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长素供给侧 需求侧 融合相比,融合体为什么对分裂素的供给侧 需求侧 融合不明显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配比问题浅析--《中学生物学》2013年05期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配比问题浅析
【摘要】:正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对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影响有两段不完全一致的描述,选修三43页的叙述为:"当生长素含量高于细胞分裂素时,主要诱导植物组织脱分化和根原基的形成;而当细胞分裂素的效应高于生长素时,则主要诱导植物组织再分化和芽原基的形成。"而选修一33页的叙述为:"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例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在诱导外植体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这两种植物激素到底应
【作者单位】:
【分类号】:G633.9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田士林;李莉;;[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韩学颖;徐艇;周际;李晓晨;;[J];北方园艺;2007年05期
林碧英;傅睿清;;[J];福建农业科技;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凤翔;管艳;梁国平;肖三元;;[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晓玉;王秀峰;胡淳淳;杨凤娟;魏珉;;[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田寿乐;许林;沈广宁;孙晓莉;;[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柴瑞娟;殷红飞;;[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徐少亭;董永会;冯晓东;;[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2期
张明娟;王晓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7期
郭飞;卢杰;魏斌;张自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1期
汪滢;王健;;[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5期
马宗新,汪茂斌,赵红柳,申飞,张书,杜俊兴;[J];安徽农业科学;2000年04期
雷呈,武玉暄,孙天洲,孙廷,杨玉珍;[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4期
吴林森,戴养富;[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武香;倪建伟;张华新;刘涛;张丽;;[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6分会场-沿海生态建设与城乡人居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宋宇琴;崔芳;刘艳红;吴国良;王勇;;[A];第四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刘晓娜;俞禄生;沈永宝;;[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范力仁;田惠卿;李茂松;罗文君;宋吉青;栗海峰;马睿;周东方;;[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9)[C];2007年
杨录军;王俊;冯建;黄立新;;[A];河南省植物生理学会三十周年庆典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王照兰;赵丽丽;杜建材;杨持;;[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易敏;黄烈健;陈祖旭;李军;;[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2 功能基因组时代的林木遗传与改良论文集[C];2009年
袁德义;向盛萍;谭晓风;张日清;;[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C];2009年
祁丽荣;滕光辉;侯天侦;祝保英;刘晓娜;;[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郭维华;李思恩;张鑫;;[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守军;[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王齐;[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鲁为华;[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王海兰;[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王爱芳;[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马英姿;[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刘卫东;[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周小玲;[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郑国琦;[D];西北大学;2011年
郭营;[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殷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梁梅荣;[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宋晓娣;[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刘建民;[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王长宪;[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王丰妍;[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王妍;[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侯欣;[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徐榕;[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高琳娜;[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海红;张晓申;王慧瑜;杨录军;;[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9期
梁美霞,李景富,谢立波,尤海波;[J];北方园艺;2004年03期
杨玉珍,孙天洲,孙廷,雷呈;[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司怀军,戴朝曦,于品华,王蒂,王清;[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阮运昌;[J];华西药学杂志;1994年03期
谢为龙,谭群英,王爱平;[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王升吉,吴元华,王洪岩,刘忠智;[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鸿亮;;[J];新高考(物理化学生物);2009年01期
郑淑琴;;[J];生物学教学;2011年01期
赵广宇;闵洋;陈亮;青巧;;[J];生物学通报;2010年04期
江南;;[J];科学之友;2005年12期
周彬龙;[J];生物学教学;1997年03期
江南;[J];今日中学生;2005年28期
李主平;;[J];生物学教学;2009年09期
马念胜;;[J];新高考(高三理化生);2011年01期
许海云;;[J];中学生物教学;2009年03期
蔡利永;;[J];中学生物学;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勇;田宝静;黄凯瑶;Christoph BECK;;[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李晓晶;高志奎;薛占军;王梅;杜爽;;[A];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沈波;王熹;;[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李秀菊;职明星;刘易科;;[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刘培;朱晔荣;吕宪禹;王勇;;[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下册)[C];2005年
王萍;张建伟;刘蜀;李信书;滕亚娟;徐军田;易乐飞;;[A];2009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刘翠敏;邢津川;熊延;王宁宁;王淑芳;王勇;;[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王顺才;马锋旺;徐凌飞;;[A];中国园艺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刘清岱;朱晔荣;陶汉林;王勇;;[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邵瑞鑫;毛建昌;上官周平;;[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金文;[N];农民日报;2001年
北岸;[N];人民日报;2011年
陈超;[N];科技日报;2010年
张化;[N];医药经济报;2001年
龙鸣宝;[N];湖北科技报;2001年
贺利明;[N];农民日报;2006年
常正民 雷红旗;[N];陕西科技报;2007年
杨骏;[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王春华;[N];中国花卉报;2007年
韩晓玲 通讯员
易晓红;[N];湖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昭;[D];武汉大学;2012年
王军;[D];山东大学;2011年
程潇;[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周朝阳;[D];兰州大学;2011年
沈波;[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张治礼;[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2年
王国英;[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杜黎明;[D];浙江大学;2005年
田秋英;[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王栩鸣;[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靓;[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李俊慧;[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牟晓真;[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孙伟;[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马新梅;[D];山东大学;2011年
储章昕;[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周爱军;[D];扬州大学;2002年
李广羽;[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王兴美;[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叶帅;[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当前位置: >>
2012年14个省份高考生物卷汇总(含答案和解析)
2012 各地高考生物 14 套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题(江苏卷)................. 2 2012 年高考理综试题-新课标卷 ................................................................. 18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北京卷) .................... 25 2012 年北京卷理综生物试题点评............................................................... 29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解析(大纲版) ........................................................................................................................ 31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 (安徽卷) ...... 38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44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51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生物....................... 58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生物....................... 73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四川卷理综............................................... 97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综生物部分解析版 ...................................................................................................................... 103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109 2012 年山东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生物试题及解析..................................... 115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浙江卷)..... 1231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题(江苏卷)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 B.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和脂肪酸都不含有氮元素 C.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 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答案】C 【解析】不同的元素有不同的作用,在细胞内不能被别的元素替代,A错;脱氧核苷酸由C、 H、O、N和P五种元素组成,脂肪酸由C、H和O三种元素组成,B错;主动运输使细胞能对 外界物质有选择的吸收和排出, 能维持细胞内元素的平衡, C正确; 微量元素虽然含量极少, 但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也非常重要,D错 2.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 DNA 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答案】B 【解析】 遗传因子只是孟德尔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出的理论产物, 孟德尔并未证实遗传因子的 化学本质,A错;由于噬菌体转化实验将DNA和蛋白质的作用分别进行了研究,而肺炎双球 转化实验中DNA和蛋白质不能完全分离开,所以噬菌体转化实验更有说服力,B正确;沃森 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中,碱基互补配对,嘌呤数等于嘧啶数,C错;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只能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错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答案】D【解析】腹泄引起的水和无机盐的大量丢失,D错;淋巴循环是对血液循环的补充,淋巴管阻塞使水分过多地存在于组织液中而出现组织水肿,A正确;过敏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 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C正确;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B正确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B.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C.由 r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 D.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答案】D【解析】蛋白质的合成在核糖体上,而不是高尔基体,D错误;细胞器有不同的功能,它们 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的,A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正确;核糖体是 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它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C正确 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2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 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 答案:D 【解析】生物竞争也是一种环境因素,A正确;化石是过去生物的遗体、遗迹和遗物,可通 过对比了解生物进化情况,B正确;生物也可引起环境的变化,C正确;突变是生物进化的 原材料,D错 6.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叙述,合理的是 A.该计划的实验将有助于人类对自身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B.该计划是人类从细胞水平研究自身遗传物质的系统工程 C.该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一个染色体组中全部 DNA 序列 D.该计划的实验不可能产生种族歧视、侵犯个人隐私等负面影响 答案:A 【解析】人类很多疾病与遗传有关,A正确;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B错;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类基因组(22条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的全部DNA序列, 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C错;该计划也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D错 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B.杨树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 C.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 D.密封贮藏导致水果各种激素合成增加 答案:A 【解析】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脱落酸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A正确;顶芽能合成 生长素,不需要侧芽提供,B错;生长素具有两重性,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C错; 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的调节, 某一生理活动中有的激素分泌增多, 而有的减少, D错 8.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答案:A 解析:此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移向每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各为 4 条,而正常情况下 移向每一极的染色体数目为各 3 条,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染色体比实际多了一条,只能说明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所以 A 正确;若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则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 2、4 条,B 项错;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前 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减一时则有一条染色体含有 3 条染色单体, 减二后期移向两极的3 染色体数目分别为 3、4 条,C 项错;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不进行染色体复制,D 项错。 9.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可以实现良种牛的快速繁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对供体和受体母牛都要进行相同激素处理 B.受精和胚胎的早期培养都需要在体外进行 C.对冲卵获得的原肠胚检查合格后方可移植 D.胚胎分割移植实现同卵多胎的成功率较低 答案:D 【解析】对供体和受体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所用激素相同,但对供体母牛进行超数排卵 要用促性腺激素,受体母牛则不需要,A错;受精可在体内进行,B错;冲卵得到的胚胎应 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方可成功移植,C错;到目前为止,最常见的是分割产生的同卵双胎, 而同卵多胎成功的比例很小,D正确 10.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 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 Y 染色体 答案:B 【解析】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色盲基因,A错误;染色体是基因的 载体,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B正确;不同的细胞里面的基因选择性表达,并不针对某一条染色体,C错;X和Y为同源染色体,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次级 精母细胞有的含X染色体,有的含Y染色体,D错。11.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 F1 的基因型 D.F2 的 3:1 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答案:D 解析:非同源染色体间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存在相互作用关系,A错;在完全显性条件 下杂合子与显性纯合子的性状表现相同,B错;孟德尔的测交方法可用于检测F1 的基因型, 同时,可以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和分离定律,C错;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F1和F2 要表现特定的分离比应具备的条件: ①所研究的每一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且 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②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③所有 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④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所以如果没有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雌雄各两种基因型的配子就无法得到比例相同的四种结 合方式,也应得不到3:1的性状分离比,D正确 12.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 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C.HIV 病毒主要攻击 T 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D. 大规模饲养家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 答案:B 【解析】 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离不开神经和体液调节, 免疫调节也是生命活动之一, A正确; 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继续分裂分化,B错;HIV攻击的主要是T细胞,C正确; 合理使用激素能调节动物的生理活动,提高免疫力,D正确4 13.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植转基因作物应与传统农业种植区隔离 B.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目的基因会转入动物体细胞中 C.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D.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可能转入根际微生物 答案:B 【解析】种植转基因作物应防止对别的植物产生基因污染,所以应与传统农业种植区隔离,A正确;动物取食转基因作物后,要经过消化吸收才进入身体,目的基因不可能直 接进入动物细胞,B错;转基因植物可能与野生植物发生杂交而出现基因交流,影响野 生植物的多样性,C正确;目的基因被微生物摄入细胞内后,可能进入这些微生物中, D正确14.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 红色显性基因 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 b(见下图) 。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 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 1 或 2 上的基因 b 突变为 B 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 3 与 4 自由分离 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所知,染色体缺失花粉不育,则正常情况下,该植物做父本只产生含 b的配子,测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红色性状。既然测交后代中有部分个体表现为红色性状, 说明父本产生的配子中有部分含有B。若发生基因突变,则后代个体只有有个别个体表 现为红色;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因为交叉互换有一定 的交换率,故父本产生的配子中可能有一部分含有B,测交后代可能会出现部分(不是 个别)红色性状,D正确。。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且突变率低,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一旦形成,则不发生基因突变,故A错;减二时3与4随着丝点的分裂而分离,形成的两个花 粉由于含有缺失染色体而不育,B错;自由组合发生在减一后期,故C错; 15.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 答案:C 【解析】解离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压片使细胞分散开,A正确;低倍镜视 野宽,便于找到分生区,而高倍镜更容易看清染色体,B正确;由于细胞分裂间期时间长, 观察到的细胞大多为间期,这时观察到的是细长丝状的染色质,C错误;观察细胞的有丝分5 裂,主要是观察分裂期,由于分裂期时间短,只有了解有丝分裂日周期性猜便于在分裂期观察,D正确16.下列关于“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叙述,合理的是 A.先用热水溶解洗衣粉,再将水温调节到最适温度 B.实验的观察指标可以是相同洗涤时间内污渍的残留程度 C.相同 pH 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 D.衣物质地和洗衣粉用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B 【解析】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使酶失活,A错;实验的应变量是洗涤效果,其可观 测指标可以为污渍残留程度,B正确;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只有最适PH时,酶的活性最 高,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才最好,C错;衣物质地对去污也有重要的影响,而酶的作用效 率与量有关,D错 17.下列关于酶和固定化酵母细胞的研究与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酶的固定方式看,吸附法比化学结合法对酶活性影响小 B.作为消化酶使用时,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 C.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反复使用 D.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目的是洗去 CaCl2 和杂菌 答案:C 【解析】 化学结合法可能影响酶的活性部位而影响反应效果, 而吸附法是物理方法不影响酶 的分子结构,A正确;消化酶在消化道内起作用,B正确;尿糖试纸由于使用后不能将反应 物和酶分开, 而不能再次使用, C错; 固定化酵母细胞在凝胶珠中, 用无菌水冲洗可洗去CaCl2 和表面的杂菌,D正确 18.下列关于“DNA 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并增加 DNA 在 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 B.将 DNA 丝状物放入二苯胺试剂中沸水浴后冷却变蓝 C.常温下菜花匀浆中有些酶类会影响 DNA 的提取 D.用玻棒缓慢搅拌滤液会导致 DNA 获得量减少 答案:C 解析:洗涤剂可以溶解细胞的细胞膜,去除脂质和蛋白质, 但不能 DNA 在 NaCl 溶液中的溶 解度,A 错;DNA 丝状物在二苯胺试剂中沸水浴加热过程中变蓝,不需要冷却,B 错;匀 浆中含有多种酶,常温下有些酶类可破坏 DNA 而影响 DNA 的提取,C 正确;用玻璃棒缓 慢搅拌滤液,有利于提取并防止搅拌时 DNA 断裂,并不影响 DNA 的含量,D 错。 19.下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各项内容,正确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6 答案:C 解析: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糖原为多糖,非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不发生颜色反应,核 酸包括 DNA 和 RNA,甲基绿使 DNA 呈绿色;吡罗红使 RNA 呈红色 20.研究表明细胞癌变是细胞从已分化转变到未分化状态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癌细胞具有和正常分化细胞相近的细胞类型 B.癌细胞的分裂能力与分化程度成正相关 C.诱导癌细胞的正常分化是癌症治疗的一种策略 D.癌细胞类似于胚胎细胞都脱离了细胞的正常分化 答案:C 解析:癌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与正常分化细胞不同,A 错;分化程度越低细胞分裂能 力越强,所以癌细胞的分裂能力与分化程度成负相关,B 错;诱导癌细胞的正常分化,使 之失去癌细胞的特性,C 正确;癌细胞不能正常完成细胞分化,而胚胎细胞能完成细胞的 正常分化,D 错。 二、多选题: 21.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合理的是 A.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 B.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C.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 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 答案: ABC 【解析】在果酒发酵后期,由于瓶中的营养物质减少,单位时间内产生的CO2 的量减少,所 以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以延长,A正确;在糖源、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可将葡萄汁 中的糖分解成醋酸,B正确;果酒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消耗,并且有水的生成,密度会逐 渐减小,C正确;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要分层加盐,加盐量要随着层数的加高而 增加 ,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但底层不需要大量用盐,D错误。 22.下列事实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A.棉花根尖细胞经诱导形成幼苗 B.单细胞的 DNA 在体外大量扩增 C.动物杂交瘤细胞产生单克隆抗体 D.小鼠体细胞经诱导培育成小鼠 答案: AD 解析:证明细胞全能性的实例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起点:高度分化的细胞;终点:形成完 整的个体;外部条件:离体、营养物质等。B 为分子克隆,C 为细胞克隆。 23.下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 1~3 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 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1 和 2 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1 和 2 所含酶的种类不同 C.2 和 3 都能产生大量 A TP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 [H] 答案: BD 解析:①→②→③表示真核细胞有氧呼吸,①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膜结构,甲为丙 酮酸,②过程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乙为[H],产生少量能量,③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能 产生大量能量, ;①→③表示原核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发生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乙为丙7 酮酸。 24.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A.栖息地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答案:ACD 【解析】 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导致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 是全球范围内生物 多样性有降低趋势的重要原因,A正确;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小各个种群之间的 基因交流的机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小, B错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这 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C正确;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 降低,D正确。[ 来 z z t pco] 源: s e . m25.糖耐量受损(IGT)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负荷(如饮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异 常。为了探究运动对 IGT 的干预情况,受试者于餐后进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30min,定时采 样测定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A.餐后 60min 时,胰岛素分泌下降导致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 B.餐后适量运动可降低 IGT 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 C.餐后适度运动使 IGT 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血糖浓度下降 D.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 IGT 人群胰岛 B 细胞的分泌负担 答案:BCD 【解析】餐后15-45min,由于运动消耗大量糖类,使血糖含量下降,从而引起胰岛素分泌下 降,导致血糖浓度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所以A项中的因果关系不成立,A错误;由图可知: 餐后适度运动可降低IGT 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 B正确; 餐后适度运动使IGT 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从90―120min提前到45min,血糖浓度下降,C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 餐后适度运动可以适当减小胰岛素分泌的峰值, 这样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 细胞的分泌胰 岛素负担。 三、非选择题: 26.江苏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 鱼类, 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 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8 (1)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____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 _。 (3)从表中可以推测,与 2007 年相比,2010 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 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4)动物能摄食鱼饵料。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以推测在相同饲养 条件下 2010 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_____,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___。 (5)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 生长。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食物链 (2)捕食者(植食性鱼类)增加 竞争者(浮游藻类)大量繁殖 (3)投饵输入大量能量 (4)减少 增加 (5)吸收营养物质 竞争光照 解析:(1)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结 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改为人工鱼塘后,投饵养殖植食 性鱼类和肉食食性鱼类,则该湖泊生物群落的食物链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2)种间关系有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从种间关系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 直接原因一方面与养殖植食性鱼类有关,另一方面与浮游藻类争夺阳光、养料有关。 (3)、从表中可以看出2010年生物量明显多于2007年生物量,主要原因与人工投饵输入大 量的能量。 (4)能量的传递是单向、逐级递减,传递效率10%-20%。虾、贝等小型动物能摄食鱼饵料, 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类,与肉食性鱼类可以摄食鱼饵相比较,肉食性动物的能量来源减 少,与植食性鱼类竞争减弱,植食性鱼类相对增多。 (5)、水生高等植物与浮游藻类是竞争的关系,与浮游藻类竞争阳光和养料来抑制其生长。 27.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见藻类。某课题组研究了不同 pH 对 3 种藻类的生长及光 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见图 1、图 2。请回答下列问题:9 (1)根据图 1 和图 2 分析,3 种藻类中 pH 适应范围最广的是________;在 pH 为 8.0 时,3 种藻类中利用 CO2 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 (2)在培养液中需加入缓冲剂以稳定 pH,其原因是__________。 (3)在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 ②在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这是因为__________。 ③将样液稀释 100 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 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 室细胞分布见图 3,则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_____个/mL。答案: (1)绿藻蓝藻(2)藻类生长代谢会改变培养液 pH(3)①维持藻细胞数量不变 ②藻细胞密度过大 ③1× 108 解析: (1)由图1、图2可知,PH改变后绿藻的生长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不大,其次是蓝藻。 由图2在PH为8.0时,蓝藻的光合速率最大,利用CO2 能力最强。 (2)藻类植物在光合作用时大量吸收CO2,代谢过程产生一些物质会改变培养液的PH。 (3)①取样后向样液中加入固定液来杀死细胞,维持藻类细胞数目不变; ②由于样液藻类细胞的密度比较高,稀释后方便计数; ③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X1mmX0.1mm,采用五点取样法,取四角和最中间的5个中方格计 数,采取“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处理,平均每个中方格内有4个酵母菌。 计数区有25个中方格,共计有酵母菌4× 25=100个。计数区体积为 1mmX1mmX0.1mm=0.1mm3 =0.1× -3 mL,换算成1mL,则有酵母菌100× 4 个,再乘以稀 10 10 释倍数100,结果为108 个。[ 来: 中网] 源 教28. 科学家将培育的异源多倍体的抗叶锈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 育成了抗叶锈病的小麦, 育种过程见图。图中 A、B、C、D 表示 4 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有 7 条染色体,C 染色 体组中含携带抗病基因的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0 (1)异源多倍体是由两种植物 AABB 与 CC 远缘杂交形成的后代,经______方法培 育而成,还可用植物细胞工程中______方法进行培育。 (2)杂交后代①染色体组的组成为______,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___个四分体, 体细胞中含有____条染色体。 (3)杂交后代②中 C 组的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易丢失,这是因为减数分裂时这些染色体__ __。 (4)为使杂交后代③的抗病基因稳定遗传,常用射线照射花粉,使含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 段转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称为_______。 答案: (1)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2)AABBCD 14 (3)无同源染色体配对 植物体细胞杂交42 (4)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1)A、B、C、D表示4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植物AABB产生AB的配子,植物CC产 生含C的配子,结合后形成ABC受精卵并发育为相应的种子,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 幼苗,形成可育的后代AABBCC;还可以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AABBCC的个体。 (2)AABBCC产生的配子为ABC,AABBDD产生的配子为ABD,配子结合形成AABBCD 的受精卵,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染色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 C染色体组和D染色体组中无同源 染色体,不能形成四分体,两个A染色体组可形成7个四分体,两个B染色体组可形成7个四 分体,共计14个四分体。由于①中有6个染色体,每个染色体组7条染色体,共42条。 (3)杂交后代②,减数分裂过程中C组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配对而丢失。 (4)射线可能会导致C染色体断裂,断裂的部分如果含有抗病基因,抗病基因可通过易位 的方式转移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这种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11 29.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自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 酒,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短时间反应时(对简章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 时间) 、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 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测试期间受试者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变化说明人体能通过调节维持______。 (2)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以推测乙醇 会_____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3)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 (4)动物实验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 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______处的传输。 (5)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都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_ __________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 者,原因是____________,从而干扰测试结果。 答案: (1)稳态 (2)延长 (3)大脑皮层和脊髓 (4)突触(5)反射弧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解析:(1)乙醇属于内环境中的外来物质,一段时间后,乙醇的浓度逐渐降低说明人体能 通过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推测乙醇会延长兴 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机体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3)参与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的神经中枢为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以 及脊髓等。 (4)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二者结合在突触处完成,所以 推测它作于与突触; (5)反射完成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过多,它能提 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其不适合做受试者。 30.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中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 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 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 Hh 基因型频率为 10 。请回答下列 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412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 (2)若Ⅰ-3 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分析。 ①Ⅰ-2 的基因型为______;Ⅱ-5 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②如果Ⅱ-5 与Ⅱ-6 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 ③如果Ⅱ-7 与Ⅱ-8 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 ④如果Ⅱ-5 与 h 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 则儿子携带 h 基因的概率 为______。 答案: 30.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 X 隐性遗传 T t T (2)①HhX X HHX Y 或 HhX T Y ②1/36③1/60000④3/5解析:⑴根据系谱图中正常的Ⅰ-1和Ⅰ-2的后代中有一个女患者为Ⅱ-2,说明甲病为常染色 体隐性遗传。正常的Ⅰ-3和Ⅰ-4的后代中有一个患者Ⅱ-9,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图中的4 个乙病患者都为男性,且其母亲都正常,所以乙病最有可能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 ⑵①Ⅱ-2患甲病,所以可以推出Ⅰ-1和Ⅰ-2有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Hh,Ⅰ-3无乙致病基因, 所以乙病确定为伴X隐性遗传。根据交叉遗传的特点,Ⅱ-1的致病基因是由其母Ⅰ-2遗传的, 所以Ⅰ-2有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TXt 。综合以上内容,Ⅰ-2的基因型为HhX TXt 。关于Ⅱ-5的 基因型,根据系谱可以看出,Ⅰ-1和Ⅰ-2有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Hh,这样,Ⅱ-5有关于甲病 的基因型为HH或Hh。而Ⅱ-5不患乙病,所以有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 T Y。所以Ⅱ-5的基因 型为HHX T Y或HhX T Y。 ②Ⅱ-6的基因型为H XTX-,Ⅱ-5的基因型为H XT Y。如果Ⅱ-5和Ⅱ-6结婚,后代患甲病,则 Ⅱ-5和Ⅱ-6的与甲病有关的基因型应为2/3Hh和2/3Hh,这样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 2/3× 2/3× 1/4=1/9。 如果后代患乙病, 则Ⅱ-5和Ⅱ-6的与乙病有关的基因型应为XTY和1/2XTXt , 所生的男孩患乙病的概率为1/2× 1/2=1/4。综合以上内容,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 1/9× 1/4=1/36。 ③Ⅱ-7的基因型可能为1/3HH或2/3Hh。根据题意在正常人群中Hh的基因型频率为10-4 ,此值 就是Ⅱ-8基因型为Hh的概率。所以,女儿患甲病的概率=2/3× -4 × 10 1/4=1/60000。 ④Ⅱ-5的基因型为1/3HH或2/3Hh(只涉及甲病),与之婚配的是携带者,基因型为Hh。两 者的后代中表现型正常的概率为1-2/3× 1/4=5/6。而出现携带者Hh的概率为 1/3× 1/2+2/3× 1/2=1/2。这样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1/2)/(5/6)=3/5。 31. (1)2,4-D 常用于籼稻愈伤组织的诱导, 对形态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促进愈 伤组织再分化,在配制分化培养基时需______(填“升高”“保持”或“降低” 、 )2,4 -D 的浓度。 (2)当籼稻愈伤组织在只含有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上培养时,出现具有分生能力的绿色芽 点,但继续出芽,通常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以促进幼苗形成。 (3)研究中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填下列序号) 。13 ①绿色芽点细胞排列松散 ②刚融合的籼稻和稗草杂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③胚状体细胞中有叶绿体 ④分化的愈伤组织的各细胞的形态大小一致 (4)经组织培养筛选获得的籼稻叶绿素突变体,其叶绿素 a 与叶绿素 b 的比值显著大于对 照,叶绿素总量不变。某同学用______(填序号:①绿色②红色③蓝紫色④黄色)光 照射突变体和对照叶片,检测到两者光合放氧差异不大。若取等量色素提取液进行层析,会 发现突变体第_____条色素带(自上而下)窄于对照组。 (5)胚乳(3n)由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受精发育而成。若用籼稻种子的胚乳诱导愈伤组织, 培育三倍体,需适时晚年除胚,以免胚的存在影响愈伤组织细胞的______,还可避免 再生苗中混有____________。 答案: 31. (1)降低 (2)适量的生长素 化 二倍体幼苗 (3)③ (4)①④ 4 (5)增殖与分解析:⑴2,4-D常用于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但它趋向于抑制植物形态的发生,当 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新的植株个体时,要减小2,4-D抑制植物形太发生的作用。所 以在配制分化培养基时需降低2,4-D的浓度。 ⑵根据题意,此时已经出现具有分生能力的绿色芽点,但不能继续出芽。由于生长素有促进 再分化过程中芽的生长,所以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生长素,以促进幼苗形成。 ⑶绿色芽点细胞为分生区细胞,排列紧密;刚融合的杂种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可能发生质壁 分离;愈伤组织细胞排列疏松无规则;再分化产生胚状体,需要光照刺激,会促进叶绿体的 形成,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 ⑷色素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叶绿素a、b主要吸收的是红光和蓝紫光。而对绿光和黄光吸收 很少。在本题中,通过光合放氧速率反映出二者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自变量是叶绿素a、b 比例上的差异。从结果来看,二者放氧速率差异不大,而突变体中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 显著大于对照。说明该同学用的光不是红色和蓝紫色。所以是绿色和黄色。通过纸层析法分 离色素时,叶绿素a、b分布于第3、4条(自上而下)。因为突变体中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 值显著大于对照,所以会发现突变体第4条色素带窄于对照组。 ⑸利用胚乳诱导愈伤组织,由于胚中含有植物激素,会影响愈伤组织的增殖和分化,所以需 适时剔除胚。因为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是二倍体。剔除胚也可以避免再生苗中混有二 倍体幼苗。 32.图 1 表示含有目的基因 D 的 DNA 片段长度(bp 即碱基对)和部分碱基序列,图 2 表 示一种质粒的结构和部分碱基序列。现有 Msp Ⅰ、BamH Ⅰ、Mbo Ⅰ、Sma Ⅰ4 种限制 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 C↓CGG、G↓GA TCC、↓GA TC、CCC↓ GGG。请回答下列问题:14 (1)图 1 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两个碱基之间依次由______连接。 (2)若用限制酶 Sma Ⅰ完全切割图 1 中 DNA 片段,产生的末端是_____末端,其产物 长度为_____。 (3)若图 1 中虚线方框内的碱基对被 T-A 碱基对替换,那么基因 D 就突变为基因 d。从 杂合子分离出图 1 及其对应的 DNA 片段,用限制酶 Sma Ⅰ完全切割,产物中共有___ __种不同 DNA 片段。 (4)若将图 2 中质粒和目的基因 D 通过同种限制酶处理后进行,形成重组质粒,那么应选 用的限制酶是_____。在导入重组质粒后,为了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一般需 要用添加_____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经检测, 部分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菌株中目的 基因 D 不能正确表达,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3)4 (4)BamH I 抗生素 B (2)平 537bp、790bp、661bp 同种限制酶切割形成的末端相同,部分目的基因 D与质粒反向连接 解析:(1)DNA单链中相邻两个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 来源中 *网 *s *p] : *教 z*z t e(2)Sma I识别的序列为GGGCCC,切割后会产生平末端;图1所示的DNA分子中含有两个 Sma I的识别位点,第一个识别位点在左端534bp序列向右三个碱基对的位置;第二个识别位 点在右端658bp序列向左三个碱基对的位置,从这两个位点切割后产生的DNA片段长度分别 为534+3,796-3-3,658+3,即得到的DNA片段长度分别为537bp、790bp和661bp。 (3)在杂合子体内含有基因D和基因d,基因D的序列中含有两个识别位点,经过SmaI完全 切割会产生537bp、790bp和661bp三种不同长度的片段,基因d的序列中含有一个识别位点, 经过切割后会产生1327bp和661bp两种长度的片段,综上,杂合子中分离到该基因的DNA片 段经过切割后会产生4种不同长度的片段。 (4) 能够获取目的基因并切开质粒的限制酶有识别序列为GGATCC的BamH I和识别序列为 GATC的Mbo I,若使用Mbo I会同时破坏质粒中的抗生素A抗性基因和抗生素B抗性基因, 所以要用BamH I来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切割后保留了完整的抗生素B抗性基因,便于筛选 出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 因为目的基因和运载体是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的, 目的基因两端 的末端和质粒切割后的两个末端都能进行互补, 可能出现目的基因反向连接在运载体上的情 况,导致基因D不能正确表达。 33.为探究低浓度 NaHSO3 溶液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完成实 验报告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报告 ①材料用具:15 乳熟期的温室盆栽,1mmol/L NaHSO3 溶液、蒸馏水、喷壶、光合分析测定仪等。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若干_____的水稻植株随机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为对照组,乙组为 实验组。 第二步:每天傍晚分别将等量的_____、_____喷洒在甲、乙两组的水稻叶片上, 次日上午测定光合速率。③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见图 1,经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 NaHSO3 增加了叶片内叶绿体形成 A 的能力,推测其作用部位是叶绿体的 TP _____,进而加快对图 2 中_____(填字母 A~D)物质的利用。 (3)研究 小组利用 上述条件 设计实验 ,证明 了 0.2? mol/L 硫酸甲 酯吩嗪(PMS)和 1mol/LNaHSO3 效应相同,两者共同处理既不存在累加效应,也无抑制效应。请在答题卡的 指定位置用要柱形图绘制出实验结果(实验光照强度为 1000? mol?m-2 ?s -1 ) 。 答案: (1)②株型、长势、叶片均一 蒸馏水 1mmol/L NaHSO3 溶液 ③不同光照强度下代浓度 NaHSO3 溶液可提高水稻光合速率 (2)类囊体 A、B、D (3)见下图解析:(1)该实验中自变量为是否喷施NaHSO3 溶液,因变量是水稻光合速率,其它为无关 变量,在实验过程中要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所用实验材料的株型、长势等条件 要基本相同;实验操作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喷洒一定量的蒸馏水,实验组喷洒 1mmol/LNaHSO3 溶液;③根据图1,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喷洒NaHSO3 溶液的植株光合速率 均高于喷洒蒸馏水的对照组,说明NaHSO3 溶液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均能提高水稻植株的光合 速率。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可以产生ATP,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图2中A表示二 氧化碳,B表示C3 ,C表示光合作用产物糖类,D表示C5 ,光反应增强,ATP和[H]增多,可 促进暗反应过程中C3 的还原进而促进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5 的利用。16 (3)根据题中信息,0.2μmol/L的硫酸甲酯吩嗪和1mmol/L的NaHSO3 溶液效应相同,可促 进水稻光合作用效率, 但二者无累加效应和抑制效应, 即二者混合使用效果和分别使用的效 果是一样的。据此信息结合图1可作出对应的条形图。17 2012 年高考理综试题-新课标卷生物部分答案及解析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 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A.tRNA 种类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 B.mRNA 碱基序列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解析】本题以细胞的成分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蛋白质的组成、结构、转录、翻译等过 程,但比较基础,考生容易得分。在两种蛋白质合成过程中,tRNA 种类、核糖体成分、同 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均相同。 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以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癌变的知识。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 长和分裂的进程;而抑癌基因才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3.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盐平衡的有关知识。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 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导致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反射、条件反射及兴奋产生、传导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 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 颜色等条件刺 激物→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脑干→传出神经→唾液腺。 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 的反射弧,肯定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由于条 件反 射是后天 获得的经学 习才会 的反射 ,是后天 学习、积累“经 验”的反射活动 。因此, 条件反射也是需要在大脑皮层 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5.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 a、b、c、d 四组,将 a、b 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 一段切除,再从 c、d 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 a、 ) ) )18 b 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 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 a′胚芽鞘向光弯曲 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 )A.c 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 组尖端不能 B.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 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 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及运输情况,虽然比较基础,但还是综合考查学生 的识图能力。虽处理,但没有颠倒,结果是 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 生长,不是 d 组尖端不能产生生长素,而是不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 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 需要 6 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 (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 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 10 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解析】由图可知,未成熟个体从 2 月底到 6 月逐渐增多,从 6 月到 12 月逐渐减少,12 月变为 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6 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 2 月底到 6 月,到 12 月都成熟,10 月份出生率可能为 0。大量诱杀雄性个体导致性别比例失调,有 可能影响到种群的密度19 29.(11 分)将玉米种子置于 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 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 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_________, 通过_________作用为种子萌发 提供能量。 (2)萌发过程中在_________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 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_________mg。 (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 _________mg? -1 ?-1 。 粒 d (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 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种子萌发为载体,考察了植物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多糖的水解,有机 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考查了学生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 在萌发过程中胚发育成幼苗,子叶从胚乳中吸收营养物质,一部分转化为幼苗的组成物质, 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量=胚乳减少的 干重量-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 (1) 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葡萄糖通过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的供能。 (2) 0―24 小时为 15.4mg,24-48 小时为 0.6mg,48-72 小时 0.7 为 1.1mg,在 72-96 小时种子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最多,为 204.2―177.7=26.5 mg?粒-1?d-1。 (3) 子叶从胚乳中吸收营养物质, 一部分转化为幼苗的组成物质, 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因此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量=胚乳减少的干重量-转化成幼苗的组 成物质;72-96 小时转化为 43.6―26.5=17.1mg,96―120 小时为 27―5=22mg,最大转化速 率为 22mg。 (4) 保持实验条件不变(玉米种子至于 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 ,随种子 有机物的消耗,种子呼吸速率逐渐减慢,干重变化趋势越来越小,当长出幼叶后仍然不能进 行光合作用,随着有机物的消耗种子死亡。 【答案】(1)葡萄糖,呼吸 (2)72-96 苗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0. (10 分)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 感受器位于肺中, 深呼吸后肺扩张, 感受器兴奋, 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 抑制吸气,2026.5(3)22(4)下降幼 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 (1)(a) a、 c、 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是 图 中, b、 d a d是 。 的调控。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 体是神经元① 中的 于神经元② 的 ,是 b ,是 c ,(3)图(a)中神经元① 和② 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解析】本题通过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考查学生对神经调节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识 图应用能力,难度较低,属于送分题。 (1)从图(a)中已有感受器且 b 有神经节,所以 b 为传入神经,a 是神经中枢,c、d 分别是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从图(a)中可以看到呼吸肌还受大脑皮层的控制,脑干是 抑制吸气,引起呼气的,若屏住呼吸,既不吸气也不呼气,为主动意识控制行为,故中枢为 图(a)中的大脑皮层必须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3)考察突触的基本结构,教材上有类似 的图和原句突出结构中突触前膜由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 突触后膜由下一个神 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充当。 【答案】 (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胞体(树突或胞体) 31. (10 分)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 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的基因显隐性未知,突变 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 ;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 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 能力,后代可成活。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 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 (1) 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的鼠比例均为 异常是 性基因突变为 性基因的直接结果, 因为 , 则可推测毛色 。21(2)大脑皮层(3)轴突细 (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比 例是 , 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 鼠, 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 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解析】该题以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位为出发点,结合基因突变, 考查对遗传规律和生物变异分析应用能力,难度较低。假设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 Aa 控制 (1)若为基因突变,又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要想表现 毛色异常,该突变只能为显性突变,即由隐性记忆突变为显性基因,突变体为 Aa,正常雌 鼠为 aa,所以后代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的鼠比例均为 1:1,(2)若为亲本中隐形基因的 携带者,此毛色异常的雄鼠的(基因型为 aa)与同一窝的多只雌鼠(基因型为 AA 或 Aa)交 配后,不同窝的子代不同,若雌鼠为 AA,后代全部为毛色正常鼠,若雌鼠为 Aa,后代毛色 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比例是 1:1。 【答案】 (1) 1:1 毛色正常 32.(8 分)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 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 ,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 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落”或“生态系统”) 。 (3) 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 某同学用狗 (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 、 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 3 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 2 个相同的项圈,乙组同时抛出 2 个相同的棍棒, 丙组则同时抛出 1 个项圈和 1 个棍棒。 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 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 (填“相同”或“不 。 支持该假说。 测试时间要求甲、 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 乙、 同”) 。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填“种群”、“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一个 隐 显 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一个亲本的一个隐性基因突变 (2)1:1 为显性基因时,才能得到每窝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 1:1 的结果【解析】该题基于生态学部分的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种群、群落基本概念的理解,又 引入了模拟实验,对实验分析能力和知识的理解层次有更深的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以“鹿 角效应”为探究点,考查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 体叫做种群,因此一片草原上的雌雄鹿算是同一种群。(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 的微生物,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群落。(3)假说内 容为:“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反之,一群有两种 形态的食草动物更容易被捕食。对应到模拟实验为:甲组:2 个相同的项圈(猎物相同)--符合假说,猎物不容易被捕食,狗更难叼回;乙组:2 个相同的棍棒(猎物相同)----符合 假说,猎物不容易被捕食,狗更难叼回丙组:1 个项圈和 1 个棍棒(猎物不相同)---不符 合假说, 猎物容易被捕食, 狗很快叼回故从因变量时间来看, 丙组平均时间&甲组=乙组实验, 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要控制(相同),故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 应当“相同”。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雌鹿或雄鹿,填食草动物也可以。 【答案】 (1)同一 (2)群落 (3)小于 相同 雌鹿或雄鹿 39.(15 分)为了探究 6-BA 和 IAA 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 组在MS培养基中加入 6-BA 和 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 ,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22 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 外植体的比率(m) ,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 ,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元素可分为 养基中,6-BA 属于 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类生长调节剂。 ,因变量是 。 号培养基。 (填“6-BA”或“IAA”) 。 ,自 (2)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 和 两类。上述培(3)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 (4)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解析】本题主要是对植物组培知识的考察,提问涉及必修一和必修三的一些知识,再加 上以实验分析的形式考察中学生物实验的基础知识,综合性强,并不局限于选修一,是为 “选修可以考察必修”一说的集中体现。 第(1)问第一空考察必需元素的分类(可分为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必修一的基础知 识,选修一教材上亦有原句。 第(1)问第二空考察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知识。中学生物必修一提及植物体内 5 大植物 激素,分别为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赤霉素类、乙烯类、脱落酸类,要求掌握植物生长 调节剂的名称;常见选修一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又重点分析了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 要求识记二者比例对植物脱分化的影响 (生长素多有利于生根, 细胞分裂素多有利于长芽) ; 由表格易知 IAA 比例上升抑制长芽,为生长素(吲哚乙酸) ,故 6-BA 为细胞分裂素。 第(2)问考察中学生物实验的基础知识,自变量是 IAA(6-BA 浓度不变) ,取值范围是 0到0.5; 因变量是丛芽数(即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和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 第(3)问直接从表格中可读出。 第(4)问参阅第(1)问第二空解析 【答案】 (1)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的比率及丛芽平均数 0~0.5mg/L 细胞分裂素 (3)1 (2)IAA 浓度 (4)6-BA 和 。 丛芽外植体40.(15 分)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 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分子后产生的片段, 其末端类型有 (2)质粒运载体用 EcoRⅠ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如下:为使运载体与目的基因相连,含有目的基因的 DNA 除可用 EcoRⅠ切割外,还可用另 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该酶必须具有的特点是 。23 (3)按其来源不同,基因工程中所使用的 DNA 连接酶有两类,即 接酶和 录产物,常采用 DNA 连接酶。 ,产物是 和 (4)反转录作用的模板是 技术。 也可作为运载体。 (5)基因工程中除质粒外, 体细胞,原因是DNA 连。若要在体外获得大量反转(6)若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用未处理的大肠杆菌作为受 。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基因工程方面的知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将 DNA 分子切成两 种类型的末端,平末端和黏性末端。两种不同酶切割之后便于相连,所产生的黏性末端必须 相同。EcoliDNA 连接酶可以连接黏性末端,T4 DNA 连接酶可以连接两种末端,反转录是以 mRNA 为模板逆转录先合成单链 DNA,再合成双链 DNA,利用PCR技术进行大量扩增。基因 工程中可以选用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做载体。当受体细胞是细菌时,为了增大导入的 成功率,常用 Ca+处理,得到感受态细胞,此时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容易吸收重 组质粒。 【答案】 (1)平末端和粘性末端 的相同 应) (3)T4 Ecoli (5)动植物病毒 (2)切割产生的 DNA 片段末端与 EcoRⅠ切割产生 单链DNA PCR(聚合酶链式反 (6)未处理的大肠杆菌吸收质粒(外 (4)mRNAλ噬菌体的衍生物源 DNA)的能力极弱以下几个答案可以作为评分细则的参考29(4)两空答案为: 下降 幼苗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也可以 考虑的说法:逐步减少直至不变 种子继续只进行呼吸作用,有机物减少,随着有机物的 消耗,种子缺少营养死亡 30(3)最后一问,参考答案为细胞体 也可考虑的争议:树突或胞体 理由:从教材的说法,以及题目的坑爹选项来看,很容易填为 树突或胞体 31 (1) 最后一空参考答案为 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一个亲本的一个隐性基因突变为显 性基因时,才能得到每窝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 1:1 的结果 也可考虑的说法:正常鼠为隐性纯合子,突变鼠为杂合子,后代隐性与显性性状比值为 1:1 理由:从答到隐性突变为显性杂合子,构成测交后代比例(1:1)即可 32(3)最后一空 雌鹿或雄鹿 也可考虑的说法:食草动物 或 草原上不同形态的食草动物 理由:题干中关于“鹿角效应”的表述就是用食草动物阐述的。 40 题的(2)参考答案 切割产生的 DNA 片段末端与 EcoRⅠ切割产生的相同 也可考虑的说法:特异性的识别 GAATTC,且在GA间切割磷酸二酯键 理由:此答案也是对的,而且应当更加符合教材上关于限制酶的特性的说法24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北京卷)1. 细胞中不能合成 ATP 的部位是 A.线粒体的内膜 C. 内质网的膜 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D.篮藻 (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答案:C 解析:考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理解能力。线粒体的内膜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场所,产 生大量的 ATP。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能够利用光能,合成 ATP。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场所, 往往消耗 ATP,不能合成 ATP。 2. 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 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 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 B.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答案:B 解析:考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理解能力。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是细胞、组织、 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元素、原子、分子、化合物都不是生 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人体是属于个体层次,由胞、组织、器官、系统组成。 3. 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 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 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 出的推论是 A. 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 B. 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 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 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 答案:C 解析:考察种间关系和共同进化,理解能力。金合欢蚁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从金合欢 树获得能量,A 正确。金合欢蚁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金合欢蚁与其他 植食动物是竞争关系,而金 合欢树与其他植食动物则是捕食关系,所以 B 正确,C 错误。从 题干可知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是互利共生的关系,两者共同进化。 4.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A. 病毒抗原诱导 B 细胞分化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答案:DB. 浆细胞产生杭体的作用 D. 效应 T 淋巴细胞的作用解析:考察免疫调节和生物实验,理解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当小鼠感染病毒后,由于病毒 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所以进行细胞免疫,产生效应 T 细胞。把效应 T 细胞与被病毒感染的小 鼠细胞混合培养,测定上清液的放射性,最终能说明效应 T 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诱 导靶细胞细胞凋亡,最终使病毒暴露在细胞外。5. 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在接种时不 进行严格无菌操作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A. 将少许干酵母加入到新鲜的葡萄汁中25 B. 将毛霉菌液接种在切成小块的鲜豆腐上 C. 将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 D. 将土壤浸出液涂布在无菌的选择培养基上 答案:C 解析:考察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实验分析能力。将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 是实行植物组织培养,必需严格的无菌操作,否则会失败。 29. (18 分) 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 1).对插条 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 2.(1) 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____________,再被运输到作 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__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 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 从图 2 中可知, 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 I 中,对 A 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 B 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 对照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 III、IV 的结果表明,B 叶的生长与 A 叶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 。为证明此 推测,用图 1 所示插条去除 B 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____________ (填选项前的符号).[ 来源 学 : 科网ZX XK]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 A1 叶 c.用 14 C-淀粉溶液涂抹 A1 页 e.用 C-氨基酸溶液涂抹 A2 叶 g.检测 A1 叶的放射性强度 29. (1)产生 调节 微量的 (2)减少内源激素的干扰14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 A2叶 d. 用 14 C-淀粉溶液涂抹 A2 页 f.用 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 A2 叶14外来营养物质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3)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 A、B 叶片;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 A 叶 (4)生长受抑制 用蒸馏水同样处理 A 叶 (5)A 叶数量越少,B 叶生长越慢26 (6)a、e、g 解析: (1)考察植物激素的概念,识记类知识。 (2)考察实验探究能力,进行对照实验必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保证无关变量相同而适宜, 以减少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读懂题意,依题作答,从题干可知,自变量为细胞分裂 素,B 叶面积相对值为因变量,其他则为无关变量,除去根系和幼芽,是因为根系和幼芽能 够合成生长素等激素, 因此除去可以减少根系和幼芽产生的植物激素对实验结果干扰; 插条 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 比较两者的不同在于后者含有各种营养物质, 外来的营养物 质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3)考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实验处理方法,可以用比较分析法。对比Ⅰ、Ⅱ组可知不同 点在于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 A、B 叶片,对比Ⅱ、Ⅲ、Ⅳ组可知不同点在于不同插条上去 除不同数目的 A 叶。 (4)考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实验结果和对照处理方法。据Ⅰ组的实验结果可知,实验处 理结果是 B 叶面积相对值更小,说明 B 叶的生长受抑制。对照处理的方法包括空白对照,如 果用溶液处理,则对照组为单纯溶剂处理,所以应该为用蒸馏水同样处理 A 叶。 (5)考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实验结果。对比Ⅲ、Ⅳ组的实验可知,Ⅳ组的 A 叶片数少, 而实验结果不管对照组还是实验组,Ⅳ组的 B 叶面积相对值更小,说明 A 叶数量越少,B 叶 生长越慢。 (6)考察实验探究能力,能够简单设计实验。据实验目的“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 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 ,通读选项,可知 g 一定要选,因为只有 g 是检测因变量,根 据 g,可推出,A1 叶涂细胞分裂素,A2 叶涂被标记的营养物质。 30.(16 分) 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几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脱毛, 以后终生保持无毛状态。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 6 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 相同时间段内繁殖结果如下。(1)己知Ⅰ、Ⅱ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 上。 (2) Ⅲ组的繁殖结果表明脱毛、 有毛性状是由____________基因控制的, 相关基因的遗传符 合____________定律。 (3) Ⅳ组的繁殖结果说明,小鼠表现出脱毛性状不是____________影响的结果。 (4)在封闭小种群中,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属于____________。此种群中同时出现几只脱毛 小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5)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 1 个 G 突变为 A,推测密码子发生的变化是 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 由 GGA 变为 AGA C. 由 AGA 变为 UGA B.由 CGA 变为 GGA D. 由 CGA 变为 UGA27 (6)研突发现,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推 测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蛋白质合成 。 进一步研究发现, 该蛋白质会使甲状腺激 素受体的功能下降,据此推测脱毛小鼠细胞的_ 下降,这就可以解释表中数据显 示的雌性脱毛小鼠的_____________原因。 30. (1)常 (2)一对等位 孟德尔分离 (3)环境因素 (4)自发/自然突变 (5)D (6)提前终止 解析: (1)考察基因的位置,据“脱毛、有毛性状不存在性别差异”可知,该性状与性别无关, 位于常染色体上。 (2 )考察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据Ⅲ组的繁殖结果可得有毛:脱毛≈3.8,接 近一对相对性状的性状分离比 3:1,可得出,该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符合孟 德尔遗传规律。 (3)考察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据Ⅳ组的繁殖结果,亲本都是脱毛纯合子,后代全部都是脱 毛,说明该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而不是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 (4)考察基因突变的类型:自然突变和人工诱变;同时出现几只脱毛小鼠说明突变基因的 频率高。 (5)考察基因与密码子的关系,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 1 个 G 突变为 A,则密码子改变为由 C 变为 U,只有 D 选项符合题意 (6)基因突变导致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变小,说明蛋白质的合成提前终止;该 蛋白质会使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功能下降,说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减弱,新陈代谢速率下降。 对比雌性脱毛小鼠和有毛脱毛小鼠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雌性脱毛小鼠产仔率低。 31.(16 分)科学家为了研究蛋白 A 的功能,选用细胞膜中缺乏此蛋白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 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实验 组号 I II III IV 在等渗溶液中进行的处理 向卵母细胞注入微量水(对照)[ 来源 *xx *k. Com ] :Z突变基因的频率足够高 产仔率低代谢速率在低渗溶液中测定卵细胞的水 通透速率(cm/s×10-4 ) 27.9 210.0[ 来源 学 : 科网ZX XK]向卵母细胞注入蛋白 A 的 mRNA 将部分 II 细胞放入含 HgCl2 的等渗溶液中 将部分 III 组细胞放入含试剂 M 的等渗溶液中80.7 188.0(1)将 I 组卵母细胞放入低渗溶液后,水分子经自由扩散(渗透)穿过膜的____________进 入卵母细胞。 (2)将蛋白 A 的 mRNA 注入卵母细胞一定时间后,该 mRNA____________的蛋白质进入细胞 膜,使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体积____________。 (3)与 II 组细胞相比,III 组细胞对水的通透性____________,说明 HgC12 对蛋白 A 的功 能有____________作用。比较 III、IV 组的结果,表明试剂 M 能够使蛋白 A 的功能 ____________。 推测 HgC12 没有改变蛋白 A 的氨基酸序列, 而是破坏了蛋白 A 的____________。 (4)已知抗利尿激素通过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结合,可促进蛋白 A 插入肾小管上皮 细胞膜中,从而加快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原尿中水分子的____________。28 (5)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得出____________的推论。 31 (1)磷脂双分子层 (2)翻译 迅速增大 (3)明显降低 抑制 (4)受体 重吸收 (5)蛋白 A 是水通道蛋白[ 来源 学。 : 科。网 ]部分恢复空间结构解析: (1)考察生物膜的结构和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所以水穿过膜,就 是穿越了磷脂双分子层。 (2)考察翻译和水分进出细胞,mRNA 是翻译的模板。根据实验Ⅱ可知,蛋白 A 可以提高水 的通透速率,因此细胞在低渗溶液会吸水而膨胀。 (3)考察实验分析能力,从实验结果可知:与 II 组细胞相比,III 组细胞对水的通透性降 低,说明 HgC12 对蛋白 A 的功能有抑制作用;与 III 组细胞 相比,IV 组细胞对水的通透性 升高,但是没有恢复到 II 组的水平,说明试剂 M 能够使蛋白 A 的功能部分恢复,最终可以 推测 HgC12 没有改变蛋白 A 的氨基酸序列,而是破坏了蛋白 A 的空间结构。 (4)考察水盐平衡调节,见答案。 (5)考察实验分析能力,从实验结果可知,蛋白 A 可以提高水通透速率,意味着蛋白 A 是 水通道蛋白。2012 年北京卷理综生物试题点评一、整体分析: 北京市 2012 年高考理综已经落下了帷幕,从整体上看,所考查的内容都是 在考纲范围 之内的,没有太难、太偏的题,难度与去年高考相比还是比较简单的,和去年相比没有太大 的新意,也没有特别的亮点,选择题更偏基础一点,而大题虽然略有难度,3 道题都是以实 验的形式出现,但都是平时学生练习比较多的常规实验,前两道题不出所料,一道是必修三 植物激素的实验, 第二道是必修二遗传实验分析, 而第三道实验则是以必修一的物质跨膜运 输和蛋白质为基础,主要考察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具体情况如下: 二、考点分布 试题序号 1 2 3 4 5 29 30 31 知识点 细胞器(必修一)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必修一) 生态系统(必修三) 免疫(必修三) 发酵、微生物培养、组培(选修一) 细胞分裂素实验(必修三) 遗传实验分析(二) 实验分析(物质跨膜运输、蛋白质)必修一 分值 6 6 6 6 6 18 16 16从表中我们能够看出,知识的考察还是比较全面的,基本都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内容,比 如说必修一的细胞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物质跨膜运输和蛋白质,分值大约在 28 分左 右,必修二的遗传,分值在 16 分左右。必修三植物激素调节、生态系统、免疫,分值大约 在 30 分左右。而选修一发酵、微生物培养、组培,分值在 6 分左右。29 三、难点分析 在高考的选择题中,可能问题最大的就在于第 3 题的生态题,具体情况如下: 金合欢蚁生活在 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 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 的结论是() A、合欢蚁从合欢树获得能量 B、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 C、合欢蚁为合欢树驱逐竞争者 D、合欢蚁和合欢树共同进化 本题还是体现了新课改的思想的, 一方面考察大家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方面考察大家对 生态系统里面核心概念的理解。 在大题中后两道都比较常规,一个是常规遗传实验分析,一个是常规实验分析,可能难 度最大的就在于第一题了, 这道题的关键点在于第 6 问中的实验原理的预测, 所以本题主要 考察的是学生的审题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 三、高考趋势展望 不出所料,从今年题型来看,比较注重知识基础的考察,特别是对书上一些核心名词和 核心过程的理解, 这从选择题中有所体现,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一方面是由于去 年的生物在出题思路上转变太大,考生无法适应,所以今年回调,实现课改的平稳过渡,也 就是传说中的大小年原理,所以从这方面看,来年的考试一定会在四大能力方面有所提升, 而且会更注重知识本身的机理的考察。另外,今年的实验题微多,其中对学生基本的基本实 验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和审题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也是现在学生比较薄弱的点,这也 是新课改的趋势, 如果只是背概念, 而不掌握实验方法, 提高审题能力, 也是拿不到分数的, 所以在来年的高考中, 必然还会加强基本能力的考察, 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多注重实验 能力及审题能力的训练。 以上只是根据这次考试提出的一些参考,有不 到的地方请指正,也很高 兴与大家进行 交流。30 绝密★ 启用前[ 来: 中网] 源 教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解析 (大纲版)本试卷分第Ⅰ 卷(选择题)和第Ⅱ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 1 至 4 页,第Ⅱ 5 至 8 卷 卷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 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试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 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第Ⅰ 卷共 21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6 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 :H C 12 N 14 Br80 O 16 Ag108来 zs e. m [ 源: z t pco]Na23Cl35.5K39Fe 35 Cu64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出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反射活动中血药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答案】B【解析】 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 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外的刺激所产生的规律反应,A 正确;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神经 元兴奋或抑制,B 错误,反射完成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 正确;一个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 神经元,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依靠递质的协助完成,D 正确 2.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31 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 DNA B.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 A TP C. 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 A 均来自线粒体 TP 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答案】A 【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质中都含少量的 DNA 和RNA,A 正确;叶绿体是光合作用 的细胞器,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 A TP、暗反应消耗 A TP,B 错误;细胞生命活动所 需的 A 由细胞呼吸产生,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的 TP 场所是线 粒体,C 错误;酶具有专一性,不同的生命活动所进行的化学反应不同,所需的 酶不同,叶绿体和线粒体基质中所含酶不同,D 错误 3.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田鼠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答案】B 【解析】竞争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现象,故 B 正确 4.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 【答案】D 【解析】垂直结构是指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明显分层现象,故 A、B 正确,动物的垂 直结构与植物提供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有关, 正确; C 乔木层的疏密程度影响下层的光照强度, 从而影响草本植物的水平结构,D 错误。 5.关于细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不同种类细菌的生长均需要相同碳源 B.常用液体培养基分离获得细菌单菌落[来源: 科 ZXXK] 学 网B.豌豆和水草来 : t pc m [ 源z s e . o]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32 C.细菌大量培养过程中,芽孢形成于细菌生长的调整期 D.培养基中含有高浓度 NaCl 有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筛选 【答案】D 【解析】细菌的碳源与其新陈代谢的类型有关,A 错误;菌落的形成需要固体培养基, B 错 误;芽孢大量形成与衰亡期,C 错误,金黄色葡萄球菌能耐高盐,D 正确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Ⅱ 卷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试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 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第Ⅱ 卷共 13 小题,共 174 分。 31.(11 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金鱼藻是一种高等沉水植物, 有关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途中净光合速率是指实际光合 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以每克鲜重每小时释放 CO2 的微摩尔数表示) 。33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探讨了 响,其中,因变量是 。[来 源:学 网] .科.对金鱼藻的影(2)该研究中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的光照度为 藻的呼吸速率是每克鲜重每小时消耗氧气 μ mol。lx。在黑暗中,金鱼[ 来: zz t pc ] [ 源: 。 x。k.Co m] 源 s e. o 来 m Z x(3)该研究中净光合速率随 pH 变化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 ⑴光照强度、CO2 浓度、PH 值 ⑵12.5X103 8 净光合速率 O2 的释放速率。⑶PH 的大小会影响光合作用和 呼吸作用过程中所需酶的活性 【解析】 ⑴根据题目中所给的四个曲线的纵轴和横轴可以看出,本研究探讨的是光照强度、CO2 的浓度、和 pH 值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同时,本实验的因变量是通过测定释放 O2 的速率 来体现的。 ⑵根据曲线 2 可以判断出,在光照强度达到 12.5X10 后,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为 光的饱和点。而呼吸速率的值也可以通过曲线 1 中与 y 轴的交点得出,为8 ⑶pH 值对净光合速率 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所需酶的活 性来实现的。 【试题点评】本题主要是通过实验和曲线的形式考查光合作用、酶等相关知识点。要求 学生能够从题目中给出的曲线图进行分析。具体要求学生能够从曲线的坐标中找出实验目343 的,同时对于曲线中的一些特殊点的含义要理解。总体说来难度不是很大。 32.(11 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回答下列问题:[来源:学 科网ZXXK](1) 大多数病毒进入人体内经过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使 。暴露于抗原的表面,并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刺激 T 细胞分泌(2)人体接种甲型 H1N1 流感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甲型 H1N1 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 不易患病, 其主要原因是 【答案】 ⑴吞噬细 胞 抗原决定簇 淋巴因子 。⑵接种疫苗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两化融合贯标需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