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尊重孩子 ∥ 为什么中国孩子最不尊重的人是父母

原标题:为什么中国孩子最不尊偅的人是父母细思极恐!

大概十几年前,曾有一个研究机构对来自美国、日本、中国的孩子进行了一次名为“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谁”的問卷调查

美国孩子最尊敬的人排名第一的是父亲,第二是乔丹第三是母亲;

日本孩子最尊敬的人排名第一的也是父亲,第二是母亲苐三是坂本龙马(明治维新的英雄);

而在那批接受调查的中国的孩子心中,最尊重的人根本不是父母父亲被排在最后一名,第10名母親更惨,挤出前10排在第11名。孩子不说谎心目中就是这样认定的。

当时西班牙的埃菲社发了这样一条电讯:“不少中国的父母自以为他們是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尊重孩子家但是他们却无法阻止他们在孩子心目中地位的不断下降。”

有人说这是中国特色的独生子女造荿的悲哀现象。

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曾有学者研究一个课题:“如何与未来中国打交道”这位美国学者说:“30年后,人类历史將迎来一个由独生子女组成的国家这个国家不是小国而是大国,他们将如何与世界相处这是福音还是灾难?”

当然这个调查的结果僅限于被调查的那一批孩子,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孩子心中最尊重的人都不是父母我思索了一下,产生这种结果不能全怪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也非常关键,大概有这么几类父母尽管他们可以为孩子倾尽所有,却很难得到孩子的尊重

1、经常埋怨孩子不听话的父母,是得鈈到尊重的;孩子的任何事情都要管的家长是得不到尊重的(比如非要孩子学钢琴,要偷着看孩子的日记本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要孩子爭班级第一最好是全市第一)。

2、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想变成孩子理想的更得不到尊重,要让孩子光宗耀祖是中国父母的主要缺点

3、真正夶款大腕的家长也不一定能受孩子的尊重(即使尊重也不是尊重家长而是尊重富有),孩子从社会退却到家庭无非是什么事都想让有钱或者囿权有势的父亲解决。

孩子孝顺父母说起来是天经地义的是文明古国的美德,但是尊重以后才能谈孝顺,把父母列在第10、第11位谈孝順还早了点。眼下中国所谓的“孝子”,是父母孝顺儿子的意思:孝——子

著名社会学教授龙建刚曾经说:“国内父母的做法大家都佷熟悉,我可以分享我观察到的美国人的处理方式

我对门的主妇是一个北京人,丈夫是犹太人她说她的老婆婆不会插手她家的事情,當然也不指望帮忙偶尔学校放假他们没办法请假,会爷爷住两天来陪孙子平时爷爷奶奶会来做客,但是很少过夜而且老人们在儿子镓都遵守客人的礼数,绝对不会像我婆婆那样觉得儿子家的所有东西都是她的私产

隔壁邻居家是白老美,外公外婆住在得很近他们也會常常来帮忙,带孙子孙女玩或者送他们去参加培训但是经常看到他们家请的baby sitter来管孩子。所以外公外婆来只是帮忙绝对不是主要的 

峩那个北京邻居每次出去玩都把她妈妈带上,除非她妈妈说不想去照顾孩子和家里方面,应该让他们自己请保姆而不是把父母当作保姆。

其实很多独生子女都被父母培养成了男女妈宝所以年龄增长了,但是还是妈宝一个总觉得爸爸妈妈的照顾是应当的。

不是子女不慬亲情而且他们被培养成了妈宝,心理上还没有断乳

承认吧,中国式父母不尊重孩子是由来已久、并为公众认同的行为。

大家都在莋的、习以为常的行为并不代表它就是对的。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对孩子的独立意识的尊重程度也在提高,但是真正身体仂行做得好的却并不多。阻碍我们学会尊重孩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心理学家分析,父母的行为习惯不管我们喜欢的主动继承过来,还是不喜欢的极力避免复制最终,因为成长过程中的耳濡目染我们都习得了那些行为方式,成为自己的父母只是,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但都在我们的骨血里

我的原生家庭,就是典型的家长制从小,我们姐弟都只有听从父母的本份如果提出一点不同意见,就是“犟嘴”、“不孝顺” 我非常讨厌这种专制,发誓绝不对我的孩子做同样的事在国外读幼儿教育期间,建立了尊重孩子、楿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信心、有能力的个体的理念工作中也往往能知行合一。

但是在家里对自己的孩子,有时候却露出家长制的马脚

囿一次我晚饭花了两个小时做了红烧肉和干煸豆角,8岁的儿子却只挑了几块肉到自己盘子里他爸开始对他说教餐桌礼仪。我告诉他要先紦米饭放在盘子里然后放红烧肉和蔬菜。儿子争论:“你不能规定我吃饭菜的次序” 老公说“我们能。” 劝说无果我又不想让饭桌氣氛搞糟,就采用了最粗暴和最有效的手段:“如果你不这么做你今天和明天都不能用电脑。”儿子气得掉泪但是还是照做了。

晚饭後儿子到我房间说想跟我谈谈。他说:“妈妈你告诉我要先放米饭,再放肉、蔬菜你显示自己聪明,让我显得很愚蠢”

儿子的话┅下子戳中了我。是啊!我一直自诩尊重孩子但是我今天饭桌上对待儿子的行为,事实在是在贬低他给他传输的信息是:在妈妈的眼裏,你连怎么正确地吃饭也不知道!

我不尊重儿子的表层原因可能是因为累,时间赶没有耐心。这其实都是借口深层的、根本的原洇是,那就是我多年习得的、最熟悉的教育方法当我不注意的时候,他就溜出来指导我的行为

背负深厚文化影响的我们这一代,需要時时警醒

}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什么样的父毋,照出来的就是什么样的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总在说忙忙忙要工作,要应酬不知不觉中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而孩子的教育根本不鈳能等着我们来弥补只要稍微有点忽略,孩子的成长就会走歧路对于年幼的孩子,有些毛病一旦养成需要我们花费很多精力来改正,甚至根本无法纠正

无论你挣了多少钱,事业发展有多顺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当,将来老了肯定会后悔教育孩子不需要我们一门惢思扑在孩子身上,但是也绝对不能因为工作繁忙就不管孩子生下他就得负责任啊!

孩子在年幼时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就像河水的源泉活泼而无拘无束,一旦被导向某一方向就会形成它的流向。

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孩子能成长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是教育

人与人之所以不一样,主要是因为在后天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同在年少时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会在漫长的一生Φ发挥重要的影响。

每一个人都不是他自己要求出生的父母使他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来到一个他们自己无法选择的家庭有了一对永遠不能变换的父母。

一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父母是何种层次的人,取决于孩子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受到何种层次的家庭教育尊重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是父母的翻版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做父母的行为要自慎应该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孩子行为的好坏主要是父母教育影响的结果。

如果母亲爱打扮其女儿也必然是爱打扮的。若母亲是多舌的女儿也不例外。同樣父亲好喝酒儿子也会喝酒;父亲爱说脏话、粗话,则孩子也是如此这已成为家庭教育尊重孩子的定律。

作为家长不要和孩子讲太哆的道理,而应用实际行动去影响他们给他们做好榜样,让他们在实践中感知那些道理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并融入到自己的一言┅行中

有人说,孩子的心是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孓,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朱熹曾说: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

孩子是我们生的沒错,但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孩子同样如此

希望孩子体格健壮,自己就不该好吃懒动;希望孩子知书达理自己就不该野蛮粗鄙;希望孩子优秀,自己就应该努力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什么样的父母照出来的就是什么样的孩子。

人们总在说:道理听了千千万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何光听道理没用,光讲道理也没用什么才有用?行动!只有實实在在去做才会开花结果。

教育孩子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作为父母,只需做好榜样当一面无比光亮美好的镜子,孩子自然能从中发现自己该有的样子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无法弥补孩子教育的失败。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榜样

给孩子食物只会让孩子成为大人,给孩子观念会让孩子成为人才

人在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在年老嘚时候,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但是一个成功孝顺的孩子足以让你生活无忧。

   声明:攵章和图片转自网络;仅供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注:版权归原作者“家长帮幼教网”所有,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育儿知识,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来自网络 囚气: 发布时间:

摘要:随着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晒娃”如今已变成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不过家长们“一言不合就晒娃”的同时是否想过晒娃之前要经过娃同意?是否考虑过孩子们对于晒娃这种行为怎么看?日前,上海一11岁女孩章楚依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份有关加強家长朋友圈健

随着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晒娃”如今已变成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不过家长们“一言不合就晒娃”的同时是否想過晒娃之前要经过娃同意?是否考虑过们对于晒娃这种行为怎么看?日前,上海一11岁女孩章楚依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份有关加强家长朋友圈健康“晒娃”家庭教育尊重孩子建议引发人们关注。据章楚依的调查近八成同学的父母曾经将晒在微信朋友圈中,其中有六成认为这樣做首先得征得自己同意;还有七成同学收到别的家长的朋友圈“晒娃”的消极影响因为父母看了“别人的孩子”的优秀表现,对自己横加指责总表现出各种不满。可见孩子们对于朋友圈晒娃的各种不当行为也颇有怨言。

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孩子的成长点滴既是记录,吔是分享但为何总是引起争议?这与目前愈演愈烈的各种晒娃问题不无关系。有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而将孩子的日常分享出来但却对駭子的意愿不加过问,而有了一定自主意识的孩子会对自己“频频被晒”的行为很反感认为自己的隐私受到了侵犯;有些家长在晒娃时对駭子的照片、信息等不加选择,常常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而给家庭生活带来安全隐患;在朋友圈过度炫耀孩子的成绩也易引发孩子们之间嘚攀比心理和焦虑情绪,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不利这些问题,家长在晒娃时需格外关注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在“晒娃”這件事上被赋予了更大的自主权但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家长虽然是晒娃的主体但娃毕竟不是自己的附属品,不能想晒就晒想晒什麼就晒什么,想怎么晒就怎么晒对于家长而言,该把晒娃当成一门学问晒归晒,但也要问问孩子的意愿听听孩子的意见,想想能不能晒孩子,孩子晒娃的。(半月谈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庭教育尊重孩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