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是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应.还是微溶于水中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是什么?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是什么?
08-11-25 &
不会反映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现象:鸡蛋掉入平底烧瓶中。 分析:因为NaOH和CO2反应,生成Na2CO3和H2O,Na2CO3溶于水。因为烧瓶中的气体是CO2,所以烧瓶内部的气体压强少于大气压强,于是大气压强将鸡蛋压入烧瓶内。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会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生成碳酸钠和水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2NaOH+CO2=Na2CO3+H2O 可以认为是(1)H2O+CO2=H2CO3, (2)H2CO3+2NaOH=Na2CO3+2H2O两个反应的加和,所以上面的反应实质上还是复分解反应.但简写后,不像是相互交换成分的,所以有的初中老师认为不是复分解反应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氢氧化钠是碱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生成碳酸钠和水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看量的多少了,有可能生成碳酸钠、碳酸氢钠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你问的是不是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如果是就生成碳酸钠和水.溶液不会有显著的变化.如果是固体的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则速度比较慢,会生成粉末状的碳酸钠和水,而生成的水通常是看不见的.有时只能看见剩下的氢氧化钠下面发湿,有少许的水印.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有沙发的那位老大&&你是SB吗?&还想骗人&我看你个想帮帮初中没毕业吧&&人渣。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是微溶于水中?【查阅资料】①15℃时,101KPa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如表;
②15℃时,在酒精中,氢氧化钠易溶,碳酸钠微溶.③通常情况下,稀溶液的体积约等于溶剂的体积.【实验设计】在15℃、101KPa时,制取二氧化碳并用于实验甲、实验乙.【分析与表达】(1)如果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那么氢氧化钠应___保存.(2)实验前,两套装置都进行了气密性检查.实验乙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___.(3)实验甲中,同时滴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是___.(4)实验乙中,将氢氧化钠溶液完全滴入锥形瓶中,注射器活塞会自动向内移动并将酒精推入锥形瓶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5)实验乙结束后,注射器中酒精体积为20mL,则锥形瓶和胶头滴管中剩余的二氧化碳体积为___mL,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二氧化碳体积为___mL.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首先要明确气体的溶解度是体积而不是质量,是单位体积的溶剂溶解的气体的体积.(1)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所以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2)实验前,两套装置都进行了气密性检查.实验乙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 将注射器活塞往外拉出一段(或者往里推一段),一会儿后观察其是否回到远处.若回到远处,则气密性良好(其他合理也可)(3)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但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压强的变化幅度大,所以实验甲中,同时滴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是:右侧液面升高,左侧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右侧液面缓慢下降,左侧上升,右侧液面仍高于左侧;(4)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装置内的压强减少速度快,但是碳酸钠在酒精中是微溶的,所以将氢氧化钠完全滴入锥形瓶中,注射器会自动向内移动并将酒精推入锥形瓶,实验乙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在锥形瓶中观察到白色浑浊或者沉淀;(5)锥形瓶加上胶头滴管总体积为121mL,由于右侧进入的酒精的体积为100mL,而挤压后胶头滴管中的7mL氢氧化钠溶液也进入了锥形瓶,所以锥形瓶和胶头滴管内液体总计7mL+100mL=107mL,而锥形瓶加上胶头滴管总体积为121mL,所以剩余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为121mL-107mL=14mL.溶液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7mL×1=7mL.溶解在酒精中的二氧化碳体积为100mL×0.3=30mL,所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为114mL-14mL(剩余的)-7mL(溶解于水的)-30mL(溶解于酒精的)=63mL.故答案为:(1)CO2+2NaOH=Na2CO3+H2O; 密封;(2)将注射器活塞往外拉出一段(或者往里推一段),一会儿后观察其是否回到远处.若回到远处,则气密性良好(其他合理即可).(3)红墨水液面左边降低,右边升高,最终右边高于左边.(4)生成白色浑浊或者沉淀.(5)14;63.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实验探究1.某化学实验小组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反应时,小明设计出下列三种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写出上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 (2)以上三个实验中,①③有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记录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①
。(3)实验②因选用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广口瓶,以使实验取得成功,你将选用的物品是
,改进后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4)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 (5)小余同学又补充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来进一步证明,我来帮他完成:(6)请你再设计一个与上述实验不同原理的实验来证明并检验C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了Na2CO3,并将有关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填入下表:2.有些化学反应有明显的现象,有些化学反应必须借助一定的装置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化学变化时,某校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1)请简单描述上述四种装置中的实验现象: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四种实验设计所依据的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变化。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 (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试图通过观察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⑴请根据上图实验装置和下表的操作方法,将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入下表中:⑵若再分别向A、B装置的烧杯中滴入少量氯化钙溶液,将会看到的现象是:A:
。 4.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 (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右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A.温度差
(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A现象为
, B现象为
, C现象为
。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
(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 第一组同学滴加
第二组同学滴加
。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5.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A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甲所示。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按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请你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 ①个同学的方案更合理:______________,方案合理的理由是 __
____________。 ②图甲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图乙中第(Ⅰ)(Ⅱ)步骤的目的是说明:
。 ④图乙中步骤(Ⅲ)的现象是:
⑤若将图乙步骤(Ⅳ)已经变色的小花从集气瓶中取出,再放到装有浓硫酸的烧杯中有空塑料板上(如右图),一段时间后,现象是:
。 6.将一定量的CO2通入盛发NaOH溶液的试管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某探究小组对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研究。 【资料查阅】1. Na2CO3+ CO2+H2O = 2NaHCO32. 2NaHCO3 + Ca(OH)2 = CaCO3↓ + 2H2O 3. 碳酸镁微溶于水,在水中为白色沉淀【实验猜想】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成分分析如下,请补全猜想:猜想1: 溶质为Na2CO3 猜想2: 溶质为NaHCO3猜想3: 溶质为
猜想4: 溶质为NaHCO3和NaOH 猜想5: 溶质为NaHCO3和Na2CO3【问题讨论】上述猜想中,明显不成立的是
【实验探究】根据要求,完成下列表格现选试剂:酚酞试液、氯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稀盐酸、氯化铵溶液、氯化镁溶液,实验仪器自选。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实验探究【参考答案 】1. (1)a烧杯;b胶头滴管(或滴管)(2)实验①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形成水柱;实验③小气球胀大
(3)矿泉水瓶(或其它合理答案);矿泉水瓶变瘪或向内凹进 (4)NaOH溶液中有水,CO2又能溶于水且和水会反应,究竟是CO2溶于水或和水会反应使气压减小的结果?还是CO2与NaOH反应使气压减小的结果?(5)有气泡产生(实验步骤方法: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6)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将CO2通入NaOH溶液后)滴入CaCl2溶液(或石灰水Ca(OH)2溶液或BaCl2溶液或Ba(OH)2溶液,,,,);或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稀盐酸;表明CO2与NaOH反应生成了Na2CO32.(1)A:溶液进入试管内
B:反应后烧杯内的水会倒吸到锥形瓶中
C:挤压滴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小气球会胀大
D:挤压滴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后,会形成喷泉。(2)因二氧化碳被吸收,盛有二氧化碳的容器内的压强减小,与外界大气压形成压强差。(3)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盐存在,证明二氧化碳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3.⑴B.试管内的液面明显上升;C.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烧瓶中;D.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内的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E.烧瓶内形成喷泉。F.瓶内小气球会胀大。⑵A:无明显的现象变化;B:产生白色沉淀。4.(1)C
(2)A现象:塑料瓶变瘪了,B现象:鸡蛋进入(或部分进入)瓶中,C现象:气球胀大。(3)CO2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消耗了CO2;(4)稀酸,冒气泡;CaCl2溶液(含Ca或Ba的溶液均可),产生白色沉淀。(两种方法不分先后)5.(1)B同学的方案合理;(2)B同学进行了几个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可以说明:紫色石蕊变红不是水的作用,也不是二氧化碳的作用,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的结果。 2+2+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
推荐:    & 碱的化学性质知识点 & “王天然同学发现二氧化碳虽然可与氢氧化钠反...”习题详情
108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3.3%
王天然同学发现二氧化碳虽然可与氢氧化钠反应,但此反应无明显现象,她为了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确实发生了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将她设计的方案补充完整:(反应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启示&方案1&向一软塑料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再注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摇动塑料瓶&&&从反应物二氧化碳的减少(压强减小)来判断反应的发生&方案2&&&&从生成物碳酸钠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方明俗同学认为王天然同学设计的方案1中,不能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确实发生了反应,理由是什么?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把王天然的方案1补充完整.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王天然同学发现二氧化碳虽然可与氢氧化钠反应,但此反应无明显现象,她为了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确实发生了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将她设计的方案补充完整:(反应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根据软塑料瓶易变形,如果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会使软塑料瓶内压强减小,瓶子会变瘪,就可以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而二氧化碳也能与水反应,需再进一步确定确定两者确实反应了,可以再检查其生成物的存在.
解: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会使软塑料瓶内压强减小,瓶子变瘪,从而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而二氧化碳也能与水反应,需再检查生成物碳酸钠来确定两者确实反应了,由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利用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方法进行判断.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启示&方案1 &向一个软塑料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再注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摇动塑料瓶&塑料瓶变瘪&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发生了反应&从反应物二氧化碳的减少(压强减小)来判断反应的发生&方案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确实发生了反应&从生成物碳酸钠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此类题考查了二氧化碳和碱的性质,需根据所学内容仔细分析.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王天然同学发现二氧化碳虽然可与氢氧化钠反应,但此反应无明显现象,她为了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确实发生了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将她设计的方案补充完整:(反应方程式为:CO2+2NaOH=N...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王天然同学发现二氧化碳虽然可与氢氧化钠反应,但此反应无明显现象,她为了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确实发生了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将她设计的方案补充完整:(反应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主要考察你对“碱的化学性质”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碱的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知识点的认识】碱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如下四个:1.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变色情况可以简记为:“石蓝酚红”.2.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即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2naOH+CO2=na2CO3+H2o、2naOH+SO2=na2SO3+H2o、2naOH+SO3=na2SO4+H2O、Ca(OH)2+CO2=CaCO3↓+H2O.3.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H2SO4=CaSO4+2H2O、H2SO4+Ba(OH)2=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2H2O.4.碱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例如,Ca(OH)2+na2CO3=CaCO3↓+2naOH、CuSO4+2naOH=Cu(OH)2↓(蓝色沉淀)+na2SO4、FeCl3+3naOH=Fe(OH)3↓(红褐色沉淀)+3naCl.【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包括二氧化碳的检验)、碱的用途、中和反应、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推断和鉴别、防止空气的污染、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碱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反推碱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后三个化学性质(包括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硫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检验及吸收等,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碱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六点:1.碱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不同的碱溶液里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2.碱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时,显色的物质是指示剂,而不是碱溶液.3.根据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的性质,可以推断出吸收二氧化碳(即除去某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即除去工厂排放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防止它污染空气)要用氢氧化钠溶液;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要用氢氧化钙溶液(即澄清的石灰水).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而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在相同条件下形成的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要比氢氧化钙溶液更浓,所以,吸收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时,最好用氢氧化钠溶液.又因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出现;但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所以在检验二氧化碳时,应用氢氧化钙溶液.由此可见,根据“性质用途”的关系来巧记这类知识,将会是事半功倍的!同理可得,根据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碳酸盐(即含有碳酸根的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新碱的性质,可以用来制取工业上最常用的碱氢氧化钠等.4.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一般都要用指示剂酚酞试液来帮助判断反应是否完成.也就是,事先在碱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然后再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酸溶液,边滴边振荡(或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
与“王天然同学发现二氧化碳虽然可与氢氧化钠反应,但此反应无明显现象,她为了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确实发生了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将她设计的方案补充完整:(反应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相似的题目:
[2014o呼和浩特o中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工业上采用液化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和氮气②氢气、甲烷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③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和硬度都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④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有关⑤干冰灭火既能降温,又能隔绝空气,而且灭火后不会留痕迹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②③⑤⑥①②④⑥①②④⑤①③④⑤
[2013o日照o中考]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实验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处下降,B处上升A、B两处都下降A处上升,B处下降A、B两处都不变
[2011o山西o中考]物质的性质决定其保存方法.固体氢氧化钠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由此可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①②②③①③③④
“王天然同学发现二氧化碳虽然可与氢氧化钠反...”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氢氧化钴[Co(OH)2]受热易分解,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氢气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①Co+2HCl═CoCl2+H2↑& ②CoCl2+2NaOH═Co(OH)2↓+2Na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已知:CO2+CaCO3+H2O=Ca(HCO3)2,Ca(HCO3)2能溶于水.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各个量之间关系的是(  )
3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3月份刚开学老师配制了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到了夏天石灰水变浑浊了,瓶壁和瓶底出现了少量白色固体,同学们就此白色固体的成分探究如下:(1)猜想:①可能含有碳酸钙,生成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为:&&&&.②可能含有的另一种物质是&&&&,出现该物质的原因可能是:&&&&.(答一条)(2)同学们通过实验证明了上述两种物质都存在,请你将下列有关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后,再滴加几滴酚酞试液.&&上述猜想中的两种物质都存在.&&&
2用金属铁制备自来水的新型消毒、净水剂K2FeO4的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B的成分是&&&&(用符号表示);(2)操作I的名称是&&&&;操作I所需要的仪器和用品:铁架台、玻璃仪器、试剂、&&&&&(填一种实验物品名称).(3)反应①、②、③中没有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是&&&&(填字母代号)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4)请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②&&&&;反应③&&&&.
3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学校两个化学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欲用他们完成各自的探究实验.(1)第一组的同学以石灰水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提示: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填写仪器序号字母).②若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的pH将&&&&(填“增大”“减小”“不变”之一).(2)第二组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MnO2为催化剂)制备氧气,并对某种塑料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O三种元素),所选仪器按“A→B1→E→B2→D→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B1,B2为浓硫酸洗气瓶),实验前检验装置气密性.使该塑料试样碎屑在纯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①仪器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仪器E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碎屑质量为m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D质量增加ag,则mg该塑料试样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g(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③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1,这样测算出的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与实际值比较将&&&&(填“偏小”“偏大”“基本一致”之一).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王天然同学发现二氧化碳虽然可与氢氧化钠反应,但此反应无明显现象,她为了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确实发生了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将她设计的方案补充完整:(反应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启示][方案1][向一软塑料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再注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摇动塑料瓶][][][从反应物二氧化碳的减少(压强减小)来判断反应的发生][方案2][][][][从生成物碳酸钠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方明俗同学认为王天然同学设计的方案1中,不能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确实发生了反应,理由是什么?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把王天然的方案1补充完整.”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王天然同学发现二氧化碳虽然可与氢氧化钠反应,但此反应无明显现象,她为了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确实发生了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将她设计的方案补充完整:(反应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启示][方案1][向一软塑料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再注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摇动塑料瓶][][][从反应物二氧化碳的减少(压强减小)来判断反应的发生][方案2][][][][从生成物碳酸钠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方明俗同学认为王天然同学设计的方案1中,不能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确实发生了反应,理由是什么?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把王天然的方案1补充完整.”相似的习题。  摘要:从利用气压法、定量测定法、直接证明法、固体反应法、pH试纸检测法、产物验证法等角度对如何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方案
  摘要:从利用气压法、定量测定法、直接证明法、固体反应法、pH试纸检测法、产物验证法等角度对如何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方案进行了系统整理。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4623678.htm  关键词: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实验方案   文章编号:(5-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3.12.035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二氧化碳的重要化学性质,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发生,所以人教版和沪教版化学教材中,均没有涉及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实验,但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有许多关于这一反应的实验创新,现对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方案系统整理如下:   一、利用气压法   1. 瓶子变瘪法   (1)在装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里倒少量浓氢氧化钠,然后盖上盖子,摇晃震荡,瓶子变瘪。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变式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2)在装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里倒入少量浓氢氧化钠溶液,然后盖上盖子,摇晃震荡,瓶子变瘪。为了排除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造成的干扰,可以再做一个加水而不加氢氧化钠的实验作对比。实验装置如图3和图4所示。   2. 气球法   在一个瓶子里收集一瓶CO2,迅速倒入NaOH,然后用一个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导管的一端套上一个气球,看到气球鼓起。实验装置如图5。变式装置如图6和图7。   3. 喷泉法   (1)在一个干燥的烧瓶里收集满CO2,迅速地倒入NaOH,用一个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导管的中间用止水夹夹住,导管的下端伸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打开止水夹,会有水上升到烧瓶里,形成美丽的景象。实验装置如图8所示。   (2)如图9所示,用手指堵住软塑料瓶的小孔,轻轻的挤压塑料瓶,氢氧化钠溶液就会进入到圆底烧瓶中。然后松开堵住小孔的手指,就会形成美丽的喷泉。   (3)变式实验装置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图10中的烧瓶中会形成“淋浴”。在图11中的洗气瓶中会出现“气泡冒出”的现象[1]。   4. U形管法   (1)准备一个里面有等高水柱的U型管,在一端连接一个密闭的装有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容器,震荡,观察水柱是否上升(同样可以设计装水和二氧化碳的对比试验)。实验装置如图12所示。变式装置如图13所示。   (2)如图14所示,分别向两个瓶中加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塞上连接有U型管(装有红墨水)的塞子。振荡集气瓶,然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与氢氧化钠溶液相连的U型管一端的液面升高。实验现象说明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瓶中气压变得更小,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排除了溶剂水对实验结论的干扰。   5. 玻璃片法   在一个干燥的集气瓶里收集满CO2,迅速地倒入NaOH溶液,盖上瓶盖,倒转集气瓶,瓶盖不掉下。实验装置如图15或图16所示。   6. 液面上升法   在一个烧杯里放入NaOH溶液,用一个大试管收集满CO2,倒扣在烧杯里,如果CO2能与NaOH反应,试管里的气体减少,水会上升到试管里,如图17所示。为了增加对比,也可以采用图18所示方法。   7. 瓶吞鸡蛋法   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的集气瓶内,并迅速用去壳的熟鸡蛋盖住并振荡。结果,瓶吞鸡蛋。实验装置如图19所示。变式装置如图20所示。将如图20所示装置倒置,然后往锥形瓶中加入稀盐酸,鸡蛋又能被推出来。实验装置如图21所示。   二、直接证明法   1. 原理:CO2 与NaOH 水溶液可反应生成Na2CO3 与水,因生成物Na2CO3 溶于水而无鲜明现象。现改用氢氧化钠的酒精饱和溶液,Na2CO3 不溶于酒精而成结晶析出。   准备和操作:称取2g 氢氧化钠放于烧怀,加进60 mL 96%酒精,不断搅拌,使成饱和氢氧化钠酒精溶液,贮入试剂瓶备用。取3 mL 饱和氢氧化钠酒精溶液于试管,通入CO2,则产生白色沉淀,这是生成的碳酸钠。将上述生成物分装于两试管,一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沉淀溶解;另一试管中滴加盐酸,产生CO2 气体,用点燃的火柴伸入试管,火焰熄灭来验证[2]。   2. 向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向溶液中继续添加氢氧化钠固体时,氢氧化钠固体可以在溶液中继续溶解。由此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三、定量测定法   已知: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分别量取50 mL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放入如图22装置中,通入约500 mL二氧化碳,两个装置中均无明显变化。即可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变式装置如图23。   四、固体反应方法   将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空气中,然后加酸让其产生气体,收集气体可使火条熄灭。这也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了。   五、pH试纸检测法   在教学中,学生常用酚酞试剂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即:在NaOH中滴几滴酚酞,这时酚酞显红色,再通入CO2,如果CO2能与NaOH反应,酚酞会褪色。装置如图24所示。   但是,因为Na2CO3显碱性,同样会使酚酞显红色。所以此方案不妥。   但是使用pH试纸,却是可以的。配置好氢氧化钠溶液,用pH试纸检测其碱性,然后大量通入二氧化碳,再测其pH,从试纸上的变化就可以得知其反应了。   六、产物验证法   1. 加热法   将二氧化碳通入过量碱液后,加热反应后的溶液,若有气泡冒出,说明二氧化碳没和氢氧化钠反应,而是溶解在水中,若没有气泡冒出,则说明已经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实验过程如图25所示。
  2. 盐酸法   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在反应后的溶液里滴加HCl,如果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为了排除H2CO3的干扰,应先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使H2CO3分解,再滴加HCl。实验过程如图26所示。   说明:实际操作时必须注意到,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时,有时即使生成Na2CO3,也可能无气泡产生。因为当Na2CO3的质量较多,而盐酸的质量较少时,可能发生如下化学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此时并没有产生气泡。当盐酸的量比较多时会进一步发生如下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如果用盐酸来检验时,一定要注意,所取的盐酸的量必须是过量,否则就不可以确定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反应。   3.加碱法   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在反应后的溶液里滴加一种碱溶液,如Ca(OH)2溶液、Ba(OH)2溶液,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以上的适量溶液后,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溶液中含有Na2CO3,这是因为Na2CO3+Ca(OH)2CaCO3↓+2NaOH或Na2CO3+Ba(OH)2BaCO3↓+2NaOH,此方案的灵敏度比较高。实验过程如图27所示。   说明:如果设计具体的方案来验证CO2与NaOH溶液的是否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不是CO2溶解在NaOH溶液中。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可以选取此类碱溶液来验证。因为CO2本身就可以溶于水中,形成H2CO3,H2CO3遇到Ca(OH)2或Ba(OH)2时,会生成白色沉淀,使得溶液变浑浊,因此不能充分说明CO2与NaOH反应了,也可能是CO2溶解在NaOH溶液中。而应该从CO2与NaOH反应产物的角度来验证,可以取通入CO2后液体,通过检验所取液体中是否存在Na2CO3,来确定它们之间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具体的方案是,向所取液体里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适量CaCl2溶液),充分振荡后,观察现象。如果产生气泡(或产生白色沉淀),表明产物中有Na2CO3,说明CO2与NaOH的确反应了,而不是CO2仅仅溶于NaOH溶液中。   4.加盐法   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在反应后的溶液里加入一种盐溶液,如BaCl2溶液,向待测溶液中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后,如果待测溶液中出现了浑浊现象,可以判断待测液中含有Na2CO3,因为BaCl2+Na2CO3BaCO3↓+2NaCl。实验过程如图28所示。   说明:用CaCl2溶液代替BaCl2溶液检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反应。这种方案不太完善,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后,即使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没有反应,也可能会有白色浑浊出现。因为当加入的CaCl2溶液中的Ca2+与NaOH中的OH-的浓度比较大时,也会因为一定温度下Ca(OH)2的溶解度相对比较小,而有部分Ca(OH)2晶体析出,使得溶液中出现浑浊现象,导致判断结果错误。所以关于盐的选择,最好选取BaCl2,不宜用CaCl2[3]。   参考资料   [1] 陈晓玲.初中化学中NaOH溶液与CO2反应的实验装置设计[J].中学化学,2013,(6):23   [2] 中学化学实验大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可以生成沉淀吗?http://chem.cersp.com/HXJS/6.html .   [3] 陈金健. 氢氧化钠考点聚焦. http://www.pep.com.cn/czhx/xshzx/tbxxzy/xsjxt/9xiakb/5   172.htm.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