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粉探伤设备可以在亮室么

换热器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培训教案,基础学习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9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压力容器设计审批人员考试题库.pdf 17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压力容器设计审批人员考试题库.pdf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压力容器设计审批人员考试题库
资料内容截至2007年
标准分享网 www.bzfxw.com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工厂新上了一套循环冷却系统,泵与气动调节阀都安装在一根管道上,气动阀都和泵都
管理门的人也就是门卫是不是传说中的掌门呢?
查看: 5584|回复: 1
最新压力容器设计考核参考试题
阅读权限150
积分帖子主题
3968668个人头衔:海川资深技术人员
考核参考题一、填空题:1. 易燃介质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的低压反应容器和储存容器为二 类压力容器。 《容规》第6 条2. 有一只压力容器,其最高工作压力为真空度670mmHg,设计压力为0.15Mpa,其容器类别为 无类别 。按《容规》第2 条3. 压力容器检验孔的最少数量:《容规》表3-6300mm≤Di≤500mm 2 个 手孔;500mm≤Di≤1000mm 1 个 人孔或 2 个 手孔;Di&1000mm 1 个 人孔或 2 个 手孔。4.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可不开设检查孔:《容规》第46 条1) 筒体内径小于等于 300 mm 的压力容器。2) 压力容器上设有可以拆卸的封头、盖板或其他能够开关的盖子,它的尺寸 不小于 所规定的检查孔尺寸。3) 无腐蚀或轻微腐蚀 ,检查和清理的。4) 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5) 换热器 。5. 易燃介质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的中压储存容器其PV 乘积≥ 10 MPa·m3 为三类压力容器。《容规》第6 条6. 第二类压力容器中易燃介质的反应压力容器和储存压力容器的对接接头必须进行 100%射线(RT)或超声(UT) 检测。《容规》第85 条7. 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壳体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板,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应逐张进行超声检测:《容规》第14 条1) 盛装毒性程度为 极度 、 高度危害 介质的压力容器。2) 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 10 MPa 的压力容器。3) 盛装介质为液化石油气且硫化氢含量大于 100 mg/L 的容器。8. 压力容器的 设计 、 制造 、 安装 、 使用 、 检验 、 修理 和改造 均应严格执行《容规》的规定。《容规》第4 条9. 常温下盛装混合液化石油气的压力容器(储存容器或移动式压力容器
罐体)应进行 炉内整体热处理 。《容规》第73 条10.《容规》适用于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压力容器:《容规》第2 条1)大于等于0.1Mpa(不含液体静压力);2)内直径(非圆型截面指断面最大尺寸)大于等于 0.15m ,且容积(V)大于等于 0.025m3 ;3)介质为气体 、液化气体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11.按《容规》规定,压力容器安全附件包括:安全阀、爆破片装置、紧急切断装置 、压力表 、液面计 、测温仪表 和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 安全联锁装置 。《容规》第2 条12.《容规》是压力容器 质量监督 和 安全监察 的基本要求。《容规》第5 条13. 经局部射线或超声波检测的焊接接头,发现有不允许的缺陷时,应在该缺陷两端的延伸部位增加检查长度,增加的长度为该条焊接接头的10% ,且不小于 250 mm 。若仍有不允许的缺陷时,则对该焊接接头做 100% 检测。GB150 第10.8.5.1 条14.《容规》规定,因特殊情况不能开设检查孔时,则应同时满足以下要求:1)对每条纵、环焊缝 100% 无损检测 (RT 或UT) ;《容规》第47 条2)应在设计图样上注明 计算厚度 ,且在压力容器在用期间或检验时重点进行 测厚检查 ;3)相应缩短 检验周期 。15.压力容器壁厚≤38mm 时,其对接接头应采用 射线 检测;由于结构等原因,不能采用 射线 检测时,允许采用 可记录的超声 检测。《容规》第86 条16《. 容规》规定,压力容器选材除应考虑力学性能和弯曲性能 外,还应考虑与介质的相容性 。压力容器专用钢材的磷含量(熔炼分析,下同)不应大于0.03% ,硫含量不应大于0.02% 。《容规》第11 条17.盛装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和高度危害介质的低压容器,且PV 乘积大于等于 0.2MPa.m3 应划为三类压力容器。《容规》第6 条18.压力容器用材料的质量及规格,应符合相应的 国家 标准、 行业 标准的规定。《容规》第10 条19.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 射线(RT)、超声(UT) 、磁粉(MT)、渗透(PT) 和涡流检测等。《容规》第83 条20.公称直径大于等于 250 mm 的压力容器接管对接接头无损检测要求与壳体主体焊接接头要求相同。《容规》第88 条21.压力容器的对接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比例一般分为 100% 和≥20% 。对铁素体钢制低温容器,局部无损检测的比例应大于等于 ≥50% 。《容规》第84 条22.压力容器的耐压试验分为 液压试验 和 气压试验 。《容规》第94 条23.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分为:外部检查 、 内外部检查 、 耐压试验 。《容规》第132 条24.按压力容器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原理,分为 反应 压力容器、换热 压力容器、 分离 压力容器、 储存 压力容器。《容规》附件一25.安全阀、爆破片的排放能力,必须大于或等于压力容器的 安全泄放量 。《容规》第145 条26.气密性试验压力为压力容器的 设计压力 。《容规》第101 条27.《容规》按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的具体划分是:低压:0.1 MPa≤P&1.6 MPa;中压: 1.6 MPa≤P& 10 MPa;高压: 10 MPa≤P&100 MPa;超高压: P≥ 100 MPa。《容规》附件一28.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 大于等于 10 MPa·m3 的中压储存 容器 和pV 大于等于 0.5 MPa·m3 中压 反应 容器 为第三类压力容器。《容规》第6 条29.压力容器上应开设检查孔,检查孔包括 人孔 、 手孔 。《容规》第45 条30.对易燃、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介质的压力容器,应在安全阀或爆破片的 排出口 装设 导管 ,将排放介质引至安全地点,并进行妥善处理,不得直接 排入大气 。《容规》第144 条31.设计盛装液化石油的储罐容器,使用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兰密封面,应采用 高颈对焊 法兰, 金属缠绕 垫片(带 外环 )和 高强度 螺栓组合。《容规》第37 条32.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 10 MPa 的压力容器、现场组焊的 球形 储罐每台容器都应制备产品焊接试板。《容规》第77 条之2 款33.气密性试验应在液压试验合格后进行。对设计图样要求做气压试验的压力容器,是否需再做气密性试验,应在设计图样上规定。《容规》第102 条34.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的 中压 容器; 高压、中压 管壳式余热锅炉;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且PV 乘积≥0.2MPa·m3 的低压 容器属三类压力容器。《容规》第6 条35.压力容器的筒体,封头,人孔盖 , 人孔法兰 ,膨胀节,开孔补强圈,设备法兰,球罐的球壳板,换热器管板和换热管,M36 以上的设备主螺栓,公称直径≥250mm 的接管和法兰等均作为主要受压元件。《容规》第25 条36.用于制造三类压力容器的钢板必须按炉复验钢板的 化学成份;按批复验钢板的 力学性能 性能、 冷弯 性能。《容规》第25 条之2 款37.压力容器设计单位 不准 在外单位设计的图样上加盖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印章;高压容器和移动式压力容器应有压力容器设计 技术负责人 的批准签字。《容规》第29 条38.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壳体的钛材应在 退火 状态下使用。《容规》第20 条39.压力容器投用后,首次内外部检验周期一般为 3 年。以后的内外部检验按其安全状况等级,检验周期分为 6 年(安全状况等级1、2 级时)或 3年(安全状况等级3 级时)。介质为液化石油气且有氢鼓包等应力腐蚀倾向的, 每 年或根据需要进行内外部检验。《容规》第132/133 条40.GB150-1998 使用于设计压力不大于 35 Mpa 的钢制压力容器的 设计、制造、检验 与验收。GB150 1.1 条41.计算压力是指在相应 设计 温度下用以确定 元件厚度 的压力,其中包括液柱静 压力。GB150 3.4.4 条42.设计温度指容器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设定的元件的 金属 温度。在任何情况下,元件金属的表面温度,不得超过 设计温度 。GB150 3.4.6/3.5.2 条43.在液压试验时,圆筒的薄膜应力σT 不得超过 0.9φσs(σ0.2) ;在气压试验时不得超过 0.8φσs(σ0.2) ;GB150 3.8.2 条44.GB150-1998 规定压力容器圆筒的最小厚度δmin(不包括腐蚀裕量),对于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容器不小于 3mm ,对于高合金钢制容器不小于2mm 。GB150 3.5.6 条45.内压圆筒计算公式δ=PcDi/(2[σ]tφ-pc)的理论依据是 第一强度理论,公式的适用范围计算压力Pc≤ 0.4[σ]tφ Mpa。GB150 5.2 条46.只设置一个安全阀的压力容器,根据压力高低依次排列:设计压力、工作压力、最高工作压力、开启压力、试验压力:HG)条(1)试验压力(2)设计压力(3)开启压力(4)最高工作压力(5)工作压力 。47.两个不同垫片,他们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且都能满足密封要求,则选用m(垫片系数)值 较小 的垫片较好。(资料)48.在法兰设计计算中比压力y 是考虑 预紧 状态下需要的最小螺栓截面计算时使用,垫片系数m 是考虑 操作 状态下需要的最小螺栓截面计算时使用。(资料)49.壳体的开孔补强可按具体条件选用的方式:补强圈补强 、 厚壁管补强 ,整体补强 。GB150 8.4 条50.奥氏体不锈钢有两组许用应力:一组适用于 允许产生微量永久变元件 ,另一组可用于 法兰或其它不允许有微量变形而引起泄漏或故障的场合。GB150 表4.1 角注4)51.对于压力容器锥壳:大端,锥体半顶角α&30 时,应采用 带过渡段的折边结构 。否则应按应力分析法进行设计。GB150 7.2 条52.对于压力容器锥壳:小端,锥体半顶角α≤45 时,可采用 无折边结构当锥体半顶角α>45 时,应采用带过渡段的折边结构。GB150 7.2 条53.椭圆形或蝶形封头开孔所需补强面积计算公式中δ由下列公式确定1PcDi/(2[σ]tφ-0.5PC),其中K1 由 椭圆形长短轴比值 决定的系数,对于标准椭圆封头K1 等于 0.9 。GB150 8.5.1.3 条/表7-254.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的压力容器当设计温度低于或等于 -20 ℃为低温压力容器。GB150 附录C1.155.焊接接头系数:单面焊对接接头(沿焊缝根部全长有紧贴基本金属的垫板)。100%无损检测φ= 0.9 ,局部无损检测φ= 0.8 。GB150 3.7 条56.GB150-1998 规定,适用于安装在容器上的超压泄放装置有安全阀、 爆破片装置 、 安全阀与爆破片装置的组合装置 三种。GB150 附录B1.257.GB150 标准管辖的容器,其范围是指 壳体 及 与其连为整体的 受压零部件。GB150 3.3 条58.计算厚度系指: 考虑计算压力,按标准给的计算方法得到的厚度,是在规定的载荷条件下保证容器强度、刚度或稳定性所必须的厚度 。GB150 3.4.8.条设计厚度系指: 计算厚度与与腐蚀裕量之和 。名义厚度系指: 设计厚度加上钢材负偏差向上圆整至钢材标准规格的厚度,即标注在图样上的厚度 。有效厚度系指: 名义厚度减去腐蚀裕量和钢材厚度负偏差 。59.采用补强圈补强的设计应遵循的规定:GB150 8.4.1 条(1)钢材的标准常温抗拉强度值 σb≤540MPa ;(2)补强圈厚度应小于或等于 1.5δn ;(3)壳体名义厚度 δn ≤38mm 。60.低温低应力工况系指壳体或其受压元件的设计温度虽然低于或等于-20℃,但其环向应力小于或等于 钢材标准常温屈服点的1/6 ,且不大于50MPa 时的工况。GB150 附录C1.561.卧式容器确定支座位置时,可利用封头对支座部分的圆筒所起的加强作用,此时A(支座形心至封头切线的距离)应小于或等于 0.5Ri(Ri 筒体平均半径),支座位置不宜大于 0.2L 。当需要时A 最大不得大于 0.25L(L 两端封头切线间的距离) 。(资料)62.压力容器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按JB/T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 进行,其检查结果对100%的A 类、B 类焊接接头, Ⅱ 为合格;对局部检测的A 类及B 类焊接接头, Ⅲ 为合格。GB150 10.8.4 条63.不锈钢容器在水压试验合格后,应将 水渍 清除干净,当不能达到这一要求时,应控制水的氯离子含量不超过 25mg/L 。《容规》第98 条之2 款64.有防腐要求的不锈钢容器,在压力试验及气密性试验合格后,表面需做酸洗、钝化处理 。《容规》第108 条65.低温压力容器的铭牌不能 直接铆固在壳体上 在壳体上。GB150 附录C4.866.设计单位应对设计文件的 正确性 性和 完整性 性负责。GB150 3.2.2.1 条67.确定设计温度时,设计温度不得低于元件金属在工作状态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对于0℃以下的金属温度,设计温度不得高于元件金属可能达到的 最低 温度。GB150 3.5.2 条68.壳体上的开孔应为 圆形 、 椭圆形 或 长圆形 。当在壳体上开椭圆形或长圆形孔时,孔的长径与短径之比应不大于 2.0 。GB150 8 条69.压力容器开孔补强计算中开孔直径等于接管 内直径加上两倍厚度附加量。GB150 8.1 条70.压力容器锥体设计时,其大端折边锥壳的过渡段转角半径r 应不小于封头大端内直径D i 的 1 0 % 、且不小于该过渡段厚度的3 倍。GB150 7.12 条71.压力容器锥体设计时,其小端折边锥壳的过渡段转角半径rs 应不小于封头小端内直径D i s 的 5 % , 且不小于该过渡段厚度3 倍。GB150 7.12 条72.法兰按其整体性程度分为 3 种型式,它们是 松式法兰 、 整体法兰 和 任意式法兰 。GB150 9.4 条73.根据垫片接触面与法兰螺栓中心圆的相对位置,法兰可分为窄面法兰 与 宽面法兰 。GB150 9.5 条74.压力容器封头由成形的瓣片和顶圆板拼接制成时,焊缝方向只允许是径 向和 环 向。GB150 10.2.3.1 条75.封头各种不相交的拼焊焊接接头中心线间距离至少应为封头钢材厚度δs的 3 倍,且不小于 100 mm。GB150 10.2.3.1 条76.有应力腐蚀的容器,如盛装 液化石油气体 、 液氨 等的容器应进行焊后热处理。HG 条77.经射线或超声检测的焊接接头如有不允许存在的缺陷,应在缺陷清除干净后进行补焊,并对该部分采用 原检测 方法重新检查,直至合格。GB150 10.8.5.1 条78.压力容器焊接接头的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分别按JB/T05和JB/T05 进行,规定应达到 I 合格。GB150 10.8.4.3 条79.在采用钢板制造带颈法兰时,圆环的对接接头应采用 全焊透结构型式,焊后进行 热处理 及 100% 射线或超声检测。GB150 9.1.4 条80.设计压力系指 设定的容器顶部的最高压力 ,与相应的 设计温度 一起作为设计载荷条件,其值不低于工作压力。GB150 3.4.3 条81.外压容器的设计压力应考虑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最大内外压力差GB150 3.5.1 条82.确定真空容器的壳体厚度时,设计压力按 外压 设计,当装有安全控制装置(如真空泄放阀)时,设计压力取 1.25 倍最大内外压力差 或0.1MPa 两者中的较低值;当没有安全控制装置时,取 0.1 。HG20580 表4-183.容器设计时应考虑的载荷包括: 内外 、 外压 、 最大压差 ,必要时,容器设计尚需考虑其他荷载的影响。GB150 3.5.4 条84.不锈复合钢板,在设计中如需计入复层材料的强度时,则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σ]t=([σ]1tδ1+[σ]2tδ2)/(δ1+δ2) MPa。GB150 3.6.3 条85.焊接接头系数ф应根据容器受压元件的 焊接接头型式 和无损检测的长度比例要求选取,对双面焊局部无损探伤的全焊透对接焊接接头ф=1 。GB150 3.7 条86.选择压力容器用钢必须考虑容器的 使用条件 、 材料的焊接性能 、容器的制造工艺 、 经济合理性 等。GB150 4.1.5 条87.碳素钢和碳锰钢在高于425℃温度下长期使用时,应考虑钢中碳化物相的石墨化倾向 倾向;奥氏体钢的使用温度高于525℃时钢中的含碳量应不小于 0.04% 。(不能用超低碳不锈钢) GB150 4.1.6 条88.Q235-B 钢板适用于设计压力 P≤1.6MPa ;使用温度 0-350℃ ;用于壳体时,钢板厚度不大于 20
不得用于 毒性程度为极度或高度危害介质的压力容器。GB150 4.2.3 条89.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板,凡符合下列条件者,应在正火状态下使用:GB150 4.2.5 条①壳体厚度大于 30 mm 的20R 和16MnR。②其它受压元件(法兰、平盖、管板等)厚度大于 50 mm 的20R 和16MnR;③厚度大于 16 mm 的15MnVR。90.GB150-1998 附录C《低温压力容器》适用于 设计 温度≤-20 ℃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低温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无保温设施的压力容器由于受环境低温的影响,当其设计温度受环境温度控制时,容器壳体的 金属 温度 ≤-20 ℃时,也应遵循附录C 的规定。GB150 附录C1.1/C1.291.低温容器受压元件用钢必须是 镇静 钢,钢的许用应力应取 20 ℃时的许用应力。GB150 附录C2.1.1/C3.192.压力容器在按GB4237《不锈钢热轧钢板》选用厚度大于4mm 高合金钢(奥氏体钢)时,图样或相应的技术文件应注明 为压力容器用钢板 ;对厚度不大于4mm 时,设计单位应注明 钢板表面质量的组别 。GB150 4.2.10条93.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标准中,内压圆筒厚度计算公式为δ=PcDi/(2[σ]tφ-Pc) ,适用范围为 Pc≤0.4[σ]tφ ;内压球壳厚度计算公式为 δ= PcDi/(4[σ]tφ-Pc) ,适用范围为 Pc≤0.6[σ]tφ 。GB150 5.2 条94.GB150-1998 规定,下列容器的焊接接头表面不得有咬边;抗拉强度下限σb>540MPa 钢材及 Cr-Mo 低合金 钢材和 不锈钢材 制造的容器、焊接接头系数 取1 的容器。GB150 10.3.3.4 条95.受内压椭圆形封头的计算壁厚公式δ= KPcDi/(2[σ]tφ-0.5Pc)中,K 代表椭圆形封头形状系数 ,它与比值 Di/2hi(椭圆长短轴) 有关,对标准椭圆封头,该比值等于 2 ,K 等于 1 。GB150 7.1.2 条96.压力容器用凸形封头包括 椭圆形 封头、 碟形 封头、 球冠形 封头和半球形封头。GB150 7.1 条97.GB150-1998 规定,压力容器的凸形封头或球壳开孔时,开孔的最大直径d≤ 1/2Di 。GB150 8.2.2 条98.碳素钢、低合金钢的安全系数nb≥ 3.0 ,ns≥ 1.6 ;高合金钢nb≥ 3.0 ,ns≥ 1.5 。GB150 表3-199.B 类焊接接头以及圆筒与球形封头连接的A 类焊接接头,当两板厚度不等时,若薄板厚度不大于 10 mm,两板厚度差超过 3 mm;或薄板厚度大于 10 mm,两板厚度差大于薄板厚度的 30% 或超过 5 mm 时,均应按GB150 要求单面或双面削薄厚板边缘成斜面。GB150 10.2.4.3 条100.卧式容器的支座主要有 鞍式支座 和 圈座 。101.GB150-1998 对焊接接头系数(φ)的规定:GB150 3.7 条双面焊或相当双面焊全焊透对接焊接接头:全部无损探伤时φ= 1.0 ;局部无损探伤时φ= 0.85 ;102.在压力容器制造中,焊接接头表面不得 裂纹 、 未焊透 、 未熔合 和 气孔 等缺陷。《容规》第76 条103.《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 不适用于设计压力低于 0.1MPa ;真空度低于 0.02MPa 的容器;要求作 疲劳 分析的容器。GB150 1.3 条104.由两室或两室以上压力室组成的容器如夹套容器,确定设计压力时应考虑 内外两室 之间的 最大内外压力差 。GB150 3.5.1 条1 0 5 . 对于K = 1 的标准椭圆形封头的有效厚度应不小于封头内径的0.15% ,K&1 的椭圆形封头的有效厚度应不小于 0.3% 。GB150 7.2.1 条106.钢材的使用温度低于或等于-200C 时应按规定作夏比(V 型缺口)低温冲击试验,奥氏体不锈钢使用温度≥-1960C 时可免做冲击试验。GB150 4.1.7 条107.在椭圆形或蝶形封头过渡部分开孔时,其孔的中心线宜 垂直于封头表面 。GB150 8.2.4 条108.低温压力容器的A、B、C 类焊接接头均应采用 全焊透 结构。低温压力容器施焊前应进行 JB4708 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包括焊缝和热影响区的低温夏比冲击试验 。GB150 附录C3.3/C4.2.1109.低温压力容器的对接接头允许局部检测时,其检测长度应不小于各条焊接接头长度的 50% ,且不小于 250mm 。GB150 附录C4.6.2110.低温压力容器的结构设计要求均应有足够的 柔性 ,结构应尽量简单,减少 约束 ;避免产生过大的 温度 梯度;应尽量避免结构形状的突然变化,以减少局部 高应力 ;接管端部应打磨成 圆角 。GB150 附录C3.2111.低温压力容器的支座需设置 垫板 ,不得 直接 焊在壳体上。GB150 附录C3.2112.压力容器制造中热处理分为: 整体 热处理和 局部 热处理两类。113.低温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用钢必须是 镇静钢 ,壳体钢板厚度大于20 mm,应逐张进行超声检测,符合JB/T5 规定的 Ⅲ 合格。GB150 附录C2.1114.凡需进行100%射线或超声检测的低温压力容器,其T 型接头,对接焊缝,角焊缝,均需做 100% 磁粉或渗透检测。受压元件与非受压元件的连接焊缝亦需做 100% 磁粉或渗透检测。GB150 附录C2.1115.对于有两个压力室组成的压力容器,应在图样上分别注明 两个压力腔各自 的试验压力,并校核相邻壳壁在试验压力下的 稳定性 。116.按GB150 标准规定,压力容器上人孔筒节的纵向焊缝应是 A 类焊缝,而人孔法兰与人孔筒节的焊缝应是 B 类或 C 类焊缝。GB150 10.1.6 条117.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适用的参数为公称直径DN≤ 2600 mm,公称压力PN≤ 35 MPa。GB151 1.2 条118.GB151 规定计算换热面积的方法中,以换热管 外径 为基准,扣除伸入的换热管长度后,计算得到的管束外表面。GB151 3.7.1 条119.换热管的排列形式主要是: 正三角形 、 转角正三角形 、 正方形、 转角正方形,换热管中心距一般不小于1.25 倍的换热管外径。GB151 5.6.3 条1 2 0 . 换热管和管板的连接中, 强度胀接的适用范围为: 设计压力 4MPa ;设计温度 300 ℃ ;操作中无剧烈的 振动 ,无过大的温度变化及无明显的 应力腐蚀 。GB151 5.8.2.1 条121.换热管和管板连接中,胀管最小胀接长度应取管板的名义厚度减去3mm ,或与 50 二者的 小值 。GB151 5.8.2.3 条122.换热管和管板连接中,胀焊并用适用范围为: 密封性能 要求较高;承受振动 或 疲劳 载荷;有 间隙 腐蚀;采用 复合管板 的场合。GB151 5.8.4.1 条123.卧式换热器的壳程为单相清洁流体时,折流板缺口应 水平上下 布置;卧式的换热器、冷凝器和重沸器的壳程介质为气液相共存或液体中含有固体物料时,折流板缺口应 垂直左右 布置,并在折流板最低处开 通液口 。GB151 5.9.1 条124. GB151 标准推荐的三种防短路结构有: 旁路挡板 ; 挡管 ;中间挡板 。GB151 5.13 条125.换热器的I 级管束是指采用 有色金属管和不锈钢管 、 高精度等级 钢管;II 级管束是指采用 普通精度等级 钢管。126.GB151 规定,符合本规定要求的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钢管可用作换热管,但不得用于 极度危害介质 的工况;设计压力不大于 6.4 MPa;使用温度与 相应钢号的无缝管 相同。GB151 4.4.2 条127.GB151 规定,对设计温度高于或等于300℃时,接管法兰应采用 对焊法兰 ; 对于不能利用接管或接口进行排气和排液的换热器,应在管程和壳程的最高点设置 放气口 , 最低点设置 排液口 ,其最小公称直径为20 mm 。GB151 5.4.2 条128.折流板的最小间距一般不小于圆筒内径的 1/5 ,且不小于 50 mm。GB151 5.9.5.2 条129.碳钢、低合金钢制的焊有分程隔板的管箱和浮头盖以及管箱的侧向开孔超过1/3 圆筒内径的管箱,在施焊后应作 消除应力热处理 ,设备法兰密封面应在 热处理 后加工。GB151 6.8 条130.外压和真空换热器以 内压 进行压力试验。131.换热管与管板的常用连接方式有 焊接 、 胀接 、 胀焊并用 等型式。GB151 5.8 条132.管板厚度应为:管板的计算厚度(不小于规定的最小厚度),加上壳程的腐蚀裕量或结构开槽深度的较 大 者,再加上管程腐蚀裕量或分程隔板槽深度的较 大 者。GB151 5.7 条133.在GB151-1999 中耳式支座在换热器上的布置原则:当公称直径DN≤800mm 时,至少应安装 2 个支座,且 对称布置 ;DN>800mm 时,至少应安装 4 个支座,且 均匀布置 。GB151 5.20.2 条134.重叠式换热器安装时,上部换热器支座底板到设备中心线的距离应比接管法兰密封面到设备中心线的距离至少小 5 mm。GB151 5.20.3 条135.换热管材料的硬度值一般须 低于 管板材料的硬度值。GB151 5.8.2.2 条136.拼接管板的对接接头应进行 100% 射线或超声检测,射线检测符合JB/T5 规定的 Ⅱ 级,超声检测符合JB/T5 规定的 Ⅰ 级。GB151 6.4.1 条137.不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换热器,在壳程压力(正压)作用下,管子的轴向应力为 拉伸应力 ,壳体的轴向应力为 压缩应力 。138.JB4710-92&钢制塔式容器&适用于高度大于 10 米 ,且高度与直径之比大于 5 的裙座自支承钢制塔器。JB/T 条139.不锈钢中含碳量 0.03%<C<0.08% 时,称低碳不锈钢,钢号前标上“0”;不锈钢中含碳量 C≤0.03% 时,称超低碳不锈钢,钢号前标上 “00” 。140.目前提高奥氏体不锈钢抗晶间腐蚀能力的措施大致有 固溶化处理 、 降低钢中的含碳量 、 添加稳定碳化物的元素 三种方法。141.外压及真空容器的主要破坏形式是 稳定性失效 ;低温压力容器的主要破坏形式是 脆性破坏 。142.壳体加工成形后的最小厚度是为了满足 制造 、 运输 、 安装 过程中刚度 要求而规定的厚度。143.选用压力容器法兰的压力等级时应考虑:容器法兰的压力等级应不低于法兰材料在 工作 温度下的允许 工作 压力;真空系统的容器法兰的压力等级应不低于 0.6MPa 。HG.4 条144.塔釜设计温度大于 ? ℃或小于 ? ℃时,裙座筒体上部应设一段与塔釜 材料 材料相同的 短节 。145.塔器地脚螺栓座的材料一般应与裙座筒体材料 相同 。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地脚螺栓材料一般选用 Q235 ;当环境温度低于或等于0℃时,一般选用 Q345 。二、选择题1.《容规》适用于 A 大于或等于0.1MPa;内直径(非圆形截面指其最大尺寸)大于或等于0.15m,且容积大于或等于 D m3;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A) 最高工作压力 B) 设计压力 C) 公称压力D) 0.025 E) 0.022 . 内直径大于等于0.15m , 且容积大于等于 D m3 的压力容器属于“容规”管辖范围。A) 0.015 B) 0.01 C) 0.0025 D) 0.0253. 盛装高度危害介质,最高工作压力为0.2 MPa,容积为0.1m3 的容器应为 B 压力容器。A) 一类 B) 二类 C) 三类4. 一台换热器管程设计压力-0.1MPa,介质为高度危害气体,壳程设计压力0.3 MPa,介质为蒸汽,这台换热器属于几类压力容器 A 。A) 一类 B) 二类 C) 三类5. 立式缓冲罐,最高工作压力为1.6MPa,工作温度为280℃,全容积为6m3,介质为过热蒸汽。其类别为 B 。A) 一类 B) 二类 C) 三类6. 中压反应容器,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 乘积大于等于 C MPa·m3,应划为三类压力容器。A) 0.1 B) 0.05 C) 0.5 D) 0.457. 液体氯甲烷贮槽,卧式,最高工作压力为1.1MPa,工作温度为10℃,全容积为0.5 m3,介质为高度危害。其类别为 C 。A) 一类 B) 二类 C) 三类8. 设计压力为2.2 MPa 、设计温度50℃,氨(毒性Ⅲ级,中度危害),7m3贮存容器,其压力容器类别为 C 。A) 一类 B) 二类 C) 三类9.壳程设计压力1.8 MPa ,设计温度50℃,介质为丙烷,管程设计压力0.4 MPa,设计温度35℃,介质为水,其压力容器类别 B 。A) 一类 B) 二类 C) 三类10.设计压力为0.2MPa,设计温度为30℃,容积1m3,介质为氮气的贮罐,最高工作压力为0.08 MPa,该容器类别为 。A) 一类 B) 二类 C) 类外11.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的 B 容器和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且P.V 大于或等于0.2MPa. m3 的 A 容器,为第三类压力容器。A) 低压, B) 中压, C) 反应12.多腔压力容器(如换热器、夹套容器等)按照类别高的压力腔来作为该容器类别,其设计制造技术要求按 C 。A) 较低类别 B) 较高类别 C) 每个压力腔各自类别13.《容规》规定,压力容器专用钢材的磷含量(熔炼分析)不应大于 C ,硫含量不应大于 A 。A) 0.020%, B) 0.025%, C) 0.030%, D) 0.032%14. 《容规》规定,用于焊接结构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含碳量不应大于 A 。14A) 0.25% B) 0.28% C) 0.3%15. 用于制造盛装介质为液化石油气且硫化氢含量大于 D mg/L 的压力容器的碳素钢、低合金钢钢板,应逐张进行超声检测。A) 25 B) 200 C) 80 D) 10016. 用于制造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 C MPa 的压力容器的碳素钢、低合金钢钢板,应逐张进行超声检测。A) 2.5 B) 1.0 C) 10 D) 6.417. 铜和铜合金用于压力容器受压元件时,一般应为 B 。A) 热轧状态 B) 退火状态 C) 冷作硬化状态D) 压制状态 E) 锻造状态18. 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壳体的钛材应在 B 状态下使用。A) 正火 B) 退火 C) 调质19. 用于制造三类压力容器的钢板必须进行 A 。A) 复验 B) 正火处理 C) 100%射线探伤20.《容规》规定,用于制造三类压力容器的钢板必须复验,复验内容至少包括 A 。A) 每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冷弯性能,每个炉号的化学成分B) 每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冷弯性能C) 每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冲击试验,化学成分21. 压力容器设计单位的资格印章必须加盖在 B 总图上。A) 本单位设计的压力容器底图B) 本单位设计的压力容器蓝图C) 外单位设计的压力容器蓝图22.第三类中压反应容器和储存容器,高压容器和移动式压力容器,其设计总图上签字者应有 C 。A) 设计、校对、审核B) 设计、校核、审核(定)C) 设计、校对、审核(定)、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负责人23.无保冷设施的盛装液化气体的固定式压力容器设计压力应不低于 C 。A) 气体工作压力B) 夏季最高温度下的工作压力C) 50℃饱和蒸汽压力(临界温度≥50℃)或最大充装量时50℃的气体压力(临界温度<50℃24. 密闭容器内液化石油气饱和蒸汽压的高低取决于 B 。A) 液化石油气液量的多少B) 温度的高低C) 液化石油气组分组成D) 残液量多少25. 固定式液化石油气储罐的设计压力应按不低于 B ℃时混合液化石油气组分的实际饱和蒸汽压来确定。A) 40 B) 50 C) 20 D) 026. 当设计储存容器,壳体的金属温度受大气环境气温所影响时,其最低设计温度取历年来 A 平均最低气温的最低值。A) 月 B) 年 C) 日 D) 100 天27. 盛装液化气体的固定式压力容器,设计储存量应按下式计算:W=φVρt,其中φ为装量系数,一般取φ为 C 。A) φ=0.7 B) φ=0.8 C) φ=0.928. 盛装液化石油气的储存容器中,使用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兰密封面应采用 C 。A) 带颈平焊法兰、金属垫片和高强度螺栓组合B) 高颈对焊法兰、金属垫片和高强度螺栓组合C) 高颈对焊法兰、金属缠绕垫片(带外环)和高强度螺栓组合29. 压力容器的法兰垫片不能使用石棉橡胶板的是 D 。A) 液化石油气储罐 B) 液氨储罐 HG.1.5 条C) 液氯储罐 D) 真空容器 (应采用橡胶垫或缠绕垫)30. 对有晶间腐蚀要求的奥氏体不锈钢筒体,经热加工后应进行 D热处理。A) 退火 B) 正火加回火 C) 稳定化D) 固溶化 E)固溶化加稳定化1631. 相邻的两筒节间的纵缝和封头拼接焊缝与相邻筒节的纵缝应错开,其焊缝中心线之间的外圆弧长一般应大于筒体厚度的 B ,且不小于100 mm。A) 2 倍 B) 3 倍 C) 5 倍 D) 8 倍32. 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 B MPa 或壳体为 D 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每台容器的A 类接头都应制备产品焊接试板。A) 5 B) 10 C) 100 D) Cr-Mo E) 16MnR33. 第二类压力容器中易燃介质的反应容器和储存容器必须进行 C 。A) 100%射线和100%超声波探伤B) 100%射线和20%超声波探伤C) 100%射线或100%超声波探伤34. 下列哪种设备对接接头可以不进行全部射线或超声检测: D 。A) 第三类压力容器B) 设计压力大于5.0MPa 的压力容器C)采用气压试验的D) 设计压力小于0.6MPa 的管壳式余热锅炉(大于等于0.6Mpa 需100%NDE)35.根据“容规”压力容器壁厚大于38mm(材料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小于540MPa)对接接头的无损检测要求 C 。A) 100%射线或超声检测B) 需同时用射线或超声两种检测方法进行100%检测C) 用一种方法进100%检测还需附加另一种方法进行20%无损检测36.封头如果是拼接的(不含先成形后组焊的拼接封头)其焊接接头系数是C 。A) 0.85 B) 0.9 C) 137.射线检验压力容器对接焊缝取Ⅱ级合格者,若用超声波检验,应选取的相当级别是 。A) I 级 B) Ⅱ级 C) Ⅲ级38.液压试验时,压力容器壳体的环向薄膜应力应符合 A 要求。A) ≤90%φ·σS B) ≤80%φ·σSC) ≤75%φ·σS39.压力容器气密试验应在液压试验合格后进行,气密试验压力为 C 。A) 1.05 倍设计压力 B) 1.15 倍设计压力C) 设计压力40.压力容器的最高工作压力Pw、设计压力P、安全阀开启压力Pz 的关系正确的为: C 。A) Pw<P<Pz B)Pw≤P<PzC) Pw<Pz≤P D) Pw≤Pz≤P41.GB150-1998 适用于设计压力不大于 B 。A) 25 MPa B) 35 MPa C) 50 MPa42.GB150 不适用于下列哪些容器 B 。A)设计压力为35MPa 的容器B)真空度为0.01MPa 的容器C)内直径为200mm 的容器43.GB150-1998 不适用于下列哪些容器: A 、C、 D 。A) 核压力容器 B) 石油液化气钢瓶C) 卧式容器 D) 超高压容器44.GB150 对内直径小于 C mm 的容器不适用。A) 300 B) 100 C) 150 D) 20045.金属温度是指受压元件 C 。A)外表面的最高温度 B)内表面的最高温度C)沿截面厚度的平均温度46.压力容器的压力试验温度是指 B 。A) 环境温度 B) 试验介质温度C) 容器壳体的金属温度47.在下述厚度中满足强度及使用寿命要求的最小厚度是 C 。A)名义厚度 B)计算厚度 C)设计厚度48.GB150 规定,有效厚度系指 A 。A) 名义厚度减去厚度附加量B) 计算厚度和腐蚀裕量之和18C) 设计厚度加上钢材厚度负偏差值49.在下列厚度中能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及使用寿命要求的最小厚度是 A 。A) 设计厚度 B) 最小厚度C) 计算厚度 D) 名义厚度50.GB150-1998 规定,有效厚度指 B 。A) 计算厚度和腐蚀裕量之和B) 名义厚度减去厚度附加量C) 设计厚度加上钢材厚度负偏差量51.确定外压容器的设计压力时,应考虑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可能出现的A 。A) 最大内外压力差 B) 最大外压力C) 最大内压力 D) 最大内外压力和52.厚度附加量C 是指 C 。A) 钢材厚度负偏差B) 钢材厚度负偏差和腐蚀裕量与容器制作减薄量之和C) 钢材厚度负偏差与腐蚀裕量之和D) 直接用火焰加热的容器53.压力容器焊接接头系数φ应根据 A 选取。A) 焊缝型式和无损探伤检验要求B) 焊缝类别和型式 C) 坡口型式和焊接工艺54.钢制压力容器,采用相当于双面焊的全焊透对接接头,当采用局部无损检测时,其焊接头系数应取 C 。A) 1.0 B) 0.9 C) 0.85 D) 0.855.单面焊对接接头(沿焊缝根部全长有紧贴基本金属的垫板),作局部无损检测,其焊接接头系数为 D 。A) 1.0 B) 0.9 C) 0.85 D) 0.856.GB150-1998 规定,内压容器液压试验压力Pt 应为 B 。A) 1.15P[σ]/[σ]t 和P+0.1,取其中较大值B) 1.25P[σ]/[σ]t 和P+0.1,取其中较大值C) 1.25P57. GB150-1998 中试验压力PT=1.25P[σ]/[σ]t 计算中,如容器各元件(园筒、封头、接管、法兰及紧固件)所用材料不同时,取各元件材料[σ]/[σ]t比值中 C 。A) 平均值 B) 最大者 C) 最小者58. 内压容器液压试验压力为 B ,真空容器液压试验压力为 A ,液压试验下圆筒应力不得超过 D 。A) 1.25P, B) 1.25P[σ]/[σ]tC) 0.8φσs D)0.9φσs59. 外压容器和真空容器的液压试验压力PT 为 B 。A) PT =0.2Mpa B) PT =1.25P C) PT =1.05P(式中P 为设计压力)60. 液压试验时,圆筒的薄膜应力бT 不得超过试验温度下材料屈服限的A 。A) 90% B) 80% C) 85%61. 奥氏体钢的使用温度高于525oC 时,钢中含碳量应不小于 C 。A) 0.4% B) 0.03% C) 0.04%62. 奥氏体不锈钢的使用温度高于或等于 A 时,可免做冲击试验。A) -196℃ B) -100℃ C) -200℃63. Q235-B 钢板制作压力容器,其设计压力P 小于或等于 B MPa;钢板的使用温度为 E ;用于壳体时,钢板厚度不大于 F mm。A) 10 MPa B) 1.6 MPa C) 2.5 MPaD) 0~200℃ E) 0~350℃ F) 20 mm G) 30 mm64. 用于壳体厚度&30mm 的 B 应在正火状态下使用。A) 15MnVR (16mm) B)20R 和16MnR65. 用于法兰管板平盖等受压元件的厚度大于 C 的20R 和16MnR 钢板应在正火状态下使用。A) 30mm B) 40mm C) 50mm66. 用于壳体厚度& D mm 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板,应逐张进行拉伸和夏比冲击试验。20A) 28 B) 40 C) 50 D) 6067. 用于壳体的钢板,需进行低温冲击试验的是 B、C 。A) 使用温度低于0℃,20mm 的20RB) 使用温度低于-10℃,20mm 的20RC) 使用温度低于-10℃,30mm 的16MnRD) 使用温度低于0℃,20mm 的0Cr18NiTi68. 用于壳体厚度大于 A 的20R 和16MnR,应逐张进行超声检测,质量等级应不低于Ⅲ级。A) 30mm B) 50mm C) 60mm69. 设备主螺栓采用35CrMoA 材料,应该在何种热处理状态下使用 B 。A) 正火 B) 调质 C) 稳定化处理70. 目前常用的容器封头有椭圆形、碟形、半球形、锥形、平盖等,从受力情况看,从好到差依次排列是 B 。A) 椭圆形、半球形、碟形、锥形、平盖;B) 半球形、椭圆形、碟形、锥形、平盖;C) 半球形、碟形、椭圆形、锥形、平盖71. K≤1 椭圆形封头有效厚度应不小于封头内径的 C 。A) 0.15% B) 0.2% C) 0.3%(式中K 为椭圆形封头形状系数)72. 对于锥壳的大端,可以采用无折边结构,锥壳半顶角 A 。A) α≤30° B) α≤45° C) α≤60°73. 对于锥壳的大端,当锥壳半顶角α≤ 时,可以采用无折边结构。A) 30o B) 45o C) 60o D) 90o74. 对于锥壳的小端,当锥壳半顶角α≤ 时,可以采用无折边结构。A) 30o B) 45o C) 60o D) 90o75. 当壳体上开椭圆形或长圆形孔时,孔的长径与短径之比应不大于 B 。A) 1.5 B) 2.0 C) 2.576. 《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 规定,当圆筒内径Di&1500mm 时,开孔最大直径d 小于或等于 B Di,且小于或等于 D mm。A) 1/2 B) 1/3 C) 500D) 1000 E) 52077. 内径Di≤1500mm 的圆筒最大开孔直径应为 C 。A) 开孔最大直径d≤1/4Di,且d≤320mm;B) 开孔最大直径d≤1/3Di,且d≤420mm;C) 开孔最大直径d≤1/2Di,且d≤520mm;D) 开孔最大直径d≤1/5Di,且d≤220mm。78.《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 规定,凸形封头或球壳的开孔最大直径d 小于或等于 C Di。A) 1/3 B) 1/4 C) 1/297. C 条是错误的,不属于壳体开孔可不另行补强须满足的四个条件之一:A) 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B) 两相邻开孔中心的间距应小于两孔直径之和的两倍C) 接管公称外径小于或等于57mm (标准规定为89mm)D) 接管最小壁厚满足GB150 表8-1 要求80. 采用补强圈补强时,应遵循的正确规定有 A 。A) 钢材的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σb≤540MPaB) 补强圈厚度小于或等于2δn (标准规定为1.5δ)C) 壳体名义厚度δn≤28mm (标准规定为38mm)81. 不能采用补强圈进行开孔补强的压力容器为 C 。A) 介质为高度、极度危害 B) Pd≥10 MPaC) 壳体壁厚大于38mm D) t>35℃82. 采用补强圈补强时,补强圈厚度应 A 。A) ≤1.5δn B) &1.5δn C) &δn83. 《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 中开孔补强采用的方法是 A 。A) 等面积法 B) 极限分析法C) 等面积法和极限分析法84. 带颈法兰应采用 A 或 C 加工制成。A) 板材 B) 热轧 C) 锻件85. 榫槽,凹凸面及平面密封法兰的台肩高度 B 在法兰 D 厚度内。A) 包括 B) 不包括 (见GB150 图9-1)C) 名义 D) 有效86. 在操作过程中,若法兰分别承受内压和外压的作用,则法兰应按C 工况进行设计。(见GB150 9.6 条)A) 内压 B) 外压 C) 两种压力87. 用于紧固法兰的螺栓材料硬度应 A 螺母材料硬度(30HB)。A) 略高于 B) 略低于 C) 等于88. GB150-1998 第十章用于设计温度高于-20℃的 A、B 、C 压力容器的制造、检验和验收。A) 多层包扎式 B) 热套 C)单层焊接D)多层绕板式 E)扁平钢带式压力容器89. 压力容器主要受压部分的焊接接头分为 C 。A) A、B 两类 B) A、B、C 三类C) A、B、C、D 四类90. 各类凸形封头中所有拼焊接头均属 A 。A) A 类焊接接头 B) B 类焊接接头C) D 类焊接接头91. 按GB150-1998 规定,管板与筒体非对接连接的接头应是 B 。A)B 类焊接接头 B)C 类焊接接头 C)D 类焊接接头92. 按GB150-1998 规定,接管和长颈对焊法兰连接的焊接接头应是 A 。A) B 类焊接接头 B) C 类焊接接头 C) D 类焊接接头93. 不等厚两板对接时,下列 C 情况要削薄。A) 薄板厚度不大于10mm,两板厚度差超过1mmB) 薄板厚度大于10mm,两板厚度差超过2mmC) 薄板厚度不大于10mm,两板厚度差超过3mm94. 应进行焊后热处理的对接焊缝是 B 。A) 28mm 厚的16MnR B) 30mm 厚的15MnVRC) 36mm 厚的20R(以上焊缝焊前均未预热)95. 30mm 厚的15MnVR 钢制容器,图面技术要求上标注的A、B 类焊接接头检测要求中, B 是错误的。A)100%超探,20%射线复查 B)20%射线检测C) 100%超探96. 压力容器壳体及受压元件钢材厚度δS & A mm 的12CrMo、15CrMoR、15CrMo 及其它任意厚度的Cr-Mo 低合金钢;对其A、B类焊接接头,应进行100%的射线检测或超声检测。A) 16 B) 25 C) 3097. 符合GB150-1998 要求需进行表面磁粉或渗透检测,其合格标准应符合JB/T 中 A 。A) Ⅰ级 B) Ⅱ级 C) Ⅲ级98. 碳素钢和16MnR 容器进行液压试验时,液体温度不得低于 B ℃。A) 0 B) 5 C) 10 D) 2599. 20g 钢板可代用 B 钢板。A) 20R B) Q235-C C) 16MnR100. 低温容器是指 B 。A) 金属温度低于或等于-20℃的容器B) 设计温度低于或等于-20℃的容器C) 工作温度低于或等于-20℃的容器101. 低温容器的A、B 类焊接接头,除符合规定应做100%射线或超声波无损检测外,允许进行局部无损检测,检查长度不得少于各条焊接接头长度的 C ,且不少于250mm。A) 20% B) 40% C) 50%102.《管壳式换热器》GB151-1999 适用范围:公称直径DN≤ B ;公称压力PN≤ C ;公称直径和公称压力的乘积≤ E 。A)2000mm B)2600mm C)35MPaD)10MPa E)1.75×104 F)1.45×104103.GB151-1999 适用的换热器公称直径 B 。A)DN≤2000mm B)DN≤2600mm C)DN≤3000mm104.GB151-1999 规定,计算换热面积中换热管的计算基准为 A 。A) 外径 B) 中径 C) 内径105. GB151 标准规定,当换热管为U 形管时,其公称长度是指 A 。A) 直管段 B) 拼接段 C) 全管段106. GB151-1999 中采用碳素钢、低合金钢冷拔管做换热管时,换热管的精度有Ⅰ级及Ⅱ级,则 C 。A) 称该换热器Ⅰ级或Ⅱ级换热器B) 没有特别表示方法C) 标有Ⅰ级管束或Ⅱ级管束107.设计温度低于20℃时,取 A ℃时的许用应力。A) 20 B) 0 C) 40 D) 100108.GB151 规定,用于制造换热器的铜和铜合金应在 B 状态下使用。A) 淬火 B) 退火 C) 回火 D) 固溶109.用于制造管板、平盖、法兰的钢锻件,其级别不得低于JB4726 和JB4728 规定的 B 级。A) Ⅰ B) Ⅱ C) Ⅲ100.用于制造换热器的管板锻件,其级别不得低于JB4762 和JB4728 中的A 级。A) Ⅱ B) Ⅲ C) Ⅳ111.管板厚度大于 B 时,宜采用锻件。A) 50 mm B) 60 mm C) 65 mm112.当换热器设计温度≥300℃时,接管法兰应采用 A 。A) 对焊法兰 B) 带颈平焊法兰 C) 板式平焊法兰113.钢制管壳式换热器接管,当设计温度高于或等于300℃时,必须采用 B 法兰。A) 松式 B) 整体 C) 任意式114. U 型管弯管段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 A 的换热管外径。A) 2 倍 B) 3 倍 C) 2.5 倍115.GB151 标准规定,管板的有效厚度系指管程分程隔板槽底部的管板厚度减去下列的厚度 C 。A) 管程腐蚀裕量超过管程隔板槽深度的部分B) 壳程腐蚀裕量与管板在壳程侧的结构开槽深度二者的较大值C) A 与B 二者的厚度116. 管板和换热管采用焊接连接时,管板的最小厚度应满足结构设计和制造的要求,且≥ B 。A) 10mm B) 12mm C) 15mm (见GB151 5.6.2.2 条)117. GB151 规定,换热器管间需要机械清洗时,应采用 C 排列,相邻两管间的净空距离(S-d)不宜小于6mm。A) 正三角形 B) 转角正三角形C) 正方形 D) 转角正方形118.一台换热器未设折流板和支持板,其管板间距为L,则换热管受压失稳的当量长度Lcr 为 B 。 (见GB151 图32)A) L B) L/2 C) L/3 D) L/4119.钢制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与管板之间采用强度胀接时,其适用范围为 B 。A) 设计压力≤2.5MPa、设计温度≤350℃B) 设计压力≤4.0MPa、设计温度≤300℃C) 设计压力≤1.6MPa、设计温度≤400℃120. 卧式换热器、冷凝器和重沸器的壳程介质为气、液相共存或液体中含有固体物料时,折流板缺口应 A 布置。A) 垂直左右方向 B) 水平上下方向C) 一定倾角方向121. 折流板最小间距一般不小于圆筒内直径的 D ,且不小于50mm。A) 1/2 B) 1/3 C) 1/4 D) 1/5122. 换热管拼接时,同一根换热管的对接焊缝,直管不得超过A 条。A) 1 B) 2 C) 3 D) 4123. 换热管拼接时,同一根换热管的对接焊缝,U 形管不得超过B 条。(见GB151 6.3.3 条)A) 1 B) 2 C) 3 D) 4124. 换热管拼接时,最短管长不应小于 B mm。A) 100 B) 200 C) 300 D) 400125. 换热管拼接时,对接后的换热管应逐根作液压试验,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 C 。A) 1.25 倍 B) 1.5 倍 C) 2 倍126.拼接管板的对接接头应进行无损检测,探伤比例及合格级别 A、B 。A) 100%X 射线检测II 级 B) 100%超声检测I 级合格(见GB151&&6.4.1)127. 固定管板换热器压力试验的试验顺序是 B 。A) 先管程后壳程 B) 先壳程后管程128. 低温压力容器的鞍座、耳座、支腿或裙座等,应考虑设置垫板或连接板,尽量避免与容器壳体相焊,垫板或连接板材料按 A 考虑。A) 与壳体相同的低温材料 B) Q235-B C) 16MnR129. 换热管壁温的选取应为 D 。A) 管内流体温度的平均值B) 管外流体温度的平均值C) 内外流体温度的平均值D) 沿换热管金属的温度的平均值130.压力容器及其部件在受到 A 作用时应考虑进行疲劳设计。A) 交变应力 B) 外载荷 C) **载荷131.蠕变产生的必要条件是 A 。A) 高温 B) 低温 C) 常温132.边缘应力具有: A 性和 B 性。A) 局部 B)自限 C)扩展D)无限 E) 分散 F)递增133.GB150 标准中内压圆筒强度计算基本公式的理论依据是 A 。A) 第一强度理论 B) 第三强度理论C) 第四强度理论134.为提高外压圆筒承载能力,通常较为合理的方法是 C 。A) 增加壁厚 B) 改用强度较高的材料 C) 设置加强圈135. E 和 F 是反映垫片密封性能的两个基本参数。A) 垫片宽度 B)垫片材料C) 垫片厚度 D)密封面形式E) 预紧密封比压y F)垫片系数m136.应力腐蚀破裂是 A 。A) 金属在持久拉应力和特定腐蚀介质联合作用下,出现的脆性破裂B) 金属在持久弯曲应力和特定腐蚀介质联合作用下,出现的脆性破裂C) 金属在冲击载荷和特定腐蚀介质联合作用下,出现的脆性破裂137.不同强度级别的低碳钢、低合金钢高强度钢之间的异种钢焊接,一般要求焊接接头的强度应 A 强度较低一侧母材标准规定的抗拉强度下限值,而接头的塑性、韧性应 A 强度较高而塑性、韧性较差一侧的母材。A) 不低于 B) 不高于138.低温压力容器焊接采用 B 焊条。A) 酸性焊条 B) 低氢碱性焊条139. 固定管板换热器管板计算中,按有温差的各种工况计算出的A 或B 或C 中任一 不能满足强度条件时,就需要设置膨胀节。A) 壳体轴向应力бC B) 换热管轴向应力бtC) 换热管与管板之间连接拉脱力q D) 管板径向应力бr140. 不开设 A 的压力容器;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 540MPa 的压力容器;进行 C 试验的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都必须进行100%射线或100%超声波探伤。A) 检查孔, B)人孔 C)气压 D)液压141. Cr-Mo 钢焊缝背面挑焊清根应进行 A 或 B 探伤检验。A) 磁粉 B) 渗透 C) 超探 D) 射线142. 在卧式容器设计中,A≤Rm/2,A<0.2L,A 最大不得>0.25L,其L是指 B 。A) 卧式容器总长 B) 两封头切线之间的距离C) 圆筒的直线长度143. 在进行卧式容器设计时,应进行壁厚计算及支座反力、圆筒轴向应力、圆筒切向剪应力和 D 计算及校核。A) 风载荷 B) **载荷C) 圆筒局部峰值应力 D) 圆筒周向应力144. 碳素钢或低合金钢制作的塔器筒体不包括腐蚀裕度的最小壁厚为2Di/1000,且不小于 B ;不锈钢制作的塔器规定最小壁厚不小于A 。A) 2mm B) 3mm C) 4mm145.塔器无论有筋板或无筋板的的基础环板厚度均不得小于 B mm。A) 12 B) 14 C) 16146.氩弧焊打底、单面焊接双面成型的对接焊缝可作为 A 。A) 双面焊全焊透对接焊缝B) 单面焊沿焊缝根部全长具有紧贴基本金属的垫板焊缝三、判断1.《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 适用于工作压力[设计压力]不大于35MPa的容器。 ( × )2.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不适用于[适用于]真空容器。 ( × )3. GB150 对真空度低于0.02MPa 的容器不适用。 ( √ )4. GB150-1998 标准的管辖范围包括:……非受压元件与容器的连接焊缝,不包括焊缝以外的元件,如支座、支耳、裙座和加强圈等。 ( √ )5.计算压力指在相应设计温度下,用以确定元件厚度的压力,其中包括液柱静压力。 ( √ )6.当元件所承受的液柱静压力小于设计压力的10%[5%]时,可以忽略不计。( × )7.设计温度指容器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设备内的介质温度[设定的元件的金属温度]。( × )8.试验温度系指压力试验时试验液体的温度。 ( √ )9.计算厚度系指按有关公式计算得出的厚度,需要时尚应计入其他荷载所需厚度。 ( √ )10.GB150-1998 规定设计厚度系指计算厚度与腐蚀裕量之和,有效厚度系指名义厚度减去厚度附加量。 ( √ )11. GB150-1998 规定名义厚度系指设计厚度加上钢材厚度负偏差后向上圆整至钢材标准规格的厚度。 ( √ )12. 对于容器壳体,在任何情况下,其名义厚度不得小于最小厚度与腐蚀裕量之和。 ( √ ? )13. 任何情况下压力容器元件金属温度不得超过钢材的允许使用温度。( √ )14. 压力容器设计时应考虑的载荷有:内压、外压或最大压差;液体静压力;容器自重;风载荷和**载荷;附属设备及平台、扶梯、管道等重力载荷。( × ) [不全面,见GB150 3.5.4 条]15. 真空容器的设计压力等于实际工作真空压力。( × )[详见HG20580 表4-1]16. 受压元件厚度计算中厚度附加量只计入钢材厚度负偏差及腐蚀余量,不计加工减薄量。 ( √ )17. 介质为压缩空气.水蒸汽或水的碳素钢.低合金钢制造的压力容器腐蚀裕量不小于2 mm[1 mm]。 ( × )18. 同一种材料制成的螺栓,安全系数与螺栓直径大小无关。( √ )19. 设计温度低于20℃时,材料的许用应力取20℃时的许用应力。( √ )20. 焊接接头系数Ф应根据容器受压部分的焊接接头形式及无损检测的长度比例确定。 ( √ )21. 采用氩弧焊打底,单面焊双面成形的对接焊焊接接头,经100%无损探伤检测,焊接接头系数取φ=1.00。 ( √ )22. 确定压力容器试验压力时,如容器各受压元件(如圆筒、封头、法兰等)所用材料不同时,应取各元件材料[б]/[б]t 比值中的最大者 [最小者]。( × )23. 外压容器和真空容器以内压进行压力试验, 试验压力PT=0.2MPa[1.25P],而与设计外压力大小无关。( × )24. 真空容器的液压试验压力为0.2MPa[PT=1.25P]。 ( × )25. 在液压试验、气压试验时,圆筒的薄膜应力σt 不得超过设计温度下材料屈服点的90%。 ( × )26. 奥氏体钢的使用温度高于525℃时,钢中含碳量应≥0.04%。( √ )27. 碳素钢和碳锰钢在温度高于425℃下长期使用,应考虑钢中碳化物相的石墨化倾向。 ( √ )28. 钢材[碳素钢和低合金钢]使用温度等于-20℃时,应按附录C 的规定进行夏比低温冲击试验。( × )29. 厚度大于30mm 的16MnR 钢板应逐张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其质量等级应符合ZBJ74003-88 IV 级[JB/T5 Ⅲ级]要求。( × )30. 多层包扎压力容器的内筒钢板,其质量等级应不低于JB/T5规定的II 级。 ( √ )31. 采用厚度&4mm 的高合金钢板制压力容器,应在图样上[向钢厂订货时]注明为压力容器用钢板。 ( × )32. 当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公称厚度大于等于300mm 时,锻件级别不应低于JB4726 规定的Ⅲ级。 ( × )33. 多层包扎圆筒体内筒的焊接接头系数φ=1.0 ( √ ? )34.《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 中内压圆筒壁厚的强度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为:P≤0.6[σ]tφ[P≤0.4[σ]tφ]。( × )35. GB150-1998 内压圆筒计算公式δ=PcDi/2[σ]tφ-Pc 适用于设计压力不大于35MPa 的钢制压力容器设计。 ( √ ? )36. 外压容器加强圈因起加强作用而必须围绕整个圆周,不得断开,并应采用连续焊[连续焊或间断焊]。 ( × )37. 外压容器内部的构件如塔盘等,若设计成起加强作用时,也可作加强圈用。 ( √ )38. K≤1 的椭圆形封头的有效厚度应不小于封头内直径的0.15%,这是考虑在内压作用下封头局部不会出现弹性失稳的要求。( √ )39. 椭圆形封头,当Di/2hi=2 时,取形状系数K=1。( √ )40. 无折边球面封头和锥形封头与筒体的连接均应采用全焊透焊缝结构。( √ )41. 对于锥壳[锥壳小端],当锥壳半顶角α≤45℃时可以采用无折边结构。 ( × )42. 在任何情况下,加强段的厚度不得小于相连接的锥壳厚度。( √ )43.《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 中开孔补强采用的方法是应力分析法。( × )44. GB150-1998 中规定:凸形封头或球壳开孔最大直径d≤0.5Di。( √ )45. 压力容器上所有开孔均应进行补强,否则会影响其安全使用。( × )46. 不另行补强的最大开孔直径,当壳体名义厚度小于或等于12mm 时,接管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50mm[80mm]。 ( × )47. 采用补强圈补强时应遵循下列规定:钢材的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540MPa;补强圈厚度≤1.5δn;壳体名义厚度≤38mm。 ( √ )48. 椭圆形、碟形封头开孔补强面积计算中δ=PcK1Di/(2[σ]tφ-0.5Pc),其中对椭圆形封头K1=1[K1=0.9]。( × )49. 对椭圆形封头上的所有开孔,均应选用同一计算方法进行开孔补强计算。 ( × )50. 外压容器因开孔削弱所需补强面积比内压容器因开孔削弱所需补强面积大[小,为1/2 内压所需补强面积]。 ( × )51. 在法兰计算中,榫槽、凹凸面及平面密封面的台肩高度不包括在法兰的有效厚度内。 ( √ )52. 平盖、管板与筒体对接连接的焊接接头属B 类焊接接头。( √ )53. 椭圆形、碟形、球形及折边锥形封头内表面的形状偏差,其最大间隙不得大于封头设计内直径Di 的1.25%,直边部分的纵向皱折深度应不大于1.5mm。 ( × )54. 相邻圆筒的A 类焊接接头中心线之间外圆弧长或封头A 类焊接接头中心线[端点]与相邻圆筒A 类焊接接头中心线之间外圆弧长应大于名义[钢材]厚度的3 倍,且不小于100mm。 ( × )55. 相邻圆筒组装后A 类焊接接头的距离或封头A 类焊接接头的端点与相邻圆筒A 类焊接接头的距离应大于名义厚度δn 的3 倍,且不小于100mm。( √ )56. 压力容器制造中热处理分为:焊后热处理和改善力学性能热处理两类。( √ )57. 有应力腐蚀的压力容器;盛装毒性程度为极度或高度危害介质的压力容器必须进行焊后热处理。 ( √ )58. 必须进行焊后热处理的压力容器:第三类压力容器;设计压力≥5MPa;第二类压力容器中易燃介质的反应压力容器和储存压力容器。( × )59. Cr-Mo 钢制压力容器;图样注明盛装毒性为极度或高度危害介质的容器必须每台制备产品焊接试板。 ( √ ) GB150 10.5.1.160. 凡需经热处理达到材料力学性能要求的压力容器,每台均应制备母材热处理试板。 ( √ ) GB150 10.5.461. 局部探伤检查长度不得少于各条焊缝长度的20%,且不小于250mm;局部探伤必须包括每一相交的焊缝接头。 ( √ ) [容规87 条]62. 局部无损探伤的压力容器,其焊缝交叉部位;被补强圈、垫板等覆盖的对接接头;公称直径≥250mm 的接管的对接接头应进行50%[100%]的射线或超声检测。 ( × )63. 压力试验时,压力表的量程不应低于1.5 倍和高于3 倍的试验压力。( √ )64. 容器的开孔补强圈应在压力试验之后通入0.4~0.5Mpa 的压缩空气检查焊接接头质量。 ( √ )65. 碳素钢、16MnR、15MnNbR 和正火15MnVR 钢制压力容器,液压试验时的液体温度不得低于5℃。 ( × )66.气压试验的安全措施必须经图样中审核签署人[单位技术负责人和安全部门]批准同意。( × )67. 压力容器受压元件所用钢材只需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相同,就可以批准代用。[还需考虑介质相容性、加工工艺性、焊接性能] ( × )68.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钢管的许用应力为相应钢号许用应力的0.9[0.85]倍。 ( × )69. 安全阀开启压力应高于压力容器的工作压力,低于设计压力。( √ )70. 使用温度低于-20℃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造压力容器均属于低温压力容器,应按低温容器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 × ) [低温低应力工况可不按低温容器]71. 低温容器受压元件用钢必须是镇静钢。 ( √ )72. 低温容器用钢的冲击试验温度应低于或等于壳体或其受压元件的最低设计温度。 ( √ )73. 低温容器的铭牌不能直接铆固在壳体上。 ( √ )74. 插入式接管与承受疲劳载荷的压力容器、低温压力容器、钢材的标准常温抗拉强度σb&540MPa 的容器壳体的连接,接管内径边角处应倒圆。( √ )75. 碳素沸腾钢板和Q235-A 钢板不得用于制造按GB150 或容规管辖的压力容器。 ( √ )76. 碳素钢Q235-A[ Q235-B ]钢板可用于制造容器设计压力P≥1.6Mpa[ P≤1.6MPa],钢板使用温度为0~350℃,用于壳体时,钢板厚度不大于20mm,[不得用于]盛装毒性程度为高度或极度危害介质的压力容器。( × )77. GB151-1999 钢制管壳式换热器适用的换热器参数为公称直径DN≤2000mm[ 2600mm ];公称压力PN≤35MPa,公称直径(mm)和公称压力(MPa)的乘积不大于104[1.75X104]。 ( × )78. GB151-1999 规定,计算换热面积的方法是:以换热管中径[外径]为基准,扣除伸入管板内的换热管的长度,再经圆整后即[计算]得[到的]换热面积。( × )79. GB151-1999 规定,当换热管为U 型管时,U 型管的直管长度即为公称长度。 ( √ )80. 管板两面均应考虑腐蚀裕量。 ( √ )81. 换热管不考虑腐蚀裕量。 ( √ )82. 管板和平盖上开槽时,可把高出隔板槽底面的金属作为腐蚀裕量,但当腐蚀裕量大于槽深时,还应加上两者的差值。 ( √ )83. 管程设计压力大于壳程设计压力的换热器,图样上应对换热管与管板连接接头的试验方法和试验压力提出详细要求。 ( √ )84. 换热器圆筒可以采用碳素钢、低合金钢的焊接管制造。( × )85. GB151-1999 规定管板本身具有与筒体相对接的凸肩时,应采用锻件。( √ )86. 换热器接管法兰在设计温度高于或等于250℃[300℃]时,应采用对焊法兰。( × )87. 在换热器设计中,壳体的厚度按GB151-1999 相关公式计算,即可不必[还需]考虑其他因素。[注:如还需考虑最小厚度] ( × )88. 管板和换热管采用焊接连接时,管板的最小厚度应满足结构设计和制造要求,且管板的最小厚度≥12mm。 ( √ )89. 不能保证壳程压力和管程压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同时作用时,还是[不]可以用壳程压力和管程压力的压力差进行管板设计。( × )90. GB151-1999[ JB4732 ]给出的方法可以计算管板周边不布管区较宽(k&1.0)的情况,或与法兰搭焊连接的固定式管板。( × )91. 管板设计时,当壳程压力和管程压力之一为负压时,需要考虑压差的危险组合。 ( √ )92. 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形式不用胀接就用焊接[或胀焊并用]。 ( × )93. 采用强度胀接时,换热管材料的硬度一般须低于管板材料的硬度值。( √ )94. 介质为有腐蚀或有磨蚀的气体、蒸汽及汽液混合物时应设置防冲板。( √ )95. 介质为易挥发、易燃、易爆、有毒及贵重物质时,适[不]宜选用填料函式换热器。 ( × )96. GB151-1999 规定,换热器中的换热管不允许拼接。( × )97. 对接后的换热管,逐根进行水压试验时,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25[ 2 ]倍。 ( × )98. 拼接管板对接接头应进行100%射线或超声检测。按JB/T4730 射线检测不低于Ⅲ级[Ⅱ级],或超声检测不低于Ⅱ级[Ⅰ级]合格。 ( × )99. 除不锈钢外,拼接后的管板应作消除应力热处理。 ( √ )100.碳钢或低合金钢制的焊有法兰的管箱或管箱径向开孔超过1/2[ 1/3 ]圆筒内径的管箱,应进行焊后热处理。( × )101.碳钢、低合金钢的焊有分程隔板的管箱,隔板和法兰施焊后[经整体热处理后]即可加工法兰密封面。 ( × )102.低温换热器的A 类焊接接头应采用双面焊或相当于双面焊的全焊透对接接头。 ( √ )103.低温换热器的U 形换热管采用冷弯,且弯曲半径小于10 倍换热管外径时,冷弯后须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 √ )35104.低温换热器焊接接头两侧母材具有不同冲击试验要求时,焊接接头金属的冲击试验温度应低于或等于两侧母材中的较低者[较高者]。(×)105.在进行换热器壁温计算时,其符号K 表示以换热管外表面积为基准计算的总传热系数,单位是W/(m2·℃)。 ( √ )106.“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不包括真空下工作的压力容器。( √ )107.《容规》适用于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内直径(非圆形截面指断面最大尺寸)大于或等于0.15m 且容积大于或等于0.25m3[0.025m3];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 × )108.真空容器是外压容器,因此应[不]受《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管辖,[其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按GB150] ( × )109.最高工作压力低于0.1MPa,设计压力高于0.1MPa 的容器需接受《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监察。 ( × )110.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的低压容器且pV 值大于或等于者0.2MPa·m3 的容器,为第三类压力容器。 ( √ )111. 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的中压容器应划为三类压力容器。( √ )112.一介质为空气,设计压力为2.0MPa ,容积为50 m3 的储存容器应划为三类[二类]压力容器。 ( × )113.毒性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且pV≥0.2MPa· m3 的低压容器为三类容器。 ( √ )114.容积为8m3 的低温液体二氧化碳储罐为三类压力容器。 ( × )115.多腔压力容器应按类别高的压力腔划定该容器的类别并按该类别进行使用管理。 ( √ )116.多腔压力容器应按类别高的压力腔[各自的类别]进行设计和制造(×)117.压力容器专用钢材的磷含量不应大于0.030%,硫含量不应大于0.020%。 ( × )118.用于焊接结构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其含碳量不应大于0.25%。 ( √ )119.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造的最高工作压力≥10MPa 的压力容器,其钢板需逐张进行超声检测。 ( √ )120.盛装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的压力容器用钢板,应逐张进行超声检测。 ( √ )121.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壳体的钛材应该在退火状态下使用。( √ )122.高压容器设计总图上只需要设计、校核、审核(定)人员的签字。( × )123.常温下无保冷设施的盛装混合液化石油气的压力容器,应以50℃作为设计温度。 ( √ )124.因特殊原因不能开设检查孔的压力容器应对每条纵、环焊接接头做100%射线或超声无损检测,并应在设计图样上注明计算厚度。( √ )125.压力容器产品施焊前,对要求全焊透的T 型焊接接头,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 √ )126.焊后热处理应在焊接工作全部结束并检测合格后于耐压试验前进行。( √ )127.奥氏体不锈钢容器及焊接接头系数φ取为1 的压力容器,其焊缝表面咬边深度不得大于0.5mm。[注:不允许有咬边] ( × )128.压力容器制作产品焊接试板和试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产品焊接接头和其他受压元件的力学性能和弯曲性能。 ( √ )129.“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压力容器的对接接头的无损检测的比例有三种,20%、50%[≥20%、≥50%]、100%。 ( × )130.第二类压力容器中易燃介质的反应压力容器和储存压力容器因是第二类压力容器,只需进行局部[100%]无损检测。 ( × )131.设计压力大于5.0 MPa 的压力容器对接接头须进行100%无损检测。( √ )132.设计压力为0.6MPa 的低压管壳式余热锅炉,其图面技术要求应对对接接头进行20%[100%]的射线或超声探伤检测。( × )133.设计压力为1.0MPa、非易燃、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的铝制压力容器,应进行100%射线探伤检验。 ( √ )134.压力容器壁厚大于30mm[38mm]的碳素钢制造的压力容器,其对接接头如果采用射线检测,则每条焊接接头应附加局部超声检测。 (× )37135.当压力容器作局部无损检测时,焊接接头交叉部位也应进行局部[100%]无损检测。 ( × )136.对进行局部无损检测的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可以不对[仍应对]未检测部分的焊接接头质量负责。 ( × )137.校核耐压试验压力时[的圆筒薄膜应力],所取的壁厚应[取名义厚度]扣除壁厚附加量,[卧置试验时]对液压试验所取的压力还应计入液柱静压力。 ( × )138.气密性试验应在液压试验合格后进行。 ( √ )139.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或设计上不允许微量泄漏的压力容器必须进行气密性试验。 ( × )140.采用焊接方法对压力容器进行修理或改造时,一般应采用挖补或更换。[不应采用贴补或补焊方法] ( √ )141.压力容器安全附件包括安全阀、爆破片装置、紧急切断装载、压力表、液面计、测温仪表、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安全联锁装置,都应符合《容规》的规定,同时还应该符合各自相应标准的规定。 ( √ )142.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不得超过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爆破片标定爆破压力也不得超过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 ( √ ) HG20580 Page22143.GB150 在总体上采用的是常规设计法,但在某些局部处也体现了应力分类设计的方法。 ( √ )144.高压容器一定是厚壁容器。[D0/Di≤1.5 为薄壁容器] ( × ? )145.选用垫片的材料和类型时应考虑:被密封介质的腐蚀性,被密封介质的压力和温度,操作的平稳性。 ( √ )146.工作压力[设计压力]10MPa≤P<100MPa 的容器为高压容器。( × )147.GB150 推荐的高压卡扎里密封结构是属于自紧式或半自紧式密封。( ? )148.影响管板强度的主要因素:管束对管板的弹性支撑反力作用;管孔对管板强度的削弱;管板周边的支承形式;温差的影响。( × )149.固定式管板换热器,只要管壁与壳壁的温差大于50℃就应该考虑设置膨胀节。[筒体及换热管的轴向应力、换热管的拉脱力其中有一项不合格时就应加膨胀节] ( × )38150.直立容器裙座与壳体采用对接焊结构时,可以不必对焊接接头的拉应力进行验算。[此处为危险截面,应进行计算] ( × )151.奥氏体钢、铜、铝等材料不可以用磁粉探伤方法进行检测。( √ )152.金属温度系指容器受压元件沿截面厚度的平均温度,而不是内外表面最高温度。 ( √ )153.壳体上开长圆孔时,当长轴/短轴≤2,且短轴平行于筒体轴线时,开孔补强按长圆形开孔的短轴计算。 ( √ )154.确定双支座支承卧式容器的支座位置时,支座中心线的位置至封头的切线距离A≤0.2L,L 为圆筒直段的长度。 ( × )155.卧式容器选用双鞍式支座支承时,两个鞍式支座的结构形式应完全相同。[一个为固定型,一个为滑动型] ( × )156.卧式容器鞍座位置A 不宜大于0.2L,当需要时,A 最大不得大于0.25L。( √ )157.耳式支座设计选用时仅需考虑设备的总质量和偏心载荷。[还应计入水平载荷即风载荷或**载荷] ( × )158.对塑性较好的钢材,其拉伸线上往往存在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而一般则把下屈服点作为屈服极限。 ( √ )159.孔边应力集中的程度与孔的大小和形状无关。 ( × )160.主要受压元件系指压力容器中主要承受总体一次薄膜应力的元件。[还有承受一次弯曲应力的元件如平盖,受力件如M36 以上的设备主螺栓等] ( × )161.目前防止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的主要措施有:采用固溶处理;降低钢中的含碳量或添加稳定碳化物元素。 ( √ )162.在钢材的拉伸试验中,无论用δ5 或δ10 的试样,其试验结果是一样的。( × )163.为了不产生过大的螺栓力,在垫片不被压碎的前提下应使垫片宽度尽量窄。 ( × )164.液化石油气贮罐的设计压力为1.77MPa,应选用公称压力1.6MPa 的安全阀。 ( × )165.奥氏体不锈钢制设备及元件不允许分段进行稳定化或固溶化处理。( ×? )166.焊接工艺评定的作用在于验证施焊单位拟定的焊接工艺的正确。( √ )167.奥氏体不锈钢的对接焊焊接接头可用X 射线探伤和超声波探伤,而焊接接头表面通常采用磁粉探伤。 ( × )168.插入式接管与承受疲劳载荷的压力容器、低温压力容器、钢材的标准常温抗拉强度σb>540MPa 的容器壳体的连接,接管内径边角处应倒圆。( √ )169.孔边应力集中的程度与孔的大小和形状均有关。 ( √ )__
资料文件共享
积极参与交流
资料文件共享
阅读权限60
积分帖子主题
大哥 这个明显还是老容规的吧
积极参与交流
QQ客服:网站事务&&广告宣传&&
联系电话&6&0& 推广投放& &
&(工作日09:00--17:00,其它时间可在线QQ客服咨询)
三百六十万海川人欢迎您的参与 化工技术交流第一社区,共同学习 共同提高!
版权所有 海川网-海川化工论坛
Discuz!---
海川技术研究院(山东)&
&合作伙伴:&天化云&
本站法律顾问 : 辽宁好谋律师事务所 谢晨曦 主任律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磁粉探伤设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