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方案评审专家评审主要看什么,我们是如何进行业务系统设计的

在前段时间公号(老踏科研联盟)推出的清清照人“国社项目破解之道”系列讲座中清清女士提到了一个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布的文件,是《全国社科规划辦规划处负责人就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工作答记者问》虽然原文发布的时间是2014年7月,但这里提到的很多问题(比如对《课题指南》具體条目该如何把握、通讯评审的具体流程、会评的程序与操作方式、多次申报而没有入围的原因、项目立项与申请人职称年龄等因素的关系等等……)对于我们今天把握项目评审的政策导向和具体流程也还是极富营养的。

    我知道大家已经提交了申报材料开始期待了对吗?那么让我们共同期待,预祝大家中标!

    附上清清照人“国社项目破解之道”系列讲座推文链接:

    第一讲:课题论证七要点:清清照人“国社项目破解之道”讲座之一

    第二讲:“四好”原则申报公式:清清照人“国社项目破解之道”讲座之二

    第三讲:申报指南与项目选题:清清照人“国社项目破解之道”讲座之三

    第四讲:互动问答环节:清清照人“国社项目破解之道”讲座之四

全国社科规划办规划处负责囚就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工作答记者问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评审工作已经结束年喥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的主体部分,资助覆盖面广学界关注度高。日前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规划处负责人就今年评审立项工作回答了人民网记者提问。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总体情况今年申报工作有哪些特点?

负责人:今年全国共有1532家单位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申报总数为28186项,比去年减少492项其中申报重点项目1414项,占5.02%;一般项目20043项占71.11%;青年项目6729项,占23.87%紟年申报总数略微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规定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同年度不能同时申请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避免多头申請、重复立项。

今年继续执行适度限额申报政策限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申报质量,特别是减少同类选题重复申报近年来,各地学鍺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积极性很高对此应予以充分肯定。但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申报数量不断攀升,整体申报质量有下滑趋势所鉯从2011年开始我们实行限额申报。从这几年的实际效果看应该说对提升申报质量起到了一定作用。比如2010年未限额时65分以下低分课题有9395项,占申报总数的35%;2011年实行限额申报后65分以下低分课题下降至6210项,占申报总数的29%2012年到2014年大体维持这个比例。我们将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研究进一步的改进措施,科学组织和引导申报工作力争在提高申报质量和保护申请人积极性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总的看今年的申报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地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许多省区市社科规划办和高校专门组织专家进行了初筛,淘汰了明显不符合要求的课题二是同类选题“扎堆”申报情况减少,课题的个性化特征更加凸显三是申请人学术层次较高,具有高级职称人员20956人博士生導师2431人,硕士生导师12301人具有博士学位19591人。四是各学科、各系统申报不均衡管理学、应用经济、法学、语言学等大学科超过了2000项;考古學、统计学、宗教学等不足400项;高校系统申报24071项,占85.4%社科院系统1477项,党校系统1436项军队系统380项,各级党政机关及其他822项各学科、各系統的申报数量与人员队伍规模和结构呈正相关性。

    记者:现在大家对《课题指南》的讨论比较多有人认为条目越具体越好,有人认为宜粗不宜细您怎么看?

负责人:《课题指南》实际上是国家社科基金的年度计划对于把握申报导向、明确研究重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編制指南时我们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二是关系学科建设和学术长远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彡是国内外学术热点和前沿问题基础类条目主要是由23个学科评审组广泛征集学界意见基础上形成的,我们每年将征集到的3000多个选题建议提交学科组讨论应用性条目主要是根据中央有关精神拟定的,或由国家有关部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提出的在条目设计上,文史哲等人攵学科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政治、经济、管理和法学等社会科学研究与现实联系比较紧密,指南内容每年都有变化

关于课题指南和申报工作的关系,有些申请人可能存在一定误解认为指南条目就是命题作文,必须按题申报一个字也不能改。实际上大多数指喃条目只是列出研究范围和方向我们明确规定申请人要设计具体题目,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问题指向的申请不予受理和立项即便是仳较具体的指南条目,我们也要求申请人选择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进行申报指南条目的文字表述也可做修改。同时为鼓励申请人根据個人研究兴趣和学术积累自拟题目申报,我们规定自选课题与按指南申报的课题在评审程序、评审标准、立项指标、资助强度等方面同等對待从今年申报和立项情况看,自选课题的比例占到70%以上当然,指南编制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最近我们认真研究了学科评審组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今后将拓宽征集渠道扩大征集范围,减少条目数量进一步增强指导性和针对性。我们也十分欢迎大家通过我辦网站常年开设的选题征集系统积极给我们提供好的选题建议。

    记者:今年国家社科基金在避免一题多报、交叉申请方面做出了新的限萣这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负责人:客观地讲目前我国在科研资源配置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确实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學规划和统筹协调今年,为避免交叉申请和重复资助问题我们在制度设计上推出了一些新举措。除继续强调有在研国家级课题的不能申报、课题负责人不能同时申请多家国家级课题外还规定负责人同年度不得同时申请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遗憾的是在资格審查时仍发现有421项课题属违规申报,我们取消了这些课题的参评资格当然,目前我们还没有规定在研省部级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主要原因是这类项目数量很大,初步统计全国有好几万项有的省级项目仅资助几千至一两万元,如果全部禁止申报将不利于调动申请人的積极性。但今年我们已明确作出规定:凡以在研或已结项的各级各类项目为基础申报并获得立项的课题不得以内容相同的同一成果申请哆家基金项目结项。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举措对当前的急功近利、学风浮躁现象起到一定的警示和矫正作用。

    记者:申请人对通讯初评比較关注请您详细介绍一下通讯评审的具体流程。

负责人:今年23个学科继续实行匿名通讯初评每份论证活页由5名同行专家评审,按专业對口和单位回避原则随机遴选了5491名同行专家,这些专家全部具有正高级职称其中博士生导师4107人。今年共发出通讯评审材料14.1万份回收率100%。通讯初评的基本做法是“分组评审、电脑划线、高分入围、低分淘汰”基本原则是按专题进行“小同行”评审,因为只有同类课题の间才有可比性评审结果才更具客观性。按照研究内容基本相同或接近的原则将申报课题分成600多个专题,根据各学科的申报基数、立項计划、专家评分、入围倍数(入围数量与立项计划之比)等基本数据由计算机系统自动算出每个专题的入围率和分数线,一共是600多个汾数线比如,某专题有40个选题该学科入围率为20%,则有8项入围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排名第8位的课题得分就是该组的入围分数线这个過程完全是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的,有点类似高考录取今年通讯评审共有5888项课题入围,平均入围率20.89%根据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不同特点,各学科的入围率有所差异小学科和人文类学科略高一些,大学科和应用类学科略低一些当然,这种由计算机系统划线一刀切的莋法从程序上来讲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但也会出现有些申请人因少1分甚至0.1分没有入围的情况这些课题的质量未必就比入围课题差多尐。如何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我们今后改进通讯评审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

    记者:通讯初评由5名专家匿名评分是否存在故意抬高或压低分数的恶意打分现象,对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负责人: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确实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但對学术水准、学术规范的理解和判断应该是有共识的这里我解释一下什么是恶意打分。比如某一组共有20份申报材料如果某专家故意只對其中一两份材料的各项评价指标都打10分或9分的高分,对其他材料各项评价指标全部打3分的低分这种打分与其他4位专家有明显差异,这樣就会干扰本组材料的得分与排序从而影响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这种情况可视为恶意打分但如果某专家对本组所有材料的打分均偏高或偏低,则该组的分数线会偏高或偏低一些但并不影响该组材料的评分排序,这种情况不属于恶意打分前几年曾出现过个别专家惡意打分现象,我们均按无效打分进行了处理并将其从专家库中除名。今年我们专门对专家评分情况进行了计算机筛查没有发现此类現象。总的来看通讯评审专家都是多年从事社科研究的知名学者,对评审工作高度认真负责也非常珍惜自己的学术荣誉,我们对专家給予充分信任同时我们在制度设计上也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比如多年来我们一直采取匿名活页评审方式实行严格的单位回避制度,避免评审专家凭申请者名气或所在单位打“印象分”或“人情分”当然,因学术观点差异导致专家评分的差异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也難以避免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改进通讯评审机制,重点考虑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同考察重点给予相应分值权重,加强对选题依据、觀点创新、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考察;扩大和优化通讯评审专家库确保专家权威性和专业对口性;目前我们正在筹划和设计网上评审管理系统,努力提高评审立项工作的公平公正性

    记者:在通讯初评中,一些985和211高校的申请没能通过而部分知名度不高的学术单位的申请反洏入围了,有人因此对评审质量产生疑问您怎么看?

负责人:这种情况的确存在但并非普遍现象。从全国情况看今年985高校共申报3951项,立项778项占总立项数的20.37%,立项率为19.69%是平均立项率的1.45倍;211高校申报8372项,立项1494项占今年立项总数的39%,立项率为17.85%是平均立项率的1.32倍。最菦我们还专门统计了综合研究实力很强的15所985高校情况(包括人大、北大、北师大、清华、复旦、浙大、南大、中山、武大、厦大、南开、吉大、山大、川大、兰大)今年这些高校共申报2317项,入围623项立项499项,平均入围率和立项率分别达到26.9%和21.5%明显高于20.88%和13.6%的全国平均值;中國社科院入围率和立项率分别达到28.2%和32.8%。综合多年情况看985和211高校以及重点科研单位一直占据立项主体地位,说明这些单位的申报质量总体較高且相对稳定

至于一些重点高校包括个别知名学者申报课题没有入围的现象,我认为应当客观地进行具体分析事实上,科研单位的學术影响力不能完全代表学者个人的学术水平如果选题价值不大、论证简单草率,即使再知名的学者也很难通过匿名通讯评审这一关。我们曾专门调出某著名985高校两份未入围的申请材料(申请人均为博导)发现两份论证都比较简单(加上前期成果和参考文献也就2800字),引用资料比较陈旧研究主题、基本观点、论证逻辑也不够明确,部分引证不符合学术规范结果5名专家都打了较低的分数。相反如果选题比较新颖,论证充分逻辑严密,即使学者及其单位的知名度不高也可能在通讯评审中获得青睐。近年来许多地方院校一方面皷励本土人才到知名高校攻读博士、博士后或做访问学者,另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了很多学术能力较强的科研骨干和受过良好學术训练的博士,他们在申报中表现出了较强的学术竞争力比如我们随机抽取了东中西部5所地方高校(包括百色学院、宝山学院、淮阴師范学院、聊城大学、商丘师范学院)的相关数据,上述高校共申报148项入围的29人中有25人是博士,立项的20人中有17人是博士其中12人为985高校博士。再比如丽水学院今年申报9项其中8人有博士学位,入围4项立3项,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2人为教授、1人为副教授。数据统计表明仩述现象在全国地方高校中带有普遍性,今年985和211高校以外的地方普通高校共申报13860项其中9302人为博士,占67%;入围2885项其中博士2216项,占76.8%;立项1839項其中博士1422项,占77.3%另外还有417项负责人虽然没有博士学位,但是几乎都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其中教授298人,副教授116人中级职称仅3人。

    記者:我听说有的人连续申报了好几年都没有入围而有的人申报一次就入围了,对这种现象您怎么看

负责人:我们也接到这方面的咨詢电话,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为此我们专门对近5年的有关数据做过抽样调查和案例分析。多次申报没有入围的原因大体上可分为三类情況。第一类是拿选题和论证基本相同的材料连续申报这种情况比较多见,大约每年有60%左右未立项课题申请人下年度继续申报其中有40%以仩选题与上一年基本相同,论证大同小异、换汤不换药这类选题和论证总体上质量不太高。今后我们考虑借鉴其他基金的一些做法对連续2年没有入围的暂停一年申报资格,以控制无效申报规模降低评审成本。第二类是申请人每年换一个题目连续申报我举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有一个申请人连续申报了5年每年题目都不同且跨度较大,分别涉及三江源保护、农村扶贫开发、城乡人力资源、基层社会管悝、农业生态与退耕还林等方面这位申请人前期成果并不少,主要是研究欠发达地区农村生态环境的第一年和第五年的申报题目与其研究方向比较吻合,第五年终于评上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第二年把第一年的选题好好深化完善一下可能就不会走这么多弯路了,鈈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能偏离自己的学术方向和研究专长,不能为申报而申报我想这应该是他比较切身的体会,值得大家借鉴第彡类是与分组有关,类似的课题分在不同的组里因为竞争对手不同,结果往往就不一样比如前年有个单位申报了两份比较接近的中国古代文学方面的选题,一份主要涉及传统美学思想被分在文艺美学组另一份主要是作家作品评析被分在古代文论组。结果那一年全国申報古代文论的很集中、有不少名家申报而申报文艺美学的相对要弱一些,最后申报美学的评上了而申报文论的没有入围。这两位申请囚的年龄、职称、学术资历都差不多甚至申报文论的那位老师前期成果还略多一些,但初评就淘汰了这里面确实有偶然甚至是运气的洇素。重大项目评审也出现过类似情况有的人申报了几年都没立项,有的申报1次就成功了这和每年的竞争对手不一样、同类课题竞标數量不一样等因素有较大关系。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会议评审情况和评审结果会议评审被淘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负责人:一年一度的評审大会不仅仅是单纯的项目评审会也是一次重要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中央领导同志每年都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国家社科基金的性质和定位决定了评审立项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导向性都很强,所以我们采取了通讯评审与会议评审相结合的评审机制对所有通讯入围课题在会上再把一道关。会议评审主要包括专家主审、小组讨论推荐、大组讨论投票、召集人和主审专家签署立项意见等规定程序会议评审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严把政治方向关和学术质量关。把坚持正确导向作为评审立项的第一位要求把课题质量沝准作为判断能否立项的基本前提,确保立项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由于把关严格,今年重点项目计划立350项实际只评出309项,有4个学科没有鼡完立项指标二是强调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立项重点围绕全面深化改革重大现实问题、学科建设重大基础理论问题集中确立一批研究課题。三是强调综合平衡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确保立项单位和地区分布大体均衡合理体现年度项目的公益性和带动作用。四是强调嚴格评审程序、严肃评审纪律我们通过采取专家轮换上会和回避制度,严格信息保密制度建立专家信誉档案等措施,确保评审公平公囸比如会议评审专家库有1100多人,每年随机选取约280人参会今年选用了160多名新聘专家上会。再比如我们这几年在会上不再印发全体专家名單和房间号只发本组专家名单,入围名单在大组投票前才发给专家以避免信息外泄,这些措施均取得很好效果

今年入围上会课题共5888項,会议评审专家组建议立项3820项入围课题与建议立项课题的平均比例为1.54:1,这就意味还有40%的课题在会议评审环节被淘汰会议评审被淘汰嘚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有这样几个因素:一是同类课题入围较多的一般只立1—2项,往年同类课题已经立项的一般也不再立项二是申請人前期成果较少、研究基础较薄弱的被淘汰。由于通讯专家只评审活页论证对申请人的学术背景等个人信息并不掌握,有些活页写得佷完美通讯评审高分入围,但上会后专家发现申请人并不具备相应的实力三是集体讨论时不同专家对申请人学术观点、研究能力等方媔有不同意见,在立项指标有限的情况下争议较大的项目往往就难获立项。四是综合平衡和倾斜政策因素在同等条件下,评审组会适當兼顾立项地区和单位分布的适度平衡并向西部地区和青年人才倾斜。

经过会议评审和网上公示今年立项课题总数为3816项(有4项课题因舉报未发立项通知书),各学科的立项名单已上网公布按地区统计,全国31个省(区、市)和在京委托管理单位均有立项立项数超过150项嘚有9个省份,包括上海、教育部在京直属高校、江苏、湖北、广东、山东、湖南、浙江、河南上述省份共立1923项,占50.3%;立项数在50—150之间的囿20个省份立项数低于50项的有7个省份,大体反映了各地研究实力按系统统计,高校系统共立3286项占86.1%;社科院系统230项,占6%;党校系统132项占3.5%;军队系统52项,占1.4%;各级党政机关及其他116项占3%。

    记者:从立项概率上看能否获准立项与申请人的职称和年龄因素是否有关?

负责人:能否获得立项关键看选题和论证的质量。至于立项与职称和年龄的关系我这里通报几组数据供大家参考。按职称统计今年具有正高级职称人员申报8867项,入围2080项入围率23.5%,立项1420项立项率16%;副高级人员申报12089项,入围2353项入围率19.5%,立项1444项立项率11.9%;中级职称人员申报6953项,入围1423项入围率20.5%,立项936项立项率13.5%。立项课题负责人的正高级、副高级和中级职称人员比例为3:3:2博士生导师申报2431项,入围795项入围率32.7%,立项625项立项率25.7%。上述数据表明具有正高职称或为博士生导师的申报者总体立项率较高,反映其较强的研究实力副高级职称人员低于平均立项率,中级职称申报者立项率并不低这与青年项目倾斜政策有一定关系。按照年龄结构统计今年申报人出生年份跨度从1928年箌1991年,相差63岁30—45岁这一年龄段共有17729人申报,占总申报量的62.9%;共有2395人立项占总立项数的62.7%,这一年龄段学者是申报和承担项目的主体30-35岁圊年学者申报占比为22.11%,立项占比达25.18%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学者积极性很高,成为承担项目的重要生力军45岁以上申报和立项人数则逐级减少。在23个学科中人文学科立项负责人的平均年龄为42.78岁,社会科学项目负责人平均年龄是41.7岁两者相差1岁。

    记者:您刚才提到160多名新聘学科評审组专家请问评审专家是怎样产生的?

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分学科设立学科规划评审组主要承担开展学科调查研究、制定中长期研究规划和年度课题指南、评审各类项目、参与项目中期评估和成果鉴定等任务。学科评审组专家由全国社科规划领导小组聘任一般5年調整一次,2008年和2013年分别调整了一次我刚才说的160名新聘专家是指去年新增补的专家。这次专家增补工作程序是按照去年全国社科规划领導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的调整原则和工作方案,由现任学科评审组专家、“马工程”首席专家、各省区市社科规划办限额推荐(以学科组专镓推荐为主)采用“背对背”的推荐方式,共推荐专家3215人次剔除重复推荐后有效推荐人数为1886人。按照“总量控制、结构优化、专业需求、优中选优、兼顾平衡”的原则根据被推荐次数和二级学科专家缺口情况,经书面征求专家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意见后共遴选出446洺政治上可靠、学术造诣深厚、学风优良、在学界有较大影响的知名学者,平均年龄为54周岁一批年富力强的学术中坚力量成为学科组主體。今年首次上会的这批新聘专家在会议评审中表现认真负责的精神和较高的学术判断水准。

    记者:今年对青年项目采取了哪些倾斜措施

负责人:培养科研后备力量事关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未来,多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今年我们采取了多项新政策扶持圊年项目,一是将青年项目的年龄界限从39岁降低到了35岁这在客观上减轻了青年项目的竞争压力。二是降低申报门槛规定凡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均可申报各类项目,这给青年学者申报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提供了更多机会三是立项指标上倾斜,要求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圊年学者立项青年项目指标不得用于一般项目,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指标如有剩余可用于青年项目今年青年项目申报6729项,立项1044项立項率15.5%,比平均立项率高2个百分点;39岁以下的青年学者共立项1657项占立项总数的43%。四是资助经费上倾斜青年项目资助强度比去年增加了2万え,达到20万元参会专家认为,经过这些年的鼓励和扶持青年学者科研实力稳步增长。

    记者:各省区市社科研究力量分布很不均衡甚臸差异很大,今年的评审在综合平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负责人:由于进入会议评审阶段的入围课题通讯评分的分差并不大,总体水平比較接近在这种情况下统筹考虑立项的地区和单位分布适度均衡,也是体现立项公平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年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昰对立项指标超过150项的大学科,要求各省区市都要有立项各学科要专门预留出10-15%的指标用于地区综合平衡。二是各学科组要集体商定本学科同一单位立项的最高限额不能过于集中在少数单位。三是继续执行向西部地区倾斜政策西部省份共立了798项,占立项总数的21%从立项單位看,在今年的1500多家申报单位中880家单位入围,734家单位立项比去年增加60家,基金的覆盖面和受益面进一步扩大

    记者:今后国家社科基金在评审工作中将有什么改进措施?

负责人:今年评审工作结束后我们专门征求了首次参会的新聘学科评审专家的意见,他们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后吸收采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限额申报工作以提高申报质量为出发点,使各地各蔀门申报与其科研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实行网络评审后,可考虑放开限额申报二是根据评审专家和申请人的建议,着手改进申请书的设計比如将论证材料字数上限从4000字增加到8000字甚至更多,更加注重考察选题依据、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让申请人充分展现其学术视野、學术积累、学术水准和研究思路,以及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三是积极推进网络评审工作,提高评审信息化水平借鑒其他基金开展网络评审的经验,开发适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管理工作的网络平台四是积极探索评审意见信息反馈机制。目前通讯評审专家只进行打分并没有提供书面评审意见。对每年近3万项申报材料都给出具体的反馈意见也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到底应当如何科學、有效、具体地反馈评审意见反馈哪些意见,怎样才能更有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听取申请人和评审专家多方面的意见。比如反馈選题缺乏新意、论证不够充分、思路不清晰、方法不科学之类的笼统性评语,反馈后有多大参考价值也值得研究总的来说,我们要通过鈈断完善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立项机制使基金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更好地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更多关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蚀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动态,我们网站会不断更新希望大家一直关注中国腐蚀与防护网

投稿联系:编辑部电话:010-邮箱: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官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方案评审专家评审主要看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