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曼城 布里斯托城复合材料和曼大高分子材料如何选择?

2017New&发挥洪荒之力,一个月内拦获“华威+曼大+杜伦+布里斯托大学”四大知名大学硕士offer!
学生背景信息:
姓名:方同学
88.66 申请时无雅思成绩
所属学校:东北师范大学
所属专业:生物科学(教育)
学生录取院校:
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Education (MSc)
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MA Education
华威大学Warwick University:Postgraduate Taught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曼彻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MA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学生背景分析:
方学生是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教育)专业2015年毕业生,毕业以后凭借优秀的本科表现,方同学很顺利的被北京知名的国际学校录用。工作以后方同学出色的能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广泛认可。可以每每有一些晋升,培训的机会,学校都是以海龟老师优先发展。虽然相比起来方同学可能比其中有些同事还优秀,但是没有出国留学的背景,让方同学错过了很多的机会。经过跟身边同事和领导的多次沟通分析利弊,方同学最终下定决心,为了更好的发展,放弃现有的优厚条件出国。
由于英国优秀的教育质量以及全球的高认可度,英国成为方同学的不二选择,再加上几年前自己的妹妹就是从鲁老师这里走出国门这么多年一直联系,从留学到移民到现在的海外生活。方同学也毅然信任鲁老师和金矢的团队帮她完整此次留学梦想。
学生留学方案:
方同学最初的梦想是觉得能申请到利兹就已经是非常理想了。经过深入的分析和了解,鲁老师发现其实方同学的选择更多,于是我们从排名,专业设置,录取难度,就业发展,附加性价比等各方面重新帮方同学进行了解,以期望学成以后对她的发展助力最大化。经过多方面了解,我们最终选择了:UCL,华威,曼大,杜伦,布里斯托大学作为申请目标。在方同学高度的配合下,从签约,准备到投递仅仅用了一周时间。录取的成果也在其后的一个月内如我们当时预期般顺利。华威,曼彻斯特大学,杜伦,布里斯托大学很快就为方同学投来了橄榄枝,现在坐等UCL的录取结果。方同学集中精力准备雅思。相信很快UCL也会获得理想的结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曼彻斯特大学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曼彻斯特大学
曼彻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始建于1824年,是位于英国第二繁华城市的世界著名顶尖,历年最高世界排名为全球第26名,英国著名的六所“”之一,英国“常春藤联盟”创始成员之一,也是英国最大的单一校址大学。作为全球顶尖的科研与教学机构之一,曼彻斯特大学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在国际社会享有极高声誉。曼彻斯特大学现任及过往教职员和学生中共有25位得主
;现任全职教职员中有3位诺贝尔奖得主,位列全英之冠。
作为一所享有百年美誉的精英学府,曼彻斯特大学在全球各大主流排名榜单中稳居英国前十:在2014年英国官方组织的研究卓越框架(REF)评估中,位居全英第5名
;在2017/18中,位居英国第7名、世界第34名
;在2017年中,位居英国第6名、世界第38名
;在2018中,位居英国第8名、世界第54名
。在英国毕业生就业市场研究机构High Flier Research发布的最受顶级雇主青睐大学排名中,曼彻斯特大学位居全英第1名,同时也是该排名发布13年来唯一稳居全英前三的大学。
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2015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曼彻斯特大学是培养出世界各国现任领导人第二多的英国大学(仅次于)。
此外,曼大还是英国获得女王周年奖次数第二多的大学,仅次于牛津。日,中国国家主席参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国家研究院。
-服务由立思辰留学360提供[广告]
曼彻斯特大学学校简介
曼彻斯特大学校园建筑
曼彻斯特大学,简称曼大,是一所门类齐全、科系众多的综合性大学,位于英格兰中北部的英国第二繁华城市曼彻斯特。校内现有来自超过160个国家的近四万名学生就读一千多个学位课程,教职员超过一万人,其中很多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
如今的曼彻斯特大学是由始建于1824年的和始建于1851年的这两所世界一流学府于2004年合并而成。曼大以教学严谨、学术风气自由著称,创新作为教学和学术研究的主导思想,已形成传统。世界上很多重大成就都出自这里,如原子的分裂、世界上第一台可存储程序计算机的发明以及石墨烯的发现等。
曼大的教学质量始终位居英国独立教学质量评估的前列,每年的全球大学排名也始终位居世界前列,校友包括25位得主和众多国际名人。
曼彻斯特大学在英国乃至全球都享有极高的声誉:2016/17QS世界大学排名全球第29位(英国第7位)
,2016年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全球第35位(英国第5位)
。在2014年英国官方组织的研究卓越框架(REF)评估中,曼彻斯特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全英第5名。
在位于德国的国际高等教育发展中心(CHE)2010年发布的欧洲大学“卓越排名”(CHE Excellenceranking)中,曼大是欧洲仅有的7所七大学科(生物、化学、经济学、数学、物理、政治学、心理学)均被评定为“优秀”的大学之一。
曾评论道:“曼彻斯特大学几乎在所有学科都有着可敬的声望,其中又以、、、、与为最。”
曼彻斯特大学还是协会(URA)的成员。研究型大学协会是一个由全球89所顶尖研究型大学组成的校际联盟,于1965年在美国总统约翰逊的科学顾问委员会和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授意下成立,成员主要在美国,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大学等顶级学府,此外还有英国、加拿大、日本和意大利的著名院校。
同时,曼彻斯特大学拥有卓越的雇主口碑。在2013/14QS世界大学雇主声誉排名中,曼大位居全球第9名。
在2018QS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中,曼大位居全球第33名(英国第5名),其中雇主声誉指标位居全球第20名。
在(Times Higher Education)发布的2017全球大学就业能力排名中,曼大位居全球第34名(英国第5名)。
在英国毕业生就业市场研究机构High Flier Research发布的最受顶级雇主青睐大学排名中,曼大位居全英第1名,也是该排名发布13年来唯一稳居全英前三的大学。
曼大的就业服务也持续被雇主评为全英第1名。
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HEPI)2015年10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曼彻斯特大学是培养出世界各国现任领导人第二多的英国大学(仅次于牛津大学)。
2009年,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矿业学院基于在财富(Fortune)世界500强企业中各校毕业生担任CEO或与之相当职位的人数指标进行世界大学排名,曼彻斯特大学名列全球第20位(英国第2位,仅次于牛津大学)。
曼彻斯特大学UP大楼
根据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EFCE)2011年7月公布的数据,2009/10学年度,26,121(52%)名在A-level考试取得至少AAB的成绩的学生,最后上了英国12所精英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便是其中之一。
2010年11月,英国首相访华,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表示,英国不仅有牛津、剑桥,还有曼彻斯特等大学,希望北大学子有机会能去英国留学,也希望更多的英国学生到北大来。两国的交流并不仅仅是领导人的交流、政治经济的交流,也是人民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2013年11月,曼大校长南希·罗斯韦尔(Nancy Rothwell)女士作为代表团重要成员陪同卡梅伦首相访华,为推动中英教育合作交流做了大量工作。
习近平参观曼大国家石墨烯研究院
日,中国国家主席参观曼彻斯特大学国家石墨烯研究院。参观过程中,习近平肯定曼大国家石墨烯研究院在石墨烯领域的研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习近平指出,在当前新一轮产业升级和科技革命大背景下,新材料产业必将成为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对全球经济、科技、环境等各个领域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中英在石墨烯研究领域完全可以实现“强强联合”。相信双方交流合作将推动相关研究和开发进程,令双方受益。
日,曼彻斯特大学校长南希·罗斯韦尔教授、女爵士随同英国首相访华。2月2日,在上海举行的上,曼大校长和教授、获得者科斯特·亚诺沃肖洛夫爵士向来自中英两国的商界领袖致词。南希女爵士和科斯特亚爵士与两位中国知名商界人士——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和董事长兼董事长,以及英国首相、英国国际贸易大臣同台进行了演讲。
南希女爵士和科斯特亚爵士获选访华代表团成员,不仅彰显了曼大在研究和创新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例如,等先进材料的发展,和等方面的创新;同时也认同了其在英中关系中发挥的长期作用。
曼彻斯特大学学校排名
曼彻斯特大学综合排名
2014英国研究卓越框架(REF)排名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720162015201420132012
342933303332
20172016201520142013
3835413841
曼彻斯特大学专业排名
2015/16QS世界大学五大学科领域排名
学科领域世界排名英国排名艺术与人文428工程与技术474生命科学与医学518自然科学434社会科学与管理3562016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学科世界排名英国排名学科世界排名英国排名发展研究75护理学82建筑/建筑环境103地理与区域研究116药学与药理学147社会学185人类学185会计与金融195化学工程224现代语言245英语语言文学256材料科学274商业与管理研究286牙科344化学344历史348物理与天文学405地球与海洋科学4110心理学437教育439土木及结构工程444语言学446生物科学466机械、航空航天及制造工程495医学498电气及电子工程51-1004-7矿产与采矿工程51-1005-9数学51-1006-8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51-1006-10环境科学51-1006-16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51-1007-9统计学与运筹学51-1007-12考古学51-1009-18政治与国际研究51-10010-18法学51-10011-13表演艺术51-10013-24哲学101-15015-16
曼彻斯特大学地理位置
曼彻斯特大学坐落在世界上第一座工业化城市——英国市。
从曼城每天有数趟火车直达伦敦,全程仅需2个小时。
曼彻斯特城市建筑
曼彻斯特有“英国第二城”
和“知识之都”
之称,是英国最生机勃勃和重要的城市之一,备受英国本国和海外学生的青睐。曼彻斯特在2017QS最佳求学城市排名中名列世界第23位
,在2016全球城市宜居调查(Global Liveability Survey)中名列英国第一,世界第43位
。曼彻斯特还是英国的第二大经济体,金融与专业服务业在英国各地区中排名第一,创意数字化与媒体行业在全欧洲排名第二,且欧洲最大的临床学术研究机构也坐落在此。这里还有除伦敦以外英国最大的商业房地产市场和最大的私人企业社区,并计划于2020年成为全球20大数字化城市之一。
在流行文化,尤其是音乐、时装、设计方面,曼彻斯特可与伦敦相媲美,而生活费用远低于伦敦。在英格兰,该市的中国城之大仅次于伦敦,这里各种风味的地道中国餐馆比比皆是。此外,曼彻斯特有两只著名的足球队:与。
曼彻斯特大学办学历史
如今的曼彻斯特大学由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Victoria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和曼彻斯特理工大学(UMIST)合并而成。
曼大Whitworth Hall
曼大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24年,那年由近代化学之父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等人创办的曼彻斯特机械学院成立,后发展成为曼彻斯特理工大学。
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始建于1851年,那时称作欧文斯学院,命名来自于纺织商人约翰·欧文斯(John Owens),正是他用96,942英镑创办了这所学院。此后,曼彻斯特欧文斯学院首先发起了“市立大学运动”,并在1880年成为第一批被授予皇家宪章的市立大学。由于这些大学大多有红砖的校园建筑,英国人统称这些大学叫做“”(Red Brick University),全英国仅有6所大学享有这一地位,分别是曼彻斯特大学、布里斯托大学、谢菲尔德大学、伯明翰大学、利兹大学和利物浦大学。她们都是英国最顶尖的老牌名校,这个称谓主要是有别于牛津和剑桥大学。
日,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与曼彻斯特理工大学合并,从此组成了英国最大的单一校址大学,新的学校被称为曼彻斯特大学。
合并后,曼大校训是“Cognitio, Sapientia, Humanitas”,英文为“Knowledge, Wisdom, Humanity”,中文意思是“知识,智慧,人性”。
曼彻斯特大学院系设置
曼彻斯特大学分为三个院系,每个院系由多个教学与研究成就享有盛誉的学院组成。
曼彻斯特大学生物、医学与健康院系
生物科学学院
医学科学学院
健康科学学院
注:该院系是由原先的生命科学院系和医学与人类科学院系于2016年8月重组而成。
曼彻斯特大学科学与工程院系
化学工程与分析科学学院
计算机科学学院
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机械、航天与土木工程学院
物理与天文学院
曼彻斯特大学人文院系
曼彻斯特商学院
艺术、语言与文化学院
环境、教育与发展学院
社会科学学院
曼彻斯特大学学院介绍
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
曼彻斯特商学院大楼
(简称Alliance MBS)是英国最早建立的两所商学院之一。经过50年的发展,曼彻斯特商学院已成为一所享誉世界的商学院,为英国最优秀的商学院之一。2014年英国研究卓越框架(REF)结果显示,曼彻斯特商学院在商业与管理学领域的“科研力量”(Research Power)位居全英第二。
根据2017年英国金融时报全球商学院MBA排名,曼彻斯特商学院位列英国第3名,欧洲第10名,世界第30名。2014年和2015年金融时报将曼彻斯特商学院的博士课程评为世界第三(连续三年世界第一)。根据2015年福布斯(Forbes)杂志最佳国际(非美国)两年制MBA排名,曼彻斯特商学院位列世界第6名。
曼彻斯特商学院是欧洲商学院的先驱之一,已培养众多优秀商业、金融业领袖,人才辈出。曼彻斯特商学院所创的“Manchester Method”(曼彻斯特项目教学法)在世界管理学上与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同享盛名。英国政府机构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EFCE)将曼彻斯特商学院的教学能力评定为最高等级“优秀”。其学历更获“三连冠”——世界三大顶级学术认证机构(、、)认证。
根据英国官方科研水平评估(RAE),曼彻斯特商学院的会计与金融系是全英仅有的两个六星级会计与金融系之一,也是英国唯一被官方承认为六星级的独立的会计与金融团队(注:六星级是指连续两次在官方科研评估中获得最高分5*)。
会计与金融(Accounting and Finance)期刊则将曼大的会计金融研究评为世界第一。
曼大在2015QS世界大学会计与金融学科排名上名列世界第18位。
曼彻斯特商学院的会计金融课程得到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等权威机构的认证。
同时,曼彻斯特商学院也是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协会的认证合作伙伴。
曼彻斯特商学院的会计与金融系还是欧洲首家被欧盟认可注册为“居里夫人”早期培养博士研究点的同类机构。
曼彻斯特商学院还是PIM的三所英国成员院校之一。PIM的各成员机构代表了在企业管理和经营领域的最高水平,并在其所在国家或地区处于领导地位。中国大陆的PIM成员院校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曼彻斯特大学法学院
曼彻斯特大学法学院创办于1872年,是英国领先的法学院,并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学院的许多学者与包括联合国、世贸组织在内的许多海外组织有着研究联系。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EFCE)将曼大法学院的教学评定为“优秀”。曼大法学院还是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的合作建设者之一。
曼彻斯特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曼彻斯特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是国际公认的卓越研究和教学中心,围绕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社会人类学、社会统计学和社会学。
2014年英国研究卓越框架(REF)结果显示,曼大的社会科学研究位居全英第3位。其中,93%的研究影响被评为最高等级4*(世界领先)或3*(国际优秀),100%的研究环境被评为最高等级4*(世界领先)或3*(国际优秀)。社会学(含社会统计学)被评为最高等级4*(世界领先)的研究活动比例位居全英第一,社会人类学的研究质量在社会人类学系中位居全英第一。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科研力量均位居全英前十。
曼大的经济系成立于1854年,是全英最古老的经济学研究中心之一。年间,著名经济学家和逻辑学家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在曼大担任政治经济学主席,并在此出版了著作《政治经济学理论》(The Theory of Political Economy),他在书中提出了价值的边际效用理论。1959年英国第一个计量经济学部在曼大成立。
迄今已有3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曼大工作过。曼大经济系在2015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上名列全英前十,世界前一百。
曼大90%的经济学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六个月内成功就业,且毕业生薪水位居全英前十。
曼大的社会人类学系是全英最顶尖的人类学系之一,由英国人类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类学家之一马克斯·格拉克曼(Max Gluckman)创办。曼彻斯特学派是人类学界对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人类学系以格拉克曼(M. Gluckman)为代表的人类学家群体的称谓。该学派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崛起,在20世纪60年代达到鼎盛,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人类学家共同创造了英国社会人类学的黄金时代。
许多领先的人类学家都曾在这里工作,例如玛丽莲·斯特拉森(Marilyn Strathern)和蒂姆·英戈尔德(Tim Ingold)。作为全英第一个教授影视人类学的部门,曼大社会人类学系也因在民族志影片制作方面世界领先的培养而闻名。
曼彻斯特大学环境、教育与发展学院
曼彻斯特大学环境、教育与发展学院(SEED)是国际公认的卓越研究和教学中心,核心目标是理解和改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不平衡关系。
2004年,曼大的发展政策与管理研究所(IDPM)与建筑、地理和规划与景观学科联合成立了环境与发展学院,作为新合并而成的曼彻斯特大学的一部分。
2012-13年,曼大的教育学院更名为曼彻斯特教育研究所(MIE),随后和环境与发展学院合并组成如今的环境、教育与发展学院。
曼大的发展政策与管理研究所(IDPM)成立于1958年,是英国大学中最大的专注于国际发展的硕士中心,也是国际发展领域世界领先的研究中心之一。IDPM致力于解决一些当今最紧迫和最直接的全球性问题,包括贫穷、社会排斥、经济移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政治。
英国官方科研水平评估(RAE 2008)结果显示,IDPM在发展研究(Development Studies)领域的“科研力量”名列全英第一。
曼大在2015QS世界大学发展研究学科排名上名列世界第3位。
2016年,IDPM与布鲁克斯世界贫困研究所(BWPI)合并组成全球发展研究院(GDI)。
曼彻斯特教育研究所(MIE)始建于1890年,在教育研究与教学上拥有长期的卓越声誉。
MIE的所有科目都在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局(QAA)和英国教育标准局(OFSTED)的教学质量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曼大的地理系拥有120多年历史
,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好的地理部门之一,在2015QS世界大学地理学科排名上名列世界第10位。曼大的地理教学被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局(QAA)评为“优秀”。
曼大的规划与环境管理系是英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获得专业认证的规划系之一,以卓越的教学和高品质的研究享誉国际。这里的大多数课程获得英国皇家城镇规划学会(RTPI)或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的专业认证。
曼彻斯特大学材料学院
曼彻斯特大学材料学院是欧洲最大的材料工程学院,也是欧洲最大的材料科学、时装与纺织研究和教学中心,在材料学领域的“科研力量”位居全英第一。学院的所有材料科学课程均获得英国材料、矿物和采矿学会(IOM3)的认证,纺织和时装设计商业课程获得英国纺织学会(The Textile Institute)的认证。
学院拥有装备精良的实验室、教室和先进的科研设备,同时曼大图书馆藏有世界上最多的纺织书籍。学院与相关产业单位建有紧密联系,确保学生的学位被雇主高度重视。
基于在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国际声誉,曼大与谢菲尔德大学于2009年从英国工程和物理科学研究理事会(EPSRC)获得630万英镑投资,联合建立了先进金属系统博士培养中心(CDT)。
曼大的腐蚀与防护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专注于腐蚀及其控制的学术基地之一,拥有约700万英镑来自英国工程和物理科学研究理事会、欧盟委员会、英国石油公司、阿克苏诺贝尔、劳斯莱斯、BAE系统公司等机构和企业的资金。
日,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在其《秋季预算报告》中宣布,英国政府将向曼彻斯特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拨款2.35亿英镑,建立“亨利·莱斯爵士材料研究所”(Sir Henry Royce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Research and Innovation),以促进英国在先进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
曼彻斯特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曼彻斯特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是英国最大的化学工程学院。
这里也是世界化学工程学科的诞生地,1887年乔治·戴维斯(George Davis)在此编写了世界上第一本化学工程教科书。
曼大的化工从开创以来一直都是英国乃至世界的顶尖专业,2014年英国研究卓越框架(REF)排名全英TOP3,90%的研究被评为最高等级4*(世界领先)或3*(国际优秀)。
曼大在2015QS世界大学化学工程学科排名上名列世界第25位(英国第4位,仅次于剑桥、帝国理工和牛津)。
学院的所有课程都得到英国化学工程师协会(IChemE)认证。
学院大楼James Chadwick Building内配备了一系列大型工业加工设备,是欧洲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的化工学院大楼之一。
曼彻斯特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曼彻斯特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6年,学院正式成立于1964年,是英国最早的计算机学院之一。在这里诞生了许多世界第一,包括第一台可存储程序计算机、第一台浮点机、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和第一台使用虚拟存储器的计算机。计算机科学之父阿兰·图灵(Alan Turing)于年在曼大工作,并领导了曼彻斯特马克一号(Manchester Mark 1)电脑的系统开发工作。
2014年英国研究卓越框架(REF)结果显示,曼大在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学领域的研究质量位居全英第4位,94%的研究被评为最高等级4*(世界领先)或3*(国际优秀)。其中,研究环境位居全英第一,研究影响并列全英第一。
曼大在2015QS世界大学计算科学与信息系统学科排名上名列世界第48位
,在2015US News世界大学计算机科学学科排名上名列世界第52位
最近的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EFCE)教学评估将曼大计算机专业评定为最高等级“优秀”。这里的所有单荣誉(Single Honours)学位课程均获得国际工程技术学会(IET)和英国计算机协会(BCS)的完全认证。
曼大计算机科学学院拥有唯一由英国工程和物理科学研究理事会(EPSRC)资助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培养中心(CDT)。
此外,学院与IBM、谷歌、微软、艺电等行业巨头都建有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
曼彻斯特大学医学院
曼彻斯特医学院正式成立于1874年,是英国最大的医学院。在英国,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最早由曼彻斯特大学于1994年引入英国医学教育系统,现已成为除牛津和剑桥两个医学院之外英国各大医学院的主流教育方法。在最近的教学质量审查中,该院是全英仅有的四所获得最高评分的医学院之一。2016年8月,曼彻斯特医学院整并入重组而成的生物、医学与健康院系下的医学科学学院。
曼彻斯特大学专业设置
曼彻斯特大学的专业设置非常广泛,强项专业领域主要包括:
商科、物理、化学、工程、材料、电子、计算机、生物、医学、制药、经济、数学、法律、戏剧、音乐等。
曼彻斯特大学诺贝尔奖得主
曼彻斯特大学物理
约瑟夫·汤姆孙(Joseph John Thomson),1897年约瑟夫·汤姆孙发现电子也是亚原子粒子而为人所知,并在科学圈内引起了轰动,并最终于 190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因为发现了关于X射线衍射的布拉格定律,1915年与其父威廉·亨利·布拉格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由于“对原子结构以及从原子发射出的辐射的研究”,荣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查尔斯·威尔逊(Charles Thomson Rees Wilson),因发明云室而与康普顿同获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詹姆斯·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因发现中子而获得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帕特里克·布莱克特(Patrick Blackett),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由于改进威尔逊云室方法及在核物理和宇宙线领域的发现,获得194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约翰·考克饶夫(John Douglas Cockcroft),因利用人工加速的亚原子粒子进行原子核嬗变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195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汉斯·贝特(Hans Bethe),因在1938年解释了为什么恒星能够在长时间里向外释放如此之多的能量而获得196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内维尔·莫特(Nevill Francis Mott),因为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与菲利普·安德森、约翰·凡扶累克共同荣获197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因为“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而与其学生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一同获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因为“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而与其教师安德烈·海姆一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曼彻斯特大学化学
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原子核物理之父,因为“对元素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而获得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
阿瑟·哈登(Arthur Harden),1929年与汉斯·冯·奥伊勒-切尔平因对糖类的发酵以及发酵酶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沃尔特·霍沃思(Walter Norman Haworth),因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上的研究,获1937年诺贝尔化学奖。
乔治·德海韦西(George Charles de Hevesy),因 “在化学过程研究中使用同位素作为示踪物”,获1943年诺贝尔化学奖。
罗伯特·鲁宾逊(Robert Robinson),因对植物生物碱的研究,获得1947年诺贝尔化学奖。
亚历山大·罗伯图斯·托德(Alexander Robertus Todd),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被称为近代核酸化学的前驱,主要成就是对核甙、核甙酸的研究,弄清了核甙酸的结构和组成,首先合成了人体内几种重要核甙酸单体,也为核酸的&双股螺旋体&结构的胡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而荣获1957年诺贝尔化学奖。
梅尔文·卡尔文(Melvin Calvin),因与安德鲁·本森和詹姆士·巴沙姆发现卡尔文循环(或称卡尔文本森循环)而声名显著,196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约翰·查尔斯·波拉尼(John Charles Polanyi),因对化学动力学的研究,获得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
迈克尔·史密斯(Michael Smith),1993年因开发了对DNA特定位置进行定点诱变法而获诺贝尔化学奖。
曼彻斯特大学生理学或医学
阿奇博尔德·希尔(Archibald Vivian Hill),因其在肌肉发热方面的研究,与德国科学家迈耶霍夫一起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约翰·E·苏尔斯顿(John E. Sulston),因发现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的遗传调控机理,与悉尼·布伦纳、H·罗伯特·霍维茨一起获得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曼彻斯特大学经济学
约翰·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因其在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理论上的贡献而与肯尼斯·约瑟夫·阿罗一起获得197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威廉·阿瑟·刘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因为其于发展经济学上的贡献而闻名,获得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也是第一位拿到非和平奖的诺贝尔奖的黑人。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ugene Stiglitz),曾任世界银行资深副总裁与首席经济学家,和迈克尔·斯宾塞、乔治·阿克尔洛夫由于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而分享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曼彻斯特大学知名国际校友
曼彻斯特大学政界
Michael D. Higgins(迈克尔·希金斯) - 爱尔兰总统
Filipe Nyusi(菲利佩·纽西) - 莫桑比克总统
Ahmed Mohamed Mohamoud(艾哈迈德·穆罕默德·马哈茂德) - 索马里兰总统
Chaim Weizmann(哈伊姆·魏茨曼) - 以色列第一任总统(其夫人亦为曼大校友)
?lafur Ragnar Grímsson(奥拉维尔·拉格纳·格里姆松) - 冰岛前总统
George Maxwell Richards(乔治·马克斯韦尔·理查兹)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前总统
Samia Suluhu Hassan(萨米娅·苏卢胡·哈桑) - 坦桑尼亚副总统
Jose Rizo Castellon(何塞·利索·卡斯特约) - 尼加拉瓜前副总统
Haider Al-Abadi(海德·阿巴迪) - 伊拉克总理
Rami Hamdallah(拉米·哈马达拉) - 巴勒斯坦总理
Gaston Browne(加斯顿·布朗) - 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
Ralph Gonsalves(拉尔夫·冈萨尔维斯) -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总理
Said Musa(赛义德·穆萨) - 伯利兹前总理
Lloyd Erskine Sandiford(劳埃德·厄斯金·桑迪福德) - 巴巴多斯前总理
Nahas Angula(纳哈斯·安古拉) - 纳米比亚前总理
Paula A. Cox(保拉·考克斯) - 百慕大前总理
Teo Chee Hean(张志贤) - 新加坡副总理
Delmaude Ryan(道莫德·瑞安) - 蒙特塞拉特副总理兼教育、卫生与社区服务部部长
Nasser Shaer(纳赛尔·沙伊尔) - 巴勒斯坦前副总理
Mohamed Saleh Al-Sada - 卡塔尔能源与工业部部长
Phung Xuan Nha - 越南教育培训部部长
Jean de Dieu Uwihanganye - 卢旺达交通部部长
Alfred Ladu Gore - 南苏丹土地和住房部部长
Jean-Paul Adam - 塞舌尔卫生和社会事务部部长
Colm Imbert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财政部部长
Christopher Tufton - 牙买加卫生部部长
Manzoor Nadir - 圭亚那劳工部部长
Ottón Solís - 哥斯达黎加立法大会议员、前经济部部长、三次总统候选人
Ismael Mali Avui - 所罗门群岛民族团结、和平与和解部部长
Daniel Feetham - 直布罗陀社会民主党领袖、前司法部部长
Timothy Sargent - 加拿大国际贸易部副部长
Ngien Hoon Ping - 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局长
Miguel Rodriguez Mendoza - 前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
Kevin G. Lynch - 前加拿大枢密院书记兼内阁秘书
Philippos Sachinidis - 前希腊财政部部长
Vilmundur Gylfason - 前冰岛司法、宗教与教育部部长
Syed Naveed Qamar - 前巴基斯坦国防部部长
Saad bin Tifla - 前科威特信息与文化部部长
Mohsen Shalash - 前伊拉克电力部部长
Abdul Latif Rashid - 前伊拉克水利资源部部长
Rahman Dadman - 前伊朗道路和运输部部长
Mohammad Omar Daudzai - 前阿富汗内政部部长
Ahmed Inaz - 前马尔代夫财政部部长
Jamaluddin Jarjis - 前马来西亚科学、技术与创新部部长
Abdulbari Arousi - 前利比亚油气部部长
Maxwell Mkwezalamba - 前马拉维财政部部长
Onaolapo Soleye - 前尼日利亚财政部长
Omobola Johnson - 前尼日利亚通信技术部部长、联合国科学和技术促进发展委员会主席
Babalola Borishade - 前尼日利亚文化和旅游部部长
Benjamin A. Roberts - 前冈比亚旅游和文化部部长
Kunijwok Kwawang - 前苏丹劳工部部长
Stella Ford Mugabo - 前卢旺达内阁事务部部长
Rajesh Jeetah - 前毛里求斯高等教育、科研与技术部部长
Nick Brown - 英国工党首席党鞭
Tony Lloyd - 英国住房事务影子大臣,前外交大臣、工党议会党团主席
Liam Byrne - 英国数字经济影子大臣
Chi Onwurah - 英国产业战略影子大臣
Jon Cunliffe - 英格兰银行副行长
Sally Davies - 英国政府首席医疗官
Keith Ridge - 英国卫生部首席医药官
David Currie - 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主席
Frances O'Grady - 英国工会大会首位女性秘书长
Kirsty Williams - 英国威尔士教育局局长,前威尔士自由民主党领袖
Colin Boyd - 英国苏格兰最高法院大法官,前苏格兰检察总长
Margaret Beckett - 英国历史上首位女性外交大臣,前工党领袖
David Clark - 前英国内阁办公室大臣
Ellen Wilkinson - 英国历史上首位女性教育大臣
Mark Carlisle - 前英国教育与科学国务大臣
Beverley Hughes - 前英国儿童、学校与家庭国务大臣
Ian Livingston - 前英国贸易与投资国务大臣、英国电信CEO
Rhodes Boyson - 前英国地方政府国务大臣
Phil Woolas - 前英国边境及移民事务国务大臣
Chuka Ummuna - 前英国商业、创新与技能影子大臣
David Varney - 前英国税务及海关总署执行主席
Patricia Troop - 前英国健康保护局行政长官
John Harman - 前英国环境局主席
Charles Barwell - 前英国保守党全国代表大会主席
Geoffrey Tordoff - 前英国自由党(自由民主党前身之一)总裁
Dafydd Wigley - 前英国威尔士党领袖
Kevin O'Donoghue - 前英国国防物资主管
Christopher Moran - 前英国皇家空军空中命令总指挥
Kevin Leeson - 前英国皇家空军物资主管
Maurice Oldfield - 前英国军情六处总干事
曼彻斯特大学商界
Michael Sherwood - Goldman Sachs高盛集团副主席兼高盛国际联合CEO
Don Cruickshank - LSE伦敦证券交易所前主席
Henry Ingrouille - HKEx香港交易所集团前营运总裁
Robert Elstone - Westpac西太平洋银行董事,前ASK澳洲证券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兼CEO
Vijit Supinit - SET泰国证券交易所及SEC Thailand泰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前主席,BOT泰国银行前行长
Brian Quinn - Celtic凯尔特人足球俱乐部前主席,前BoE英格兰银行副行长
Rupert Pennant-Rea - 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集团主席,前BoE英格兰银行副行长
Rijkman Groenink - ABN AMRO荷兰银行前董事局主席
Ron Emerson - British Business Bank英国商业银行前主席
Peter Levene - Lloyd's劳合社前主席,前伦敦市长
Brian Gilvary - BP英国石油公司集团首席财务官
Angela Strank - BP英国石油公司首席科学家
Robert H. Herz - Fannie Mae房利美及Morgan Stanley摩根士丹利董事,前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
Alan Wood - Siemens UK西门子(英国)董事长
Richard Broadbent - Tesco乐购前董事长
Terry Leahy - Tesco乐购前CEO
Terence Burns - Santander UK桑坦德银行(英国)主席
Kenneth Durham - Unilever联合利华前董事长
Tim Munden - Unilever联合利华首席学习官
Richard Harvey - AVIVA英杰华集团前CEO
Tushar Morzaria - Barclays巴克莱集团财务总监
Michael D. Parker - Dow Chemical陶氏化学前总裁兼CEO
Nonkululeko Nyembezi-Heita - ArcelorMittal安赛乐米塔尔南非公司前CEO
Paul Skinner - Rio Tinto力拓集团前主席
Mike Alexander - Centrica英国森特理克集团前首席运营官
Russell G. Greig - GSK葛兰素史克前国际制药总裁
Julian Metherell - Goldman Sachs高盛前合伙人、英国投资银行业务CEO
Mark Hughes - RBC加拿大皇家银行首席风险官
Brian Magnus - Morgan Stanley摩根士丹利前英国董事总经理、私募股权投资欧洲主管
Trevor Bond - Mondelēz International亿滋国际前首席客户官兼中东欧总裁
Jonathan Nicholls - Old Mutual英国耆卫保险前集团财务总监
Ian Gibson - WM Morrison威廉莫里森超市连锁公司前董事长
Andrew Martin - Compass Group金巴斯集团前欧洲和日本首席运营官
Anthony S. Thornley - Qualcomm高通前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Mark Morris - Rolls-Royce劳斯莱斯前首席财务官
John P. Cheffins - Rolls-Royce劳斯莱斯前首席运营官
Ben Stevens - BAT英美烟草集团财务总监兼首席信息官
Mark Saunders - AIA Group友邦保险集团首席策略及市场总监
Giles Ward - ACE安达保险欧亚大陆和非洲地区总裁
Sue Clark - SABMiller南非米勒酿酒欧洲董事总经理
Andrew Morgan - Diageo帝亚吉欧前新业务总裁
Elizabeth Doherty - Reckitt Benckiser利洁时集团首席财务官
Rupert Keeley - PayPal贝宝欧洲、中东和非洲高级副总裁
David C. Parry - ITW伊利诺斯工具公司前副主席
Bongani Nqwababa - Sasol萨索尔首席财务官
Steve Betts - Aon怡安集团前全球首席信息官
Alexander S. Moczarski - MMC威达信集团国际主席
Chris Finlayson - BG英国天然气集团前CEO
Andrew Cosslett - Kingfisher翠丰集团主席,前IHG洲际酒店集团CEO
Geoffrey Mulcahy - Kingfisher翠丰集团前CEO
Keith Oates - M&S玛莎百货前执行副主席
John McAdam - United Utilities联合公用事业公司及Rentokil Initial能多洁集团主席
Robin Freestone - Pearson培生前首席财务官
Eli Harari - SanDisk闪迪创始人
Tim Pennington - Millicom米雷康姆首席财务官
John N. Sheldrick - Johnson Matthey庄信万丰前集团财务总监
Manuel Ferreira de Oliveira - Galp Energia高浦能源前副主席兼CEO
Andreas Vranas - NBG希腊国家银行前副行长
David Williams - Mondi盟迪纸业集团联席主席
Simon Segars - ARM控股CEO
Spyros N. Filaretos - Alpha Bank希腊阿尔法银行首席运营官
Marinos Yannopoulos - Alpha Bank希腊阿尔法银行前CEO
Theodoros Α. Kalantonis - Eurobank欧银耳嘎斯银行副CEO
Tim Wright - Willis韦莱集团控股韦莱国际前CEO
Peter Rogers - Babcock巴布考克国际集团前CEO
Richard Solomons - IHG洲际酒店集团CEO
Gavin Darby - C&WW英国大东电报局前CEO
Paul Pester - TSB英国信托储蓄银行CEO
Liam Coleman - Co-operative Bank英国合作银行CEO
David Grigson - Trinity Mirror三一镜报集团主席
Francis Kennedy - British Airways英国航空前董事
Stephen Brooks - Christie’s佳士得副CEO
Melanie Clore - Sotheby’s苏富比欧洲主席
Oliver Barker - Sotheby’s苏富比欧洲副主席
Tony Bates - Inmarsat国际海事卫星组织首席财务官
Iain Parham - CVC Capital Partners联合创始人兼执行合伙人
David Gardner - KPMG英国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前公共政策总监
Ronald Brenneman - Petro-Canada加拿大石油前总裁兼CEO
James Ndahiro - RSE卢旺达证券交易所主席
Keith Edelman - Arsenal阿森纳足球俱乐部前董事总经理
曼彻斯特大学经济
Simon Johnson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教授,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
Konstantinos Meghir - 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前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主席
Barry McCormick - 英国牛津大学卫生服务经济与组织中心主任,前英国卫生部首席经济学家
Mark Gregory - 安永英国和爱尔兰首席经济学家
Christopher Probyn - 道富环球投资管理首席经济学家
Abdalla Hamdok - 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首席经济学家兼副执行秘书
Louis Kasekende - 乌干达银行副行长,前非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曼彻斯特大学公共与慈善
Irene Khan - 国际发展法律组织总干事,前大赦国际秘书长
Winnie Byanyima - 乐施会国际总干事
Joanna Swabe - 国际人道协会欧盟总监
Anthony Kravitz - 英联邦牙医协会会长
Michael Bichard - 前英国设计委员会主席
Gordon Borrie - 前英国广告标准局主席
曼彻斯特大学物理与化学
Henry Moseley(亨利·莫塞莱) - 著名物理学家,原子序数的发现者
Ernest Marsden(欧内斯特·马斯登) - 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散射实验完成者之一
Hans Geiger(汉斯·盖革) - 著名物理学家,盖革计数器的发明者,卢瑟福散射实验完成者之一
John Henry Poynting(约翰·亨利·坡印廷) - 著名物理学家,坡印廷矢量的发现者,坡印廷-罗伯逊效应的发现者之一
Arthur Stanley Eddington(亚瑟·斯坦利·爱丁顿) - 著名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第一个用英语宣讲相对论的科学家
John Lennard-Jones(约翰·伦纳德-琼斯) - 著名物理学家、数学家、理论化学家,现代理论化学的奠基人,兰纳-琼斯势(L-J势能函数)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Bernard Lovell(伯纳德·洛弗尔) - 著名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射电天文学之父,焦德雷尔班克天文台创始人,世界第三大全动式射电望远镜洛弗尔望远镜发明者
Arthur Schuster(阿瑟·舒斯特) - 物理学家,“反物质”概念提出者
George Rochester(乔治·罗切斯特) - 物理学家,奇异粒子的发现者之一
Clifford Charles Butler(克利福德·查尔斯·巴特勒) - 物理学家,奇异粒子的发现者之一
Douglas Hartree(道格拉斯·哈特里) - 物理学家、数学家,哈特里-福克方程提出者之一
Patricia Lewis(帕特里夏·刘易斯) - 核物理学家和军控专家,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查塔姆研究所)国际安全研究总监
James Lovelock(詹姆斯·洛夫洛克) - 世界环境科学宗师,“盖亚假说”提出者
曼彻斯特大学生物与医学
Edwin Mellor Southern(埃德温·迈勒·萨瑟恩)- 著名分子生物学家,2005年拉斯克奖获得者,Southern印迹杂交发明者
John Skehel - 英国皇家学会副会长兼生物书记
Leslie Turnberg - 英国上议院医学顾问,前伦敦皇家内科医学院院长
Alan Russell -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匹兹堡大学麦高恩再生医学研究所创始所长
曼彻斯特大学数学与计算机
Paul Erd?s(保罗·爱多士) - 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现时发表论文数最多的数学家
Alar Toomre - 著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应用数学教授
Harry Campion - 联合国统计局和英国中央统计局首任主任
Gerry Pennell - 伦敦奥组委首席信息官
曼彻斯特大学文学与媒体
Anthony Burgess(安东尼·伯吉斯) - 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评论家及作曲家
Barry Unsworth(巴里·昂斯沃斯) - 英国著名历史小说家,1992年布克奖得主
Francesca Unsworth - BBC世界服务集团总监兼新闻及时事副总监
Andrew Cohen - BBC科学主管
Ceri Thomas - 英国牛津大学公共事务与传讯总监,前BBC《全景》节目主编、新闻节目主管
Dorothy Byrne - 英国Channel 4电视台新闻及时事主管
Colin Freeman - 英国《星期日电讯报》首席外交记者
Phillip Crawley - 加拿大《环球邮报》出版人兼CEO
曼彻斯特大学音乐与影视
Peter Maxwell Davies(彼得·马克斯韦尔·戴维斯) - 英国著名作曲家,英国女王的音乐大师
Tom Rowlands &Ed Simons - 英国重量级电子音乐团体“化学兄弟”成员
Benedict Cumberbatch(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 英国著名演员,《神探夏洛克》中夏洛克·福尔摩斯的饰演者
Toby Jones(托比·琼斯) - 英国著名演员,2002年奥利弗奖最佳男配角
Anna Ford(安娜·福特) - 英国著名新闻主播
Parineeti Chopra(芭莉妮蒂·卓布拉) - 宝莱坞明星
曼彻斯特大学宗教与哲学
Vincent Nichols(文森特·尼科尔斯) - 罗马天主教会红衣主教,英国西敏寺大主教
Donald Gray - 英国女王的前牧师
Ludwig Wittgenstein(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 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
曼彻斯特大学建筑
Norman Foster(诺曼·福斯特) - 国际杰出建筑大师,第21届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Stephen Hodder - 英国著名建筑大师,1996年斯特灵奖得主,前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主席
曼彻斯特大学教育
Goolam Mohamedbhai - 国际大学协会前会长
Michael Gibbons - 英联邦大学协会前秘书长
Roger Williams - 英国威尔士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前主席
Derek Roberts -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前校长兼教务长
Colin Riordan - 英国卡迪夫大学校长
Dianne Yerbury -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前校长
曼彻斯特大学体育
Philip Craven(菲利普·克雷文) - 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
Vincent Kompany(文森特·孔帕尼) - 曼彻斯特城足球俱乐部队长
Tony Brooks(托尼·布鲁克斯) - 6次F1大奖赛冠军
Ron Hill(罗恩·希尔) - 马拉松名将,前世界纪录保持者,运动品牌Ronhill创始人
Alan Gowling(阿兰·格罗林) - 前曼联球星
Tony Bloom - 布莱顿足球俱乐部主席
Clare Connor - 前英格兰女子板球队队长
曼彻斯特大学杰出华人校友
曼彻斯特大学政界
张彦通(国家宗教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良城(国家档案局正局级巡视员)
杨英明(驻世界银行中国执行董事)
沈阳(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
岑建君(中国驻美国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
杨进(中国驻法国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
张林逸(原中国驻意大利使馆教育处教育参赞)
静炜(国家汉办副主任,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
刘金光(《中国宗教》杂志社社长,原国家宗教事务局政法司副司长)
戴晓初(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副局长,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
张峻峰(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副所长)
孙志(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
谭崇钧(财政部税政司副巡视员)
何炤华(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司副司长)
陈昶学(财政部经济建设司环境与资源处处长)
刘健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综合司督查考评处处长)
吴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王辉耀(国务院参事,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
闫傲霜(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致公党北京市委主委)
唐晓青(北京市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副主席)
张志强(原天津市人民政府秘书长)
程艺(原安徽省教育厅厅长)
黄维礼(民盟中央常委,原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李茜(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
李慧琼(民建联主席,香港立法会议员)
陈肇始(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
徐英伟(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副局长)
殷玮(原台湾“总统府”秘书)
此外,曾在曼大进行非学位求学或担任访问学者的中国政界人士包括:
张少琴(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曾于1983年2月至1985年2月在曼彻斯特大学担任访问学者)
孙振宇(商务部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首位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曾于1989年至1990年在曼彻斯特大学学习)
李青原(中国证券市场最早的推动者和设计者之一,原中国证监会规划发展委员会主任、高盛(亚洲)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曾于1977年在曼彻斯特大学攻读)
曼彻斯特大学商界
黄伟明(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
杜哲民(联想集团欧洲、中东和非洲首席财务官,原宏碁首席财务官)
欧阳谦(中粮集团外部董事,原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监事会主席)
杜江龙(交通银行董事会秘书)
唐汉城(东亚银行副行政总裁兼营运总监)
丘仲文(中信银行(国际)前稽核总监)
陈天正(富邦银行(香港)前高级副总裁兼财务管理部主管)
陈碧霞(富邦银行(香港)前高级副总裁兼企业传讯部主管)
李家祥(恒生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兼审核委员会主席)
程军(中国银行贸易金融部总经理)
熊军(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
李克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
郑文彪(安永大中华区首席财务官及营运主管)
雷熙文(普华永道大中华区首席业务发展官)
詹德慈(香港交易所集团前财务总监)
黄大展(招商局金融集团有限公司前董事总经理)
王一岗(招商昆仑董事总经理)
张迎昊(中信产业基金董事总经理)
陈镇洪(天泉投资非执行主席,中国十大风险投资家)
郭慧娜(景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亚太区首席行政官)
任重(田仆资产合伙人)
许志明(宽带资本合伙人)
朱大铭(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
徐炳东(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
陈礼明(DHL Express亚太区财务总监)
刘锋杰(上市公司科达股份董事长)
臧永兴(上市公司四通新材副董事长)
林斌(上市公司跃岭股份总经理)
郑嵩(上市公司雄帝科技董事兼副总经理)
张钜(上市公司海能达通信董事兼财务总监)
姚锦丽(上市公司美锦能源副总经理兼资本运营部总经理)
简迅鸣(上市公司上海电气独立非执行董事)
王清华(上市公司中远海科独立董事)
吴德龙(上市公司一拖股份独立董事,原农银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利定昌(香港上市公司希慎兴业前主席)
冯绍波(香港上市公司经济日报集团主席兼创办人)
陈永燊(香港上市公司YGM贸易主席,长江制衣董事)
吴长胜(香港上市公司科联系统创办人兼主席)
蒋鑫(香港上市公司泛亚环保主席)
赵式芝(香港上市公司卓能集团副主席)
徐达明(香港上市公司恒天立信副总裁)
邓宇平(香港上市公司中国飞机租赁首席营运官)
黎宝声(香港上市公司华润啤酒首席财务官)
石国文(香港上市公司鸿兴印刷集团首席财务官)
关志坚(香港上市公司宝光实业首席财务总裁)
何汉明(香港上市公司香港中华煤气首席财务总裁)
朱欣欣(香港上市公司华彩控股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人事行政部总监)
陈翀(香港上市公司碧桂园非执行董事)
袁伟良(香港上市公司恒隆地产独立非执行董事、前董事总经理)
张智媛(香港会计师公会前行政总裁兼注册主任)
唐建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标准与技术指导部主任)
曼彻斯特大学学术界
杨南生(著名固体火箭发动机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火箭事业的开创者)
柯召(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名誉副主席,四川大学名誉校长)
余瑞璜(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清华大学教授,吉林大学物理系创始人)
史绍熙(著名工程热物理学家、燃烧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天津大学校长)
章名涛(著名电机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主任)
赵承嘏(著名植物化学家、药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草药化学研究的先驱者)
苏元复(著名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化学工程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朱亚杰(著名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石油大学副校长)
陆学善(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晶体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
朱洪元(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希涛(著名口腔医学专家,中国口腔修复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名誉院长)
夏震寰(中国水利工程学泰斗,原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副主任)
顾兆勋(著名水利专家、教育家,河海大学前身华东水利学院的主要开创者之一)
苏良赫(著名工艺岩石学家,中国工艺岩石学开拓者之一,第二届世界非金属矿物大会副主席)
郑建宣(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合金相图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原广西大学副校长)
刘培德(著名切削理论与刀具专家,原华侨大学副校长、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主任)
许道生(著名冶金学家,原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研究员)
陈季丹(著名电气化绝缘专家,原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电所系绝缘教研室和研究室主任)
严灏景(中国纺织纤维材料学科的创始人,原东华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教授)
沈宗瀛(国际著名药物化学家,曾获美国化学会首届Abred Burger医药化学奖)
郭正晓(伦敦大学学院首位华人副校长、材料化学教授)
汤家豪(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统计学教授,香港大学前副校长、研究生院首任院长)
姚良忠(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曾荣树(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国际顾问,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苏志国(中科院过程所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首席科学家)
吴恩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导)
何元庆(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导,甘肃省侨联副主席)
葛惟昆(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
王运东(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
符松(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
叶大田(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刘波(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教授)
吴惠桢(浙江大学电子与无线电物理研究所所长、教授)
傅育熙(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教授)
张成思(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助理兼货币金融系主任、教授)
袁学锋(中山大学工学院教授,原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
姜正禄(中山大学数学系教授)
马春文(吉林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教授)
陈宗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教授)
张以都(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授)
曹文(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王蔷(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赵成平(重庆大学国际学院院长、教授)
周俊良(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侯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副校长、教授)
杨永春(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资源环境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副所长)
张卿(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研究院教授)
孙旭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外语系教授)
徐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生物工程与技术中心教授)
陈小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教授)
田金洲(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
杨剑波(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兼金融实验室主任)
柴明熲(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名誉院长、教授)
陈建东(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
朱小美(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刘学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钟舜聪(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授)
曼彻斯特大学其他
方召麐(当代杰出国画大师)
庄巨忠(亚洲开发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
蒋小涵(著名主持人和女演员,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黄荣楠(上海市律师协会理事)
王汉齐(大成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主任)
曼彻斯特大学女王周年奖
女王周年奖曼大奖项
女王周年奖(The Queen's Anniversary Prizes for Higher and Further Education)是自1994年以来每两年颁发一次的英国高等教育奖项,是英国授勋及嘉奖制度的一部分。曼彻斯特大学是英国获得女王周年奖次数第二多的大学(7次),仅次于牛津大学。
曼彻斯特大学设施服务
曼彻斯特大学校园设施
曼大约翰赖兰兹图书馆
曼彻斯特大学学生可以享用到英国大学中顶级的设施。曼大图书馆是全英第三大学术类图书馆,也是英国五个国家级研究型图书馆之一,共藏有400多万册各类纸质书籍与期刊,以及近100万电子书刊,还有几百个数据库。曼大图书馆由主图书馆、Alan Gilbert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 Commons)及其他九个图书馆组成。其中,约翰赖兰兹图书馆(John Rylands Library)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美的图书馆之一。
为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曼大修建了两个室内运动中心、两个室外运动场和曼彻斯特水上活动中心(2002年英联邦运动会游泳等项目的比赛就在此举行),足以满足开展大部分体育运动的需要。大学拥有的曼彻斯特博物馆全年向公众免费开放。另外,学生会还提供咖啡馆、食品店、俱乐部等一系列服务设施。
曼彻斯特大学周边交通
曼彻斯特城市风景
公交车:Oxford Road是曼彻斯特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道路,也是欧洲最繁忙的公交线路之一。在高峰时期,每4秒钟就有一辆车。夜间公车的运营时间是午夜之后,对晚上回家的学生是一个既安全又方便的选择。你也可以搭乘一种环游市中心地区的免费公车,另外还有一个免费的‘Uni-link’公交车往来南北校区。
火车:曼彻斯特有4个火车站,其中最主要的2个是Victoria和Piccadilly火车站。Oxford Road火车站离大学只有几分钟的步行路程,曼大北校区距离Piccadilly火车站只有很短的步行路程。
有轨电车:Metrolink是一个有轨电车服务,连接市中心和郊区。
曼彻斯特大学学生生活
曼大Learning Commons
曼彻斯特大学学生服务中心的国际咨询团队为所有在此学习的国际学生提供支持服务。他们在许多领域为学生提供意见和信息,包括移民事项、住宿、资金和学术问题等。
大学学生会提供的服务种类繁多,既有咨询和信息中心,也有餐饮和娱乐服务。
曼大学生会现有超过300个社团,涉及几乎所有想象力可触及的兴趣爱好,学生还能自己申请创建社团。从住房到一般的健康问题,学生会的咨询服务中心都为学生提供帮助。每位学生都有一名自己所在院、系的学术导师,不管是专业的或其他问题,都可以从导师处寻求意见或建议。
曼彻斯特大学住宿条件
曼大的学生公寓多达20幢,可提供8,000多间各类宿舍。
宿舍均有共享或单独的电话和Internet接口、厨房、厕所、浴室及洗衣房,无论环境还是设施均为英国大学一流水准。
曼彻斯特大学国际合作
曼彻斯特大学中国大陆
曼彻斯特大学与许多中国大陆的顶尖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学术研究合作关系,主要包括: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人民大学
曼彻斯特大学全球范围
除中国大陆的顶尖大学外,曼彻斯特大学还与众多世界名校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最高学府建立了合作关系,主要包括: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韦尔斯利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梨花女子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海德堡大学;法国巴黎第六大学、巴黎政治学院;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国立台湾大学等。
曼彻斯特大学申请指南
申请就读本科课程的中国学生,通常条件如下:
(1)重点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学习成绩优秀,有说服力的推荐信;
(2)圆满修完经认可的预科课程,成绩优秀;
(3)IELTS(雅思考试)成绩总分6.0-7.0不等,单项不低于5.5-6.5不等,或其它同等英语水平证明。
申请就读授课式硕士课程的中国学生,通常条件如下:
(1)IELTS(雅思考试)成绩总分6.5-7.5不等;
(2)本科平均成绩不低于80%-90%;
(3)两封有说服力的推荐信。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The Guardian[引用日期]
.QS世界大学排名[引用日期]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引用日期]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引用日期]
.High Fliers[引用日期]
.Times Higher Education[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CHE Ranking[引用日期]
.国立台湾大学国际事务处[引用日期]
.Universities Research Association[引用日期]
.QS世界大学排名[引用日期]
.QS世界大学排名[引用日期]
.Times Higher Education[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MINES PARISTECH[引用日期]
.Telegraph[引用日期]
.搜狐新闻[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中国日报网[引用日期]
.QS世界大学排名[引用日期]
.QS世界大学排名[引用日期]
.The Guardian[引用日期]
.Manchester Evening News[引用日期]
.Manchester: Knowledge Capital[引用日期]
.QS世界大学排名[引用日期]
.Manchester Evening News[引用日期]
.曼彻斯特中国论坛[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 Dalton Nuclear Institute[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Alliance Manchester Business School[引用日期]
.Alliance Manchester Business School[引用日期]
.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引用日期]
.Manchester Business School[引用日期]
.Manchester Business School[引用日期]
.QS世界大学排名[引用日期]
.Manchester Business School[引用日期]
.Manchester Business School[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Partnership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引用日期]
.School of Law |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QS世界大学排名[引用日期]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中国社会学网[引用日期]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School of Environment,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School of Environment,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School of Environment,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QS世界大学排名[引用日期]
.School of Environment,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School of Environment,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School of Environment,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School of Environment,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School of Environment,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 School of Materials[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 School of Materials[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 School of Materials[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Analytical Science[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Analytical Science[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QS世界大学排名[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Analytical Science[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引用日期]
.QS世界大学排名[引用日期]
.US News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引用日期]
.Faculty of Biology, Medicine and Health -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The Guardian[引用日期]
.Somaliland Mission UK[引用日期]
.Centre for Jewish Studies,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Columbia University World Leaders Forum[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The Vice President's Office[引用日期]
.Fox News[引用日期]
.Telegraph[引用日期]
.Financial Times[引用日期]
.ICD - Academy for cultural diplomacy[引用日期]
.Totally Barbados[引用日期]
.Prime Focus Magazine[引用日期]
.Bermuda Parliament[引用日期]
.Chevening[引用日期]
.The Guardian[引用日期]
.Council Of Ministers - Qatar[引用日期]
.University World News[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Kuyok Abol Kuyok.South Sudan: The Notable Firsts.UK:AuthorHouse,2015
.Health Department[引用日期]
.Ministry of Finance[引用日期]
.Jamaica Information Service[引用日期]
.University of Florida Digital Collections[引用日期]
.Kellogg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引用日期]
.National Parliament of Solomon Islands[引用日期]
.Our Campaigns[引用日期]
.Global Affairs Canada[引用日期]
.Ministry of Transport, Singapore[引用日期]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引用日期]
.Clerk of the Privy Council[引用日期]
.European Investment Bank[引用日期]
.Al?ingi[引用日期]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licy Institute (SDPI)[引用日期]
.Bahrain Institute for Political Development[引用日期]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引用日期]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引用日期]
.Payvand News Of Iran[引用日期]
.Kabul City Police[引用日期]
.Saint Louis University[引用日期]
.Malawi Voice[引用日期]
.Views NG[引用日期]
.World Economic Forum[引用日期]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Education[引用日期]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ICAO)[引用日期]
.The Africa Center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引用日期]
.The New Times[引用日期]
.University World News[引用日期]
.Humanists UK[引用日期]
.Greater Manchester Police and Crime Commissioner[引用日期]
.The Centre for Science and Policy, University of Cambridge[引用日期]
.Centre for Science and Policy[引用日期]
.Telegraph[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Welsh Government[引用日期]
.The Ellen Wilkinson School for Girls[引用日期]
.Telegraph[引用日期]
.University of Salford[引用日期]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The Independent[引用日期]
.Manchester Business School[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Liberal Democrats[引用日期]
.London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引用日期]
.Telegraph[引用日期]
.Defence Viewpoints from UK Defence Forum[引用日期]
.Oxford DNB[引用日期]
.World Economic Forum[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引用日期]
.Bank of Thailand[引用日期]
.GOV.UK[引用日期]
.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引用日期]
.Telegraph[引用日期]
.Telegraph[引用日期]
.Forbes[引用日期]
.The Scottish Science Advisory Council[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UWE Bristol[引用日期]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引用日期]
.香港政府资讯中心[引用日期]
.King's Worcester[引用日期]
.CEA[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引用日期]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Centre for Health Service Economics and Organisation[引用日期]
.Financial Reporting Outlook 2014[引用日期]
.IR Magazine[引用日期]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Africa[引用日期]
.African Development Bank[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World Economic Forum[引用日期]
.Commonwealth Dental Association[引用日期]
.Chatham House[引用日期]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引用日期]
.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引用日期]
.Royal Society[引用日期]
.MIT Mathematics[引用日期]
.The Independent[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 School of Mathematics[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University of Oxford[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Mail Online[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 School of Mechanical, Aerospace and Civil Engineering[引用日期]
.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引用日期]
.Eastern and Southern Africa Higher Education Centers of Excellence Project ACE II[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Archives Hub[引用日期]
.国家宗教事务局[引用日期]
.北京市档案工作者教育培训网[引用日期]
.The World Bank[引用日期]
.腾讯网[引用日期]
.南开大学新闻网[引用日期]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光明网[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科学网[引用日期]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引用日期]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引用日期]
.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引用日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引用日期]
.CCTV.com[引用日期]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引用日期]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国际海底管理局[引用日期]
.临沂在线[引用日期]
.辽宁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国研网[引用日期]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引用日期]
.千人计划网[引用日期]
.道普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万家热线[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新浪[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香港食物及衞生局[引用日期]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引用日期]
.台海网[引用日期]
.台海网[引用日期]
.中华全国总工会[引用日期]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百道网[引用日期]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引用日期]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演出官网[引用日期]
.大公网[引用日期]
.博鳌亚洲论坛[引用日期]
.英国女王周年奖官网[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Princeton University[引用日期]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引用日期]
.Cornell University[引用日期]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引用日期]
立思辰互联网留学智能平台
提供资源类型:留学相关信息等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布里斯托留学生活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