子,都是领导给的。领导后来可能从她嘴里知道我说的这句话,给我发了个消息说,这辈子没有交几个朋友,我算其中一个。
  其实,我一直想说一个话题就是感恩,一个有感恩心态的人,首先是幸福的,我这么多年走过来,我自己对自己最深的一个评价首先是感恩,对于那些对我好的人,不管是否是领导,我逢年过节,总会想起,并且送些礼物,我们外地人到杭州来,从什么朋友也没有,什么资源也没有开始,能做点事情,都是朋友们给的,不是朋友,我们可能什么都不是,那些在关键时刻拉我们一把的人,我们一定要学会感激。
  感激不只是说说,也不只是送些东西,我在04年的时候,有个领导在所谓的政治斗争里败退下来后,所有公职都没有了,很落魄,那段时间都没有人愿意跟他交朋友,都想跟他撇清关系,我那时候还没有提销售副经理,这个领导对我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照顾,只是我刚工作的时候,他分管我们,请我们吃饭的时候,我跟他说了我的困惑后,他跟我说了这么句话,大学生,刚工作的时候,一点优势也没有,困惑很正常的,但是工作久了,你就知道了,大学生走的比别人要远。
  这句话,那段时间让我坚持了很长的时间,所以他下台后,我去看了他,还带了很多礼物,回来之后,许多朋友说不该找要竞聘的时候去,我没有说什么,我只是跟他们说,帮过我们的人,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不管他是做什么的。
  可能领导也是因为看到我这个心态,所以也很赏识我,那年,我竞聘很成功,我也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果一个领导连容一个下属的气度都没有,那这样的领导,我为什么要跟他?
  后来,我开始自己创业了,领导很鼓励我走,他跟我说,离开虽然还早了点,你才28岁,不过,我想趁早起飞也不是坏事情,去闯闯,如果闯不出好名堂,那就回来,我这里的副总的位置永远给你留着。
  这句话,成为了我创业的底气,我开始用自己的积蓄一点点做事情,我其实从带人开始起,就喜欢自己面试,自己带人,我跟很多老板交谈过,其实普遍的反应是一致的,我们都喜欢带应届毕业生,虽然带这样的新人会很累很累,不过跟做业务一样,带出一个新人,你以后会很轻松,而且很有成就感。
  所以创业之后,我也只是都是自己面试,然后分到几个业务层面上去,我考察新人的方式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我第一要求是不要有功利心,其实这个在现在的大学生里面是最缺乏,看看我们的大学是怎么过来的,大一进去,就开始关心讨论怎么样才好找工作,还想着怎么入党,怎么加入学生会,而不是真正想怎样才能多学点东西,怎样才能完善自己。
  其实,我到现在还是认为,一个人要做的事情是不断的积累积累再积累,积累够了,自然就有你兑现价值的那一天,我们要做的首先是沉住气,学会等待,其次是要抓住机会。
  没有功利心,还表现在做事情上不急功近利,许多人领导在的时候,拼命表现,领导不在的时候就当什么都不管,所以,往往会被领导一时看重,但是因为没有民意表示,所以会很难为大家所接受。到最后其实也很难混的下去,为什么呢?
  其实领导有时候做上去要顾及的也很多,譬如有时候我在用人的时候,也都要征求下别人的意见,我也不想一个人扛责任,当我要用一个人的时候,如果他表现的好,那可以说我是有眼光,但是如果他做不好呢?那就是我的责任了。所以,我也需要大家一起跟我分担责任,我就会去询问别人的意见,最终来决定。而一个有功利心的人,是很难为大家所共同接受的。
  功利心,有时候还表现在墙头草上,见人人话,见鬼鬼话,领导需要的是一个能办事情的人,而不是随身附和的应声虫,现在很多领导,尤其是业务型的领导,他需要你给他的是建议,而太有功利心的人会导致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很短视,重视个人利益,短期利益,无法形成太长期的看法,最终也很难有所成就。
  第二是肯干。我自己以前就感觉到,我自己为什么会比同一期进公司的人会成功一点,就是因为我比别人叫得动,领导一个电话,我无论几点,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后来做领导了,我其实很能明白这个感受的,领导其实也是人,也需要有人帮助他处理各种问题,譬如孩子上学了,临时没有接送,也不想让别人知道,那怎么办,他总要叫自己信得过的人去帮一下他,叫得多了,他也不好意思,总会想办法报答一下你,如果你能力再稍微优秀点,自然就是你的了。
  我自己的感觉很深刻的,我其实很不喜欢叫别人帮我去做事情的,不过很多时候,真的忙不过来,我就会顺手叫个人说,哎,谁,谁,帮我去趟哪里?这个时候,所有的人都会看着我,如果那个人,不理我,我会很没有面子。所以,一般情况也是,如果叫一个人去做点什么事情,一次不行,两次不行的话,基本上,我再也不会去叫他做事情了,而事实上,如果当一个人被人看死,尤其是被领导看死的话,他基本上就没有前途了,至少在我这里是这样的。
  第三就是谦卑,我不希望自己的部下是个趾高气扬,狐假虎威的人,这样的人目中无人,损害他自己的同时,还会把领导也给一起损害了,让人觉得他领导是个不会用人的人,位置越高,你可能得罪的人就越多,什么事情都会成为把柄,你可以再业务上大胆设想,但是在做人上,千万要谦卑,而且越谦卑,越显示你的气度,越能形成你的个人魅力。那些一旦新官上任,就开始意气奋发、趾高气扬的发表各种论调,很难会有长期的可持续性。
  这三点,又是通过什么可以判断的呢?
  我总结了几条,不知道是否合适:
  1、谦卑开始吧,我最关注这个,一个人越谦卑,越能给人带来好感,谦卑反应在谈话的时候说话态度和语气上,我每次面试的时候,我经常穿的很邋遢,这可能是我一直的风格,我不太拘泥穿着,许多大学生进来面试的时候,我问问题,他们都会觉得自信满满,觉得自己这个可以干,那个可以干,其实相比于这个我到真的很希望要几个说自己不行的人,为什么?其实,大学生自己问自己心里看看,你们真能干这个干那个么?
  我自己是从大学毕业开始的,我想我的大学就学习到的内容程度而言,在全国应该算是中上了,无论是哪方面,但是我毕业的时候,我真的学到了东西么?就学习到的内容和只是而言,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所学的,在我实际工作上有多少用处,近乎于0。大学真的给我们的是一种眼界的开阔,让你认识到更为广阔的天地,所以在面试的时候,说自己什么都可以做的人,往往会让我觉得很虚无,至少是不谦虚的。
  还有,应届生太过老练和咄咄逼人,其实也未必是什么好事情,至少是对我而言,其实大学生最好的优势在于他是一张白纸,他可以是很美好的一张画,但是关键是看谁来带,而太过老练的大学生,其实已经不是一张白纸了,他或许会短时间内对你有很大帮助,但是最终他成为不了你想要的那个人,一个已经对社会有大量实践,同时又有很多想法,或者说沾染了许多社会习气的人,很难成为领导们的首选,大凡领导其实都很喜欢选择一个和自己性格脾气对路的人,然后慢慢雕琢一个跟自己思想基本一致的人,而这个过程,只有白纸才可以实现,大多数领导都觉得不缺人,缺少的是合适的人,每个领导都为找不到合适的人苦恼,他们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喜欢的人,花费点心思打磨是都很乐意和值得的。
  2、肯干,我常常会给大凡谦卑的应届毕业生一个实习的机会,在实习中其实很能看出一个人是否肯干的,我看到很多帖子上说,实习很无聊,不知道干什么。事实的确也是,很多大学生实习的时候是很没有事情干,我自己总结了一下,有些大学生真的很老实,说话也不知道怎么说,然后也不知道该怎么融入,就等着人家跟他说,干这个,然后他干这个,但是事实上由于缺乏经验,经常会做错些事情,而一旦做错事情,那些带他们的人就又要花心思去弥补这些错误,许多业务员都会说,千万别给他们安排实习生,帮不了忙反倒贴乱,就是这个道理。还有些大学生是不屑干,跑腿的事情,复印的事情不想干,结果师傅给的工作又干不好,还只知道抱怨,这类人是我最鄙视也不愿意要的人。当然也有些人,他们能很快融入团队,然后自己主动发现有自己可以干的事情,然后干的不错,这类人就是我最想要的那批人。对于第一类,我会通过几个培训,明确告诉他们的定位,我会要他们,但是很难成为我想要培养的人,第二类基本上抛弃,我看发帖子抱怨的大多属于这个类型,第三类,则是我会特意流下来,然后特意培养的类型。
  3、功利心,其实面试中,这个是最难看的出来的,但是有点,一个有功利心的人往往会很浮躁,浮躁的人往往等待不起,如同挖井一般,这里挖挖,那里挖挖,到最后哪里也挖不上水。工作也是一样,好不容易工作了两年,因为等待不了,就又换个地方,又要重新开始。
  前段时间有个叫孙振耀的人写了一片文章,我很喜欢其中一段话:这是个浮躁的人们最不喜欢的话题,本来不想说这个话题,因为会引起太多的争论,而我又无意和人争论这些,但是考虑到对于职业生涯的长久规划,这是一个躲避不了的话题,还是决定写一写,不爱看的请离开吧。并不是每次穿红灯都会被汽车撞,并不是每个罪犯都会被抓到,并不是每个错误都会被惩罚,并不是每个贪官都会被枪毙,并不是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得到回报,并不是你的每一次坚持都会有人看到,并不是你每一点付出都能得到公正的回报,并不是你的每一个善意都能被理解……这个,就是世道。好吧,世道不够好,可是,你有推翻世道的勇气么?如果没有,你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么?有很多时候,人需要一点耐心,一点信心。每个人总会轮到几次不公平的事情,而通常,安心等待是最好的办法。
  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属于你的那一刻。周润发等待过,刘德华等待过,周星驰等待过,王菲等待过,张艺谋也等待过……看到了他们如今的功成名就的人,你可曾看到当初他们的等待和耐心?你可曾看到金马奖影帝在街边摆地摊?你可曾看到德云社一群人在剧场里给一位观众说相声?你可曾看到周星驰的角色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段低沉苦闷的日子,我几乎能想象得出来他们借酒浇愁的样子,我也能想象得出他们为了生存而挣扎的窘迫。在他们一生最中灿烂美好的日子里,他们渴望成功,但却两手空空,一如现在的你。没有人保证他们将来一定会成功,而他们的选择是耐住寂寞。如果当时的他们总念叨着“成功只是属于特权阶级的”,你觉得他们今天会怎样?
  曾经我也不明白有些人为什么并不比我有能力却要坐在我的头上,年纪比我大就一定要当我的领导么?为什么有些烂人不需要努力就能赚钱?为什么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的人能那么容易赚钱,而轮到我们的时候,什么事情都要正规化了?有一天我突然想,我还在上学的时候他们就在社会里挣扎奋斗了,他们在社会上奋斗积累了十几二十年,我们新人来了,他们有的我都想要,我这不是在要公平,我这是在要抢劫。因为我要得太急,因为我忍不住寂寞。二十多岁的男人,没有钱,没有事业,却有蓬勃的欲望。
  人总是会遇到挫折的,人总是会有低潮的,人总是会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的,人总是有要低声下气的时候,这些时候恰恰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因为大家都会碰到挫折,而大多数人过不了这个门槛,你能过,你就成功了。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满怀信心地去等待,相信,生活不会放弃你,机会总会来的。至少,你还年轻,你没有坐牢,没有生治不了的病,没有欠还不起的债。比你不幸的人远远多过比你幸运的人,你还怕什么?路要一步步走,虽然到达终点的那一步很激动人心,但大部分的脚步是平凡甚至枯燥的,但没有这些脚步,或者耐不住这些平凡枯燥,你终归是无法迎来最后的那些激动人心。
  逆境,是上帝帮你淘汰竞争者的地方。要知道,你不好受,别人也不好受,你坚持不下去了,别人也一样,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你坚持不住了,那只能让别人获得坚持的信心,让竞争者看着你微笑的面孔,失去信心,退出比赛。胜利属于那些有耐心的人。
  在最绝望的时候,我会去看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yness》(当幸福来敲门)《Jerry Maguire》,让自己重新鼓起勇气,因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总还是有希望。当所有的人离开的时候,我不失去希望,我不放弃。每天下班坐在车里,我喜欢哼着《隐形的翅膀》看着窗外,我知道,我在静静等待,等待属于我的那一刻。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特殊者含着金匙出生、投胎到好家庭、工作安排到电力局拿1w月薪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当然最好轮到自己;红军长征两万五、打成右派反革命、胼手胝足牺牲尊严去奋斗,最好留给祖辈父辈和别人。自然,不是每个吃过苦的人都会得到回报,但是,任何时代,每一个既得利益者身后,都有他的祖辈父辈奋斗挣扎乃至流血付出生命的身影。羡慕别人有个好爸爸,没什么不可以,问题是,你的下一代,会有一个好爸爸吗?
  回到面试中来,一个浮躁的人,常常对未来的岗位和工资薪水会特别关心,在面试中,我都会如实告知,但是在面试之外,我想说的一句话是,别对这个太关心,你不可能获得你能力之外的东西,一样的道理,你也不可能拿不到你能力之内的东西。你只要做的好,总会有你的价值体现!
  因为老婆身体不太好,所以草草收场吧。希望对各位大学生有用。谢谢。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号
processed in 0.050 (s). 10 q(s)亲爱的王小萌:    你是不是又在哭,父母又在怪你不务正业?他们希望你能考上公务员,毕业后安稳踏实地工作,可是你每天却只知道拿着各种布料剪刀线团,甚至踩着八十年代的缝纫机在房间里做衣裳,从小就喜欢给娃娃做各种美丽的衣裳,到后来开始DIY自己的衣裳,甚至大学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决然在高考填志愿时选择了服装设计这个冷门专业,一路上,不管遇到外界怎样的反对、冷嘲热讽,只要你回到房间,看到自己的各种布料、线团,画板,一切的一切都无所谓了,你可以沉浸在自己的服装世界里面,那是幸福的,充实的,你也是愿意为之努力的,大学在服装设计方面也拿过不少奖项,校级的,市级的,都有,临近毕业,这样一个冷门的专业不太好找工作,家人都在劝你考公务员,不要再做这些不务正业的事情了,而此时的你,是否也有些动摇了呢?    从小到大你一直都不好不坏,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美不丑,总是处于中间的那个位置,在班级里的存在感甚至没有那些差生大,不突出,却总是比及格好一点点,也仅仅是一点点罢了,同学记起你,总是没有什么很深刻的印象,戴着眼镜,迷迷糊糊。你就这么迷迷糊糊地上了一个不好不坏的大学,过着不精彩也不糜烂的大学生活,看上去你是没有任何优势,好在有个还算民主的家庭,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你,支持你去做那些迷迷糊糊的事情。转眼就到大三了,同学们也迅速分成好几派,实习的,考研的,而这时的你,好像不能再继续迷迷糊糊下去了,要怎么办?    已经记不清这是你这个星期第几次在球场上挥洒汗水了,发疯似的要耗尽自己的体力,毕业前最后一个月了,父母在家乡已经为你安排好一个国企的工作,三番五次地催着你早点回去,而你,校学生会主席、校足球队前锋、校篮球队主力,辩论队队长。。。。。。各种头衔,让学校你身边所有的人都为你唏嘘,这么优秀的一个人,在北京这样一座城市,一定前途无量,殊不知,你就要一毕业就回到南方的那个小县城,过着安逸轻松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在这头,理想在那头。    亲爱的王小萌,我想对你说的是,勇敢一次,就这一次好不好?当你在服装设计这件事情上,是充满了如此大的热情、动力,并且也能做出一些成绩的时候,why&&not?王小萌,擦干眼泪,请认真地跟父母去沟通,从小,你的理想就是做一名服装设计师,你在房间里给娃娃做衣裳可以待上一整天不出来,你在大学拿了那么多的服装设计的奖项也证明了你的实力,身边的朋友老师都是你是适合做这个的,王小萌,你可以的!    亲爱的王小萌,不要总是被生活推着前进,绚烂的生活就要开始了,你要学会发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你要尝试去更多地去了解自己,重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王小萌,人生自此开始精彩,好不好?    亲爱的王小萌,你看,你的同学在38层的写字楼里加班开会,而你在茶楼里打着麻将,你的同学在灯红酒绿的大都市,吃了客户一个个闭门羹,绞尽脑汁该怎样说服客户签下这个单,而你在家苦思冥想晚上应该去哪里吃饭啊,你的同学在为拿下公司年度topsales欢呼,你开始觉得生活有些无聊了,每天除了上班混日子,下班吃饭娱乐,好像也就这样了。你同学经历挫折磨难痛苦不堪,也经历刺激喜悦激动开心,在公司一层层升职,你刚三十而立,却开始过着退休般的,过着跟今后三十年一样的生活。难道毕业于你,就真的是一座坟墓,要把你的青春与梦想,全部全部都埋葬在那里?王小萌,你会甘心吗?    王小萌就存在你身边,是在食堂吃饭坐在旁边的那个女生,是在篮球场上挥汗的那个学长,是在招聘会上挤得汗流浃背的室友,是每天挤两个小时公交车去实习的老乡会校友,王小萌是你,王小萌也是他,王小萌,也是曾经的我。    亲爱的王小萌,希望你能充实地过完大学生活,希望能在毕业的前夕,能走上正确的职场道路。    青春是条不能回头的河,我站在河的对岸,想着总比没有遇见过你好。
聊聊该攻略
您对该攻略想聊吗?那就聊聊呗!大学生如何适应职场,应届毕业生如何适应职场 - 乔布简历
大学生如何适应职场,应届毕业生如何适应职场
浏览( 1215 )
大学生怎么跟上永远在变的职场形式,对于这个问题,乔布
小编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些整理的内容,看看 大学生如何适应职场 , 应届毕业生如何适应职场 。
关键词: 大学生如何适应职场 , 应届毕业生如何适应职场
1、你的工作职责描述只是起步而已
如果你想在职场收获成功,打响自己的名声,那么你需要在本职工作之外做得更好。事实上,你的工作职责描述不过是你应该要做工作的皮毛而已。你要时刻去寻找全新的项目,尽可能接受更多的培训与自我拓展的训练。这样,当机会出现时你才能更好地去竞争重要的职位。
2、你的工作是临时的
世界在不断变化,职场也是如此。很多企业面临着收购与被收购、兼并与被兼并的命运,或是有些企业直接宣布破产倒闭。你的团队可能会解散,你的职位可能会外包,或是你可能对工作失去兴趣。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报告,一般美国人在18岁到32岁之间,都做过多份工作。因此,你现在从事的工作,可能只是前进道路上的垫脚石而已。
3、你需要很多现在可能用不上的技能
根据美国教育部最近出炉的一份报告,很多公司都在招聘与留住优秀员工方面面临着巨大的问题。按照教育部的研究,在二十一世纪,超过60%的全新职位所需的技能,当今只有20%的员工才具有。软技能(人际交往)要比硬技能(技术性)更重要。在这个时代,掌握一门硬技能,已经不那么困难了。
4、你的声誉就是你最重要的资产
头衔可能会满足你的虚荣心。归根到底,最为重要的是:你的声誉、你所参与的项目、别人对你的信任程度、你认识的人、别人对你的了解程度,以及你展现出来的气质等。当然,你的所作所为是重要的,但别人对你的看法也同样重要。如果你能打造更有威望的名声,那么金钱与机会都会自然而然地涌向你。
5、你的个人生活现在是公开的
根据我的公司做的一份研究报告,Y世代员工一般都会在脸书上至少关注十六名同事。这意味着下班之后,你依然通过网络与同事保持着联系。因此,你在工作时间之外做的事情都可能影响你的事业——而且这种影响程度可能超乎你的想象。即便是最细小的事情——你在网络上的举止、谈吐、个人形象、身体语言、交往的人等,可能有助于打造自品牌,也可能彻底将你摧毁。
6、新媒体带来的积极影响
当然,新媒体的出现以及你的工作与私人生活的融合也可以带给你诸多好处。 你的社交网络可以让你与志同道合的人联系起来。你的网络形象可以帮助你打造自己的名声。网络上诸多的教育机会可以让你更加深入地学习你感兴趣的知识,成为某方面的专家。
7、你需要与不同年龄层的人进行合作
在当今的职场,你要与不同年龄层的人一起工作(在一些行业,经验丰富的工人甚至要与刚毕业的大学生竞争一些基本的工作,因为他们愿意降低薪酬,保住饭碗)。无论是实习生与普通员工,还是经理与高管,每个层次的人都是在不同时期与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对职场都有着不同的理解,沟通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当你掌握了与不同年龄层的人相处的能力之后,将会更容易获得成功。
8、老板的事业排在首位
如果经理无法取得成功,他的沮丧感可能也会影响到你,让你获得提拔的机会变得非常渺茫,但如果你支持经理的工作,让他的生活变得更轻松一些,赢得他的信任,那么当他进入企业高层之后,自然也会拉你一把——即便这意味着你可能要跟随经理到另一家公司去工作。
9、人脉广的人将赢得最后的胜利
我们已经从信息经济转向社交经济了。你所知道的事情所占的权重越来越低。 一旦你有什么不了解,只需要搜索一下就可获取。而你与他人一起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变得越来越重要。科技、信息、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组织架构的频繁转变,都会影响到你管控事业的方式。如果你无法适时地做出调整 — 无法与外界保持联系——那么你很快就会与职场脱节。
10、“一人赞同” 的法则
在找寻工作、创业、找寻终身伴侣或是其他事情上,只需要一个人就能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有些人可能会说,我身边没有这样的人。但是,只要有一个人给予你赞同,那么你就该即刻出发前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获得他们想要的,正是因为他们知道,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自己就可以提升到另一个层次。当你到达了那个层次之后,那么你只需要另一个机会就可以提升到又一个全新的层次。至于能否争取到这些人支持你的事业,完全取决于你的能力与表现。
11、你代表着未来
到2025年,全球职场超过75%的主力军都将是80后或90后员工。这意味着,虽然你们现在可能刚进入职场没多久,但在不远的未来,你们将会冲在最前线。当职场发生了变化,年老一代的员工退休之后,你必须要将自己定位为领袖的角色。
12、创业精神适合每个人,而不单纯是企业老板
很多人将“创业精神”定义为开创企业。但在最近几年,创业精神的含义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拓展,适合每一个愿意为自己负责,愿意冒险以及敢于推销自己的人。如果你想要出人头地,首先就要将你的企业视为一家风险资本企业。你要在职场里做到始终如一,向别人推销你的理念,提出别人想不到的创造性解决方案。
13、不要过分注重工作时间,要看重工作成果
如果你想保住工作,获得提拔,就不能过分看重每周投入的工作时间。相反,你要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必须更加看重你的工作成果,不断推销你自己。
14、你的事业在你手中,而不是在老板手中
无论别人怎么说,归根到底,所有公司都只会考虑自身的利益。当你想尽办法让公司取得成功的时候,也要确保自己能够从中获益。如果你不努力地学习与成长,那么你无法惠及任何人。不要试图去依赖任何事情或是任何人,要为自己的事业负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看完以上这些内容,大家就明白 大学生如何适应职场 , 应届毕业生如何适应职场 了。
推荐阅读:
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参与讨论,纠错和补充内容
使用量32273
使用量25804
使用量24565
使用量8868
back to top
其他用户还浏览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寻找通往魔界的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