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的文物市场全面开放在民间吗

||||||||||||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民间收藏的瓷器95%都是假古董-收藏资讯-金投收藏-金投网
<em class="visited visited阅读
新浪新闻中心
首届四川艺术节文物专家免费鉴定的现场。来自甘孜的收藏爱好者许梦瑶一脸失落,在此之前,她耗资数十万元购买的“玉璧”、“天珠”,刚被专家鉴定为赝品。
11月18日,首届四川艺术节文物专家免费鉴定的现场。来自甘孜的爱好者许梦瑶一脸失落,在此之前,她耗资数十万元购买的&玉璧&、&&,刚被专家鉴定为赝品。
这天的鉴定现场,近百件、、、中,专家鉴定为真品的不足3成。而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瓷器类专家王健华曾在一次鉴定活动上直言:民间收藏的瓷器95%都是假。
近年,民间收藏火爆。远有顾景舟的一套茶具刚刚拍出8000万元天价,近有成都的,每次&赶场&都有人前往淘宝。但在造假防不胜防的今天,梦想&捡漏&致富的藏友,或许更应擦亮自己的眼。
千奇百怪的造假
自古以来,有人玩收藏便有人造假。用微波炉烤,用X光照,造假手法五花八门,让人防不胜防。
成都送仙桥古玩市场,喜欢&淘宝&的藏友,总喜欢逛摸底河边那一字摆开的地摊。地摊上,有&明清时期的瓷器&,有&上了年代的&,或者一两把泛着绿毛的,以及各种摆件和玉器。&我敢说,其中大部分是假古董!&成都藏友简天佑说。据他回忆,成都民间收藏开始&疯狂&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藏友们从岷山饭店一带活跃到指挥街、红照壁,再到猛追湾游泳池一带。后来,成都更是发展出送仙桥、罗马假日广场等几个古玩市场。&但我真正下手买的时候却越来越少。&
在四川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甘晓看来,前些年的古玩市场真品确实比现在多。他曾在市场上看到了汉代青铜器耳杯的真品,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璧,&现在至少要值几万元。&而当年,大多数地摊上的古玩只卖几十元或者几百元。自贡二道文物贩子龚建洪回忆说,以前每逢周末,他就会扛着从乡下收来的瓶瓶罐罐到猛追湾摆摊,&结果有时一二十元卖甩货都没人要。懒得再搬回自贡,干脆现场砸烂,也不心痛。&
时过境迁,真货越来越少,而藏友越来越多,造假似乎变得心照不宣。&如果你在古玩市场看到喜欢的小件或者瓷器,花几十上百元当买下,还是不错的。&简天佑说,要是碰上有人在地摊兜售祖传的玉器,或者齐白石的真迹,那就得多加小心了。&因为,这些几乎都是赝品。&
这并非藏友危言耸听。甘晓曾在福建亲眼看到玉器如何造假。&他们把颜料涂到现代打磨的一块玉琮上,然后放进微波炉烤10分钟。当玉琮用盘子盛上来,釉面已微微开裂,颜料浸进玉质,就像真是出土文物一般。&甘晓说,不止是玉器,现在市场炒作的蜜蜡,很多也是用微波炉造假。而医院用的X光,也被当成造假工具。现代的仿品,用碳14测年法检测不出年代,&但照一次X光,就能多一百年,假货可以随便穿越回任意一个朝代。&至于瓷器造假,方法千奇百怪,其中的基本流程便是把现代造的瓷器埋入土中,过个一年半载,再用盐酸等涂到瓷器上,一是去掉瓷器釉光,二是让瓷器与土结合更紧密,制造一种在地下埋藏多年的感觉。
不同的造假还有不同的术语。造假有一种&穿衣服&,把不值钱的老画取出画心,再装一个造假的大师作品,往往可以以假乱真。甘晓说,最先看的就是卷轴是不是做旧,其次才是判断画的真伪。如果书画通过烟熏火烤、浸水等做旧,然后裱在真的卷轴上,便更容易迷惑人。而在国内,古玩制假已经形成产业。&河南仿制青铜器最有名,而景德镇做高仿的古瓷器则最有一套。但人家是按工艺品的价格卖出来,无可厚非。而有些不法分子,就钻起了空子。&
防不胜防的收藏陷阱
既然货源不用愁,售假者只需要把赝品卖出去,便能一本万利。而这些兜售的桥段,堪称跌宕起伏的悬疑大片。
成都藏友刘道远至今不愿承认自己遭了古玩贩子&埋地雷&。20多年前,他亲自从一处坟地里挖出来的多件清代以及玉器,均被专家鉴定为赝品。
刘道远自认不是一个轻易上当的人。文物贩子向他兜售宝贝,只要珍贵点的都要请专家帮他&掌眼&(成交前鉴定真伪)。但是,如果宝贝是你亲自从老坟堆里刨出来,还会有疑吗?
有一年,刘道远认识的几个贩子神神秘秘找到他,&最近看了几个坟,感觉可能有东西。如果你有兴趣,我找兄弟陪你去挖。东西归你,你给点劳务费就行。&于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行人悄悄来到一处坟山。然而挖了大半夜,却什么都没有挖到,气得紧张了一晚的刘道远不停埋怨。就在他想打道回府时,对方一拍脑袋,&另外一个地方还有一个坟,既然出来了,干脆再去试一次!&当然,这次奇迹发生了:盗墓贼刚从坟里刨出一个洞,便传出&发财了&的惊呼。等他打电筒钻进去一看,果然有宝贝。这批&宝贝&,让他欣然给了贩子20万元的辛苦费。然而等他后来请专家朋友到家里鉴赏时,却被告知,这批工艺品的成本最多不过两三千元。
自贡藏友陈勇刚同样遭过售假者的道。十几年前,他出差去北京时照例去了潘家园淘宝。&没逛多久,就看到两个人在争吵。我在旁边看稀奇,很快发现他们是买卖双方在就一个瓷瓶讨价还价。&当然,争吵的结果是两人不欢而散。而在一旁听了半天,明白瓷瓶是个老货时,他很快上前花了800元买下来。&当时我高兴惨了,屁颠屁颠就回了宾馆。等我办完事再去潘家园,结果居然又看到这两人在&争吵&,这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这些骗局,有时甚至会对准专业机构。四川省翰雅副经理黄宇,不久前便接待了一个自称家有故宫流传出来的《清明上河图》的人。&他说是抗战初期故宫文物迁移时流出来的,这件故宫藏品的包装盒上还有故宫库房的印章和封条。&然而等黄宇一看,&封条竟然是打印的。在上世纪30年代,哪来的打印封?真的都是毛笔手写。&
淘宝要有平常心
古玩造假猖獗,藏友们怎样才能斗智斗勇?在专家们看来,不仅不能有&捡漏&的侥幸,更要学习起码的专业知识。
在收藏圈,能够花很少的钱买到宝贝,俗称&捡漏&。甘晓认为,正是大多数人抱有不切实际的&捡漏&之心,才屡屡上了售假者的当。
&朋友,我这里有吴昌硕的画,看不看?&&有一批,品相都不错,有没兴趣?&在古玩市场,不时有人热情兜售。不过老藏友们大多笑而不语,自顾自离开。但是,许梦瑶显然是一头扎进收藏且不懂回头的一类。几年前市场上热炒天珠,她便花了几十万元买了两块。不久,圈中朋友找她借钱,无法及时还款时,又拿了玉璧相抵。等她把宝贝拿到成都鉴定,才发现所谓玉璧,其实就是现代人用普通的石头雕刻后制作的。
&现在有闲钱的人越来越多,再加上各种鉴宝节目的煽动,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想在收藏圈捡漏,看能不能一夜暴富。&甘晓感叹。
哪些&捡漏&是售假者导演的剧情片呢?&比如当街卖名画的这种,百分之百是假的。&甘晓说,收藏自古以来就是有钱人和文人雅士的爱好,&没有一定的根基,根本买不起收藏品。所以像唐伯虎、仇英等名家字画,要么在宫廷中代代相传,要么绝对在官宦人家或者文人骚客中,一般的百姓谁愿意把养家糊口的钱花在不实用的字画上?如果他有这么一件无价之宝,早就卖来改善生活了。&但是,甘晓也不排除有所谓落难文人用收藏的字画相赠普通人的情况出现,&这时就可以通过字画上的收藏印检查真伪。如果是真迹,绝对可以从最后一个收藏者的印章中,查得到它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由此一一上推,可以清晰勾勒出这幅画是如何流传下来的。这叫流传有序,而流传无序的话,通常都有问题。&
在甘晓看来,鉴定收藏品的真伪其实并不神秘,&因为再真的仿品,应该都能找到现代的痕迹。&这次四川艺术节的免费文物鉴定,藏友送去的一尊明代宣德年间的瓷器,他一看题款的位置就直接表示&假的&。&因为宣德年间的瓷器,题款写在器身和口沿,只有那以后的款才题在器底。而且,宣德的&德&字为避皇帝讳,中间会少写一横。如果知道这些历史,又怎会受骗?&此外,他还见过真人大小的人物。&唐三彩在盛唐时期主要作为随葬品,因此陶俑大多非常袖珍,西安曾经出土过高约一米的三彩马,就已经引起业界轰动了,收藏者缺乏起码的常识。&
而有些赝品,甘晓认为普通人也能识别。有一次,电视台记者带着一个大爷找他鉴定一个明朝的铜瓶。甘晓一看,上面栩栩如生刻了《西厢记》的图案。他把瓶子拿给记者,&这个赝品本来你都可以鉴定出来。&记者细细琢磨,才发现《西厢记》的&记&字竟然是简体字。
甘晓提醒藏友尽量缩小收藏范围,把有限的资金放在喜欢的收藏种类中。而用于收藏的钱也尽量是闲钱,&这样即使买到赝品,也不影响正常生活。& (文中的收藏者为化名)
(),收藏动态随时看。
今日热点推荐:
&#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
编辑:山鬼
深圳男子王某家住光明新区,是一名自行车控,喜欢收藏各类山地自行车。然而王某满足收藏欲的方法却有点特别,他的“独门绝技”是偷盗。近日光明警方在出租屋中将王某抓获,并在他家中搜出了9台价值不菲的高档山地自行车。
<font class="visited
近几年来,市场掀起钱币收藏热,尤其古钱币获得收藏者的喜爱,其实钱币收藏不仅是具有投资价值,钱币还能反应当时的经济情况及人文知识,有收藏者就问了,那个年代的钱币有收藏价值?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60;&#160;&#160;&#160;&#160;&#160;&#160;
<font class="visited
古董车,也就是“老爷车”,在西方已经成为了一项非常系统的收藏项目,并有非常严格的划分标准。
&#160;&#160;
<font class="visited
近几年,纪念币价格持续贬值,一些纪念币市值跌了50%,部分生肖纪念币更是跌了近70%,相当于价格被“腰斩”。那么,现在还能收藏纪念币吗?
&#160;&#160;&#160;&#160;&#160;&#160;&#160;
<font class="visited
作为第19届湖南文物国际博览会的重要活动,“民间收藏家向国有博物馆捐赠文物仪式”昨日在湖南省文物总店举行。
&#160;&#160;&#160;&#160;&#160;
<font class="visited
2018适珍春季艺术品艺术品。预展信息时间:2018年...[]
鉴定结果:已鉴定
鉴定结果:已鉴定
鉴定结果:已鉴定
鉴定结果:已鉴定
鉴定结果:已鉴定
鉴定结果:已鉴定
鉴定结果:已鉴定
鉴定结果:已鉴定
中国历代名窑精品层出不穷,且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
免责声明金投网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金投网下载您当前的位置:&>& > 不允许民间收藏的文物名单 你手上是否还收藏这些东西呢?
摘要:如果不允许民间收藏的文物,那么民间文物收藏的边界在哪里?我国民间有着大量的文物,这些判定的标准又在哪里?
  文物的传承和保护是一个民族文化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保护好文物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古玩文物的收藏也逐渐升温,因为关系到藏家切身利益的问题,遂我国自1982年开始颁布实施《文物保护法》。2008年,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文物保护法》修订案。  这促进和规范民间收藏活动是文物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既要鼓励支持合法正当的民间文物收藏活动,允许其依法流通;也要严格规范,对其作出严格的限制性规定,以防给文物犯罪活动提供可乘之机。  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由原来的33条扩展到80条,其中对于民间收藏文物专门辟出一章进行了阐释,规定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取得文物的合法方式有:依法继承或接受赠予;从文物商店购买;从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购买;公民个人合法所有的文物相互交换或者依法转让。同时,新的《文物保护法》对私人收藏文物的流通作出了切合实际的规定:除国有文物,非国有馆藏珍贵文物以及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壁画、雕塑、建筑构件等,只要是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收藏的文物都可以依法流通。  1、规定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取得文物的方式有五种:一是依法继承或者接受赠与;二是从文物商店购买;三是从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购买;四是公民个人合法所有的文物相互交换或者依法转让;五是国家规定的其他合法方式(第五十条)。  2、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禁止买卖的文物也作了明确规定:一是国有文物(但国家允许的除外);二是非国有馆藏珍贵文物;三是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壁画、雕塑、建筑构件等(但是依法拆除的、文物单位又不予收藏的除外);四是非上述五种合法途径来源的文物(第五十一条)。  3、建立了文物拍卖管理制度。  一、增加了行政许可,规定凡依法设立的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的,应取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颁发的文物拍卖许可证;  二、规定文物拍卖企业不得从事文物购销经营活动,不得设立文物商店;  三、规定文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和文物收藏单位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文物拍卖企业;  四、规定禁止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投资的文物拍卖企业。  五、规定了文物拍卖企业的职责和义务,即所拍卖的文物在拍卖前要报文物行政部门审核,要对所拍卖的文物作出记录并报文物行政部门备案,并有义务对文物拍卖的委托人、买受人保密。  六、规定文物行政部门对所审核拟拍卖的文物可指定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优先购买其中的珍贵文物。购买价格由文物收藏单位代表与文物的委托人协商确定。(第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条)。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第5页:
通过E-mail将您的想法和建议发给我们
稿件投诉:
版权建议:
官方客服QQ:>> 相关专题
>> 更多相关资讯
华夏收藏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华夏收藏网合作媒体,华夏收藏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华夏收藏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 联系电话:5 邮箱: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华夏收藏网以及交流评论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华夏收藏网发表的作品,其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24小时相关热门资讯
Copyright ,版权所有&&收藏热线:9&长点心吧!专家认为民间官窑95%都是仿品
内容来源:艺周刊
  图文/艺周刊全媒体组artweekly 综合北京晚报 孙毅  北京师范大学校友、邱季端先生6000件高端古瓷器突然现身,都引起了收藏圈不小的震动。  寻宝鉴宝现场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兼职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在接受北京晚报采访时,向广大读者普及了目前中国瓷器界的“江湖规则”:业界认为,目前在民间流通的所谓“官窑”,95%以上都是仿品,真品率低于5%。  季涛认为,真品官窑瓷器非常少,民间流通的官窑大概95%以上都是仿的。王刚做文物鉴赏节目的时候说过,老百姓送过来的东西,95%上不了节目,就是连让观者参与、让专家鉴别的意义都没有;国内拍卖行面对大众征集的数据也是这样;还有,国内某知名拍卖行去美国征集拍品,结果95%都没办法收。现在,圈里面觉得95%这个数字可能都保守了,实际仿品概率更高。所以真正大藏家,一定是从拍卖行买东西。私下交易的东西,买回来,出手都不好出手。大的拍卖行有信誉,必须提供瓷器的相关证明。不只是鉴定证书,还有流传记录,我们叫“流传有序”。不能证明“流传有序”,拍卖价值会大大下跌。  十八学士青花对杯  官窑瓷器历朝历代都是帝王宫廷欣赏和把玩之物,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才陆续流落到世界各地。国外对于中国官窑瓷器的鉴赏、研究、收藏也自此开始。而国内收藏史有过长时间的断层。相对于周边国家和地区来说,我们在官窑收藏上整整落后了40年。  国内艺术市场一直以来为国外收藏家所诟病,其中主要一点,是国内藏家大部分功利心过重,这直接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以景德镇为首的瓷器造假行业大批崛起。  瓷器真假难辨,请擦亮眼睛  海外赝品量有多大?美国文玩公司董事向阳介绍,这个比例与国内相似,约为80%~90%,“不过除近年国人以‘埋地雷’形式输出外,多为晚清民国老仿以及中国当年出口创汇之‘建国瓷’,其中一些已经粗具可藏性。这也是国外与国内赝品比例的不同之处。”  文物专家冯小琦指出,部分收藏者有一种偏颇的心态:“有的人收了几件器物后就找书来对比,根据书上的文字描述来证明自己的藏品是真品,如果比对结果是对不上号,往往就会做出一个结论—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都没有这种藏品,我的藏品是独一无二的,凡事只取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到最后就钻牛角尖了。”  她提醒收藏者官窑数量极为有限,不可能在地摊上捡到宣德的瓷器,而出土的瓷器中更极少有官窑:“要知道,中国没有用官窑瓷器随葬的先例,皇帝陵里瓷器数量都很少,现有的基本都是旧藏。”  官窑瓷器是中国陶瓷器物的珍品,向为收藏家和富贵人家所青睐。因其金贵,官窑仿品屡屡现身,真假难辨,扑朔迷离,给收藏者带来极大的危害。  最后季涛给收藏爱好者提三个建议:一,以观赏、消费、收藏为目的,别想着赚钱,放在家里摆着,好看就行;二,可以买一些便宜的、年代近的,比如民国的民窑瓷器,价格越低的越没人仿;三,可以买一些国家评定的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这些新瓷器造型优美、艺术价值高,拍卖行也会上拍。  总之,想收藏瓷器,一定要做好功课,做功课打基础建立自己的信息库,横向纵向地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品种的资料,这样一段时间后心里就会“有谱”了,千万别“两眼一抹黑”就买。  更多阅读:  官窑,是南宋宋高宗时期一些窑口专为宫廷烧制的瓷器,供御捡退,在当时俗称"官窑“。官窑,毛公洞第一(今 江苏扬州一带)。南宋官窑瓷器沿袭北宋风格,规整对称,宫廷气势,高雅大气,一丝不苟。因为胎土含铁量极高,手感沉重,胎土呈深黑褐色,后称”紫口铁足“。釉面沉重幽亮,釉厚如堆脂,温润如玉。釉面多层反复细刮,釉光下沉而不刺眼,纹理布局规则有致,造型庄重大方。另外”肉腐留骨“(露胎处象死人骨头,俗称”骨董“)也是那时所造。我们今天所称官窑泛指历朝官府烧造瓷器,其实,历史上仅指南宋时期烧造的瓷器,后世再无此称呼。  严格地来讲狭义的“官窑瓷”又分为两种:  1、御窑瓷  2、官窑瓷  由于两种瓷器均由“官家”督造和采办,所以对民间而言,统称为官窑瓷。但就管理而言,则有非常大的区别。  所谓御窑瓷,是指专供皇家使用的瓷器,在器型、纹饰上均有严格的礼仪规定,等级森严,均与《车服制》严格对应,错用或擅用均为重罪。  官窑瓷,主要是庞大的官僚君体使用,型制要求相对较低,多限于花鸟虫鱼神话等“礼制”之外的题材,有时皇家会作为“趣味”把玩器采购,但多为官员、富商使用。这一类瓷器,一般由内务府采办,在景德镇设有专门的督陶官,长年烧造。官窑清末后停产,于日由中国官窑陶瓷国际集团正式恢复制作。  闻名。不如相识!订阅《艺周刊》官方公众号:artweekly,艺术无微不至!合作微信:hujiayi1399,投稿邮箱:  微信原文地址#$$#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E0OTAwMg==&idx=1&mid=&sn=f10bba3e#$$#
[精彩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年文物有何新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