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双富:如何成为NBA驻美新华社驻外记者待遇

nba记者 coral_中华文本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篮球先锋报》为例,它是中国第一家派职业记者长期驻美采访 NBA 的报纸媒体,拥 有多位专业记者常驻美国 ...
历届NBA最佳防守球员_社会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NBA 最佳防守球员,是由美国国家篮球协会从 1983 年开始评选的一个个人奖项, 由 125 名体育新闻记者评选出当年度最...
如果有比尔-兰比尔出现在如今的 NBA 前段时间,马刺对热火,蛋总对帕克的那个...这般言论的影响是,其一,该记者当夜彻夜无法入睡,并与一个星期后辞掉工作,加入...
NBA球场最惨烈十大斗殴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NBA 球场最惨烈十大斗殴在 ...五:罗德曼脚踢记者——最冤枉的打架 罗德曼脚踢记者 最冤枉的打架 1997 年 1 ...
(记者 张健强) ? ? ? ? 中国品牌广告NBA抢镜 植入广告很成功!
中国时尚品牌网 值得一提的是,洛杉矶的星光灿烂之中,我们也从中分享...
07 月 01 日: 劳资谈判破裂 NBA 正式停摆未来 3 周继续对话, 7 月 20 日开始,球员纷纷参加表演赛挣钱; 1月9日 CBS 体育网记者肯尼-伯格报道称:资方已经...
NBA十大打架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NBA十大打架 一:掘金尼克斯大...五:罗德曼脚踢记者——最冤枉的打架 日,公牛迎战森林狼,著名的“...
2007年,当 马刺拿到总冠军时,记者问波波维奇, 拿到世界冠军有何感想?波波维奇冷冷 一笑:?世界冠军?我只知道,我拿到 了NBA冠军。我不管NBA是为了营销还 是别的...
CAB 与 NBA 关公关系的比较研究---孙荣艾 第 28 卷第 5 期 2009 年...有的赛区把关系 户安排在记者席内观看,而这些人有的酒气熏人,有的大喊...
黎双富:如何成为NBA驻美记者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其次,学好英语,尤其是练好口语。这实际上是阻碍很多球迷成为 NBA 记者和编辑的拦路虎。 我曾在大...进NBA当记者是不是很难_百度知道
进NBA当记者是不是很难
我有更好的答案
越努力,越幸运。去看看NBA驻美记者黎双富写的博客,他提到过这个问题。
采纳率:69%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现在没有国内媒体驻nba记者了吗_百度知道
现在没有国内媒体驻nba记者了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有,腾讯体育就有驻NBA记者,比如袁方,还有委托当地华人美女记者的,在比赛结束时,会拉到球员采访。比如昨天骑士和猛龙的比赛结束,袁方就采访到了骑士的科沃尔。
法律工作者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女记者讲述亲身经历:在NBA如何才能获得尊重
还记得《疯狂动物城》里的兔子警官朱迪嘛?当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告诉她,兔子是不应该做警察的。兔子可以种胡萝卜,但是就是不能当警察。这个世界的意识和判断,有些是事实的总结。但有时只是单纯的约定俗成和理所当然。就像是对于女性的认知,或许总是带着一丝不自觉的偏颇,就像朱迪是只女兔子就不该做警察。而一个女性角色出现在篮球世界里,也想跟男性获得同样的认可和尊重。我不是什么“直女癌”患者。只是不喜欢这个星球上那些对于女性的物化概念,以及女人自身对于这种身份界定的默许。更不喜欢,其他男生睁大眼睛对我惊讶的说,“你这么懂球啊!”腾讯体育驻美记者沈洋多次专访NBA主席亚当-萧华有几次打开我文章底下的评论,很多网友都在说,沈洋这个记者是个男人;也有人会喜欢“票选美女记者”类似的投票活动。外界想要告诉我的是:第一,只有男人才能写出有关于篮球的好文章。第二,女人也只有比谁长着一张漂亮脸蛋的份儿。可我想告诉外界的是,正好相反。无论是在五千年文化和民智民意的呈递下,还是在篮球这个总是以男性为主导的世界里,女性的角色看起来,总是在有些人的心里自动成为物品和附属。她们需要做的事情,和篮球发生的联系,更多的是用“脸孔”和“姿色”来取悦以男性观众为主的受众群。 我无数次的问自己,为什么一到是女记者做的工作,就非要加上“美女”二字才算是亮点。没有那两个字做为前缀,就真的没有人去在意她的价值了? 女记者何时可以摘下这些“惹眼”的标签,并且只是被当作一个职业主体去对待。而这些标签下,又有多少透露着男权世界里下意识的偏见和不平等。不过,偏见和不平等从来都没有消失过。就像是在各方面的体系已经成熟的好莱坞,男女演员在同等地位上所获得的片酬也天差地别。任那些大腕女星扛着女权主义的大旗呐喊多年,也未曾有真正的变化。 谁都不是超人,没有改变世界的能力和想法。可是,就是有一些女性,可以在看似不平等的环境和偏见里,做到自己可以做到的极致,获得了最大的尊重。比如在我所熟悉的NBA领域,从1997年开始就已经有两名女性裁判。而其中之一的维奥莱特-帕尔玛也是第一次吹罚季后赛的女性裁判。现任湖人队总裁珍妮-巴斯苏珊-奥马丽曾是联盟球队里第一个女总裁。她在奇才队16年担任掌舵人期间获得了最广泛的赞誉。珍妮-巴斯重回湖人权利的中心,开始重新整顿混乱的球队。曾经的啦啦队队长邦尼-拉芙琳也成为了NBA历史上第一个女球探。 在媒体界,女性的能量和地位更加不容忽视。去年著名歌手Drake穿了一件“I have crush on doris”的T恤衫。而T恤上的形象就是著名的女性主持人多瑞斯-伯克,她是NBA历史上第一个赛事分析员和评论员。也是那个站在总冠军的颁奖时刻主持大局的人。 别人曾经告诉我,朵丽丝-伯克自信看的篮球比赛比任何一个人都多。她为了能够更好的解说一场比赛,甚至将场上球员所有的历史背景全部背了下来。以便于当她所需要任何资料时,能够不用看任何数据,并且脱口而出。还有NBA里的甜心,工作于NBA官方电视台的克里斯汀-莱德罗,甜美和性感的她却从不卖弄风情,每次的采访都是准确、生动和专业。 当然还有雷切尔-尼克尔斯,她是那个任何著名NBA球星都会去争相拥抱的最著名女记者。是体育世界里十个最有力量的声音之一,是在镜头前或者社交网络上随便说一席话就可以充满分量的人。还有很多幕后的女性媒体工作者。《克利夫兰老实人报》里丽莎-瓦多,连续很多年都跟着骑士队全美国境内一场一场的采访,而她的年纪和我奶奶相当。这些女性,都是在NBA这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环境中,用实力和努力站上了食物链的顶端。而对于我自己来说,上述每一个女性的名字都像一个个灯塔一样,在不同的方面,抑或是人生,抑或是职业领域照亮我的前路。在社交网络上,很多女孩子跟我留言,说想要我告诉她们一些作为记者的感受。她们说,她们也把我当成榜样和追赶的目标。我这人懒,从来没有回复过。但是正值妇女节,就想着也通过自己这几年的一些积累,告诉那些梦想着踏入这个篮球领域的女孩子们,我的心得和感受。告诉她们,一个女性是如何在NBA里立足,并且能够赢得尊严。第一 专业是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要求 沈洋代表腾讯体育专访格林我们总希望被尊重,女性地位的重视也是从被外界尊敬开始。但在NBA里,只有你够专业才会获得别人的尊敬。有太多次,我看到一些初入职场的女孩子,甚至对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完全不了解而贸然的去工作,或者无视这个领域的规则和常识。如果你做不到专业,其他的事情都无需谈起。第二 把自己当回事,也别当回事 沈洋在赛后现场连线勇士球星汤普森如果没有自信,是绝对无法成为一个记者的,甚至你不可能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有人说,一般女孩子没有男孩子懂球,如果我在现场问了一个特别傻的问题,会不会被别人笑话。那么如果你连发问的勇气和能力都没有,你就如同一个可以走进更衣室的球迷毫无区别。但是如果你把自己太当回事,或者想要以此份外界看起来羡慕无比的工作出名获利我看还是算了吧。往往这个时候,你会更多的考虑自己的外貌是否可以取悦更多的受众,在行为举止上如何更加的出位,而在专业上,避重就轻。妹妹们,干这个活,真的不能让你当网红。想要做NBA记者,还得多看看球,写写稿。 第三 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定位 女性确实很难在数据和战术上面达到像男性那样的投入度。因为作为性别本身,女人更加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话题,这是我们的优势。有时,男性记者所问的问题过于冰冷和直接,而女性记者在发问时,会更加的温情和婉转,反而在获得答案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写作表达和镜头前表达时,同样如此,女性记者对于故事的描述能力往往都强于男性。当女性写男性时,也带着两性对立之间有趣的视角。 而在提问时,即使你的问题不够特别精彩,也不至于冷场。就像是采访波波维奇,如果是女性记者采访他,倔强的老头儿会给点面子。采访效果,要远比那些青年好使的多。第四 要承担和舍弃的会更多 今年农历大年初二,沈洋放弃和家人团聚,来到勇士主场报道企鹅贺岁活动有太多人问我,姐,你干这个活累吗?你想要孩子吗?你对未来有什么打算?你这么出差,你老公会愿意嘛?我感激那些曾经问我这些问题的人,因为我知道他们在替我着想。而我也何尝没有无数次的问过自己这些问题。有太多太多曾经一线的记者已经退居二线。上一次和好友重聚,还在感慨,当年那些跟随易建联采访的前方记者里面,只有我一个人还在继续。当然也有累到每个月生病一次的时候。累到需要强撑着疲劳也要在镜头面前说话,在夜灯下面写稿的时候。可我每次都会想起,那些令我尊敬的女性,想起上海有名的摄影记者洪奶奶,想起朵丽丝-伯克,想起瑞秋-尼克尔斯,她们每个人势必都面对过我所面对的问题,也承担过或舍弃过,可最终让她们坚持下来的,却是那份热爱和匠人精神。 第五 别急,等待你的机会去年采访肖恩-利文斯顿,他跟我说的一段话,我一直记忆犹新。他说如果一切都再来过,他想跟年轻时的自己说一声,be patient (别着急)。年轻的时候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着急。或许是这个社会都被“成名要趁早”这样狭隘又急功近利的价值观所绑架。如果你特别着急,想要一切的机会都从天而降。我想说,NBA的成熟就在于每个人都要在这里经得住磨和炼,才会最终达到你想要的高度。它是一个健全社会的缩影,它是一个只有专业才能待得住的地方。 即使是天之骄子詹姆斯都得快10年才能磨成一剑。更何况是我们如此普通的个体。 机会轮到你的头上,抓住就好。还没轮到你的头上,真的别心急。在《疯狂动物城》里,朱迪说她的梦想就是把世界改变的更加美好。最后她也确实通过自己的努力打破了人们对于她的偏见和歧视,将动物城这个城市变得更加和谐、美好。而对于我来说,只想做到一点。作为一名女性,我只想做个合格和专业的记者——而已。腾讯体育驻美记者 沈洋/文(腾讯体育)
正在加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进入冬运模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大秦网官方微信,更懂城市更懂你
陕西地界最全娱乐消息全知道
打造陕西最有影响力的美食平台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ycadet30]
热门搜索:
target="_blank"<a
target="_blank"
target="_blank"<a
target="_blank"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黎双富:&#8203;如何成为NBA驻美记者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黎双富:&#8203;如何成为NBA驻美记者
  “如何成为一个像你一样的NBA驻美记者?”
  这是我过去四年驻美采访期间在微博上被问频率最高的话题,也是我个人思考最多、回答次数最多的问题。我认为,成为一名称职的NBA驻美记者,大概主要有这么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热爱篮球热爱NBA。这句话听起来跟爱国爱家一样虚,可能绝大部分球迷听到后的第一反应,是不以为然地回答一句:“我不热爱怎么会来关注NBA比赛啊?”这话没错,但我这里说的热爱,还有更深的要求。
  NBA曾经有过一句广受推崇的口号:“I Love ThisGame!”中文翻译过来其实就是“我爱NBA”。这句口号背后所传递的热爱是多方面的:对球员来说,是赛季中间每天10个小时以上的枯燥训练和比赛,是受伤倒下之后连续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漫长康复期,是别人看完球就可以回家进入梦乡而他们却还要连夜赶飞机前往下一个客场准备比赛的艰辛;对教练来说,是可能常年无休、日夜无眠的训练和比赛准备,是场上绞尽脑汁思索改进之道、破敌之法的高压测试,是带队成绩不好担心随时可能下课的提心吊胆;对球迷来说,热爱或许是不计输赢一如既往地支持自己的球队。
  那么对于记者,这份热爱具体来说又是什么呢?是按时去报道每一次训练、每一场比赛的态度,是精心准备每一次采访、认真写好每一篇稿件的责任心,这是一种对篮球记者本职工作的热爱,也是媒体人最基本的职责和操守。做一天、一周或是一个月合格的NBA驻美记者可能不难,难的是一个赛季连续八、九个月一如当初地坚持下来。在远离家人朋友的异国他乡,驻美记者靠什么信念支撑自己?只有靠对篮球的真正持续热爱。
  有了这份热爱,你才会常年如一日,认真负责地完成训练和比赛的报道,你才会时刻保持热情,主动去探索和学习你还不了解的业内动态,才会对那些未知的领域充满好奇,从而让驻美的工作和生活充实起来。千万别把这句“因为热爱”当空话说,热爱不是口头说出来的,热爱是行动表现出来的。
  其次,学好英语,尤其是练好口语。这实际上是阻碍很多球迷成为NBA记者和编辑的拦路虎。
  我曾在大学做过一年的英语老师,教过本科生,也教过研究生,无论年龄,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似乎一直都是学业中的老大难问题。即便是英语成绩好一点的学生,大多也是强在读写上面,听说跟不上,从而非常影响口语的表达。我本人对此实际上也是感同身受,高中三年级之前,我学的也是应试英语,即所谓的“哑巴英语”,考试成绩不错,但基本说不出来。纠其原因,自卑心理和练习不够是根本原因。
  值得庆幸的是,我在高三琢磨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其核心就是晨读。高考冲刺那一年,我每天的早自习都拿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读英语课文,即使放假回家也没有中断,我还有过吵醒邻居的经历。坚持不下去怎么办?每当心生厌倦的时候,我会拿出平时阅读时收集的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来读,如有关乔丹的英文故事,让自己重拾晨读的乐趣。我一直很支持现在的学生球迷追球星,我希望他们可以把偶像那种永不服输的毅力转嫁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激励自己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晨读坚持了两三个月后,效果就显现出来,我找到了开口说英语的自信,内心会暗示和激励自己在课堂上多用英语发言,积极和老师互动。慢慢地,这些互动效果成为催化剂,帮助我更好地坚持晨读,有了这个良性循环,坚持每天晨读不再那么困难,它变成了一个习惯。高考时,我英语得了130分,更让我开心的是,英语口试满分。
  我大学专业学的是英语,本科是英语专业,研究生本专业保研后的方向是跨文化交际,晨读一直跟随我七年,几无间断。我还记得,就因为大一开学那会儿到教室很早,坚持每天晨读,大一第一学期初的班干部选举,被同学们推选为学习委员,这也算是晨读给我的一项意外“福利”。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篮球英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好切入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网络发达,球迷都可以通过NBA.com、ESPN和Yahoo等网站,直接找到原滋原味的英文报道。可以先从Recap(战报综述)入门,了解篮球英语的特点,对书面表达有个基本的了解之后,开始接触原版的NBA视频新闻,两相对着学习,遇到不懂的,及时和身边懂的朋友和老师请教,这些都是提升英语能力的办法。
  抡饷炊啵涫稻褪窍胨得饕坏悖⒂镅懊唤菥犊勺摺O胍黄普飧瞿压兀捅匦胂驴喙Γ】煺业绞屎献约旱难鞍旆ǎ飧龇椒梢允浅慷粒梢允潜ㄅ嘌蛋啵箍梢允强疵谰缣⑽母琛U业椒椒ê螅丶氖浅种院悖タ四压亍9Ψ虿桓嚎嘈娜耍缈票人裕涂茨阈墓徊还痪
  第三,中文文笔流畅。想做记者,当然得能写,但是记者不是作家,写文章不一定非得华丽的词藻和让人拍案叫绝的构思,新闻报道更需要的是快速准确把事实呈现出来的能力。具体到NBA驻美记者,就是得有流畅的文笔,能在第一时间将赛后动态和训练采访,以某种角度呈现到球迷面前。文笔流畅并不是一个多大的门槛,新闻的常规写法就那么几种,即使是门外汉也不难掌握,我有几小点经验是,写作时尽量少些长句,多用短句,要主动句,少被动句,常规报道少使用形容词,能使文章读起来更客观。
  有一个讨巧的办法,如果篮球媒体这行有你喜欢的记者、专家,那么不妨从学习模仿他们的写作风格开始做起,只要常练笔,流畅文笔是可以练出来的。值得提醒的是,写文章不是闭门造车,平时练笔应该主动拿出来和周围的朋友交流,现在的长微博、微信朋友圈、篮球论坛都是不错的平台。好酒不怕巷子深,如果文章足够犀利和新颖,迟早会有人注意到你,说不定就成为你入行的敲门砖。
  这条里面还涉及到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就是大学选什么专业。很多高中生曾在微博上问我,想做驻美记者大学应该读什么专业好?在自己有得选的情况下,体育新闻、中文、英语这些是相对对口的专业,他们能直接提升你干这一行的某几项能力。不过,专业真的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我曾经粗略统计过我们这一行的大学专业背景,超过一半的人都不是上述专业出身,他们来自珠宝、化工、电子商务等。如今的大学本科,其实已经变成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地,专业之外,完全可以充分发展一门或者几门自己的兴趣爱好。
  就我个人而言,我本科学的英语,但一进大学,我就找到了学校的新闻社团,在校园媒体里做记者编辑,同时选修新闻学的相关课程,阅读相关书籍,等于靠自学掌握了新闻采访的基本常识。
  第四条,喜欢跟人打交道。媒体圈有句话说,新闻七分采三分写,这个采考验的就是记者的人际沟通技巧。作为驻美记者,上文提到的英语口语流利就是采访的基本条件,而NBA的采访,需要记者天天和教练、球员去磨嘴皮子,不喜欢跟人打交道显然行不通。
  举最简单一个例子,同样一个球员,给你同样长的时间,你如何让采访更出彩?没有别的办法,就是你事先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球员的背景和特点,去掌握那些可能连他自己都忽视了的细节和故事,这样才能去打动他,让他敞开心扉跟你聊天。2009年夏天,火箭后卫阿隆?布鲁克斯(AaronBrooks)到北京参加篮球训练营,我在《篮球先锋报》的一个同事去采访他,他一听到采访要求就直接拒绝了,当时总编辑苏群老师就让我第二天再去试试,我一开始心里也没底儿,小布就是这种性格,他要不想说话即使最终跟你坐下来,可能也聊不出东西来。采访准备中,我发现他带着哥哥一起来的,而小布从小视哥哥为偶像,不过哥哥最后选择了不一样的人生道路。第二天的采访,我先跟小布哥哥接上头,了解了小布的一些趣事,等再和小布采访时,他哥哥把我热情地介绍给了弟弟,采访就从哥俩的兄弟情开始,在各种欢乐中聊出了故事。
  记者必须真心喜欢跟人沟通,这种性格不仅将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采访,还能在日常交流中得到人脉资源,为将来的采访蓄力,这些人可以是球员、教练,也可以是球队的工作人员,甚至球场安保。2010-11赛季,麦蒂代表活塞来迈阿密打客场,我想做个专访,NBA球星都很聪明,赛前如果想避开采访,就在更衣室向媒体开放前溜到理疗室躲着,我知道要逮着麦蒂,必须想办法提前进到更衣室,哪怕就一小会儿,因为之前跟热火客队更衣室外的安保迈克尔打好了关系,我从他那拿到了这个人情,进到更衣室时,麦蒂刚换好衣服准备离开,看到我走进不好拒绝,做成了采访。
  除开这四大基本条件,还有一些锦上添花的加分项。比如会开车,美国幅员辽阔,地广人稀,很多城市并无中国一样发达的公共交通,需要开车往返球馆、训练馆;还比如能做饭,常年在美国驻站,一旦适应不了西餐,就只能自己动手。
  说了这么多条条框框,还有一条不得不提。NBA驻美记者,在待遇方面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行业,即使是在美国本土,一般NBA记者也不是很光鲜的行业,做得好也就算个中薪阶层,由此可见刚入门的人待遇好不到哪儿去。所有选择这一行的同行,十有八九都是因为当初对篮球的那份热爱。总结一句就是,如果要是冲着赚钱来进这一行,那么我建议趁早换道。
  再具体一点,透露一下我是如何成为NBA驻美记者的。从小就喜欢打篮球,有多爱?记得读小学时,在泥地球场,在尘土飞扬中也玩得不亦乐乎。当年为了解决放学回家之后无球可打的局面,我们众多小伙伴一起商量,跑到深山老林中砍来树木,抬到到锯木厂切割,制成简易篮板,再找个铁环固定在篮板上,完全自己动手做了一个篮架,立在了邻居家的院子里。立篮球架时,为了能扣篮,我还动了私心,选择了正好我可以扣到,而其他小朋友还摸不到筐的高度。现在回忆起来,那些打球时光无疑是天堂般的快乐。
  大概是读中学的时候,身高没怎么长,但对篮球的热爱却有增无减,课余一有时间就扑到了球场上,然后开始接触到《体坛周报》和《篮球》杂志,成为一名NBA记者的梦想开始生根发芽,目标逐渐清晰起来。
  高考时,因几分之差无缘去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新闻,最终进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外语系,但这丝毫没让我放弃篮球梦想,参加学校新闻社团,自己创办英语杂志,组织篮球联赛,更重要的是,我一直对NBA抱有极大的热情,不仅看比赛,更喜欢研究比赛。我通过阅读外电报道、观看比赛录像和赛后采访,积累了篮球英语和NBA历史的知识。
  临近大学毕业时,我给《篮球先锋报》总编辑苏群发了一封精心准备的自荐信,很快收到答复,他在报社当时已经确定实习生名额的情况下破例面试我,考题很简单,让我背对电脑,听译一段当天NBA网站上的赛后采访,我至今都记得阿米尔?约翰逊(AmirJohnson)那含糊不清的黑人语调,好在对我来说,之前有积累,接触多了就不算太难。苏老师完全没看我的英语专业八级证书,也没追究我的专业出身,就考察了实打实的能力,最终他给了我实习和入行的机会。苏老师是我中学时的偶像,也是我入行的引路人和导师,对他我一直心存感激。
  2010年夏天,新浪成为NBA官方合作伙伴,他们找到我希望派我去做驻美记者。我当时进《篮球先锋报》就是冲着做记者去的,不过等了两年,一直没有等到合适的机会,当新浪的机会出现时,我没有犹豫就答应了。纵使对《篮球先锋报》有很多不舍,但我知道,实现梦想的机会来了,我必须抓在自己手中。
  到如今驻美四年,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迈阿密度过,是唯一一位全程见证热火三巨头从组建、磨合到夺冠再到卫冕的中国记者。我在2012-13赛季曾驻站洛杉矶半年报道湖人和快船两队,不过当年季后赛,湖人首轮遭马刺横扫淘汰,我回到迈阿密继续跟热火。
  有志者,事竟成。如果你不是口头说说,确实对这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那就去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哪天实现了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
德赫亚本赛季不是只有一次这样的表现。实际上,在最近5场比赛中,德赫亚都…
2003年的夏天,温格从多特蒙德以250万英镑签下了门将延斯?莱曼,以接替希…
不知道还有多少朋友还能记起98年世界杯转播的一个画面,在点球大战中,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驻华外国记者协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