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媲美加州理工学院,西湖大学能帮中国造出救命的芯片吗

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手机注册或邮箱注册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你已成功重置密码,请妥善保管,以后使用新密码登录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西湖大学能成为媲美加州理工、哈佛大学的世界顶尖大学吗?
1月11日,在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个重磅新闻,内容为施一公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全力执掌西湖大学。施一公何许人也,西湖大学又是什么大学,为什么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正是这些问题吸引了大众的注意。
施一公,1967年生于河南郑州,1987年保送清华大学,1995年获得美国生物学博士学位,曾担任普林斯顿大学生物系终身教授,是美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全球顶尖的生物学专家,2008年,40岁的他选择了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教,出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在他看来,爱国是最朴素的情感,中国的科技和教育体制和美国相比具有相当的差距,他希望回国能为中国科技和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发展付出更多,2018年1月,施一公正式请辞清华大学,投入全部精力筹建西湖大学。
西湖大学,2015年3月11日,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张辉、王坚七位顶尖学者向国家提出《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型大学的建议》并得到国家的支持,2015年11月,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正式注册成立,并申报了大量科学研究内容,2017年,西湖大学招聘了19位博士学位研究生,2017年12月7日,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透露西湖大学将于2018年正式成立,西湖大学旨在建成一所起点高、小而精、独具特色的新型非营利性高端科研机构,致力于用现代科研体系和创新培养模式培养顶尖的学生,对中国的教育展开探索、创新和尝试。西湖大学的7位创始人包括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量子之父潘建伟、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饶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张辉、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王坚,每一个均是行业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聚集旨在创建的是一所顶尖的研究性大学。
正是顶尖科学家的加入和办学追求之高让老百姓异常关注,因为中国人心目中迫切期待能诞生一所媲美加州理工、哈佛大学世界顶尖大学,显然清华、北大等传统院校没有承载这一期待,所以国人更加期待新办大学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此前,南方科技大学在深圳办学,激起了民众的热烈讨论,南方科技大学办学以来,毕业生水平之高确实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由于办学时间有限,毕业生人数较少,短时间难以形成气候,所以今天仍没有办法界定其真实办学高度,因此人们仍然期待中国能出现更多类似南方科技大学一类的大学。
施一公的回国发展,所代表的是一大批回国的海外顶尖科学家,2008年国家启动千人计划,至今,已经吸引了近6000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回国,其中就包括施一公和潘建伟、姚期智等人,这些人的共同之处都是在中国一流大学毕业,到西方国家进行更高层次的深造,并在国外从事科研任务多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很多事行业的顶级学者,这些学者在国外的高水平福利待遇下毅然回国支援祖国发展,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人虽然到了世界各地,但爱国的情怀在永远驻扎在他们心中,回国为国家做贡献是他们的追求,就算牺牲个人一些利益也要坚持回国;也让我看到了中国的发展让中国具有了一流的实力,能够吸引尖端学者回国,并且为他们提供一流的科研平台和施展抱负的天地,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和成就。
西湖大学的筹建,不仅仅是一所民办学校那么简单,所代表的是中国学者和科学家对中国教育的思考和变革,他们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中国建设一所所顶尖的大学,改变中国科学技术地位,因为他们的竭力探索,现在已经出现了南方科技大学和西湖大学两所创新型的小而精的大学,未来必将有更多的尖端学者投入到这一行列,探索新时期的大学发展模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这样的大学,中国的大学面貌呈现传统大学、创新大学等多元的教育体制,形成各式各样、兼容并包、思维活跃的大学,引导中国大学走向百花齐放,科学一流,模式多元,为中国培养更多的一流学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5 年比肩清华、15 年媲美加州理工,西湖大学能帮中国造出救命的芯片吗?-ZAKER新闻
品途商业评论
在杭州的云栖小镇,离风景名胜区西湖 15 公里的地方,西湖大学正拔地而起。西湖大学校园建设已进入快车道,首期约 30 万平方米的校舍将于 2020 年底前完成。西湖大学平面图说起这座大学离不开一个牛人。他就是施一公。" 当所有精英都想干金融,这个国家一定出了大问题!"" 如果教育一成不变,我想中国的技术也会止步不前。"施一公施一公,历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 。在美国生活了 18 年,中美两国的教育经历,让他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大学的科研和教育体制都亟待改进。投身西湖大学对他而言无异于创业。创业维艰,离开清华大学担当西湖大学校长,他首先要面临的就是建校资金的问题。西湖大学与其他大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办学资金将不再依赖政府拨款,经费主要来自于西湖基金会、办学收入、竞争性科研项目经费及人才政策支持经费。政府扶持资金仅做补充。这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要知道即使是民办大学也依赖于政府拨款。在西湖大学的创办初期,虽然杭州市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了支持,但一旦学校正常运行后,经费将主要由西湖教育基金会自己承担。有报导称,截至 2017 年底,西湖教育基金会已为西湖大学募集到社会捐款 7.7 亿元,创始捐赠人包括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北极光风险投资公司创始人邓锋、龙湖地产董事长吴亚军等。西湖教育基金会为非公募基金会,基金会理事会由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甘中学、赵伟、陈越光等构成。定位于科研的西湖大学势必需要大量研发资金和办学费用,那么巨额的研发费用能否得到持续补充?高屋建瓴的教育格局和转变中国现状的情怀,能否让施一公校长创造中国的斯坦福?西湖大学看上去很美,但所要面临的挑战不小。关于西湖大学的三个疑问" 到 2019 年年底,西湖大学师资规模将超过拥有 24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学,教师科研水平很可能成为中国之最;5 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成为亚洲一流;15 年后,在各项指标上和加州理工大学媲美,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 据媒体报道,施一公在杭州的一次公开演讲中放出豪言。短时间内,西湖大学真的能成为国内一流大学吗,如果对比目前的情况,差距还很大。质疑有三点。第一个疑问:教授们的多重身份真能 ALL in?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找到了西湖大学所属的官网——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西湖大学官网显示,目前主要聚焦于四个研究所,分别涵盖四个学科——生物学、基础医学、理学以及前沿技术。这四个研究所的负责人来头不小,分别是——校长施一公博士、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的饶毅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教授和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教授。在四个核心研究所中,只有施一公是 ALL in 在西湖大学上的,其他三位研究所负责人都 " 身兼数职 " 并且担任其他大学的校长职务。如此多的职务能否让知名教授们专注于带领进入西湖大学的学生搞科研?让知名教授们不仅仅是 " 挂名 ",而是能够花更多精力和时间参与到办学中,还值得商榷。第二个疑问,导师为什么都那么年轻?还是翻看西湖大学的官网,你会发现,真正带博士的教授都极其年轻。点开官网,你会发现众多 85 后的研究生导师身影。诚然,年龄不代表学术成就,但是这的确跟媒体上标榜的师资力量相差悬殊。此外,每个研究所的下面都有一个独立实验室的负责人。例如上文提到理学研究所的负责人是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教授,但是理学研究所独立实验室负责人是何睿华博士。这里很难区分理学研究所和理学研究所独立实验室的差别。申请过研究生的可能会知道,只有博导肯收你,你才有机会有成为他的学生,而每个导师名额非常有限,所以导师有很大自主权。在这里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界人士对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说到:" 知名教授在西湖大学挂名,把申请他所在大学的‘落榜生’转移到西湖大学,这不是没有可能 "。传统大学冗长的教育体制,博士生导师主观的筛选意志,在这里似乎并未打破?或许是对招生这一块没有太准备好,西湖大学招生培养本来是主业的事情,在官网却只能在最下方,教育一栏的最后一排才能找到。第三个疑问,出资可持续吗?在品途商业评论拿到的一份捐助手册中赫然标注了,出资建立学校的参与者可以获得的权益。乍看有一种社群的感觉。不过这个社群可不是你想进就能进,捐赠额要达到 1 亿以上!但却可以享受如下 10 种权益,包括所得税扣除、有机会被推荐为西湖大学董事、子女教育专享等内容。其中,西湖大学承诺,每年定期对创始捐赠人子女开放经典课程,提供其在西湖大学生活、学习、交流机会。这一块捐助有一点 NGO 的路子,社群的玩法。巨大的资金门槛,能让西湖大学持续获得资金支持,这是第三个疑问。针对上述三个疑问,品途商业评论致电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西湖大学筹委会秘书处负责人刘旻昊博士,对方表示现阶段西湖大学还不接受任何采访。对于上述疑问不予置评。西湖大学质疑后,折射出的问题重重施一公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谈到:晚宴时,与一位瑞典的知名教授聊天,谈到中国的科技发展,他很不屑一顾,我觉得很委屈、很愤懑,但是我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不管怎么说,我们国家登月已经实现了,你们在哪儿?但他回敬了一句,让我说不出话。他说:施教授,如果我们有你们中国的经济体量,我们能把五百个人送到月球上并安全回来。假象和错觉是我们最大的敌人,这种 " 地大物博,无奇不有 " 的陶醉在历史时期就付出过惨痛的代价。有的人依然争个面赤耳红,把 GDP 排名搬出来说事。批评是因为相信可以变好,而非为了表达丧气。同样地,我认为大国崛起从认识差距开始,也并非妄自菲薄。施一公在清华大学任教授时发现,高考状元 70%、80% 都去经济管理学院,学生都爱扎堆投身挣钱多的领域。不难看出,在中国,他们上的都是 " 就业型指导大学 ",而非 " 研究型指导大学 "。研究性大学从来不以就业为导向,所以施一公致力于把西湖大学办成一所真正的研究性大学,这是真正为中国崛起而读书的大学。但是研究型大学也需要把研究落地,推动切实的进步。如果仅仅是研究却无法商业化落地,那么企业如何能够源源不断的支持西湖大学的持续运转?这是西湖大学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商业是逐利的。建设研究型大学,研究成果以何种标准来衡量是一个隐藏在研究型大学背后更重要的问题。难道是论文数量?中国目前论文数量达到全世界第一。据统计,2017 年中国的国际热点论文数为 703 篇,占世界总量的 25.1%,世界排名保持在第三位。美国的热点论文数为 1553 篇,仍居第一位,其次为英国的 820 篇。论文数量增多,却不代表论文的实用价值。从事高校教育多年的王教授(化名)对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透露:" 中国科研的产业化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论文激增的背后是高校教育唯论文视重的体制导致的。"他透露,现在学校搞科研越来越不愿意拿企业的钱。" 学校不看你从企业拿钱数量的多少,而更加注重从国家项目中拿科研资金。例如从企业拿 100 万,评项目等级时候顶多按照 10 万元计算。其次,企业和大学教授容易形成勾连,滋生腐败。"一是为了避嫌,二是学校不重视,导致大学教授越来越不愿意从企业拿研发资金。其实高校从企业获得研发资金本是互利互惠的——企业要求产业化,学校也可以把研发应用。但是在 " 一刀切 " 面前无法施展。另一方面,国家及别的项目考核方式并不要求产业化落地,而是要求教师的科研论文发文数量。这是导致中国论文数量激增,却产业化落地不明显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大部分老师的薪资水平、等级评价(教授、副教授、讲师)跟其教学水平无多大关系,而与其科研成果有关。导致众多教师都忙着 " 搞到 " 科研经费,在一遍一遍的写项目,出书,发表论文,借此赚钱晋级。科研成果能够转化为应用的凤毛麟角。" 一篇论文从立项到实验作证,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但是解决企业的技术问题却不是一两年的事情,有的时候需要 10 多年的积累。现在高校教师都是三年聘任制,也就是说只能要求你的研发周期在一年到两年内完成。完不成就得走人,很多老师就会考虑:如果这个项目太难了就不做了,这也是导致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成立自己的研究院,而不愿意往高校投钱的原因。" 王教授说。近几年科技巨头相继成立自己的研究院。2017 年,阿里巴巴成立达摩院,研究方向涵盖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等。百度研究院于 2014 年成立,聚焦于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基础性研究。目前已拥有超过 2000 名科学家及工程师。腾讯的研发建立在三大实验室——优图实验室、腾讯 AI Lab 和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基础上。华为、科大讯飞也拥有自己的实验室。企业成立的研究院和实验室十分重视产业落地。以腾讯为例,最近两个落地并且可变现的项目翻译君 APP 和腾讯听听音箱都来自于实验室的研发成果。但是相比亚马逊、谷歌、英特尔、微软、苹果等就科技巨头每年近千亿的研究费用,国内巨头在研究上的投入还有很大差距。王教授认为,这是导致中兴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 搞科研的都觉得自己挺牛的。比如我们的高铁走向了世界,但是其实我们只是一个组装工厂,把来自于世界各地最好的技术组装起来,诚然以前组装都组装不了,但不要忘记能组装不代表你掌握了核心技术。"2010 年开办的南方科技大学,也在成立时立志改变目前的高等教育现状。校长朱时清办学初衷是——对标香港科技大学,从目前来看这个目标还相距甚远。不管校长本人多有号召力,影响力,民办学校首先面临的是资金问题。业内教育人士对西湖大学也有同样的质疑:" 南方科技大学之前也挺火,现在没了动静。清华一年几十个亿的科研投入,能有多少企业会这样投入一个与自己无关的大学?有这么多钱还不如投入给自己的研发中心。"企业逐利,轻科研,重应用和经济效益;学校逐名,又轻实际应用,重学术论文。导致两者产生严重分歧,这是导致目前高等教育水平与技术水平落后于美国的最重要原因。如何能够改变这样的现状。只有改变高校教师的单一的论文考核方式,以合理的机制引入企业资金,才能实现 " 产学研一体化 "。这是不容易的。施一公教授在努力,他希望可以让高等教育更重视科研本身,而不是仅仅是经济效益。结语美国封杀中兴,是近期最大的一个热点。为什么自家的 " 头牌 " 高科技公司被美国一打就趴下。为什么中国论文数量成为世界第一,中国民企却造不出救命的芯片?痛定思痛后,应该让我们清醒认知到自身科技实力还需要提升,也更应该认识到企业和教育体制在推动科研道路上的巨大作用。科技力量是国家的腰杆,科技水平越高,国家的腰杆子挺得就越硬。不管是学校还是企业都应该反思。学校应该反思,为什么花了 6、7 年以上培养的研究生没有人愿意搞科研?很多去当投资人了?企业更应该反思,外卖火了,企业烧钱,争个你死我活;共享单车一出,十几家企业奔向模仿,一时城市变得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可思议的是还有一堆投资人几百亿往里烧;区块链火了,很多人忘记主业是干什么的,都跑去 " 割韭菜 " 了。然而,要拿出来在国际上和别人有得拼的产品和技术,却寥寥无几。社会需要颠覆和改变现状的人和企业,如果,你不改变终将被动的被改造!就在发文前夕,西湖大学宣布,著名华人学者许田教授全职加盟该校,成为这所新型民办大学的讲席教授。许田卸下在美国的所有职务,包括耶鲁大学终身讲席教授、霍华德 · 休斯研究员以及罗斯伯格儿童疾病研究所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等。无独有偶,就在今天李彦宏夫妇为北大捐款 6.6 亿元成立北大 - 百度基金,支持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前沿研究。至此,我们还是看到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希望,中国需要更多像施一公、许田这样的人。中国民办教育才刚刚起步,未来需要的不仅仅是情怀,还需要更多有责任心的教育者和优秀企业走进来。附:西湖大学未来的十个猜想?1、西湖大学如何对标斯坦福?中美教育环境不同,目前环境看,西湖大学还很难获得如同斯坦福那样的学术自由环境。其次,斯坦福大学的办学宗旨 , 即 " 使所学的东西都对学生的生活直接有用 , 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但目前西湖大学还强调更注重研究本身。另外斯坦福大学有 12 所独立科研机构,每个机构都实力雄厚,并且发展历史悠久,西湖大学若想取得斯坦福的成就还任重道远。2、西湖大学的七个发起人能影响哪些科技领域?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张辉、王坚 7 位西湖大学发起人主要来自于学术界,其中仅有王坚为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他们在生物学、基础医学、理学、前沿技术和人工智能方面都颇具造诣,如果能将他们的资源和学术造诣应用在教学和科研上会为中国输送大批的高精尖技术人才。对如今最火的人工智能、微生物、材料学都会产生影响。不过,影响多少,还不可估量。3、西湖大学对施一公的上市公司有什么影响?据施一公自己发表的公开演讲显示,他有一家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西湖大学最重要的研究所之一就是生物学研究所,如果将西湖大学和施一公的上市公司挂钩,可以将学术成果应用于公司生产是理想状态。并且,施一公也不用担心上市公司人才问题了,这等于 " 自产自销 "。4、西湖基金会会成为民办大学改造的先锋吗?从目前来看,主要依靠基金会筹款办大学开了国内先河。南科大虽然也有基金会,但其主要资金来源还是政府。西湖大学能否成为先锋还需要看可复制情况。就目前的教育环境而言,西湖大学即使成功也非常难以复制,最大的难点在于能否持续筹到办学费用。5、西湖的 PM 机制会对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产生什么影响?PM 也叫项目管理制。项目管理学科发展最大特点是其应用层面上的差异,项目经理与项目管理人员更多的是从事各行各业技术的骨干。项目经理通常要花 5~10 年的时间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目前,国家教委已经在清华大学等 5 所学校试点了项目管理本科的教育,项目管理方向的硕士和博士在许多学校已经设立。但可惜的是这一套机制还没有可以参考的科研应用转化数据。至于能影响多少西湖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尚未可知。6、西湖大学凭什么吸引顶级海归回流?说施一公为了还房贷,那简直是侮辱!人家可是拥有上市公司的人!然而,目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风口期,抓住这一历史潮流推动中国教育进步才是施一公的追求。前有施一公后有许田这样的人,放弃海外优秀待遇,加入西湖大学势必还能带动更多优秀海归加入。7、西湖大学的董事会成员都是谁?学校设立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为学校最高决策机构,同时设立监事会、顾问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等。形成董事会和校长依法行使职权、教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大学治理体系。8、谁会愿意捐赠西湖大学?校董会目前主要由捐赠人组成,从名单我们看到最熟悉的两个人王健林和马化腾。而品途商业评论认为后续在资金支持上最有可能来自于他们俩所代表的房地产和互联网领域。首先,房地产市场过剩,他们有钱,同时也在寻求转型突破。其次,互联网技术更新换代太快,需要大批量人才和技术,他们也很有可能出资,为自己培养人才。9、中国这么多企业家,为什么目前捐赠西湖大学的只有这么少的人?西湖大学还是新生事物,企业是逐利的,众多企业还在观望中。不过 7.7 亿元确实有点穷。李彦宏出手就是 6.6 亿元捐助北大!再来看其他几所常春藤联盟学校的捐赠资金——耶鲁大学 208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308 亿元)普林斯顿大学 197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239 亿元)宾夕法尼亚大学 67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421 亿元)哥伦比亚大学 6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408 亿元)康奈尔大学 49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08 亿元)达特茅斯学院 4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83 亿元)布朗大学 3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89 亿元)而西湖大学想要在 15 年后媲美的加州理工学院的捐赠资金高达 15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943 亿元)。10、西湖大学会推动杭州成为加州吗?北加州有硅谷,是全球的高新技术心脏,而南加州阳光充沛,是美国西部最宜居的区域。杭州风景秀丽具备了地理优势,但硅谷能获得如此成就与其所背靠的大学有密切关系——斯坦福大学、圣塔克拉拉大学、圣何塞州立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西海岸校区等。众多世界顶级高校造就了硅谷的高科技创业环境。如果从这点看,光有浙大和西湖大学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顶级名校进来。作者:尹天琦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标签: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互联网新闻1小时前
互联网新闻16小时前
砍柴网7分钟前
动点科技36分钟前
36氪3小时前
36氪50分钟前
36氪1小时前
互联网新闻17小时前
亿邦动力网21分钟前
品途商业评论20分钟前
蓝鲸TMT网24分钟前
猎云网1小时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小时前
猎云网2小时前
36氪11小时前头部账号拿走了94%的广告预算和73%的投资总额 | 2018年内容创业年度报告|内容|创业者|服务_新浪网
头部账号拿走了94%的广告预算和73%的投资总额 | 2018年内容创业年度报告
头部账号拿走了94%的广告预算和73%的投资总额 | 2018年内容创业年度报告
新榜大会从内容创业者之春,走到内容迭代风起时,再走到今天的内容创业进化论。在三年的时间里,我们共同经历了行业从萌芽到成长,也一路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在2017年,相信很多内容创业者都感受到各种各样的焦虑,我们发现获取流量变得困难,获取粉丝变得困难……我们希望用行业的洞察了解2017年的趋势,一同探究2018年的未来。内容创业的大森林中生机勃勃,却也充满竞争,希望跟各位一起探寻森林的希望之光。今天的报告分五个部分,我们试图用一种从宏观到微观,再回到宏观的逻辑与视角,共同解读这份趋势。在2017年我们看到一个趋势是用户迭代,包括内容下沉、需求多元和表达欲的释放。从我们第一次提出内容创业的概念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年。伴随着平台、技术,以及设备的不断进步和革新,用户领域已经从最初一线城市人群,逐渐扩展到了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的人群。移动互联网使用人群的年龄覆盖范围也在增加,在技术的革新与基础设施的成熟下,用户的构成变得多样,他们的行为也开始变得多元。这种种变化不但影响着内容创业者,同时也改变着内容行业自身的格局。在新榜与问卷网联合发起的一次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在2017年,你认为以下哪一个内容领域,它的内容有明显增多?我们得到了一个这样的图表。大家可以看到上面四个:传统文化、深刻观点、严肃新闻和知识干货,这些是基于精英的内容,下面的则是基于大众人群喜好的内容设置。我们可以看到,不仅仅是精英内容,包含大众内容在内的多层级分布,已经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态势。人们不但关心精英内容,也关注大众文化,这样的产业格局也开始成型。人们的内容需求被完全满足了吗?这个问卷还有第二个问题:你认为在大众内容和个人兴趣内容的层面,你的需求是否被满足了。请大家注意43.6%和4.5%这两个数字,他们认为个人兴趣的内容并没有被满足。与之对应的是,超过八成的用户认为大众的信息需求,也就是泛信息需求已经被满足了。而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自己的个性内容消费还没有被完全满足。这也为我们接下来的内容选择的方向提供了一个见解:细分垂直领域的内容仍然存在空间。这个调查还告诉我们一件事,有超过40%的用户明确表示,他们愿意为满足自己的内容需求而付费。根据喜马拉雅的销售增长列表来看,亲子儿童、商业财经、情感生活等六类内容消费得到了显著增长,未来我们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这些领域是值得关注的。刚刚提到,随着基础设施不断成熟,带宽越来越便宜,视频拍摄的成本进一步降低,视频的生产越来越容易。并且视频消费对于个人的要求相对较低,看懂一段视频很容易,但是看懂一篇严肃的文章可能有一定门槛。在这种环境下,就催生了整个2017年短视频行业的蓬勃发展,诞生了抖音、快手和火山小视频这些以UGC为主的视频平台。这些平台在不断拉长用户消费短视频的时长,也在扩大人群,间接影响到了PGC内容的生产,因为人们开始习惯于看短视频。我们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半年中有64.7%的用户表示,他们观看短视频的时间增加了,而且已经到了人均观看短视频每天半个小时的程度。UGC到PGC的沉淀和过渡,让我们相信2018年短视频仍将大行其道。回到内容生产者这端,大家深刻体会到各种各样的焦虑。于是,越来越多的内容生产者和内容创业者,开始把他们的目光从追求增量拉回到盘活存量的阶段。内容价值开始回归,而头部内容越来越显现出它们的品牌效应。竞争在升级,而行业格局也比愈发确定。我们觉得流量越来越难做,粉丝越来越难积累。究竟有多难呢?我们看一个数字。2017新榜微信公众号500强,它们在微信公众平台的活跃账号占比大约是千分之一,但这些账号提供了每天微信公众平台12.9%的流量。如果把尺度进一步缩小,最头部的50个帐号仅占活跃数的万分之一,它们却提供了整个微信公众平台2.9%的流量。我们再看另外一个数字,2017年微信公众平台一共产生了42万篇10w+内容,有52%是来源于500强账号的,由此可见流量的集聚前所未有的集中。那收入端怎么样呢?从新榜自己广告交易平台的数据可以看到,假如我们把微信公众号头条报价超过1万元的号定义为头部号,这样的账号仅占可交易账号的13.94%,但这些账号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分享了广告主94%的广告投放预算。我们进一步收窄尺度,如果我们把头条报价超过10万块的公众号当做顶级号的话,它们在可售卖的账号中仅占1%,这1%的账号分走了广告主40%的广告投放。由此可见,过去一年的草根小号,他们的商业价值在逐渐降低,而头部内容的品牌溢价在升高,内容创业者的贫富分化也在加剧。再说资本,2015年和2016年是资本大举进入内容行业的两年。据统计,在2017年有披露的内容行业的投融资总额超过了50亿元人民币,这其中超过20%的比例是B轮,以及B轮之后的中后期的创业企业。如果综合考量新榜指数以及投资金额,73%的投资金额都是被头部创业者拿走了。对一个新入场的玩家来讲,越来越难获得资本青睐了。那么头部创业者做了什么呢?2017年是MCN机构遍地开花的一年。头部创业者通过搭建MCN机构,一方面连接更多的中长尾内容,使自己的内容多元化、规模化,延长生命周期。另一方面是通过运营新吸收的账号,塑造新的IP,打造自己的内容集群。同时MCN机构也可以更好地与平台进行政策的谈判与交易,来延长自己、扩展自己的商业变现路径。无论是从孵化新IP还是规模化生产,还是从多元变现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在2017年涌现出很多鲜活的例子,比如说孵化新IP的机构papitube、新片场等等。内容创业者做内容,最希望做的是将价值最大化。如果说刚才讲到获取流量变得越来越困难,获取粉丝越来越困难,你势必要将视角从扩张拉回到如何盘活现有的资源。我们将从流量价值回到用户价值。当你获得粉丝的成本高到一个不合理的程度,或者高过了你能从中获得收益的程度,你的边际效益为零,你不得不考虑怎么盘活已有的粉丝,从而获得更高的价值。如果说广告是内容行业天然的变现方式,一种通过二次转化的变现方式,那么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业者正在试图跨越这种二次转化的鸿沟。无论通过内容电商的形式,还是知识付费的形式,内容创业者希望能够直接与用户产生联系,能够一次性地跟用户产生转化和交易,从而拉近内容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是什么在驱动这样的革新呢?是产品和服务的升级。从一篇简单的图文,到推出各种各样的增值服务,从看重存量到盘活增量,从内容的传递到提供更丰富的服务;产品和服务的升级,其实在不断地驱动这种价值革新。我举个例子,关于如何深度链接用户和创造超额价值,你会发现有一些内容创业者,他们在不断深挖用户的需求,不断盘活自己的存量。通过提供与之匹配的产品和服务,通过精细化的运营,获得更多收益。“十点读书”从读书内容做起,现在已经覆盖了读书、电影到娱乐各个方面的内容。同时他们也运营自己的内容电商以及知识付费产品。他们包含图文、音频、短视频,以及小程序,他们在每个产品的推广中都会创造一个场景,把用户带到这个场景当中去,用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推动用户,完成转化。在内容和销售之外,他们通过线上的留言互动和线下的读书会,完成跟读者用户的二次接触。这种参与的倾听感与陪伴感,完成了十点读书从产品体系到介质的扩张,以及用户的价值链接。我们并不是向大家鼓吹单一的变现方式。我们相信,在这样一个市场环境当中,一定有多元的变现方式、商业模式存在。去年新榜与头条号,插坐学院做了一个针对内容创业者的调研,得到一个结论:变现方式依然是多元的。当然我们可以看到,以平台方提供流量分成的模式,依然占据着内容行业变现的主流方式,同时广告依然是无可取代的、非常重要的变现方式。与此同时,还有给需求方提供代运营、品牌活动策划和培训;以及直接与用户发生联系的电商打赏或知识付费这些变现方式。甚至有23.1%的变现方式,我们无法将它归类到以上的四种中的任何一种。可见在这个环境下,变现方式是如此多元。但在所有的变现方式中,我们看到一个暗含的逻辑,就是OMO模式的出现。当我们走过了纯线上时代、电商时代、O2O时代三个阶段,你会发现在线上可以获得跟线下一样的购物体验,在线下可以获得跟线上一样的便利性。我们相信在未来,这种互联网内容对于线下实体经济的浸入和渗透,将改造我们的实体经济。讲完了用户,讲完了创业者,再来看看平台。在2017年,平台也在不断进化。平台无论通过补贴也好,赋能也好,都在不断激发内容创作者的创作能力,吸引来更多的用户。无论是算法也好,社交也好,在这种双重的分发机制下面,其实平台与内容创业者共同创造了一个当下的内容创业生态。当然我们最常见到的是平台以真金白银去补贴内容创业者。但是可以发现一个趋势,在2018年,这样的贴补有可能逐渐转向头部内容,或者说垂直内容,甚至独家内容。所以在2018年,我们可能无法像过去一样,在所有平台都拿到一样的补贴,我们需要好好想想,是不是还能依靠这个方式推进自己内容的商业化。现金的贴补是有限的,而拥有赚钱的能力,则可以帮助内容创业者更好地服务用户。无论是联合出品还是媒体资源开放,甚至众创空间,以及一系列的投融资服务。平台希望通过开放能力的方式,帮助内容创业者更好地服务用户。这种能力的开放,可以帮助内容创业者不断加强自己与用户之间的关系链。这种关系链一旦建立,内容创业者跟平台之间的关系链也将得到不断的加强,于是三者就能够建立稳定的关系。这也是平台开放各种各样的能力扶持内容创业者的原因。以今日头条为例,他们通过完善的产品矩阵,覆盖了从图文、问答、资讯到短视频以及娱乐社区种种内容形式。包括海外收购了一系列的内容产品,通过这样的产品矩阵提供丰富的内容,获得各种类型的海量用户。同时,平台也在开放自己的平台赋能。提供了包括创业工具以及分发机制的保障,粉丝增长的扶持,平台补贴,以及商业变现的帮助,还有众创空间这样的孵化服务,他们希望通过开放这些工具和能力,帮助内容生产者更好更高效地创作,盘活整个平台的内容生态。在用户、创业者和平台之后,如果我们用更宏观的视角看内容行业的进化的话,这种进化就意味着分工。因为我们知道,在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领域当中,行业分工的出现意味着产业进化。我们知道,现在的内容生产者已经不再像早期那样作坊式地生产容,他们开始开始产生团队和分工,产生方法论,通过这样的形式确保自己能有高水准的输出。我们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咪蒙,相信各位一定看过新榜关于咪蒙的采访。咪蒙的文章是怎么诞生的?50个选题中挑选一个,通过5小时的情绪模拟写作,通过100个标题的选举,通过5000人的投票,最终确定了内容的产出。当文章投放之后,会有一万字的报告,总结这个内容,为下一次的内容生产提供建议跟指导。另一个例子是得到,一个得到的订阅专栏怎么生产的呢?从甄选到内容的确定,到内容的生产,上线的策划流程,到上线的内容管理。以上每一个部分都有一个专门的团队负责标准制定、执行以及后期检查。以上种种的标准化的内容和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就标志着在内容生产端已经有了明确的分工。我们走到更广阔的产业链的角度看,如果说在内容生产端已经有了完整的分工细化。在整个产业链上,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其实都产生了细致的分工和服务机构。无论从服务机构还是第三方外部开发,从内容运营到变现的辅助,在每个节点都有成熟的服务机构服务着创业者,让他们能安心地做好自己的内容创业。新榜作为领先的内容商业枢纽,也在一直不断进化自己的商业服务能力,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为内容生产者、平台和广告客户,找到一种更高效的沟通方式,为参与行业的每一方都提供价值。新榜提供了三项服务,第一是内容营销服务。我们秉承着聚合开放的信条,能为客户提供在线、完整的整合营销解决方案。为头部流量提供包括媒介策略、广告策略,多平台策略等一系列定制化服务。对腰部的垂直流量,可以提供内容电商,包括支持和实物分销等变现解决方案。对中长尾的流量,可以提供基于阅读付费的变现方式。同时我们不但提供在线服务,我们也希望跟客户一起,完成从线上到线下的融合与转化,让内容为所有的品牌所用。截至日,新榜平台广告的用户订单预算总额已经超过10亿。第二个是新榜的立身之本,我们为平台、品牌和用户提供内容数据服务。新榜是国内唯一做到移动端全平台数据覆盖的内容提供商。我们的数据来源权威,并且非常可靠。在不同的需求阶段,我们能给用户,创业者以及品牌提供不同的服务。从最基础的新媒体榜单,到线上查询工具,甚至到客户定制化的需求,我们都有专业化的咨询和服务团队。举例来说,大家一定看过我们今年年初做的“2017年微信公众号的数据回顾”,这个H5在投放后第五天的PV超过了500万。这对于B端的产品来讲,是非常可观的数据量。第三,新榜为内容创业者提供的是内容创业社群服务。我们希望把服务贯穿到整个内容创业,提供引流、社群、活动、孵化等内容,能帮助内容创业者更好地专注内容创作,让我们做周边的事情。大家知道,新榜的社群有两个知名组织,一个是新榜俱乐部,一个是新榜成长营。新榜俱乐部成员拥有的账号粉丝总量已经超过六亿。新榜成长营已经成为一个通往顶级大号的预备队,我们也在长期招募各个行业,各个垂直领域里的大号加入我们的行业。说到进化,2018年,新榜会有什么样的新服务和新产品呢?首先是百咖大赏。基于社交媒体数据、消费数据和行业KOL评分,我们希望打造成新时代的消费者决策指南。我们在2017年已经从美妆行业切入,2018年我们希望将这个IP继续发扬,进入更多新领域,帮助消费者在信息纷杂的环境下做一个理性的消费决策。第二个是新榜小而美经纪业务。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年孵化一批小而美账号,我们将聚焦于时尚、情感和生活方式等领域。希望通过资源整合、IP打造以及多平台分发,解决这些小账号的成长问题,让他们安于好的创作。在资源整合的扶持上,我们和P2共同打造了内容产业联合办公空间。通过连接新榜加速器、新榜商学院,在跨界产业资源和社群运营内容方面,整合上下游的服务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内容。目前我们的联合办公空间已经在上海运营了,之后我们将在杭州落户第二家空间,逐渐形成全国的内容空间产业布局。第三个产品是自媒宝。如果说头部的聚集越来越强,我们这个则是针对于中长尾的商业化产品。基于账号历史阅读数,做一个在线的、自动的广告主自助交易的投放。我们希望每一次阅读都能产生与之对应的商业价值。自这个产品测试以来,我们已经接到了超过10万个媒体账号的接单响应,并且服务了超过四千家广告主,所有的投放可以完全在线提交项目,在线成交和结算,解决了许多交易过程中的交易成本问题。当然,新榜也没有错过小程序。我们目前在测试一个小程序的投放产品,希望能够在2018年春天,完成这个小程序投放产品的上线。通过智能绑定,使广告主的小程序自动绑定,全程自动化交易,在线无缝衔接,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提供一种极致的体验。进化论是抽象的三个字,如果把它放在内容创业中来看,我相信它指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也很欣喜地看到,在内容创业的过程中,所有的参与者都在不断适应这种变化,不断自我革新。我们也非常骄傲,能与这样一群努力而优秀的内容创业者共同创造这个时代,就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了未来一起奔向内容创业下一个春天,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州理工大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