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简陋的意思是什么是什么?

  浙江省体育强县、浙江省青少年举重训练基地、全国举重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一座小小的浙西山城,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举重头衔?又为何能在全国举重界占有一席之地?为什么各种举重人才能层出不穷,各种顶级赛事能接二连三地举办?记者带你一同探访背后的故事。

  第一支举重队的诞生

  开化第一支举重队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呢?这与一名叫做朱云儿的人有关。

  朱云儿是占旭刚的启蒙教练,也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冠军教练”。

  时间倒流回1984年。那一年,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一举斩获15枚金牌,其中举重项目夺得了4枚,一时间,举重以一个强势的姿态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要知道,在此之前,社会对举重的认同度普遍不高,不少人甚至存有一定的偏见,认为举重会把人压矮、使人受伤,不适合青少年开展。

  在全国浓厚的举重氛围下,曾在浙江省举重集训队待过的朱云儿更加坚定了成立举重队的想法,并分别于当年的10月和12月到北门小学和南门小学招生,成立了一支只有十余人的业余举重队,准确地说,是男子业余举重队,朱云儿是唯一一名教练员。训练场地十分简陋,就设在当时县体委一楼,原是堆放水泥、建筑材料的仓库,光线不太好。训练器械只有一副杠铃,还是县体委委托县农机厂制作的。

  就是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却培养出了占旭刚等一批优秀的男子举重运动员。

  那么,第一支女子举重队又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呢?

  1986年年底,朱云儿从浙江省举重协会年会上得知,浙江省将于次年举办第一届女子举重锦标赛。那时开化还没有女子练举重,但朱云儿不愿意放弃这样的机会。回来后就立马让开化二中、开化中学的老师帮忙物色一些爆发力好、像男子一样“蛮”一点的女生,并且委托开化中学的体育老师协助招生宣传。

  “没想到吸引了很多自发前来报名的女孩子,我还记得那时在训练场地上课,一转身,发现几个小女孩正趴在门缝里偷看,我一打开门,她们就飞快地跑开了。等我第二次打开门的时候,就把她们带进了训练场。”朱云儿告诉记者,这群小女孩里有个叫林建英的,后来在浙江省第一届女子举重锦标赛中拿了冠军。

  “哦,来举重,我妈妈说就来玩一天,明天不用来的,举重会变矮的。”直到现在,朱云儿一想起李佳敏这句童言稚语,还是会忍俊不禁地笑起来。读初二的李佳敏个子矮小,只有20多公斤重,本是抱着来玩一玩的心态,结果朱云儿在测试中发现她爆发力强、协调性好,第二天中午就寻到她家,正巧李佳敏和她父亲在吃饭,便跟他父亲交谈,说明举重不会把人练矮,反而会促进身高增长,就这样把她招到了举重队里。李佳敏1988年被选入浙江省举重队,1994年夺得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50公斤级抓举和总成绩冠军,超两项女子举重世界纪录。

  经过挑选,朱云儿最终组建起了一支8人队伍,也就是我县第一支女子业余举重队,队员都是学生,集训了三个月便去比赛,最终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二名、9个单项第一的好成绩。

  1988年参加浙江省第二届女子举重锦标赛时,开化女子业余举重队不仅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运动员叶美珍更是以85.5公斤的成绩超女子举重56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成为我省第一个超女子举重世界纪录的运动员,当时轰动了全国,新闻先后在浙江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播出。开化举重也渐渐崭露头角,并于当年建立了少体校。

  两届奥运冠军占旭刚的故事

  占旭刚是中国男举蝉联奥运冠军第一人,是中国举重史上的标杆性人物,直到现在逢“举重”便会联想到“占旭刚”这三个字。

  那么,占旭刚是怎么被挖掘出来的?又是怎么走上冠军之路,站在世界最高领奖台上的呢?

  说起来与现任县体育局游泳中心主任程克俭还有一段渊源。没有他,朱云儿可能就错过占旭刚这棵好苗子,也就没有后来的两届奥运冠军了。

  程克俭是我县第一支业余举重队队员,与占旭刚是同门师兄弟。1984年,程克俭还只是北门小学的一名五年级学生,家住县体委附近,每天放学后就爱跑到县体委看举重,他的体育老师看他如此感兴趣,便想让朱云儿收下他。

  “一个人练没意思,给他找点小伙伴一起练吧!”就这样,朱云儿开始到北门小学、南门小学招生,眼光毒辣的他一眼就相中了当时在南门小学读四年级的占旭刚。

  “旭刚虽然个子小,但爆发力很强,当时立定跳远跳了2米1,是20多个孩子中跳得最远的。第二天我又让他跟其他选中的十几个孩子一起到县体委进行举重测试,教他做举重动作,一点就会,十分聪明,是棵练举重的好苗子。”想起当时的画面,虽时隔多年,朱云儿仍历历在目。

  为了让占旭刚走进少体校举重馆,朱云儿颇下了一翻功夫。当时占旭刚的父母担心儿子练举重不长个儿,朱云儿便每天不停地到占家做工作,同时一再向占旭刚灌输,只要努力,他就能够到杭州去,能拿世界冠军,拿奥运冠军,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说服了这家人。

  事实证明,朱云儿的眼光是对的。1987年,年仅13周岁的占旭刚因身体素质出众被选入浙江省举重队。1993年,在各项赛事中表现优异的他被评为“亚洲优秀青年举重运动员”。此后,他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刻苦的训练,一路过关斩将,走向世界。

  刚出道时的占旭刚在男子举重70公斤级项目上具备世界超一流水平。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占旭刚厚积薄发夺得举重70公斤级冠军,并连破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世界纪录,这犹如在开化丢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人们奔走相告,全县上下一片欢腾。

  “旭刚回家那天,华埠到开化两旁道路被围观群众挤得水泄不通。”回忆起那天的场景,朱云儿仍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从那以后,全县上下迅速掀起了一股举重热潮,很多家长都把孩子送到少体校。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占旭刚又勇夺77公斤级冠军,成功蝉联冠军。

  占旭刚的成功不是没有理由的,朱云儿告诉记者,占旭刚天赋过人,比赛时毫不怯场,人越多越兴奋,爆发力越强。且从小就很有志气,当时他是队里年龄最小的,但也是最刻苦的,每天早上5点就准时出现在那座简陋的训练馆里训练。1986年7月,浙江省第八届运动会举重比赛在海宁市举行,他因为年纪小不能参赛,但在测试中却创造了三项40公斤级年龄组省纪录。“当时几个比他大的拿了金牌回来,大家一起照集体照时,别人说借块给他挂挂,他硬是不要,说要拿以后自己拿!”

  冠军层出不穷的秘密

  据悉,开化至今共有63人次获得全国少年举重比赛前6名,有222人在全省青少年举重比赛中获得单项第一名,有40人128人次在省级比赛中打破各年龄段记录,包括两届奥运冠军占旭刚、浙江省第一个超女子世界纪录的叶美珍、两超女子举重世界纪录的全国冠军李佳敏、打破亚洲纪录的詹晓林、两届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毛晨、获得三届全国青年男子举重锦标赛冠军的后起之秀沈霄霆等这些享誉中外的“大力士”。

  那么,是什么让开化举重健儿充满力量,屡屡夺冠呢?

  “这与开化有着广泛的群众举重运动基础是分不开的。”县体育局局长程军华告诉记者,开化是山区县,早年间道路交通不便,很多人出行都得肩挑担扛,闲下来也没什么娱乐活动,便练石担、举石锁、习拳弄棍,时常出现乡里乡亲比比力气的热闹场面,直到现在练石担、举石锁仍是开化人逢年过节的保留节目。

  举重运动在开化非常受欢迎,每次举办国内外赛事,整个县城都像过节一样热闹,老百姓竞相观看,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特别是1989年,全国青年举重锦标赛在开化大会堂举行,由于座位只有不足一千,很多人不能进场观看,那时街上接了很多高音喇叭,实时转播比赛实况,每个高音喇叭下,聚集了不少人在听比赛。“这些年我们还举办了农村趣味举重大赛等一系列新奇又好玩的举重比赛,通过开展举柴火担、背粮食包等游戏,不断激发老百姓的举重热情,浓厚开化的举重氛围。”县体育局办公室主任李春生告诉记者。

观看衢州市第一届运动会(青少年部)举重比赛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曾寄语开化“居神仙境”,可见咱们开化是一个具有灵气和仙气的地方。神奇的是,优质的山水空气、热情的开化人民和浓厚的举重氛围不但能给本地举重健儿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在开化比赛的外地举重健儿也不例外。

  “这是我第一次来开化,空气非常清新,开化人民对举重事业充满了热情,让我在整场比赛中充满了力量。”这是浙江队运动员石智勇在夺得2015年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69公斤级冠军后发自内心的赞叹。石智勇是占旭刚的徒弟,此次夺冠是他走向里约奥运会的关键一步,此后他不负众望,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举重男子69公斤级决赛中力压群雄,摘得桂冠。

  芹江边,绿树掩映间,一座方方正正的体育馆静静地矗立着。这是开化为了适应举重事业发展的需要于2001年建成的亚洲一流举重馆。当年尽管财政困难,开化县仍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建设,各乡镇、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也纷纷捐款捐物支持。

  然而,要实现举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仅仅把硬件设施提上去还不够,更需要优秀举重人才和教练员的支撑。

  为了挖掘好苗子,为举重队不断注入新生力量,开化县少体校把招生范围从县城扩大到了全县,这一政策给农村孩子提供了进城上学的机会和“鲤鱼跳龙门”的又一种可能。“不少农村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少体校,毕竟,从事体育训练,有可能成为全国冠军、世界冠军甚至奥运冠军,更有可能通过训练进入大学深造。”开化县少体校校长张溪文告诉记者。

  此外,少体校体教结合的教学方式也打破了大多数人对举重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固有思维,培养出了许多全面发展的举重运动员,至今已有30多名运动员被上海、成都等体育院校录取。傅秀秀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她曾2获浙江省青少年举重冠军赛冠军,1获浙江省青少年举重锦标赛冠军……今年高考,她以635分的高分被大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录取。

  “加5公斤,把动作做好来。”每天,朱云儿都会准时地出现在举重馆内,指导自己的两个小徒弟训练。三十多年了,朱云儿把一腔热血都倾注在了开化的举重事业上,退休后仍活跃在执教一线,和他培养出来的学生詹晓林、詹文武、毛晨一起,为开化下一代的举重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队输送更多像占旭刚一样的“大力士”而不断地努力奋斗着。

此外,开化深厚的举重运动积淀也吸引了国内外各大举重赛事。至今已成功承办了全国男子举重冠军赛、中日韩举重邀请赛、浙江省青少年举重锦标赛、2015年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等赛事。“2015年我们承办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时,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周进强对开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开化的办赛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我相信以后定能吸引更多的高水平举重赛事落户开化。”对于开化举重的未来,县体育局局长程军华信心满满。

}

亚运会即将拉开大幕,中国男篮红队这一次只有夺冠一个目标,希望一雪上届仁川亚运会第五名的耻辱。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也是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只不过对于男篮的小伙子们而言,亚运会的住宿的简陋条件有点让人发指。

《北京青年报》记者宋翔在微博上表示:“亚运会运动员房间就这么大,男篮队员腿伸得开?”他还配了两张照片,图中就是亚运会运动员的房间,只有简单的床、床头柜和凳子。而这个凳子还有一个特殊的用法,那就是因为床太短了,让一些运动员放脚用的。

看起来,实在有一些农村小宾馆的感觉,对于普遍身材高大的篮球运动员而言,实在是灾难。要知道周琦身高2米16,王哲林也达到了2米14,这样的睡眠条件是不是有点强人所难,简直就是招待所的配置。

此前男篮去打国际比赛的时候,都专门申请去头等舱,不是太奢侈,而是经济擦的座位对于篮球运动员并不友好。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体育场,旁边是建于70年代的体育馆,是当时田径健儿的训练场地

  8月28日早上8点,我市田径运动员们在市体育中心训练场正进行紧张的赛前训练。只见跑道上,一组短跑运动员正练习起跑;跳高训练场上,跳高运动队员正训练冲刺起跳;另一边的赛道上,跨栏选手正快速而有节奏地连续跨栏。

  “田径被誉为运动之母,田径运动开展的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城市体育的实力。我市田径运动历史悠久,成绩也在逐年提升,先后培养了不少运动健将,如邹四新、董斌、罗彬等优秀运动员。”市体校田径队教练汤兵告诉记者,“此届省运会,市田径队共选拔了59名运动员参加男女甲、乙、丙组36个项目的比赛,比赛将产生84枚金牌,我们将全力以赴,冲剌金牌!”

  民国时期,衡阳田径在国内国际展露锋芒  衡阳是湖南的体育强市,田径界英才辈出,有着辉煌的历史。早在民国时期,衡阳田径就在国内国际上展露锋芒。据史料记载,曾参加1936年奥运会的著名女子田径运动员李森,就是衡阳人。

  李森是衡阳田径界的骄傲。1930年,李森首次代表衡阳参加湖南省第十届运动会(民国时期),她一出场就夺得了女子百米跑第一名。接着在1931年、1932年的湖南省第十一和第十二届运动会上,李森又分别获得过50米、100米、200米跑的冠军,并在跳远比赛中打破了全国纪录。

  1935年10月,李森代表上海市参加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在田径比赛中,李森不仅夺得女子50米、100米、200米三项短跑的冠军,而且还获得女子跳远比赛的第二名,并分别打破了50米跑、200米跑和女子跳远三项全国纪录。当时的中国体育界,为了表彰李森的运动才能和功绩,特将1935年定为“李森年”。

  1936年,李森代表中国“出战”在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以13秒6的成绩获得小组第五名,成为中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女田径运动员。

  1956年,我市建立了体育运动学校,成立了田径队,自那时起,田径运动在我市掀起热潮。从1983年开始,衡阳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田径之乡”,1993年开始,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简陋环境和艰苦训练造就大批田径人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衡阳田径运动的辉煌时期。虽然当时的体育馆条件简陋,但教练们在艰苦环境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田径人才。”市体育运动学校训练处主任袁国璋回忆。1973年,衡阳市体育馆投入使用,占地6800平方米,馆内的座位是水泥墩上镶一层木板。整个体育馆只有一层,尽管条件简陋,但在当时是上世纪衡阳市唯一公共的室内大型文化体育运动设施,省内的单项体育比赛和大型的群众活动都在这里举行,还承办过国家田径分区赛等赛事。

  而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大型公共室外运动场就在体育馆前面,面积5万平方米,设有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能容纳观众1万余人,主要供体校学生训练及一些田径比赛,有时候一些学校运动会也在这里举行。

  专项训练既枯燥又艰苦。平常每天的训练是2个半小时,到了放假或是赛前集训期,每天的训练时间长达4个小时。

  从市体育运动学校成立至今,就是在这样简陋环境和艰苦训练下,衡阳田径队为省队、国家队输送了30余名田径运动员。其中,邹四新、董斌、熊美丽因成绩突出被选入国家队,为衡阳赢得田径项目的荣誉立下了汗马功劳。“那时,省队田径项目的半璧江山都是咱们衡阳人。”袁国璋自豪地说。

  上世纪80年代,随着衡阳创建“田径之乡”活动的开展,衡阳的田径运动技术水平得到突飞猛进的提升。市田径代表队在1982年9月与1986年9月先后举行的第五、六届省运会上共获金牌13枚。1985年全国青少年运动会预选赛,衡阳市9人获决赛资格(湖南省为25人),决赛中衡阳市获金牌1枚,银、铜牌各3枚。其中吕宗英1986年在第六届省运会上获金牌2枚,在全国青年田径冠军赛上获金牌3枚;裴振生在1982年第五届省运会上获金牌2枚;罗彬1986年获全国青年田径冠军赛女子100米栏冠军,并在1989年4月的“三化杯”全国田径赛上再次夺魁。1996年,王朝晖在第三届亚洲青年田径锦标赛上夺得三级跳远金牌。1998年、1999年,胡美艳在第六届和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先后荣获标枪项目冠军。

  邹四新从1983年从事三级跳远运动以来,在将近20年的运动生涯中在国内外大赛中多次摘金夺银。他曾以17米26的成绩夺得过七运会冠军,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第11届亚运会上,他以17.31米的成绩创亚运会三级跳最新纪录获银牌,同年他被中国田径协会评为全国田径“十佳”之首。九运会后他正式退役,在省体育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从事教练工作,为湖南的田径项目培养新人。

  邹四新是发现董斌的伯乐。2004年,董斌去湘潭参加比赛,被一位老师推荐给邹四新。邹四新对董斌的评价是:“反应灵敏、爆发力好、弹跳力强。”

  果然不负他所望,董斌于2009年荣获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三级跳金牌;2010年亚洲田径室内锦标赛男子三级跳冠军;2011年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冠军并打破记录;2016年,在美国波特兰室内田径世锦赛男子三级跳远中,他以17米33的成绩夺得冠军,这是中国田径首次在男子三级跳远项目上收获世界大赛冠军,成为继隋新梅、刘翔之后中国田径室内世锦赛夺冠第三人。同年,董斌又以17米58的个人最好成绩获得里约奥运会田径男子三级跳远项目季军,成为第一位在奥运会上获得该项目奖牌的中国选手。在奥运三级跳项目上,董斌更是成为中国第一人,首次为中国实现奖牌零的突破。

  新建的体育场被确认为“国家级一类田径场地”  随着越来越多的体育赛事引入,单一功能的场馆逐渐不能满足需求,2000年,公共室外运动场被拆。衡阳市体育中心规划应运而生,其中体育场于2009年开工,2010年竣工,占地180亩,建筑面积43000平方米,是中国田径协会确认的“国家级一类田径场地”。

  为了选拔、培养田径人才,市体育运动学校每年到各县市区的中小学、幼儿园举行的运动会进行现场选才。选中的运动员集中进行测试,测试合格后方能进入田径队训练。“每年全市仅10余名运动员能进入田径队,可谓优中选优,相当不易。”袁国璋说。

  赛前提高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和竞技水平十分关键。目前,市田径队采取运动员集中训练的方法,保证了运动员有充裕的时间训练。并根据省运会比赛时间,倒排制定了训练时期表,有适应期、提高期、状态调整期、比赛冲刺期,以更加合理的方式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9月11日,我市田径比赛将在体育中心的体育场拉开帷幕。田径运动员们从7月10日开始集训,要训练2个月时间。现阶段的训练内容就是让他们减轻压力,巩固专项练习,提升专项强度和水平,提高运动员的单项成绩,力争摘金!”望着运动员们训练的矫健身影,袁国璋坚定地说。

  1935年,李森代表上海市参加第6届全国运动会。当时的中国体育界,为了表彰李森的运动才能和功绩,特将1935年定为“李森年”。

  1936年,李森代表中国“出战”在柏林召开的第11届奥运会。

  1956年,我市建立了体育运动学校,成立了田径队。

  1973年,衡阳市体育馆投入使用,在当时是上世纪衡阳市唯一公共的室内大型文化体育运动设施,省内的单项体育比赛和大型的群众活动都在这里举行,还承办过国家国径分区赛等赛事。

  1983年开始,衡阳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田径之乡”。

  1987年开始,衡阳市体育运动学校四次被评为全国业余训练先进集体,二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市体育中心的体育场开工,2010年竣工,占地180亩,建筑面积43000平方米,是中国田径协会确认的“国家级一类田径场地”。

  荣誉榜  1930年,李森首次代表衡阳参加湖南省第10届运动会(民国时期),她一出场就夺得了女子百米跑第1名。

  1931年、1932年的湖南省第11和第12届运动会上,李森又分别获得过50米、100米、200米跑的冠军,并在跳远比赛中打破了全国纪录。

  1935年10月,李森代表上海市参加第6届全国运动会。在田径比赛中,李森不仅夺得女子50米、100米、200米三项短跑的冠军,而且还获得女子跳远比赛的第2名,并分别打破了50米跑、200米跑和女子跳远三项全国纪录。

  1936年,李森代表中国“出战”在柏林召开的第11届奥运会,以13秒6的成绩获得小组第五名,成为中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女田径运动员。

  1982年,裴振生在第五届省运会上获金牌2枚。

  1985年全国青少年运动会预选赛,衡阳市9人 获决赛资格(湖南省为25人),决赛中衡阳市获金牌1枚,银、铜牌各3枚。

  1986年,吕宗英在第六届省运会上获金牌2枚,在全国青年田径冠军赛上获金牌3枚。罗彬荣获全国青年田径冠军赛女子100米栏冠军。

  1989年,罗彬在“三化杯”全国田径赛上夺魁。

  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第11届亚运会上,邹四新以17.31米的成绩创亚运会三级跳最新纪录获银牌,同年他被中国田径协会评为全国田径“十佳”之首。共青团湖南省委授予他“新长征突击手”称号,湖南省体委给他记一等功一次。

  1996年,王朝晖在第三届亚洲青年田径锦标赛上夺得三级跳远金牌。

  1998年、1999年,胡美艳在第六届和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先后荣获标枪项目冠军。

  2009年,董斌夺得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三级跳金牌。

  2010年,董斌荣获亚洲田径室内锦标赛男子三级跳冠军。

  2011年,董斌荣获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冠军并打破记录。

  2016年,在美国波特兰室内田径世锦赛男子三级跳远中,董斌以17米33的成绩夺得冠军,这是中国田径首次在男子三级跳远项目上收获世界大赛冠军,成为继隋新梅、刘翔之后中国田径室内世锦赛夺冠第三人。同年,董斌又以17米58的个人最好成绩获得里约奥运会田径男子三级跳远项目季军,成为第一位在奥运会上获得该项目奖牌的中国选手。在奥运三级跳项目上,董斌更是成为中国第一人,首次为中国实现奖牌零的突破。(编辑:聂山人 责编:雷昕 三审:李少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陋的意思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