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6年级数学简便计算算为什么总出错

小学生数学计算总出错怎么办?必须改掉这些坏习惯!
在孩子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计算题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但是这个也是孩子们最容易丢分的地方,那么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办法呢?
一、知识掌握缺陷引起的失误
小学数学中概念、性质、算理、法则、定律等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的前提下,才可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形成计算技能。
由于某些知识不理解、概念不清、没有真正地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没有很好地掌握等,学生在计算时就会出现错误,并且学生自己并不意识到是错误的。
二、基本口算不熟练,不过关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在各个年级,口算的重点也不相同。
粗略地说,一到三年级,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减;表内乘法;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万以内简单的不退位加减法,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题;较简单的一位数乘两位数;较简单的小数加法等都要求熟练口算。
四年级以后,口算的内容就要逐步增多,不但要巩固过去的内容,口算同分母加减法和简单的异分母加减法等,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一些数据,如:25×4,125×8,10到19的平方等,对所有能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口算的式题一律口算。
三、视觉迁移引起的感知错误
小学生特别是中段学生,其思维特征是由现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极易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混淆,因而经常出现抄错数据、抄错运算符号的错误;还有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出现运算顺序错误。
另外,小学生的感知还伴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容易感知新奇的、感兴趣的“强刺激”,而忽略“弱刺激”,造成感知错误。
还有一些运算顺序以及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也是由于感知上的笼统、粗糙所造成。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被假象所迷惑,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
四、简算意识不强
简便算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重要途径。
比较意识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解题时往往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善于选优而从。有些学生缺乏比较意识,不顾运算结果,盲目推演,缺乏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的意识。
到了小学高段,计算的方法应灵活多样,应从多种解法中选择合理的算法,达到算法最优化。
五、注意力发展不完善
小学生由于注意力不佳,特别是低年级儿童,还不善于有意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常表现为,思维与书写不同步,注意力不是集中在“笔尖上”,而是一方面手中在抄写,另一方面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下一步计算方法上。
小学生这个“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事物缺乏整体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生理、心理特点就使他们容易产生计算错误。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正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注意的品质还很不完善,把23看成32是注意的指向性、集中性尚待发展;把9写成6是注意的选择性较差;把4位数写成3位数是注意的广度和分配能力不够。
有研究发现,7~10岁儿童的注意力可持续20分钟,10~12岁儿童为25分钟,12岁以上儿童可持续30分钟。因此在解答结构步骤较简单的题时,正确率比较高,而解答结构步骤较复杂的题时容易出错。
这也正说明了为什么低年级的计算正确率高,而中高年级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如低年级的原因之一。
六、短时记忆较弱、错漏
一道计算题往往包括多步计算,中间得数需要进行短时记忆,而小学生由于急躁、抢时间、怕麻烦,使得储存的信息部分消失或暂时中断,造成“记忆性错漏”。
比如,在连续退位减法中忘了退1,导致计算结果错误,像,学生很容易算成=3931,这就与中间得数的储存与回忆不完整有关。
七、不良学习心态的影响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态主要有三种:
一是轻视心理,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计算完毕后的检查验算而造成的错误。
二是畏难心理。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繁多或数字较大的计算试题时,便会产生畏难情绪、厌烦情绪、缺乏恒心、耐心和信心,从而使得计算的正确率大打折扣。
三是懒惰和厌恶。懒得动笔,不愿多写一个字,厌恶计算,无论数字大小,熟练与否,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懒得拿草稿,甚至没有专门的草稿本、演算本。经常省略必要步骤,跳步,幻想快速、直接出结果,从而出错。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小学数学计算老出错,怎么回事_百度知道
小学数学计算老出错,怎么回事
我有更好的答案
小学老师只要中师毕业,考中师的大部分都是考不进高中的,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小学老师大部分学习能力比较差。你遇到的小学老师如果是中师毕业,那他在教学过程出任何错误都是正常的;如果是师范毕业,那就说明那个家伙是一个粗心的人,计算的基本功不够扎实。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小学生数学计算总出错怎么办?
  在孩子的小学数学学习中,数学的计算是重中之重。但是,往往孩子也是在计算环节上出错更多。那么如何才能让失误降低到最小呢?下面来看看小编整理的一些方法!
  一、知识掌握缺陷引起的失误
  小学数学中概念、性质、算理、法则、定律等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的前提下,才可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形成计算技能。
  由于某些知识不理解、概念不清、没有真正地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没有很好地掌握等,学生在计算时就会出现错误,并且学生自己并不意识到是错误的。
  二、基本口算不熟练,基本口算技能低下、不过关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在各个年级,口算的重点也不相同。
  粗略地说,一到三年级,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减;表内乘法;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万以内简单的不退位加减法,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题;较简单的一位数乘两位数;较简单的小数加法等都要求熟练口算。
  四年级以后,口算的内容就要逐步增多,不但要巩固过去的内容,口算同分母加减法和简单的异分母加减法等,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一些数据,如:25×4,125×8,10到19的平方等,对所有能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口算的式题一律口算。
  三、视觉迁移引起的感知错误
  小学生特别是中段学生,其思维特征是由现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极易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混淆,因而经常出现抄错数据、抄错运算符号的错误;还有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出现运算顺序错误。
  另外,小学生的感知还伴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容易感知新奇的、感兴趣的“强刺激”,而忽略“弱刺激”,造成感知错误。
  例如,填空:5+45( )5+54,有学生就会填写等号,原因是加法交换律的“强刺激”,掩盖了54和45不同的“弱刺激”。
  还有一些运算顺序以及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也是由于感知上的笼统、粗糙所造成。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被假象所迷惑,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
  如:20×5÷20×5=100÷100=1;41/5-41/5×1/3=0×1/3=0;6÷6/7-6/7÷6=025+4×9=100×9=900;326+216+484=326+484+216=800+216=+391-209=686+(391+209)=686+600=1286等。
            
版权所有 中国教育在线
CERNET Corporation
主讲:知良教育
主讲:王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 京ICP备号 |
CERNET Corporation深度分析:小学数学计算题出错的原因及对策
深度分析:小学数学计算题出错的原因及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计算能力。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计算题时,特别容易出错,且准确率低。如何纠正在计算中出错呢?首先,必须分析他们计算出错的原因。只有找出原因,我们的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出错原因如下:
第一、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事物缺乏整体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常发生抄错数字,写错符号以及漏写数字等所谓的粗心错误。
第二、概念、法则不清。
概念、法则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只有概念明确才能判断正确,运算推理才会合乎逻辑,概念不清便会引起计算错误。
第三、感知不明确。
如,有的学生把26看作62,把“+”看成“÷”。
第四、负迁移的影响。
如,25×4=100是一个强信息,很多学生在计算24×5时受到干扰而产生错误。
第五、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
例如,教学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学生习惯了用“凑十法”进行计算,而见到不同的“8-6”之类的题目,往往会不假思索的得到“14”。
第六、不良的学习习惯,态度。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条件。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认真的书写习惯,审题习惯,检查习惯,检验习惯。正是由于学生的这些习惯没有完全养成,所以容易造成计算出错。那么,针对学生计算容易出错,该如何做呢?
第一、要重视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平时,教师就要要求学生在计算时,从审题、计算到书写,一气呵成,中途不东张西望。根据学生的“好胜”心强这一特点,还可以选择作业典型,提出口头表扬或书面表扬,让学生仿效,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注重首次新知识的感知。
如在板书中显示,语言强调,或采用反例,可以专项训练,或对比辨析,以保证在开始时就形成鲜明的印象,尽量减少失误。
第三、加强计算基本功的训练。
我们可以在每一节课去前用几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有易到难,坚持下去,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在计算中,我们还有必要引导发现和总结一些运算技巧,并加以灵活运用,也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自觉检查、随时验算的好习惯。
第五、加强课堂练习的指导。
教学计算时,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好计算法则,而且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争取在课堂上多练习,完成一些课堂作业,特别对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失误及时给予指导。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简单和迅速的,而是一个细致、长期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用聪明智慧的火花,点燃每一个学生的数学之光。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删除内容!]
要想学习好,就用“好学宝”
三好在线1对1,天下名师任你选
省时 省钱 又省力
成绩天天上阶梯
小学基础打得好,初高才能进重点
上三好网,开启重点学校大门的第一步
现在报名,还有0元体验课,更有价值699元“好学宝”免费使用!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三好网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